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教育的问题十篇体育教育的问题十篇

体育教育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4:36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1

高校“三自主”体育改革不是无条件的,反而对各个高校体育师资等有严格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师能够胜任多个体育专业技能工作,这是实现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先决条件。由于我国受前苏联学科教学影响较为深刻,过去的体育教学基本围绕各项专业技能配备体育教师。但教育部2002年提出了“三自主”教学要求,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有些项目虽然锻炼价值较大,但因其技术性过强,缺乏运动的趣味性,学生很少选择,健美操、羽毛球等成为学生选择的主要项目,造成学生学习的需求与教师技能现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体育教学专业训练化趋势明显

我们体育教学很长时间里走的是以技术为核心的老路,过分强调掌握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比重,忽视了学生锻炼的效果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自主”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变成学生主动的行为。同时强调学生得到身体锻炼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但有的高校在实行“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时,把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技术要求提高了,把学生当专业运动员一样训练,忽视了普通学生身体机能的局限性,大大超出了学生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这反而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畏惧感,上课缺勤或者不认真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些学生因无法适应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课,频繁调换学习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打击,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无从谈起。

3建议与对策

3.1正确理解

“三自主”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是“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不能为了迎合“三自主”体育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根本,忽视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也不能固守传统的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把体育课堂变为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作为体育教学的目的。

3.2开发课程资源

不能再把“三大球”等项目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要开设学生喜欢,兴趣爱好浓厚的体育项目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不断地挖掘与开发新的课程内容,只要锻炼价值高、学生喜欢、学校有能力开展的体育活动,均可以开发为新的体育课程。

3.3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由于学生需求与爱好较为广泛,传统的几大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每个体育教师具备多个技能岗位的要求,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适应“三自主”体育教学的要求。

3.4评价方式的转变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2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安全

一、充分掌握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贯彻安全教育,预防为主

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的中后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而心理发育却很不成熟。女生大多不喜欢运动,爱面子,而心理脆弱;男生喜欢冒险,争强好胜,甚至好勇斗狠。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预防为主,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平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部分同学擅自脱离课堂,东游西逛,随意爬上单双杠和勒木架,甚至尝试做一些危险的动作,既没有老师的指导也没有同学的保护。一旦摔下后果严重。这是一种没有必要的冒险,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对策:教师平时灌输安全教育、发现情况及时制止。

二、备课时分析教材的安全性,精心设计、合理指挥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仔细分析教材,钻研教学方法,合理设计场地器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单双杠和体操一定要设计好保护与帮助;剧烈运动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健康状况,指导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及时做好放松活动。这些都是常规,不可或缺。

在某中学的市级公开课上,年轻体育教师的教材是篮球和跨栏,为节省队伍调整时间,在篮球教学后把跨栏教学放在了水泥篮球场上。水泥地太硬,结果虽然是低栏,很多女同学都不敢跨,好多男同学也摔倒擦破了皮,有的脚踝都扭坏了。

对策:根据教材合理选择场地器材,如果教材场地不方便或有冲突,要另行搭配教材,优先考虑安全问题,严防伤害事故发生。

某中学的体育课上,两路纵队一字排开,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铅球。教师下口令投球,同学们立即投出。后排同学因为抢球,未等教师拣球口令发出就冲上捡球,结果还有一人球较慢扔出,砸在捡球同学后背,造成轻伤。所幸未砸中头部,否则生命堪忧。

对策:投掷项目的教学,备课时一定要控制好人与人之间的间隔距离,教学时一定要统一口令进行投掷和拣回器材。

同样的某部级重点职业中学的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师因运动会给学生指导标枪。下课后器械随意放在场地上,教师回办公室喝茶。下一个班级俩男生来到后相互嬉戏对投,结果标枪扎进喉咙部位。所幸抢救及时,没有造成生命事故,但也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和后遗症:由于血液已经流进肺部,影响肺活量,以后终身不能参加剧烈运动。

对策:三铁项目安全问题必须严防死管,从拿器材到归还器材,教师全程跟随;练习中要统一号令,统一指挥投拣球;严格控制前后左右间隔距离,保证安全。

三、上课前要贯彻课堂常规,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课堂常规是一方面为了整顿课堂纪律,建立更好的上课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状况。一般学校学生没有参加上课而发生状况,而上课教师又没有及时发现汇报,学校都要追究上课教师责任。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活动的经常会有,尤其是女同学,怕倒霉,爱面子,不肯直接告诉请假原因,教师盲目强行逼迫,容易发生意外。

