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十篇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十篇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0:19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1

根据《湖南湘江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湖南湘江新区2021年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的相关要求,围绕梅溪湖国际新城的定位和规划发展需求,结合“交通强国”、“新基建”国家指导政策,有必要构建交通设施管理精细化、交通治理精准化、出行服务品质化以及具备新城特色的智慧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区域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用户出行体验和管理效率,将梅溪湖国际新城打造成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智慧交通示范科技创新城。为更好地开展本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设计任务书,具体内容如下:

二、编制依据

(一)《湖南湘江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三)《住建部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通知》

(四)《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创建要求》

(五)《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六)《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8-2035)》(在编)

(七)《长沙市2050战略规划》

(八)《长沙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

(九)《长沙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四五”专项规划》

(十)《湘江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十一)《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东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长沙高新区枫林路以南片(含智慧产业城)控制性详性规划》

(十四)规划范围内其他相关已编规划、研究成果以及交通年报数据

(十五)规划范围相关道路施工图及城市交通现状调查数据等资料

(十六)湘江新区核心区智慧交通专项任务书

三、规划范围

研究范围:对湘江新区核心区交通进行统筹分析、研究,重点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枫林路以南片(智慧产业城)区域,面积约为38km2。

规划范围: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二期(东南片),面积约为28km2。

规划年限:2021年作为规划基年,规划期限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四、编制内容和深度

(一)形势研判

结合国内外智慧交通发展态势,分析梅溪湖片区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需求、发展思路。

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技术发展解读

开展交通强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交通、交通信息化等相关的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实施方案的解读,开展大数据、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智慧交通融合应用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国内外类似案例分析,总结其优缺点、行业壁垒,以及智慧交通发展战略、建设思路、有关政策支持等内容。

2、梅溪湖片区交通情况分析

开展梅溪湖国际新城交通运行现状调研,梳理分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公共交通、停车、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

梳理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软硬件设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情况,从规划到实施、管控运营模式全方位梳理动态交通运行、静态交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矛盾,总结片区智慧交通的控制要素,并提出片区智慧交通系统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3、智慧交通发展思路和目标

在传统“重建设,轻运营”项目规划建设思路下,现有智慧交通系统缺少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难以提供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和产品应用。本次规划须以保障项目未来运营服务质量为前提,以运营思路引导项目前期规划建设,形成“规划-建设-运营-评估”闭环式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二)具体方案内容

1、规划分析

梳理相关上位规划,考虑片区交通需运行实际需求,确定片区智慧交通规划定位,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需求,确定智慧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架构。

2、明确功能定位及对象

研究片区智慧交通在路网及停车中的功能、作用、服务对象。

3、片区智慧交通系统设计

根据智慧交通基础建设的需求以及智慧交通系统的服务领域,将智慧交通系统的设计分解为(1)区域智慧交通需求分析;(2)智慧交通总体框架设计;(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4)交通视频监视系统设计;(5)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设计;(6)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7)交通信息及服务系统设计;(8)、交通标识标牌系统设计;(9)智慧公交系统设计;(10)智慧停车及诱导系统设计、(11)数据传输及通信系统设计、(12)交通信息平台设计等相关系统设计。

4、建设标准与规模

研究分析目前国内领先并且成熟的技术路线,最终选定适合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的各个子系统选型和技术路线,提出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计划(2021年-2025年按时序详细铺排具体建设内容),提出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建设形式。

5、运营及维护

充分考虑智慧交通系统的多样性、兼容性以及信息互通性,提出各系统运营维护方案、相关政策支持以及体制管理建议。并提供可实施的运营方案,涵盖建设、运营主体,运营模式,资金保障等内容。

6、投资匡算

对片区智慧交通实施方案进行投资匡算,评估对应的交通效益。

7、智慧交通规划管控措施及建议

(1)提出片区智慧交通详细规划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后续资金保障与管理、健全智慧交通培训制度、健全新型技术研发应用保障机制等,有序推动智慧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2)提出行业指导政策建议,对标全国先进,突出片区特色,推动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完善,建立、健全本地智慧交通标准规范,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开放监控、管理、服务等核心关键数据,建立数据互通共享机制。(3)提出智慧交通规划条件核发、方案审批等规划环节管控措施建议,确保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规划深度

规划文本的编制深度达到详细规划深度,指导具体项目方案设计。

五、规划编制要求

(一)规划提交成果

规划成果必须符合本任务书的规定,并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本次规划研究成果应提交: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集、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文本应当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说明书应当对规划文本做出详细解释,并需要详细阐述研究过程以及规划结论的推导依据。图集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

本规划提供最终成果为《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详细规划》成果,纸质报告各10份,光盘刻录电子文档1份。

(二)编制时间安排

本规划计划实施周期为2021年7月15日-2021年11月14日。

序号

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

时间安排

1

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及实地调研,完成现状调研资料收集、问题与需求分析、规划目标、发展思路与策略研究工作

