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十篇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十篇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5:36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1

一、主动向县、镇人大代表述职,架起社会与教育之间的“连心桥”。

学年开学初,在教育局、华阳镇党委、政府的组织下,学校一级机构负责人主动向县镇人大代表、镇村社会干部、群众述职。汇报上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及新学年工作设想,同时,请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与评价。学校把征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进行梳理、归类,逐项向建议人作出工作整改承诺,制定出工作整改措施,使其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参评人员对我校教育工作的综合评价为优秀。这一活动的认真开展,使全社会更加理解教育、关心教育,使学校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架起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连心桥”。

二、开放课堂,开展家长评课、议教活动。

家长是学校最直接的“人民”,因此,学生家长评价至关重要。赋予家长评价权,既可以满足家长对教师的期待,增加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力度,又有利于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使教师在外部舆论的压力下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矫正。

为了开展好每一次的家长代表评课、议教活动,学校教导处提前一周向家长代表发出参加活动的邀请函。在活动当天,安排家长走进课堂,参加教学观摩活动;走进办公室,了解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走近学生,感受孩子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随后,结合观摩课开展评课、议教活动,同时,发放家长评课、议教意见表,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建议。

本学期,为进一步营造“家校牵手、共育良才”的优质教育生态文化,广纳新课程背景下创建有效性课堂的良方妙策,通过家长、教师、学生、学校领导的良性互动平台,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共同目标和愿景,4月2日,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家长评课议教开放日活动。

这天一大早,170余名家长代表兴致勃勃地来到多媒体教室,与学科对口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一起,观摩了荣斌老师执教的《穷人》、钱兴华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观摩之后,召开了互动研讨会。首先,由两名执教老师向大家说课,说课之后,家长和教师代表互动评课,没有获得发言机会的家长都认真填定了《家长评课议教意见表》。

本次活动收获颇丰。闪耀着人性光芒的语文课堂深深打动了受众者的心,那文本中的爱、教者的爱、学生、家长和教师、领导对爱的感受构成了一曲爱的交响曲。正如一位家长在评课中所述:“一堂感人至深的语文课虽然结束了,可是我的思绪还久久沉浸在那令人动情的课堂上,整节课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不但使听课者和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阅读教学的感悟中获取了做人的真谛;数学课能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模拟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口算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家长们在评课中一致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希望学校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和科学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小课堂带来了大开放,真正达到了合作共赢的效果。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高校;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一、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

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第二部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的“教育评价”内容中明确指出:医学院校必须建立教育评价体系,使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评价必须覆盖各个教学环节,其重点是对教育计划、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状况的检测[3]。地方医学院校必须按照此要求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设立学校教学委员会、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与二级院系教学督导组;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监控制度,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督导专家积极参与评教、评学、评管等教育评价活动,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见图1。学校教学委员会负责审议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事项,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性教学质量的监控、检查、信息采集处理等工作;二级院系教学督导组负责二级院系的教学检查、督导工作;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积极参与教育评价[5],形成多层次评价体系,发挥约束、监督、评估、反馈、激励作用。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1.领导干部参与评教。制定听课制度,要求学校领导、教学单位及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听课,并规定听课学时。每位领导干部通过听课掌握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并由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将相关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整改改进教学工作。2.行政管理人员参与评教。通过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检查,由校领导带领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处等行政部门领导深入教学单位检查各二级院系、各教研室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摘要:2009年,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正式开始,文章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要求,探索构建一套有决策机构、制度保图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任课教师课件教案编写情况、教学条件保障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等等。3.教师参与评教评学。开展教师互评工作,通过教师互评,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师评学,通过任课教师对授课班级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学校学风建设及管理、优秀班级及优秀班干等评选提供参考依据。4.学生参与评教。制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多元综合评价表,从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框架、讲授水准、教书育人、方法运用、手段使用、教学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依据标准,采用纸质和网络评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教,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及时收集、汇总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将评价结果和评价意见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院系,再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研室或教师本人,并督促其进行整改。5.教学督导专家参与评教。成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督导专家围绕学校教学重点工作,开展督教、督管和督学工作。在课程上,加强对临床见习课、实验课的督导;在督导对象上,以督导中青年教师、新进教师为主;在场所上,主要对教室、实验室、临床教学基地等进行检查;在评价内容上,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素质等情况进行评价。督导专家定期召开督导工作例会,汇总信息、讨论解决办法、提出整改意见,并通过会议、简报、教学督导反馈表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及时、有效地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督促整改。6.校外各利益方参与评教。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参与:学校先后接受了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上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硕士学位点、重点学科、临床教学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各方面进行评估与检查。二是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将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校外教育教学专家等参与教育评价纳入日常教育评价工作,每年选定10-20所用人单位参与教育评价工作,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并参与课堂评教,邀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参与教育评价,指导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7.教学各环节的评价。制定《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实施对教学各环节特别是教育计划、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状况的评价和监控。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包括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验、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选用和考试管理规定等内容。教学活动必须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负责组织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督促整改等工作。(1)教育计划评价。为规范教育计划实施,教务处组织实施对教育计划的整体评价,为修订教育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如学校根据国家专业标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析结果和学校实际,先后修订各专业教育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大纲。修订过程广泛听取专家、教师、用人单位、家长、学生和校友等利益方的评价和建议,经过多次研讨论证,最后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2)教育过程评价。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包括课程评价、实验室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教学基地评价等多方面内容。学校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并由相应的评价机构组织实施,保证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如制订教师相关制度,对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资格申请认定、拟聘教师职务、任课教师职责、备课和授课标准、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作出规定,授课老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开课教师必须要试讲等;教务处每学期对开课教研室进行命题类型、成绩构成、改卷情况、考试分析、考试总结的情况进行检查,反馈所发现问题,督促教研室进行整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主要按照《学生综合测评细则》规定,对入学满一学年的全日制学生(不含外国留学生)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测评,对学生德、智、体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评价,作为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主要依据;在校期间的综合测评总成绩,作为毕业就业时向用人单位推荐的依据;按照《教师评学办法》规定,授课教师要对授课班级的学生开展评学活动,评学结果作为学校学风建设评价、优秀班级及优秀班干等评选的重要依据。(3)教育结果评价。对教育结果的评价主要针对毕业实习结束后的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包括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前进行的专业理论综合笔试和实践综合(技能)考核和毕业生质量调查等。学校重视毕业生质量调查工作,制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保障就业跟踪工作的进行。通过收集、分析政府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8.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反馈机制。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负责对全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各环节的运行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督促整改等工作。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各二级院系建立各自信息反馈系统和途径,收集各种教学管理信息,促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1)教学督导反馈。教学督导通过随堂听课和课后评议、教师访谈,填写《授课质量评价表》,形成听课情况小结,及时反馈给二级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2)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学校聘请学生教学信息员,通过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部门网页的“网上质控”、青果教务系统教学信息反馈板块、教学信息反馈箱等方式反馈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及时通过专题反馈会、座谈会、书面、面谈等方式将信息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并责成整改。(3)教师座谈会反馈。学校领导经常到教学部门进行调研,与教师座谈,就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等各项工作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教务处、二级院系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就培养方案的制定、授课计划的审议、教学改革等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4)学生座谈会反馈。通过召开校内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管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建议和需求;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本人。(5)教学工作例会反馈。每学期召开3-4次教学工作例会,参加的对象是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各二级院系教学负责人和教学科研科科长、教学督导专家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在会上将结果反馈给各相关部门和教师。9.实施教学奖惩制度。学校相继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教学改革、学历提升等方面给以激励,对在教学工作中出现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的教师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程序进行处理。10.坚持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制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招生就业处通过组织相关部门深入用人单位调研收集学校毕业生的有关信息,包括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方面,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根据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针对收集到的关于增强学生沟通能力,拓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强化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等反馈意见,学校进一步强化《医患沟通学》、《循证医学》、《临床技能学》和《临床思维》等课程教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3

