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运动医学的内容十篇运动医学的内容十篇

运动医学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06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1

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公共选修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它的教学要求是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上,针对非运动医学专业学生特点,笔者精选了课程内容(目前使用的参考教材是北京体育大学王安利蔡教授主编的《运动医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素质.讲授内容包括:①较系统地讲解运动医学发展史、当前主要运动医学现状和不足;②讲解运动医学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③讲授运动性病症,包括过度训练综合症、运动性贫血,运动性晕厥等;④介绍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⑤常见运动损伤。由于运动医学课程中有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拓宽与加深,还应增加课程中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内容,对一些审美、道德等人文健康方面的内容也应当有所涉及,如形态检查的内容中就可以插入审美健康的内容。课程结束后,采取“期末考试+撰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在论文撰写前不指定论文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与运动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或实践体验自己拟定论文题目,查找资料,从几年的论文来看,学生一般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对某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存在一定不足,但从中能看出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查阅了不少资料。使得学以致用,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了专业素质。

课程改革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将pBL引入教学

公共选修课,一般低于50人就不予开课,《运动医学》几年来都是120人选修,大班教学,是否能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是关系到学习质量的问题。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可以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预习一听课一复习一考试”教学方法不同,pBL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提出问题一查找资料一讨论研究一总结反思”探究式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兴奋剂的时候,开讲就问学生什么是兴奋剂,常见的兴奋剂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跟老师的讲解内容产生共鸣,启发学生对兴奋剂的作用进行了解。比如在学习踝关节损伤时可以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和运动实践中踝关节损伤有哪些形式?如何治疗?既增加学习兴趣,又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将解剖学、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学科的信息综合起来,提高学习效果。

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虽然具有教学媒体教学信息的量较低,传递教学信息的功能简单、机械等缺点,但它仍然有一些积极的作用,如师生交流,教学和谐,教师对教学过程能进行直观控制。而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有优缺点,所以我们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将先进的教育技术融于教学活动中。课堂上既有相应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些小动画和视频会给学生留下较强的感性认识而且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引发学生的兴趣,也节约了教师讲解和板书的时间;如果教学内容较难理解时,教师借助口述和手写板书,实施立体化教学,使授课更加生动、直观、形象。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保留传统教学中启发式教与学的直接、自然的交互方式,满足大学教学要求,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与基础理论的衔接

公选课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具有不同学习背景,而运动医学属于一门交叉学科,学生需要一定的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诊断学知识,考虑到非医学专业同学的需求,每次上完课之后,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难点,我们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重要章节之前会有课程基础知识教授部分,补充《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相关学科知识,并携带教具和模型去课堂,务求学生掌握一些运动损伤包扎,运动员心跳医务监督,运动营养食谱编制等课程基本的技能。

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课程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但也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讲授内容的合理取舍:多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一些学生提出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育卫生方面少讲一些,更加重运动损伤。增加更多的视觉内容:如创伤贴扎术,哈佛台阶试验。欠缺实验部分,考虑在今后的课程教授中增加实验部分。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2

1课程教材的选择及使用

在西医院校中,中医学课程是一个庞大的科目,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以及中医内科等专业课程内容的综合,其中既包括了中医基础学科内容,又包括了中医临床学科内容。与如此繁杂的课程内容相对的是有限的课程学时。在有限的理论学时下(如:我校48个学时)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要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应突出中医学中重点的内容进行讲解。这一方面,在组织课程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时已经达成共识。另外,结合中医学教学的具体情况,《中医学》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具有以下特点:①科学性:编排科学合理,忠实于中医学学习的内在规律,对中医学的概念术语尽可能给予合理解释;②实用性,文字简练篇幅合理,便于教师的讲解,尤其是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及学生的学习和理解;③趣味性:适量增加常用中药插图、推拿手法图示。应当看到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是综合的一本教材,而中医院校的中医教材却是条目清晰,分册成套规划的,故而二者在课程安排和内容讲解的深度上都有很大区别,应积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西医学所取得的各项成果。目前教育部医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著工作已经启动,在对中医药学的经验知识、理论精华、核心内容阐述时应本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原则,编著适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特点的教材。

2学生兴趣的培养及知识的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我校临床专业的学生是在第一个学期学习中医学,对于以前未接触的专业新内容,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高等医学院中医教学的调查显示,中医的科学性、文化特征、临床疗效是学生较为关注的三个问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关注的内容,在备课时就会有的放矢,如在介绍常用方剂中六味地黄丸(钱乙《小儿药证直决》)的功效、主治及应用时,对该剂的中成药的知名度及其在临床各科病证广泛应用加以介绍,既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该剂的功效、主治,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普及,广大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迫切需要既能西又会中的中西医结合两用人才。我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到基层、社区工作,如果能掌握中、西医两套诊疗方法,将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去,为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既要做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即“授之以鱼”,更要注重指导学生对中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即“授之以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3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运用

