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光污染形成的原因十篇光污染形成的原因十篇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1:10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1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的种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类型,其中光污染就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环境污染形式。但是我国在宪法、民法通则及环境保护法中均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致使在光污染侵权的法律适用方面存在争议,所以深入研究光污染的有关问题,有利于推动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进程。

关键字:光污染、环境污染、环境侵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由此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于是环境污染问题成了近年来全球普遍关注的热门问题。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1]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常说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的原因致使环境发生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等方面的不良变化而影响人类生存的现象。[2]其实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环境污染就一直是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环境污染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如噪音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本文拟从下面一个案例入手,探讨人们生活别是在城市生活中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新的污染形式-光污染,进而分析光污染侵权损害的有关问题。

由于不堪忍受对面高楼玻璃幕墙的反射光每天长达十余小时的照射,家住历下区武库街的一居民以“光污染”为由,将山东华能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告上了法庭。原告李某系济南市历下区武库街17号院内的一户居民,被告华能大厦则位于泉城路17号,原被告相距近百米。1996年,22层的华能大厦建成竣工。原告诉称:由于华能大厦的玻璃幕墙及楼顶的金属球的反光从原告的后窗直射进屋,一天14个小时的光照导致室内温度过高,不但使人根本无法休息,而且让原告及其老伴的高血压、心脏病等病情加重,先后花去医疗费2000多元。为了降温,原告家里的电风扇从早到晚地吹,近几年来,已相继烧坏了3台电扇,落地扇也修过两次。为此原告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排除防碍,并赔偿经济及精神损失共计28000元。但华能大厦认为,自己不应对此承担任何责任。因为大厦是按规范要求设计建设的,该大厦与原告住房相距百米,其反光不会对人体及财物造成任何损坏;且原告所说的“光污染”,目前没有法律规定,其诉讼请求于法无据。受理后,历下区法院即对该案进行了审理。审理中法院查实,被告华能大厦顶部的两个金属装饰球确实存在反光现象。但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有关光污染的规定,因此,华能大厦顶部金属装饰球的反光现象是否达到光污染标准,应当承担什么责任,由于没有法律依据而无法定论,且原告不能证明其病情加重及财产损失与反光现象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经济及精神损失的要求,法院不予支持。一审宣判后,原被告双方均未提出上诉。[3]

至此,这起“光污染”侵权损害案件因为我国没有“光污染”的相关规定而以原告败诉而结束。那么,光照是否能构成环境污染侵权呢?“光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又如何呢?我们不妨从外国立法例中加以研究分析。

二、国外有关立法及理论探讨

1、德国立法-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从历史上看,对于他人土地权利之享有或使用而发生排他害(亦即妨害)的情形,德国自中世纪开始即以概括性名词“immission”称之,进而形成为独立的“immission”制度。大约于13世纪,该制度开始成为德国法制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并受到相当重视。[4]所谓“immission”制度,一般被理解为“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德国对于光污染没有做明文规定,但其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实际上包含了光污染这种侵权类型。

对于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德国现行民法典有明文规定。其民法典906条规定:不可称量的物质的侵入:(1)土地的所有人,以干涉不侵害或只是非重大侵害对其土地的使用为限,不得禁止煤气、蒸汽、气味、烟气、煤炱、热气、噪声、震动和来自他人土地的类似干涉的侵入。依法律或行政法规确定和估价的干涉不超过在此种规定中规定的极限值或标准值的,通常为非重大侵害。对于在依《联邦公害防治法》第48条的,并且能够反映技术发展水平的一般行政规定的数值,适用相同规定。(2)在重大侵害为因按当地通行的使用方法使用他人土地而引起,并且不能通过在经济上可以要求此种使用人采取的措施加以阻止的限度内,适用相同规定。所有人依此应容忍干涉的,在干涉对按当地通行的使用方法使用其土地或对其收益所造成的侵害超过可以要求的限度时,可以向他人土地的使用人请求适当的金钱补偿。

由此可见,德国民法典对不可量物侵害指的是煤气、蒸汽、气味、烟气、煤炱、热气、噪声、震动七种及来自他人土地的类似干涉的侵入。至于“类似干涉的侵入”,依其司法判例看大致包括下述物质所生侵入:尘埃、砂、采石之粉、灰、火花、湿气、真菌类、雪、铳弹、电流、落叶及“光的有意图之侵入”。此外,仅有较小体积且其侵入之防止成为困难的某些动物,如蜜蜂、鸠、耗子所生侵入亦包括在内。

对于德国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可以说其民法典第906条已规定的相当详尽可行,对七种典型的不可量物侵害作了列举式规定,而对于那些不典型的不可量物侵害,以及随着社会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而新出现的不可量物侵害全部包括在“类似干涉的侵入”之中。对这些“类似”侵入,不可能作完全详尽的列举式规定,因为这些侵入具体包括哪些种类很难确定,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会产生出许多新的不可量物侵害类型,作此“类似干涉的侵入”的立法规定符合社会实际,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同时赋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在司法实践中以判例的方式确定“类似干涉的侵入”的具体类型,有利于实现立法的目的。正是因为有此“类似干涉的侵入”的规定,且由法官以判例的方式确定了诸多种类的“类似侵入”,如电流及“光的有意图的侵入”等,才真正完善了不可量物侵害制度。而且,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不可量物侵害所包含的范围仍会不断扩大,因为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和方便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新的“不可量物侵害”类型。

参照德国立法及判例可发现,德国对不可量物侵害的规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认,例如在其司法判例中就确认“光的有意图之侵入”构成不可量物的干涉侵入,对被侵入方构成侵权,这实际上就是对他方生活环境的侵权,是环境侵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光的有意图之侵入”就是对环境的一种污染,因为它造成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是一种新的环境污染类型(相对于传统的环境污染类型而言,如废气、废水、废渣等)。当然,若仅是轻微的光的侵入就不认为是侵权,因为被侵入方负有一定的容忍义务,即有一定的容忍限度,如何来确定这一限度应由法官自由裁量。

2、法国立法-近邻妨害制度

在民法立法上,法国民法典并未象德国民法典那样就不可量物之侵害问题设置特别规定。对于社会生活中的近邻妨害如烟雾、音响、震动、声、光、电、热、辐射、粉尘等不可量物侵入邻地造成干扰性妨害,对于邻地之日照、通风、电波障害(电波干扰),以及因挖掘、排水致邻人侵害等,法国民法典并未作出规定,而是将其纳入“近邻妨害制度”之中,因为,法国长期以来的司法判例与学说理论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积极的讨论,以至于时至今日,基于判例形成、学说构筑的近邻妨害制度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定型的制度,实现并积极发挥着与德国法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同样的调整功能。[7]当然,法国的近邻妨害制度与德国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在法律要件及法律构成上有所不同。

