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十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十篇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5:32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1

近年来,安化县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全县防汛抗灾的重中之重,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治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连续7年实现地质灾害“零死亡”目标,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示范县。

实行群测群防,落实工作责任

在完成“十有县”创建的基础上,安化县全面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范化管理,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安化县地质灾害防治规范化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土、安监、水利、交通、住建、民政及乡镇政府等15个责任主体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防灾责任制度、预案制度、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等9项工作制度;明确了地质灾害处置程序、明白卡填发、隐患点台账等6项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了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乡镇领导、联村干部,国土所人员、群测群防员包地质灾害点的“四包一”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与乡镇国土资源所分别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县国土资源局行文聘请全县176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颁发聘书,层层落实责任,构建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预算安排和整合资金50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的宣传培训、预警体系建设、搬迁治理等工作。

加强宣传演练,提高防灾意识

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主题纪念日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近年共编制和发放《地质灾害暴雨预警及应急响应知识手册》5000本,宣传挂图2000幅;在安化电视台开辟专栏,每年集中2个月时间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系列报道;在《益阳日报》和《安化作家报》上设立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版,赠送给全县各行政村、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和人民群众;邀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家对全县群防群测员、乡村干部及中小学生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专业知识培训。同时每年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活动,全体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国土资源所长、水管站长、山洪地质灾害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参加观摩,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群众、学生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演练。近年来,全县组织千人以上规模演练3次,各乡镇、村组织演练80多次。每次演练实况统一录像,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监测预警,着力搬迁避让

一是严格巡查值守。汛前,组织专门工作组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和监测分析,编制应急预案。进入汛期,县防指与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乡镇、村组干部和村组监测信息员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轮流值守。二是做实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全面推行防灾和避灾明白卡制度,对重点隐患点设置警示牌,配置滑坡报警器。建立地质灾害短信发送平台,及时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通知各隐患点监测人和责任人。三是及时转移避让。县防指根据气象预警及雨情汛情,正确决策启动应急响应。去年,安化县共启动地质灾害二级应急响应1次,三级应急响应10次,转移危险区群众8万多人次。2011年6月10日凌晨2点,安化县平口镇兴果村地质灾害点巡查人员发现山体出现异常险情,防守人员迅速敲锣预警,并挨家挨户组织群众转移,在短短的20分钟里,将13户35名群众转移完毕,2小时40分后山体滑坡发生,4栋房屋全部被淹埋,但无1人伤亡。四是着力搬迁安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难度大,所需资金多。结合安化县实际,县委政府确定了“搬迁为主,治理为辅”的工作方针,近年来,全县整合国土、移民、交通、水利、扶贫、电力、民政等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实施地质灾害危险区搬迁避险工程7个,搬迁受威胁户450户实行集中建房安置。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2

为切实提高我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抗震救灾及防汛抗旱工作有序开展,现就加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工作

一要严格应急值班纪律,实行24小时领导值班制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应急通讯畅通,特别是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期间或获知重特大自然灾害预报期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坚守岗位,自觉组织好本辖区、本系统的应急处理工作。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对擅离职守、措施不力和不服从应急处置安排的单位或个人,要严肃查处。三要做好上传下达,确保信息的及时畅通。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信息报送要求,及时收集汇总有关应急信息。特别是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或获知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信息,要及时报告。紧急信息要在口头报送的同时,及时用文字形式随后上报。

二、尽快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要以基层为重点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我市已按照要求成立了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或明确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做到“定人、定位、定责任”;各居委会、村委会等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接受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

三、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是对各应急预案可行与否的一次检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员力量,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对应急预案结合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修订和完善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在总体应急预案的指导下,处理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方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同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预案,由各有关部门对应负责制定。目前我市总体预案确定的24个专项预案已编制完成了12个,85个部门预案已编制完成23个,未完成的要抓紧编制,已完成的需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二是编制和修订重点企业和重大活动安全单项应急预案。化工、冶炼、供水、电力、通信等容易发生灾难性突发事件或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企业、市级重点骨干企业也要搞好相应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这项工作由联系分管的市级部门牵头并具体布置落实。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三是编制和修订基层应急预案,继续深入推动应急预案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四进”活动,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全社会应急处置的能力。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指导检查本辖区内的街道、村镇、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进行安全应急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意识。四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8年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兴政办发〔2008〕34号)文件精神,今年按要求要进行11次演练,承担今年应急演练的市级牵头部门,要积极会同相关单位尽快认真组织开展演练活动,按期完成演练任务。

四、大力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救援工作实际,整合现有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危险化学品救援、120医疗救护等专业应急队伍资源,改善技术装备,优化物资储备,开展培训演练,努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重点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各级各类社会救助团体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专业和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逐步形成以公安消防、武警、、预备役、民兵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社会救助团体专兼职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全市应急队伍体系。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3

关键词:山洪;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内容;探讨

1、前言

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隶属省会西宁市,在我国黄土高原最西端日月山脚下,湟水河上游。地理坐标位置为东经100o54′至101o25′,北纬36o20′至36o53′之间。县城南北长62km,东西宽41km,总面积1509km2,区域海拔在2470m~4898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408.9mm左右,年平均气温3~5?C,多年平均蒸发量1454.3mm,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雹和洪涝等。

2、山洪预警系统建设的作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高科技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使防汛指挥部门在度汛期能够高效、正确的对缺少水文、气象资料和易发生强降暴雨的区域做出指挥部署。未建成山洪预警系统时,每逢汛期,防汛部门只能凭借气象部门和以往经验进行防汛工作指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无法及时准确掌握突发山洪暴雨对下游的袭击,以致造成无谓的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自1960年至今,湟源县境内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水灾害就有17次,每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例1:2001年的“7.8”洪灾中湟源县自西向东大部分地区突遭暴雨袭击,据水文站实测,湟水河流量为270m3/s,药水河为180m3/s,致使全县11个乡镇、12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和部分机关、厂矿、学校遭受洪灾,经统计,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289万元,受灾群众13912户55650人。

实例2:2010年7月6日发生的山洪灾害中据统计,全县9个乡镇118村、14316户60092人受灾。灾害造成人员死亡13人、失踪2人,受伤11人。初步统计,全县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25亿元。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成后,能实现对山洪灾害有效预防、提前预警、及时处置,可直接有效保护湟源县87个危险区10.56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山洪预警系统建设的现状

该项目招标部分自2011年5月份开始建设,目前已通过省级验收,正在运行中,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正在实施当中。至目前共完成40个自动气温雨量监测站、2个自动水位视频监测站,县级预警指挥平台以及有关软件开发,9个乡镇87个重点村101套无线预警广播,为乡镇和村配发了187个手摇报警器和100个铜锣。基本形成了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的防洪预警体系。

4、山洪预警建成后的工作内容

4.1、预警到乡

“预警到乡”核心是在乡镇建立防汛指挥机构,制定乡镇防灾抗灾预案,建立乡镇防汛值班和物资储备制度,建设乡镇防汛信息接收、平台,组建乡镇应急抢险队伍。通过无线预警广播建设,以实现“工作组织保障到乡、预警信息到乡”为目标,全面提升乡镇防灾抗灾的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