7月15日—8月5日

2

初稿编制阶段

智慧交通顶层设计与框架体系

8月8日—8月12日

3

规划设计(初稿)编制及汇报

8月16日—9月30日

4

补充调研

10月1日—10月10日

5

征求意见阶段

规划设计(征求意见稿)编制

10月12日—10月20日

6

征求并收集各相关单位意见

10月21日—10月25日

7

专家评审阶段

规划设计(送审稿)编制

10月26日—11月4日

8

项目专家评审会

11月5日—11月11日

9

规划设计(终稿)编制并提交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2

从实际案例来看,中兴网信的智慧城市有以下特征:一是全面感知,通过泛在的传感网络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检测、监控和分析;二是充分整合,利用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和统一,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公共资源,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三是激励创新,鼓励企业和个人在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四是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业务高效协同。

衡阳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陶小平谈到了云平台对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整体架构的重要意义时,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对数字衡阳项目来说,集中、统一、共享的云平台是纲,公安、交通、城管、应急等行业应用是目,纲举则目张。我们只有抓住了云平台这个核心,进行资源整合,实现集约化的规划、建设与运营,才能走出过去各自为政、孤岛系统、信息壁垒的困扰。”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教授李琦对中兴网信的智慧城市云平台架构表示肯定。他表示:“过去我们一直谈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共享问题,但落地很困难,一是体制问题,二是缺乏有力的平台支撑。智慧云平台概念的提出与落地,综合了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框架、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要素,使城市信息化从电子政务的1.0时代、数字城市的2.0时代,迈向智慧城市的3.0时代成为可能。”

中兴网信负责平台的副总裁窦水华则表示:“中兴智慧城市云平台包括一个平台和两个体系。所谓一个平台,就是把城市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共享平台及虚拟化平台三部分融为一个整体,以一个统一的体系来满足城市it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城市基础数据信息整合、城市行业应用互通与共享三个层次的需求。两个体系分别是标准规范体系和运营与安全保障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中心智慧城市首席专家杨崇俊说:“所谓建立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要建立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城市数据共享交互平台,这是我国近年来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需要利用面向服务的理念进行构建,以XmL为信息交换语言,基于统一的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和数据交换协议进行数据封装,利用消息传递机制实现信息的沟通,实现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的共享交换,以及控制指令的传递,从而实现各部门智慧应用间的资源共享。各级地方政府人口数据、企业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上统一共享交换。”

“应用支撑共享平台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开放的paaS云平台。”窦水华表示,为了实现智慧业务的快速开发,应用支撑共享平台需要提供数据支撑组件和能力引擎组件。数据支撑组件包括搜索引擎、报表引擎、数据分析引擎等模块,可以用于快速开发数据检索及分析类的应用模块。能力引擎组件包括工作流、门户框架、离线/在线流程设计器、表单设计器等模块,基于这些模块,云平台可大幅提升上层应用的开发效率和质量。除了以上组件之外,应用支撑套件还需要包括一套完整的开放环境,用于将整个系统内部的数据和业务能力封装为服务,并对第三方业务系统和应用开放。基于开放环境,第三方业务系统和应用可以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使用系统内部的数据,调用系统内部的业务流程,同时也可将第三方业务系统和应用的能力接入到系统内部,实现跨系统的数据和业务的无缝集成。

“城市的资源虚拟化平台可以通过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对it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管控、动态调度、弹性增长、按需使用的it资源池,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和浪费。”窦水华介绍,“通过分阶段的整合努力,希望能汇聚城市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实现iCt基础设施可共享,平台能力及应用的可成长、可扩充的目标。”

薛宏建认为,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应该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作为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中兴网信积极参与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行业规范的制订工作。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正在组织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统筹工作,这是一场及时雨。”薛宏建表示,只有在统一标准规范下开展顶层设计、方案规划、建设落地和运营等工作,才能统筹协调,从而最大化地发挥云平台的作用,使得参与的企业实现开放和共赢。”

“以往一些项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建设、轻运营,重系统、轻安全的现象。”薛宏建表示,“运营机制与保障机制是智慧城市发挥长效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信息通信在给人类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信息安全风险,对企业和个人如此,对一个城市大系统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在规划方案中充分考虑到智慧城市的运营需求与安全需求,从体制机制、流程制度、技术手段上给予支撑保障。目前我们已将智慧云平台的研发重点转向统一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使云平台具备可运营能力。”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3

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由多个智慧应用和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共同构成,具有“三化一新”的特点。其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了城市内多个行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也为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一体化的平台。

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由多个智慧应用和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共同构成。

智慧应用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社保、智慧卫生、智慧市场监管、智慧政府(阳光政务、公共安全、应急)、智慧资源设施(水、土地、环境、科技资源等)。这些智慧应用通过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行业内各业务条线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包括:城市综合数据库(法人库、统计库等)、跨部门信息管理平台以及综合查询等公共应用服务。该平台不仅实现了城市内多个行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还实现了城市人、法人、政务和资源设施等管理对象的综合信息汇聚,为多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支撑,。

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一,该解决方案覆盖行业完整。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涵盖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食、住、行、安等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智慧应用配套方案,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第二,基于行业公共信息平台设计解决方案。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智慧应用都是基于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构建设的,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形成了行业的信息一体化、运行一体化和业务一体化模式。万达城市级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促进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避免了城市孤岛,也为将来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智慧城市群提供了支撑。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智能应用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

一、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已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不断伴随着相关的城市管理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化的力量来创新性给予解决。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陆续会出现一系列治理方面问题,包括:城市治安落后、交通拥堵、环保卫生差、教育发展滞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为解决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智慧城市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效管理、科学管理、智慧化管理,不断促进提升城市管理、城市治安、地方生活等整体水平。

