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十篇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十篇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6:42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媒体展示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81-02

兽医临床诊断学(VeterinaryClinicalDiagnosis)是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方法学、症状学和诊断方法论。传统的教学重点仍停留在“查症、认症、辩症”相关理论的讲解上,知识点多而琐碎,信息量大,加之学生常无切身的临床体验,学生容易产生零散、枯燥、难记的感觉,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融会贯通。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中,通过对畜牧生产案例精心选择,结合媒体展示或创设案例场景,分别采用案例导入新课(新知)、案例剖析强调知识重点和难点、纠误案例启迪诊断思维等多种形式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被激发,在老师的引导下,其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不断得到锻炼。这不仅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诊断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的选择

1.巧用微视频展示案例情境,有效导入新知。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肢蹄运动功能检查”时,教师先从多年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视频文件中精选出暗含重要知识点的三种不同动物(奶牛、犬、猪)运动障碍的微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随后针对每一段视频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你刚才看到的奶牛运动障碍的特点有哪些?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在与学生的互问互答后自然引出运动障碍的概念、分类(即支跛、悬跛和混合跛)、运动障碍临床诊断简易定位方法等内容,进而为动物运动障碍的下一步临床检查做好铺垫。

2.巧用系列图片剖析相似案例,启思导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可简要概括为“学和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学习了知识,才能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解决有关问题。那么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呢?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诊断的步骤”时,教师以“某养鸡场的鸡出现运动障碍”为话题展开,将多年在家禽生产实践中拍摄地能反映鸡运动障碍案例全过程中的典型或非典型症状图片进行精选,按运动系统、被皮系统、神经支配系统、饲养管理系统、其他因素的顺序进行合理对比编排,在展示典型症状图片时提出与此图片相匹配的问题及时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展示非典型症状图片时及时提醒学生应考虑不易想到或易忽视的症状、病史、致病因素等,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探究后满足的心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后抓住话题的核心问题――建立鸡运动障碍诊断步骤的三个重要问题(调查病史、收集症状,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实施防治、验证诊断),展开引导、启迪,由学生对鸡出现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印象进行小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畜牧生产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和掌握。

3.巧用误诊案例,拓展思维发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只要有诊断便可能出现误诊(据《误诊学》相关资料的统计,人类目前疾病的误诊率在30%左右),而现行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尚缺乏误诊内容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遇到医疗纠纷时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因此,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时,教师以“某地宠物医院的医生给狗下跪”的视频展开,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展开该案例的全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首先对医生所占有的材料(如犬呈现临床症状、病史、临床检查的方法及程序、实验室检验(血、尿、粪)结果、辅助特殊检查的结果等)逐一分析,对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可能存在的对诊断具有重要影响遗漏指标进行评估;其次审视建立初步诊断的程序(即按照常见病、少见病、罕见病程序去思考)和方法(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正确估计疾病每个阶段所出现的症状的意义,依据主要、次要、共性、个性的关系,阐明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疾病的本质),看是否打破了感性思维的定式,做到了科学思维。最后由学生从该误诊案例的纠误过程中总结出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变教师课堂灌输为学生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正确看待误诊和如何避免误诊的产生,了解了一个正确诊断的形成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综合运用的结果。

4.巧用媒体情境设题,巩固新知。思维产生于试题。但不是所有试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因此通过媒体为案例创设试题情境,让学生能感觉到试题中所谈到的发病情况与学生已掌握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但试题的答案不能从记忆的知识中获得,也不直接存在于试题本身所提供的病史描述中,使学生出现求知上的“困境”,激发其“征服”欲望。由于《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可将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给学生展示的完整案例,下课后通过公共邮箱、QQ群、微信等发给学生一些相关案例,并附上思考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不断突破“困境”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2

1.巧用微视频展示案例情境,有效导入新知。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肢蹄运动功能检查”时,教师先从多年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视频文件中精选出暗含重要知识点的三种不同动物(奶牛、犬、猪)运动障碍的微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随后针对每一段视频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你刚才看到的奶牛运动障碍的特点有哪些?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在与学生的互问互答后自然引出运动障碍的概念、分类(即支跛、悬跛和混合跛)、运动障碍临床诊断简易定位方法等内容,进而为动物运动障碍的下一步临床检查做好铺垫。

2.巧用系列图片剖析相似案例,启思导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可简要概括为“学和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学习了知识,才能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解决有关问题。那么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呢?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诊断的步骤”时,教师以“某养鸡场的鸡出现运动障碍”为话题展开,将多年在家禽生产实践中拍摄地能反映鸡运动障碍案例全过程中的典型或非典型症状图片进行精选,按运动系统、被皮系统、神经支配系统、饲养管理系统、其他因素的顺序进行合理对比编排,在展示典型症状图片时提出与此图片相匹配的问题及时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展示非典型症状图片时及时提醒学生应考虑不易想到或易忽视的症状、病史、致病因素等,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探究后满足的心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后抓住话题的核心问题———建立鸡运动障碍诊断步骤的三个重要问题(调查病史、收集症状,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实施防治、验证诊断),展开引导、启迪,由学生对鸡出现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印象进行小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畜牧生产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和掌握。

3.巧用误诊案例,拓展思维发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只要有诊断便可能出现误诊(据《误诊学》相关资料的统计,人类目前疾病的误诊率在30%左右),而现行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尚缺乏误诊内容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遇到医疗纠纷时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因此,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时,教师以“某地宠物医院的医生给狗下跪”的视频展开,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展开该案例的全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首先对医生所占有的材料(如犬呈现临床症状、病史、临床检查的方法及程序、实验室检验(血、尿、粪)结果、辅助特殊检查的结果等)逐一分析,对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可能存在的对诊断具有重要影响遗漏指标进行评估;其次审视建立初步诊断的程序(即按照常见病、少见病、罕见病程序去思考)和方法(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正确估计疾病每个阶段所出现的症状的意义,依据主要、次要、共性、个性的关系,阐明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疾病的本质),看是否打破了感性思维的定式,做到了科学思维。最后由学生从该误诊案例的纠误过程中总结出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变教师课堂灌输为学生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正确看待误诊和如何避免误诊的产生,了解了一个正确诊断的形成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综合运用的结果。

4.巧用媒体情境设题,巩固新知。思维产生于试题。但不是所有试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因此通过媒体为案例创设试题情境,让学生能感觉到试题中所谈到的发病情况与学生已掌握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但试题的答案不能从记忆的知识中获得,也不直接存在于试题本身所提供的病史描述中,使学生出现求知上的“困境”,激发其“征服”欲望。由于《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可将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给学生展示的完整案例,下课后通过公共邮箱、QQ群、微信等发给学生一些相关案例,并附上思考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不断突破“困境”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的应用

