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贸易企业盈利模式十篇贸易企业盈利模式十篇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8:50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1

abstract:Dongjiangfreetradeportareaput"onelineopen,secondlinetohold,regionaltradeliberalisation"intheareaofnewopenpolicyintopracticetocomplywith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ourcountry,thisrulereducethecross-borderelectricityintothemechanismoftheenterprise,makesthemarketcompetition.Cross-borderelectricitybusinessenterprisesneedtorelyonpolicyadvantages,expandforeigntradechannels,toachieveenterpriseprofitmodeltypechangesteadily.therefore,furtherstudyofDongjiangfreetradeportareacross-borderbusinessprofitmodelisveryimportanttothedevelopmentofportimportandexporttradeofourcountryinthefuture.

p键词: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

Keywords:Dongjiangfreetradeportarea;cross-borderelectronicbusiness;profitmodel

中图分类号:F752.5;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061-03

0引言

东疆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试行后,跨境电商领域顺势兴起,引领了港口区域产业结构变革的浪潮,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市场竞争加剧,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产品单一,产业结构缺乏创新,使得企业盈利困难,缺乏对跨境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的指导性研究[1]。我国电商企业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广告、会员制、商品交易、加盟共建、搜索竞价、网络在线游戏、软件音频下载、物流支付等八种盈利模式[2]。王颖纯、张磊[3]于2009年曾对天津港港口地区电商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运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对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将数学模型与盈利模式研究相结合,透彻分析了天津港电商企业盈利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述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本在此基础上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出一套适用于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将多级模糊评价方法对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目的在于提出一套适用于东疆港的盈利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跨境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的适用性进行准确评判,便于电商企业改进自身盈利模式。

1波特五力模型解析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

1979年哈佛大学michaele.porter教授首次提出了行业领域战略研究理论模型―波特五力模型[4]。波特五力模型的五力具体指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竞争者持有的竞争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本研究总结了目前东疆港自贸区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现状,选用波特五力模型对东疆港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做出初步判断,具体的影响分析以表格形式列出,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如表1、表2、表3、表4、表5所示。

2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波特五力模型解析的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竞争结构的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参考了相关文献,如兰彩虹(2013)综合分析了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的种类、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归纳出八种电商盈利模式及对于八种盈利模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盈利模式的优化对策[2]。借助上述理论支撑,分析得出东疆港自贸区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十五个具体影响因素作为二级指标,并阐述如下。

①企业的盈利能力。1)收益能力;2)成长能力。

②营销影响力。1)社会知名度;2)客户粘性;3)客户口碑;4)市场占有率。

③客户价值。1)客户的购买能力;2)客户需求;3)客户范围。

④平台效果。1)平台设计;2)平台性能;3)平台交易量。

⑤政策措施。1)监管力度;2)国内外环境冲击;3)政策开放程度。

3多级模糊评价法解析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适用性

依据东疆港自贸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影响因素的特性,选取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该盈利模式的适用情况。在指标权重值得计算过程中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德尔菲法进行计算,最后运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综合计算得出盈利模式评价结果,下文对具体计算步骤进行阐述[5]。

①在将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看做评价对象,根据评判标准,进行等级划分:令U代表评判标准集,ui代表每个评判指标标准,并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其中i=1,2,…,m,确定评判标准集U={u1,u2,…,um};

②按照影响因素分类情况,每一个影响因素代表一个评价指标,对每一级指标赋予权重值,权重值采取Delphi法与专家打分法来确定。

令V代表一级指标权重集,Vi代表二级指标的权重集,vi代表第一级每个指标的权重,vij代表第二级每个指标的权重,其中,i=1,2,…,m,j=1,2,…,n。

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B的取值为Bi中的最大值。

4实例解析物流支付盈利模式适用性

为了验证上述模型有效性,对东疆港自贸区物流物流支付盈利模式的适用情况进行考察。为使研究结果尽量客观、真实有效,采用德尔菲法与专家打分法,邀请10位专家进行打分,综合得出盈利模式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如表6所示。

最后采用上述多级模糊评价法的步骤对物流支付盈利模式进行最终评价,以求了解物流支付盈利模式在东疆港自贸区大环境下的适用性。由公式(1)(2)(3)可知,最终评价结果B=max{0.54,0.30,0.15,0.02}=0.54。

5结论

物流盈利模式的评价结果数值过半,并且符合评语优秀一栏的值域范围内,代表物流支付盈利模式在|疆自贸港区环境下的跨境电商企业中适用性比较优秀,有长远发展潜力,但是仍有上升空间。上述表格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级指标是评价盈利模式适用性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决定了企业盈利模式的发展潜力,社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客户口碑二级评价指标权重相对较小,有待提高。因此跨境电商企业想要获得稳定持久有发展潜力的盈利模式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后再辅助有效的营销手段,发展良好的客户源,打造受欢迎的电商平台,再加上实时关注东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变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借助良好的时机与适宜的企业经营战略就能形成适合在东疆自贸区大环境下长远稳步发展的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武金龙.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思考[J].港口经济,2014(08):9-12.

[2]兰彩虹.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3]wanGYing-chun,ZHanGLei,wanGLu.aStudyontheprofitmodeloftheporte-Commerceplatform[a].2009:5.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2

关键词:

国有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6801

国有企业,即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我国国有企业通常分为特殊法人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等。相对于其它企业(私营等),国企规模多为大中型,且多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和建材等重要产业。

1我国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分类

(1)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交易商品的形式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3)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分:总贸易、专门贸易;

(4)按交易的方式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5)按贸易货物的运送方式分: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路贸易、邮购贸易。

2国有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因素

2.1有利因素

(1)外部有利因素。

首先,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有利于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其次,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开放,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平台。再次,人民币币值稳定且略有上升,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最后,我国在加工、制造等方面长期以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有利于进行转口贸易。

(2)内部有利因素。

首先,国有企业涉及行业多为石油、化工、电力等垄断行业,在发展对外贸易时,竞争对手较少,压价、恶性竞争等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其次,国有企业相对有其他企业而言资金、人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再次,国有企业在进出口商品时,受到较少的贸易管制,因此更方便进行进出口贸易。最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有利于应对在复杂的国际市场。