在中医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抱怨比较多的是教学内容枯燥、抽象,不容易理解,记忆之后容易忘记,印象不深刻,教师授课不够生动。近年来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院校在中医教学中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它能提髙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用独特、新颖的方法将传统的中医学知识展现出来。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把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直观而又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课余,教师之间交流心得体会,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不断改进多媒体课件效果,运用多种现代化技术在课件中插入形象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如讲灸法操作时,播放一段“艾灸方法操作”视频,使学生很容易熟悉和掌握艾条灸、隔物灸等方法,把“四诊”等章节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望诊、舌诊等临床图像资料,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带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示,使学生能够看到平时不易见到的病理舌象及病色等,使其印象深刻,从而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4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逐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鼓励其相互交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所学抽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重视开发学生智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设计教学时,要结合讲授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如在讲八纲辨证之表证时,可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叙述表证(外感病)的临床表现,思考病因后,再将外感病的发病和六淫病因的致病特点相结合进行讲授,可使其印象深刻。结合中医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内容,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投入问题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将要讲到脏腑之脾脏的生理功能时,提前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查资料,上课时由学生根据所获取的知识、信息先进行讨论、分析,进而掌握脾主运化等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其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

5有效地利用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组成或加入与中医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协会,如针灸协会等。在课堂教学之余,鼓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协会的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和培训社团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技能操作,并做相关的知识讲座。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授课时间和实践操作时间的不足,而且学生自身就具有对中医学知识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更加主动。另外,还可以采用中医学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和提髙对中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3

关键词:多媒体医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30

1高等医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走进了高等教育的课堂并日趋完善,它为传统的医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以教学课件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1]。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直观、快捷等多方面的优势记得了诸多教师、学生的认可,在现代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医学教学设置情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临床专业技术,以达到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的目的。

2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2.1多媒体能够有效配合医学教学中实验的模拟

众所周知,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在高等医学的教学中的实验更是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配合医学教学中实验的模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可操作性,使教师在展示过程中可放慢或重复回放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明晰地了解过程与原理,教师可在演示过程中随时就某一细节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并对相关疾病进行描述与讲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实验过程中的重点进行有效的突出,把实验的难点进行良好的分散,也可由此弥补现阶段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实践局限性造成的缺憾。

2.2多媒体教学便于教师进行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组织各种无纸化测试,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及时检测和定期评估以快速反馈教学信息。课外教学方面,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建立档案数据库,并进行成绩分析以此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配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个人教学网页将课堂教学扩展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引导、提供辅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如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利用多媒体易重现的特点可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2.3多媒体教学在对学生知识入门引导的过程中效果良好

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入门引导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树立良好的学习信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医学专业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医疗实践和临床科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自觉性的强大动力,可以借此培养学生力求尽善尽美把事情做好的品质,也会对学生日后工作中富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产生重要影响。奥苏贝尔说过:“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拥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开拓视野,独立探索医学的未知领域,并因此领悟医学专业的真谛;同时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成就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与动机。

3高等医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多媒体课件内容的设计华而不实

现在很多教师将多种媒体信息毫无规则地进行组合堆积,并一味盲目地追求展示页面的动感和炫丽[2]。很多时候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图片、视频和制作多种动画,希望借此来赢得学生的更多的注意力以增进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恰恰适得其反,这种方式忽视了教学中对医学专业知识的解析和运用,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高等医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书本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视角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但有很多课件仅是简单对教材内容的翻版,而且使用大量超链接呈现课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无明确的学习路线形成,有碍学生有效地接收和消化知识,影响学习效果。

3.2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

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对课堂教学内容应有的把握能力,学生了解到的只是书本内容的复制品,不再是教师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没有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专业的感悟和质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同时形成了惰性:教师成了一个仅会点击鼠标的工具,电子板书占据了整节课,学生也不会再认真地去做笔记,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和知识体系,而是变得更愿意去依赖拷贝教师的多媒体教案。短时间内过大信息量的灌输使得部分学生无法真正领会教师课堂传递的专业知识以至于落后课程进度,教师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严重受阻。听觉和视觉成了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殊不知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亲手演练才是学习及巩固专业知识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式方法。

4结语

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给高等医学教育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大量的图片信息、真实的视频影像和多年临床资料的积累等将专业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将医学专业的课堂变得更为生动且充满活力,各大院校的医学教学过程应该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予重视。但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也要切忌走入误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对课堂教学有所辅助,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适度运用多媒体,使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使以往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学生能够横跨式地掌握各学科知识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对于相应专业知识的纵深性理解,让多媒体辅助医学教学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增加专业知识传递的通道,优化高等医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培养学生的临床学习能力。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将会在高等医学教学中取得“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并引导医学专业学生的好学善思,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中国医学学术发展走向国际化和信息资源共享共利提供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林晨,江振友,高珂.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35-337.

