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十篇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十篇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05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各种危及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毒生姜”、“染色馒头”、“瘦肉精”和“地沟油”等恶性事件,给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分析食品安全监测现状与对策,对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

1.1安全水平较低

虽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食品检测的安全水平却比较低,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例如有些生产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化肥和农药等,造成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有些小作坊违法进行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并在其中添加违禁的物质,造成食品有毒或者有害,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有些消费者缺乏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无法辨别或者不注意辨别有毒有害的食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危及到其自身安全;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的添加剂未经过长期的风险监测,国家的检验方法又不太完善,如果冒然用于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1.2检测技术落后

食品安全的检测设备是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基础,但是很多食品安全的检测结构因资金短缺问题,无法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使得食品安全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包装材料、添加剂与加工工艺被研发出来,并用于食品的生产和包装等环节,不但使得食品中化学物质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而且有些新型的化学成分无法被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出来,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1.3检测体系不完善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还不太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其原因为制定安全标准的管理部门较多,各部门多各行其是,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使得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存在标准不一、相互矛盾和重复等问题,让执法部门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同时,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中定性指标较多,而定量指标较少,使得食品检测工作的操作性较差,部分企业利用检测标准和法律法规中的漏洞进行违法经营,这样既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又影响了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

1.4安全检测监管不力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主管部门不但需要承担起推动食品行业发展的责任,而且需要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进行监管,在职能上扮演着“裁判”和“运动员”的双重对立性角色,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无法完全做到公正。同时,食品生产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食品安全检测的任务繁重,主管部门受到检测设备、检测技术和检测人员等方面的制约,在监管方面难免存在疏忽和漏洞,从而给违规企业以可乘之机。

2.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的对策

2.1增强企业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不仅任重而道远,而且涉及很多领域与行业。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做好食品安全重要性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工作,增强企业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首先,政府需要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企业认识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违规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产品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依法经营,承担起企业应付的社会责任,不因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电台与宣传栏等各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消费者学会识别有毒有害的食品,并向消费者公布维权方法与维权方式,在提高消费者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同时,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中,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可以采取合理的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最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食品安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做到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并与广大媒体进行沟通,将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在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的基础上,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与处理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从而保障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2.2注重更新检测设备与技术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增加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帮助其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与合理配置检测的精密仪器,充实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力量,加快对检测设备与检测手段的完善步伐,增加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逐步实现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标准化、速测化与便携化。其次,食品安全监测机构需要加大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水平,掌握食品中添加剂、农药、违禁化学品、植物冰原与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现代生物学等检测技术,保证食品安全检测的质量。最后,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需要引进高素质的检验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提高检测队伍的整体水平与食品检测质量。同时,检测结构需要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鼓励其自学或者以半脱产方式到高校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检测水平,更好地胜任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保证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3健全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

首先,原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已经无法完全解决食品安全检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政府需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完善。例如2014年5月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修订了如下内容:加大对食品安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重视婴幼儿的配方食品安全;对食品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行为进行规范;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进行创新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修订措施,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完善,确保食品安全处于全程监控中。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统一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在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中,卫生、检疫检验、工商、食品监督和农业等各部门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对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进行确认与统一,消除其中存在的矛盾、重复和交叉等问题,使执法部门在工作中不会陷入到标准不一的困境中。最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注重农产品认证体系的建设工作,如HaCCp体系认证和Gmp体系认证等,将无公害的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纳入到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中,并从法律层面明确认证的地位,保障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与经济利益,让消费者可以通过认证标识采购安全食品。

2.4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裁判”和“运动员”的职能分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适当放开食品安全的检测范围与权限,让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参与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由于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手段,依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与检测范围,有着高效、专业和独立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将会承担重任。同时,为了保证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做到公平客观,以及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大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结语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政府监管部门只有正视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并做好增强企业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注重更新检测设备与技术、完善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和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为社会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进一步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在.食品安全检测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4(11):62-65.

[2]吴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和发展探究[J].北京农业,2015(9):280.

[3]李春飞.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及对策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5(18):62.