2.2不利因素

(1)外部不利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环境仍存在众多风险,因此对外贸易风险相对较大。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仍需不断优化,再次过程中,如服装出口等行业的出口受到一定冲击。再次,人民币多次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出口贸易。另外,国际、区域间仍存在贸易壁垒,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对外贸易在很多方面仍受到管制甚至禁止。最后,非经济因素干扰仍明显存在。

(2)内部不利因素。

首先,国企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还有许多其他职能,因此在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得不更多规避风险,也因此减少了盈利的机会。其次,某些国企自身存在“尾大不掉”的问题,不利于进行复杂的决策。最后,国企内部部门设置复杂、部门间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快速便捷完成对外贸易中各项程序。

3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3.1直观盈利及亏损状况

每吨LnG国内市场价约为5600元。6万吨LnG售价约达到33600万元。若6万吨LnG全部及时出,售价高昂。但中海油为公布进口价格及履行合同的附加费用,且多则信息指出,中海油LnG价格到多、南浔下游买家。因此,没有证据表明巨额进口为中海油带来直观盈利。

3.2收益周期长短

对外贸易中,从前期准备至最终旅行合同,往往耗时较长。此次中海油进口6万吨LnG,花费时间较长,因此,收益周期较长。

3.3对企业内部产业的影响

中海油以形成了LnG勘探开发、野花、贸易、接收站、也太分销、销气管网、燃气发电、车船加气、城市燃气、卫星站、冷能综合利用等完善的产业链,且为方便接收进口,还在沿海地区建立了LnG接收站。因此,长期、大规模进口LnG促使企业内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3.4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首先,进口LnG可以为陶瓷业、玻璃、钢铁及公交车、出租车、渔船、渔政船等提供清洁能源及绿色动力。其次,LnG的进口,使得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管网等需求量增大,带动相关产业例如钢铁、机械等的发展。第三,中国海油甚至运用数字管道系统、气量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在运用电子技术的过程中推进其发展。

3.5对周边经济、环境等的影响

为方便进口LnG的接收,中海油在福建简称并投产了LnG接收站,拉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每吨LnG热值相约当于1.5吨原油、1.86吨标煤。186万吨标煤燃烧会产生约141290吨二氧化碳、1903吨二氧化硫。由此可见,进口6万吨清洁能源LnG,有利于保护周边环境。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3

成立日期:2004年

行业归属:电子商务主营业务:小额外贸B2B平台

行业地位:国内小额外贸B2B领跑者管理团队:Ceo王树彤

融资情况:2007年4月,获得凯鹏华盈和集富亚洲的第二轮投资,其中,凯鹏华盈还是首轮投资者;2010年3月,获得华平投资领投的2亿元投资。

商业模式概括:

敦煌网通过“企业免费注册,向买家收取佣金”的模式,为国内中小企业和海外小采购商提供覆盖整个B2B产业链的综合平台服务。2007-2009年,敦煌网在线交易金额分别约1.4亿元、14亿元和25亿元,2010年有望达到60亿元(详见本刊2010年7月号)。

不同于传统“信息服务平台”会员收费制模式,敦煌网采取的是向买家收取佣金的盈利模式,为国内中小企业和海外小采购商,提供覆盖整个B2B产业链的信息、翻译、支付、物流等综合平台服务。

为保证商业模式的顺利运行,敦煌网整合了跨境交易涉及的物流、支付、翻译等各个环节,并将其纳入自身的服务体系。这种基于专业化分工的整合,将买卖双方从繁杂的交易过程中解放出来,使得复杂的跨境贸易变得相对简单。更为重要的是,敦煌网提供的各项服务,通过集合效应大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使小额外贸在经济上变得可行。

基于为卖家提供交易环节的服务,敦煌网在盈利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实行买家按交易金额支付佣金的模式,与阿里巴巴开创的“按年收取会员费模式”完全不同。交易过程中,敦煌网在卖家报价的基础上,自动加入一定比例的佣金,以最终价的形式呈现给买家。敦煌网的佣金率介于3-12%之间。

商业模式评价:

敦煌网抓住细分市场的机会,通过全面整合跨境交易的主要环节,形成了在线交易、动态佣金的商业模式,开辟了B2B新蓝海。敦煌网现已获得三轮累计逾3亿元的风险投资。不过,清晰、简单的商业模式要实现高效运转,敦煌网仍需在诸多环节加强建设。同时,在线小额外贸已经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行业巨头介入,敦煌网开辟的蓝海或变红海。

行业背景: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达到2.05万亿元,B2C与C2C网购交易额达到了2000亿元。在B2B领域,跨境小额外贸成为新的亮点。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4

1.外贸统制专营时期(1949~1978)与产品经济和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国家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这种外贸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使中国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有利于将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控制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但是,该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是:(1)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统得过死,阻碍了企业与买方、卖方的接触,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3)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而且未能体现地方、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2.放权过渡时期(1979~1987)简政放权是这一时期外贸体制改革的主旋律。1984年,经贸部实施简政放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以如下三项最为重要:(1)1984年1月起,多数省份有权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1985年1月起,允许企业自己决定使用50%的留成外汇;(2)1984年1月,明确28种限制进口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这些机构包括经贸部所属外贸公司和分公司,其他部门所属的外贸公司,省政府经营的外贸公司。(3)1984年9月,通过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内容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制”、“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经过简政放权、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主权。外贸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自1979年下半年至1987年,全国共批准设立各类外贸公司2200多家,比1979年增加了11倍多。然而,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来说,外贸公司仍然是它们通向国际市场的唯一选择。中国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导致四个问题的出现:一是出口效益低、不同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差异极大;二是出口格局不合理,国际价格信息没有通过正常途径及时传递给生产者,盈利的出口商品得不到鼓励,而不盈利或亏损的出口产品又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三是缺乏国际市场行情信息,企业不能面对国际市场寻找机会,或根据要求进行产品改良;四是缺乏来自进口的竞争,进口管理和高关税,使进口竞争不能起到促使国内生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取消这一隔层,可以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外贸操作效率。高效率的贸易体制需要消除竞争过程和经营机会中的贸易障碍,其中,最大的贸易障碍就是各种形式的垄断,这不仅包括行业产品垄断,而且包括地理疆界垄断。

