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十篇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十篇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6:35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1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科学技术;学科;教育;发展方向

0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又称为机器智能或计算机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或智能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近期的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而远期目标是用自动机模仿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智力功能。

1来之不易的大好机遇

比起国际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起步较晚,发展道路曲折坎坷,经过质疑、批判甚至压制的艰难发展历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才开始活跃起来,但由于当时社会上把“人工智能”与“特异功能”混为一谈,对两者一起批判,并一并斥之为“伪科学”,使中国人工智能经历过一段弯路。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于1981年在长沙成立后,长期得不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挂靠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挂靠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这足以表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后经历的20多年岁月是多么艰辛。因此,在这个时期内,有比较多的中国人工智能学者研究人工智能哲学问题是有历史原因的。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人工智能才逐渐走上发展之路。近两年来,国家领导人对人工智能高度评价,并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重要指示,有关部门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这些文件体现了我国已把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也赋予人工智能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2016年4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20余家国家一级学会,在北京举行“2016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暨人工智能60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仪式”。这次活动恰逢国际人工智能诞辰60周年,谷歌alphaGo与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上演“世纪人机大战”,将人工智能的关注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启动仪式共同庆祝国际人工智能诞辰60周年,传承和弘扬人工智能的科学精神,开启智能化时代的新征程。

2大力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

包括人工智能教育在内的智能科学技术教育是智能科技和智能产业赖以发展的强化剂和推动力,也是高素质智能科技人才培养及智能科技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的智能科技教育已初步形成学科教育与课程教学体系,并在大学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开设不同层次的人工智能类课程。中国智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基础建设问题,都与智能科技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只有培养足够多的高素质智能科技人才,才能保证我国智能科技的顺利发展,进而攀登国际智能科技的高峰。

智能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是智能科技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少数高校开设各种人工智能类课程以来,经过推广与提高,30年前的人工智能星星之火如今已形成燎原之势,数以百计的高校开设了各种层次的人工智能类课程,有些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园地上的名花。例如,中南大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已成为首批部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网络课程、部级全国双语示范课程、首批部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部级资源共享课程。全国已有20门智能类课程入选部级质量工程。尽管为数不多,但这些智能类课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已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智能科技专门人才。虽然这些课程只占数以千计的部级质量工程课程的冰山一角,但也表明智能科技课程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暨教学学术研讨会是我国人工智能教育与教学领域具有特色的最权威的学术盛会,自2002年起已成功举办了13次,对于智能科技及其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4年在北京大学开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发展到全国近30所大学,仅这些大学的“智能”专业每年就培养大约2000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据估计,近30年来,全国高校已培养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数以千计,本科毕业生数以万计。这些高层次的人工智能专门人才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些年轻的智能人有幸遇上千载难逢的人工智能大好发展机遇,必将成为我国智能科技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

3客观评价我国人工智能科技水平

无论是智能科技学科建设或是智能科技类课程建设,都离不开对我国人工智能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深刻认识。

有些学者或企业家认为,我国的人工智能科技水平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我们需要科学客观地评估已有成绩,既不要妄自菲薄,又不能夜郎自大,既要充分肯定成绩,又要深刻认识差距。过高地估计我国现有人工智能成果既不实事求是,又不利于人工智能学科与产业的健康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科技整体水平最高的国家。分析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差距,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许多人工智能界内专家指出: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一直跟踪美国的理论,然后应用并在一些地方有所创新,应用上的追赶很快,但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和美国还是差距很大的。国内做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很少,这是学术环境问题造成的。例如,美国把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排在研究的最前面,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却比较薄弱,在突破和创新上也有所差距。又如,国内在深度学习方面发表了不少论文,但真正有理论创新或具备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并不多。

美国人已经在构思下一个人工智能是什么,而我们这里还没有动静,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个难题牵涉面很广,不是一两个团队投入进去就能解决的。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学术评价体系以及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有关。我们可能要通过10~20年的努力才能在人工智能方面全面赶上美国。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我国当前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然而,国内有一部分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人员却过高地估计成绩,认为我国的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方面甚至全面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评价一门学科是否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不但要有客观标准和国际同行普遍认可,而且要有一批令人信服的标志性成果。这里笔者不准备具体讨论或争论这个问题,而是试图从以国际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命名的国际计算机学科科技最高奖图灵奖的获奖情况来说明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

自1969年以来,美国计算机学会先后举行过48届图灵奖评审与颁奖,图灵奖得主共计64位。其中,美籍华裔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2000年获得图灵奖,他是图灵奖设立48年以来获得该奖项的唯一华裔学者。在64位图灵奖得主中,有12位杰出人工智能专家获此殊荣,但当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

4坚持人工智能研究及教育的正确方向

国际人工智能在过去60年历程里,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和公认成果,但其发展也是极其曲折与坎坷的。之所以艰难前行,除了由于科学发展的必然性外,社会上对人工智能的误解与偏见及人工智能内部的偏激争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哲学与方法论方面的争论都是不争的事实。人工智能三大不同学派之间势不两立的争论持续了约30年,直到本世纪初才平静下来。人工智能学界已形成共识,即面对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任何一种人工智能方法,无论是符号主义、连接主义或行为主义,均不可能单枪匹马打天下,而需要各个学派之间携手合作,走综合集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尤其是今天的中国,人工智能面对大数据、机器人、“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大规模深度学习、类脑神经计算、智能机器人、智能互联网、智能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产业智能化升级等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推进社会智能化进程,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才是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的主流,至于学派和方法之争已不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关键。