有教师非体育专业,年轻不懂事,女同学例假都不知道,强行逼迫女同学长跑。结果导致大出血,休克。住院花了大笔的钱,教师不但要赔医疗费,造成恶劣影响还要挨行政处分。

对策:多学专业知识,多向老教师讨教经验。

一次在课堂教学中一学生迟到,准备活动两圈跑完了他才慢悠悠走来。而且态度恶劣,坚决不肯补跑。我与他发生激烈争辩。不料他由于过于激动,一头栽倒,脸色煞白,连叫“药!药!”。原来他患有心脏病,又爱面子不肯告诉真相。同学拿来药物吃下,晚上还打电话给班主任了解平安才算了事。

对策:无病装病固然要罚,有病不察更是危害无穷。教师稍有不察就会出现安全问题,酿成大事故。所以体育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四、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体育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可以通过课堂进行身体交流,语言交流,情感交流。但是正是因为有交流,就会有碰撞,有时候激烈的碰撞甚至会演变为冲突。还有很多意外,甚至是灾难性的,教师就算是再尽责,再投入,也难以尽免。

在一次篮球课堂教学比赛中,先是俩人拉拉扯扯,而后恶语相向,进一步大打出手。同学都很难劝解,最后教师出面化解。

对策:中学生爱冲动,心理不成熟,容易小事变大事。教师在现场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摩擦,及时劝解。

某省一级重点中学体育课上,羽毛球选修班的同学正练习羽毛球对打。由于室内场地相对狭小,练习同学较多,突然一个同学的球拍不小心打到另一个同学的眼睛,导致眼球晶状体破裂流出,造成眼睛终身残疾。

对策:这是一起偶然事故,教师很难事先预测,但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我们教师只有通过经常的安全教育和事先的场地器材预计准备,上课多注意课堂动态,才有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3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育教育无疑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体育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出现了如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性、体育教育硬件的不完善性、体育教育软件的缺失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育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要把体育事业发扬光大。体育运动能增强学生的免疫能力,提高人们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生命机体的新陈代谢和体格的发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体育教育发展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一、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1]。当前我们的体育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性

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是体育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体育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实际教学中却被很多师生当成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这种不良的社会氛围再加上学生本身对体育课程的“不感冒”,就进一步造成了学生们不重视体育课程,忽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的恶性循环。

(二)体育教育硬件的不完善性

体育设施是指用于体育比赛、训练、教学以及群众健身活动的各种场地、场馆、建筑物、固定设施等。体育场地是指有固定设施、器材,可用于开展体育健身、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特殊用地。良好而完备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从而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当前体育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学校体育设施教育的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尤其在极个别的城乡结合处的学校,除了体育场外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可以利用,并且体育器材还存在着过于陈旧的问题。

(三)体育教育软件的缺失性

体育教育软件主要包括体育项目的设置、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教育的方法、体育教育的效果等。当前的体育教育在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体育项目的设置过于单一、保守,体育项目主要为篮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广播体操等,这种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教学。其次,当前体育教学的内容多、广、杂,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效性。再次,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为示范、讲解,练习,纠错,再练习等,这种教育方法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整齐划一的结果是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这种体育项目的设置、体育教学的内容和体育教育的方法使我们的体育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达不到体育教育应有的效果。

二、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观念是根本

中学的体育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观念意识的不强,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变原有观念是根本。为此,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出台相关对体育重视的文件,并且还应改善社会对体育课身份地位的认识,在全社会创造重视体育锻炼、体育精神的舆论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净化体育环境。另一方面,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离不开体育部门本身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学校的党委领导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大意义,应重视体育教师的选拔、考核和培养,将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开展,建立一个激励与保障机制,为提高体育教育效果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硬件是主要

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我们再进行硬件的完善,进一步增加学校体育设施与体育场所。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体育硬件,将体育馆与体育用品、体育器材等及时的更新换代。学校应抓紧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应用,加强体育器材的购买,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必备硬件,体育场馆,如:足球场、篮球场等等。学校还要建设多种兴趣运动场馆,提高体育馆的利用率,应该增加开放体育场馆的时间,让学生不仅上课可以运动,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升软件是重点

在观念转变的基础上,硬件完善后,我们的重中之重就是提升体育教育的软件。为此,首先,应当科学的设置体育项目。其次,应当丰富教学内容,除了在体育场、体育馆的课程外,也可以在室内上课,播放与体育有关的视频,比如奥运会比赛等。还可以进行野外生存训练,这样的教学内容会使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其次,改革体育教育的方法,使方法多样化、具体化。在体育教学中,方式和手段要多样,要创新,要以活动、游戏、竞赛的方式创设学习环境,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从而持久、深入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姚东.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5(5).

[2]王卿.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缺失及对策[J].教育管理.2015(2).

