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十篇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十篇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0:02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1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8-181-01

现代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卫生工作的内涵已从治病为主扩大到以健康为目标,卫生服务要从个体疾病防治式转向综合防治和群体干预。医护人员的素质教育模式也应从单纯的专业技术水平教育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技术水平教育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医学技术水平教育模式包括社会修养、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三个方面的内涵。

1社会修养是医护人员从事医学工作的必备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服务市场,坚持做到以服务为本,其核心就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做到“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要通过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成本,降低收费成本,降低收费价格,提供优质服务来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有关医疗活动中的法律法规也相应健全,每个医护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善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未尽事宜,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增强党性教育,牢记“两个务必”,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2文化修养是医护人员从事医学工作的重要保证

医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人文性的,也是人文科学中最具科学性的。所以,医学领域内的多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大综合,渗透到新的人文管理中,自然会使医学惠及更多病人。人文管理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修养是每个医护人员最基本的修养要素,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文化修养的核心内容。

2.1在医疗服务中,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意义:一是体现党和政府对患者和社会居民的关爱。二是创建最佳卫生服务模式。三是适应实行卫生资源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四是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

2.2在医疗服务中,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途经:以家庭为单位的卫生服务是新形势下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卫生服务的基本方向。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是服务的综合性、连续性和方便、快捷、经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实现:一是主动。二是持续。三是可及。四是综合。五是协调。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普遍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并承担着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主要教学工作内容,故高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不仅要求高校教师知识视野要宽广,思维要活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更要乐于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服务社会等方面。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的现状

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特点、职业特征、工作职责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与其他职业的不同点和职业的特殊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呈现出了一些不良的问题和状况,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下降,职业道德也出现了下滑的现象,集中表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认知不足,师德素质降低;专注科研,社会服务意识下降,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功利性倾向严重,利益化为重;生活上贪图享受,教学质量下降;注重讲授课程,不关心教书育人等方面。出现上述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改革开放、社会化生产及教育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在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三方利益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与迷茫,这导致大部分教师更注重个人的自身利益,而轻视了职业道德素质。其次,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建设和完善,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许多教师看重于科研、致力于争取教学基金、专注论文及获奖成果等与个人职称和今后发展的硬性指标,而忽视内在的职业道德修炼。最后,高校教师本人职业道德修养不足,虽然可以做到正常地履行教师的义务、承担教师的责任,但是,教师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比较空泛,个人综合素质修养程度较低,生活中贪图享受,不思教学与科研,在教学与生活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体会不到教师的神圣感和光荣度。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日常从事教育职业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公认的职业的道德规范,其含义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内容有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因此,从本质内容上说,既包括高校教师自我的一种教育、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和结果,也包括了高校教师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为修养。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社会性、示范性、实践性、专业性、终身性的特点。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办学的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质量水平,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包括:

1.增强思想教育知识的学习,从思想上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取向,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个人基本职业道德和核心,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和修炼个人的品行与道德规范,并用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用自身的改变去影响并帮助别人,深切体会并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

