首页范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十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十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5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1

关键词: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新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开始展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特别是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两改一同价”,为我国农村电网结构的改进和供电能力、可靠性的提升打下了基础,成为农村电气化事业新的里程碑。实践中证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可以有力推动了山区水利发展,增强防洪抗旱能力,达到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目标,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助理县域经济腾飞。还可以保护生态,美化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繁荣农村经济,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1加强领导,明确各不同部门的职责

为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建设单位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协助各地方政府及时出台规范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配套政策,并建立政企协作的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相关职能科(局)领导、各乡镇办领导和建设单位领导组成;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和用电协调小组。同时,建设单位也可以成立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分管营销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的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公司生计部;办公室下设供电可靠组、安全经济组、供用和谐组、科技人才组、综合管理组5个专业组,这样政府机关与建设单位互相配合,可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合力。

2做好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

2.1编制规划大纲,收集资料

在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前,要按照规划的具体要求,制订详实的规划大纲以及工作程序,具体来说,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收集并分析相关资

料,为规划奠定基础;第二部,在动力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水电和火电等电源的开发规划;第三步,根据负荷发展及动力资源开发方案,进行规划水平年

的电力电量平衡;第四步,根据负荷以及电源分布制定电网规划草案;第五步,按照前述电网规划草案对所需建设资金、材料、设备进行估算;第六步,制订年度计划并进行资金筹集分析;最后,经济评价与综合可行性论证。

2.2负荷预测

电气化规划负荷预测应满足确定供电方式,选择电源方案,进行达标分析的需要,并提供如下成果:首先要,确定达标年总用电水平,包括系统内各类用电设备装置功率;系统逐月用电综合最大负荷和用电量;系统逐月供电综合最大负荷和供电量;其次,确定规划水平年(达标年)的各种负荷曲线;最后确定负荷的地区分布和用电构成。

2.3电网规划

电网规划具体内容是变电站布局规划和电压等级配置及输、配电线路规划。电网规划要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点选定,选择电网电压等级配置方案,结线方式和确定合理的变电站布局。电网规划的依据是农村供电的特点,确定达标年或规划水平年的电网网架结构,以及与大电网或邻近地区的联网方式,并作为电网规划的基础,电网规划应满足如下需求:a.具肴一定的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操作或运行维护,保证运行和检修人员人身安全;b.结线方式应力求简化,避免迁回曲折,保证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最小;c.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原则下,逐步对现有电网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改善电网运行水平;d.注意发挥现有工程设施效益,解决好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

2.4经济评价与方案比较

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规划项目不能采用一般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而是要针对农村电气化规划项目的特点,对其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既符合国家规定,又反映自己特点的农村电气化规划经济评价方法。经挤评价与方案比较的准则和方法应根据国家计委的文件规定和有关规程规范规定,采用“增量计算指标”对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决策,客观地、科学地计算各种费用和各种效益,准确计算其评价决策指标。

3资金支持及时到位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目标是“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为达到这一目标,建设中工程建设资金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乡镇公共电力设施投资建设资金的落实非常重要,必须要供电公司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以解决。因此,建设单位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资金及时充足到位,从而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开展。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使新农村建设与电网建设规划协调统一。同时,加强及时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取得相关部门的配合,积极解决电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10千瓦公用变压器的选址建设征地、低压线路进村施工受阻等“老大难”问题。

4拓宽思路,多措并举

主要包括:第一,培训专业队伍,打造“标杆工程”。抽调供电所专职电工,组建电气化施工队,聘请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安排经验丰富的电气化培新教师进行授课培训,使得施工队熟练掌握电网建设技术标准与施工程序,把握“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实质,在“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第二,严把建设标准,实现“无缝管理”。按建设项目及合同内容开支,实行封闭式运行;加强对物资、资金、工程的管理,做到专款专户专用每项工程从立项审批、设计审查到竣工验收,落实到人,层层把关,层层监督;第三,汲取典型经验,保证工程质量。一方面,总结电气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应用新技术;另一方面,到周边县区“取经”,取长补短,加强规划开展深度,加大工程控制力度,谋求电气化建设工程又好又快地建设与发展。

5结语

推动新农村电气化,全面建设新农村,是农电企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展望未来,电力建设单位将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而再接再厉,为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广庆,蒋连海,马殿敏,等.农村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国家电网公司农电部,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农网规划及远景展望(2007年)[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2

关键词:电气系统;自动化设计;电气保护;接地;发展趋势

1传统电气设计和自动化设计思想的基础和特点

根据以往的生产方法构成的电气设施其掌控、维护以及计算都是单独的、呆板的、物理的方法以及配件来实现,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组合连接装置。和这种生产方式相对比的是全部都运用计算机进行掌控的组织,经过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实现用户需要的体系掌控管制能力。上面所说的这两种设施是经过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界限分明,他们是工程设计工作者按照规范的现场网络情况以及一致的掌控管制标准规定互联的显著界面,配合适当的连接。电气的策划按照用电设施的总需耗、使用的特点以及设施的布置状况,布置高压低压中压电路。以便按照供电单位状况、规范以及用电设施标准和特征开展高压低压中压变配电体系的二次测量、维护以及掌控的策划;按照加工掌控标准以及自动化体系的标准,开展配电体系尾端的用电设施随地掌控设施的策划。

2设备与技术发展为设计提供的现实基础条件

高压配电柜内的综合保护控制器、综合电量计量器,低压配电柜内的自动空气断路器中的计算机控制模块、马达控制中心中的软启动器、变频器的可控硅触发数字控制器,就地机电设备中的小型pLC控制器,阀门电动装置调节控制器,现场过程仪表,这些都可用现场总线连接在一起,以相同的通讯协议进行数据通讯。这些由于芯片嵌入、机电一体化、网络通讯及其标准化统一所带来的发展变化,使得测量和控制彻底的分散化于现场设备层得以实现。现场通讯总线上的人机界面设备通过DDe方式采用商业化通用多平台监控软件,提供运行管理人员介入系统的手段,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现在的监控组态工具软件亦有统一的标准ieC1131-3,系统制造商均对此予以支持。

3新设计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因为现在装置的高压低压变配电设施中拥有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用电设施按照现场掌握设施中使用规模较小的可编程逻辑控制设备等,因此,在策划电气时,不用像以往的策划要想到聚集电气二次回路信号、测量、维护体系设施以及自动化掌控体系的预先留出互联要求,只要根据用电设施标准、加工规范条件开展高压低压变配电体系、用电设施随地掌握设施的一次电气策划。并且根据加工掌握标准开展仪表体系的策划。按照供电单位的状况、规范以及用电设施标准以及特征开展高压低压变配电体系的二次测量、维护、掌控的掌握流图策划;按照加工掌握标准以及自动掌控需求,开展配电体系尾端的用电设施随地掌握设施的掌握流图策划;在用户界面管制电脑上根据上面所说的各个局部的掌握流图,按照ieC113-3要求的规范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监督掌握软件动态,以及仪表体系的动态。最后开展电气以及电气掌握设施的装置、电线互相连接以及铺设的策划。在以往的策划方法中电气策划以及自动化策划之间是没有交叉点的,同时在互提观察测定之间的情况很不一样,现在这种电气自动化策划减少了策划步骤、把电气以及自动化合并为一、提升了策划时间。还有,自动化策划中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不用像传统的软件要等到计算机硬件确定后才能够开展,规范的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以及网络通信支持把不是一类的设施能够像同一供应商的商品一样快速的纳入体系。

