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设计教学设计十篇工业设计教学设计十篇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6:38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1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将来工作中可能应用上有关的软件有平面软件、三维设计软件和工程类软件,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Rhinoceros,3dsmax,Cinema4D,alias,pro/e,UG,Solidworks,Catia,还要加上渲染出细腻效果图所需要的渲染插件,比如Showcase,V-ray,Keyshot等等。但高等院校的本科培养计划对于专业基础课课时有严格的要求,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课时又会影响到其他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学时量,要在课堂上学习这么多软件,还要达到基本熟练是相当困难的。面对这么多软件,哪些软件的学习是必要的,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方向给予相应的配置。笔者走访国内部分高校,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软件课程的基本配置是平面软件两个,包括平面像素photoshop和平面矢量illustrator或CorelDraw,三维软件一个,Rhinoceros占多数,alias或3dsmax都有,渲染软件或插件一个,以Cinema4D和Keyshot为主,有些院校还增设了工程类软件一个,pro/e,UG,Solidworks,Catia任意,软件学习的总学时量控制在150左右。但这样又会衍生出新的问题。首先,学生在约100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掌握四种设计软件和一个插件,难度太大。即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恐怕最多也是掌握软件的基本命令,基本操作和简单的设计案例,和相关企业或设计公司从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工作的设计师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学生在学校学习掌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未必是将来从事设计工作中企业要求必须精通的软件。为此,笔者曾走访国内一些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和两广地区的企业。比如,广州、深圳的大部分设计公司要求设计师精通工程类软件pro/e和平面矢量软件illustrator,但国内很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的是UG和CorelDraw。笔者目前执教的单位就在广西,广西大部分地区的企业要求设计师能驾驭UG和CorelDraw,所以高校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配置都有UG和CorelDraw,但学校忽视了学生的就业范围,仅仅着眼于本地区是远远不够的。

二、工业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置的改革

依据我们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实际情况,高等教育阶段的工业设计教育应具有以下三种培养模式:1.高端的研究型的工业设计教育:该类教育模式适合于国家重点的研究型大学。2.中端的设计型的工业设计教育:该类教育模式适合于国内大多数的大学和专业院校。3.低端的普及型的工业设计教育:该类教育模式适合于国内新近兴起的“三本”学院和高职专科院校。对于国家重点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国内研究所、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或是到企业从事设计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设计策略的制定和项目管理,包括创意方向、设计概念、协调各部门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等。研究型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重点配置设计开发与策划、组织与协调、国际感觉类课程,直接去除或减少专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命令和操作即可。设计型和普及型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院校在国内是普遍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私营企业或设计公司从事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绘制产品效果方案图。公司根据自身的业务范畴和产品设计方向的不同对毕业生运用工业设计相关软件的种类和水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类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置来提高学生的软件驾驭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方面,课程的设置可以从强调传统的课堂内教学分解到课外设计作业和专业设计课程中,明确设计对象和设计目标,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表达的手段,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探索精神,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对于师资雄厚、办学实力强的设计型大学,可以采取教研室和设计工作室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教研室主要承担一、二年级“课程制”教学,设计工作室主要承担三、四年级“课题制”教学。工作室包括生活用品设计、交互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家具设计、珠宝饰品设计工作室等等。学生在“课程制”教学阶段掌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的基本命令和操作,在“课题制”教学阶段,由于工作室的不同,他们接触到不同的课题和产品设计对象。因此,工作室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配置应该更有针对性。学生在这个阶段表达设计个性的同时,也强化了与该工作室匹配的软件驾驭能力。

三、结语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2

我国工业设计的教育模式分艺术类和理工类,大多数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属于理工类,也有一部分院校招收的是艺术类生源,艺术类的绘画基础比工科类要强,但是现在高考艺术的强化训练和压缩式教育,和不断扩招,艺术类学生质量急剧下降,专业素养低。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程之内,培养他们学习该专业所必须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思维,就成为工业设计设计素描教学的重要课题。

1.明确专业需求,制定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计划;