完善规章制度,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2009年以来,我校根据发展实际情况,将原有的138个制度和48类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修订,编印成《惠阳一中实验学校管理手册》,教职工人手一册,作为学校工作的指南,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证了学校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创新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我校从2009年秋季开始,按照“精简、高效、科学、协调”的改革原则,推行“三部五处(室)”管理模式,即学校由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部组成,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五个职能处(室):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总务处。每个级部设一名主任和一名副主任,级部主任由一名副校长担任,级部副主任由一名处(室)主任或副主任兼任。由于管理主体上升,管理重心下移,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运转效率,精减了行政人员,学校行政领导压缩到14人,杜绝了人浮于事的低效局面。推行扁平化管理,充分发挥了副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领头羊”作用,强化了处室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服务协调的职能,形成了教育教学处室与年级齐抓共管、主动配合的联动机制。

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与绩效考核相配套的分配制度。评价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力量,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能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校评价机制创新主要涉及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班级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制订了《惠阳一中实验学校班级管理评价方案》、《教职工年度考核暂行办法》、《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考核评价结果与每月绩效工资及奖金分配挂钩,极大地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感,激发了工作活力与创造力。

二、推行民主治校,增强学校优质发展动力

1.完善教代会制度,为教职工搭建参政议事、共谋学校发展的平台

教代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是联系学校与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为了确立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我校制定了《惠阳一中实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规定了教代会职能,明确了教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凡是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大型基建投入、教职工福利等重要事项,都必须广泛征求教师代表的意见,并严格履行审议表决制度。六年来我校召开了五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50多个重要制度和改革方案,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依法治校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2.推行校务公开,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采取多样的形式。我校校务公开主要采取五种形式:(1)建立校务公开栏;(2)实行会议报告;(3)进行座谈解释;(4)设立校务公开意见箱;(5)实行校长接待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公开校务,使师生、家长、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变得平常,化解了矛盾,消除了疑虑,提高了学校发展的和谐程度。

3.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民主

评议是加强民主监督、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举措。我校制定了民主监督的相关制度,建立了民主评议的长效机制。一是民主评教。每学期学生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至少评议一次,评价结果与评优晋级、奖金分配及绩效工资挂钩,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二是民主评干。每学期全校教职工对学校行政领导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评议,对教师满意度不高的行政人员实行诚实谈话,加强了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增强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危机感。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4

百姓的疑虑合情合理,他们担心没有分数硬杠子的素质评价能够操作吗?在某些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可靠吗?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可行,更要可信,这是百姓关切的关键所在。但从政策层面通盘设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时,我们应该更进一步,不仅要使综合素质评价可行、可信,更应可用!