2.加强自我约束,从全面性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还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典范和榜样的带头作用,对自己要有更高和严格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将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切实地教授给学生,做到德识统一;在科研活动中,高校教师是科学的“探究者”,必须尊重科学,秉承踏实探索的精神,刻苦钻研科研项目,坚持不弄虚作假,严守科研道德;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教师是和谐社会的“示范者”,与人为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家庭和睦,积极促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学校要制定并完善各项职业道德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从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规范和约束,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自觉思维和自律习惯,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切实地提高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更是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需要将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2]王晓蕾、陈俊龙.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学术探讨.2014.11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素质培养途径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是在高等学校组织里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专业劳动者,它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职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同时又有着严格的从业资格和标准。高校教师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职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在于它的伦理性、道德性、人文性及人道性等本质规定。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教育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目前,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9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583.50万人,全国各类高校教师12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学历较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思想活跃,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重业务,轻思想,敬业精神不足。②重物质,轻道德,精力投入不够。③重教书,轻育人,育人意识淡化。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乃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①特殊性;②先进性;③示范性;④教育性;⑤继承性和时代性;⑥奉献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支撑功能;②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③对高校教师个人获得幸福人生具有心灵平衡的价值。高校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原则包括师德公益性、公正性、人道主义及主体性原则。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横向上,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向外部的,指向教师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另一个方面指向教师的内心世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①职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职业与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尽职尽责,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②事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与自我发展的手段,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功感;③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从职业境界到事业境界再到职业境界的过程,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就是不具备正确灵魂的教师;而缺乏正确灵魂的教师,其职业道德和能力则无从谈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及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步入高等教育职业殿堂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衡量高校教师履行职业义务、职业责任水准的重要尺度,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实现职业价值、职业理想的重要保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那么,应该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本文认为,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与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要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第二条原则。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工作内容的自主性,敬业精神的有无和高低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尤其显著。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在工作日原则上不能从事其他有报酬的工作,并且绝对不能经商。所以除了挣稿费、校外讲课和转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及获奖外,教师只能从事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工作。敬业精神当然不能仅仅停留于保证本职工作时间上。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不忘传道、授业、解惑及其准备,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上进心,把工作时间中的闲暇甚至非工作时间都尽量用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和业务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靠一天八小时的上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教师行业应当实行高薪制和依靠教师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高校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支撑和引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成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也就是高校教师职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实践的体验,也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支撑和引领。用科学发展观这一独特视角来反思教师职业的生涯发展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成长和进步,对于克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的功利性色彩和技术化倾向,避免认识上的盲目、急躁、偏见和漂浮,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和职业道德科学发展的文化心理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以人为本,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培养;②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③构建和谐教师文化,促进教师生涯发展。

第三,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①坚定的政治方向;②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合理的知识结构;④优秀的教学能力;⑤出色的科研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修养:①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②修身养性,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勤奋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教学的质量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第四,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师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并追求和达到不同的境界。因此,每一个立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想,抵制各种外来诱惑,潜心钻研教育教学规律,逐步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格,升华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的理想、人格、原则及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第五,高校教师要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烈情感。教师情感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而且能直接感染学生,影响教育过程。教师热烈情感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以及高尚的情操。一个具有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正确的审美感的教师,就会在任何场所下,诱发出学生相应的情感。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也必须从爱出发,热爱教育这一职业,热爱所教授的专业,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并带动学生之间的互爱互助。只有在这种互爱的气氛中,孤独的孩子才能得到温暖,冥顽的孩子才能被感化,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才能逐步消除心理障碍。否则的话,讨厌或是厌烦都会令你疏远学生,对所教专业与内容放弃钻研,当然也就不会享受到幸福,最重要的是浪费了一大批学生的美好时光。

第六,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高校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致知与践履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德修养离不开道德认识与实践,前者称之“致知”,后者谓之“践履”。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所谓“致知”,主要是指教师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原则、要求而获得对伦理道德的体认,即道德认知。而所谓“践履”则主要是指教师对伦理道德的力行,即道德实践。高校教师要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仅凭一般道德理论知识的习得无法实现,它依赖于道德实践的转化。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最后,高校教师在加强个人自我修养时,一定坚持运用将“内省”与“慎独”相结合的方法。内省和慎独被视为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髓,是个体自我修养的两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偏废的方法。所谓内省是指道德主体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立时回忆,检查是否合乎道德并及时给予改正。个体经常内省能及时清洁自身的思想灵魂,修正自我行为,从而不断得到提升。古今往来,内省都是思想家们极力推崇的修身方法。个体道德观的差异性和人之为师的实践智慧要求教师应“日三省其身”,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原则来反省其思想与行为。而慎独的含义主要是指,最隐蔽、显微的事情最能显现一个人的本质和灵魂,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小心谨慎,不做不道德的事。对于教师来说,慎独意味着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始终能够自觉地秉持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行事。高校教师要做到慎独,必须从微、隐、恒三个方面下工夫。

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起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还要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乃至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长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导力量。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邢永富,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8.

[2]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91-93.

