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测绘地理信息研究十篇测绘地理信息研究十篇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2:46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应用;研究

21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高新科技发展的带动下,发展也日益壮大,在测绘中的应用也备受重视。地理信息系统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在测绘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地理信息系统,顾名思义,即为处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涵盖地理空间的采集、传输、分析、管理、表达,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与处理海量数据的全新系统。就地理信息系统之强大优点,在测绘中将具有比较远大的发展应用空间。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其表现也不仅相同。从学科角度出发,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基于地理学、地图学、统计学、测量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全新学科,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则是有一定技术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工具;从系统结构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从功能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传输等多方面功能合为一体的体系。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广泛应用

众所周知,测绘工作是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对特定的地理位置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最终得出最为直观的数字信息与图标,为更好的管理与规划做好重要的前期工作。地理信息系统以其高效、精确、迅速等特点,在测绘的实践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能量。

1、数据采集。地理信息系统以其高效快捷的运行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进行测绘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与多种仪器相互结合,可以针对某一个位置的位置信息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在短时间内获得精准清晰的数据及其图标信息,故而,功能十分强大。相较于传统的测绘方式,地理信息系统更为快捷方便、科学精确,还节省了人力物力,促进了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数据的转换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数据的转换与处理上。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建模,把自身储存的信息与所获的测量信息进行分析对比,自动识别不同条件下的数字化数据的空间关系。同时,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对搜集到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可以讲自身获得相关数据进行重构,促使数据信息之间的互相兼容,为数据更好的被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功能,在测绘中被普遍的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主要基于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区域学等众多科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图形数据的分析计算、分析物体的位置来对空间事物进行分析研究。虽然,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发展尚不完善,但是在测绘中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深厚的空间数据分析理论基础。

4、数据源。测绘工作中,数据源的采集十分重要,而地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电子数据和非电子数据系统,恰好可以满足测绘工作中对于数据源信息的采集需要。通过物理手段获得第一数据信息直接存于电脑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对其进行解译、编辑与处理,形成第二数据信息。之后,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转换成地图、统计数据报表以及可视的影像图等等,更加直观的为测绘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源信息。

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作中的重大优势

测绘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传统的测绘工作方法由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故而被逐渐淘汰。而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作中的优势逐渐被人们认可,笔者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科学研究,归纳总结出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三大优势:

1、地理信息系统快捷高效,节省了测绘工作的时间。传统的测绘工作方法,过分依赖人工,搜集数据的时间比较漫长,且过程比较艰辛,最终获得数据也相对粗糙。而地理信息系统拥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快捷、高效的为测绘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源、数据管理及分析,大大节省了测绘工作的时间,促进了测绘工作的进行。

2、地理信息系统具备时效性,精准获取信息,并反映在测绘结果之中。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一旦设定了系统的行动规则,就会对设定的地理位置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捕捉周边环境的变化,并对设定位置区域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直接保存与测绘结果中,方便快捷,及时高效,做到了实时监控。

3、精准性高,有效避免测绘中的失误。传统测绘工作过分依赖人工,故而,数据的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地理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等高新科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科学的系统,只要按照程序预先设置好运行规则,对于设置的位置区域内所有数据的变化,都会被及时准确的收集、分析并且传输过来,且结果准确易于测绘工作的实际运用,完全可以避免测绘中不应该发生的失误。

四、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是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必将对时代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测绘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有着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我国“数字中国”的构建过程中,迫切需要地理信息系统的参与,并发挥积极的力量,这是时代机遇;另一方面,在未来的时代中,必然是尖端科技的时代,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尖端技术的一份子,必将与卫星定位系统、遥感系统等尖端科技结合,更进一步促进测绘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高科技的学科,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对于测绘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测绘工作中积极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获得快捷精准的数据信息,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促进测绘工作的时效性、精准性和科学性,可谓一举多得。笔者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广泛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抛砖引玉,希冀有助于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谭玉莲.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2011(7)

[2]吴炳方,张明金,李新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J].地理学报,2008(4)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应用

前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3S技术的组成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是通过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表达地理空间数据来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信息的通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已在城市测绘工作中得到全面应用,是测绘工作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一、GiS的工作原理

GiS的规范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各种系统的迅速膨胀,GiS逐渐走向成熟,在相关的平台逐渐得到巩固和规范。GiS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来源不同形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原变量的坐标位置,比如可以利用经纬度以及海拔来对变量位置进行标注,有时也利用类似于Zip地理编码系统来定位变量在GiS系统中的坐标,再组织生成能够直接访问GiS的计算机数据库,通过不同的运营商将地图形式的数字信息转换成可以识别的图像或信息。

二、GiS在测绘中的工作流程

1、数据的采集

在测绘的初期,需要对现实世界客观对象进行不同的抽象,离散,以连续对象实体在GiS中分别以栅格以及矢量两种方式存储在GiS系统数据库中。栅格数据由存放唯一值的存储单元的行以及列组成,栅格数据集的分辨率依赖于地面单位的网格宽度;矢量存储方式则是利用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对象。目前也存在其他的方式来对空间数据进行表示,通过其他的附加数据作为对象属性来存储非空间的数据。在数据收集时,传统做法是通过聚酯薄膜地图上或者纸上现有的数据,经过扫描或者数字化来产生数字数据。现在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借助于GpS全球定位系统,得到相应的位置坐标,然后直接输入到GiS中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在多个平台上附带的有摄像机,激光雷达以及数字扫描仪构成的多个互联的传感装置,并结合航空器以及卫星所搭建的数据处理平台,将主要来源于航空照片以及图片判读的数字数据进行特征选择,然后以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对数据进行捕捉,进一步将数据传输到相应的软拷贝系统。遥感则是利用不同的传感器包被动地测量由主动传感器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或者无线电波的反射系数,进而将属性数据输入到GiS系统中。

2、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数据的处理依赖于各公司提供的数据处理软件,通过输入到GiS系统的数据进行编辑实现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拓扑建模,将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测量图形与GiS图层中相同的区域进行图层的叠加分析。GiS系统软件通过识别各个属性条件在数字化空间数据的空间关系,对于复杂的空间实体之间连接,临近以及包含的关系进行相应的数学建模和分析,对于向量数据必须在拓扑正确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于控制测量中出现的线与交叉点分离的情况以及原地图上污点等可能影响结果精确度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选择性清除等。同时也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重构,转换成GiS系统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从而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兼容性。由于不同需求侧重的对象属性是不相同的,因此要求数字数据在分析之前,进行一系列的投影与坐标变换整合处理,得到精度要求不同复杂度不同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其合适的用途。数据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控制测量中用到的数据处理方式还包括数据重构以及地理编码等。所有的这些数据的转换与处理操作使得数据在入库之前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以及逻辑的一致性。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

1、高精度测绘

GiS依赖于地球三个轨道平面的24颗卫星,将卫星定位和遥感技术良好的整合了起来,特别适合于大型建筑的高精度测绘,在GiS测绘模式下,传统的定点和调平全部由测量设备与卫星之间的信号调节自动完成,不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使传统测量中的人工定位和调平中误差趋于零。在操作方面,GiS集成的计算机模块可以实现自动读数,而操作人员只需要将GiS测绘系统移动至水准点或顶点位置即可,这样读数和操作误差也趋于零。而在测绘精度方面,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可以轻易地在离地球120公里的轨道平面上捕捉到地面的一只小型动物,在目前人类所需的测量精度要求下,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不仅如此,GiS系统可以自动将测绘点形成回路,通过操作者输入的检测标准,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判别,可以快速发现当中的差异数据以备进一步复查。定位、对中、读数、操作和测量误差都趋于零,使得GiS在现代高精度测绘中的运用很广,测绘成果也有很高的可信度。