3.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外贸吃“大锅饭”的体制多年来一直制约着外贸事业的发展。经过调查研究,国务院决定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主要内容是:

(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以及全国性外贸(工贸)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和相应的补贴额度,承包基数三年不变;

(2)取消原有使用外汇控制指标,凡地方、部门和企业按规定所取得的留成外汇,允许自由使用,并开放外汇调剂市场;

(3)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除统一经营、联合经营的21种出口商品保留双轨制外,其他出口商品改为单轨制,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直接向中央承担计划,大部分商品均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进出口。

(4)在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进出口行业进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

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承包制的推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为解决责权利不统一的状况迈出了一大步,从而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其次,它有利于解决中国经营体制上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让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的道路。再者,它促进了工贸结合,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承包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1)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承包制仍然保留了中央财政对出口的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非规范化的行政性分配,带有主观随意性,也不符合国际贸易的通常做法。

(2)助长了局部利益的膨胀和不平等竞争的加剧。对不同地区的承包企业规定不同的出口补贴标准和不同的外汇留成比例,从而造成了地区间的不平等竞争,诱发了对内的各种抢购大战和对外的竞相削价销售,造成外贸经营秩序的混乱。

(3)企业行为短期化。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刺激下,缺乏中长期投资眼光和积极性,只重承包期内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往往忽略了外贸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企业宁可转产附加值低且易迅速出口、换汇成本低的产品,导致国家外向型企业产品结构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

(4)承包期一定三年不变,未能适应国内非经营环境的变化。遇有重大的环境变化,承包企业往往难以完成承包任务。

4.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这一轮外贸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微观管理层的变革,它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前一阶段简政放权道路的延续。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有两项特别重要:

(1)取消国家财政对出口的补贴,按国际通行的做法由外贸企业综合运筹,自负盈亏;

(2)改变按地方实行不同外汇比例留成的做法,实行按不同商品大类统一比例留成制度。此后,中国外贸经营基本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外贸财政补贴的取消使外贸企业第一次被真正作为外贸经营主体和参与竞争的独立实体而受到重视,使国内外贸企业能够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市场秩序健康发展,同时,它还扩大了企业对外汇的支配使用权,有利于保持适度的进口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为了保证国家收汇并防止逃汇、套汇,外汇管理部门和结汇银行实行跟踪结汇,加强了对出口外汇的管理。

截止至1993年底,中国有外贸经营权的各类企业(不包括已投产的8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达8000多家。原有的宏观管理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也呼唤政府建立一套多形式、多层次、既灵活又统一的管理体制。为此,国家提出按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国有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外贸企业进行股份制的试点工作,鼓励专业外贸公司实行进出口制,鼓励工贸结合,发展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从整体上促进全国外贸规模的发展。

5.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1994~)1994年,中国政府开始了以汇率并轨为核心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有:(1)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重要调控作用。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双重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现行的各类外汇留成,取消出口企业外汇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实行银行售汇制,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外汇体制改革为各类出口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大大加速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更有效地发挥汇率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对外贸易的功能;有助于中国外贸体制与国际规则接轨。1996年12月1日,我国还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加强和改善客观管理,即管方针、管政策、管规划、管监督,在1994年《对外贸易法》颁布实施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并实施各种配套法规,将对外贸易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宏观上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汇率、关税、税收、利率等调节对外贸易。对进出口总额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实行指导性计划。加快赋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企业、商业物资企业和科研单位外贸经营权,截止1996年底,我国各类外经贸企业已达1.2万多家(其中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5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4万多家。1996年9月,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规定外国公司、企业可以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在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试办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外商不仅在生产领域,而且可以在流通领域进行合资合作经营。此外,1996年我国还在5个经济特区进行生产企业外贸经营登记制试点。外贸经营权将根据我国的对外承诺,最终由审批制转向依法登记制。

(3)加快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国有外贸企业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综合商社和设立监事会、内部职工持股等试点,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我国外贸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政府鼓励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兼并,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以外贸公司为龙头,贸工技商结合的综合商社和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具有多种功能的产业跨国公司。对一些小的外贸企业则根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改组,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将分散的外贸经营权重新统一起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发展的新趋势。国际经验表明,依靠建立企业集团等形式而形成的行业垄断或产品市场垄断,以及由此出现的不完全竞争条件,是防止产业内部或国家之间过度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和规范国际贸易秩序的一种有效方式。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认识到,我国传统的外贸收购制的经营方式必须转变,以服务为特征的稳定、有序、高效的制必将是外贸经营的发展方向。通过1996年的深入调研,我国在推行外贸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大力宣传推广外贸制;其次,建立健全外贸法律制度,依法促进外贸制的实施;第三,在加快赋予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的同时,全面扩大外贸公司内贸经营权,将外贸制的推行建立在国内外流通体制一体化的基础之上;第四,将推行出口制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结合起来,采取一些扶持政策,把工贸双方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4)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加透明度。这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要求,也是国际贸易规范之一。按照国际规范及中国的承诺,只实施正式公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5)加强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进出口商会等中介机构的协调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外贸行业的律师、会计和审计事务所及咨询服务机制;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惩处力度。1996年9月经贸部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为实现我国对外经贸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国际化、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近20年来,改革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中央集权,塑造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政企分开、权责分明,一直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

(1)外贸主体沿着“国家———地方———企业”的模式演进发展,即从1978年之前国家主办外贸活动,转变为80年代后地方主办外贸活动,直至90年代由企业充当外贸活动的主角,逐步承认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微观主体地位;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新兴;电子商务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

国际贸易指的是各个国家之间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又叫世界贸易。主要包括出口和进口两部分,国际贸易的进行促进了国家的对外交往以及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轻型、便捷的商务模式应运而生。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从而使得整个交流流程快捷简单。目前电子商务外贸平台分为B2B类平台,业界代表为阿里巴巴;B2C类平台,其代表企业为卓越亚马逊、凡客、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C2C类平台,其代表企业为淘宝、拍拍;B2m类平台,B2m是一种采取互动的商家对商家的电子商务形式,因此B2m主要是针对销售者或者为其工作者服务的;o2o类平台,o2o即onlinetooffline,是将互联网技术和实体商务结合起来的线下交易平台。这些电子商务外贸平台都是当今主流的电子商务外贸平台。

