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检验的定义十篇医学检验的定义十篇

医学检验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2:01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1

法医学文证检验是法医学检验鉴定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有时也被称之为“文证审查”,因而极易与法医学文证审查一词相混淆。但二者确实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法医学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对于研究不同法医学工作程序,制定相关的法医学技术标准以及正确地实施相应的法医学实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拟就这两个法医学概念,作如下辨义,供法医学同行们参考。

为了便于讨论这一问题,笔者试对法医学文证检验与法医学文证审查的概念,权作如下定义:

法医学文证检验,是指法医学鉴定人为了解决诉讼机关提请鉴定的医学等相关问题,为了取得鉴定所需的检验结果,对与鉴定事项涉及的(文字、图片)文图资料及相关证据进行的技术检验活动。

法医学文证审查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法医学文证审查,泛指诉讼机关对案卷中反映法医学内容的文图证据进行审查判断,以确定其能够作为定案根据的诉讼活动。狭义上的法医学文证审查,专指法医学专业人员对案卷中涉及法医学内容的文图证据进行的技术性审查活动。本文在探讨中涉及法医学文证审查一词时,是指狭义上的法医学文证审查而言。

法医学文证检验与法医学文证审查,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例如:二者都可以由法医学专业人员实施;都需要对文图证据进行审查等等。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显见的。

(一)从二者的主体身份看,首先,法医学文证检验是由独立的诉讼参与人(法医学鉴定人)来完成的一项技术检验活动;而法医学文证审查则是由法医学专业人员实施的一项证据审查活动,根据我国诉讼法律规定,法医学专业人员在诉讼中无独立诉讼参与人的身份。其次,法医学鉴定人可以由法医学专业人员担任,也可以由医学或医药学等方面的专家担任,而法医学文证审查只能由法医学专业人员担任。

(二)从二者的性质与目的看,法医学鉴定是一项相对独立的诉讼活动,法医学文证检验的目的,是为鉴定案件涉及法医学问题提出检验结果;而法医学文证审查的只是一项技术协助活动,其目的是协助具体诉讼部门完成对文图证据审查活动。

(三)从二者的对象看,法医学文证检验的对象主要是案发时已经存在着的文图资料;而法医学文证审查的对象则还会包括案发后形成的法医学检验报告、法医学鉴定书等证据资料。

(四)从二者的工作方式看,法医学文证检验中,在验证文图资料客观性和可靠性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尸体检验、活体检验、物证检验等手段;而法医学文证审查则无须借助其他检验手段既可独立完成。

(五)从二者结论的内容及法律意义看,法医学文证检验结果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作为法医学鉴定结论的依据,被包含与鉴定结论之中;二是直接作为检验结论进行报告。法医学鉴定结论显然是法定的诉讼证据,而法医学检验结论因其会包括对案件事实的确认内容,通常也会被作为附带证据为法庭所采纳。但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的内容,主要是对文图证据本身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所作的评价,所以,审查意见因其不具备证据属性,而不能被采用作为诉讼证据。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2

【关键词】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执行;问题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4-0069-02

在医院面向患者提供各类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当中,检验科室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在于: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检验数据与信息[1]。建立检验医学危机制度是检验科室的当务之急。当前的实际情况为: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已经深入到包括Ct、超声、心电图、X线及内镜在内的多个检验领域,在挽救患者生命,治疗患者疾病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意义与价值[2]。本文主要针对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度的所出现的450例检验医学危急值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室所检验的血标本373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检验医学危急值450例。37370例血标本的基本情况为:男性患者血标本20530例,女性患者血标本16840例。普通门诊18936例,占50.67%,门诊急诊7858例,占21.03%,住院急诊10576例,占28.30%。具体的检验项目及份数为:wBC项目检验份数为7600份;HGB项目检验份数为7600份;po2项目检验份数为240份;pt项目检验份数为350份;K+项目检验份数为4500份;Cl-项目检验份数为4500份;pH项目检验份数为240份;pCo2项目检验份数为240份;na+项目检验份数为4500份;pLt项目检验份数为7600份。所有送至检验科室进行检验的标本均为合格标本,且质量控制可控。

1.2方法

首先,从检验医学危急值的设定角度上来说,需要在参考Kost危急值的基础之上,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由临床管理委员会汇同医务处及临床检验中心共同制定。需要设定的内容包括试验室及临床所需的危急值项目及具体的危急值范围。

其次,从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的设立角度上来说:笔者所在医院是自2010年以来开始在门诊及急诊中落实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下属有相应的责任小组。实际工作中开展中,由责任小组组长对检验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包括对检验医学危急值相关范围及其临床价值进行集中学习,同时接受有关危急值审核报告工作流程的培训工作。

最后,在门诊及急诊对检验医学危急值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引起重点关注的要点包括:(1)在出现检验医学项目危急值的情况下,首先需要由检验人员进行自检,确保检验仪器及检验过程的准确性,评估检验项目质量控制的可靠性。(2)还需要对标本进行二次复检。若复检数据与初检数据基本一致(或差异在可控范围之内),则需要在报告单据上出示“结果已复查”的字样,并予以妥善保存。(3)审核人需要及时告知临床医务人员检验医学危急值的具体数据结果,由其通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后续处理。