可信与可用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若我们的眼光只盯着如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真实可信,却忽视了满足高校招生录取时对评价结果的方便使用性,就必然会导致真实可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形同虚设,反过来会导致往后高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草率走过场,真实可信性将变得荡然无存。反之,若高中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足以真实可信,高校及其他使用单位不敢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用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成为摆设,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唯分数论仍将越位主宰着莘莘学子的求学梦。

因此笔者认为,凭借《意见》的东风,我们在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或细则时,应紧紧围绕可行、可信、可用这三个环节做实、做细、做到位。

一、可行――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性

《意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分为5个维度: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要将这些抽象的素质变成可操作的、具体的、能考查的指标,只能采用表现性评价法,也就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行为习惯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即用学生的行为表现描述,用参加活动的时间表明,用活动效果的优劣证实。

对思想品德的评价最引人注目,争议也是最大的。《意见》认为通过考察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的次数、持续时间等表现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但也有不少人对表现性评价法心存疑虑:认为虽然不少学生都能够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能够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但不同学生的动机是不同的,不排除有些学生是为了获得综合素质评价的好结果去装几次、秀几下,这与雷锋精神相违背,甚至可能养成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

笔者以为,这种担忧是完全多余的,教育的本质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就是要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生长以及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教育就是要向下一代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引导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要弘扬学生的上进心表现而不必担心掺杂其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否则我们就主动失去了教育引导的主阵地。

连思想品德这样抽象的素质都可用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其他如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当然可用水平等第、体育达标、所获荣誉、特长项目、活动表现等等来描述。因此,虽然采分点的覆盖面不是很广泛,但客观评判的操作性仍是可行的。

此外,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性的提高。教育部统一综合素质档案基本格式、建立电子化管理平台都将有助于记录简易、查询方便,统计快捷,使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性大幅度提高。

二、可信――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

为了使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信,《意见》从写实记录、整理筛选、公示审核到形成档案、材料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细致可循的要求。

当然,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光靠制度的建立不足以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公正,还需要一系列约束和举措来为综合素质评价保驾护航。结合浙江省近几年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项举措能够最大限度地基本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可信。

(一)写实记录

每一项记录都有据可查,都有相关事实材料为依据,不需要学校或教师人为的主观评价,即所有漂亮的形容词一概不必出现。

(二)民主评定

学校结合各项目特点,采取过程记录、测评结合、民主评议等方式,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民主确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这种公开民主评议的方法约束了班主任和教师的权限,使评定处于阳光下,一定程度上狙击了社会不正之风对学校的侵蚀。

(三)公示审核

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必须先由学生确认,然后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再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

(四)诚信追责

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是对弄虚作假者的一道紧箍咒,谁签名谁负责的制度已在浙江省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使用。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每项都有责任人签名一栏,这是一枚沉甸甸的个人信用图章,记录将长期保存并能够让高校招生官、教育行政部门查询,终身追究制度确实是对者的斯摩克斯利剑。

(五)申诉复议

申诉与复议制度也是一道保险。《意见》要求畅通举报渠道,我们要建立检查制度和申诉与复议制度,无论家长或学生申诉综合素质评价的哪个环节,对有争议的结果,相关的责任单位都有责任和义务重新进行审核确认。

当然,一系列制度和举措虽可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保驾护航,但一些系统性的评价误差只能通过政策引导或高校招生官的经验来判断。例如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及成长环境的不同会导致学生群体性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差异,这就需要招生官根据经验作出某些认定、取舍甚至修正。这种差异是常态的,相对稳定的,也是真实的,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而否定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推出。

三、可用――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性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其实在2006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就已经实行了,但为何一直没有在高校招生中有效使用呢?

高校招生不用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目前的社会诚信环境确实无法让人放心高利害的综合素质评价结论。

二是我国高校招生只在暑期10多天就录取完毕,若要审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字资料就无法在那么短时间里完成。在英美国家,录取新生往往需要半年到10个月时间,他们的招生官可以从容审阅、甄别甚至询问、面试。

三是我国高校的录取流程是按分数走的,理论上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需要时才从系统中调档查看,显然在分数太强势时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只能成为一种摆设。

四是我国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中有用信息太少,高校招生工作人员难以从中发现令人眼睛一亮的信息。

因此,为了更好地融合高考、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的职能,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

首先,我们要下决心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和惩罚机制,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招中起实质性作用的顶层设计,放远目光,立足发展,不要怕可能会出现的暂时局部的造假个案。我们应该树立“谁使用谁监督”的理念,高校或其他单位若要使用中学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结论,就有责任审核、判断、甄别、追踪。高校可以逐步独立或联合建立每个中学的诚信档案,有权提升某些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结论的含金量,也有权惩罚个别中学的造假行为,甚至拉黑某些敢肆意舞弊的中学。