由于法国的近邻妨害制度主要是由司法判例与学说构筑而成,因而更具有灵活性,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实际的需要而及时确立各种类型的“近邻妨害”侵权类型。从其判例来看,其近邻妨害侵权不仅包括实物侵权(粉尘、落叶侵害、光害、煤、烟、噪音等,这类似于德国的不可量物侵害),还包括观念侵害(如娼家之营业等)。对于光侵害,法国也是以判例的方式予以确认,其典型判例为:

pairs24mars1936,Graz.pal.1936.1.757

Y机动车公司在与邻地相接近的境界处安装了一个霓虹灯广告招牌(一共6个字,招牌本体与地面垂直,霓虹灯发出的光成橙色,分外耀眼)。亦正是因此,其邻地之居住者X1等,每每在该招牌的霓虹灯被接通电源之时起,即必须马上把窗帘等遮蔽物拉上。同时,因在窗户旁边有如此强烈的光,致使在窗户旁边进行工作及居住都成问题(尤其是三、四层之住户遭受的损失更大)。为此,X1等提讼(其提出的请求事项不明)。控诉院维持原审判决,指出,以霓虹灯作广告活动,即使其与国家的有关公共道路之行政规则相和,也不得对近邻不动产的居住者之平稳生活与他们日常进行的通常的业务活动施予重大妨害。因此令Y撤去其霓虹灯广告招牌(于判决后1个月内完成),并赔偿损失(25000法郎)。[8]

从法国立法及司法判例来看,对光的侵害也认定为是近邻妨害侵权的一种类型,是属于相邻关系的范畴。

3、瑞典的《环境保护法》

瑞典由于地处北欧,环境优美,国民对环境污染也相当关注。与此相应,该国《环境保护法》(1969年第387号,1995年修订)详细列举了众多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形,其中就有光污染。该法第一条规定:本法适用于:3、(1、2两款本文略)以可能造成大气污染、噪声、震动、光污染或其他类似方式干扰周围环境的方式对土地、建筑物或设施的使用,但暂时性干扰除外。[9]可见,瑞典对光污染这种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形在立法中作了明确规定,这在各国立法中是比较少见的。

综合国外各国的有关立法及司法判例可以发现,对于光污染这一侵权类型,虽然大多数国家没有在立法中明文规定(当然,瑞典作了明文规定),但从各国的司法判例来看,对于光污染这种侵权形式都作了确认,有的认为它是相邻关系侵权之一种(如法国),有的认为它就是一种环境污染(如瑞典)。其实,虽然德国、法国等国家没有将“光的侵入”规定为一种环境污染形式,但是归根结底,“光的有意图的侵入”(即因人为因素非自然地侵入他方),实际就是侵害了他人享有舒适生活的环境权,因为大气、水、日照、通风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有财产,各个人都享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享受舒适生活的所谓环境权。如果因为人为因素(如新建筑物反光、新增发光设施等)而使光(包括日光及各种灯光光线)侵入他方,实际上就是干扰了他方工作、学习、生活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有可能给他方造成财产甚至是人身上的损害,这种损害实际上就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使他方的环境发生某些变化而发生的,因此,应当视为一种环境污染侵权。

三、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

1、宪法

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宪法的这条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公民享有舒适环境的环境权,任何影响他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构成侵权,都应当被禁止。但宪法对哪些行为、现象属于侵权并未作出规定,这就需要其他法律法规予以确认。

2、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防碍,赔偿损失。

民法通则的这条规定是规范相邻关系的,这与法国的近邻妨害制度是类似的。依现今通行的说法,该条规定并不适用于“光的侵入”这种侵权形式,因为防碍“采光”都被解释为影响(一般是阻止)他方正常采光(一般指自然阳光),对于这种“光的侵入”情形,如本文开头案例中所指的情形及其他灯光的人为侵入等,似乎不是本条立法的规范范围。但是作为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条款,仅仅作这种字面的狭义解释,也未免不符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相邻关系的侵权类型也在日渐增多,而且该条文在列举了截水、排水、通风、采光之后又加上“等方面”的相邻关系,这也类似于德国民法典906条之中的“类似干涉的侵入”。至于“等方面”具体应包括哪些方面,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认识的不断变化,在司法实践中作出具体的判断,也就是应当赋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来判断哪些情况还会构成侵害相邻关系的侵权类型,这样的话,本文开头所举的案例似乎也有适用该条文的余地。

3、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第24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这条规定是我国进行环境污染侵权认定的最基本的条款。本条列举了废气、废水等众多的环境污染类型,但是对“光的有意图的侵入”是否是一种环境污染也未作出明文规定。但是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光的有意图侵入”应该构成环境污染,因为光的有意图的侵入是因为人的活动而引起的,它能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如温度的升高,光线过于强烈而影响视觉等,这些都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光的有意图的侵入”与其他污染形式一样是一种环境污染,构成侵权,当然轻微的情况下可不认为构成侵权。

4、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本草案建议稿第134条规定:不可称量物侵入的禁止: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于他人的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有煤气、蒸汽、热气、臭气、烟气、灰屑、喧嚣、无线电波、光、振动及其他相类者侵入时,有权予以禁止。但其侵入轻微,或按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形状、地方习惯认为相当的除外。[10]

该条实际上是仿照德国民法典第906条加以发展完善而制定的。不可量物侵入的禁止实质上是保护居家安宁和生活环境,其立法目的是保护环境,所以说不可称量物侵入这种侵权类型实际上侵害的是环境权,这些侵权类型实质上是基于物权(所有权)的环境侵权。如果是仅仅是禁止不可称量物的侵入,则可依据该条文予以请求禁止。但如果这种侵入给他人造成财产、甚至是人身损害,仅仅依据该条文予以禁止似乎还不够,除禁止外,还应当请求损害赔偿,这时的侵权损害就应当归于环境侵权。将不可量物侵入侵权类型归为环境污染侵权,更有利于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该条文明确列举了“光”这种侵入形式,对于光侵入既可以基于物权(所有权)要求予以禁止,同时也可以基于环境侵权要求侵权赔偿。

5、有关地方法规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制定本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和措施,加强对废水、废气、粉尘、固体废物、噪声和光污染的防治”;《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32条规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振动、电磁波辐射、光污染等对环境有污染和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厦门市建筑外墙装饰管理暂行规定》第14条规定:“对周围环境会产生光照污染的玻璃幕墙或金属幕墙,应采用低辐射等镀膜或非抛光金属板,不得采用镜面玻璃或金属板等材料。”

可见,诸多地方法规对光污染这种环境污染类型已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实际上是依据宪法及有关民法、环境法等的立法目的及宗旨,针对实际情况及社会的发展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对相关法律及时作出的补充性地方规章。可以说这些地方规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了有关环境法方面的立法方向,在司法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合以上我国的立法可见,对“光侵入”这种侵权形式,我国的现行立法虽无明文规定,但根据立法精神、目的及学理解释,光污染侵权损害这一侵权类型实际上已经包括在有关立法之中,特别是许多地方规定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光污染侵权,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的相邻关系的规定请求予以禁止并请求赔偿,也可将其作为一种环境污染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予以禁止并请求赔偿。特别是即将制定的物权法可能对此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规定,但物权法是基于所有权来规范光的有意图侵入,更重要的是应当在环境立法中将其确认为一种环境污染形式,同时纳入环保法的范围,以保护当事人及整个社会的利益,维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四、光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

光的有意图的侵入作为一种环境污染侵权,其构成要件与一般的环境侵权相类似,主要有以下几项:

1、必须有因光的侵入而污染环境的行为

也就是说,光的侵入使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温度的明显上升,影响视觉等,从而降低了环境质量,改变了原先的生活环境,影响了被侵入方的正常生活,降低了被侵入方的生活舒适度,如本文所举案例中原告房屋内温度明显上升等现象。

2、必须是人为因素而造成光的侵入

造成光污染必须是人为改变光的自然状态,如新建建筑物玻璃幕墙反光以及设置各种灯饰等。这些情况下,光经过了人的活动而改变了其原来的状态。若仅仅是天然的阳光等,而且未经过人为的反射等活动来改变其自然状态,则不存在光污染问题。

3、必须超过一定的限度

并不是只要有因人为活动而造成光的侵入就会产生光污染侵权。作为环境污染的一种,只有超过一定的限度方可构成光污染,也就是被侵入方负有一定的容忍义务,轻微的光侵入并不构成光污染侵权。那么如何来确定这一限度呢,立法中可以确定一定的判断标准,并赋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予以判断。

4、要有一定的损害事实

这种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财产损害),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损害。因为光的侵入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降低了生活的舒适度,给人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损伤,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光污染最关键的在于造成精神损害。

5、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光污染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关联性,即光污染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损害事实。没有因果关系,则不存在光污染侵权问题。

五、光污染侵权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

对光污染侵权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问题,应当参照一般环境侵权的举证原则,即由受害方举证存在光污染侵权事实以及所遭受的损失,只要对方不能证明这种光污染事实是自然形成的,或是污染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者这种污染行为显著很轻微,就应当承担停止侵权并赔偿的责任。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2

关键词光污染特殊形式损害健康关注视觉污染

对于人类来说,光和空气、水、食物一样,是不可缺少的。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眼对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瞳孔可随环境的明暗进行调节。但如果长期在弱光下看东西,视力就会受到损伤。相反,强光可使人眼瞬时失明,重则造成永久伤害。人们必须在适宜的光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另一万面,人类活动可能对周围的光环境造成破坏,使原来适直的光环境变得不适直,这就是光污染。光污染是一类特殊形式的污染,它包括可见光、激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造成的污染。可见光污染比较多见的是眩光。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一、可见光污染比较多见的是眩光

可见光污染比较多见的是眩光。例如每当夜晚在马路边散步时,迎面而来的机动车前照明灯把行人晃得眼都睁不开,这就是一种光污染,叫做眩光。这种耀目光源不但在马路上常见,在一些工矿企业也常常会看到。如在烧熔、冶炼以及焊接过程中,极强的光线也是有害的光污染。可见光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是核武器爆炸时的强光。它可使相当范围内的人们的眼睛受到伤害。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长期从事电焊、冶炼和熔化玻璃等工作的人,眼睛都会受到伤害,眼睛里出现盲斑,到年老时容易患白内障,这是强光伤害眼睛晶状体的结果。现代都市的光污染随着现代化城市的日益发展与繁荣,一种新的都市光污染正在威胁着人的健康。

二、白亮污染会伤害人们眼晴的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

白亮污染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不少商店用大块镜面或铝合金装饰门面,有的甚至从楼顶到底层全部用镜面装璜,人们几乎置身于一个镜子的世界,而分辩不出方向。在日照光线强烈的季节里,建筑物的钢化玻璃、釉面砖墙、铝合金板、磨光花岗岩、大理石和高级涂料等装饰,明晃晃,白花花,眩眼逼人。据测定,白色的粉刷面反射系数为69~80%,而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达82~90%,比绿色草地、森林、深色或毛面砖石装修的建筑物的反射系数大10倍左右,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成为现代城市中新污染源之一。白亮污染会伤害人们眼晴的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

三、人工白昼污染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人工白昼污染当夜幕降临后,大酒店、大商场上的广告牌、霓虹灯使人眼花缭乱,有的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夜晚如同白昼一般。人工白昼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不良影响。由于强光反射,可把附近的居室照得如同白昼,使人夜晚难以入睡,打乱了正常的生物节律,导致精神不振。据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人工白昼影响健康,有84%的人反映影响夜间睡眠。为了避免强光刺眼,人们不得不将卧室的窗户封闭,或者装上暗色的窗帘。人工白昼还可伤害昆虫和鸟类、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同时,昆虫和鸟类可被强光周围的高温烧死。

四、彩光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彩光污染现代歌舞厅所安装的黑光灯、旋转活动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光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据测定,黑光灯可产生波长为250~320纳米的紫外线,其强度大大高于阳光中的紫外线,人体如长期受到这种黑光灯照射,有可能诱发鼻出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癌症。这种紫外线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可持续15~25年。旋转活动灯及彩色光源,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可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出现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症状。歌舞厅的霓虹灯的闪烁灯光除有损人的视觉功能外,还可扰乱人体的内部平衡,使体温,心跳、脉搏、血压等变得不协调,引起脑晕目眩、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和乏力失眠等光害综合症。荧光灯照射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钙吸收能力,导致机体缺钙。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光谱光色度效应”测定显示,如以白色光的心理影响为100,则蓝色光为152,紫色光为155,红色光为158,黑色光最高,为187。要是人们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减退、阳痿、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五、激光对人的眼睛和脑神经十分有害

现在有些豪华的歌舞厅装有激光装置。据有关卫生部门对数十个歌舞厅激光设备所做的调查和测定表明,绝大多数歌舞厅的激光辐射压已超过极限值。这种高密集的热性光束通过眼睛晶状体再集中于视网膜时,其聚光点的温度可达到摄氏70度,这对眼睛和脑神经十分有害。它不但可导致人的视力受损,还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出冷汗、神经衰弱、失眠等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症。

六、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光污染

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光污染。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的呢?学生所用的台灯,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杀伤力强,长期受紫外光辐射,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损伤,从而使视力下降。光污染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达60%以上的主要原因,并非用眼习惯所致,而是视觉环境受到污染。强烈的反射光可造成视网膜脱落。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3

【关键词】LeD;电极脱落;晶片污染;手汗污染;eDS成分;aL元素

引言

目前,国内LeD行业呈迅猛发展的趋势,市场也逐渐趋向成熟:主要表现在LeD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性能越来越好了。伴随着市场逐渐趋向成熟的同时,LeD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微利时代”将是长期的主要形态,市场不再可能发生2010年的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伴随着残酷的竞争,目前各个LeD厂商将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降低成本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而提升产品质量中尤以防止晶片电极脱落为第一要务,目前晶片电极脱落的标准的卡值已经达到了ppm级别,一旦某批次晶片出现哪怕一颗晶片电极脱落,则供货的晶片厂商不仅将面临整批次退货的麻烦,还将面临客户投诉和索赔。本文通过介绍实际生产过程手汗污染芯粒导致LeD晶片电极脱落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预防电极脱落的注意事项和改善措施。

1.晶片污染导致电极脱落

1.1取一在我司oQC处卡住的存在明显污染现象的晶片,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芯片发光区粘附有不明残留物。

1.2取表面污染芯粒,用Sem对芯粒表面污染物进行eDS成分测试,发现污染物含na、Cl元素,且C含量严重超标(正常芯粒电极下的C含量标准为15%以下),由此推断芯粒表面污染物含有盐分。在芯片生产过程中,只有操作人员的汗液才含有此种成分,故基本可断定此为手汗接触污染所致。