2、立体式输出

测绘工作的后期数据处理与测绘图的绘制是一件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工程,一方面数据处理与复核量大,同时在大型测绘活动中,测绘图的绘制也十分耗费时间,尤其当数据复核发现异常数据时,其修正工作将更加困难。而GiS系统凭借良好的输出性能与外界软件性能,具备了强大的立体式输出功能,在测量工作结束后,GiS内置模块可以自动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自动绘制出前期的测绘图,这对于测绘人员的判断和前期运用十分快捷和有效。而借助于多种外接软件,GiS可以将测绘数据输出,通过外接软件进一步绘制高质量的测绘图。GiS的立体输出体现在三维地理信息图的输出,与传统测绘工作相比,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测绘工作中引入GiS系统后,系统可以“利用其内置的建模系统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绘制出所测地区的三维地形地貌图”,这使得最终的测绘成果图在海拔、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展示更加的直观,从而为后续的设计与工程施工建设带来极大地便利,也为多维电子地图的绘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是GiS在现代测绘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与不可取代之处。

四、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测绘中的发展和展望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测绘工作变得更加精确与科学。与此同时,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在测绘学上的应用,使测绘从传统的单纯性的获得信息服务,转变成组成决策管理的重要部分,大大的提高了管理的严格性、规划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以及设计的高效性。GiS系统以其特殊的功能,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测绘工作中,极大地促进了空间分析的需求。未来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方向可能通过SDa技术与Ci技术在GiS大背景下相互结合,从而实现时空一体化,形成这一分析模拟引擎。此外,未来的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可能会将不同领域空间模型通过有效组织集合到同一框架下,通过调度,配合通信执行智能行为。现如今的汽车导航装置就是通过Gpi与GiS双系统来辅助驾驶以及导航规划。这一发展方向比较倾向于RS与GpS双系统结合来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合成,而且进一步发展成为可以交互操作与数据共享的层面。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3

论文摘要:文中通过对房产测绘管理模式方法的分析,结合mapg玲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房产侧绘中的应用。

1引言

    房产要旗作为一个城市中变化最为活跃,最关乎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弓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波。但在目前。美六舫地产日常管理工作仍以传统的手工模式为主。这种方式成图周期长、阴形数据存储方式落后,数据吏新复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效率地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熊内逐步开展房产铬息化建没,餐内很多城市开始建立自己的房产侧绘管理信系统。目前,厦内已经有,一些房产测绘软件投人使用,低是随着房产信月包系统的建立,这些系统己经越来越不魏适应偏意系统管理的豢婆.gi以g氏嵘招phic她勿”熊扁班姐system,以溉被弓入粼房产nli绘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井取得了广泛应用。随着房产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房产信息系统形成了以gis空间数据为支挥豹综合应裘系统,gis空润数据寒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和生命,房产测绘是建立和更新g份空间数据库的重要的方法,必须承担起为信息系统输送数据的使命。因此,本文主要针时gis和房产澎绘管理的特点,对gls在房产侧绘管理中豹应用进行探讨,主要涉及系统开发平台和结构模式、数据入库等方面。

2系统开发乎台与结构棋式

2.1蓄房地产信息可以分为拼大类

    (1)玲房地产本身的信j包。例如房子的位锐,周围地理环境等,

(2)房地产的属性信息,如房屋建筑建造的年代,劝能,所属单位等。

    房地产信息中有明海的空海分布数撰,这些空间分布信息的描述和分析,是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明确的空间分布特性,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

mapg撼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国产优秀g篇平台。map以s具备完善的数愉采集、处理,输出、建库、检索、分析等劝能。其中,数据采集手段包括了数字化、矢蠢化、gps滚人、电子平板测图、开放式数据转换等。数据处理包括编辑、自动拓扑处理、投影、变换、误差校正、图框生成、蜜例符号繁饰、建像镶嵌凳淮等方面的几百个功能,数据辕出既能够迸行常规的数据交换、打印,也能够进行版面编排、挂网、分色、印刷出高质最的图件,数据瑰库可建立海直地踢库‘影像地撰库、高程模型库,实现三库金一;分析功能既包括矢全空绒分析,也包括对遥感影像、dem,网络等数据的常规分析和专业分析.mgi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具有处理大数据党的能力,ma可以输出印刷越大姨面图件,各种数是(如点数,线数、结点数、区数,地蒸库中的敬模数等)均可超过20亿个,对数据最的唯一限制可能是磁盘的存储容量。ma户g冷还具有二次开发能力,提供了丰富的a执角数、c类。组件供二次并发用户选锋。

3嫩据入库

    房产管理系统中不仅需要房地产的空间数据(房子的位置,翼滩地理环境等),还需要基本的粼性数据,如房魔建筑建造豹年代,功能,所属单位等。因此,数据的入库必须从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两个方面来考虑。

3.1飞交润数据入库

    空娜数据人库,可级根据实际铸缓选择不同的建库方案,但是最终的目的都要转换成m人pg 15可以接收的数据格式,如对于空间数据入库,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下面合适的方法:扫描矢呈化,格式转换扶,直换成毅法二。

3.2之样性数据入库

    属性数据的录人同空间数据的录入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在空间数据录人的方式中已经介绍了支接成图头,最可以直接存锗其空澎数据和撰性数据的,另外,也可以采用格式转换的方法,对已有属性数据的电子格式在ma似性库管理摸块中导入到数据库中,在空间数据入库的时候也可在mapg扮编辑摸块或裘性库管理镇块中直接录人属性数据。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4

一、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速度

1.全面推广数字城市建设。认真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经验,加大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力度,择优推广约50个数字城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力量,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开展“数字海南”等数字省区的示范建设工作。

2.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初步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指导各地开展平台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建设,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

3.抓好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完成西部测图、1:5万数据库更新主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实施。全面启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地方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XX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整体应用服务。加大1:1万地形图更新和相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力度。

4.支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继续组织实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经费项目,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二、切实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提出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开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继续支持黑龙江、武汉等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一批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产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优化结构。

6.妥善处理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力争出台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要素细化分层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地形图保密技术处理,联合国家保密局、总参测绘局启动《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修订工作。

7.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逐步推广到市县测绘部门和测绘企事业单位。研究制定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制度,大力推进测绘成果汇交。落实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协议,推进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善。健全测绘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测绘成果入库机制。加强国内外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切实提高测绘依法行政水平

8.落实测绘管理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激发产业活力上来。按照“模式基本统一、上下基本一致、力量不能削弱、职能必须强化”的思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发展的实际,积极促进地方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市(州)、县(市)测绘管理机构管理职能。

9.加强测绘法制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地图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争取2011年出台。继续完善《测绘质量管理条例》送审稿。组织开展《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修订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做好测绘法律法规后评估的准备工作。

10.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做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及先进表彰工作,并向国务院上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做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总结五年来的成绩、经验并表彰先进。开展中小学地理类教材地理分区科学界定研究。开展以教辅地图为主的地图市场检查,力争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问题地图”。

11.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加强测绘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制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监管,组织开展全国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测绘质量监督、测绘计量、测绘仪器检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全国重大测绘工程成果质量监督抽查。

12.提高统一监管水平。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测绘资质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完成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研究建立测绘市场动态监管制度,推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度。搭建测绘行业交流服务平台,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国十大高山高程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工作。

1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测绘系统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总结XX—2011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贯彻实施情况,表彰先进,启动2011—2015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起草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完善地图审核工作机制,严格把好审核关。开展“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规划制订工作。(1)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返回栏目列表】

