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十篇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十篇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24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1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分析;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78-04

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十报告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其信息化工作成为了当前一个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与焦点。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代表的智慧课堂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进教学互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智慧课堂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及合肥市部分高中的应用实践,对智慧课堂的概念及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利用智慧课堂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智慧课堂被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智慧课堂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吴晓静和傅岩指出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师生情智交流和学生智慧发展过程[1]。唐烨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一文中论述了智慧课堂应用的四个层次,提出先思想后应用工具的智慧课堂应用模式[2]。卞金金和徐福荫分析了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认为有助于学生优化学习过程,提升学习兴趣[3]。张丽娟和郑晓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学习者主动、引导者指导的模式下,验证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智慧课堂的价值和意义,表明智慧课堂对于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具有积极影响[4]。孙曙辉和刘邦奇认为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目的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5]。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合肥市高中智慧课堂的应用实例,笔者认为智慧课堂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将技术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变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针对性、互动性和智慧化的高效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结合上述定义,本文认为智慧课堂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针对化

智慧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核心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实现的是大班制、统一化教学,而智慧课堂旨在实现个性化、针对性教学。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资源推送和测评分析、课中互动的及时评价和立体反馈,以及课后作业的个性化推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专题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课堂互动化

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代表回答,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互动”由教师单方面发起,缺乏双向性,另一方面,“被互动”到的学生较少,缺乏全面性。基于智慧课堂的核心理念,为实现智慧课堂教学针对性,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移动教学、学习终端不断智能化提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提供工具支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立体化交流。

3.反馈数据化

智慧课堂实现针对性教学的核心优势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理念与技术对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疏于过程性评价,仅限于对学业成绩的总结性评价。大数据技术的空前发展对于教育教学形成有力支撑。在智慧课堂中,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设备的采用,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伴随式采集师生教学、学习行为数据,最终形成有效的、高价值的教学、学习评价。

二、智慧课堂模式构建

针对当前国内智慧课堂发展和研究现状,为了更好应用智慧课堂提升我市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我市面向全市12所市属高中进行了智慧课堂的全面建设,并于2016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结合合肥市市属高中智慧课堂实践模式,对智慧课堂展开深入分析,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架构设计两个层面进一步剖析智慧课堂。

1.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2

什么是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探究未知,活化已知,充满生机。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会得到激活,知识的社会价值会得以体现;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会体验到探索的愉悦和求知的快乐,师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作为一位教育者,我们得好好思考如何建构智慧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倘佯于智慧的课堂里,以实现教学共赢。笔者认为应该明确下列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育的艺术,是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兴趣之门,让学生心驰神往的学与教之法,是在科研快车道的反思,是对事业对学子深深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特快专递,是智慧与智慧的迅速呼应,是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成功解决实际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德性,或者说能正确地解决实际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智慧型教师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当我们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上三尺讲台时,我们就会欣喜地感觉到,原来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首先,智慧型教师必须是自我提高、实现专业发展的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走上讲台的感觉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话,那就不能享受三尺讲台了。那样所带来的可能不是享受,而是难受,对学生来说甚至可能是忍受。教师是不是只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管怎么说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着实有点悲壮,在崇尚壮美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发展自己,实现多赢呢?实际上,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说到底,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

其次,智慧型教师必须拥有“师者,父母心”的心境。没有爱与关心,就不会有教育。如教师要给孩子提供倾诉衷肠的环境。这里倾诉衷肠指的是他们青春的困惑、成长的烦恼。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不能不像教师,教师不能光像教师。记得齐白石到中年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最好的画是处在又像又不像之间,又像又不像的作品是有神韵的作品。同样,我们教师当教师是不是也要做到又像又不像呢?像教师是良师,不像教师是益友。这个时候我们才能体会、领悟教育的真谛。

再次,智慧型教师要善于和勤于反思,要对具体教育情境中具体学生具有敏感性以及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教育机智。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普通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有需要重新审视的环节。一节好课应该把学生的潜能释放出来,这样就会出现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所以,笔者觉得,教师要学会反思,一个会反思、会读书的教师,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教师,是一个能做最好自我的教师,学会反思是成为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教育智慧,而是缺少对自己零星智慧的整理。很多教师可能缺少的就是那点功底,那点习惯,更多的是惰性在作怪,最多的时候就是用工作忙来搪塞。作为教师我们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反思。如果我们希望优秀,就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一路思索,一路反思,一路成长,一路提升,在读书中让自己成长,在反思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引领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人只有在不断的反省和思考中,才能不断总结自己的得失,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向,从而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亦能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磨炼,让自己真正成为有智慧有内涵的教师,而不至于沦为“教书匠”。所以,让自己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和积淀,即使自己平凡得如一粒沙子,也要试着挤进思考的河蚌里,将自己磨砺成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

因此,新时代教师需要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的确,对于现代教育者来说,只有具备较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才能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自身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三、智慧课堂的特性

智慧课堂就是师生智慧在课堂撞击的火花,生生智慧生成的精彩,学生与文本对话表现出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这种行动表现得无可复制、水过无痕,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过程与结果。

1.智慧的课堂应该是语言充满智慧的课堂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而教师的智慧首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因为语言是教师的第一智慧。全国反馈教学法研究会会长刘显国在教学艺术美中说道:“课堂教学效果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艺术往往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教学语言要精当,思路要清晰,讲解抽象的知识必须用生动的事例、直观形象的语言,把话说到位,这样效果会更好!”“练就一张铁嘴”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是语言。”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获益匪浅。爱因斯坦说:“能培养出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因此,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靠一张嘴“吃饭”,要想创设智慧灵动的课堂,就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帖。