在人工智能与哲学的关系方面,应该说人工智能有哲学和方法论问题需要研究,但人工智能不属于哲学。有一些人从信息哲学或人工智能哲学角度进行人工智能研究,既是需要的,也是值得支持的,但不应该过分夸大哲学和方法论问题对人工智能的作用,必须强调智能实现理论、方法、技术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注重人工智能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基础的新兴技术学科的这一基本属性。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学科,特别需要就其发展和应用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踏踏实实的研究。吴文俊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我们真正的意图绝不在于口舌之争,在字面上夸夸其谈。真正应该做的事是实干巧干,借计算机时代来临的大好契机,率先在全世界推行脑力劳动机械化,以具体成就和我们的成功来向世人表明我们的主张。”

前面提到,人工智能诞生60年走过了极其曲折与坎坷的历程,但我们不愿意更多地回忆与评论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往事,只是希望大家能记住历史教训。过激的、势不两立的学派争论和过于浓厚的哲学色彩都不利于人工智能学科全面与健康的发展。今天,在进行人工智能/智能科技研究与教育时,一定要把握人工智能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新兴学科的方向,从获得国际人工智能学界认同和经受应用检验两个角度,创造中国人工智能的新成果和新品牌。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抓住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这是非常正确的,尤其是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环节的重要资源,不仅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而且对学生的课程认知和能力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和启迪作用,因此需要用十分严谨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实际上,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的4本人工智能教材中,有3本书的作者为现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授,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是有着较好的人工智能教材基础的。

当然,由于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之前,一般会有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和脑与认知基础这两门前导课程,因此作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工智能教材,应在结构和内容上有别于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同类教材。但作为人工智能的主流理论、方法和技术,仍然应该是该教材应该坚持的基本架构和内容主线,而不应该偏离。

在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空前大好的发展形势下,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创新进取、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用科学态度对待人工智能科学和智能科学技术问题,为国内外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智能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新的贡献。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2

[关键词]机械工程智能化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9-a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31-0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成为了机械工程发展的主要趋势,原有的机械设备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随着智能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了工业的生产力,促进了机械工程的发展,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我国的工业生产,因此要掌握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完善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

一、机械工程与智能化

机械工程主要是指机械生产和使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离不开机械设备的生产和使用,人们为了提高生产力,不断的优化机械设备,推动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力,从而有效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智能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涵盖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智能化的支持,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随着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逐渐应用到机械工程中,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性能,促进了机械工程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机械工程智能化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于机械工程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机械工程体系,智能化也基本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很多机械设备脱离了人工控制、人工管理的状态,降低了机械工程对于人工的需求量,实现了机械自动化管理的目标。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自动实现数据采集、制动加工和自动处理,提高了我机械生产的能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尽管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比较快,但是机械工程智能化l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我国科学水平并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直接影响了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水平,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想要提高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水平,就要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我国信息管理的水平也有待于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在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把人脑中的想法转变为智能,信息处理的能力直接影响智能化的转变,。除此之外,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智能化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样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面临着重重阻碍,只有提高科学技术的水平,增强信息化管理的能力,转变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才能进一步促进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

三、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一)机械工程生产管理智能化

企业经营的管理模式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人工的操作,机械工程的设计、生产、销售等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要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涉及的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容易出现错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随着机械工程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智能化管理方式所取代。在产品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对产品的成产、销售、售后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智能化的管理,通过机械工程的信息化完成产品的生产,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产品销售和售后调差,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对产品的生产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例如在生产手机配件的过程中,利用传统的人工生产效率比较慢,并且不能控制成产的数量,而利用机械工程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生产。生产利用机械工程的智能化管理可以充分实现资源配置,减轻人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避免错误的出现,从而有效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产品智能化

企业的产品时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法宝,产品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就要利用机械工程智能化生产产品,满足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把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使产品趋于智能化。例如,很多小型城市门口都会安装感应器,每当有顾客进来时,就会进行语音提醒,从而提醒有顾客光临。产品智能化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出智能化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于智能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产品智能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方向。

(三)设备智能化

企业设备是企业发展中的有型资产,没有设备就不能完成产品的生产,因此设备智能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生产复杂的产品,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能生产较为单一的产品,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随着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设备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生产工序简单的产品,还能生产较为复杂的较为复杂的产品,提高企业产品效率,增加了产品的种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劣质产品流向市场,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当设备不能工作时还可以发生警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设备智能化是机械工程智能化的重要体现和发展。

(四)科学技术智能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对于企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智能化与机械工程智能化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科学技术智能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使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减轻员工的工作量,使员工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提高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能力,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学技术智能化是实现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机械工程智能化未来发展的趋势。

结语:

综上说述,机械工程智能化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机械工程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生产管理智能化、产品智能化、设备智能化和科学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充分发挥智能化的作用,推动我国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郝小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3)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3

2016年是科技与创新的飞跃之年。“阿尔法围棋”四比一大胜一流棋手李世石九段,让全世界见识了人工智能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程度。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所代表的技术创新引领了第四次革命,同时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新机遇。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主流应用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识别、预测规划和智能控制。

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很多行业产生影响,但是受到冲击最大的将是制造业。未来,很多硬件都会应用传感等物联网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将会被大大改变。随之带来巨大改变的就是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有人说人工智能将会打破现代工业格局,给传统工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也有人说人工智能只是个手段,现代工业也可以利用这一手段完成提档升级,促进人工智能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无论怎么说,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我国《“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工智能的产业、服务和标准化体系,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未来重点扶持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研发与产业化、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智能终端应用、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等项目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试题】

当下,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方兴未艾,倍受瞩目。你认为作为工信部门,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新浪潮?1000字左右。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4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知识结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知识型能力本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5-0153-03

