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十篇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十篇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6:46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1

【关键词】趋势均线融资融券股价波动

一、引言

2010年3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引入了融资融券交易这一金融创新机制以后,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的相关性这一问题就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其实,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的相关性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个角度是融资融券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融资融券是否会导致股价波动幅度加大,这可能是监管层特别在意的;另一个角度就是股价波动对融资融券的影响。股价波动如何影响融资买入者或融券卖出者的行为,这其实涉及到股票价格决定的内在逻辑。

假如股票买入者决定是否在某日买入股票,仅仅取决于当前的卖方报价是否超过了未来股利的折现值,超过了就不买;假如股票卖出者是否决定在某日卖出股票,仅仅取决于当前的买方报价是否低于未来股利的折现值,低了就不卖,那么监管层是否允许融资融券对股票价格就不会有什么显著的影响。

然而,事实上市场参与者并不都是严格的基本面分析偏好者。根据折现现金流模型或者根据市盈率等基本面指标来做出投资决策的投资者,只是市场参与者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可能是技术面分析偏好者,喜欢分析K线图,根据股票近期走势、成交量、人气等与公司基本面关系不大的因素来做出投资决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融资融券机制就有可能通过影响人气、成交量或者K线图的图形特征等来对股价波动产生影响。

从一般的投资逻辑来看,似乎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是交互影响的。然而,这只是一种推断而已,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还需要基于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成果就是我们为此做出的一点尝试。

二、文献综述

对于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的相关性,国外的研究已进行了很长时间。1977年,edwardm.miller针对融券受到抑制情况下的股票定价效率问题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提出了股票价格高估假说,即当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预期有分歧时,受融券约束的股票的价格会被高估,被高估的程度随着投资者的观点的分歧程度增大而增大。近十几年来的绝大多数实证检验都支持“股价高估”假说。

从“股价高估”假说出发,可以做出的一个假定是:假定融券受到抑制,股票价格可能在某一段时间会偏离价值中枢很远,当然最终还是会再向中枢靠拢;而假定融券未受到抑制,股票价格不会偏离价值中枢很远。这样,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允许卖空将使得股价波动范围变窄。但让人困惑的是,直接针对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却并未出现一致的结论。allenandGale(1991)的理论模型发现,允许卖空交易会影响股票市场的稳定,加剧市场波动。与其观点相对立,Charoenrook和Daouk(2005)采用全球111个国家1969年12月至2002年12月的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与卖空交易禁止的国家相比,法律允许卖空交易的国家的市场总体收益的波动性较小。

国内的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同样呈现分歧。汪天都(2014)使用方差齐性检验法,发现融资融券并未影响a股市场稳定,不存在助涨助跌效应。于孝建(2012)对a股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融资交易增大了股市的波动性,而融券交易减小了股市波动性;对于股市波动性,短期(6日)内,融券交易的影响要大于融资交易,但长期来看,融资交易的影响要大于融券交易。

从这一领域比较重要的研究文献来看,已有研究成果多以融资融券交易对较长时间段股价波动的整体影响为单一论点,却忽略了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时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的关联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或者说,我们可以把股价运动的一个较长时间段根据趋势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时间区间,分别考察不同性质的时间区间内融资融券交易是否会伴随着股价波动幅度的扩大。

三、模型与变量

1、模型设定

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可以把股价运动的一个较长时间段根据趋势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时间区间,分别考察不同性质的时间区间内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的关联。那么如何界定上升趋势与下降趋势呢?简单的做法就是根据均线系统的状况来区分。短期均线是向上的,可以认为短期趋势是向上的;长期均线是向上的,可以认为长期趋势是向上的。国内投资实务中,短期均线一般用5日、10日均线作为代表,120日、250日均线都已被视作中长期趋势了。为了简化问题,下文的实证分析将分别考察5日均线朝上朝下时、10日均线朝上朝下时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的关联。

为此,本文拟建立如式(1)的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分别讨论股价在上行趋势、下行趋势下融资融券交易与个股价格波动性的关联。

BD=f(SRZ;SRQ;XRZ;XRQ)(1)

其中,BD描述个股价格的波动性,SRZ、SRQ、XRZ、XRQ分别代表股价上行趋势下的融资交易、上行趋势下的融券交易、下行趋势下的融资交易、下行趋势下的融券交易。

2、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我国沪深两市推行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已有近5年时间,在保障样本时间序列长度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本文选取融资融券交易额已形成一定规模的2014年1月2日至2014年6月30日间(共119个交易日)沪市1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相关数据(前复权收盘价、不复权收盘价、融资买入额、融券卖出量、总股本)。为了覆盖多个行业,选取的10只标的股票依次为:中国北车(601299)、康美药业(600518)、伊利股份(600887)、中国建筑(601668)、中国银行(601988)、中国重工(601989)、中国太保(601601)、中信证券(600030)、保利地产(600048)、上汽集团(600104)。若无特殊说明,本文分析所用的各交易日收盘价数据来自大智慧行情软件(2015年3月10日下载),融资融券数据均来自东方财富网。

由于不同股票的实时价格差异较大,各自的总股本数量也完全不同,本文采用个股当日收盘价相对前日收盘价涨幅的百分比表征该股价格短期波动性BDij;采用个股当日融资买入额占该股当日总市值的百分比表征该股融资交易RZij;采用个股当日融券卖出量占该股总股本的百分比表征该股融券交易RQij。其中,i=1,2,...,10,依次代表上述标的股票;j=1,2,...119,分别代表119个交易日。要额外说明的是,各股当日总市值用总股本乘以每股不复权收盘价计算得到。

为描述各股在某一个交易日是处于何种短期趋势,本文引入示性变量α、β来分别表示个股的前复权价格五日均值变化(或十日均值变化),来表征个股在当日是否有上行或者下行趋势,如:

当五日均值变化(或十日均值变化)为零时,αij、βij沿用股票i上一个交易日的状态。

至此,模型中的4个解释变量可分别记为:上行趋势下的融资交易SRZij=αij×RZij;上行趋势下的融券交易SRQij=αij×RQij;下行趋势下的融资交易XRZij=βij×RZij;下行趋势下的融券交易XRQij=βij×RQij。

四、实证分析

1、理论检验

为了更加严谨地论证融资融券交易与股价波动间的关联,在虑及个股走势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之前,本文首先单纯验证融资交易额、融券交易量与市场平均股价波动的长期均衡关联。出于文章篇幅考虑,这里使用对市场平均股价波动具有象征意义的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作为被解释变量BD0,将深沪两市融资买入总额(单位:万元)RZ0、融券卖出总量(单位:万股)RQ0作为解释变量,考察其长期均衡关系。由于回归分析的样本时间序列足够长,这里选取滞后阶数12,并依据aiC准则,对三个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t统计量可看出,无论是否含有趋势项,各变量原序列均在1%显著水平下被认为是平稳序列,为同阶单整(i(0))过程,这是下文Johansen协整检验的必要条件。但在协整检验之前,需要确定被解释变量BD0与两解释变量间的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共有贯序修正最大似然统计量、最终预测偏误、aiC准则、SC准则、HQ准则等五项检验指标的检验结果,不同指标所确定的最优滞后阶数不尽相同。为了与前文单位根检验的信息准则一致,这里取用最终预测偏误与aiC准则所确定最优滞后阶数3阶。据此,取滞后步长为1至3阶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基于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根统计量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的两项统计结果显示,“指数波动与深沪两市融资买入总额、融券卖出总量存在长期均衡关联”的结论在统计意义上显著。由于各变量的单位不统一,且本文更注重个股价格波动与不同走势下融资融券交易的关联,故不在此罗列协整方程中变量间的数量关系。为了给下文的回归分析做好铺垫,这里进一步分析指数波动与融资交易、融券交易的影响方式,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的联合统计量可以看出,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均不是指数波动的Granger因,而指数波动在不同滞后阶数下可能是融资交易、融券交易市场总量的Granger因。也就是说,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的往期信息并不会对指数波动产生直接影响,但指数波动将在未来不同时期内影响融资交易总体水平与融券交易总体水平。其中,“指数波动是融资交易市场总量的Granger因”这一结论尤其显著。

