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阅读教育十篇小学生阅读教育十篇

小学生阅读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0:38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1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研究

在现阶段教学目标的要求下,生本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出现在教育工作者的视线中,生本理念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学生为教育的出发点,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语文阅读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具有创新性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落脚点。笔者将会在本文的论述中对生本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并且分析生本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本教育的概念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通常有着固定的授课模式,教师会向学生讲解文章的结构、语法知识、艺术表现形式等。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对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不能够进行主观的判断与思考,往往认为教师说的就是绝对正确。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较为死板并且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生本理念就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生活中来,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完成阅读教学目标,并且学生之间可以展开小组合作式学习。课堂将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讲授的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授课方法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本教育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并且符合现阶段教育目标的要求。生本教育理念的运用能够使教师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授课前依照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阅读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生本理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培养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应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追求

生本教育理念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能够很好地改善师本教育环境下的弊端。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小学语文教育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生本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课堂的主动权将会掌握在学生的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依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生本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潜质,并且进行积极地引导与培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熟悉现阶段小学生的行为规律,以及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完全,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建立语文阅读的意识,通过语文阅读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和感受现阶段生活环境的美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主体阅读意识。在传统模式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是主宰者的身份,强制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本理念的实施,培养学生主体阅读的意识。其次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都是从生活中出发,内容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对生命的感悟,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情感的真挚表达,这是提升学生生命感悟最基本的方式。

三、生本教育在语文阅读课堂的应用

(一)应用生本教育理念,营造情境教学环境要想更好地打造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小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重要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最基本的语言知识,除此之外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最真实的生命真谛。在现阶段的新课标改革大环境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较高的阅读水平,同时重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较好的情感表达能力,才能够实现语感养成的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标。在现阶段教学水平的发展大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较多形式的文章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营造较为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及专业数据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现阶段的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在几百万字以上才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当然这个数字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制定。营造一个较好的情境教学环境能够对学生阅读能力有着较强的提升作用。情境教学的营造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课本内容学习中来,并且感知文章所表达的实际意义。除此之外,情境教学的营造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举例来说,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阅读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理解文章内容,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课中结合生本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来认识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再根据本文的内容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笔者根据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来扮演小壁虎,并且想象自己的尾巴丢了,充分感受到小壁虎的着急心理。同时在学生的内心中种下成长的种子,认可小壁虎在借尾巴的过程中实现了成长,让学生了解到小壁虎的神奇之处,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除小壁虎之外的大自然的神奇事物。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肢体语言的表达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并且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内涵。生本思想在情境教学上有着极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理解文章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感悟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进而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品品悟环节。语文课堂中的情感式阅读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有着很多优点,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认知来认识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以及内涵,通过传情的叙述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核心立意。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语法知识与表达手法,并不能够通过文章的教学来实现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只不过是停留在表面。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将会上升到情感层面,引导学生内心情感世界的养成,并且通过文章的阅读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并且建立语文学习的兴趣。情感是文章写作的基础,语文知识的应用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文章写作上,还需要实现学生情感表达与语文知识的融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就拿笔者的真实授课经验来讲,笔者在讲解《去年的树》这一课时,文章中的对话形式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切身实地地感受大树与小鸟的感情。除此之外,在这段对话中插入学生的旁白和表演,便能够使文章中心通过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加入动作来实现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小鸟将要飞向南方的时候,通过情境的营造学生可以理解小鸟内心的情感,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加具有影响力。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2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89-01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提升。由此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且教学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意识,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应用生本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借助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理解与认知能力不足,且思维也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故部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而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兴趣。为改善这一情况,在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哪吒闹海》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做好教学准备,如:结合课文内容下载相关的教学素材,整合筛选后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如:教师在课文讲解前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哪吒闹海”相关动画视频,将课文部分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景。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关的探究问题:“大家都听说过哪吒吗?他是谁?他为什么闹海?”通过这样的问题打开学生话匣子,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讨论与自由发言的时间。然后为学生引出:“同学们回答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今天的课文来看一看吧。”以此将课文引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兴趣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其具体表现为:针对教材中略读课文,教师往往让学生读通课文后为其通讲重点知识后完成教学,而针对教材中重点课文,相较于阅读教师更注重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对此教师应与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良好、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余时间内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聊天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方法,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意见与建议(在建议提出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的语言与语气)。以《燕子》这篇课文为例,课间教师可以提前来到教室为学生,并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与“燕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教师可以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讨论“燕子”,以此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濒临灭绝的动物,以此为学生渗透“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思想。

3注重积累素材,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中蕴含大量的字词、语法、课外知识等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意义。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事实上,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应重视课文阅读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阅读素材,学习阅读材料中的知识与写作技巧。首先教师应加强自己的阅读知识,平时多浏览相关的阅读素材,遇到好的素材,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其放映出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指导,及时为学生纠正读音与断句。同时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在阅读后找出相关的答案。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并定期定时腾出相应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换材料,注重积累阅读材料中的好词好句好段。通过这样的长期的训练逐渐提升学生阅读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升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为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另外应注重素材的积累,以提升自身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晶.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4辑)[C],2015:1.