[4]廖新艳,赵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技视界,2015(25):323+331.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原子荧光,免疫分析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从而引起了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新的食品安全法,但是就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来看,人民对新的食品安全的认知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贫乏,生产者为追求利益,不惜违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和分析检测技术的水平低等导致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食品安全的概论

1.1食品安全的认知

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aC)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消费者在摄入食品时,食品中不含有害物质,不存在引起急性中毒、不良反应或潜在疾病的危险性。在我国,食品安全一般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活动中符合强制性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后代的隐患。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2、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形成的原因

人们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不够重视,我国人民日常的饮食安排,存在着一些缺陷。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化学成分,使用劣质原料。这些并不是因为科技落后,而是因为部分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生产规章制度来执行等,都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3、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3.1微波消解(辅助萃取)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怎样准确测定食品样品中的微量或痕量元素呢?关键是样品的前处理,因样品的前处理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微波消解法,它结合了高温消解和微波快速加热两面性能。此方法具有加热速度快且均匀,无滞后效应,消解时间短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溶剂用量少且没有蒸发损失,一般只需5-10ml,避免有害气体排放,样品采用密闭消解有效地减少了易挥发元素的损失等优点。

3.2食品分析中常用的检测技术

3.2.1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是指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范围是700-2500nm,一般有机物在该区的近红外光谱吸收主要是含氢基团(oH,CH,nH,SH,pH)等的倍频和合频吸收[7]。近红外光谱常用的测量技术有透射法、漫反射法和反射透射法,近红外光线可以穿透许多透明材料,因此,无需打开玻璃瓶盖,可以直接对玻璃瓶内的物品进行测量,极适合于生产过程和恶劣环境下的样品分析等等。

3.2.2生物酶法和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生物酶不仅在食品发酵工业中应用广泛,而且还在食品检测技术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如在国际果汁市场中,苹果汁是仅次于橙汁的第二大果汁产品,苹果汁中添加苹果酸是比较常见的掺假象。免疫分析主要是利用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及半抗原发生自发的、高选择性的特异性结合这一性质,通过将特定抗体(或抗原)作为选择性试剂来对相应待测抗原(或抗体)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4、结论

就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来看,食品安全存在着如下问题: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认识不够;生产者对《中华人民共和食品安全法》不够重视;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检测技术水平落后等。

基于这个问题监管部门采用一些新的检测技术是必要的,如近红外光谱、原子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等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新的检测技术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实现了在线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多种组分同时进行分析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高阳,杨薇,王佳江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15-16

[2]陈亚成,赵德明.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监控体系的建立.《现代农业科技》,2009(9):281-283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11):14-16

[4]蔡支农,郑丰杰.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科技创业月刊,2006(9):88-89

[5]郑丰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l2),26(6):73-75

[6]蒋士强,陈万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分析测试技术.现代科学仪器,2003(1):4-7

[7]王多加,周向阳,金同铭等.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上的应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pectroscopyandSpectralanalysis,2004(4),24(4):447-450

[8]王海水,汪冬梅,席时权.近红外光谱在品质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2(9),8(3):136-138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3

关键词:加强;食品检验;检测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够健全、检测机构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尽合理、检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一、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由生产加工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构成。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整体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企业数量众多,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有相当一批企业不具备发放生产许可证中规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及检测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用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加入世贸后面临的新形势,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蔬菜中的农药、泡发食品中的甲醛、猪肉中的瘦肉精、牛肉中的激素、鸡肉中的抗生素、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和激素等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当严重。中国近年来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诸如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风波、pVC事件、韩国泡菜寄生虫污染、大头娃娃事件、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后十年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的黄金时机,必须围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中心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建设目标。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到国内标准在国际上的可信度。二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方法不够完善。三是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重复设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四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中国虽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在风险评估,尤其是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起步比国外晚,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因此亟待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二、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检测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对食品安全中的各类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监测。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已将食品安全检测列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发展重点。目前在食品安全检验部门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pCR、氨基酸测序仪等大型仪器来完成食品检验中化学源性项目的检测任务。这些食品现代仪器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检测手段,应该加大力度开展检测方法研究,继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样,传统食品现代仪器检测技术存在仪器价格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时间长、对仪器的使用环境要求高,通常都在专业实验室内使用,难以用于需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实时快速监控的场合。食品安全检测具有样品数量大、检测种类多的特点,样品的分析测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类操作简单、能够对多个样品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以满足大量样品快速分析的需求。

三、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的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各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仍存在体系不够健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应有效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业务重叠,做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加快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构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减少重复检验检测,保证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加紧构建各部门间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为有效监管提供有力支持。具体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各地要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可以以地市为中心,秉着“不建则已,一建既全面又先进”的原则,整合各部门检验检测资源,从提高检测水平、增强监管实效出发,理顺检测监管机制。如此,能发挥检验检测效力的模式,建立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对机构建设的投入,改善环境设施,增添检测设备,完善检测项目,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率,可以建立起体系健全、布局合理、手段完备、技术水平满足需要的检验检测网络。食品检测机构规章制度是保证食品检测机构管理科学、规范、有序的必要基础,是食品检测机构完成各项工作的保证。食品检测机构或其所在组织必须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检测报告和检测活动,除了满足客户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食品检验检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人才是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核心和人员素质原动力,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减少,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形势的不断变化。在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通过公开招考,招录优秀人才。要有计划开展业务骨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使培训工作有质、有量。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及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专业能手,使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逐年提高检测的广度和密度,重视检测结果,逐年提高检测的广度和密度。

