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十篇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十篇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1:56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1

【关键词】儿童本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儿童本位,不是将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把孩子看作“孩子”,把知识铺就一条可以任由孩子自由踩踏的美丽通途。这条通途,通往美丽智慧世界和精神高地,这样的教育,才是如叶澜教授所期待的“育生命自觉”的高境界的教育。基于儿童本位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儿童视野下的“思维体操”活动。通过各种适合孩童的,甚至伴有童话般、诗意般数学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探究中,形成了以下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把握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开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通道

1.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其他不同的原因,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课堂过后就能将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并能轻松地举一反三地应用和理解;而有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将知识很快吸收。如果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2.变通――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点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一味地解题、考试,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书呆子。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知识成为学生获得成功的武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数学教学中,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能让学生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予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习惯――提升思维能力的延伸点

这里所提及的习惯,指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到数学课堂上,这里的“渔”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有了数学思维能力做后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把练习题解出,还会自觉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熟练解题之后开拓自己的思路,对其他类似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持数学思维能力特征,开发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资源

1.趣味性――让孩子“乐”在其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清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生时期,学生正处于对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虽然是懵懂无知的,但确实充满创造力的。在完成了具体的功课和解决完具体实际的问题之后,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总结和归纳。

2.严密性――让孩子“钻”在其中

在“三维目标”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孩子的求是态度、求知情感等等,在此,都可以得到培育和提升。但是,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万不能与严肃性混同,尤其对于初出茅庐的孩子,应当允许他们犯错,暂时说得不严密,算得不严密,做得不严密,也应该宽容他们。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把孩子们当孩子,要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里抓住手中的藤,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顺着藤去摸数学这个“瓜”,这就是一种“钻”。有了这种“钻劲”,孩子们就是在摸索数学逻辑游戏的规则,也是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当他们亲手摸到“瓜”的那一刻,天真无邪的孩童自然会喜形于色。

3.多样性――让孩子“心”在其中

儿童本位理念观照下的数学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让孩子会演算,会丈量,会目测……更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无处不数学,生活有时需要严谨的推演,有时需要智慧的估算……灿烂的生命中,需要用宽容的尺子去丈量他人生命河流的宽度,需要用严谨的尺子去测算自己生命品质的高度。或许,孩子们学会这样的数学思维,就会时刻受用,终身难忘。

三、把捉数学教学活动特性,开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舞台

1.架设梯度,呈示数学教学的意味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和公式,引导学生求得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改变题干或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方法。这样,在教授基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显示数学教学的趣味

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彻底放松,从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数学思维得到合理的建树。反之,如果一个严肃、死板的教学环境,只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他们的思维只会紧紧地跟随着老师走,创新的火苗一旦燃起就会熄灭,更别提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了。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68-01

数学学习不仅是让小学生拥有更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用数学思维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用数学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找到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

1.把化抽象变为直观,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做题变通技巧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常常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接,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弯了。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3.通过知识联系新旧知识

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4.通过想象能力来培养思维能力

5.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家庭,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你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备课时必须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明确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上课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布置作业要少而精,形式要多样,即要有巩固性作业,也要有须经过积极思考才能做出的作业;考试测验既要考虑知识的掌握,也要考虑思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3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2、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元智能;培养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改变,以前那种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已经被现在的少生优生思想所替代。现实生活中三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了孩子可以说怎么都行。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越来越迫切,有趣的是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们的期望值越高。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期望值也随之在逐渐的调整,逐步趋近现实生活与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征。这说明家长是在孩子发展过程中逐渐了解与评价孩子。幼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掌握一些了解、评价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孩子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这对于我们幼儿快乐茁壮的成长将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一、幼儿语言智能的培养

语言智能是指幼儿的语言表达、语言欣赏和语言思维的能力,也是幼儿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者是文字语言的能力。这项智能涉及到孩子对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敏感程度,以及使用语言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语言智能:首先,在幼教活动中多给孩子读书,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字词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聆听和辨认声音等;其次就是让幼儿多做一些带有角色的游戏,这样可以让幼儿有了“正规”讲话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幼儿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

数学逻辑智能是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是有效地运用数学和逻辑推理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在实际的幼教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让幼儿数数的方法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智能。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要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数数,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还可以让幼儿把一些玩具或者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比如大的放在一块,小的放在一块,比较谁高谁低谁长谁短等等。这样幼儿在脑海里就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对于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幼儿音乐智能的培养