在教学书面表达的人称的选择时,学生人称用得很混乱,一、二、三人称全部上,教师不无幽默地引用《好汉歌》的歌词“你有,我有,全都有……”以及“我的眼里只有你……”学生忍俊不禁,印象深刻,在后来的写作训练中人称的敲定真是快、准、狠。还有由于受语文作文影响,学生经常会在文章的开头来个环境的烘托导致文章太长或跑题,教师见状意味深长地说:“英语书面表达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它经不起太阳照,花儿笑,小鸟叫。”在指导完形填空时,教师见缝插针地给予学法和做法指导:要“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再做决定”。在迎接高考的日子,教师用南非世界杯的主题曲中的歌词“todayisyourday,ifeelit,youpaveyourway,believeit”,从而使士气大振,学生铭记在心,既活跃了课堂又让课堂输入有效。

2.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教学艺术闪烁的课堂

著名教育艺术家李燕杰说:“教学(育)艺术是铸魂育人的大智大慧。”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冯吉庆教授面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早恋现象不回避问题,给全校将近两千名学生上了一节让学生铭记一辈子的45分钟的课。她没有简单说教,更不宣布什么戒令,说什么中学生谈恋爱的危害等,而是播放了一首流行歌曲《我一见你就笑》,多少学生跟着哼啊,播放结束,她提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一见你就笑”的女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女青年呢?全场鸦雀无声,谁知道她葫芦里卖什么药?出头椽子先烂,没有人回答,然后冯教授自己讲这个女青年纯真善良,求真求善求美,但很不成熟。她因势利导地说:恋爱这东西要两厢情愿,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正确的人。同学们即使你们碰到你们认为是正确的人也不能“我一见你就笑”,因为时间错了,地点也错了。歌中的女青年这是单相思,是一厢情愿,在人生道路上是喜结良缘还是自酿苦果呢?她不急着下结论,而是请学生听另一首流行歌曲《迟到》,当中有歌词: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我的心中早已有个她,哦,对你说声抱歉。很明显“我一见你就笑”是不理智的,也是不慎重的。这个时候学生的冷漠变成了热情,会场掌声雷动,冯教授循循善诱继续引导,播放了第三首歌曲《小秘密》,当中有歌词:我心中有个小秘密,我把它埋藏在心底,变成永久的回忆。冯教授不失时机地说,心中的秘密只能埋藏在心底变成永久的回忆,不能表现在外,是万万不能“我一见你就笑”。冯教授趁热打铁,再延伸一步:中学生精力旺盛,情窦初开,今天见到一个异性,横看成岭侧成峰,心中一个小秘密,明天再碰到一个异性,“我的眼里只有她”,又一个小秘密,小秘密进驻心里,语数英理化生音体美全部让位出来了。最后结果会是怎样呢?这时冯教授又播放了第四首歌曲《小二郎》,她告诉学生音乐中有乐更有知与识,要感受到乐更要领悟到知。会场再次掌声雷动。风乍起,波已平。四首歌,一辈子;浅实如土,深邃似海……

教育艺术闪烁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无论导入、过渡、激发、诱思、点拨、应变、收尾……像星光,如火焰,似热流,总能给生命以爱的抚摸、美的投影与力的激荡,留下永恒的清新、隽永与静美。

3.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充满创造性的课堂

英国科学家霍伊尔指出:“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为沦为落后国家而羞愧。”教育是立国之本,如何让我们未来的建设者从小就理解创造的真谛,是教育者背负的一个重要使命。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应当是学生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进教室,教师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有人说:“知识,只是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四、结束语

让师生沐浴着新课程改革春风,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智慧,尽情地互动互助,尽情地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实现教学共赢!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智慧课堂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4).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3

关键词:反思;误区解析;务实;有效;智慧

一、教学反思误区面面观

误区一:教学反思写得越多越好。

误区解析:衡量教学反思的好坏,不在于反思量的多寡,而在于反思要“说到要害处”“点到软肋处”。反思本身就是智慧型的、对教师和学生发展有益的一种教学素质与能力。但一些教师却把反思当成了应付领导检查、形同虚设的“形象工程”。

有些教学反思内容冗长,无教学实用价值,无新意,更谈不上教学智慧可言。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教师本人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检查教案者有关。检查人员检查教案时,从内容上不看反思的质,而是从形式上看反思的量,谁的反思量多,谁的教案就是优秀的反思;反之,就认为谁的反思不够具体而深刻。

其实,反思是一种智慧型的教学活动,反思的目的不仅要让教师有所得,更应让学生有所得。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使学生“懂了”和“得了”的一个智慧的教学舞台设计。

误区二:“教学反思﹦教学优点+教学缺点+改正措施。”

误区解析:有效的内容课堂不是“一言堂”,而是智慧型的“群言堂”。教学反思的内容与形式是多元化的,其不要求内容的面面俱到,也不要求格式的固定化,而是要求教师应从学生角度重新思考三维目标是否适当、是否有效。反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以生为本。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谈教学推广经验,谈教学失误的总结教训,谈对课本文本信息的质疑或困惑,谈教师的教学灵感,谈学生答题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等。总之,教学反思应是一个求真、务实和创新的动态过程。诚然,“教学优点+教学缺点+改正措施”的反思形式是一种不错的教学反思,但它不是教学反思的唯一形式,只要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益,就可以不拘一格地进行反思。

误区三:教学反思就是梳理考点知识。

误区解析:教学反思可以说是一种减少遗憾、提高质量的智慧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反思自己把基础知识讲解得是否合适,把不同的知识点是否整合成了知识树,反思解题规律是否已被学生理解和应用,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反思不是对考点知识的简单梳理,而是对课堂综合因素的自我反馈,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卓越的教学艺术。反思就是为了让教师的课堂智慧起来,让课堂结构得到优化,促进师生不断成长,最终获得共同提高。

误区四:教学反思就是教学心得。

误区解析:教学反思与教学心得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并不能完全等同。

二、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

(一)反思对象是什么

反思中的“反”,由“厂”和“又”组成;反思中的“思”,由“田”和“心”组成。即课堂是教师加工的工厂,是教师耕耘的田地,加工耕耘过后,教师又回过头来用心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让学生真正会了、得了。反思的内容是五彩缤纷、不拘一格的。反思对象可以是教学中的精彩场面,可以是失误之处,还可以是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作业或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等。只要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师生智慧的生成,就是有效的反思。