[2]张燕.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6,02:17.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3

关键词:培养;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二、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对这一要求,作为教师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大的阅读量,对于我们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问题。

由于地处贫困山区,受地区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山区小学生在学习中除课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阅读的书籍。我在班上调查发现,极少部分学生有一两本课外书籍,而阅读情况也只是随便翻看一下了事,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根本谈不上帮助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能不着急呢?

要想保质保量完成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规定,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没有兴趣是不行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有兴趣,就会喜欢,情感才会主动驱使实施;有兴趣,才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获得成功体验。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曾想了很多办法,甚至硬性规定学生课外必须阅读什么书籍,然而取得的效果却事倍功半。有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国家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让许多贫困山区的学校拥有了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我们学校也成为此项工程的受益者。一次我组织全班学生观看故事演讲的教学光碟,学生兴致勃勃,从头到尾都看得津津有味,一碟放完,学生嚷着还要观看。之后,学生在课外时间总缠着我,要我放光碟给他们看。看着学生兴致盎然的模样,我想,何不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非常丰富,很多材料可供阅读,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样就弥补了学校图书室藏书少、内容陈旧的不足,也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不花钱买书也有“书”可读。同时,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思想上,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发展。再者,很多材料都是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符合儿童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顺着学生喜欢看光碟的劲头,每周用一天的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光碟,内容涉及故事、朗读示范、课堂教学实录、课件展示等。每一次学生都觉得新鲜、有趣,都盼望下一次早日到来。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给学校建议向学生课外开放远程教育网络教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看教育节目,同时解答学生在阅览中遇到的问题。此举得到学校领导的赞同,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学生课外时间到网络教室已逐渐形成习惯。看到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我是喜上心头,琢磨着如何抓住这一良好势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变“让我读”为“我要读”呢?随后,我在班上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学生先在小组内推荐,然后在全班演讲,比一比哪一组的故事更精彩更新颖,哪一个学生是故事大王。开始,学生讲的故事大多是从远教资源中获得的,许多学生都看过或听过,学生们想求新求异,渴望有新的天地。我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一批书目,让学生购买或借阅,并把自己收藏的一些书籍借给学生阅读。还用鲁迅先生的话“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来教育学生要多看书,看好书,尽量博览群书。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班上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有时学生还聚在一起谈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各自发表一些认识,甚至进行激烈争辩。在接下来班上的故事比赛中,学生的故事内容拓展了,“新”的故事越来越多。学生书包中有了课外书的身影,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这时,我又号召学生把课外书籍相互交换进行阅读,分享精神食粮,减轻学生购买书的压力。

随着阅读兴趣的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悄悄发生变化。课堂上,学生发言时语言更加流畅了;作文中,学生的农村土语逐渐减少了,书面语言更规范了,优美词句多起来了;文章内容不再是限于割猪草、放牛,变得更有新意了。

学期结束前夕,我在班上搞了一个主题班会“课外阅读伴我成长”,评选出班上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彰,在班上树立阅读榜样,让他们引领全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有几个学生居然读过了《三国演义》《天方夜谭》《水浒传》,让我喜出望外,他们也获得了全班同学赞许、羡慕的眼光。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4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学;困境;出路

在现代化的教育当中,所有的学生都要朝着“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方向发展,仅仅是在数学、语文、外语3门课程上努力,根本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还会对学生的个人特长、天赋造成严重的限制,不符合我国的人才战略培养。农村人口数量较多,学生群体更加的庞大,想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上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将现有的问题彻底解决,形成教学上的良性循环。

一、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

目前,农村初中教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音体美3门课程的教学,仍然没有必要的重视,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课程的安排,还是具体的教学内容,都未得到相应的提升。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偏科”的现象,后续培养的难度较大。