音乐智能是指人敏锐地感知旋律、音色、音调和节奏的能力。怎样培养幼儿的音乐智能呢?首先必须鼓励孩子需多唱歌,唱歌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它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陶冶孩子的情操,更有利于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其次就是要培养孩子的旋律和音准,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和音准方面过度,并让他们配合乐曲接触乐谱,这对培养孩子音乐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再者就是培养幼儿的音乐技能,这就要从一些乐器方面入手,比如对小提琴、古筝、二胡和电子琴的演奏等。

四、幼儿人际关系智能的培养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是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察觉他人的意向、情绪、感觉以及动机的能力。幼儿人际关系智能的培养方法首先就是要创设情境问题。在实际的幼教工作中教师要时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他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件事应该怎样做才对等等一些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人们的行为;其次可利用文学作品让幼儿学会观察推测,分享书中所讲的道理和处世方法,体会成人的内心世界,让师生之间做到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五、幼儿身体运动智能的培养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们善于适当地控制身体运动,善于运用身体动作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及运用双手灵活地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职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比如协调、平衡、力量、速度以及弹性等。幼师应该根据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锻炼他们,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智能,其中游戏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可以为孩子提供大量的动作经验,帮助孩子协调一致地发展手、脚以及各个关节。

六、幼儿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5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所以,培养孩子的思维应该从小开始,不能仅仅单靠学校的力量,家长的教育不容忽视.

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孩子

幼儿时期,不用刻意的拿数学书来教孩子,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一天,我三岁的儿子想吃棒棒糖,我就问他,你要多少个啊?他想了想,竖起三个手指说:“妈妈,我要三个.”我便给他买了三个棒棒糖,他很高兴的吃了起来,这时候,我问他:“儿子,妈妈给你买了几个棒棒糖啊?”他高兴的说:“三个”.“现在你吃了几个啊?”一个.还有几个啊?他想了想说,还有2个.我想,如果你直接问他,儿子,3-2等于多少啊?他肯定不知道.所以,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现实生活。

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例如:关于x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很多同学都不懂转化为求的最小值,的最小值都比大,那么成立了,举个最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数学期中考试5班的分数都高过6班,就说明5班的最低分都比6班的最高分高,这样他们就比较好理解了,所以我们从小要注意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学习。

我们也可以让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例如,在教孩子认识圆的时候,可以问孩子,宝贝,我们家还有什么东西是圆的啊?宝贝们会发现家里其实有很多东西是圆的,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注意观察事物,也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所以,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二、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对于3,4岁的小孩,他们的问题是很多的,家长对小孩的问题要认真回答,不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敷衍了事.还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我3岁多的儿子在读白雪公主与七个小人的故事的时候,白雪公主在森林里迷路了,很伤心,看到前面有一栋房子,变走了过去,这时,孩子想了想问我:“妈妈,她为什么不去找警察叔叔?”“因为森林里没有警察叔叔啊”“可是,那她为什么不给警察叔叔打电话啊?”虽然这些问题好像很可笑,但是说明小孩他是在认真听故事,并且开动了脑筋,在积极思考,所以,我们家长必修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不要让孩子感觉到问家长为什么,家长是在敷衍。

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也要从小开始。例如,在高中立体几何里,学习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里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学生能自己解释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的知识的理解,两个平面平行,他们没有交点,一个平面里的任意一条直线于另一个平面也肯定没有交点,所以一个平面里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注意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全部都推给学校,可是,父母们,您们,想一想,您们自己一个小孩您都没时间教,或者说教不好,您又想想,老师一个人教一个班,几十个人,他们行吗?所以,我们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一天,我儿子在看小象生病了这个故事书,上面画了一头小黄牛来看小象,当然用的是拟人手法,画了小黄牛只有2个手指头,我儿子便问:“妈妈,怎么小黄牛只有2个手指头啊?”“宝贝,是书上没有画出来吧!”“那小黄牛有几个手指啊?”这还真难到我了,我还真没注意小黄牛有几个脚趾,我对我儿子说:“宝贝,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妈妈去查一查,等一会儿,好吗?”“妈妈,你去哪里查啊?”“我们可以去找一头小黄牛来看一看,数一数它有几个脚趾,但是现在我们的周围没有小黄牛,所以我们只能在书上查,或者上网查,宝贝,你和妈妈一起找答案,好吗?”儿子和我一起找,发现了牛其实是有4个脚趾的。这其实就是给儿子树立了一个不懂就要认真学的榜样,孩子慢慢长大了,当他遇到困难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他会认真的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6