1.3观察指标

检验科室所检验的血标本共计37370例,其中出现检验医学危急值450例。主要观测指标包括:危急值构成比及危急值总发生率。其中,危急值构成比=单项危急值份数/共检出危急值份数(450份)×100%;总发生率=单相危急值份数/单项检验份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在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度所选取的37370例检验标本中,共发生450例检验医学危急值。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为血小板,共计90例,所占比例为20.00%,该数值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美国学者Lundberg于1972年首次提出了面向医学领域的危急值概念及其定义[3]。从检验医学的角度上来说,危急值制度的核心含义在于:当检验医学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并判定为检验医学危险值的情况下,提示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4]。若能够及时的得出检验医学危险值,并将其报告给患者相应的诊治医师与护理人员,则能够提高对患者生命的抢救时效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尽量避免患者死亡[5]。因此可见,检验医学危险值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健康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在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度所选取的37370例检验标本当中,共发生450例检验医学危急值。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为血小板,共计90例,所占比例为20.00%,该数值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的来说,临床、检验医务工作者均应当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严格落实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对危急值进行合理的完善,从而面向患者提供更加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春香.现代医学检验必须具备的危急值报告和血细胞自动计数复检制度[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760-761.

[2]宋世平,陈建魁,马红雨,等.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0):2519-2521.

[3]张勇军,费春荣,李文新,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实验室危急值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07,22(3):370-372.

[4]钱净,施茜,胡大春,等.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2):140-142.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规范,各科室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两个重要科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科室的发展入手,阐述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只有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现代检验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②其对病因有高度的控制性;③在检验的过程中采取多参数分析、微量化标本,检验更科学;④其检测采取床边检测与流水线检测并存,使检验更加准确;⑤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检验的需要,例如基因检测的检验项目前景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国际社会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的应用,意见在检验医学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得检验医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代的医院里面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科室的额检验信息及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现代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医院里面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所以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工作。如果检验科提供的结果不准确或错误的话,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检验科在平时的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对科室人员加强管理,对检验过程要进行全程监控。除此之外医师还要主动学习相关的临床知识,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及时接纳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临床医生及其所在的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检验结果解释。临床科室了解了检验项目对的临床医学意义,可以在众多项目中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沟通十分必要,是紧密结合的。

首先,从检验方法上来说,检验项目有定性法或定量法,有老方法或新方法,有生化法或免疫法等。各种方法的报告方法、灵敏度、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向临床医生讲明这些方法的区别,帮助医生选择适合的检验项目,准确的分析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

其次,现代检验诊断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检验指标的确定上,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复杂而且繁多,但是这些检验项目对病情的诊断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是一个检验结果的得到往往需要许多项检验项目的融合,所以检验项目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这给医师的诊断造成了困难,所以检验科应该与临床医学密切的沟通和配合,进一步的整合和明晰检验项目的划分。另外检验人员作为最直接的样本接触者,必须了解检验科新项目应用的局限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如何正确采集标本等,以便临床医生对具体项目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写检验单时有全面的考虑。

再者,临床结合和检验医学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检验结果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肝炎的病毒目前尚无办法将其从体内去除,但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将病毒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此时的检验结果虽然显示正常,但医生一定要明白这种阴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毒清除,只是病毒侵害的量已经减少到检测不到而已。如果检验科不向临床医生说明,就会导致临床医生错误地分析检验结果,并使患者病情的得不到准确检测。所以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的交流沟通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作。随着医学发展愈加趋向全面,今后二者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必需得到临床医生的支持和配合。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最后,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以及检验方法的大量更新,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其中实验室认证是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但是在国内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实现科学化的实验室技术,首先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用来保证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根据国外设立实验室认证的实践经验表明,其对检验科提高检验效率及检验质量作用重大。所以我们国家也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根据美国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结合自己科室的具体需要建立实验室管理标准,对检验科的检验标准实施准确的检测,确保检验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说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双方的合作应从以下入手:①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②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管理;③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而是主动的参与进来。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4

关键词:退检标本统计分析整改措施

Statisticalanalysisofandrectificationmeasuresforreturnedsamplesin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

DenGYingzhaoLiSumeipanXiaopingDaina

HuaduDistrictpeople's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tocomparethedifferencesofreturnedsamplesinthedepartmentofcliniclaboratorybetween2019and2018,formulatetherectificationmeasuresforsamplequalitycontrolbeforeexamination,andstrengthenthequalitycontrolbeforeanalysis.methodsatotalof1720847samples,wereextractedfromLiSsystemofourhospitalin2018,including1866returnedsamples.in2019,1838588samplesweresubmitted,including1234returnedsamples.therateofreturnedsampleswascalculatedaccordingtothemonitoringindicators,specimentypes,inspectionitemsandmonthsrequiredbytheministryofHealth.Chi-squaremethodwasusedtocomparethedifferencebetweenin2019and2018.Resultstherateofreturnedsamplesin2019wassignificantlydecreased(χ2=174.392,p<0.05),comparedwiththatin2018.inthemonitoringindexgrouprequiredbytheministryofHealth,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anticoagulantspecimenagglutination,wrongsamplecollectionamount,wrongspecimencontainer,wrongspecimentypeandothertypesoferrors(p<0.05).inSpecimentypegroup,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bloodsamples(anticoagulant),bloodsamples(nonanticoagulant)andmicrobialculture(p<0.05).inthetestitemgroup,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routinebloodtest,biochemicalimmunetestandblood-gassampleswhichwerethetopthreeinalltestitems(p<0.05).inthemonthgroup,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JanuarytoJune,alsonovemberandDecember(p<0.05).ConclusionSuchmeasuresarehelpfultoreducetherateofreturnedsamplesastrainingofnurses,teachingpracticenurses,educatingpatientshowtotakethespecimens,improvingthemanualoflaboratoryspecimens,takingrectificationmeasurescombinedwithnursingdepartment,andcommunicatingwithclinicaldepartments.