2、回归分析

前文已就市场平均股价波动与融资融券交易市场总量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理论分析,但标的股票价格波动与该股融资交易、融券交易之间存在的量化关系仍值得讨论。基于前文给出的被解释变量BDij与解释变量SRZij、SRQij、XRZij、XRQij,针对10组(i=1,2,...,10)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如表5、表6所示。其中,表5是五日均值变化趋势下个股价格波动对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表6是十日均值变化趋势下个股价格波动对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表中ci为常数项,括号内为t统计量。

可以观察到,20组拟合结果的拟合优度(调整后的R2)并不高,这与各组回归的遗漏变量有关,但不影响本文就四项解释变量系数及其统计量的数据得出结论。若以5%的显著水平为判断依据,从表5和表6的其他统计信息中可以清晰地得出以下结论。

(1)上行趋势下的融资交易与个股价格波动不相关。10只股票五日均线上行趋势下融资交易与其价格波动均不相关,而十日均线上行趋势下该结论大多数成立,仅有伊利股份、中国建筑、中国太保三个例外。

(2)上行趋势下的融券交易与个股价格波动高度相关。在股价呈现上升趋势的过程中,融券交易量越高,伴随着的股价上涨幅度越大;融券交易量越小,伴随着的股价上涨幅度越小。五日均线、十日均线下的检验均表明了这一结论。

(3)下行趋势下的融资交易与个股价格波动相关性部分显著。在五日均线下行时,中国北车、伊利股份、中国建筑、中国太保、中国证券、上汽集团这6只股票的股价波动与融资行为相关;在十日均线下行时,中国北车、伊利股份、中国建筑、上汽集团这4只股票的股价波动与融资行为相关。

(4)下行趋势下部分股票的融券交易与个股价格波动相关。在五日均线下行时,除康美药业、保利地产之外,其余8只股票的股价波动与融券行为相关;在十日均线下行时,除康美药业之外,其余9只股票的股价波动与融券行为相关。

由回归统计量显著的组数作出判断,只有第(2)条最可靠,这恰恰说明了股票交易的复杂性。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分歧就没有交易。正所谓“有人辞官回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在某一个时间点上,针对同一只股票,看多的有看多的理由,看空的有看空的理由。那为什么上行趋势下的融券交易与个股价格波动高度相关呢?第一,这符合葛兰威尔(Granvile)法则的预期。根据均线系统的葛氏法则,移动平均线呈上升状态,股价突然暴涨且远离平均线为卖出信号。第二,这可能与我们选取的时间段有关。2014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一直在1974.38―2177.98之间震荡,上下幅度不过203.6点,以2076.18为中轴,震荡幅度在±4.9%以内。在一个震荡市的大环境下,相当多的股票稍微涨一涨又回落了,这就为融券卖出者提供了操作的经验依据。

五、结论

针对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时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的相关性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首先验证了2014年上半年融资融券交易总体水平与市场平均股价波动的长期均衡关联;其次,考察了市场平均股价波动与融资交易、融券交易间的影响途径;同时,选取2014年上半年1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相关数据,对个股价格在不同变化趋势时与融资融券交易的关联程度进行了细致的量化分析。现归总所得结论如下。

第一,以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的变化作为衡量市场平均股价波动的被解释变量,将深沪两市融资买入总额、融券卖出总量作为解释变量,考察其长期均衡关系,对三个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各变量原序列均在1%显著水平下被认为是平稳序列;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市场平均股价波动与深沪两市融资买入总额、融券卖出总量存在长期均衡关联”的结论在统计意义上显著。

第二,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看出,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均不是市场平均股价波动的Granger因,而市场平均股价波动在不同滞后阶数下可能是融资融券交易市场总量的Granger因。

第三,针对个股的回归分析表明,上行趋势下的融券交易与个股价格波动高度相关,其他情况下融资融券交易与个股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在不同股票上呈现一定的差异。在股价呈现上升趋势的过程中,股价上涨幅度越大,伴随着的融券交易量越高,融券交易与个股价格波动呈现同向关系。

【参考文献】

[1]edwardm.miller:Risk,uncertaintyandDivergenceofopinion[J].thejournalofFinance,1977,32(4).

[2]FranklinallenandDouglasGale:arbitrage,shortsales,andfinancialinnovation[J].econometrica,1991(59).

[3]a.CharoenrookandH.Daouk.:aStudyofmarket-wideShort-SellingRestrictionsworkingpaper[eB/oL].http:///

abstract=687562,2005.

[4]汪天都:融资融券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J].管理现代化,2014(3).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2

关键词:证券市场;相关性;行业特征;国际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2-0052-04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竞争环境,作为经济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也将逐步增强与国际主要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正处在开放进程之中的中国证券市场,对其主要行业国际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够帮助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活动的中国投资者降低国际化投资的风险、提高收益;而且通过对这一变化趋势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国际经济和金融因素对我国证券市场中不同行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机理,为在国际经济金融逐步一体化环境下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抵御跨国风险的能力提供帮助。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中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研究,主要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中各主要行业与国际上主要证券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二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国际相关性差异及其发展趋势;三是在近期内,国际相关性会有相对显著提高的行业。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模型及主要统计指标

假设:i为本国市场中的行业类别号(i=1,…,i),其中,i为本国市场中所研究的行业数量;j为外国市场在本文中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作为“本国市场”,而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作为“外国市场”,即外国市场不是某个国家,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如香港)。,其中J为所要研究的外国市场数量;t为时间阶段序号(t=1…,t),其中t为研究所涉及的总时间阶段数;m为计算相关系数时所使用的采样周期,(1≤m≤t);ri(t)和Rj(t)分别为本国市场中第i类行业和第i个外国市场在时间t的收益。则本国市场中第i类行业与第j个外国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ρij=Cov(ri(t),Rj(t))σi(t)σj(t),其中Cov(ri(t),Rj(t))为t时间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收益率与第j个外国市场收益率的协方差,σi(t)和σj(t)分别为t时间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收益率和第j个外国市场收益率的标准差。

在实际中,收益率序列是离散的,而相关系数也与采样周期有关,因此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收益率相关系数是时间t和采样周期m的函数,即由式(1)所定义:

其中:ri(t,m)和Rj(t,m)分别为当采样周期为m时的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和第j个外国市场收益率时间序列的采样周期平均值,即ri(t,m)=1m∑m-1τ=0(ri(t+τ),Rj(t,m)=1m∑m-1τ=0(Rj(t+τ)。

上述相关系数对于各行业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反映了特定采样周期下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趋势和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性的趋势,由式(2)所定义。

对于某个行业而言,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分析其国际相关性的基本变化趋势,即第i个行业与第j个外国市场之间在某一段时间内相关系数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前者体现了相关性的变化状况,而后者则反映了这一变化状况的稳定性,由式(3)所定义。

其中t0和t1分别为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内起始和截止时间阶段的序号。

一般而言,各行业与不同的外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的绝对数值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行业的相对变化状况,本文设置了“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两个指标,以反映该行业与某个外国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在所有行业中的相对地位,见式(4)。

