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十篇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十篇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1:03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1

【关键词】信息化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路径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计算机专业教育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实现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的创新优化。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环境中的地位正在逐渐的上升,但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社会需求的逐渐增长,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改革路径困境,成为制约计算机专业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因此,未来在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以推进我国整体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深化教学观念教育改革路径分析

深化教学观念教育改革路径主要是从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观念上对教师进行思想更新,从而保障计算机教学任务实施的专业性和侧重性,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想要提升计算机教学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首先在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学思维方式上必须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从学科自身和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思维观念的转换和更新[1]。

例如,在计算机专业教师之间举办计算机专业教师思想交流,分享自身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认识和侧重点,强化教学交流,优化思想觉悟。此外,还可以通过专业与专业之间教师教学思想交流的方式,深化计算机专业教师对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关联性的思想认知进行更新,最终实现深化教学观念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为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路径的优化和创新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教育改革路径分析

创新教学方法是教育改革中重要的改革路径之一,创新教学方法能够从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质量。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在创新教学方法教育路径上主要采用的引进多媒体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以期通过该种方式实现教学改革的深入[2]。情景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缺乏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路径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引进计算机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例如,在计算机编程课程中设定小组程序实践竞赛,以实际生活需求为根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学习,从而培养计算机专业教育水平。

三、完善教学内容教育改革路径分析

完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路径中的基本内容。面对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在其完善教学内容路径优化的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内容的实用性,还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生产相关联,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教学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该侧重点。因此,未来想要进一步优化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路径,必须在其教学内容完善上增加内容与实践结合部分优化,这样才能够从内在本质上实现教育改革的深入化。

四、扩大师资力量教育改革路径分析

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保障教育改革的观念,也是执行教育改革政策的主要对象。因此,师资力量的构建和完善是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路径中最根本的一部分[3]。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面对信息化背景,教师需要熟练的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专业知识与生活、教学相结合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保障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专业性。因此,在扩大师资力量教育改革路径的过程中不仅要侧重计算机专业教师团队的数量,还需要侧重教师团队的整体质量,这样才能够保障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路径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五、总结

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有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也有助于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面对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通过深化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和扩大师资力量等方式,优化教育改革路径,提升计算机专业教育水平,深入推进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为我国人才的培养奠定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姝.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1(01):14-15.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2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教育硕士,高级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nRCCe)管理员。

专栏作者,自2001年至今,先后在十几家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总计30余万字。

近年来,信息技术课程的生存问题一直是一把悬在一线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面对课程未知的前景和不理想的现状,不少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力求为信息技术课程开辟出一条未来可行的道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近十年未做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地区没有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这些民间探索无疑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不管这些实践者对课程持何种观点取向,大家似乎都坚持共同的底线,那就是信息技术课不能再持续“微软培训班”式的教学了,软件操作式的课程没有出路,必须为课程寻找技术操作背后的深层价值,这也是所有实践探索者的共同心声。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文慧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今天我们所有的努力不正是为了追寻课程背后的“道”吗?

在这个大背景下,近年来民间课程实践渐渐有了清晰的脉络,在课程取向上也呈现出几种典型的思路。

硬件技术

硬件技术的内容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中可谓名正言顺,但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后一度被冷落,主要原因是,硬件学习在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中没有找到相应的位置。这种尴尬局面的突破源自两点:一是硬件的范畴大大突破了计算机的局限,逐渐走向了普适计算;二是人们逐渐认识到,硬件技术的学习就是在实践信息处理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硬件的概念早已不局限于从前人们头脑中那些计算机外部设备了。计算正在变得无处不在,一台照相机、一块手表、一部手机都可能是一台隐形的计算机。有形的计算机正在逐渐退居幕后,当计算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时候,计算就已变得普适。像智能机器人,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以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的物联网,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使得互动媒体技术令人眼前一亮。在普适计算背景下出现的这些设备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硬件的认识。

硬件设备只是普适计算的外显手段,而普适计算的真正目标正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和处理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硬件的学习,学生就是在实践信息处理的过程。如传感器可以实现信息获取,通讯工具可以实现信息传递,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信息加工与处理。这使得硬件技术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重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基于以上两点,在近年来的民间实践中,硬件取向的探索逐渐活跃起来。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智能机器人教学。原本属于通用技术模块之一的机器人,在实践中大多由信息技术课程承担,再加上各种竞赛的助推作用,使得机器人教学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

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开设的《互动媒体技术》校本课程是硬件技术教学探索中较有特色的。他以Scratch为图形化编程平台,以arduino为硬件平台,让学生认识、体验、实验互动媒体技术并设计作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物联网也正在走进信息技术课程,像二维码技术已经凸显出其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江苏的张有根老师在物联网应用上的教学实践值得关注。