(二)为什么要反思

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有:①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反思就是培养教师良好习惯的过程,就是教师认真做事的过程,也是追求教学极致的过程。教师有了良好的习惯,就能推进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推进课堂改革的有效进行。②古人云:“天下物无全美”。虽然我们不能用完美主义的价值观来评价我们的教学,但我们应有追求完美的意识和行动。有效反思,就是教师实现教学艺术不断升华的重要举措。③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的课堂智慧起来,智慧的课堂是快乐的。教学反思就是让我们的教师智慧起来,让我们的教师快乐起来;同时,教学反思也要让我们的学生智慧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

教学反思的现实依据包括: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把自己和同仁的有益经验转化为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技术水平;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和记录教学灵感,开展有趣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深入钻研和二次开发教材,提高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实际能力;教学反思也有利于教师把遗憾课转化为示范课,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

(三)怎样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反思也是如此。但反思的质量却有好坏之别。教师反思第一教材(教科书)的文本信息时,应注意第一教材文本信息处理的三种境界达到了没有?即:第一种境界是每个考点讲透了没有;第二种境界是考点知识之间的知识树形成了没有;第三种境界是考点习题化或考试化了没有。反思第二教材(教辅书)文本信息时,也应注意这三种境界达到了没有?即:第一种境界是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了没有;第二种境界是多种方法里有没有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第三种境界是方法、技巧和规律性的东西回归课本了没有。

总之,教学反思不应成为教案中的装饰品和应付检查的“形象工程”,而应成为实惠教师和学生的“阳光工程”。教学反思要求真、务实和创新。长篇大论的反思,我们虽不能一概否定,但我们却反对不重实效的、形而上学的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成尚容.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的智慧化管理[J].教育观察,2009(11).

2.赵亚妮.课后反思成就优质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7).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4

一、红色――激情课堂

红色代表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精彩课堂是红色的,它是激情课堂!

激情课堂是有爱的课堂。教师要爱学生、爱教育、爱社会、爱国家甚至爱人类。如果没有这些爱,教师就不会真正拥有课堂上的激情。

激情课堂是有情的课堂。一些教师的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让学生昏昏欲睡、委靡不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缺乏激情。缺乏激情的课堂如同是一潭死水!教师应该用自己火一般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朝气蓬勃,让课堂活力四射!

二、银色――纯真课堂

银色代表洁净、纯真、朴素和明快。精彩课堂是银色的,它是纯真课堂!

纯真课堂是朴实的课堂。它朴实无华,不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不追求流于形式的讨论、对话、合作和探究;它追求课堂的原生态,力求课堂返璞归真,实实在在、自自然然和扎扎实实。

纯真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它真实无欺,不弄虚作假,不作秀,不演戏;它坚持上常态课,力求走进学生纯真的生命,张扬学生的灵气,充实学生的灵性;它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努力融入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

纯真课堂是有童心的课堂。它要求教师童心未泯,永远保持孩子般的天真;它要求教师珍惜并善待学生纯真的童心,理解并鼓励孩子在成人看来荒谬的见解、看法或创意,保护和发掘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精心呵护和雕琢孩子美玉般洁白无瑕的心灵。

三、金色――智慧课堂

金色代表灿烂、辉煌、成熟、干练、智慧和创造。精彩课堂是金色的,它是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发挥智慧的课堂。叶澜教授说:“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发挥教育智慧,教师就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做到在课堂上善于随机应变地应对课堂上的各种复杂问题,能够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所出现的一些出人意料的状况,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地解决学生的质疑,机智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兴奋点和兴趣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

智慧课堂是生成智慧的课堂。要生成学生的智慧,教师就要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趣味盎然;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碰撞、思绪飞扬;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相互合作、积极互动、主动探究和乐于体验。

四、绿色――和谐课堂

绿色代表生命、健康、舒适、柔和、安逸和和谐。精彩课堂是绿色的,它是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是融洽的课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可见,叶圣陶主张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融洽关系。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喜欢,不能让学生信任,就成不了学生的朋友;如果教师不能关爱学生,不能尊重学生,不能信任学生,也就不会真正把学生当朋友。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职业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和谐课堂是愉悦的课堂。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学会微笑,因为“没有笑容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没有笑容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教师要学会赞美,因为“对赞美的渴望是每个人最持久、最深层的需要”。教师还要学会幽默,因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毫无疑问,一个充满微笑、具有赞美和伴随幽默的课堂,肯定是愉悦的课堂。

五、蓝色――理性课堂

蓝色代表深远、沉静、理性和思考。精彩课堂是蓝色的,它是理性课堂!

理性课堂是思考的课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这是强调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教师就应该创设有助于学生思考的情境,就应该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手段,去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应该依靠充满智慧的引领和点拨,把握学生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变通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理性课堂是冷静的课堂。它要求教师能够冷静面对新课程改革,冷静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至于因为不冷静而盲目轻信、照搬和跟风;能够冷静思考课堂上的“热闹”景象,不至于被热闹而虚假的现象所迷惑;能够冷静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或突发事件,不至于因不冷静、不理智而后悔莫及;能够冷静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冷场,不至于让自己显得手忙脚乱、手足失措,甚至黔驴技穷!