二、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管理为核心,构建一整套从基础通信层到智能应用层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涵盖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城管等,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管理高效运转,形成良性的智慧生态城市模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三、智能应用规划的思考

(1)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控制化技术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包括移动GpS/GiS主控系统、企业用户子系统、移动服务门户、GpS车载终端、用户远程终端及移动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实现全城市内人员、车辆、道路的全方位、实时性、智慧化管理,有效疏导交通拥堵,提升道路运营效率,降低交通故障,减少单位资源能耗,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高效服务于市民交通出行和运输行业的广泛需求,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2)智能旅游系统。运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推动旅游业转变,构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对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全过程实施信息化应用。建设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和无处不在的旅游体验服务;加快信息化改造,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实施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加快旅游定位服务系统和旅游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涉外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数字化改造,构建网上体验旅游、影视基地旅游、特色自助旅游及旅游电商服务等智慧化旅游体系。

(3)智能医疗系统。智能医疗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位置定位服务、视频通信和传感技术,构建医疗信息化通用服务平台,搭建医院与患者、医生与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患者更方便的了解医院的医疗资讯和专家的出诊时间,并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围绕患者搭建了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构建市民医疗资料数字化管理模式,统一化管理城市医疗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管理、共享医疗资源,服务于患者、医生、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等对象,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进而提高医疗运营效益。

(4)智能教育系统。智能教育系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统一整合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通过校园全部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构建一个育、培训、科研、学习、实践、生活等校园活动为一体化的智慧化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的身份验证系统、数字化校园门户、移动教学服务系统等,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进而提升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构建高度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5)智能城管系统。智能城管系统是运用城市万米网格单元化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充分结合城市部件配套管理,构建一套网络精细化管理、部件精准匹配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综合治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数字化改造,实现资源整合管理,围绕城市管理的全流程各个环节,明确城市管理主体及目标的相互匹配,实现了管理流程化、流程数字化、资源精细化,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政府实施公共服务措施的效率,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束语: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深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城镇化建设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搭建一批成熟的智能应用系统,促进城市智能应用水平提升、智能产业升级、智能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率明显提高,城市管理配套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城市管理能耗成本明@下降,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家耀,刘嵘,成毅.让城市更智慧[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5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需要战略性规划和顶层设计的系统思维,在实施落地上则需要循序渐进,我认为智慧城市急需跨界、跨学科和跨平台的多方资源与人才对智慧城市建设出具战略性顶层规划,特别是各部门、各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不同的定位与应用的需求,常常会片面性和局限性地去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忽略了智慧与智能之间的纲目并举。

因此,经常会在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

通常情况,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在规划的指导下,设计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规划实现目标架构的路径。在智慧城市阶段,由于信息系统涉及了政府、企业、市民等多类主体,投资巨大、运营难度大,因此,顶层设计更需要考虑: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谁付费等实际问题。

许多传统行业,正在认识到信息化服务领域潜在的商业价值,比以往更愿意开展战略性的投入。因此,需要用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顶层设计。除了综合设计系统的整体功能、信息资源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指导系统建设总的框架的技术可行之外,更关注商业的可行,设计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使系统成为用户满意,政府、商业上可行的多赢工程。产业整合:分析产业链结构,分析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度,识别有能力的企业,采用产业链整合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经营管理的较高境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局部智能化的产业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者,需要回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如:非物化文创内容与科技融合的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居民生活智能化需求的变化,这些所能做的就是一个不断地改进城市经营智慧和管理智慧的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旅游、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市民要享有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导航、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慧教育、智能停车管理等智慧社区的一系列服务,这需要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协调与规划的决策作用。

只有面向公众规划与运行,只有动员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管理,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才是成功的关键,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的共识,促进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同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6

iBm的“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的关键是要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统一成智慧基础设施。iBm前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彭明盛曾发表演讲《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彭明盛认为,传统上,一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和油井,另一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是分离的。现在,是到了二者合一的时候了。

事实上,iBm经历了从“电子商务”到“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再到现在的“智慧的地球”的三个阶段,其轨迹中的每个新理念,都相应地开启了iBm的战略转型。

iBm的“电子商务”是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其实质是替客户建置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以便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更方便而有效率地从事商业。这个理念将iBm全面转向“it服务”。

接下来,在it业新的转折时期,iBm又适时地推出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重点在“随需应变”。当客户开始抱怨“环境不好,不购买it设施了”时,iBm说:“我们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服务。”围绕“随需应变”理念,iBm从收购普华永道、剥离pC业务、收购大量软件公司开始,加速“变软”,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而后来的“智慧的地球”则是要将实体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合二为一。iBm已紧紧占据了信息化已经相当成熟的金融和电信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主动权,它希望把商业触角延伸至更多的公共设施领域,而与金融和电信相比,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信息化还处在拓荒阶段,但市场规模可期。

“智慧地球”在中国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的设想;2009年8月,iBm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开启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中,iBm为中国量身打造了六大智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随着中国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热潮的不断升温,iBm在智慧计算、智慧数据中心等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研发力量,并积极与国内相关机构寻求合作。2009年以来,iBm的这些智慧解决方案,已陆续在国内的各个层面得以推进。仅智慧城市一项,中国就有数百个城市正在或即将与iBm开展合作。