1.3根据样品芯片,进一步确认污染晶粒在晶片中的位置。污染晶粒位置位于晶片中央区域,且其余各片位置不尽相同。污染区域不固定,由此可断定非工艺流程不合理造成,而原因进一步指向手汗污染。

2.手汗污染验证试验

2.1取我司23F尺寸外观正常Cow片,用手汗污染局部芯粒,经过8小时后用笔针碰刺被污染区域的电极线,立刻出现电极脱落现象。

2.2取污染芯粒,用Sem对芯粒表面污染物进行eDS成分测试,发现污染物各元素含量基本一致。

2.3我司芯片电极金属其中有一层金属为al,其作用首先为在电极中形成一层反射镜以提高芯片出光效率,其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蒸镀电极时黄金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但aL金属作为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经手汗污染后,电极中aL金属层易被腐蚀而导致电极线翘金、脱落,最终引发电极脱落,其原理如下:

①:100毫升汗液里究竟有什么?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其比重约介于1.002~1.003之间,pH值4.2~7.5。naCl约为300毫克/100毫升。1~2%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

②:al与naCl不能直接反应,原因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在al的表面相当于有naCl的溶液,形成原电池,naCl只是起加快反应的作用,反应物是al和氧气。

③:另外汗液本来呈酸性,含H+,能够和金属al反应。

3.减少因手汗污染导致电极脱落的注意事项及改善措施

3.1规定任何进入无尘车间的人员均必须佩戴好乳胶手套,且乳胶手套禁止翻转后重复使用,即所有手套在从手上脱掉之后均不得再用。

3.2芯片作业流程中后工艺段以及点分段各个站点,严禁手指触碰到芯片表面造成任何污染。

3.3各站离型纸在使用时,手指不能触碰到离型纸内表面,并且不能触碰到离型纸内侧3cm以内任何区域。避免接触离型纸后,离型纸再次对芯片造成二次污染。

4.结论

手汗污染为晶片电极脱落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为预防或减少手汗污染的发生,可采取规定任何进入无尘车间的人员均必须佩戴好乳胶手套,且乳胶手套禁止翻转后重复使用;芯片作业流程中后工艺段以及点分段各个站点,严禁手指触碰到芯片表面造成任何污染;各站离型纸在使用时,手指不能触碰到离型纸内表面,并且不能触碰到离型纸内侧3cm以内任何区域。避免接触离型纸后,离型纸再次对芯片造成二次污染。通过以上措施,降低电极脱落的发生概率,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段猛,赫跃.Gan基蓝色LeD的研究进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60一65.

[2]罗毅,张贤鹏,韩彦军,等.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44(3):17~28.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4

1996年,上海市出现了第一起因城市建筑物玻璃幕墙折射引起光污染的环保投诉,随后全国各地有关玻璃幕墙光污染的投诉在不断增多。正是由于人们目光过于集中的原因,光污染作为环境污染话题中的一个“新概念”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全面、系统的光污染研究均在起步阶段,光污染的认定缺乏相应的立法和可供参照的环境标准。同时,它对人体的影响也不易在短时间内为人们所察觉。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国际上又将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种。有关专家指出,这一污染源有可能成为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

究竟什么是白亮污染呢?

白亮污染主要是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近些年来,玻璃幕墙作为一种新型的装饰材料,正越来越多地被广泛采用。不少豪华写字楼、商厦、酒店的外装饰就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殊不知,在这些建筑物美观、华丽的外表背后,却对人类的健康隐藏着许多危害。

白亮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可造成那些危害呢?

在阳光明媚的季节,尤其是到了夏季,室外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会将强烈的太阳光反射到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些玻璃幕墙呈半圆形,造成反射光汇聚,甚至容易引起火灾。而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如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骑自行车的路人以及坐公交车的乘客等都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其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视力会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可高达45%,并且很容易诱发车祸。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构成了现代社会新的污染源。

同时,疾驶中的车窗、路边的广告牌等发出的反射光线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人们的视觉污染,而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生活及工作效率,每年给人们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为此,关注视觉污染,改善视觉环境已势在必行。专家预计,由光污染引发的视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护眼产品等将会是21世纪的一大热点,将逐渐形成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白亮污染除了造成人们视觉的污染及损害之外,还可导致人体内正常细胞的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产生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如何有效地预防白亮污染?

1.在市区内多植树,多建一些绿地,因为树木、草坪可以有效地减弱反射光线的强度,从而减轻白亮污染对人们视觉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的地区,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而住宅小区内也应采用不反光、反热性弱的建筑材料,这样居民才会拥有合适的室内温度,才不至于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3.目前我国尚未对光污染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政府应制定有关光污染的法律。比如:怎样使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并对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对光污染危害严重的地区应如何改善原有的环境等。根据我国目前的光污染现状,制定有效的法律来改善都市内光污染的危害程度,这样才能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

4.对已经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专家建议可采取其他补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亚光外墙建筑材料置换或对受光污染影响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5.对那些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物,应在规划时就要考虑到光污染的问题,做到预防有先,防患于未然。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5

据他们分析,印度棉纤维污染源主要是在纺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从棉花种植到纺纱各个步骤都已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他们依据本国的国情开发出发展的具体步骤,其目的就在于要降低污染,把污染状况降低到最低限度。

印度棉纤维污染的现状

在采取清理污染的措施之前,先看看印度棉纤维污染的具体情况,那么清污就容易制定相应措施而行之有效。印度棉纤维污染主要是异物和纱线中产生的不纯纤维,它们直接影响最终纱线的质量。纱线生产阶段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尘土、泥土和可洗涤的污迹;2.飞蛾、油污、油渍;3.难以清除的有漂洗纤维、光点亮渣、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污迹等。

根据itmF的调查,在棉包内出现的主要污染物是有色棉纤维纺织物、编织布渣或聚酯纤维或混纺织物。污染过重,纺纱过程会出现断裂,它对经纬纱、纺织物尺寸和编织都带来影响,使品质降低。不仅如此,印度纱业的包装过程也有污染,这不仅降低了品质,而且提高了成本。印度业界已将棉纱污染看作发展道路上的最主要瓶颈,因为印度已成为世界上出口棉纱最多的国家,污染已成为纤纺业最严重的问题。若不是污染,印度棉花品质就会更好。污染而使其等级上不去,并因不达标而被反复退货,这种情况已屡见不鲜。

印度棉纤维污染物类型还包括:①白色污染:白塑料织物、白塑料线、白塑料或塑料薄膜;②异样纤维:毛发、皮革、有色棉纤维、棕椰纤维、有色塑料纤维;③有色物:有色棉织物、有色面纱、黄麻织物、棕纱、有色塑料织物、有色塑料线膜;④油性物质:枝棍芊棒、树叶杂草、油性泥块、黄棉纤维块、油性污棉;⑤高密度物:金属片、废纸、石粒、皮质物、木质小块。

印度棉纤维污染源如何产生

印度的棉纤维产生污染从采摘开始,就不断地引入污染物,接下来从原棉加工和运输的每一步骤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污染。甚至在采摘过程中,妇女的头发也会掉落入棉花。她们身上掉落的织物现成为最大的污染源。苏黎世国际纺织织造商联盟每两年要做一次调查,他们发现,印度的棉纤维污染源主要来自黄麻线、粗麻布线、黄麻织物、粗麻布织物、有机物如树叶、羽毛、纸片和皮质物等等,各种污染源及影响和普通治理方法见表1。

