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十篇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十篇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3:22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1

(以下调查内容1――10,以简述的方式加以总结,括号内标注的为统计人数)

1.举例说明美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

提高审美的水平(11)/房屋装饰设计(7)/能更好地胜任未来工作(4)/应付幼师工作/让学习、工作更放松(丰富多彩)(2)/陶冶情操(5)/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5)/手机个性主题/漫画/美术能开阔我们的想象力和智力(5),让我们知道更多的颜色/没有影响/生活、学习、工作到处离不开美术(4)/学会素描/了解美术/环境装饰/适用于各类工作/使我们可以变得更出色/提高修养/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2)/教育、认识、审美作用/可以让我们记录身边的美好事物,让我们对艺术有更高的追求(2)/教孩子手工、绘画/提高我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2)

学生对美术的应用功能认识参差不齐,但是都从自己认知的领域阐述了美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将之汇集起来,就是对美术功能较全面的认识。

结合家庭与课堂内外等空间,向学生渗透关于室内、外空间的布置与装饰技巧;结合班级的专业特点,点拨关于“名人格言”、“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班训文化”和墙壁、窗台、窗帘、室内管线、顶棚、门窗的合理装饰技巧,融入“题花”、“板报设计”、“美术字”等内容;通过名家作品赏析,提高学生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联系到各种商品的造型与色彩,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热门的产品设计等;结合幼儿园各个活动区的功能特点,引入幼儿园的环境与创设的相关内容,把当下的美术学习与将来的工作、工作环境紧密地联系起来,彰显未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你手中有哪些美术资料?请列出书名,简述其内容

《素描》(3)/《简笔画》/《秘密花园》(3)/《魔法森林》/《速写》(2)/《敲门砖》/《绘画基础教程》/《15天学会速写-人物篇》/《从0开始学素描》(3)/《素描基础教程》/《儿童美术资料精粹(下)》/《美术名人大师集》/《人w比例及基本画法》/《儿童美术资料大全》/《花鸟》/没有资料(31)(简述内容略)

对于美术而言,多数学生都是旁观者,造型能力低下、形象储备匮乏是理所当然的。正常的美术工作者手中尚且储备大量的资料,随时选择、取用借鉴方能创作作品。更何况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储备一定数量、有用的美术资料书更是非常有必要的。调查发现,学生的有效资料并不多,有些趋于时尚,有些趋于专业。关于储备美术资料书,老师们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3.以前,你看过哪些、哪个级别的美术展览?写出展览的名称、展出地点和大概展出日期

文化宫展览(3)/山东省的美术大赛2014、10、1/“我本莲生”书画展/上海艺术设计双年展2014、5-6/校园美术展览(4)、素描展览2012、9/“名画展”博物馆2015、9/“国画展”某县艺术中心/没有看过美术展览(34)

多数学生没有看过任何形式的美术展览,说明我们的教育体系对美育还重视不够,尤其是乡镇和边远地区的教育问题最为显著。缺少艺术教育的环境与手段,骨子里缺少、甚至没有艺术审美积淀、没有要看展览的欲望和意识,形成了造型与审美能力滞后的局面。少数学生虽然看过一些美术方面的展览,但其中不乏有不带欣赏、艺术研究为目的的观看,观赏的质量有待于商榷,真正有目的的观赏一场艺术展览学生不会太多。

专任教师要审时度势地调整教学内容,形成高、中、低的梯度,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建立奖励机制,对每个学生都要进行纵向比较,发现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讲实例、看作品,创设“艺术有用”、“艺术高尚”的氛围,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学习和成长;组织班级、学校的美术作品展览,鼓动全员参加,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定时校内、社会、网络上的展览信息,鼓励学生去观看、并予以指导。

4.是否认真衡量过自己的美术技能,打算把哪一项美术技能打造成自己的强项

美术强项:手工(8)/油画(2)/素描(21)/色彩(含水彩)(2)/简笔画(3)/国画(3)/尽量把每种技能都学到最好(4)/人物肖像画/

说明至少4的学生没有较成熟的心理、行动准备,对美术学习的结果认识不足,没有培养自己美术专项技能的意识。心理准备上的不成熟,会导致将来择业上岗的挫折或不利于幼教的实际工作。而96的学生,虽然有打造自己美术强项的想法,但是其中充斥着诸多的不实际因素。这不实际,首先是造型能力培养和自我提高上的不实际,如油画2人、素描21人、人物肖像画1人,占人数的53。这三种艺术形式,从艺者必须长时间、加大精力投入才有可能取得一定成绩,并非是想了就能实现的。其次是将来工作应用的不实际:在造型领域,这些画种属于非常专业的、较尖端画种;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是能与孩子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相契合的涂涂画画与玩玩做做的美术游戏项目。相反,手工、简笔画、儿童水墨画、简单的色彩画,是比较符合幼儿园的工作实际的。因为这些艺术种类操作相对简单、材料易得、符合幼儿园大多数年龄班孩子接受水平。

优选精美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图片制作成ppt.演示文稿,在开学初的美术学科概要介绍中展示给学生们,引导他们在问卷中勾选出自己喜欢、想做的项目;在美术实训课堂教学中,老师努力寻找学生们的某个美术优势专项,以谈心、鼓励等形式促动其努力朝此项倾斜发展。

5.以前,你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校园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吗?荣获哪些奖项

“艺术之星”第三名/“板报比赛”二等奖/学校的板报设计/剪纸、泥偶作品/参加、但未获奖(5)/没有(35)

目前,初、高中的艺术教育也大多流于形式,对美术的作用认识不足,学生的审美和造型能力相当匮乏、美术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强。

指导班级内部的小型美术作品展,倡导“人人参与、件件争优”,将结果记入期末总评参考;组织平行班级的精优美术作业展,参与者和入选者均记入期末总评参考;利用如“校园艺术节”等时机,组织全校的美术、书法、摄影展,参与者和入选者均记入期末总评参考;与校学生会、团委联合组织美术社团、并定期展览作品,参与展出者均记入期末总评参考;

6.你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在哪些方面能应用到美术技能

教室(房间)布置(25)/壁画(4)/板报设计(6)/装饰、装修(5)/很多/剪纸、捏泥偶(3)/色彩和图案/剪纸、绘画/摆设、挂件制作(2)/公共空间(4)/孩子的作品/张贴画家资料及其作品/简笔画、水彩/有安全隐患方面的保护/儿童折纸、数学、语文/不知道(1)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离不开美术,知晓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学生们都有在幼儿园生活、游戏和学习的经历,对幼儿园的环境比较熟悉。