六、紫色――魅力课堂

紫色代表优雅、高贵、魅力和胆识。精彩课堂是紫色的,它是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是饱含人格美的课堂。教师的人格美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学充满激情,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真正关爱、宽容和信任学生,能够积极进取,勇于追求卓越,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魅力课堂是饱含教态美的课堂。教态美具有强烈的育人功能,具有深远的教育效果,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它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造魅力课堂,教师就应该努力体现教态美,做到待人热情活泼,态度亲切自然,衣着美观得体,举止端庄大方。

魅力课堂是饱含艺术美的课堂。美轮美奂的教学形式美,抑扬顿挫的教师语言美,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美,关爱生命的教学人性美,震撼心灵的教学情境美,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美,娓娓道来的课堂讲授美,耐心细致的指导点拨美,独具匠心的课堂提问美,跌宕起伏的教学情节美,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美,余音袅袅的课堂结尾美,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美,等等,都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艺术美。

七、黑色――有效课堂

黑色代表严肃认真、科学严谨和扎实有效。精彩课堂是黑色的,它是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是有效果的课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拥有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有较高的课堂管理水平,运用较高的教学技巧等,都能打造有效果的课堂。

有效课堂是有效率的课堂。课前教师精心预设、精心准备的课,课前学生重视预习的课,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情境创设有趣、有用的课,问题设置简洁、科学的课,课堂活动安排合理的课,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课,教学手段多样、实用的课,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的课,课堂训练到位的课,教师指导、点拨及时的课,遵循课堂常规的课,等等,都能够打造有效率的课堂。

有效课堂是有效益的课堂。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困生的转化,给每位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材的开发和创造性使用,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反思等,都能够打造有效益的课堂。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5

【关键词】教学智慧个性化多元化

众所周知,挖掘教学智慧,借助于全新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以打造初中语文教学的“智慧课堂”,能够大幅度提升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改善以往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就需要开展“智慧教学”。

一、培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智慧的必要性

首先,可以改变初中语文课堂低效的现状。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较低,这是因为学生普遍形成了一种不听课也能完成学习的错误认识,从学科只是来看,语文教学的内容大部分缺乏明显的特点,知识点较为分散,让教学有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语文的文言文、诗词等内容在目前较为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对学生来说倍感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进一步使得我国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在教学智慧的支持下可以扭转这一情况。

其次,拉近了初中语文教学与时代变化的距离。目前,手机、ipad、电脑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也充分展现的是当今社会高度的信息化,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甚而是t疗、政治等多个层面都与过去的时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着我们每一位生活在此空间的人们,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身体中多了股叛逆的情绪。当这些外界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着、前进着,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世界观也在快速的更新变化时,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变化。这就形成了一个马不停蹄的变化着,一个原地踏步静静守候着,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足够的教学智慧来平衡,才能确保初中语文的与时俱进性。

最后,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信息化的时展潮流,致使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高。QQ、微信以及微博等手机终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其中形形的信息描绘和经营者来来往往的人生,在未来的生活中,编写信息、解读信息、总结信息已成为人们的一个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而只有提高语文的知识能力,才能够具有参与到信息化生活中的钥匙。为此,转变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智慧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成为提升初中教师教学智慧的首要的任务。

二、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的实践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各个层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智慧教学”时,应深入领会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

2.1以个性化教学为中心打造智慧课堂

彰显个性,表现自己,渴望被认可是目前初中学生的一个特点之一。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里的个性化的教学指的是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开展“对症下药”的教学。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大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调查表了解其喜好等基本的信息,也可以布置一些主题作文,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所想。在了解学生的喜好之后,初中语文教师才能够制定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内容的穿插,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定制。

而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需要对整体的语文教学实现个性化,还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交流方式。例如,对缺乏自信的学生多些鼓励和表扬,而对于一些浮躁的学生则可以多些严厉,对于那些较为敏感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细心的呵护。

2.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多追求新兴的事物,喜欢时代感强的东西。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将初中课本中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以及《桃花源记》等较为“枯燥”的文言成ppt课件来进行教学。在ppt课件中,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活泼、生动、引人入胜的图片或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首先对其产生兴趣,才能够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对其中文言文知识的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在日常中多关注一些学生喜欢的事物或是人物。然后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将其联系起来,让其发挥出“偶像”的榜样力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本上,偶尔抽出一两节课程,对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进行语文角度的剖析教学。大部分的歌词都是韵律优美流转的语句,教师通过对其句式结构的分析,“对仗”、“排比”、“暗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的分析,让学生在一种趣味横生的课堂中掌握语文知识。

总结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教学出现与时展相脱节的情况,整体的语文教学能力不高。为有效的改善现状,教师应积极开展“智慧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全面的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6

1当前农村中学课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入到“关注教学,聚焦课堂”的攻坚阶段,农村中学的课题文化建设也程度不同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确实还很多,其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1教师还没有做到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

我们知道,尊重和理解是双向的。教师要摆脱旧的观念,特别是“师道尊严”的思想,不要高高在上,要充分认识到,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的老师,总是有有意或无意地倾向于对成绩好的学生尊重,对于不听话的或是调皮的学生,总是训斥多于抚慰,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缺乏足够的耐心。

1.2教师还是牢牢掌控着课堂“霸语权”。

陶行知曾说:“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然而,农村中学的不少老师更多的是摆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处处凌驾于学生之上。任意使用话语霸权,采用“一言堂”、“命令式”的语气,孩子必须绝对服从。这样的课堂,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是“简单控制”,学生只是一名听话者和执行者,学生的话语权被无情地剥夺了。

1.3教师缺乏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

由于学生还不太成熟,使他们在某些教师的眼里往往没有平等独立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甚至还常常把学生的某些兴趣爱好、时尚追求视作幼稚胡闹。于是,一些教师试图通过严历管教来束缚学生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师生在角色、身份、地位上的差异,缺乏耐心,不能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不尊重或听不进学生的意见和批评,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高高在上,甚至言语粗暴,伤害到了学生的自尊心。

1.4教学中滥用讨论,教学效率低下。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对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然而,农村中学不少教师的教学却违背了这一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提出问题后,马上就分组讨论,热闹非凡,他们教学中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长此以往,弄得教学效率低下。

1.5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

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认清了“满堂灌”的弊端,却由此滑入了另一个弊端――满堂问。这其中有些问题是有效的,而更多的则是无效问题甚至是毫无意义的问题,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问题使得学生连一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都不知道。

2改进农村中学课题文化建设有效策略的思考

2.1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文化打牢求知的基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以和谐融洽的价值观为主流的文化,这种文化应充盈于课堂的分分秒秒,班级的角角落落,用以滋养一颗颗年轻的心灵,使之愉悦、心动、奋发、进取,从而激发对学习、对知识,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并产生出积极的行动。