14.加强层级监督和考核。加强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下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考核。全面实施《全国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度测绘工作考评办法》。

四、切实提高测绘服务保障水平

15.主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积极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服务,继续做好领导机关用图编制工作,主动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提供地理信息与技术支持。

16.大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重点做好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测绘保障服务。积极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监管、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土资源工作服务。

17.积极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服务。继续实施“一村一图”、“百镇千村测图”等新农村测绘保障工程,加快城镇基础测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做好服务。

18.着力为应急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理顺应急测绘有关工作机制,做好日常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探索将地理信息企业纳入测绘应急保障体系。扎实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对口支援测绘保障工作。

19.积极为社会公众服务。加强权威地图编制,做好世博会、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等方面的测绘保障,修订完善1:400万等国界线标准画法样图,更新国家测绘局网站登载的网络版中国和世界地图。加强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和资源整合。加快开发居民出行、旅游等所需的地图产品。推广应用1:25万公众版地图。

五、切实改善测绘技术装备条件

20.积极争取重大装备专项。根据测绘技术装备建设的总体思路,抓紧开展相关测绘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建设和应急服务能力”项目立项,通过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带动地方对测绘技术装备的新一轮投入,显著提高全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21.大力推广无人机航摄系统。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快将国产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装配到各省级基础测绘单位,保证每省有1~2个系统,有条件的省区推广到城市,尽快在全国测绘系统形成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和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22.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与服务设施项目3个部级分中心和15个省级馆建设,提高测绘成果档案存储管理和应用服务设施条件。加强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六、切实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力度

23.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的作用,更加注重发挥测绘和地理信息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推动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开展信息化测绘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强化产学研相结合,整合科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4.加强测绘科技攻关。围绕国家加强对地观测、导航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大任务,做好信息化测绘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加强现代大地测量、数字线划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自动化、国产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发挥“国产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系列测绘卫星研制,推进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25.提高测绘标准化水平。紧密结合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工程需求,着力加强测绘标准制修订,加强地理信息标准统筹协调。加大标准前期研究和贯彻实施力度,开展强制性、基础性标准监督检查。筹备举办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高层论坛。着眼“十二五”标准化趋势和需求,开展“十二五”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国家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标准化专项。

26.推进测绘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和实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在有关国际测绘会展期间举办中国测绘产品服务日,组织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参加在非洲举办的中非测绘合作座谈会,争取签订一批测绘软硬件及服务出口协议。履行好亚太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常设委员会主席国职责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国职责,努力在国际测绘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切实谋划好“十二五”测绘工作

27.完成测绘“十一五”规划。继续推动测绘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测绘规划、计划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计划的管理功能。

28.开展测绘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国土资源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小组整体安排,继续推进测绘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提出未来20年测绘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积极开展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和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等重大测绘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论证。

29.编制测绘“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指导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增强各级测绘规划的一致性。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试点工作,争取将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国家信息化试点予以支持。

八、切实强化测绘人才队伍建设【2】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返回栏目列表】

30.提高理论武装水平。认真贯彻《中共国家测绘局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继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弘扬测绘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工作。

3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决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推进“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巡视工作。

3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央《2011—2020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合理配置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局局属领导班子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重新核定国家测绘局各司(室)编制。

33.大力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测绘行业干部职工能力素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后备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地方测绘管理干部培训、测绘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继续做好市长班、局长班等重点班次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

34.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谋划好“十二五”测绘人才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启动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继续推进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和西部人才培养工程。

35.积极推进测绘执业资格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测绘执业资格制度,研究注册测绘师注册、执业、继续教育等方面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做好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各项准备和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职称改革的研究,组织开展第二批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评审。

36.推进测绘单位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和分类改革,强化地理信息获取和服务功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提高测绘野外工作人员野外津贴标准的争取工作。全面推进地图出版单位改制工作。重视发挥测绘学会、协会的作用。

37.加强测绘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测绘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测绘精神为核心,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测绘文化。以创建文明单位、和谐单位等活动为载体,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8.加大测绘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测绘的作用、测绘应用的实效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为事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5

关键词:古建筑测绘;测绘内容;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p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古建筑测绘主要是指对历史遗留建筑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等进行处理和提取的活动,是一项科学系统性的工作。古建筑测绘的目的是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确的几何模型(平面结构图、三维仿真模型),而传统测绘工作方法在古建筑信息的获取手段、数据存储、最终成果表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时间等,通常获取数据的精度不高;另一方面,古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重点关注领域的不同,导致古建筑数据的管理、应用、表达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我国古代建筑多集中于宫殿群落、庙宇、古城等,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文物从业人员来说,建筑物本体信息和文化遗产信息需要尽可能完整、精确地保存(如古建筑信息归档、保护、复原都需要精确的空间结构信息)。同时,如何更有效地存储、应用、发掘这些数据,就需要一个灵活、稳定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这项工作。

2.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意义

测绘,顾名思义通过测量绘制成图。传统测绘工作的内容包括:建筑构件的样图、建筑体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建筑群的平面图等。随着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测绘成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平面图中进行表达,还要通过虚拟可视化技术等新的手段在三维空间中形象、准确的表现测绘对象,因此,测绘的内容又有了新的扩展,测绘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古建筑测绘相关工作可分为以下几类:文献记录,古建筑监测,古建筑保护、古建筑修复、古建筑重建、古建筑结构设计、考古和信息管理。上述工作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测绘的支持。从成果数据对古建筑的表达尺度以及表现方式来看,以上分类有各自独立的测绘方式;但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这几种分类又统一于测绘工作的全过程。

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可以为文化遗产信息的记录、保护、修复提供基本参考信息;也可以为古建筑的维修、复原提供原始资料;同时,测绘数据又能为古建筑的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今天,人们对古代建筑则列、营造法式进行研究等也离不开良好完备的建筑测绘数据;在考古中,古建筑测绘也可服务于还原历史人文事件、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状况等。由此可见,测绘工作服务于古建筑相关的各个领域。

3.古建筑测绘的实施步骤

在进行古建筑测绘工作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从地理空间信息的角度对建筑物本体、建筑环境、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信息等进行分类、整理工作;再次,需要对采用的测绘方法、适用的仪器设备、数据精度、数据格式、表达方式、时效性、经济性做出明确的规定。

实施过程采用以下步骤:

查阅文献资料对古建筑本体的文化、历史价值进行评估;

通过现场勘察对其所处环境以及内部环境进行识别,以评估项目实施测绘的难易程度;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建筑本体数据精度、几何模型参数种类,评估项目的时效性、经济性;

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高效快速开展测绘工作;

实施过程中对方案进行再次验证,修正等。

通过GiS对测绘成果数据进行管理、应用

4.古建筑测绘方法

4.1传统测绘方法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中常用的工具有:直尺、角尺、垂球、卷尺、皮尺、棉线等。古代建筑的设计、建造具有标准的工艺工法,结合古建筑设计建造的特点,通过简单的测量,根据古建筑则列、营造法式等方法可以推测出整个建筑的大体尺寸、规格信息,对建筑本体信息记录还原尽可能准确,传统的古建筑测绘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但传统古建筑测绘方法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例如,对于一些结构复杂、尺寸较大的古建筑,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度;对于位置较高、较隐蔽的部位或者构建的测量和绘制对工作人员具有一定危险,同时对于建筑物本身也可能会产生破坏,实际测量结果精度也难以控制;对于复杂精美的构件(彩绘、雕刻等)仅记录其轮廓特征等,不能表达其精美的色彩、工法及神韵。而新的测绘仪器及技术的出现:如测量机器人、激光扫描仪、摄影测量技术及空间数据应用方法等可以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确的空间模型,与传统测绘方法相比较在空间数据获取、管理、分析、表达方面更加优化。

