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十篇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十篇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8:44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1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

我院要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的措施和制度,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抓好“4.25”、“7.28”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参与意识,达到免疫规划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二、规划免疫,提高工作质量

1.扩大免疫

为缩短、减少儿童易感暴露机会,巩固提高接种率及接种质量,我院要全面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扎实开展“免疫规划规范管理落实年”活动,稳步推进标准化接种门诊建设:规范接种服务,严格履行接种前告知、知情同意和接种后观察程序;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扩大免疫接种率达99%以上,强化大年龄组儿童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审核辖区上报的常规免疫报表,按时限要求及时汇总上报,报告信息准确可靠。

2.消除麻疹

推进消除麻疹工作,夯实麻疹常规免疫,确保儿童麻疹疫苗疫苗2剂次全程接种率达98%以上;做好每月常态化查漏补种工作;配合疾控中心开展麻疹疑似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工作。

3.疫苗管理

加强疫苗管理,做好各类疫苗的计划、保存、分发、登记工作,保证疫苗不断货、不浪费;加强冷链管理、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按要求在《甘肃省疫苗与注射器管理系统》上每月完成辖区内第一类疫苗出入库管理工作,保证电子账与实物相符。

4.疫苗异常反应监测

加强i类和ii类疫苗副反应监测,一般反应做好登记、报告,异常反应做好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及时报告率、调查率达100%,年内不能零报告,且报告发生率≧接种剂次数的1‰。

5.流动儿童管理

加强流动人口、移民区、无户籍及计划外生育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每月开展一次流动儿童摸底、接种、报告工作,全年进行汇总总结。

三、加强脊灰、麻疹、脑炎病例的主动监测:

每旬对辖区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主动监测一次,加强aFp、麻疹、新破、脑炎病例监测报告管理,“零”病例报告、配合县疾控中心完成监测病例调查、采样工作。

四、加强免疫规划业务培训:

为提高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保证免疫规划工作质量,防止和杜绝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发生,我院每季度举办一期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免疫规划知识培训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保证工作质量,使其真正起到两级预防保健网作用,提高全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确保广大儿童身体健康。

五、加强业务督导、强化督导检查

全年对辖区内接种点督导检查不少于6次,记录完整、规范资料齐全、并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总结通报反馈。

六、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更好的做好××年公共卫生工作,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一、健康档案。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建立规范档案,农村居民规范化建档率达100%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达100%以上,更新率达100%以上。

二、健康教育。镇卫生院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2种以上,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村卫生室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不少于12种。镇卫生院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村卫生室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1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针对辖区内各类重点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主题,镇卫生院今年至少开展6次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月举办一次。讲授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居民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预防接种。掌握本乡0-6岁儿童资料,建立预防接种证制度,为辖区内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白破、麻腮风、流脑、乙脑、甲肝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五、儿童保健。为辖区0-36个月儿童建立保健手册,按时为新生儿随访,为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转诊及管理。

六、孕产妇保健。掌握孕产妇人数,孕12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指导孕期保健、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咨询,进行高危孕妇初步筛查转诊和随访。

七、老年保健。掌握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进行健康体检,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预防控制。建立35岁以上人群门诊测血压制度,每年在其第一次到院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并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对辖区内4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进行筛查,有专人负责登记制册,并转入慢性病管理程序,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按规定进行动态管理,对有碍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指导。并及时将有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九、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对本镇确诊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管理,对有家庭居住的病情稳定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对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并进行1次综合评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加强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本乡居民的健康素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年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通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操作细则》规范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责任,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危害健康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及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和《××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居民自愿和乡(镇)卫生院引导相结合,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及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乡(镇)卫生院建档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居民的个人隐私。

2、建档内容要完整,信息要连续。一份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个人健康体检(按国家要求对居民首次建档时要填写健康体检表,对个人要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如果是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还要包括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的建立首先建立在个人健康的基线资料上,追踪更新动态变化的资料,以便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

3、建档可采取的方式包括:一是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二是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责任医师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分期、分批在居民家中或工作现场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三是符合当地实际的其他建档方式。

4、根据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及时将收集的数据完整录入自治区健康档案系统,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为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依据,必须同时保存好纸质健康档案,确保与系统资料数据的一致性。

5、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6、××年本乡对常住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不低于50%,建档合格率不低于90%。

三、健康教育

(一)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保证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对每次开展完成的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二)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服务形式

向全乡居民特别是特定人群多种形式地宣传,包括: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2)播放音像资料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四、免疫规划项目

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认真开展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内容包括:

1.为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和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上卡率达到自治区的有关标准要求;××年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实施率均达到100%。辖区内100%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录入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

3、按照上卡、预约、核对、询问、告知、接种、留观等流程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及时汇总、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每月上报一次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逐级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

4.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开展对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工作,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5.开展预防接种转卡、上卡、接种登记、疫苗管理、疾病监测、查漏补种、入学验证、流动儿童管理、免疫薄弱区域甄别管理、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诊断、处理、指导村医生业务开展等相关工作。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人,参与现场疫情的处理。

2、对医务人员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信息报告规则和传染病统计规则技能的培训。

3、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重大传染病治疗管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机构对结核病人、艾滋病人的治疗管理。

4、完善自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每季度要对本乡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并及时汇报,避免疫情的发生和扩大流行。