原棉内的污染

有两种可能的污染过程:棉花栽培过程和轧棉过程,而印度采摘棉花主要是靠人工,因此油迹、锈斑也随之进入原棉,在机器维修过程中也会出现污染。

原棉开包或装运过程

印度棉花包装品质差,包装袋掺杂了各种纤维绳线,因此这也成为污染产生的缘由。

包装袋的清理

包装袋在装包前倘若不清理,各类物质,如静电拖带、油污摩擦、光电污物、墙体摩擦所附带入的杂质、地面尘土都有可能进入棉纤维,造成污染。

运输地点频繁改变造成的污染

同一库房内的尘土随风飘扬,有色材料可引发严重的污染,而这类污染一旦沾上棉纤维,就很难清除。由此生产出来的正品棉纱或纺织物也只能做次品处理。另外,若两种产品放在同一库房内,相互间的混杂也难以避免污染。

机器维修时引发的油迹油渍污染。机器维修总要拆卸零部件,而上面的油污也可能自然成为棉纤维的污染源。

印度清除棉纤维污染的方式

人工操作清渣

清除诸如黄麻、杂草、包装袋之类的污染物一般而言靠人力。这是因为很难确定其种类、形状、大小、材质,而棉纤维内的污染物又很难看见,因此出现遗漏的概率很大。

重力测量法清渣

这种方式采用重力原理清除污染物。是一种机械清理方式,它采用传送带,机械编码清除超重物质。这类方法只能清除重物污染物,因此效率并不高。

用光照原理

目前世界上出现大量先进技术,印度也开始采用光电系统探查棉纤维污物。其中Loptex光电系统探测仪较为普遍。光电感应可以探测到比棉纤维色深的杂物,它还能探测到无色的污染物,如聚丙烯包装材料,但也只能在光感条件下有效,而不能探测到隐藏于棉纤维内的丛生杂物。

超声波清污

利用声波反射技术可探测物体表面结构,其中由数个超声探头组成,可探测声波是人耳无法听见的,接收器所接收的声波可反映棉纤维中的污物。

气压阀清污法

倘若前两种方法还不能奏效,那么电子气压阀清渣技术较为有效,但它具有变动性。它取决于污物大小。很大程度上,它依赖于原材料运输中的状况,比如释放气压吹压可自动激活,然后用吹气的方式吹掉杂质或污物。

印度纺纱各环节中的清渣措施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6

关键词:光合细菌;蚕豆;农村污水;微核;染色体畸变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7-4029-03

effectsofphotosyntheticBacteriaonViciafabamicronucleusinducedbyRuralSewage

LiJin-zhe,HUanGYa-qin,wanGwei

(DepartmentofBiotechnology,XinyangCollegeofagricultureandForestry,Xinyang464000,Henan,China)

abstract:tostudytheinhibitoryeffectofphotosyntheticbacteriaonmicronucleatedcellsofViciafabaroottipsinducedbyruralsewage,Viciafabaroottipsweretreate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mixtureofphotosyntheticbacteriaandsewage.theimpactonroottipcellswasanalyzedbymakingtemporarymounts,countingthemitoticindex,micronucleus,micronucleusindexandmicronucleusinhibitionrate.theresultsshowedthatwhenthevolumefractionofliquidphotosyntheticbacteriaincreased,themitoticindexandmicronucleusinhibitionrateincreased,whilethemicronucleusandmicronucleusindexdecreased.photosyntheticbacteriareducedthegeneticdamageofchromosome,alleviatedtheinhibitioneffectonmitotic,loweredtheformationofmicronucleiandchromosomeaberrationsinroottipcellsbydecomposingthepollutantsinruralsewage.

Keywords:photosyntheticbacteria;Viciafaba;ruralsewage;micronucleu;chromosomalaberrations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的重要途径,然而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已经严重污染了水体和土壤,再加上家禽家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农村环境日益恶化,这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对人类自身的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1,2]。在污水处理上,光合细菌(pSB)已经被广泛应用[3,4]。它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微生物类群,生命力极强,能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氮磷营养盐、重金属、含硫化合物和其他污染物如亚硝胺降解为挥发酸、低糖、氨基酸等无毒小分子物质[5]。目前,利用光合细菌处理废水已成功投产[6]。然而,关于光合细菌对农村污水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报道很少。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由于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已广泛用于水质的检测[7,8],它能较准确地反映致突变因子对细胞的遗传毒害的大小,如果利用蚕豆微核试验来研究光合细菌对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将更具有代表性。本试验利用光合细菌原液和农村污水培养处理蚕豆种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原液对污水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以及有丝分裂、染色体构型的影响,为光合细菌应用于农村环境治理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蚕豆种子;光合细菌菌株(紫色非硫细菌),由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提供。

1.2光合细菌原液的制备

无菌操作条件下,在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除去琼脂的液态molisch培养液,挑取molisch琼脂培养基上的光合细菌(紫色非硫细菌)单菌落于其中培养,黑暗状态下28℃、180r/min培养16~18h,培养至微红色,然后在28℃下,3000~4000lx光照条件下,按照10%的接种量先接种到装有90mL去琼脂的molisch液体培养基的100mL锥形瓶中培养3~5d,培养期间,每天晃动锥形瓶3~5次,培养至光合细菌菌液颜色呈深紫色且oD593nm=3±0.1(或oD795nm=3.5±0.1)时停止培养,置于4℃冰箱中备用。

1.3根尖细胞的培养与处理

将蚕豆种子在水中浸泡24h,待吸水膨胀后移到铺有2层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25℃黑暗培养50h,待根长至1~2cm时,随机分成7组(每组20个蚕豆),即阴性对照组CK1(自来水)、阳性对照组CK2(农村污水)和5个试验组。试验组处理液由污水和光合细菌原液混合配制,其中光合细菌原液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a)、10%(B)、15%(C)、20%(D)和25%(e)。将7组蚕豆根尖分别用7种处理液浸根培养6h,自来水冲洗,培养皿中自来水恢复培养24h。分别剪取长1cm左右的根尖在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4h,然后酸解、染色、制片、镜检。每个根尖观察1000个细胞。

1.4数据分析

计算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微核率(mnR)、微核指数和微核抑制率。用origin7.5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mi=(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

mnR=(微核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0‰

微核指数=样本微核率/阴性对照的微核率

微核抑制率=(阳性对照微核细胞数-样本微核细胞数/阳性对照微核细胞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污水处理液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

对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污水处理液处理后的蚕豆根尖细胞进行了镜检观察,结果表明,mi随光合细菌原液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3.41±0.24)%、(4.38±0.13)%、(4.87±0.16)%、(5.27±0.21)%、(5.52±0.26)%。与阳性对照组CK2的mi(2.13±0.11)%相比,a液处理mi增加最少,仅1.28个百分点;e液处理mi增加最多,达3.39个百分点。与阴性对照组CK1的mi(6.14±0.24)%相比,e液处理后mi降低最少(0.62个百分点),D液处理后mi降低0.8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污水明显抑制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但随着光合细菌原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抑制作用减弱,即mi与光合细菌原液体积分数之间呈正相关。