4新设计思想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契合

用于监控、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要包裹现场全部的设施,通信系统要使用最少的通信规程,用于监视、监控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要全部都能够达到通信系统要求的标准,通信标准中的所有节点设施的数据库必须使用分布式实时数据库,一定要配套的。当然自动化、分散式、扁平式的设施掌控体系组成的制造模式,亦是制造管制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之一,扁平式管制体系还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稳定、造价低、数据共享等优点。为了能够把上面所说的这一些性能落实到工作中,在对将来的策划中需要策划人员不仅要开展电气体系策划的部分,还要对用于监控、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开展编程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并且还要落实通信系统通信规程的结构以及监督控制程序的组态。如此,一个工程的策划作业进程不管是从操作者来说还是从软件来说都是效率高、速度快、扁平式的模式。经过提供互联网设施的厂家、工程策划共组、单位制造管理人员都能够对设施以及制造过程开展在线或者离线状态的措施支持以及调节,这也是依靠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以及规范化的通信协议的贯彻落实。

5电气保护

5.1交流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5.2安全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在当代工程项目中,需要进行接地做安全防护的设施有很多,强电以及弱电设施,还有部分自身不带电却导电的设施,一定要按照安全标准进行。如果没有进行接地的带电设施外部的绝缘体损坏时,那么此带电设施的外壳可能有电,在人体不知情的情况下触摸到可能会对人体生命带来伤害。我们都清楚:在并联的线路中,每条电线的电阻和电流是呈反比的状态,也就是说接地的电阻不大,能够流经人体的电流也不大,一般接地电阻比人体电阻要弱成百倍,流经人体的电流也不会太大。如果接地电阻在极小的状态下,差不多没有电流经过人体。实际情况是,因为接地电阻都不大,接地路线出现短路时电流几乎不产生电阻,因此设施外壳所带电压不多。

5.3直流接地:在一幢智能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

6结束语

言而总之,我们能够清楚在现场运用时电气策划和自动化策划是互不干扰的状态,但也是能够相互辅助的状态。在运行时两者互为对方的前提,在项目建筑时,可以经过自身以及对方的状态清楚对方的需要,然后调整自身的状态,以便推动工程电气自动化的改善和前进。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常见问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电气安装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的部分,而且安装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的使用功能,可以这样说,建筑电气工程的水平可以反映建筑物的现代化程度,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进入信息化社会,电气工程逐渐朝着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建筑电气安装质量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施工单位,做好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工作,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掌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才能不断提升安装工程质量。

一、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企业的资质问题

在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招投标的过程中,一些资质不高的施工企业依靠低价优势获得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合同,造成施工企业和个人资质、等级不够,施工人员素质难以保证,在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极易引发安装质量问题。

2、电气设备和主要材料的问题

一些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企业违规采购或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和原材料,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建筑电气安装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造成施工人员安全事故的危险。

3、电气线路铺设的问题

电气线路铺设时没有严格执行建筑电气安装施工的工艺要求,没有对相关部位进行处理,铺设线路不规范,形成环形线路,线路保护层过薄等,都是铺设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

4、电气设备安装的问题

首先,建筑电气配电箱安装失误,标高、坐标等不够准确,配电箱出现移位和变形,配电箱没有做防腐处理,配电箱内存在杂物。其次,建筑电气设备有漏电的现象,并存在噪声超标。再次,建筑物电气竖井内部各种电气和电箱安装混乱。

5、防雷设施安装的问题

首先,避雷带质量不合格,位置不正确,观感差。其次,避雷设施引下线的截面应当小于避雷带的截面,并且焊缝的质量很差。再次,对于高出建筑物的金属体没有连接防雷装置。最后,避雷设备的接地体埋深不够,焊接面过窄,防腐处理不到位,是防雷设备不能有效将电流释放,容易产生雷击事故的原因。

二、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合理制定建筑电气安装质量目标的预控

防范在前在每一个项目开工之前,都要对质量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尤其是对于工程规范要做出严格的规定。首先是施工工程师要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和自身专业能力,力争做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合格。其次,对于工程中的控制人员而言,也要结合工程实际,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再次,在安装过程中对产品的使用要禁止假冒伪劣产品使用在工程中,从材料源头上严格把关,工程安装材料选用是否合理和合格,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美观和安全。因此,必须严把工程材料关,确保材料使用的合格规范。最后,要对施工进度进行规划,包括进场计划、机具计划、材料计划、施工进度计划都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样就从整体上建立起了一套可以动态监控和防范的管理系统,也从总体上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纳入到整个建设项目的系统工程中,更方便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科学规划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做好事前计划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是个宏大的动态系统,必须做好前期规划,施工图纸不是永恒不变的参考依据。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环境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一个好的工程质量是众多施工人员严格要求实现的。作为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更正。要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要结合项目,一方面符合国家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和要求标准,另一方面,要对项目里涉及到的工程设计、工程进度、人员规划、机具设备等做出统筹宏观安排,保证每件事有人做,每个人有事做。同时要考虑到人员的流动性等特征,对计划做到弹性编制,这样既可以保证工程的计划进度,也可以做到灵活调配。

3、把握电气安装施工工程的重点环节,做好过程控制

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都需要遵循事前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标准进行施工。其中电气安装主体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对于电气材料的把关,包括电气管材、线盒、胶水等材料,每批材料的进入要通过严格的填报审批,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入施工的运用。二是对于施工过程的环节做好控制,如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只有监理好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避免后期检查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大量物力、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

4、强化电气安装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

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建筑安装施工中出现的各类事故,绝大多数并不是因为施工者的技能水平造成的,而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出现了疏忽。由此看来,强化电气安装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组要对进行电气安装的施工单位进行事前审查,确保其达到一定的资质,并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协商好电气安装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追究经济事故责任人,并要求作出相应的赔偿。这样,安装工人在进行电气安装时就会将责任与自身的经济利益挂钩,无形中增强了安装公司和工人的责任心。一般而言,在电气安装时要严格按照电气安装规范进行。如在进行电压电流的操作时,一定要佩戴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并且要检查好是否有破损,以防漏电。而在高空作业时,一定要绑好安全带,对线路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等无问题时,再进行正常使用。

5、做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调试工作

就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而言,调试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体现在对以下几方面的调节。一是电路调试。要做好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接地线等的调试,尤其是对于不同线路之间的连接和转化要做出分门别类的检查和测试。二是金属防雷区的调试。对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护和其他大件部分防雷区要进行调试防范,防止遗漏。三是运行设备的调试。对于电气安装工程中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的调整和运行要遵循先空载后负荷、先单体后联动的原则进行调试,确保运行设备性能的稳定。四是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这个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往往因为简单导致思想上不够重视而出现协调不好忽略的问题。

6、抓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评定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是个系统的项目,不仅仅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更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后检查监督和评定。要积极培养第三方监理。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对建筑电气安装进行监督和评定。从工程的整体质量来说,要做到整体衡量较为困难,因此可以设置工程的质量控制点,对于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要实行特殊关怀,强化管理,保证每一个重点环节都达标,这样在进行总体工程验收时,就可以通过关键点的控制来检查,对照工程工艺的细则,做好pDCa的动态管理和检查,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修正,提出整改意见,落实到相关工程部门,并进行动态监督,直到达到要求和标准为止。

结束语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电气系统的安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施工故障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电气安装管理人员应本着对工程负责的精神,需要随时充实自己,做好建筑电程质量的控制工作,对电气工程安装质量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结合相关的工程经验,使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袁在红.探讨建筑电气安装中的若干问题及预防措施[J].广东科技,2007,(S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电力工程设计;研究

abstract:atpresent,thenorth750000voltstransformersubstationnotonlybeartheimportanttaskofXinjiangelectricdelivery,isalsoresponsibleforUrumqicityandthesurroundingcountiesandcitiesimportantloadtransfer,sincethesystemcapacityandloadgrowthisrapid,alreadydidnotsatisfytheneedofsafeandstablerunning,sotheoriginal220000voltdualbustransformfordoublebuswithtwosectionsstructure,soastomeettherequirementsofsafetyoperation,butalsoenhancetheflexibilityofoperation.