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培养新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行业存在的灵魂。为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我们在为人才制定相关职业规划的同时,要根据人才自身的情况,对于人才的口才、办事沉稳度、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进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基本上都是在网络上进行,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虚假的交易。尤其是在近些年很多人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巨额利润,纷纷投身这一行业,其中也不乏一些没有行业道德的企业或者个人进入这一行业。他们为了谋求利润,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欺诈客户,败坏了行业风气,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将一些不符合行业要求的企业或者客户剔除出电子商务这一行业,进而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重视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外汇风险

政府要加大财政对优势企业的支持。不仅要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些资金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样一笔资金投入,如果投入到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那么就会造成资产的浪费,如果优先选择一些新兴产业或者是顺应时展潮流的企业中,则可以使这些资金的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实现优势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外汇风险。

(四)开拓新市场,推行贸易方式多元化

对于电子商务来说,我们不仅要注意对外出口,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对象。我们一定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到个别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开辟新市场,推行贸易方式多元化。但在此过程中,面对微薄的利润,我国相关电子商务行业不得不以扩大交易来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而盲目扩大交易量又会使得我们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我们需要推行多元化的贸易方式,来分散电子商务带来的贸易风险,提高电子商务的交易水平。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当前我们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国际贸易对于不同交易模式的需求。我们要不断运用多种贸易模式,紧跟时代经济的发展,用新形势下的经济眼光来分析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青云.我国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盈利模式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55.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6

1.1“直销”成为外贸企业的主要交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通过第三方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跨境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体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传统国际贸易具有进出口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以及效率低等弊端,跨境电子商务完全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的服务,弱化或替代了传统国际贸易中的部分中间角色,节省了贸易商、批发商等环节的部分中间成本。这部分中间成本,其中一部分用于产品价格优惠,更多地吸引消费者来购买;一部分用于支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佣金,架构起跨境交易的桥梁;还有一部分直接变成生产企业的利润。通过“直销”形式,可以实现生产企业、第三方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消费者的“三赢”局面。

1.2“小单”成为外贸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了跨境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体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的单笔订单多为小批量或单件、多批次的“碎片化”形式,取代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大批量“集装箱”形式,而互联网的便利促使小额订单或零售订单进一步增加,再加上金融危机后外贸企业出于缓解资金压力和控制资金风险的考虑,用中小额采购取代大额采购,短期采购取代长期采购,降低单笔订单的金额。由此,“小单”逐渐成为外贸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1.3“创新”成为外贸企业的主要竞争趋势目前各类高科技产品是跨境电子商务的重点产品,定制化、个性化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外贸企业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也要加大对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技术投入和服务支出,就就是在产品的“定制化”、“个性化”上下功夫,真正实现产品创新,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跨境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产品创新,成为外贸企业的主要竞争趋势。

2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1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发展滞后问题没有物流保障,国际贸易的进出口商在确定交易后无法实现交易后续工作的有效链接,这样所谓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就是一句废话,而进出口商交易的目的也没有办法达成,所以,物流保障非常重要。跨境电子商务多采用国际快件或空运的形式,目前我国海关以及监管机制大多是依据B2B的海运货物形式制定的,而对B2C的国际快件或空运方面的大量小包裹的监管制度上还有所欠缺,跨境物流存在运费高、关税贵且缺乏安全性等问题,有些甚至无法安全抵达国外消费者。外贸企业可以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特点优势,来选择适合的物流服务。国内规模比较大的电子商务,均设有仓储基地在国外,大多配备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可以为外贸企业提供快捷、高效、低价、安全的物流服务。但从长期来看,可以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采取外贸企业-物流公司-房地产公司联盟集货配送模式,整合资源,建立合作企业,共同发展海外仓储业务,将自建的营销公司与国外成熟的仓储物流公司机械能嫁接,形成配送体系。要与第三方物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尽可能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紧密结合。

2.2跨境电子商务的安全支付问题由于网络上鱼龙混杂,网络诈骗、伪造单据的行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网络病毒的干扰或者黑客入侵这两种原因。因为涉及到价格、合约等导致很多外贸企业不放心在网上签约,更不放心在网上结算,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电子支付安全问题也是影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传统贸易所使用的支付方式已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电子化要求,需要更多使用符合境外主流市场习惯的支付方式来解决在线支付问题。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现今在世界上还未有完整、有效的解决手段。国际上使用最多的网上跨境电子支付方式是paypal,有八成国外消费者使用paypal进行在线跨境购物。我国速卖通目前支持包含银行电汇、mas-er-Card、Visa、moneybookers等多种借记卡的支付,还提供escrowservice第三方中介付款服务,在支付手段上也算得上是便捷、安全。但是无论使用哪种电子支付手段,网上跨境电子支付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再加上国际贸易大环境存在复杂性,在进行电子支付时一定要慎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3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兴行业,将商务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所需的专业人才也与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有所不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通晓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电子商务建设、运营和管理,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策划、网络营销,更需要良好的外语沟通水平,要有国内外产品行业背景,要具有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如消费者所在国家的文化、习俗、消费喜好、思维方式、法律等,还需国际电子营销技能。要想引进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以及颇具潜质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吸引专业人才,把环境留人、感情留人以及事业留人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争取人才引进后不流失。同时要对企业内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邀请的专家、企业必须要有实战性,经验要丰富,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比如案例解读、深度培训、专题讲座、现场体验等。最后还要加强与高校的长期沟通合作,外贸企业提出人才需求条件,高校依据此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以顺利实现企业-高校的紧密对接,为外贸企业培养出具备综合性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3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并非易事,需要在企业战略、组织机构、价值链整合、战略联盟以及盈利途径等方面做出调整。

3.1对企业战略进行及时调整,在核心业务战略思想的确立下重组业务流程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外贸企业的市场环境,并对传统的经营模式造成挑战。面对这一局面,外贸企业要想继续向前发展,就要对自身进行详尽的战略分析,及时调整企业战略,确立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核心业务战略思想,为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要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核心业务,根据环境的即时变化来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当前新型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外贸企业还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有效整合,比如有效控制生产业务流程,通过虚拟化经营和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来有效控制物流和资金流业务,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来有效控制交易企业或个体消费者,等等,为外贸企业成功转型升级打好坚实基础。