(二)数据及实证研究过程

本文所采用的行业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的周收益率数据,包括10大行业指数。由于在本文所涉及的时间区间内,部分“新富电信”的数据无法获得,因此本研究不包含该行业指数,其余指数所覆盖的行业分别为:

(1)“新富石气”:包括石油及天然气的生产、输送及相关设备行业;

(2)“新富基材”:包括化工、造纸、钢材、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

(3)“新富工业”:包括建筑、飞机制造、电子、工程、运输、轻工等行业:

(4)“新富消品”:包括汽车及其零配件、食品、烟草及消费品生产等行业;

(5)“新富卫生”:包括药品制造、销售、医疗器械及卫生服务等行业;

(6)“新富消服”:包括零售、传媒、旅游、航空、旅馆等行业;

(7)“新富公用”:包括电力、水和天然气供应等行业;

(8)“新富金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等行业;

(9)“新富科技”: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服务、半导体、通信及办公设备等行业。

外国市场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S&p500指数”(代表美国市场)、“日经225指数”(代表日本市场)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市场)的周收益率数据。时间周期为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即共236组数据)。采样周期分别为12、24、36和48周。

研究过程包括:

1.分别计算在不同的采样周期下,上述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关系数的时间序列。

2.分别计算在不同的采样周期下,上述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关系数的行业平均值和行业标准差的时间序列,并对该时间序列按时间(单位:周)进行回归分析。

3.在采样周期为48周的前提下,分别对上述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关系数的时间序列按照时间进行回归分析。

4.根据上述回归方程,分别计算第200周至第300周之间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率、边际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以对近期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进行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分析。

三、结果及分析

(一)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状况

表1列举了各行业与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采样周期为整个时间跨度)。从表中可以看到,与上述比较成熟的市场相比,即使细化到行业层面,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相关性也是很弱的,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也不超过0.2;而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其中香港市场与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5。从地域上看,中国证券市场与上述三个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港、日本、美国,这显示证券市场的相关性与经济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表1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总体状况(2001.7-2006.3)

(二)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变化趋势

表2显示了当采样周期分别为12、24、36和48周时,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表2行业国际相关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

1.从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行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有增强的趋势,反映在各回归方程的最高次数项的系数均为正(除了采样周期为12周的与日本市场的相关性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采样周期过短,因而短期市场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大)。

2.从相对长期的趋势来看,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幅度要大于美国市场,反映在当采样周期为36和48周时,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按时间的平方变化,而与美国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则呈线性变化,而且有关统计量的显著性也强于后者,显示出证券市场相关性的变化程度也与经济区域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与日本市场相比,各行业与香港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趋势相对较强,反映在回归方程中二次项与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之比相对较大(该比率越大,同一时刻相关性的变化率越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地与香港之间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以及两地资本市场日益呈现的“一体化”效应。

3.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与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逐步显著,反映在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其回归方程中时间系数在数值和显著性两方面均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过程并非单纯地由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所产生,而是有着内在的经济和金融驱动因素。

(三)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程度的变化趋势

表3显示了当采样周期分别为12、24、36和48周时,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趋势。

表3行业国际相关性标准差的变化趋势(2001.7-2006.3)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

1.近年来,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程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反映在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率均为正,而且有关统计量的显著性程度均较高,即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呈现显著的单调扩大态势。这一现象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影响的差异在逐步明显。

2.各行业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差异程度相对更加明显,尤其当采样周期增加时,有关统计量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但却呈现出强烈的行业特征和行业差异性。

上述“行业差异”对于进行国际化投资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是很重要的:由于其投资组合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于中国市场(这种“本国偏好”效应在世界各国均存在,而且可能由相关法律或投资战略方面的约束),而如果本国的投资组合集中于某些行业,则在通过国际化投资以改善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其国内投资组合中的不同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对于投资绩效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增加。

(四)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变化率的分析和预测

表4显示了根据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的近期内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率、边际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的排名(为尽可能反映中长期趋势,采样周期取48周)。

表4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变化趋势相对排名

从表4中可以发现:

1.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率和相对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基材”和“公用”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相对较高;“科技”、“消服”和“消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其次;而“石气”、“卫生”和“工业”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相对较低。

2.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和“科技”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相对较高;“基材”和“消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其次;“石气”、“工业”和“卫生”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最低。而“公用”和“消服”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绝对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差距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两个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与特定的外国市场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相对而言,“公用”行业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高,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低;而“消服”行业则正好相反。

综合以上分析,在本文所研究的9大行业中,近期内金融、基础材料、科技、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比较显著的增长,其中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变化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市场差异性。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间相关性的变化受经济、产业、金融以及投资者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任何预测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相对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参考。

四、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9大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三个证券市场之间的收益率相关性的变化状况的实证研究,对中国证券市场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中国证券市场中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从总体上有增强的趋势;其次,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化程度逐步增加,显示国际经济和金融因素对中国经济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性正在日益增加;最后,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也存在差异,金融、基础材料、科技、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其中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变化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市场差异性。

本文基于历史数据建立了行业国际相关性的经验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与国际市场的经济、产业和金融联系来进行分析。另外,本文所采用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在行业划分上相对是比较粗略的,进一步的研究应当采用更加细致的行业划分标准(例如采用“二级行业指数”),这不仅有利于在投资决策中提供更详细的参考信息,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洪永淼,成思危,刘艳辉,汪阳寿.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的大风险溢出效应.经济学,2004(3):703-726

[2]胡安,许萌.上证指数与美国S&p500指数间相关变化的时间路径分析.经济管理,2003,(12):83-85

[3]袁继东.沪、深两市波动性及其与美、港、台股市相关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eiling,e.Gerard,B.,Roon,F.assetallocationintheeuro-zone:industryorCountryBased.2005Discussionpaper,tilburgUniversity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3

关键词:证券市场;有效市场;游程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80-02

引言

1990年11月26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拉开了帷幕。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目前它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距西方国家证券市场发展尚有不足,目前我国股票交易市场依旧存在着市场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不及时、虚假信息以及证券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低效率。因此,为使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上海证券市场综合指数近五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分析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markettheory,emt)对于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否适用,判断我国股市处于有效性的何种阶段,这一结论对于广大的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以及证监会等部门制定相应政策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有效市场假说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起源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是传统分析证券价格的理论。该理论最早提出是在1889年,英国经济学家吉布森提出了“市场的有效性”这一命题。1900年,法国数学家巴切利尔通过对布朗运动和热传导方面的研究,首次论述和检验了随机游走模型。1964年,奥斯本根据随机游走理论的相关概念,将概率论的相关知识运用到了证券市场当中,为该理论提供了统计分析工具。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充分地总结前人经验成果,正式提出了有效市场这一概念,并充分地阐述了该理论的内涵,使该理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沿用至今。该理论认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根据所得到的所有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是绝不会得到超额利润的。可见,在有效市场中,额外的信息对投资者判断股价的发展趋势是无用的,投资者只能获得正常收益。

(二)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

1.弱式有效市场。市场描述为:上市公司包括历史价格以及历史的成交量在内的等等全部的历史信息都已经被该公司当前的证券价格充分反映出来了。因此,投资者通过分析该公司的历史价格等信息,是无法获取超额利润的。也就是说,当证券市场达到了弱式有效时,技术分析将会失去效用,但基本分析还是有效的。

2.半强式有效市场。市场描述为:上市公司包括公司年报等财务报告的信息、公司公布的一切公告资料、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消息在内的所有这些已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在该公司当前的证券价格中充分体现出来了。也就是说,如果当前的市场是半强式有效市场,那么对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和对公司基本面的基本分析都会失去效用。