(一)重视度低、师资力量不足

在农村教学当中,传统教育的影响时间较长,因此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并不高。在初中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升学及发展,而音乐所占有的影响比例并不大,因此很多教师、家长,都对音乐教学并不关注。除此之外,在农村当中,有很多的初中学校,都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仅有少数的音乐教师前往农村任教。多数音乐教师,会寻找其他的任教机会,或者是做相关行业的工作,导致农村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表现为严重不足的情况。

(二)理念学习的片面化,学生兴趣不足

在农村的初中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所占有的比例非常有限,基本上1周只有2节课程。同时,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时,音乐课程将直接被取代,转换成数学、语文、外语等重要科目。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在农村的初中教学当中,理念学习非常片面化。学生对音乐本身并不了解,教师能够教育的时间、机会也特别的少。无论是从校方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都对音乐的认知度非常低,导致很多学生对音乐的接触机会较少,最终的学习效果不突出。除此之外,在音乐兴趣的培养上,很多学生都对此毫无兴趣,音乐课程甚至是成为了一种“摆设”。

二、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出路

(一)转变理念,加强音乐教学的重视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音乐方面的知识、理论、技能、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学,整体上的成绩非常不显著,导致教学上的理念偏差非常严重,整体的教学体系也出现了严重的缺失现象,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重大的损失。建议在日后的音乐教学中,农村初中教师、管理者,必须将自身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转变,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首先,派遣班主任、管理者、音乐教师3类人员,前往县市的初中进行学习,了解到音乐教学的必要性、功能性,打破老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音乐接触。其次,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绝对不能将音乐课程替代,要在每一节课程中,充分落实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度得到提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音乐就是唱歌”的阶段。第三,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阶段,音乐课仍然要照常执行,由此来对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压力进行缓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避免造成过渡学习的现象。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一般科目不同的是,音乐课程的主观性较强,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学生加强理解和感悟,才能对音乐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建h在今后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学生的音乐喜好有所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当中,选择相互匹配的音乐类型,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适当的贯穿音乐知识教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可通过mtV、个人演奏、音乐史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告别错误的认知和偏执的想法,从而在多个方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必须阶段性的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确保学生接受完善的教学体系训练,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本文对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出路展开讨论,从已经得到的成果来看,部分农村的初中音乐教学出现了良好的转变,课程安排数量有所增加,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但也有部分的农村初中学校,对音乐仍然保持老旧的态度,学生学习内容较少。日后,应加强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干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学习空间,在客观上、主观上,达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凯.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寻[J].学周刊,2015(21):56.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5

关键词:实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价值与运用;方式与方法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事物都加以亲身感悟。而阅读具有以最短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思想活动、情感体验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低年级的学生文字储备量较少,阅读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进行实效阅读就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功能与特征

1.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功能

阅读不仅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小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就要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从阅读和时间的跨度上加以科学地把握,既不能将阅读变成一种咬文嚼字的拖沓,又不能将阅读变成一种速度化的囫囵吞枣。

2.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特征

实效阅读教学的特征正是实效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以下是实效阅读教学区别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方面:

首先,实效阅读教学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对阅读感不感兴趣的学生都能够从实效阅读中获得一定的阅读乐趣,不至于由于阅读的实效性而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其次,实效阅读教学能够促进教育者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阅读具有实效性,学生与教育者的交流就更具有切换性,不至于交流打断阅读情绪。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育者为方便,而采取单一的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课堂缺乏乐趣,使得阅读教学趋向于一种模式,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其中,进而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2.教师缺乏足够的语文素养

教学者对小学阶段的儿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对教学者进行模仿。而许多教学者由于对自身的语文素养的持续提高存在疏忽,使得学生从教育者身上学到了不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语文素养的缺乏也使得教学者无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阅读指导,阻碍了学生阅读实效性的提高。

3.教学方案过于死板

教学者往往习惯于以成年人的视角去拟订教学方案而忽视了小学生学习的特质,因此使得拟订的教学法偏向于理论化的讲解,而缺少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使得教学气氛过于沉闷。

三、实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专业技能

对于阅读实效性的把控来源于小学语文教育者对阅读教学活动的专业性操纵,其中还需要教育者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以便于随时为学生提供阅读帮助和阅读指导。

比如,学生在阅读课文《小小的竹排水中游》时,教育者就需要预先对课文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课堂上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什么是竹排”的问题,如果教育者无法提供及时的指点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延长学生的阅读时间。

2.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玩的天性,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丰富阅读教学形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以实现高效阅读教学。