[3]耿飞.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4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体育;教育;问题;对策

1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的现实状况

1.1深入理解新形势。要正确看待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深入理解新形势。在这里我们所提到的新形势指的是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两个方面而言的。在新常态下,社会发展进入了纵深阶段,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深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向着全面化和均等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会对人才本身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进行一个全面的考量,包括人才的学习能力。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个人所体现出来的意志品质,都将成为企业在用人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所综合考虑的因素。只有正确的基于其重心敞开的认识来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改革,才是有必要的、有成果的,才能够真正的惠及学生。1.2高校体育教育的具体需求。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特别是针对学生体育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其所秉持的思想和理念是一致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在实现的过程中,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通过身体上的锻炼来提升他们的精神力量,帮助他们在面对以后人生挑战时,一方面具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同时也具有比较坚强的意志,而只有具备这样特质的人才,他们才会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地位,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人生的发展上有更长远的路。

2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学生要求不严。新形势下,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严。对学生要求不严,主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可以达到的某些目标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事实上这也是由于舆论导向所导致的偏差而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之一。考虑到当前在高校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往往年龄集中在18~24周岁之间,这部分学生的体力、精力和身体的可塑性正处于人生的巅峰阶段,应对他们体育锻炼的要求适当的有所提高,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帮助他们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且帮助他们在校期间积累一定的运动技能,引导和帮助他们在毕业之后的人生这个阶段中能养成一个足够好的运动习惯,帮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去锻炼身体,但是从当前的情况上来看,很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针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不太严格的,他们怕承担教学事故所产生的某种责任。

2.2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当前存在的第2个问题是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尽管体育运动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体力上的运动,但是实际上若要想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体育训练和锻炼活动将会事倍功半。而那些缺乏科学依据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的架构过程中没有将体育锻炼这一内容放置在一个更加明确的标准和维度上去考量。也就是说很多学校并不重视体育运动在整个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往往分配给体育课的时间是相对比较零散的,体育教学受限于时间上的零散性,因此也就存在着缺乏成体系的、全面的训练计划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着缺乏应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2.3教师个人技能不强。当前存在的第3个问题就是教师的个人技能不强。任何一门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力和他在对学生施加教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决定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能够取得的结果。因此,分析当前我国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的个人技能不强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分析当前教师个人技能不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教师往往是职业运动员出身,这部分教师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往往接受和学习的都是专业化的训练,针对那些没有专业体育基础的学生所开展的训练活动,他们往往缺乏心得。同时,由于从小在一个相对比较高压的训练环境中长大,他们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走在两个极端上,有的教师会用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有的教师则会采取消极的态度,认为那些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没有办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采用了现代的态度。这两种方法无论采取哪种,对于学生本身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权利实际上都是一种减损,而这种教师教学实践技能不强的问题,也深深的影响了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

2.4师生互动不够。当前存在的第四个问题就是师生的互动不够。上面提到了,新形势下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应是体育教学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与教师沟通来了解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和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也应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互动,了解到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本身秉持的诉求,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等等目标,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导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高压政策的影响导致出现运动伤害;同时由于师生之间沟通不畅所导致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也会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

3解决当前问题的几个措施

3.1制定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当前应秉持的第一个路径就是要制定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而言更是如此。由于是体育锻炼不可避免的会在锻炼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疲劳感,很多学生会基于这种疲劳感的产生而对于体育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抗拒的心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中来,并且能够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积极配合来完成体育课教学的相关任务,学校就应考虑制定规章制度,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对学生的出勤情况都包括在体育课上的各种表现都进行一个明确的要求,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在这个体育课开展过程中有更加良好的表现,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3.2调整教学方法,强调科学性。第二个路径就是要调整教学方法,强调科学性。体育教学本身所具备的特性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所应秉持的路径方针和政策是应具有特殊性的,相比于文化课的学习,体育课的学习要求是调动学生的身心,应是身体与头脑相互配合来完成体育教师所要求的规定动作,通过锻炼学生的身体来提升学生的意志和品质。与此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课堂上由于运动所产生的突发事件有及时的预估,并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时的予以解决,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3.3强化进修,加强教师个人技能培养。第三个路径就是要强化进修,加强教师个人技能的培养。上面提到的新形势下,高校的体育教学出现了新的状态,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教师要想对学生施加更有效能的体育教育教学,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提升综合素质的一个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教师要积极的去参加进修,强化自己的个人技能。教师强化进修,应继续自己本身的实际状况和现实需要来进行。有很多在高校中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往往是专业运动员出身这部分教师,他们本身的学习经历与当前的高校中进行体育课学习的学生们,他们的诉求和实际状况都是不相符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个人技能提升的时候,一定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入手进行。首先,从主观层面上来说,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状况有一个明确的预估和判断,并且围绕着这些现实情况来设定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针对高校学生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的,教师在学习这些教学技巧的时候,一定要围绕和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最终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4创造条件,强化师生互动。当前所应秉持的第四个路径就是要创造条件强化师生的互动,应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动,让教师和学生在不断地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能够彼此提供有效的信息,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教学。在面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起注意,应将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方式在一个更高层次的视野上去看待,教师应更加科学规范的去看待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要仅仅将个人意志简单强行加诸于学生身上,一定要依据当前高校中学生本身的身体实际状况,通过与学生及时的沟通,了解学生的诉求,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引导和推动学生在整个求学生涯中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野川中学为例,对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和中国知网、百度等电子资源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收集,为本文的撰写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包括野川中学的教学领导体育组教师以及各个年级的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对野川中学三个年级共计发放问卷240份。其中回收问卷237份,问卷回收率98.8%;有效的问卷为216份,有效率达到90.0%。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访谈法