4.2、预案到村

“预案到村”指以行政村为单位,制定村级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村级防汛预案要求做到“六个明确”:一、明确防御工作重点,摸清各村危险区域、灾害点;二、明确警报途径,确保预警信息能及时传递到各家各户;三、明确通讯联络方式,指定具体联系户、联系人;四、明确转移安置方案,确定转移路线、安置点和责任人;五、明确巡查抢险人员,确保险情发生前有人巡查、发生后有人抢险;六、明确预案宣传演练,确保灾害发生时有序有效运作。

4.3、责任到人

“责任到人”就是把防灾抗灾每一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县、乡、村三级每年都公布堤防、涝池、城镇、乡村等重点防洪目标防汛责任人,特别是落实了县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预警信息人、抢险救灾人员和村级各危险区域安全转移责任人。

5、存在问题不足

5.1、监测预警系统方面

一、站点布设不足。湟源县属山区丘陵地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极端气候时有发生,目前站点的布设数量无法全面反应各地雨情;二、水雨情信息传输的滞后、丢数等技术问题仍然存在;三、防汛、气象数据信息没有共享;四、气象部门对局部的预测预报精确度有待提高。

5.2、机构编制、人员方面

目前,县防汛办未设专门编制,山洪预警系统信息监测、等工作由县水政办临时抽调4名人员担任。汛期抢险救灾应急处理工作紧迫繁重,人员急需增加,防办应急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乡(镇)水利工作站挂靠农业服务中心,无专门防汛机构、人员,严重影响防汛工作的日常运转。

5.3、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应急反应能力差

应急预案编制不够规范,应急处理综合能力较差,遇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下,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协调;防汛抢险队伍没有进行培训演练,应急能力和抢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水患意识不够强,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防洪安全构成隐患。

6、山洪预警系统今后工作探讨

山洪地质灾害具有成灾时间短、来势猛、毁灭大的特点,决定了山区防汛抗灾的关键,就是要抓好“防”和“移”,做到“防”字当头,“移”字为重。“防”字当头就是坚持“防重于抢”的方针,山区防汛抗灾线长面广,抓好了“防”字,就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就能把握防汛抗灾的主动权。坚持“移”字为重就是及时有效地应对山洪地质灾害,把人的转移放在首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效的利用山洪预警系统,科学指挥,第一时间转移危险区的群众。

6.1、严格落实领导负责制

要严格落实以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落实县、乡、村、水利工程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以山洪预警系统为指挥。要牢固树立防汛抗灾“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指导方针,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落实各项防汛工作。

6.2、完善监测预警网络

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灾害普查,划定危险区,确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大力增设水位雨量站点。要加快乡镇、村级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覆盖面。同时,县气象部门要不断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做好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工作。

6.3、构建群测群防体系

由县、乡(镇)、村、监测点构成的防御体系,实现预警信息上下级、上下游互相传递。由于山区地势特点,小尺度极端天气时有发生,自动测报站点无法反应局部雨情,要依靠乡镇、村组等基层组织,落实山洪灾害的防御责任,加强巡查值守,尽早发现险情,及时安全转移危险区域的群众。

6.4、要完善各级预案,并加强宣传演练

要不断完善县、乡、村各级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特别是村级预案,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加强宣传演练,确保险情发生时,能按照预案科学有序地应对。要广泛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教育,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到人,普及到户,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4

此次培训集结演练是以古蔺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依据,本着“贴近实战、周密组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理论培训、机具操作、装备展示、队伍集结、整合演练的方式进行,演练活动成效显著。一是更加注重整体协调联动。本次培训演练涉及公安消防、矿山救护、森林防火、地灾救援、卫生应急、电力抢险、通信保障、防汛抗旱、畜牧防疫等15个部门和单位,演练队伍达239人,有效提高了队伍的协调配合和联动水平;二是更加注重实战模拟。演练坚持从古蔺抗灾应急的实战出发,强化了仿真模拟实战,训、练、演结合,以“练”为主,实战性、针对性较强,真正起到了练兵的作用;三是队伍素质显著提高。通过演练,锻炼了应急队员的技战水平,提高了管理人员组织协调能力,并进一步积累了举办大型综合应急演练的相关经验。应急办和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分析评估,更好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诱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因素不断增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交错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影响。科学预防,有效处置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政府全面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大任务。为此,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打造一支训练有素、作风优良、反应迅捷、能征善战的应急救援队伍对古蔺来说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

一是要强化措施,确保应急抢险工作快速及时。近年来,我县成功应对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应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较快发展。但是在保障能力、技术装备、队伍建设、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还较为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正视问题,采取措施,切实解决。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软硬实力”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分类科学、训练有素、战斗有力的应急队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及通讯保障工作,有计划更新和储备应急生活、防护设备,救援技术装备,不断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硬实力。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监测预警制度,健全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等监测网络;完善县、乡镇、村三级信息报告网络系统,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要加强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改进方法,逐步实现由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注重事后处置向注重事前预测预防和全过程管理转变,由政府主导应对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共同应对转变,紧跟应急管理发展趋势,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要重视基础,提高应急队伍战斗能力。基层应急队伍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县已建成1支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11支医疗救护、防汛抗旱、森林扑火、矿山救援、交通保障、电力抢修、通信维护等专业应急救援队,26支乡镇综合应急队伍,正在组建全县应急救援专家库,全县逐渐形成了专兼并存、优势互补的应急队伍体系。各乡镇、各部门要有规划地提升队伍装备,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演练,切实打造一支反应迅速、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应急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应急处突指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紧急应变指挥能力和复杂情况的处置指挥能力,真正做到临急不惧,应对自如。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安全生产方面。

一是明确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为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于3月下旬牵头组织签订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书》,责任书安排了安全生产工作内容,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层层签订,明确单位、个人的具体责任及奖惩办法,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不留安全生产管理死角。二是认真传达贯彻落实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全年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每月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及时传达贯彻县政府、县安委会和市国土局安全生产有关会议精神,并提出贯彻实施意见;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春节、两会、汛期、安全生产月、大排查大整治等特殊时段下发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做到了安全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三是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市、县关于印发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由局领导带领分管股室(站、办)对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矿产资源领域“打非治违”、项目施工现场、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涉安项目用地规划审查、地质勘察、储备土地和征收土地安全监管等。检查未发现较明显安全隐患。四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按照县安委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印发了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围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主题,通过开展系列宣教活动,落实安全责任、普及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安全应急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深入安全执法专项活动,对全县各场镇、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各非煤矿山和在建工程进行安全督导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隐患,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予以曝光,并采取限期整治措施。五是深化“打非治违”专项工作,抓好矿山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国土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扩大动态巡查范围、加大动态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涉矿非法违法采矿行为。明确各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各辖区的动态巡查,对涉矿区域进行全覆盖排查,县、乡镇两级出动矿山巡查上百人次;执法监察大队和地质矿产股定期不定期开展抽查,并对国土资源所开展的动态巡查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建立巡查台账。通过巡查检查,对天堂湾页岩砖厂未经批准越界开采行为予以曝光,勒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退回本采矿区范围内开采,并魔兽越界开采矿产品的违法所得11400元。

