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光伏产业的前景十篇光伏产业的前景十篇

光伏产业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2:45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1

一、台湾利用太阳能的自然条件和相关政策

(一)台湾利用太阳能的自然条件

台湾日照量的分布是从东北往西南递增,中南部的台中、嘉义、彰化、云林、台南、高雄日辐射量较高,适合装置较大容量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企业使用的大、中型发电系统,以及大型的太阳能电厂;而在北部只适合安装一般住户、机关、学校等自用的小型系统。若以台北和云林作比较,相同的10千瓦太阳能装置系统,在台北一年仅能发电9308度,在云林可扶13359序,两者相荠43.5%。

(二)台湾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政策扶持

2000年台湾在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目标:一是积极推广并设置示范性太阳能系统,让民众熟悉太阳能发电;二是加强台湾离岛与偏远地区紧急防灾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置;三是投入研发,发展建筑物整合系统(BipV),到2025年该系统可达10-12万户。为实现这个长期目标,台湾提出了七大发展策略:扩大内需,提供足够能源;解决多晶硅缺料问题;强化硅晶太阳能电池竞争力;加速整合薄膜太阳能电池;建立亚太地区太阳能模组检测验证服务;开发太阳光电设备;放宽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等。长期的规划包括:太阳能发电量从2010年的21mw(百万瓦,下同)增加到2020年的570mw,到202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mw,2010年-2025年装机容量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为443.1%。

台湾为推广利用太阳能,于2006年开始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全额或半额的补助,补助对象分为农业应用、交通设施应用以及大型展示场所等,2010年台湾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补助金额达到4.35亿元新台币(下同)。另外,根据2009年4月通过的台湾“再生能源发展条例”规定,今后每年对太阳能电价的补贴将依照相关因素适时修改。例如,2010年台湾能源部门公布了“再生能源电能收购作业要点”,即使是接受过补助的发电系统仍可按照2010年的趸购费率计算方式,按每千瓦系统补助比例办理20年的电力趸购。

通过这些政策的扶持,台湾太阳能装置量逐年增加,目前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方案包括阳光屋顶、阳光电城、光电经典建筑、偏远离岛紧急防灾,以及尚在规划中的阳光社区、太阳光电与农业安装应用,以及公共工程安装太阳光伏系统。

现阶段台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还是以示范计划为主,主要分为两类,大型装置与中小型装置各占一半,一般住宅、机关、学校和企业使用的是中小型系统;另一类是企业装置的大型系统(100千瓦以上)。约1mw的装置在台湾仅有四个:台中的太阳能发电厂1.5mw、台电兴达太阳能发电厂0.95mw、核能所高聚光太阳能发电厂1.05mw,以及高雄BipV建筑1mw。正在兴建的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系统是2010年2月动工的台电永安4.6mw太阳能电厂。

二、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所谓的光伏即光生伏特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这种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这是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硅片的生产,中游太阳能电池制造及模组的封装,以及下游光电系统安装及光电转换器的生产。从产业特性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游硅片的生产是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硅片的成本约占太阳能电池总生产成本的60%,占并网发电系统成本的30%。但目前高纯度硅的合成、精制、提纯仍控制在美国、德国、日本的少数几家大厂手里,硅片的产量和成本是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中游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和下游的光电转换器的生产,技术已十分成熟,产业进入门槛不高,但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

(一)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规模

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时间很短,台湾最早量产太阳能电池的厂家茂迪,2000年才开始大规模投产太阳能电池。直到2005年台湾出台相关扶持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之后,在政策和市场的促进下,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2005年以来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值增长迅猛。2004年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总产值只有34.74亿元,2006年产值就达到70亿元,占全球光伏产业总产值的1%,2008年整体产值已猛增至800亿元以上,到2010年产值已达1872亿元,占到全球产值的3%。2006年--2010年这5年间,整体产值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1.11%。据台湾光电工业科技协进会(piDa)预估,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2011年产值将扩大至2531亿元,2010年-2015年复合年平均增长率仍将有28.84%的高增长。

台湾太阳能光伏总产量的七成是中游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及模组封装。根据台湾光电工业科技协进会的统计,2001年太阳能电池及模组的产量仅有4mw,全球占有率仅1%。2005年在政策的扶持及全球市场的促进下,岛内已有8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产量达88mw;2006年生产线增加到14条,年产量达170mw,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4%,跻身全球第五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地。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400mw,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14%,仅次于中国大陆,位居全球第二。目前两岸的太阳能电池出货量占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总出口量的62.2%,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据台湾光电工业科技协进会预估,2011年台湾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6%。

(二)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于2000年,但是直到2010年台湾福聚太阳能企业产出第一炉多晶硅,台湾才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目前产业链上游的硅晶圆生产厂商只有福聚太阳能一家,因此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上到下呈金字塔型,越往中下游生产厂家就越多。

2008年台湾福聚太阳能公司引进欧美成熟的生产技术在屏东建厂,2010年产出台湾第一炉多晶硅。福聚太阳能公司初期产能规划为年产8000吨,第二期规划为1万吨,第三期为2.8万吨。随着台湾太阳能电池产能的扩增,对上游原料多晶硅的需求规模将持续大幅度增长,福聚太阳能的多晶硅产品成功量产后,将部份取代进口产品,成为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关键性原料的供应厂商。

另外,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布局向上游整合,如台塑集团也在六轻五期投资计划书中提出将兴建一座多晶硅材料生产厂,以及一座薄膜太阳电池原料的生产厂。与此同时,部分中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也开始向上游进行垂直整合。2011年3月台湾绿能、茂迪、福聚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三方将在台湾成立一个垂直整合多晶硅、太阳能硅片和太阳能电池制造的一个合资企业。另外一些中下游生产企业如山阳、旭晶、昱晶等也于2010年开始投产多晶硅材料市场。

中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是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体,其生产规模占到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七成。这些中下游厂家凭借多年来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优势,以及台湾在资讯、通讯及电子科技产业深植的基础及经验,在短短几年内建立起稳固的设计制造技术及国际行销网。2010年台湾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厂商就有54家,其中硅晶类太阳能电池39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有7家,CiGS(非硅晶类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8家。台湾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厂家是茂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年产能约1.2Gw,第二名是产能900mw的昱晶能源科技公司,这两家公司在全球厂商中位列第7位和第9位。

2010年随着全球太阳能电池热潮的出现,台湾诸多生产厂商开始大幅度增资扩产,如2009年茂迪公司并购了美国通用旗下的太阳能模组生产线,进入太阳能模组封装领域,2010年该厂太阳能模组产能增至50mw;昱晶公司在2010年9月投资3.6亿元,将原有产能进一步提升,而且还将兴建一座新厂,投资25亿元安装四条50mw的生产线,2011年第一季已开始运营,届时总产能将超过1Gw。据台湾太阳光电产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10年台湾太阳能电池的产值达到1304亿元,预计2013年整个产业规模有望增加一倍以上。下游的零部件生产和设备安装也随着中上游产业的增长而增长,产业的自制能力由2005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75%。