3.以食品安全可靠为终极目标,增强检测频率,扩大检测项目、批次和覆盖面,提高抽检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食品专项安全评价性抽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消费预警和趋势预报工作;针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品种、质量信誉度较差的企业,进行目标明确的监督抽检。食品的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群众安全消费。同时根据检验数据,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分析,形成食品安全状况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魏毅麟;做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年12期

2.张月麟;进一步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8期

3.郑燕燕;康丽榕;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J];科技风;2010年01期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4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安全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37-02

一个国家在食品检验方面的水准,直接影响了该国人民的健康安全,并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来完善我国的食品检验市场。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国务院已经颁布了更多法规及标准,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方面做出了全面的规定。我们应以国务院要求为核心,并优化社会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1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概况

在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根据各类行业的性质,已经建立了多套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从事这些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检验机构高达八千多家,目前,仅仅在农业部门就已经发展了十三家部级质量检测中心,四百多家农业食品部级质量检测中心等等,分别设置在我国三十一个省内。除此之外,我国卫生部也分别从部级、省级、市级三个层面建立了近达三千五百多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0年后多项资金启动下,我国卫生部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工作,其中涵盖了食品污染物检测及食品疾病检测两大部分,商务部门也初步起草了食品批发市场的安全检测体系方案,在各类食品生产场地及经营场地,统一建立了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并在年销售额超出两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仪器及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我国工商部门为了更好地实施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配套了流动检测车辆、快速检测仪器等先进设备,来辅助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更有效地运行。由于近几年来政府职能的变化,我国食品检测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政府与事业单位分开监管,甚至实现了企业化管理,这样极大程度地方便了经费的支出及预算工作。

2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检验工作中有待完善的部分

2.1食品检测方式不科学

从食品安全监督方式的角度来看,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例行检测体系,从全方面范围内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由于资源有限,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工作方面所使用的检测方式较为传统,最多使用的是突击式抽查,突击式抽查方式并不能全面杜绝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期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有害食品遍布市场。除此之外,我国现在市场准入检测所使用的花费大部分都是由食品制造商自行承担,很多厂商为了降低费用,使用各种非法手段,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

2.2自我检测存在弊端

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方面应有效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目前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结构看来,我国大部分食品检测行为均为自我检测,而专业机构检测及政府例行检测则充当辅助角色。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以政府强制检测为主的检测方式,食品生产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还有待提高。甚至还有不少食品生产厂商为了赢得更高的利润,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百分之八十的食品生产企业布局诶自我检测能力,在食品面向市场之前,并没有通过合格的检验。我们必须直视现状,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3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措施

3.1构建食品检测检验网路

在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构建工作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便是进行政府部的门执法的检验检测机构的革新。各级别行政执法检验机构必须建立一套以保障食品安全为宗旨的体系,并与政府部门的职能相匹配,满足食品从田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检测与管理需求,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技术性支持。除此之外,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规定对食品进行检测,各个部门做好与自己负责的工作环节,做到合理分工,尽量减少重复检测,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

3.2建立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价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政府应统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价制度,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运营资质进行统一评价,并制定相关标准来规范目前的认定资格及认定条件。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食品安全监督机构也应该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生产厂商进行资质认定,评价是否合格合法。

3.3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工作

我国在完善食品检测机构体系的同时,必须确保各级各部门检测中心之间的资源及信息得到有效共享。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便是将现有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所获取的检测信息及资源进行整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库,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食品检测信息交流平台,其中包含了食品检验的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合格食品生产厂商名录、技术设备等数据,并利用网络等方式进行实施监督管控,确保平台所的消息正确、合法。各级食品检验机构部门都可以通过登入该平台,查询到想获取的信息。

这种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开通,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大大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及质量。应按照各级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明确分工,以此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减少各部门之间的重复检测工作。在已有的全国食品检验检测资及源信息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评价,并确认其是否拥有相关资质,并将合格机构名单共享到平台中,以便其他检测部门进行查询利用。

4结语

综上可知,要想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必须进一步保证我国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减轻各级食品检验检测部门的工作负担,建立有效的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并最大程度利用我国已有的检测资源,减少检测部门的重复性工作,提高检测工作效率。相信在这种全新的机制下面,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可以得到很快的完善,并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锡文.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郭晓,张晓川.中国食品发展现状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93~96.