Keyword:

Returnedsamples;Statisticalanalysis;Rectificationmeasures;

检验医学技术已发展为现代医学诊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检验医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而医学检验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医院诊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生对病人状况的判断,关系到受检人员的疾病的诊疗和身体健康[1-2]。然而近年来,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卫生法制建设的完善,医疗差错导致的纠纷、不安全事件已引起全社会关注,医疗纠纷和赔偿明显增加[3],为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和差错,就要应用各种行政和技术上的措施,加强检验的质量管理,全面提高检验质量以准确、快速的结果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医学实验数据,从而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4]。检测标本质量良好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标本的退检率也是监控检测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检验科标本退检率情况,旨在找出我院检验科检测标本退检原因,针对原因找到对应的整改措施,为提高检测质量提供保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LiS系统中导出2018年总送检标本1720847例,其中退检标本1866例;2019年总2019年总送检标本1838588例,其中退检标本1234例。

1.2统计方法

按照卫生部要求的监测指标(抗凝标本凝集、标本采集量错误、标本容器错误、标本类型错误、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质量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污染和标本送检不规范以及其他类型错误)、标本类型、检验项目、月份分组,分别统计各组退检标本例数,计算其发退检率,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退检率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监测指标退检率比较

2019年监测指标比例较2018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392,p<0.05),抗凝标本凝集、标本采集量错误、标本容器错误、标本类型错误和其他类型错误差异有统计学(p<0.05),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质量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污染和标本送检不规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019年与2018年监测指标退检率比较

2.2标本类型退检率比较

血标本(抗凝血)、血标本(非抗凝血)、微生物培养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液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退检标本类型发生率2019年与2018年比较

2.3检验项目退检率比较

血常规、生化免疫、血气、凝血功能、尿常规、体液培养、涂片检查、血型、血沉、急诊生化免疫、外送标本、痰培养、痰分支杆菌检查、呼吸道病毒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液生化、体液常规、分子诊断、唐氏筛查、血培养、染色体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科室退检率比较

门诊部、住院部内科、住院部外科、住院部妇产科、住院部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中心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月份退检率比较

结果发现,1—6月、11—12月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有统计学(p<0.05),7—10月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检验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和复杂性较高的学科,有着及其重要地位[5],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关系着临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向。而检验流程涉及到临床各科室,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检验差错的出现,分析前阶段,标本采集和留取是由临床护士及患者自己来完成,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高质量检验结果的前提和基础,样本的正确采集对检验的效率及结果至关重要[6]。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7-8],大多数退检标本都是出现在分析前阶段,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9]。

表3退检标本项目类型发生率2019年与2018年比较

表42019年与2018年退检标本科室发生率比较

表5月份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比较n

由表1可以看出,监测指标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比较,抗凝标本凝集、标本采集量错误、标本容器错误、标本类型错误,这几个主要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得出多由于抽血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的[10],针对此种情况,检验验科积极更新完善《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并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宣讲标本采集手册,在日常退检标本的时候,耐心与护士沟通采样错误的情况,并适时指导临床采集,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11-12]。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2019年与2018年退检标本类型发生率和退检标本项目类型发生率比较,血标本(抗凝血)、尿常规和培养标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标本量占比很大,所以出错次数较多,针对出错率较高的科室,协助护理部一同监督并加强培训;尿常规主要是患者自留标本,临床医护人员对其留取容器和留取方法未交代清楚,缺乏耐心,或即使嘱咐清楚,不少病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嘱咐理解较差,不能按要求留取,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容易出错[13];微生物检查的标本中混入其他病原体、微生物等[14-15],会导致标本的可用价值降低;在采集标本时,没有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特别是在患者自行留样的标本,未进行条码信息和采集容器的核对确认,同病房的患者之间的标本张冠李戴[16];或尿液标本用大便容器留取,大便标本用尿液容器留取的现象。为了降低退检率,在适当的位置粘贴宣传指示牌,增强患者自留标本的宣教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更加严厉规范地约束临床医护人员。由表4可以看出,科室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比较,门诊部、住院部内科、住院部外科、住院部妇产科、住院部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降低全院的退检率,护理部联合医务科及检验科,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对高退检率的科室,加强培训学习,并成立专门的标本管理小组,全程监控标本采集的各个关键节点。由表5可以看出,月份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比较,1—6月、11—12月退检率2019年与2018年间差异有统计学(p<0.05),由月份的分布可以看出,与新护士入职及新实习护士到院时间相符,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入职时的标本采集培训,同时加强实习护士的带教工作。

4结论

统计2018—2019年我院检验科总的接收标本3559435份,退检标本3100份,总的退检率为0.09%。运用pDCa循环工具,2018年标本退检率0.11%,2019年标本退检率0.07%,在总接收标本数增长的情况下,下降了0.04%,整改措施有效。各项标本采集质量均高于卫健委的要求,检验科标本质量满足临床需求。要把标本退检率接近0%,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强科室间的沟通,检验科与临床护理部门要经常交流,严控标本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检验差错。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检验科所有标本溯源性进行监督,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17]。多学科合作是目前疾病诊治、护理的重要医学模式,可促进相关科室医技护人员组成多学科、全方位协作诊治小组,促使多学科共同进步,最终使患者获益[18],降低退检率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不断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李蕴力.如何提高医学检验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J].大家健康:旬刊,2014(10:下旬刊):413-414.

[2]崔珺.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5):128-129.

[3]张轲.临床检验工作中医疗纠纷防范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1):72-73.

[4]陈丹丹.探讨检验科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9):117-120.

[5]王伟涛.检验科战略管理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4):3519-3520.