(三)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

1、台湾聚光型太阳光发电技术。近几年来,在岛内相关研究机构及大专院校合作努力下,聚光型太阳光电技术有所突破,弗已在岛内推广应用,促进了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就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而言,通过聚光光学系统、聚光型太阳电池模组的设计与测试、太阳光追踪器结构设计分析、太阳光追踪控制与系统整合等技术研发工作,培养了岛内太阳光发电领域的人才,进而提升台湾在聚光型太阳光发电的学术研究地位。同时建立了岛内自主的模组检测与验证技术认证体系。

2、台湾太阳能光电生产设备自制能力大幅提升。台湾相关部门通过扶持岛内大型设备生产厂家进行整线自动化生产设备开发,带动岛内其他设备生产企业,除生产已有的单机生产设备外,还加速开发岛内缺乏的生产设备,并进行整线自动化系统整合。如以均豪公司为整线设备的主导企业,整合酸碱蚀刻槽、磷扩散炉、电极网印机、雷射切边机与效率测试机等岛内自制生产设备,结合红外线高温烧结炉等进口设备,以自动化系统整合方式完成整条生产设备,设备自制率已达75%。

3、台湾相关研究机构已在聚光模组制程、太阳光追踪器、电力系统及中控系统等技术领域,掌握先进科技,系统装置容量由5Kw发展到7.5Kw,平均模组效率由23%提高至25%(目前全球最高模组效率可达27%),太阳光追踪器精度由0.4度提高至0.3度。在聚光模组方面,目前建立的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焊接孔洞密度低于10%,孔洞宽度小于0.5mm。

4、在技术推广方面,目前台湾相关研究机构在聚光型太阳光发电系统各阶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已具较高水准,已在聚光模组、模组检测与验证、太阳光追踪装置及中央监控等4项技术领域提出26项发明或新型专利申请,积极协助产业界建立聚光型太阳光发电产业化技术,已结合岛内相关研究单位与产业,有效吸引岛内厂家,形成台湾聚光型太阳光发电的新产业链,岛内已有28家厂商签署协议书,建立了技术移转、技术服务或技术合作平台。目前,岛内已有22家企业投入聚光型太阳能电池、聚光模组、太阳光追踪器及系统整合等领域。

三、台湾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优势及其存在问题

(一)台湾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优势

1、技术优势

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是由半导体产业发展而来,而台湾的半导体及光电产业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非常成熟,人才充沛,经验丰富,因此对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而言,产业进入门槛很低,只要通过整厂输入技术,合格率及光电转换效率大多能达较高水准。

2、市场优势

台湾资讯科技国际化促进了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拓展海外市场。太阳能光伏产业受惠于台湾资讯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硅晶圆产业的开发,同时借助资讯科技产业的国际化实力,提高了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在短期内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

3、集群优势

台湾诸多大型企业纷纷投资太阳能产业,已形成上中下游较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冲击,台湾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厂商多数出现亏损。2010年以来,全球光伏市场回暖,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诸多生产商如茂迪、昱晶等大规模增资扩产,而台湾电子大厂如鸿海、台积电、联电、光宝科、台达电等厂商,也纷纷投资太阳能,进行全方位的布局,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将取得更为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

另外,美国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商机对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大机遇。美国“启动加州太阳能计划”法案,及“加州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将在未10内投入30亿美元补贴住户安装太阳能设施,预计可增加3000mw的太阳能发电,这对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带来机遇。

(二)台湾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

1、发电成本偏高

一方面台湾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装机容量规模较小,大多在20千瓦以下,导致成本偏高;另一方面,太阳能电池模组的转换效率仍较低,相关原料、制程、工事成本却居高不下,这些因素造成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趋高,降低了实质的经济效益,目前太阳能发电的单位成本仍是一般电价的数倍以上。

2、推广受地域限制

太阳能电池制造工厂及光伏系统安装的占地面积较大,而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仅18%,制造时需加大面板以增加对太阳光吸收,除了部分小型系统可以装置在住宅、机关、工厂的顶楼,大型的系统皆以地面装置为主,因此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厂或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安装需占用较大面积。据调查,台湾具备开发潜能的建筑物约191万栋,以现已安装的系统量推算,所占全台湾建筑物的比例不高于0.1%,因此安装小型系统尚有发展空间。而安装大型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就必须拥有大面积土地,台湾地狭人稠,系统安装因此受较大限制,这对生产者及使用者而言都是一项负担。

3、原料仍依赖进口

晶硅太阳能电池关键原料是上游的单晶硅或多晶硅,但晶硅原料却控制于少数几家大厂,甚至出现晶硅原料严重缺货的情况,虽然福聚已能量产多晶硅,但现有的产量对台湾太阳能电池企业仍显不足,晶硅原料仍是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4、受制于海外市场

目前台湾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但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海外市场,台湾生产的太阳能电池97%依赖出口。此前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急剧萎缩,台湾太阳能光伏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虽然2010年之后市场已回暖,但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欲持续稳定增长,仍受海外市场的制约。

四、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台湾对太阳能的利用推广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如利用公共建筑、机关、中小学等单位来进行太阳能系统示范,也鼓励一般民众、私人企业、工厂等通过补助的方式增设太阳能系统。但是,太阳能光伏系统面对的需求就是要以较多的面积来换取发电量,目前除了装置在房屋建筑物顶楼外,地面的大型装置主要是大型发电厂,因此台湾若要快速增加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装置量,修订与放宽相关法规势在必行。许多受限于法规的土地也都具有开发的潜能,如废耕地、休耕地、水产养殖地、公共建设的土地等,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元经济效益或对环境有害的土地,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既可保护环境,又或提供就业。因此在农地、水产养殖地等法规限制上,需做出适当调整以加快推动再生能源的发展。

另外,台湾还有许多地层下陷的区域等经济效益较低或无法使用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中有超过一半是集中在日照量较高的区域,包括云林、彰化、嘉义、台南、高雄等地,在这些地方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不仅可以利用这些目前没有效益的土地,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二)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有效保障

太阳能系统安装的初期需要较多的资金,并且资金回报的年限较长,因此在资金来源上,如果能够将金融业纳入其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问题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现有政策的扶持下,发电系统都可以固定的费率保证20年的收购期,因此只要在设置地点作日照量的测量,即可利用装机容量、日照时间、趸购费率估算出年平均收入。按照这样的方式,在有了正式的契约保证收购的前提下,电力可以作为抵押品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安装太阳能的民众或企业以每年的电费收入还贷,让投入的资金尽快获利。

另一方面,由于每年的发电量受到气候影响,可能导致收益不稳定,如果让保险业者参与,通过保险业专业的评估能力,制定标准收入金额,低于标准则由保险业补足差额,高于标准则归保险公司所有,就可以再次确保安装的民众或企业的收入相对稳定,让提供场地以及投资的民众降低风险,提高一般民众对于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意愿,也能更有效落实民众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标。

(三)降低成本

目前降低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提高转换效率。根据研究机构的估算,硅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普遍在14%-16%,若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2.5个百分点,将可节省约12%的成本,因此提高转换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另一类是降低晶圆厚度。过去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晶圆厚度约为240微米,随着技术进步,晶圆的厚度逐渐降低,成本也将随时之下降。因此,研发创新以改造太阳能电池的制程及制造技术,提高转换率以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