通过对学校的分管体育的领导以及体育组教师进行结构式访谈,根据访谈大纲,进行沟通交流,掌握详细的信息,然后再进行整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1农村中学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性

通过对野川中学各负责人的访谈得知:校长、教学主任、体育组长及班主任,他们对于中学体育教育的态度不一。野川中学的体育教育并没有得到校方各负责人的支持和重视,其中学校领导持一般重视的态度,然而各班的班主任均表示对于体育教育根本不重视,同时认为体育课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重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种落后的体育教育认知观念,在野川中学存在严重。

2.1.2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形式的单一性

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方式主要以体育课为主,占85%。在调查中还发现,课外活动时间较短,仅有20min左右,活动形式以自由活动为主,课外竞赛的活动基本上没有组织。

2.1.3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师的流动性

关于农村体育教育教师流动性的调查得知:野川中学最近5年来体育教师一般保持在4~5名,然而固定有编制的体育教师只有2名,其余教师主要以临时聘用大学应届毕业生为主。体育教师的流动性特别大,每个学期都会有人员的变化。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学校既不能安排教师的编制,而且待遇不高,大部分临时聘用的体育教师只是为了在学校中获得教学经验,作为一次踏板或过渡,并没有长远的职业目标,教学中不会尽心尽力,因而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

2.1.4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局限性

调查中得知,教学模式以自由活动为主,占69%,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而定的教学模式仅有8%。由此可见,野川中学的体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设置更多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不能给教师形成教学反馈,由此进而形成了体育教学的“放羊式”管理。

2.2解决农村中学体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2.2.1提高对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认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满足,人们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要求逐渐增加,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终身体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为了培养这种体育观念,应该在学校体育中打好基础,这就凸显出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因而需要大力支持中学体育,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对于体育的关注度日益高涨,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应当借此东风,改变落后的认知观念,积极向教育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交申请或提案,提高各级部门对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视,争取更多的资源为中学体育教育服务。

2.2.2教育相关部门的监督

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是由学校及上级相关部门的不重视造成的,教育相关部门对于中学体育教育的监督、监管力度不够,从而使学校体育教育没有能够按照国家规定来执行。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完善管理措施,并对于农村的中学体育给予一定支持,包括资金、人力等。应专门设置相关监督部门,定期到各学校进行监督、检查,形成良性循环。

2.2.3加大学校的统领功能

学校作为体育教育的实施场所,学校的统领作用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由于体育课的特殊属性,学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充足体育器材,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场地,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2.2.4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地位,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

2.2.5学生主体地位的巩固

随着新课标的开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这就要求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动作技能,还要在思想道德上有一定进步。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要有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树立积极地学习动机,学生对教师要有反馈评价,在课堂上进行与教师的更多互动,最终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为终身体育观念奠定基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野川中学的体育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无论从校方领导或者任课教师,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认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野川中学的体育教育开展效果一般。(2)野川中学的体育教育形式单一,主要以体育课为主,课外活动时间较少,课外竞赛项目基本没有,在这情况下主要以体育课来承担学校的体育教育任务,而体育课又经常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3)由于野川中学的固定教师较少,临时聘用的体育教师的待遇较低,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较为薄弱,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降低,学校没有长期留住教师,所以造成体育教师的较多流动,影响了体育教学过程的连续性。(4)野川中学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枯燥。学校的投入少、支持力度不够、体育活动单一,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3.2建议

(1)当地相关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统一思想,提高体育教育观念,增强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建立学校体育教育在学校的地位。(2)在体育教育形式上应更加丰富,建立丰富的课外活动项目,遵守国家对于中学体育教育的相关规定,增加活动时间,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竞赛,努力实现体育教育形式的多样性。(3)提高教师的待遇,给予体育教师更高的地位,重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体育教师工作的长期性。(4)根据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

作者:王婧冯瑞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苏近阳.贵州省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3(24).

[2]王裕临.新农村背景下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6).

[3]王利,张弘,刘华,等.农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报,2003(10):12-19.