[3]田书敏.食品检测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0(2):59~61.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5

【关键词】粮食;粮食检测;检测工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关系到中国人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粮食质量检测是判定粮食质量是否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科学依据,通过粮食质量检测数据可以直接指导粮食管理、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因此,粮食质量检测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多年粮食检测的工作经验,以及粮食检测的工作现状,提出粮食检测的工作要求,制定粮食检测的工作计划,总结粮食检测的重要意义。

一、粮食检测工作现状

随着粮改后的粮食经营多元化、市场化,一批又一批新的粮食经营企业不断兴起,懂行的做,不懂行的也做,由此产生对粮食检验认识不够、认为执行标准不重要的思想,其表现为对检验工作重视不够。有的经营者不懂粮食检验,不设质检部门,不配检验员;有的虽然安排了检验人员,但没有从事过粮食检验;较高素质的粮食检验人员非常短缺,从而在粮食经营流通中形成了粮食检验薄弱环节。粮食个体经营户中普遍存在,粮食收购入库第一关把不严,入库粮食品质不清,有的次粮入库,储藏期间不懂检验、不做检验,有的出现坏粮,交易中有的标准不清,交易的粮食质量模糊。加之国家质量监管不够,常有纠纷产生,给经营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给国家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当前粮食流通体制下的粮食检验工作现状亟待改善。

二、粮食检测工作要求

(一)紧抓入库储粮检验。在粮食收购工作过程中要重质量、严把关,根据粮食检验流程划分粮食等级,依据质量和品质论价。入库时,质检工作人员务必要按照收购质量标准,按照仓储有效管理底线,要严把收购质量关卡,多收干、饱、净、无虫、无霉的优质粮,拒收陈化粮、“三高粮”芽麦等不合格粮。这样也为有效管理仓库粮食打下扎实基础。

(二)落实库存粮食检测。定期检验,做到严防虫害与霉菌,粮储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定期并机动的进行粮情检测;务必做到两个及时和两个特别:及时观察粮食的虫害与霉菌反映、及时掌握储藏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检验粮情;特别对仓内边缘、仓底及四角等易发隐患部位要着重进行防患,特别在季节或者气候变化时期要增加固定进仓检查的工作量;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对还没有发生虫霉和结露的要做好提前预防与预警工作。

(三)确保库存粮食准确。由于在收储期间,购进的粮食会随着贮存时间的变化,存在自然分解代谢自身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从而会在品质上发生逐步陈化与相应的劣变。那么就需要检验人员认真依照储粮技术规范与要求,要保证检验样品的代表性,坚持对样品进行多频率的检测,并按照粮食的不同品质判定标准,对面筋吸水量、脂肪酸值、粘度、品尝评分值、油脂过氧化值以及酸价等全面系统地检测,并进行取样化验分析、依据实际结果对照标准书来判定此品种粮食是否宜存状态,并以此作为轮换的科学指导依据。

(四)健全粮食检测体系。理论指导实践,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粮食质量监测站对粮食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要坚持质量体系的健康运行、做好外部质量监控和内部质量监控,从而形成理论再来指导实践。保证检测数据处理、记录、报告准确;检测方法必须优先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制作作业指导书并处于受控状态;每年年初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三、粮食检测工作计划

(1)制定完整、有效、适应的质量体系,使实验室的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2)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相关部门岗位衔接协调配合;(3)检测人员必须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并具有与从事检测工作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历。检测人员应定期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使检测人员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4)实验室设施和环境必须符合检测要求;(5)对实验室的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维护、检定和校准(期间核查),做好记录,常年处于受控状态;新购置的设备,在其使用前应检定、校准,并处于受控状态;(6)标准物质必须有专人保管,购买时须向供应商索要有效的标准物质证书,保证标准物质使用的可靠性和可溯性,使用标准物质前应对有效期进行核对;(7)样品管理必须有专人负责,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8)保证检测数据记录、处理、报告准确;(9)检测方法必须优先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制作指导书处于受控状态;(10)保证外部服务质量和采购物品的质量;(11)每年年初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四、粮食检测工作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策,粮食生产是前提,粮食流通是环节,粮食检验就是保证。粮食质量检验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粮食及其制成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储藏品质及卫生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粮食质量检验又是粮食工作的基础,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粮食质量出了问题,不仅在经济上给经营者造成损失,更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粮食质量检验工作始终要贯穿于粮食行业各环节的全过程,是整个粮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粮食市场已形成多元化格局,竞争日趋激烈,粮食食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涉及粮食质量方面的活动中,粮食质量检验工作在行政执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粮食检验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必须改变陈腐的旧观念,以粮食的“最佳食用品质和用途”以及“确保储备粮常储常新”为目标进行粮食的质量管理工作,进逐渐挖掘和开拓粮食质检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科学、真凭实据地发挥粮食检验工作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凤华.浅论如何做好粮食质量检验[J].新农村(黑龙江),2013(16):41.