(二)地灾防治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了防灾责任。编制并了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县、乡(镇)、村、社、监测点”五级监测体系,每个隐患点均落实3个科级领导作为防灾责任人。县政府与乡镇签订了防灾责任书,乡镇与村、社、隐患点监测人员签订了防灾责任书。成立了局地质灾害抢险应急分队。二是全面排查地灾隐患。开展了汛前排查和汛中排查,查明了家底。目前,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主要有滑坡、危岩(崩塌)和潜在不稳定斜坡三种类型,按地质灾害的危害对象(险情)和规模划分,中型3处,小型61处。威胁498户、1736人,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8174万元。地震发生后,立即组织防灾责任人、专职监测人员和技术协作单位开展了隐患点检查工作,及时制定了震后地灾隐患排查方案,成立了领导组,现正在全力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地灾隐患排查。三是全力整治地灾隐患。今年,需完成145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现已完成120户;完成3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8个排危除险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比选施工单位。四是全员提升自防自治能力。通过分片区集中宣传培训、电视、院坝会等大力宣传防灾知识,确保隐患告知率、群众知晓率两个100%。五是大力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今年5月31日,在镇堵水坵水库开展了县级综合应急演练,隐患点由乡镇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实现应急演练全覆盖。六是全面预警处置应急。隐患点开展专职监测64处、简易自动化监测6处、专业监测5处,及时气象预警信息,全力做好预警预报,大力开展提前避让,切实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处置能力。今年上半年共协助汛期督导组共完成了10余份应急调查报告,以县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隐患整改通知6份。今年5月27日,镇石坝村8社凉坪崩塌点成功实施提前避险,保障了2户6人的生命安全。七是严格值班值守和灾险情速报制度。全面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制定了《值班须知》、《突发事件速报流程》、《灾险情速报制度》等,同时,进一步补足了应急物资库,完善了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并上墙。同时,局值班室每天对全县所有专职监测点上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等相关责任人在岗履职情况进行抽查,白天抽查20名、晚上抽查10名责任人,一个周完成一轮全面抽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落实责任,督促整改。八是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管理。我局成立了由30名同志组成的抢险应急分队,并在汛期进行了应急分队培训,制定了应急分队工作纪律,严格规范管理。九是全面开展督导。制定了2019年度地质灾害督导方案,牵头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整改,确保工作到位。

(三)矿产资源管理方面

一是完成了镇水村9社砂岩矿出让。二是完成了县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调整方案编制、听证和评审工作。三是完成了矿业权管理日常工作。四是完成了县长江经济带露天废弃矿山修复前期调查和方案编制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防灾力量、应急救援抢险能力较弱。现国土资源所无车辆,防灾工作难度大。

(二)专职监测员选拔、管理难度大,监测效果不明显。

(三)专业人员不够,项目工程监管不足,项目进度慢。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1.安全生产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建立长效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安全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深化“打非治违”专项工作,加强法制宣传培训和日常的巡查监管,对合法采矿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执法联动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机制。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6

“又地震了!”人们惊呼。街上很快挤满了匆忙跑出来的人。

与此同时,雅安市以北30公里外的山区,烈度整整高一级的震中地带,村民的房屋全面损毁,土木结构的房子,屋顶、外墙垮成一片,即便是2008年之后新修的楼房也出现裂痕,没有人再敢进去。许多人被砸得头破血流,有人当场殒命。水、电全断,电话也打不通了。

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坝村的村主任乐红虎顿时傻了眼,这阵仗是一年一度的地震演习完全无法模拟的。他骑上摩托车,奔走在余震不断的山里,四处召集青壮年赶紧救人。

8时30分左右,在距震中直线距离大约100公里的成都市,四川省军区的应急分队已经集合完毕,向雅安进发。参谋长樊亮才告诉《望东方周刊》,这一次,他们的反应速度比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快了很多。

而在1600多公里外的北京,中国地震局的应急队也在迅速集结,14时30分,他们已经坐在飞往成都的飞机上。

龙门山断裂带的能量没有释放完

在飞行途中,应急队成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九研究室主任刘爱文打开ipad,向年轻队员讲解地图上模拟出的地震烈度及范围。他告诉本刊记者,自汶川地震之后,他们一直都在密切监测进入地质活跃期的龙门山断裂带,这次地震跟汶川地震也有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同一地震带往南段继续开裂的一次释放。此前在北段,已经有过几次释放,但都没有这一次猛烈。

从地图上模拟的结果看,芦山县内,太平镇―宝盛乡―龙门乡―双石镇的环形区域内,地震烈度可达9度。

这个烈度是什么概念?刘爱文说:“如果是10度,砖混结构的房子会倒成一片废墟;9度,土木结构的房子会垮塌。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是11度,都江堰是9度。这次的震中,太平镇一带,大致与汶川地震时的都江堰相当。”

他告诉本刊记者,这样级别的大地震,余震和次生灾害都会发生。而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国务院提供地震区域灾害风险评估。

4月20日傍晚6时左右,在前往芦山的成雅高速公路上,横断山研究会会长、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客座研究员杨勇,一边开车一边向本刊记者介绍他近年来对龙门山地震断裂带进行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的情况。汶川地震之后,他一直担心,尤其密切关注着龙门山西南方向从雅安、西昌到荥经一带。

“这实际上是能量没有释放完,估计与断层性质有关。”他说,“汶川地震那次,断裂发生在映秀以北、龙门山的逆冲断层带上;而到了南段,断层性质不同,不是逆冲断层,而是正断层。正断层具有压性特征,地壳释放的能量会被抑制住一些。汶川地震时芦山县虽然也被定为灾区,但实际上只是波及范围,自身所处的位置并没有开裂。”

在汶川地震之后,杨勇曾多次发表观点,称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已进入灾害高发期,未来至少10年都会处于活跃状态,不论防灾备灾,还是次生灾害的预防,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他告诉本刊记者,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一次的灾区是成都平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芦山是丘陵地貌,再往西就进入峡谷区。这一带河流较多,植被覆盖率高,地质环境比从汶川到北川一带好一些,地形也没有那么陡峭,因此产生次生灾害的风险会比汶川地震小很多。

烈度估值是否准确

4月20日至22日,本刊记者深入震中腹地及周边各乡镇村,再往外行至宝兴县灵关镇及天全县老场乡一带,所见情形与杨勇的描述基本相符。山体破坏及房屋倒塌的情状,看起来比汶川地震之后的映秀、北川、汉旺等地好许多。尤其是各乡镇学校的校舍,主教学楼基本都是新建的,外表看来都没有明显变形。

一些重灾区的村民告诉本刊记者,让他们感到难过的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修的房子,这一次也受损了。有的房子从外面看只是有些裂缝,但是里面从天花板到墙砖都已变形,再不敢住人。

他们也同时感到安慰---幸好是新修的房子,所以人比较安全。

直观看来,即便是震中的灾情也不及汶川地震时都江堰那样惨烈。是不是之前烈度估值不准确呢?