1引言

智能科学与技术主要包含智能科学和智能技术两部分内容[1]:智能科学是以人如何认知和学习为研究对象,探索智能机器的实现机理和方法;智能技术则是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人造系统,使之具有一定的智能或学习能力,让机器系统为人类工作。目前,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类之下的特设专业,在现有的人工智能专业群中,除了新设的人工智能专业外(2019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全球范围大力推进与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关系最密切,契合度最高。一方面,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将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技术推进和人才支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发展和人才需求。

2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可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因此人工智能将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对具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的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首先,it企业纷纷涉足智能科学领域,提高产品智能水平;其次,许多传统制造业也在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进一步提升到智能制造型,并逐渐具备高精尖装备制造能力;此外,医疗、通讯、交通等行业也对智能科技人才有着迫切的需要。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智能科技的高速发展,对人才数量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人才的金字塔型分布来看,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不仅需要高端学术型人才,更需要接地气、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中国智造”的不断推进,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已由顶层设计和关键技术突破向生产、应用、装配、服务等环节延伸,迫切需求大批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操作流程熟的应用型人才。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了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催生了相关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可形成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中国制造2025》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调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到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通常而言,人才类型分为三类[2]: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实际上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来看,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界限相对模糊,可统称为应用型人才,即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国家的层面来看,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展,人才需求数量基数最多、缺口最大的就是应用型人才,这也对众多高校培养人才的导向产生重大影响。这里我们重点讨论智能科学与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可从职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行业(产业)导向四个方面来分析。

3.1职能

智能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培养面向各类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工程设计、开发及应用,掌握各类现代智能系统设计、研发、集成应用、检测与维修、运行与管理等技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2知识结构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特点,其知识结构包含了三个并行的基础领域:电子信息、控制工程、计算机,也蕴含了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体现了智能感知与模式识别、智能系统设计与制造、智能信息处理三个方面的专业内涵。

(1)智能感知与模式识别

属于电子信息与计算机交叉领域,主要定位在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包括三维建模与仿真、图像处理与分析、图像理解与识别、机器视觉、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主要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基础、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

(2)智能系统设计与制造

属于控制工程领域,包括自动控制、无人系统与工程、精密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等。主要课程包括:机械基础、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3)智能信息处理

属于计算机领域,包括交通大数据、汽车与道路安全大数据等的分析与处理、信息处理与知识挖掘、信息可视化等。主要课程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3.3能力结构

智能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着眼于人工智能工程应用,要求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工具进行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具备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运行与管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能力结构可以借鉴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CBe)模式[3]。

CBe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代表国家为加拿大和美国。该模式以能力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展开,CBe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色: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能力为基准的目标评价体系。该模式所培养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4],在一定时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单纯的CBe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是由于目前许多职业岗位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其形式和内容均会产生动态变化,要求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具有延伸性和前瞻性,既要兼顾眼前,也要考虑应对智能化浪潮,打好基础,提高自学习能力。因此,智能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岗位针对性,但并不是完全固化岗位内容及层次、固化知识属性,必须强化自我学习能力,才能实现能力可持续增长,岗位的向上流动性以及知识和经验的进化,才能真正适应人工智能时展的需求。

自我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往往源于知识结构的构建[5]。为了塑造更合适的能力结构,需要CBe模式与知识结构的相辅相成,有鉴于此,将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称之为知识型能力本位教育(Knowledg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KCBe)模式,这也意味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放在并重的地位,既着眼于预期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让学生筑牢学科专业基础,在走向社会以后,在知识引擎的作用下,通过自我学习,具备并提升适应未来的、新的智能化岗位需求的能力。

3.4行业(产业)导向

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角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以“智能化应用”为就业大方向,具体而言,包括:

(1)智能感知与模式识别领域

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及应用,包括图像处理、机器视觉、工业视频检测与识别、视频监控、传感器设计及应用等。

(2)智能系统设计与制造领域

主要从事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等领域的设计、制造及应用,包括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智能物流、以及智能运营与服务等。

(3)智能信息处理领域

主要从事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理解、管理、以及服务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及应用,包括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预测、交通大数据分析应用、道路与汽车安全大数据分析、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如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应用,研发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等。其他的领域还包括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商务等。

产业需求带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在满足产业需求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又引燃了新的产业需求。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相互作用,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这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与智能科学与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之间表现的得尤为突出。

4KCBe模式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一定是和人才需求、学校定位相適应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结合上述的KCBe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在能力培养过程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能力培养方面,知识和实践作为两大要素,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必须齐头并进,既要固基础,也要重实践。

(1)筑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基础,构建与智能化应用相关的知识体系

在本科的低年级阶段,应注重公共基础课,特别是数学和力学课程,还应充分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内涵,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本科中高年级阶段,重点强化专业基础,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归纳地说,应该筑牢数理基础、计算机基础、机电基础和控制基础,因此对原理课程需要强化,这样对很多工作机理、来龙去脉的理解才能深刻。

(2)增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

按照KCBe模式,校企合作是强化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6]。学校根据人工智能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实践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以避免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离。人工智能企业还可以参与学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为学校实践教学提供各方面支持,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5