[4]曹永跃.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5).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特征;主要问题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育具体的实施环节之一,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由体育教育过程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体育活动过程为进行各种教育活动提供了种种可能,这些活动会提高学生行为的责任感、自我评价和自我组织作用,会对培养学生的自觉纪律起很大作用。

一、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二者存在于教育的整体结构之中,是学校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们相互联系与渗透。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与技能教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前者为完成后者提供了保证。相反,后者为前者顺利地实施和开展提供了平台。从教学目的看,体育教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而道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从教学过程看,体育教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如,体育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加以规范化,执行课堂常规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师要对各班级、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与守纪律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的品质。体育教学组织和方法与道德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选择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在队列队形练习、组织学生收还器材等过程中,都蕴含着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因此,把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就会达到育体育人的双重效果。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内容与道德教育也密不可分。体育教材的内容是经过反复加工过后提炼出来的,而每项教材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性。比如,田径项目具有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篮球、足球等项目具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等等。因此,作为体育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体育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每项体育教材,充分发掘其思想性,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实践中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以确保道德教育目标的完成。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的特点

首先,开放性。体育教学主要以室外为主进行教学,具有广阔的开放空间。在这种开放性时空中进行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更容易表现出来。其次,动态性与实践性。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要经过运动过程的磨炼。比如,学生在直接参与运动时,疲劳、疼痛、怕苦、怕累等情感和思想随时都可以暴露出来。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其效果会更真实。再次,交往性与社会性。体育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等模式。无论何种模式都给予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更多面对面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之间形成和谐的教学和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道德内容的观测。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还具有突发性与即时性的特点。体育教学较其它教学活动更容易发生特别行为和偶发事件,教师要及时抓住一些好与坏的典型事例,及时给予德育方面的正面引导。

三、目前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工作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关于教学方法,自古以来已经有上千万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前,体育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法、榜样法、奖惩法等一些传统的方法,这些方法尽管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简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同时,由于受“教师中心论”思想的影响,德育教育以主要还是以单纯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实践中,多数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只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体,这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压抑。在这种状态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的任务、目标就难以落到实处。(2)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一,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合理,尤其是评价内容方面不全面和具体。目前,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只注重其学生体育成绩,教师科研能力等方面,而没有把教师的德育工作作为考核内容。这对教师的德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受体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体质、运动技能提高等方面,而忽视了德育这些隐蔽课程的教学,进而对德育教育没有完整的实施方案和明确的德育要求,这使得德育教育成了体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第三,体育教师责任心问题。部分体育教师过多的重视体育技能的训练,不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品德发展,更不会主动寻找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这些都会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影响。(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尽管德育工作被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过程中真正实施起来时则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作为学校,没有从根本上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对学生评价往往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德育学习的明确要求。这便放松了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重视程度。然而,德育评价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的建设,完善相关德育工作评价机制。

四、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主要对策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在本质上是能动的,即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学生也应该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观念。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2)加强体育教师育人观念,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传统的体育观强调体育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忽视了学生德育的培养。而现代体育观所追求的是学生体质,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领域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作为体育教学中的直接参与者和主导者的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育人观念,打破传统的体育观,树立现代化的三维体育观,争取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德、智、体、美等领域共同发展。(3)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品德评定,是一种教学效果的检验。学校应根据国家学校体育教学总目标,对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定期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测评。在体育教学中,强调教师应将学生的成绩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期末成绩进行总结性考核。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可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相督促,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另外在德育评价中,体育教师还应掌握差异性评价的原则,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4)优选体育课教学内容和德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必须优化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内容。比如,教师可安排中长跑,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体操运动使学生克服畏俱心理;通过跳远项目培养学生勇敢和敢于面对挫折的品质。当代学生的体育教材内容若只注重竞技性,那么体育课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不利于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为此,可安排一些娱乐、体闲的内容,如健美操,舞蹈等也能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此同时,在优化德育方法方面,结合体育教育特点,选择有益于实现育人目标的教学方法。比如目标引导法、游戏比赛法、评价激励法等。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探析高校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J].体育科技.2002(23)

[2]陈雁杨.论体育与德育并重是育人的有效途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4(2)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7