2.2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污水处理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用含不同量光合细菌的污水处理浸种蚕豆根尖,通过制片观察微核的发生(图1),并统计mnR、微核指数和微核抑制率(表1)。如图1所示,在蚕豆根尖细胞的不同时期均观察到了微核的发生。在细胞间期观察到了多种微核类型,有单微核、双微核和大微核,其中单微核最常见,数量最多,双微核和大微核较少。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也有微核的出现,即前期微核、后期微核和末期微核,其中后期微核和末期微核最常见。这可能与有丝分裂后期姊妹染色单体向两级移动的过程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出现染色体的断裂有关。这些断裂的染色体片段游离在细胞中形成了微核,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结束,随机进入到子细胞中,形成间期微核。由表1可见,随着光合细菌原液体积分数增加,mnR和微核指数降低、微核抑制率升高。用a液处理时,mnR最高,微核指数最高,微核抑制率最低。用e液处理时,mnR最低,微核指数最低,微核抑制率最高。a液和e液相比,mnR、微核指数、微核抑制率均相差较大。方差分析显示,五个不同梯度的菌液均与阳性对照相比有差异,其中B液、C液、D液和e液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因此,认为光合细菌能够抑制污水所诱发的微核的产生,随着光合细菌原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对微核的抑制效应越显著。光合细菌对污水诱发的微核的抑制作用与光合细菌原液的体积分数之间存在计量-效应关系,其相关方程式为y=0.352057x-3.30206,式中,x代表光合细菌原液的体积分数(%),y代表微核抑制率(%),R2=0.9561。推测是光合细菌分解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减少了其对染色体的遗传损伤。

2.3不同处理液下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

用含不同量光合细菌的污水处理浸种蚕豆根尖,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其间出现的染色体畸变主要有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抛出、染色体桥、染色体环、三体和染色体断片,有的染色体畸变呈并发状(图2)。分析发现,阳性对照的根尖染色体畸变类型最多,且形式复杂,呈并发状。随着光合细菌原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染色体畸变减少,畸变类型单一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表现是染色体抛出、染色体桥和染色体环;染色体行为变异的典型表现是染色体滞后;微核的诱发必然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少,产生非整倍体。随着光合细菌原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类型减少,染色体畸变率降低,两者呈负相关。

3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够抑制农村污水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害。随着光合细菌原液体积分数的增加,mi和微核抑制率增加,根尖mnR和微核指数降低,染色体畸变程度降低。当光合细菌原液的体积分数为25%时,有丝分裂指数最大、微核率最低、微核指数最小、微核抑制率最高、染色体畸变最少。可见,光合细菌通过代谢分解同化了农村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将农药和化肥的残留降解,从而降低了污染物对蚕豆根尖染色体的遗传损伤,缓解了有害物质对蚕豆根尖有丝分裂的抑制,减少了微核的形成和染色体畸变的发生。前人研究发现洋葱[9]和香菇[10]水提液能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蛹虫草水提取液能抑制Cu2+诱发的微核[11]、蛹虫草多糖能抑制紫外线诱发的微核[12],而光合细菌对污水诱发的微核的抑制效应还未见报道。

光合细菌对污水诱发的微核的抑制作用与光合细菌原液的体积分数之间存在计量―效应关系,可以拟合出直线回归方程,可见体积分数与抑制率虽然呈正相关,但是此方程的R2=0.9561

参考文献:

[1]马鲁铭,王云龙,刘志刚,等.南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目标及工艺模式探讨[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18-122.

[2]辉,郑正,王勇,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1):1003-1004.

[3]李福枝,刘飞,曾晓希,等.光合细菌(pSB)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08,24(1):152-158.

[4]张信娣,陈瑛.光合细菌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7,37(1):103-105.

[5]黄翔峰,李春鞠,章非娟.光合细菌的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沼气,2005,23(1):29-35.

[6]吕红,周集体,王竞.光合细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3,23(10):9-12.

[7]蒋琳,张丹,刘玉荣,等.武汉市南湖区域不同污染水源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3):423-427.

[8]李亚青,李屹.生活污水对蚕豆根尖细胞致畸效应的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03(4):201-203.

[9]秦永燕,王旭东,刘瑞祥,等.蚕豆微核技术研究洋葱的抗突变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12):5-7.

[10]陈晓麟,王强.香菇水提取液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4):133-135.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7

【关键词】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溶胶粒子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造成室内污染的原因很多,涉及面很广。但主要可以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三个方面。①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进行装修装饰使用的装饰材料,如:人造板、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物;②物理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本身、花岗岩石材、部分洁具及家用电器等,起主要污染是放射性物质的电磁辐射。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典型模型

1.溶胶扩散。当固体污染物进入干净的空气之后,将会吸附空气中含有的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粒度的溶胶粒子,千千万万的溶胶粒子以空气为介质,借助空气的浮力与流动性,在空间自由游荡,成为飞沫、细菌、病毒等。

2.低地效应。含有溶胶粒子的空气比重较大,往往贴近地表,特别容易积于一些地势低洼的地带,并长期滞留在这些通风不良的地方。因此,建设在盆地与河谷地带的城市与居住在低层楼房内的住户,其室内空气必然较差。

3.光化学烟雾。由于工厂烟囱与汽车尾气排放出的废气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人们常称之为一次污染物,可直接对空气造成污染;但当它们与溶胶粒子结合以后,在太阳光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

三、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和污染表象

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悬浮粒子、微生物、气体。

悬浮粒子:尘埃、碳烟、花粉、扬尘等。

微生物:细菌、病毒、飞沫、虫螨等。

气体:So2、So3、H2S、Co、Co2、no、no2等。

当室内空气受到污染后,活动在其间的群体会产生相应的表现,下面列举室内空气污染造成危害的常见表象:

①每天清晨起床,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②孩子经常咳嗽、打喷嚏、新装修的房子不愿回去;③家里人常有皮肤过敏的症状,而且是群发性的;④家里人都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会有明显的变化和好转;

四、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当室内空气污染到一定程度,必然对在该空间的生物体造成严重的侵害,对人体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当溶胶粒子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人体以后,小部分附着在呼吸道壁上,约有一半附着在肺壁上,并将其携带的细菌、病毒或化学污染物传染给人体各器官,造成各种疾病。

五、室内空气污染实例分析

1.甲醛。主要来源于生产中使用的装修材料以及新的家具中用到的胶合板、大芯板、刨花板等的粘合剂遇热、潮解释放出来。当室内空气中含量为0.1mg/m5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当浓度达到30mg/m5时当即死亡。

2.苯。室内环境中苯主要来源于烟草的烟雾、溶剂油漆、染色剂、墙纸、地毯、木制壁板、合成纤维等。苯主要引起急噪不安、头痛、不舒服等其他神经性问题,影响健康及工作效益。

3.氧化硫。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有75%以上来自固定源燃料的燃烧,主要是矿物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硫还是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

1.常规措施。室内空气污染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因素,要防治需要多途径的配合和人为的操作。首先,要改进燃料结构及燃烧方法,减少煤和生物量的使用;其次,要严格控制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改进住房结构和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条件等。

2.光触媒――二氧化钛。二氧化钛是光触媒中的一种,当它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钛原子上的电子被光激发,形成电子穴,空气中的水、氧气会被分解为o2-和oH-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这种氧化能力能使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也能降解部分无机化合物,从而达到杀菌、除臭、净化空气的效果。

七、结束语

通过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分析,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复合性因素带来的结果。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有效配置,治理好污染的源头,减少污染的可能途径,共同致力于寻求解决室内污染问题的更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曾昭琼.有机化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5).