2015年4月10日,重庆市政府与腾讯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围绕“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探索,同时在渝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腾讯方面称,基于公司积累的海量的数据基础及成熟的云计算能力,已专门定制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智慧重庆”解决方案。所涵盖的微信平台“城市服务”功能,很快将在重庆上线。“城市服务”入口将把包括交通、医疗、社保、公积金、旅游、金融等分散的生活服务功能在微信上集合到一起,成为手机里一站式、全天候的民生服务大厅。市民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重庆案例”是正在进行的探索,看起来激动人心。可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在“智慧的地球”领域相关研究还存在不少困难。

首先是技术路径选择。从技术层面看,中国在发展与“智慧地球”相关的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方面,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完全采用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技术和产品,但这可能会导致中国相关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丧失;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智慧系统(或称“智慧中国”),从而掌握“智慧中国”构建的主动权。但现实情况是,虽然中国在研发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且物联网研究也与国际同步,但在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还远远不够。

在高端传感器方面,中国生产能力严重缺乏,现有的传感器灵敏度较低,直接影响传感器的作用距离;在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等方面,关注程度也很不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大型系统软件等,仍过多依靠购买国外的成品;在核心晶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方面也很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开发等也普遍薄弱。此外,中国应用层研发的起步也较晚,且大部分分散于低端层次。因此,如何发展中国的智慧系统,选择何种技术发展路径,确实面临着相当程度的技术风险。

其次,重复建设和市场风险问题。中国与“智慧地球”直接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规模持续增大,一些重点城市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过程中,通常依据自己对“智慧”的理解,以及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进行布局。目前,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30多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过热的发展苗头。有专家对这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现象,纷纷表达出担忧,认为当前过热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的建设,将有可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此外,我们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也面临着中国市场被跨国企业垄断的风险。iBm公司的研发实力、中国战略,以及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都为iBm“智慧地球”抢占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仅以2011年统计为例,iBm在中国市场就已连续12年蝉联全部服务器市场全国排名第一,连续12年蝉联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第一,连续8年蝉联中国外部存储系统市场全国第一;iBm于2012年计划:将通过创新和务实的战略,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提升云计算、业务分析与优化、智慧的商务、智慧的城市、高端系统/智慧的运算等关键能力,并要在重点行业、中型企业、区域拓展和公司建设等领域寻求突破,以实现发展转型和“智慧的成长”。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7

未来五年,长春市将以“政府智慧运行、产业智慧发展、市民智慧生活”为目标,围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交通、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构建“智慧长春”的基础支撑环境,建立起“智慧长春”的初步框架。

“智慧长春”建设将建立三个中心,搭建三个平台,启动六大工程。即建立电子政务管理中心,搭建运维电子政务公共支撑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搭建运维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智慧城市综合运营指挥中心,搭建城市综合运营指挥平台。

提升信息设施建设

长春市将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主线,着力构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全面推进“智慧长春”建设。

加快光网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及云计算三大公共平台。以“下一代互联网(ipV6)”、“新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及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动智慧感知网络建设、城市宽带网络建设、无线城市建设和“三网融合”。

到2017年,长春市将基本建成全面感知、普适计算、融合应用、安全可控的信息网络设施。实现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t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0%以上,3G网络覆盖率达100%,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全市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达100%,住宅小区实现100%光纤接入,行政村实现100%光纤覆盖。

通过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应急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同时,规划建设应急防范、灾难备份等平台设施,构建与“智慧长春”建设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体系。

完善智慧旅游城市

长春市正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实现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涉及旅游环境的wiFi全覆盖。启动了长春市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旅游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选择重点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旅游行业单位作为首批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单位,进行智慧旅游改造升级。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长春市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届时,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查询长春旅游信息资源、产品、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公共平台

围绕着市民智慧生活,长春市正在重点建设六个智能应用系统,即市民卡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卫生医疗综合服务系统,智慧教育信息系统,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长春市计划建成一系列集硬件、软件、集群设备、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信息于一体的公共支撑平台,面向政府运行、产业发展、市民生活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支持。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面向政府构建智慧政务应用支持平台;通过呼叫中心、智能手机app应用、社区服务站等多种形式,面向市民建设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公众服务应用平台。以电子商务、农业及农品为切入点,面向企业建设智慧产业应用支撑平台。

还将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化支撑体系,建立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及协同办公体系。政务公开信息网上率100%,政府部门普遍实现网上办公,90%以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通过网络办理。

长春市将以“市民卡”为载体,整合各类与个人社会事务相关的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政府部门信息系统,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社保、档案等各领域的智能化服务。让市民从吃、住、行、教育、医疗、社区生活等方面全面享受智能化服务,城市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促进智慧产业发展

为实现智慧产业规模化提升,促进“两化”融合,长春市重点培育智慧产业集群;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培育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动传统商务模式转变,培育智慧商务示范区;整合文化旅游信息资源,培育智慧文化旅游新业态。

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产业发展和智慧型城市建设。近年来,长春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园区”等诸多称号,信息产业涵盖了光电子、汽车电子、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等广阔领域,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长,基本形成了重点企业引领、科研院所支撑、园区集聚辐射、政策环境保障的信息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7年,长春市的智慧产业将实现规模化提升,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元。传统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将达到80%以上,重点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比重达到90%,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以上。