关键词:家庭体育;价值;可持续发展

一、引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一古老的命题使人类关注家庭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家庭是社会构成中最基本的细胞,是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构建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中国人一直重视家庭的作用,从“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都可见家庭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之重要。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与社会的每个个体密切联系着,是唯一贯穿人的一生,也是影响人致深、致远,同时也是最早、最多、最直接的环境。无论历史上的具体形态如何,人类所从事的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精神财富生产这三种基本的社会活动都必然是首先存在于家庭之中的。因此,家庭一直是社会学家关心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家庭,在规模与结构、家庭关系、家庭机能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家庭体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人本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必然结果和标志。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种,它能真实、全面、科学的反映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和亲合度,家庭体育是贯彻执行体育法规政策,增加体育人口的重要突破口,又是学校体育的扩展与延伸,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发源地和支撑点,更是人们实现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大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体育生活化的需求愈加迫切,“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已成为每个家庭的心愿。家庭体育的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国国民体质的增强,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家庭体育和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一)现代家庭的形态、结构与机能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以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隶属群体。婚姻关系是一个家庭形成的最主要的纽带,而血缘关系则是维持家庭存在的最稳定的纽带。即可理解为:家庭是一个社会群体组织;婚姻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夫妻是家庭的核心,是维系家庭的第一纽带;血缘关系是家庭第二纽带,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等;家庭成员是以共同生活和有较密切人际与经济交往为条件构成的。

(二)对家庭体育概念的界定

家庭体育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活动。家庭体育的内涵应从家庭的概念中引申出来。目前。国内专门研究“家庭体育”的著述不多,有些研究尽管对家庭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和解释,为人们认识、了解和发展家庭体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对家庭体育概念的论述还不是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释义如下: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时间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的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以2人或2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而进行的体育活动。”“依现代社会学的规范说法,小型社会即为社区。推而论之,小型社会体育,即为社区体育;小型社区体育,即为家庭体育。”

笔者赞同刘江南等人对家庭体育的界定,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的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以2人或2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而进行的体育活动”,该定义是以家庭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前提的,并不介意其体育活动的地点是否在家庭内。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家庭体育是涉及人们生存层次、享受层次和发展层次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从健身活动的主体、时间、空间、内容、目标五个要素来审视家庭体育内涵的界定,我们可以认识到家庭体育的基本特征:

(1)家庭是健身活动的组织单位,它把亲情力量与健身活动融为一体,使家庭成为体育组织形式是适宜的、理想的,具有亲和力的。能做到一人爱好,带动全家。

(2)家庭成员在闲暇时间自主选择、自由支配,有利于进行经常性健身活动。

(3)可以利用任何场所作为健身场所,弥补公共体育设施不足。家庭成员可以毫无顾忌地自我锻炼,自我欣赏,使体育活动贴近生活化。

(4)健身手段简单易行,灵活多样,操作方便,省钱、安全、实效。

(5)家庭成员在没有压力的活动环境中让自己的情感得以尽情地释放,由此产生自由感、从容感、愉悦感等,达到健身、娱乐、交往等目的,满足个体身心发展需要。

(三)可持续发展和体育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思想由来已久,如古代中国哲学宝库里有关“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一种朴素的持续发展思想。作为20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重大成果之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简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突出强调发展的主题;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强调代际和代内的公平性;体现以人为主体,以人的需求为目标,强调人对人的内外环境能动的调控作用;强调全球的共同性。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社会进步内在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观和价值观,将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倡导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和持续性,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体育活动的主体是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方面,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体育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目标,是达到人身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能动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体育理论界对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不但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无论是社会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都存在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体育界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来了解和解释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当前对体育可持续发

展概念论述还不是很多,对此概念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

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体育在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人群体育需求基础上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过程。一国范围内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时间上是指实现人类体育权力的代内平等和代际间平等,在空间上是指区域间体育发展机会的平等。

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指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着眼于满足当代和未来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的更高需求,能够更加全面、高效和协调的持久发展,它将使体育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状态和更加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序发展阶段。

三、现代家庭体育的价值分析

(一)家庭体育的经济价值

体育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对于提高生产力功效的职能上。体育在依托社会的经济基础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最伟大的生产力是劳动者本身,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因而所谓发展生产力,首先是发展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

如果承认马克思所说的人是最伟大的生产力的观点,那么就必须把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等因素,都视为与生产力直接相关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跟其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家庭体育作为体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从物质生产力的角度看,家庭体育在强化生产力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以体力支出为主的农业社会、以体力和智力为主的工业社会,还是以智力和体力为主的知识社会,家庭体育在促进脑体结合方面,为人类的创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家庭体育使人们体力充沛、精神旺盛、肢体灵活、动作敏捷,保证了人的绝对劳动时间和工作效率,从而有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经济生活中的人具有开拓、竞争、合作、讲求实效和惜时的观念以及富有冒险精神,很显然如果投身市场经济大潮的人们不具备这些品质,那么不仅他们自己会被淹没,而且还会阻碍市场经济的运作。家庭体育通过其自身的张力,及时调整、扩充其内涵,培养年青一代的竞争观念。以及合作、讲究效率、惜时、开拓、进取、吃苦耐劳、善于应变等方面的品质,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运作。