学生走出校门真正能用在生活中的具体知识技能往往很少,但学科的方法、策略、思考却常常以更为内敛潜在的方式沉淀在学生内心深处,成为他们人生思考的重要支撑,而方法、策略和思想却需要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由教师敏锐的捕捉、判断并使之外现,并在课堂予以传递。因此,挖掘学科内涵营造适于学科特点的氛围文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2.2构建智慧灵动的课堂启智文化开启学生的心智。

有文化品格的课堂,一定充满智慧和灵动。智慧灵动的课堂集中体现三个要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二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三是充满教学智慧。

智慧的课堂学生能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智慧的课堂,学生能对传统的看法和权威定论进行大胆的质疑,有思想的飞翔和生命力的舒张;智慧的课堂学生能有独特的个性,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智慧的课堂,学生能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经典拥抱、与创造撞击;智慧的课堂,应允许课堂有不同的声音,学生能与教师展开思想上的交往,语言上的论辩,思维上的碰撞,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催生浇灌出智慧之花。

2.3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文化打造沟通的桥梁。

所谓对话,是指师生、生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读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法,“课堂对话”意味着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一起分享理解,即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对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谈话与交流,他强调了“对话”的基础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即师生在课堂交往中,教师要摆正学生的主置,给予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力,给予学生主动发言与参与的机会。(注意,学生的这一权力,不是教师的恩赐,而是学生应该得到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其次是生生关系的平等,课堂上既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奴隶”。不管自然禀赋有多大差异,不管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有何不同,他们都享有平等的权力。

2.4构建思维探究的课堂质疑文化提升学生的能力。

传统教学文化是一种控制性文化,教师文化是权威性文化,教学文化是灌输性文化,而“质疑文化”无疑是对传统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教师需要改变的首先是自己的心智模式,必须有一种接纳的包容的支持性的心态,并以此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安全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借以创设“质疑文化”产生的空间,给学生一个提高发展的平台,并积极构建课堂质疑文化策略,落实在课堂行为上。总之,课堂质疑正是学生学习的开始,也是课堂智慧生成的开始,当课堂质疑成为一种班级文化,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一个思维密集的“智慧场”了。

2.5构建严谨有序的课堂机制文化保障教学的成功。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7

教师的“转识成智”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知识进行转化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教师的“转识成智”有其内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必要性。“转识成智”理论为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即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

[关键词]

转识成智;教学智慧;路径选择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会学量关于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也会对优秀教师进行观摩与借鉴,这些知识的积累是教师进行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情境恰当选择和应用教学知识,如何使学生受到如沐春风的教育,如何对教学进行创新,这些问题使不少教师感到心余力绌。由于教师知识权威地位的弱化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生成性课堂”的广泛实施,课堂情境日益复杂,课堂突发事件屡见不鲜。面对如上诸多挑战,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已经满足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学智慧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正是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变优化过程,因此,“转识成智”就成为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路径选择。

一、教师“转识成智”的含义

“转识成智”一词源自佛教的唯识学思想。唯识宗是我国佛教十三宗之一,认为人通过转识成智才可成佛,转识成智是成佛的途径。[1]由于宗教思想和时代的局限性,唯识宗的“转识成智”带有鲜明的唯心主义色彩。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将“转识成智”这个概念予以唯物的科学的内涵。冯契终其一生都潜心于探索知识与智慧之间的奥秘,并创建出自己的“智慧学”理论体系。“转识成智”是他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之一。冯契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过程包括由无知到有知和由知识到智慧两次“飞跃”,转识成智是其中的“第二次飞跃”。[2]在冯契的理论中,知识的内容涵盖了生活常识与科学,智慧则是一种哲学理念,是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性把握,是关于“性”与“天道”的思想理论。[3]知识只具备理性的特征,而智慧则是理性、伦理和情感的结合,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密不可分。知识向智慧的转化,有三个机制: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德性的自证。[4]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机制并不是先后顺序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转识成智”的结果是获得对“性”与“天道”的领悟,对个人来说,也就是获得了对世界和自身的真理性认知与把握,最终造就“自由的德性”,可以从“有限”中把握“无限”。[5]综合学者的观点,教师的“转识成智”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知识进行转化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即转知识为智慧。

二、教师“转识成智”的必要性

教学智慧是教师在庞杂的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及对课堂突发事件、学生激情状态的处理与引导能力。[6]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活跃发散的学生思维,导致教学“意外”在课堂中时有发生。在应对教学中的突况时,教学智慧就成了教师化解问题的必备素质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实现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变,生成自身的教学智慧。

(一)内在依据

教师转识成智的必要性首先是由知识和智慧的自身特点来决定的。一方面,知识是零散、片面、有限的,而智慧是整体、全面、无限的。智慧是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形成的对事物的本质性认识,体现为一种判断力。另一方面,知识是固有的、机械性的、易学的,而智慧则具有人际性、复杂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知识是具有普遍特征的,而智慧则是普遍与特殊的双重结合。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充满着人际之间的深层交流与情感融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做出判断和选择,把握事件核心,在正确处理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的能力,对教学有全面的把握。因此,从知识和智慧的内在特点上来讲,教师必须转知识为智慧。

(二)理论支撑

冯契构建了自己的“智慧学”哲学体系,在他的“智慧说”中,提出了认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获取知识,二是生成智慧。冯契认为,人的认知不应当止步于知识的获得,更应当指向对世界和自我的根本性认识,同时还要追求个体人格的自由发展。智慧的形成可以使人获得个人自由,可以将理论变成具体的方法、将理论转化成人的道德品性,人必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通过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及德性的自证三个途径,最终生成智慧。同样的,教师只有转知识为智慧,才能实现对教学的真理性认识与把握,在教学中实现自身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冯契的“智慧说”成为教师转知识为智慧的理论支撑。