[2]王跃国.粮食检验中应注意的环节[J].科技与企业.2012(5):44.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6

【关键词】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34-01

随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快速检测技术作为构建食品安全监督防控体系的重要因素,对提升食品安全系数、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只有全面、系统的掌握了快速检测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快速检测技术的监督作用,才能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有效性,才能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全球化。

1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1快速检测的含义

所谓快速检测是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样本制作到确定检测结果这一系列检测活动的过程。所谓“短时间”,根据业内人士的实践经验可以总结为:理化检测的时间

1.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使用快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第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时耗短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食品安全监测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第二,快速检测技术反应灵敏,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现场检测突发事件,因此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食品安全事故。

第三,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对样品进行甄别,能够帮助食品安全检测人员快速选择恰当、有效的检测方法,从而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

2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快速检测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为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食品种类具有多样性,因此探究不同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2.1.1化学比色检测技术

化学比色检测技术的依据是化学试剂与食品内有机成分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变色反应。化学比色检测技术多用于检测菌落、霉菌的数量,另外有机磷的检测通常也采用化学检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使用金属催化剂将含有机磷物质的水解物与检测液进行融合,然后比照标准比色卡识别和鉴定有机磷。

2.1.2免疫技术

免疫分析法是检测小分子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特异性强、耗时短的特点,广泛适用于现场筛选。免疫技术、气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是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的重要方法,随着免疫技术的不断推广,测评标准逐渐趋于合理化和现代化,从而为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2.1.3酶抑制技术

采用酶抑制技术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适用范围有限,多用于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验,由于酶抑制技术存在假阳性率不稳定、定量结果测定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常将酶抑制技术与免疫技术相结合,称为酶联免疫法,这种方法通过对酶进行标记,当酶标抗原出现后,利用监测仪器分辨酶起作用的能发出颜色的底物。酶联免疫法多采用过氧化物酶作为标记物,将四甲基联苯胺作为底物。

2.1.4生物传感器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技术不断应用于各个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在进行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农药残留物检测的过程中,不仅具有良好的灵敏性,而且选择能力较好。当前,我国现有的生物传感技术主要包括:电导型生物传感器、电位型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的高精确性推动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还未深入推广使用

2.1.5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充分利用了抗原的特异性来制作抗体芯片,当抗体芯片与待测液体中的抗原充分结合后,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会对捕获的抗原进行定量检测,但是由于蛋白质芯片技术存在成本高、捕获抗原分子难度较大等问题,因此应用性较差。

2.2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系列化和集成化的特点,其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

第一,快速检测技术对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快速检测技术在确保精确性的前提下,要不断优化和缩短检测时间,提升检测效率。

第二,快速检测技术不断向系统化、系列化发展,为了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有效控制检测时间,加强配套处理手段的一体化整合逐渐成为研究方向。

第三,快速检测技术与现代科技水平的相互渗透使得检测技术不断趋于集成化、智能化,探究一次检测多种化学成分日渐成为研究热点。

3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应用水平的几点建议

3.1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

快速检测设备是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重要支撑,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加大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更新换代和维修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3.2提升快速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检测技术人员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执行主体,为了确保检测工作的时效性,要严格强化和提升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技能考核、专业知识考核和职业精神考核,从而优化监测队伍。

3.3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检测要依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出匹配性强的检测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的制定要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由业界权威人士综合制定,从而提高检测标准体系的有效性。

3.4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动力源泉,为了提高检测精度、降低成本,保证检测技术的与时俱进,加强新型科技与检测技术的融合是提高食品安全时代性的重要前提。

4结束语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实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全民健康的有力武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曹文妹,张帆,田建新.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中食品安全监督岗位人员结构分析.《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年3期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7

关键词:食品检验;准确性;有效性;影响因素;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食品是每一个社会民众都不能够离开的物质生活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食品种类日趋繁多,为社会民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不合格食品的问题频频爆出,这不仅给社会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的把控着,检验检测人员应该给予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以高度的重视,并在实际的检验检测工作之雀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社会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一、食品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检测人员个人职业素养方面的因素