1.课前充分准备,便于学生接受。教师课前必须根据《兽医临床诊断学》特点、学习目标、学习对象、教学大纲及自身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准备好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认真编写授课计划,进行问题设计。如,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可视黏膜的病理变化之“发绀”时,引用案例:“某养殖户饲养的健康育肥猪在采食食物后15分钟至数小时相继发病,呈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脉搏急速细弱,全身(尤其是可视黏膜)发绀,体温正常或偏低,躯体末端部位厥冷,少数猪站立不稳,倒地而死”。教学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案例的特点,拟定如下问题:①本病属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还是形成了大量变性血红蛋白?②本病伴随的其他临床表现有哪些?③通过对症、对因治疗后的疗效如何?我们以这些问题作为案例教学讨论的重点,教学时配合案例现场情景展示,结合学生讨论情况,做好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掌握可视黏膜发绀产生的原因,确保教学大纲的要求得以贯彻。

2.教师组织实施,便于学生理解。选择教学案例,应使其与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之前所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情况,选择能承前启后的案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前后知识的贯通。若随意选择教学案例,可能会导致学生讨论问题过度分散或过分集中,也可能会因内容生僻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因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解释一些相关知识而不能完成教学内容[1]。因此,《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案例教学一般应由有一定临床积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织实施,发挥他们对案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更好地掌握案例教学的引入时机、提问方法,引导学生的合理讨论,减少不必要的争论而节约课堂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计划、合理地运用案例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内容进行讲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课堂主动思考和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用多种案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案例,积极地查阅参考文献和自学,在讨论或自学中寻找最合适的答案,理解、消化新接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并掌握这些新知识[2,3]。这样就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来,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起到提高本科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3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30-03

当前,中职培养人才规格由“知识型”转轨为“应用型”,教学核心由“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培养”,加上学生来源复杂,综合素质偏低,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一套过硬的专业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专业课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基于此,本文以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为例,对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校本教材是由中职自主设计、编制、实施、评价的一种教材,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坚持实用、够用、宽基础、活模块原则。这种教材与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构成完整的学校教材体系,体现学校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编写《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校本教材,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分析动物疫病防治员工作过程和任务(并参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标准),然后依据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项目教材。编写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知行统一的实际动手能力,兼顾企业需要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校企合作,将课程内容按模块的方式重新组织、细化、归类。笔者根据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现行办学的性质要求,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突破口,突出能力本位,强化技能培养,编写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校本教材。

(一)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为各临床课程提供诊断与治疗疾病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目前,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使用的教材是胡在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该教材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建立诊断、给药疗法、外科手术疗法、实验实训共七章内容。该教材的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同时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然而,从近年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直接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在生产第一线中学习,这说明学校教育和社会的需求存在脱节,不符合中职的办学宗旨。为了提高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合格的兽医专业人才,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做法是压缩讲授时间,精选内容,重新定位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适当降低系统性和理论性,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加强实践技能。笔者认为,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动物疾病防治员、防疫检疫人员、饲养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上应着重讲解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一般临床检查、呼吸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建立诊断、给药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等,因为这些内容在生产中应用较多,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相反,心血管系统检查、泌尿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特殊检查等在临床上应用不多,这部分内容应少讲或供学生自学。在技能上主要强化训练动物的保定、动物体温、呼吸数、脉搏数的测定方法、各系统、器官的检查方法、穿刺术、实验室检查法、采血术、给药方法、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冲洗术和去势术等,而在这些技能当中又有一些技能临床少用或意义不大,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肺部叩诊法、胸腔穿刺、气管切开术、眼球摘除术等,这些可以少训练或不要求训练。

(二)补充新内容,适应生产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畜牧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蓬勃兴起,用于肉食的中小动物的饲养占主导地位,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的饲养也日趋增多。但是,现用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材内容大部分偏重于牛、马等大动物而忽略了犬、猫、兔以及经济动物,不适应生产的需要。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有必要补充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的临床诊疗知识,例如,讲授眼睑及眼结膜检查发现眼睑有分泌物时,除提到见于结膜炎、流感、慢性猪瘟外,还应提到见于犬瘟热;讲授粪便检查发现粪便稀软带血时,除解释见于仔猪红痢、猪痢疾、鸡球虫病外,还应解释见于兔球虫病、犬细小病毒病;讲授动物的呼吸类型时,应注意强调犬的正常呼吸式是以胸腹式呼吸为主,病理情况下,犬表现腹式呼吸常见于肺炎型犬瘟热;在外科手术疗法这一章应补充手术前的准备与术后措施、犬的消声术等内容。此外,目前童公鸡的技术已经在许多地方得以推广,而现用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材内容仅讲述成年公鸡的技术,因此,有必要将童公鸡的技术补充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三)增编《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实训指导书》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集》两本校本教材。《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实训指导书》是讲授和学习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必备教材,是教师指导实训和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主要依据。它结合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知识,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重点技能分项目编写,包含知识准备、实训目的、实训器材、实训指导与考核等内容。全书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简明扼要,有所创新,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加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集》是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的配套习题集,其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目标,紧扣相应教材,按照章节内容设题。习题设有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六种题型,加强了对各章节重点内容的考查,强化了重点与难点的实际演练,习题难度适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突出重点内容的特点。本书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夯实基础,顺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而编写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做题的时间与顺序,既可分章节地边复习边做题,也可全部复习完后再做题。本书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为学生布置作业的主要依据。

(四)合理分配时间,调整教学计划。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从4年制的日校办学模式改为“2+1”年的办学模式,即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与传统日校办学模式相比,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因此,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的总教学时数压缩为77节(理论时数为14节,实验实习时数为63节)。通过调整教学计划,精练课堂讲授的内容,大大增加了实习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方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多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式是用板书来传道授业,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板书浪费时间,欠规范性,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是每节课讲授的知识信息量有限。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上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例如,有些典型症状如静脉怒张、观星症、劈叉姿势、腹式呼吸等以及难产救助术中的胎儿矫正术、截胎术、公鸡术等在临床实习时很难碰上,教师也难以描述到位,从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三维动画、图片、声音、病例录像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视频教学具有连续性、典型性和重复再出性特点,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方式,在再现方法操作上优于图片资料,因此,可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制作成视频资源,并上传到课程网站供学生在线观看。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深入理解,开阔视野,锻炼诊断推理思维。此外,还可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及现场诊疗过程制作为视频资源,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以提高兽医临床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