六、儿童保健

按照卫生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扎实开展儿童健康管理各项工作。免费为辖区内0-3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1岁以内4次基本保健服务,1-3岁每年2次基本保健服务、体弱儿专案管理、生长发育监测等,按要求配备儿童保健人员、房屋、设备,定期参加培训与接受上级督查;掌握辖区七岁以下儿童数,了解辖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及时完成妇幼卫生信息表卡的填写与上报。项目目标:新生儿访视率达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0%。

七、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

按照卫生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认真做好孕产妇保健各项工作,强化孕产妇保健技术培训,免费为辖区内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开展婚前及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预防控制。为育龄妇女提供包括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计生技术咨询在内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项目目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

八、老年人保健

按照卫生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认真做好老年人保健工作。对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普通健康体检(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体格检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并记录完整。

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对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九、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

1、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含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门诊输液及住院的病人实行常规快速血糖(指血)检测和糖尿病疾病筛查,对辖区内重性精神性病患者进行筛查。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性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性病患者建立慢性病专门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并进行个体化、连续性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开展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其它慢性病管理和干预。

2、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宣传,发放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科普资料,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3、加强残疾人员的康复服务,内容包括对辖区内的残疾人进行登记与管理,对辖区残疾人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从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双向转诊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服务等。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建立责任医师健康管理团队;构建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

十一、基本医疗急救自救服务。建立城乡医疗紧急救援联动体系,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急救知识普及服务:对群众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技术、现场外伤四大技术、复原卧位、心脑血管意外第一目击者紧急处置急救知识及“120”呼救常识等培训。

十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强化组织领导,全体医务人员参与,提高服务水平。卫生院院长负总责,副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公共卫生科,按不低于专业技术30%的编制数增加人员各司其责,共同实施,协调发展。

2、召开全乡公卫人员会议,强化培训,深刻领会会议、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结合政府开展的各种会议发放宣传资料,营造浓厚的实施氛围,××年4月份完成宣传动员阶段任务。

(二)项目推进实施阶段

调动一切医疗资源稳步推进项目的进展,由责任医师团队成立“分片包干制”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

6月份完成总体30%的任务量,包括建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率、残疾人员康复、儿童保健、孕产妇管理、预防接种等十二项目服务。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3

不能忽视的定期体检

孩子从一出生到青春前期,始终都处在一个较为迅速的生长发育过程之中,特别是婴儿期的孩子,在生理、心理、体格,智力等诸方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细微的,以至于家长并不能意识到;也就是说,即便孩子已经出现了某些方面的问题,家长也很难发现;只有通过保健医生细致的检查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属正常。

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孩子体格发育偏离、智力发育落后、精神发育障碍、听力障碍、视力偏离;锌缺乏症、铅损伤,先心病,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多种疾病。及时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阶段不同检点也各有不同

专家建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要分别进行不同方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评估,全面的考察宝宝的身心发育状况。

专家指导

鲍秀兰

来自佳亿家儿童健康管理体验中心、协和医院的指导专家主任医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和儿童发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0~1岁儿童

一般检查(身长,体重、营养状况评价、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微量元素。血常规、骨碱性磷酸酶)、心理测试(气质测试)、智力测试(DSt)。

专家解密:身长、体重,营养状况评价、身体检查以及一些心智上的检查,是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必备的,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还特别容易出现一些佝偻病之类的疾病,所以血常规、微量元素(钙铁锌镁铜)、骨碱性磷酸酶这几项应该做一些,以求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1~3岁儿童

在一般检查、心理测试、智力测试,血液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了血铅、膳食营养计算,眼保健检查和耳鼻喉保健检查。

专家解密: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的问题外,由于孩子的活动范围变大、活动增多,血铅对于孩子的影响出现,所以增加了血铅这一项检查,以预防孩子血铅过高造成铅损伤。同时,此时孩子已经可以和父母交流,又是一个对外界接触和学习的时期,一些眼部和耳鼻喉的基本检查可以预防一些问题造成的沟通,交流,学习障碍,而且此时发现进行治疗,也可以防止这些病情对于眼耳鼻喉的功能造成更大的损害。

3~6岁儿童

在1~3岁孩子的检查基础上,增加了口腔保健检查。

专家解说:此时孩子容易有龋齿出现,许多家长都以为将来要换牙,所以关系不大,但其实这可能造成孩子将来牙列不齐影响美观,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疾病,例如肠胃病、营养不良,引起龋齿的细菌通过血液还可能侵犯其他器官,引起严重疾病,所以从此时开始,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很重要。

6~14儿童

在之前的检查基础上,增加散瞳验光,女生还应增加发育检查,对性早熟、肥胖儿、矮小、学习困难等现象还可做针对性检查。

专家解密:此时的孩子进一步成长,许多性早熟、肥胖、矮小的患儿开始出现;同时,随着学业负担加重,近视和学习困难成为困扰儿童的两大疾病,需要警惕。

宝宝体检频率

1岁以内的宝宝一般一年体检四次,分别是3个月一次,5个月一次,8个月一次,12个月一次,有的体检机构采取的是高密度生长发育监测,一年检查9次,能更好的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速率1~3岁是1年体检两次,整岁的时候跟半岁的时候。一岁的孩子应该会站了,一岁半的孩子应该会走,如果一岁半的孩子不会走,有问题,两岁的孩子一般会跳了,三岁孩子会单脚站。如果两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的话,也不用特别担心,起码会叫爸爸妈妈,能听懂话也问题不大,一般两岁半就会说话了,三岁还不会说话就有问题了。3岁以后的孩子,可以每年检查一次身体,但是遇到身体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体检行动stepbystep