Keywords:thenorth750000voltdoublebusbarsectionalreconstructionsecurityoperatingbuswheelstop

[中图分类号]tD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电力负荷预测、电网规划以及调动自动化等问题还未得到完美的解决,合理的电力规划不仅使电力系统安全的保障,也是国民经济稳步运行的保证,因此,探讨一套有效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也是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研究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与其他的行业不同,电力系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中突出的地方就是电力系统的供需需要同时进行,并且电力系统的需求会根据季节时间的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一般到了夏季天气炎热和冬季寒冷的时候,用户对电力系统的需求相对大些,春秋季节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就相对较少,因此,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就根据季节的不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任何的生产生活活动都与电力密不可分。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在电力系统的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特殊性以及发展性,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必须要对电力系统的规模进行不断的扩大。因此,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也将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挑战,为了应对好这个艰巨的挑战,就要对电力系统规划以及电力工程的设计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电力系统规划的质量。

二、在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前期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初期,要根据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实际的定位,与业主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业主的实际需求。审查图纸是否能够体现整个工程的经济性,施工的实际便利性如何,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业主沟通处理。

三、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的内容

电力系统的规划与电力工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电源规划情况设计、电力电量平衡设计、以及电器计算,下面就对着三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电源规划情况设计

电力电源分为统调电源以及地方电源,统调电源的是指电网统一调度的各种大型发电厂,地方电源是指各种小的小电站和企业自备的发电机组。电源规划情况的设计是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主要工作是了解周边电网电源,同时分许出其构造,并根据每种电源在输出目的,要对其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划与设计。

(二)电力电量平衡设计

电力电量的平衡在电力系统的规划与电力工程的设计中起到制约的作用。电力电量平衡设计主要对电源出力情况的分析以及电力负荷的预测。通过电力电量平衡设计可以预测各个系统最大电量负荷,通得出电力电量盈亏,从而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变电以及发电的设备容量。

(三)电气计算设计

电气计算设计是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对电力网络中的功率进行计算,检查各种元件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并为系统继电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电气计算可以了解到电网中各元件的损耗程度、各节点电压情况。除此之外,电气计算还可以对电力系统的故障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从中得出具体的故障原因。

四、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的原则

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要遵循安全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安全性指的是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时以满足用户安全供电为目的,防止大面积停电或者别的损耗给用户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灵活性指的是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的设计要合理的安排好距离,方便电力的过度。

五、我国目前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工程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属于现代化电力系统,发电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依然以传承的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对能源的消耗较大,并且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因此,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就需要在电力系统的规划与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考虑到对换进的保护。同时,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前,要认真考察手机号最新的电网规划报告,了解电网的规划方向以及发展情况,保障电力系统可以得到安全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梁磊:浅谈建筑施工电气的设计与施工阶段电气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城市建设理论研究{J},2011(2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5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复杂的分部工程之一,电气安装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并关系着建筑项目整体质量与综合效益。为了切实保障建筑电气安装质量,必须加强质量控制,保障保证电气安装总体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电气安装技术的先进性,同时,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及后续使用功能。本文重点结合工作实践,对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1加强施工人员的优选与培训工作

人为因素往往是建筑电气安装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切实保障该环节施工质量,必须在施工前,加强安装人员的业务知识及综合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全员的质量观念意识。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提高安装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与安装施工技能,保障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规定要求。此外,在施工过程前,还必须加强各专业班组的技术交底,明确安装技术要点及难点,以便更好地对电气安装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加以控制。

2制定事前计划,对电气安装施工进行科学规划

作为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电气安装工程必须全面抓好前期规划工作,以施工图纸作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及环境变化情况,加以调整和协调。为了达到良好的工程质量,要求全体施工人员队伍必须严格要求自我。就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师而言,必须及时审核施工图纸,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更正,还应依据工程具体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编制,制定施工方案过程中,必须以项目为依据,除了满足国家电气安装质量及规范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外,还必须对工程项目中涉及工程设计、进度、机具设备、人员规划方面加以统筹合理安排,切实保障责任到人。考虑到施工队伍的流动性,还应对施工计划进行弹性编制,如此不仅能够保障工程进度,还能实现人员灵活配置。

3加强材料、设备、构配件等的质量控制

对于建筑电气安装而言,材料、设备、构配件等质量优劣会对工程总体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为此,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设备及构配件等的质量。结合材料、设备等的质量标准,依据其技术参数等相关要求,分别做好材料、设备等在采购、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无论其中任何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均会导致材料、设备质量不过关,势必对其后续施工过程中的使用造成影响。因此,要求必须对进场材料、设备加强质量检验,无论从外观,还是电气性能、分项接替等检测中,都要求材料、设备无任何质量问题。此外,还应对材料、设备合格证件、装配图、说明书、实验测试报告等进行仔细核实,坚持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及设备不采购、不验收、不使用等原则,以便确保材料、设备放心使用。

4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督与控制

必须严格依据电气安装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要求,就项目施工全过程展开全面监督与质量控制。结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针对安装中可能采用的各类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等型号、质量、品牌、规格等加以科学测试和检查,保障电气安装质量。若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合格或质量问题,监督管理人员应及时要求施工人员加以返工处理,保障安装过程保质保量、高效、如期完工。

具体而言,应着重就如下方面加强控制。1)接地体进行搭接与焊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材料长度足够,即确保镀锌扁钢的焊接长度大于其宽度2倍,并三面进行焊接;就镀锌圆钢而言,要求其焊接长度必须大于其直径6倍,并双面加以施焊;2)检查过程中应有侧重点,普检与重点检查有机结合,针对预埋线管、插座孔、线材、开关盒等预留加以全面系统地检查,切忌存在任何质量问题或不安全因素。还必须加强工程总进线、接地极的检查,要求施工不同环节均必须具有可靠的质量。此外,应注意分段、整体检查有机结合,必须对预埋管线、接地扁钢等分别进行分段检查,加强土建、电气部门的配合与协调,以便将预埋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就砸圈梁、楼板剔槽、预留空洞等质量问题进行及时通报,施工人员限期加以整改,保障工程总体质量水平。还必须结合安装施工现场情况,采取定期、不定期有机结合检查模式,将质量监督与管理全面贯穿在施工过程的各环节中,以便显著提高工程质量;3)制定有针对性的电气安装质量控制目标,以便在各项目施工之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就质量目标具有清晰、明确的定位。特别对于工程规范应加以规定。一方面,要求工程师必须提高责任感与专业技术能力,力求保障安装质量合格性;另一方面,就工程质量控制人员来说,也必须依据工程具体情况,逐步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安装中还必须注意产品使用过程中必须严禁假冒伪劣产品投入使用过程,确保材料选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工程使用功能、美观性与安全性;除此以外,还必须加强施工进度规划与控制,如进场、机具设备、材料、进度计划等,通过合理规划,以便构建动态监控管理预警系统,即将电气安装整个过程纳入项目的工程系统中,更便质量控制过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5加强事后控制,保障验收质量