(四)提高竞争力

虽然近两年台湾太阳能光伏生产厂商纷纷增资扩产,但产量高、产值低、利润低,显见台湾长期重生产轻研发,基础研发与创新不足,尤其在第二代、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及制造方面已落后,面临国际大厂的竞争。因此,台湾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更需依赖技术的提升和创新,使产品多样化差异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两岸合作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光伏产业;发展

一、引言

按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来看,针对经济转型期出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符合我国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走低碳经济之路的有效方法,是发展新能源。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太阳能作为最清洁、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它的开发利用影响着能源革命的进行,光伏产业因此也备受关注。

二、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能源转换

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以开发清洁能源并高效利用为基础,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的一种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的主要经济特点是低能耗、低排放。其实,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它已经逐渐成为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也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我国在峰会上做出的节能减排承诺,体现了我国的国际责任。然而作为一个生产和能源消耗的大国,要做到这点必须走上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而走低碳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在此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是我们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

三、低碳经济下光伏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光伏企业发展还处在一个上升期。遇到的主要瓶颈还是技术和政策方面的问题,若是国家可以加强政策引导,可以拉近我国光伏企业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比如说,建立专项扶持资金补贴光伏产业或者在发达地区建设公共设施时硬性要求使用太阳能政策等。

1.光伏产业优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要优势有以下三点:

第一,资源丰富,永不枯竭,真正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们都知道光伏发电的过程既不产生污染也不耗水,因此建造光伏电站时不像水力发电一样必须要求建在大江大河边上。它甚至可以在沙漠建设,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利用了空闲土地资源。

第二,光伏电池的安装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它的安装不会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耗费大量安装费用,甚至可以安装在建筑物上,基本不需维护运行,所以它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第三,时间效应。众所周知,用户用电的时间是不均匀的,像中午这样的用电高峰期,正逢太阳光照最强的时刻,对电力系统的压力较小,可以实现节能减排。

2.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未来几年的光伏行业将会步入“寡头”时代,霸占市场80%以上的份额。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掌握了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而且对这些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多晶硅制造技术与电池技术等,我国各大国际化公司普遍拥有专有技术,电池的转换效率也已经达到世界上游的水平。一瓦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高纯硅材料是6g,而国际水平在9g左右。这样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也加强了我国光伏组件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光伏产业目前有个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我国有多家多晶硅企业处于满产状态,市场的供需平衡还比较脆弱,因此多晶硅企业不能实行盲目扩张,否则会出现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问题。不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这些新能源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比未达最高,因此产能过剩问题其实也是相对的。

另一个影响光伏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是国家政策。虽然国家政策正在不断地引导企业降低光伏成本,同时也出台了补贴、土地利用、税收、走出去、光伏扶贫等方面的新政。但是,光伏产业的发展,还是可能会因为补贴不到位或是税收和土地利用问题受到阻碍。我国因为政府政策的鼓励使得光伏企业等可持续发展企业有了很好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太依赖政府拨款,一旦拨款不及时到位,就容易出现缺口而难以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要将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鼓励人民节能环保,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达到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同时,在这项新兴产业面前,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我们都知道,要发展一个新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结构,不但可以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还能减轻就业压力。

四、结语

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更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低碳经济还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民生幸福指数。我国的经济实力近年来得到了高速的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增强,同时背负的使命也越来越重。在如今的低碳经济时代,我国要承担起大国责任,就要在减排与发展低碳产业方面努力。光伏产业凭借着永不枯竭、成本低污染小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低碳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秦扬,曹丽娟.论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34-37+9.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3

2014年9月当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所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面世后,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

作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先行者,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了持续探索。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仅仅依靠国家电网,中国能源互联网还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很多在国网体系以外的能源电力企业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而光伏产业正是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概念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能源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开拓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互联网道路。

据了解,目前从光伏全产业链上来看,行业中正掀起了一场从制造端、应用端,到融资租赁等环节的光伏互联网浪潮。这番热情的背后,则是巨大的清洁能源市场。

在刘振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指出: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届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

不难看出,光伏在清洁能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的光伏市场可想而知。而一直致力于分布式电站开发的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据了解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和行业外的资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上来,因为电站建成并且并网发电之后能够带来几十年持续的收益,而电站的转换率成为一个电站效益高低的关键。

能源行业大佬开始布局

当前,与“互联网+”结合已成为光伏市场的最大卖点,携手“互联网+”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对光伏产业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部分看似无坚不摧的光伏龙头企业,极有可能在短期内被率先找到“互联网+光伏”新路子的小企业颠覆。

在这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光伏企业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据了解,目前光伏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光伏制造领域的B2B平台、光伏系统服务领域的B2C和B2B平台、第三方大数据运维公司、互联网众筹和互联网金融、光伏电站交易平台、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

日前,华为集团在黄河上游水电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同时,华为还通过无线宽带集群和多媒体运维系统,实现专家和现场运维人员协同工作,用实时的视频和语音通讯,让远程专家提供“一站式”专业、安全、准确的技术支持。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大数据挖掘及在线专家分析系统,可使电站自动体检,给出最优清洗、部件更换和维护等建议。

而光伏行业龙头协鑫集团目前已经建成并布局“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清洁能源电商交易平台、能源智能建筑、区域能源互联中心、“能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在从多晶硅到光伏电站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中,互联网将成为协鑫集团整合金融、产业、市场及服务等各种资源的重要工具。

此外,数月前,作为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远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行业大佬的诸多新动向表明,光伏产业正在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大数据支持新能源行业

光伏互联网市场的炙手可热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两者结合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国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仍未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数据的缺失导致投资光伏电站风险过大,进而“逼退”金融投资机构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数据的收集上,国内光伏电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国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模式并高效运作。“有了大数据基础,国内光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扎实。”欧文凯说,“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运行数据的集散地,完全可将其看作是能源互联网在可再生能源电源侧的‘入口’,这也是光伏电站相关大数据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已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市场潜力。4月1日,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的“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平台,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阳光电源此次强势涉足互联网,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近20年逆变器生产、太阳能电站运维管理采集的大数据会令人刮目相看,被行业认为是光伏互联网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身“互联网+”发电站,对电力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启示性影响。

据了解,阳光电源仅一项新型的智能精准解决方案,预计每年就可为光伏电站提升3%-7%的收益。未来,阳光电源将融合企业太阳能电站的运维管理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技术,通过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向太阳能电站提供智能运维服务。

“光伏发电将从单一的电站管理进入集团化电站管理阶段。”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告诉记者,“我们的光伏运维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与阿里云计算的结合,为光伏产业里程碑升级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台。”