刘爱文在灾区工作数日后告诉本刊记者,目前他们依然在挨家挨户勘测,还没有之前的烈度评估。他提醒说,因为地形、房屋建筑特征等不同,地震造成的城镇破坏不能简单凭直观判断,必须科学地鉴定和排查。尤其是房屋,更不能掉以轻心。这次他们发现,汶川地震之后,有些房屋实际上已经受损,但由于未排查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本都是第一时间就准备好了

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各方对地震的反应速度都快了很多。

本刊记者遇到武警水电部队和交通部队、军医团队、地方救援队、特警部队以及四川、云南各省军区的救灾人员,他们都说,这一次他们的集结速度和行动速度非常快,基本都是第一时间就准备好了。这是因为汶川地震后大家更重视防灾备灾,地震发生时,有的武警部队甚至正在灾区周边进行地震救援演习,结果立即投入实战。

当然,这次实战也让人们发现了更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几位成都特警告诉本刊记者,汶川地震之前大家缺乏经验,之后各部门都建立了应急机制,一旦大灾害发生,都有了经验,反应速度很快,但还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大家都往里跑,到了现场却发现没人衔接,军、警、医、救援队、志愿者……没有统一有力的协调指挥,每个单位都是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彼此不能即时共享信息。

基层的防灾备灾体系不完善,也在这次地震中暴露出来。太平镇的几位派出所民警告诉本刊记者,汶川地震后,他们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地震演练,但是真的发生7级大地震之后,却突然发现一年一度且规模很小的模拟演习,对实战意义有限。而且各个乡镇、村落也缺乏日常的救灾物资储备。一旦停水停电、道路阻断,很快弹尽粮绝。乡镇村民则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从来没有进行过地震培训或者演练,只是在汶川地震时“实战”过一次。

怎样和灾难相处

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自汶川地震后,这个问题一直争论得沸沸扬扬。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告诉本刊记者,川滇一带,自2012年6月以来,4级以上地震有十几起,许多专业机构都在积极关注,并作出较高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所以这次发生7级地震并不出乎意料。但是,要在短期内实现地震的精确预报,还缺乏手段。

“更关键的是思路。”范晓说,“不能把防震减灾全部寄托于精确的地震预报。在龙门山断裂带这样的地震多发区,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演练、教育和宣传,应该常态化。”

他告诉本刊记者,防灾应急演练体系的加强和房屋达标的排查都应是长期工作。“说没钱不是理由,基本设防要求,一般的民房都可以做,关键在于重视程度如何,监管如何。”

而地震后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像泥石流、山体滑坡,虽然无法控制,但可以排查,标记隐患点。灾后重建时,对这些点都应建立监测系统。对于人员活动较多的地方,监测和排查应更细致。

范晓认为,这其实不是龙门山地震带一个区域的事,中国还有很多地质灾害多发区,都应该这样做。

观察此次芦山地震,从人员伤害和灾区物资匮乏的情形看,范晓认为有些工作依然准备不足。在已知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处于危险期的情况下,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应该重点加强防灾备灾。汶川地震后,地方政府设立了防灾物资储备点,但覆盖面不够,应在每个乡镇村都设储备点,可借助民间的商店库房,按一定比例存放帐篷等物资,再适当给予补贴,“花不了多少钱。”

大型项目灾后重新环评如何落实

芦山地震发生后,龙门山地震带周边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状况,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尤其是青衣江流域内规划的28级水电站以及周边密集的水库,让一些人忧心。根据长江水利委4月21日的通报,地震导致灾区及周边52座小型水库受损,长江防总启动了三级响应。

本刊记者在灾区的几日中,走访了通报受损的苗溪水库、坝高75米且紧邻芦山县的铜头水库等单位,也看到了不少已处于停工状态的小型引水式电站。管理人员告诉本刊记者,这些水库还没有发现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水库还在等待专业人员进一步观测和检查。宝兴的一些大理石采石场,以及芦山的小煤矿,已经全部停工,没有发现这些厂矿引发的次生灾害。

目前看来,次生灾害压力也比汶川地震要小。

汶川地震后,国家环保部曾经做过一次灾后重建的规划环评,并纳入国务院的灾后重建计划。当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曾提出,要对灾区已经批准但尚未开始建设的一些大项目进行灾后重新评估。

经本刊记者从多位相关部门现任或时任官员处核实,这些工作的落实情况并不完善,差异较大。尤其是在灾后水文、地质、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些重大项目并未重新经过环保部的评估和审核,导致目前因取水、排污等问题不能达到审批时保证的标准而无法获批试运行。

不仅如此,近5年来,布局在原地震灾区以及整个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工业园和项目,总量有增无减。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任景明在汶川地震后参与撰写的多篇报告中提到:“我国建设项目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次生灾害风险高的问题。以石化项目为例,对2006年和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化工类及危险废弃物处置项目进行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在全部27个石化类建设项目中,有12个位于地震带及其周边区域,且这些项目很多位于我国重要的河流水系或重要水源地附近。如果这些区域发生类似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强地震灾害,在对重大建设项目造成破坏的同时,还极可能导致次生环境风险。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震区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甚至影响流域下游地区的环境安全。”

他还提到,水电开发项目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石化和水利水电建设项目面临的强地震带灾害风险在本次汶川地震中均有体现……地震影响水库896座,其中影响较大的187座,出现险情的16座,至少有一座水库溃坝。”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7

为了进一步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防震减灾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我区建设系统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经研究,现就城市规划、勘察设计、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建设监理、质量监督管理中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城市规划方面

(一)加强城市防震减灾专项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

1、加快城市防震减灾专项规划的编制。20*年6月30日前,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等城市完成城市防震减灾专项规划的编制,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中。其他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防震减灾篇章,对城市地震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城市易发生的灾害类型、发生位置、地理环境等进行分析,科学指导城区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的防震减灾工作和避震疏散、地震次生灾害防御等工作。

城市防震减灾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7号)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的要求,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城市易发生的灾害类型、发生位置及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等进行分析,对城市的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估,对城市建(构)筑物的抗震等级、密度、高度及分布进行控制,对避险场所的面积、容量、分布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做出具体规划和要求,并提出避震疏散、预防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医疗救护、物资供应、防震减灾管理等方面的相应措施,使城市建设满足防震减灾要求,使城市防震减灾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需要。

2、加强城市防震减灾专项规划的审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有城市防震减灾篇章,作为强制性内容审查。在城市防震减灾专项规划中,涉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总量等相关指标的规划要求,作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实施,作为工程规划许可的必具的规划条件。