[3]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4):87-91.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建设;部队官兵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2-035-1

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的在思想、品德、学术、技艺等方面为获得某种能力和品质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所形成的品质的水平。做为领导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用自身高尚的人格、优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塑造、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官兵,让他们沐浴在职业道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保家卫国,发挥职业道德修养的成效和无限魅力。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建设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首先,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根本方法。由于领导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领导者在道德建设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先进官兵存在于社会之中,是生活在官兵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只有我们自己掌握了他们的先进理念,在部队管理中才能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其它官兵,进而影响官兵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第三,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在实践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职业道德的根本方法,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管理中和教育教学中完成的。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建设要重视敬业精神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部队领导者所从事的是光荣神圣而艰巨的事业和任务。敬业思想是每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敬业态度是领导者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敬业精神是领导者思想意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内在动力。在职业道德建设中,敬业精神不仅是其核心内容,而且具有基础性意义。实践证明,只有敬业才能乐业,只有敬业才有精业,敬业精神包含了高度责任感和权力感、高尚的职业尊严感和荣誉感。敬业精神就是奉献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是职业道德建设中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基础。在职业道德建设中敬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是第一课,而且是每一个领导者的必修课,抓住敬业精神的培养就抓住了道德素质提高的核心。凡欲当一名合格领导者,既要严格自律――不因为我而误部队发展,又要激情自励――因为有我而让部队发展,促进部队官兵成才。领导者应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激情、以行导行,只有我们个人崇尚道德,推崇学问,追求成功,其驰聘的天地将更为广阔,前景将是无限光明的。

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建设要做到有法可依

在一切社会活动中,人们都受到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制约。所谓社会道德规范,就是对人们的语言、行为、工作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行为的规范化导向和约束。它可以是强制实施的,如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政令等,也可以是约定的,它是通过思想教育、社会改革、榜样感化,甚至是道德良心等方式或手段,使人们按照社会利益的要求去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社会道德规范作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和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有着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官兵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是体现官兵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是处理和调节教育活动中各类关系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教育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每位官兵尤其部队领导者都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特别是部队领导岗位,这个职位的特殊性要求自己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因此,制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部队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官兵职业道德的社会规范标准和要求,为官兵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提供了法律依据,它对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建设要确立可行性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指导整个修养过程的总目标是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它作为一面旗帜,为自身如何做人、如何胜任管理者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领导者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但是,由于职业道德修养过程是构成道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原有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道德修养的目标必然有着层次之分,每个领导者必须从自身和部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道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攀登。职业道德修养实际上是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不懈地努力。一个领导者总是面临诸多新的选择和考验,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永无止境。所以每一个领导者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在教育实践中不断选择自己的行为,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确立可行性目标,重视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只有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人民的经济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给教育事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缺陷也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带来消极影响,部分教师怕吃苦,不安于清平的教师事业,缺乏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的精神。所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势在必行,教师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我提高道德修养,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教师职业道德含义及发展探讨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至今,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国家的发展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可见要想不断发展教育,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魅力不衰的话题,它具有永恒性、时代性的话题。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没有固定不变的表述,但是大致的意思还是一样的。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职业生活中、在调节和处理有师生之间、教师同行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中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的基本要义:一是说明教师职业道德是具有独特性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与教师这一职业有着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只有教师必须遵循的和所应具有的;二是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是应然性与实然性并存的道德规则,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应然性的规则或准则,它只是一个方面,而教师要把外化的东西进行内化并在自身行为中呈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则是实然性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2008汶川地震之后,社会关于教师道德问题的研究与争论又开始了,为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次修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年教育部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完整表述是:“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教师职业劳动产生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等相互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①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国守法、敬业爱岗、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即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道德更加广泛,它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只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两者的区别在于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教育教学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及他所持有的道德品质和观念意识,道德约束的没有那么有针对性而且范围更加广泛,它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循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行为准则与善恶标准。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区别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所进行的自觉的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和自我改造。也就是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教育,它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内在需要和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它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内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中外发展及现状

(一)国外教师道德观观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种观点是提倡对学生实施体罚,使得学生绝对服从老师,其中斯巴达教育最为典型;另一种观点提倡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教育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为此,教师要对学生既爱护有加,又严格要求,要像父母爱孩子那样对待学生,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树立道德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中世纪时期一部分教育思想家认识到神学对教育的限制,开始驳斥以及摆脱神学思想,对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实践方面并没什么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提倡自由精神,人人平等等,极力反对对学生的残酷体罚并否定教师至上和绝对的权威主义,他们期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发展,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也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方面有所反映,确定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低位,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和适应自然规律进行教育,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能力,代表人物有斐斯塔洛齐和洛克。斐斯塔洛齐明确指出“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及它们的完全平衡。”②另一种观点是教师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成长的规律与层次进行教学,代表人物是卢梭和福禄贝尔。