4.2遥感影像处理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一切物体,都具有向外反射、辐射电磁波的特点,由于每一种物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入射光的波长不同,因此他们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也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目标对象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获取目标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或者目视解译完成远距离物体识别的技术。

目前,遥感影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经济的数据获取手段,在古建筑测绘中,利用卫星遥感或者航空遥感,获取古建筑遗迹的影像资料,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影像进行增强和处理。同时,根据古建筑遗址范围内的地面现状和光谱成像的规律等相互关系,对影像的色调、纹理、图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制作大范围,大场景的影像地图,提供不同尺度的空间数据模型,判定遗迹或建筑的位置、分布等特征,进行遗址探查、测量等。目前,高精度的卫星遥感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已达到50cm,航空遥感影像的精度已可以达到10cm,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进行相关测绘(例如可进行长城的地形测绘工作)。而对于规模较小,场景范围有限的古建筑,近景摄影测量便凸显出优势。

4.3地面近景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模拟人的视觉成像系统,如单眼观察物体,不能判断景物的远近,而双眼观察可以得到立体效果,能够分辨观测对象的远近。

地面近景摄影测量,一种有别于传统测绘方法的空间数据获取手段,在测绘实施方面较为简便,通过数码相机标定,对研究对象进行多角度拍摄,满足数字影像处理的角度、空间重叠度要求,采用目前成熟的商用软件即可解析研究对象的空间几何信息,可为虚拟化建模提供高精度数据,对古建筑保护和研究都有显著效果。

通常我们把建筑结构的基本几何维度(点、线、面、体)信息作为文化遗产记录的一种,近景摄影测量作为一种高效的提取线画特征的手段可充分应用于古建筑结构信息获取。实施一项古建筑保护计划需要按照具体步骤来完成的,每一步都具有独特的数据和信息表达。一般来说摄影测量可以为古建筑保护的初期工作提供相当丰富的资料如:基础影像、正摄影像、二维线画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矢量化三维模型等。同时,摄影测量获取的建筑结构影像数据在CaD或者GiS系统中可进行精确量测、统计。可对结构、纹理复杂的建筑本体进行建模。

4.4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仪是将无合作目标激光测距仪与角度测量系统组合的一种自动化快速测量系统。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数据一般均匀分布于研究对象的表面。

由于古建筑结构自身的特点,建筑内部光线条件较差、场地狭窄的部位较多,摄影测量则会因为光线不足或场地限制受影响,而激光扫描仪就会表现出较高适应性。古代建筑结构和布局上呈现分层错落的特点,摄影测量技术对于分层感较大的建筑结构信息提取和解译工作不理想,而激光扫描仪则可以灵活选取观测位置,尽可能详尽的扫描因分层、遮挡的结构或建筑。

古建筑研究工作需要完整记录主要建筑结构信息、附属构件信息,通过对激光扫描获取的数据建模可以完整提供各种建筑本体几何信息。通过拍摄建筑结构或构件影像,利用3DmaX等软件可以对模型进行纹理材质的贴赋。带有丰富表面纹理特征的构件模型可以作为电子文献记录等基础性资料存入数据库。

古建筑有着独特建筑构建和结构规则,平面数据和信息不能形象展示古建筑完美的建筑风貌,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激光扫描技术与摄影测量相比又具有高效、快速、复杂建模的特点。通过对多种建筑构建进行精密扫描、建模、纹理贴赋等工作,逐渐完善结构库,可以根据古建筑设计、修建的规则模拟古建筑的建造过程,通过对建筑本体理化性质的采集,模拟古建筑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状况。

5.古建筑测绘数据管理

对于古建工作人员来说,测绘仅是一种获取建筑信息的手段,而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即可从不同尺度、角度去存储、管理、应用这些测绘数据。

古建筑测绘采集的原始数据可作为档案在系统中存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建筑构件进行编码,录入相关的文化遗产信息、理化性质等属性信息,这些信息又可作为古建筑日常管理的基础资料。对于古建筑从业人员来说,古建筑测绘的精度对于日后的古建保护、修复、重建、以及资料归档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古建筑保护在新的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都会因为细致入微的工作而延年益寿。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日常古建筑管理工作,比如,日常修缮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记录,同时可以对日常工作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生成报表。对于复杂的空间计算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

利用可视化的手段展示建筑本体的现状风貌,通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查看三维建筑模型,也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自由量测获取弧度、倾斜角度等在常规测绘中不易获取的数据。在三维场景中通过自由切、剖建筑获得建筑切面、剖面图,在虚拟环境中提取建筑基本构件(柱、椽、斗拱、檐、位置、彩绘、门、窗等)的细节信息,对一些复杂构件进行分离、显示、隐藏等。

6.讨论与结论

古建筑测绘中采用传统方法获取的建筑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但对于结构复杂,负载信息量较大(雕刻、彩画精美、)的建筑体或构件,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可以为古建筑从业人员提供丰富数据资料,可以作为完备、准确的文献资料归档,也可为古建筑保护、修缮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单一的测绘手段和测绘工具已越来越难满足古建筑行业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本文介绍的几种新的技术手段在测绘实施过程中各有优势,未来古建筑测绘发展的趋势必将是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综合发挥各种测绘手段的优势为古建筑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雍振华.古典园林保护研究[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2,15(3):57-62

[2]李振涛许妙忠.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古建筑物重建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32(4):8-9

[3]余明,丁辰,过静珺.激光三维扫描技术用于古建筑测绘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4:69-70.

[4]何玮.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J].工程建设,2008(06):33-35.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6

关键词:地质测绘;现状;发展

引言

地质测绘技术与国家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在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地质测绘技术也在全面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国家政府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地质测绘技术种类不断增多,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广阔。

一、地质测绘的现状

1.GpS技术已经非常完善

在地质测绘中,GpS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它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各种通讯设备、数据结构以及设备分析等,对卫星所检测的数据进行整理,总结,最终确定具置的技术,它摆脱了天气情况以及人工水平的制约,实现了运作自动化,准确性很高。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这项技术的发展也更加快速,对GpS全区定位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目前比较常见的类型有静止定位以及快捷的静态定位。前者是针对接收和处理相关数据信息,但是本身的位置变化不大,这种方式一般是应用于精度要求高的测绘工作中,比如路基建设,一旦出现数据偏差,会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这种定位技术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它对测绘内容要求比较精致,因此会影响测绘时效性,这个时候第二种测绘技术就能够弥补这个问题,它能够对系统进行准确的定位,精度也很高。

2.G1S技术发展迅速

GiS技术也是地质测绘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形式,特点是能够及时准确的对测绘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一些测绘手段,对相应的内容的内容进行测绘。GiS技术操作简单,比较方便,但是测绘所需要的数据系统比较庞大,一般都是进行周边测绘中应用,系统能够依据本身搜集的各种数据,对测绘地区的相应数据进行整理和输出,大大简化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内容,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也具有测量准确,操作方便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地质测绘中应用比较普遍。

3.遥感技术的进步

近些年来,我国在卫星发射,航空航天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相应的,航天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我国的计算机开发和控制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遥感技术就是在这两项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监控系统和数据传送系统为我国的地质测绘技术作出巨大贡献。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来看,过去的测绘束缚于单纯的数据的实地勘测以及对于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成图。而由于综合国力水平的提高,地质测绘有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因此对于测绘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的地质测绘方式和测试内容也在朝着更加精确、误差更小的方向发展。同时,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工作的应用要求也就促使测绘工作不停的完善。而一些内部条件比较强大,功用比较齐全的传感器能够为计算机对所收集到的各项测量参数的对比和分析研究提供很大的助力。遥感技术止是因为其工作的应用性较强,工作环境所受的限制较小,可以保证测绘工作的有效运作。另外,这项技术还具有无需人工,工作时间较长的特点,保证人类对于地质方面的研究较为可靠。不过,为了跟随现代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完善程度,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遥感技术和测绘技术不断完善,保证其精准度,为整个工程的良好运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测绘未来的发展