正规的儿童体检机构会为宝宝设计全套的体检环节和一些相应的如家长休息区,儿童游戏室、餐厅等设施,方便家长和宝宝休息等待检查结果。

Step1 准备工作

如需进行血液检查,宝宝需要空腹,如果体检中心提供早餐服务,家长就可以省去为孩子准备早餐这个环节。另外,许多体检中心都有自己的体检服,所以为了方便宝宝换衣服,体检时最好穿着方便脱穿的衣服。

Step2 体检准备

宝宝来到体检中心后,家长应带孩子在甄别处听取医生的检查建议,体检中心的医生会通过询问宝宝各方面的状况,在准确的了解了宝宝的情况后,下一步就要开始进行身体检查。

Step3 检查进行时

拿到一张体检项目单后,如果有需要抽血的项目,可以提前检查,抽血后,宝宝就可以到餐区去吃早餐了,这样宝宝就不会因为肚子饿不听话了。待吃饱后,可以进行后面的检查项目。 Step4 等待检查结果

让宝宝安静的等待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的检查结果,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贴心的体检中心会为宝宝准备游戏室,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游戏区休息等待,这样也算是给宝宝的一种安慰。如果有不能检查当天取得的报告,可以和医生约好取报告的日期,之后再来取走检查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拿到检查结果后,最好让医生详细的讲解一下,专业数字只有医生最为明了。

Step5 检查结果及时处理

如果发现孩子的某些指标出现了问题,要及时就医,正规体检中心的检测结果都是正规医院所承认的,如果体检中心不能解决孩子发生的身体疾病,可以携带体检结果,到正规医院就医。

tips

妈妈推荐体检中心

top3:

no.1 北京佳亿家儿童健康管理体验中心

佳亿家儿童健康管理体验中心的各项服务都很人性化,而且地方比较大,设计得比较适合宝宝们的需要,宝宝体检的地方私密i生也比较好,专门设有儿童活动区,玩具也比较丰富。服务范围是0~14岁的儿童,可检查140余项指标,方式是会员制。这里围绕儿童健康,实施健康教育――健康甄别――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五大环节。我家宝宝与体验中心第一次亲密接触时,就爱上了它们的游戏区。

推荐妈妈,摇篮网友之之妈

no.2 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体检中心

体检中心环境一流,其完美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理念。这里虽然不是只针对孩子的独立体检中心,但是还是很值得信赖的体检机构。

推荐妈妈豆豆妈

no.3 广州仁爱医院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4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二、项目内容(10类41项)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非户籍居民)。服务项目和内容:1.建立健康档案。2.健康档案维护管理。

(二)健康教育。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居民。服务项目和内容: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三)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是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服务项目和内容:1.预防接种管理。2.预防接种。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四)儿童保健。服务对象是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服务项目和内容:1.新生儿家庭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五)孕产妇保健。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服务项目和内容: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产后访视。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六)老年人保健。服务对象是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服务项目和内容: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健康指导。

(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服务项目和内容:1.筛查。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康体检。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务项目和内容: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管理。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康体检。

(九)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服务人口。服务项目和内容: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居民。服务项目和内容: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2.职业卫生咨询指导。3.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4.学校卫生服务。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三、工作目标

项目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建立健康档案

按服务规范要求,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的格式,项目齐全,并实现计算机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农村≥70%,城市≥85%,电子建档率≥50%。

2、健康档案维护管理

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重性精神病人、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服务记录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更新,其他人群的健康档案及时记载主要医疗服务记录。

二、健康

教育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每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摆放12种以上宣传材料,候诊区、观察室、输液室、健教室等场所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全年6种以上。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内容包括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染病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

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年至少开展9次。

4、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5、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每2个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

三、预防

接种

1、预防接种管理

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2、预防接种

一类疫苗基础接种率≥95%,加强接种率≥90%。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确保不发生预防接种事故。

四、儿童

保健

1、新生儿家庭访视

对服务区域内的新生儿访视进行统一组织管理,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3次,包括新生儿健康检查、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等,新生儿访视率≥95%。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等,满月健康管理率100%。

3、0-36个月婴幼儿健康管理

新生儿建册建卡率≥95%,1岁以内婴儿每年健康检查4次,第2年和第3年幼儿每年健康检查2次。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系统管理率≥95%,对体弱儿、高危婴幼儿进行转诊及专案管理,专案管理率100%。

4、学龄前(4-6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估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率100%;服务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健康指导。

5、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五、孕产妇

保健

1、孕早期健康管理

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开展保健指导、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早孕建册(卡)率≥95%。对高危孕妇及时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2、孕中期健康管理

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3、孕晚期健康管理

孕28~36周、37~40周在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至少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和健康指导,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意外情况及时转诊。

4、产后访视

镇、村妇保医生应于产妇出院后3、14、28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3次访视,产后访视率≥95%。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和健康指导(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产后42天健康检查率100%。

六、老年人

保健

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数量;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提供1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评估率≥90%。

2、体格检查

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提供1次体格检查,体检项目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体检率≥90%。

3、辅助检查

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提供1次辅助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辅助检查率≥90%。