【关键词】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最受社会关注的新兴科技之一,随着该技术在各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作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了质的飞跃,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也必然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这门学科的主要目标是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并通过将人类智能转移到智能机器中,使智能机器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做出类人思维的反应。人工智能是一项综合了多项高新科技的综合性学科,包含5项核心技术,分别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其中,机器学习是实现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技术,该技术使智能机器在算法复杂度理论、凸分析、统计学等学科的支持下,能自主模拟人类行为。目前已经发表的机器学习策略主要包括模拟人脑的机器学习和采用数学学习方法2种策略。其中模拟人脑的机器学习策略又可细分为符号学习和神经网络学习,符号学习是以认知心理原理为基础,在机器中输入符号数据,用推理过程在图或状态空间中搜索并进行符号的运算,对概念性和规则性知识的学习能力较为突出,如示例学习、记忆学习、演绎学习等;神经网络学习是从微观生理角度对人脑活动进行模拟,利用函数结构模型代替人脑神经网络,以函数结构进行数据运算,并在数据迭代过程中在系数向量空间中搜索,对函数型问题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如拓扑结构学习、修正学习等。采用数学方法的机器学习主要是利用统计机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拟定超参数,输入样本数据后根据不同的运算策略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根据训练结果进行结果预测。

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

3.1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

虽然新兴技术的兴起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涵盖的学科和技术范围过大,兴起阶段的该技术的理论知识、产品应用、发展应用等均存在明显缺陷。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在当时也并不成熟,当时的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水平较为落后,很多超前的想法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实现较为困难。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兴起阶段并未得到快速发展。

3.2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这一概念在提出后近20年的时期中其发展始终处于停滞状态,直至20世纪70年代,该领域的专家研发出全新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DenDRaL,该系统的诞生带动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在这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始终重视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的政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依托此国策使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1982年,日本国内对第五代计算机的研究以失败告终,但此次研究中提出了新的计算机算法和逻辑程序语言prolog,prolog在处理自然语言过程中具有比LiSp语言更好的应用效果,这一创新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建立在多项先进学科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与其他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处理数据、整合资源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3.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3.3.1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指的是一种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系统中涵盖大量某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应用人类在该领域中的专家级别知识来为用户解决在该领域中遇到的问题。专家系统有效地将人类智能延伸到专业领域中,实现了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方向过渡的目标,大幅提高了人类对专业问题的处理效率,并且专家系统依托复杂的算法能对专业问题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更全面的计算,工作效率甚至会比人类专家更高效、更准确。随着对专家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很多专家系统都能依据对人类行为的模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作出智能化的反应和判断,并且能够利用知识库,深入挖掘复杂问题的内在联系。专家系统已经在多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帮助企业更客观地摸索市场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生产决策、调度规划、资源配置计划等,大幅提高了企业经营的科学性,使企业能在节省生产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3.2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识别对象按一定特征归类为不同类别,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模式识别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音语言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脑网络组等,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和处理,这一应用能促进多个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军事领域、医疗领域等。

3.3.3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器人包括扫地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快递机器人、早教机器人、无人机等,人们可以利用可移动设备对其进行操作,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3.3.4机器学习

机器设备并不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反应主要是依托计算网络技术和算法对人类思维模式进行模拟,并将人类行为进行充分消化以使自身性能得到优化,能对不同问题进行处理。机器学习是一项涵盖多个学科且复杂程度很高的科学,包含统计学、概率学、算法复杂度理论等,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也是推动计算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技术。

3.3.5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技术自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后广泛研究的重点内容。利用计算机算法将人脑神经元进行简单化、抽象化、模式化,并构建成与人脑神经元网络相似的网络结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为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人学、生物、经济等多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解决了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难题。

4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4.1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4.1.1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多个方面都有深入的应用。其中,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有如下应用:①智能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迅速发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防火墙技术比传统防火墙技术的性能更加优异。智能防火墙技术具有智能记忆功能,能自动记录并储存历史处理病毒的记录,在后续应用过程中依据记录直接优化计算机匹配环节,减少计算机数据量,提高防火墙的隔离病毒能力。另外,智能防火墙还能结合用户的需求,对用户不需要的弹窗功能、访问权限、有害信息等进行智能化拦截。②计算机入侵检测。防火墙的主要功能就是为计算机设备创造安全的运行环境,保证系统和内部数据不被侵害。计算机入侵检测功能是保障防火墙正常工作的基础功能模块,对提高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入侵检测功能,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处理,根据预定算法将处理数据整理成为入侵检测报告,让用户能全面地掌握计算机设备的安全状态。③垃圾邮件智能化处理。该技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式识别功能,对接收邮件进行扫描和归类,发现垃圾邮件后直接将其标注为垃圾邮件,为用户发出风险警告,避免用户因误操对计算机系统造成损害。

4.1.2计算机网络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实际应用中,除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模块外,还能解决多种网络管理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数据呈爆炸式增长,网络管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达到了空前高度,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大幅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效率,优化网络管理效能。

4.2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是维持市场经济稳定运行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科学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应用渠道如机械自动化、智能监控、推荐系统、用户购物行为分析、零售分析、数据提取、文本归类、文章摘要等,从员工工作的细微之处实现工作效率上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对工业行业来说,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还能有效降低传统工业生产中对人工的依赖性,大幅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4.3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航天技术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技术是目前人类最高科技的集合体,涵盖众多学科,如信息技术、卫星技术、生物技术、天文学、生命科学等,对提高国家的国防力量、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国家经济增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航天器设计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关键工作之一,而远程控制又是航空航天技术长久发展以来研究的重点,因我国对该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我国对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存在重重困难,但经过国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航天远程控制中,利用智能系统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处理和储存,如通过采集航天器的轨道信息,并以此分析航天器的运行状态,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运行决策,对提高航天器的运行安全性和运行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推动国家航空航天事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4.4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不断得到优化,提高工作效率,还有效提高了国家医疗水平。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传统就医诊断环节,医生都需要以手写方式记录病患病例,并根据病例详细列出治疗方案,工作量大,且效率较低,病例保存便捷性较差。通过应用电子病例,不仅能大幅减少病例记录的工作量,还能在医疗系统中直接勾选治疗所需药品,完成病例及用药的勾选后打印即可,既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将病例在计算机中进行储存,且现阶段病例文件的储存格式不再局限于文字,语音和图像也可被添加到病例中,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②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在现代医疗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病患的病情进行智能化分析,能使医生对疑难病症的分析更加全面准确,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医疗方案,提高医疗水平,为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辅助。

5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各行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得到优化和改变,国家科技水平也不断提升。加强对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让人们能切身感受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改变,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辛颖楚.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9):121-122+125.