在电气安装完工之后,必须严格依据电气安装相关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要求所有设备及所采用材料、成品、半成品规格、品牌、型号、数量与工艺安装质量达标,还必须满足工程质量满足相关设计的要求以及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对电气安装质量允许偏差的相关要求。

6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建筑工程项目也将逐年增多,为了保障工程总体质量及后续使用功能,必须抓好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应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力度,逐步提高施工队伍综合素质;加强事前计划,对电气安装进行科学规划;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监督与控制;加强事后控制,确保验收质量。只有这样方可确保电气安装顺利开展,才能实现各项目的动态管理与控制,保障工程质量与效益实现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已启动,按照该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安排,编写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2008年度第一批课题申请指南。

本指南共分关键零部件技术、动力系统平台和新型整车技术、检测与示范考核三类课题,设置20个研究方向56个课题,863计划经费41300万元。

二、指南内容

第一类:关键零部件技术

研究方向1.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化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开发高功率型和高能量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及蓄电池系统,开展产品的优化设计、规模生产工艺、一致性控制与成本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对动力蓄电池系统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试验考核。

研究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主要包括:SoC估算方法与动态估算精度研究,故障诊断模式研究,管理模块软硬件开发,系统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优化设计与试验考核。

研究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材料的安全性,材料掺杂改性和表面修饰技术,材料制备工艺技术,规模生产及成本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隔膜产业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隔膜抗拉强度、耐氧化性能和质量稳定性的提升,隔膜制备工艺技术,规模生产及成本控制技术研究。

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进行跟踪研究,开展锂离子蓄电池新材料、新体系的相关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2.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的研制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炭纸、膜、电催化剂、双极板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开发与产品制备、批量生产技术研究。开发高导电性、合理孔结构、高稳定性炭纸;开发高性能增强型复合质子交换膜及自增湿质子交换膜产品;开发高活性、宽温度、抗聚集、耐环境杂质的电催化剂,以及高比表面积、抗腐蚀、长寿命的催化剂担体;开发耐腐蚀、低接触电阻的金属双极板材料,研究适应车载工况的薄型金属双极板技术及结构。

基于国产关键材料,开发高性能、长寿命、高功率密度的电堆。开展关键材料部件的匹配优化和电堆的模块化设计,开展电堆的安全性研究。

研究方向3.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车用驱动电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主要包括:高集成度功率电子模块及控制器关键共性技术;高性能导磁材料技术;系列化高性能位置速度传感器技术;串联混合动力和plug-in混合动力用机电一体化发电机组技术;产品成本控制技术。

开展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和电机系统热管理、电机减振降噪技术研究。

开发不同车型系列化电机系统。包括产品的优化和集成设计、新型高性能集成化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开展规模生产技术研究。包括电机及驱动系统产业化的生产制造工艺及工装技术、专用设备、在线检测仪器设备等技术研发。

完善产品检测能力。包括性能和环境试验能力、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的测试分析评价能力。完善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产品技术规范。

研究方向4.客车混合动力专用柴油机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混合动力客车典型道路工况,分析动力与排放需求;研究和优化混合动力客车运行工况下的发动机运行特性,开展相应工况下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燃烧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优化匹配;发动机怠速断油和自动起停系统的开发,包括控制技术方案及控制策略研究,研究改善频繁起停条件下的发动机工作可靠性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向混合动力动力系统开放的电控柴油机管理系统。

研究方向5.新一代轿车用节能环保高效内燃机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发动机结构优化设计、燃烧系统及燃烧过程的优化与控制研究;开发整机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增压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的优化匹配与控制;开展整机可靠性试验与评价技术;发动机与燃油适配、整车的匹配、标定与评价技术。

开展电控系统关键零部件软硬件开发,控制策略及匹配标定工具软件开发,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标准规范及测试评价技术,电控系统电磁兼容性、产品一致性和故障诊断技术。

开展后处理系统的研究开发,进行发动机排放后处理控制技术(含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催化剂抗中毒抗老化技术),后处理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老化耐久性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6.天然气专用发动机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电控单燃料CnG/LnG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开展CnG/LnG发动机高效燃烧系统的研究开发;开展发动机电控系统、燃料供给系统软、硬件开发与系统优化匹配;增压器的选型与匹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设计优化;催化转换器的选型匹配与老化试验考核;发动机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产品质量控制和一致性研究,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

研究方向7.混合动力用机电耦合动力传动装置关键技术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中度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客车和轿车),开展驱动电机与变速器机电耦合的动力合成装置结构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混合动力专用自动变速器、混合动力合成装置专用电机系统;研究动力合成装置的自动换档控制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开发动力合成装置的综合控制系统;研究制订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装置的设计规范、计算分析规范和试验开发规范,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装置产业化开发。

研究方向8.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eCU研发和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eCU);开展eCU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硬件开发和功能测试的研究、电磁兼容和环境测试的研究;研究和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网络接口和通讯协议,底层驱动软件和上层应用算法的接口定义;开发控制系统在线程序更新、匹配标定、离线故障诊断、和分布式控制算法开发的支持软件;开展控制系统可靠性加固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开展失效模式的分析研究;开展动力总成控制器的系列化、产品化开发、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以及大批量供货的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

研究方向9.新能源汽车专用装置与加注站成套设备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车载高压供氢瓶(含组合电磁阀)研究开发。开展工作压力为35mpa压缩氢气金属内胆复合材料气瓶结构设计;进行气瓶受力和疲劳的模态分析;进行气瓶失效模式研究;开展安装方式对气瓶性能的影响研究;开发大口径金属内胆成型工艺技术;优化复合气瓶缠绕线型设计,掌握大口径、大容积复合气瓶的缠绕工艺;进行气瓶安全性、可靠性等型式试验研究;开展35mpa氢气气瓶组合电磁阀设计研究;进行阀门的充气、供气及安全排放研究;阀门密封性、可靠性、安全性试验研究。

LnG站用成套设备的研究开发。集成开发LnG撬装式加气站,研究LnG的卸装、升压和加气系统;进行撬装站的低温泵、低温绝热储罐、低温阀门、低温密封材料、管路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两相流介质状态下的管道输送、振动疲劳、气蚀等技术研究;撬装站控制系统的开发;撬装站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制定LnG撬装站的产品技术规范和维修、保养、操作技术规程。开发LnG加气机,进行低温质量流量测试技术、安全监控与报警控制技术研究。

CnG储气井检测技术与系统的研发。研究CnG储气井井壁腐蚀在线检测技术,开发无损检测系统,研究CnG储气井寿命测评方法,制定CnG储气井安全管理和检测规范。

第二类:动力系统平台和新型整车技术

研究方向10.燃气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与整车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燃气汽车动力系统开发平台技术。包括:发动机和整车开发技术流程、开发体系、技术装备,开展增压器匹配技术、燃烧优化、控制策略、燃料管理控制模式、在线标定技术的研究,进行在线匹配标定工具软硬件的研发。