3.强式有效市场。市场描述为:如果当前的市场是强式有效的,那么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历史信息,所有公开的信息还是所谓的内幕信息,这些都已经全部反映在上市公司当前的证券价格中了。可见,强式有效市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目前较难实现。

二、实证分析:运用游程检验对我国上海a股市场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实证模型:游程检验

本文选取传统的,使用人数较多的检验弱式有效市场的游程检验。

游程是指股票价格连续性地单向上升或下降。股票价格连续上升为正游程,股票价格连续下降为负游程,股票价格不变为零游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使游程数达到适中的状态。因为如果游程数太少,此时随机序列会有集中的趋势;相反,如果游程数太多,说明此时随机序列有混合的趋势。

总游程数S的均值e(s)与标准差σs定义为:

上述公式中,n为股价变动的总天数,na为上升股价的天数,nb为下降股价的天数,S为总游程数。

当n足够大时,S趋于正态分布。因此,它的标准正态分布统计量如下:

统计检验的原假设条件为所检测的股票价格指数是随机分布的。备择假设条件为所检测的股票价格指数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具有某种趋势性。检测结果如果Z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下确定的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即股票价格指数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上升或下降的某种趋势。反之,则接受原假设认为股票价格指数是随机分布产生的。

(二)选取样本和数据说明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2011年1月4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进行游程检验,选取中位数作为检验值。检验结果如下:

(三)检验结果

从检验结果中可见,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益率序列的样本总数为1212,选取的检验值为0.00493521,游程总共有594个,检验统计量Z值等于-0.747,渐进显著度水平0.455。由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统计量Z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临界值应为1.96。很显然,检验结果中统计量Z值此时明显小于临界值,此时接受原假设,可以得出结论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益率是随机分布的。

三、结论及建议

经过以上检验可以得出,沪市股票价格符合随机游走行为,我国上海股票市场初步达到了弱式有效。现阶段我国监管部门应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来完善股票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证券监管体系。逐步减弱我国股票市场监管过程中对政策的依赖性,防范“政策市”的进一步发展,给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加公正、有序的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

[1]董丁.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2]姜琳.市场分割状况下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1.

[3]张闪.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效率、波动及交易持续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11.

[4]刘华.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我国股市效率研究[J].财会通讯,2012,(8).

[5]赵梦洁.基于上证指数的我国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4

国泰金鹰增长开放式基金以募集22.26亿元的资金规模顺利发行。这是自2001年9月第一家开放式基金推出以来,基金业发展中的又一闪光点,确是令人鼓舞的。可是从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势头看,却不甚看好。那么应如何认识当前开放式基金发展势头不猛这一现象?我国开放式基金近期能否有较大规模的发展?我们又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就这些问题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开放式基金发展形势分析

1.开放式基金的成功推出开端良好

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是以2001年9月第一家华安创新开放式基金正式发行为开端的,至今仅半年多的时间。目前,我国先后推出开放式基金已有4只,募集资金总额已超过百亿元。应当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先后有数只开放式基金成功推出,对于我国尚不够发达的基金业来说,确是一个不小的成绩,而且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开放式基金发行过程中,虽然在认购、赎回、市场运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总体而言,基本状况是良好的,其重要意义不容忽视。第一,4只开放式基金的推出,为我国基金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二,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是完善基金投资结构的关键一环。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亡,开放式基金已是投资基金的主要形式,因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德国乃至我国的香港,其基金业都是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其封闭式基金所占比例都越来越小(约为10%)。我国在2001年9月之前,只有48只基金,且全部为封闭式基金,仅就这一点而言,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即使只数甚少,资金额很小,但它却标志着我国基金业由此成为走向完善的开端,标志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第三,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意义深远。由全部封闭式基金到推出开放式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特别是最近国泰金鹰增长和鹏华行业成长两家开放式基金的相继推出,的确令人感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已步入以加速发展开放式基金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新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以开放式基金为主要投资形式的规范化的理性机构投资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证券市场日趋完善、运作规范的情况下,那些缺乏经验或缺少充余的时间奔波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将资金以开放式基金形式委托给以专家组成的基金管理人经营,将成为主要的投资选择。由以上分析可见,开放式基金的成功推出,既为基金业阶段性发展创造了良好开端,也为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目前开放式基金的运营形势不够乐观

虽然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与人们的预期和期望值尚有一定距离,甚至在某些方面令人失望,一些投资者的认购热情不够高。从第一家开放式基金推出以来,虽然基金越发越多,但投资者的认购热情却呈现出一种降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最早创下最高业绩的华安创新募集资金为58.67亿元,后来南方稳健募集资金仅为34.88亿元;在投资者认购方面,开始对华安创新的认购呈现超额态势,而对南方稳健的认购额却不及华安创新的一半;销售网点发展也不平衡,国泰金鹰开放式基金销售网点一度增至1500个,可是有些地方却出现了开放式基金售出的还不如赎回的多的现象。面对这种市场对开放式基金的认同度和投资者热情不高的状况,业内人士颇为困惑。一个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的金融品种,在我国推出后市场的反响却不够强烈,而且遇到种种障碍,不能不令人深思。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尽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个时期,甚至几年,但随着开放式基金的不断完善、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提升,上述情况将会逐渐减少。而且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开放式基金市场认同度和投资者热情的提升,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转移的。因此业内人士应当树立这样的信心:若干年后,开放式基金一定会代替封闭式基金的地位,成为我国基金的主流。

二、发展开放式基金的理性思考

我国开放式基金推出后,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主要是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因此,让广大基金管理者和投资者理性地认识开放式基金及其发展,便成为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开放式基金成为基金市场主流是国际基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不否认,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开放式基金也是有其无法回避的弱点的,如开放式基金费率一般高于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投资者可随时赎回)而不能全部用于投资,其效益受会到一定影响;开放式基金在证券市场处于上涨时,因申购数量激增而使基金收益“稀释”,股市下跌时,又因应付赎回而使基金业绩下滑等等。但是,从总的趋势看,开放式基金将以其诸多优势如流动性强、便利快捷、透明度高等而取代封闭基金地位的。纵观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其基金的发展也无不遵循一条从封闭式基金为主流到以开放式基金为主流形式的发展规律。1999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在资产规模上一举取代了传统上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商业银行而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的第一大金融中介。截止2000年9月底,全球开放式基金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占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总市值的36.19%,开放式基金数目已达到53450只。仅美国就拥有8027种开放式基金,投资总额超过了7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其国内3.2万亿美元银行存款总额。到2000年6月,美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者人数达8790万人,比1999年同期增加了500多万。仅美国的家庭就有52%人持有开放式基金,品种达8000只,平均每户就有4只。而同期美国封闭基金数目降到495只,资产总额仅1647亿美元。日本开放式基金的总值已达4.9万亿美元,数目达2884只。德国开放式基金(公众型)已发展到964只,资产总值2408亿美元。就是我国的香港特区,至今已有注册式开放基金899只,资产净值超过2200亿美元。2000年9月,我国台湾地区的开放式基金也已达到280只,管理的资产389亿美元。

上述情况表明,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基金的主流形式,也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基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国广大投资者应当清醒地认识这一趋势,看到方兴未艾的我国基金业,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以大规模、更完善的发展之势,快步走上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发展之路。