结合教育见、实习和开设“幼儿园环境与创设”课程,以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实例,宣讲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布置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加大与幼儿园环境布置有关的手工、装饰、综合材料制作和废品工等课程的内容含量与力度。营造出美术学习与将来幼儿园工作、环境创设息息相关的氛围,强化学生关于创造装饰美的意识。

7.举例说明,让你感动的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绘画、雕塑、建筑等)

《最后的晚餐》(3)/《蒙娜丽莎》(8)/“圣母殿彩塑”(2)\徐悲鸿的《马》(2)\埃菲尔铁塔(4)/《清明上河图》(7)/《向日葵》(4)/齐白石的《虾》(4)/《维纳斯》/“埃及金字塔”(2)/绘画/《大卫》/《星空》/《飞天》/巴黎圣母院/《八骏图》(2)/雕塑/故宫/比萨斜塔/没有、不知道、不清楚(15)

学生们了解的作品信息有限,说明他们的美术鉴赏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将学生们的零星信息整合起来制成ppt投影,展演出来就有了一定的“全面性”;配合美术鉴赏课,定期在网络群里经典美术作品图片,供学生们欣赏,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丰富其美术方面的知识;在校内的校园文化建设上,适当加大世界美术优秀作品的容量,营造艺术感染的氛围。

8.本年度,你打算购买或借阅哪些美术类(如素描、色彩、图案、装饰画、手工等)书籍

装饰画(6)/手工(8)/《秘密花园》/素描(18)/色彩(10)/图案/有打算(2)/国画/剪纸图样的书/全买/《敲门砖》/学姐送了老多了/简笔画/没有(9)不一定

学生们手中缺少美术资料书,严重影响了他们借鉴、临摹和创造性发挥。

教师提供图书信息,组织学生硬性购买有用的美术资料书;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写、画查阅笔记,定期检查,作为期末总评的参考;网络搜索,写、画查阅笔记,定期检查,也作为期末总评的参考。

9.你知道多少画种

素描(19)/抽象画(4)/国画(山水、人物、花鸟)(13)/水彩(3)/水粉/油画(10)/装饰画(3)粘贴画/手工(2)/四种(5)、十种、五种(5)、三种(4)、十一种、十种/漆画(2)/水墨画(3)/色彩/意象/简笔画(2)/儿童创编画/彩绘/毕加索(2)/写像/写真/不知道(6)

学生们知道的画种信息很零散,而且有些称谓非常不规范,表明她们掌握的美术知识信息量非常有限。

将学生们的信息整合成ppt投影,播放并讲解美术知识,系统了解关于画种的规范分类方法;结合美术鉴赏课的相关内容,提供各类经典美术作品图片。在学生们欣赏的时候,既提高了她们的鉴赏水平、又丰富其美术方面的知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适当加大世界美术优秀作品的容量,注明作品的画种,在欣赏中让学生获得美术知识。

10.你期待的美术老师是什么样的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幼儿歌曲课堂教学创意潜能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9.065

HowtoDevelopStudents'potentialofChildrenSongs

teachinginClassroomteaching

――takeourSchool"ChildrenComposeSongs"Classroomteachingasanexample

LiUHao

(musicDepartment,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1)

abstractthistopicwilltake"creative"learningtheoryasthebasis,throughthe"childrencomposesongs"classroomteachingmodetransformation,focusingontheabilityofstudents,potentialdevelopment,explorehow"childrencomposesongs"classroomforstudentstocreateability.toenhancethestudents'futureteachingabilityandtheabilitytoteach.

Keywordsclassroomteachingofchildrensongs;creativepotential;infanteducation

基础教育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价值”中明确指出: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创造性教学必将成为今后音乐教学及其他学科发展的方向。①“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依据课程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根据幼儿歌曲的审美要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情感、甜美的声音和肢体动作来演唱每首幼儿歌曲,展现每首幼儿歌曲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实现基础教育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价值”。

1学生创意潜能开发的目的

学生创意潜能的开发是指在“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根据幼儿歌曲的审美要求,结合舞蹈课程的教学、美术绘画、语言朗诵等相关幼儿歌曲演唱的要求,培养学生演绎幼儿歌曲的创意能力。此教学目的在于重视学前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对“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质量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理念,也为学前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由知识讲授向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转变。

“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区别于音乐专业的声乐课教学。它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基础。②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声乐技巧的教学;(2)教师对幼儿歌曲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讲解;(3)学生演唱;(4)学生再结合舞蹈、朗诵,绘画等教学手段进行歌曲的创编;(5)教师点评等教学模式。“创编”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现,是这五个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声技巧或者儿歌演唱的基本发声特点,再结合幼儿歌曲的音乐、歌词和情感,请学生自己设计歌曲演唱的舞蹈动作,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当学生完成创意表演后让学生互相点评,这个过程是一个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然后教师给予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带有鼓励性小结。目的在于鼓励、提升学生未来的从教能力。

2教学现状和问题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中提到:在《专业标准》里面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1)以幼儿为本;(2)师德为先;(3)能力为重;(4)终身学习。”③但在目前“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中,个别任课教师没有遵从这一标准,由于受到音乐专业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学前大学生音乐教学的培养过于专业化,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音乐综合素质、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个别教师对教材没有仔细研究,认为此教材太简单,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教学上,没有根据少儿歌曲的特点教学,体现出学前教育的方向。在授课中,侧重于声乐技巧的教学,并且多是以美声为主,没有引导学生怎么用幼儿容易接受的、优美动听的音色歌唱,存在着只重视学生能用美声唱几个高音,能唱几首成人“美声”作品,体现不出此课堂的教学是为幼儿园小朋友培养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特点,从而忽视了学生应该全面发展、创造力的培养等问题。比如:《好妈妈》这首儿歌教学,是一首节奏明快、曲调流畅、朗朗上口的亲近妈妈的儿歌,在大学生的知识传授层次上,可能此歌曲从音乐的结构到歌词的理解上有些简单,但是,这是一首贴近幼儿心理的歌颂妈妈的歌曲,表达了幼儿热爱妈妈,关心妈妈的幼儿歌曲,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晰,要用优美动听的演唱来打动幼儿纯真的心灵,让我们的幼儿园小朋友从小就知道关心他人,珍惜别人的劳动,珍惜我们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演唱时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形象的、甜美的语言讲解歌曲,演唱歌曲时还需要运用形象的肢体动作、生动的面部表情和优美的音色歌唱等教学手段来演绎这首儿歌。告诉学生,只有这样的创意表演,才能感染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才能达到对幼儿园小朋友的美学教育目的。