开展重型CnG/LnG发动机电控系统研发。包括:开发重型CnG/LnG发动机eCU、减压器、执行器等电控系统关键零部件,开发发动机燃气系统故障诊断、匹配标定工具软、硬件,开展系统集成匹配和控制策略技术研究。

开发燃气汽车车载诊断(oBD)技术。包括:供气系统零部件的诊断方法和诊断功能研究,失火诊断基准及诊断方法研究,催化器和氧传感器失效诊断基准及诊断方法研究,燃气品质对oBD的影响研究,oBD诊断功能标定方法研究。

开展燃气汽车关键零部件系统匹配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开发燃气汽车喷嘴、减压器、燃气系统各类阀体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匹配测试装备,开展燃气系统压力流量特性、喷嘴脉宽特性研究,开展燃气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测试、匹配、评价方法的研究。

研究方向11.混合动力汽车大规模产业化产品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工程化技术研究,包括整车优化设计、整车与动力系统集成匹配、批量化生产装备与工艺、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整车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等研究与试验考核。

研究方向12.电动汽车新型整车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开发各类新型电动汽车(FCV/HeV/eV)整车技术。技术主要包括:整车动力系统集成技术,动力系统机电耦合方案,控制策略和算法设计技术,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强电安全技术,电磁兼容性技术,热管理技术,整车匹配标定和试验技术。

研究方向13.代用燃料新型整车技术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LnG整车研究开发。进行整车集成开发、LnG燃料储存系统的布置及安全设计,完成LnG燃气发动机开发与整车的集成;进行整车的经济性、排放、驾驶性能、舒适性的匹配与标定;进行整车性能和可靠性试验研究;生产准备和质量控制。

开展甲醇/乙醇灵活燃料汽车开发。进行甲醇/乙醇灵活燃料发动机及整车的开发,研究甲醇/乙醇燃料腐蚀、溶胀和磨损等问题,进行电控系统软硬件研发,进行不同燃料比例的发动机及整车匹配标定与可靠性研究,开展不同燃料比例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排放性(包括非常规排放)影响的研究。

第三类:标准、检测与示范考核

研究方向14.新能源车辆技术标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该项目将继承相关标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推进标准的进程,将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同时结合其他863课题或其他的课题研究项目取得成果,向标准转化。

在电动汽车方面,研究制定包含超级电容器车辆在内的纯电动车辆技术条件,完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在新的排放法规下,混合动力汽车(含plug-in)的特点,深入研究重型混合动力汽车能耗与排气污染物试验方法,进一步完善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与排气污染物试验方法。

研究制定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排放试验方法。

根据各类新型动力电池特点,深入研究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的测试规范;根据不同类型电动汽车的使用特点,研究电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及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故障模式和寿命历程,建立相应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和快速寿命评价方法;研究制定燃料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在替代汽车方面,重点研究醇、醚类发动机的技术条件和相关试验方法,进一步研究完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相关标准。

研究方向15.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与排放测试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深入研究不同混合方式(包括plug-in)重型混合动力汽车能耗及排放测试技术和试验程序;深入研究在新的排放法规条件下,不同混合方式(包括plug-in)轻型混合动力汽车排放测试技术和试验程序;深入研究燃料电池汽车尤其是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能耗以及氢排放测试技术和试验程序。

研究方向16.交通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图及应用推广模式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系统分析国际交通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国家车用能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各种车用能源技术和车辆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和综合评价,对我国未来交通能源技术发展方向和车辆技术发展战略进行总体规划。

根据交通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图及车辆技术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研究各种技术途径的综合经济效果和节能减排效果,深入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及能源技术的支持政策。

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与应用规划,系统开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模式研究,包括组织协调、产品研发生产与技术保障,以及商业化推广机制等。

研究方向17.面向世博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前期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世博会园区内外交通需求和交通规划,所应用的新能源汽车类型以及相应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研究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方案;研究车辆运营考核的技术方案、组织管理结构和管理规范。

研究方向18.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行

主要研究内容:深入开展电动汽车示范推广模式研究,明确组织体系与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当地电动汽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电动汽车鼓励政策和规章制度,创建有利于电动汽车商业化推广的政策法规环境;建设符合要求的各类电动汽车能量加注系统;深入开展示范运营中车辆和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评价;开发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管理信息化平台,对车辆技术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普宣传。

研究方向19.燃气汽车区域性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在燃气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研究建立区域性(至少覆盖4个以上地级市或2个以上省会城市)的燃气汽车合作机制和发展规划;研究建立区域内燃气汽车发展的协调管理体系;研究建立完善的区域内燃气汽车燃料供应网络体系;研究建立区域内燃气汽车营运、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开展城际间主干线、区域间加气站网络建设,实现区域间、城际间燃气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开展区域间燃气汽车运行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排放监控和节能减排效果分析评价;开展燃气汽车维修保养管理方法与体系的研究。

研究方向20.先进柴油轿车大规模示范与考核

主要研究内容:构建清洁柴油供应保障体系,组织开展柴油轿车的示范运行。柴油轿车分别使用清洁柴油和合成燃料(天然气制油GtL、煤制油CtL)、生物柴油,以出租车的形式进行示范运营和跟踪研究,考核柴油轿车对不同油品的适应性,系统研究柴油轿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系统可靠性、驾驶性能等。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者应根据本项目申请指南提出的课题名称、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考核指标等要求,编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申请书》。

2.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请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能超过5家。

3.课题依托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55岁(含)以下(按指南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5.具备以下条件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可作为课题负责人:

对于港澳台的科技人员,在满足上述(第4条)2-5项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在满足上述(第4条)2-5项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6.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不得违反以下限项申请的规定:

为保证科研人员能够高质量地开展研究工作,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限制申请及承担课题数量规定。每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包括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不得超过两项。申请者应按照上述要求进行申请,且在同一批的申请指南中只能申请一项863计划课题或项目。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7.申请者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不得高于项目申请指南规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并应按照项目申请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否则不予受理。

8.申请者要遵守科学道德,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填写项目申请书,保证项目申请书的真实性,避免出现夸大和不准确的内容。同时,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项目进行重复申请。863计划对申请者在申报过程中进行信用记录,对于故意在课题申请中提供虚假资料、信息的,一经查实,记入信用档案,并对单位在两年内取消其申报863计划资格、对个人在三年内取消其申报863计划资格。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7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导师制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8.032

theimplementationStrategyof"aplanforeducatingandtraining

outstandingengineers"BasedontutorialSystem

ZHaoXilin,FUBo,CHanGYufang

(Department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ing,Hu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p.R.China430068)

abstractHu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introducesthetutorialsystemintotheimplementationof“aplanforeducatingandtrainingoutstandingengineers(petoe)”,inthehopeofprovidingprofessionalguidancetothestudentsduringtheuniversityworkingprogramandtheenterpriseworkingprogram.thestrategycanguaranteethepersonalizedtrainingrequirementsofpetoe,andcanalsoprovidereferenceforuniversitiestodevelopandimplementpetoeprogramsforthetrainingobjectiveofhighqualitytalent.

