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临床教学制度十篇临床教学制度十篇

临床教学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0:34

临床教学制度篇1

【摘要】目的:探讨准入制度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6月及7-12月入我科实习的护生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准入制度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护生理论、操作成绩、评学评教、对教学满意度来探索准入制度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准入制度教学法增强了护生配合好手术的信心、提高了护生无菌技术操作掌握程度,降低手术中的安全隐患,达到良好的手术配合效果,同时提高了整体教学满意度。结论准入制度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手术配合效果明显提高,达到护生临床实习目的,适用于手术室带教。

【关键词】护生;准入制度教学法;带教;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38-02

手术室实习是护理临床实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手术室环境、工作及管理的特殊性,对于初到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说,常有一种望而生畏、无所适从的感觉[1]。我院实习生多数是大中专护生,动手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有一定的欠缺。为使护生尽快适应手术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实习教学任务,我科从2010年7月年起将实习生准入制度教学法引入临床教学中。准入制度教学法是护生单独上台操作前先进行手术室常用无菌技术操作和提问等方法考核,考核通过可单独完成洗手配合而制定的一项洗手上台制度。此方法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我科准入制度教学法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2010年1月-6月予以传统带教法的5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护生年龄(18.0±0.6)岁,护生的文化水平:大专30人,中专15人,本科5人。对照组护生入科综合考试成绩(83.8±2.1)分。将2010年7-12月实施准入制度教学模式带教的5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护生年龄(18.0±0.5)岁,护生的文化水平:大专32人,中专14人,本科4人。观察组护生入科综合考试成绩(84.2±2.0)分。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与入科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实习生予以具有一定带教能力的老师(具有护师职称)进行“一对一”带教。统一进行入科环境介绍,熟悉环境、手术室分区及物品摆放;跟随“一对一”老师熟悉手术室日常工作内容。再由带教老师针对同学情况亲自上台指导实习护生完成外科手消毒、穿脱手术衣、戴脱无菌手套、铺巾、整理器械台、器械传递、术后整理、标本管理等专科内容;熟悉并掌握后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小手术的巡回配合及洗手配合;最后完成出科考试,当月召开教学座谈会,完成教学反馈、评学评教等工作。观察组采用准入制度的教学方法,除采取“一对一”传统教学,护生需要对模拟手术(大纲要求学生参加的手术配合)实施准入制度的方法进行操作考核和口头提问,考核内容有无菌技术操作、外科手消毒、穿脱手术衣、戴脱无菌手套、铺巾、整理器械台、器械传递、手术的主要步骤等内容并将以上内容制定为100分考核标准,各项操作均有统一的操作步骤、流程和扣分细则,以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考核通过(成绩>85分)可单独上成洗手配合[2];不通过者予以纠正继续考核直至通过,否则不予以独自上台操作。

1.3评估方法通过对护生出科成绩考核以及评学评教、护理带教满意度进行评估,出科成绩考核包括专科理论(笔试)以及专科技术操作。评学评教的评价表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带教老师评学问卷主要包括提高护生自信心、传递器械正确率、专科技能掌握程度、沉稳机敏、降低安全隐患五个方面。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信度为0.83。护生对带教满意度问卷主要包括带教老师教学态度、带教老师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对实习生进行正规示范、正确解答实习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关心实习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培训认真负责重点突出、带教负责到人步骤分明、对实习生操作能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八个个方面。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信度为0.91。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一般统计描述、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的护生出科理论和操作成绩与实施准入制度教学方法的护生出科理论和操作成绩进行比较,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的护生专科理论成绩及专科技术操作成绩均低于实施准入制度教学方法的护生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生出科成绩比较(,分)

2.2评学评教

2.21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教学方法实施效果评价比较准入制度教学法在提高护生自信心、传递器械正确率、降低安全隐患、专科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效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沉稳机敏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表2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评价比较(例)

2.22两组护生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对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准入制度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在对实习生进行正规示范、正确解答实习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关心实习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培训认真负责、重点突出、带教负责到人、步骤分明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准入制度教学法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在教学态度好、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对实习生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例)

3讨论

3.1准入制度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准入制度教学法后,护生在理论和操作考核的成绩上都有所提高,优于传统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的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灌输的知识可能还没掌握又遇到新的内容,导致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知道重点,尤其在手术室实习前期思维逻辑混乱、做事没有条理,理论知识更是不能良好掌握并应用到实践中。而准入制度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再是单纯地向护生灌输知识,护生也不是只读书背书应付考试,而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大胆的摸索和自我总结[3]。护生在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能更好的掌握并应用到临床实际中。

3.2准入制度的教学方法实施效果整体优于传统教学

本研究显示,准入制度教学法在提高护生自信心、传递器械正确率、降低安全隐患、专科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效果均高于传统教学法,体现出准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意义。准入制度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积极性,促使护生利用前一天闲暇时间学习揣摩次日手术的手术步骤及所需要的器械,做到心中有数,以不变应万变,高质量、高效率的配合手术,使医生能够顺利的完成手术。而传统带教是护生在不大了解手术室工作的情况下很快就进入正常实习的状态中实施的,护生常常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紧张、恐惧上台、害怕传递错误被医生责骂的心理状态,所以谈不上感兴趣,更不能使护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4]。准入制度教学法不仅提高护生的自学能力、自信心,降低手术安全隐患,帮助护生顺利完成手术室的实习任务[5]。同时准入制度教学法对初来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方法在护生沉稳机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护生的性格短时间改变较小有关,沉稳机敏的性格需要经过不断的培养和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形成。