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4

关键词:转型升级;光伏产业;政府救助

一、引言

近年来,依托太阳能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继it行业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截至目前,全球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30余万千瓦/年,已经成为继水能、风能之后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自2003年起我国光伏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产品出口至国外,也就是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这与世界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需要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而这给我国光伏产品生产带来了契机,在劳动力成本低及政府补贴的刺激下,全国各地纷纷以战略新兴产业的名义上马光伏项目。我国光伏产业的重点集中在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及出口上,而不是大面积的光伏应用。在2011年欧债危机与欧美“双反”的情况下(近期由于中欧达成光伏产品出口承诺,出口量会出现反弹),严重依赖出口模式的光伏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光伏企业大面积停工甚至破产。基于此,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尽可能支持光伏企业走出低谷。截至目前,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对光伏产业走向基本达成一致:转型支持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东营光伏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营光伏)为案例,在我国整个光伏产业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通过对东营光伏发展历程的回顾,重点分析太阳能光伏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规律中政府与市场的激励相容机制,通过对政府救助模式规范性与实证性的分析,探求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着力点及行为边界。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困境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末,我国共有光伏企业达460多家,其中硅片生产商69家,组件生产商349家,电池组件企业42家。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已比较完备。

(一)多晶硅产量快速增长,但核心技术缺乏,高纯度多晶硅依赖进口。硅材料是整个光伏产业的基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没有硅材料的提纯、生产就不会有光伏产业。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从80吨猛增至7.9万吨,增长了986.5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6%。虽然我国多晶硅产量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纯度多晶硅。

(二)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之首,出口多、应用少。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部分,光伏电池生产也是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补贴政策刺激下,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光伏应用市场大幅扩张,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猛增,对太阳能电池需求猛增。受此因素推动,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5Gw占世界产量的39.04%,光伏电池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中心。与我国巨大的太阳能电池产量相比,我国的光伏装机容量却很小,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约为20Gw,而国内装机量只有5000mw,仅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0%,超过90%的太阳能电池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光伏应用国家。

(三)传统模式受困,光伏应用扶持政策力度小、企业难以形成有效预期。对比国内外光伏发展政策,我国光伏政策不足之处:第一,虽然我国于2011年7月24日了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规定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为每千瓦1元,此外,根据项目核准时间和地点的不同,部分情况实行每千瓦时1.15元。但是该政策并没有规定此标杆上网电价实施的年限,不能给国内光伏市场投资者一个获取投资收益的预期。其次,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光照条件差异巨大,单一水平的电价无法推动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后,对于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项目的并网规定,该政策都没有涉及。业内担心光伏电站有可能出现类似风电那样无法并网的情况。第三,缺乏国家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第四,缺乏技术扶持和光伏人才培养政策。

国外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市场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支撑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德国的法律环境、日本的技术支持、美国的市场支撑,都有效地促进了该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东营光伏政府救助产业转型案例

东营光伏(简称东营光伏)于2005年在东营成立,注册资金4亿元,公司目前涉足太阳能级硅棒生产、电池片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集成等多个光伏产业环节,2008年在欧交所创业板alternext市场成功上市,成为第三家在alternext上市的中国企业。东营光伏的发展模式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一致:政府支持―依赖出口―规模扩张―出口受限―产业转型。

(一)企业出口扩张阶段

东营光伏在政策刺激、当地政府支持下,积极出口光伏组建以满足国外光伏应用市场,无论是光伏组件生产还是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遭受欧债危机以及欧盟双反,从2011年开始出口创汇以及电池产量出现明显下降。东营光伏在积极出口创汇的同时,由于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是欧美发达国家,光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最大,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同时2010年以及2011年,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下调对于光伏产品的补贴措施。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展开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美国商务部先后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和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产品90%出口欧美市场的东营光伏受到重创。根据东营光伏年报显示,2011年其收入为2.12亿欧元,同比2010年2.6亿欧元有所下跌,而运营利润为2710万欧元,同比前一年的2956万欧元也已下降。2011年的净利润则为负数。随着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东营光伏几条生产线仅在零星生产,而产品也只能经过台湾企业再销往欧美市场,这也使得本来就不高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最终使得东营光伏面临退市清算的可能。

(二)光伏发电转型阶段

在东营光伏依赖出口促进发展的同时,积极进军光伏发电市场,尤其是在受到金融危机及欧美双反的情况下,从积极出口到积极建设光伏电站,东营光伏走出了一条成功转型之路:从光伏组件出口到光伏电站建设。东营光伏于2009年进入光伏发电市场,第一个发电站是总投资4600万元的960Kwp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在当时是山东省内规模最大、也是首家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东营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未来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将以960Kwp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为先导,发展与光伏发电产业配套的服务业和相关产业,促进光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水平,拓展产业集聚空间,形成有东营特色的光伏产业链及衍生的光伏产品生产与检测设备、原辅材料制造产业基地。随着政府支持光伏发电市场政策的出台以及欧美双反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开始大规模启动。

2010年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工程并网仪式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工程由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承建,是山东省首批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2.25亿元,年发电量为948万kwh。该工程环保效益显著,年可节省标准煤3309吨,减排二氧化硫102吨,减排氮氧混合物32吨,减排二氧化碳9000吨,减排可吸入颗粒4吨,减排灰渣1015吨。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创造了多项“第一”。在规模上,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晶体硅并网电站;在产品上,它在国内光伏电站中第一个使用200w高效能电池组件;在工程施工上,它是全国第一个使用地锚式结构作为工程基础的光伏电站;在建设标准上,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以欧洲标准建设的光伏电站。被列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中国光伏集团东营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项目,自2010年12月29日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124万千瓦时,日均发电2.6万千瓦时。该项目设计年均可向电网输送948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三)当地政府托管阶段

为了保护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紧急出台相关方案,将东营光伏进行托管,2012年11月5日,东营光伏宣布公司所有权重组计划,根据卢森堡大公国法律组建的公开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光伏接下来将进行所有权重组计划来加强公司的发展。另外,东营光伏因为目前的光伏行业危机正在经受着严重的资金流问题和子公司东营光伏归还银行到期贷款及履行其他承诺,因此相应来说东营光伏必须尽快找到其他融资措施。鉴于此,由东营市政府控制的公司提出了购买东营光伏50.38%的股份,东营光伏是中国光伏卢森堡的一个全资子公司也是公司的唯一资产,购买对价是1000万美金。经与东营光伏管理层的协商,东营光伏董事会认为该协议可以接受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司股东和雇员的利益。东营光伏董事会因此建议在2012年11月5号召集股东会来对此给予批准。其东营光伏的股份交易也将在该信息发出后下一天进行复牌。将50.38%股权转让给东营市政府后,东营光伏依托当地资源积极进行业务转型,转向国内市场,将业务重点转向独立电站的生产和建设,在其战略部署中光伏发电业务占将到公司营业额的40%。东营光伏的选择,正是目前陷入全行业困境的山东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在东营光伏之前,包括力诺光伏、华瀚光伏等,都已转向光伏电站的建设。2012年11月9日,东营光伏(东营光伏)正式通过了将50.38%股权转让给东营市国资控股企业的决定,这也标志着继江西赛维之外,政府直接出手光伏“救市”又添一例。鉴于行业内外交困的现状,目前整个光伏业“国进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而东营光伏“依赖出口―转战国内―国资控股―建光伏电站”的自救路径,在国内光伏行业尤其具有代表性。