1.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崛起

地质测绘的信息化势必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信息化测绘服务层次分析,在巩固测绘支撑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测绘作用。从测绘服务模式分析,传统的测绘技术在服务方面比较被动,而在信息技术普及之后,信息化测绘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从信息化测绘质量问题分析,信息化测绘作为现代新型地质测绘技术,能够全面提升地质测绘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充分实现了测量项目的价值。从信息化测绘服务效果分析,在执行过程中,不但要适应环境,还需要在过程中做到及时、有效,确保信息化测绘的工序准确与标准。

通过对测绘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我国地质测绘的应用情况的分析,能够了解到,我国对于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并且,近些年来,在经济与科技的依托下,其发展也非常迅速,尤其是滇西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它们都在我国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地质测绘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我国在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这与传统测绘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对我国地质测绘领域迎来了划时代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挥,使得测绘科技发展也十分迅速,信息产业也迅速崛起,但是,常规测绘技术不会在短时间消失,可以说,它在目前的测绘生产中,依旧发挥着作用。目前的测绘技术依旧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怎样改进外业数据采集模式的问题、成图系统的统一标准问题,内业编辑图形工作效率问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地质测绘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2.大地控制测量

大地的控制测量是整个测绘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对于其他工作的良好展开有着基础性的指导作用。首先,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基础,比如该如何调整设备,如何对进行数据的采集等等,这些理论性质的内容可以给工作做出具体的理论依据。其次,则需要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对该收集的各项参数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得。在这个过程中,各项参数的采集都有专门的数据,因此研究的内容比之前出现误差的几率更小,应用的范围更加广大。

3.地形测量技术

这种测量是整个工作过程中的主要部分,而过去的测绘方法一般都是用人力或者一些工具通过一定角度的选择和数据的收集,对整个的地质进行勘探,之后进行绘图。对人力要求较高,精确度较差,而我国地质测绘技术的发展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整体的工作水平,为我国整体地质测绘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结束语

从本文分析来看,目前我国的地质测绘技术已经比较完善,并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当然,强化操作,研发新技术,突进信息化进程是必可少的一部分。研究地质测绘的问题,是为了更好的推动信息化测绘的未来发展,促进地质测绘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贵福.河南大众体育发展现状的社会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1(06)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7

摘要:由地理数据库、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开发呈产业化发展趋势,我国GiS技术同国外比较起步较晚,发展却极为迅速,现阶段,我国许多领域均运用到了GiS技术,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回顾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回顾

一、专题数据库与基础数据库建设

首先,基础数据库。针对我国地理信息大系统,主要以遥感技术、制图技术发展而来,基础数据库建设较早,在20世纪60~80年代,我国测绘局就开展许多地形测土、航空摄影测量活动,其中航空摄影几乎覆盖全国。在1977年,我国制出第一章全国要素地图,在1978年,第一届数据库学术会议在黄山召开,为GiS系统的研制、应用奠定了技术准备。由1978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展样区数据采集、单项数据采集研究。例如,针对腾冲地区,开展制图单元、景观单元研究,建立数字地形模型,强化陆地卫星图像定,统计制图等。1983年,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包含核心要素、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栅格地图、数字影像、大地、土地覆盖、地名等数据分库建设,地理数据库建设占首要建设地位。

其次,专题库建设。按照不同部门需求,我国许多科研单位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主要包含土壤分类、旱涝灾害、重力、地形要素等专题数据库,同时,按照实际需求,使用遥感影像技术,完成全国土地覆盖数据库建设。

第三,GiS数据库探索。但对于专题数据库、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问题,我国许多学者立足技术角度,进行地理数据库的开发、研究。如资源数据库、地图拓扑检索、自动阻止、关系模型的建立。在地图数据库中,自动建立了结构化河网。同时,地学数据库中的数学基础,建立目标数据模型,应用于属性数据库中。构建地籍数据库模型,设计、实现了1:25万的地图数据库。开展这些研究工作,通过技术研发,极大推进数据库建设。

二、GiS理论与方法发展

首先,采集地理空间数据。该方面主要包含,通过数字化仪器,实现地图数字化,地面模型数字化,设计、使用采集系统、微机地形小地图,建立交互式采集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计算,建立专题图读取系统,建立用于野外测绘的电子平板系统。

其次,数据精度研究。该方面主要包含,分析地面模型的精度,讨论取样间距,通过GiS信息技术,完善遥感分类精度,分析第数据采集误差来源,研究GiS的不确定性、误差问题,误差分析、质量控制GiS数据,分析GiS的几何数据误差。

第三,构建空间数据模型与结构。该方面主要包含:利用机助制图,构建多变性地理要素,分析自然线性编码,自动生成弧段多边形,处理GiS数据组织,构建GiS拓扑数学基础,研究三维GiS的拓扑关系,建立全信息的对象关系数据模型。

第四,可视化与空间数据。绘制三维逼真图形,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三维立体图形,实现CaD系统与GiS系统的数据交换,通过GiS设计原则、实现方法,实现地学三维可视化,建立GiS应用模型,实现GiS数据的超媒体信息表达、可视化查询。

第五,空间分析模型。该方面主要包含:利用工有限元法,构建数字地面模型,包含多元化叠置法,设计GiS空间模糊模型,使用邻近性分析法,按照山歌数字高程模型,加强特征地貌的技术研究,使用GiS技术、遥感技术,定量评价、监测农田损失,针对海洋监测,建立GiS评估模型。

第六,webGiS与时态GiS。该方面主要包含:建立四维时间数据模型,构建矿山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时空一体化,webGiS的互操作、部件优化结构、体系结构等实现。

第七,3S集成技术。3S主要包含RS、GpS、GiS技术,全站仪、RtKGiS、CepStaR等软件技术的出现,转变了传统的测绘手段,逐渐转向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数字化是通过测绘仪器对实地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然后传输至图形编辑软件进行绘图,实现自动化测图的方法。目前,测绘技术数字化是我国各大城市建设的测绘发展方向,提供大比例尺的地籍图、地形图等数据信息,并有专项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三、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首先,GiS在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与监测中的运用。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三北防护林的环境动态、资源监测的信息系统研究,海南国土资源、土地资源、国土资源等应用研究,构建微机土地资源评价系统与监测预报系统。

其次,GiS在城市管理与规划、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在各种城市信息类型中,城市管线信息是重要、必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信息量大、复杂、隐蔽、动态的特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陆续展开城市管线普查工作,广州、成都、武汉、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均构建了城市管线综合管理系统。这种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获取和输入数据、管理和存储信息、分析和查询数据、输出和表达结果四个部分构成。其主要的功能主要有快速定位、数据管理、检索查询、数据输出、生成三维立体图形、生成横纵断面、量算、分析爆管、综合统计、标注等功能。另外,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分类管理、添加规划管线和现状管线,及时更新管线信息数据,确保管线信息的实时性,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等条件,创造了全新的工作平台和工作视角。

第三,空间决策与行政管理。建立国情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开展城市人口、地理空间分析。