3.3准入制度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整体教学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实习生进行正规示范、正确解答实习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关心实习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培训认真负责、重点突出、带教负责到人、步骤分明等方面两种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准入制度教学法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尤其是对实习生培训认真负责步骤分明、正规示范等方面得到护生的好评,满意度为100%。准入制度教学法不仅使护生能学得更多更精,也对手术室的护士在带教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为手术室培养了全面的、更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同时准入制度教学法对促进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参考意义。在研究中也发现在教学态度好、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对实习生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上两种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临床带教老师在不断提高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不断的改善对护生的教学态度,从而不断提高护生的带教水平。

4小结

准入制度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护生整体教学满意度、护士的综合工作能力,同时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达到了实习与教学的目的。整体上,准入制度教学方法是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是可行的,适用于手术室的临床带教工作

参考文献

[1]姜春春.场景教学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432-433.

[2]廖小卿,车稼萍,丁红.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手术室[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24-25.

[3]师文,李红,陈丽媛,等.临床路径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手术室带教中的效果比较[J].现代护理,2006,12(11):1073.

临床教学制度篇2

关键词:临床学院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Clinicalinstituteteachingsupervisoryworkexistencequestionandcountermeasure

Huwenjuan

abstract:thehospitalisthecollectionmedicalservice,theteaching,thescientificresearchinabodyhighermedicinecollegesanduniversitiesextracurricularteachingbase.itsteachingsupervisoryworkaffectsdirectlythequalityofteaching,medicostheoryandpracticeability,themedicallevel.thisarticlesomemainquestionswhichexistsinviewofthecurrentclinicalinstituteteachingmanagementincarriesontheanalysis.proposesthecountermeasureandthesuggestion.

Keywords:ClinicalinstituteteachingmanagementQuesti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110-01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各医学院校相继建立了临床学院教学基地。临床学院具有附属医院的基本条件与功能,肩负着医疗、教学与科研等职能,对培养医学生实践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查找临床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对策,规范临床学院教学,保证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1存在问题与原因

1.1经费投入不足。为了可持续发展,众多医学院校均在扩建新校区,欠账较多,而政府对高校的投入长期不足,不能满足迅速扩招的需要,因而,医学院校自身的办学经费紧张,能给予临床学院的投入有限。临床学院教学建设投入不够,教学设施不足等现象也较普遍。

1.2临床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临床学院规章制度的实施、监控实施的机制还不完善,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如教学监控体系不健全。对教研室主任、临床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缺乏考核;职称评审与教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挂钩要求不严格,存在一些没有上课的临床医生也能评教学职称等现象;责权利不明确,教学能动性得不到调动,出现教学事故,对当事人也没有相应惩罚措施等。

1.3临床教师教学工作出现倦怠现象主要原因:①教学工作不被重视,地位不高。许多临床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认为教学工作是一种额外负担。而教学工作报酬低,往往不被大家重视。②教学激励措施不足,教师教学意识不强。由于现阶段尚未建立系统、有效的临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造成不重视教学病例的选择,忽视了医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不善于利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手段,启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教学出现倦怠现象。

1.4各临床学院、各教研室间的教学质量不均衡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校外临床学院教学基地数量多、地域分散,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高校也缺乏完善的临床教学评估体系对临床学院进行有效评估;二是各临床学院领导的教学重视程度不一,各教研室的人才结构不一,教学态度不一。有的临床学院教研室人才匮乏,缺少拔尖的学科带头人和中层学术骨干,也造成了各教研室间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2对策与建议

2.1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机构临床学院领导应提高认识,制定向临床教学倾斜的政策,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临床医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医生的业务和教学素质,达到教学与医疗共进的目标。

2.2强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临床学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可运用集课堂教学、临床见习、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多模式教学,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示范观摩活动日。在部分章节或课程教学中可倡导案例式、讨论式教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还可探索推行本科生导师负责制,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3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校与临床学院应建立以教学检查为主线,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按照三级监控体系和三级督导体系实施,三级监控体系可由医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与教研室主任组成,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采取课前、课中、课后监控并定期反馈;三级督导体系由专家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督导组和学生督导组共同组成。可聘请一些退休的老专家、老教授担任教学督导员,不定期随堂听课,指导帮助临床教师提高授课水平。可通过理论课、见习课信息反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每学期的开学前、期中与期末召开教学工作会,开展教学检查活动。可建立实习脱产教师管理制度,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检查,包括出科考核、实习中期考核及毕业考核等。临床学院的教学管理应达到下列目标:教学设施完备,学生学习、生活有保障;教学运行机制有序,教学管理模式规范;教与学的考评制度健全;临床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高。高校可定期对临床学院教学进行评估,帮助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评估不合格的医院,学校可停派医学生一年,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其临床学院的资格。

2.4加强临床教研室建设,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高校要加强临床学院教研室建设指导,建立教学奖惩机制。在年终举行教学工作总结表彰活动,奖励先进科室与教师,通过表彰先进典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激发其教学热情。对于教学最差的医生可取消其教学资格。