食品检验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对于检测人员的个人职业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检测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检测经验,能够应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除此以外还对检测人员的道德修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检测工作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来讲有着重大的影响,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而降低食品安全质量,如果检测人员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则很容易让这些食品安全质量存在隐患的食品流入到市场之中,给社会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

2.检测设备和仪器方面的因素

食品检验工作需要在特定的实验室中进行,需要借助多种检测设备和检测仪器,这就决定了检测实验室在仪器和设备的配备方面对于检测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除了硬件的配备之外,还有设备和仪器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高精仪器,使用和维护不当必然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整体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另外也包括试剂方面的因素,试剂的合理选用也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很多试剂都存在着规定的使用期限,也有一些试剂要求现配,这些问题都对于检测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抽样方法和样品制备方面的因素

检验工作开始之前要进行取样,取样首先要具有代表性,要能够有效的证明待检食品的质量状态。另外样品的抽取也要保证不破坏待检食品原有的性状,要确保检测结果具有证明的意义。并且样品在抽取之后要进行储存,如果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则很容易导致样品变质。

4.检测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检测工作需要在特定的实验室之中进行,也就是说要有特定的环境,如温度、适度、无菌、气压、粉尘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对检测结果有着很高的要求。例如温度会影响电子以及光学仪器的精准度,同时温度条件不适合也很容损坏食品样品,从而给检测结果带来偏差。

二、提高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措施探讨

1.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制度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而对于食品检验这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因为食品检验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从食品原料的生产、食品的加工以及最终的销售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为检测结果的保证,并且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完整制度,确保食品检验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的连接在一起,避免由于各个检测环节的脱节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一致。

2.提高检测人员的个人职业素养

检验检测共组需要检测人员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不仅需要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过关,同时也需要道德水平过关。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食品种类不断增多,检测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这就需要定期组织检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实行考核培训制度,对于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检测人员要限制上岗,从根本上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也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以防止检测人员面对利益的诱惑而人为的影响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鼓励检测人员积极研发新的检测技术,同时也提高检测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3.建立完善的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检测设备和仪器以及实验室的环境都对检测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实验室之中很多高精度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要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测的制度,确保设备和仪器能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也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如对于温度、湿度、气压、粉尘等的控制,按照检测需要设置实验室区域,为检测工作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4.做好样品的抽取、制备以及试剂的使用

对于食品样品的抽取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检测规定,要确保样品的抽取能够具有代表性,同时也要保证所抽取的样品与待检测食品的性状一致,要保证检测结果具有实际的意义。另外也要做好食品样品的保存工作,根据食品样品的需要进行保存,确保食品样品在接受检验之前能够保持与原待检食品有着同样的性状,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对于试剂的选用要严格按照试剂的说明进行,根据实际检测样品的需要而合理的选用试剂,在检测之前要对试剂的质量进行检验,要注意试剂的有效期,对于超过有效期的试剂坚决不予使用。而对于需要现配的试剂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配备进行配制。除此以外也要做好试剂的保存工作,如光敏性较强的试剂要避光保存,需要冷藏的试剂要注意温度的控制等等。

三、结语

食品检验工作是关乎着社会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工作,需要检测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作为检测人员应该对于检测工作之中能够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之中注意控制各项影响因素,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食品安全质量以及社会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8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机构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

1是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特别是新疆食品安全的形势。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一贯重视食品安全,正是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0年2月,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确保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责任分工和统一协调。2010年4月,“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将把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0年8月,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建立了我国首家食品安全的全国性法治研究机构。这些都表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过多年努力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提高,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绝大多数食品的质量安全是有保证的。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13亿多人每天吃掉200万吨食物。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小作坊,小摊贩更是难以计数,食品生产消费量庞大。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受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消费结构水平、诚信道德水平等因素制约,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一些违法违规顽疾仍未根治,新的问题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特别是以食品非法添加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集中地暴露出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食品安全体制机制、法规制度、技术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影响着公众对食品消费的信心。

2007年国务院的《中国的食品质量状况白皮书》提出,近年食品安全总的趋势是食品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食品质量不断提高,优质食品成为市场主导产品。