3.2通过虚拟经营和战略联盟,提高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企业自身在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或劣势环节,以外包的形式转给其他企业完成,做好其中的管理协调工作,适当考虑把研发、生产、物流等环节虚拟化,形成虚拟经营模式。同时外贸企业还可以与其他企业在共享利益的基础上构建战略联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可以避免同类产业内部的竞争过度,有利于提高战略联盟的整体核心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开展虚拟经营和建立战略联盟是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重要途径。

3.3商业模式由“以产品为核心”向“以客户服务为核心”转变,实现外贸企业盈利途径的多样化传统国际贸易的商业模式是“以产品为核心”,通过“分销”和“零售”的形式进行产品交易,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局面,企业要想盈利,就必须转变商业模式,要“以客户服务为核心”,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对客户群体进行重新定位,对产品市场进行重新细分,对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重新确定,在市场不断变化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利润。据此,外贸企业就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抓大放小,抓好某一个或者几个企业占据优势的交易环节,以实现外贸企业盈利途径的多样化。

4结语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7

1.出口贸易汇率风险增加

尤其西方国家为了避免对本国的业务造成巨大冲击,就会对我国出口贸易采取制裁,导致人民币不断升值。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出口贸易利润率都在5%以下,同时我国的出口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整体的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创造能力不足,很多的产品处在贸易产业链末端,导致经贸企业的利润很低。在加上人民币汇率一直上升,导致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不断增加,使得外汇收入不断缩水,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2.成本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政府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做好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不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再补贴等刺激措施。另外,我国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使得我国出现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在加上国际大宗商品的上涨,从而导致出现输入性的通货膨胀。随着货物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企业出口业务的空间。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风险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欧美等国家就会通过各种形式,挑起贸易争端,具体包括特保调查、反补贴等手段,还有建立各种技术、环境以及绿色壁垒等。就目前而言,我国成为国际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呈现出金额庞大、涉案次数多的特点。因此,我国国有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抓住发展机遇,为产业链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

4.筹资风险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较为复杂,前途不算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外经贸企业的融资担保风险,增加了信贷难度,成为国有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虽然央行已经连续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但是在导致对外经贸国有企业不断陷入融资困境。

二、控制好国有企业产业链贸易财务风险的措施

为了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就要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1.要合理选择结算方式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维持更多的客户,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要采用对国外进口上更为有利的付款方式,比如远期承兑交单、货到付款等,这些方式能够让进口商获得资金价值和时间价值,保证结算方式的安全迅速。对于出口上要进行全方位考虑,选择降低结汇的结算方式。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前提下,有的出口上选择了远期收汇结算方式,就会降低企业的实际收汇,影响企业盈利。因此,对外经贸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进行合理转嫁,最大限度的降低汇率损失风险。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必要的套期保值,提高外汇市场风险的运作能力,保证企业全面具有规避风险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控制汇率风险。

2.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就目前而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然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主要国家,因此,我国企业把贸易重点都放在这些发达国家市场上,导致进口商信用风险较大,不利于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因此,国有企业要产业链贸易扩展到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不断拓展市场发展思路,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实力。

3.要建立信用风险控制体系

对外贸易国有企业要对海外客户的经营实力、偿付能力等进行严格调查,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档案记录,对信用额度进行分级,选择灵活多样的结算方式,保证收汇和出口的安全。同时一些海外的企业和客户受到经营情况的影响,经常出现变动,导致资信情况非常不稳定,这就要求企业要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及时有效的更新信用档案,对客户进行严格的选择。

4.要做好企业收账管理

作为对外贸易企业,要采用过程控制和事前预防的措施,做好企业的收汇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以为收账款拖欠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要做好内部的收账控制和管理,提高收账款管理水平,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监督和,从根本上控制呆账、坏账以及逾期的账项,提高账款资产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三、结语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8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是出口增长乏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国有外贸企业经济效益仍十分低下;外贸企业亏损挂账包袱较大,仍没有摆脱依靠国家政策来发展外贸的烙印。

1998年我国外贸出口虽继续保持增长,但国有外贸企业经济效益仍然下降,亏损挂账仍继续增加。据汇总决算资料反映,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仍在下降,1998年全国外贸企业亏损为80.45亿元,比上年增亏17.22亿元,其中:中央外贸企业净利润0.49亿元,比上年净利5.25亿元减盈4.76亿元;地方外贸企业亏损80.94亿元,比上年亏损68.48亿元增亏12.46亿元。截止1998年底外贸企业决算反映亏损挂账已达553.22亿元。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首先在于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基础较差、效益观念较为薄弱。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片面追求规模扩大和数量增长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做法大量存在。就当前看,整个外经贸工作也尚未真正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客观上讲,我国外贸企业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企业的任务观念和指标观念都很强。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外贸企业的任务就是出口创汇,盈亏要由国家负责,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之后,特别是现在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仍有人抱着出口创汇指标紧追猛赶,甚至不惜恤本盲目追求规模,造成目前企业巨额亏损挂帐、经营难以为继,给我们外贸事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方式必须实现由数量型扩张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必须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牢牢地把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提高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其次是依法调控外贸发展的宏观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20年来国家鼓励外贸发展的财政政策,一方面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对鼓励政策产生了过份的依赖。政企不分,使国有外贸企业无法割断与政府的隶属依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外贸企业习惯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因此,必须结合政企脱钩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引导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研究建立健全和完善调控外贸发展的宏观管理体系,运用市场经济方法引导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再次是外贸企业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必需深入研究外贸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在公有制基础上真正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我国企业改革目标内容,然而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国有企业负盈不负亏现象如同当年承包中包盈不包亏一样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致使企业亏损挂帐一大堆仍依靠继续挂账来生存,这在外贸企业中尤为突出。1990年第一轮承包结束后,外贸企业亏损挂帐为98.92亿元,至1998年底,亏损挂帐已增至553.22亿元,平均每年增加64.9亿元。除了外贸企业忽视经济效益外,没有找到使国有企业实现自负亏损的有效方式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进一步深化外贸企业改革,在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寻求真正实现企业自负亏损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2、继续实行积极的鼓励出口的财政政策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2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继续扩大我国商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继续实行积极的鼓励出口的财政政策势在必行。20年来,国家财政采取了多种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但这大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针对培育出口产品生产能力而实施的。随着我国生产水平的提高,国内买方市场的形成,过去的有关鼓励我外贸发展的措施显然已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有关鼓励出口的优惠措施也随着国家财税、金融、外贸、外汇、计划等方面的改革而消失。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鼓励出口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由过去注重培育出口生产能力方面向注重培育、开拓和保护出口市场方面转变,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国际惯例的鼓励外贸扩大出口的财政政策体系。