Keywordsplanforeducatingandtrainingoutstandingengineers(petoe);tutorialsystem;trainingmode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①

为主动适应国家能源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湖北工业大学在传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上增设太阳能技术与工程专业方向,并以此为基础于2011年申请、入选“卓越计划”。旨在针对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突出优势、强化特色为原则,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出发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卓越计划”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其培养体系具备三个特点:(1)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2)从学校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两个维度培养工程人才;(3)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②③④因此,“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将在教育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人才标准的定位等几个方面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变革。⑤如何制订科学、有效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将对其顺利实施至关重要。湖北工业大学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创新实践环节的设置,将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制引入本科生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1导师制的提出与内涵

导师制教育培养模式最初是在十九世纪由牛津大学提出并推行的。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进行全方位、近距离指导,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引导关系,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进行差异化指导,以实现学生培养的目的。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导师制主要存在于研究生教育中。考虑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需要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提高其理论运用和创新能力,体现出本科培养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卓越计划”执行阶段,将导师制引入实施流程中,使导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无疑将提高“卓越计划”执行过程中学生培养的个性化程度,将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好地达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导师制的运行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认真思考。其一是导师制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导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学科研水平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考虑到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差异问题,一名导师将负责多名学生的指导,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才能将导师制的运行落到实处,是学生的成长符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其二是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必须有完备的制度作保障。导师制施行需要包括选拔聘用、组织管理、过程管控、效果评价与激励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其中尤以过程管控和效果评测最为重要,因为这两个过程是“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运行效能的直接体现,需要重点规划与构建。

2基于导师制的“卓越计划”实施流程

湖北工业大学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注重体系结构设计、过程管控及效果评价,将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同时,以创新实践环节为平台,将导师制引入其中,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培养,以此探索符合学校特色及“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湖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根据“卓越计划”培养要求,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太阳能技术与工程方向)”实验班的组建与学生选拔工作。实验班以当年入校电气大类全体新生为选拔对象,对其进行实验班相关政策的宣讲及报名意向征集;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入学高考及检测成绩为选拔标准进行实验班的组建。

其次,进行学校培养方案的实施,主要包括:

(1)培养计划修改与实施。以本专业大类培养计划为基础,结合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对实验班培养计划进行了修改与完善。结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开设侧重工程技术培养训练的课程,将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和课外活动的各个方面。并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立课程与知识技能体系,通过电气工程及太阳能技术两个方面,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与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在不违背教育部对本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对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及其培养时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与更新,使其在面向太阳能应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特点,将部分任选课教学周期前移,以提高其可执行度,并保障计划在时间周期内的顺利实施。

(2)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为适应“卓越计划”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并对教学中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增加了创新实验的教学实践环节设置。以本校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实施平台,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六个学分对该环节进行考核与控制,并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该环节分布在五、六、七三个学期中实施,与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相贯通。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参与导师各项科研计划中,拟通过两年的导师制培养,延长学生实验、设计环节,增强其实践能力,同时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与质量。

第三,进行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是学校培养计划执行的拓展,自“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先后与湖北省电力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就合作内容、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进行了约定,以保障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在学校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扩展学生知识面,由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计划要求安排在第七学期7-18周工程实践阶段进行统一授课,课程考核统一纳入工程实践考核当中。为保障企业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导师制要求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将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使学生时刻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指导。

3导师制模式下的“卓越计划”实施效果分析

湖北工业大学在2011年“卓越计划”获批并实施的同时,即针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试行了基于创新(下转第83页)(上接第68页)实践环节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表1描述了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近四年参与竞赛的获奖信息,信息显示:自2011年实施导师制培养方式以来,经过两年的实践能力培养,各类学生获奖人次及奖项级别均较以前有大幅提高。

同时,从表2显示的本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情况也能看出:从导师制实施后的2013届及2014届毕业生,在学生数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毕业率及学位获得率亦有明显增加。

数据表明: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与实践能力,由此培养的学生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4结束语

“卓越计划”的实施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湖北工业大学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通过创新实践环节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在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全程接受导师的指导,提高了培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是高校“卓越计划”实施模式的有益尝试。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no.省2011258)

注释

①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②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③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1-1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8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风电;桂林市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

风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之一,风电能可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排放量,利于环境保护,符合国家能源产业发展方向。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风电场项目属新能源行业鼓励类项目。

2桂林市风电项目特点

风电场是将捕获的风能转换成电能并通过集电线路、升压站,送入电网的场所,主要有风力发电场区、场内道路、集电线路、升压站等几部分组成,桂林地区规划的风电场装机规模都在30~200mw之间。从地形及气象成因分析,桂林市境内的湘桂走廊及高海拔地区,为广西风能资源相对较丰富区域。《桂林市风力发电"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初步拟定44个场址,总装机容量约2654mw。桂林市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辖区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鸟类迁徙通道等环境敏感目标众多,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

3桂林市环境现状简况

3.1水环境现状

根据《2011年桂林环境状况公报》,桂林市各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漓江、湘江、洛清江、桂江、资江污染程度在较低水平,各项检测评价达标率达100%。

3.2声环境现状

风电场工程范围属乡村环境,无大型固定的噪声污染源,声环境质量良好。

3.3空气环境现状

风电场工程范围内没有工业污染源,空气环境质量较好,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3.4生态环境现状

桂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利于动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68.15%。其中已知高等植物2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450多种。已建立1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7077公顷,占桂林国土面积15.36%,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3处(猫儿山、花坪和千家洞),属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9处。桂林市风电规划涉及4处自然保护区,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包括:银殿山自然保护区、青狮潭自然保护区、海洋山自然保护区及五福宝顶自然保护区。

4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结合风电建设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初步确定风电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水环境、声环境、电磁影响和生态环境。

4.1水环境及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风电运行时无生产和生活废水产生,对区域内地表水体无影响,不改变水资源利用现状。项目实施对水体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各风电场地施工期,施工过程会产生少量的生产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等。施工废污水不经处理排放,可能会污染附近水体水质。

4.2声环境影响

风机均布置于地势较高山顶、山坡,远离居民点,风机产生的噪声经地形和距离衰减,可降低到环境噪声本底值,风电场运行噪声对周边村庄声环境影响很小。

4.3空气环境影响

项目实施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风电场地的施工期,基础施工、场地平整、废弃土石方堆放、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扬尘和少量机械、车辆废气。

4.4电磁影响

风电场均需各自建设升压站及配套输电线路,据区内输变电工程类比情况看,升压站围墙外及配套输电线路线路中心外5m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及无线电干扰场强可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4.5生态环境影响

风电场区域主要为荒草地或稀树灌丛。各风电场场址风机布设及升压站的建设过程会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加大建设区域内的水土流失。但风电场风机施工点分散,每基塔的基础工程量很小,管理站和升压站的施工规模也较小,采取临时挡护、开挖临时排水沟、恢复植被等水土保持措施,新增水土流失量很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项目实施期间受开挖、爆破和运输等施工活动的影响,区域内的野生动物会受到惊吓等影响,但随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将随之消除。桂林是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风电场建设对迁徙候鸟的影响主要为候鸟撞机的风险。特别是在大雾、降雨或强逆风时,大气能见度降低,鸟会降低飞行高度,从而增加与风电机相撞的概率。

4.6节能及减排效益分析

风电场是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既不排放生产废水和废气,也不消耗非可再生化石能源,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具有明显的环境和节能效益,又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规划的风电场全部投产运行后,总上网电量约为50.25亿kw.h,与同等装机规模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燃煤167.32万t/a,大大减少了So2、烟尘、nox等污染物排放。