4、健康指导

及时告知老年人体检结果,并分类进行健康指导。体检结果告知率、健康指导率达100%。

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1、筛查

35岁以上人群门诊就诊血压测量率在95%以上,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例要及时下转落实管理,建立危重与疑难病例转诊制度,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

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按国家规范要求开展原发性高血压病例随访管理与分类干预,规范化管理率达9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50%。

3、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要求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与随访、老年人体检相结合),体检率100%。

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筛查

建立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筛查登记,对确诊2型糖尿病病人及时下转落实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

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并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分类干预,规范化管理率达9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50%。

3、健康体检

对2型糖尿病患者按要求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与随访、老年人体检相结合),体检率100%。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管理

辖区内重性精神病人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按国家规范要求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管理与分类干预,规范化管理率100%。

3、健康体检

对重性精神病人按要求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0%。

十、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

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建立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做好本辖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2、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3、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均达100%;传染病疫情零缺报;按规范要求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院内自查,发现情况及时订正和补报。

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按规范要求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处理率100%,资料收集符合要求,上报及时。协助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

十一、卫生监督协管

1、食品安全、公共场所等信息报告

辖区内餐饮、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登记率100%,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及时率100%,发现问题协助调查。

2、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辖区内职业危害企业建档率、放射诊疗单位登记率100%。

3、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4、学校卫生服务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5

【摘要】目的了解即墨市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情况,进一步探讨儿童乙肝的控制策略。方法对即墨市2005~2007年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例进行流调并采集血清标本,分析监测资料。结果2005~2007年即墨市共报告乙肝417例,年均发病率13.11/10万。15岁以下儿童乙肝25例,年均发病率4.32/10万。小年龄组儿童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5例患者中,患儿母亲是HBsag阳性的17例,占68%。结论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提示今后应加强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

即墨市从2004年开始将病毒性肝炎纳入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专报系统,对15岁以下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了全面掌握即墨市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情况,进一步探讨儿童乙肝的控制策略,现对2005~2007年乙肝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疫情资料来自即墨市病毒性肝炎疫情监测专报系统和常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1.2方法由即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流调1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肝炎病例,并采集血清标本,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患病史、危险因素暴露史、乙肝疫苗接种史等。

2结果

2.1发病情况2005~2007年即墨市共报告乙肝417例,年均发病率13.11/10万。15岁以下儿童乙肝25例,年均发病率4.32/10万。各年度乙肝发病情况见表1。表1即墨市2005~2007年乙肝发病情况

2.2人群分布2005~2007年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以10~15岁组儿童年均发病率最高,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低,不同年龄段乙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各年龄段儿童发病情况见表2。表2即墨市2005~2007年15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组乙肝发病情况

2.3时间分布在25例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例中,除11月份外,其他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上半年报告15例,占60%;下半年报告10例,占40%,季节分布不明显。

2.4城乡分布即墨市2005~2007年城乡儿童均有发病,城区报告8例,年均发病率4.10/10万;农村报告17例,年均发病率4.43/10万。

2.5流行因素分析在调查的25例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例中,有免疫史的22人,乙肝疫苗接种率88%;没有接种疫苗2人,不详者1人。25例患儿母亲是HBsag阳性的17例,占68%;有住院史1例,占4%;不详者7人,占28%。

3讨论

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卫生部制定下发了《2006~2010年全国乙肝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各地加强了对乙肝防治工作力度。从监测的结果看,即墨市2005~2007年乙肝年均发病率13.11/10万,15岁以下儿童乙肝年均发病率4.32/10万,低于山东省和张巧红报道的河南省许昌市乙肝发病率[1]。

从统计的结果分析,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低于全人群乙肝发病率;0~岁儿童发病率又明显低于5~15岁大年龄组儿童的发病率,改变了使用疫苗前乙肝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的流行特征[2],也说明即墨市于1992年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自2003年免费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来,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达到了99%以上,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儿童的健康。

即墨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例中,患儿母亲是HBsag阳性的占68%,表明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提示今后应加强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保护,除要尽早(出生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外,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20μgCHo乙肝疫苗[2],提高阻断率。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6

一、传染病的防治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做好信息系统升级改选的准备工作。组织开展疫情报告管理的督导检查。

(二)深入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做好鼠疫疫情监测工作。严格按照“鼠疫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做好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治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群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切实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医防合作,以结核病防治项目带动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病人发现、治疗和系统管理。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治愈率85%以上;肺结核病人完成治疗率%;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转诊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及病人家属筛查率达85%以上。

(五)学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实施计划(—2011年)》,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为龙头,全面推进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与国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我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二、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二)落实《年—2012年自治区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1—14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三)根据《自治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全面促进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

三、地方病防治

(一)按照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继续开展碘盐监测,做好自查补漏工作,迎接上级的考评验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二)切实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完成人间布病监测任务,与农牧部门加强工作沟通,充分利用协作机制开展防控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大力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居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慢病防治

(一)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围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重点疾病,探索疾病控制工作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结合,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快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综合机制。根据市的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7

通过建立iimSs实行科学管理,将手工登记、管理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利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并利用网络交换技术实现实时、非实时的数据交换,从而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利用及时性和利用率,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并可解决异地预防接种和漏种问题,进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3]。iimSs自实施以来,覆盖率逐年提高,部分发达国家重视对iimSs收集数据的应用,然而我国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在此方面有所研究,但发表的文献较少。现对国内外iimSs实施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iimSs在我国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2实施进展