(1)继续完善鼓励外贸出口的全面出口退税政策。为鼓励外贸发展,1994年国家在财税改革后实行了“免抵退”的全面出口退税政策。全面的出口退税,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我出口产品向精加工、深加工发展,优化我出口商品结构。但因实际执行中的存在的少征多退问题,全面出口退税政策没有得以全面执行。人民币与外汇矛盾的焦点较集中地反映在出口退税政策的全面与否上。实行全面的“免抵退”出口退税政策,是符合国际惯例的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应结合国家财力的允可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逐步加以完善。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的管理。为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1994年,国家在金融、财税、投资、外汇等重大领域进行重大改革的同时进行了外贸体制改革。改革中决定要对少数实行数量限制的出口商品进行配额招标。1996年,国家决定将出口商品配额招标收入用于设立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是中央政府用于调节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专项基金;基金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由财政实行专项专户、列收列支管理;基金实行有偿使用和无偿使用相结合。截止1999年4月底,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收入共97.53亿元。通过近两年的使用,基金使用的重点仍没有摆脱过去注重培育出口生产能力方面,依旧按照项目来分配使用基金,基金使用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改变和完善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使用办法,向注重培育、开拓和保护出口市场方面转变,充分发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在鼓励外贸扩大出口的作用。可以结合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完善国际市场信息的服务、鼓励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支持和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等方面入手,改革和完善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的使用管理。

(3)采用更为积极的评价手段引导和促进外贸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今后15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这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九五”计划和达到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党的十五大又提出了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的总体要求,因此,积极引导和促进外贸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是确定财政鼓励政策的基本取向。

获取比较利益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理论

。英国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在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国际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的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即使在各个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换取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仍然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这一原理用李嘉图本人的比喻来说,就是“英国用其生产的羊毛来换取葡萄牙生产的葡萄酒”,对两国而言,都可以获得较多的相对于本国生产同类产品而言的经济利益。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这一比较利益的获得,究竟体现在我们国际贸易中的哪一个环节、哪一方面呢?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领域多产品企业

多产品企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企业可以生产多种产品,使得企业倾向于多样化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的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公司是单一产品企业,而是向多产品企业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站稳脚跟。

一、多产品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更是激烈,所以要想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胜利,单一产品的企业是不可能取得稳定性的胜利,所以,企业必须多寻求一些出路,除了需要科技创新外还要企业发成为多产品模式的企业,这样就能使得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有利优势。

(1)多产品模式使得企业经济制度更加完善。在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后,国际贸易领域也向着多样化模式发展,近几年来多产品企业逐渐代替了单一产品企业,使得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能够走的越来越远,使得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力中能够胜出和占有一定的地位,如果一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被逐渐的淘汰更不用说在庞大的国际贸易领域中幸存下来,企业产品模式单一就会严重的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得企业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一叶障目,在有些方面就会失去先机,甚至由于企业体制的不完善而存在隐患。而多产品企业生产模式就不一样了,它可以使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的过程中看清当时市场经济的形式,使得企业能够在多种产品模式中进行互补,并且使得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能够走的更远,企业模式发展的更广。如,我国茅台酒业集团,打算放弃专业化生产向多样化生产模式改进,打算进军房地产领域,使得企业更够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当中胜出。

(2)多产品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需求的产品也向多样化发展,许多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空间利润已经向多产品模式进军,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把人们的衣、食、住、行这些方面全部概括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一定处于有利地位,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也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企业的多产品生产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下的一种十分兴起的产业模式,对一个企业而言,它可以生产一种产品,当然,也可以生产多种产品,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日常需求的多样化的增加,让许多的商家都看到了有利的商机,也让许多的企业从专业生产模式转为多样化产品生产模式,以用于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供给。通过这样的多产品模式使得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更够占到有利地位,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能够自己做到产品的互补,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胜出。

二、多产品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发展

与以往的专业产品生产模式相比,多样化产品生产模式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更有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使得企业更够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多产品企业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要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人们对产品要求的多样化需求也是随之而来,如果一个企业只是一味的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企业就很难在当今多种多样的信息产业社会中生存下去,所以多产品生产模式的产生是现今经济社会的必要产物,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胜出的更本因素。

(2)多产品生产模式更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一个企业想要发展与进步,就必须要有盈利,因为所有的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再也不能以一个品种打天下了,为了满足市场不同需求,进步提升销量,增加产品的利润,丰富产品品种系列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全面的发展与进步,能够让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和更广的发展空间,才能让企业能够有实力应付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竞争,并且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胜利和利润最大化。

(3)产品多样化带动产业链的发展。企业的产品多样化不仅能够使企业全面的发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更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企业之间能够达到共赢,在国际贸易领域中能够互补,达到共同发展与进步,在于企业相关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的利润,有利于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发展空间更大、更广,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胜利,而且能够使企业更容易适应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环境。多样化产品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兴起。能够使得国际市场经济水平能够更进一步,并且能够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社会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结语

多样化产品企业与单一的产品企业相比,多样化产品更能够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胜利,并且,多产品生产模式更能满足现在社会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所以,在国际贸易领域中,要努力的把单一产品生产模式向多产品生产模式发展,能够让企业取得更多的利润与最大化的发展与进步,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出。

参考文献:

贸易企业盈利模式篇10

一、中国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非市场化的问题

1.国内企业要出口产品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大多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