【关键词】数学课堂;逆向思维;重要性

笔者从教十一年,一直担任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适逢21世纪之初,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也正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可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尝试到得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有人称"倒过来想"。它作为人们思维的一种方式存在,也就是人们从事物的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生活中存在着两种思维方式:即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人们解决和处理问题时沿着常规的思维路径去思考,会收到令人满意的答案。"顺藤摸瓜",瞎子也会找到。然而,实践生活中却有许多事物恰恰相反,不能按常规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一旦运用了逆向思维,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把"电能产生磁"倒过来想"磁能产生电"吗?这一想,使他总结出了伟大的电磁感应定律。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正是如此,小伙伴掉入缸里,同伴们只能想到赶紧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险情,大智大勇,果断地举起大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最终小孩得救,诸多事例表明,逆向思维能出奇制胜。我们的学生之家长整天抱怨其孩子成绩差,怪这怪那,谈论某某学校的老师如何如何,不认真、不负责,整天求神拜佛找校长调换班级,谈论某某学校学习风气差、环境差,教学质量差,要将孩子转学……一大堆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也没有将孩子的成绩提高上来,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薄弱,孩子长期处于低层次水平状态。而每一位学生之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校后,找到一位好教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之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关键要注重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推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提倡不能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但是,今天的教育还是要通过考试来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家长也只是看中考试的分数,这是为什么?近几年来,考试题目中,逆向思维测试的题目占百分之六七十。如,写数,从1写到20,这样的题目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反之,从20写到1,则绝大部分学生就不能完成了。再如,计算,80×3=?,60×4=?……这样的题目学生几乎都会计算,但是,改一改,240=×,

240=×,240=×,240=×,240=×,……这样的题目绝大部分学生就不能完成了。又如,单位换算,2分米8厘米=厘米,而学生会这样想,2分米=20厘米,再加上8厘米,结果等于28厘米,学生会做。反过来,28厘米=分米,学生就不会计算了。这种逆向思维的题目举不胜举,我认为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三、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信息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自学习的原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俗话说;"逼公鸡下蛋",怎能下得出!?记得有这样一道题,填空,23的12是(),人人会做,我将题目改成:()是23的12.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填空题,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会做,生失去了信心,找不到学习兴趣。这节课我失败了。究其原因,缺少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7

关键词:计算思维;C程序设计;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52-02

一、背景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是否合格、是否有竞争力,主要是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计算思维能力及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计算思维的培养是今后大学计算机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合理定位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使之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成为大学重要的通识类课程之一。

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于普适计算、金融工程、商业智能计算等非常广泛的领域,与多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深入。因此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能够解决某一领域具体的计算问题,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快速应用该领域。

二、计算思维

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理解人类行为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1]。2008年,aCm(美国计算机协会)提出应将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董荣胜教授论述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的关系[2]。中央民族大学林旺阐明了软件应用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原则[3]。

以往,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在进行项目开发时,如果涉及其他学科,则被视为一个“编程者”,他们仅局限于计算机上编程,包括数据结构的设计、查询结果等具体程序代码的实现。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发展,计算机编程难度不断降低。计算机专业人员只有具有扎实的编程能力,同时擅长抽象和分解问题的计算思维,才能从单纯的“编程者”脱离出来。因此解决未来工作中来自交叉学科的问题,需要在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中融入这种计算思维,使计算思维成为学生职业技能的一部分。

进行计算思维训练对计算机人才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实现机制和约束,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明和创新,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方法。通过对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可以为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

三、C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必修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后m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开设C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改善知识结构,培养计算思维与综合素质的平台。

C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大量的语法规则,传统的教学方法所选的实验大多基于语法规则的说明和验证。这类实验方法往往使得学生在学过C语言后,不能活学活用所学语言知识,学生厌烦语法规则,使得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开发出适合的案例,使计算思维与现实问题相联系,增加C语言课程的趣味性,从而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四、具体案例分析:谁家孩子跑最慢

问题描述:张家、王家、李家各有三个孩子在一起比赛短跑,规定跑第一名得9分,跑第2名得8分,依此类推跑第9名得1分。比赛结果没有同时到达终点的,张王李家的总分相同,并且也没有任何一家的两个或三个孩子获得相连的名次。已知第一是李家的孩子,第二是王家的孩子。问获得最后一名的是谁家的孩子?

思路:按题目的条件,共有1+2+…+9=45分,每家的孩子的总得分为15分。根据题意可知:获第一名的是李家的孩子,获第二名的是王家的孩子,则可推出:获第三名的一定是张家的孩子。由“这些孩子没有同时到达终点的”可知:名次不能并列,由“没有一家的两个或三个孩子获得相连的名次”可知:第四名不能是张家的孩子。

算法描述,程序流程如图1:

①按已知条件进行初始化,张家第一个孩子得7分,王家第一个孩子得8分,李家第一个孩子得9分。②遍历张家孩子在4到6分段可能的分数。③遍历王家孩子在4到6分段可能的分数。④遍历李家孩子在4到6分段可能的分数。⑤输出各家孩子的得分情况。⑥记录得分最后一名的家庭序号。⑦结束。

运行结果获得最后一名的是王家的孩子,如图2。

五、结语

目前,对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的计算思维研究成果还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自身努力,积极探索,制定既具有本校特色又可借鉴推广的、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计算思维融入到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特别是知识抽象和分解问题的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备高水平的思维、高水平的知识建构与知识迁移能力,高水平的实践和科研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77-79.