长春市正在建立智慧医疗体系,即“智慧医疗云”,以智慧医疗平台为主体,医院可以公开其医疗资源、医疗技术方案和医药价格。通过这个系统,患者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多种方式的实名门诊预约,医生可根据患者预约门诊时提供的病情和以往检查结果,进行必要检查项目的预处置,并根据预约时间排队。

长春市还实施建设了“1378”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即建立一个平台、三个数据库、融通七个系统、实现功能。未来将建立一个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公共卫生服务三个数据库。联通医疗、疾控、妇幼、血液、急救、卫生监督、卫生行政等七个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互联互通,改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卫生服务协调与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提高为百姓询医选医约医,获取健康知识服务能力,提供医疗质量、基本药物、财务监管服务等八项服务职能。

相关链接

智慧城市建设需破解三大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认为智慧城市从三个维度认识:“两化”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

我国的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还是在地方、业务层面,尚未与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相衔接。在具体实施时并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落实。

近年来诞生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共同构成新一轮、更强劲的信息化浪潮。这一轮信息化浪潮对于经济社会的潜在影响,我们尚难以预料。但是,可以预料的是,当前基于传统的行政区划而展开的智慧城市建设不适应技术发展要求。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智慧物流;广东模式;产业联盟;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361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及目的

1.1智慧物流概念综述

在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200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智慧物流”的概念。智慧物流,又称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它包含了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目前,智能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物联网背景下,李书芳(2010)认为,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匹配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基础上,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发展状态。

章合杰(2011)从智慧物流的内涵、概念、功能、体系结构、价值及智慧物流的实施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对智慧物流的理解。

智慧物流一般定义是指将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运用于物流领域,实现物流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物流活动,使得物流系统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甚至达到“智慧”状态。

1.2智慧物流内容体系

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划分,智慧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1.2.1企业智慧物流层面。在企业层面,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智慧化和一体化。

1.2.2区域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省、市或经济区域等)建设智慧区域物流中心。就是指通过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各个层次的物流系统,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监督行业与规范市场的信息需要,使得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1.2.3国家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标准和规范、政策和制度等,鼓励及支持智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整合地方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全国性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1.3研究目的

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是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智能物流是国家物联网重点投资的十大产业之一,也是宁波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智慧物流,有助于促进宁波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打造更为完善的物流辐射网络,实现物流业、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为广大企业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竞争力。而发展智慧物流,宁波又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人把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先进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宁波智慧物流尽微薄之力。

2国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近年来,智能物流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标准上,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沃尔玛在1969年开始使用电脑管理跟踪库存,并在1979年率先采用24小时物流网络化监控,完成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的工作。美国联邦快递利用internetShip物流即时跟踪系统,让包裹准时送达率达到99%。美国UpS公司则是通过条码、扫描器、数控笔、全国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即时地跟踪、监控货物在全国各地的行进状况,并提供给顾客进行即时查询。美国Fisher公司在应用第三方物流公司Catepillar开发的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后,销售额、货物量、库存周转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英国电信也与omnitrolnetworks合作,部署基于RFiD的零售库存解决方案,实现即时库存管理与追溯,创造更加智慧化、协作更紧密的供应链。日本aiS研究所研发的RalC系列三维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在多个行业的企业物流等都有应用,并且产生了相当好的效益。

3国内“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3.1电信引领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

中国电信在“智慧城市”大旗的引领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与当地政府、高校及企业合作建立信息平台,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电信成立了物流呼叫中心,组建全区域Vpn网,提供天翼定位、全球眼及无线全球眼等服务,实现了对货物运送、存储全过程的调度和管控,让物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大大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3.2“物流淘宝网”+“示范工程”的广东模式

广东林安物流园创建于2003年,是广东省、市、区重点扶持大型物流超市发展项目,是以网上信息交易平台()、网下物流信息交易市场(林安物流信息交易市场)、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总部、物流招投标中心、物流结算中心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园区。是国内目前唯一实行物流信息网上、网下实时交易的市场,会员单位或个人可以在交易所的网络平台上货物托运信息和车源信息,互相联络达成交易意向,组织网上竞价。为降低网上交易的风险,平台还建立起了一个3重保险的全方位验证体系:实名制,车险+林安物流首赔担保,车位通GpS全程监控定位系统(随时监控车、货去向,保证不会出现骗车、骗货及货损得不到赔偿的问题)。依托该信息服务交易平台,广州林安开张了全国首家的“物流超市”,形成了一个“物流淘宝网”。

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肇庆致美物流(城市快速配送中心)是工信部全国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此工程为广东物流企业向转型升级实现“智慧物流”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广东省物流协会在加入工程申请的审查、工程的中期检查和验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审查通过的企业,协会根据其所在行业的业态、行业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为其量身订做实施计划,这个计划是包括了物流装备改造、企业品牌培育、管理水平提升、行业自律强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五位一体”的每个方面都有详细的条款和标准,只要有一方面不符合就视为不合格。所以,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并不是单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也不仅仅是对车辆等装备进行改造,而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3.3南京以标准引领的智能物流产业联盟模式