虽然我国对传统的贸易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如赋予若干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权,但是,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仅仅只是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少数科研机构),而且其进出口自营权仍然受到很久的约束,经营范围受到严格的限制,拥有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企业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完全自主地经营进出口业务。此外,虽然我国也允许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但进入门槛很高,数量极其有限。总之,我国的外贸经营权仍然是由国家控制的,(注:政府对外贸经营权的管制实际上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只有少数生产企业有权可以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大多数企业并不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这些没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要出口产品,就只能通过国有外贸公司。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没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来说,它们并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自由地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因而同国际市场之间实际上仍然存在着“隔层”。(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曾提出了“工贸结合”的改革思路,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有外贸公司和国有生产企业都没有独立的财产,因此,我国外贸公司同生产企业之间的“工贸结合”大多是在政府的策划下采取行政合并的方法进行的,而不是通过产权交易组合而成的,这不但起不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反而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及协调成本过高,形成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的“规模不经济”局面。总之,我国生产企业同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问题并没有真正彻底地解决。)

由于外贸经营权由政府行政审批,哪些生产企业能进入国际市场完全由政府指定,因此,在缺乏市场竞争和筛选、淘汰机制的情况下,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并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这样就必然会造成对外贸易的低效率。同时,由于国内大多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自由地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因此,国内许多生产企业就不可能完全自由灵活地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及时生产出完全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我国的出口,这就人为地压抑了我国的出口供给弹性。

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注:“私营企业”是我国的一种特殊提法,事实上,企业只存在因其所承担的财产责任或民事责任的不同(既有限责任或无限责任)而出现企业组织形态不同的问题,而不存在因所有者身份不同而导致企业性质不同的问题。)在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下并不能自由地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因此,这就不利于使我国持续涌现出更多的完全自负盈亏,因而真正具有内在动力和压力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出口的市场主体,从而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人均出口额的不断增长。(注:目前中国虽然跻身于世界第七大贸易实体,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则显得人均贸易额或出口额并不高,如人口只有五千多万的英国和法国1999年却分别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第四和第五位。)可见,对私营企业的出口限制实际上是对中国出口扩张能力的人为限制。

此外,虽然我国的外贸公司在政府的保护下垄断了我国的进出口,但我国的国有外贸公司却因规模小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且,由于这些国有外贸企业并不承担经营亏损的最终财产责任,因此,各国有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而往往不负责任地对内抬价收购、对外低价竞销。国有外贸企业相互之间这种没有内在约束的无序竞争,不但造成出口秩序混乱、而且增加了我国的出口换汇成本,降低了我国的贸易利得(Gains)。

2.我国在进口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政府管制,进口的市场化或自由化程度更低

虽然我国自1992年以来不断降低关税,但我国降低关税的政策意图实际上是侧重在缓解我国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同时扩大资本品或技术设备的进口(中国进口中的80%以上是资本品),以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率,而并不是着眼于通过实现进口的自由化,以引入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而且,虽然我国不断削减非关税壁垒,但实际上我国对一些已经取消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进口商品仍然存在着不同名目的数量限制,一些需要进口品的投资项目需要事先得到政府的立项批准或政府部门的政策性指导。同时,中国在进口的程序上也存在着一些事实上的管制(如需要若干个政府部门的盖章认可,进口手续过于繁琐等)。此外,在政府对进口进行严格管制的同时,我国对许多产品(如原油、成品油、农产品等)的进口仍实行国家垄断,这种进口垄断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关税壁垒。

我国对进口进行管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某些行业或企业(特别是保护了国有企业),但却因减弱了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同时使国内企业得不到低成本的生产投入品,从而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缺乏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按照新贸易理论中的基本观点,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是为了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以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使企业能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价格,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但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规模经济,许多企业完全只是为了出口而出口,为了创汇而出口,而并不一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或创造利润而出口。由于我国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因此,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较高,生产率普遍较低,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换汇成本也就自然很高。

(三)我国的出口结构仍存在着技术档次及附加价值低的问题

中国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及日用消费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很大比重),这些产品的产品链条短,附加价值低。目前,中国出口量最大的10类产品中有9类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如鞋、玩具和运动用品,以及布料和服装等)。

目前,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虽快,但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而且我国机电产品一般档次较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不高,缺乏有后劲的支柱产品,支柱产业的出口能力尚未形成规模。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已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世界十大出口国平均为40%左右),且多数还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包括银行、保险、电信、法律、会计、资讯行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还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加工贸易中,只要加工产品本身是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那么,反映在统计中就是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实际上国内大量加工过程比较短暂,附加价值并不高。可见,建立在加工贸易基础上的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还不能说明我国的出口结构已真正实现了高级化。

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产权问题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市场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易。如果将这一观点引进到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则我们就可得出这样一个新理论观点:国际贸易的实质实际上是产权在国际间的交易。既然如此,本文就从产权这个角度来剖析中国的对外贸易问题,以便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并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正确的发展思路。

(一)中国贸易非市场化的根源是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

既然国际贸易的实质实际上是产权在国际间的交易,因此,国际贸易市场化或自由化的实质则是产权在国际间的自由交易。这意味着,一国要真正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最根本的是本国的微观经济主体不但完全有权在国内外独立地获得或拥有财产,而且还能在国内外自由地进行产权交易。可见,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前提是财产权分散化的产权制度。

而我国目前的产权制度特征是:(1)绝大多数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及企业家才能等)的产权仍然掌握在国家手中,且国家的财产权利是凌驾在其他一切财产权利之上的特殊的财产权利。(2)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外贸公司)没有独立的财产(即对企业的净资产没有所有权)。(3)私营企业的财产权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法律的平等保护。

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中,由于国家(事实上是政府)仍然掌握着大部分生产要素的产权,且国家的财产权利是凌驾于其他一切财产权利之上的特殊的财产权利,因此,政府就自然仍是最主要的经济决策者或经济活动组织者,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经营权也就自然控制在政府手中,这意味着,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中,微观经济主体是很难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

事实上,在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外贸公司)没有独立的财产,因而无法真正独立地承担经营亏损(包括进出口亏损)财产责任的情况下,也不能让国有企业掌握完全的进出口自营权。因为,如果让这些不承担进出口亏损责任,因而没有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的企业都可以完全自由地从事对外贸易,则有可能导致不计成本的对外恶性竞争现象,从而既会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秩序的混乱,同时又会大大降低我国的贸易利得。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也不得不对外贸经营权实行审批制。