(二)开展避难场所备案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1、建立健全避难场所备案制度。避难场所指在预警信息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躲避灾难、临时生活和暂时避险的场所。一般建设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坦空旷地上,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体育运动场等;设有各类应急功能区,配套相应应急救助设施,储备应急物资。

20*年6月30日前,各市完成避难场所登记工作。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要求,建立健全避难场所备案制度,记录各避难场所的面积、容积、位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备情况,报我厅统一编号登记,并按照我厅的总体部署,在避难场所统一公布挂牌。

2、避难场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12月31日前,有关城市完成避难场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应分年度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有关城市应按照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的要求,加快避难场所供水、供电、排污、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勘察设计方面

(一)实施抗震设计新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已于20*年7月新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各市要认真做好新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实施工作,加强组织学习和宣传培训,同时,要做到正确理解、严格执行、监管到位,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适当提高抗震设防标准。鉴于南宁市被列入国家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城市,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市被列入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勘察设计单位对上述城市的工程建设,以及全区各地学校、医院、幼儿园、儿童和老年人福利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广播、电视、电影、通信等公共建筑,城镇供水、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均宜按当地抗震设防标准提高1个烈度进行勘察设计。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应逐步扩大提高1度设防建筑的区域和范围。

(三)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性能。研究、引进各地先进适用的抗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包括农村建筑抗震实用新技术),纳入标准规范,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结合建筑节能及墙体材料革新政策,限制或禁止使用预制楼板、预制楼梯、悬浮楼梯,限制砖混、砖木建筑的使用范围。

(四)从严审查勘察设计文件。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和《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的规定,我厅将继续抓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专项审查(以下简称“超限专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超限专审。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必须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承担,其中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必须分别由具有高层建筑设计经验的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一级注册结构师承担。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必须由具有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审查资质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承担。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中,必须切实加强监管。

三、施工方面

(一)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序管理,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工程监理规定,强化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落实好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制,严把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大型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施工许可要严格把关。继续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管理,在施工许可之前,对工程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招标投标等内容严格把关,凡不符合国家抗震标准规范要求的,一律不予办理施工许可。

(三)加快对危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评估工作。加快推进危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评估,特别是学校、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广电、通信、住宅小区等人群聚集的重要建筑,要在当地政府组织下,评估结构安全影响程度,并划分为基本安全、危险和需要进一步鉴定三类。基本安全的可继续使用,但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否则,要采取措施进行抗震加固;危险建筑要设立警示标志,不得使用,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排险加固或拆除重建。

四、城市基础设施方面

(一)制定防震减灾应急预案。20*年12月31日前,各地市政公用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完成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初稿。各地要严格执行《20*年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方案》(桂防震发[20*]1号),各单位在20*年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基础上,如有必要,可制定新的“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城市园林和景区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各地要有计划地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全面巡查,重点检查城镇供水、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和道路、桥梁涵洞的受损情况,对损坏的设施要立即进行抢险、抢修。对排查过程中发现市政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报告,力争尽快消除,确保使用安全。城市园林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单位要加强景区防震减灾的安全管理。

五、村镇民居方面

(一)抓紧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并抓紧村镇规划编制,按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火灾、水灾)等内容,将防震减灾纳入村镇规划的重要内容。村镇建设规划选址时,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抗震不良场地和塌陷、滑坡、泥石流、洪水、雷电等易发生灾害地段。

(二)加强村镇民居规划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服务。一要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的管理,加强对村镇民居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证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抗震减灾的政策、标准、规范落到实处。二要按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编制单易懂、经济实用,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的农村民居抗震建设图集,包括抗震设计、施工、鉴定手册,引导农民纠正不良的建房习惯。培训农村工匠,完善民居建设管理工作机制,使村镇抗震工作走上正轨,逐步提高村镇防震减灾水平。

(三)稳步提高村镇防震减灾水平。一是加强生命线工程和避难场所建设,提高村镇一级的防震减灾设施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注意坚持“五个结合”,即预防为主与救助相结合、重点防御为主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加固改造为主与拆除重建相结合、农民投入为主与政府补助相结合、提高抗震性能为主与改善村容村貌相结合;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开展试点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我区农村民居到2020年能基本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要求。

六、其他工作

(一)办事机构

1、自治区建设厅统一对全区工程性防御措施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包括抗震规划、抗震标准、抗震设计、抗震加固、民居抗震等),统筹城乡建筑和城乡基础设施抗震工作,提高城乡建筑和城乡基础设施抗震性能。位于抗震设防区内的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相关工作。

2、建立健全市政防震减灾管理机构。加强市政公用行业防震减灾技术指导与服务,推进行业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有关建议并出台政策法规性文件。

3、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完善县建设局――乡镇建管站――村庄建设助理员(建筑工匠)的村镇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建房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

(二)宣传培训教育工作

1、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培训教育力度。充分吸取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警醒和启示,广泛开展震时自救和震后互救的培训教育。帮助公众树立科学的防震减灾观,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公众抵御自然灾害的心里承受力。

2、多渠道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免费发放资料画册、举办抗震建造技能培训班和组织专家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三)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1、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我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地震应急预案》(桂建办[20*]34号),请各单位按照我厅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完善我区建设系统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8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保卫处决定在校内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增强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

  二、活动时间

  4月20日—5月13日。

  三、主办单位

  xx工业大学学生处、xx工业大学团委、xx工业大学保卫处。

  四、承办单位

  xx工业大学大学生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

  五、活动内容

  (一)“防范意识在心中,共筑校园安全梦”主题征文;

  (二)512消防知识培训及疏散演练;

  (三)“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四)“512防灾减灾”教育片观看;

  (五)xx工业大学第三届安全技能大比武。

  六、活动有关说明

  (一)详细比赛规则和纸质版通知将送达各学院(部)团委,望各学院(部)团委积极参与此次系列教育活动;

  (二)各团委按附件一表格要求填报比赛项目和人员组成;

  (三)大比武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4日;

  (四)报名表报纸质版加盖学院(部)公章送至办公楼122室,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人:

  2021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活动方案范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根据《2016年东莞市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要求,特制定我镇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提高全镇综合应急救助能力为目标,以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和普及自救互救知识为内容,进一步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实效,营造人人识别灾害风险,人人掌握减灾技能的社会氛围,全面推进我镇综合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二、组织领导

  在镇政府的领导下,由镇社会事务办具体负责活动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按照市方案要求,各部门、村(社区)要结合我镇实际和单位职能,开展本单位的各项防灾减灾活动工作。

  三、活动主题

  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四、活动时间

  5月份为防灾减灾宣传月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1.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5月份,在沙田报纸、沙田电视台专题栏目、重点时段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推出纪念“3.20”龙卷冰雹灾、“4.20”雅安地震特别节目,报道全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情况。通过网站、微博等载体宣传灾害应急预案,举办微博话题,接受市民咨询,宣传气象、三防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文广中心、沙田报社负责)。