2.冷静认识当前开放式基金市场的“冷淡”局面

面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推出后即遭“冷遇”的问题,有些业内人士困惑不解,甚至忧心忡忡。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凡关心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人,都希望开放式基金推出后立即出现一个投资踊跃、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基金市场发展的规律。由封闭式到开放式,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势到强势、由小规模到小规模的发展过程,人们对开放式基金的认识也要经过一个由浅到深、由盲目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开放式基金的管理和操作也必然经历一个不断调整、完善和规范的过程。目前,开放式基金对我国基金业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崭新的金融品种,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它不可能在近期内有一个大规模发展。理论上讲是这样,从实际情况看也是这样。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大规模发展开放式基金的条件尚不具备,主要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容延度尚有不足,即证券市场的容量及广延度尚不适合开放式基金大规模发展。证券市场的容量有绝对容量与相对容量之分,绝对容量是指证券市场上证券流通总额;而相对容量则是绝对容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储蓄总额)之比。所谓市场广延度,是指其在外延上的扩延程度,包括:交易规模;各类子市场的细分及专门化程度;市场体系的开放程度。只有证券市场的容量大、交易规模大、专门化与开放程度较高时,证券市场才能有较高的容延度和高效率。换言之,也只有当市场具有足够的广度、深度并达到一定层次、且流动性相当强的时候,开放式基金的大规模发展才有可能。反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虽然股市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但与之密切相关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发育得还很不完善,整个资本市场尚处于封闭状态,对外开放度极小,当然资本市场的容延度也相当有限。然而,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是远远大于封闭式基金的,在资本市场尚处于封闭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奢望和要求开放式基金有一个大规模发展。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发展开放式基金还存在市场技术缺陷。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可以投资的金融工具仅限于境内依法上市的股票和债券,其中债券也以国债为主。这样,基金经营者在进行操作时,首要的选择是购买股票,只有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才能实现资本增值。然而当股市进入阶段性空头市场时,股价普遍下跌,由于缺乏有效做空机制,基金经理者很难回避市场风险。投资渠道的单一性与避险工具的缺乏性,就不可避免地限制基金管理者和专家理财优势的发挥,当然也就制约了开放式基金的大规模发展。

3.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开放式基金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开放式基金的条件,但是,悲观、裹足不前和无所作为的观点与态度是不可取的。现在我国已加入wto,随着时间的推进,对开放度的扩大,我国资本市场的封闭状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打破。届时开放式基金大规模发展的局面一定会出现。在此之前,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积极创造条件,以稳扎稳打的策略,大力推进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其一,努力创造适合开放式基金能够获得更大发展的法律环境。就目前而言,除进一步落实《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外,还应尽快制定、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基金申购、赎回、投资决策、清算结算、过户交割行为,为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正常运转提供更明确的引导。特别是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健全开放式基金法律、法规的经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其二,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适时推出指数期货,通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以减少盲目性,减少基金的动荡,从而为开放式基金创造良好的市场生存环境。二是增加开放式基金新品种,让一些经营好、效果好、有一定证券交易经验的券商适时转移到经营基金方面来,以扩大市场容量。三是让市场环境适应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因为市场环境与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既是互相影响的,又是互相适应的,开放式基金发展迟缓也会影响市场环境,反过来就会迫使市场环境来适应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因此,继续发展保险市场、股票市场等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丽英,曹彤。论中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策略的理性选择[J].现代财经,2002,(2)。

[2]钱进。理性对待开放式基金[n].金融时报,2002-05-10.

[3]赵广辉。开放式基金理论、实务与投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5

关键词:证券市场;相关性;行业特征;国际投资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中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研究,主要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1.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中各主要行业与国际上主要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2.不同行业之间的国际相关性差异性及其发展趋势;3.近期内其国际相关性相对显著提高的行业。

一、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国际上对于证券市场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渐增加。Harvey(1995)的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的变动通常能反映到国外市场的类似变动之中;odier和Solnik(1993)的研究显示各国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很低;Syriopoulos(2004)对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四国股票市场的研究表明,上述市场间的相关性很弱,但与其经济联系较密切的发达国家的市场相关性则相对较强。根据Gtiffin和Stulz(2001)的研究,几乎所有国际化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效应均来自于国别因素;Rouwenhorst(1999)在分析了1978年至1998年间12个欧洲国家中的952只股票数据后认为,在欧洲货币联盟成立后,行业因素仍不足以胜过国别因素而居主导地位;但eiling、Gerard和Roon(2005)在对欧元区各国股票市场从1990年到2003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欧元正式推出后,欧元区各国股票市场的国别效应与行业效应已相差无几。Hamelink、Harasty和Hillion(2001)在分析了1990年至2001年的有关数据后发现,行业、国别、股票类型以及公司规模等因素都应当是进行全球化组合投资时的考虑因素。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也开始了一些研究工作,其重点是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上主要证券市场之间的收益率相关性和风险溢出机制。洪永淼、成思危等(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B股和H股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而a股与世界主要股市之间不存在任何风险溢出效应。胡安和许萌(2003)分析了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市场关系变化的时间路径,并对其原因加以事件分析。袁继东(2003)采用非线性aLRS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沪、深两市都同港、台股市有一定的关联性,而沪、深两市同美国股市关联度不明。

上述研究对国际相关性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其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相关研究均是以“市场指数”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以市场整体相关性作为研究对象。但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并不持有整个市场组合,而是根据其对某个行业的分析,持有某个或某几个行业的投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国投资者进行国际化投资时,就需要根据所持有的偏重于某些行业的组合结构,对这些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现状尤其是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无疑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方面,而在行业层面上对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于深入理解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对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文所采用的行业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的周收益率数据,包括10大行业指数。由于在本文所涉及的时间区间内,部分电信行业的数据无法获得,因此本研究不包含该行业指数,其余指数所覆盖的行业分别为:石油及天然气(简称“石气”)、基础材料(简称“基材”)、工业、消费品(简称“消品”)、卫生保健(简称“卫生”)、消费服务(简称“消服”)、公用事业(简称“公用”)、金融和科技。

国际主要市场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S&p500指数”(代表美国市场)、“日经225指数”(代表日本市场)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市场)的周收益率数据。时间为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采样周期分别为24、36和48周。

三、结果及分析

表1列举了各行业与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到,与上述比较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国际相关性是很弱的;从地域上看,中国证券市场与上述三个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港、日本、美国,这显示市场相关性与经济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表2显示了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

1.从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行业与国际市场间的相关性有增强的趋势,反映在各回归方程的最高次数项的系数基本为正。

2.从相对长期的趋势来看,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幅度要大于美国市场;而与日本市场相比,各行业与香港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趋势相对较强,显示出市场相关性的变化程度与经济区域存在一定联系,以及内地与香港两地资本市场日益呈现的“一体化”效应。

3.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与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逐步显著,反映在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其回归方程中时间系数在数值和显著性两方面均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过程并非单纯地由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所产生,而是有着内在的经济和金融驱动因素。

表3显示了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趋势。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

1.近年来,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程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反映在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率均为正,且有关统计量的显著性程度均较高。这一现象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影响的差异在逐步明显。

2.各行业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差异程度相对更加明显,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但却呈现出强烈的行业特征和行业差异性。

上述“行业差异”对于进行国际化投资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是很重要的:由于其投资组合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于中国市场(这种“本国偏好”效应在世界各国均存在),如果这部分本国投资组合集中于某些行业,则在通过国际化投资以改善投资组合的风险一收益特性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其国内投资组合中的不同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对于投资绩效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增加。

表4显示了根据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变化趋势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的近期内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率、边际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的排名(为尽可能反映中长期趋势,采样周期取48周)。

从表4中可以发现:

1.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率和相对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基材”和“公用”三个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相对较高。

2.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和“科技”两个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相对较高;而“公用”和“消服”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绝对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差距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这两个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与特定的国际主要市场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相对而言,“公用”行业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高,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低;而“消服”行业则正好相反。

综合以上分析,在本文所研究的9大行业中,近期内金融、基础材料、科技、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比较显著的增长,其中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变化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市场差异性。

四、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9大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证券市场间的收益率相关性的变化状况的实证分析,对中国证券市场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中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从总体上有增强的趋势;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化程度逐步增加,显示国际经济和金融因素对中国经济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性正在日益增加;同时,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也存在差异,金融和基础材料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结合不同行业与国际市场的经济、产业和金融联系来进行分析。另外,本文所采用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在行业划分上相对是比较粗略的,采用更加细致的行业划分标准(例如采用“二级行业指数”)不仅有利于在投资决策中提供更详细的参考信息,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洪永淼,成思危,刘艳辉,汪寿阳,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的大风险溢出效应[J].经济学,2004,(3):703-726.