此外,由于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中,私营企业的财产权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法律的平等保护,因此,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就很难被视为是私营企业的一项天赋权利或自然权利。私营企业要获得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权利,就只能由政府批准赋予。

(二)传统的产权制度人为地限制了我国企业规模的扩张

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中,由于国家为保护自己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及控制权,并不鼓励其他财产所有者对国有企业投资入股,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和职工对企业净财产并没有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和职工也没有内在的动力不断扩充企业的净资产,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缺乏内在的规模扩张机制。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并不是拥有独立财产的产权主体或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对其所占用的财产并不享有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之间不可能进行真正的会发生所有权转移(所有权永远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兼并或收购活动,这又使得我国的国有企业缺乏外在的规模扩张机制。此外,由于私营企业的财产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法律的平等保护,因此,私营业主对其财产所有权的长期归属也缺乏信心,这样,我国的私营业主也没有内在的动力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等等。总之,由于我国的企业缺乏内在和外在的规模扩张机制,因此,这就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缺乏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三)中国出口品技术档次低下的根源是制度的限制

由于在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之间不可能有真正激烈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且国有企业因没有独立的财产而不可能真正承担经营风险或亏损的财产责任,同时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及职工对采用先进技术所形成的企业财产并不拥有所有权,技术并不能通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变成有回报的投资(杨小凯,1998),因此导致国有企业既没有外在的压力,同时又没有内在的动力和压力不断地开发和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有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动力及压力,从而自然会导致我国出口品的技术档次低下。

(四)在本国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情况下,政府也难以完全实现进口的自由化。

由于传统的产权制度导致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产品生产成本过高且质量较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现进口贸易的自由化,则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就有可能因无法同国外企业竞争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这样,政府就不得不对进口实行事实上的管制政策,以保护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可见,中国对进口进行管制的实质是为了保护国内的国有企业,保护传统的产权制度。

总之,以上分析充分证明:阻碍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及真正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根本原因是传统产权制度的限制。

三、产权改革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为真正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并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贸易强国,我们应进行实现财产权分散化的制度改革,从而使我国的微观经济主体都成为真正拥有独立财产的所有者或产权主体,并规定各所有者的财产权利一律平等。

进行这种实现财产权分散化,并规定各所有者财产权利一律平等的制度改革,将会自然创造出众多真正拥有完全财产权利(包括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的财产权利)及经济决策权的市场主体或企业,(注: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企业组织形式将不再按所有者身份或性质的不同而划分为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而只按所有者对企业经管所承担的财产责任的不同而划分为独资,合伙企业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且所有的企业都将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竞争。在这个基础上,就不会再存在什么“私营企业”的特殊问题。)这样,我国的所有企业都完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自己所认为的合适方式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自由投资。(注:这意味着,我国的企业是否应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投资、贸易、金融为一身的综合商社或大型企业集团应完全由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状况由自己决定,政府不应人为地代替市场主体设计企业发展模式。)同时,由于产权改革将创造所有市场主体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度环境,因此,以保护人们的财产权不受侵犯为基本职责的政府未经法律授权就不能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随意进行人为的干预,否则就是侵犯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利。这意味着,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政府将不能再运用行政权力直接组织或垄断经济活动(包括进出口贸易活动)。可见,进行财产权分散化的产权改革将会自然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化或自由化,并实现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一体化经营(即国内企业可以同时自由地从事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使我国的所有企业都可以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这就意味着将自动撤除国内生产企业同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从而使我国的所有企业都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以便灵敏地根据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及时生产出完全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且,由于我国的所有企业都是完全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我国的企业既必须完全独立地承担出口亏损的财产责任,同时又可以完全独立地获得出口盈利所带来的好处,显然,这种完全自负盈亏的企业将真正具有内在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在生产及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力求做出最佳的生产经营或进出口决策,以便根据国内外市场状况和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口机会成本最低的产品,而进口机会成本最高的产品,即为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而出口,为利用别国的比较优势而进口,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而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企业会真正具有内在的动力和压力完全根据国内外价格体系的差异以及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不断地比较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或能够支付的价格,并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尽力以最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国际市场最需要,因而价格及质量最高的产品,从而使我国的产品真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可见,产权改革基础上的贸易自由化,不但不会出现能在国际市场上盈利的产品难以出口,而不盈利或亏损的产品又大量出口,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企业相互之间因进行没有成本约束的无序竞争,导致出口秩序混乱和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等“一放就乱”的现象,反而会通过市场的筛选、竞争及淘汰机制最终使得只有那些真正最有效率,成本最低,产品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大量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而那些低效率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就自然被市场所淘汰,这样就能根本消除出口秩序混乱和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等“一放就乱”的现象,从而大大地提高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及对外贸易的效率。而且,由于产权改革将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完全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出口的高效率的企业,因此,这就能极大地推动我国人均出口额的不断增长。

同时,在合理的产权制度中,由于企业成立的首要前提是拥有独立的财产,因此,这就将从根本上奠定企业规模扩张的市场机制。而且,由于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财产拥有真正的永久性所有权,因此,企业的所有者及经理人员也会有真正的内在动力和压力为获得更多的所有者权益而不断扩充企业的净资产,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这就自然形成企业规模的内在扩张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企业对其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因此,企业之间就真正发生为争夺所有权而进行的市场兼并或收购活动,从而真正形成企业规模的外在扩张机制。可见,产权改革将真正有利于使规模经济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市场动力。

此外,由于产权改革将使我国的所有企业必须真正由自己承担亏损的财产责任,这样,我国的所有企业就会有真正的内在压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避免亏损。另一方面,由于产权改革将创造出众多相互公平竞争的企业,这样,我国的企业就自然有外在的市场压力通过不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以通过降低产品的价格来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且,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人们对开发技术所形成的财产拥有所有权,这样,人们也会有真正的内在动力为积累财富而不断地开发和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技术就自然会不断进步,这样,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就自然会不断增长,从而将根本改变我国出口品的技术档次较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