2.1国外实施进展

2.1.1美国1994年,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aCip)推荐美国公共卫生机构增加资金并出台新政策支持iimSs的开发,至2000年61%的地区已建成iimSs[4]。美国iimSs主要功能包括:向卫生服务工作者提供疫苗需求信息,生成接种率报告、预防接种预约、补种通知,以及与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交换数据。美国“健康2020”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使>95%的<6岁儿童的预防接种记录纳入iimSs。近年来,iimSs的覆盖率稳步增长,2006年美国63%<6岁儿童纳入iimSs,2011年增加到84%[5]。2.1.2英国英国的儿童保健计算机系统是欧洲运行时间最长的系统,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将计算机应用到社区儿童保健服务中。70年代中期,英国健康与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开发和应用儿童保健计算机系统的计划,由威尔士地区卫生局代表英国卫生部制定了国家儿童保健系统[6]。英国儿童保健计算机系统是指包括预防接种和疾病筛查在内的有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活动的临床记录系统。主要功能为:生成完整的预防接种记录、预防接种预约、补种通知、生成接种率报告、与产科系统交换数据、儿童疾病筛查等[7]。英国实施区域战略卫生策略,不同区域的儿童保健部门负责开发适合本地区使用的儿童保健计算机系统,各地区的系统可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8]。2.1.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以全人口为基础的预防接种登记系统的国家。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系统是澳大利亚免疫项目之一,于1996年开始在全国实施。澳大利亚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系统主要功能有:向卫生服务工作者及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儿童预防接种情况,预防接种预约、补种通知,生成相关报告,如覆盖儿童数、合格接种率、及时接种情况、推迟接种儿童等[9]。2011年,该系统覆盖了91.8%的<12月龄儿童,92.6%的<24月龄儿童[10]。

2.2国内实施进展

我国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的报道最早见于1995年,山西省采用FoXpRo2.5数据库系统软件和maSm5.0宏汇编软件混合编程开发了儿童预防接种磁卡系统软件。儿童监护人手持磁卡从读卡机划过,将当时的预防接种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机随时将预防接种单位接种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分析,打印所需报表,通过软盘或联网进行数据传送[11]。1995年12月,通过卫生部计算机领导小组和疾病控制司组织的技术鉴定,后在全国部分省推广使用[12]。1997年,广州市结合实际将全国推广的预防接种电脑化管理系统加以改进,建成广州市预防接种金卡信息管理系统[13]。江苏省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于2000年底开始与某大学合作,开发了预防接种金卡信息化管理系统[14]。2004年,中国CDC依托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台,开始建设国家儿童iimSs客户端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方式上传预防接种数据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2006年,卫生部下发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确定了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于2008、2009、2010年底90%的县、80%的乡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实现预防接种信息个案管理的目标。2010年,中国CDC利用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项目的结余经费,构建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集预防接种服务、接种率监测、疫苗管理、冷链管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免疫规划综合信息系统,并利用儿童主索引实现预防接种信息共享[15]。2011年底,共有44853个预防接种单位有数据上传权限,客户端软件共收集儿童个案84092417条,<6岁儿童iimSs覆盖率为87.49%。全国省级儿童iimSs实施率为93.55%,以县(区、市、旗,下同)为单位实施率为87.30%,以乡(镇、街道,下同)为单位实施率为81.65%[16]。