(2)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评估存在片面性,单一性。在期末考试或者平时成绩考评中,对学生测试的内容不够全面、具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却很少在学生成绩考评中体现。由于教师教学重点的导向,导致了学生对平时课堂教学比较茫然、不够重视,不知道此课堂的真正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创新的努力不够、表现得不够积极,疲于应付,大部分抱着能期末成绩及格就可以了,最后导致了学生教学能力不足。

(3)学生的音乐知识比较欠缺。由于所招收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音乐基础知识(笔者已经在部分2013级学前专科班级和部分2014级学前教育本科班级做过调查),歌唱的技能技巧几乎是空白,又不能很好编排歌曲所需要的舞蹈性肢体动作和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解,使得学生在演绎这些歌曲的时候很生涩,特别是声音的技术更是空白。有些学生在演唱幼儿歌曲上,不知道歌唱所要表达的情感,音色没有特点,音准不够,声音直白,音乐没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表达一些儿歌的审美时力不从心,更谈不上今后对于少儿的审美教育。

3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知识技能教学。知识、技能是保证学生创意潜能开发的保证,是学生创新的技术支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声音技术技巧的训练,技术是保证学生创意潜能的前提,没有技术技巧的声音永远是直白的,没有感染力的,这种声音技术不同于成人的美声;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结合课堂教学中对少儿歌曲的音乐特点的分析,特别要根据目前幼儿园教材中的每首儿歌内在的审美要求,即情感要求,素质要求,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每首少儿歌曲所要达到的美育教学目的。如作曲家需要根据歌曲有目的做的一些拍子设计和创作,比如歌曲大小调的变化、节奏快慢的变化,歌曲风格的变化、歌词的变化等,目的是用来抒发歌曲情感的,需要我们演唱者能够把歌曲内在的美表现出来,需要我们进行二度创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演绎每首儿歌,才能真正把音乐的真谛诠释清楚,才能运用儿歌对幼儿园学生进行美学教育。

(2)结合“幼儿歌曲创编”教材中的少儿歌曲,通过分析,总结归纳,挖掘歌曲内在的审美要求,首先,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每首幼儿歌曲词曲结构,体会每首歌曲词曲作家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少儿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后,教师首先要做示范演唱的引导,然后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创意教学,尤其包括为幼儿歌曲创编动作,运用语言的亲和力和甜美的音色歌唱。最后,每个学生表演完后让学生互相点评,教师给予有鼓励性的、简单的、有针对性的小结,最后再让学生谈体会、谈困难、谈收获。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拾稻穗的小姑娘”“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要当”等诸如此类的经典少儿歌曲,歌曲音乐的美,歌词的美,意境的美必须要通过我们老师的演唱,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让他们明白每首歌曲的演唱所要达到美的标准和境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创造性地把教师传授的演唱方法,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恰当地运用到幼儿歌曲的演唱当中。我们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才能达到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价值”中明确指出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授课方式,由知识讲授型课堂转变为音乐活动课堂,特点是活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充分实现国家的新教学理念“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学中可以转换师生关系,学生可以是老师,充分体现实践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法,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和创作、表演的机会,开发学生的创新、创意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放在师与生的角色中转换,通过课堂的教学环节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在今后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综合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挖掘潜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挫折,从而提高学生们幼儿歌曲演唱的教学能力。

(4)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快乐的课堂氛围。以鼓励引导教学法为主,兴趣教学。教师教学的热情,和蔼的笑容,语言的亲和力,无不是在鼓励和引导着学生,也为学生今后的幼儿园教学课堂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示范效应。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敢于积极努力,敢于尝试,课堂教学就成功一半。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及时总结,也许开始有些学生做得不够好,音色不够润,歌词表达没有感染力,肢体动作没有美感,整个演绎过程没有文化内涵,没有艺术性,不是我们教学中想要达到教学效果,更没有美学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但是学生只要敢于尝试,学生就会进步,学生就会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自我创新就会不断的继续和提升,最终会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4结语

我院学前专业“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教学是学前专业学生将所学的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能技巧、钢琴即兴伴奏、舞蹈、绘画、朗诵,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实践为主的课程,是由“学习者”向“教师”角色延伸的跨越过程。每节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学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示范和指导,面对当前学前教育师范生在幼儿歌曲演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我们全方位的努力,这些问题最终才会得到解决。

注释

①胡小龙.论音乐教学中幼儿师范生创造力的培养[G].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美术激发兴趣引导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每逢双休日,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群群肩背画夹、行色匆匆的孩子。我曾经问过我校的一些在外学美术的学生,什么是素描?那位学生撅着小嘴,呆呆地看着我,一脸茫然。我不知道结构、透视、比例对于这些小孩子来讲意味着什么,但从他们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和不耐烦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们不感兴趣也听不懂。也许现在的许多家长让孩子学画是为了培养他的爱好,并没想让他将来就一定成为画家,可这种硬性地教法会使孩子越学越没兴趣。要明白学好美术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从开始入门到熟练掌握做画要领,没有一定的时间是学不好的,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和盲目地攀比只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美术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儿童绘画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儿童绘画中的趣味和独特形式,也来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这些都深深地体现着生活的印迹。让儿童经常深入生活,是儿童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依据。

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那些表现生动的儿童美术作品,大多是儿童观察和体验他们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之后表现出来的。没有了生活的积累,孩子脑海里的储备形象将少得可怜。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画里总是少不了白云和太阳,大一点的学生又懒得动脑,模仿成了他们最好的偷懒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对儿童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不是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着自己。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郊外,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尤其是遇到节日或像赶庙会这样的风俗活动,更应该带着我们的孩子去见识见识,丰富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体会民间艺术特色,放松他们的心情。面对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引导得法,孩子必将从中吸取美的养料。要知道社会生活中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二、教会孩子用心观察,发现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多数孩子都做不到用心观察,蓝天、大树、小草、街道……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物已经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了。但是如果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一片叶子可以有五六种颜色,雨后的树叶还会发光呢……有了这些真切的体会,孩子在做画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相反,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目的地观察,让孩子们养成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作为家长和老师,在绘画时可适当地给予启发:想一想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如逛超市、观看体育比赛、游动物园、过生日等,启发孩子把想象变成形象而不是替孩子想。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想象活动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由此儿童创作中的各种奇思妙想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儿童的作品就成了有个性的好作品。