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那座房子最漂亮》时,就可以将机械阅读法改为活动阅读法。在班级内部开展“那座房子最漂亮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转变阅读方式,这种方式将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学生在朗诵中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之中,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提高。

3.师生在学习中进行合作交流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1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方案提出,我国农村教育已经做出了深层次的变革,也针对教学弊端的存在进行了有力的教学方案及各项教学制度的改善。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教学模式仍频繁出现。加之我国农村小学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以此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现状加以主要阐述。第一,阅读教学形式片面化。当下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多媒体阅读教室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尤为重要。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无法满足多媒体教育的要求,无法从根本上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更不用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主动性了。第二,阅读范围与内容单一化。现当下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师资数量的缺乏,一名任课教师同时兼任多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学校图书馆因为经济、地域等条件制约,学生不能很好地接触大量的阅读书籍,造成学生阅读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上又不能及时的将时下最热门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转述给学生,而只是一味的按照语文课本阅读教学,课堂效果粗燥无味,极大的限制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第三,学生阅读经验与基础知识的欠缺。一方面由于农村家长为了满足正常的日常基本生活外出务工,农村大部分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从而缺乏日常的学习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师资力量落后,学校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贯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传统理念。学校仅仅作为管理孩子日常生活的工具,并没有满足学生的阅读知识学习,使得农村孩子的语文理解能力与城市孩子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2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技巧与策略

2.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式阅读

新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提倡自主、创新、探究、合作的新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独立的完成日常的阅读篇目,从而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要求,满足学生在各方面的积极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实际创造力,适时的调整日常的教学进度计划,一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创造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篇目《将相和》时,可以由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根据课本上面的内容排演话剧舞台剧等,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史事的发生,帮助学生快速的了解阅读内容,调动学生在阅读上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上的做到自主体验式的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思考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精神熏陶与享受,这些都对于小学生从小树立健康和谐的成长目标有着事倍功半的作用。

2.2多媒体教学的定向引进

当下是一个以科技力量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时代,科技对于学校教育实力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奠基石,直接决定着人才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程度,因此,在农村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根从上认识到多媒体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抓住一切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兴趣与能力。例如:教学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制作与之相关的ppt与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从而不仅使得学生了解到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使原本粗燥难懂的科目变得简单易学,学生也能乐在其中。由此可见,新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技巧的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定向引进是其重中之重。

2.3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这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是不谋而合的。在这里笔者要明确指出的是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小学生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还没有对事物形成真正上的感知能力,教师应当充分提供学生自由,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出发,以学生的阅读视角进行阅读教学。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设计广泛的阅读篇目,充分涵盖科学、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这样就可以让整个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小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其关键之所在。

2.4质疑性阅读教学技巧的引进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随着长年累月的积累,学生已经基本养成日常的语文阅读能力与习惯,基本构成了固定的行为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就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技巧方面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这就涉及到了质疑性阅读教学技巧的引进,教学要主动引导学生提出阅读疑问,通过质疑、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充分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学习疑虑。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充分地的理解学习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为日常教学营造一个趣味十足的氛围,对学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技巧的探索与构建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式阅读、多媒体教学的定向引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质疑性阅读教学技巧的引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淑燕.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C版.2014(04).

[2]刘园.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J].新课程(教师版).2013(03).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现状;应对方法;道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48-02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育现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育不被重视

在中国,无论是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大城市,还是在贫穷落后的小农村,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是忽视的,思想上,人们普遍认为我们是华夏子孙,是中国人,对于语文的学习从呱呱坠地就已经开始,学不学语文都认为无所谓,至于语文的阅读更是可有可无。设备上,城市的教育设备还比较齐全,天文、历史、艺术、绘画等各种书籍都涵盖在内,学校也设立比较大型的图书馆。但事实上,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每天的学习任务繁重,初中的知识在小学就开始学了,每天的作业就已经让学生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去阅读语文书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学生无法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一本可以净化我们心灵的书籍。而在我们广大的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学校的教育设施跟不上,学校连最基本的课本都供应不上来,更别提一些课外书籍,对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图书、课外读物、漫画等就是奢侈品。

2.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主体意识不强

语文的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仅靠短时间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但学生并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只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地进行着不走心、不过脑的语文学习。作为小学生,贪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能够乖乖坐下来进行着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是非常困难的。而阅读这项活动更需要学生的平心静气,慢慢体味,才能在书籍中汲取到精华。中国的教育就是"满堂灌",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能否完全明白地接受并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只是单纯地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对学习排斥的,并不能真正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所以,学生主体的意识不强,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顽疾。