在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中研究主要是在教育伦理学中进行。在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强调教师的集体主义和自身品质的培养。美国开始概括和规定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指导,如1968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正式制定了《教育职业伦理准则》,美国教育界继续对教师道德行为和品质进行研究。日本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通过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教育学科的教学,通过法律规定,通过教师录用考试体现出来的,主要是对自身、对他人、对自然、对个体与团体的道德规范。③

(二)国内教师道德观

先秦、两汉时期,孔子要求教师以身作的道德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④要求教师要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道德教育态度;两汉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开始把教育看作是统治人民的工具。董仲舒主张教师应该“化民成性”,“教化己明、习俗己成,子孙循之,行五、三百岁,尚未败也。”⑤

唐宋时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观点,第一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教师与“道”的关系。二是教师的任务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是“圣人无常师”。所提倡的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育要按自然规律而来。在宋代,最著名的是朱熹,他主张是把“致和”与“笃行”融合为一体,教师道德修养的准则为“修身”、“接物”。明清时期,我国的教师道德观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王明阳、王守仁、王夫之、梁启超。

民主革命至改革开放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突出贡献的有鲁迅、陶行知等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发展,教师队伍的壮大等等,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越来越广,学者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先后经历了几次变更,1984年10月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中的六条规定,即: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热爱学校;衣着整齐,举止端正,语言文明,礼貌待人;1991年8月修订的《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要求,基本上与1984年的保持一致。1997年8月再次修订的八条规定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八条”。2008年教育部将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三、怎样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国家应怎样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国家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以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大方向上是正确的。要加强教师道德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用于培养和提升教师道德观念。

要注入“以人为本”的新教师道德内涵。长期以来,人们在歌颂教师时习惯把教师比做为“春蚕”、“蜡烛”、“人梯”等等,虽然它是在对教师职业道德中自我牺牲和自我奉献的精神在进行歌颂,表达着对教师职业的神圣尊重,但是它也传递着一部分消极因素,使教师牺牲自身,忽略了对自己的关注,丧失了自豪感、幸福感,也牺牲了自身的发展,这些都可能是教师失去生活乐趣,不关心家庭,使婚姻受到影响甚至是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当代社会各行各业强调人人平等、自由、以人为本等等,那为什么教师不能不能以人为本?所以,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国家应当做更多的努力让教师因自己的职业而具有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二)教师自身应该做什么样的努力

2008年教育部将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六条师德规范。教师应当依此为要求和基础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作为尊重和敬爱的榜样更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同时,作为教师,就要自觉履行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不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爱岗敬业。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就应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一个乐于奉献的职业,是一个忠于人民教育的职业,那么教师就不的敷衍了事,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辅导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

关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部分,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持有普遍、深厚、持久和无微不至的关爱,才会更好的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竭尽全力的教育学生。关爱学生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爱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关爱学生要尊重其人格,不得进行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自古中华民族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就有“为人师表,以身立教”,这也是教师树立威信、提高教育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和坚守高尚情操。应语言得体、举止文明、衣着得体,作风正派、尊重他人、注重合作、关爱集体,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快速更新、信息大爆炸、学习方式与内容、教学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精神。

除了以上几点,教师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还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例如,教师要坚定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理想和信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层次,促进师的发展;要学会应当网络时代新挑战,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新领域等等。

四、结束语

只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才是学生尊重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努力自我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孜孜以求,为了学生的发展,也为了自身的发展,即使这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需要意志力的过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全面认识自己,不断学习和思考研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葛玉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陈民生.关于中学师德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2.

[3]范芳江,王婷.提高教师人格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继续教育研究,2007(2).

[4]肖连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读本.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6]朱金香.姜根龙,张志刚.教师职业道德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7]罗平.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思考[J].大学学报,2000(3)

[8]洪萍.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

[9]孟宪娟.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提升[J].《教学与管理》,2010.