2.5加强临床学院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临床学院教师基本上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的,未接受过正规的师范专业教育,在正确把握授课技巧、驾驭课堂能力及与学生交流能力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临床学院与高校可建立岗前培训与试讲、教师培训、专家巡回教学等制度。①岗前培训与试讲制度。对新任课临床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从教改形势、教学规范、教学方法及怎样做一名合格教师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责任感与使命感。②临床学院教师培训制度。高校可定期举办短期师资培训班,组织临床学院教师参加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其进行授课指导,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③专家巡回教学、临床教学研讨会制度。高校可组织直属附院内、外、妇、儿等主干课程专家参加临床学院教学研讨会。

临床教学制度篇3

关键词:中医临床教学改革措施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临床实践能力是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高等教育也迈进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高校扩招,实习基地条件不完备,临床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意识不强,实习组织与管理不严,考研与临床实习时间的冲突,相关行医法规细化,患者维权意识增强,致使学生实习时间、实践操作得不到保障,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技能水平有所下降,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医教学质量[1]。如何顺应新形势,改革中医临床教学方式,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有厚重的人文素养,高度社会责任,广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临床能力的人才,是摆在中医院校面前的首要任务。为切实保证学生的临床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中医高等教育的要求,中医临床教学有必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1.改善临床教学条件。一个具有完备教学条件的临床教学基地,是保证临床质量的基础。建立附属医院、实习教学医院的准入和优化制度,加大对临床教学基地的投入,如临床实训的设备,临床师资的培训等。定期教学指导、教学检查,实习检查。规范临床教学基地评价标准,定期对临床教学基地进行考核评估,实施基地淘汰机制,是督促临床教学基地领导重视临床教学的有效措施。

2.完善临床教学制度。临床教学制度是规范临床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制度建设对调动临床科室及临床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必须有一定行政和经济的手段来激励和制约教学行为,如承担临床教学任务与职称评定、年终评优、科室奖金等挂钩,教学工作量作为临床科室的考评的重要指标,规定临床科室经济收入中教学

经费投入比率,这些既可保证临床科室对教学的支持,又可提高临床医生对教学的重视度和理论水平。

3.量化临床实习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量化是质量考核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制定毕业实习管理规定,量化实习指标,如实习生管理床位、临床操作、病历书写及考核等均有具体量化规定指标[3]。同时量化临床科室教学考核指标,如对学生考勤、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历讨论、操作培训、出科考试等相应提出具体要求,便于临床考核教师的操作和评价。

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1.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学校、医院和科室是临床教学的三个主要管理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管理制度,学校应定期进行教学进行指导、巡视、检查。医院要定期对临床科室教学和实习生进行考核,科室要按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要定期对教学水平进行信息反馈,形成教、学、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良性循环,确保临床实习质量。

2.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影响临床实习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研究生考试对实习的冲击。近年来由于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提高就业质量,学生考研比率增加,投入临床实习的时间和精力大为减少,严重冲击了正常的实习秩序。单纯强制性的管理效果不佳,“人性化管理”使临床实习成为摆设。因此,有必要将考研学生和非考研学生实行分类管理,制订两套实习计划,给考研学生在考试前提供6-8周的复习考试时间,实习结束后补足临床实习时间。同时,在实习的52周计划中,给予学生4-8周自由选择实习科室的权力,让学生对自己爱好的学科有进一步的学习了解空间。

3.建立综合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体系。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规范临床科室的出科考试制度,综合评价方式包括:①职业素养:以学生的实习纪律、医疗态度和病人对实习医生的反馈为指标;②临床综合技能:以对新病人入院接诊到处理作为综合考试的内容;③临床操作技能:分为临床科室规定的实际操作和考试两部分,比如完成多少病例书写,多少实际穿刺或换药、拆线等操作;临床技能操作床旁考试。(2)医院组织的综合考试,在内科和外科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考试。(3)实习结束后的综合考试,由学校组织,分为理论和综合操作两部分考核,按执业医师考试的方式进行综合测试,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4]。

4.加强实习管理。学校、学院、医院要定期对临床实习进行检查。(1)建立网络化临床实习管理,建设临床教学管理网站,实行实习纪律、临床操作和临床考核系统化管理[5],实习医院对学生每月实习及考核的情况进行评分及上报。(2)定期巡查制度,学校和学院定期到各实习医院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了解。(3)定期教学指导,指派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老师定期进行临床教学指导。

三、强化政府对医学教育的宏观调控

1.加强临床教学医院的管理。从政府层面规范临床教学医院的准入条件,定期进行评估与审核。同时将医院的教学条件、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作为医院等级评估的重要指标。

2.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改革。一是改革考研的方式,根据考研面试情况,不少考研学生只注重考研的几门主要课程学习或强化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少,一些发展中的中医院校苦于没有学生报名,对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只能认可。如将大学的课程成绩,实习的考核成绩,综合素质等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二是调整研究生考试时间,研究生考试时间为前年12月或当年1月份,按照常规医学教育正是临床实习的一半时间,基本上考研学生一进入实习就一心考研,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强化医学基础知识,如何提高临床基本技能。有的高校为了加强实习,不得不压缩基础课程学习时间,调整到第8、期实习,第10学期基本是放任状态。如果改到当年五月进行研究生入学考试,实习生就能更安心实习,实习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3.组织医学生的定期考核。目前中医院校的竞赛繁多,如中医临床技能大赛、黄帝内经大赛、中药知识竞赛等,各中医学院校为了提升学校声誉,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参赛人数少,受益面非常窄,效价比很低。如政府定期对中医院校进行临床技能考试,使学校重视每一个实习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有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强化实习后的继续教育。根据社会对医学教育要求与现行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政府出台了规范化培训等毕业后继续教学制度,无疑对本科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有极大程度的提高。但规培基地的条件、培训医生的水平、接收毕业生的容量及规培的时间都有很多需要量化指标,有些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三年的培训时间,医院的可容量,中医学本科学生的全面教育在现有的中医医院可能存在不少条件限制。

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中医医生的重要环节,只有政府、学校、医院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和指导,才能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奚静娴,马亚娜,徐德武.临床实习生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154-155.