[2]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36):50-52.

[3]林旺.孙洪涛[J].基于软件应用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22-127.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8

一、创设思考的情境与空间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当一个问题提出后,有的孩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往往答非所问;而有的孩子则满脸茫然,一言不发;有的孩子则不敢与老师对视,心虚地低着头,仿佛思维冻结了……作为老师,此时绝对不能气急败坏,这会使教学气氛紧张化,也会使师生情绪对立化,难以展开教学活动。应当适时引导孩子,根据问题先思考,或将问题简单化,或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地鼓励他们,孩子的思想包袱放下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二、动手操作,辅助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还只是感知阶段。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很直观地感知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找规律:(如下图)第五个图是什么样的?第十个图呢?第三十六个图要几根小棒?

如果只是观察,比较难找到上图的规律。而只有通过孩子自己用小棒拼摆,亲历每个图的变化过程,在探索中思考,是能够再升华出它的变化规律的。又比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孩子只有充分运用学具,通过操作、对比、思考、交流,才能充分理解为什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进一步深化。

三、注重培养发散思维

数学学习其实是一种不断设疑、解疑的过程。而没有思考就根本谈不上解疑,只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还能从中优化。在《梯形的面积》教学后的拓展应用课中,教师出示一道题:“在一个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花坛四周铺一条1米宽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将疑问抛给孩子,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探索一段时间后,在交流阶段就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在争论中、思辨中一步步地优化算法,充分发散了思维。(如下图)

四、设计针对性的练习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9

一、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要用心听。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动脑,积极思维,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及时考察孩子会听的能力,我经常在班内组织听算、你问我答等练习。效果非常好。要仔细看。会看懂书上的题目,同学的板演,凡是孩子自己看懂的内容家长就尽量少讲,以训练孩子仔细看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要善于想。我不仅要求孩子肯想,而且注意培养其“善想”的习惯,既给孩子提供“想”的机会,留有“想”的余地,又教他们“想”的方法。要敢于讲。训练孩子大胆发言(特别是后进生),训练孩子讲思路、思维的过程,使他们从口练中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二、买东西是促进幼儿学习计算的捷径

经常问一问孩子“大概有多少?”尽量不要在家里重复学校的学习方法。反复用一种方法练习,容易使孩子产生“又来这一套”的想法。不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家长可以常问问孩子“×××一共有多少?”使孩子养成习惯,看到任何事物都可自觉地将其归纳为“多”和“少”的概念。教孩子学计算的时候,不要使孩子感觉过于突然。如果能使孩子养成看见任何物体都会自觉进行“一共有几个”的计算习惯,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养成这种习惯以后,就可引导孩子进行“数字比较”练习了。可让孩子数桔子、草霉,楼梯及车站的台阶等。一旦孩子数对了,应及时表扬。

商店是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最好教室提高孩子的加法计算能力,最能发挥作用的方法莫过于数钱币了。把钱币交给孩子,让他计算“花了多少”,“还剩下多少”。从实际应用出发进行学习,可以称得上学习的捷径了。如“5个一角的钱为5角”,“用1元钱买一个3角钱的夹馅面包,应该找回7角钱”。尽量要求孩子快速回答问题。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商店买东西,是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极好途径。用钱币训练会使孩子很快掌握计算本领。

做减法练习之前,可多进行加法练习,如果孩子计算减法的能力较差的话,在进行家庭辅导的时候不要过多地进行减法练习,而应该进行加法练习。这样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能自由自在地进行加法计算,那么孩子便会不知不觉地掌握减法计算的能力。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使孩子觉得加法计算十分有意思。请注意,有时候孩子会不加思索地顺利地写习题,这是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计算上的证据。集中精力学习才能使孩子具备真正的计算能力。

三、根据幼儿思维特点进行计算教学

教育活动应从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出发,采用生动活泼、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形式,灵活运用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讲解演示法、寻找法、类推法多种方法以保证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幼儿创设探究的条件。例如材料可以多备一点,以供幼儿试误;所提的问题含蓄一点,可以让幼儿思考;留给幼儿探索的时间充裕一点,可以多寻找几种方法等。