[2]胡安,许萌,上证指数与美国S&p500指数间相关变化的时间路径分析[J].经济管,2003,(12):83-85.

[3]eiling,e;Gerard,B.andRoon,F.2005.“assetallocationintheeuro-zone:industryorCountryBased.”Discussionpaper,tilburgUniversity.

假设ri(t)和Rj(t)分别为本国市场中第i类行业和第j个国际市场在时间t的收益率,则其(离散形式)相关系数由式(1)所定义:

其中

分别为当采样周期为m时的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和第j个国际主要市场收益率时间序列的采样周期平均值,上述相关系数对于各行业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反映了特定采样周期下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趋势和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性的趋势。

对于某个行业而言,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分析其国际相关性的基本变化趋势,即第i个行业与第j个国际主要市场之间在某一段时间内相关系数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前者体现了相关性的变化状况,而后者则反映了这一变化状况的稳定性,由式(2)所定义。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6

1.开放式基金的成功推出开端良好

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是以2001年9月第一家华安创新开放式基金正式发行为开端的,至今仅半年多的时间。目前,我国先后推出开放式基金已有4只,募集资金总额已超过百亿元。应当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先后有数只开放式基金成功推出,对于我国尚不够发达的基金业来说,确是一个不小的成绩,而且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开放式基金发行过程中,虽然在认购、赎回、市场运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总体而言,基本状况是良好的,其重要意义不容忽视。第一,4只开放式基金的推出,为我国基金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二,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是完善基金投资结构的关键一环。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亡,开放式基金已是投资基金的主要形式,因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德国乃至我国的香港,其基金业都是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其封闭式基金所占比例都越来越小(约为10%)。我国在2001年9月之前,只有48只基金,且全部为封闭式基金,仅就这一点而言,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即使只数甚少,资金额很小,但它却标志着我国基金业由此成为走向完善的开端,标志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第三,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意义深远。由全部封闭式基金到推出开放式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特别是最近国泰金鹰增长和鹏华行业成长两家开放式基金的相继推出,的确令人感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已步入以加速发展开放式基金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新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以开放式基金为主要投资形式的规范化的理性机构投资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证券市场日趋完善、运作规范的情况下,那些缺乏经验或缺少充余的时间奔波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将资金以开放式基金形式委托给以专家组成的基金管理人经营,将成为主要的投资选择。由以上分析可见,开放式基金的成功推出,既为基金业阶段性发展创造了良好开端,也为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目前开放式基金的运营形势不够乐观

虽然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与人们的预期和期望值尚有一定距离,甚至在某些方面令人失望,一些投资者的认购热情不够高。从第一家开放式基金推出以来,虽然基金越发越多,但投资者的认购热情却呈现出一种降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最早创下最高业绩的华安创新募集资金为58.67亿元,后来南方稳健募集资金仅为34.88亿元;在投资者认购方面,开始对华安创新的认购呈现超额态势,而对南方稳健的认购额却不及华安创新的一半;销售网点发展也不平衡,国泰金鹰开放式基金销售网点一度增至1500个,可是有些地方却出现了开放式基金售出的还不如赎回的多的现象。面对这种市场对开放式基金的认同度和投资者热情不高的状况,业内人士颇为困惑。一个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的金融品种,在我国推出后市场的反响却不够强烈,而且遇到种种障碍,不能不令人深思。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尽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个时期,甚至几年,但随着开放式基金的不断完善、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提升,上述情况将会逐渐减少。而且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开放式基金市场认同度和投资者热情的提升,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转移的。因此业内人士应当树立这样的信心:若干年后,开放式基金一定会代替封闭式基金的地位,成为我国基金的主流。

二、发展开放式基金的理性思考

我国开放式基金推出后,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主要是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因此,让广大基金管理者和投资者理性地认识开放式基金及其发展,便成为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开放式基金成为基金市场主流是国际基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不否认,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开放式基金也是有其无法回避的弱点的,如开放式基金费率一般高于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投资者可随时赎回)而不能全部用于投资,其效益受会到一定影响;开放式基金在证券市场处于上涨时,因申购数量激增而使基金收益“稀释”,股市下跌时,又因应付赎回而使基金业绩下滑等等。但是,从总的趋势看,开放式基金将以其诸多优势如流动性强、便利快捷、透明度高等而取代封闭基金地位的。纵观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其基金的发展也无不遵循一条从封闭式基金为主流到以开放式基金为主流形式的发展规律。1999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在资产规模上一举取代了传统上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商业银行而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的第一大金融中介。截止2000年9月底,全球开放式基金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占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总市值的36.19%,开放式基金数目已达到53450只。仅美国就拥有8027种开放式基金,投资总额超过了7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其国内3.2万亿美元银行存款总额。到2000年6月,美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者人数达8790万人,比1999年同期增加了500多万。仅美国的家庭就有52%人持有开放式基金,品种达8000只,平均每户就有4只。而同期美国封闭基金数目降到495只,资产总额仅1647亿美元。日本开放式基金的总值已达4.9万亿美元,数目达2884只。德国开放式基金(公众型)已发展到964只,资产总值2408亿美元。就是我国的香港特区,至今已有注册式开放基金899只,资产净值超过2200亿美元。2000年9月,我国台湾地区的开放式基金也已达到280只,管理的资产389亿美元。

上述情况表明,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基金的主流形式,也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基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国广大投资者应当清醒地认识这一趋势,看到方兴未艾的我国基金业,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以大规模、更完善的发展之势,快步走上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发展之路。

2.冷静认识当前开放式基金市场的“冷淡”局面

面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推出后即遭“冷遇”的问题,有些业内人士困惑不解,甚至忧心忡忡。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凡关心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人,都希望开放式基金推出后立即出现一个投资踊跃、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基金市场发展的规律。由封闭式到开放式,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势到强势、由小规模到小规模的发展过程,人们对开放式基金的认识也要经过一个由浅到深、由盲目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开放式基金的管理和操作也必然经历一个不断调整、完善和规范的过程。目前,开放式基金对我国基金业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崭新的金融品种,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它不可能在近期内有一个大规模发展。理论上讲是这样,从实际情况看也是这样。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大规模发展开放式基金的条件尚不具备,主要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容延度尚有不足,即证券市场的容量及广延度尚不适合开放式基金大规模发展。证券市场的容量有绝对容量与相对容量之分,绝对容量是指证券市场上证券流通总额;而相对容量则是绝对容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储蓄总额)之比。所谓市场广延度,是指其在外延上的扩延程度,包括:交易规模;各类子市场的细分及专门化程度;市场体系的开放程度。只有证券市场的容量大、交易规模大、专门化与开放程度较高时,证券市场才能有较高的容延度和高效率。换言之,也只有当市场具有足够的广度、深度并达到一定层次、且流动性相当强的时候,开放式基金的大规模发展才有可能。反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虽然股市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但与之密切相关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发育得还很不完善,整个资本市场尚处于封闭状态,对外开放度极小,当然资本市场的容延度也相当有限。然而,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是远远大于封闭式基金的,在资本市场尚处于封闭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奢望和要求开放式基金有一个大规模发展。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发展开放式基金还存在市场技术缺陷。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可以投资的金融工具仅限于境内依法上市的股票和债券,其中债券也以国债为主。这样,基金经营者在进行操作时,首要的选择是购买股票,只有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才能实现资本增值。然而当股市进入阶段性空头市场时,股价普遍下跌,由于缺乏有效做空机制,基金经理者很难回避市场风险。投资渠道的单一性与避险工具的缺乏性,就不可避免地限制基金管理者和专家理财优势的发挥,当然也就制约了开放式基金的大规模发展。