我们也注意到,硬件技术方向的教学实践由于受设备的限制,大多数出现在信息技术较发达地区和信息素养较高的学生中。在今后的实践中,它的可推广性将受到应用条件的挑战。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是自计算机教育时代就固有的课程内容之一。虽然在信息技术课程框架内依然存在于选修模块中,但毕竟不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主线,因此在一部分人看来,倡导程序设计教学便有了“回归”的论调。然而无论从内容选择还是价值取向上,近年来出现的大量程序设计教学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绝不能看做是简单的“回归”。

首先,近年来程序设计教学“回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像Scratch这样的开源、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出现。它不同于原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使用的LoGo、VB、C++等语言,以直观形象的积木式指令代替了枯燥、难以记忆的代码指令,这使得学生在程序设计的学习中不再纠缠于某种具体语言的种种语法细节。

在这个前提下,程序设计教学展现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目标价值。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着重培养的是算法思维,强调基于可计算问题,用分析、综合、建构的方法,建立模型,进行编程,最终解决问题。而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的程序设计教学培养的则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并不仅仅限于编程,它强调的是用算法思想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形成一种人的思维方式。比如在生活中,到达某个地点应如何选择路线、在超市结账时应该排哪个队、在有多个任务时如何分配先后顺序,都需要我们拥有计算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计算思维的系统提出是近年来的事情,但相似的思想却早有出现。比如李国杰院士就提出:当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的不仅是算法。他认为,计算机科学本质上是研究做事效率和成本的“事理学”。在信息技术课程领域,北京东四九条小学武健老师提出的“生活算法”就是类似计算思维的一种观点。

在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中,不少实践都指向了计算思维的培养。典型的方式就是用Scratch发现并解决问题,从一个初步的设想出发,通过修改Scratch代码,呈现结果,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交互试验过程中有所收获。

此外,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老师力求通过Scratch的程序设计教学来实现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理念。他的教学实践采用了“做中学”的方式,其中,“数字科学家”部分让学生将程序设计作为研究、测量工具展开科学探究,“数字工程师”部分则渗透了软件开发的思想,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体现了独特的价值。

数字艺术

把数字艺术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索,来自对信息技术课程未来教与学环境的全新认识,那就是:在未来,课程将面对完全在信息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数字土著”或“n世代”,在他们面前,信息技术有可能逐渐“消融”。如果承认这个大的前提,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我们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给出超越技术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换个角度,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更多的只是一个工具,学生需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创作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数字艺术成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方向。在这里,数字艺术是指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融合了信息技术和艺术创作的一类实践。

早期的数字艺术实践多以photoshop、Flash等多媒体软件教学为主,近年来数字艺术方向的实践已趋向纵深发展。

动漫教育就是这一方向的一个重要实践分支。从培养动漫人才的角度出发,近年来我国一直重视动漫教育,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与动漫相关的校本课程。湖北省还特别从2011年秋季起在全省90所中小学开设动漫课程,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投入这一课程建设中。

在民间课程实践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王继华、吴向东老师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毛爱萍老师提出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是这一实践方向的代表。课程立足于让儿童通过技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协作共创。课程采用范例教学法和基于设计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为创作而教,从模仿创作到自由创作。基本教学流程包括:提出主题范例研习模仿设计自由创作分享交流等。

北京景山学校的数字艺术课程也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黄山老师借助数位板(电子绘画板)开设的数字艺术课程,把信息技术和艺术相融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信息科学

将信息科学原理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并作为课程的背景学科,同样是近年来民间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种课程学科化的建设路线,它的初衷是试图为信息技术课程寻找一个稳固的学科背景体系。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课程都有学科背景体系的支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背后就分别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存在。一门成熟课程的建设路线,一般是从一个稳定的学科体系出发,按照相应的理念选择课程内容,再把课程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这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课程建设方式。

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它该不该具有一个学科背景体系,以及它的学科背景体系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是语焉不详甚至被回避的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科学这一方向的出现起码是一次从学科背景角度对课程建设的大胆尝试。

遵循这一路线的实践者对课程学科背景的回答是:信息技术课程有学科背景体系,并且是信息科学。首先,按照学科关系最直接的对应,技术的背后是科学,信息技术的上位学科毫无疑问是信息科学。并且相比早些年信息科学在大众中的认知程度不高,近年来,信息科学已逐渐被公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地位渐趋稳固。此外,信息科学目前公认的界定,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运动过程的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信息科学围绕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展开,这恰恰与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由于这一课程建设路线以信息处理为核心,所以在具体工具的选取上非常宽泛,从很“硬”到很“软”的工具都可以为课程所用,这对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较大的突破。北京东四九条小学武健老师对于左手栏等智能形态工具(软工具)的教学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同时,由于这一路线是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由学科背景出发,从厘定学科的核心概念入手,继而梳理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从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最终形成课程体系。不难看出,这一路线下的课程建设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以上四个方向的民间课程实践尚不足以包容当下信息技术课程探索的全部,笔者所列举的一线实践者更有挂一漏万之嫌。但我们想要表达的是,必须向一线教师群体的实践探索致敬。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一次凤凰涅槃后的浴火重生,而今天这些民间的探索可能就是明天燎原的星星之火,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1]魏宁.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之“道”[J].信息教研周刊,2012(7).