  2.开展灾害应急知识展示。镇、村(社区)图书馆以科普展板和电子显示屏的形式宣传气象科普知识,《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森林防火条例》、《道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文广中心负责)。

  3.开展传染病防控(如流感、人禽流感、登革热、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防病知识)、医疗救援等方面的宣教活动。并由医院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现场讲授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止血、骨折固定、伤员搬运等四项技术,及离断肢体、烧烫伤、触电、溺水、气道异物梗阻等常见急诊、意外伤害的现场处理,并现场播放教学宣传片及教学影像片。(沙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

  4.开展全镇中小学安全教育活动。以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设安全教育课堂,以及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校园安全平台预警信息等形式,加强提醒家长做好学生假期的安全监管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科教办负责)。

  5.“全民关注防灾”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活动。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发放消防宣传材料,为居民普及消防知识,作消防器材的讲解演示,向社区群众介绍各种消防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消防大队、大众社工负责)。

  (二)开展防灾减灾技能知识普及“三进”活动

  1.进校园活动。在中心小学开展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程广泛宣传预防、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增强小学生的忧患意识、校园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部分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台风、冰雹、洪涝等科普知识竞赛、学生家庭应对自然灾害预案比赛等活动。(科教办、普惠社工、启信社工负责)。

  2.进企业活动。通过派发宣传单,问答形式,增强企业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并开展工厂企业、“三小”场所、出租屋等场所消防安全级别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各类人员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和预防、应对火灾技能。(消防大队、启信社工负责)。

  3.进社区活动。开展“防灾减灾宣知识”社区宣传活动,使基层的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广大农村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村(社区)、启信社工负责)。

  (三)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1.5月份全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活动,重点对学校、工厂、商场、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隐患排查,鼓励发动群众积极查找、消除、举报身边的火灾隐患。(公安分局、消防大队负责)。

  2.开展全镇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排查行动,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地,以及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进行排查,在各隐患点竖立警示牌,落实责任人和应急措施。(国土分局负责)。

  3.组织全镇中小学开展建筑安全、学校安保“三防”、食品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排查专项活动,提高对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信息机制和处置能力,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科教办负责)。

  4.组织开展全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大检查、深基坑安全专项检查等一系列的安全检查活动,督促有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提高全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规划建设办负责)。

  5.开展全镇渔业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对渔船、渔港安全设施、化学危险品、渔船泊位、航道安全进行检查和风险评估,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及时督促有关责任人进行整改,保障渔船出海生产安全。(农办负责)。

  6.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排查干旱、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红火蚁疫情等灾害风险隐患。(农办负责)。

  7.“生命安全至上”社区隐患大排查治理行动。为社区居民检查消防隐患、发放消防宣传材料,宣传消防知识。(村(社区)、大众社工负责)。

  (四)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

  1.集中组织学校、工厂、商行、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灭火疏散演练,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社会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群众扑救火灾和火场自救逃生能力。(公安分局、消防大队负责)。

  2.组织全镇中小学师生集中开展一次灾害应急疏散救助演练,进一步强化师生应急逃生和自救互救能力。(科教办负责)。

  3.开展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建筑施工行业各单位、各部门人员的预防和救援知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灾害的发生。(规划建设办负责)。

  4.组织森林防火实战演练,内容包括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常识、各类扑火工具的使用、扑救技术讲解以及火场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提高专业、半专业森林防火队伍的战术和协同处置能力。(农办、消防大队负责)。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在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月期间,参照镇做法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活动,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和工作措施,抓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的落实,确保今年防灾减灾日活动顺利开展。

  (二)做好总结工作。各主要媒体要加强对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大力宣扬防灾减灾日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各相关部门要对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开展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并于5月17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镇社会事务办。

  2021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活动方案范文

  今年x月xx日是我国第xx个全国防灾减灾救灾日。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做好xxxx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减办明电〔xxxx〕x号)和《自治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厅关于做好xxxx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宁应急指办发〔xxxx〕xx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好“x·xx”全国防灾减灾救灾日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现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提升群众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防范意识和技能,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引导我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单位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切实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二、活动主题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x.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周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专题学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x.认真贯彻落实《x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规定》《xx市应急管理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xx市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等,抓好工作落实,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责任单位: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活动时间:x月xx日—x月xx日

  活动要求:涉及本行业的工作落实有研究、有部署、有方案、有分工、有进度。

  (二)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

  活动内容:各乡镇、新民街道办统筹抓好辖区内各社区(村)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着力构建法规制度、应急责任、组织指挥、应急预案、服务保障“五大体系”,同时加大创建防灾减灾救灾示范社区,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应急救护常识。(责任单位:各乡镇、新民街道办,消防救援支队等)

  活动时间:x月xx日—x月xx日

  活动要求:各乡镇、新民街道办初步选定x家社区(村)参与本年度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扎实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三)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志愿活动

  活动内容:各乡镇、新民街道办在防灾减灾宣传周内开展宣传活动,xxx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结合每周五创城及结对帮扶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专题宣传活动。(责任单位:xxx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活动时间:x月xx日—x月xx日

  活动要求:各单位于x月xx日至x月xx日到指挥部办公室领取应急宣传手册、防灾减灾宣传单页等宣传品;各成员单位进社区宣传时至少要制作悬挂x条宣传条幅。

  (四)加强网格管理,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活动内容:x.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有效将防灾减灾救灾于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深入推动基层应急责任体系建设,加强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加强灾害信息员和网格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一线人员识别灾害风险隐患的能力。x.着力排查灾害隐患。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隐患排查,重点做好城乡社区、学校、医院、建筑工地、车站、城镇燃气、泵站阀门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x.深入推动隐患整改。对排查出来的灾害事故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责任单位:应急管理指挥部成员单位)

  活动时间:x月xx日—x月xx日

  活动要求:切实做好上述工作,加强网格管理,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四、保障措施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9

关键词:山洪灾害、特征、防御、预警、洪江市

中图分类号:tV1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洪江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水上游,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2'-110°31',北纬26°59'-27°29'。国土总面积2174km2,辖25个乡镇、316个行政村,人口43.16万人。市内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溪河327条,其中长5公里以上一级支流29条,5公里以上二级支流24条,平均河网密度0.49公里/km2。形成沅水的四大支流清、渠、巫、舞汇聚于我市境内。

1洪灾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⑴超强度的降雨。我市由于受雪峰山天然屏障的影响,形成雪峰山暴雨中心,导致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时间上,全市主汛期6-9月降雨占全年降雨的69.5%;在空间上,雪峰山暴雨中心年均降雨1855.8毫米,中部安江年均降雨1378.7毫米,西部岩垅年均降雨1212.1毫米;在强度上,从1959年至2003年,全市共出现≥50毫米降水日162次;出现≥100毫米降水日18次;出现≥150毫米降水日3次。因强降雨引发的局部山洪灾害每年都有发生。