东营市政府雪中送炭注入的1000万美元,将使东营光伏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动性,并通过电站项目增加产业多样性,在行业大萧条背景下保持盈利和增长。而就在东营光伏宣布转向光伏电站建设,并希望这一业务能占到公司营业额40%份额前1个月,财政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联合了补贴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补贴计划,这一总补贴额度超过700亿元的庞大计划,意在通过扩大内需,解决目前光伏企业存在的出口难和产能过剩问题。2013年随着10mw并网光伏电站的启动,东营光伏政府救助后的转型之路正式启动。

四、案例分析及结论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景已形成全球共识,回顾德国、日本等国光伏应用的过程,政府扶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光伏发电成本高昂,严重制约着光伏应用市场的扩大,进而限制了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的扩张。从产业政策上来看,由于光伏产业还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初创期,因此对产业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必须依靠政府产业政策弥补高成本、技术不成熟的不足。而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扶持政策还十分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光伏市场的扩大,进而造成我国大量太阳能电池产量不得不出口国外。我国光伏电池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大。

结论一:东营光伏在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支持以及国外光伏应用市场需求扩大的拉动下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柱企业;但是发展靠出口、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的现状使得其发展受制于国外市场,这种产品生产在国内、应用在国外的发展模式并不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真正发展。

结论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往往存在目标函数不一致的情况。在我国光伏行业出口受阻、大量企业破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紧急出台光伏发电政策,启动国内市场的同时真正促进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应用。许多企业的生存发展交由市场决定,但是在政策落实中,地方政府出于考虑财政税收、人员就业、银行贷款质量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积极对光伏企业进行救市,东营光伏仅是其中一个例子,大多地方政府采取了类似政策,选择支柱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支持,尽量不被破产清算。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5

两年前,还是头顶“新兴产业”、“阳光产业”光环、红红火火的光伏产业,今年下半年突遭多事之秋,似乎一下子掉入冰河期。

美“双反”调查触发中国光伏危机

10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出公告,称“收到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向英利、尚德、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中国75家光伏企业提出‘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书,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产品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理由是中国政府对光伏产品的补贴力度过大,导致美国光伏电池企业倒闭,2000多名员工失业”。这一纸诉状,几乎崩紧了国内所有光伏生产企业的神经。公告还称,“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提供数据显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总量在2008年至2010年内增加了逾350个百分点。仅2011年7月一个月,由中国进口的晶硅光伏电池板和组件就已超过2010年全年的进口量。这种增长成为了去年全球产品价格下降40%的主要原因。”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强硬表态,称“中国能源公司的贸易行为存在问题”,其支持美国光伏公司要求政府向中国光伏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诉求。11月9日,美国商务部决定暂缓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立案,延迟20天后再做决断。

其实,这已不是美国第一次向中国新能源行业提出类似诉讼。2010年10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长达5800页的申诉书,建议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措施启动“301”调查,称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部门而采取的补贴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此后不久,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就了一系列数据,用以证明中国清洁能源补贴导致对华贸易逆差激增。

而中国光伏企业“被抓住现行”的案例,是近来在美国和德国举行的国际光伏展上,中国参展光伏企业相继报出了“晶硅电池组件令业界无法招架的惊人低价”――0.93美元/瓦以及0.86美元/瓦的价格。而据pVinsights的调查,当前世界晶硅电池组件每瓦平均报价为1.175美元。这之后,美国3家太阳能公司急流勇退,申请破产,而中国企业则成了这一死因的“罪魁祸首”。

专家认为,这次对中国能源产品启动“双反”调查,涉及数十万就业人员、上千家企业、近百亿美元,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但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太阳能贸易团体都认为,一旦对中国电池板施加关税制裁,将两败俱伤,没有赢家。据统计,2010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不到20亿美元,但进口美国的上游材料与设备则超过40亿美元。更令中国企业后怕的是,一旦美国最终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作为全球光伏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欧盟很可能效仿,届时以出口欧洲为主的中国光伏产品或将遭至“致命一击”。根据solarbuzz机构的数据,2010年,欧洲市场占全球光伏运用80%的比重,是世界最大的光伏需求地,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销往欧洲的光伏产品占据中国光伏企业近80%的销售

额。

今年第三季度后,欧洲债务危机使得经济不景气,财政赤字加大,光伏补贴迟迟未见落实,银行的融资难度也日益加大,这使得欧洲市场的消费需求大为放缓。德国出台2012年上半年削减15%光伏补贴和其他一些国家也将相应削减补贴的消息,使得市场对2012年上半年的需求前景更为悲观。这也使德、英、荷等太阳能企业对中国企业心存不满、虎视眈眈,早已欲借政府之力打击中国企业。

外忧更“内患”

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全国东南西北各个省市,无不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当地GDp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作为太阳能电池板主要原料之一的多晶硅利润巨大,众多地方政府、企业投资者更是有条件上、没条件也上,一窝蜂争吃这块“大肥肉”。一时间,光伏基地、光伏工业园遍地开花,造成严重重复建设,产能大量过剩。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资料显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就占近9万吨,却没掌握核心技术,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产能巨大,国内市场需求总量却很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中国2011年光伏组件总产能将达30Gw,但全球今年实际市场需求的装机量只有20Gw,2012年至多25Gw。目前,全球光伏组件库存有10Gw左右需要消化,其中8Gw来自中国,过剩的部分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消化完。这使中国的光伏企业有1/3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与产能过剩相对应的是价格暴跌、利润大降。今年以来,欧洲需求急剧降低,光伏组件价格跌幅超50%。截至今年10月,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浙江、广东等省中小太阳能企业利润率还不到8%,已触及生存底线。

是生或死,已成为时下全球太阳能光伏企业集体面临的痛苦决择。在过去几个月里,不只有美国光伏企业倒下,中国已有50多家太阳能光伏企业相继“英年早逝”。就连全球两大光伏组件厂商、国内标杆公司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近两月也先后陷入破产传闻,令人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前景感到丝丝寒意。专家预言,未来两三年光伏行业将出现一轮大洗牌,有超过35%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或将被淘汰。

光伏企业何去何从?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6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前景

前言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图1)。进入21世纪,中国光伏行业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具有如无锡尚德、江西LDK、常州天合、天威英丽、浙江昱辉等一批世界级光伏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制造基地,但是由于成本较高,中国95%的太阳能产品只能出口到发达国家。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型能源的大背景下,大阳能光电研发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研究领域,随着成本问题将逐步解决,加之国家政策支持,中国太阳能市场将变得很大。

图1能源消费组成展望图

1、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以及优势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在阳光照射下,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而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就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功率控制器和逆变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光伏发电作为新型能源与常用的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a)无枯竭危险。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104kw,如果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kw·h,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

b)安全环保,无噪声,无公害。由于光伏电路是利用光能和电能之间的转化,故其无污染物的排放;

c)采集太阳能的地点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太阳能电池板只要能接受光照就能产生电能,所以可以安装在屋顶或者是始终能接受到光照的墙壁,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d)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适用范围广,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2太阳能光伏产业应用现状

1)在各国政府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7.5Gw,较上年的18.1Gw相比,涨幅高达52%,全球累计安装量超过67Gw。全球近28Gw的总装机量中,有将近20Gw的系统安装于欧洲,但增速相对放缓,其中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占全球装机增长量的55%,分别为7.6Gw和7.5Gw。2011年以中日印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同比增长129%,其装机量分别为2.2Gw,1.1Gw和350mw。此外,在日趋成熟的北美市场,去年新增安装量约2.1Gw,增幅高达84%。