第四,灾害预测与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煤矿水灾预测,例如黄河中下游水灾情报评估系统,中国自然灾害、灾害区划相信系统。利用地理系统与遥感技术,开展武汉城区的灾害防御研究、长白山火山灾害评估、冰湖突发洪水预警等决策系统研究。

第五,水利与水文。山地的地形较为陡峭,测绘人员在测绘时安全得不到保障。洼地的环境较为恶劣,攻击性生物给测绘人员造成一定的安全危险。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通过测绘仪器进行卫星测量,测绘人员不必进入较危险的地带进行测绘,只需通过操作仪器即可进行测绘,提高了测绘的效率和人员的安全性。例如黄土高原山川河流、小流域、重点沙区等信息系统建设,数字长江、湖泊信息系统建设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探索与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且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与探究,使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更加完善、科学,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秦其明,袁胜元.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回顾[C].//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2001:10-20.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8

为了将《中共**测绘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思路和措施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制定《**测绘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

一、整改落实要求

(一)整改落实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推动测绘科学发展、提高保障服务能力为目标,着力转变测绘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测绘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测绘统一监管和统筹协调,推进测绘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改善测绘部门工作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

(二)整改落实原则

1、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测绘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是宏观政策层面和**测绘局职能范围的突出问题,以及关系民生和稳定的突出问题,防止面面俱到、抓不到重点。

2、多措并举,务求实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公示,并采取挂牌督办、现场会办、限时办结等办法,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整改落实的内容真正做到可操作、能落实、好检查。对于那些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对需要一段时间努力解决的问题,要跟踪问效,确保活动结束之后有人过问、有人来抓,逐步予以落实。

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竭尽全力实现既定工作目标,切实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对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问题,要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既要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

二、整改落实项目

(一)整改落实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测绘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

基础测绘是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基础测绘投入机制还不健全,**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尚未建立,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技术手段、装备水平亟待改善,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和分发服务能力不足,区域间基础测绘建设不平衡,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没有实现陆地国土的必要覆盖,海岛(礁)地形图缺乏。地形图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更新速度慢,现势性较差。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不足。

(二)整改落实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不够、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

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实现测绘工作价值的根本途径。目前,测绘服务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数据保密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没有很好地解决,长期困扰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公共产品种类不丰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地理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测绘成果汇交制度落实困难,重复测绘现象时有发生,测绘部门的技术和数据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

(三)整改落实测绘工作统筹协调缺乏力度、政策指导不够到位的问题

切实加强对全国测绘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政策指导是实现测绘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目前,**测绘局在统筹区域间基础测绘规划与建设,统筹基础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与分发,统筹系统内、部门间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持续更新和共享服务等方面的力度不大。在妥善处理发展与监管、事业与产业、保密与应用等重大关系方面,制度创新和具体落实不够到位。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政策措施比较滞后。对系统各单位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一般性号召多,可操作性措施少;面上要求多,具体政策少。

(四)整改落实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测绘统一监管薄弱的问题

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是《测绘法》赋予测绘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完善测绘管理体制机制是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履行测绘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测绘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测绘主管部门机构模式不统一,市、县测绘管理职能不落实。测绘法规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建设仍不能满足测绘事业发展的要求。测绘成果、地图、质量、资质、资格等管理制度和措施与测绘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法规和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机制不完善,执法主体不落实,依法行政措施不到位,测绘市场无序竞争、侵权盗版、非法测绘屡禁不止,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还未形成。

(五)整改落实测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的问题

加快测绘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测绘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是推动测绘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测绘基础性、前瞻性科研薄弱,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不够,高精尖装备自主研发不足。测绘科技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生产单位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缺乏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测绘生产单位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与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领导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和促进和谐稳定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干部培养使用和奖惩激励机制,干部横向交流困难。

(六)整改落实测绘部门的工作环境和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推动测绘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妥善解决好职工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举措。目前,**测绘局机关办公环境和条件差;在京所属单位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与工作需要和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事业发展;直属局在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生产装备的改善方面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测绘外业职工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身体透支情况严重,野外津贴标准低;测绘职工的总体收入水平偏低,职工住房有待进一步改善。

(七)进一步加强党组自身建设

加强党组自身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推动测绘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测绘局党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战略思维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坚克难;进一步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三、整改落实措施

(一)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好测绘保障服务

(1)贯彻落实《**测绘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好测绘保障服务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交流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了解中央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需求情况,为领导机关宏观决策做好保障服务。(负责局领导:分管局领导,责任部门:各有关司(室))

(2)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本着稳定行业、扩大就业的原则,在确保**安全和测绘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测绘活动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大力支持卫星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保持产业平稳快速增长。(负责局领导:宋超智、闵宜仁,责任部门:行业管理司、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

(3)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好测绘保障服务。加大“新农村测绘保障服务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支持各地积极实施“百镇千村测图”、“一村一图”等工程,组织、鼓励开发一批适农地图产品,为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等提供多样化的测绘服务。完成兴边富民行动测绘保障、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等项目建议书的编写工作。(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4)继续为灾后恢复重建做好测绘保障服务。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灾区基础测绘和其它测绘工作,加快恢复和建设灾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灾情监测评估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后重建中充分发挥测绘的基础先行作用。(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二)加强基础测绘建设,丰富地理信息资源

(5)加快西部测图工程的实施。完成我国西部约200万平方公里1:5万比例尺无图区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完成5032幅1:5万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印刷,完成西部地区1:5万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和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完成西部地区地图集编辑出版工作,实现西部无图区1:5万地形图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全部覆盖。(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6)完成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完成3900幅地形数据的更新、9000幅图的地形和地名数据建库、5600幅图dom数据建库、19186幅图的dem更新和建库,同时完成19186幅更新版地形图制图数据生产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进一步丰富**1:5万基础地理信息内容,全面提升数据的现势性。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增加投入,保障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的经费支撑。(负责局领导:李维森、王春峰,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财务司)

(7)加快**重大测绘项目的启动和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实施**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全国各级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尽快启动实施**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海岛(礁)测绘等**重大测绘项目。(负责局领导:王春峰、李维森,责任部门:规划司、国土测绘司)

(8)加快基础航空摄影与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组织开展多元化航空摄影投入试点,加快推广**基础航空摄影地方配套经费的有效模式,进一步解决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源资源短缺的状况。(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9)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选取60—80个条件具备的城市,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推广应用。(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三)增强保障服务能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

(10)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快建立**测绘与地方测绘、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军地测绘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出台测绘成果管理细则,抓紧落实成果汇交制度。建立全国测绘成果提供及应用服务信息上报制度。出台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管理办法,逐步建成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负责局领导:闵宜仁、李维森,责任部门: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国土测绘司)

(11)加快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平台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写工作。开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及应用示范工作。开通地图与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引导、扶持相关部门基于平台建设专题应用系统。完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写工作。(负责局领导:闵宜仁、王春峰、李维森,责任部门: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规划司、国土测绘司)

(12)积极推进**应急测绘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应急测绘保障工作预案和相关工作机制。完成**应急测绘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写工作。积极争取**对应急测绘保障能力特别是影像数据快速获取能力建设给予财力和政策支持。(负责局领导:闵宜仁、李维森、王春峰、罗兰,责任部门: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国土测绘司、财务司、人事司)

(13)继续为重要领域做好测绘保障服务。完成中越陆地边界划界与勘界外业测绘工作,完成中尼边界测绘。继续做好第二次国土资源大调查、全国文物普查等测绘保障服务。(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14)加强测绘公共产品开发,促进社会化应用。大力推进现有测绘成果的应用,不断开发适用、实用、好用的测绘公共产品。制定促进地图市场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好互联网地图网站示范工程建设,组织编制一批政府用图和方便实用的公益性网络地图。大力开发为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各种地图产品。(负责局领导:闵宜仁,责任部门: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