[10]蔡颖.新时期师德修养.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解:

①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阿・步津迈尔.斐斯塔洛齐选集(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53

③杨民.日本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培养闭.教育科学,1999(3)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内容举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才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实践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课程。它主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实践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是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作为课程教学质量指标性的精品课程建设,受到了各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遍重视。作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客观地要求本课程教育教学的一般要求与高职教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起来,突出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特色,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课程建设成为帮助高职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明辨是非、规范行为、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境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我国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努力把我国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总的目标是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为主线,以培育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为核心,遵循高职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引导高职生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建设者。

二、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需要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突出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精神品质,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的要求,深入领会和重新梳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既保证课程对高职生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的内容要,又必须体现与高职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院校的特殊性的内容要求。为此,必须对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作相应的整合,从德育和法制两条主线,以将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以发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载体,把高职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劳动观和职业技能、遵纪守法的新一代劳动人才为教学目标,形成系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逻辑体系。

2.探索高职院校德育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不仅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还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和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一般来讲,高职生的理论思维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有限,在有限的学时既能化理论教学的抽象为生动、具体,又能提高教学的时间效率,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选用和优化教学方法,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地优化,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德育模式。

3.建设课程信息资料库

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与完善课程信息资料库,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方便。为了避免重复无效劳动而节省时间和资源,利用学院现有的学院网、图书馆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信息资料库”,使信息资料库的内容和功能具有专项性和针对性。

4.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

为方便学生学习和扩大课程影响,建立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手段先进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的网络主页是精品课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目前课程建设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从无到有建立和完善。

四、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

1.强化教学研讨

充分发挥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教学创新积极性,集体研讨分析高职学生的现实思想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自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2.转变教学理念

从教学中要达到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经典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进而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互动,使学生对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认同。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日常表现,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3.加强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推行“三大环节”“四段式”教学过程,通过课程的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三大环节”和实施任务驱动、课堂讲授、项目实践、总结提升“四段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4.改进评价方式

在校内教学中,加强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突出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所比例(占60%),平时成绩可以由“合作学习成绩、课程作业成绩、期中测验成绩、课外调查成绩、课堂考勤成绩、行为实践成绩”等部分构成,逐项量化计分,学生和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参与考核打分。在学生校外实习实训中,聘请企业人员担任“道德导师”,帮助学生提升职业道德,并参与考核。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最终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教学效果良好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新闻道德观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之国、道德之邦。修身明道是历代仁人志士矢志追求的崇高境界。“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协调利益冲突、追求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人类理性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习俗,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权利性规范。

在纷繁复杂充满各种利益诱惑的现代社会,作为记录时代进步与发展,与形形人和事打交道的新闻人,如何独善其身,经受住各种诱惑,做一个有良知、合格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除了加强学习,“增强免疫力”,坚持新闻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恩格斯认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新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像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始终受到新闻工作者本人的道德人格、道德意识的支配和制约。”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道德观,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素质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其他素质具有决定性的、统领性的作用。新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像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始终受到新闻工作者本人的道德人格、道德意识的支配和制约。新闻工作者道德修养如何,直接影响其新闻实践,影响其言行,并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和灵魂。是指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新闻工作理想、新闻工作责任、新闻业务技能、新闻工作良心和新闻工作荣誉等。其中,新闻工作理想指的是对新闻工作的选择及新闻工作成就的向往和追求;新闻工作责任就是从业者对社会、对公众所承担的新闻工作义务;新闻业务技能是指进行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要求;新闻工作良心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工作责任的自觉意识;新闻工作荣誉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工作生活中的精神生命。

二、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闻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关系到新闻业的发展和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但就我国目前新闻界的状况而言新闻工作者的整体道德状况并不乐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恶意炒作等现象时有发生。新闻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对照检查自己学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新闻单位的各级领导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要帮助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新闻道德观。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靠个人的学习、实践和修养。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各级领导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教育、帮助和引导。新闻媒体可以举办定期培训、知识竞赛、树典型、立榜样等活动,提升、满足新闻从业人员的精神需求欲望,在内部掀起学习热潮,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印在从业人员脑子中,时时刻刻地指导着他们的工作。

把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长效机制,经常不断地警钟长鸣,以案说法,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引导表彰鼓励新闻队伍中的年轻记者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做有道德、有文化、有尊严的人。