(二)巧用现代职业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式,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已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应注重利用现代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知识。这些教学法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应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瘤胃切开术”教学时,笔者将羊瘤胃切开手术作为一个项目让学生自己完成。整个手术过程分为以下六个子项目:(1)拟定手术计划;(2)术前检查与给药;(3)手术器械的准备;(4)保定与麻醉;(5)瘤胃切开手术;(6)术后治疗与护理。要求利用四个课时(180分钟)完成整个项目,并对这六个子项目规定相应的时间,分别为30分钟、15分钟、15分钟、15分钟、70分钟、25分钟,此外,进行项目评价与成果展示10分钟。具体实施是:学生分为四个组,每组8~10人,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只羊的瘤胃切开手术,各组组长根据子项目做好分工,定职定责。教师在学生开始手术前,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将羊瘤胃切开手术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展示给学生观看,实训当中,教师巡视,指导。手术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手术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经验、教训。

2.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属于情境学习,学生通过扮演相应的角色,从而进行体验与思考,构建新的理解和知识。它是一种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它要求教师创设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将教师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控制与设计中,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例如,讲授“问诊”这一内容时,笔者将病人到医院看病作为例子,进行合情化类比,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病人到医院看病时医生询问的问题是什么?当学生说出医生往往要问病人的年龄、发病时间、具体表现、曾用药情况等以后,教师作相应补充,并归纳总结,适时指出“医生向病人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诊断疾病的需要,这一步叫问诊,在兽医上也有问诊,不同的是人医是询问病人,而兽医是询问畜主或饲养管理人员。兽医上的‘问诊’是指兽医师向畜主或饲养管理人员调查了解动物发病情况与经过的方法。”紧接着笔者设问“问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进而讲解其主要内容(既往病史、现病史、饲养管理)及方法。讲清楚问诊的内容及方法后,由学生自由推选出两个学生(一个扮演兽医师,另一个扮演畜主)共同表演“问诊”这一情节。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表演情况,进一步讲解问诊应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对兽医师角色和畜主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能够在模拟临床的环境下掌握临床辩证思维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同时也能熟悉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畜主在求诊时的切身感受,为学生过渡到兽医师的角色起到了桥梁作用。

3.应用病例教学法。病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的转化,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笔者在讲授动物疾病诊断技术时常引用牛瘤胃臌气这一常见病例。病例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向畜主进行问诊,主要了解患牛的发病时间、病前饮食情况、曾用药物情况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患牛进行现症检查,即视诊患牛食欲、反刍、嗳气、腹围、眼结膜、舌苔等情况,测定患牛体温、呼吸与脉搏,触诊瘤胃内容物性状,听诊和叩诊瘤胃;检查的目的是收集症状(患牛不食、不反刍,左侧腹围隆起、触诊瘤胃感觉空虚而弹性大,叩诊瘤胃上方呈明显臌音,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体温不高、呼吸困难,眼结膜与舌苔发绀等);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综合分析症状,结合所学知识,初步诊断为牛瘤胃臌气。通过牛瘤胃臌气病例的现场诊断,学生能熟练掌握临床检查基本方法与程序,并能深刻地领会建立诊断的步骤:一是病史调查,即问诊;二是检查收集症状;三是综合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四是实施防治、观察经过、验证并完善诊断。

(三)抓好实验实习,加强技能训练。一是引导学生重视实习课,纠正学生忽视实习课的错误思想,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实习课中。还应使学生明确实习课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对实习产生兴趣。此外,还应提出实习课中的注意事项:注意人和动物的安全、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等。二是在实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操作,此时教师应在旁边督促、指导,注重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详细、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谦虚谨慎、胆大心细、勤学好问、勇于进取的精神。三是在实习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地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或心得体会。

(四)按操作技能的形成规律组织实践教学。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接触感知、操作模仿、协调完善、熟练掌握。接触感知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学生明确本层次技能训练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直观印象;操作模仿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示范下,按照正确的程序与动作规范要求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协调完善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操作技能的完整性,加强局部动作的综合练习,使学生把已掌握了的局部动作连接起来;熟练掌握是指经过反复训练,技能已经达到精练纯熟的程度,并能将已掌握的动作运用到实际工作或模拟环境中。例如,“手术疗法”这章的教学是典型的实践性教学,绝大部分内容要通过实训才能掌握。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即接触感知,通过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理解消毒、麻醉、组织分离、止血、缝合、绷带、去势术等概念,明确消毒、麻醉的目的、组织切开及缝合的原则、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常用外科手术的适应症、难产救助的原则及适应症、手术前后的措施等;第二阶段即操作模仿,教师提供实习动物、手术器械等材料,让学生训练消毒、麻醉、组织分离、止血、打结、缝合、绷带包扎等操作,在训练中,教师做好指导工作;第三阶段即协调完善,通过教师的反复检查与纠正,学生进一步熟练外科手术基本功,教师引导学生将消毒、麻醉、组织分离、止血、打结、缝合、绷带包扎等这些操作技能协调、完整地运用到外科手术中;第四阶段即熟练掌握,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进行外科手术训练如公鸡去势术、公畜去势术、小母猪去势术等,让学生扎实掌握技能,并能运用外科手术疗法治疗动物疾病。

三、改革考试方式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应建立一种开放式、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考试的意义,对考试功能重新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考试方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在传统考试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数是依据段考和期考的分数来确定,考核方法简单,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对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测试环节,不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为此,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采用多元化考评体系,强化过程考核按照“做中考”原则,重点考核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提升情况。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将学生课堂纪律、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习操作、期中和期末的考试等考核方法,合理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分别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注重了学习过程,又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的目的,保障了教学效果。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从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上课出勤和课堂纪律情况)、实习操作(动手操作情况)、实习报告及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内容文字表述和认知程度、结论及合理性)、段考成绩(开卷或闭卷考试)、期考成绩(开卷或闭卷考试)、技能考核成绩(考核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教师设计40道考核试题签,学生随机抽题,立即现场操作)这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用加权平均数的方式评定期评成绩。具体评分标准为:期评成绩=20%期考成绩+20%段考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15%实习操作+15%实习报告及作业+10%学习态度。实践证明,考试方式的改革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此,可从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对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4

关键词:兽医;人文;技能;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就一直很重视我国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而且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中国在短短的10年内成功消灭了肆虐我国几千年的重大疫病―牛瘟,研制和改进了许多疫苗,为防制传染病提供了有效手段;运用兽医生物技术建立了抗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和抗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查明了160多种畜禽中毒病,对部分中毒病提出了防治措施等。兽医工作者为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兽医工作者的这种重要性,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兽医的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发展,我国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发展兽医教育事业。

1我国兽医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具有兽医专业教育能力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全国普遍建立了畜牧兽医站,开展家畜疾病防治工作,各农业类大中专院校均设置兽医专业教育,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兽医教育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兽医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大幅提高。

尤其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兽医事业的发展,尽快与世界发达地区兽医水平接轨,同时改变目前我国兽医从业现状乱、差、水平低等现状,于2009年开始国家农业部在吉林、河南、广西、重庆、宁夏等5个省(区、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开始在全国推行这种考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执业医师、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一样,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列被称为四大国考。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作为培养兽医的动物医学学院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要努力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使他们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