[2]徐义勇,朱丽娟,任玉玺,等.高等中医院药校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之我见[J].内蒙古中医药,2013,(18):164-165.

[3]唐东,周庆,吴彩霞,等.浅探提高临床实习医生教学质量管理[J].中医医疗前沿,2012,7(14):87-88.

[4]兰凯,张伟光,张渭民,等.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存地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4):2235-2236.

[5]周竹娟,周,李燕玲,等.医学生实习质量控制平台的设计和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8):2851-2852.

临床教学制度篇4

临床带教没有真正建立行之有效的师生双向评价机制,一般采取年度带教结束学生评选优秀带教老师或是座谈会的形式全权代表临床带教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仅有对带教老师的总体印象评价,如教学态度、带教方法等一般带教意义层面上的评价,没有针对本科护理临床实践建立一套带教评价机制。

2对本科护理临床实践带教的思考及对策

2.1建立健全本科护理实习管理系统:结合医院实际,建立了护理教研室—护士长—带教秘书—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体系,由护理部主任兼任护理教研室主任,本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由主任统一安排,直接管理本科护理实习生,能较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实习要求、带教老师情况等,做到定期带教反馈分析、找出问题、及时整改,在提高带教水平的同时促进临床护理人员,特别是带教老师护理理论水平,达到师生双赢效果,有利于各级各类人员带教积极性的调动。

2.2加强本科护生的岗前教育:临床实习阶段是学生正式进入临床角色,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践融汇贯通的重要时期,此期,护生对临床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学习欲望强烈。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很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情绪低落,严重影响着实习效果。通过临床带教中的观察及相关的专业观调查都表明,超过50%以上的护理本科学员都认为自己从事护理职业“吃亏”、“大材小用”“、高等护理教育没有必要”以及“有自卑感”等。所以,在护生上岗之前,组织岗前培训、强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是理论结合实践最好的时机,并认识到实习是很艰苦的过程,让护生充分理解实习的重要性,正确引导护生,帮助护生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

2.3加强本科护理临床带教师资队伍的培养:按照本科护理带教的要求,落实临床带教资格选拔制度,在每年护理部、护理教研室年度计划中,体现并落实临床带教老师培训事宜,通过集体学习、个别指导以及注重室等途径开展教学技巧的培训,如情景教学、示范教学、教学查房以及在带教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敬业品质、创新能力、潜能激发等方面的培养,全面重视和提高本科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真正满足本科护理人才培养要求。同时,根据本科护理实习要求,结合科室特点,制订各科室带教计划,为同学量身定做,从而收到较好的实习效果,得到实习同学的好评。

2.4健全师生双向评价机制:在现有对带教一般意义上的评价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师生双向评价机制,以本科护理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为中心,完善在临床教学,如教学计划安排、带教模式、人文护理、科研等方面深层次的评价。对学生严格管理,扩大临床实践考核范围,重点考核综合分析能力、危急重症患者的处理能力、护患沟通等综合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师生双向互评,以评促改,从而提高带教质量。

临床教学制度篇5

1998年,为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国家开始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类型由单一学术学位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种类型。之后,国家、军队为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先后采取一系列举措,调整专业学位授权点自主权,增加专业学位学科类别设置,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已经占临床医学招生总数的50%以上,推动整个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性调整,逐步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2011年,国家批准上海市5所高校,率先试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工作,探索“四证合一”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国家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并于2015年向全国推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的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步人新的阶段。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顺应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变革,本校做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于1998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进行大胆实践探索。1998年来共招生该类型研究生7540人,占临床医学研究生招生人数65.89%,为国家军队培养出大批临床应用型人才,总体培养质量较高,但对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要求,仍然存在以下5个方面问题。

1.1 教学理念没有转变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以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医师,而在十几年的研究生培养实践中,临床科室普遍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培养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未能结合临床问题开展临床科研,而是进人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发表高分值SCi论文也成为衡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金标准”,“学术化”培养倾向比较突出。

1.2 组织管理相对弱化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临床轮转后难以安排固定的带教和指导老师,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不强。临床科室没有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带教培训,科室领导对研究生在轮转期间需要学习的病种和例数要求、临床操作技术要求不清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轮转目的不明确。研究生进入轮转科室后相对固定在某一亚学科,没有进行亚学科或组间轮转及门急诊统一学习,“用重于教”的现象比较突出。

1.3 各项制度执行不严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重身份,导师对于在其他科室轮转的研究生没有严格落实定期课题汇报、读书报告会等制度;科室领导对于在本科室轮转的研究生没有较好的开展专业课授课、教学查房、交班、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等基本医疗和教学制度;“散养现象”比较明显。