3.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书籍匮乏并存在糟粕

语文的学习,最重要的是阅读。阅读能力提高后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提高。但大部分小学的阅读书籍比较匮乏,图书设施不健全,而农村的学校的语文阅读书籍更是缺乏。根据调查研究中国的学生平均每年的阅读量少之又少,但阅读并不能随随便便地阅读,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的书籍满目琳琅、各式各样,但有许多书籍是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因此阅读这项工作需要教师、家长的监督,需要专业的教师为学生进行筛选,选择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有用的,可以受用终身的东西。

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现状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小学语文阅读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国家层面上,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而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上,就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以往一味注重语文基本概念知识的教育教学理论的传授。相比较而言,社会的教育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我们国家的普遍阅读质量较低,因而在阅读上,我们要注重的不仅仅是质量上的优越,最基本的是要提高阅读数量上的基数。当然,在阅读上,必须要选择主流文学或高雅类的阅读刊物,这是阅读最不可忽视的一点。而对于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更是如此,要不断的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其次,才是着重强调与高年级学生课本相结合的语文基本知识类的读物。从而不断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

3.2学生应该从内心提高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语文阅读书籍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从而提高读书的兴趣。语文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语文方面的阅读,还可以涉略其他方面的书籍,以此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现在小学生的压力很大,因为现代教育从幼儿就已经开始,家长每天奔波于各种辅导班、补习班,让孩子一刻都不能停下来,学生的压力山大。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放松,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3.3大力改变学校现在语文阅读不受重视的现状。学校、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籍。国家要大力支持学校,兴建大型的图书馆,馆内要收集不同种类的图书以供学生选择。每天的开放时间要延长,尤其是在星期天,学生可以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使馆内学习。图书馆内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可以在旁边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教师要改变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多在课堂上穿插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在课下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去看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并定期举办一些课外书籍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学到彼此所阅读到的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这样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小结

小学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语文教育,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但在中国古代,并没有独立的语文课程。语文教育与政治、哲学、历史、伦理等学科融为一体。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简单,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原始的宗教仪式、祭祀等都需要到语文。在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语文教育相对独立等等这些知识都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因此,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小学生的质量好坏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参考文献:

[1]于福海:《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8期

[2]黎茂涛:《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1期

[3]魏智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8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职前的长达数年的课程学习和见习、实习,有在职的短期研修班、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有日常的教学观摩、同事间的交流探讨,还有教师的教育期刊阅读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通过文献回顾,相对而言,在诸多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中,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期刊阅读的研究较为鲜见,为了及时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期刊阅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期刊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我们于2010年9月至10月在四川省达州市开展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为了使调查对象更具代表性,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调查在达州市的一个主城区和两个农业县进行,对3所城市小学、3所城市中学、3所农村小学、3所农村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本调查研究共计发放480份问卷,回收454份问卷,回收率为94.6%。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见表1如下。

2.研究工具

自编《中小学教师教育期刊阅读调查问卷》,问卷经过预调查修正以及专家多次审定和矫正后定稿。问卷涉及四个维度: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动机、学校对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行政支持。对问题“你是否有阅读教育期刊的习惯?”选择“基本不看”或“从来不看”的教师共有64名,这部分教师对“阅读时间”、“阅读动机”、“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能否满足你的阅读需求”等相关问题不作答。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l7,0进行处理,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3.调查程序

本研究由专人统一对被调查学校教师发放问卷,并对问卷进行说明,使被试明确测验目的和注意事项,答完后当场回收,整个过程约为15分钟。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的基础上,针对一些重要问题对部分教师进行追踪访谈,同时收集被调查学校资料室或办公室的教育期刊,以便充实研究资料,对相关问题作深入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阅读习惯

由表2可见,经常看教育期刊的教师只占26.9%,59.0%的教师偶尔看,12.3%的教师基本不看,1.8%的教师从来不看。不到1/3的教师称自己经常看教育期刊,近六成的教师称自己偶尔看,基本不看和从来不看的教师的人数占到14.1%。可以看出,当前,阅读教育期刊在中小学教师中还不是一种普遍的、经常性的行为。