3.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开放式基金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开放式基金的条件,但是,悲观、裹足不前和无所作为的观点与态度是不可取的。现在我国已加入wto,随着时间的推进,对开放度的扩大,我国资本市场的封闭状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打破。届时开放式基金大规模发展的局面一定会出现。在此之前,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积极创造条件,以稳扎稳打的策略,大力推进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其一,努力创造适合开放式基金能够获得更大发展的法律环境。就目前而言,除进一步落实《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外,还应尽快制定、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基金申购、赎回、投资决策、清算结算、过户交割行为,为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正常运转提供更明确的引导。特别是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健全开放式基金法律、法规的经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其二,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适时推出指数期货,通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以减少盲目性,减少基金的动荡,从而为开放式基金创造良好的市场生存环境。二是增加开放式基金新品种,让一些经营好、效果好、有一定证券交易经验的券商适时转移到经营基金方面来,以扩大市场容量。三是让市场环境适应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因为市场环境与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既是互相影响的,又是互相适应的,开放式基金发展迟缓也会影响市场环境,反过来就会迫使市场环境来适应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因此,继续发展保险市场、股票市场等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丽英,曹彤。论中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策略的理性选择[J].现代财经,2002,(2)。

[2]钱进。理性对待开放式基金[n].金融时报,2002-05-10.

[3]赵广辉。开放式基金理论、实务与投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7

中国资产证券化资产构成分析

企业资产证券化具有更大发展潜力

从中国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看,2014年可以认为是实质性元年。尤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笔数同比增长10倍,金额同比增长17倍。此后市场仍保持快速增长。这一方面是备案制政策红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银行业有流动性及资本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具有大量合格的资产,所以,能够快速起步。但从发起机构的结构看,国开行以2119亿元的规模,近发行总量的25%,呈现一家独大的格局。可见信贷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也具有特殊的非市场因素,并非所有银行都能或都会参与其中。尤其今年资产荒进一步持续后,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动力在进一步下降。至2016年8月,发行量2004亿元,仅为2015年全年的50%。与之对应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却呈现不同的趋势。2014年起步较缓,但2015年、2016年的增长持续强劲。今年的发行量已超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成为市场主力。从长远看,企业资产证券化从市场主体数量和资产数量看都远高于金融机构,市场潜力巨大。

企业贷款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资产来源

从2005年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以6784.7亿元的规模占到总发行规模的68.5%。其次是个人住房按揭和汽车贷款,合计接近25%的份额。这一结构既是由中国银行业信贷结构决定的,也是有当前投资市场价格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大小决定的。企业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在当前市场上资产证券化后对投资者相对更具吸引力。同时,单笔额度大,规模效益明显。

租赁租金、应收账款、信托受益权和基础设施收费是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来源

从企业资产证券化目前累计发行5437亿元,仍处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资产结构来看,租赁租金、应收账款、信托受益权及基础设施收费是最主要的四大块来源,占比在75%左右。原始权益受益人主要是租赁、信托、银行等。其中租赁有78家、银行12家、证券公司10家、信托公司8家,其他保险、资管、投资公司等金融或类金融机构23家。他们提供了46%的资产。真正以企业为主体发行的aBS还不是主流,再次印证了其发展潜力。总体来看,中国资产证券化仍处于起步阶段,资产支持债券在债券市场上的份额仅3%左右,而美国2003年高峰期市场份额超过50%。目前资产来源上仍以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提供为主,资产也以金融机构存量资产为主,企业主体的潜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所以,目前的资产结构还没有达到市场的均衡状态,还不一定是未来的结构状态,还不足以成为判断资产来源的全部依据。

中国资产证券化资产结构趋势分析

要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资产结构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可以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从美国资产证券化资产构成看,居民住房贷款资产证券化是最主要的部分,其次是汽车贷款、商业地产。这种结构在英国等发达国家也有类似体现。那么,这种结构是否是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方向?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RmBS)不会像美国那样迅猛发展

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跟政府的介入有直接关系。这一过程对中国资产证券化资产结构的分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房贷市场是美国政府介入最深的金融领域。美国的按揭市场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给储蓄机构带来很大危机。为此,联邦政府采取四项措施进行补救,包括通过《联邦住房借贷银行法案》为问题银行注入流动性、通过《有房户借贷法案》设立有房借贷公司和复兴银行购买不良房贷、通过《全国住房法案》成立联邦住房管理局为房贷提供保险、通过成立房利美(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nma)发债购买联邦管理局提供保险的房贷。这样就形成了以tHRiFtS(储贷机构、共同基金银行)为代表的市场体系和以联邦住房管理局为代表的政府房贷体系。特别是后三项措施,初步建立了房贷的二级市场体系,为住房按揭资产证券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70年代tHRiFtS再次面临危机,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大量固定利率按揭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出现大面积倒闭。为此,联邦政府颁布《金融制度、改革、恢复及执行法案》,提高tHRiFtS持有房贷的资金标准,促使tHRiFtS将大量按揭卖给二级市场。同时,将房利美拆分成房利美和吉利美(政府全国按揭贷款协会,Gnma),并再成立房地美(联邦家庭贷款按揭公司,FHLmC),用于购买没有联邦住房管理局担保的房贷。这三大专业房贷机构,尤其“两房”成立后,各类房贷都有了二级市场政府接盘部门,所以,自1981年后,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急剧增长,房贷证券化率最高达到62%,直至2007年次贷危机之时,都是美国最大的固定收益市场。

由此可见,美国住房按揭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形成是市场(利率倒挂)和政府(主动构建二级市场)两只手共同推动的结果。目前从国内市场看,首先是市场端并没有很强的动力,发放并持有按揭贷款仍是当前银行业的重要策略。^去一年(2015年9月~2016年8月),按揭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达到40.4%,尤其近几个月,按揭贷款占比更高,7月甚至基本为按揭贷款。这说明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贷款需求不高、风险却不低的情况下,银行普遍将按揭视为优质资产,并没有转让的意愿。除非经济形势转向,企业需求抬头,或者存款成本提高,否则不会改变。其次,从政府角度看,目前承担类似美国“两房”职能的就是公积金贷款中心。从原有的模式看,它有自己的独特资金来源,就是低息的公积金存款,而不是“两房”的债券市场融资。另外,从近两年的公积金贷款资产证券化发展看,目前共有上海、武汉、泉州等10个城市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发行了mBS,但除上海外,基本上都是只发一期,规模也都在5亿元以内,也就是试点性质或政治任务,由于价格等原因,并没有很好的市场机制形成。所以,市场与政府两只手都显得很无力。至少在短期内如果没有重大政策调整的话,不会有大的发展。