然而,现行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没有涉及兽医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而这正是做兽医的基础,没有深厚的兽医人文素质底蕴,就成不了一名好兽医,就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独特的兽医诊疗技能。兽医队伍的整体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还要培养他们人文精神、博爱情怀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等,只有喜欢动物、了解动物,才能热爱兽医这个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不仅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习动物行为学、动物心理学知识,此外,动物福利、兽医法规、兽医伦理学等知识也应有所了解。当代兽医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意识,具有庄严的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与追求[1]。

所以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要从技能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开展。

2兽医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

兽医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职业,传统概念上人们对兽医往往局限于“赤脚兽医”的认识上。但现代兽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兽医,其工作范畴和工作任务也已经从单一地为动物农业生产服务走进人类家庭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走向共患病防治、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动物进出境检疫、小动物疾病防治和为动物农业生产服务的全面发展阶段。畜牧兽医专业有很强的实用性,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牢固的专业技能,这对于提高学生将来的自信心和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

兽医专业技术培养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专业技术教育效果的好坏。课堂授课+实验操作一直以来是各个大学兽医专业的主要教学形式,但考虑到对学生日益增加的实际操作技术方面的需求,许多学院开始开拓一些实习基地或实习场所,以增加兽医学生的实操机会。有人与企业联合开办培训班,就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2]。

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为例,谈一谈在兽医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创新和尝试。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针对目前兽医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做出及时的调整,对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1以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作为辅助教学大纲为了提高学生毕业后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能力,2012年的9月起,开始在兽医外科学、家畜产科学、临床诊断学等临床科目上采用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作为辅助教学大纲,进行针对性教学和培养,提高兽医专业学生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2.2积极建设动物医院,拓展学生实习基地兽医作为一门实践学科,需要从业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当前兽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为了彻底改革这一观念和弊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投入资金和人力支持,先后筹建了“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动物中心医院”和“兴农动物医院”,作为学生的试验和实习基地,配备了必要的设备:X光机、B超机、血液生化分析仪、血常规仪、尿常规仪等。医院的师资力量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能够对家畜、家禽及小动物的常见病、传染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动物医院作为一个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媒介,兽医专业学生通过诊断和治疗各类动物疾病、动物疾病预防、宠物美容等实际工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疾病诊治,很好地培养了本科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这样的两个动物医院每年可容纳60名本科生在这里实习、临床实践研究,并撰写毕业论文,大大提高了兽医专业学生培养水平。

2.3培养和支持学生申请教科研项目,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紧跟前沿科学,带领和指导学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老师带队,研究生带领本科生进行申请、立项、实验研究,到论文撰写、发表,真正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究论证的教育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水平。这对于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和技能有重要的意义。

2.4参加技能竞赛,提高操作水平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有利于训练方法的改进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校内还积极组织了各类比赛,如“养鸡知识大赛”、“宠物雌雄鉴别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技能,也为学生在将来毕业时进行的技能鉴定考试打下了基础。

3兽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待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的,积极正向、相对稳定、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兽医本身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兽医的素质也有高有底,他们每个人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对待别人及对待动物的态度都有所不同。有些兽医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之中;有些兽医为了赚钱,经销一些假药劣药;有的兽医随便抬高降低治疗费用,破坏行业秩序;有些兽医不珍惜动物的生命,肆意处死动物;有些兽医不懂得动物福利的概念等现象都是人文素质水平很差的表现。

兽医的人文培养就是要对兽医进行专业知识之外的道德修养、气度气质等进行培养,让他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能明辨是非,让他们有慈善之心,让他们有很高的情操等。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在兽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开展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及健康素质“五素质”教育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

3.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爱家情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良好的学院文化环境,树立教师一身正气,培养和陶冶学生,使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和充实的精神世界,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3.2开放式办学,产学结合,提升能力学校和社会双向介入,校内校外结合,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长期与正大集团、天康公司、生泰尔公司等产学联合,邀请他们的技术专家、科研人才来学院作专题报告,宣传他们的企业文化、产品研发等,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畜牧禽类养殖、新品种研发和培育等;输送在校大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就业,提供到外地实习锻炼的机会;吸引企业在学校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科研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3.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社会意识学院利用实际的病例诊疗分析,让学生体会:正确认识和诊断动物所患疾病是一切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正确使用药剂和治疗方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基石和法宝,责任感和博爱之心是兽医事业的基本素养和必备条件,教育学生踏实勤奋、科学严谨,努力适应社会,要求学生先做人、后做事,诊疗对象是动物,服务对象是畜主,工作就是服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3.4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开展诸如志愿者服务活动、文体娱乐活动、演讲与自我推介等活动,围绕专业领域生态环境、人文教育、就业、科研、工作及社会热点等问题,引领学生深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行个人职涯规划、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规范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责任感与价值观,通过开设写作课、历史课、地理课、演讲课、心理课、公关课、设计课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尤其见长。

参考文献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5

关键词兽医产科学;教学;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S857.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1-0341-02

《兽医产科学》主要是研究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和繁殖疾病。它以课堂讲授与临床实践结合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繁殖过程的现象、规律和机理,防治母畜疾病、新生仔畜疾病和乳腺疾病的基本技能及动物繁殖的基本技术。该课程现在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为此,根据兽医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对兽医专业兽医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同时开展多媒体教学模式,积极设立开放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外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提高[1]。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2002年高校入学率达到15%,开始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到2006年高校的入学率已经达到23%,在校学生数占世界第1位,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3]。由精英式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高校本科生面临着严酷的就业压力。《兽医产科学》是对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和繁殖疾病进行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亟需进行改革。

2教学改革措施

2.1理论教学的改革

目前,国内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一般为赵兴绪主编的《兽医产科学》第4版教材,该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都纳入书中,因此成为国内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教材。但是,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太快,使得教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要善于总结,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分别在2007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对《兽医产科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编写与修订,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及时更新。随着教学大纲的修订,产科学理论教学内容已经由最初的54学时减少到40学时,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新的《兽医产科学》教学大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保存了原有的教学大纲中的该门课程的重点。二是在学习动物产科生理学理论指导下,加大动物产科疾病方面的授课学时数。三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动物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等在第4版新教材均已提及,但是实际的内容更广泛,因此需要将这些章节设定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人工授精、手术助产的等常规经典的技术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在平时的授课内容中,要进一步强调各类新技术如何在兽医产科中应用。四是增加公、母畜生殖器官的解剖学结构和实验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伴侣动物和濒危野生动物等产科疾病的内容,丰富了《兽医产科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五是补充一些新疾病、新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如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等新疾病,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的新发展,母畜不孕症的新防治等,使授课内容与时俱进、始终与生产实践保持高度的统一。