(四)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指导政策和具体措施

(15)加强对全国基础测绘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持续推进各地基础测绘、航空摄影纳入本地区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修订《**基础测绘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启动《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对地方“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指导。组织制定《加强地方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统筹**与地方现代测绘基准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坚持按需测绘,建立有效的基础测绘需求会商协调机制,优先安排需求量大而且迫切的基础测绘项目。(负责局领导:王春峰、李维森,责任部门:规划司、国土测绘司)

(16)加强测绘技术、标准方面的具体指导工作。完成《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大纲》的编写,制定《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等标准。制订《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省级数据库建设规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等标准。制订《地理信息网络地图服务标准》。进一步加强对省级地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对西部测图、1:5万更新等重大测绘工程所需标准的统筹指导。(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17)加快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抓紧出台《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推进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推动地理信息增值服务业发展。(负责局领导:闵宜仁、王春峰、李维森,责任部门: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规划司、国土测绘司)

(18)推动建立科学的测绘保密制度,统筹协调保密与应用的关系。研究制定出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联合**保密局、总参测绘局共同研究提出公开地理信息分层方案,并推进《测绘管理工作**秘密范围的规定》的修订工作。修订《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出台《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会同总参测绘局、**保密局对测绘成果保密处理技术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推动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负责局领导:闵宜仁,责任部门: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

(五)完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管

(19)逐步健全和理顺全国测绘行政管理体制。以“基本统一、主体合法、职能落实、事权清晰”为目标,配合相关部门适时开展健全省以下地方测绘行政管理体制的调研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推动地方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的落实。按照新“三定”规定,优化**测绘局机关司(室)设置和职责,明确机关与所属单位之间的职责分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负责局领导:宋超智、罗兰,责任部门:行业管理司、人事司)

(20)进一步完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配合国务院法制部门尽快出台《基础测绘条例》。加快修订《地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制定《**测绘局政务公开规定》。加强测绘管理政策研究,建立测绘立法专家咨询顾问制度。(负责局领导:宋超智、闵宜仁,责任部门:行业管理司、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

(21)进一步提高测绘统一监管能力。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即将转发的《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管,依法查处重大违法案件。修订《测绘资质管理规定》。修订《测绘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加强对测绘单位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测绘质量监理制度的试点,研究建立测绘标准一致性评价体系和机制。(负责局领导:宋超智、李维森、闵宜仁,责任部门:行业管理司、国土测绘司、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

(22)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行测绘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和在线办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分解**测绘局各司(室)的执法职权,制订《测绘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建立健全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负责局领导:宋超智,责任部门:行业管理司)

(六)推进测绘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

(23)加强测绘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组织实施**科技“863”项目“海岛礁测绘关键技术研究”。完成《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总要求》编制,全面做好卫星数据处理、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加快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数字摄影测量网格、遥感数据处理平台等测绘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解决重大测绘工程实施中的关键技术应用问题。(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24)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纲要》,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指导全国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编制完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总体设计》。(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25)加强测绘创新体系和科研机构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测”战略,进一步优化测绘科技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成立地理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生产单位建立研发部门。(负责局领导:李维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司)

(七)加强测绘队伍建设,努力改善测绘部门工作条件和测绘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26)加强测绘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调整测绘单位的生产组织结构。研究制定“测绘领军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继续加大“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力度。稳步推进测绘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改善测绘生产单位人员结构,着力解决年龄偏大、不适应一线生产作业人员的安置等测绘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负责局领导:罗兰,责任部门:人事司)

(27)加快推进测绘基地建设,改善测绘装备条件。尽快实现**测绘档案馆和局办公楼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测绘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立项。有重点地改善测绘外业装备。完成测绘技术装备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写工作。(负责局领导:王春峰,责任部门:规划司)

(28)加强测绘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测绘单位。制定《**测绘局关于加强测绘文化建设的意见》,继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大力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中国测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自身建设,完成换届工作。(负责局领导:罗兰,责任部门:直属机关党委)

(29)着力研究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积极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所属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工资、津补贴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地方相关政策难以落实问题,并提出调整测绘野外工作人员野外津贴标准的建议。开展测绘系统测绘队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调研工作。积极做好经济适用房的争取工作。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负责局领导:王春峰、罗兰、宋超智,责任部门:财务司、人事司、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处)

(八)加强局党组自身建设

(30)加强理论武装,树立战略思维,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对党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动测绘工作的自觉性。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测绘领域重大问题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负责局领导:罗兰,责任部门:直属机关党委)

(31)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开展一次以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研究制定科学衡量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具体要求,并贯彻到干部培养锻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负责局领导:罗兰,责任部门:直属机关党委、人事司)

(32)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统筹协调、破解难题的能力。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完善党组务虚会制度,及时分析研究测绘事业发展形势和发展规律,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形成适应形势、破解难题的思路和举措。加强对全局工作的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负责局领导:宋超智,责任部门:办公室)

(33)认真履行党组抓党建的职责,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履行党组抓党建的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和干部人事工作的意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会精神,对20xx年测绘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负责局领导:罗兰,责任部门:直属机关党委)

(34)建立测绘部门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制定局机关司(室)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继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研究制定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办法。大规模组织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完善《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建立巡视工作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负责局领导:罗兰、宋超智、王春峰,责任部门:人事司、行业管理司、财务司、直属机关党委)

(35)完善党组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党组工作规则、决策机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健全督促检查、增强执行力的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负责局领导:宋超智、罗兰,责任部门:办公室、直属机关党委、人事司)

四、整改落实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整改落实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出成果、最见实效的阶段,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阶段。党组要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局长对整改落实工作负总责,党组成员、副局长各负其责,抓好分管事项,责任部门各司其职,抓紧落实具体工作。要建立健全整改落实督促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责任部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整改落实。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9

关键词:测绘成果;GiS;测绘技术;研究分析

所谓的GiS就是指地理信息系统,这是一种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而且应用效果也相对较广的技术类型。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不仅具有较高的先进性,而且适用性也比较高。基于以上这些优势,GiS系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中都得到高效的应用,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测绘工程。这一技术在保证测绘技术高效性和准确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GiS与测绘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从外部上看主要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相结合。从内部上看则是包含着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在其中的一种模型。这种模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信息化特点。从GiS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综合性相对较强的技术形式。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地理信息和视图之间的有机结合。应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来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编辑以及转换和应用,提供给用户更加便利的数据信息。Gi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各种格式的数据整合在一起,提升数据维护和管理的高效性。另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对各种信息内容进行高效配置。在整个过程中,GiS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类型。

测绘工作就是人们在进行工程规划或者是地籍管理等工作中所需要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测绘工作中的测绘数据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测绘人员的专业性和操作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测绘人员要根据具体的测绘信息来进行工程的规划。主要涉及到地球的形状、几何位置以及重力等等因素。在这一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以及海洋测量等等。可见,在测绘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到GiS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测绘结果的精准性,同时还可以保证测绘工作程序的便捷性。

2GiS在测绘中应用的优点

2.1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采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大面积的观测,得到的数据更有说服力。这一技术的应用是对传统测绘工作的突破,从传统的地面调查工作中可以看出,要想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难度较大,而且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GiS技术不仅可以忽视地形和地貌的阻碍,还可以有效的抵制地物阻隔的限制。

2.2时效性

从GiS技术的应用中可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重复观测已经成为可能。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很多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涉及到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在其中。测绘人员可以在短短的一个月或者是一年的时间中对动态性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测。如果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测绘方式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测绘的精准度也很难得到保证。可见,在测绘工作中应用GiS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测绘工作的时效性。