[2]毛澄洁.在创作和快乐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Scratch教育实践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3]林建祥.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强调作为深层信息素养的LoGo思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7).

[4]凌秋虹.聪明的想法+简单的操作——谈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7-8).

[5]魏宁.面向“n世代”的信息技术课程形态的可贵尝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7-8).

[6]林翔等.动漫课程,花落谁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7]董玉琦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钟义信主编.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第2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9]柳栋,武健,魏宁.信息的定义与知识谱系中的信息科技——基础教育信息类课程建设的思考之一[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5).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3

中国大学生薪酬排名榜_20xx大学生专业就业率排名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计算出了各高校毕业生毕业五年后的平均薪酬。其中,清华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14918元位居榜首。

20xx大学生专业就业率排名

no.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毕业生/年:100000人以上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替代人脑的一些脑力运算工作,还成为了信息时代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no.2通信工程

毕业生/年:30000—50000人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重点院校推荐

重点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no.3电子信息工程

毕业生/年:80000—100000人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而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重点院校推荐

重点高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安徽大学、东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疆大学。

no.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毕业生/年:30000—50000人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重点院校推荐

重点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no.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生/年:80000—100000人

青睐指数:

就业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未来前景

引言: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在科学技术整体发展驱使下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质量与发展水平,可以在众多领域中进行科学应用,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能力。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未来发展前景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与分析工作,最终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效率与安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更好的满足人们需求而服务。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

1.1用户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人们需求的广泛性使得计算机的各种各样辅助设施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齐全,最终使得计算机具有了广泛的用户,现在已经进入到几乎每一个家庭中进行应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计算机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品牌聚集。计算机教育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各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进行其中知识的学习,基本操作用法的掌握。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计算机的用户在不断增加。

1.2用途广泛

计算机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可以说是在各个邻域中都可以见到计算机的身影。如: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产生出了网络多媒体、微课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模型。在工业邻域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质量与安全,保障了生产的安全。在科学研究领域对于计算机进行有效化的应用,可以进行精细化的分析与研究。在众多的办公邻域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的计算、打字、对于信息数据的分析、汇总、处理的能力等等。就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言,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影视剧的观看、网络游戏的娱乐、网络社交等等。总而言之,计算机已经渗透进我国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1]。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在未来的发展中呈现的趋势为:智能化处理、超高速运行、超小型体积、平行化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计算机中的核心CpU将持续保持性能的增长,计算机系统可以对用户的多命令进行执行,并且将多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就计算机的智能化发展而言,计算机系统中会具有最新的思辨能力、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如:手写输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型高抗干扰能力的存储器也将会出现,最终实现计算机的海量存储[2]。

1、光计算机。以光和电为载体的新型光计算机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对于新型光计算机的有效应用,可以增强对于信息数据的保存与传输能力,凭借着较小的消耗最大程度上实现计算机的功能,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

2、化学计算机。化学计算机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这种技术以微观碳分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有效的实现对于信息数据的科学传输与保存。这种计算机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应用效果,与其功能与紧密的关系。比如:具有微小的体积、具有超高速运算的能力,并且进行高效化的计算数据分析,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可以在众多领域中进行应用,充分实现计算机技术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3]。

3、神经网络计算机。在未来的计算机发展中,神经网络计算机是一个重要方向。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就是将人大脑中的神经网络进行有效处理,形成类似于人脑的重组类型的计算机,通过对人脑中神经元结构的有效模拟,在神经元网络结构之间进行数据信息存储。这种计算机主要以分布式网络类型来进行应用。

4、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计算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其重要的原理是通过对于量子力学一般规律的有效应用,通过超强逻辑与高速数学进行有效的运算储备或者是对于量子类型的物理设备进行处理。在具体的应用中,量子计算机通过对于链状分子集合物特征的开关状态表示,利用激光脉冲对于分子结构进行有效改变,使得数据信息沿着集合物进行有效移动,最终使得其运算的功能实现。此种类型的计算机可以在量子研究等领域进行科学化应用,并且会发挥出巨大的功能与价值,有效的促进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4]。

结论: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及前景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比较清晰的了解,通过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应用,可以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洋.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5,(36):266.