2.2实践教学的改革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兽医产科学》仍由理论和实验教学2个部分组成,不利于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实施[3]。2010年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革,将以往分散于各专业课中的实验、实践与实习内容提取出来,形成独立的课程——《兽医专业基础课实验》和《兽医专业课实验》。经过此次调整使分散的兽医实践内容变得规范化、合理化。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及开放性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在《兽医专业课实验》课程中,课程前期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认知实验,如动物生殖器官标本的观察及常用产科器械的识别;中期可进行一些技能实验和整合实验,如品质的检测;课程后期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如奶牛隐性炎的检测及怀孕动物剖腹产手术等。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是沈阳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一大特色。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复制一些针对性强的产科疾病病例,有兴趣的学生根据需要可以自行选择,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及要求制订试验方案,教师对方案进行指导,之后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并记录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学变化,根据疾病的特点,结合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实施效果,全部操作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的实验,对疾病的症状、病理变化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学生学得扎实、记得牢靠。整个实践环节完成后,按照正规格式和要求,就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和监测、实验体会等书写实验报告,由老师批改并讲评。从认知性、演示性的实验项目到设计性、综合性及开放性的实验项目,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教学方法的改革

《兽医产科学》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兽医产科生理部分中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如生殖内分泌基础及母畜生殖机能的发生、发展与调控等章节的内容。同时,《兽医产科学》与临床学科联系紧密,没有形象和生动的授课方式,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为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充分消化、吸收该门课程内容,笔者所在课题组将CBL教学模式引入到兽医产科学教学中。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是在可控环境中对现实世界的部分模拟,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其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4-5]。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一是开发了内容丰富的ppt课件、运用多媒体资源、推进网络教学方式、开通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络交流模式等,与学生建立零距离的信息交流平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临床病例的图片、录像、化验单、诊断步骤、治疗方案等演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产科疾病,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讲授母畜分娩的过程,采用flas效果,生动形象地展示母畜分娩前的不安,子宫的阵缩和腹壁的努责,胎儿的胎向、胎位及胎势等的变化,及胎儿通过子宫颈的完整分娩过程,此种授课方式与单纯讲述比较,优点非常突出。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动物医院和其他兽医院的典型病例、常见病例、季节性发生病例及稀有病例进行实地教学。同时,将兽医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典型产科病例用视频或图片等方式保存下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该病例的病理变化进行模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三是课堂讨论临床案例,在基本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针对典型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采用启发式、诱导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得出准确结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保证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6]。

3结语

通过对兽医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兽医产科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说明教学改革与实践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有非常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改革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兽医产科学教学模式[7-10]。

4参考文献

[1]赵兴绪.兽医产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温恒福.大学教学质量的概念、问题与改进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66(2):1-4.

[3]付世新,夏成,武瑞.家畜产科学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202.

[4]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110.

[5]郭闻渊,罗逸潜,张凤琴.CBL与LBL结合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610-613.

[6]赵树臣,侯振中,吕占军.浅谈兽医产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4):76-77.

[7]刘艳,白龙,刘英.浅谈《草原管理学》课程的发展历史与教学改革实践[J].草业科学,2009,26(12):164-167.

[8]林炜明,杨小燕.兽医产科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87-188.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6

关键词猪病;误诊;仔猪水肿病;仔猪球虫病;猪弓形虫病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6-0262-02

在猪病临床诊疗中,经常会出现诊疗失误,而一旦发生误诊就是劳民伤财的大事。因此,猪病误诊是兽医临床诊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兽医工作者应不断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丰富自身临床诊断经验,结合实验诊断,降低误诊概率。现将江苏省农科院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临床门诊2015年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例误诊总结如下,以免同类现象再次发生。

1仔猪水肿病被误诊为伪狂犬病

1.1误诊原因

仔猪水肿病误诊为伪狂犬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眼睑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二是均有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抽搐和呼吸困难;三是呕吐、腹泻;四是近期仔猪伪狂犬病发病率较高,容易使猪场兽医形成某种程度的思维惯性,即这种诊断惯性说得过去,大家也认可。

1.2误诊过程

2015年4月,南京市周边某散养户饲养的断奶1周的仔猪,出现共济失调、转圈、抽搐,最后死亡。该散养户听从本村兽医的建议,立即给所有断奶仔猪紧急接种武汉某公司生产的伪狂犬活疫苗,紧急接种后未见效果,随后2~3d又有4头仔猪相继死亡,死亡猪只膘情良好,遂来江苏省农科院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求诊。对送检发病猪进行剖检发现:胃壁和肠系膜呈现高度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呈条索状,肠道胀气,肾脏布满针尖状出血点。据此,初步诊断为仔猪水肿病。

1.3实验室诊断

1.3.1分子生物学诊断。将发病猪的脑、肺脏、脾脏和淋巴结研磨和冻融后,应用pCR试剂盒进行Rna和Dna的抽提、扩增并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猪瘟病毒3种病原。结果上述3种病原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4]。

1.3.2细菌分离培养。无菌取病猪的肝脏,划线接种绵羊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菌落在各个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挑取培养物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并呈α溶血,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红色圆形菌落,镜检可见单个散在或成堆的革兰氏阴性长直杆菌,被判定为沙门氏菌[1-4]。

1.3.3药敏试验。按K-B纸片法选用10种常用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和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对其余药物不敏感[1-4]。

1.4治疗措施

对所有断奶仔猪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注射液(上海奉贤公谊兽药厂生产,每1mL含亚硒酸钠1mg、Ve50mg)1.5mL/头,对发病仔猪按20mg/kg・体重注射头孢噻肟。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硒和Ve添加剂。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但猪群没有新发病例,且发病猪只无一例死亡。

1.5误诊分析与讨论

仔猪水肿病与伪狂犬病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仍有鉴别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发病年龄。仔猪水肿病断奶后多发,伪狂犬虽然各年龄段都可感染,但哺乳仔猪症状最为明显;二是伪狂犬病造成孕猪流产、死胎等,而猪水肿病未见母猪发病;三是剖检。水肿病以胃肠壁、膀胱和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是本病的特征,伪狂犬病则以脑膜充血、水肿,脑实质、肾脏小点状出现和肝脏、心脏上有灰白色小坏死灶为特征。

水肿病是由小猪小肠内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大肠杆菌肠毒血症,其特征为断奶后的健壮仔猪突然死亡,瘦弱仔猪一般不发病。初生得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2仔猪球虫病误诊为仔猪黄痢

2.1误诊原因

仔猪球虫病误诊为仔猪黄痢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二者均是哺乳仔猪容易感染,且患猪粪便颜色均为黄色;二是发病后二者均表现水样腹泻、脱水、消瘦和衰弱。