其次,我们要根据我国高校招生时间短的国情,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呈现方式,使招生教师能够在很短时间迅速勾勒出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因此,适当按比例划分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的等第是有道理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大幅度减轻高校招生录取时的材料审阅压力;二是能够让高校捕捉到更多的有用信息。有人担心,按比例划分等第就相当于给学生排队,会加重学生负担。笔者不同意这一观点。西方国家的高校申请材料中甚至要求学生提供每学期每学科的成绩排名,常常要求学校提供“名次/总人数”这一信息,也不见得因为这样排队而导致学习负担加重。何况我们不是唯文化课分数排队,是按各素质的维度按学生的表现情况评定等第。浙江省对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评定等第的办法已实行多年,各校均按规定的等第比例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之间的差异由高校自行判断。高中校长们也表示若按比例评定等第,中学就会更认真对待综合素质评价,就不容易导致评定走过场。因为一旦有等第,高校的利用率就会提高,家长和学生就更重视,评定过程的监督就更健全,评定过程就更规范。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5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育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神,建立健全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结合我电子信息技术系教学评估工作中的成果,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

要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组织教师研究教学,听取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改革,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将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继续完善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实施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既有利于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了解课堂的教学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营造一种全校各级领导关心教学、重视教学、研究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明确规定各级人员听课应达到的最少学时数(按学期统计),并加强对听课记录卡的使用与管理。所有人员听课均需填写“听课记录卡”,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并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授课教师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之处。

3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为加强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力度,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行,学校实行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学校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全校的教学过程、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各级教学管理工作等进行检查、监督。包括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授课艺术等提出指导和建议;对期中、期末考试中的考试命题、考场、考卷、评分等考试环节进行检查;巡视日常教学秩序,及时向有关的管理部门通报情况和所发现的问题;对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研究项目评审以及制订重要教学文件、措施等提供咨询和评议。

系督导组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并参加每学期对本单位教师综合评价。

4制定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形成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我校办学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精品课程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实习质量标准和试卷质量评估标准等,全面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程序,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全面促进教学质量建设。

5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制度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满意程度。测评结果是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由教务处组织进行,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学院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性,认真做好学生评教的组织工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公正。

6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

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每个学院设一个教学信息站,由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任站长,负责本院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信息员的管理。教学信息员的聘任工作由教务处会同各系进行。原则上聘任各专业班级的学习委员担任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每学年聘任一次,学生毕业时自动解聘。

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有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对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教学条件、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学生的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协助教务处和各学院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对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教学信息员授予“优秀教学信息员”称号,发给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对任期内违反有关规定者,教务处可随时予以解聘。

7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

为及时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监控,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各学院分管院长(直属教学部主任)组成的学校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采用定期检查(期初、期中、期末)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教学秩序、教学任务的落实及完成、教师授课、学生出勤、考试等情况,及时汇总和解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继续建设和完善全校性的督学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动态数据库,采取各种形式和渠道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上下贯通。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诸环节和社会信息反馈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检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和要求,对来自校院教学督导组、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学信息员及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等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及时汇总和整理,对发现的问题分别以反映至学院、反映至有关部门、通知教师本人、校园网上等各种方式予以及时反馈,以便及时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9加强毕业生跟踪随访调查,及时调整学校培养方案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监测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为毕业生早日就业提供帮助;加大对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力度,并安排有关人员对其进行跟踪随访,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树立教学工作标准化意识,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学校建立教学各环节的评价方案,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评价方案和本单位教学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单位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汉邦,宋烈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2.

[2]陈骁.我国高教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初现.中国教育报.2003-11-13.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6

在新的体制下,学校民主管理向何处去?如何重塑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如何开辟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新途径?这是我们要面对的新课题。为增强学校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在如何加强民主管理这个问题上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强化教代会职能

教代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联系学校与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学校转制后,为强化教代会职能,确立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我校制定了《惠阳一中实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规定了教代会的职权,明确了教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凡学校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大型基建投入、教职工福利等重要事项,都必须广泛征求代表的意见,并履行严格的审议表决制度。转制一年来,学校召开了两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教职工奖励暂行条例》《教职工聘任制实施办法》《校内岗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教职工考勤办法》《惠阳一中实验学校教学常规》《班级管理评价方案》《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重大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依法治校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强化了教代会职能,为教职工提供了参政议政、共谋学校发展大计的平台,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教职工以满腔的热情、当家作主的态度全心身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规范校务公开运作

新体制下推行校务公开是一个新的课题,由于管理上的特殊性和观念上的复杂性给校务公开带来了一定困难。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起初,部分行政人员和教职工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学校转制后,后勤财务、基建投资、招生人事等敏感事项有投资方负责监督,搞不搞校务公开没有多大作用和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组织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从新的视角去审视校务公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家一致认为:实行校务公开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通过校务公开,能转变学校行政领导的工作作风,增强行政领导的公仆意识,提高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其实,除了财务、基建等敏感问题外,教职工对评优晋级、职称评聘、津贴福利等方面也是很关注的,对学校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也有知情权。只有通过校务公开,才能真正使教职工知校情、明校务、议校政、管校事、解校难,才能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

其次,要完善机制,规范运作。为了使校务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健全的机制。校务公开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使之健康、有序、长期开展下去,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从组织和制度上加以保证。学校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并制订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党、政、工在工作上齐抓共管、互相配合、互相督促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了校务公开工作的健康发展。