在智能物流领域,南京市企业主导起草了20余项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以标准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催生了南京(江宁)智能物流产业联盟的成立。联盟是一个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旨在促进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开放性的政产学研多方面共同推动的工作平台。联盟的任务是统一产业链各环节的接口和标准,组织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集体攻关,出台技术标准,促进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共享,实现技术研发、市场、技术标准、产业链等方面的全面联盟,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全面提升南京市乃至全国智能物流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宁波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宁波市一直在物流领域尝试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已开发应用港口智能闸口系统、智能集卡系统、智能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推进了宁波电子口岸、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了数据中心。在宁波国家高新区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共建了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及“iBm智慧物流中心”。与中国联通携手建立了基于iBm物流行业解决方案的宁波智慧物流云平台,融合iBm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及移动等一系列全球顶级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物流及服务连成一体,为货主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提供供应链可视化、供应商门户网络、供应链网络优化、运输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未来五年,平台将吸引100家企业加入平台并实现在线交易,实现年线上物流业务交易额500亿元,建成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5宁波智慧物流Swot分析

5.1优势

物流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及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为区域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定基础。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智慧物流云平台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提升了宁波整个物流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5.2劣势

缺少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跨行业和跨系统之间的信息还不能共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物流成本偏高,物流高技术设备研发比较落后。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一、物流技术设备缺乏,物联网技术、新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有待创新,与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5.3机会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智能物流关键技术攻关。浙江省提出了建设“智慧浙江”的倡议,宁波市政府把智慧物流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三大先行试点工程,出台了《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了智慧物流建设步伐。智慧物流技术逐渐成熟。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投入宁波智慧物流建设洪流。这些都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4挑战

宁波智慧物流关键核心技术不足,采购成本过高,制约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智慧物流产业与广东、江苏、上海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法规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6宁波智慧物流发展对策

一般来讲,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和行业组织、最终用户等。当前,宁波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要走政府主导下的政产学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发展之路,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

6.1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智慧技术标准建设和平台整合,形成“四网融合”、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环境。通过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创造国内外合作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智慧物流建设中,引进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智慧及相关解决方案,引进和实施国内与智慧物流相关的机构和项目,集中各方力量对智能物流关键技术进行合作攻关,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6.2行业

行业组织主要指物流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要以它为载体,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尽快制定和提出智慧物流相关标准争取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标准。由其组织提出智慧物流示范工程的立项、检查及验收标准,并为加入到工程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促进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和成果共享,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管理模式创新。

6.3企业

企业的职责是找准产业链的位置,全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智慧物流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发展物流商业智能,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并以此开拓市场。加大智慧物流的几个方面在企业中的应用,建立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及智慧企业供应链。

6.4高校及研究机构

宁波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精力进行理论问题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开设与智慧物流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创办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促进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和智慧物流科技创新。

6.5用户

用户主要是在应用中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7结束语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智能物流代表了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和方面,它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宁波市已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智能物流产业的发展,但智能物流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发展既要跟随世界智慧技术、智慧国及智慧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也要以点带面,示范推进,逐步发展,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张成海,张铎.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2010(7):172-173.

[3]周立新,刘琨.智能物流运输系统[J].同济大学学报,2002,30(7):829-832.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9

从“智慧安防”到“智慧安居”

在浙江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探索中,提出的“智慧安居”是“智能安防”的延伸和创新发展。其功能不是局限于对区域治安的防控,而是将“智慧安防”延伸、演化为为区域内的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有效服务的载体。其服务基本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面向居民个人的公共服务,如走失老人或小孩的寻找服务,老弱病残人员的紧急呼救服务,电梯、门禁等公共设施障碍保修服务,高层涉危人员排险服务,车船票信息、天气、环境查询服务等。二是面向单位、社区、街区的公共服务,如困难群体社区保安服务、治安环境问题突出地区的安防服务、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出租房密集区的安防服务等。三是面向居民个人的有偿服务,如家庭管道的疏通修理服务、家庭电器的故障排除修理服务、家庭钟点工的聘用中介服务、车辆租用的呼叫服务等。四是面向单位、社区、街区的有偿服务,富人社区的安保服务,经营街区的单位与企业的统一安保服务,特殊经营企业(银行、珠宝店、贵重字画、物品的展览会、拍卖会)的特殊安保服务等。

概括起来说,浙江的“智慧安居”建设是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信息手段整合优化市民服务体系、家居安防体系、社会单位安防体系、消防安全体系、公共安全高效防控应急体系、城管快速服务响应体系,创新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服务、社会治安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让老百姓实时感受到可感可视的安全、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同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

从技术框架模型来看,智慧系统由四个层面构成,即感知层、网络层、信息处理层和应用层。这个模型与人的智慧系统是一致的,感知层对应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用于获取各种数据(信息);网络层对应于人的神经系统,把器官获取的数据(信息)传递到大脑;信息处理层对应于人的大脑,根据大脑中的知识,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做出决策;应用层就是大脑做出的决策通过神经系统指挥手脚或其他器官去执行。