三、全社会要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单位进行有效监督

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新闻行业道德自律,始终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步骤,但是仅仅如此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不管是个人自律还是行业自律,都是自己既当规则的制定者,又当裁判,同时还当运动员,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正和客观。对新闻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无论如何不能松懈,但是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违纪事件的发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还关系到社会其他群体的利益,因此,全社会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是一支相当有效的力量。

事实证明,由于个别媒体在制度方面的缺陷,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不够,加上体制方面的原因,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难免会出现弱化的现象。只有统一的新闻行业法规的实施,才能使市场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通过规范约束,减少到最低限度。还可以增强社会对媒体职业道德的监督,受理群众举报,开设监督电话,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从严处理,对遵守职业道德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刘向东曾在《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一文中指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素质诸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最可宝贵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她对其他素质具有决定性的、统领性的作用。”黄瑚、钟瑛在《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中对各国新闻职业道德进行了总结:“具有共识的则有①新闻要真实客观与公正,发现错误尽快更正。②维护国家安全与司法公正。③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不受贿,不剽窃,保守职业秘密。④尊重他人名誉与隐私,不诽谤中伤他人。⑤不伤害风俗,注意保护青少年。”可以说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们对道德和新闻媒体公信力之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论述和界定。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

一、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现状

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我国有着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中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如对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11年12月30日,由国家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规范》教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界定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6个方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国家教育部2008年修订,亦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论从对师德的概述和分类阐述的内容看,虽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师德内涵有所区别,但本质性的内涵是共通的,那么可以师德的共通性内涵来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以特殊性内涵来探讨具体到某一层级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从师德的共通性来讲,教书育人是核心内容,教书育人需要“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与学生一瓢水”。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共同构成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既需要在学识上成为能够以广博的修为来满足教给学生和教会学生的需要;亦需要在德行上能够以良好的修为。若教师在学识修养和德行修养上处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又怎么能培养教育出品德高尚学识厚成的学生呢?“正人必须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俗语都可用来说明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代表个人的德行状况,黑必将与他们的学生的德行养成质量联系在一起。2.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其一,弱化于“无形”。“形”指什么,指形成教育模式或规范。从高等师范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对比看,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潜在的“无形”教育,专业课教育属于明显的“有形”教育。所谓“无形”是与“有形”相对比而言的。专业课教育的“有形”可见学校有明显的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有课程、实习、设备等作保证,而职业道德教育则缺乏这样的保证,处于说起来重要,体验到实际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匮乏,处于缺乏“抓手”的运行状态。其二,僵化于“作业流程”。高市学校普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例行公事”的层面,没有做到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缺乏内容、方法、载体方面的创新,没能结合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结合高师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摸索出适合高师院校的方法或方式,形式主义、课程主义思想严重,教育内容你改体现不出时代性,教育方法单一僵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僵化于完成一种作业流程。

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改善

其一,科学性与研究性兼容。高等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彻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理念。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探索符合高师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设计上体现科学性与研究性并重,保证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符合学生修养师德的实际需要。且注意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方法。其二,激励性与自律性结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要在加强师德建设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展“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等主题式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的主题即热爱教育,提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热爱学校,提倡爱校如家,增强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学校有计划、定时间组织学生看师表风范、礼仪教育系列录像。通过观看,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寻找自己的不足之。不断强化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时处处能够自觉地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其三,正面性与反面性示范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正反面电箱的示范作用。正面典型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学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从同学身份已经转变到教师工作岗位上的学长们,树立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陷进典型为标杆,让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有身边的榜样作用可效仿。反面典型也能发挥示范作用,但这种师范的性质式来自反方向的,是反面的例子。在教师岗位上,也总有一些师德表现的反面例子,可以将这些反面的人和事拿来予以剖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案例面前受到师德反面教员的警示和警醒。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两个纲要 职业道德修养

二四年国家颁布了《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目前又颁了《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两个纲要中,都强调了“充分发挥高校和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际创新和区域创新”。纲要中还指定“中国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并且充分肯定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转化为数字化,传统的纸和笔,已经被鼠标代替,做为图书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和业务知识,还要有美好文明的言行。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的外形象,而且如何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

由于技工学校是培养新技术型人才的摇篮,而图书馆又是学校的组成部分,隶属教育教学,服务于教育教学,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是“九零后”,他们知识面参差不齐,如何能够准确将信息传递给不同层次的读者,除了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我们从事读者活动,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文化水平和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1 努力提高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图书馆职业道德修养应包括:

职业道德的提高,职业道德的树立和职业道德的习惯和行为。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是职业生活中补充和具体体现,现代社会职业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为了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我们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两个纲要”的精神实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刻苦专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能担任起二十一世纪使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技术人才,做为图书书管理人员只有树立起坚定的职业道德观,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努力从事图书馆的工作。

2 建立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掺养评价体系

自我表现道德评价和读者道德评价,对于调节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培养图书馆员道德的品质是有重要作用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道德行为方面。图书管理人员言行着态度的评价,美的方面会受到赞扬,否则会受到批评或谴责,因为我们的读者是80、90后,他们的世界观尚待成熟,而他们又喜动不喜静,因此有针对性的向他们推荐相关资料,建立学生阅读档案,引导他们把课堂知识和课外阅读资料和车间实训,有相结合起来,这样就要求我们经常“反省”和“自审”对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和动机、情感、意志和信念要坚持,对不符合道德修养的情感要加以克制,必须一方面重视读者的反应,改变不良责任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及时了解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及文化知识,的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3 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形成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

在平时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业务学习还是是平时的自学中都要认真贯彻中央的精神实质,认真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三个代表”的理论,将“以德治教”与德育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德育教育的自觉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结合图书馆读者工作的特色,在实践中创造美的意识,协调好内部各部门既分工又协工作的人际关系,在团结友好的气氛中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踏实工作,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高的思想境界。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高校;教师修养;道德品质;道德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30-03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部分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作为高校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精神过程中,除了深切体会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看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同时更感觉到肩上责任的沉重。

因为,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地方,还肩负着授人知识,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由于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和特殊性,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进程中劳动的质量、育人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振兴教育、振兴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部分教师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职业道德品质呈下滑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要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责,应对如此重大的命题,我们就必须在加强学习、勤钻业务、苦练内功、提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自觉注重职业修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品质,强化职业道德实践,从而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呈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其实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行业,教书育人的职责时,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具体规范内容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职业道德等意识形态内容,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师德修养就是指将我们所提到的一些道德规范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修养,进而成为教师素养中主导作用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严格地规范自己,以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人格品质优良的下一代。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级阶段,对高校老师学术修养高深度的要求不必多说,同时也要求高校老师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标准。为了使高校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必然要对其在职业道德的修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师的敬业程度成正比;随着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责任心,建立更融洽的师生关系等。因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对于高等教育能否朝着良性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深层面分析,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属于社会道德调控范畴,与道德教育、道德评价、道德赏罚一起实现社会道德调控的功能与作用,它将影响社会教育、发展的面貌。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师德是教师的生命之源、立业之本。高校教师只有矢志不移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升师德水平,才能无愧于阳光下这一最光荣神圣的职业;只有大力倡导师德修养,铸造时代师魂,才能锻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校教师队伍,进而培育优良的教风、校风,从而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和造就堪担大任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落到实处。

所谓“一流的大学须要有一流的师德和师风”。高等学校只有充分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师德是教育管理资源的观念,在学校管理中,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既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手段,更看作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才能提振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增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与竞争力。

从当前中国社会、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分析,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毫不含糊地说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仅提高高校老师的自身水平,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我们只有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在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创造崭新文化积淀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研分析

毋庸置疑,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品质及其职业道德实践,从主流与发展、社会正能量的彰显视角综观,本质上是健康发展、昂扬向上的。他们热爱并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奋斗和追求;他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为高教的教学、科研和育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多元,信息爆炸的社会转型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物质利益的刺激,毋庸否认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事实上难免存在少许不足。从某学院在全院开展的相关调研结果中,或可略见一斑。

1.学生评价。选择“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16.81%和59.83%,选择“一般”和“较差”的比列分别为20.80%和2.56%。

2.对本专业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测评。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66.66%,选择不满意的比例为13.74%。

3.该院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育人意识淡漠”、“学术功利化严重”、“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和“自身表率作用欠缺”分别达到38.44%、26.43%、18.62%和16.52%。

4.关于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式的选取。选择“加强氛围建设,培养教师道德自觉”的比例高达62.1%,“加强制度建设”和“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比例为17.2%。