三、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有许多美术教育家都有过类似这样的感慨:“我到过许多国家,在参观美术博物馆时,几乎都能看到由老师引领的一队队学生。”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却很少上这样的欣赏课。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平时的美术欣赏课只能是泛泛的欣赏。而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是提高儿童绘画的最佳方法,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经常出现在学生教室或家庭的各个角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当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们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就是美术展览,家长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带领孩子前往参观,让孩子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通过参观游览美术馆、博物馆、商店、街道、民俗活动等生活活动场所,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把学校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在自由和谐愉快的生活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写作素才,使每个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美的熏陶。渐渐的,孩子心中会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美与不美都会用自己心中的一些参照物做比较,孩子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做画的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这对于提高孩子自身的修养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4

一、什么是幼儿美术欣赏

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

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目标: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具体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对称、节奏、和谐的美,喜欢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二是初步感受周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以及构图等的表现性,并产生一定的情感;三是初步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主题、内容的意义,了解美术作品的如何表现现实生活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四是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美术欣赏浩劫;五是能用自己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和评价成人与同伴的美术作品。

二、为什么要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

爱美是人的本性。幼儿纯真好奇,用极大的热情去探索周围的一草一木,但这并不是说幼儿一生下来就具有对美的敏感性。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是有个体差异的。由于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是其以后进行艺术表达和创造的前提,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首先,幼儿认知美和欣赏美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美的欣赏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形式随处可见,但幼儿对这些美不一定能直接感受到,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其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审美目的。

其次,美术欣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人们既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也可以用艺术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前者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活动。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需要用艺术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因此,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可以了解许多个人经历无法得到的丰富知识。

三、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策略

(一)为幼儿选择适宜的美术欣赏内容

歌德指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因此,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美术欣赏内容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要遵循高度艺术性,尽可能用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

①可以选择形式感强的美术作品。

如绘画中色彩明亮的、阴郁的、欢快的、悲伤的,体现鲜明色彩个性的作品;构图富于节奏,韵律的作品等等。如梵·高的《星空》、马蒂斯的《舞蹈》等非具象的、无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②可以选择大量的山水花鸟,风景静物作品。

山水风景作品能激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留心,使其情感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如有的名家喜欢画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这恰恰与幼儿经验相吻合,齐白石画的昆虫、小虾、吴作人画的熊猫等均深受幼儿的喜爱。

③可选择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使孩子们从美术的各种表现方式中感受到各种形态的美。

如齐白石《秋色有香》中国写意画的意境美,梵·高《向日葵》、雷诺阿《金发少女》等西洋古典画的通真细腻美等等。

2.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兴趣与理解能力,选择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和幼儿感兴趣的美术欣赏内容

幼儿喜欢熟悉的物体和明快、简洁的作品风格。作品的内容是否客观地、真实地再现了现实世界,作品的色彩是否丰富、鲜艳,是幼儿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人、事、物,尽量选择那些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接近的形象与内容,以利幼儿理解和接受。

3.要综合考虑幼儿年龄和个体差异,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有不同的要求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幼儿往往关注作品的内容美而忽视形式特点。在幼儿自发的欣赏活动中,他们仅仅满足于作品中画了些什么,很少有意识地注意到作品的其他一些形式审美特征,也很少有意识地把一幅作品当作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来欣赏,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因此,教师在选择欣赏内容时,要尽量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与个体差异,对于一些审美水平较低的幼儿,可以选择画面内容丰富、象征意义较浅的作品。

(二)开展幼儿美术欣赏的一般流程

一般来说,一次完整的美术欣赏活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整体感受,自由地谈论

对艺术作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做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2.回到整体,较深入地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

这是又一次的整体感受,它建立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之上,与第一印象相比更为深刻和到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总结,或者请幼儿猜猜作品的名字(或为作品起名字)来进行。因为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常会感受到一些成人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说出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话。此时教师应当肯定幼儿的想法,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让他们根据自己对作品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迸发新的火花。最后教师可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帮助幼儿从整体上理清思路、加深体验。

3.创作与作品评议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创造性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比斯特指出:“处于伟大上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创造力……”在步入世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竞争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检验我们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界对美术创造教育一直未形成统一认识,更无体系可言。随着现代社会飞速进展的需要与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变,我们应针对当前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美术教育之现状,努力使仅仅重视技能、审美及品德的培养,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自我表现能力为基础出发点,同时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将对我国教育中人的潜力开发、人才的质量与人的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

一、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美术是一种教育工具,它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最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发展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何谓创造?“创”就是打破常规,不断探索与求新;“造”就是在一个不重复的基础上建立出新的东西。培养创造能力是美术学科最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功能,它没有唯一固定的标准,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手段去表现。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随时随刻在欣赏着美,而且还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创造着一个新的美的可视世界。

“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思维又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性的。美国著名心理学与创造学家吉尔福特(Gulfofd)首先提出此主张,意在针对一种思维目标尽可能多地提出可选择的答案。他把创造思维能力分为六个主要成分:

1.对问题的敏感度;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确定性;6.洞察力。

一个学生如具备了上述能力特征,应该说他的思维路径是多向的。发散思维通过它的实践性发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创造思维方法,并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它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和应有的地位。在日益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同时,美术教育界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美术教育的目的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创造才能。

上世纪50年代初,罗恩菲德关于创造力的论述,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及日本等国家,从而出现了创造性美术教育。60年代以后,创造学与创造教育理论首先在美国的美术教育界兴起。它结合各学科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训练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技巧。从而出现了现代的教育模式:把人才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与创造力紧密地结合起来。70年代,艾斯纳的“本质论”理论,把美术教育理论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创造力是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综合体现,又是个性发展的集中体现。它是未来的人才必备的素质,是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具体内容:

50至70年代,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也曾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主要是指导学生的创造方面,并不包括美术课的整个领域,而且当时对于“创造力”的涵义也没有真正理解与运用。