[2]王睿.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通讯世界,2015,(06):36.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5

一、乡镇农村地区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施落后,不符合教学发展需要

计算机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只要有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教学活动就可以顺利的开展,计算机教学技术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设备作为硬件支撑,才能使教学顺利地开展。

但是经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在乡镇农村地区,由于资金的原因,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一些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配置低,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一些软件也较为缺乏。而有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教学硬件设备都无法保障,这些都不利于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计算机教学虽然已经被纳入到了公共基础课的范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依然是文化知识教学,大部分学校并未意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如,在部分乡镇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在招聘的时候,关于这方面的教师招聘也比较少,计算机教师多是由其他学科,对计算机教学有一定兴趣的教师来兼任,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缺乏。

二、应用新技术开展初中计算机教育的策略

新技术是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技术,他们主要是依托互联网的支撑才得以诞生的。在计算机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新技术主要是“虚拟现实”(VR)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融入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的交互。主要可以应用VRmL语言、全景环视技术、Java语言等技术来是实现虚拟现实,使用简单,便于推广。下面,笔者就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谈一谈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全景环视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

全景环视技术是新技术中一种较为常用的计算,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制作一些模拟与现实相似的动画,这种全景环视技术较为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适合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的初中生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Flas初步”的时候,关于制作动画的步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不是十分清楚,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全景环视技术来进行演示,这样学生理解知识的时候更加简单容易,教学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在这种新技术教学中被激发出来。

2.运用VRmL语言进行计算机教学

VRmL技术同全景环视技术一样,也是新技术中的一种技术应用,只是不同于全景环视技术,VRmL技术更多的是用来制作文档,它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文件头,即给浏览器提供文件的版本信息;注释,以#号开始的说明文字;节点,场景信息的单位,用来描述场景中的造型、灯光等;属性值,描述及改变节点属性的大小。由VRmL技术所包含的部分可知,它主要是用在一些浏览器和场景上的。

这项技术对于初中生而言也许较为陌生,但是在学习“VisualBasic初步”这一单元时,教学的内容就要较多涉及浏览器和虚拟网络场景的内容,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插入这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对于新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运用Java语言进行计算机教学

Java语言在虚拟技术中应该可以称得上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种语言,它是一种简单的、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解释的、健壮的安全的、结构的中立的、可移植的、性能很优异的多线程的、动态的语言。相较于前面所说的两种新技术,这一新技术,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Java语言,可以将其与编程相结合,它比人们常用的一些编程语言简单、实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编程的时候,通过运用Java语言,可以使学生见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的神奇,了解编程世界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探究计算机技术的欲望。

总之,计算机教育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抓住时展的机遇,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学会运用新技术,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落实初中生的计算机教育,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乡镇农村地区的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彬.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个很长的名字,以至于我们信管人自己在填写一些涉及专业名称的表格时都会默默嫌弃它的长度,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简称它为“信息管理”或“信管”。这样的简称既方便省事,也强调了这个专业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区别。相比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等专业,信管重在一个“管”字,即以计算机为依托对相关信息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信管的毕业生会被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也有少数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这主要看开设学校相关院系的培养方向。

纵使我们很用心地让自己听起来有别于“计算机”,多数人对“信管”专业的认识还是存在很大误区。在很多人眼里,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科学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计算机科学相对于信息管理主要是起一种运算支持和决策辅助的作用,两者的关系可以比作安卓系统跟各种手机应用的关系。

有人说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

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信管”的课程一般包括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三个方面。这样理、工、管结合的学科体系十分庞大繁杂,所以不止是那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会误解,甚至“信管人”自己对这个专业的认识也纷繁不一。认同的观点在于这个专业涉猎广泛,在社会及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信管能够调动自身优势,将管理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很好地结合,应社会需求培养出应用技术与管理理念兼顾的全方位人才;而质疑之声多认为此专业的专业技能深度不够,毕业生在专业技能上既拼不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敌管理专业的学生,这样的“广而不专”不仅会让用人单位无从下手,也让学生找不准发展和就业的方向。

这样的“百花齐放”到底是优势还是败笔呢?正如马克思爷爷教导我们的,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看待: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劣势。好了,各位不要急着拍砖,前一句“废话”的的确确就是“信管”尴尬的现实境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优劣的评判,而是如何转劣为优。

通常意义上的管理专业不懂技术,而计算机专业又不懂管理。无疑,只要我们明确了自身发展方向与兴趣的侧重点,在广阔的知识背景基础上突出重点,就完全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数学、经济理论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经济分析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的能力。在完成这些综合学习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培养起个人的兴趣特长,努力朝着“广而尖”的高水准方向提高自身能力。例如,熟悉计算机应用的综合管理型人才比一般的管理人才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我们学些什么?