(三)现实要求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知识的更新速度持续加快,社会知识总量迅猛增加,知识传播途径增多,教师的知识权威形象面临严峻考验。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建构“生成性课堂”,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提问。由于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思维的活跃化以及生成性课堂的实施,学生常常在课堂中提出令教师措手不及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挑战增大,教学知识的积累不足以应对变化多端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需要追求教学智慧的养成,以满足时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教师培训、在线学习、教研活动等机会进行自我发展,重视教学探索与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最终实现“转识成智”。

三、教师“转识成智”的有效路径

(一)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

教师的理论之识包括教育及相关理论知识、学科专业及教学知识、综合文化知识等,是教师通过职前教育、职后培训、自我学习等方式获取的知识。教师的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然而,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过程,还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与交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状况发生,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和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具备选择的智慧。选择之智,指的是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判断,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其选择要能把握教育契机,彰显教育理念,达到教育目的。例如,笔者参加了无锡市某小学的一次公开课活动,授课的是该校的教学名师,她在《三顾茅庐》这节课中选择的教学方法便充满了智慧。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诚意,这位教师先让学生寻找文中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描写,学生找到了“下马步行”“轻轻地”等描写之后,教师便说:“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当一次小刘备,表演一下如何恭恭敬敬地站在台阶下。”在学生表演过后,教师向学生解释:“身体微微前倾,这个姿势在我国古代表示对人的尊敬。”接下来,教师请全班同学站起来,“一起当小刘备”,保持着身体微微前倾的姿势,体会这个动作的累,并以此从内心深处体会刘备的诚意与恭敬。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充满乐趣,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集聚在课堂上,也让学生得以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思想,达到了对文本的深度领会。这样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设计,正是教师选择之智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才能将理论之识转化为选择之智呢?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优化自我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是教师转知识为智慧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时代进步的需求、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些都驱动着教师进行自我学习,优化自身知识体系。其次,教师需要有高屋建瓴的全局观念和意识,要能够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抓住最关键的所在,做出最正确、最符合学生发展的选择。教学内容十分繁杂,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的重点,并在形形的教学方法中,选取最合适的方法去呈现教学内容。在遇到课堂突况时,要深思熟虑,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最后,教师需要加强实践反思。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会接触大量的教学实践,然而,有些教师成功转型为智慧型教师,另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却停滞不前,其原因就在于教学反思的缺乏。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于教学实践,也生成于教学实践。教师若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后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反思教学实践得失,从大量的实际案例中探索规律,必能“悟”出教学的智慧。通过教学反思得到的“悟”,正如冯契“智慧说”中所提到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理性的直觉”,一种对事物豁然开朗的把握与领悟。[7]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形成选择的智慧,在遇到复杂的教学情境和突发的教学事件时,迅速进行选择与应对。

(二)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

教师的实践之识包括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8],是一种融合了教师本人经历、价值观与信念的系统性知识。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除了实践性知识,还需要诸多实践能力,如当众讲话能力、书面与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等,这些能力只有在课堂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然而,教育力量的发挥不能仅靠知识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守“教育性原则”,具备沟通学生、引导学生、教化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育,应当如春风化雨,让人感到舒服。化雨之智,指的是教师能够通过教育性的教学语言、感化性的教学行为,以学生容易理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之进行沟通,向学生传达自己的观点或理念,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例如,在一次笔者参加的小学观摩课中,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授课教师使用了引导的方法:“我们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发呆,思维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语文课上不能发呆,要发光,要像东方明珠一样一闪一闪地发光。眼睛发光,身体发光,当你举手回答问题时,小手也在发光。”这位教师温情生动的话语让学生们都露出了笑脸,在接下来的课堂上也更加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当下教师化雨之智的缺失,致使师生关系产生罅隙,教育效率低下。比如,有些教师抱怨说,学生为什么不听话?我明明都是为了学生好,可他们怎么就是不买账呢?这些情况正是由于教师化雨之智的缺失造成的。因此,教师的实践之识,需要转化为化雨之智。那么,如何才能将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呢?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相关知识,明晰学生的心理特性,能够以学生的视野和角度考虑问题。例如,作为小学教师,就应当运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用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比疾言厉色进行呵斥的效果要好得多。其次,教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需要有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坚定信念。只有真正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热情与精力,以学生的发展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与终极追求。冯契认为,人的道德品性对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必须通过“德性的自证”,对自己的道德进行反思与验证,生成自我意识、发挥自主意识,达到情感的自得,最终形成“自由的德性”。[9]教学是理性、伦理和情感共同投入和共生的过程,教师的德行表现与情感投入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后,教师需要树立自身“博学、亲切、专业”的形象。实践表明,学生对外表自信的老师有更高的心理期待,对言语形象生动的老师有更多的好感,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形象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与接纳。

(三)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大量学习与借鉴“前辈”们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往往阅读了大量的专业著作,观摩了大量的教学案例,从中汲取到有用的方法进行模仿,同时也吸取到一些经验与教训,以此来帮助自己改进教学活动。正如加拿大教育学者史密斯描述的那样,教师从教初期会刻意避免曾教过自己的教师的缺点,并尝试模仿自己十分敬佩的优秀教师的做法。然而,在严峻的课堂现实面前,这种自我建构“久而久之都会化为灰烬”。[10]由于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因素共同造成了课堂的不可复制性。创造之智,是教师在大量的学习、模仿、实践、反思中形成的能够对教学理论与方法等进行创新,能够根据情境灵活创设生成性课堂,引领师生共同发展的能力。这种创造性智慧往往带有清晰的教师个性特征与人格烙印。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认识到情趣、感悟、积累、迁移和习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个人特征的“五重”教学法。他在《燕子》这一课的教学中,深入揣摩课文,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课文学习和音乐欣赏相结合的方法,在文本学习之余,弹奏着钢琴,与学生齐唱《燕子》之歌,使学生不仅领悟了课文的语言之美,加深了对燕子的感情,还受到了音乐和审美的熏陶,使语文课充满了情趣。创造之智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最集中体现,也是智慧型教师的典型特征。[11]教师的借鉴之识是如何转化成创造之智的呢?首先,教师需要有较高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追求,在工作中奉献较高的职业热情。教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在职业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才会以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心态来对待工作,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其次,教师需要持续学习,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革故鼎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口耳相传,更是思维的培养、智慧的启迪、道德的构建与文化的传承。教师要将学生视为有尊严、有个性的独特个体,将学生视为最重要的课程因素,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与学生交互共生,实现教学相长。最后,教师需要在重视教学的同时,具备科研意识与能力。教师不仅是教学范式的奉行者,更应当是研究者和创设者。冯契认为,对事物认知的积累会造成规律的有机结合,实现辩证的综合,但辩证的综合是没有绝对化的,要根据历史发展进行丰富与完善,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促进理论的不断发展。[12]教学之海宽阔深远,没有彼岸;教学之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要在学习借鉴他人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上实现辩证的综合,继而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学习、反思与实践尝试解决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发展成新颖实用的教育理论。