我国新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把创造才能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对我国教育中人的潜力开发、人才的质量与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人的素质、人的质量,加强人的创造力,需接受全面的教育,而美育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促使学生在感情成长、智慧成长、社会意识成长等方面合理发展,并在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美术创造性活动受多种条件制约

1.学生生理特点

人类通过对自身生理特点,特别是脑功能的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人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形象思维相当重要。这对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活动、形象思维起着决定的作用。而美术创造教育活动中,这个因素更显现出它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美术教育正是运用它的形象特点结合少年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通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达到“视觉和行动的配合”,以促成他们的生理成长与创造思维的创造力的形成。少年儿童由于自身思维、身体发展状况、知觉能力、情感态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经验的不同,相应对美术的理解与表现也不大一样。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将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涂鸦期(2岁至4岁)、前图式期(4岁至7岁)、图式期(7岁至9岁)、写实萌发期(9岁至11岁)、推理期(11岁至13岁)和青春期,概括地把儿童由无意识“涂鸦”状态下向推理性、有意识、具有空间写实美术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描述。赫伯·里德在他所著的《通过艺术的教育》中所引述伯特(CyrilBurt)针对儿童美术不同阶段的划分更值得重视与参考。

从儿童到成人,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到日常生活,以开启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形象思维是普通存在的,而其中的绝大多数的创造性工作都需要形象思维以及它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而美术教育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直觉产物。认真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及成人的美术教育,在高度重视创造力培养的今天尤为重要。

2.环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周围外界,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环境通常能提高创造力,也能够抑制创造力。创造力产生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它需有外部世界的信号输入才能进行,适宜的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也离不开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不同的环境背景给予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一定的环境所规定;同时,他们的思想、思维方式与创造力等形成也受到他们所身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学校与家庭环境、教育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

英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将环境因素分为三个方面:(1)一个可行的世界;{2)一个实用的示范;(3)优先的问题。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6

关键词:民间美术;幼儿;教育

一、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及其特点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民间美术作品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让幼儿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不但可以让幼儿在体验造型材料和造型表现的过程中萌发出美感和创造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小萌发民族自豪感,体验劳动者创造生活的乐趣。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美术题材丰富多彩,民俗特色和地方区域特色浓厚

幼儿民间美术大都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完善、改进、发展而积累下来的,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有的是反映风土人情的,有的是反映地方风貌的,有的是反映思想观念的。题材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二)艺术风格单纯质朴、风趣幽默

幼儿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的,不带任何官方色彩,没有经过刻意的加工,艺术风格单纯质朴、幽默性较强。民间美术不仅擅长大胆想象,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民间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民间美术教育能增强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敏感性

民间美术教育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民间美术教育可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风格、形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开阔文化视野,增强对民间美术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二)民间美术教育能赋予幼儿审美感受与体验

审美是民间美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民间美术蕴涵着创造者对宇宙、自然、人类的认识和种种情感。传递着创造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常常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上,在欣赏灌注自己情感的“人格化”的审美意象时,孩子们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开展民间美术教育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开拓幼儿的审美心胸,增进幼儿对民间美术内容和形式要素的认识和使用。并潜移默化地引起幼儿在情感、态度的变化,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带来的喜悦。

三、中国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片面地开展教育教师缺乏对民间美术的认识,认为让孩子学习一些日常所见的民间手工艺就是民间美术的教育范围,简单地把民间美术看成了美术技能的灌输,片面地加强了幼儿技能训练,认为孩子学习的技能性知识越多,教学的效果越好。而且,教师受到传统艺术教学观念的控制,把传统教学中的模仿化教学搬到了民间美术教育中,过分地强调技能训练和学习标准化以及幼儿作品的完美性,使幼儿在民间美术创造活动中表现为机械的训练、被动的模仿,并以老师的示范作品为追求目标。而老师则认为孩子能在自己的教育下掌握一些民间手工艺,自己的教育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

针对幼儿民间美术表现力较差、作品表现方式单一的现象,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活动时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熟能生巧。认为孩子只要掌握了操作技能就能自由的创作。但是,老师忽视了我们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与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民间美术的创作来源,以致产生了错误的观点。就民间美术的起源来说,民间美术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体验和向往的结晶。可是孩子年龄较小,缺少生活经验,他们对事物的感性经验还很少,不懂得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情感是以自我感官为主,所以他们不会直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感受和已有的技能结合并运用到民间美术的创作中,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才能把已有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效果。

四、对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间美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民间美术形式资源丰富,但是可以在幼儿园使用的民间美术活动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许多幼儿园也有一些涉及民间艺术的活动,但都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更使人忧心的是,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用于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这些问题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美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级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陶瓷艺术》这节课时,可以“美丽的陶艺”为主题活动,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陶艺品、交流与讨论有关陶艺的知识、参观并调查陶艺品的制作过程、尝试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使幼儿对中国陶艺有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开有区角活动区,区角是一个没有局限的地方,幼儿可以在里面尽情的活动。现在幼儿园里的区角活动有很多种,如游戏区、美工区、表演区、图书区等一些活动区域。

总之,幼儿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此让幼儿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2]赵玉兰.走近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乔国锋.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现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3).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7

一、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所谓的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回归生活,就是在开展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背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来开展少儿舞蹈艺术教育活动。

(一)“回归生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旨,是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根本所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以关注儿童的生活,对儿童充满人文关怀,赋予儿童教育以生命意义为改革的要旨。正如胡塞尔所言:“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先存在着而有效的,但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有效的。”[1]

生活世界是以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的方式对人产生影响的,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的少儿艺术教育领域,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以知识技能的训练替代儿童真切的生活体验;成人式的思维、概念化的表达、整齐划一的作品使得儿童艺术感受能力和兴趣逐渐丧失;功利性的追求偏离了艺术教育的宗旨。少儿舞蹈作为少儿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上述问题。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唤少儿艺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教育界近些年来最热切的呼声。因此,我们强烈呼唤:在对知识世界和规范世界的批判之下,让枯竭冷漠的艺术教育回到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中来,突出它的生活性、对话性、形象性、活动性、生成性。这既是儿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儿童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有的权利。

(二)“生活世界”是儿童的游戏乐园,是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源头活水

舞蹈来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儿童周围的人、事、物是构成儿童生活的重要部分,生活世界是儿童获得直接经验的最理想的场所、最便捷的方式。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人、事、物关注最多、兴趣最浓、体验最深,因此对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舞蹈更感兴趣,更乐于接受。