工业设计专业进行素描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能力,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造型、理解造型的能力,对创新、求异这一基本设计理念的初步导入,设计素描课还沿用纯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那样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很好地为专业设计提供依托的,必须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如果设计素描大量对具像对象描绘,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得于很好地锻炼空间思维。仅仅要求学生通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训练,只学会如何把一个对象逼真地表现到画面上而已(当然,并不是说写实性绘画教育就不重要了),是不符合以后专业需求的。应该把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立体思维、空间意识、准确造型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首要的位置。

2.加大结构素描的分量,强化空间造型能力

产品设计过程中,工业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性、创造性、功能合理性以及材料、造型、色彩、表面肌理等因素,工业设计专业以后的速写、效果图等手绘相关的课程,第一重要的是把好的产品用三维空间形态表现出来。如果空间意识没有建立起来,你设计的产品也就无法表达完善。在设计素描课程中我们可以减少明暗和质感,加大结构素描的分量,让学生明白、熟悉空间关系,在脑子里面建立三维意识,而不再是平面化的、表面性的思维。

比如(图1、图2)可以先从圆和立方体作为空间训练的基础部分,因为万物都可以归纳到圆与方这2个元素中去,让他们先熟悉圆和方的透视关系后,再慢慢到复杂结构的产品。

图1圆与方关系练习

图2几何体的穿插训练

3.增加不同材质特性物品的结构刻画训练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会涉及不同材质的产品,每种材质都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我们老师上课也要让学生能体会到不同的材质。有的老师喜欢画一种类型的产品,那么学生只能了解一种类型的材质特性。我建议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前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来画,比方课题为“纸”的结构刻画,可以规定学生自己回家选择几种不同的纸张揉成团后进行结构素描练习,这样对纸的材质便有了一定了解。也可以拿些具有特别结构的东西去给学生作为练习,锻炼其应变能力。(如图3、4)

图3槟榔结构素描一

图4槟榔结构素描二

4.加一点默写练习,有利于巩固空间思维

传统速写、素描课中通过默写来强化学生的造型能力,我们工业设计专业的结构素描也可以借用默写来锻炼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例如(如图5、6)先写生一个产品,然后默写出几个不同角度的产品,通过这样的训练来加化强空间思维能力。

图5、撮箕写生与默写练习一

图6、撮箕写生与默写练

5.抽象性的创意素描训练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设计;实践教学

交流电流测量《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总结,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大学生培养阶段教学质量的综合检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培养学生查阅和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外语阅读和翻译能力,独立分析与思维能力,书面与口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结合毕业设计工作内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熟练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选定的设计任务或专题研究题目,最终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包括:(1)调查研究,查阅、收集和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2)进行方案论证,分析比较,制订计划和试验研究方案的能力;(3)工程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4)安装、调整和实验研究的能力;(5)总结提高、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

二、过程组织与管理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总学时10周,10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可以校内集中或校外进行,也可以校内、校外相结合。第一阶段:选题。在第7学期末,根据学生人数,教研室安排老师布置毕业设计课题,给出每个课题的《毕业设计申报表》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对相关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要求、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做好确定,并填写《毕业设计选题登记表》,组织学生进行选题。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分析,学生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后,撰写《开题报告》和《英文翻译》,为后续的课题设计做好准备。第二阶段:课题设计过程。在第8学期,进入毕业设计课题的具体工作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对每个环节进行方案的分析、论证、选择、设计和调试,每周与老师交流两次,并填写《过程管理手册》,对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在交流电流测量设计课题中,要求交流电流输入量程5a,经过信号取样电路、调理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电路,将采样值送单片机,计算并显示出电流有效值。第三阶段:答辩。由学院答辩小组负责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指定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组长。每个学生的答辩分两阶段进行:①自述的学生扼要报告自己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成果,约10分钟;②答辩小组成员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10分钟~15分钟。每个学生答辩的总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特殊情况可酌情适当延长。通过《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同时在设计工程中积累经验、培养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工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萍.高职高专《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5.36.