[2]刘春年,杨德惠.基于信息构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3):15-17.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4

关键词:医学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策略

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动态、多元的表现特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医学专业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状来看,医学教学的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应用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拥有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具备的试听一体化的特点,它能够将图像、声音、表格、动画等充分结合起来,通过一种动态方式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尤其是它图文并茂、声像合一,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将临床医疗的知识内容和工作情境带入到医学课堂教学之中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观摩教学得到一种更加真切的临床医学工作的真实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的讲解配上一些医学挂图、

模型等,教师的口头表达的效果是有限的,对于一些医学方面的专业内容,单纯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得到直观认知的,例如,一些比较特殊的手术方法等。教师的讲解,只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和接下来的实际操作去理解,其效果是比较有限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教师的讲解与动态的图像结合起来,例如能够通过多媒体演示将一些复杂的医学专业知识进行详细的分解,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加快吸收和消化知识内容。此外,给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疑难手术的视频,比单纯的讲解更加丰富,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

3.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有效缓解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矛盾

一些医学专业课程面临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难题,教师的备课任务十分繁重,有时在课堂上只能选择一些重点知识,这往往使学生很容易出现知识系统断裂的问题,不能完整地掌握。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则能够帮助教师减少画图、制表等过程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的重复使用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师能够将许多扩展知识放进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课件拷贝给学生,方便学生在课外进行复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辅助教学模糊了教学主体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将一些艰深的医学理论知识进行形象化、直观化的处理,能够将医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问题变得简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例如在妇产科的临床教学中,一些知识内容是很难通过教师讲解和临床实践来进行示范的,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对如分娩过程、分娩机制等进行完美的分解、演绎等。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医学专业知识,也使其得到亲身观摩感受的机会,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说到底,多媒体技术仅仅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不能完全取代人。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成果的取得最终也依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现在,一些医学专业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模糊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任意使用多媒体技术,对许多重点、难点知识,也只是将其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简单的讲解,完全按照课件内容来决定课堂流程,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久而久之,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不断增多,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2.对多媒体技术的盲目使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已经成为许多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技术手段。但是就医学教学课程体系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医学课程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一些医学形态学科如组织与胚胎学、微生物学、临床教学等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其他一些非形态医学学科并不是很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学生能够获得的学习效果十分有限。当然,有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和其所呈现的质量、课件讲解的方法和技巧等问题也可能影响课堂教学水平。

三、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加强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教学管理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管理,对教师的教学课件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通过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使用。这是防止教师不认真对待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进行控制,如此一来,能够比较好地保证医学课堂的硬件条件。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还应该在教师群体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为教师制作更多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展开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此外,学校还应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和内容进行把握,对教师的备课内容进行抽查,防止教师本末倒置,不分主次。学校还要对医学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教学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教师使用多媒体等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规范化、科学化,使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为提升医学教学的质量服务。

2.增强多媒体课件内容的趣味性

许多医学专业的学生都因为课程内容过难而学起来非常吃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参与感和兴趣,教师在医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还应该积极增强多媒体可讲的趣味性,对其内容、形式等进行丰富和完善。制作形式多样、富于变化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能够通过感观刺激来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除了要考虑基本的专业医学知识,还应该对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进行积极开发,

利用ppt、Flash等软件来丰富多媒体课件的样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一些医学专业相关的有趣知识引入到多媒体教学中来。例如将一些比较罕见的病理标本放进课件中来,让学生直接观摩;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来对人体的组成等进行演示,例如人的血液循环、人体新陈代谢等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这样能够达到增强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3.加强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根据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既不能过分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既要能够很好地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必须结合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来构筑完整的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医学教学也分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也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区分,对难点和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强调,要有足够的教学针对性。此外,医学教学对多媒体影像、图像的清晰度要求非常高,配备专门的教学显像仪、投影仪等设备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总而言之,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未来医学教学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积极探讨解决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党裔武,李萍,陈罡,罗殿中.改进多媒体教学.增强基础医学教学效果[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05).

[2]陈翠丽.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03).

[3]王娟.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J].全科护理,2010(02).