采取多样的形式。学校实行校务公开主要采取的形式有:(1)建立校务公开栏,收费、财务、招生、人事等事项及时向师生和社会公布;(2)实行会议报告,凡涉及学校改革的一些重大决策、发展规划、规章制度以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或提交教代会讨论;(3)座谈解释,学校转制后,有些事项不宜对外公开,则通过与部分师生、家长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解释,以消除教职工及家长的疑虑,争取他们的配合与支持;(4)设立校务公开意见箱,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改进工作方法;(5)实行校长接待日制度,经常与师生对话,与家长沟通,交流思想,倾听呼声,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规范运作的方式。学校对校务公开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对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程序、主办部门、责任人等作了具体规定,形成了组织严密、形式科学、程序规范、操作性强的运作模式,并建立校务公开档案,做到每项公开活动都有档可查。这样,校务公开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真正是学校一种实实在在的管理行为。

第三,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学校工作中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关键问题是校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的公开,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师生及家长的疑虑,而且大大地促进了师生及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以教代会为载体,公开学校改革发展的热点,激发教职工主人翁精神。凡学校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重要制度、奖惩方案,在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再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如《班级管理评价方案》的出台,在反复征求教师、班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四易其稿,最后才发文实施,这样得到大家认可的规章制度,执行起来就很顺利。

以校务公开栏为阵地,公开师生及社会关注的敏感点,解惑释疑促学校和谐发展。如教师聘用、职称评聘、考核评优、工资调整、干部评议、奖金福利等是教职工关注的敏感点,办学行为、招生政策、收费标准等是家长、社会关注的敏感点,都应及时在校务公开栏中公布。我校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及省、市、区三好学生的评定,都是采取“三公开”(公开指标条件、公开方法过程、公开评定结果)的办法来确定的。这样,使师生、家长、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变得平常,化解了矛盾,消除了疑虑,提高了学校的和谐程度。

建立民主评议制度

民主评议是加强民主监督、增强师生参与意识、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民主评议,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领导作风转变,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一年来,我校配合“万众评公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及“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和完善了民主评议的相关制度,形成了民主评议长效机制。一是民主评教,学校制订了《教育教学评价实施办法》,每学期学生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至少民主评议一次,评价结果与教师聘任、评优晋级、奖金分配、班主任津贴挂钩,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二是民主评干,每学期全校教职工对学校行政干部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进行民主评议,对教师满意度不高的行政干部实行诫免谈话。民主评干的实施,平衡了教师的心态,增强了教职工的民主意识,加强了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强化了行政干部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和危机感。三是家长评校,校风是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标志,收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每期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征求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每期向社区群众发放数百份问卷调查表,对学校的校风、师德、收费、管理等方面进行民主测评,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办学行为,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管理水平。

实施多元化民主管理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7

【导语】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5号)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6〕20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为科学制定遵义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性文件,2017年12月21日,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本斌在新蒲新区建投大厦325会议室,主持召开“遵义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研讨会。会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张兴运就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进行解读,并就提交会议讨论的“遵义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文件进行说明。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要求是,一是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的基本原则;二是根据遵义市具体情况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主要任务是,一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率,避免初三学生流失。考试、考查科目设置分值等级,在考试安排组织上坚持学完就考,及时组织学业水平考试;二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要改革招生录取方法。从2018年的七年级新生开始,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模式;四是要加强考试招生管理;五是规范毕业资格认定。在保障措施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三是提升保障能力;四是坚持阳光招生;五要做好宣传引导。会上,各参会人员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是重视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加大综合素质考核力度,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考虑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二是学业水平考试要体现公平性、选拔性、导向性,重视学业水平考试的参考率,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完整性,建议把地理、生物按比例计入总分;三是要重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工作,建议在中考录取中适当增加分值;四是建议改革现行中心城区体育与健康的分区考试方式;五是及早实现中心城区高中阶段招生的统一录取。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后,王本斌对大家积极讨论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我市与贵阳在全省率先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省教育厅对遵义教育发展的高度认可。我们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结合遵义市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制定好遵义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不断创新,走好遵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市招考办、市教科院、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及五城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基教科长和部分初高中校长近三十多人参加研讨会。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8

一、高校审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一)评价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是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形成了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格局,但作为国家预算的基层单位,高等学校的预算仍是国家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份,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依然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08]12号),要求各地高校“高度重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严格预算执行审计”,“加强决算审计”,“即使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同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其中《意见》还特别指出了“通过预算执行审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此可见,在强调高校预算执行审计重要性的同时,重视审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

(二)绩效审计是符合我国发展的主流审计理念与方法 绩效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依靠有效证据对被审单位是否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它是效率审计(efficiencyaudit)、效果审计(efleetaudit)和经济审计(eeonomyaudit)的总称,即“三e”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监督活动。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国际审计发展的主流方向。2003年,国家审计署制定并颁布了《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的要求;2008年审计署又颁布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的要求。明确指出“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这一战略决策,既为我国的审计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对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始终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改革和发展进行。