[2]吴娟娟等.基于发变组微机保护装置的综合训练项目开发[J].考试周刊,2015.66.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创新思维感性因素情感共鸣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感性因素是相对于理性因素而言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产品进入了一个同质化时代。只寻求从基本功能化、理性化的角度来诱导消费者的设计行为已经很难区分产品的个性与特质。当然,理性因素的设计要求依然是当今产品设计的重要也是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人们在消费时,以感性诉求出发的产品一改以往过于强调产品基本功能和强大产品卖点的硬性手法,代之以亲切、柔和,更能打动人,从而促进消费。

在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强调感性因素的设计理论和强化学生对感性因素的设计方法应引入到产品设计教学环节中。感性因素的设计创新实际上是学生切合消费者心理、提升产品语意学的过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四年教学中,也是每个专业设计师必备的设计状态。因此,感性设计课程的导入以及合理有效的运用将会为产品设计课程带来一些新的效果。以感性设计因素中对设计元素的收集、联想、分析、提取、联系、阐述等方法开展设计方法的思考与归纳,也可以说把设计的问题定位到一个主题或信息影响等因素上。并提倡运用更多的可能性与方法、观点阐述来启发设计思路的延伸,解决、完善设计中的某个问题点,达到创作的要求。www.133229.com主要内容包括:

1.对生活环境、方式现状等因素的联系与思考,进行设计表现元素的个性阐述;

2.从不可能到可能,再到可行等内容提炼与思维训练;

3.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与实施;

4.设计元素联想与思考应用于产品设计课程;

5.产品语意在形态上的传达及准确性思考;

6.快题训练的设计思维与表现能力的培养;

7.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设计过程。

这些主要是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中,让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体出发,去寻求理性的设计创作。关键问题是感性思维的培养与思维扩张对产品基础设计课程的影响。

感性思维培养是对学生创造的理性能力再次塑造的过程,而产品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不仅仅是以执行一种工业标准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在于让学生怎样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寻求更多更有见解的思考点与设计的联系点;同时也倡导教师与学生在轻松和谐、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益于工业设计教学与质量的提高。

感性思维的创造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但它毕竟基于人类的感情,人的感情是复杂而又易变的,要想真正使产品感性思维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产品感性因素设计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产品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以产品打动人是产品设计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以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而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则以知觉为媒介,艺术创造的基础就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现性知觉。产品感性思维应以现实为基础,以现实为对照,不满足于现实而表达理想和激情。同样,这种激情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被受众所接受。

2.产品感性因素设计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的肯定和对丑的嘲讽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产品的感性因素设计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淡化了产品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冰冷产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产品的感染力。

3.产品感性因素设计应理性浪漫的原则

日本艺术设计师松井桂三说过,情感经常是一种在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够把观赏者的心吸引过来,让他们就有全新的感受。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产品的感性因素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直观和外露,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思维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产品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感性诉求已经成为取悦消费者的一把利剑,特别是在我国这么一个“情为上”的国度里,这种情况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在感性诉求中尽量减少商业味,把丝丝情感融入到无情商业之中,才更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只有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感性思维的创作与实施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志坚.设计语意学与语言学的比较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9,11(2):123—125.

[2]高敏.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基础[m].西川:四川科技出版社,1984.

[3]蔡军.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5

 

笔者认为,应该让“设计竞赛”“和谐”发展,控制在一个度与范畴内。正如国内知名工业设计教育专家柳冠中曾痛心疾首得感叹到:“学生走上社会去寻求职业发展时,发现设计教育除了给予他们理论的枷锁和可以遮羞的一些技法外,就是竞赛过度带给他们的类似于自慰后的身心不健康。”关键是如何把握分寸,用科学与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工业设计竞赛与工业设计教学”的博弈关系。

 

一、设计竞赛的推动力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背景,工业设计是门软科学,没有硬性标准,导致很多所谓的认证机构与奖项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究其根本,设计竞赛的发展正是由于市场的需求与设计的供给所达成的一个动态协议。衡量设计竞赛是否健康发展的度就是:是否真实促进了设计的健康发展。具体如下:

 

(1)从参赛群体而言:激励性与逆反性

 

当前的参赛群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学生群体,一般设计竞赛有用丰厚的奖金来宣传推广,自然物质鼓励让学生可以自食其力,是件好事。同时,获奖后的精神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2)设计师群体,重视 获奖后的荣誉价值与物质回报,可谓名利双收。

 