[4]袁芳.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和对策[J].考试周刊,2011(09).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多元化;中医美容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日益强烈,医学美容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中医美容以其独特的理论、安全、有效的方法、副作用少的优点而备受爱美人士的青睐,而成为医学美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基于此,结合笔者所讲授的《中医美容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仔细思考、认真琢磨,考虑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中医基础、中药、针灸、推拿、常见损美性皮肤病等,是一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损美性皮肤问题的防治和损美性皮肤疾病的治疗为基本目的的专业核心课程。但中医理论以其抽象深奥,内容繁杂成为医学美容学生学习中之难题,而诸多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着授课从书本到书本,枯燥难学,记忆较难,学生缺少学习动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后就算结束,难以达到实际应用和熟练掌握的要求。

为了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运用于课堂,将所学与所用巧妙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此我谈谈笔者的体会和心得,抛砖引玉,希冀有助教学。

有学者认为:"多元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1].在《中医美容技术》的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理念,依据内容特点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设疑导入法、对比归纳法、图例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1设疑引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疑引入法是指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需要,引用历史典故、谜语、以及生活常识等为本次课设疑,一般设在每堂课的开篇,旨在马上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意在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解中医"藏象学说"时,通过引入"黑箱子",引导学生,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如何知道里面是什么,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提示西医是直接打开箱子,通过解剖研究脏腑,不打开箱子,通过外部的特征推测内部的情况,这就是中医研究脏腑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表知里""以外测内",与西医截然不同,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到底怎么去推测,从而本次课循着本线索学习,印象非常深刻。再如讲"中医四诊"之前,引入"扁鹊见蔡桓公"和"扁鹊医虢国太子病"两则故事,引出望诊、脉诊内容,从而展开论述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通过故事引入课堂内容,印象深刻,激发学习热情。在讲到损美性皮肤疾病如雀斑时,会找一位面部有雀斑问题的同学,先让同学观察她的面部皮肤,说出她的皮肤问题所在,继而引出要讲的内容,这样的例子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她的皮肤问题,同学兴趣浓厚,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图例讲解法

图示例是将较为复杂的课程内容用简洁的画图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复杂抽象的问题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由图示入手循序渐进的讲解。这样学生理解较为容易,能较快接受即将讲授的内容。如在讲解心主血脉功能时,我们通过四个观察点以及生理病理特点进行讲解,对比清楚,运用图表法一目了然,简洁易记。(如下表1)

【1】

加以简图示之,则事半功倍。再如在比较中医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时,也采用了图表法。(如下表2)

【2】

3归纳总结法

在中医美容技术的教学中,大量运用归纳总结法教学,即按照学习内容的类别,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罗列,因中医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势必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八纲辨证中的虚证时,将气虚证归纳为"气短乏力自汗出,纳呆神疲脉无力";血虚证归纳为"眩晕心悸面黄白,肢麻舌淡脉细弱"易学易记,简明扼要。如在讲中药"十八反"时,其中"诸参"是指代什么时,为学生们编了"原子弹杀人苦",分为为"元参、紫参、丹参、沙参、人参、苦参,将抽象化的理论变得活泼起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也较容易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案例教学法

学生普遍认为中医理论比较抽象深奥,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要考虑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我所说的案例教学,涵义较为广泛,包括较深刻的正规的病例,如在讲脏腑辨证时,引入案例:陈某,女,23岁,1996年4月25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稍进油腻则大便泄泻。近半月来,自觉精神疲惫,乏力,自汗,纳谷不香,脘腹胀满,大便溏泻,曾服数种西药(药名不详),疗效不显,今要求中医治疗。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先引导学生思考,患者病位为何脏?再思考为虚证还是实证?如为虚证为何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一步步深入,最后辨证为脾气虚证。通过自己思考,引起学习兴趣,印象深刻。病例也可包括日常生活的例子,中医学与其他学科不同,贴近生活实际,故笔者大量节选生活案例,形象化、生活化,易被广大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讲"肝主疏泄"的功能时,疏泄过度,导致肝气上逆,咳血、吐血、甚则死亡时,就引用了"诸葛亮三气周瑜",因为肝气上逆,周瑜吐血而死。因此,教师应该精选教学内容,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基础和较为难懂的部分,力争将中医学的精髓向学生讲深讲透。总之,案例教学使用的频率,应该取决于该学科自身的教育目标,它在课堂上使用的频率是随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

5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使抽象难懂中医理论变得生动具体[2],如在讲望诊、舌诊和中药等章节中的教学内容,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无论教师怎样费尽口舌反复解释,学生还是不知所云,一知半解。引入多媒体教学后,通过形象、生动的青、赤、黄、白、黑五色病人、舌诊以及常用中药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在课堂,变主观为客观,刺激学生感官,强化理解和记忆。另外,尚可运用动画形式生动地演绎整个过程,如讲解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脉象以及介绍经络的循行路线时,采取动态模式形象地描绘出脉象的特征以及经络整个的循行过程,生动而具体,理解和记忆容易得多。另外在讲到损美性皮肤病时,运用多媒体图片播放一些实际病例,如痤疮、雀斑、肥胖等疾病时,典型的临床表现一目了然,具体而生动,印象深刻。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中医美容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中医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用以指导中医美容发挥重要的作用。朱熹有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形容多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和有机结合,学生接受种种不同的中医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参考文献: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6