【2】陈长印.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5.

【3】杨坤,顾兢兢.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3):197-198.

【4】郑骜.浅谈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9(19):276.

【5】赵智慧.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进展及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24):94-96.

【6】李子青.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10):9-11.

【7】罗柱林,韩文超,吕文杰,等.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探究[J].中国航班,2019(16):90.

【8】李乔凤.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3):91+93.

【9】肖梅.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初探[J].缔客世界,2019(1):39.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6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子工程,应用价值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智能芯片、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高新科技的完备,极大地影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极大地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现代化速度越来越快,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会推动电子工程领域的发展进程,电子工程领域会因为人工智能在其领域的应用,使得自动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1人工智能与电子工程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就是在17世纪被发明出来的,不过当时的计算机是非常巨大的,这种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在当时是数一数二,应用范围很广,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为后世人工智能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从那以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壮大,一直到17世纪中期,人工智能技术才获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在到后来的20世纪初期,人工智能技术才被正式命名,这为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21世纪初期,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力量不断壮大,计算机对于数据的处理和运算越来越强大,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了效率。电子工程是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为目的的科学技术,在过去,由于社会科学技术手段的落后,生产主要通过人工力量进行工作,生产效率低下,从而导致生产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电子机械企业运用人工越来越少,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加快了现代化社会进程。随着现代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技术依托越来越多,电子工程领域获得了诸多的基础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失误,并且能有效提升产品质量[1]。

2技术特点

(1)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人工智能,顾名思义,人工智能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模拟人类思考,不同于人脑的是,人工智能的思考是通过对于数据的处理与运算,进行比对与分析,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数据库做到与时俱进,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它是建立在人类科学技术手段之上的一项高新技术,所以网络上很多人所谓的人工智能危害论都是无稽之谈,人类的智慧产物造就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可能会超越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来看,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帮助巨大,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地代替人工,降低生产成本与人力成本,并且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科技力量的体现,有着高度的智能化,普通人通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操作,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2]。

(2)电子工程的特点。电子工程领域覆盖面很广,主要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等多门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是电子工程在实际运用中却有很多难点,因为电子工程领域覆盖面极广,涉及的学科很多,这让电子工程的日常维护工作的难度加深了很多,导致人们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产生了负面影响。现代企业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电子工程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但是电子工程的升级非常复杂,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研发并且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企业人力物力的投入,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2]。

3应用价值

(1)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电子工程设备的精度。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与运算方面有着高度的自主性,能够显著的提高电子设备的精准度,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并且精准度的提高有效地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失误,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操作的电子设备远高于人工控制,提升了产品精度,使得产品质量更加优越,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电子设备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往往会出现精度失准,造成非常规操作,按照传统模式的生产方式需要人工进行调试,定期对其设备进行检查维护,耗时耗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操作的电子设备,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人工,效率要高很多,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运算功能,对电子设备定期自动维护,调整设备精准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3]。

(2)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可以促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电子工程领域涉及面极广,种类繁多技术复杂,设备相互之间都有关联性,在其日常维护工作中,对于维护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这对于企业电子设备的日常维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传统模式下的设备维护工作费时费力,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针对这一情况,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一直是企业想要达成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中看,加速发展完全可以达到智能化及自动化,对于企业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是十分有效的措施,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智能自身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并且人工智能有着类似于人类的学习能力,通过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能够不断地吸收科学技术,完善自身,所以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子设备自动化维护,通过人工智能的定期检查,做到电子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人工智能在设备维护中从两方面入手:①可以定期的排查设备故障与精度失准,快速查明人工无法分析的故障,高效完成设备故障排查工作。②在检查出故障的原因时,可以代替人工进行维护,一方面维护了设备,一方面完善了自身的维护水平,提高了维护的精准度[3]。

(3)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可以促进人类思维的转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各行各业深刻的意识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研究与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热度越来越高,不断有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研发人工智能,另一方面也是推动了电子工程的发展速度,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转变了人类固有的思考模式,让人们明确了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传统模式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时代的进步,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地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现代企业只有不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善自身生产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子工程领域中,才能紧跟时代步伐[4]。在电子工程初期,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没有应用在这一领域,人们通常会降低电子设备的精准度,从而降低设备的维护难度,这在企业初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精准度低下的电子设备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电子工程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做到电子设备的自主维护与检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进准度,有效的增加了生产效率,所以从长远利益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必须要与时俱进,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已经无法离开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给企业提供庞大的经济效益[5]。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7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及似乎;电气工程自动化

在目前的自动化领域之中,最为先进的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也标志着社会又前进了一大步。目前,各个领域中都有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应用,要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就必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来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反应速度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1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实际上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独立分支,人工智能是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而且人工智能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种较为尖端的技术。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要使得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来对于相应的事物作出反应,然后再借助于计算机较快的处理速度,更快地作出反应,并且使其结果保持和人类相似。人工智能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而且在人工智能领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分析和识别模拟景物、理解并生成自然语言等,都在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之内。人工智能就是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来打造出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思维并且做出与人类相似的反应的机器,而由于计算机拥有着比人类大脑更快的运行速度,所以将人类的智能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大大地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同时对于一些过程进行更为人性化的控制。人工智能的目的并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来达到和人类一样的处理效果。