(2)从主办方而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当前的设计竞赛组办方可分为以下几类:1)企业性质,强调设计竞赛的商业化与利益性;2)政府性质,强调设计竞赛的公益性,希望通过创意产业的宣传推广使人们重视创新与设计,进而为当地政府部分或者院校提升品牌度;3)专业的行业协会与事业单位性质,这属于业内自主推广,希望借助设计竞赛引起社会反响,进而内部推动设计的升级,外部引起大众的关注。4)以上几者的合作,一般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维多为多。政府希望得到社会效益进而提高政绩,企业希望通过竞赛提升经济效益。

 

(3)从教育者而言:教育性与选择性

 

教师在设计竞赛与学生之间充当的更多是协调者与辅导作用。甚至部分教师将竞赛课题搬进课题,通过虚拟课题达到实质提高,这是件好事。既丰富了课堂又给学生群体一个创作的课题与激情。但所谓物极必反,对设计竞赛进课堂的做法要适当和科学选用,因为过度的外力干涉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让原本白色的象牙塔过早得泛黄泛灰。

 

二、设计竞赛的抑制力

 

从科学设计教育的角度而言,设计竞赛存在以下消极作用:

 

(1)忽略性。容易导致忽视设计理论,强调设计技法。正如技法只是一支笔,真正决定你文章水平的不是笔的好坏,而是思想的深度与广度。这种唯技法至上的思路很受那些只重视短期利益的“唯利是图”公司所欢迎,他们所录取的员工只要会软件就可以,设计思想与理想不重要。这是一个严重的本末倒置的误导。

 

(2)功利性。由于设计竞赛的指向为利益引导:如果是商业利益则强调实用性,如果是社会效益则强调代表性与推广性。这是两种极端,一类是过度的商业设计,一类是多度的概念设计。对于处于学习成长阶段的学生而言都是不利的。因为过度商业只会让学生过早得脱离理论,走向技法主义;过度的概念设计只会让学生迷失在现实商业社会之外。我们追求的是“平衡”与“和谐”。

 

(3)扰乱性。如果对设计竞赛不节制地引入高校,容易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势必要压缩传统课程来参与竞赛,干扰了课程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误导性。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胜负,既然有名字就会有客观标准与主观判断。但结果往往是由于某些评委自身视野的局限而导致一些不良作品被推广和宣传。这些不良因素有抄袭成分,有拙劣设计成分,有……

 

三、科学取舍,和谐共生

 

应该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合理评价“设计竞赛”的利于弊,从而让它为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持。

 

(1)科学筛选

 

要保证设计教育的健康道路,就必须从教育的科学性来合理规划。例如在实践类课程中可以合理引入设计竞赛课题,这样让设计理论有所施展的空间。筛选的原则如下:1)符合课程进度与结构,谨记课题服务于课程,切莫本末倒置。例如产品设计类实践强的学科就可以考虑导入设计竞赛课题。2)符合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如对不同年级的原则亦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可参选偏概念性设计,高年级学生可参选商业性设计。难度也应该由易向难,步步为营。3)符合公开公平与透明性标准,抛弃区域性与内部性的双簧比赛。这样可以很好得点燃学生的设计激情,而非消极作用。

 

(2)节制参赛

 

理论性的课程量不能由于参赛而被压制,毕竟理论才是根本,实践只是运用和验证方式。即使参赛,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亦不同,低年级可以参加概念性竞赛,高年级则建议参与由企业主要的商业性比赛。如果能争取到“产学研”课题是最好不过了。

 

(3)合理引导,互惠互利

 

学生的激情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燃,所以教师扮演的角色远远超过一名指导者的作用,更多的是打开一个方面和一条路。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导引学生,对于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例如某些学生对概念性设计比较感兴趣,那教师可以适当推荐合理竞赛,并在适当的时候辅导一些商业性知识,让学生不能过于偏颇和片面。

 

最终设计竞赛和设计教育在教师的协调下,可以科学在存在于课堂而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小结

 

设计竞赛对于设计教育而言是把双刃剑,而剑柄在教师的手中,如何舞出设计的价值与成长,需要来自学生与市场的反馈。设计竞赛与教育是硬币的两面,只要用“科学”“和谐”的力道抛出,才可收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 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6