新疆食品质量随着QS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法的实施,特别是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全面启动以来,一些工艺落后、管理粗放、技术陈旧的食品生产企业逐步被淘汰,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投产,食品总体质量也逐年提高。近2年来,食品质量总体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未发生一起影响广泛、危害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应该说新疆食品质量安全总体上同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基本一致的,偶尔发生的个案不至于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大局。因此,切实把握当前国内及新疆食品安全的形势,对于指导今后的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是强化食品检测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抓好质量。食品质量安全重在监管重心下移、源头预防,而作为监管部门的技术支撑——食品检验机构,要善于在检测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通过台湾“塑化剂”事件说明食品检测机构只有勇敢地承担着政府授予的职责和义务,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揭露和发现问题。我们要强化食品检测制度建设,规范检验检测工作,始终做好政府监管的技术支撑,从源头上发现、诊断和预测问题,为食品监管“溯好源、把好关”,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2012年,新疆食品安全的工作重点是:继续狠抓食品安全的治理整顿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启动新疆14个地州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着力抓好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专项检查、风险监测与分析,食品质量安全评估,完善配套的抽样规程、标准化体系、评价体系,质量分析体系,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检测的预警能力和食品安全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食品检测机构技术支撑、数据说话的能力,确保食品事件在萌芽状态之中被消灭。

3是加强技术装备投入,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兴检”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装备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食品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风险分析技术更是对检测技术的要求严峻的挑战,传统检测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行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例如许多有害物质的检测从以前的ppm级要求提高到了ppb甚至ppt的要求,如“瘦肉精”的检测,食品中铝、重金属的检测、抗生素的检测等等都达到了ppb以上的要求,而这些风险检测都涉及到了LC/mS/mS、LCp-mS和LC-aaS等高端仪器设备及前处理系统,投资动辄几百万。台湾的邻苯二甲酸二酯(塑化剂)检验人员也是在台湾卫生署检验中心的LC/mS/mS设备中发现的,而台南的基层检验机构则根本发现不了。目前,新疆区内食品检验机构尚不具备对罗丹明B及酸性橙等工业染料用于食品加工的检验资质,说明加大对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投入,对于提升技术机构检测能力,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对食品检验机构的装备投入亟待加强,也是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应有之意。

4是抓好质检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强检”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知识的载体,是技术支撑,数据说话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充分发挥检验机构中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不但要有专业检验人员,还要有专业研究人员、管理人员,要大力引进善管理、技术精、争先进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管理部门在项目、资金和政策方面有所侧重,充分调动一线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使之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为作风踏实、业务精湛、技术过硬、办事高效、社会信赖的质检标兵,成为名副其实的质检卫士。

5是加强食品检验机构技术交流合作,促进食品安全检测动态信息机制的工作平台的建设。食品检测技术是穷之不尽的科学技术,食品安全检测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中,要不断加大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技术和应变检测能力。当前不但要做好对食品安全的检测,还要做好对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研究。只有占领检测技术的制高点,才能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才能在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服务中有所作为,才能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树立质检人的良好形象和风范。但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仅靠一个机构,一个部门是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要加强系统内外食品检测机构的技术交流,加强国际间的检测技术交流合作。如各机构可尝试食品安全检测动态信息机制的平台建设,相互交流各自研究成果,加强科技合作和开发,形成一个有效沟通的互动平台,让资源成果共享,对于加快提升技术能力建设是行之有效的途经。加强技术机构间的技术交流合作,对于强化检验机构的能力建设是大有裨益的。今后,有待于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技术交流合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充分发挥技术机构优势,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争做食品质量安全卫士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希望藉此为动力、扬长补短,更好地发挥食品检验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9

关键词:食品检测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39-02

1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现状

1.1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落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在家食品检测检验的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滞后现象,而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也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疑。从检测的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种类少的问题;从多残留检测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少的问题;在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着成熟度不足的问题;在高技术检测手段上面,更是存在着严重的欠缺问题。

1.2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当中,针对于食品而采用一系列检测的方法,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问题。从正规的检验体系工作流程上面来看,食品应该是由农田的生产开始,再到食品的加工,最后到视频的销售等,这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把监管工作贯穿进来。但是,事实上,受到食品安全检测力量的限制,首先体系制度不完善的制约,很多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都仅仅只是形式而已,并不能够实现系统化,很多对人有害的食品也大量的流进市场。

1.3食品检验检测的统一市场准入机制未建立

从对食品金策检验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上面来看,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很多的食品检测检验机构来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检验资质不足,实验室制度和管理的不公平现象严重,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对食品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对于相关的部门来讲,也并没有把针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审查程度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市场进入的门槛逐渐降低,最终不安全食品逐渐流入市场。

2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对于这一点,也就是说要对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以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并在此基础上,把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力度予以强化,最终促使整个检验检测体系的机构配置得到完善。那么,对于政府部门来讲,需要做的就是:把开放竞争的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建立起来。同时快要尽可能的包行业之间的壁垒予以消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大力的带动民间中介资本的投入,从而把一个合理性高且规范度强的竞争机制建立起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民间中介,通过民间中介检验检测的有效介入,能够帮助政府在具体的食品监督过程中带来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能够帮助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和鉴定上面给予技术服务。