2.2误诊过程

2015年9月,安徽省马鞍山某养殖户饲养的10日龄仔猪发生黄色下痢,曾用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头孢噻呋等药物治疗3d,均无效果,遂送检1头快要死亡的仔猪,送检时已死亡仔猪6头,遂请求检测和确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毛长,眼睑轻度肿胀,排黄褐色水状、糊状粪便,有强烈的酸奶味。解剖病变主要为小肠黏膜出血,并附有纤维素性坏死假膜。

2.3实验室诊断

2.3.1分子生物学诊断。采集发病猪的肠系膜淋巴结,研磨,冻融,应用pCR试剂盒进行Rna的抽提、扩增并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病毒3种病原。结果上述3种病原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4]。

2.3.2染色镜检。直接刮取空肠、回肠的黏膜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染色镜检,均找到大量球虫卵囊。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剖检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情况,确诊为仔猪球虫病。

2.4治疗措施

用百球清(5%三嗪酮,四川拜耳动物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d。2d后发病仔猪逐渐好转,除1头仔猪死亡外,未再有新发病例。

2.5误诊分析与讨论

仔猪球虫病误诊为仔猪黄痢有时候仅从粪便颜色确实容易误诊,不过抓住各自不同特点还是可以区分开来的:一是仔猪球虫病主要感染7日龄以上仔猪,而仔猪黄痢主要感染7日龄以内的仔猪;二是初产母猪所产仔猪,仔猪黄痢的发病最为严重;三是仔猪球虫病温暖潮湿环境多发;四是仔猪球虫病患猪肠黏膜出现并覆假膜,仔猪黄痢患肠卡他性炎症和黄色内容物,黏膜表面无假膜。

仔猪球虫病于8~15日龄多发,因此又称“10日泻”。成年猪一般不引起临床表现,多呈带虫现象,而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尤其是母猪带虫,常引起一窝仔猪同时或先后发病[1-4]。上述病例中,该养殖户连用多天的抗生素,且已用3种抗生素,就应该考虑是否有球虫感染了,一般情况下,6~14日龄仔猪的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又不出现像轮状病毒腹泻时的呕吐,就应该考虑是否患有仔猪球虫病。

3猪弓形虫病误诊为猪蓝耳病

3.1误诊原因

猪弓形虫病误诊为猪蓝耳病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都是不分品种、年龄均可发病;二是均有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三是二者均可导致孕猪流产和死胎;四是二者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均无效;五是高热和皮肤发绀也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3.2误诊过程

2015年4月,江苏省宿迁市某规模化猪场部分母猪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耳尖发绀等症状,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林可霉素交替注射治疗,治疗几天无效,病情继续蔓延。死亡母猪1头,有严重病例3头,遂送检死亡母猪的内脏进行检测和确诊。

3.3实验室诊断

采集发病猪的脑、肺脏、脾脏和淋巴结,研磨,冻融,应用pCR试剂盒进行Rna和Dna的抽提、扩增并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和猪弓形虫4种病原。结果弓形虫的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3种病原的pCR检测结果为阴性[1-4]。根据上述分子生物学的诊断结果,该病例被确诊为猪弓形虫病。

3.4治疗措施

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对发病母猪按0.08g/kg・体重(首次量加倍)进行颈部肌注,每天1次,连用3d,同时每1t饲料加入800g磺胺间加甲氧嘧啶粉剂,连用5d。由于3头发病严重的母猪已发病多日,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仍有2头母猪死亡,未再有新发病例。

3.5误诊分析与讨论

虽然猪弓形虫病与猪蓝耳病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点,但仍有可鉴别之处:一是剖检眼观病变。猪弓形虫病患猪肺脏淤血水肿,有光泽,小叶间质增宽,肺表面散在灰白色栗粒大坏死灶,胸腔积黄色透明液;而蓝耳病患猪肺脏呈红褐花斑状,不塌陷;二是磺胺类药物治疗弓形虫有效,而对蓝耳病无效。

部分基层兽医以及养殖户一旦发现猪患病,首先想到病毒或细菌性传染病,对寄生虫病不重视,也是弓形虫病误诊率逐年升高的原因所在。弓形虫在发病晚期,由于虫体已进入组织形成包囊,治愈率会大大降低;因以上种种原因,使得这种本来很容易治疗的疾病复杂化。

4参考文献

[1]孙华伟,张敬峰,赵永前,等.一起肥育猪沙门氏菌病被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J].养猪,2015(5):115-116.

[2]孙华伟,张敬峰,赵永前,等.一起断奶仔猪副伤寒与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的成功诊治[J].养猪,2015(2):116-120.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7

兽医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在饲养畜禽并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兽医学形成了包括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三大专业诸多学利一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预防兽医学是在实地调查应用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充实完善的科学,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寄生虫学和兽医公共卫生等多门学科以及其相关的分支学科。新时代顶防兽医学除直接保障畜牧业生产外,它己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社会预防医学的主要分支,其范畴已扩大到人畜共患病、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类疾病模型、伴侣动物医疗保健、食品卫生和卫生检验、医药工业、饲料工业等领域,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形成了一种分层次的、立体的、网络式的系统。近年来连续出现“疯牛病事件”、“禽流感事件”、“二恶因事件”、“瘦肉精事件”、“口蹄疫事件”、“猪链球菌事件”等动物食品卫生方面的恶性事件后,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卫生问题更是高度警觉,时代赋予顶防兽医学的任务愈显得重要。预防兽医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级复合性、应用性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既是社会对人才质量新需要,也是人才培养规律的客观要求。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符合高等学校提出的“厚基础,强技能,广适应,能创新”的高素质预防曾医学人才要求。根据近年来工作体会和思索,现就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谈几点看法。

1加强与实践教学相配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套的专业理沦教学体系的建设

针对现行的预防兽医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还不太合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培养人才要求,(1)首先重组和调整课程设置:所开设的课程应该注重适应社会的要求,在能够保证专业性质决定的基本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多开设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便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例如增设“动物免疫学”、“预防兽医诊断技术”课程,增加“兽医微生物学”、“畜禽传染病学”的授课时数;压缩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强化临床诊疗技能的锻炼和培养;新开设《动物医学新技术》、《动物微生态技术》、《兽医生物制品概论》、《畜牧兽医导论》等课程(或讲座),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和创新开拓意识等等。预防兽医学科各课程之间的重复与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不快,没有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应修订专业课的实验实习指导、教学大纲及教学基本要求等教学文件;(2)其次充实和更新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实验实习指导、教学大纲:减少验证性实验,扩充探索性实验;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避免学科交叉间不该有的简单重复;加强学科内各门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机组合,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另外,还可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开设独具特色的课程,不仅要突出白己的办学特色,而且整合和充分应用自己的优势资源。