⑵复杂的地质结构。洪江市处于湘中、湘南加里东-印支褶皱带的过渡区,通道-洪江-安江-溆浦-安化为轴的湘桂大断裂带从我市穿过,构成我市复杂的地质结构。我市地质主要由岩浆岩、灰岩、变质岩组合而成,其中岩浆岩主要是花岗岩、含砾砂岩等,主要分布于安江、洗马、湾溪、大崇、铁山;灰岩主要分布于黔城、沅河、红岩、双溪、岩垅;其他乡镇则是以变质岩为主。这些岩质易于风化,水的渗透力强,岩理结构差,加之山坡陡峻,容易导致整体滑坡和泥石流。

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全市生态系统经历了“柴草炼钢”、“以粮为纲”、“要想富,先砍树”等一系列的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劫难,已千疮百孔,不堪重负,森林覆盖率由1957年的73%下降到了1990年的42%,使森林的蓄水保水能力急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其次是人水争道,导致河床毁坏,阻水建筑物增多,河床抬高,河道行洪能力下降。

2暴雨山洪防御措施

2.1建立了防御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在省、怀化市防指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纳入全国第二批即2011年度建设计划。2011年底我市启动了该项目建设,2012年4月份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中央投入330万元,自筹配套227万元。主要完成了:遥测雨量监测站18处、水位雨量遥测一体站4处、预警广播站116处、河道高清视频监控站2处、简易雨量站258处、人工水位观测站37处、县级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中心1处等。并完成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主要有:一是建立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明确了指挥机构、责任人员,编制并落实了防御预案,共完成了1个市级、25个乡镇、316个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二是完成山洪灾害普查和危险区划定工作。全市25个乡镇均建立了灾害隐患普查台账,对受威胁的住户发放“避灾防灾明白卡”6890份;三是开展了宣传培训和防洪演练活动。全市从市级到25个乡镇到各重点防守部位,都按照市防指的宣传培训和防洪演练活动方案要求开展了相应的活动。6月,由市级领导带队,分4个组对全市活动开展情况等防汛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25个乡(镇)都制作了大型宣传专栏《防汛抗旱工作信息栏》,有防汛任务的重点村、组建立了宣传牌72个,警示标志98个,转移路线标志109个。编印了1000本《洪江市防汛抗灾实用手册》和100本培训教材,印发了2000套《防汛抗旱值班记录本》、《水库巡查记录本》,购买并发放了2500套防御山洪灾害宣传挂图、500本《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巡查知识手册》、200本《小型水库管理员工作手册》和1200份山洪地质灾害科普资料。在政府新闻网站建立防汛信息专栏,与电视台合作,制作并播放了防汛专题片。四是重点建设了乡镇级信息平台。动员2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基于手机的防汛信息平台;发放25个乡镇电脑、传真一体机和数码照相机各1台。

2.2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作为山洪灾害的防治重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灌溉、供水、发电和防洪方面的效能,实现为人民群众减灾造福的目标。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各种类型水利工程,能通过对天然的地面水在时间上、空间上的调节和重新分配,起到灌溉、供水、发电的功效,也具有调峰防洪作用。我市十分重视多渠道投入,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现在为止,完成“四水治理”中黔城、江市防洪堤建设,6条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从2010年开始到2013年5月止实施山塘清淤共529口,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龙田、太平项目区建设等,即将实施的项目有2012年中央财政追加小农水重点县双溪项目区建设以及2013-2015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以及2013年山洪沟治理项目等。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为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有效地预防了山洪灾害的发生。

(2)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水库的安全运行状况和山洪灾害的形成密切相关,水库带病运行,不仅不能正常蓄水,而且严重威胁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市现有水库、山塘大多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地势高、覆盖面广,且呈居高临下、一泻千里之势。这些水库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50、60年代,受当时建设标准和建筑材料的限制,工程质量标准偏低,加之长年运行自然老化严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隐患不断暴露,病险情日益严重。从2009年至今,我市已完成病险水库加固中型1座,小一型21座,小二型41座;并在2015年底前完成余下小二型病险水库的加固。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我们坚持以创建生态示范市为契机,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近3年中共实施退耕还林9.82万亩,完成楠竹基地建设3.5万亩,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20万亩,建成城市景观林地1500亩,推广农村沼气池950多口,使我市更显青山绿水。结合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总面积为11026公顷的雪峰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开发与建设的力度,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降低了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结论

山洪灾害的危害性已成为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加强小流域山洪的防御已成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洪江市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立足洪江市情,高度重视山洪灾害的防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积极开展山洪灾害的预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解决山洪灾害问题。

参考文献:

1、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湖南省山洪灾害防御探索与实践》2008年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篇10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县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表彰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政府向给予防震减灾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级各部门和辛勤工作在防震减灾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对获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为什么今年选择在五祖镇召开会议?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让大家接受教育。湖北省地震局黄梅地震台是省级台站,仪器先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多次被评为先进台站,也是我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有必要让大家来切身感受一下,现场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二是让大家看到变化。近年来,五祖镇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成效显著,五祖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在20xx年成功入选中国地震局“武汉城市圈防震减灾平安计划”立项项目,并于去年通过省级验收;五祖镇一天门社区去年被省地震局评为“湖北省防震减灾示范社区”,这不仅是五祖镇防震减灾工作的缩影和见证,也是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标杆和典范,更是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希望和方向。这些变化,也有必要让大家实地看一看。三是让大家思想触动。通过看亮点、听经验、学典型,让各乡镇、部门分管同志思想有触动,工作有压力,进一步找准差距,明确方向,鼓劲加压,推进工作。下面,就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统一思想,把握防震减灾新形势20xx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十六字”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被省地震局评为“20xx年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和“20xx年地震应急工作先进单位”,五祖镇一天门社区被省地震局评为“湖北省防震减灾示范社区”。

一是工作有氛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财政经费和组织协调等方面强力支持。各乡镇都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乡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全县防震减灾会议召开后,独山、新开、刘佐、五祖等9个乡镇,迅速在党委、政府会议上传达会议精神;大河、刘佐、停前、杉木等4个乡镇在镇、村级干部大会上传达会议精神;大河镇3次在全镇村级干部大会上部署、督办村级防震工作。独山、濯港、刘佐等7个乡镇签订了村级防震减灾年度目标考核责任状。

二是联动有力度。发改、住建、地震等部门不断强化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先后对20多个高大建筑群进行了抗震设防的行政审批。财政局在防震减灾专项资金预算和拨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教育局坚持把防震疏散演练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地震局先后争取3个省级项目,获得项目资金131.5万元。人社、民政、安监、卫计、国土、科协、团县委、电视台等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能力有提升。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不断健全,地震灾情收集与信息报送系统初步建立,地震应急信息平台正式运行,地震应急终端全面配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成立了首支地震应急救援志愿队。深入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期间,全县各部门共举行地震应急演练30多场次,停前镇、大河镇、分路镇等乡镇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应急演练,五祖镇、杉木乡把应急演练延伸到幼儿园。