2.阅读时间

从表3可以看出,有53.1%被调查的教师自称每月阅读教育期刊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每月阅读教育期刊的时间在1-2个小时的教师占30.3%,每月阅读教育期刊的时间在2-3个小时的教师占10.8%,自称每月阅读教育期刊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教师只占5.8%。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中小学教师每月花在阅读教育期刊上的时间并不多,有超过一半的教师每月阅读教育期刊的时间不到1小时,每月阅读教育期刊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教师还不到1/5,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显示出阅读教育期刊在中小学教师中还不是一种普遍的、经常性的行为。

3.阅读动机

(1)中小学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原因

从表4可以看出,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原因大致相同,选择“积累知识以后用于教学”和“备课”的人次都最多,选择“了解教学研究动向、方法等”和“写文章”的人次排在其后,而选择为了“获取教育信息”、“提高修养”和“喜欢做题,了解别人做了什么”的人次比较少。

以上结果显示了中小学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积累知识以后用于教学”和“备课”,这两项都与中小学教师平常的教学实践关系紧密,这说明中小学教师都希望通过教育期刊阅读改进自己的教学。还有部分教师想通过阅读教育期刊“了解教学研究动向、方法等”和“写文章”,这反映了当前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在教书之余开始重视教学研究了,他们希望借助教育期刊的阅读来培养科研能力。

(2)中小学教师不阅读教育期刊的原因

有64名教师对“你极少或从不阅读教育期刊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了回答。由表5可见,在给出的5个不阅读的原因中,认同“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很多,读不读期刊没多大关系”和“期刊内容与自己教学联系不紧密,没多大帮助”以及“学校在期刊阅读方面没要求”的人次最多,分别达到了41人次、38人次和34人次。认同“没有可阅读的教育期刊”和“没有足够的时间”的人次最少,分别为12人次和3人次。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教育期刊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期刊内容与自己教学联系不紧密,对教学没多大帮助”是阻碍这部分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主要因素。同时,学校缺乏对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重视也影响了他们阅读教育期刊的积极性。“时间”并不是阻碍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主要因素。

(3)阅读倾向

从表6可以看出,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教育期刊阅读倾向大致相同,主要倾向于“学科教学方法方面的内容”、“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内容”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而对“科研知识方面的内容”、“教育理论方面的内容”和“教育信息方面的内容”的关注相对较少。

中小学教师主要对三类阅读内容感兴趣:能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能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能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们除了希望通过阅读教育期刊改进他们的教学外,也想借助于阅读教育期刊来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4.学校对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行政支持

学校对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行政支持包括:在硬环境方面为教师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在软环境方面为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针对学校给予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行政支持情况,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对部分被调查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对学校资料室和办公室的教育期刊进行了收集分析。

(1)学校资料室或办公室可供教师阅读的教育期刊情况

由表7可见,有63.4%被调查的教师认为学校资料窒或办公室有教育期刊可供教师阅读,认为没有或不清楚的教师占36.6%。结合访谈和实物分析,大部分学校资料室或办公室有教育期刊可供教师阅读。

(2)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对教师阅读需求的满足程度

由表8可见,有近一半被调查的教师认为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只有不到1,5的教师认为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为什么有近一半被调查的教师认为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呢?结合访谈和实物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数量不多。虽然大部分学校资料室或办公室有教育期刊可供教师阅读,但数量有限,基本上每种教育期刊只有1本。第二,种类有限。大部分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属于综合类,例如,《四川教育》、《达州教育》等,而专业类的教育期刊较少。第三,质量不高。根据对各个被调查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学校订购的教育类核心期刊较少,大部分是地方出版的刊物。在访谈中,很

多老师都谈到“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内容与自己教学联系不紧密,对教学没多大帮助”。

(3)学校领导对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重视情况

由表9可见,只有16.1%的教师能感觉到校方领导对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重视,回答“否”和“不清楚”的教师达到83.9%。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大部分学校在软环境方面对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支持力度是非常欠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没有对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给予评价激励,在被调查的12所学校里,有9所学校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没有对教师教育期刊的阅读给予关注。第二,缺乏对教育期刊的组织管理。大部分学校没有资料室,教育期刊一般放在行政办公室,没有专人负责管理,保管比较混乱,没有制定期刊借阅制度。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达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期刊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阅读教育期刊在中小学教师中还不是一种普遍的、经常性的行为;中小学教师都希望通过教育期刊阅读改进自己的教学;中小学教师主要对三类阅读内容感兴趣:能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能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能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大部分学校欠缺对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行政支持,主要表现在硬环境方面为教师提供的阅读资源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软环境方面没有为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造成教师缺乏阅读教育期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阻碍当前教师教育期刊阅读的主要因素。有鉴于此,为了让中小学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教育期刊的习惯,以便充分发挥教育期刊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为教师提供丰富高质的教育期刊