5环境保护措施

5.1水环境保护

各风电场施工期间,加强施工期生产和生活废污水的排放管理,处理达标后才能外排或综合利用,确保工程附近水体水质。运营期管理站和升压站的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升压站站区绿化用水,不外排。

5.2声环境保护

风机选用低噪声设备,布置时尽量远离村庄。各风电场施工时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安排好施工时序,如无必要,尽量不在夜间施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影响。

5.3空气环境保护

在风电场施工区及运输路段洒水防尘,汽车运输材料和弃土表面应加盖蓬布,防掉落。车辆和设备安装尾气处理器,加强设备保养,减少对当地大气影响。

5.4电磁环境保护

升压站选址及线路路径选择应注意尽量远离村庄,避让当地人口较密集的居民点,减少工频电磁场对周边居民影响。

5.5生态环境保护

风电场风机塔施工时按塔位分点施工,合理布置风机,尽量缩减施工道路长度,减少对场地植被的破坏。对临时占地采取绿化措施时,应选择与原植被相同或类似的本土灌木或草种,避免生物入侵。风电场场址位于候鸟迁徙通道的,风机应采用警示色或不同色彩搭配,促使鸟类产生趋避行为,降低撞击风险;避开在显著位置安装照明电源,照明最好不要使用钠蒸汽灯,减少亮度及闪烁次数,以减少对夜间迁徙鸟类的影响。在有大雾、小雨或强逆风的夜晚,尤其在迁徙强度大的季节,应停止运行,以减少鸟的撞机伤亡。

6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及建议

在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后,风电项目实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均较小。桂林市部分风电场场址涉及环境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为实现生态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下阶段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调整规划设计方案或办理相关手续。其余未涉及环境敏感区的规划风电场场址无主要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来看,项目选址合理,建设可行。

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施工期"三废一噪"对周围环境的暂时性影响,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当而造成对周围环境质量的破坏。保证评价区域环境质量不受明显影响;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措施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很多行业都获取了稳定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各行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我国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不够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其重要性。本文笔者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稍作介绍,然后分析在日常生产及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及策略,目的是带动国家的电气自动化的进步,最终使得国家的电气项目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科技创新的新型产物。为了推动科技的发展,许多院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课程,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将工业生产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自动化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的支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逐渐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范围,在现代电气信息领域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其涵盖面非常广。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一)存在着节能环保问题

目前电气工程在日常生产及应用过程中,存在损耗能源、资源浪费等环保问题。由于我国的工业企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发展,使得能源大量消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应用,也由于节能意识不足而使得能源消耗没有得到有效节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工业生产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到企业在日常生产及工业设计等各环节,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与管理控制效率。然而,在实际设计及生产的过程中,能源消耗过高,产生的工业污染废弃物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能源浪费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能源损耗、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研究的热门课题。

(二)运行质量目标不明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运行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对于电气工程使用寿命及使用过程的安全操作性有重要影响。在电气工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管理层要注重安全的重要性,它是管理中的第一重大要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及应用过程中,注重实际操作技术人员安全操作的意识,企业的生产质量才能得到保障。但是管理层尚未重视,操作现场质量管控不严,操作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足,对工作中风险的意识不够,导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质量安全降低,严重减弱了其应用效果。

(三)信息传递缺乏安全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发展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如果无法得到共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功能及其系统之间的连接就会出现兼容性的问题。信息传递不到位,导致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受阻,工业生产将会受到限制。生产效率得不到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生产流程不一,管理层及技术层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中,没有严格地制定标准和目标,管理人员只能根据经验及理论知识的支撑,无法完善技术操作的规范,使得技术人员在操作的时候,根据设计结果和技术成果进行产品的设计及生产,导致设备流程复杂、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如今普遍应用于企业中,而企业生产数据传输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企业制造的设备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受到不同厂家研发的设备程序及系统的不同影响,导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不兼容或无法传输,从而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通信的困难。

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解决措施

(一)优化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

为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效果,要将节能减排作为电气工程设计及规划过程中必须的要求,减少能源的损耗,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并选择绕组阻值比较小的供电系统变压器及通道,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和节约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加强质量管理

要规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层要加大对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力度,增强管理人员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质量的重要性意识。加强操作人员对技术操作的规范性,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提升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施工人员要不定期地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要对产品施工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不仅对产品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还要增加技术人员对采购施工材料的严格把控,必要时需要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抽查,加大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的把关力度。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电气工程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为电气工程顺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合理、统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

由于企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而建立的,因此可以在了解目标客户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客户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系统连接目标企业,增强系统的通用性。确立客户的需求及社会的需要,严谨地规划,系统、科学、合理有步骤地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方案。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各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畅通无阻的对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系统传递信息才会更安全,解决各个企业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将会减少工程设计、开发及实施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五、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其能够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解决不同系统出现的难题。因此,针对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应当跟随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发展其专业的重要性。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电气工程集成化发展等,保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北方联合电力公司达拉特发电厂运行一部)

参考文献

[1]卢喜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0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规划篇10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力工程规划、工作流程、问题探讨、节能减排

引言

依据新版《城乡规划法》的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其成果表现为规划文本、附件和图件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就在于为规划的管理提供依据,并引导城乡开发的顺利进行,而且它也是城乡规划政策的载体。

在我国的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价值在于“承上启下”,它以量化指标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和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的定量、微观的控制,从而具有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既能继承、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意图,又可对城市分区和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导则。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种“管理性”规划,它是进行建设项目许可的重要前提条件,直接为规划管理人员服务。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电力工程规划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一部分,是城市电力规划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电力规划相比,在规划内容、深度等方面存在自己的特色,并且在规划管理及规划组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内容和深度

依据《城乡规划法》,各省市都制定了编制导则或技术规定。《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中电力工程规划相关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强制性控制内容,电力设施用地控制和高压走廊控制。第二部分为市政公用设施控制内容,①电源:明确地块范围内的主供电源(35千伏等级及以上变电所、电厂)、主变容量、建设规模。②用电负荷:按地块用地类别分地块预测用电负荷。③电力线路走向:明确35千伏等级及以上高压线的走向,标注高压线走廊控制距离,标明线路进、出起讫地。④变电所、开闭所:明确35千伏等级及以上变电所的位置、用地范围;根据地块用电负荷的计算结果,确定10千伏开闭所及配电所的设置原则、位置。

1.工作流程

根据笔者多年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经验,将控规中的电力规划工作分为以下5个流程。

3.1现状调查阶段

通过现状地形图、到实地现场勘踏、咨询专业部门等方法进行现状调查。调查的内容有:用电量、用电负荷、现状电力设施等基本情况。

形成的阶段成果有:现状电力负荷说明、现状电力设施说明、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3.2收集资料阶段

通过甲方(一般是建设单位)或走访专业单位、规划管理部门等收集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现状设施资料、在建工程资料、专业单位近期建设计划、专业单位编制的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资料、上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专业规划)。

形成的阶段成果有:规划信息汇总与现有规划的评价及分析。

3.3方案阶段

将现状重要电力设施、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电力设施等进行汇总作为土地规划的规划条件提交给控规项目负责人。

在土地规划方案形成比较稳定的方案后,由项目负责人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图、用地强度、规划人口等规划信息。电力工程规划人员再进行负荷预测、电源规划、电力线路规划等工作。完成初稿后,需与用地规划人员共同讨论确定电力设施位置、电力线路敷设形式及路线等对用地规划影响较多的内容。之后,电力工程规划方案还需与相关专业部门沟通,以便较好的结合建设计划与专业规划内容。