(三)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发展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是对高等学校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的活动。重视审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而且绩效审计的开展又能够十分有效地评价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因此,我国可以尝试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这一举措也符合《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在深入总结我国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通过结合,协调各种资源和要素,加大审计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各种需求,提高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的要求。开展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提高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其关键是建立起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重点对高校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最终提高学校审计工作质量,改善高校预算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关键――构建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实现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一)从易于确定、争议较小的原则出发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在不同文献和微观实务上有着各种不同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下四个原则针对评价体系得建立比较重要且务实:一是整体与分类相结合原则可以提高审计评价结果的针对性。高校预算资金支出是高校及各部门活动的反映,建立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整体性原则,使审计指标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有关要素和环节的关联,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高校的各个预算执行部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使用范围的预算资金也有不同的绩效及体现方式,因此,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应根据预算执行的适用范围分类建立,从而使得各项评价指标更具针对性。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是确保审计评价质量的关键。建立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可以定量描述的项目,必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才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同时使得对预算执行续效程度的定性评价更具有证明力和说服力。对一些只能定性描述的项目,也需要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提高定性评价的科学性。三是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与时俱进。绩效审计指标的构成、内涵、数量等方面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我国各项经济体制的逐步建全和高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也应随之改进和变化,因此,绩效审计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动态性特征。四是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能真正促进发展。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时,要将有利于教育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绩效和体现管理工作业绩的短期绩效结合起来评断,统筹兼顾,并尽量使短期绩效服从长期绩效,减少各种形象工程的出现,以促进学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确定宏观与公允的总体评价标准 总体评价标准是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根本性和指导性的标准,是对预算执行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效益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的依据,也是预算执行部门应努力达到的工作目标。针对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总体评价标准,具体可包括:国家的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方针政策;学校制定的预算目标、预算执行计划;国内外同类型单位、项目的先进水平;以前年度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内部控制制度等。

(三)建立突出重点、灵活对应的具体指标体系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具体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的量化表现,是将预算执行绩效通过有关绝对数或相对数具体表现出来。在建立具体指标体系的时候,务必突出重点、根据审计的目标,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同特点,灵活地选择或者设计指标,实现预算执行绩效考核。考核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常用的指标,例如:用来反映高校预算收支和分配绩效的具体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绩效的指标和反映

经费内部结构的指标(见表1);衡量高校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和学校资产、校产利用绩效指标(见表2);其他指标,如可以设计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指标来衡量教育预算资金投入产出效果,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可以反映高校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以及科技成果经济效益,高校投资、培养人才、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可以作为高校综合社会效益的评价依据等。

(四)实现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运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实现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有别于运用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或经济评价,要将监督、审查、评价、反馈结合起来,不但起到“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切实发挥“建设性作用”。因此,不应仅仅在实际评审时才进行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而在前期决策评价即预算目标设定的时候,就应该形成确定的指标,从而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评价考核以及财务结算的业绩考核。后两者的考核结果形成决策评价,又成为下一期的预算目标设定的重要依据,如此周而复始,使得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从“结果导向型”向“目标――结果导向型”转变,实现对高校预算整体层面的“效率”、“投入――产出”、“潜力”地有效考核、评价和挖掘,使得学校资源更加合理配置(见图1)。

三、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最终作用

(一)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与高校发展目标的结合 通过检查高校以及下属单位的工作规划与经费预算、资金收支的街接情况,分析高校以及其下属单位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否与国家宏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预算编制目标有无游离于学校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之外,是否兼顾资金投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有无出现埋头“切蛋糕”和盲目“争盘子”的现象。

(二)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与过程管理环节的结合 在审计过程中,要从细化审查预算支出结构人手,依托基本的审计方法,分析每一项预算资金的实际投入或耗用是否都是必须的,是否体现了效率和效益。同时,审计中不仅要检查财务方面的内控制度,还必须适度向有关业务流程和制度方面延伸,更深入地去发现和揭示财务信息难以反映但却直接影响财务运行结果的信息,进一步促进过程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9

一、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情况

在这一阶段,学校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这个主题,通过集体学习、自学、座谈等多种学习方式,深入分析查找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整改思路,达到了预期目标。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做好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学习,明确方向,分析检查工作紧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财政”主题进行。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其效果好坏将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我校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开展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明确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是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会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工作的理念、政策和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中去。

二是把科学发展观和和谐财政建设的要求作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的衡量尺度和重要工具。查清找准当前妨碍学校科学的突出问题,主要看我们的办学理念、队伍建设和制度措施是否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促进__高中又好又快发展;是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是否统筹兼顾,推动教育教学科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凡是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财政建设要求不相符、不适应,影响、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影响教职工积极性发挥的、妨碍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的制度和措施都应视为突出问题,必须坚决地予以破除、摒弃和纠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发展意识、、思维方式、制度措施入手,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符合科学发展和和谐财政建议的新思路、新举措。

(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1月18日我校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成员民主生活会。这是我校继12月份召开的年度民主生活会后,又一次召开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次民主生活会,旨在进一步查找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议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工作方案。

一是精心组织,充分做好民主生活会准备。我校制定了工作计划,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教职工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摸清和掌握思想动态,通过座谈会、走访教师、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班级以及“我为__高中科学发展献一计”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和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在校园网上设置献计献策专栏,设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箱,向群众征求宝贵意见。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听取意见,撰写书面材料。这些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铺垫。