1.1“运动是良医”理念

运动是良医(exerciseismedicine,eim)理念是美国运动医学会在2007年提出,作为解决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促进行动,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2012年6月17日中国正式启动eim,标志着中国运动科学与公共卫生学术领域的进一步交融,共同为解决中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寻求最佳的循证实践模式[2]。

1.2现代护理理念

社会的发展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人性化的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是现代社会及未来护理的新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尊重生命质量、重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的维护,高校护理教育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1.3核心能力教育理念

上世纪70年代,英国职业教育提出核心能力,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为:护理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满足护理岗位要求,并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课程设置应体现终身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精神,以利于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广阔知识基础、高度的适应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3]。

2课程设置的各指标要求

2.1课程概述

明确《康复体育》课程的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学科性质与特征以及内容体系。了解《康复体育》课程在护理学人才培养中的性质与作用,认清与本课程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掌握相关知识对自身能力提高、就业及发展前景的重要性。通过教学目标、课程特点阐述课程设计思路,阐明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

2.2课程内容

康复体育,是指病人为了配合治愈某些疾病而进行的身体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学科[2]。康复体育的内容有五大类:第一,医疗体操。医疗体操内容丰富,按照运动形式可分为等带练习、等张练习、等长练习;按肌肉收缩方向可分为离心收缩、向心收缩;按是否使用器械可分为徒手医疗体操、器械练习;按活动用力程度可分为主动运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抗阻运动和促进技术;按锻炼素质可分为有氧练习、平衡练习、协调练习、呼吸练习、肌肉练习、关节活动练习。第二,医疗性运动。指将一般体育手段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适用于慢性病病人及健康的中老年人。此类运动强度轻缓、运动量适中,例如健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周期性运动,游泳、划船等水上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第三,我国传统体疗手段。主要是以太极拳等为代表的传统拳法和以八段锦、五禽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健身气功。第四,适应性体育活动。适应性体育活动是指经过修改,使其适应各种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主要内容有游泳、基本体操、某些田径项目、球类游戏、骑马、划船等。第五,自然因素锻炼。利用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自然因素预防、治疗及康复的锻炼方法。

2.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要突出护理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基本技能的实用性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性和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要求[4]。康复体育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康复体育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同时还必须掌握什么样的锻炼手段针对什么样的病,并且对病人能开出切实有效的运动处方。

2.4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与课程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上述五大康复体育内容体系庞大、内容广泛,康复体育可从五大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因为与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护理专业在开设康复体育课程时,可与体育课程相结合,这样就可省出部分学时。康复体育的课程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及体育课程不涉及的方面,建议64学时,分1年教学。

2.5考核要求

由于此课程包括理论与技能两个部分,所以在考核标准设置方面也分为这两个方面。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考核,阶段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评相结合。

2.6任课教师

康复体育有其独特性与专业性,所以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运动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康复保健方面的专业人才;第二,院校合作的双师型人才,即在医院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并在医学院校担当教师,既精通理论知识也掌握医疗实践的人才。

3康复体育的作用

3.1预防疾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繁重的体力劳动被机械化、自动化取代。生活的电器化、信息化、饮食快餐化、交通快捷化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危机———运动不足,使人们衍生出许多文明病。体育锻炼可使人们体力充沛,克服功能衰退,增强人体抗病因素,降低患病可能性。我国提出的健康“前移战略”是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是与《黄帝内经》的“上医治未病”意思相通。

3.2辅助治疗

康复体育能改善和增强病变器官的功能,有助于病变器官的康复。大量临床资料证明,慢性病通过康复体育的治疗有明显的改善;颈肩腰腿痛和运动器官疾病病人通过练习康复体育的内容,提高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软组织的氧气及营养供应。康复体育能全面增强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以增强整体的方法来促进局部器官病变的改善和痊愈,起到了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5]。

3.3调节情绪

正常人成为病人后,会产生茫然、焦虑、烦躁、愤怒或悲伤等情绪,久病病人常有悲观、厌倦甚至自杀的倾向和行为表现[6]。病人参加康复体育运动,积极主动的锻炼可改变消极影响,因为运动可引起神经兴奋性提高,尤其丘脑“愉快中枢”,当运动表现为良好、愉快的情绪时,能对治疗恢复信心,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4护理学发展康复体育的必要性

4.1丰富发展护理学科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颁发了新的学科目录设置,护理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护理学下设的4个二级学科:临床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和人文学、社区和家庭护理学,几乎每个学科与康复体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4.2社会和时展对护理学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有人口老龄化、疾病和慢性病增多的趋势[7]。同时,社会大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观念大幅提升,病人从饮食结构到身体锻炼都日趋科学化、常态化。培养全科护理人才,丰富康复体育知识,满足新时期人们的保健需求,是社会和时代对护理学提出的新要求[8]。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使得我们的生活、工作更加便利,微课也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并得到广泛关注。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是数字化环境下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由视频、课件、测试内容组成,将微课引进基础医学教学中,新颖、易懂的特点能吸引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学中,不过怎样引进并很好地运用是我们所要特别关注的,不要盲目开展微课教学。