(二)家庭体育的社会价值

生活方式一方面在社会条件的制约下,显示出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样式、方法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生活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消费观念和经济收入等差异,又会表现出生活取向上的个性特征,从而导致生活方式多元化和消费层次化。20个世纪末,以往“千人一面”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初露端倪。21世纪,社会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消费层次化倾向已日趋显著。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缩短,现代化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成品或半成品食物的普及,使人们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大大减少,于是社会居民得到越来越充裕的时间恩惠。家庭体育活动为社会居民善度闲暇时间提供了最好的活动内容,把更多的闲暇时间投入到家庭体育中来,逐渐成为社会居民生活中的一种时尚,一种新的理念。

家庭体育活动还可以加大人们宏观的运动区域,人们除了需要一个生活空间实体外,还有一个心理空间存在。而多种多样的生活空间体验对于丰富人生是十分必要的,家庭体育活动给人们提供了各种生活空间,使社会居民从中获得复杂多变的空间享受。家庭体育改变了社会居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对年轻成员来说,家庭体育可以加强其竞争和合作意识,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规范和法律意识,尊重对手和裁判,加速社会化进程,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社会不良影响;对老年成员来说,参加家庭体育活动,可以延缓衰老,消除孤独与寂寞,同时了解年青一代的想法,避免落后于时代,促进其再社会化;中青年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承担着较大的生活压力,本来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但家庭体育可以促使他们为了亲情而被“拖”人体育锻炼的行列,这样通过愉快而健康家庭体育活动的形式,可以把全社会的成员聚集在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把体育生活方式融入每个家庭生活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如欧美各国流行一种叫做“FUn”的家庭生活新方式。即F-健身、U-统一和谐、n-营养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良好效果。

(三)家庭体育的教育价值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永恒内容。人的生活与社会发展绝对离不开教育。什么是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国古籍最早对“教育”概念的使用,是在《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到东汉时期,文学家许慎(58-147年)才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进行了较为完善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瑞士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就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既包括知识的传播,也包括人格的培育。因此,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社会活动。不论这种活动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其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按照社会的需要来促进人的发展,使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体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8

关键词教学评价体育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教育评价研究是当代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国际上已组成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简称iea),并开展世界性的教育评价和研究工作。在我国,教育评价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教育评价观念比较落后,体育教学评价更是如此,多年来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理论和方法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习惯于沿用竞技体育的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对象进行评价,偏重于体质、体能等易于测量的方面,忽视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和参与意识等方面的评价,在体育课程改革的今天,重新认识并合理制定出一系列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1对体育教学评价目的的认识有偏差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学的评价却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的做法,把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体育教学仿佛就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考什么,就教什么。

1.2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以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的做法较为普遍。但是,终结性评价有诸多局限性;对学习反馈的滞后性、对学习进程的激励促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有限性等等,而过程性评价在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修正作用方面具有终结性评价等难以替代的作用。所以只有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1.3重视绝对评价,忽视自我评价

一是片面强调绝对性评价标准,如身体素质测验、达标、体质测试等成绩的评定,不重视乃至完全放弃以被评价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二是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性的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三是评价关注重心过分集中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2对策与建议

2.1转变观念,将素质教育思想贯彻到体育教学评价中

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首先要研究素质教育的内涵,抓住素质教育全面性、全体性、机动性的特点,确立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明确学校体育的具体培养目标,使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一致,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体育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要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全面教育、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彻底根除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弊端,既要注重教学效果,又要注重教学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体育人文思想的灌输以及意志品质、求知程度等,

2.2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观将评价视为一种目的与结果,无法保证体育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而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则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了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评价。不仅重视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和个人价值,这种评价更重视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以及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所有的学生获得的是鼓励,能体验成功与进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她学习。

2.3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体育课程的特点及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任何单一的教学评价都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每种教学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结合各种教学评价方法的特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成为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发展的新趋势。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标准化评价与个体化评价相结合。

2.4评价理念的动态化

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着眼于未来社会和基础教育,培养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全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体育人才。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正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意义在于改变旧课程实施的评价观念、方法和手段。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帅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个性的协调发展;评价必须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必须促进个人体会的实现,必须激发人的主体精神。

3结语

体育教学评价由于体育目标的多元化,需对众多的内容、因素等做出全面、客观、公正、有积极意义的综合评价,不进行改革是无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必须在确定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既科学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否则体育教学评价的作用难以实现,体育课程改革也将半途而废。

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9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主要问题基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43-01

在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并且体育教学成为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一门学科。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

素质教育主要是将提高、发展人的素质以及潜能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针和科学的教学目标,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素质教育将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能力。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美育作用,感受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的美,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体育课堂得到延伸。