本专业的课程主要是从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这三方面来设置的。

信息管理这类课程是“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来源于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成果,是整个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向。顾名思义,信息管理主要是针对应用计算机软件统一整合管理系统内外部信息,方便管理人员搜集、整合、处理以及分析相关数据,并提供一定决策支持的课程。这方面主要开设了信息管理导论、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存储与检索以及信息检索语言等课程。这些大多都是理论学习,虽然简单,但重在能够活学活用,这大概也是“信管”在理科学院总被大家当成文科专业对待的原因之一。

管理科学方面的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概率统计、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概论、西方经济学原理、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基于部分管理课程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我们常常会被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这两台“期末收割机”无情地斩落马下。此外,据我身边众多征战“沙场”的战友反应,运筹学的杀伤力绝不逊于以上两者,所以那些遇见数学就想绕道走的同学们可是又要经历一番磨难了。

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课程主要是对整个信息管理应用的框架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这部分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原理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的应用与开发。相关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管理应用软件开发、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概论、计算机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等。好了,这里不用我再多说,这些课程看起来就很走纯技术路线吧,C++、JaVa什么的对我们来说都是小菜,不过对计算机一点兴趣都没有的科技小白们还是慎入哦!

未来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

毕业时,我们有着多种多样的选择,毕业生大致的去向可以分为三种。信息管理方向,最常见的是eRp(企业资源计划,用来管理整个企业生产、物流、销售采购和财务的一整套系统——编者注)实施及eRp实施顾问岗位、系统分析与技术服务岗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岗位等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层管理类岗位。但这类岗位往往需要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对于本科毕业生们来说,是不太现实的选择。并且目前国内企业有这样大型eRp实施系统的单位实在不多,所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发展愿景。

接下来是计算机科学方面,这一块主要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主的各项it类工作。比如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络管理或机房维护岗位以及数据库维护、网站建设等计算机相关的工作。通常情况下,这些岗位男生居多,原因之一自然是兴趣使然,第二则是因为这类岗位确实比较辛苦,不过那些“程序猿”们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如果你有这方面兴趣但又不想向软件行业发展,就可以适当考虑信管的这个方向。

最后是管理科学方向,这个方向主要涉及到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些职位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与专业本身的契合度并不高。不过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专业强大的后台支持——计算机能力,在一些Ⅱ公司的销售、管理岗位的应聘中占得先机。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7

【摘要】大数据是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重点,以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发展特点,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的推广,高校校园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评估一所高校是否满足现代化大学标准的重要信息资源,但是财务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也是现阶段大学发展标准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本文主要是以大数据为背景,结合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方案。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整合度较低,系统构建缺少前景

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在实际发展中并没有全面融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其他职能部门构建和应用的系统也较为封闭化,独立发展的情况较为平常。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在设计信息系统平台的过程中缺少未来发展前景的思考,并没有为其未来系统拓展、平台整合以及信息沟通等工作提供发展的空间。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力存在约束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主要是用于十四设计记账证明、各种形式的账本记录信息查阅、经费额度控制以及工资信息的引入、奖学金劳务费的发放等工作,其辅助方案的影响力较为单一,还无法实施财务工作中的研究和管理、评估等工作,也没有能力向高校决策层和其他部门提供研究性、评估型的财务信息资源,从而决策层提供标准的决策。

(三)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层”,与决算缺少对比性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一般存在上报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和院校实际的校内预算存在一定的差异,上报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设计口径依据相应政策规定的标准和口径设计,不能出现编制赤字预算,但是高校实施校内预算工作需要结合所在时期学校的工作方案和重要工作编制,两者之间的本质存在区别,然而在实际发展中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内预算都是赤字预算。

(四)注重人力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的提升

高校在管理经费的保障系统工作一般情况下存在着基础不强和发展老套等问题,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人力资源支持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信息化水平不高。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案分析

(一)有效提升会计计算标准化建设强度

一切的财务信息化工作建设一定要确保自身工作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并且以标准性的会计核算为基础,设计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要从优化会计计算和有关工作步骤标准最先实施。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确保服务目标的标准性。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系统是依据工作者、组织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结合的应用系统,确定服务目标,了解信息需求的重点。需要对服务目标的标准实施整合,确保身份证、工资号、银行卡等“三号和一”,保障部门编码的整合性和标准性,以此构成标准的编码信息系统。第二,确保会计计算基础标准化。会计科学和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是高校财务核算工作的重点,也是优化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第三,确保人才培育的标准化。一方面要有效提升高校财务工作者的信息管理水平和实践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参与工作的人员实施操作培训,促使其可以进行技能的操作和训练,从而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二)依据学校实际发展分析信息系统,全面展现会计服务功能