学校订购的教育期刊要种类丰富,不仅有综合性的教育期刊,更应该有各种专业性教育期刊。在数量上要尽可能满足学校教师的阅读需要,在质量上要保障期刊内容与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联系紧密,对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有帮助。在选订教育期刊时,要坚持学校统一订购与教师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多征求教师的意见,选订出适合教师们阅读需要的教育期刊。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教育期刊阅读的组织管理,配备专门的资料室存放教育期刊,专人负责管理,制定期刊借阅制度。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9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渗透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蕴藏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之中,可以充分渗透和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知识,使小学生接触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内涵,较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传承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强小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相吻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渗透和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小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相吻合,由于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可以极为容易地记忆琅琅上口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从而较好地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充分契合,极大地增强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2.与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相契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还可以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到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从而领略到中国汉语的独特魅力,更好地揣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情感内涵。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探索

1.明确传统文化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要充分意识到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和潮流,认识到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通过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奠定小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塑造小学生的人格品质。教师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突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育理念,以系统的、开放的视野和眼光,全面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2.注重层次化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采用层次化的教育措施和手段,较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具体来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将视线集中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主、思想和情感的指导为辅助,奠定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以语言为例,可以借助于字谜这种特有的汉字文化,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汉字,体味到汉字所具有的独特趣味性,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汉语言文化的内在神奇和奥妙。另外,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书法、象棋等传统文化,增进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并且还可以利用词串的方式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浸透;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并倡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阅读兴趣。以对子歌和对联为例,可以让中年级的小学生朗读对子,如:“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通过对子的读诵,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语文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也较好地实现记诵;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求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并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中的部分词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体会,以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和能力。以“对联”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为例,要增加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难度,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把握不同类型的对联。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增进学生在传统文化阅读中的情感理解和道德体悟,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

3.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内容入手:(1)古诗词的背诵阅读。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穿插古诗词的背诵阅读,通过对古诗词的背诵阅读,感受和体味古诗词独特而优美的意境,体悟古诗词中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思想情感,可以利用古诗词的易记易背的特点,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诵。如:《墨梅》、《竹石》、《石灰吟》、《菩萨蛮》、《卜算子》等,使学生通过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郁的古诗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妙。并且,在讲授和阅读《氓》、《采薇》篇章之后,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和学习《诗经•郑风•子衿》、《诗经•魏风•硕鼠》、《诗经•魏风•伐檀》等其他阅读名篇,以实现延伸和拓展阅读,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2)寓言、传说及历史故事的阅读。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和融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寓言、传说及历史故事等,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牛郎织女》等,通过简洁、传神的寓言、传说故事,刻画出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并以其诙谐幽默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的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阅读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就可以使学生明白这个历史故事所蕴含的知错能改、宽容大度的道德品质,体悟其中内蕴的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和学习《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可以让学生理解思想目光短浅的自负心理的害处,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3)传统历史文化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知识,通过阅读《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八国联军侵略中华的史实;通过阅读《丝绸之路》把握各民族之间友好交流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情感。(4)中国四大名著的章节选读。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穿插和融入中国四大名著的章节选读,小学生通过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章节选读,可以领略到孔明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周瑜的心胸狭隘、小气善妒;鲁智深的智勇双全等,从而更为全面的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状态,较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4.实现传统文化阅读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融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将传统文化阅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将传统文化阅读的情境与生活情境相融合,感受到真实的、可以触摸的情境和氛围,则可以更为深入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悟。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可以结合《牛郎织女》的阅读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代人民对于自由美好情感的向往之情,教师可以将这个传统文化阅读内容与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乞巧节、传统情人节相结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激发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5.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使学生领略和体会到独特别致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可以将闽南文化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通过鲜明富于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使学生喜爱闽南民俗,增进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实现对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教师可以在小学阅读课堂中让学生学习闽南歌曲和闽南语言,并播放闽南流行的歌仔戏,呈现丰富多样的闽南歌仔戏中的乐器,使学生领略到闽南文化民俗之美。还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了解闽南文化和语言,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其中“斜”字的闽南发音为“xia”,而非“xie”,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闽南文化民俗与汉语的差异和音韵的变化。另外,还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闽南的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等,如:可以向学生讲述闽南文化信奉的妈祖、道教等;并向学生介绍闽南文化极为流行的纸画、剪纸、木偶、高甲戏、梨园戏等,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传统民俗文化知识。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适宜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将其渗透和融入到阅读课堂的教学之中,引领学生细心地揣摩和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情感,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较大的提升,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杨丹.探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引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4,(03).