总之,选择之智是教师课堂的效果保证,化雨之智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法宝,创造之智是教师发展的推进动能。知识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之基,实践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转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借助于“转识成智”理论,教师将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将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将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三位一体,最终汇聚生成教学智慧。

作者:郑友训王春歌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德东.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J].世界宗教研究,1998(4):55-64.

[2][7][9]王向清,张梦飞.冯契的“转识成智”学说及其理论意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2):119-123,127.

[3][12]冯契.冯契文集:第一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23,438.

[4]丁祯严,晋荣东.略论冯契对“转识成智”问题的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23-28,34.

[5]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8]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8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新教育实验引起了教育界的大讨论

朱永新教授说,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不单单让人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智慧。他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在我们的校园里、课堂上,只有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才能相互提携,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发展智慧。

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否给他以启迪?当学生失望时,能否唤起他们的信心?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能否使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欣喜

你的课堂轻松吗?你能在课堂上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进行你的教学吗?真正的课堂飘满自由呼吸的空气,教师轻松,学生也轻松!何必再自寻烦恼,将那简单而一目了然的问题硬生生地分析得高深莫测、云里雾里;何必再巧妙布置,引诱学生跳进自己早已设计好的“陷阱”呢;何必再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使课堂成了“逼供言”的法庭……轻松的课堂,学生不再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去“揣摩”教师的想法;轻松的课堂,学生不再唯师是从,成为没有思想的“克隆”人;轻松的课堂,学生能自由“放牧”独立的思想,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想法触手可得;轻松的课堂,学生能“胸藏万江凭吞吐,‘话’有千钧任翕张”;轻松的课堂,不再晦涩难懂、繁杂琐碎,它是一种追求简单的课堂!

你的课堂幸福吗?你的学生幸福吗?你把学生因听你的课而感到幸福作为终生的追求吗?当你看到你的学生被书山压得向你露出哀怨的目光时,你会觉得他们胸膛里跳动着幸福的火焰吗?当你的学生的思想被你来个五花大绑时而感到无所适从时,你会觉得他们眼睛内充满着喜悦吗?当你在讲台前无所顾忌地“河东狮吼”、大发淫威而使他们乖乖就范时,你会觉得他们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兴奋吗?幸福的课堂,教师引领学生去采摘一路美丽的风景和幸福的体验,学生浑身上下都酣畅淋漓、妙不可言;幸福的课堂,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和理性的阳光,令人心驰神往、悠哉游哉;幸福的课堂,不再是复制的作坊,而是创造的乐园,充满温馨、生趣和美感……

你的课堂充满智慧吗?你的学生有智慧吗?你的学生可能很聪明,但他们缺少悟性;你的学生脑袋中可能装满了知识,但他们缺少灵性!智慧的课堂,学生能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智慧的课堂,学生能对传统的看法和权威的定论进行大胆的颠覆和解构,有思想的飞翔和生命力的舒张;智慧的课堂,学生有丰满的个性,能“我思故我在”,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智慧的课堂,学生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经典拥抱、与创造撞击;智慧的课堂,学生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并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新教育实验的宗旨是关注个人。作为理想的课堂就应是提供给学生生成独立的个性,独到的见地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不是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而是锻造学生的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视觉。

理想的课题就是培养学生去发现有意义的问题,而不是寻求精确统一的标准答案。

理想的课堂就是赋予学生以人的能力,具备控制自己行为和自身命运的能力。

理想课堂的生成不仅依赖于教师的纯熟驾御课堂的能力,更来源于教师理念的前瞻性,来源于他内心的主动性。同时还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变革。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9

一基本概念

1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运用web2.0、云计算理念和技术,融合SnS、KnS、wnS架构的优点,提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学生可在电脑、手机、平板上使用wi-Fi或3G无线网络的接入到其中央服务器。它提供的云平台空间聚集各类应用:视频直播互动同步课堂、仿真实训、备课授课系统、课程资源库、作业管理、数字图书馆、在线考试、学习评价、博客、威客、播客、微博等数百项,此外另有可自由拓展的个性化应用功能。

2智慧课堂

“智慧”一词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陡然流行起来,“智慧商务”“智慧校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不一而足。教学过程是建构知识、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完善人格的过程。智慧教育基于知识教育,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智慧教育的载体。而人格的完善则更需要教师课堂上引导与课堂外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反思。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2]。

二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的融合

“智慧”是需要高瞻远瞩的,是有创新基因的。“智慧课堂”在玩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具有先天优势。如何有的放矢地提供最精准的教育服务,体现高职类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堂的课程特色,是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融合研究的要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结合,不是被动地融入,而是高层次地主动适应。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一种理想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

1生成条件

大学城云平台提供的“智慧终端”是智慧课堂得以实现的基础。它搭建的空间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信息化功能,一方面它满足了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也满足了智慧课堂要求的动态教学模式改革。

智慧课堂以“智慧终端”――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为保障,得以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进行开展。通过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鼓励学生积极自学,进入不同的学习进程,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任务出课堂,周而复始地循环构建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而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资源进行虚拟与现实的,也实现学生在课堂外的兴趣培养。强调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1)礼仪类课程素质拓展延伸的需求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由于其重视素质拓展,强调礼仪是终身养成教育,因而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自我完善的礼仪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生活、学习。要控制学生的礼仪习惯养成素养积累,就需要有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个性化空间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素材,鼓励愿意学的学生多学一点。而云平台的多样化功能恰恰为素质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场地。