高校需要从会计根本工作要求和规定进行研究,结合信息系统研究或者是深入应用,拓展多样化的会计服务功能和财务管理方案。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分析网络上预约的报账系统,并且结合短信、微信等形式及时告知管理者工作结果和特点,处理教师和学生员工报销排队问题,为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提供方便的办理业务,促使报销工作更为便捷。第二,构建全新薪酬系统,创造公共缴费系统,设计财经决定展现平台,促使应用者可以自主选择政策方案、预计算信息资源、收费要求、薪酬发放以及项目到款德国多样化财务信息。

(三)构建信息化决定平台,优化财务管理能力

高校在全面发展预算、计算等关系的创新和整改时期,需要将有关经济活动的财务和管理等工作组合为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式,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技术和理论,构成同意的决定支持平台。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构建全面化的预算管理系统。高校需要逐渐构建预算管理的大数据支持系统,研究或者是购买整体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从而进行全面化的管理工作,如汇总、下达、编制、执行以及查询、评估等工作。第二,会计核算系统的优化和整合。在整体优化财务核算系统的过程中,高校需要连接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和研究预算管理形式,从而整合科学研究经费、核算和决算等工作,有效、全面、优质的管理科学费用支出,促使固定资源、无形资产、素材管理系统和网上预约等报账系统有效结合,从而确保入库、报销以及财务解决工作一起进行。第三,分析建设财务管理的“驾驶舱”。这项工作不但可以有效连接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三大系统,还可以有效统一财务内部收费、酬薪个税等多个角色,同时兼顾各个角色的用户体验,并且结合多个维度信息配置和可视化展现出不同需求的管理者的及时性、直接性,全面展现财务情况,认识财务管理工作的辅。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高校财务构建与管理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财务构建是现代化大学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高校财务工作向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构建现代化的高校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年立,李华军.我国民办高校财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会计之友,2015,07:117-121.

[2]宋蓓.论高校财务管理能力及其提升[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5,01:115-118.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8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医院信息化;转变过程

上世纪60年代属于计算机主机时代,80年代属于个人计算时代,90年代末21世纪初属于互联网时代,从2010年以后就步入了全新的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基础,如果把大数据比作宝藏,云计算就开启宝藏的钥匙。到目前为止,云计算和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对大数据、云计算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就结合理论与实践,简单分析了云计算于大数据背景下医院信息化的三个转变,具体如下。

一、云计算与大数据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立的难点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复杂,云计算与大数据为医院信息化构建提供了明显方向。所以在信息化平台建立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何科学合理的整合医院复杂庞大的信息;第二,如何保证医院相关信息存储和资源共享;第三;如何协调各个部门和科室的职能冲突问题。很多医院在云计算与大数据背景下把电子病历当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就所有的医疗机构都使用相同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就病患者而言,要求医院把疾病诊断、信息记录等具备更强的公正性和独立性,而不是对某家医院产生依赖。

二、云计算与大数据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的三个转变

(一)医院构架平台向云计算转变

医院信息化建设保包含的种类非常多,包括:信息系统、通信系统、交流平台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等等,不通系统之间需要与之相搭配的硬件和软件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每个系统运行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多种多样的信息系统对硬件设备需求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对软件版本的更新升级也有很大要求,这就给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造成了很大负担。但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大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平台,从而保证各种信息化建立的系统、软件、硬件能够同时进行。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能有效提高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很大程度上减少系统之间的冲突和混乱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信息化工作高效进行。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目前很多计算机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云计算为个人或者企业提供运服务,称之为公共云,很多医院也建立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属于私有云,把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到一起就称之为混合云。既具私有云的灵活性,又具有公共云的高效性,从而提高医院资源分配的效率,把其应用在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是最有效的选择。

(二)信息管理向数据集成平台转变

医院信息化数据管理非常复杂,实际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使得医院信息数据成指数增加,大大增加了信息管理工作量和难度;第二,医院信息数据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第三,医院信息数据结构统一性有待加强;第四,缺乏一个相集中数据存储平台。这四个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管理的难度,同时增加了信息数据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的拓展性比较差,严重限制了医院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医院信息数据集成平台建设的核心是数据库,同时根据医院目前信息化集成的现状,从而实现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当数据集成平台建立完成以后,就会形成一定的数据中心,为信息平台数据的传输和使用提供必要支持,同时应用相应的加载功能,即可现信息管理向数据集成平台的转变。