可见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状况或可概括为“四多四少”:多数教师乐业意识明确,少数教师爱教意识模糊;多数教师敬业精神良好,少数教师择业意识功利化;多数教师精业态度端正,少数教师不懂“教书育人”本质;多数教师勤业行为规范,少数教师本兼职工作本末倒置。究其原因,有高校对教师人文关怀缺失,也有教师对自身职业缺乏感情、为人师表的表率意识薄弱,也有教师埋头教学、科研,却疏淡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导,当然更有甚者意志薄弱,无法坚持原则,经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如果我们无视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流和成绩,肯定是有失偏颇;反之,如果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对其影响危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是更加危险。对照“十”给我们高校教师提出的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勉力做到依法教学、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有力措施和高度自觉的精神落实教书育人,革除不良言行和弊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需要,出色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五、着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根据《教师法》、《高等学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以为服务学生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应当是我们着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所在。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强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及其水平,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大量、长期并一以贯之、深入细致的工作。

就学校管理层面,要重视党员干部、各级班子的先锋模范与带头实践作用,以政风带师风,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抓好典型示范,重视榜样引领,努力营造尊先、学先、赶先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全面建设;抓好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激励、考核、监控等各项机制,明确奖惩,强化导向,长效管理,真抓实干;等等。

就教师自身而言,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专业知识精湛,更要坚定主导性,呈现时代性,强调针对性,提高自律性,突出创造性。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形态,不断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通过包括内省、慎独、激励、践履、分享、批判在内的系列实践,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高校教师。

限于篇幅,以下就“爱岗敬业”这一师德及其建设的核心命题,略加刍议。

“爱岗敬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师德规范的思想前提,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真正深刻体悟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一步步塑造好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行,增强职业道德自律性和自觉性;才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真正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

1.爱岗敬业,首先在于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既来之,则教之。”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高教的岗位,就必须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即从第一天进入学校上岗上课开始,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树立坚定的信念。“教育是良心饭”,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生活是清苦的。高校教师一定要对外界各种诱惑有良好的免疫力,要真心喜欢教育事业并有愿意为之奉献终身的信念,能够从平凡琐碎的教育工作中发现乐趣,能够在工作和学生成长中实现自身价值,当看到学生对自己的爱戴、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和领导对自己的认可,那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很重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必须“敬业”,教学态度要端正,严谨治学,对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去掉浮躁,沉得下来,静得下心,研究新课题,钻进课题的海洋,一心治学,淡泊名利,对得起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2.爱岗敬业,关键在于关心爱护学生。我们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虽然我也不敢苟同“学生就是上帝”的说法,但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视卒如子婴”般地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乐于把爱奉献给学生,应当是我们“爱岗敬业”必备的道德素质。要做到爱岗敬业,还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高校教师所特有的宝贵职业情感。高校教师只有满怀深情地厚爱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并通过这种爱的交流,催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进取的动力,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需要正确施爱,我们反对任何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的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我们沟通的基本工具,当学生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出现偏差的时候我们可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开导学生,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衷地感激老师的关怀与帮助,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稳定发展,教师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学生才能朝着目标奋勇向前。

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还需要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诲人不倦”指的是“教育如同农业”,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热爱、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应该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这样才能扬长避短。至于“有教无类”,就是要求我们一视同仁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公平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同样的满足和需要;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从教师的教育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寻找发展,得到收获,真正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

3.爱岗敬业,呈现在于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更要以自己品行的榜样示范教育和影响学生。呈现“身正”,除上所述教师需要用耐心、真诚、和善的态度来取得学生的信任,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期满意的教育效果外,还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素质修养。研究结果显示,老师的仪表对学生而言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着装和人格魅力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兼以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现代教育中“身正”的高校教师,其完美的道德修养、现代素质和高尚人格,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身正”在于“正身”,在此推介所阅读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著,权当作结――该书共十章三十二节,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等九个基本方面,探讨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培育等工作的开展。个人认为,堪称是一部指导每一位高校教师,甚至会深刻影响每一位教师的专著,对于检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践,或可谓是一项工具,一种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富良.高校教师素质及提高途径浅论[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3.

[2]徐红.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浅析[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曲铁华,朱永坤.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