善于发现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及最好的方法。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但多种方法中,应向幼儿显示哪一种最合理,帮助幼儿找到最佳途径和方法。善于归纳、总结。一步一总结,将幼儿有那个意思,但没说明白、说完整的地方说出来,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将幼儿零星的、表面的经验整理上升为较为系统的知识。幼儿应该怎样学呢?教给幼儿怎样整理已有的经验。发现了什么规律?完成任务的方法?完成任务的策略?掌握完成任务的程序技能,取材料,明确任务,发现材料中可以利用的条件,先设想,再动手操作,自我总结、小组交流,参与集体讨论,知道结论,学会有条理收拾材料。

四、运用游戏法提高幼儿计算能力

游戏法是把幼儿的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中,这种方法很适合幼儿活泼好动及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特别是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巩固和加深对相邻数和数的组成的认识,可以采用“找朋友”“配对”等游戏。为了使幼儿区分几何图形,可以做“给小白兔找家”的游戏。教学时,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运用游戏的形式,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某一部分或某一个环节运用游戏的形式。

运用游戏法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游戏情节,应有助于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数学初步知识,有利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游戏过程不要太新奇,规则不要太复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2.中、大班的游戏最好带有一定的比赛性质。这样不仅适合幼儿的竞赛心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在游戏中,尽可能充分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例如,在教幼儿认数时,可以让幼儿看看是多少、听听是多少、摸摸是多少等,使幼儿从多方面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篇10

【关键词】数学思维;幼儿思维;数学能力

三到六岁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和思维特征有着很大联系,幼儿阶段是孩子培养锻炼逻辑思维的主要时期,要针对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培养和锻炼。借助科学有效的手段全面锻炼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变成幼儿能够轻松领会的具象知识。合理地锻炼和培养三到六岁儿童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掌握这方面思维能力的有关概念和理论。

一、锻炼三到六岁幼儿数学思维的意义

1.提高幼儿智力发育

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于三到六岁的幼儿来说可以有效地帮助其促进智力水平的发育。幼儿阶段是智力发育的初期,如果这个阶段能够合理地开发幼儿的智力,那么对于成长和未来的学习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这一年龄段孩童的综合智力构成中,数学方面的智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幼儿能够熟练使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一个前提。在三到六岁孩童有关数学思维的能力开发方面,要加强幼儿在数学方面的智力水准需要着重注意开发其大脑中所蕴藏的潜能。培养和锻炼幼儿数学思维的能力同时还是智力开发的一个过程,孩子通过反复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会有各自独特的理解,继而开动脑筋想象和创造。

2.加强幼儿掌握数学概念

对于三到六岁的小朋友来说,数学理论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幼儿并不易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小朋友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老师和家长需要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把这些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变成小朋友可以轻松领会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小朋友理解原本抽象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小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深入地理解,运用自身对于数学的理解进行问题的回答。锻炼和培养小朋友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其领会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抽象知识的合理转变也是培养和锻炼小朋友这一能力的重要技巧[1]。

3.提升幼儿数学兴趣

兴趣在小朋友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兴趣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合理激发出三到六岁孩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和锻炼气数学思维的首要目标。老师和家长应当充分了解这一年龄段孩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制定出最合适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学习规划。只有全面激起了幼儿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才能推动和促进小朋友主动思考的能力,数学思维的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小朋友会对数学产生喜欢的感情,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收获自信和满足,继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2]。

二、锻炼三到六岁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

1.锻炼幼儿创新能力

三到六岁的孩童普遍具备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在授课期间为其播放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趣味视频或歌曲,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合理地激发出小朋友的潜能和创新创造能力,在老师和父母的正确指导下把这些兴趣转变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锻炼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2.拓展幼儿思维空间

在培养和锻炼三到六岁儿童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素材资源,根据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展开教学的扩展,提升幼儿的思维空间。通过选择小朋友能够随时接触并熟知的生活素材进行训练,让小朋友对数学和生活之间密切关联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加强数学思维的锻炼。

3.激发幼儿数学意识

三到六岁的小朋友普遍爱玩,老师和家长在对孩童进行数学思维的锻炼培养过程中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游戏式教学,在学习期间展开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选择与数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游戏内容,帮助幼儿提高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水平[3]。游戏式教学模式可以轻松地调动起三到六岁这一年龄段孩童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还可以帮助小朋友拓宽知识面和想象空间,其思维意识也能够得到加强。

三、结论

针对三到六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智力水平的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老师和家长应该抓住这一年龄段孩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科学地制定数学思维锻炼的教学方案,重点关注幼儿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合理地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相关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宏.借鉴蒙氏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0: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