关键词:

微课;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1前言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改革,网络时代的覆盖,为了跟上时代的变迁,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微课的出现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它是将学习内容引进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可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不过其中也包括了重难点的解析及课后反思等。

2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中围绕重要知识点,视频教学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与传统教学的视频资料不同,微课还包涵与教学主题有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反思、测试、评价等辅教学资源。所以微课既是区别于传统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发展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所具有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提高学习效率。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来说,微课采用的视频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只担任讲授的角色,更多转变为引导角色;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微课的主体突出、内容具体,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每堂课都会根据其知识点和核心内容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单一,内容精简,知识点针对性强,研究内容易表达,也易理解。

3传统医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也是很好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基础实验教学也是医学中的关键,医学实验的发展对医学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的教学的目的除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实验教学的强化,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实验教学在医学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医学教育质量也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挂钩,所以在对实验的教学中要深化实验教育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目前我国的传统医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中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没有传授获取的方法,通常都是以教师灌输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缺少自己思考创新。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如果一昧的重复验证性实验只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所以要注意对实验的合理安排。医学实验教学为了使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并且能够学习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方法。

4微课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是建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但又有所区别的,将微课运用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它所具有的优势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微课以小视频的方式教学,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或其他因素,教师进行的实验操作可能存在一些小瑕疵,学生就不能很好去理解,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可以提前录制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视频,让学生多次观察分析。并且基础医学实验的原理大多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微课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在教学网站上查看,合理利用资源,就算教师不在的时候,学生有什么问题也能观看微课学习。在实验课上,一些复杂的实验案例就可以通过微课来展示,如在开设心脏体检的实验课时,分解为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个微课内容,边示范边讲解;近距离拍摄,避免了学生因为围观而引起的视觉阻碍;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正确的操作示范保证了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快速学习教学内容,就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多遍的练习。

5结语

随着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发展,教学方法也也会通过网络化的模式进行,采用多媒体将会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跟上发展的步伐,适应并熟悉运用新的教学改革方法。随着微课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使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颖、简单、易懂的教学模式能吸引学生更快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转变模式,不再是以被灌输的模式,而是自己能思考解决问题,教师也从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占主体地位。微课目前也正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研究怎样将其引进教学中,怎样合理地在医学教学中运用到微课的教学方式,切记盲目的运用微课教学模式,要有目的,明确制作内容且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相关的,不能脱离课堂,在教学的设计制作上要求教师加强操作能力,来提高微课运用,为医学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8

1.“体医结合”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

我国的保健体育历史悠久,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千百年来,随着医学与体育水平的提高,我国传统的保健体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近些年,我国的保健体育不仅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容,保健体育的方法也不断增多,如我国传统能够的保健体操五禽戏、易筋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现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祖国医学防病健身、延缓衰老的一份宝贵财产。如:“八段锦”,有病时可选择相应的术式进行锻炼,依据中医辩证治疗康复,无病时可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中华医学的医学康复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康复保健观念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医学将从历史的临床治疗学拓展至更多的专业学科,如“康复医学”、“健康医学”、“预防医学”等,体育健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高,逐步发展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增强体质,健身防病,祖国医学已经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医疗康复手段,运用在康复治疗上,随着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健康医学的不断发展,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针对医学体检、体质检测的体检报告,指导个体有针对性地锻炼,已经在我国悄然兴起。有关专家因人而异开出体医结合的运动处方,将体育运动与康复保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据《中国体育报》报道,随着医体结合健身中心的相继开业,前去测试和咨询的人群络绎不绝。这种体医结合的健身中心,不仅说明了我国的医学发展领域的不断拓展,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于健康保健越来越重视。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文明病”、“富贵病”的人们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其实就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个特殊阶段,如临床医学上的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疲劳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等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如果到医院体检,各项指标结果尚属正常,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在日程生活中忽视这些症状则会导致健康状况每日愈下,直至引起疾病甚至死亡。目前,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已经有许多,亚健康疾病不容忽视。实践证明,通过保健医生、心理医生的健康指导,再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就能有效的控制亚健康疾病,并能够使患者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通过体育锻炼有效干预人们的生活,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延缓亚健康的发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康复保健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寻求健康生活。

2.医学院校“体医结合”,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思路

医学院校大力推进医体结合,是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以医为本,体医结合,医学和体育相互融合、渗透,使体育更好地为医学健康服务,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因此,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医学院校应建立一个由体育专家和医学专家组成的教改小组,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制定教学改革方案,大力推进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另外,要想加大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力度,需要明确体医结合培养目标。体育和医学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那就是都是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体育和医学目标也应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医学院校体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应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体医结合、医体渗透必需的运动技能,掌握面向医学、服务健康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体育医疗保健方面成为高素质复合性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应在体育康复保健课程中,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卫生保健、保健体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医体渗透、医体结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而懂得体育锻炼、开展保健体育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科学地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些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能够帮助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9