1.4 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革,新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经典理论授课外,专业课等教学缺少案例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诊治技术能够实现实时可视,以及模拟化教学,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没有及时地体现和运用到临床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应用比较滞后。

1.5 培训考核不够健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中出科考核、年度考核把关不够严格,考核过程欠规范,“走过场”、“统一过”现象比较明显,研究生对于培训过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参与评价考核过程。

2.对策

为积极探索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学校选取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做为示范单位,针对研究生教育开展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并已形成较为独特的教学经验。

2.1 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遵循“教、医、研”原则,真正把教学工作当成附属医院的中心工作。所有临床工作的疑难问题和科学研究的创新进展都可做为临床教学的基本内容,教书育人既是教授和导师的根本职责,也是临床科室每个带教老师应该树立的全程教育理念。即:人人是教员、处处是课堂、时时在教学。

2.2 组织管理严密规范 严格落实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明确区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内容。为研究生指定带教老师,明确带教老师职责,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带教病种病例和基本临床技能,实行亚学科和组间轮转以及门急诊实习带教。按照住院医师要求进行“教用一致”培养。为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严格制定教学组织形式,规定固定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定期参加业务学习。

2.3 规章制度落实严格 立足“医教协同的指导思想,结合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制定落实一系列教学培养制度。

本科室研究生管理制度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每月安排半天时间召集本科室研究生学习最新文献知识;定期布置文献阅读、病历讨论等任务,让本科室研究生带着问题任务轮转,轮转期间继续保持本专业的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业课学习,每周四上午讲授“三基”知识技能以及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轮转研究生管理制度制定“大交班”制度,除常规夜班交班外,还需讨论当日手术方案以及术后患者并发症分析;手术患者特殊交班要求住院医师用幻灯片形式汇报病史、辅助检查、术中术后表现以及手术录像剪辑并进行现场答疑;规范教学查房,带教老师选取典型病例开展床旁教学;定期开展病历讨论,每周四晚上要求研究生用英语汇报病史并讨论近期死亡病例、疑难病例和下周要手术的病例。

2.4 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在传承经典专业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面向所有研究生、进修生、规培生,每月开展一次DSa手术直播视频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可在外场向手术医师提问,由术者或其他教授现场进行解答,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现场教学,促进新技术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2.5 考评体系注重成效 严格把关临床实践出科、年度考核内容和标准,探索以学生满意度测评为指标的考评机制,并以此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检验临床教学效果。

3.启示  

只有思想理念上高度重视、组织管理上严密规范、规章制度上落实严格、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考评体系上注重实效,才能切实推进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3.1 医疔与教学协同 根据医学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合格的临床医师培养必须经过严格的院校教育和规范的毕业后教育。其中院校教育侧重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教育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阶段,着重训练临床实践能力。2015年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住院医师,具有“双重身份”,其临床实践训练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要求一致,目标为培养能够独立、规范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执业医师。据此,所有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尽快调整思路,转变原有“集中上大课”的教学方式,老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日常临床实践中去,形成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相结合、专业素质与医德素养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内容和方式。

3.2 规范与特色并举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参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本校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33个月规范化培训计划,拟通过系统临床培训,加强住院医师实训与临床技能培养,促使医学研究生尽快向临床医师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示范科室的实践经验,鼓励各培养单位根据本科室学科特色和诊疗水平,适当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开展专科业务学习,帮助研究生在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方法的基础上,了解部分专科疾病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和临床技能,有助于开阔视野、拓展研究生临床思维,并为学校下一步探索毕业后教育第二阶段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基础。

3.3 传承与创新并重 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科学,尤其是临床医学,需要不断传承优良的教学理念和宝贵的教学经验。研究生在大量的临床实践程中,跟随导师的言传声教,逐步形成规范的临床诊疗思维,培养医患双向有效沟通、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是本校长期以来一直秉承的优良传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实训和模拟训练,开展“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基础”的临床床边教学,也是提高研究生临床技能水平的有益补充。借助多种多媒体技术,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拓展研究生的学习训练空间,多层次、特别是在较高层次的科研活动中激发其创新思维,使研究生教学从过去传统的“知识灌输型”向当前的“知识探索型、能力发展型”过渡,有助于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

3.4 示范和带动结合 不同培养单位由于在带教师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诊疗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甚至对于统一培养标准的执行力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人才培养质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均质”性,而质量差异必将影响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最终效果。示范带动是解决质量差异的有效方法。基于以上现状,示范单位要积极推广实践经验,带动欠规范科室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本着“互为优先、相互促进”原则,通过教学演示、示范观摩、研讨学习等方式,将本科室已经建立的培养规范,提供其他培养单位参考借鉴,切实解决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的难点问题。