随着每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以往相比在不断的减弱,这就为我们在日常教学和课程设置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以前的大学是好中选优,进入大学门槛的都是真正想学和励志要学好、学精的学生。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要花大力气保证基础教学,要把基础打牢。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这个道理。从事艺术教育的人常说: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既存在不同,但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教学中打破专业之间的明显界限,尽量多的向学生传授专业设计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融会贯通。在常规的设计教育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开设部分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并在设计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贯彻多学科、多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启发、讨论式教学,形成真正的沟通、互动。这一点西安交通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就做的比较好,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还可以参照国外一些院校的教学模式,如“导师制”“、工作室制”等形式。同时,也可以多渠道地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引领学生参与企业的设计课题当中,企业既可以征集到形式多样的创意方案,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实践经验,可谓是双赢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在部分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目前实施起来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

2.多渠道、多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什么、怎么学?要有科学的指导和引领。在设计知识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很多高校中,学生偏重于设计理论的学习,对创新思维的训练强度不够。学生拿到一个设计课题,不知道从何入手,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创新方式都不够明确。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教育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案例的总结和思考、设计方案的探讨、同学之间设计心得交流、专业培训课程的点拨等。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不断为设计者添加营养,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前瞻性眼光和国际化视野的资深设计师。其次,应该提倡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摒弃“要我学”学习态度,变成“我要学”,要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心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找准方向与定位,努力且持之以恒地实现下去。

3.注重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国现阶段每年的毕业生都在增加,部分毕业生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导致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毕业生不能完全的适应企业的需求,长此以往,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甚至是歧视。在部分学生当中,简单的以为学设计就是学电脑绘图,在大学期间只要把各种电脑软件运用的非常熟练,就一定能找的好的工作。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都只是表达手段的一种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手绘比电脑更加重要。电脑运用的非常熟练,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和想法,充其量只能在公司里做绘图员。但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创意和想法,再加上熟练的手绘表达能力,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表现我们的设计意图,离优秀设计师的标准又前进了一大步。设计师的创意灵感有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我们需要快速记录转瞬即逝的、最初的设计灵感,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具有把设计理念和想法转化成可视化设计方案的手绘表达能力。所以,在目前的教学当中,要求学生手绘能力与电脑软件有机的结合。

4.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炼传统文化为设计所用。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7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形成过程是在美学与科技、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下完成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求其具备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技能,能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和相关产品设计,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创意创新能力。

 

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发展现状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手段,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但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个几个方面。

 

(一)毕业生态度不够严谨

 

我们工业设计教育基本上采取学分制,学生对毕业的认知还停留在只要修满学分就能按时毕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不重要,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并没有对学生形成约束。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找工作上,就业的压力也让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时间分配,这就导致他们在时间安排上极度不合理,产生了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采取敷衍的态度,形式主义化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审核机制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导师的科研课题以及虚拟课题。

 

1.企业生产实践课题

 

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主要源自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者毕业生实习单位的具体设计项目,其实用性较强,是学校的设计教育和企业实际接轨的良好机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要想达到良好结合实则不易。学校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切实可行的设计任务使学生获得设计能力的提升,此设计任务就必须考查学生对设计理论、设计技巧、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企业是希望学生尽快投入实际设计工作中去,符合企业功利化发展需要,难免有投机嫌疑。毕业设计题目如果完全依赖于企业,那么就会出现新的问题和困扰,会把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膨胀问题转嫁给学校,学生难以脚踏实地按照自己的理念来进行有创新的设计。

 

2.导师的科研课题

 

导师的科研课题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选题范畴也是生产实践课题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如不加以审核和科学论证,容易使设计偏重于一点或者某个环节,不会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容易沦为手工劳动者,设计的精髓和理念都可能是教师的,学生的思想体现不多。

 

3.虚拟课题

 