2.2完善并健全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制度

在食品检测体系的制度这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单单局限在对当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监管上面,不应该局限在当地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上面。而且还应该针对相关行业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等等都加以明确,同时对不负责任需要承担的惩罚加以明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的对相关人员以及相关机构作出约束。当然,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针对相关的食品检验与检测制度当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验室资质管理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作出合理的调整、补充与删除处理,尽可能的把那些食品安全监测中存在的重复支出问题加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应该把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社会机构的培育力度予以强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把行业的竞争市场开放出来,从而来把原本的行业垄断问题有效解决。当然,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然是和法律法规离不开的,所以,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行业的操作加以规范,来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受贿问题,一系列弄虚作假的现象加以惩罚。

2.3制定统一的食品检测标准

对于这一点,目前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行业中,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食品检测标准上面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对于相关部门来讲,就需要将其做出统一,通过把统一的检测方法的制定,通过把统一的标准和费用的规定,来促使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应该通过建立动态化的评价机制,来不断地把企业内部的自建体系加以完善和鉴权,尽可能的将食品的安全和行业的信誉直接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机的把检验检测机构,把网络信息系统,把激励惩罚机制,把责任追究机制,把信用评价机制等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最终保证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

2.4提升食品检测技术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有机的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严格紧跟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脚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地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来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方法加以改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入的研究,找出更适合食品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另外,还应该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来把迫切需要的并且是和安全息息相关的标准制定出来。另外,还应该有目的且有选择性的,针对部分具有先进性的方式,把更加精确地仪器设备等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3结语

总之,在目前市场流通食品种类日趋繁多的情况之下,在食品安全性检验的这一方面,也更加需要相关人员引起重视。通过对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完善,不仅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在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把视频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加以健全与完善,通过制度体系,来促进食品安全工作质量的提升,最终对人民群众的安全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关莉莉.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1年25期.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篇10

关键词:食品行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实践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对营养和食品安全更加注重,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国食品工业持续近30年的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没有突破9万亿元,但是整体上还是保持一个向上的势头。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对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会有较大需求;同时,对食品行业高职技术应用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也有新的要求。当前食品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综合适应能力表现一般,特别是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综合素质有待加强。由此看来注重实践教学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重要环节。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是强化理论知识、锻炼操作技能、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创新点的重要途径。河套学院食品教研室在制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应对以上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然后通过社会调查分析,结合教育现状,才能确定所需的技术岗位、开设课程等,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

一、调查过程

为了进一步修改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河套学院食品教研室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2012年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138名毕业生进行了职业岗位调查,涵盖区内外66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学生从事岗位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完善2013届和2014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岗位调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对138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发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调查表138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保证所有问卷全部收回。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从调查结果(表1、表2)可以看出有47.3%的毕业生在本专业岗位上工作或实习,52.7%学生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还不到一半。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这两个岗位上,各占43.07%和24.62%;从事食品营养、食品研发与加工、食品销售岗位的人数较少,分别占10.77%、7.69%和9.23%。有三名毕业生在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仅占4.62%。毕业生从事岗位分布如图1更为直观。

根据毕业生反馈工作或实习企业人才需求结果(表3、图2)表明目前食品企业对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有80%的食品企业需要食品检测人才,需求人数占需求总人数的40.1%;对食品企业管理、食品加工、食品营销等人才的需求量也有一定增加;特别是食品营养岗位需求较为明显。分析职业岗位分布和人才需求的主要原因和社会需求有关,食品质量问题迫在眉睫,因此食品检测和质量控制人才需求量很大,现在食品企业数目很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比例较大,食品加工和销售也需要较多的人才,至于营养方面,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和社会服务较少,所以目前需求相对较少。

图2近几年食品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比例

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当前,我国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调研发现,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和营销等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一)食品营养方向人才需求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与膳食营养密切相关的疾病日益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结合我国食物资源的具体情况,大力开展营养工作,引导我国居民参与及改善营养膳食搭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因此,需要大量的食品营养人才如公共营养师、营养配菜师等满足社会需求。

(二)食品检测方向人才需求

2005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检验人员实行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食品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培养优秀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的人才势在必行,功在千秋。

(三)食品相关方面人才需求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将是有机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振奋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与食品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配方的研究与生产人员也是市场和社会需要的。

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分析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全面分析社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通过岗位群进一步确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通过表4、表5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也比较完善,根据以上对社会需求及毕业生两个方面的分析,为以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第五届食品安全论坛.技术创新与食品安全分论坛.中国包装工业,2013(13)

[2]顾仁勇,颜文斌.中小型食品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12(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