图2光伏产业的发展

其中中国是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最快的国家,2011年的光伏发电安装量比2010年增长了约5倍,2011年电池产量达到20Gw,约占全球的65%。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有电池企业约115家,总产能为36.5Gw左右。其中产能1Gw以上的企业共14家,占总产能的53%;在100mw和1Gw之间的企业共63家,占总产能的43%;剩余的38家产能皆在100mw以内,仅占全国总产能的4%。规模、技术、成本的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渐明晰。国内前十家组件生产商的出货量占到电池总产量的60%。

2)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主要有晶体硅材料,主要分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三种。单晶硅电池技术成熟,光电转换效率高,单晶硅电池的光电总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0%~24%,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光伏发电材料。但其生产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多晶硅电池成本相对较低,技术也成熟,但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多晶硅光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才达18.6%,与单晶硅相比多晶硅的转换效率少多了;而薄膜电池是一种可粘接的薄膜,有以下优势:①生产成本低,所以可以大批量生产;②发光效率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但目前其在技术稳定性和规模生产上均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Cdte、CiS等薄膜光伏电池已逐步进入市场,但现在只占市场的9.3%,随着薄膜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步,薄膜光伏电池的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相对而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薄膜电池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表1市场份额分析

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电力供应不是很紧张,2001年以后,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电力需求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2003年在全国出现电力供远远少于求的严重现象,电力供应的紧张情况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很难缓解。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重视,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下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截至2010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60万千瓦,光伏新增并网容量为21.16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为24万千瓦,较上年的2.5万千瓦,增长了960%。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国内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了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浙江昱辉等一批知名企业。2011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达到7.8万吨,占全球比重约33%;国内产能结构中,成本低于35美元/千克的企业不足十家,约9.5万吨,其他40余家中小企业总产能近5万吨。

3、太阳能发展趋势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光伏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61-02

作为工业大省的湖北,面对“缺煤少油乏气”,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应用难度较大的现实,用可再生的新能源来补充、取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作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能源,光伏产业是新兴的朝阳行业,我国的光伏产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与江苏、江西等省光伏企业扎堆相比,湖北省的光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很大的差距,省内比较强的光伏企业仅三家。近几年,我省日益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做大做强。

光伏产业人才发展现状

“十二五”规划之际,湖北省已经将光伏太阳能作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正谋划打造一个千亿产值的光伏产业链,即在未来数年内,通过对光伏电站百亿元的投入,拉动从太阳能电池核心元素硅的生产到发电设备安装等全产业链,形成千亿元产值。届时,高技能光伏行业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据悉,在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真正开设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不超过30家。由于光伏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需要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巨大的缺口亟待高职毕业生填补。

我院位于武汉腹地,准备依托光电子专业开设光伏技术专业。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对“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和武汉都市圈内的光伏企业,如珈伟太阳能(武汉)有限公司、武汉日新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兴隆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对光伏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对高职光伏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建设目标

基于湖北光伏产业当前发展布局呈现的特点,未来5年我省将形成以武汉为主体,以宜昌、黄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推进“沿江光伏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应依托光谷核心圈、武汉城市圈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和集团优势,培养区域产业升级急需的、熟悉光伏组件工艺流程、掌握光伏组件焊接与检测的初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太阳能电池应用、光伏电站安装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我院要将本专业方向建设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在课程体系和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专业方向。

(二)建设重点

实践“项目引领”的情景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场所相补充、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相关光伏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太阳能光伏技术和光伏系统相关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实行“项目引领”的情景式教学。主要项目应包括:太阳能电池片压带、串带焊接,太阳能电池片焊接、检测,太阳能电池的选择和使用,蓄电池的选择和使用,控制器和逆变器的使用和维护,简单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使用和维护,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简单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排除。

构建“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掌握原理、制造工艺等基础能力到相关电池生产等专项能力,再到设备安装与调试等综合能力,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2008年9月,江西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的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开班,是我国高校首个光伏专业。高职院校光伏专业才刚刚起步,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很少,因此,有必要与企业合作、与行业专家合作,开发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光伏教材。当前,我系正与企业合作,开发《光伏组件加工》和《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控制》实训教材和学材。

建设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除了电工电子线路等必需的实验实训设备外,加快建设具备光伏发电系统所特有的实验实训设备。下页表1是我系即将建设的校内光伏技术实训室部分设置。校内实训室可以完成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的相关实验,包括串焊、层压、组装等训练以及电池电特性的检测训练;完成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相关实验实训,包括系统的组装以及各部分的使用、维护训练;完成风电、光伏发电模拟系统实验。此外,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争取校企共建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以及组件加工实训室,前者可以提供校内部分照明用电,让学生参与一些管理、维护和检修的工作;后者可以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局面。

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我系已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机制,每个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践。对于光伏专业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项目、技能培训,提高师资队水平,培养在光伏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形成教师水平提高与深层次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光伏产业是湖北省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各高职院校应抓住有利机遇,在相关专业中增设光伏专业方向,培养多层次的光伏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湖北省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世辉.低碳经济与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类学校开设光伏技术专业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6):198-200.

[2]陈蓉,赵静,高品文.湖北光伏产业发展定位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01(5):10-13.

[3]张适阔.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建设高职专业——对江西高职院校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材建设,2011(7):127-127.

[4]宋伟杰,杨晔,王维燕,等.光伏产业:现状、前景及研究需求[J].太阳能,2011(3):15-17.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8

关键词:光伏产业;“双反”调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日

一、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双反”调查现状

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先是美国“双反”,再是欧盟跟进,最后连与我国光伏产品贸易额只有16亿元的印度也跟着加入了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大军。在美、欧、印三方围堵下,我国光伏产业举步维艰。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巨头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联合6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2011年10月19日和11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相继予以立案调查。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后,美国商务部的“双反”调查将跟进。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249.96%的反倾销税。2012年10月10日和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作出终裁,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同年12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自2012年12月7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双反关税,预计为期五年。

2012年7月24日,Solarworld公司又向欧盟正式提交申诉请求,称中国光伏企业接受非法补贴和从事倾销。同年9月6日和11月8日,欧盟委员会分别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2012年11月23日,印度反倾销局对外宣布,其根据印度太阳能生产商协会申请,决定对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北、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二、“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

根据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358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接近57%,美国市场接近15%,亚洲市场约占21%。由于我国光伏产业非常依赖于欧美市场,因此当它们陆续发起“双反”时,我国光伏产业遭受沉重打击。

1、出口额急剧下滑。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双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光伏企业价格优势不再,出口额急剧下滑。2012年12月11日,在第二届intersolarChina国际研讨会上,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自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中国对美国光伏产品出口从2012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8月的0.85亿美元,下降八成。加上欧盟也启动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据王勃华预计,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为130亿美元,同比将下降40%以上。