(三)终端多样化的转变

近年来,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和应用,为医院终端平台的建设提供更多选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终端平台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人员的工作效率,手机、电脑终端使得医护人员能第一时间观察病人身体状况,病情的记录也更加及时准确;第二,患者通过移动终端,根据病情的需要要求医院提供的不同的医疗服务,同时医护人员也能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第三,移动终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的特点,极大方便了医护人员工作。虽然到目前为止医院对移动终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终端设备一定会完全取代办公终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医院终端平台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就对医院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医院信息化网络中经常接入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终端设备,大大增加了医院信息安全风险,所以终端类型的多样化,需要配备合适的应用软件,从而保证信息管理工作能高效、安全、稳定进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与云计算能够保证医院信息整合能顺利进行,具有明显的智能化、灵活性,而且具有非常强大开发功能。在实践运行的中,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为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成彦衡.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化的三个转变[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3:207.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9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就业趋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10.028

DiscussiononCultivatingmodeofapplication-orientedYoungtalentSpecializedinthemajorityofinformationandComputingScience

CHenHuazhou,SonGQiqing,tanGGuoqiang,FenGQuanxi

(CollegeofScience,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

abstractinthebackgroundofapplication-orientedspecializedyoungtalenttraining,forthemajorityof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science,wediscussedthereformofthetrainingmodeonseveralaspectsofscientificprofessionaltrainingtarget,curriculumdevelopmentsystem,professionalskillstrengthenization,practicalskillteaching,andforesightofgraduateemployment.weexposedsomeproblemsforthespecificsituationofthe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promotedsomeconstructivemeasuresofcultivatingthe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sascertainreferences.

KeywordsinformationandComputingScience;application-orientedyoungtalent;CurriculumDevelopmentSystem;employmenttrend

0引言

在当今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一个集信息整合处理和计算科学与计算机软件为一体的交叉型本科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有软件项目研发、信息整合和处理能力的毕业生,①同时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而持续发展,并结合地方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明确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同时接受计算机应用的强化训练,可以在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领域中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设计开发有关软件,②从事科学研究。桂林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根据地方特色和已有基础设施制定了特色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基本的算法分析能力与较强的编程能力,可以在某些科研或生产领域中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安全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要求毕业生具备网络设计、配置和网站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课程体系的合理化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强调数学基础,开设的课程是与专业方向设置一致,最能体现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③④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教学计划,明确专业核心课程群,该专业学生毕业形成专业素养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群来培养和训练。所有的课程可以划分为数学理论课程、计算机技术课程、综合课程。

数学理论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初级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和信息处理的算法基础。初级课程可以部署为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数值分析、运筹与优化、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

计算机技术课程在初级课程的基础上展开,主要涉及计算机技术的科学基础和技能训练,可以部署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技术、数据结构导论、数据库系统等。

综合课程根据不同的方向进行设置。数据处理方向部署课程为算法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挖掘实验、模拟仿真实验。软件开发方向部署课程为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及其应用。网页设计与安全方向部署课程为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导论、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及其应用。其中有一部分综合课程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培养方向里面。

3专业技术与强化核心技能

专业核心技能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对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技能的确定与教学计划、专业的方向定位和毕业生就业规划等都相关,从目前及未来几年的就业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来看,这些技能的培训同时对该专业的前景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⑤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于对专业技术与核心技能的需求,毕业生所具备的核心技术需要超前于当前的就业市场,而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滞后于就业市场,因为从技能训练到毕业就业需要2~3年的时间。同时,技能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要符合自身发展且根据现有的和预期可达到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领域等来制定。

4加强“应用型”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院系的地方特点,部署一些立足于某些课程理论的课程设计。例如,数据分析算法方面,数值分析、运筹与优化、数学建模等课程安排实践环节,部署实践课程,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领域的案例进行出题,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技术方面,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等课程,引入一些综合性编程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的训练熟悉并掌握一些程序设计的方法和对应的操作平台。

毕业实习是学生迈出院系与企业结合的第一步,合理安排毕业实习对于验证所学专业知识、了解和接触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

高等教育要求毕业生独立完成一份毕业设计(论文),这是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各方面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来总结,对自己也是一种综合训练。毕业设计也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⑥

5毕业生的就业预见性

内陆有些大学院校和沿海城市大学院校来比较,信息相对较为闭塞,学生就业会受部分影响。许多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对就业还缺少一些能力、观念和相关支撑材料等方面的准备。为此,应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尽早进行前景规划,强化就业意识。让学生时刻对自己将来就业存在一种危机感,促使大家努力学习,增强实践经验。