少儿舞蹈和任何艺术一样,都是以生活作为基础,哪种想象都不可能凭空而生,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内容如果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儿童无法解读,也就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选择贴进儿童已有生活经验,能引起儿童情绪反映和情感共鸣,使之产生向往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的音乐和舞蹈作品就显得尤为必要。例如,淮南市夺取“蒲公英”这一最高政府奖金奖第一名的少儿舞蹈《我真棒》,是根据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挑食现象而创编的。编者根据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挑食现象和举杠铃比赛的游戏情节融入舞蹈中。由于孩子们对舞蹈应表达的思想都有亲身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舞蹈应表现的内涵把握得比较到位,表演得非常投入,该舞蹈的成功与它的取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应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尽可能从与儿童密切联系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儿童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挖掘并选择合适的舞蹈内容,而非舍近求远、求新猎奇。

二、“回归生活”视野下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路径

(一)由知识技能本位向感知体验本位转变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以体验的方式存在的。艺术感知体验是人们亲历艺术实践所获得的一种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深层次的内心感受,是主客体高度融合的状态,它诉诸人的情感是即时的、真实的、独特的。长期以来,少儿舞蹈总是处在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停留在舞蹈活动的表现形式上,儿童只是靠单纯的模仿跳几段舞而已,没有把舞蹈本质特点和儿童身心特点有机地、完美地结合起来,无法唤起孩子们的感知体验。

脱离生活、虚假体验、以“知识技能为中心”一直是艺术教育中的致命伤。当前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复归,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的要求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感知体验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有他的气质、性格、禀赋和生活史。同样的事物或作品,会激活不同儿童独有的鲜活体验,这种体验可以以不同的语言——形象的、声音的、肢体动作的来加以表达,对于每一个儿童来说,都具有宝贵的发展和享有价值。

要将知识技能本位的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变成感知体验本位的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就要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兴趣,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儿童生活中最喜爱、最感兴趣的环节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感知,体验生活与舞蹈之间的联系,学习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孩子们在学习舞蹈《你们好》时,由于他们对生气时的眼神、表情、体态,重归于好时高兴的情绪情感等都有深刻的体验,故而在乐曲的感受、节奏的把握、动作的表现等方面都能够深刻领会。从孩子的舞蹈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孩子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又能看到孩子在原有经验上的大胆联想与夸张表现。这样,儿童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舞蹈,在舞蹈学习中表现生活、展现自我,借助舞蹈的表现手段,使自己原有的经验得到了重组、再现和拓展。可见,只有注重儿童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才能激发儿童用舞蹈来表现生活、表达自我、勇于创新的热情。

(二)将少儿舞蹈教育与儿童特有的、热爱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少儿舞蹈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高级形式,游戏是儿童最热爱的生活方式,让舞蹈学习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是由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状态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因为,生动活泼的具有游戏性质的舞蹈更加接近儿童的天性,使儿童能够自然而然、自由自在地走进“舞蹈的天地”,和“舞蹈成为朋友”。

舞蹈与游戏,在儿童生命初期,本来就是一体的,最初的生活律动就蕴涵着舞蹈的萌芽。孩子们喜欢扭动身体、转换体态,模仿、学习、体验各种表情、姿势,创造自己喜欢的舞蹈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游戏精神是对一种无功利、自由愉悦状态的追求,可使孩子们把舞蹈学习视为一种轻松、快乐、自由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使其人性得到真诚的流露,并在游戏中体验艺术的真谛和自由。因此,选择孩子们所熟悉的、喜爱的、可以用舞蹈来表现的生活内容,选择以游戏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舞蹈活动,鼓励儿童将在生活中想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自由轻松表现出来,进而在舞蹈中得到快乐和成长,发挥创造的潜能,是当前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一个走向。

有“中国少儿舞蹈之乡”美誉的淮南市之所以在少儿舞蹈方面取得令人嘱目的成绩,离不开一大批刻苦敬业、求实创新的少儿文艺工作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悉心揣摩孩子的心理、认真观察孩子的生活、细心了解孩子的心态、反复体验孩子的情感,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融入到舞蹈教育中去,因而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例如,大家所熟悉的舞蹈《数高楼》、《跟我学followme》、《向前冲》以及《aBC》等获得全国、全省大奖的作品无不诠释着这一理念。

(三)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本土文化是由本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主生产、积淀和传递的文化体系,它是本土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本土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从内涵来分析,大至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小至一个地区的乡土文化都是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都会对人产生情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深刻而有趣的现象,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趋向于同质,另一方面随着以欧美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对世界其它民族文化的蚕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本土文化在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要性,因而文化的发展又表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越是民族的、本土的文化越具有世界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内涵的本土化舞蹈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因此,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呼唤本土文化,力求从生活中去挖掘、获取本土资源,成为了当今的一个重要取向。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8

论文摘要: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不是简单地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进行认真的观察体会,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其自身素质是影响幼儿欣赏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是我们倡导的宗旨。

一、美术欣赏在幼教活动中的意义

美术欣赏作为一项基本的美术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教学中存在着,是学习美术不可缺少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美术欣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了解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绘画种类、绘画特征及每个时期的美术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风格。美术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拓宽创作视野,弘扬人类正义精神,确立开放、宽容的审美心理,重构知识结构有着积极意义。

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同样,美术欣赏也是对幼儿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能使幼儿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欣赏内容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教育。

幼儿美术欣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欣赏与绘画、手工、玩具等内容有机结合,构成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的欣赏接受能力和范畴,才能为幼儿欣赏教学做好前提准备。首先,幼儿认知美和欣赏美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美的欣赏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形式随处可见,但幼儿对这些美不一定能直接感受到,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其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审美目的。其次,幼儿美术欣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人们既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也可以用艺术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前者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活动。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需要用艺术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因此,在美术教学欣赏中,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可以了解许多个人经历无法得到的丰富知识。

二、幼儿美术欣赏的范畴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使其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儿童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可以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有选择性的,什么样的物象他们可以感知、接纳,接纳到什么程度都受其感知能力和内在情感结构的制约,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因而,我们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前需要了解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对生活中美的物象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以便能使欣赏活动真正达到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效果。