2电气工程自动化

电气产品的优化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设计和知识有机融合,才能使产品的设计实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采取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产品进行设计,使得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实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是电气信息领域一门新兴的学科,电气工程自动化属于连续生产流程性的产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设备密集型、管理军事密集型等特点,而电气工程自动化又主要是由电力企业来进行掌控,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的效率。电力企业的核心是经济建设,并且电力企业与国家能源的安全是息息相关的,电力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保障着国家的安全,为国家的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可持续的电力,这些电力企业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3应用人工智能的优点

(1)提高效率,计算准确。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各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项英明的决策。为了加快对电脑输入设备送来的数据及时的进行记录、整理并计算,在将这些信息有效地进行处理之后,就能够使其变成更加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说通过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大大地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更加准确、高效地进行信息的转换和处理,而且即使是较为复杂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也能够有效地加以处理。(2)人工智能发挥的作用。人工智能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有着科学导向的作用,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转型,充分发挥系统管理的作用,为电力企业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而且还能够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偏差有效地进行计算,通过这一功能,就能够使得企业避免因为预算安排不周而导致损失。并且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电气工程自动化是辅助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检测市场营销状况、制定生产结构等过程中,往往都会对于人工智能加以应用。所以要想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就需要将人工智能与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上的成功应用,为计算机辅助技术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研究与探索,计算机辅助的工程、制造和设计都已经实现了最优化设计,而且在目前,相应的工作和处理系统都已经得到了有效地完善,对于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信息其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处理,由于其运行逻辑和操作机构相对复杂,所以能够更好地对于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应用了由优质软件和硬件组成的整体设计系统。这种系统的成功应用符合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对于推动我国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控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应用人工智能策略

(1)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国家应积极引导企业改革创新,将人工技能与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在企业上,加大对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技术设备质量,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同时,企业要坚持跟党走特色社会主义创新路线,遵循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的环保原理,提高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在生产经营中要注意节能减排,将污染降到最低,爱护环境,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收集数据信息上,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和分配资源,对企业的资金、风险等做好预算,公司的体制要向集约型经济体制发展,运用清洁无污染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加强人工技能化的发展。(2)培养人才。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时候,还必须要重视响应人才的培养,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专业人才还较为缺乏,而研究和探索人工智能离不开科研人员,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所以,国家要为所有的企业与学校做出引导,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指定方向,注重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和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引导科研人员加大对指纹、人脸、虹膜、视网膜、掌纹识别等识别技术研究与探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提升人工智能的价值,更新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为促进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5小结

对人的意识与思维信息的过程进行模拟,我们将这种技术称为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各个各业的工作效率和节省工作时间。只有不断地提高技术能力,才能成功的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

参考文献:

[1]曹玉臣.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05):86-86,87.

[2]吴尉伟.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32(17):98,103.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电气设备

人工智能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属于仿真模拟技术的范畴,凭借计算机系统强大的运算能力有效模拟人类控制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运用其中,有助于优化电气生产的安全稳定性能,还有助于强化整体系统的运行能力,推动电气生产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

1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各种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为其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新型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凭借强大的运算能力实现人工智能,有效模拟人类思维与行为,集多种学科技术于一体,具有智能化程度高、综合性强等突出优势。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程中,机器人系统与专家系统属于主要研究方向,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运算能力显著增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模拟自动化工作的质量也明显提升[1]。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运算能力卓越、稳定性佳等突出优势,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符合时展趋势,有利于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拓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空间。在电气自动化中,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运用其中,可以提升电气自动化的智能水平,增强电气自动化的计算能力、储存能力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有效优化电气自动化的各方面性能,妥善处理智能化生产方面的问题,从实质上得到调整[2]。在电气自动化生产领域,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运用其中,可以基于各项指令及要求,让自动控制生产系统成为现实,有效发挥智能生产的作用,从而让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行质量得到保障。

2电气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势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已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给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不少影响,在促进现代化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工业生产更新升级,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运用前景,故而需要加以重视。第一,在电气自动化中,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运用其中,有助于提升电气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让自动化处理电气生产信息成为现实,有效提高机械生产的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电气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得到保障,为企业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奠定基础,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增强电气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第二,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运用其中,有助于高效优质地采集电气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在完成自动化生产的同时,全方位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便于及时识别出异常数据,结合异常阈值的具体情况实时模拟人工处理[3]。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运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电气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电气生产的稳定性及效率,有效发挥智能化预警处理、模拟故障处理等功能,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辅助下妥善处理相关问题。工业生产中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效率也较高,对比传统故障诊断优势明显,电气设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利用人工智能中的计算机系统可对电气设备故障进行智能化诊断,通过智能化技术强大的分析计算功能,有效提升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故障预警和排除能力,降低传统自控技术故障收敛性,从而切实保障电气自动化的运行质量(见图1)。