虚拟课题一般由导师和学生共同拟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可选范围比较多,可考虑得因素也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往往也会出现题目过于抽象或庞大的问题,难易不好把握,学生找不到好的切入点,使得作品显得平庸。所以需要认真去认证虚拟课题的合理性,对其难易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在进行选择时选题最好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审查流程主要包括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采取书面材料和现场讲解的方式,由多名指导教师构成评审团。评审一般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大概20至30分钟的时间内对学生设计的开展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很难达到全面的程度,而且对学生的三位模型的制作和产品创新性以及最终设计效果都缺乏统一的规范化评审标准。此外,教师一般容易根据平时对学生的印象对学生进行主观性的评价,所以目前毕业设计的评价缺乏有效开放的评价机制,专家小组的评审往往流于形式。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科学和系统的评价体系正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首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对自己能力提升的一个检验机会,应该认真有效地完成。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注入到学生的思想领域非常的重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加强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比如在选题阶段,要具备探索和辨析能力,要根据调研结果来确定有张力的选题,要具备文献阅读能力;在开题极端要规划好方案和设计路线;在论文撰写阶段要进行不断及逆行能够反思和总结;在答辩阶段要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老师要负责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做好自己的毕业设计。

 

(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审核机制

 

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同时把最新和最前沿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要从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上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严格的把关。命题主要采取双向选题机制,一是指导教师从国内外的各种设计大赛和一些教师的科研题目方面进行命题,二是教师结合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让他们自发命题。这就要求要对和企业实践结合的题目要严肃认真,不能过于功利性,要做到不降低大学设计的教育水准。导师科研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也要谨慎对待,不能使学生沦为劳动力,缺乏学生独立思考的部分,而且在知识覆盖上不能偏离学生的所学,如不符合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尽量不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对于虚拟选题而言,要注重概念的合理性,不能过于天马行空,与实际脱节,也不能过于平庸,对学生而言缺乏发挥的空间。专家小组应该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有效的核查和监督。

 

(三)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

 

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加上答辩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占30%,答辩成绩占70%。而我们的答辩成绩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指导老师的评审成绩、评委的评审成绩、答辩评审成绩。这样就可以保障毕业设计评价的公平公正,避免考核过程主观性过强、缺乏开放性的问题发生,避免导师融入过多的个人情感在其中,可以采取对毕业设计按比例进行匿名抽审、答辩过程集中组织、专家巡察的方式,避免导师在自己学生所在的答辩组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答辩时间。毕业设计中隐去学生及指导教师信息,提高评审的客观性。答辩时应鼓励下届学生进行旁听,并选择性提问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选题合理、评价体系完善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实践设计中,提高其设计能力,从而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也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合成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7-0039-03 中图分类号:C-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2章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为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前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延续,是对前三节知识的综合应用。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和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重要的化学工业Z--,同时氮气、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也是一个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体系。本节以合成氨反应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学生应用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尝试综合选择化工生产的适宜条件,从而体会化学理论的学习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2 学情分析

2.1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

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他们正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转轨,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他们的认识从直观的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

2.2学生的学习方式

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善于质疑、主动思考、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已有较明显提高。

2.3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3 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析的差异。

(3)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研究选择,学会把握主要矛盾、统筹兼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在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从多方面综合思考问题的意识。

(2)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5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确定的教学目标,先让学生就合成氨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再综合考虑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对合成氨反应的适宜条件进行选择。在讨论时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对反应转化率的探讨只局限在定性分析的水平上,而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则从半定量的角度进行。

我把本节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①分别利用学过的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②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的优化生产条件;③展望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视野。

6 教学过程设计

7 教学小结与反思

(1)本教学案例中教材分析与处理合理得当,教学目标设定全面,教学步骤设计精细,教学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两个维度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教材中提供的“交流・研讨”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理论的学习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2)本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训练为主线,把合作与探究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保持着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较好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工业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美国第一台绘图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开始,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软件开发、机械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等各个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适应市场对产品多样、个性及短研发周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概述

1.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内容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发展,使其可以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进行工业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

(1)设计初始阶段

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调查市场,获取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这也是产品设计概念形成的前提。资料的完整性决定了产品设计是否能成功建模。此外,网络调查不仅可以获得先进、准确的资料,还是一种低成本的调研方式。

(2)设计方案的表达阶段

该阶段是通过实际软件将概念转换为实体数字模型的过程,即将产品设计的概念模型转换为平面或实体三维数字模型。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综合产品概念设计、环境因素、产品建模、装配、设计修改等技术,使建立的模型更具有真实感,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通过软件建立模型后即可方便地对形状、颜色等进行修改。