二是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何洪校长首先从办学理念、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德育建设、教育教学制度措施、后勤温情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回顾了近几年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我们在两个队伍的建设、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和“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解决“增强班子凝聚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三个问题作为当前学校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和最佳的突破口,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副校长左碧辉、黄东方、徐孔强分别结合分管的工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分析不足,寻找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深入剖析,实事求是,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学校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20__年以来以来,特别是20__年年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查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并研究制定了“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新思路。

一是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查摆问题。分析检查报告从从办学理念、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德育建设、教育教学制度措施、后勤温情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七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近几年取得的成就。同时,对照科学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的要求,对照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查找和梳理了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总结为“增强班子凝聚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

二是深入具体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造成“班子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新突破”的原因比较复杂,从主观上讲,主要在于开展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研究不够,体现在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高度与深度不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上总体的设计和思考要进一步加强,以教是合作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学科竞赛促教等以及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等等。

三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的思路和举措。针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领导班子深刻剖析找准问题和主观根源,切实抓好整改提高,尽快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办学制度和工作措施,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校办学的基本思路是及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校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加强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坚持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增强依法治校意识。强化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校党支部的监督保证作用,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职、责、权明确,加强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挥党政领导成员的智慧。加强校务公开制度,加强职代会制度。校领导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班子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建立贴近师生、贴近基层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认真组织学习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目前学校年级大、班级多、个别学科编制紧缺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即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互相帮助,主动承担任务,多为学校做贡献。另外,要把引进教师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二是进一步发挥教师、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宜的发展。特别要在教育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师生相互依存、共同促进,提高全校教育的整体质量。要继续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立足学科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基于自身基础的学习成就;立足教育教学技能,更加务实地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营造塑造与自我塑造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完善德育内容,改革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健全管理机构和德育网络,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家庭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交流信息,形成教育合力。要加强常规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要开展各项有益活动,把德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及感恩教育。要积极搞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是要向管理要质量,全面落实“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的办学理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用科学的眼光规划教育、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教育,强化专业引领的基本范式,努力探索精细管理的实践模式,追究问责的评价体制。进一步强调责任意识,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完善教职工评优评先制度、教学科研竞赛制度、学生评教评学制度等,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细则,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强力推进各备课组、年级组的建设,切实落实“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的办学理念,依靠全体师生员工,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推动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目标管理,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要真正做到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提高能力,高三出好成绩,做到入口成绩和出口成绩科学分析,做到高进高出。坚决落实课堂目标评价要素和各学科量化指标,在目标设计和教育教学措施要切实可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和进步。

六是要加强学科竞赛工作。学科竞赛工作要实行分管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大树立学科竞赛样板的力度,以此推进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要认真研究高三年级的教学和管理,为高三教学、备考提供有效的教学和管理经验。(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要研究处理好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的关系。(2)课时安排的有效性问题。主要突出对学生知识巩固、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及对教与学的沟通反馈。同时要加强课表安排的科学性。(3)高三年级是出成果的年级,高三要出成果,高一、高二必须要打好基础提高能力,这几年,高一高二与高三教学的衔接问题,虽提出问题,但研究不够,要大面积丰收、培育出尖子生,今后需下大力气解决。(4)学校要成立高考命题研究小组,命题人员有效组合后,要充分发挥命题小组的作用,解决好高三命题的科学性、灵活性、前瞻性、实效性问题,要在做得更细更好上下功夫,指导好高三复习。

八是要切实加强学科特色建设,要把学科特色的建设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和校本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要切实落实学校制定的“以课题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师的广泛参与为渠道,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特色”的校本科研理念,把教育教学科研变为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的生产力。

九是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尽最大努力继续关心离退休教职工和广大教职工生活,保障教职工福利待遇。

十是要积极宣传我校近年来校风、学风的转变,进一步增强家长和广大群众对学校的信心,引导更多优秀初中毕业生来我校高中学习。

(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开展群众分析评议活动

在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中,我校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和实践特色结合起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民,问责于已,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得没得实惠作为衡量学校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我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突出以下三个特点:

分析评议重在群众参与。我校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网上评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群众广泛参与评议工作。一是所有重大步骤、重大活动和关键环节都让群众知晓、参与,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二是注重群众代表的广泛性。对内,我们征求了全体教职员工、高一年级学生家长、派代表、离退休老干部代表的意见。网上评议采取在校园网上公布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设定评议项目等办法,让广大群众、教职工对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发展质量、创新能力以及制度措施、服务师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议,重点是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并征集改进意见和建议。

分析评议重在贴近工作。在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过程中,我们把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作为主导方向,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引导到教师职工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引导到为今后工作明确思路和方向上来,引导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共收到意见和建议共366条,既充分肯定了学校工作成绩,也提出了许多深中肯肯的意见和建议,既有出立足于当前和一定时期的改进建议,也有放眼于长远和全局的深刻洞见,是我们改进学校工作的宝贵财富。

分析评议重在取得实效。解决问题求实效是最终目的。我们始终注意边查找、边整改,边整改、边提高。要求查找问题要实事求是,分析原因要客观充分,总结经验要具体深入。多强调主观因素,少强调客观因素;多摆突出问题,少摆一般问题;多反思新问题,少反思老问题。坚决深挖根源,解决本质问题。杜绝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大而化之,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各处室、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都针对群众意见和查找出的问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正在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校长评价意见和建议篇10