实际上幼儿在出生2-3个月时就对生活中的光和声有了明显的感知,并能够逐渐熟悉某种形象和声音,过了4个月,它就会主动寻找光源和声源,5个月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去伸手抓摸自己感兴趣的物件,并能通过手足舞蹈和咯咯的笑声来体验人生最初级的审美乐趣。

2-3岁是幼儿能够欣赏具体形象和感知具体情节的阶段,幼儿情感是单纯的,他们为之陶醉的事物都带有某种幼稚的特征。简单的形状、单纯的颜色以及单纯的情节都能引起这个阶段孩子的共鸣,而一些深沉、含蓄的表现很少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经历有限,他们的内在情感比较单纯、自然,审美体验也是单纯的,已有经验的参与比较少,也没有成人那么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他们的审美体验更多的是对物象感知的认识及伴随着的感性愉快。

幼儿过了6岁以后,大脑机能日趋完善,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标志,就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了明显增强。精力的充沛给幼儿的审美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他们的审美能力已相当成熟,艺术才华也逐渐显露。历史上许多驰名世界的伟大艺术家都在幼儿阶段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

一般来说,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大致包括3类:

1.经典性的美术作品:包括古今中外各种题材的美术作品、雕塑及工艺美术品,这些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

2.儿童画家创造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作的,深受幼儿喜爱。

3.幼儿的绘画:包括国内外的优秀幼儿作品,同园同班孩子较好的、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些作品距离幼儿情感最近,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绘画作品的欣赏,在幼儿的欣赏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使幼儿欣赏到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物象的美,使幼儿的审美层次不断提高、不断延伸。而对好的欣赏作品,要使幼儿产生美的感受,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并能够用艺术的语言和词汇表达出来,还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正确科学的方法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使幼儿、教师和欣赏作品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似与不似的审美评价

幼儿对美的感受是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对形象和色彩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在造型方面,幼儿一般喜欢看一些具体的、简练的形象,在色彩方面,他们也总喜欢鲜艳和绚丽的色彩。就单一色彩的物象与五彩斑斓的物象来说,幼儿一般喜欢后者,因为后者的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较强,并且能够激发幼儿多方面的联想,也最能使他们感到兴奋和愉快。这种凭借好听好看韵标准来判断对象的美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幼儿在审美力发展提高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是审美毕竟是一种宽泛的精神活动,它的内涵并不局限于这种初级的标准当中,粗犷的造型、滞重的色彩在绘画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也从不同角度传达着美的信息。如果要使幼儿能够真正切实地欣赏这样的美就要跳出初级标准的束缚,向更高层次升华才行。

似与不似的审美标准是幼儿美术欣赏中一个很重要的层次。在艺术观念上,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是以道德为价值判断准则的。中国传统历来讲究作道德文章,把绘画的功能也定位于“明劝戒”、“著生沉”这一辅翼道德的层面上。中国传统绘画虽然在技法上是注重笔墨的,但在作品的内涵上也是借物咏怀,抒写胸中逸气。因此,历代的绘画作品中大多都能看出作者表达兴趣和情绪的痕迹。幼儿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可以从似与不似的角度,由教师悉心引导去观察,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抛开具象的束缚,主观地去理解作品。因为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一时还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时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总之,让幼儿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必须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作品须接近生活才行。因此,欣赏美术的似与不似不能以对错的观点来评价,不能随便否定,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逐步提高。

四、教师审美素质的提高

在幼儿欣赏活动中,涉及美的内容是宽泛的、多彩的,而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幼儿美术欣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调查显示,幼儿园课程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把这种活动列入课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9

关键词: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教学;优秀教师

幼儿阶段正是孩子们有效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也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师能否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多种能力,做一名优秀的幼儿美术教师,进而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有效指导。本文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美术教师展开论述,希望在提升幼儿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进行美术学习。

一、具有良好的备课能力

教师能否有效备课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新时期幼儿美术教师想要上好美术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要有良好的备课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师的备课能力,本人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教师要提升“备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只有幼儿能够有效的接受知识点,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清楚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有效的“备教材”。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幼儿进行教材上的知识点的讲解,因此,教师只有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清楚的把握,才能高屋建瓴的对幼儿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幼儿更加顺利的接受知识点。总之,备课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奏,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对备课环节引起重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备课能力。

二、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新时期要求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在既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点,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想要更好的提升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掌握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教学方法与技巧,然而并不是幼儿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每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掌握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本人为了成为新时期一名更加优秀的幼儿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并且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作为幼儿美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应该积极的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当然,教师在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方法的时候,既要注重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又要注重实践,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把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的要求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科研

新时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美术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面多下工夫,还要在科研方面多下工夫。幼儿美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是为了使教师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研究,并归纳总结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规律,不仅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而且能够为他人有效进行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而就目前幼儿美术教师的科研情况来讲并不容乐观,一方面幼儿美术教师进行科研的意识不强。很多幼儿美术教师都认为进行科研活动是专家、教授的事情,与自身并不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甚至对科研还存在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可能有做科研的意识,但是却缺乏科研能力,不知该从何着手。

针对目前幼儿美术教师在科研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了使幼儿美术教师变得更加优秀,学校相关方面应该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引起重视。本人建议学校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使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理念,进而更好的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要组织一些针对教师的科研培训活动,使美术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四、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

新时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美术教师,还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现代社会是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自然也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骤不断加快发展速度,而教师作为育人者,自然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才能更好地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潮流。近年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要求教师能够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与美术教学相关的知识之外,还要积极学习其他的技能,进而使课堂教w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幼儿美术教师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不仅对教师个人的成长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幼儿也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幼儿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的学习意识势必会促使幼儿积极的进行学习,对提升幼儿的学习意识产生好的影响。