形成的阶段成果有:负荷预测、电网规模、电网规划方案。

3.4报审成果阶段

征求地方政府、相关专业部门意见,必要时征求公众意见后,修改完善方案成果,编制强制性执行规定,执行细则图则和附件,形成初步成果,供专家审查或进一步征求公众意见。

形成的阶段成果有:电力工程规划总则文字、图纸以及配合完成相关细则图纸,附件文字、图纸。

3.5报批成果阶段

根据专家审查意见以及公众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成果,形成报批成果。

3.6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根据批复意见和规划局要求制定批复成果,按要求归档。成果数据经验收、入库校核无误,并完成相关资料归档后,规划编制工作方可结束。

2.需注重的几个问题

4.1注重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是整个规划工作的基础,现状调查的细致与否、深入与否可能直接影响规划结果(尤其是现状有一定基础的建设区)。需要注意的是现状调查不仅是对现场已形成的电力负荷、电力设施的调查,还应当充分与专业单位、当地政府、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沟通以了解规划基地内和规划基地周边的潜在电力负荷、在建和已批待建以及意向性电力设施建设项目。

4.2注重与相关专业部门沟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是直接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并引导开发建设。因此,控规中的电力工程规划一定要强调可行性。而注重与相关专业部门沟通正是提高规划可行性的有效手段。这里的沟通并不是开一次会就能解决的事情。这里的沟通应当贯穿于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从现状调查、收集资料、方案讨论、规划报审、规划报批、成果归档,每个阶段都要全方位充分的与专业单位沟通。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成果归档阶段,规划编制结束了一定不要忘记将全套成果提交给专业部门归档备案,以便专业单位依据规划合理的安排建设计划。

4.3注重建设时序问题

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电力工程规划应当结合用地开发建设的时序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尤其重要的是考虑好近期建设的电力供应,即要经济便捷,又要结合远期规划,避免过多的改建、重建的重复投资。

4.4注重电力设施对用地布局的影响

电力设施是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强劲动力,但是由于电力设施的电磁特性,其对周边地区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般大的电厂、高电压变电站都位于远郊对城市建设影响较小。承担高压配电的110千伏变电站(大型城市中220千伏变电站),由于要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所以站址必须“进城”。现状高压送电架空线(220千伏)由于资金、技术可行性等问题改为地下电缆有一定难度。变电站和架空线对周边用地的影响主要有:噪音、可能存在的电磁辐射、防火安全以及对地块完整性的破坏和地价的影响。因此在用地布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电力设施的影响。

当然,在规划电力设施时也要考虑到上述影响。一般情况下,变电站规划站址最好结合停车场、环卫设施用地等其他交通市政设施用地安排(燃气、电信设施除外),应避免安排在学校旁边、居住区中心、景观要求较高地区。电力架空线的布置应尽量归并走廊,利用河道、道路绿化带,并布置在用地边缘,尽量减少深入地块中心和横穿用地。

3.存在问题探讨

5.1缺少专业规划支撑

控规应当在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以及专业规划的指导下,落实和细化上位规划。但现实情况是,有的城市总规中电力工程规划只做到220千伏及以上等级,而控规要求落实35千伏及以上等级的电力设施用地。专业单位的专业规划往往是计划式的,基本是解决近期建设问题的,缺少远期规划或者远期规划比较笼统无法使用。

由于缺少专业规划支撑,控规中的电力工程规划往往会出现系统性差的问题,与周边地块衔接不好,比如变电站的布局没有和周边地块统筹考虑,没有充分预留与周边地块变电站联络的电力通道等。

在控规编制过程中,规划人员只能加强与专业单位的沟通,再根据经验依据电网设计导则进行规划。但无法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希望规划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引起重视。

5.2规划目标与专业单位要求之间的矛盾

控制编制经常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规划部门制定的规划目标比较理想,而建设单位具体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尤其近期的建设项目。例如规划部门从景观和用地的角度考虑经常会提出电力线以电缆方式敷设,专业单位则从投资以及工程技术难度考虑往往坚持架空形式。此时作为规划编制人员可以多做些沟通的工作,加强规划部门和专业单位的相互理解。在规划方案上,要综合考虑规划部门和专业单位的意见。例如工业区一般电力线采用架空方式,而居住区、商业中心采用电缆方式。还可以近期建设规划和远期规划的形式兼顾前瞻性和可实施性。

4.如何在电力工程规划中体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下,全球都在全力部署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国也在积极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领域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将其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激发内生创新活力紧密联系。现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已渗透到全社会各个行业、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应全面影响电力工程规划的编制方案。以下从几个方面论述。

6.1用电量及负荷预测指标的选取

用电量及负荷预测是整个电力工程规划的基础,用电量及负荷预测指标的选取又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规模的确定。在国标《城市电力工程规划规范》中对用电量及负荷指标只提出了指导范围,并且范围区间较大,这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差异巨大。例如,用于指导总体规划的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同是用电水平较高城市,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范围为6001~8000千瓦时/人•年。因此,电力工程规划人员在指标的选取上空间很大。

以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高标准的规划目标下、在“适度超前”的规划原则指导下,我们通常会选取较大指标,这直接导致了整个电网的规划规模偏大。在偏大规模的规划指导下,电网建设投资、城市的土地资源都会造成一定的浪费。这一点,经过前十年的电网建设热潮目前已有所体现。其中最典型的体现就是,经历了几年的负荷增长,还有大部分的变电站负载率非常低。

当前,“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以成为国策,这必将影响到各类用电指标的选取。节能建筑、节能家电将会使人均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减慢。倡导“低碳经济”,会影响产业类型,低能耗产业比例加大,工业用电指标可适当减小。当然,钢铁、冶金等高耗电产业应当作为点负荷单独考虑。

6.2电源的选择

虽然在可预见的规划年限内,传统的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仍是城市电源的主要部分。但随着煤炭资源日益减少,和煤炭火力发电的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日益加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渐渐从研究走向应用。在我国天然气发电、水力发电、垃圾生物能以及风能发电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电源规划时,可结合城市资源优势及特点合理选择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作为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的补充。

另一方面,在能源产地建设电厂,利用超高电压输电线路将电能传输到用电城市的做法,也非常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好处:避免了燃料运输的能源消耗;避免在用电城市兴建电厂带来的环境问题;发挥了能源产地建设电厂的规模优势;通过完善超高压电网结构,可提高城市电源的可靠性。

6.3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比传统燃油汽车高出46%以上,并具有13~68%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发展电动汽车有利于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缓解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电动汽车还可作为分布式电源,有利于电网的调峰、发挥电网更大的效益。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希望超过500万辆。

随着智能电网相关工作的启动,V2G(VehicletoGrid,即车辆到电网)正成为研究热点。V2G描述了电动汽车在停驶状态下接入电网,并与电网实现能量与信息双向交换的关系:车载电池作为一个分布式储能单元,在电网负荷非高峰时段自动充电,在不影响自身续驶里程要求的前提下(例如,确保车载电池SoC始终不低于70%),在负荷高峰时段将部分能量回馈电网。

随着国家推广电动汽车策略的不断深入,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近期有望纳入城市规划体系。目前,作为规划设计人员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为今后的规划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