从信息技术支撑角度看,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是“智慧安居”的三大核心技术。首先,物联网智能终端是“智慧安居”体系的“五官”,解决信息感知问题。“智慧安居”首先要通过感知世界来获取信息,感知技术是“智慧安居”发展的前提。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设备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对人、事、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其次,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是“智慧安居”体系的“神经”,解决信息传输问题。智能终端采集的大量视频、图像、文字、信号等数据(信息)都需要由一个宽带、泛在、安全的网络作为传输介质,高速光传输系统、智能多层域光交换网和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无线通信网络3G/4G的成熟与发展、三网融合的推进,将进一步打破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有线电视网络间数据传输壁垒,为大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三,云计算是“智慧安居”体系的“大脑”,为信息处理和存储提供了智能、智慧的、解决问题的高水平服务。最终使得“智慧安居”体系充分体现其智慧化的是云计算技术,云计算能够为“智慧安居”提供强大的融合、便捷、高效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它的按需自服务、足够的网络访问能力、共享资源池、弹性快速部署、服务可计算等特征,更为“智慧安居”的服务模式创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提供了可能。

从商务智能向服务智慧化演变

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将是知识生产率的竞争。从数据到知识这个跨越,人类用了半个多世纪。商务智能就是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它是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智慧安居”服务要依托的已不再仅仅是数字化、网络化,更需要智慧化。正如《大数据》(涂子沛著)所论述:由于数据仓库的“结蛹”、联机分析的“蚕动”、数据挖掘之智能生命的“破茧”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化蝶”,才实现了商务智能的今生。

其中,云计算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使得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的能力大大提升,数据可视化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亦为“智慧安居”建设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

云计算是服务智慧化的关键技术支撑,云计算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它主要有三种服务模式: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随着大数据应用需求的急剧扩大,DaaS(数据即服务)也将成为云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在“智慧安居”系统中,SaaS层:一方面使居民、企事业单位能够便捷地、按需订制地获取和使用各类服务软件,达到便利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使有关职能部门灵活运用监管软件开展安防监控。paaS层:建立一个可以在基础设施上运行的可部署应用系统以及托管环境的强大平台,作为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运行平台和协同平台。iaaS层:提供系统与平台运行所需的云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专项服务的计算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安全设施等。但相比传统的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通过一系列虚拟化手段实现了灵活配置和高效运行。DaaS层:可以对“智慧安居”系统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信息的新价值,从而形成服务的创新和服务的智慧化。

其实,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这三者是一个统一服务于“智慧安居”等业务的整体,是一个统一为“智慧安居”等业务提供云服务的形象表述,是不能独立与分割理解和使用的统一体。

从“智慧安居”业务应用层面来看,“软件”重点是要开发大型智慧业务(安居)平台加系统控制与应用软件;“平台”重点是要建立基于大型业务“数据仓库”的日常协调服务与应急指挥服务的平台;“基础设施”应包括专项业务物联网(如车联网、梯联网)、“云计算平台”、“智能终端”、“智能指令传输的网络神经系统”等;“数据层”重点要按需建立“数据仓库”和数学模型,把数据挖掘、发现价值作为落脚点。只有把软件、平台、基础设施和数据融为一体,并有效提供全面及时、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一揽子”的智慧化服务,才是“智慧安居”高水平服务的商用模式。这种模式能全部满足“全面感知”、“系统协同”、“实时运作”、“智慧处理”等智慧城市项目业务服务的全部要求。

因此,“以人为本”的区域化“智慧安居”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大规模、实时、客观准确、高水平的利用,即智慧化的防控和服务结合运用,达到了十分“灵”便、十分“灵”验的境界,达到了“传神”的境界,达到了部分“科盲”人员以为的“神”、“灵”境界,达到了佛家所描述的“智慧”化身的境界。

政府大力推动“智慧安居”建设

政府作为“智慧安居”建设试点的领导单位,应主抓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智慧安居”建设方案的制订和审批。

在方案制定之初,业主单位要对“智慧安居”的需求做认真调研和梳理,确定总体需求、架构、功能、投资模式等。总体建设方案的设计可邀请国内外有资质、有经验的咨询机构或设计开发单位来承担。建设方案应在试点项目指导组的指导下,由业主单位自己审定、批准后才能实施。同时,在技术方案审定时,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作用。

二抓投资建设机制、运营机制与相关政策的落实。

“智慧安居”建设基本的投资、运营与使用模式有四类:一是“政府投资建设+事业单位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模式”;二是“国有资本全额投资建设+企业服务外包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模式”;三是“股份制投资建设+企业化服务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的模式”;四是“一家企业全额投资建设+企业化服务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模式”。

为创新运营机制、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加快系统与平台软件的升级,“公司化的运作+政府与社会利用”的模式(即第二、三、四类模式)更符合浙江“智慧安居”建设试点的要求。政府的政策要根据“智慧安居”的投资、运营、利用模式来确定。采用上述第二种模式的,政府要提供国有资本的投资,确定并提供运营服务外包的资金、激励性的报酬政策、社会性利用的收费定价与收入分成政策、运营服务外包企业的优惠政策等。采用上述第三种模式的,在上述政策基础之上还要研究相应保障合理回报的投资政策、分红政策及鼓励再投入的政策。采用上述第四种模式的,在上述政策基础上,还要重点研究分时段的鼓励投资的合理回报政策,如前三年的未达到规模效应前的投资回报补贴包干政策,以及鼓励再投资的政策(包括给予一定额度的信贷贴息政策)。