(一)作为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把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强化素质教育导向。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三)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四)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面向全体师生特别是学生家长和社会进一步倡导素质教育,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全社会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有利于全面客观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

2.公平公正性原则

评价前公开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组成和有关制度;参与评价人员包括学生和教师都应坚持标准,要对评定的各个维度、要素和关键表现准确把握,重实际、重依据,全面衡量评价;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进行准确的描述,确保评定结果和学生表现相一致,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不以偏概全。

3.规范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升学乃至学生前途的工作,必须做到操作规范,要建立公示、监督、申诉等必要的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保证评价工作公正客观有效,具有较高的信度。

4、导向性原则

以新课程改革作为评价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评价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由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工作的全面指导。

学校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①确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②领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③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学校评价监察小组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并予以处理。如果不能够处理,应及时上报市评价监察小组。

四、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1、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五个维度: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围绕这五个维度的关键表现和实证材料进行评价,具体分为方面、要素、关键表现三级,实证材料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详细内容可参考《;、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各校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各要素、关键表现及其实证材料做适当调整,

但应注意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学生日常表现和关键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证材料的提供务必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主要提供以下六项实证材料:①统一考试、考查的成绩;②关键的表现性作品、作业;③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④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⑤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社会人士);⑥自我描述。提倡和鼓励学校提供平时积累的学生成长记录或其他材料。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主持本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评价时应注意对实证材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如果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地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学校要特别重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

五、评价的主体

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各学校应该遵循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评价中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或全班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平时成绩与统一考查等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专家评价。考虑到本评价对学生本人及其家长为高利害性评价,学生自评及家长评价不纳入等级计算,以评语的形式呈现。

每个初中毕业班均应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建议人数为3—5人或以上。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小组名单要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一个月向被评班级所有学生公布,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价者,则需要作相应调换。班级评价小组由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确定后,要报区、县和市两级评价工作委员会备案。

六、评价程序与方法

(一)宣传培训。学校就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内容、标准、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二)资料整理。班级评价小组对毕业班学生的三年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及成长记录袋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经公示、核定确认后录入电脑。

(三)多元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坚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平时成绩与统一考查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坚持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1、学生自评。对自己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描述性评语不超过200字。

2、学生互评。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公民道德素养”采用同学互评方法,“学习态度与能力”采用班级学生代表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它三个方面暂不采用互评方法)。互评和学生代表评价时学生按本方案的“公民道德素养评价标准及说明”和“学习态度与能力评价标准及说明”,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等级评价。“公民道德素养”方面学生互评权重占50%,“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学生代表评价权重占25%。学生代表由班委会成员和学生推荐代表共10人组成。

3、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作出综述性评语,其要求与学生自评要求相同。

4、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民道德素养”方面所占权重为50%,在“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占25%,其它方面的教师评价按本方案“评价标准及说明”执行。

5、平时成绩与统一考查相结合。其中,学习态度与能力维度中,平时成绩占50%;实践与创新维度中,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和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考查,各占50%;运动与健康维度中,学生平时体育成绩和体育表现作为实证材料,各占50%;审美与表现维度中,平时成绩与统一考查相结合,各占50%。

(四)建立档案。学校应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全面、全程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状况。学生的等级评定和综合性评语确定后,由班主任组织填写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呈现表》(见操作手册)中,班主任签署意见并签名,同时将学生提交的原始资料,选择其中重要的部分(如关键考试试卷、关键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特长证明材料、获奖证书、自我描述性评语等)整理装订成册,作为附件,一并收入学生评价档案袋,交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审查。

(五)审核认定。评价结果由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对各班级上报的评价结果材料,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其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的审查,对班级评定中的不同意见进行仲裁,学校评价监察小组负责对有关的投诉和举报进行调查、复议和处理。最后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呈现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收入学生档案袋。

(六)结果告知。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如学生及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学校评价监察小组应进行调研与处理。学校评价监察小组受理后,应进行调查和复议,如果发现确实有误,应及时处理并记载更改缘由,要由2名以上领导签名负责,并及时上报市评价监察小组。同时要保存原评定记录以备审查。

(七)汇总备案。由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将本学年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填写《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汇总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统计表》,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按规定的时间,报送市教育局备案。

七、评价结果的呈现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

(一)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对学生三年的成长过程给予客观的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综合性评语应根据学生五个评价维度的具体表现以定性描述为主。综合性评语要由班主任收集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结果,在班级评价小组其他相关人员参与下写出。

(二)评价等级。每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其中“公民道德素养”不限定等级比例,“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四个方面每所学校a等学生不得超过全体学生的40%。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时应非常慎重,被评为D等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八、评价结果的使用

根据我市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有关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我市在以下两个方面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一)作为初中毕业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二)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我市在高中招生时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与学业考试成绩一同作为录取的依据,具体方式按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九、评价工作的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3月:研制方案、成立机构、征求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4月:宣传动员、学习培训。

(二)实施阶段

4月下旬:市教育局根据省《中考纲要》制定体育考试、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操作)考查、艺术(音乐、美术)考查评分细则;区、县、校制定实施细则,进行试点评价。

5月上旬:评价专业人员培训(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