2、整个行业全面亏损。我国的光伏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利润微薄。按照国际通行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平均安装成本2.5~3美元/瓦计算,我国光伏组件的制造增值仅为0.2~0.3美元。如果欧美征收超过30%的双反关税,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无立足之地。而出口的下滑又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进而导致大量光伏产品的积压,最终令一部分小企业最先“信心动摇”开始降价甩库存。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贸易商形成买涨不买落的心态,进而迫使更多的厂家加入抛售光伏产品。最后,每个企业都搏得只剩下了最后一滴血,整个行业陷入全面亏损。

3、行业洗牌加速。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更有来自房地产、服装、纺织等产业的资本大举进入,而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能源利用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我国光伏产业多年来的无序增长,造成产能过剩、技术落后、市场失衡。而海外接踵而来的“双反”加剧了行业的危机,出口的下滑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据我国太阳能协会的初步统计,到2012年12月为止,全行业已经有7成企业停产。可以预测,接下来那些没有盈利能力、缺乏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的洗牌将加速。

三、“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应对策略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我国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在频繁遭遇海外“双反”调查的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1、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欧洲是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的57%销往欧洲市场。因此,一旦欧盟支持Solarworld的“双反”要求,价值200亿美元的中国光伏产品将蒙受损失,我国光伏企业必将出现大规模倒闭潮。同时,欧盟内部反对Solarworld“双反”要求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欧洲的可负担太阳能联盟即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立场表示支持。该协会称,如果欧盟委员会正式开展调查,位于欧洲境内的24万个太阳能相关就业岗位将受到威胁。2012年9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举行的新闻会上亦表示,尽管欧盟委员会已经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但她仍然坚持通过对话政治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默克尔说:“我们希望对话,而且我们也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谈过此事,这不仅是德国的愿望,也是欧盟委员会的愿望。”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贸易问题,维护大局。

2、光伏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内在核心竞争力。对于光伏业这个新兴产业来说,核心技术上的自以及对市场的自主把控,才是维持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产业实现有序发展的前提。因此,面对海外接踵而来的“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要走出困境,就需要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同时,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技术创新,也有利于企业重点解决产业链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摊薄应用企业的产品成本。例如,太阳能电池背板是应用在光伏组件上的关键封装材料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所采用的背板95%以上依靠进口且价格很高。杭州联合新材科技股份公司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氟合晶型太阳能电池背板,不仅为寒冬中的光伏组件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自己赢得了市场。2011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而在2012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销售额已超过8,000万元,预计2012年全年将突破2亿元。

3、加快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开发国际新兴市场。金太阳示范工程是我国一直以来对光伏产业进行补贴的一个项目。在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的背景下,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通过鼓励工业园区的一些企业自发自用,鼓励教育卫生系统扩大光伏的应用,鼓励部分市县乃至省一级大规模地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等措施来扩大国内光伏应用的规模,帮助光伏企业加快拓展国内市场。同时,积极开发国际新兴市场,以摆脱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当前,包括日本、澳洲、泰国、印度,以及南美、非洲和一些欧洲小国在内的光伏市场正在兴起。比如,日本在2011年福岛核电危机爆发之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备为推崇。日本政府给予光伏上网补贴电价为每度电42日元,几乎是德国目前水平的两倍,也远高于目前日本工业企业购买电力的价格。日本此轮激励政策,总的装机量将有望增加3.2吉瓦,这意味着全球光伏业新增96亿美元的市场容量。对于这些新兴市场,我国光伏企业要抓住机遇,进行积极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艳.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双反致我国光伏对美出口减八成[n].京华时报,2012.12.12.

[2]胡丹.光伏产业:盛宴散去之后[n].浙江日报,2012.12.11.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9

关键词:光伏产业;无锡尚德;外部环境;peSt分析;产业环境

一.相关背景

光伏产业是利用光伏效应发电,并以硅材料的开发应用而形成的产业链条。它包括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等。光伏效应实质上是太阳能转化过程,利用太阳能发电具有充足性,安全性,广泛性,清洁性等特点,这使得光伏产业赢得社会各界的青睐。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1年的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高新技术企业。从创建以来,无锡尚德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它首次公开上市,成为第一个在纽约股票交易市场成功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然而,这样的好景并未延续,2011年后,尚德的形势急转直下,资产负债率急剧升高,市值暴跌。2013年无锡尚德无法归还到期债务,被迫实施破产重整。

无锡尚德的没落让整个光伏产业重新洗牌,对光伏来讲是沉重的打击。然而,究竟是什么掀起了光伏发展的浪潮,确又让该产业在现阶段停滞不前呢?

二.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

影响一个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不胜枚举,但概况地讲,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peSt分析就是从这四个因素入手,分析行业面临的外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

在中国,政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不仅提供各种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进出口许可证,还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无锡市政府采用了独特支持模式即融合政策、技术、人才与市场等,它是无锡尚德公司走向顶峰的关键因素之一。

光伏产业与其他能源产业相比具有环保的特性。无锡尚德成立前后,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不断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法》等。这样的大背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无锡尚德光伏发电的发展。

2.经济环境:

自无锡尚德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GDp高速增长,国家逐步开放民间融资环境,各种民间贷款公司稳定发展。这为无锡尚德的成长及整个光伏产业创造了有利的筹资环境。我国加入wto也为无锡尚德等光伏企业在海外寻求低成本的原材料,向海外扩张创造了可能性。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袭击全球。通货膨胀,消费力不足等成为无锡尚德破产的早期因素。

3.社会文化:

我国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能源,使得光伏发电的推广在我国成为可能。再者,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足的大国,低廉的人力资本大大降低了光伏行业的雇佣成本。

然而,不可否认,众多劳动人口中,光伏产业专业对口的人才却寥寥无几。每年缺口约有20万,巨大的缺口亟待填补。这种现状严重限制了光伏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4.科学技术环境:

欧美等国家在光伏发电上起步早,技术成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而中国涉足光伏发电领域较晚。加上我国光伏企业的自主研发实力弱,主要的原材料和设备均靠进口,技术瓶颈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处于产业链上游拥有相对先进技术的无锡尚德等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能获取丰厚利润;处于下游封装环节的企业利润少但技术和资金门槛低,致使我国短时间内涌现出多家封装企业。原材料价格暴涨、封装产能过剩使这些企业获利更少。这将我国的光伏产业置于一种低技术低利润的困境。

三.产业内部环境

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行业间的竞争程度是企业盈利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对于光伏产业,竞争参与者范围集中在太阳能电池这一块,市场由成长期向成熟其发展。2009年和2010年整个行业高速扩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利润巨大,众多投资者一哄而上。一时间,产能扩张过快,“光伏基地”遍地开花。

再加上较高的退出壁垒,饱和的市场环境使得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利润下降。部分企业包括光伏巨头无锡尚德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开始半停产、停产。这不仅将无锡尚德推向危机的边缘,也使得整个光伏产业处于困境。

2.潜在进入者带来的竞争

光伏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单晶硅提纯,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都需要一定技术,从短期来看,该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但随着原材料成本的降低,技术的普及,壁垒容易被打破。长期内新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可能性比较大,对原有企业的地位构成了一定威胁。原有企业多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达到大生产规模的甚少,它们很难承受新进企业的冲击。