[6]徐淑娟.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1):130-131.

[7]郭狲,刘子杰,宋贵波,等.对15项临床检验专业质控指标5年统计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29-33.

[8]王峰.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解决措施的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6):214.

[9]段敏,赵海建,王薇,等.临床检验前和检验后质量控制的“五个正确”[J].临床检验杂志,2018,36(7):520-522.

[10]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51-454.

[11]薛小萍,陈星建.临床沟通与检验不合格标本率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8):230-231.

[12]王吴.浅谈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的重要性[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2):3800,3797.

[13]程维梅,冯阳春,黄艳春.某三甲肿瘤医院检验专业6项质控指标现状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3):1815-1817.

[14]莫秀林.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质量控制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87-88.

[15]罗西贝,卫明,唐华.pDCa循环在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9,17(6):29-33.

[16]张路,王薇,何法霖,等.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1):158-160,164.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5

  1 检验人员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

  首先强调实验室管理的要素是交流、对话。检验技师与临床医师要共同制定、宣传和执行标本采集、转送的操作规范[2]。检验科在进行临床标本检测的过程中,若发现异常结果应适时与临床联系,决定报告能否发出[3],检验科应积极参与临床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指导临床。与临床医师定期交流,交换意见,这对只接触实验室标本的检验人员尤为重要,因此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如判断血气酸碱分析结果就与病人的输液、特别是碱性液相关,不了解此情况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又如应用过速率法座测定的检验人员都知道由于其灵敏度高于过去的赖氏法,使得临床医师很难适应,如今的血液分析仪测得的直方图、mcv、mch、mchc、rdw 等对血液病有很好的诊断意义,而有的临床医师仍仅会应用个别项目,许多药物及生理性波动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而临床医师又误认为检验结果不正确。实验室人员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新的实验方法,才能在与医师对话过程中提出新观点。 

此外,检验人员要多深入临床,了解临床上的一些具体情况,才能对临床提出的一些疑问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例如:很多临床医生都嘱咐病人,第二天早晨抽血化验,第一天晚上就要禁食禁水(可能是受做消化系统b 超需要禁食禁水的影响),有的病人甚至早晨都不敢洗脸刷牙,而在制定检验参考值时并不要求禁水,再加上禁食时间过长,胆红素测定结果往往都偏高,临床误认为检验结果不正确。还有,少数不负责任的护士直接从输液管放血等都是造成误会的常见原因。

  检验科应建立与临床沟通的热线,实时地与临床交流,过去那种临床医师总是处于问责地位,用曾经发生而又无法进行临床实时(现场)调查的问题,来指责检验科如何工作不到位或水平不高的局面必须改变,检验科应争取主动,与临床平等协商和研讨问题,促进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与时俱进。

  2 临床医师主动到实验室与检验人员对话

  让新分配的临床医师(特别是内、儿科)到实验室轮转一段时间,以了解检查项目和检验科工作特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是有助于加强医检联系的好办法。临床医师在开展科研课题时要主动与实验室人员联系,制定方案,共同努力完成。也可以邀请医学检验专家为临床开展讲座,对新开展的实验项目的标本要求、参考值、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进行讲述。最好由临床出面邀请相关实验人员到病房参加病例讨论及查房。讨论对话不仅活跃学术气氛,也可以加深相互了解与支持,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总之,当代医学是多门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的、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现代医学。它要求各医学科室应加强沟通,协同攻关,协调发展。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的联系时现代医学需要,刻不容缓,我们应在与临床的沟通联系中,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有所作为。为此检验人员应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与临床医师多沟通交流,临床医师也应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后检验医学的发展方向是检验人员不仅要会检测技术,还要会分析结果,对临床或病人要提供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 顾可梁.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282-284.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

1评价实验的内容

评价实验大致上可分为3类:

1.1检测系统的特性

(1)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这是评估的前提;

(2)分析灵敏度:是检测系统的可报告定量结果的最低限,也是整个可报告范围的起点。

1.2需证实的基本性能

(1)精密度:分批内、批间和天间的重复检测,以天间的标准差计算该均值下的随机误差;

(2)准确度: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并计算系统误差;

(3)总误差:由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估计总误差水平,判断检测系统的可接受性。

1.3检测系统整个分析性能的其他内容

(1)分析特异性。

(2)参考范围的建立。

(3)其他必要的性能。

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的最低需求:精密度、准确度、可报告范围和临床参考区间(正常值),即医学检验部门必须至少对所选用检测系统的这4项指标进行验证。对于低值在临床上特别有用的项目,还需加做分析灵敏度。

2评价实验的目标

评价实验进行之前应首先确立目标或标准来判断评价实验的成功与否。通常有3种可能的性能和目标类型可供医学检验部门工作人员使用:(1)医学目标:临床医生可接受的性能,如由检测项目生理学变异得出的精密度目标;(2)管理目标:保证医学检验部门的本身可接受的性能;(3)厂商声明:由制造商声明的性能,往往可以在试剂说明书中获得。医学检验部门工作人员应注意上述每种类型的目标都有其优缺点。虽然在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医学目标的理论文章,但是在实践中临床上和医学检验部门很少能沟通[3]。厂商声明作为一个销售的工具,更多地是为了争取客户,然而可能造成超越医学的实际需求。医学检验部门管理人员应确定一系列的定量目标以评估评价实验的结果。当定量目标评估结果一直不理想时,医学检验部门不可使用没有证实性能特征的每个分析。如果医学检验部门一直不能建立定量目标,分析性能不能被评价,那么最后医学检验部门可能将陷于分析方法学的、临床医学中的和行政管理上的诸多问题的困扰之中。