三抓日常与应急指挥协调的组织落实。

运营公司承担技术性平台与系统的运营工作,政府部门的日常指挥与应急指挥组织要由区域的党委、政府来确定。

同时“智慧安居”也必将成为区域应急指挥的中心:面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工程安全、自然灾害、社会群体性的治安事件等,要明确应急指挥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分工与协调的职责和相应的预案,防止多头指挥、无序指挥和盲目指挥。

四抓数据资源的整合、联建与合作利用。

首先要打破信息孤岛,高度重视数据价值理论研究与应用、宣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物的价值发现比事物的本身发现更重要。因此,研究数据的价值比研究数据本身还重要。要使广大职能部门明白“数据价值论”。

数据的规模决定数据的价值基础。如数据价值理论示意图(附后)中所示,顶端增加智慧,以说明产生智慧的过程。对几倍乃至百倍、千倍、万倍的数据规模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几分之一、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有用的信息;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信息的积累与分析,可以产生一两个有用的知识;在相当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模型的数据挖掘,产生智慧,从而实现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它们之间成宝塔形的逻辑关系。

数据的价值既取决于规模与质量,更取决于其关系结构。不能片面应用数据,听风就是雨,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是人们正确把握与处理信息的关系结构的经验总结。“智慧安居”特别需要具有时空关系的数据,要按照应用主题把这些数据进行分类、集成,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时空维度下人、事、物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发现数据价值,并加以深度利用,最终实现对人和物的位置追踪。

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通过深入的整合、分析、挖掘和开发利用,形成新的知识或智慧以辅助决策。捧着金饭碗要饭吃、假物为用、草船借箭等历史典故,都说明人们发现数据信息的价值并加以有效利用的极端重要性。这个定理告诉我们:拥有数据不等于拥有财富;通过研究发现并利用数据的价值,才能创造财富。

实时数据(信息)是开发历史数据(信息)价值的钥匙。如2012年8月8日“海葵”台风在浙江登陆点的信息,与1988年8月8日“比尔”台风的运动轨迹信息的比较,从而对“海葵”台风在浙江登陆后将经过的路径与范围的预测、预防及时做出了部署。这个基本定理说明:由于实时数据,引发了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新的价值利用。

历史数据总体上呈价值递减趋势。这亦是档案的密级及相应保密年限敲定的依据之一,解放前的土地地契档案与解放初的分田档案失效的道理也说明了这一点。不必过于拘泥于旧有的数据,数据价值有其时效性,越旧时段的数据利用价值越低。数据仓库的建设正是在动态积累中演进的。

数据价值论,为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信息整合、信息库的联建、合作使用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方式与机制。一方面要抓好各部门的信息整合与联合共建。“智慧安居”需要人口实时数据库、住房(租房)及厂房、商场、道路、地下空间通道等地理空间数据库,和企业法人、交通车船工具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各部门的数据库,按照应用主题需求建立数据仓库,构建能保障“智慧安居”所需的综合的、丰富的、实时的数据资源池。从技术层面来看,实现各部门信息整合与联合共建的关键在于用统一标准来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数据交换平台。另一方面要注重合作利用机制的创新。无论数据库怎么建,都会存在数据的交换、合作利用问题,其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一是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数据整合利用、数据交换使用、合作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的投入机制。对拒绝数据整合使用、交换与合作使用的部门要实行“断奶”政策;对愿意并支持整合与合作使用的数据库建设予以重点投入保障。二是对共建共享的数据库要探索建立数据利用的保密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类似机要文件收发管理数据交换合作的定人定岗管理制度。建立类似机密、绝密文件管理的机密数据交换合作的失密、泄露等责任追究制度,泄露个人隐私、企业等法人的商业与技术机密、国家机密的救济制度,尽量挽救、减少损失。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篇10

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创新是对中兴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优势的全面诠释。整体解决方案涵盖管理、安全、园区、交通、医疗、教育、旅游、物流、环保等众多领域,全方位助力城市应对城市化发展新挑战、创建更加智慧的城市、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目前,中兴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四大创新之处也已落地于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中。

技术创新

在tD―Lte的建设项目中,北京市tD―Lte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开创了无线政务专网先河,也是中国第一张tD―Lte无线商用网络。中兴通讯目前已建成200多个基站,覆盖四环以内区域,可满足北京市各级政府及相关委办局在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同时还将承载北京市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政市容、能源环境、公共安全等民生、应急、城市管理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并推动tD―Lte技术在专网上的应用推广,从而带动整个tD―Lte产业的发展。

应用创新

南京市公安局“3・20”道路图像监控系统数据汇聚项目,政府要求在市局集中建设一套适应海量数据处理的高性能道路图像监控数据云存储平台,该平台将从现有的六个数据分中心获取和汇聚道路监控数据,以便提供集中式的道路监控数据管理功能,为开展各种车辆监控数据应用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计算服务能力。

服务创新

在智慧园区的建设方面,中兴通讯为苏州太仓市科教新城园区提供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云主机、云桌面、云存储、融合通讯、协同办公、商旅等云服务。该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园区的it和Ct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信息服务薄弱、管理应用缺乏、内外交流障碍等问题,实现整个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助力园区扩大品牌影响,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并实现向上海、江苏乃至全国相关产业互补性建设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