3应用情况

3.1iimSs在国外的应用

3.1.1预约接种提醒预约接种提醒被认为是促进疫苗接种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美国约有25%的<3岁儿童由多名预防接种人员接种疫苗[17],预防接种人员很难获取辖区所有儿童的基本信息,难以及时将预约提醒卡片寄给儿童家长。然而,iimSs中含有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及基本信息,预防接种人员可通过iimSs以邮件、电话等方式通知儿童家长及时接种,并提醒预防接种人员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及避免重复接种。据报道,美国自使用iimSs中的电话自动提醒后,儿童疫苗接种率提高了2%[18]。预约提醒除可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外,还可追踪存在或可能存在问题疫苗接种的儿童。美国iimSs工作人员在一次督导时发现,俄勒冈州的一个预防接种门诊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ndpertussisCombinedVaccine,Dtp)贮存温度不当,iimSs工作人员立即协助该预防接种门诊利用iimSs向受种儿童家长发送相关信息,通知儿童重新接种该疫苗,约41%的儿童家长接到信息后返回预防接种门诊重新接种了Dtp[19]。3.1.2预防接种管理手工记录可使卫生服务工作者获得的儿童接种史不完整或不准确,导致儿童重复接种或漏种。预防接种人员可通过iimSs手工录入或获取异地预防接种记录,预防接种人员可将儿童的预防接种记录整合,使儿童预防接种记录更加完整和准确[20-21]。(1)评估疫苗接种率,建立疫苗接种率的基线水平[22-24]。美国CDC主要通过全国接种率调查,获得疫苗预防接种信息以评估接种率。全国接种率调查对象不能包括所有适龄儿童,仅可相对准确的评估国家水平疫苗接种率。但当评估部级以下地区的疫苗接种率时,由于所抽取的样本量较小,可信区间较大,导致准确性较低。因此,美国各地区普遍使用iimSs中的接种数据评估新疫苗的接种率,建立特定区域或特定人群的疫苗接种率的基线水平,评估预防接种工作的进展。(2)监测新疫苗的使用[25]。iimSs具有及时性、灵活性、成本低、可以获取大量的详细资料等优势。在监测新加入nip疫苗的使用情况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2005年美国aCip推荐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ConjugateVaccine,mpCV),2006年密歇根州的卫生服务提供者从iimSs中提取2005年及2006年mpCV预防接种记录,分析受种者的免疫类型、接种日期、接种年龄以及预防接种门诊的类型(公共、民营)等信息,评估疫苗接种量是否与aCip推荐使用情况一致。(3)评价疫苗有效性。美国康涅狄格州曾利用iimSs中的信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评价轮状病毒疫苗的有效性。所得的结果与传统的病例对照(住院病例)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iimSs可以为疫苗有效性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26]。波士顿利用受种者的历史记录信息与iimSs信息,对11~17岁儿童百日咳疫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表明iimSs可以成为评价疫苗上市后有效性的一种可行的工具[27]。(4)在应急事件中的应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卡特里娜飓风,使大量灾民丢失个人医疗记录。在飓风发生后几小时内,各州的卫生行政部门就建立了通过iimSs查询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种史的机制。通过iimSs,节省了21295名转移儿童和青少年疫苗补种的花费1361.7万美元。卡特里娜飓风后iimSs的作用,展示了iimSs对公民、预防接种人员和卫生当局的价值。通过记录受种者的预防接种记录,可以看作是受种者、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及预防接种单位的一个重要安全的网络,防止预防接种记录因为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丢失[28]。(5)辅助现场调查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iimSs系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每个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资料以及儿童基本信息,可用于辅助现场调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等。美国西佛吉尼亚州通过iimSs查出<10岁儿童接种第一剂但未接种第二剂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儿童的家长及其联系方式,成功地调查了家长对儿童接种两剂甲型流感疫苗的态度[29]。通过iimSs可以完成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避免入学时不必要的重复接种。美国有调查结果显示,应用此系统的州中,34%的学校可以直接进入此系统查找儿童的免疫史[30]。3.1.3疫苗管理iimSs应用之前,预防接种单位通过手工方式预约应种儿童,且需提前一个月或一季度向上级提供适龄儿童所需接种的疫苗种类及接种总剂次,大部分预防接种单位未追踪应种儿童和无自动生成接种报表的系统,提供的数据不准确。美国有研究表明,通过iimSs有助于提高卫生服务工作者的责任感,提高报告率,增加工作效率,减少疫苗浪费[31]。2010年,美国CDC开发了疫苗追踪系统[32],该系统使疫苗订购、库存管理以及政府购买疫苗的相关过程变得更加便捷,预防接种人员可通过疫苗追踪系统接口上传文件到iimSs登记疫苗订购和库存信息。3.1.4冷链管理已有国家使用全程温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冷链温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印度尼西亚试用multilogs系统监测冷链温度[33]。该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数字记录仪、无线电接收器及电脑软件操作系统组成。通过传感器感知冷链温度,每小时记录冷链温度,若冷链温度出现异常,则通过操作系统以电话或邮件方式,对相关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3.2iimSs在国内的应用

iimSs在我国部分省应用较广,各省在建设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功能以促进预防接种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3.2.1预约提醒预防接种客户端可根据预先设置好的预防接种方案准确的计算儿童的预约时间,预防接种人员可通过预约单、电话或短信方式提醒家长。部分省已开通免费短信提醒服务平台,预防接种单位将儿童的出生时间、预防接种情况、家庭住址及父母手机号码等信息录入iimSs,即可对每个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儿童接种、预约信息自动生成短信信息。适龄儿童家长将定时接收到包含疫苗名称、接种时间、地点等内容的免费短信,提醒受种对象及时接种疫苗[34]。3.2.2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地记录每个儿童的预防接种资料,并将过敏史、疫苗接种禁忌证等特殊信息资料能做出醒目的提示,为预防接种疫苗的筛选提供依据。(1)评估疫苗接种率。通过iimSs的应种和未种统计截止时间、未种统计接种率考核等功能,直接根据需要统计本地范围内儿童基本情况,掌握本地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以便合理安排查漏补种,尽可能消除免疫空白,全面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35]。(2)辅助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利用iimSs进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可显著提高工作质量。河北省保定市2012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通过“一键”预防接种证查验模块进行。该方法提高了查验预防接种证数据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同时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还可实时查看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进度,起到相互监督、区分责任的作用[36]。(3)iimSs与其他系统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iimSs与健康档案系统、门诊系统、儿童保健系统等对接,使得儿童的数据档案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利用,也增加了建立预防接种证(卡)途径,从而提高了流动儿童的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率。有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省,在全省内联网后,实现了“一地建卡,全省接种”,解决流动人群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37]。对于流动儿童,只要其持带有条形码的预防接种证,便可在本系统覆盖的任何一个预防接种单位接受接种,有效提高了接种率水平。系统可根据要求准确统计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数、疫苗损耗数、儿童实种数、条形码发放数等资料,较真实地反映当地的预防接种水平[38]。3.2.3疫苗管理各级机构可通过疫苗管理系统填报疫苗计划,进行疫苗出入库管理及预警管理,从而实现疫苗的实时库存管理,及时对疫苗进行调拨,避免疫苗浪费。河北、浙江省宁波等地区开发了全程疫苗电子监管系统,系统以疫苗电子监管码(一件一码)为基础,将儿童iimSs中儿童个案与其对接,并且将每一剂疫苗的流通与受种儿童建立对应链接关系,收集疫苗及相关接种信息,实现疫苗真实信息和自身接种状况的实时查询,保证疫苗生产流通和接种的每个环节中的信息做到公开真实透明[39]。3.2.4冷链管理冷链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冷链设备信息维护、温度记录、监测预警等。我国部分省已使用冷链温度监测系统,通过系统平台对疫苗冷链温度各环节进行实时和历史数据监测、记录、查询,同时提供疫苗冷链温度报警管理功能,实现疫苗冷链温度管理文档备案,保障疫苗冷链安全。北京市顺义区CDC将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温度无线传感技术、云计算等引入冷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预防接种单位冷链设备内的温度和超温报警等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可通过手机短信向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分级报警,降低了因冷链设备故障而导致疫苗安全隐患[40]。