五、有效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少儿美术知识点总结篇10

一、黑龙江流域文化资源及种类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是璀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表达黑龙江地区的民族传统信仰及风俗文化的反映。千百年来,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自己辛勤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民间美术,并以简洁的造型,多样的实用功能满足了劳动人民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多种需求。黑龙江流域人民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或多或少和民间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黑龙江地处严寒地带,生活环境比较艰苦,自古以来从事渔猎、狩猎等生产活动,可以说鱼和野兽是他们的衣食之源。他们将捕来的鱼和兽进行加工,肉成了食物而皮做成了衣服,慢慢地在生活中他们设计图案时总是吸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和最喜欢的东西,多是以本地域的文化为内容创作的。黑龙江流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涉及鱼皮剪镂、兽皮剪镂、桦树皮剪镂、纸和布剪镂、雕刻及服饰艺术。镂刻艺术制作考究,不同材质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大都是以民间故事和生活为主要内容创作的,代表了浓郁的黑龙江文化特色与底蕴。黑龙江流域民间雕刻可分为木质的、铁质的、还有鱼骨等。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大都是有,有关宗教崇拜的神偶就成为代表黑龙江本土文化珍贵的文化见证。“夏用鱼皮,冬用兽皮”是黑龙江流域居住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显著特点。服饰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和角度折射出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二、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和幼儿艺术教育结合的必要性1.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标志,是该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原动力。黑龙江流域民间文化对于所属民族来说是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标志。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汲取民族文化的养分不断成长并在成长过程中推动着整个民族向前发展。2.民族习惯与民族精神传承的需要黑龙江流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博大精深的黑土文化,他们懂得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他们懂得如何在自然中获取美的因素,他们更懂得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艺术留给子孙后代,这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黑土文化的理念为:坚忍不拔、勤劳勇敢、乐观包容、开放创新。黑龙江流域的民间美术注重人、自然与社会间的和谐融合,以顽强乐观思想促进黑龙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要以健康、优秀、向上、贴近幼儿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为载体,使幼儿通过系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实现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面向21世纪的新目标。”因此,黑龙江地区幼儿园开发本地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是极其必要的、可行的、有价值的。通过开发黑龙江民间美术课程资源使本地区幼儿了解、认同、传承龙江文化,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以便创造出更辉煌的龙江文化。三、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功能性1.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基本能力。3—6岁是幼儿感官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美术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在学习黑龙江民间美术活动中通过勾勾、画画、剪剪、着色等操作促进幼儿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的时期,而美术活动需要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来进行,特别是黑龙江民间美术作品能够满足幼儿喜欢自由想象和表达的欲望。总之,幼儿在进行黑龙江民间美术活动中会用眼观察,主动探究,感知事物、认识事物,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开发对事物的操作能力,培养其创造力。可见,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只是一个单纯的民间活动产物,他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2.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有利于幼儿性格的塑造民间文化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根本的性格和情感。黑龙江流域的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长期生活在高寒地区使黑龙江人养成了勤劳、勇敢、聪明品格。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中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所表达的坚忍不拔的执着、勇敢、乐观,为人热情,直率真诚,吃苦耐劳的精神。而黑龙江流域的民间美术正是抒发黑龙江民族情怀的一个载体,他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通过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表现出来,这些可以促进幼儿性格的塑造,把幼儿培养成为主动、积极、坚毅、乐观、豁达的人。3.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性格黑龙江流域的民间美术课程除了让幼儿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之外,还有育人的功能。在育人的功能中,培养民族的感情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通过民族性格来体现和发展,而民族性格要通过民族文化的教育来塑造。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本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促成其社会化,进而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形成本民族的民族性格。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学习不仅可以从小注入黑龙江文化的基因,使幼儿积淀传统文化,也可以培养幼儿认识本土文化,感受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美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对本地区的民间美术的关注,进而能够达到关心全民族的胸怀。4.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审美趣味和能力审美是一种感受,所以审美活动中的自我实现主要在心理领域,是人的情感本质。审美能力也是一种理解能力,但这种能力不同于认知的理解力,它不仅以感觉为依据或中介,而且与情感、想象、创造等因素内在结合。为了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就需要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中,也存在于质朴的民间美术中。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品质,比如对装饰性的重视,在线条、造型、结构、色彩、材质等方面就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美术。此外,黑龙江民间美术特别重视寓意和象征,这些寓意和象征正是黑龙江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载体。#p#分页标题#e#四、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对幼儿艺术教育渗透途径1.重组相关课程面对多样化、开放式幼儿课程资源,幼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材观和教学观。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滞后,没有根据幼儿的好奇心特点去开发符合幼儿心理的地域性特色教学,更没有培养出地域性美术对幼儿审美兴趣的开发。国外一些国家非常重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在韩国的幼儿园课程中传统乐器、民族舞蹈是幼儿必修课,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日本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就有教小朋友们认识本民族服饰及穿和服的方法,这样在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加强了幼儿的民族地域性的学习。面对幼儿年龄小,实际学习民间美术的难度是存在的,但是变换制作材料,拓展内容也是教学中比较有益的方法。黑龙江流域的民间美术制作工艺复杂,工具材料要求高,幼儿很难完成。在教学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地域美术就要求幼师改用其它形式进行教学演示,如木雕、根雕改用橡皮泥和陶泥;刺绣、服装改用绘画的表现形式;蜡染、印染改为国画颜料和宣纸来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可以用图文并茂形式讲解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征、等,目的就是让幼儿更早更好地接触到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民间美术。2.创设民间美术教学情景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园可以营造出浓厚的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文化的环境,将黑龙江传统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的建设中。幼儿园的走廊、过道、楼梯、窗户、墙都可以进行附有黑龙江流域特色的装饰,体现出黑龙江流域的民间美术的底蕴。活动室墙上可以挂着鱼皮、兽皮的服饰和帽子,墙角线用赫哲族的“漩涡纹”或“云纹”勾勒。幼儿的桌子、凳子、小床也可以用黑龙江流域各个少数民族的特有图案来装饰。总之要使园内里的幼儿随时随地的感受着黑龙江流域的文化气氛。3.与日常生活、节日相结合教学必须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美,学习到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各种节日的开展为幼儿学习民间美术提供了一个展现的平台。如:六一儿童节,让小朋友们制作不同的面具来扮演黑龙江流域的各少数民族,在玩中就更好的学习了不同民族的服饰特征。春节期间,我们可以教幼儿制作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纸贴在教室窗户上,不仅美化教室,更能使幼儿感受到节日气氛和主人翁的意识。为了使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还鼓励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共同收集和整理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自己动手制作,在玩耍中去体验。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和展室,举办民间美术作品展,引导幼儿把民间美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将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融入幼儿教学是基础美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幼儿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间美术增强幼儿对民间美术的保护意识;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逐步地培养出民间美术文化的欣赏者和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播者。只有通过教育,把民间美术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幼儿的基础教育之中,实现民间美术和基础教育的真正融合,让民间美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