关键词:心理学;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已经迫在眉睫。为了使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与时俱进,适应需求,不断创新,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性问题。目前,我国从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医学、管理学专业背景,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等专业知识,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对发挥医院思政工作的作用非常不利。心理学这门学科经过不断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专业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许多理论的方法值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借鉴,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进行优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涵盖众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学科,它的内容分为:思想观念教育、政治观点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思想作为认识的一种反复过程依赖于心理学中认知的内容。要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根据心理学中认知的内容,将思想观念内容进行细化、扩展,按照人类的认知过程,科学地编排教育内容的先后顺序,将心理学的认知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紧密地结合,使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既符合思想教育的要求,又遵循了认知科学的规律,从而达到优化教育内容的目的。心理学在道德品质教育中,突出的是要解决人的动机问题。动机是由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对人的思想、行为、情绪、态度,具有很强指向功能和调整功能。医务人员只有拥有良好的工作动机,坚持救死扶伤的使命和宗旨,才会在工作中体现出尊重生命、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崇高品德,相反地,如果拥有享乐的动机就会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错误观念,就会放弃医生的崇高使命,为了个人的不当利益,而滥开检查、乱用药品,接收红包。因此利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医德医风教育,能够优化教育内容,培养医务人员正确的行为动机,促进医务人员形成稳定健康的道德品质。

二、运用心理学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性进行优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主客体双向作用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接受者具有主体能动性,其主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具有优化的作用。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明确他们的心理接受程度,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接受程度,从而使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开展。同时教育者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能力优势和情感焦点,主动寻求接受模式的突破,运用心理学的认知行为技术,改变其僵化的认知模式,摒弃其失调的认知功能,改变其根深蒂固的不良认知。在实际工作中,要心怀良好期待,相信受教育者自我实现、自我改变的能力。要运用正性强化的方法,多做正面的激励和赞扬,增强改变的内在动力那么相信受教育者会按照教育者良好期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教育者应该对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抱有美好的期待,抱有足够的信任,给予足够的共情和理解,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接受性。

三、加强学习心理学培训,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性进行优化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是医院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大多承担繁重的管理任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不清,影响了专业性的发展,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据了解许多从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希望能够提高心理学知识水平,尤其是心理咨询的能力。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迈入深水区,医患矛盾十分突出,医务人员面临着工作、家庭、职业发展、医患沟通等方面巨大的心理压力,十分需要心理咨询。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医务人员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急切的希望提高心理咨询的能力。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者的心理学专业水准的同时要重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治疗和咨询技术,提高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水平,同时要完善自我人格,增强自我的心理弹性,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定位,学会心理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担负起维护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重任。要深入探索研究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如何更好地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习运用心理咨询的态度和方法,并且将心理咨询独到的技术应用到整个教育过程中,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相信人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和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在交谈沟通中充分体现尊重、真诚、接纳、积极关注,与员工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使之能够顺畅地表达真实想法和欲望,发挥人自我实现的潜能。

四、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基础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人的品德的基础因素是人的心理。培养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前提是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且能够保持高度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如果医务人员的人格存在问题,心理健康善不佳,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便难以奏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管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的员工教育开发计划,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陈登才,董京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m].海南人民出版社,2001.

[2]张学俊.心理学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2004,(03).

运动医学的内容篇10

关键词:医院 思想政治工作 机制 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当前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医改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医院需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1.组织创新

1.1实行党政干部一肩挑、双向兼职的模式

要建立起一个以党组织为领导、专兼职政工干部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立体式的组织领导体制。同时,应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实行党政干部一肩挑、双向兼职的模式。

1.2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小政工”到“大政工”的转变

光靠专职政工人员做思想政治工作称“小政工”。院长、科室主任等行政干部结合医院管理和专职政工人员一起做思想政治工作称“大政工”。医院是经营单位,当前医院面临经营管理和不断恶化的医患关系等多重压力下,必须实现由“小政工”向“大政工”的转变。要求政工干部有更高的素质,懂业务、懂管理,在参与并服务于医疗工作中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促进医疗任务的完成。以此为出发点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机制。

1.3做好政工人员配备

当前很多医院面临政工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问题。要按照“精悍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调剂充实政工干部队伍,把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有开拓精神的实干奉献精神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提拔到专职政工岗位上来,重新优化政工干部队伍。

2.内容创新

所谓内容创新,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引导社会潮流,推动文明进步。

2.1以“1+X”内容模式为基础的创新

“1+X”内容模式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毕德博士2000年提出来的。“1”代表政治文化的内容。在中国,政治文化不是多元的,而是唯一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治文化。“X”代表政治文化以外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生活观、家庭观等,“X”是多元的,是与时俱进的,因不同时期、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应有所区别,不能一刀切、一锅煮。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就是“X”这一块内容的创新。