[2]崔恩选.化学工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05).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8

【关键词】太赫兹技术土壤污染含量检测太赫兹成像

【中图分类号】tn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89-02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危害

1.土壤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污染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土壤污染的危害

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亩,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600万亩,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亩。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的粮食超过1000万吨,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

第二,土壤污染导致生物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因农田施用化肥,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每年转化成为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吨,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严重。农膜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80万亩,残存的农膜对土壤毛细管水产生阻流作用,恶化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土壤通气透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第三,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

二太赫兹科学与技术

1.太赫兹技术

太赫兹(terahertz,1tHz=1012Hz)泛指频率在0.1~10tHz波段内的电磁波,位于红外和微波之间,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的过渡阶段。早期太赫兹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名称,在光学领域被称为远红外,而在电子学领域,则称其为亚毫米波、超微波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太赫兹波段两侧的红外和微波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但是人们对太赫兹波段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形成了所谓的“tHzGap”。

上图为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所处的位置。太赫兹波具有一些其他波段电磁波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如低能性、宽带性、相干性、瞬态性、透视性、指纹性、水吸收特性等,这些特性使太赫兹波在物质识别、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电磁武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无损检测、安全检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飞秒激光的快速发展,电磁波的产生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这为太赫兹波技术的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太赫兹相关课题的研究也显著升温,各国政府也对太赫兹技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4年,美国政府将太赫兹技术称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科技之一。2005年,日本将太赫兹技术列为国家支柱的十大重点战略目标之一。我国政府也对太赫兹技术给予了关注,2005年11月,组织多名国内外太赫兹领域研究专家和学者在香山召开学术会议,共同探讨了中国太赫兹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共同制定了我国太赫兹科技发展规划。现在,全球共有数百个研究小组在进行太赫兹领域的研究。可见,太赫兹领域的研究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能。

2.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

随着飞秒激光技术的逐渐成熟,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由美国at&t通讯公司的Bell实验室和公司的t.J.watson研究中心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相干探测手段,可作为红外光谱技术和X射线探测技术的有益补充。其基本原理是:用飞秒激光照射太赫兹辐射源(如光导天线或Znte晶体),得到宽带太赫兹脉冲。使太赫兹脉冲透过样品或在样品表面反射,从而携带样品上的信息。通过延迟线改变探测光与太赫兹脉冲之间的光程差,借助太赫兹探测器的作用获得整个太赫兹时域波形。将样品信号与自由空间中传播的太赫兹脉冲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并通过合理的算法算出样品的复折射率、介电常数、吸收系数和电导率等信息根据样品性质的不同和测试要求的不同,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可分为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以下简称“透射式系统”)和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以下简称“反射式系统”)。在透射式系统中,太赫兹波穿过样品,携带上样品的信息,通过太赫兹电场的幅值和相位可计算得到样品的折射率和吸收。

三将太赫兹技术应用于土壤中残留农药含量的测定

1.太赫兹技术的应用

由于太赫兹技术的特殊性质,它被应用于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天文观测、军事及通讯等领域。据了解,已有先人在各个领域上做过研究,如日本研制出的无线通信演示系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通讯演示;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利用太赫兹技术对水中污染物的研究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利用太赫兹技术对土壤中的有机物(农药残留等)进行研究。

2.利用太赫兹技术研究土壤中有机物含量的方法

根据太赫兹技术在药物化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利用太赫兹成像技术,就是将tHz波光谱分辨性与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tHz波的功能性成像。在tHz光谱成像中,不但可以显示出被检测物体的形状,还能根据其光谱特性分辨出被检测物体的组成。利用此技术便可将土壤中提取出的有机物的含量及性质呈现出来。并根据不同的含量建立出标准数据库。这样便可以对待测土壤先进行监测然后根据数据库的数据得出结论:该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含量。以此作为探测土壤中有机物含量的方法。

四结束语

面对目前土壤污染的总体严峻形势,且新兴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利用新兴技术太赫兹技术来研究当前热点问题是新一代研究者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如今太赫兹广泛研究的成功,以及将太赫兹技术应用于突然检测的可行性,利用太赫兹技术检测土壤中的农药含量的猜想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熊严军.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8)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9

【关键词】环境保护物理课堂教育方式形成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2)11-064-01

现在我国已经由传统的农业大国逐步过渡成为了一工业强国,但让人忧虑的是,工业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过度开发等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如何处理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是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因此,国家对环保问题高度重视,并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把环境保护和环保教育制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物理新课标也对环保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把物理课程中相关章节中的环保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为什么要加强环保教育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和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下面是笔者在环保杂志上摘录的一些材料: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银行、原国家环保总局以及一些科研单位曾经分别做过研究。环境损失(财产性损失和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少则为3%至4%,多则达到11%左右。

全国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文字触目惊心,现实不容回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为什么要在中学的物理课堂上加强环保教育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培养他们的理想、前途意识,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看到在环境问题上出现的严峻问题,要让他们知道: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环保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努力,既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是对世界、对国家的相应责任。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阵地,各个学科都有进行环保教育的责任,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这是我们的德育目标。而物理学科在环保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更关注生活,研究身边的很多现象。它的很多章节都与环保息息相关,对学生在环保上的教育显得和谐自然,也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对身边事物倾注更多关爱。

三、物理学的主要章节中涉及到了哪些环保问题

1.光学部分:可见光污染、红外线线污染、紫外线污染等。

2.电磁学部分:主要有天然的电磁污染和人为的电磁污染,热电污染。

3.声学部分:噪声污染。

4.原子物理部分:核污染。

5.物质的形态和结构部分:各种垃圾特别是废旧电池等的污染、废气污染、废水污染等。

四、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在物理教学进行到了相关章节,教师应该适时适当地插入环保教育,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上网查资料,实地调研:包括亲自去测量一些数据、走访当地的工厂和环保部门等活动。看到污染的程度,找到污染的原因,并争取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操作方法:

在讲到光学部分的电磁波谱时,我让学生先利用课余时间,找找身边的一些光污染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总。结果同学们很有发现:夜间的汽车头灯、电焊弧光、建筑上使用的玻璃幕墙等都造成了可见光的污染。

提到解决措施时,我让学生自由发言,由于有充分准备,学生们互相补充。很快获得共识:为防治光污染,须针对形成的原因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控制玻璃幕墙),改善工厂照明条件,减少光污染来源。二,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护镜、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同学们比较有直观感受的是大气和水的污染。因为我区是部级的化工园区,所以在讲物质形态部分时,我征得学校的同意,把学生带到园区的工厂和废水处理厂,让他们切身体会污染情况和治理措施。在归途中,我们特地到长江边观察了很多工厂的排污口,发现了的问题同学们都做了记录,并且我们师生一起将江边的垃圾进行了清理,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环保从我做起”的理念。