本院系针对毕业生的就业趋向考虑三个培养模式:(1)信息产业人才,即培养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等工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学建模能力,此类人才可以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2)计算机软件研发人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学生可以进一步攻读运筹与控制、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也可直接到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工作,进而蜕变成软件研发型的科研人员。(3)数据信息整合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可以从事金融保险、生物化学、医学信息等行业,结合行业背景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工作。

6结束语

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趋向于交叉学科的方向,也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社会要求计算机人才具备丰富的算法分析知识,同时要求数学理论研究者具有应用和产业化的能力,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从近几年来看,大学院校的大规模扩招让该专业的发展存在机遇,同时存在一定的压力。这需要对该专业进行更加科学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完善、实践教学的强化等,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强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要不断探索,通过实践证实。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1JGa055,2014JGB153,2015GJB252),桂林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B05)

注释

①冯建中,孙玉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13):147-148.

②陈将宏.一般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科技论坛,2007(10):178-179.

③王光辉,赵艳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社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9-20.

④郑继明,胡学刚,陈六新,虞继敏.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科技创新导报,2009(34):191&193.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医学应用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迅速扩展到医疗事业的相关领域,深入到医学的不同方面。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使用不仅使医学设备的精准度越来越高,也使相关医疗数据的统计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下面对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研究。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

1.计算机在基础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学科,它成熟的标志都是由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医学学科也一样。基础科学研究中计算机的应用是最早涉及领域之一。到现在为止,几乎所有的基础医学方面的深入研究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尤其是在量化分析上,计算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在与医学一些专门学科结合的同时,也延伸出一批边缘的学科,如利用计算机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运转、代谢和排泄情况,从中总结药物规律,从而延伸出药物动力学这一学科。

2.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医院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为患者进行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提供各种诊疗技术的场所。为了促进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就必须提升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构建医院的信息系统,需要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病理报告,并进行整合处理。我国医院在计算机的应用上最多的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收集医院各个部门的数据,然后存储在计算机中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维护等方法,将医院信息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高效和科学的优点。

3.计算机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

医院记录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健康状况的档案就是病历,病历能够为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也是医生制定医疗方案的首要依据。医院传统的病历都是手写的方式,但是这种记录疾病的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医生在书写病例时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干扰,影响病历的质量和内容。其次就是在存储和查找方面不方便,医院每天就诊的人数很多,病历的数量和种类都十分庞大,要想及时的找出某位病人的病历是很不易的。再加上手写的病历一般都是纸质结构的,早保存上也容易出现损坏。最后就是医院病历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传统病历一般无法让很多医务工作者共同翻阅,给工作带来不便。

4.计算机临床决策系统的应用

医疗决策就是根据医院现有的医疗水平、患者情况、药品储备等信息在众多的医疗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一中决策方式。有效的决策方式对医生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计算机在决策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网络收集信息,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决策系统能够事先输入正常范围内的医学数据,然后对医务人员在诊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警告。比如,在检测患者的血常规时,发现白细胞数量偏高,决策系统可以提醒医生注意排除患者是否受到感染。决策系统和医学知识库进行连接,为医生的临床诊断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供资料作为参考,为医生提供帮助。决策系统还能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和病情的关联等信息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进行确诊和资料。

5.计算机在医学图像处理上的应用

三、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1.建立我国住院病人基本信息集

对于患者而言,最希望看到的是,在我国任何一家医院进行就诊后,信息就可以迅速传达到其他医院。因为部分医院由于医疗条件等原因无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在需要转院进行治疗时,接收医院可以迅速对患者进行资料查询。此外,由于一些疾病难以根治,患者需要反复治疗,如果建立我国住院病人基本信息集,对于同一家医院而言,患者以前的资料就有据可查。此外,由于交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患者可能在非居住地发病,那么其他医院通过病人的信息集就可以迅速对患者展开资料查询,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有利。

2.建设医院计算机网络

我国医学计算机网络在我国较高等级医院已经实现了内部联网,患者在挂号处进行登记信息就可以迅速到达门诊和各个科室。但是对于全国而言,计算机网络并没有在我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医院和医院之间进行交换。患者在一家医院进行就诊,其他医院无法得到患者信息,各种医疗信息和医疗技术也不能在不同医院之间就行交换,这就造成我国医院还基本处于单机单站的工作状态,这对于我国医学发展十分不利。

3.建立医疗卫生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使人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进行声音、图像和数据交流,是以光纤电缆为"路",将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现有信息传播工具的功能融为一体,成为多媒体的传播工具。信息高速公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使专家们的知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如网上教学、社区医疗服务、卫生系统联网、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医疗保险等。它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彻底改变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医院管理模式,医疗工作将不再局限于一所医院、一个地区、而是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

四、结语

计算机无论在医学研究,抑或是临床诊断治疗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计算机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解决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