2.2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违反卫生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医疗事件时有发生,开单提成、药品回扣、推诿病人、滥检查、乱收费等行业不正之风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医德医风不正引起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而且医院屡屡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医院被曝光的事情时有发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正在发生危机,医疗卫生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因此进行医德医风建设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更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医院一项长期、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来抓,必须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3.管理流程创新

3.1建立完善预警机制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围绕医改的实际和医院的发展情况,建立基层信息采集制度,及时收集,掌握基层各类信息,定期舆情通报,为医院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基层各科室可建立信息直报点,确保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各类重要信息,铺设一条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迅捷畅通的舆论情况通道,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运、反应敏锐、立体交叉的预警防范体系。要开展经常性思想调研活动,加强民情民意调查和舆论情况的分析,把握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超前化解决各类矛盾。对问题较多矛盾集中的地方,要坚持定期走访、回访,找准问题根源,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2建立完善启动机制

要紧紧围绕医改和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按照“分析问题、明确需求、制定目标、设计主题、选择模式、分步实施”等环节,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策划,形成富有保险单的工作启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报纸、板报、橱窗、网站、微博等医院内部媒体,开展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活动在,为各项工作方案的实施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与此同时,明确党政工团各级、各部门的具体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为各项工作方案的落实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3.3建立完善实施机制

要按照“双向纳入”、“一岗两责”的要求,量化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管理系统,与医院经营管理、社会满意度等任务一道部署,一起实施,一并检查,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同频共振。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根据各科室反馈回来的意见,及时调整工作方案,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

3.4建立完善考评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制度,坚持以医疗工作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思想政治工作自身效益的原则,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要严格考核办法,坚持逐级整体考核与岗位个体考核相结合,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头;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定性定量化,融入到医院医疗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工作效果与个人利益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与医护人员收入挂钩,并作为考察业绩得失、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4.方式方法创新

4.1改变单纯的说教方式,引导医护人员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在方法上,要主动从过去的强制型,转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疏导型;从过去的你讲我听、你导我行的单向灌输型,转为以人为本、畅所欲言的双向沟通型;从过去施加压力或行政处罚的外力型,转向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引导医护人员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4.2改变过去的统一模式为各科室的自主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一直延续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上级开大会,下级开小会,层层开会;上级下达任务,下级安排任务,层层布置任务;一个活动全员参加,大统一、齐步走,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指示讲话多,会议文件多,检查材料多,达标评比多。这严重影响了单位发展与管理,因此,必须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新的运行机制。新运行机制应该面向实践,要有首创精神和一定的“自选动作”,贯彻上级精神要联系本单位实际,追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要提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独立思考,群策群力,形成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

4.3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开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西学中用,当前医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采用适合的现代管理理论,如企业文化理论、需要理论和激励理论等。

4.3.1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领导者长期倡导和企业员工积极认同、遵守,带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发展目标的总和以及在该价值支配下形成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从内在约束和激励人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该价值支配下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经过全体员工讨论、提炼的这些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应该是高层次的、正确的,也应该是全体员工愿意遵守的。由此可见,医院文化建设对提高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促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4.3.2需要理论

需要理论主要有,19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德佛,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生存、关系、成长需要理论;19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目的是解决医护人员的思想、立场和行为问题,而需要是人心理和行为的动力和源泉,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医护人员的需要,以上三种需要理论可以帮助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医护人员的各种需要。

4.3.3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费罗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正确运用激励的方法是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医院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精神激励的或物质激励的手段,满足医护人员个人的正当需要,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医护人员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而有效,同时也实现了医院的整体目标。

5.载体创新

当今时代,信息的流传已经超出时空的界限,网络通信、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流传手段已渗透到大众生活之中,在一个寻求效益、讲究效率以及信息起源多样化的社会,不转变过去那些传统的教导手段,不寻求新的载体,即使教导内容再好,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许多情况表明,照本宣科、搞单纯的说教,医护人员兴趣不高;而在业务培训、知识讲座中穿插渗透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应保持情势和手段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努力寻求新载体。一方面可以以文化为载体,将理论教导寓于各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运动和医院文化建设之中,加强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淡化运动痕迹,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导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业务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争先创优、创立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运动,进一步激发职工的政治热情,工作热情。同时重视群众性娱乐运动的吸引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凝聚力,不断创新载体,拓宽新领域,开辟新视点,使思想政治工作由本来的一味寻求“灌输型”向“实效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史伶香.激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9:92-93

[2]毕德.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的几点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9-73

[3]莱钢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莱钢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集成[J].冶金企业文化,2010,4:32-33

[4]周敏.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企业导报,2011,1(上):186-187

[5]芦群义,谈祥娟.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0,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