二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当前,大部分学校并不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到了考试期间,会用其他科目取代体育课,此时体育教学处于停滞状态。有很多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研究不够,也使得教学质量不断降低。除此之外,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从而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2.应试教育体制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中考升学涉及体育科目的内容非常少,学校在安排体育课的时候会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进行,所以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部分学校没有设置恰当的课程,影响了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3.教师素质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教师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发展。换句话说,中学体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相当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不注重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教育缺乏热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不利于整个素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中学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使得在授课时无法因材施教,不利于取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教学成效。

4.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广泛推行素质教育,然而却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学校所投入的资金、人员达不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器材、设备。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使得当地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实施。这些地区的体育教学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无法顺利推广素质教育。

三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

要想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努力。

1.加强对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关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体育教师要快速转变自身的观念,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此,中学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为了能加强学校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要求教育局要从资金、体育设备等方面支持中学开展体育课程,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2.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可以将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体现出来。各个部门要重视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此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对教学发展趋势及教育理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能力,而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这门学科。

3.改进中学体育考核以及评价方式

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改进考核及评价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负担,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改进体育考试以及评价方法,确保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实施。

四总结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可以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各个部门要注重解决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促使中学体育教学朝素质化教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娜.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5)

体育教育的问题篇10

[关键词]武术专项;教学问题;优势互补;动作示范;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45-01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教化社会成员的重要手段,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无论是作为强壮身体保家卫国的手段,还是作为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的方式,中国武术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始终在我们华夏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2]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学生的武术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然而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学生的武术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水平较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良等。

1.优势互补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同的技术动作和技术方法可以组合出形式各异的动作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可以衍生风格迥异的拳术风格与特点,这种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自然就形成中国武术纷繁浩翰的拳种和拳系。[3]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武术器械,使武术的教学范围更为广博。然而正是武术的博大使武术的教学更加困难。武术教师很难在:刀术、枪术、剑术、棍术、长拳、南拳、太极拳等各方面都有较好的掌握,而通常一个班的武术教学仅由一位武术教师负责。

比如一位武术教师在枪术、剑术、太极拳方面掌握较好,在棍术和长拳方面掌握一般,而在刀术和南拳方面掌握较差,那么这位教师将很难教好刀术和南拳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以西南大学12级武术专选班为例,该班总共8名学生,一位武术教师,这位教师在长拳、南拳、刀术方面的掌握较差,那么就可以采用优势互补的方法,请一位或多位在这些方面掌握较好的教师来教长拳、南拳、刀术方面的课程,而自己去教其它班有关自己掌握较好的武术套路课程。这样由两个或多个教师的优势互补后对一个班进行教学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教师减轻教学压力。

2.动作示范

示范法教学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学习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因此,武术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以提高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所以,示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4]

然而武术教学的现状是在上武术专项课时教师往往很少做示范动作,而进行一套完整的武术套路演示则更少。以西南大学12级武术专选班为例,该班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学习了: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枪术、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剑术、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南拳、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刀术、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太极拳这六个武术套路,这些套路的学习全部都是由老师规定让学生在课外自学后,在课上教给其它同学,然后老师在改正错误动作,这样虽然减小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但由一个才自学这个套路几天的学生去教另外的学生,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有时轮到负责进行教学的学生由于课前没有做好教学准备,令那次课无法进行下去。在进行枪术、剑术、刀术、南拳这些武术套路的教学时,教师从未进行过一次完整一套教学示范,也很少做动作的分解示范。在进行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对太极拳的喜爱和对太极拳技术掌握较好,所以较多的进行教学示范。

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教师自身对技术的掌握不良,由于武术竞赛套路的更新换代,使教师掌握的武术竞赛套路不再适合武术教学。而进行新的武术套路教学时,教学教师由于没有学过新的武术套路而导至教学效果不佳。为解决这类现象,教师因该积极、主动的去学好新的竞赛套路,且积极、主动的进行动作示范。

3.师生关系

我们在武术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武术学习较果最差的学生往往不是基本功最差的学生,而是于教师关系最不好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存在着学习动机不高,练习较少等问题。

以西南大学12级武术专选班为例,有两位同学于教师关系紧张,上课期间这两位同学有时会远离同学和老师,自己到一旁自练自学。这类学生的产生于教师的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关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平第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上课时不能针对那些学习好或于自己关系好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看到学生的进步时要及时表扬,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期忘效应多给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给学生设立合理目标,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4.结语

学校武术发展形势危机重重,存在诸多问题。武术教学基本出于一种“瘫痪”状态,很多学校开设了武术课程,但基本无法进行正常系统的教学。武术处于“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5]的尴尬局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教师在专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及时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的武术套路,进行知识更新。在教学中多用、善用示范动作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学习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善于应用期忘效应鼓励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宏,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

[2]王俊璞.武术新定义融入中华文化内涵新定义着重突出文化性[eB/oL].http://.cn/o/2009-07-11/21504477185.shtml,2009-07-20.

[3]王岗,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之诠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