2.3GiS综合性

在对地面信息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遥感测绘技术,获得的信息包括地面上的自然信息以及人文信息等等。这种测绘方式可以实现全天候的测绘,昼夜均可。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测绘信息,信息中包括地质、土壤以及水文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可见其综合性相对较强。

2.4GiS经济性

Gi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投入还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都比传统的测绘方式要少,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测绘工程的经济效益。

3GiS对测绘成果的作用

如果测绘工程的复杂性较大,在应用GiS技术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引入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这样才能够保证结果的直观性和清晰度。工程系统的作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3.1便于客观分析施工方案

传统施工中,有关施工的计划、进度等方案都是参照时间参数及进行分析得出。但是如果施工的工序较多、逻辑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就难以获得施工全貌。通过GiS技术的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能清晰显示出单位的工程状况、工程分布空间、逻辑关系等,促进分析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化。

3.2便于确认施工方案

传统施工方案的确定,主要是熟悉施工系统的专家通过审查与评价来完成,系统专家和施工组在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上是十分必要的。由于GiS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让系统专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工程情况,并及时暴露出设计中的漏洞,更便于专家提出有建议性的方案,进一步了解施工组织设计。

4GiS在测绘数据管理中的重要性

4.1采集并管理数据

①数据的准备与来源。由于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中涉及大量数据,因此将其放在数据库中,利用GiS技术实现数据的便捷、高效管理;②输入数据。GiS技术中输入数据主要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部分,二者通过逻辑关系在系统中相连接。

4.2空间信息的查询

4.2.1双向查询

双向查询即根据相关图层中的要素查找相应属性或者通过某一属性而查询相关图素。这种查询方式在二维图或三维图中进行。主要步骤为:图一数及数一图的查询。一方面,图一数查询时先激活其所在的图层,用鼠标拾取该图素,图素会产生颜色的改变并记录,同时弹出查询结果的窗口,显示相关属性数据在同一窗口中,可能显示出不同图层图素的查询结果,在主观移动光标找出所需结果。另一方面,数一图查询与之相反,拾取得到属性数据中的某一项记录,再查询相对应的图素,被查询的图素发生颜色变化,以备结果区分。

4.2.2条件查询

条件查询是通过特有的逻辑表达方式为查询条件,以获得符合逻辑的图素分布,通过查询工具打开设置窗口,输入查询要素后即可获得符合条件的相应信息。

4.2.3热连接

将某一个图素与另外的文件、图形、数据库等连接,当启动热连接以鼠标点中该图素时,即能显示出该图素的对应对象,二维图和三维图的开发与使用方式类似。通过热连接的使用,用户能查询到所有工程局部信息,促进施工全过程管理。

结束语

GiS与测绘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定要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地推动GiS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测绘成果的准确性的提高有赖于技术的进步,一定要不断地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为测绘工作提供支持,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延亮.坝测绘成果数据与GiS的衔接[J].测绘工程,2012(4).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篇10

关键词: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精密工程测量

abstract:inthea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measurementusingsatellitepositioning,photogrammetry,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largeengineeringprecisionengineeringmeasurement,theprecisionofrailtransitconstructionsurveyinganddeformationmonitoringtechniquesandmethods,hasmadeconsiderabledevelopmentandfruitfulachievementsintheseareas.Finally,fromtheestablishmentofmodernengineeringmeasurementsystem,thedevelopmentofrelevanttechnology,goodstandardizedcoordinationandpayattentiontoqualityandsafetyaspectsofengineeringmeasuringandputsforwardseveralsuggestions.

Keywords:engineeringsurvey;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preciseengineeringsurvey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的测绘发展经历了从模拟化测绘到数字化测绘的过程,当前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即信息化测绘时代。走信息化测绘发展道路,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测绘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工程测量作为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测绘工程和工业目标及周边环境的形态与

变化,并为各种工业与民用工程和城市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与管理提供支撑和服务。在信息化测绘战略跨越中,工程测量以大地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仪器等基础技术为依托,一直在不断丰富、完善工程测量的理论、方法和内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和拓展服务空间和领域,优化服务水平。

1信息化测绘的任务与特征

信息化测绘是当前测绘事业发展的方向。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和

服务等测绘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快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大力推进测绘信息化进程,是测绘事业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

从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的角度上看,信息化测绘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1测绘保障服务的层次有显著提高,在强化测绘“支撑”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测绘的“提升”作用。

1.2测绘保障服务的模式有显著变化。测绘应该以被动服务、普遍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按需服务。

1.3测绘保障服务的质量有显著改善。测绘产品及服务不仅要优质化,更要增值化。

1.4测绘保障服务的效果有显著增加。测绘保障服务要适宜、及时和有效。

2工程测量的发展机遇

在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量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工程生命周期管理将对工程测量发展提出更多的业务要求。工程生命周期管理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即以策划到设计、施工、运行、拆除甚至拆除后再利用,通过数字化方法来创建、管理和共享所建造工程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也将为工程测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中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下述诸方面:

2.1卫星定位测量成为工程测量最重要技术手段。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测量方

法,成果质量稳定可靠,而且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成本降低。主要有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网络ptK技术,多卫星系统(包括GpS、GLonaSS、Galileo及北斗系统)集成定位技术,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等,应用范围扩大到精密工程控制网测量,高空定位测量,动态监测。

2.2摄影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有轻小型低空遥感平台的发展,实现低空数码影像获取,满足大比例尺测图、高精度城市三维建模和各种应用需要。还有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和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等应用。

2.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城市与工程建设中得广泛应用。GiS技术主要包括多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异构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三维建模与表达技术、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技术、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技术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例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部门、市政工程设计与管理部门,城市交通部门与道路建设部门服务,还能建立快速响应的防震减灾系统。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环境保护、土地信息和土壤保护,专题信息系统和区域信息系统方面。目前有些GiS系统已揉进图像处理功能,并把它作为一个子模块。

2.4精密工程测量先进技术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精密工程测量采用高新技术与

设备,将卫星定位、激光扫描、激光跟踪、摄影测量、电子测量技术等在施工测量中渗透与融合,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一大批现代的大工程项目相继完成,有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国家游泳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等。它们都以其超常规的设计和独特的造型在世界享有盛誉。桥梁工程方面应用有苏通大桥和上海东海大桥。超长隧道工程应用如山西引黄工程超长隧洞。大型科学工程包括大型射电望远镜,大型电子对撞机,回旋加速器的安装与校准等精密工程测量。轨道交通精密施工测量,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磁悬浮轨道交通工程等对轨道几何形态要求严格,其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高。

2.5变形监测。其主要技术有测量机器人,数字摄影测量和实时摄影测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和空间定位技术。通过变形监测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3工程测量的发展建议

3.1研究和建立现代工程测量体系。工程测量既是测绘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直接服务并贯穿于工程建设与管理全过程。工程测量不仅是一门学科、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服务,一种解决方案。当前,有必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并逐步完善现代工程测量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导下开展工程测量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训,业务拓展和技术服务。

3.2研发和应用工程测量新技术

工程测量相关的发展对于提高服务能力无疑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先进实用的工程测量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

3.3做好工程测量标准化协调工作

我国在工程测量标准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颁布实施了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工程测量标准体系和标准协调机制,致使一些标准之间出现精度和重要技术指标不一致,不协调等问题,当前有必要研究制定统一的,权威的工程测量标准体系,建立适当的标准协调机制。

3.4注重工程测量成果的质量安全

这里应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颁布并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二是从事工程测量服务的机构

应建立并实施适宜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较为完善的工程测量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市场准入机制和市场信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