4结语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R179R395.6

【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9-0856-02

【关键词】自我;意识;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及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1-2]。目前较多的研究关注的是农村留守儿童[3-9],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快以及就业结构的改变,城镇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理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容易被忽略。笔者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10]对海口市美兰区9所学校四~六年级136名城镇留守儿童进行评定,以相同年级的156名非留守儿童为对照组,旨在探讨城镇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为城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美兰区9所学校四~六年级留守儿童136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70名,女童76名;平均年龄(11.93±1.17)岁,受教育年限(5.12±0.84)a。对照组为相同年级的非留守儿童156名,其中男童76名,女童80名;平均年龄(11.96±1.12)岁,受教育年限(5.04±0.83)a。2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取得监护人、教师及儿童本人的同意。

1.2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作为测查工具,该量表是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1990年由苏林雁等[11]进行中文标准化及修订。该量表重测信度间隔2周为081,间隔3个月为0.74,Cronhach'sα为0.61(合群)~0.75(行为);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教师报告量表、智商、学习成绩均有较好的相关,临床应用对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单纯性肥胖、躯体疾病儿童有鉴别作用[10]。量表由80个问题组成,分为6个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回答“是”记1分,“否”不记分;部分题目为反向记分。总分或分量表分越高,表明自我意识水平越高或在某方面的自我意识越强。由经过培训的心理测量人员对学生采用集体调查的方法,以班为单位,由学生自行填写。测验者当场发卷当场收回。为保证调查质量,采用无记名问卷,且填表时要求教师不在场。对所有问卷进行整理编号,备用。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年龄、受教育年限、量表总分及量表因子得分进行t检验。

2结果

由表1可见,留守儿童焦虑、合群、幸福和满足、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讨论

儿童自我意识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调节作用。儿童从婴儿期起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至青春期趋于成熟。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使儿童的人格发生偏异[12-13]。目前留守儿童面临着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的“缺席”问题,从而导致不同的心理、行为问题。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焦虑、幸福、满足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存在较多情绪问题,有必要在关注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的同时,多了解其情绪方面的体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温情与关爱,在遇到困难、打击时常处于一种孤立无助的地步,故不容易体验到幸福和满足感。

然而本研究未能发现留守儿童行为、智力与学校状况、躯体外貌与属性方面与对照组存在差异,说明留守儿童在校行为问题、学习问题、自信心受损尚不明显,这可能与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从而转向对外界寻求帮助、在学习上寻找慰藉有关。本结果与罗建国等[14]报道结果不同,可能与儿童自我意识存在城乡差异有关[15]。然而这一结果并非提示城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少于农村儿童,相反城镇留守儿童的情绪等问题被掩盖在“正常”的行为以及学习成绩之下,使其更难发现、更容易被忽略。

总之,城镇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心理问题。提示父母、教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除关注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学习问题外,需更加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父母式的关心、指导;另外也提醒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进一步从儿童情绪问题、幸福体验和满足感方面深入筛选研究,从而及时发现并干预其心理问题,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4参考文献

[1]吴霓,丁杰,唐以志,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教育研究,2004(10):15-18.

[2]张顺,王良锋,孙业桓,等.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41-443.

[3]赵红,罗建国,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的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33-634.

[4]王良锋,张顺,孙业桓,等.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639-640.

[5]张斌,傅小悌,岳慧兰,等.父母外出务工家庭子女学习的适应性.中国临床康复,2005,44(9):69-71.

[6]吴泽华,曹伟华,喻洁.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社会观察,2008,9(中):260-261.

[7]乔良,陈希予,袁萍,等.某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08-3111.

[8]赵红,罗建国,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11-13.

[9]闵永胜,姚本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社会医学,2008,5(1):49-52.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06-309.

[11]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4-19.

[12]woLnamBB.Handbookofdevelopmentalpsychology.englewoodCliffs:prentice-Hall,inc,1982:454-456.