(3)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设计方案

该阶段主要是对产品设计进行宣传、评价和展示。采用的介质为计算机媒体,如产品演示动画、网络评价、多媒体产品互动等。

1.2计算即辅助工业设计的重要性

根据美国的相关调查显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便于修改、存储和展示交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中。绘制图纸设计方法采用了原型技术,该技术可以代替油泥模型,提供快速的建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还是一种利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对产品进行仿真演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开发周期较短,可以将设计、分析和制造一体化,进行并行设计,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

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分析

目前,虽然认识到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的重要性,但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质量。

2.1提高软件运用的综合意识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软件使用技巧和使用软件解决问题的意识。利用各个设计软件解决问题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如工业设计师可以利用作图可以提高作图效率,还可利用三视图进行展示,利用三维软件实现平面设计,通过在三维软件中进行透视和渲染效果的调整,可降低平面类软件在立体效果实现上的困难。

2.2强化工程类软件教学

由于工业设计是面向制造的,其产品的设计、建模都是为后续工程设计做准备,因此工程类软件会涉及到产品的开具模型阶段。作为工业设计师,需评定自己的设计能否最终加工成型。而工程类软件功能的完善,增强了曲面建模的能量,可以实现很多复杂的模型,提供便捷的修改功能和模型分析功能。因此,掌握工程类软件对设计师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该类软件的教学对提高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3进行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只是单纯的依据教材进行,根据教材中的软件操作指示进行学习。该类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基本模型和复杂模型的创建、渲染等基础知识。但是不能满足企业对实际工作能力的需求。因此,应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如开展校外实训,使学生可以在企业中综合运用各个软件,提高综合能力;或者请企业的设计师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具体项目的流程,对学生提出企业需求的技能、知识。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还可以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教师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学的改革。

2.4在教学中加强造型分析能力

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学生对造型的分析能力。只灌输理论知识的方法很难使学生对软件的使用方法融会贯通,也就不能设计出好的造型。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多采用案例,以实际产品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软件各个部分进行融会贯通。此外,还可以使学生对实际造型进行分析,深入分析造型设计中的细节、比例和内部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可加入手绘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这种利用实物模型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2.5自编教程案例进行教学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教材中的实例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变得陈旧、过时,其建模方法不适合学生学习。教师可采用自编教程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该方法以国家标准教材为依据,考虑时代需求,编写产品建模教程,并以实际产品为案例,重点描述建模的技巧,使学生可以看到具体的图片、视频。此外,还可结合实际产品展示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对实物模型的思考、分析,增强实物模型与虚拟模型的比例关系的把握能力。

2.6师生共同参与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对案例学习和实际操作的时间较少。课堂上,老师应集中对学生上机时的问题进行解答。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可先汇总学生问题,将典型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建模的思想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培养创新能力。比赛通常是实际题目,学生需根据题目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实战的环境下学习,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分析问题,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最终完成设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指导,或通过网络、资源共享等方式,将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总结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产品设计技术也随之不断提升,设计模式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社会提供综合能力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熊炎.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实践思考[J].广西轻工业,2011,10(03):85-86.

工业设计教学设计篇10

一、根据工作任务或情景设计课程理论内容

理论内容设计的思路为: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调查项目或选择调查案例,按照项目或案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将课程理论划分为四大模块,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表述。在每个模块中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或工作情景,并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点。

二、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统计课程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基本工作能力:主要包括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调研问卷数据变量的定义、输入与保存、数据的编辑等。其次是专项工作能力:针对每个知识点及专项技能设计单项实训,通过单项实训,完成对统计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专项能力的培养。最后是综合能力:学习结束后,综合所有单项实训内容,设计一整套综合能力项目,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实训任务过程,即巩固学生的统计基础知识,又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体现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掌握情况。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训与综合实训两部分。课堂实训包含主要知识点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时完成相关实训内容.实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统计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对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综合实训是在学生学完全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调研项目实战,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可设定一系列与工商企业管理相关的调查需求,制定综训课程内容如撰写调查方案、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利用软件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以及调研成果的展示。这样不但可以将所学统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统计工作结合起来,还让学生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沟通、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团队协作等方面素养和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三、针对课程形式与专业特点有效选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