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1)电气设备。电气设备设计与针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维护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主要运用方式。近年来,我国电气设备经过发展,自动化控制得到普及,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控制电气设备的目标。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电气设备时,需要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前期处理工作落实到位,实现电子信息系统与设备系统的有效结合,充分考虑到电磁场、电路等各个元素,让各个专业领域的内容得到保障,并合理借鉴相关经验教训,切实增强电气系统设备的有效性,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运用作为前期设计的重要内容,完善电子信息系统及相关设备的配置,促进传统人工操作模式的转型升级,围绕如何妥善处理电气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探究,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联系[4]。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维护环节,需要考虑到电气自动化系统虽然具有较强的智能化水平,但有些环节还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尚未全面实现自动化,而人工操作可能出现失误等情况,使得安全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基于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维护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运用方式,有效规避以上问题的产生,优化各方资源配置,有效降低人工工作误差,切实增强电气自动化的运行能力[5]。(2)电气控制。控制属于电气系统中的重要内容。纵观我国电气系统的发展历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尚未全面落实,依靠电气部门或相关人员操作计算机设备分析控制的情况并不罕见。电气领域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到整体电气系统的性能,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基于此,必须加强对电气控制领域的管理,确保电气系统各个环节的严谨性和精准性,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具体运用,科学应对该系统运行中的各方面要求,结合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及误区,加强对这些环节的检查分析,针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制订应急处理预案,让相关问题得到处理,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实现智能化操作,有效减少人工干预和手动操作环节,切实保障该系统的运行能力。例如机械设备与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软件Solidworks,通过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运用到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有助于增强电气控制各环节的自动检测及修复能力,让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运行质量得到保障。(3)故障诊断。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或问题,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运用其中,有助于提高故障诊断效率,提高电气诊断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及时诊断出故障所在区域及主要表现,从而进一步分析导致故障的原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故障处理方案,让故障问题得到及时修复,有效减少对整体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影响,让整体运行质量得到保障。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电气自动化系统故障诊断领域,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体现:第一,全方位监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电气设备故障或问题,让相关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从而降低对电气系统的负面影响,让整体运行质量得到保障,明确电气自动化系统故障诊断的必要性,加强运行环节的监督监测,让系统运行质量得到保障;第二,在电气自动化系统日常维修环节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于部位及整个系统运行的故障或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自我修复,对无法自我修复的故障进行定位,诊断故障类型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提供切换到其他系统的应急方案,以有效降低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影响,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相关故障。

4结束语

在当今时展背景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各种现代化科技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范围显著扩大。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促进两者融合,有助于增强电气自动化的运行质量,优化电气设备设计、控制等各个环节,完善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等程序,切实增强实际运用效果,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有效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范围,从而推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楠,缐珊珊.人工智能应用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7,12(6):590-592.

[2]龙帅.基于pLC控制的工业自动化技术探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3):33.

[3]赵欣怡,宗群,张睿隆,等.类脑智能技术在无人系统上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36(1):1-12.

[4]陶丹丹.探究pLC技术在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2021,38(10):160-161.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9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智能;思维;技术元素

1基本概念界定

1.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产生的学科,人工智能就是用机器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从而用机器代替人类行使某些方面的职能。人工智能是通过探索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规律来模拟人的智能活动,电子计算机是人工智能的媒介和基础。阿伦・图灵说:“如果一台计算机能骗过人,使人相信它是人而不是机器,那么它就应当被称作有智能。”如果以此为标准来界定机器的智能,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1.2人类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与能力,是综合、复杂的精神活动功能,是人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并且把知识和概念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活动往往和记忆力、感知力、思维、判断、联想、意志等有密切的联系,人类的智能表现在能够进行归纳总结和逻辑演绎,人类对视觉和听觉的感知以及处理都是条件反射式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对各种情况的处理是下意识的反应。

1.3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在人脑中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理解、判断、推理等。思维往往借助于语言来表达,由直接的感受即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发现普适性的规律。芒福德说人类是“精神的制造者”而不仅仅是“工具的制造者”,因为人类具备思维能力。

2基于“技术元素”视角下的人工智能

“技术元素”这一说法是凯文・凯利提出的,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类意识中涌现出的一切东西,包括技术具象的工具,也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一切智能创造物。凯文・凯利说:“科技是人类的发明,也是生命的产物。”居所是动物的技术,是动物的延伸部分,人类的延伸部分是技术元素,科技发明是我们基因创造的躯体的外延。

2.1人工智能是技术进化的成果

凯文・凯利认为人类的延伸由思维产生,因为思维具有创造力,才促使了技术的进步,才创造出了以往没有创造出的东西,所以,“如果说科技是人类的延伸,那也与基因无关,而是思维的延伸。因此科技是观念的延伸躯体”。

技术元素伴随着语言、工具的诞生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从古至今,除了极少的例外,各种技术都没有消失,而是进化成不同形态的技术。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科技物种,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发展,是技术进化的成果。

2.2人类与技术共同进步

一切生物都有天然的借助外力的本领,从钻木取火到航空航天,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或者说是进化,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从来都与人类相伴相生。“技术元素”赋予技术以生命,人是技术进化的动力,而技术的进化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科技与人类正在逐渐融合,或者说人类已经成为科技最适合的载体;“技术元素”的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但是它的发展轨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人类意志的体现。人作为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与“技术元素”同步运动。

3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是认为人工智能必将取代人类,不久的将来人类会沦为机器的奴隶;二是对人类的主体地位有着极度的自信,认为机器始终都是被人控制。前者的依据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其快速,超越了人类智能的进化速度,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只是时间问题。后者的依据是人工智能不具有生命特征,无法融入生物圈从而和自然发生联系,只能作为人类活动的工具而存在。我更偏向于第二种观点,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3.1缺乏创造性的“特长生”

人工智能开发出的机器可能是某一个领域的“特长生”却不是全才。比如alphaGo是围棋特长生却不能唱歌,计算器是数字计算的天才却不能陪人聊天,情感机器人负责陪伴和情感安慰却不能真正懂得人类的喜怒哀乐,如此等等,它们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不会偏离轨道也不懂得创造。

塞缪尔说:“机器不能输出任何未经输入的东西。”目前最先进的机器人也是依赖于软件运行,软件是通过人来完成更新升级,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人类智能的外在表现。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人有特定的背景和生活习惯,人脑的发育会受到所经历的事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能够灵活运用,组合所接受的信息,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人脑的控制系统复杂和精密程度远远超过智能机器人,因此,人工智能在技术上不及人类智能,它依赖人类智能而进化,能够胜任人类制定的任务,却缺乏人类智能的创造性。