五、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新教材更是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来得知识。所以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就直接涉及到环保的问题,教育学生“环保无小事”,节约也是一种环保!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篇10

关键词:氚;去污;材料

中图分类号:tL944文献标识码:a0.引言

氚(tritium),又名超重氢,是元素氢唯一的放射性同位素,也是最轻的放射性核素,存在于所有含氢的物质中。氚主要有天然来源与人工来源。重水反应堆是最主要的产氚源;随着聚变能的研究和开发,氚的人工产量将不断增加。除作为核燃料,用于军事目的和受控核聚变反应外,氚还作为β辐射源和示踪剂在工农业生产、生物医学、水文地质、科学研究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氚的污染特性有以下3个特点:

(1)与同位素交换快。凡是含氢的物质同它接触时全可发生同位素交换而很快受到污染。氚的亲合力和吸附能力都很强,氚对不同材料的亲合力不同。

(2)很强的渗透能力。氚不但可以吸附在与它接触的材料上,而且能够渗透进入其中。

(3)“转移性”,即沾污的“再现性”。被严重污染的设备和工具,当擦洗干净后不久又会重新沾污。

由于氚的扩散性、渗透性和吸附能力都很强,所以容易通过渗入、吸入和食入途径进入体内。不论是重水堆核电站的稳定运行,氚污染设施的退役,含氚废物的处理处置,还是氚的应用,都对氚的去污、防护提出更高的要求。

1.研究背景

1.1氚的3个特征化学反应

氚的3个特征化学反应为溶解反应,交换反应,辐照分解反应。

1.1.1氚污染表面理想化模型

在自然环境中,氢的3种同位素(不考虑形式,H,D,t)在自然界中共存,相互平衡。同时假定氚污染待去污表面物体上覆盖有一系列单分子水蒸气层;最外层的水蒸气非常松散;中间的水蒸气依次由松散到紧密排列。如图1所示为氚污染表面理想化模型。

1.1.2溶解反应

氢元素(不考虑形式,H2,D2,t2和所有的混合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溶解到任何物质中,氢原子或氢分子、类氢原子、类氢双原子、体积更大的类氢分子以添隙的方式溶解(溶解在被氚污染的金属材料晶型结构中,定位于被氚污染的材质内部结构的点阵间)。

若不考虑氚化合物参与反应,溶解反应都有Hto(氚化水蒸汽)组分产生。

1.1.3交换反应

氚的交换反应主要受同位素效应的影响,该交换反应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发生。由于氚的放射性衰变产生一定的能量,受此影响,使交换反应进一步加强。就氚而言,交换反应在几秒到几小时达到平衡。

1.1.4辐照分解反应

氚的辐照分解反应大多发生在被氚污染表面上方的空气和被氚污染的表面之间的界面上。这些反应具体表现为:氚衰变能将被氚污染表面上方的氮和氧的化合物转变为一般的氮的氧化物(no,n2o,no2)。而被氚污染表面简单的氧化物将转变为更复杂的氧化物(如硝酸盐,亚硝酸盐,no2S,no3S),更大百分比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吸收到和/或溶解于表面水蒸气的单分子层中。辐照分解驱动的反应将最终导致在多数被氚污染的表面产生氚化的亚硝酸和硝酸。这些氚化的亚硝酸与硝酸将分解为溶解在表面水蒸气的含氚氨化物等物质。

1.2去污方法选择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控制区设备、工作台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要求低于40Bq/m2;同时监督区设备、工作台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要求低于4Bq/m2。为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目前采用的材料表面氚污染去污方法主要有擦拭去污、化学去污(可剥离膜、泡沫),辉光放电去污,激光去污,臭氧氧化去污,以及使用超吸附聚合体固化剂去污等方法等。而使用擦拭法、化学去污法等方法去污会增加操作人员接受电离辐射的风险,辉光放电,激光,臭氧氧化等去污方法暂时还无法实现在线去污,只能实现离线去污。

当氚浓度梯度较小和/或材料与氚接触时间较短,此时氚仅影响待去污材料外部的松散单分子水层,即此时表面污染水平属于非常低的水平(低于103Bq/m2)。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擦拭就可移除材料的氚表面污染,实现去污。当氚浓度梯度相对较大和/或与氚接触时间较长时,中间层受到影响。此时表面污染水平的范围较大(如104到108Bq/m2)。此时用擦拭法等机械方法去污相对较难,需要选择另外的去污方法。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使用时仅需直接使其覆盖在待去污表面,一定时间后移除,即可达到去污目的。

2.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设计

2.1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的设计基本原理

由于氚的3个特征化学反应为溶解反应,交换反应,辐照分解反应,与其他放射性核素污染不同,在氚污染待去污材料表面实际堆积有氚的各种化合物。因而增加氚表面污染材料去污的难度,出现难以使用擦拭等机械方法去污的情形,并出现沾污的“再现性”。本文提出的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的去污原理是利用吸附材料的吸附作用将待去污表面的氚化合物吸附、固定在吸附材料中,并使用屏蔽材料将氚阻止在屏蔽材料内。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的结构如图2所示。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主要由吸附材料、屏蔽材料等组成。

吸附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对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耐高温、防酸碱的功能。该材料由硅胶、黄原胶等材料组成。可采用凝胶,也可采用颗粒形态;当采用颗粒形态时,需使用膜状带孔固定材料将颗粒吸附材料与屏蔽材料热压粘合固定。

屏蔽材料主要由聚偏二氯乙烯和/或金属氧化物等防氚性能较好的薄膜材料组成,主要作用是形成屏蔽层,阻止氚的扩散,减少作业人员电离辐射的危害。

2.2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使用方法

将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直接覆盖在待去污表面上,一定时间后将去污材料移除即可。使用氚污染表面去污材进行去污时,不使用化学试剂,不利用人工擦拭,在待去污表面形成屏蔽层,可以减少操作人员与污染源的接触时间,减少电离辐射危害。

2.3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主要设计性能指标

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重量:≤500g/m2。

当测试温度(25±2)℃,相对湿度65%时,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去污因子:≥1000,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阻止氚穿透时间:>24h,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氚气渗透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氚污染表面去污材料,由吸附材料和屏蔽材料组成,采用氚吸附性能较好的材料作为吸附材料,采用阻氚性能较好的材料作为屏蔽材料。使用该材料进行氚污染表面去污,可以改变传统的氚表面去污方法,提高氚表面污染的去除效果,尽可能地杜绝氚污染表面的再现性,减少重复去污的次数,降低操作人员接触时间,减少氚的辐射危害。

参考文献

[1]weaVeRB,waLLwR.tritiumhandlingandsafestorage.Doe-HDBK-1129-2007[m].washington,2007:1-16.

[2]weaVeRB,waLLwR.tritiumhandlingandsafestorage.Doe-HDBK-1129-99[m].washington,1999:49.

[3]weaVeRB,waLLwR.Designconsiderations.Doe-HDBK-1132-99[m].washington,1999:86-127.

[4]游国强,崔安熙.含氚废油处理技术进展[J].辐射防护通讯,2009,29(3):23-26.

[5]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