2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它的特点是相对稳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多年来,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各个基地的建设不完善,同时,因管理及市场等原因,基地的发展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因此,应加强对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1)鼓励校院加大对基地的经费投入,使条件更加优越,设施更齐全;(2)吸引专家教授进驻基地搞科研,提高校内基地的科技水平;(3)调整基地建设的功能,逐步由以赢利为目的转向服务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实习需要和服务社会齐头并进。同时,也可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例如选择基本建设、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合作融洽、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协议书”或作为本院校外专门的学生实践基地。这些措施既可加强校系与企业的联系,又使双方在产品开发、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社会宣传等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而富有成效。

3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学校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出能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教学过程应该也必须有用人单位主体——企事业单位的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及科研部门发挥资源优势,共同发展的一种良好的合作模式,也是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由于学校和企业的追求有差异,所以导致合作不稳定;以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是简单的提供技术咨询,企业安排学生实习,没有真正的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经常是学生不愿意接受学校安排实习。因此,可以考虑从多方面进行改革:(1)学校可与社会力量联合开办企业,鼓励专家教授在企业中担任职务或投资入股;(2)鼓励专家教授与企业或科研单位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可以利用企业的条件搞科研,企业也可利用开发的专利技术推广盈利;(3)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增加其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4)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就业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实岗生产,强化应用训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切合实际,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强,同时实习的企事业单位可以第一时间选拔到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优秀人才;(5)邀清相关知名企业的领导、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的会议,提出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6)邀请校外专家参与学生考试考核和质量评价,便于学校及时发现社会对专业的新标准新要求,随时作出新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以上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产学研结合、良性互动的办学新机制。

4加强教学、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目前的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不强,实际

转贴于论文联盟

动手能力有限,掌握的知识不切合实际,好长时间才能适应本职工作,不能独立承担任务这些情况。因此有必要对这方面展开工作:(1)在校期间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畜牧兽医生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学生返校后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理沦——实践——理论——实践的这种模式,不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求临床教师亲自到生产一线指导学生的实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2)举办“兽医技能培训班”。学院可以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授对同学们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投入资金,举办多期培训班,形式、人数及时间上可以灵活多样,使学生们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逐步提高;如在某个地区爆发了某种动物传染病,学院可以及时请有关专家来学院介绍扑灭该病的措施及整个过程,以增加学生对该病的认识;对送检的病例直接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如何诊断动物疫病的全过程,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之后,可以让其亲自动手操作;定期带领学生走访附近农户或养殖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形式多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举办以“宠物展览会”和“宠物选美大赛”为特色的兽医校园文化节。通过宠物展览会向全校师生展示世界名猫、名犬及宠物关容技术,激发学生们实践教学的兴趣;(4)进一步提倡、鼓励科技创新。学校学院可加人投入经费(寻求社会赞助),鼓励本科生参加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土创新能力。

5强化技能考核一与改革考试办法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8

关键词:“猪的尸体剖检术”;说课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059-03

说课活动是指学校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大纲)、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动物病理》是畜牧兽医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联接的桥梁,它以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字等临床学科紧密相关,成为学习临床学科的必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临床诊断与防治疾病打下基础。[1]“猪的尸体剖检术”是该课程的一项重要技能,本文以该项目的教学活动为例,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程、反思等方面设计了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动物病理》教材是由周铁忠、陆桂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联系兽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本教材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技能性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及病理诊断技术三大部分。每种病理变化、每个病理过程都是重点,因为在临床实践中任何一种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要讲清楚概念、原因、机理、病变及影响结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对发病动物尸体进行解剖诊断,正确描述病变,做好病理记录。

本节内容是《动物病理》教材项目三任务一的内容。在此之前的课程中已学习了动物病理生理和动物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为过渡到本次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又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经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将教学目标确定为:①知识目标:了解地方常发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熟悉尸体剖检前的准备工作、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掌握动物死后尸体的常见变化,能正确进行常见动物的尸体剖检。②能力目标:具有临床动物病理观察能力;能运用动物病理学知识分析常见临床问题。③素质目标: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尊重患病动物、关爱生命;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尸体剖检的正确步骤,识别常见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难点是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的详细观察、综合分析,对疾病作出初步的诊断。

处理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强化重点、转化难点。强化重点首先是在课件上加以标注,引起学生关注;其次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最后是通过动画、图片、箭头示意等方法强化学习;还通过网络教学,把重点难点内容做成教学录像登陆网上;同时对重点、难点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及病例讨论;另外,还要结合兽医临床实践开展实践性教学转化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处理好“有法”、“无法”和“得法”的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因势利导、因材施教。[2]在具体组织实施教学时,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①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带领学生深入现场进行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实现“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②演示教学法:针对任务,教师采取演示、同步训练、现场指导等方法,达到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收到教学效果。③案例分析法:针对临床典型病例,提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④讨论分析法:本课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目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每个工作任务学习目标,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⑤实践训练法:凡实训内容均安排在院内外的实训基地完成,学生现场动手操作,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现场指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较快地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大大增强。⑥课堂讲述法:对于一些技能所必需的知识和学生不易理解的理论,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来完成。

三、说学法

教法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法的效果上。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更要在教学中不断指导学生掌握学法。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①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探索,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掌握临床表现做好铺垫。②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利用本校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阅动物病理的相关资料,以知识小卡片的形式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③反馈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其差距。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促使学生“学会设疑、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总结”。[3]

四、说教程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9

[关键词]亚急性猪丹毒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8-0269-01

从临床诊断症状方面分析,慢性型猪丹毒主要表现是关节炎与心内膜炎;急性型猪丹毒主要表现是败血症;亚急性型猪丹毒主要表现是皮肤上出现疹块[1]。近些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猪丹毒。所以,一定要深入研究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为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一、病原

猪丹毒病原是红斑丹毒丝菌,也就是猪丹毒杆菌,属于革兰氏染色阳性菌,是一种微需氧与兼性厌氧菌。按照菌体抗原差异,主要将猪丹毒丝菌分成25个血清型,我国出现的主要就是1a型与2型,猪丹毒杆菌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室温条件下,可以耐干燥几个月,在阳光下可以生存10-14天。在死后埋在地下1.5米处的动物尸体内,230天之后还有活菌。将污染的垫草与粪便堆肥发酵半个月之后,就可以杀死猪丹毒杆菌。同时,此菌抗热性较差,在50℃的条件下加热15-20分钟,或者在70℃的条件下加热5分钟就可以杀死猪丹毒杆菌,煮沸后很快就会死亡。