临床教学制度篇6

关键词:模拟教学临床医学教学教学质量

医学教育中的模拟教学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医学模拟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模拟病人和临床场景,用模拟的情境代替真实的临床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模拟教学,逐步成为临床医学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并且在提高一些教育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就如何运用模拟教学有效提升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1重视和发展模拟教学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成为了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医学教育的发展对于临床医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模拟教学是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并逐步成为临床医学教学的趋势。对此,教师学生以及医学教育研究者都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模拟教学在有效提升临床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尤其是教育管理和主管部门,需要不断增强紧迫感,并将重视和全面发展模拟教学作为临床医学教学的长期和重要任务。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的教师,在实行模拟教学时,除了要提高重视程度外,还要进行科学的规划,选择切实可行的模拟教学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模拟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要不断加大对模拟教学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不断完善模拟教学,为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的适应医学模拟教学的实际发展需要,可以建立相应的部门对临床模拟教学进行管理。建立的专门的,模拟教学管理部门需要负责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医学技术开发以及实际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满足临床模拟教学的需要,确保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开展模拟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开展需要求和所需条件备置较为先进和适用性强的模拟教学仪器,有效建立模拟教学中心,并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模拟教学体系,从而为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保障。

2增强对学生的模拟实践训练

模拟教学对于临床教学的发展和医学教育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证明,医学模拟教学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需要将其逐步落实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模拟教学的质量。在临床模拟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最大化的提升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在时间训练中掌握知识和提升技能。对于同一个教学模型,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技能和病例操作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医学知识的拓展部分,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使每一位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一专多能。教师在实践训练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模拟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同事也要从医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在实践训练中加大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全面提升学生临床医学学习的水平。临床模拟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扩大模拟实践训练的规模,引入大量的模拟训练项目和科目,逐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医学模拟教学具有重复性的特征,教师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重复进特征,加强对学生的时间训练强度,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平台,最大化的满足临床医学实践训练的数量性和熟练性的要求。僵尸可以利用,对现有教学模拟资源的利用和这些资源的拓展开发,能够逐步增强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训练实践强度,提高学生的临床医学学习水平和临床医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加强模拟教学科研和教具教材的开发

促进医学的迅猛发展,更好地满足医疗需求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医学迅猛发展和医学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临床医学教学的水平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提高和有效策略的探索。模拟教学作为临床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需要从临床教学的实际发展要求和医学发展的目标出发,通过增强模拟教学的科研水平和加强对模拟教学教具教材的开发,有效提升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在医学模拟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环节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尤其是重点对模拟教学在实际临床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和组织规划形式进行研究,能够促进模拟教学组织形式的专业化、模拟教学安排技巧的科学化以及模拟教学规划的有效性,全面推进临床医学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具教材在模拟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加强临床模拟教学时,需要有效的学习和借鉴医疗教学经验,采用有效的技术和研发手段,对模拟教学的教具教材进行有效开发,通过多样化的途径促进模拟教学器具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降低成本增加产出,充分发挥模拟教学教具和教材在提升医学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的价值。

4建立健全模拟教学制度

医学教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于人类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开展临床医学教学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模拟教学作为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更需要逐步将严谨治学的态度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此,相关教育部门需要不断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教学的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完善的医学模拟教学标准,并不断进行教学制度的专业化探索,规范临床医学教学的行为,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顺利开展。临床医学教学的管理部门应该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对模拟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制定专业化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标准等,并适时地将模拟医学教学纳入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之中,平时也要有效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教学标准,为模拟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也能够确保临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5总结

模拟教学,为临床医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临床医学教学的长足进步,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良好平台。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必须,提高对模拟教学的重视程度,并采用灵活多样的经常教学手段,大力发展模拟教学,更好的改变教学模式,解决临床医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临床医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阳.重视发展医学模拟教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现代医院管理,2013,24(23):94-95.

临床教学制度篇7

【关键词】临床指南解析法;妇产科学;教学

从第7版《妇产科学》2008年出版到第8版教材2013年问世历时5年,而这5年内临床诊疗进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临床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方法的更新周期将越来越短。教师在课堂上宣讲的教材知识已经被更新了,陈旧的知识将对培养临床实践型学生造成影响和制约。知识的更新需要与时俱进,医学教育需要更符合临床进展的资料来辅佐教材,从而帮助学生更早接近临床实践。同时,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要求临床医生终身学习,适应知识的新陈代谢是每一个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他们而言,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临床医学教育也应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

如何将临床医学前沿的知识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并提高学生自学和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呢?

国外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视“临床指南”的应用。临床指南是建立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之上,由相关学术机构的权威专家共同制定的诊疗规范,对临床策略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指南的内容包括病因及病理上的新发现、典型的临床表现、科学可靠的临床诊断标准,还包含了先进性、规范化、优化的治疗方案。

我国临床医生对临床指南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一项关于“北京市基层医生医学知识获取途径及临床问题解决方式的现状”的调查显示:当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时,高级职称医生及中、低职称医生均将“查看有关疾病的诊疗指南”作为解决问题的最常用、最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对临床医生而言,诊疗指南已成为工作中的一种重要工具。我国也在国际妇产科学临床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行业标准等。

医学教育方面,国内少数报道将临床指南应用于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的临床实习带教中,但医学生接触临床指南的时间普遍偏晚。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展的关于“医学教育中临床指南相关内容讲授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被访者中95.3%认为了解临床指南相关知识对临床工作有帮助,93%认为最早接触指南相关知识的时间应在大学基础课或临床实习阶段。这反映了被培养者对获取指南知识的需求与呼声。但在临床课程教学中真正融入临床指南解读的课程尚少,很多医学生很少接触甚至没有听说过“临床指南”,对如何利用这一工具更是知之甚少。