四是宣传有成效。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等特定节日,深入开展文化广场宣传、发放知识读本、送科普电影进校园等活动,在东禅公园建立了地震科普文化宣传橱窗。小池、独山、五祖、濯港、分路、停前等乡镇,创新形式,多次开展宣传活动;刘佐、大河、孔垄、苦竹等乡镇开展多次村组干部、联络员专题培训或以会代训,濯港镇举行了70多人的专题培训。全年在国家、省市级网站、报刊发表防震减灾信息文章20多篇,有力地提升了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显示度与影响力。虽然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小部门实现了大作为,但与组织要求相比,与群众期盼相比,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防震减灾意识有待提高,个别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和麻痹思想;

二是防震减灾基础配套有待加强,监测设施、避难场所建设等难以满足防震减灾需求;

三是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投入有待加大,特别是乡镇经费难以保障。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我县地质构造复杂,是“湖北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多次发生有感地震并受临近地区地震影响,地震态势依然严峻。而我县当前正处于适应新常态,谋求新作为,建设“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减灾能力。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责任更加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站在讲政治和讲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负责、对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进一步认清当前防震减灾面临的严峻形势,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当前的大事抓紧抓好,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二、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开创防震减灾新局面

20xx年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省市防震减灾会议精神,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要坚持监测为主,完善预报体系。

一是要加快台站建设。要继续加大黄梅县地下流体观测站的建设力度,确保台站新钻水井观测仪器安装到位并尽快投入运行,力争把县地下流体观测站建设成国家和湖北省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台站。要提升台站监测资料质量,力争观测资料评比达到全省综合第一要争取将台站改造纳入20xx年武汉城市圈项目,对台站环境进一步整治,使之成为环境优美、手段齐全的综合台站,成为科普教育宣传基地。

二是要加强平台管理。要以地震应急信息平台为依托,切实加强防震减灾信息的报送工作,确保信息传送及时准确,实现与省地震局的信息共享。县地震局既要加强与省、市地震局的沟通衔接,争取上级支持,又要加强与省地震局黄梅地震台的沟通交流,配合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三是要健全群防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继续推进地震客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各乡镇要至少完善以动物或水井观测为主的地震宏观观测点1个,配备兼职地震宏观观测员1人,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要切实加强对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地震宏观观测点测报员的管理和服务。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当出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要第一时间上报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核实情况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便领导和专家对相关现象及时作出分析与判断。

(二)要坚持“防”字为重,提升预防能力。

要坚持“宁可百年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宁可有备无震,不可有震无备”的原则,做到“防”字当头,把震灾预防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在灾害发生之前。

一是要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有这样一个事例,20xx年3月20日,墨西哥南部里氏7.4级强震,令人震惊的是,如此强震,仅2人死亡。一个并不是很发达的国家,为何能做到遇强震而无重大伤亡?根本就在于该国政府未雨绸缪,执行非常严格的防震抗震标准,在首都墨西哥城,建筑物的标准为可以抵御里氏8.5级地震。许多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而我们国家每次发生地震,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建筑工程抗震不达标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梅政办发〔20xx〕103号”文件的规定,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特别是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按照评价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教育部门要切实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规划、住建、发改、地震等部门要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关。

二是要全面推进民居安全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宅和设施。住建、地震及各乡镇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地震安全民居抗震设防技术培训,提高建筑工匠和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县地震局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以濯港镇洪湾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工程为重点,积极申报“武汉城市圈防震减灾平安计划”项目,争取省级项目支持。

三是要科学编制防震减灾规划。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制定防震减灾“十三五”专项规划。地震局要加强与发改局的衔接,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工作,争取将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纳入政府单项规划中,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步”。

(三)要坚持实战为要,增强应急能力。

一是要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据了解,各乡镇和大多数部门都完成了应急预案的制定,希望各部门不断完善预案,并上报到县地震局。后段,要推动地震应急预案向企业、学校、医院、商场、社区延伸,形成完善的预案体系。地震局要统一协调,并做好各类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检查。

二是要加强地震应急演练。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临震不乱。教育、卫生、住建、安监、地震等部门要着重指导、督促机关团体、学校、商场、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教育局、地震局要联合发文,将5月作为地震应急演练月,并重点督促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确保全县中小学校每学年都组织一次以上地震应急疏散和救援演练。

三是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装备保障,提高机动能力。去年,我县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志愿队,各乡镇也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了队伍,这只是第一步,今后要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与水平。县应急办要出台文件,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对队伍、人员、装备、设备等进行统一登记、统一备案、统一管理。

四是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城市人口的明显增多,城市建筑密度显著提升,应急避难场所越来越少,城区仅有的几处避难场所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住建、规划、发改、教育、地震等部门要按照防震减灾要求,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完善应急避难设施,统筹安排应急避难所需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设置应急避难标志牌,并规划设置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栏。今年城区要新增避难场所2处以上,每个乡镇要新增避难场所1处以上。

(四)要坚持宣传为先,提高防灾意识。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要强化宣传。在20xx年,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距离较远的重庆也造成多人受伤,其中一男子因恐慌从三楼跳下,脑部重伤,另一男子从四楼跳下身亡,成都大学5名学生,也在地震时跳楼致伤,其中一人重伤。淡薄的防震意识,匮乏的防震知识,愚昧的逃生手段,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必须坚持“防震减灾,宣传先行”的指导方针,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要把防震减灾知识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5.12”、“7.28”等特定纪念日为重点,充分利用会议、讲座、宣传栏、媒体等各种形式,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实现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常态化、全面化、多样化、重点化。教育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县党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公共安全教学体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水平。各乡镇和文化部门要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村级文化长廊内容。电视台、黄梅在线、黄梅防震减灾信息网等媒体网站要发挥阵地作用,大力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县地震局要充分履行职责,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做好专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谋求防震减灾新作为防震减灾是一项多领域、跨部门的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主动担当作为,形成工作合力。

(一)要加强领导。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每年都召开,文件也印发了很多文件,今天又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应该说各地各部门的职责都很明确了,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有没有引起重视,有没有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没有制定明确的工作措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各级各部门能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机构,做到有领导分管,有具体人员负责防震减灾工作。各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主动向乡镇党政主职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是要争取资金支持,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保障。

(二)要形成合力。防震减灾工作不是地震部门的事,也不是单靠地震部门就能做好的,需要各级各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既要强化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又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整合资源,大力支持。发改、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民政、交通、水利、卫生、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加强本行业抗震设防和救灾应急准备工作;新闻宣传等部门要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其他有关部门也要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三)要担当作为。今天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签订了责任书,年终要结总帐,通报考评结果。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考核只是手段,推进工作,重在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有岗位就要有责任,要想出彩就必须出力。就我了解,有些乡镇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主动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推动了防震减灾事业长足发展;而有些乡镇安于现状、逃避问题,甚至不推不动、推而不动,防震减灾工作毫无起色。希望各级各部门能主动担当作为,推动防震减灾工作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