3评价实验的类型

(1)建立:通常由制造商进行,在产品研发阶段用来描述其操作性能特征;(2)证实:通常由制造商进行,确保其产品设备性能满足使用者(如医学检验部门)的需求;(3):通常由制造商进行,显示特殊的性能规格和一系列满足的规格;(4)验证:由医学检验部门进行,验证所使用系统获得预期性能方面的能力。不同评价实验的类型决定了评价实验方案的不同。简单来说,由制造商进行的建立、证实或确认实验往往需要大型的、相对复杂的实验方案,而由医学检验部门进行的验证实验的实验方案则要求简便、实用、易于操作。

4评价实验的方案

各仪器厂商在进行性能确认过程也有各自的评价方案。不同方案繁易不同,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评价实验的需要。

(1)精密度:仪器厂商如强生公司的Vitros系统验证实验方案中提出了精密度指数的概念。使用Vitros系统重复检测强生公司的生化质控品,计算批内变异系数,与厂商声明的变异系数比较后得到精密度指数,并以1作为评价目标。如精密度指数

(2)准确度:即检测均值与真值的一致性,它们的差异称为“偏倚”,亦即系统误差。度量准确度亦以不准确度即偏倚来表示。系统误差是组成总误差的重要部分。对于系统误差,医学检验部门必须通过代表性的患者样本进行一个方法比较试验来确认。

(3)总误差:总误差反映了检验部门对检测性能的估计,是判断检测系统可接受性中最重要的参数,检验结果内具有的总误差,常以95%或更高可能性出现的最大总误差量表示。若这样的总误差低于临床允许误差,则医学检验部门可认为该检测系统可以用来检测患者样本。总误差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加成,所以通过对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评估可以得到对总误差的评估。

(4)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定义为患者样本未经任何预处理,由检验方法得到可靠的结果范围。可报告范围的高、低值应是检验方法所能达到线性限。所以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可视为对系统线性范围的验证。线性反映了分析结果与样本的浓度或者活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5)参考范围:医学检验部门必须为检验项目提供可靠的参考区间,才能使临床对健康普查者的检验结果作出判断,对患者检验结果有大致的了解,发挥检验报告的作用。依据所有参考值的分布特性以及临床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后,确定参考范围中的一部分为参考区间,区间的两端为参考区间的限值,分为低参考限和高参考限。一般情况下,常选择95%分布范围的大小表示参考值区间。

(6)交叉污染:患者样本的交叉污染是另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如果清洗机械装置、稀释设备或仪器共用反应杯出现问题,即存在有交叉污染的可能。当准备使用新仪器或定期保养维护后,证明不存在交叉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7)分析灵敏度:医学检验部门也应评价新仪器的分析灵敏度,即可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分析灵敏度可通过空白或阴性样本的分析来检测,并计算分析信号响应。当使用质控溶液时,应选择一个基质合适的样本,因为水为基质的样本与阴性血清或包含其他代谢物的尿液,可得出非常不同的结果。分析灵敏度一般被定义为一个阴性样本的5次或10次重复测试的平均结果的2~10倍的标准偏差。分析灵敏度应与分析的可报告范围相区别,最低的可报告限通常被定义为精密度≤20%时的分析浓度。

(8)分析特异性:即潜在的分析干扰。当安装一台新的仪器时,应注意普遍的干扰,包括溶血,脂血和黄疸。药物和其代谢产物是其他潜在的干扰。医学检验部门执行新药的临床试验应特别警惕潜在的分析干扰。

5结论

总之,新的检测分析系统提供了改进医学检验部门检测质量并进一步保证测试结果的机会。现今分析仪器的种类和分析的项目繁多,描述分析的性能可能是件令人头痛的任务,组织和协调资源是成功安装仪器的关键。一个好的计划将使医学检验部门更好地安排分析仪器的替换,更好地进行仪器的验证,以保证工作中高质量的测试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王永伦,付书南,潘娟,童华波.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实

验教学改革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01)

[2]侯新丽.影响检验质量的常见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

学杂志,2005,(04)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7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40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出院时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出院时,轻度感染6例(3.0%),中度感染2例(1.0%),重度感染1例(0.5%),感染发生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医院感染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临床价值

theclinicalvalueofinvestigationof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inhospitalinfectioncontrol

YaoDapeng

naimanqipeople'sHospitaloftongliaoCity,innermongolia0283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inhospitalinfectioncontrol.methods:400caseswereselectedfromJanuary2011toDecember2013.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with200casesineach.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treatment.theexperimentalgroupweregivenregular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whenoutofthehospital,theoccurrencesofinfection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whentheexperimentalgroupoutofthehospital,6cases(3%)weremildinfection,2cases(1%)weremoderateinfection,1case(0.5%)wassevereinfection.theinfectionincidenceratewas4.5%,which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infectionincidencerateofcontrolgroup.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wogroups(p

Keywordsnosocomialinfection;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infectioncontrol;Clinicalvalue

医院感染(ni)是指在医院获得且有临床症状的感染,主要分为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医院感染的来源主要有来自患者自身的内源性感染源和来自医院环境或其他感染者的外源性感染源,临床上控制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致病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医院感染控制越发困难[2]。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试验组男96例,女104例,年龄5~76岁,平均(41.3±8.7)岁;住院时间3~15天,平均(7.9±1.7)天。对照组男100例,女100例,年龄6~74岁,平均(41.5±9.1)岁;住院时间4~15天,平均(8.1±1.5)天。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包括:①采用iD32e试条进行细菌鉴定试验;采用atBG-5试条进行药敏试验,所有标本均采用tDR-200C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实施检测。②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初筛和确诊试验:采用K-B法进行对患者进行确诊试验:选择头孢噻肟30μg/片:头孢噻肟/克拉维酸10μg/片;头孢他定30μg/片:头孢他定/克拉维酸10μg/片两组药物进行试验。以上两组药物中,任意1组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直径增大>5mm则认为产eSBLs[3]。医生或护理人员可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对患者感染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