3.替代品的威胁

光伏产业归根结底属于能源行业,面临着来自传统能源及新能源的替代品的威胁。

虽然与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可再生,清洁等特点,但它的发电成本远远大于传统发电方式。光伏产业的销售以外销为主,市场极其不稳定,而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能源产业,以内销为主,市场稳定;光伏产业靠投资驱动,技术要求高,受国际市场控制,而传统发电方式技术要求低。这些因素使得传统的发电方式对太阳能发电构成了巨大威胁。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对于光伏产业,原材料为硅片。而世界上大多数硅材料供应商都在国外,我国多晶硅产量不足,并且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原材料硅的价格居高不下,使普通消费者无力购买。卖方讨价还价能力较弱,使光伏产业消费者市场无法快速扩张。

但从2005年以来硅材料的缺口逐步减小,并且如果政策支持,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厂商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比较大。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将逐步涉足下游产业直接生产电能。这种趋势会减少对用户的依赖,加强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我们可以看出,高成本,低技术是限制无锡尚德及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两大根本因素。要打破这些困境,需要来自中国各界甚至国际的大力支持。中国光伏产业前方的路还很长。(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无锡尚德国际化成长的国际因素分析赵先进

光伏产业的前景篇10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一、光伏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陆续推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等多项有利政策,并批准了“金太阳”、“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多个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以大力支持国内光伏产业的建设。这对于指导行业发展方向、引导市场资源倾斜、提升行业关注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国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民生产对能源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具有清洁、安全和可靠等特点的太阳能给以上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且近年来太阳能发电成本逐年降低,给太阳能发电的普及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未来低价的太阳能发电将会成为电力来源中的主流,太阳能行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对光伏行业的影响

2012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主要面临的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欧债”危机升级及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可能恶化外部宏观市场需求;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内需下降;国内光伏行业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一直为欧美多晶硅供应商掌控,价格的上涨将可能对整个行业造成冲击。此外,行业供需结构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继续上升、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也将会对光伏行业的整体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2.转型升级时间紧迫,行业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急需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加强设计业发展,发挥现有优势,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实现生产和贸易的转型升级。市场转型升级的宏观趋势将在短期内对行业中的初创期、中小规模企业带来较大的转型成本与技术压力。

二、分布式光伏发展的现状

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大力发展新能源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国内支持政策的发展、应用市场的扩大、地方补贴对分布式光伏的刺激,光伏市场被逐渐打开。

2009年7月21日,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金太阳”),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这被看做是中国支持光伏产业的首部政策。

不过在推出“金太阳”之时,中国光伏市场还未形成,成本尚未摸清,政策采取的是按装机容量进行补贴,这个方案简单易操作,但是弊端在于这种事前补贴方式,项目通过评审后就给补贴,“骗补、先建后拆、报大建小”的现象难以监管,而且电站建设“采用次级组件,质量缩水,难以管控”的问题也难以监控。

光伏产业经过几年迅猛发展之后,恶性竞争不断产生,当大家清醒之后才发现光伏的发展现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国家上层的政策制定得很好,但是到下面执行和落实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时间慢慢改善,很难一步到位。很多地区根本没有落实国家政策,优惠的政策没有分享给用户。2013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对光伏电站发电实行上网电价制,按不同光照资源地区,上网电价划分为0.9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和1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行按电量补贴,补贴标准为0.42元/千瓦时。尽管国家明确了补贴标准,但是下到地方部门落实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国内用户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仍面临“并网难、审批难、结算难”的问题。整个并网申请流程时间过长,手续复杂。相关文件制定的是45个工作日并网,可是实际流程一般会超过60天。

其次,光伏下游产业发展瓶颈还体现在国内公众对太阳能发电的认可程度上。欧美国家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认可度比较高,因为,其有很长的发展过程,而我国真正鼓励公众投资分布式太阳能电站从2013年才真正开始。光伏太阳能的电池板需要很大的空间面积进行安装,目前大多数的楼房小区不支持安装或者不具备安装条件。别墅区的住户不愿意投资这笔钱进行安装,他们觉得国家电网的电用着更省事省空间。农村的住户空间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资金有问题,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大部分住户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再次,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还比较低,主要有3种商品化的硅光伏电池:单晶硅光伏电池、多晶硅光伏电池和非晶硅光伏电池。单晶硅光伏电池所使用的单晶硅材料与半导体行业所使用的材料有相同的品质,单晶硅光伏电池的成本比较贵,光电转换效率为13%~15%。多晶硅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比单晶硅光伏电池低,光电转换效率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要低,一般为10%~12%。非晶硅光伏电池属于薄膜电池,造价低廉,光电转换率比较低,一般为5%~8%。最后,太阳能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特别是数量众多的部分中型及小型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严重。生产厂家繁多、规模小,污染较严重、品质参差不齐,一些不具备环保条件的作坊式工厂一哄而上,约四分之一的企业未经环保审批擅自选址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不配套,生产没有在严格的环保措施和工业安全卫生条件下进行,对操作者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生产许可证制度没有严把清洁生产、环保设施达标这一关口。虽然我国自2005年实行了生产许可证制度,但由于在审批和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真正促使生产企业实现清洁生产,许多不达标厂家都转为合法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分布式光伏市场潜力及发展趋势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中国光伏发展路线图(2020/2030/2050)”研究推算,2020年我国建筑总面积将达到700亿m2,其中可利用的南墙和屋面面积为300亿m2,按照可利用面积的20%用于安装光伏系统计算,则届时可安装光伏的建筑面积约为60亿m2。

根据每20m2安装1kw光伏系统进行计算,2020年建筑光伏最大装机容量可高达3亿kw(300Gw),由于80%的屋面面积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因此建筑光伏的主要建设区域在中东部省份。按照中东部地区年平均等效年日照小时数1300h计,2020年建筑光伏年发电量约为3亿kw×1300h=3900亿kwh,约相当于5个三峡电站的全年发电量(按照三峡电站2013年全年发电量828.27亿kwh电估算)。

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易于消纳,盈利模式看好。我国目前建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主要位于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地域优势,宽阔的地理空间便于大型地面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但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电网容量不足,并且地广人稀、不能大量消纳光伏电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弃光”现象,形成光伏发电阶段性产能过剩。相比于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该地区用电量大,光伏发电高峰时段与用电高峰重合,无论自发自用还是余电上网都可全部消纳,不存在产能消纳问题;而且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可以建在屋顶、厂房等闲置空间,不占用土地。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商业盈利模式上具有优势,国内光伏项目向分布式转移是合理布局的必然选择。

从国外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经验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成为光伏项目的主体。以德国为例,其太阳能发电占全部能源的5%,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占全部光伏项目的70%;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合理使用工业厂房、居民住宅等空间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使得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步成为光伏项目的主体。

结束语

分布式光伏产业是前景广阔的可持续发展行业。首先,它是绿色环保行业,将太阳能合理利用,不破坏生态环境;另外,它使用方便,无噪声,适于工商业和家庭使用。但现在的分布式光伏发展仍存在部分问题,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进行开发,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分析,对分布式光伏进行稳中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知寒.杭州地区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方式及其保护与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贾志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无功控制策略及算法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