[2]刘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8).

[3]杨伟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小学生阅读教育篇10

关键词:经典阅读语文教学小学国学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形成意识的重要基础手段。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读什么样的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将来走什么样的路。经典名著积淀了人类的思想精华,千锤百炼、代代相传,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可读性,是人们感受汉语言魅力、汲取人生智慧、领悟表达真谛的最好教材。小学生的心灵纯洁明净,在一张白纸上用集文明之大成的经典打底色,可以给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最靓丽的底色。引导小学生多读经典、会读经典、爱读经典,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整个小学教育的基本工程。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极推进小学经典阅读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就重视小学经典阅读、正视存在问题、选择经典内容、创新阅读形式,做一些梳理和分析,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管窥之见,供同仁们参考。

一、小学生熟读经典意义深远

各类著作是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建设社会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几千年来,后人接受前人、一个地区接受另一个地区的文明成果,最基本途径就是阅读这些著作。著作的精品,我们称之为经典,它们是最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对人类进步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继承人类文明,创新人类文化,必须从阅读经典开始,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学生的心灵像“一张白纸”,他们掌握基本汉字以后,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和思考冲动。抢抓这样的机遇,引导他们有序地、有效地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更加务实高效地培育其审美情趣,使其从人生观形成的起初阶段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形成比较高尚的人格。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在声像视频普及之前,将这种文明传承不息的最主要的载体就是经典名著。学生通过阅读基本经典,可以显著地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夯实文化底蕴。作为小学语文的施教者和管理者,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并坚守这个理念,不能因为时势浮躁而否定小学生阅读经典的深远意义。尽管在实际施行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一定要坚持,要因为有困难而更加执著,想方设法帮助并引导小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

二、经典阅读意在传承,需要刚性保障

经典是国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让更多的孩子更有效地阅读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加强经典阅读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大事,所以在对待经典阅读教学的态度上,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强调传承,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乃至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保障其教学目标的实现。

首先,要在内容上坚定不移地传承经典。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从“童话世界”走向“现实人生”,从“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阅读形式走向“纯文字”的阅读形式,从他们的心理年龄、认知水平和经典作品的“阅读量”出发,选择合适他们阅读的经典作品,让他们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要在制度上坚定不移地传承经典。教育部门要从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出发,明确规定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媒介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大量信息有新的传播渠道以后,我们要针对小学生阅读经典氛围越来越弱、动力越来越小的事实,采取更有刚性的制度保障经典阅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成为经典阅读和利用的典范,通过考试、评奖等活动方式促使学生成为经典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在经典阅读教育中惰性问题尤其容易滋生,对于教师来讲,有效的经典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甚至占用很多可以用来促进学生应对考试的时间。因此,教育部门更要通过制度保障,确保教师不因经典阅读教学而失去应有的利益。

三、经典阅读教学需要锐意创新

强调小学生阅读经典,绝不是要穿上汉服,拿上戒尺,逼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死背古文。当今社会已经是网络时代、信息化时代,全新的环境、先进的技术对经典教育是压力,更是机遇。由于经典阅读效果的显现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滞后性,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研读,有一个习惯成自然的过程,我们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使经典与小学生学习更好地结合,使小学生在充满兴趣、充满乐趣的过程中多读经典、读好经典。

首先要创新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在阅读指导上采用的方式过于单一,泯灭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积极性。“填鸭式”阅读其实是没有效果的,能进入学生的头脑,但未必能进入他们的心灵。教师要借鉴国外的导向性教育,可以尝试把流行带入课堂,利用教师的阅读经验、审美优势,帮学生区分优劣,辨别美丑。

其次要创新教学手段。经典阅读要忠实于原著,但并不是说非要捧纸质的书。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达,各种阅读手段的出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书、电脑文章、QQ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更多地利用课堂之外更丰富、更有趣的手段来有效地阅读经典。另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学习方法,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他们利用现代交流工具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知其然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知其所以然,最终统一到主流思想上来。

参考文献:

[1]李秀娟.引领孩子轻松步人经典阅读殿堂――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11).

[2]姚秀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的作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7).

[3]张谦.小学语文经典名著阅读教学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3).

[4]翟广顺.关于青岛市中小学教师人文与科学经典阅读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5]蔡晓碧.关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及有效积累的调查分析[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