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诊断、评估,并根据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病原学诊断确诊[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结果

试验组出院时,轻度感染6例(3.0%),中度感染2例(1.0%),重度感染1例(0.5%),感染发生率4.5%。对照组出院时,轻度感染36例(18.0%),中度感染22例(11.0%),重度感染8例(4.0%),感染发生率33.0%。试验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医院感染在临床感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近些年呈上升趋势,造成医院感染现象发生的3个重要环节分别是存在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临床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消毒灭菌,因此,就需要准确有效的临床检验手段对感染进行诊断,其中微生物检验是最有效的检验方法[5]。

微生物检验是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确定传染源及传染源的位置,根据传染源的特性进行病理判断可以对传染源的影响范围进行控制;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获得传染源的传播途径,根据传染源的不同传播途径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控制;根据对传染源的病理、病况可以确定易感人群,对可能的易感人群加强防护和控制,减少感染的发生[6-7]。

有研究报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且感染程度低于未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患者[8]。本研究中,试验组出院时,轻度感染6例(3.0%),中度感染2例(1.0%),重度感染1例(0.5%),感染发生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医院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以及患者就医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萍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11(3):90.

[2]余红梅.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5):593-594.

[3]丛玉隆,尹一兵,陈瑜.检验医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63-864.

[4]高玲.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3(1):82-84.

[5]梁玉金,何凤君.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4-6.

[6]袁红萍,周文俊.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9):900-901.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8

关键词:尸体解剖;医疗纠纷;问题和对策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对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医疗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认识上不一致而发生的分歧或争议。近年来,医疗纠纷频发,而尸体解剖是医疗纠纷处理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客观依据,尤其是在医疗事故认定、医疗纠纷司法认定和医疗纠纷审判中。全面、系统的尸体检验,是查明死因的最直接、最科学的手段。同时,当发生涉及有患者死亡的医患纠纷时,正确的尸检结果,还可以为事后的医疗纠纷鉴定及司法裁判提供直接的法律证据,故尸体检验在医疗纠纷中是十分重要的[1]。

一、尸体解剖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在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件中,无论最终的目的是调解还是鉴定,首先查明事实,分清责任都是最重要的,而规范化的尸检是查明事实真相和相关责任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最客观的科学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尸检依据,任何调解或鉴定都只是依据现有的病历进行猜测、推理。此外,尸体解剖对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医学生的教育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尸检对于预防或者解决医疗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二)有利于责任认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纠纷实质上是医患之间的利益纠纷,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因此,当发生医疗纠纷的时候,首先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尸检,明确医生是否有过错,其过错与患者的死亡是否有因果关系,参与度是多少等。若医生无过错,则不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所以,死后尸体解剖对确定死因、明辨是非、明确医生是否有过错、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起着决定性作用。(三)有利于医学普及和提高医疗质量。规范、细致的尸检可以发现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不规范的地方,同时及时反馈医院管理存在的不足或者过失等,例如院内感染导致的死亡,有利于以后的整改及提高医疗质量。此外,尸检可以促进医学的进步,发现一些疾病的病理改变,有助于临床治疗。向普通群众普及尸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一些医学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有助于提高群众的医学知识,普及医学知识[3]。

二、尸体解剖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

《解剖尸体规则》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一部与尸体解剖有关的法规,1979年由原卫生部。该规则规定尸体解剖分为三种,即普通解剖、病理解剖和法医解剖。《解剖尸体规则》只是一个部门行规,不仅内容不全,而且条文规定较时展明显滞后。因此,加快我国尸体解剖立法的步伐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一个独立完善的尸检法律,对于调解医疗纠纷、促进医学发展、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此外,2002年9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其中第十八条规定: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第十九条,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2018年6月20日国务院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拒绝签字的,视为死者近亲属不同意进行尸检。不同意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不同意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医患双方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这些条文规定的医疗纠纷发生后一般进行尸检的时间和条件。此外,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15年12月24日由司法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医疗纠纷发生后的一些司法鉴定问题,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

三、尸体解剖的标准程序和尸体解剖常用的技术规范

尸体解剖的标准程序包括1.委托受理,2.知情同意,3.现场尸体勘验,4.尸表检验,5.大体解剖,6.脏器固定取材,7.组织学检验,8.特殊检验及会诊,9.出具鉴定报告。尸体解剖死因分析的一般流程包括:大体解剖,脏器固定,组织取材,切片制作,组织学检查,报告制作,审批签发等。尸体解剖常用的技术规范包括《Ga/t117-2005现场照相、录像要求规则》《Gat147-2019法医学尸体检验技术总则》《Gat148-2019法医学病理检材的提取、固定、取材及保存规范》《Gat150-2019法医学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规范》《Gat151-2019法医学新生儿尸体检验规范》《Gat167-2019法医学中毒尸体检验规范》《Gat168-2019法医学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规范》《Gat170-2019法医学猝死尸体检验规范》等。