3.2不能思维的人工智能

在回答“机器能否思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对思维进行界定,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脑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系统,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物质载体。“电脑思维”在功能上会向人脑思维不断接近,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不可消除的界限,“电脑思维”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过程,模拟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信息过程,它在本质上区别于人类思维。人脑思维除了能够接受外部信息以外,还能对信息进行主观的加工。人们已经能制造出类人机器人,可是它不能和人一样思维吗,因为思维不仅仅是人脑的生理机能,离开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是不能产生思维的。

3.3是辅助而非替代

人工智能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人类用来改造世界的技术手段,是辅的工具,而不是对人类的替代。人工智能出现的历史并不久远,前文说到了技术和人类的共同进化,当人类有能力利用工具来处理复杂繁琐的工作时,这是人类的进化,也是工具的进化。

人工智能被用于帮助人类进行某项工作,才能解放人力,人类智能才可以更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工智能承担了人类活动中基础的、不可或缺的、复杂的工作,从而使人类智能转向更核心的科研创造以及思维和判断上来。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而不是互相排斥、完全替代

4结束语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相互制约的,人与技术的融合是必然的。目前人工智能的更新升级必须依赖与人类智能,人类智能的进化程度关系到人工智能的先进程度“技术元素”的进化也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人工智能可能在某一方面出强大的功能,但是它缺乏思维和创造性,这一点是致命的缺陷,工具作为人类器官的延长,是人类智能的外化之物,被人类智能的发展程度所局限。

参考文献

[1]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m].熊祥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尹传红.当机器智能超越人类[n].中国科学报,2015,04(03).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篇10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实践研究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已经逐步成为机械制造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使更多的机械设备制造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主要方式,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智能制造中的深入应用,极大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它将在工业发展中表现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满足工程可靠性与效率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因人工操作造成的失误,从而实现精度的生产,对促进企业生产自能化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机电一体化概述及发展现状

首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工业生产的需求,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主要是将电子与机械集于一体的先进科学技术,其中它涵盖了计算机、机械、信息技术、传感和自动控制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其中,详细的说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机械体,实现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构造;驱动动力部分,提供动力并帮助机械实现能量的转化,使实现动力功能;遥感测试部分,检测机械内外部环境实现其预算计测功能;执行部位,接受控制信息,对要求动作完成;信息处理单元,运算、处理、决策、实现控制功能。这一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融入了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精华,得到了快速发展,之后又融入信息电子技术,模拟人脑对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判断,使企业的生产逐步实现智能化。其次,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应用于一些大型的生产企业中,机电一体化依赖于众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的融合,实现对人脑的模拟,使其对企业机器生产的全过程能够进行有效分析,判断和处理,通过发出各项指令操作,通过机器实现复杂的生产流程,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智能控制,运用机械操作代替人力的操作,使整个生产过程简单,便于管理,在极大减轻人工工作用负担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减少了很大的成本。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世界工业的发展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内,或是某一区域内,而是考虑利用最小成本的同时,实现世界各地的就地取材,面对这种发展现状,机电一体化体系也有了新的发展要求,将远程控制技术也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体系中来,因此,不难看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伴随着生产技术要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逐步打破企业的自有生产方式,通过对机电生产产品的统一标准,生产流程的规范,从而实现模块化的集成机电生产。

3智能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智能制造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实现机器对在无人控制操纵下的机械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主流的趋势,通过智能化的制造可以有效帮助人解决很多复杂繁琐的操作,极大的避免了因人工不小心失误造成的生产损失,提高了生产设备的精确度,因此,智能制造的应用要比往往传统的制造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使机械设备的制造在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空间展开。智能制造在机械生产制造方面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很大的价值。智能控制技术是发展人类智能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以往传统制造中较为复杂多样的控制任务。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体系中,智能控制的应用途径十分的广泛,在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都有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正在逐渐向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在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应然产物,在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快速实现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制造发展的重点内容,机电一体化能在提高生产产品效率的同时,还能确保产品的质量,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在机械制造的领域内最大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智能制造控制技术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由人工管理操作到智能控制监管的有效过度。同时,智能监管控制的部分,还可以实现对机械设备运作的检测预测管理工作,实现对可能发生的机械事故有预测的作用,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或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有效协调工作的进行。(1)机电一体化中应用智能制造的优势。智能控制技术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程序或部分结构进行智能化调试与控制以保证程序系统工作的可靠安全性;工作人员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编写的程序或是代码输入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实现对机械的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其工作内容,进行调控,实现机电一体化工作的精确度。(2)以机电一体化体系中智能制造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做详细解释说明,智能控制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别是在保暖制冷系统和建筑照明系统中。其中的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应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者有效结合实现的,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照明区域,照明亮度,照明时间的合理控制与调节。从而有效节约能源,较大可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3)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智能制造在数控领域的有效应用。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都在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而其中的数控技术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控技术由于其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数控技术在逐步实现智能化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数控方面实现智能监控,编程,建立自身的数据库。智能控制技术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在一些较为大型复杂的工程问题或是机器设备有问题的情况下,人工无法实现的检测,借助数控技术可以进行推理与演算,适时给出修改意见。

5结语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产品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产生活的多方面,这种通过多种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极大的为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便捷,这种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深化改革。仍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我们相关从业人员根据实际的生产生活不断的进行改进,为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小龙.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29):68.

[2]秦立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4):272.

[3]纪钰珩.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智能制造中的发展与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4(8):42.

[4]林少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