二、临床症状

我国猪丹毒主要以急性型与亚急性型为主,同时伴有较少的慢性型。亚急性型猪丹毒是此类疾病中较轻的一种,主要就是在猪皮肤上出现一些疹块。一般而言,猪体温均不会超出42℃,在发病的1-2天之后,在患病猪的背部、颈部、胸部、腹侧以及四肢皮肤上出现一些黑紫色、深红色大小不一的疹块,其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形、菱形、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出现疹块的位置稍有凸起,并且边缘呈现红色,中间较为苍白,具有明显的界限,与烙印非常相似,因此,有“打火印”之称[2]。在发病的时候,白猪容易看见,黑猪不容易看见,经常在宰刮毛之后才看见。随着疹块的出现,猪体温也会随之下降,病势也会逐渐减轻,在疹块消失之后,凸起的位置也会逐渐下陷,最终产生干痂,脱落自愈。此病病程大概为10-12天,其死亡率较低。个别病例会转为慢性型或者急性型猪丹毒。极少数病例中,猪背部、肩部皮肤会出现坏死、发黑、发硬的症状。

三、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试验主要包括免疫荧光抗体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凝集试验等[3]。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可以对猪体中是否含有此细菌予以直接检查。Spa协同凝集试验,主要就是鉴定细菌与分类菌株。凝集试验主要包括试管凝集试验与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血清培养凝集试验,主要用于检测血清抗体与评价免疫水平。其具体方法就是:在含有抗丹毒的血清培养基中接种纯培养物或者被检组织,保证其温度为37℃,培养18-24小时,出现凝集现象为阳性。在对猪血清进行检测的时候,凝集价在1:20以下为不发病猪,在1:320以上为发病猪或者有免疫力猪。

四、防治方法

1.治疗方法

在发病之后进行治疗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早期确诊,并且对病猪进行隔离,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而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而言,在治疗猪丹毒的时候,青霉素是首选抗生素,在经过相关治疗之后,病猪体温会逐渐下降,精神与食欲也逐渐转好,此时,还需要注射2-3次青霉素,以此来巩固治疗效果,避免其复发,或者转为慢性型与急性型。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抗猪丹毒血清进行治疗,一般而言,进行皮下或者肌肉注射,仔猪注射5-10毫升,体重在50千克以下的猪注射30-50毫升,体重在50千克以上的猪注射60-100毫升,此血清主要为牛源或者马源,在注射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过敏反应,需要仔细观察。如果可以和青霉素一起注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3]。

2.预防方法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而言,必须对猪舍、周围环境、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同时,还要注射预防疫苗,如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G4t10弱毒疫苗等,这样就可以有效预防猪丹毒的发生。现阶段,我国具有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灭活疫苗以及猪瘟、猪多杀性巴氏性杆菌三联活菌疫苗可供使用。

五、结论

首先,在亚急性猪丹毒防治中,按照免疫计划予以预防接种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方法,当猪群中确诊患有此病的猪时,一定要马上进行隔离治疗。其次,一定要重视对猪舍、周围环境、用具等方面的定期消毒,并且将垫草、粪便等废弃物进行集中堆肥发酵,灭杀相关细菌,同时还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其三,对于病死的猪以及病变内脏器官而言,均要进行深埋处理;急宰猪血液与废弃病变器官或者组织均要进行化制处理,在经过兽医检查之后确认没有病变的肉体与内脏器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处理,经常高温处理之后能够利用;运输工具、急宰场地等在完成工作之后,需要进行彻底的冲洗与消毒,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其四,饲养人员一定要和兽医进行紧密的配合,对猪群发病情况进行认真的观察,一旦发现病猪就要马上进行隔离治疗,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损失。当同一猪群中发病率较高的时候,需要采用青霉素注射的方式进行预防,保证猪群的健康。其五,屠宰、解剖、检验等人员一定要强化防护措施,避免受到猪丹毒丝菌的感染,如果出现病症,就要马上就医。

总而言之,猪丹毒具有广泛的流行性,并且还会传染,在危害养猪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因此,一定要对此病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在确诊之后,马上进行隔离治疗,恰当使用药物,保证病猪能够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孙薇,杨林,王成达,等.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畜牧兽医,2011,32(11):32-32.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篇10

关键词行动导向畜牧兽医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我们采用了合作小组工作、卡片技术等多种行动导向法,对我校2009级畜牧兽医专业三个班的“宠物疾病诊疗”课程实施了一个月的比较教学。随后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客观综合评价。本文对课程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关于课程设计、效果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对行动导向的认识

行动导向源自欧洲的德国,是世界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之一。该理论倡导“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形成关键能力。简言之就是为了行动而教学,在行动中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吸取现代心理学思想精华而形成的一种新思潮。

2行动导向教学法与“宠物疾病诊疗”课程的融合

本人在“宠物疾病诊疗”教学中,将课程分解成为发病原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手段等多个板块,让学生们先认识课程的大体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学什么,本课程中能够学到什么知识与技能。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慢慢就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确实有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行动导向之教学设计

3.1确立教学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完成一堂课的基础。而在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得不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教学的目标往往制定得很模糊或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在行动导向型教学中,主张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可量化的标准之上,能力目标要着眼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要强调本课程在该学科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基础所在。

3.2以“任务”为驱动,以“实际案例”为牵引,明确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通过提供照片、实物等材料,让学生对某疾病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在扮演医师的过程中,提出诊断和治疗该病的任务,从而使学生深入教学情境中,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任务”的驱动下,明确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3.3以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证,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智慧的体现。因此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行动导向型教学的保障手段。

通过对我校学生教学效果来看,比较适合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以下教学方式:

合作小组工作: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并且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防治手段和鉴别诊断等项目上使用效果最为明显。

卡片技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分析,并填写在卡片上,再汇总卡片后集中展示,老师引导同学进一步明确分类的内容,并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但更重要的是,此方法能充分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游戏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等形象的病例,同时结合老师适时的讲解手段,让学生内化知识。尤其在案例分析,临床症状,鉴别诊断等项目上使用,效果事半功倍。

4行动导向型课程的效果分析

通过一个月的比较教学,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班级学生,无论是对核心知识的掌握还是对了解型、理解型和应用型知识的掌握,均明显高于普通教学法的班级学生。尤其是在应用型知识的掌握上,采用导向型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5行动导向教学的改革体会

5.1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行动导向之教学法在“宠物疾病诊疗”课程中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更加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起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从实践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只是引导者、咨询者和组织者,从而舞台上真正的主角是学生,这样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空间。

(2)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整个任务,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比以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做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逻辑思维增强了,综合职业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5.2存在的问题

基于行动导向的“宠物疾病诊疗”课程的教学,也还受到学校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班级人数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全部落实。尽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始终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凸显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开发,它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真正让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落实到位,真正有效地贯彻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和丰富,不断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201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