我教研室在“妇产科学”授课中运用了“临床指南解读法”,针对妇产科学重要疾病,查阅国际使用的最新版疾病诊疗指南及我国最新版临床妇产科学临床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将临床新进展融入到临床基础知识中,制订教学大纲及教案。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妇产科学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对临床诊疗指南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总结、归纳,印制阅读资料。在使用此教学方法的章节课前一周发放阅读资料,对临床指南英文部分请学生提前借助词典进行阅读理解,结合阅读材料预习讲授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临床指南和教材知识的融会贯通。最后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于所讲授章节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要点等的掌握情况,并通过交谈咨询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兴趣性及意见等。

“临床指南解读法”应用于“妇产科学”教学后,考试成绩显示学生对于内容理解透彻、思路清晰,对临床思维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此教学方法接受程度好,认为更好地了解了临床动态,可以帮助更快地适应临床实习。“临床指南解读法”还培养了临床医学生对“临床指南”这种重要医学文献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帮助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在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习国外西医学指南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提高学生阅读和应用医学专业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哲淳,赵冬,王文化等.北京市基层医生医学知识获取途径及临床问题解决方式的现状研究.心肺血管病杂志,2004,23(4):193~194

[2]黄勇,崔社怀,曹国强等.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呼吸内科学pBL临床实习教学探讨.重庆医学,2009,38(7):875~877

[3]路筝,刘岩,徐茂锦等.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中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423~425

[4]温俊平,陈刚,侯建明等.以循证医学和临床指南为基础的内分泌学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讨.福建医药杂志,2010,32(6):155~156

临床教学制度篇8

床边教学的重要性

床边教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于临床,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为使广大学员能尽早地从学生式的思维模式转向医生的思维模式,能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于临床实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床边教学,提高床边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提高床边教学质量

提高带教老师对床边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实习质量的提高。我院组织带教老师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医院成立教学督导组,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技巧的老教师组成,传授床边教学经验和技巧,帮助临床带教老师做好床边教学工作,同时加大对优秀带教教师的奖励力度,把教学成果与工资和职称晋升挂钩,淡化临床教学的固定任务,改变临床教学的考核指标,实行床边教学,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

要保证床边教学质量,必须有健全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证。我们根据临床教学规律,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例会制等。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形成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

组织床边教学

为使床边教学做得更好,首先要使实习医生对实习专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这部分知识以课堂授课的形式讲授,由副高以上及高年资主治医师负责完成,各位教员均具有多年的授课经验,并都曾经接受过由医院组织的授课审查或试讲,效果满意。在授课前,进行认真备课,有教案,有学时分配计划,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清主次,讲清重点、难点。结合临床实例,适当举例,并能注重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摄取及综合应用。授课后,能注意接收学员们的反馈信息,及时采纳、调整。对实习医生提出的问题,先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问题、整理资料,大家一起探讨问题、回顾已学的知识,判断已学知识是否可以解决现有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及时解答、帮助、指导。从目前情况看,学员们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是满意的。

床边教学要求带教老师每天在查房时重视实习医师的动手能力,重视实习医师的体检、分析、处理病人及观察病人的能力,重视实习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帮助实习医师建立常见症状和体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2]。鼓励学员们眼多看、耳多听,主动提问;教员们多启发,少灌输,提倡启发式教育。床边教学工作均由主治医生以上人员实施,并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的人员和时间,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带教工作,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力求全科室人员共同做到,教学不分地点、场合,人人参与,齐心协力搞好教学工作。我们以临床问题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能力。对临床上遇到有教学价值的病例,及时给学员们讲解、指导,教会学员们如何采集病史,进行正规的查体,理论联系实际,作出正确的临床分析和诊断。通过床边教学工作,提高学员们汇报、归纳病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在深度和广度上完善学员们的知识结构,补充其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员们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临床实习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为学员们日后成为临床工作者打下坚实的临床基础。

床边教学注意事项

床边教学的目的就是重视实习质量,提高实习医师实践和操作的能力。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课堂内容重点选择典型病例进行讲解。②带教老师讲解典型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变时,要注重启发教育。③各项临床操作要严格规范化,特别是无菌操作和体格检查。④通过提问加强实习医生对典型病例的认识,还要学会辩证思维,综合判断。对同一患者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及主要矛盾,要重点处理。⑤让实习医生独立书写病历,培养他们采集病史、查体,阅读相关化验结果以及分析病情和做出诊断的能力。⑥在临床操作中,特别是有创操作,带教老师要放手不放眼,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及医疗纠纷。

床边教学效果

根据问卷调查,实行床边教学后,85%的实习医师认为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90%的同学认为诊断思路清晰,看到病人无从下手的感觉没有了,说明床边教学的效果良好。床边教学提高了实习医师的动手能力,充分锻炼了实习医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实习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临床教学制度篇9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就深化临床医学(含口腔、中医等,以下同)人才培养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医教协同,深化改革,强化标准,加强建设,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

近期任务,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三、主要举措

(一)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与卫生计生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国家和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根据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需要,研究提出全国和本地区不同层次各专业人才需求规划、计划;国家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医学院校,根据人才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合理确定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及结构,对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或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现有培养规模的地区和高等医学院校,调减招生规模。加强对医学院校设置、区域布局、专业结构、招生规模、教学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的支持,缩小区域、院校和学科专业之间培养水平的差距。大力支持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人才培养。