[13]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4]罗建国,赵红,周碧英,等.外出务工者的留乡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四川精神卫生,2006,19(1):48.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9

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明确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卫生健康部门以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加强疫情信息沟通。

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二、晨检制度托幼机构每天儿童入园进入班级前,卫生保健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和晨检工作,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托幼机构午睡前应加测一次体温。

中小学校在入校前完成体温检测。每天早晨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高校和中职学校应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完成体温检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幼儿和中小学生应在晨检后先洗手再入园(校)。教职员工(含厨工)也应进行晨检。

询问和观察要点为:(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腋下温度≥37.3℃或额头温度≥36.8℃)、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皮疹(含皮肤、口腔黏膜等)、呕吐、腹泻、黄疸、腮腺肿大等。

如果晨检和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出现各种感染症状,请立即向其发放一次性口罩,并将其转至隔离房间等待,由校医及时进行排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并通知家长。

校医院/校医室(保健室)应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每天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并立即报告。

可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晨检日检信息登记和上报工作。及时核实、报告和跟进处理预警信息。

三、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学生和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应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班主任(辅导员)要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课的同学,应问明病因,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报交校医。

人事部门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及时报交校医。

校医(保健教师)对师生因病缺课登记表进行汇总、分析,若发现聚集性情况,应及时通报学校疫情报告人,向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四、复课证明查验制度严格执行患传染病学生或幼儿复课前的查验工作,尽量避免续发病例的发生。

患传染病的学生或幼儿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辅导员)应督促其先到医院或社区开具病愈证明,复课前持医院病愈证明到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回课室上课。

若校医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以校医的结论为准,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

校医应向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若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疾控机构,协商后做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五、健康管理制度疫情期间暂停师生常规年度体检工作。

若发现学生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并对学生进行隔离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回上课。

若发现教职工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调离岗位,直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岗。

六、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托幼机构、小学、初中使用)在儿童入园入学(幼儿园、小学、初中)时,学校(含托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收取儿童查验证明及接种证复印件,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系统进行建档和查验。

对于需补种疫苗儿童,学校应通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带儿童到接种门诊补种疫苗,在入学入园后3个月内完成疫苗补种工作。

查验工作完成后,学校应将本单位的查验证及补种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上报辖区接种门诊。

七、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建立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小组,制定卫生检查标准,指定负责人,加强校园环境卫生领导工作。由学校主管卫生人员每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各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和督促,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整改。

每日对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礼堂、浴室等公共场所及垃圾桶站消毒一次。疫情期间每日对上述场所开窗通风情况进行检查。

规范保洁卫生操作,清洁人员需每日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腋温不超过37.3℃或额温不超过36.8℃方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或乳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并按要求对场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规范相关垃圾规范处理操作,卫生保健室和独立的隔离场所产生的垃圾要用医疗废物专用袋严密包装,并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等;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办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类处理。

八、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包括微信、公众号、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工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引导师生员工正确认识疫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各职能部门注意做好舆情控制,杜绝个人通过自媒体或微信等传播和扩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均以政府部门公布为准。提醒广大师生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3.出现发热等症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4.不吃野味,将肉和蛋彻底煮熟;

5.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6.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7.不要随地吐痰;

8.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9.非必要,不去疫情防控重点区域;

10.做好室内环境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清新。

儿童心理健康测验报告篇10

【关键词】肥胖儿童血压血脂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38-02

有大量文献报道肥胖成年人群较体重正常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高[1]。儿童虽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但了解肥胖儿童血压和血脂状况,对探讨肥胖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尽早采取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08年3月对新乡市某中学肥胖儿童进行了血压和血脂状况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2],筛查初中二年级学生,选择其中13~14岁符合肥胖标准的儿童,同时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0.5岁、身高相差不超过一个标准差的体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排除患有糖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肝肾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减肥药物者。共获取儿童73对,其中男生39对,女生34对。

1.2方法

1.2.1人体测量按《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3]测量方法测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Bmi=体重(kg)/身高(m)[2]。

1.2.2血清的制备与血脂测定隔夜禁食12h,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室温下凝固后,离心提取上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用酶比色法,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测定用磷钨酸镁沉淀法,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根据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C=tC-HDL-C-tG/2.2(mmol/l)。用Basic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统计分析用SpSS12.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进行自然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肥胖组和对照组一般指标和测量指标比较

表1肥胖组与对照组一般指标和测量指标比较

组别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BmiSBp(mmHg)DBp(mmHg)

肥胖组14.3(0.4)167.0(8.0)80.5(11.7)28.7(2.5)120.9(13.2)73.9(9.3)

对照组14.2(0.3)167.5(7.7)54.4(5.8)19.4(1.4)108.3(9.8)68.4(8.3)

t值1.142-0.40717.07727.6116.573.802

p值0.2560.6850.0000.0000.0000.000

注:()外数值为均数,()内数值为标准差

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在平均年龄和平均身高上均无差异(p>0.05),体重和Bmi两指标组间有差异(p

2.2肥胖组与对照组血脂比较

表2肥胖组与对照组血脂比较

组别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

肥胖组3.40(0.91)1.57(0.89)1.11(0.26)1.56(0.87)

对照组3.15(0.83)0.91(0.36)1.40(0.33)1.32(0.73)

t值1.7225.888-5.9151.786

p值0.0870.0000.0000.076

注:()外数值为均数,()内数值为标准差

肥胖组tG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青春期肥胖儿童存在血压升高和血脂异常。本研究发现青春期肥胖儿童股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都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均

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易被损伤,还可加重心脏负担;血中tG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可把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因而被认为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Berenon等[6]早就报道动脉粥样硬化从儿童时期就已开始,说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幼年期就已存在,但发病大多数在成年以后。肥胖儿童血压升高,血甘油三酯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其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增大,他们到成人期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就会增高。肥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过程,所以儿童期就应积极控制体重,同时加强对肥胖儿童进行血压和血脂的监测,降低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必须从儿童期就应开始。

参考文献

[1]叶葶葶.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2-336.

[2]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23.

[4]王亮,南晓琴,李新景.肥胖儿童血脂及脂联素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6,12(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