四、尸体解剖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尸体解剖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尸体解剖的双轨制问题医疗纠纷鉴定的双轨制,是指在医疗纠纷案件的鉴定过程中,医学会和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同时且分开进行医疗纠纷鉴定。双轨制的鉴定体系直接导致了在实际涉及尸体解剖的医疗纠纷鉴定过程中,医院的病理科和社会司法鉴定机构都可以进行尸体解剖工作。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由医院的病理科进行尸体解剖工作,优点为就近处理、经济低耗,依托医院、检验方便等,缺点是缺乏系统科学的法医学及法学培训,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一般仅出具一份诊断报告书,缺少对死亡原因的详细描述,给医疗纠纷处理带来一些不便。由社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尸体解剖工作,优点为属于司法鉴定,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程序规定,尸检人员为经过临床和法医学系统培训并依法取得鉴定资质的鉴定人,有医疗纠纷处理的意识和经验,对死亡原因鉴定的方法、理论知识更系统、全面,法律意识也要高于临床医生。缺点是水平参差不齐,法医病理鉴定人培养周期较长,基层机构缺少毒化分析项目或设备等[4]。2.尸体解剖率低的问题日本对非自然死亡的尸检率达11.2%,美国12.5%,德国19.3%,英国45.8%,芬兰78.2%,瑞典89.1%。相比之下我国的尸检率很低,甚至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除了与不愿意做尸体解剖的传统观念有关外,还与法制观念有重要的因果关系。我国目前医疗纠纷相关的死亡人数每年达20多万,然而进行系统尸体解剖的不到1%。尽管我国的医疗纠纷案件数量在不断上升,但是尸检率却一直较低。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从原则上都应该进行及时的尸体解剖,明确死亡原因和医疗过错,以便后期进行诉讼或者调解。例如,在实际案件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一些病人在医院的诊疗过程中死亡,家属立即向医院提出相关赔偿,但是却一直因为各种原因拖着不愿意尸体解剖,最后经过很长时间没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再去解剖,发现尸体已经腐败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很难确定具体的死亡原因,也就无法明确后面医疗过错和因果关系,给医疗纠纷案件的解决带来很大的麻烦。一般来说,尸检没有进行的原因如下:第一就是患者在医院死亡的时候没有发生医疗纠纷,当家属回家一段时间后,感觉诊疗行为有问题,又向医院提出赔偿,发生医疗纠纷,此时遗体已经火化,无法进行尸检。第二就是患者在医院死亡后,家属认为医疗行为有问题,但是就是不同意尸检,只要求赔偿。第三就是一些家属因为、解剖费用、封建迷信或其他问题不愿或放弃解剖。3.尸体解剖不够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问题医疗纠纷的尸检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解剖检验,尽管拥有尸体解剖的标准程序和尸体解剖常用的技术规范,但是我们发现在基层的一些司法鉴定机构,并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标准的尸体解剖工作,导致出现许多问题。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尸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尸体解剖人员没有详细了解死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死者的诊疗过程也不了解,必然导致尸检没有重点性和盲目性。其次对于尸表检查不详细、不规范,尸体解剖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一些该检查的器官和部位会漏掉,记录或者拍照不规范,不全面,导致事后无法溯源,还有就是病理检材检查和取样不规范,例如心脏冠脉和传导系统检查不仔细,导致漏掉关键性的证据,而无法得出科学的死因;还有一部分从业人员的法医病理诊断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准确地进行病理诊断,容易对腐败、自溶等死后现象判断错误,对于死亡原因分析缺乏逻辑性,无法分清直接死因、根本死因、辅助死因、死亡机制、诱因等,经常搞混。以上各种因素均会制约尸检的质量,影响死因的客观判断,最终影响医疗纠纷的妥善解决[5]。

(二)对涉及尸体解剖的医疗纠纷案例相关问题的改进建议

1.建立统一的医疗纠纷鉴定制度只有对医疗纠纷鉴定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医疗纠纷鉴定机制,实现单轨制转变,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存在的医疗纠纷问题。基于以上医疗纠纷鉴定双轨制模式下的优缺点,我们建议司法机关和卫生部门共同出面,建立统一的医疗司法鉴定制度。在该制度下,其医疗纠纷鉴定不受任何组织和团体的干涉,独立开展司法鉴定工作,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必须客观、公正,同时,其鉴定行为受到社会群众和国家法律政策法规的监督,也受到第三方监督部门的监管。对于疑难复杂或者二次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件,建议委托高水平研究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2.重视尸体解剖,提高尸体解剖率,加强尸体解剖立法工作为了从根本上或者源头上解决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中医疗过错的问题,必须向群众宣传尸检的重要性,使群众认识到只有及时、全面的尸检,医疗纠纷案件才能更快、更客观地解决,才能更好地维护正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外,对于尸体解剖工作,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尽早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以便基层人员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促进我国尸体解剖立法对于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6]。3.规范尸检,加强尸检的质量控制尸体解剖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进行,才能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有关部分针对一些基层司法鉴定机构法医病理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应该加强监督以及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督促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能力学习和提高。要求所有尸检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程序进行,不能缺少步骤或者偷工减料,才能保证尸检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尸体检验常规流程一般包括尸表检验、解剖检验、组织学、毒化检查、特殊生化检查等,有时候甚至要基因测序等,来发现是否患有基因缺陷疾病。解剖前应该详细收集死者的生前资料,包括临床病历、死亡过程等。解剖过程中应该全面、细致、胆大、心细,不漏掉任何一个部位,不管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该全面检查。解剖后要进行仔细的病理取材,不断学习组织病理诊断的技能,以及死因分析的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必要时进行专家会诊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提高尸检结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平,苗成军.尸体解剖的重要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9.

[2]丁福康,潘书文,张小澍,等.尸体解剖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8):535-536.