2.深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改革。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严格临床实习实训管理,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过渡期内,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举办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临床医学(精神医学方向)等专业,加强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各地和高等医学院校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吸引优秀生源。

3.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逐步扩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快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入学前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相关本科学历报名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2015年起,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入硕士生学习阶段时,纳入招生单位当年硕士生招生计划及管理;在招生计划管理上,对招生单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予以积极支持。

4.探索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或高等医学院校,组织开展“5+3+X”(X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改革创新八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医学院校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培养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5.推进临床医学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改革。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建立高职院校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安排学生到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实习、实践,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临床医学高职(专科)教育教学标准与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有机衔接。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

(二)建立健全毕业后教育制度,培养合格临床医师

1.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及培训过程管理,严格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积极扩大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的培训规模。到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未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临床医师,可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并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积极研究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培训对象、专科设置、培训标准、培训基地、培训师资、考核监督、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统一制度安排,并做好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衔接,完善政策、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符合条件应参加培训的临床医师均接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3.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作为过渡期的补充措施,面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培养高职(专科)起点的“3+2”执业助理医师,提高基层适用人才教育培训层次,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三)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1.开展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个人实际素质能力为基础,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通过适宜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全体卫生计生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全体卫生计生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力。

2.优化继续教育实施方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教学资源,发挥卫生计生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创新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将传统教育培训方式与网络、数字化学习相结合,加快课件、教材开发,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性。

3.强化继续教育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集成各类优势资源,探索完善多元筹资机制,构建专业覆盖广泛、区域布局合理、满足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人员培训需求的继续教育基地体系。鼓励优秀卫生计生人才承担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加强项目负责人和教学骨干培养,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全科医学师资,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有关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教育和卫生计生系统内部的医学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宏观规划、政策保障、工作指导和检查评估。各级教育、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高等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加大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为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积极推进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与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建高等医学院校。

(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各阶段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标准和临床实践教学、培训基地标准,逐步规范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快认定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对达到基地标准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及实习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优先认定。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优先支持高等医学院校增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和高等医学院校,积极推进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

(三)健全投入机制。统筹利用政府、学校、医院、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健全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各地要根据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进一步加大对医学教育的投入力度。落实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奖助政策,加大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奖助力度。政府对按规划建设设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教学实践活动以及面向社会招收和单位委派培训对象给予必要补助,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予以适当支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基地可根据培训考核情况向其发放适当生活补助。

(四)强化激励措施。积极推动完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人事分配等相关政策,改善医生职业发展前景,多途径切实提高卫生计生岗位吸引力。完善基层和急需紧缺专业岗位卫生计生人才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向全科医生和到中西部农村地区就业的人员倾斜。通过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措施,吸引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面向农村地区的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时间可计入基层服务时间。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临床教学制度篇10

   纵观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临床教学阶段是最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教学环节。在此教学阶段,医学生需要逐步开始进行直接专门针对患者的临床医疗工作。关于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的工作范畴是哪些,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当前法律中有所体现。当前的临床教学要求都是根据医学教育培养方案和临床教学大纲制定的。如进行规范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练习书写规范大病历、基础临床实践操作、标准医疗文书的书写等。医疗工作以及何种程度的医疗操作是医学生可以承担的,我国目前的医疗法律法规中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当前临床医学生医疗工作范畴上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医学生在紧急医疗出现的情况下能否拥有处置权;法律是否认可医学生书写的医疗文书的效力;一些应由执业医师进行的医疗诊疗操作如由医学生承担是否得到法律的允许。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关于以上问题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能否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合理合法的临床教学对于医疗效果与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这样的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也会为医患纠纷的产生埋下祸根。

   2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分析相关的法律法规,临床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对象有主体有不同。这样的情况决定了不同主体在医疗活动中医疗责任的承担是有着显着的差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了何种类型何种级别的医疗工作者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临床带教教师在医疗过程中的权利以及义务都是有详细全面的法律法规作为标准的。但是,医学生在临床学习期间进行的医疗活动是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保护的,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医德医风、医学伦理都方面的教育来规范医学生的行为,这样的约束力度和保护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技术含量高、风险大是临床医疗工作的一大特点,风险因素存在在医疗诊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经鉴定,属于医方原因造成的,由临床教学基地和相关医疗机构承担责任。因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指导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承担相应责任。”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出现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行为,其临床教育基地和临床带教教师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也给临床教师与临床教育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临床教学管理针对现状的对策

   3.1加强医德医风

   教育当前,在医院实习的学生为独生子女的居多,不善于与人沟通、不会主动关心旁人、缺少人文关怀、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了他们的通病。在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与临床能力培养同样重要的是医德医风的教育。“保证患者利益的最大化,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是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最为基本的职责。临床医学教育要将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贯穿始终,不断强化意识,不断规范行为。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言传身教,要在进行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选择临床带教教师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情操,使医学教育尽可能的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讲课过程中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潜移默化的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展现严谨的工作作风,充分利用临床教学过程中的示教机会以身作则,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倡学生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树立良好医德医风观念。要让学生理解作为医生所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救死扶伤、解决患者的病痛是医生的天职。在医学生准备进入临床实践学习阶段之前,首先要让其树立感恩之心,要感谢为我们提供学习平台的患者,患者不是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道具而且临床学习过程中的特别教师,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知识与技能。尊重患者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才能有机会成长为优秀的医疗工作者。

   3.2强化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