商业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CmBS)有一定短期、结构性机遇

国内首单CmBS今年8月份刚刚由民生银行主导完成,标的为北京王府井金宝大厦。这标志着商业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启动。自2003年起,商业地产投资开始高速增长,年增长率保持30%左右水平,从年投资500亿元猛增至6000亿元左右,开工面积也大幅增长。这导致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局面,并且,目前商业地产有同质化、低层次倾向,竞争压力较大。所以,从开发商角度看,具有证券化融资的需求。从物业经营方看,由于当前总体经济环境偏弱,一些具有良好区位优势的物业为提高竞争力,也有进一步通过证券化获得流动性、改善物业环境投资等需求,并且这些物业证券化后的价格相对较高,市场接受度相对较高,比个贷RmBS更容易销售。这就需要发起机构对商业地产的风险有一定判断能力,在市场上寻找结构性机遇。

从长期看,CmBS能否大发展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核心就是商业地产的前景不明朗。在商业地产供给快速增长的同时,需求的可持续性存在很大疑问。从2015年销售情况看,东、中、西部现房的销售情况仍比较乐观,增长率分别达43.5%、20.9%和12.8%,但期房销售增长率分别仅为20.4%、-9.9%和5.3%。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冲击,近几年各地都出现大型商超门店关闭事件,比如北京的华堂、贵友等。随着经济业态向“互联网+”转型,未来包括写字楼在内都可能面临同业的冲击。所以,一些激进预测对商业地产的中长期趋势极度看淡。因此,从长期看,商业地产发展前景存在诸多未知数,CmBS的投资市场面临挑战,发展前景不乐观。

汽车、信用卡和学生贷款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发展

汽车、信用卡和学生贷款,这三项都是美国主要的资产证券化资产来源,但中国和美国在这几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中国汽车市场从2010年左右开始爆发式增长,但目前千人汽车拥有量仅110辆,处于国际较低水平,长远看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现在一二线城市汽车拥有量相对较高,而且2010年以来的新车占有很高比例,还没有达到换车周期。而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目前正进入购车阶段,但从消费理念上看,这些地区贷款买车的观念还不容易为消费者接受。所以,短期内汽车贷款市场不会有很大发展,证券化更少。

中国信用卡信贷规模可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5年中国信用卡信贷总额已高达7.08万亿元,同比增长26.42%,是2008年的7倍多。这些资产如果能够盘活,将是很大一个市场。但从现状看,目前中国的信用卡都是银行发行,本身就是银行获得利差和手续费的重要手段。在当前资产荒背景下,银行缺乏将信用卡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打包出表的动力。另外,从趋势看,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信用卡也带了一定冲击,支付宝的花呗、京东白条等都在侵蚀传统的信用卡市场。所以,未来信用卡发展能否继续保持现在的快速状态仍是疑问,反倒是京东白条、阿里小贷等却成了当前资产证券化的新宠。阿里集团发行企业aBS达255亿元,已经成为企业aBS的最大收益权受益人。

学生贷款在美国也是一种跟房贷一样的政府深度介入的领域,也具有类似的一二级市场体系。这些在中国也还看不到建立的趋势,仍是一些商业银行获取高收益的商业贷款,而且总体上规模有限,难以成为证券化的重要资产来源。

租赁租金是长短期内都非常重要的资产来源

租赁是美国的第二大贷款市场,融资租赁渗透率(租赁设备投资比设备总投资)稳定在30%左右。而中国尽管从2007年至今,租赁合同余额增长超过130倍,但2016年只有6.24%。随着中央各项支持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政策的出台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政策的落地,融资租赁的市场需求将更为广阔。所以,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租赁市场最接近美国房贷市场结构,因为租赁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却有10%左右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因此,目前的租赁公司都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或者干脆成为银行的放贷通道。如果租赁公司能够通过资产证券化获得比银行贷款更优惠的资金,同时盘活自身的风险资产,则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从发展状况看,目前已有78家租赁公司参与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130余单aBS,是企业aBS的最大发起方。实际上目前租赁公司已超过5700家,参与aBS的公司仅1.4%,当前就有很大开发潜力。

收账款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资产

应收账款是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尤其西方成熟工业国家,应收账款是企业融资、销售的常规手段。在中国也是同样趋势。目前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已从1998年6月的11863.55亿元上升到了2016年7月的11.8万亿元。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多为被动形成,而且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经营的负担。据悉,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这在客观上为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市场动力,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从2000年应收账款证券化试点以来,真正按照国际通用的SpV风险隔离模式发行的aBS产品很少,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托受益权长短期内都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资产来源

信托业近几年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以银信合作、场外配资、地产信托等支撑了其快速了扩张,成为中国第二大金融行业。信托公司面临的问题类似于租赁,其自身销售能力有限,信托受益权缺乏二级市场,导致其资金运转能力不足,亟需通过证券化盘活资产。尽管这两年随着监管对于银行非标、场外配资、地产及政府平台等的规范化,并且市场资金相对宽松,对信托高成本资金的需求下降,信托规模增长放缓,特别融资类信托占比回落,但长远来看,信托仍具有自身打通金融与实业的独特优势,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证券化也是其基本趋势之一。

基础设施收费权证券化具有广阔市场潜力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正在进行中,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大量投入。但是当前政府债务水平已经相对不低,尤其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普遍较大,融资渠道相对较窄。所以,基础设施收费权证券化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基础设施收费具有相对稳定、期限长、风险低等特点,也适合进行证券化。目前国内最大的一笔基础设施收费权证券化产品已经在深交所挂牌,标的为广州机场高速收费权,融资金额达44亿元。

以上是对当前国内及美国主流资产源的分析,总体来看,由于金融市场结构、法律体系、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不同,很难简单的根据国外的经验判断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资产结构趋势,也很难根据刚刚起步的证券化市场看到发展的方向,但针对具体资产,从其行业发展及证券化动力等方面还是能够对一些趋势进行判断,细分市场则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

中小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产策略

以上资产结构分析是基于整体市场的,对于大型银行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由于品牌、专业能力、资源获取等方面的局限性,很难在主流市场上跟大行竞争,所以,中小银行必须找到自己差异化资产策略,才能在资产荒时代取得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突破。

第一,定位企业资产aBS为突破口。中小银行资产获取能力普遍较低,存贷比一般在65%以下,很多城商行、农商行及村镇银行存贷比更低,甚至在30%左右。所以,从信贷资产证券化角度看,中小银行并没有足够的信贷资产可以证券化,也没有很大的资产腾挪压力。如果想在资产证券化中获得市场红利,最好从企业资产aBS中寻找机遇,在与自己能力匹配的资产市场谋求突破。

第二,在主流资产市场中寻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资产市场,租赁市场是重要选择。以上分析过的几个有潜力的主流资产中,按揭中小银行并没有规模优势;商业地产项目中,当前风险较小的优质项目一般都在大行手中,也难以突破;应收账款证券化一般以国际贸易为主,小行不具有优势;信托自身具有资产证券化的能力,不需要银行,尤其小行介入;基础设施收费权显然也都和大行的贷款捆绑在一起,小行难以插足。唯有租赁租金市场相对市场化程度最高、增长空间最大,L短期内都可以作为中小银行的首选。因为目前市场上大小租赁公司7500家,没有哪个银行能够对其进行垄断,具有突破的可能。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跟其匹配的更多是中小租赁公司,他们的专业能力、资质有限,自己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较小,这也为中小银行带来独特的机遇。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8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9

摘要:证券公司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证券市场电子化发展方向,同时有力地促进并保障了我国证券交易的高速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着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讨论,本文分析了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的状况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

[1] [2]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四、结语。

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篇10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

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