[3]王伟国,任宏斌.浅谈尸检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中的作用和意义[J].中国卫生法制,2018,26(5):79-81.

[4]徐长苗,黄光照,戴佳丽,等.尸体解剖在医疗纠纷中的法律意义[J].中国司法鉴定,2012(6):134-136.

[5]舒军,庄启元.医疗纠纷尸解之相关法律问题的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4):199-200,209.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9

1.1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1.1.1临床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①检验前准备工作:记录核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并针对个体情况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检验的禁忌及注意事项;②样品采集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检验,严格制定采样时间以及对患者的个体的要求,不达到要求者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不予采样,对采样部位均根据标本的不同严格要求[2]。1.1.2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措施①检验仪器准备:保证检验仪器的运行状态,仪器后勤保障以及维护及时有效;②检验试剂准备:实验试剂保障供应良好,储备得当,使用时,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按照规定流程做好准备工作,并测试试剂特意有效性;③检验结果数据的整理:保存检验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法律效应,保证检验的时效性及规范性[3]。1.1.3临床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措施①审核检验结果:严格保证工作流程的准确交接,如:录入检验信息、采样编号、审核检验操作仪器、完成检验报告单、反馈检验结果等一系列工作,避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②建立报告签收制度:完成检验后,由专人将检验报告单统一送达,临床检验室要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明确规定检验报告单的保存方法及时间,便于对于检验结果进行复查[4]。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比较自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之日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从业人员专人专属,所有参与实施的试验人员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流程,定期自查,获得结果数据真实可靠。a组为实验组的检验准确率为97.1%,103例检验患者中有1例临床血液学检验,1例临床化学检验,1例免疫检验出现数据不明确,在再次检验时予以纠正,未对患者的诊断造成影响。B组为对照组的检验准确率为91.3%,103例检验患者中有3例临床血液学检验,2例临床化学检验,3例免疫检验出现错误,1例微生物学检验出现数据不明确,其中人为因素导致者为77.8%,仪器及试剂原因无法正常工作者61.2%,在再次检验时予以纠正,未对患者的诊断造成影响。经统计分析认为,两组在检验准确率的比较中,a组具有相对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患者满意度分析a组为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7%,B组为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2.4%,两组比较a组具有相对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学检验的定义篇10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30-02

21世纪是科学快速发展的世纪,随着临床医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与可靠性。检验科主要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的工作[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医学发展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保障,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技术的发展需要管理的配合,然而现时的质量管理跟不上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脚步,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漏洞,给人民与社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本文着重探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医疗机构检验条件与技术配备不合理。医院里表现床位时常面临紧缺之势,房间设计格局不合理,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焦躁与暴怒。部分实验室布局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缺乏长远计划。检验硬件设备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仪器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添置而有趋于老化之势。

1.2实验室室前检查不合理。临床医师为患者开据检查申请单,病人按医嘱要求留取标本送检。部分临床医师对没有针对患者的病情申请送检,而且不少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不是十分明了,检查的目的性不强。更有部分医师因为诊断不出问题,而随便让病人进行抽血与进行其他无意义的形式检验,让病人及其家属费时费力,同时又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病情确又得不到缓解,从而失去了对医院的信心而选择不就医。

此外,临床科室标本抽取时间迟早不一,导致待检标本时间过长而影响检验结果。部分护士抽取标本的操作不规范,致使检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给临床医师的判定造成了极大的误导。医师无法对症下药,也是导致患者再不肯就医的重要原因。部分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薄弱、知识更新迟缓。质控管理人员运用旧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操作,不可避免地造成系统的误差判断。

1.3文件管理无序,有失规范。文件管理是检验科开展和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2],科学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能保证检验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可靠性。部分检验人员对文件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不熟悉,在编写和建立程序档案文件时分类不合理、书写不规范,检验原始记录不完整,达不到档案保存的基本要求。检验科管理人员没有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致使错误无法得到及时纠正与修改。另外,管理人员对仪器使用、维护、校准等账目不够健全,质控品与校准品存在混淆的问题,以致使用不正确,极大地影响着检验结果。

1.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关系不甚和谐。当前医院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地影响着医疗合作关系。临床医师希望检验人员能帮助寻找患者的病源,但缺乏对检验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出现混淆检测项目的现象。而检验人员又总是希望临床医师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彼此之间又缺乏沟通与交流,日积月累,从而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树起了一道交流屏障,导致关系的彼此不协调。

2针对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措施与对策

2.1加强设备管理,改善检验环境。根据技术要求,配备适合的检测仪器。时刻紧跟国际技术发展的脚步,引进测试领域广、精度高的仪器设备。完善各项仪器和管理,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专人专队管理与护理。检验室对检验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购进、建档、使用操作管理、人员职责均作出明确规定,以提高仪器的护理质量,保证仪器的完整性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2.2完善实验室前检查制度,提高质控质量。要求临床医师及检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对临床医师要求提高与扩展初诊知识,对检验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职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应实行重点培训并严格考核。强化标本采集,检验科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检验工作,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密度,减少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的误差,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

2.3制定文件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3]。要求检验单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逐项填写,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审批报告权后方能签发报告,检验结束,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制定检验仪器操作手册,并定期进行修订。检验负责管理人员定期向科主任申请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进行校正。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登记和统计,要填写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并实行归档存档。同时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

2.4促进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检验科要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医院开展各科室的交流活动,要求各科室的人报告自己科室的最新发展。检验科人员要求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检验能力。临床医师要求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随时跟进检验科的技术发展。

总述: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继国家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开始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核心,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因为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咏菊,解立双,张玉琴.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