(2)双语类课程的查漏补缺的保障

目前双语类课程教学的瓶颈主要在于学生英语能力较弱。因而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的授课面上就有两大局限,第一,需要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的深度与广度上有局限。第二,因为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弱,在教授的密度和适度上有局限。如若对上述问题一一回应解决,那么课堂有限的时间将远远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因而像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空间就变得极其重要,是双语课程查漏补缺的保障。

2升华机制

以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有了什么变化”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着眼点,纳入课程的考核和学生的成绩评定中去。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因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引导机制的考核与课堂教学规范的设置、教授内容的引导有机结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1)完成教学一改――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式是:明确布置任务――问题探究与准备――课堂交流展示――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反思。这一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来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引入大学城云平台为主要阵地,将这一公式明确化:浏览他人任务成果――小组线上讨论、留言――上传小组任务成果并课堂展示――教师现场评价、其他同学线上点评――教师更新线上拓展资料――学生线上自我反思评价。

(2)重视教学一得――教学检测管理(portfolio)的建立

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指的是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学生学习反思及自评,包括学习过程+最佳作品记录。具体通过课堂对学生表现的记录结合学生自己的作业及他评与自评,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及自我管理意识。包括:各项平时任务记录;平时课堂纪律与学生态度;书面作业;同学间评价;自我评价。云平台实名的认证及准确的学习记录、线上作业等是完成这一个人资料库分析的基础。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的建立将学生同时纳入到考核主体与客体中,有利于学生自我的实现。

(3)感受教学一享――营造四维空间的双语氛围

这指的是课堂上教师的英语用语引领、鼓励学生对英语的使用、培训学生助教对英语的正确使用等。做好引导工作强调学生对英语的应用上尽量避免去抠语法,多鼓励学生培养好的语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说、多听、多读、多背。而重视英语环境的营造的问题上,纯粹依赖45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提供课下良好的英语环境。世界大学城评台的引入,不仅打破课程45分的局限,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在线上课程网站上设计英语加油站、英文歌曲赏析、课堂专业英语解读等板块。

3生成价值

(1)动态课堂的生成

动态课堂的生成主要是教师层面,注重教学一得,提升教师的预设能力。让反思成为每一天的工作和习惯,每堂课的反思不泛泛而谈,不面面俱到,而是就某一个感触最深的细节谈感触,谈体会,写教学一得。如教师们就关注学情、巧设情境、引导探究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写反思,写心得。这样的行为必将使教师们从中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和提升而终身受用。实践反思,完善教学设计。一节课结束后,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与意见反映,作业的质量等都需要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反思,从而为下一次的教学设计积累经验。通过“教后思教”,有所发现,有所改进,不断进步和完善。更让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改革的核心动力。

(2)课堂创造力的提升

在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教学动态的生成,往往需要教师从原先的封闭式以及控制式的教学模式向当前互动式的教学转变。从其实质上来看开放式教学其根本的核心就是通过利用对“人的极大关注”来进行课堂教学。基于新课程教学标准,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思辨的时间与机会:但凡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教师绝不代替;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寻求和探索的,教师也绝不担心,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以及机会,并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从全方位对其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以及实践练习。

(3)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

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是鼓励学生养成持续自学的好习惯与鼓励学生享受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课堂引导与云平台中个性化空间的建设,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按同一进度施教,很难照顾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在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建构多途径、多层次的自主学习环境,以引导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也鼓励“学有余”与“力不足”的学生在线上多学一些。

(4)师生、生生关系的重构

在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课堂作业展示区、学生小助教交流区、礼仪文化分享区、习题库、英文小憩站、礼仪英语加油站、留言板、微博等模块的设置,丰富师生间的沟通。同时这种双向的交流更是带动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比如学生小助教交流区就引起学生间互相学习、评价的良好反应。特别是通过这样的线上交流,教师将平等化地与学生对话,消除在讲台上的距离感,在重构师生关系上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技术中心课题组.浙江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J].中国电化,2011(43).

[2]朱松林,徐小琪,潘杰.基于web2.0、云计算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公共支撑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85).

智慧课堂的优点与缺点篇10

开学伊始,本人有幸听了几位老教师的公开课,一时茅塞顿开,语文课堂,它本该就是智慧的圣殿!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也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

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乐园,是让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和探险的地方。生命一旦缺少了活力与探险,它将变得枯萎、凋零。课堂应是充满游戏精神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孟老师在上《化石吟》一课时,用她充满激情的声音、巧妙的设问把学生带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中。如:“沉睡亿年的石头怎么会开口说话?我们身边有没有会说话的石头?”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充满智慧的设问,一下就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那种踊跃的气氛、那种积极的参与、那种发自内心的激情,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智慧的课堂需要智慧的教师,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老师是学生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具有机敏、幽默、豁达、洞察的智慧。教师们只有用智慧的心灵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让课堂活动充满生活的意蕴、格调和情趣,让课堂活动充满智慧的探险,一位学者是这样描述课堂活动的价值的:“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对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是啊,一节智慧的课堂,必定是充满生活的意蕴、格调和情趣的。同是《化石吟》,张老师在处理上,就大加运用乡土教材,把学生带进浓浓的生活场景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中当然就有了学生的深刻的感悟、启迪!

课堂教学是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对话。课堂教学既要体现热爱和追求知识,更要体现热爱和追求智慧。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而在这一次优质课比赛的听评课中,特别是评课,我也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商榷:

1、上课、听课和评课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教学研究活动。不管哪一个级别的公开课还是平时随堂而听的“家常课”,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展示,而是为了促进、提高,课不是“做”出来的!我们不能单凭课上表面的现象来论成败,而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语文课堂教学尽管这法那法屡见不鲜、层出不穷,但能推广开来的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