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十篇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9:37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1

“这几个字不能多、不能少,也不能变。‘来’表达亲切和热情,‘耍’是河南方言,最真切地体现出悠闲与惬意。”从送庄镇十里香草莓合作社出来,孟津县委常委、副县长辛俊峰的解释,让人记忆犹新。

道路两旁,布列着几十家草莓、葡萄等水果采摘园,一个个精美醒目的招牌迎风而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就是在这里调研时,对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由此促发了孟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

打铁还需自身硬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民工返乡创业,孟津之所以成绩引人注目,关键还是自身未雨绸缪的施政理念和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

2009年开始,孟津就提出了全民创业的目标,并且连续6年将其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十大行动计划。特别是近年来,孟津通过持续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强化创业指导培训和标兵选树等措施,不断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红利”。

目前,孟津返乡创业农民工约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2.6%。全县返乡农民工共创办各类实体1300多家,创业销售收入达2.3亿元,带动就业2万人左右。连续5年每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都在3亿元以上,创业工作被洛阳市政府授予就业创业先进单位,创业贷款担保中心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第十一届全国“非金融机构最佳创新奖”。

今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的到来,为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春风,当时的情景,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记忆犹新。

在孟津,先后考察了洛阳市孟津县京孟种植合作社、洛阳鑫沃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一体化企业。他指出,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文化水平较高,不少人经受了市场的熏陶和工业化生产训练,要积极引导他们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将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理念和产业发展模式引入农业,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还特意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副总理的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走产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念。”洛阳鑫沃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新阁兴奋地说。

安徽前来取“真经”

初冬时节,草木萧瑟,但中原大地处处涌动着返乡创业的热潮。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机遇,许多农民工怀揣梦想,纷纷返乡创业。他们的回归,为沉寂的农村大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1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派出调研组来到河南,他们的目的,是来寻求这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真经”。

为了让调研组尽可能多地了解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经验和做法,孟津显然是最合适的去处。

位于会盟镇小集村的洛阳天下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调研组到达的第一站。该公司由8名返乡农民工筹建,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年收益已经达到1000万元。公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解决了当地秸秆利用的难题,同时为周边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和妇女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洛阳田园之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蔬菜种植为主导,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新技术开发和推广、观光休闲、农业电商、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公司。该公司也是由返乡农民工创建,合理完善的产业布局,使公司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发展,并带动周边1180农户参与生产经营,人均年增收3万元。

在所参观的几家公司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洛阳龙浩农业有限公司。虽然已是初冬,这里依然花木葱茏,植被丰茂,景色宜人,特别是眼前那个“来孟津耍吧”的精致招牌,给人宾至如归之感。在公司创办人吕妙霞的带领下,调研组品尝了甜美可口的草莓和葡萄,参观了标准化种植园区,并听取了她从北京返乡创业的成功历程。

虽然天气渐冷,但孟津县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和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并不冷清,来来往往的人们或办理手续或咨询政策。在这里,调研组就简化办事程序、提供综合服务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问询。

9日上午,意犹未尽的调研组在对古村落魏家坡、洛阳三彩小镇和平乐牡丹画村进行调研后,满载而归。

一路走来,调研组不停地啧啧称赞。

“孟津的做法让我们眼前一亮,你们亮点多,措施实。安徽现在也在举办徽商大会,号召徽商回归。农民工返乡创业,你们走在了前面。”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红说。

“大雁争相归”

9月24日,孟津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确定“围绕一个目标、落实三个体系、打造四个亮点”,全面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能创业、创成业。

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政策体系、创业保障体系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提出的三大体系建设。结合自身实际,孟津量体裁衣,提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举措,筑牢“三大体系”。

创业服务贯穿于创业的整个过程,是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的重要依托。

孟津县继续简化服务流程,降低创业门槛,取消歧视性规定,让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其他招商项目享受同等待遇;发挥县、乡、村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作用,各乡镇依此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统计监测,完善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人员台账,及时掌握农民工就业和返乡情况,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返乡农民工不同创业阶段、不同业态、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地域经济特色等所需知识技能特点,编制差异化的创业培训规划,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提高创业培训有效性。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是落实创业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除了落实农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孟津县还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机制,确保每年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不低于6000万元;全面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相应政策执行时间范围内,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中小微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创业场地优惠政策,鼓励各镇筹建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实体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发生的物业管理、房租、卫生、水电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实际费用50%的补贴,同时保障用地指标,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和支持;采取多种担保方式,推行“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贷款”组合模式,金融机构对其中的商业性贷款实行低利率,切实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成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量身定做”特色金融服务,满足农民工返乡创业多样化需求。

要充分释放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激情,使农民工想创业、创成业,保障体系建设不可或缺。

目前,孟津县各个部门都把创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工作列入重中之重,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协调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特别是在氛围营造上,孟津引导鼓励各乡镇争创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乡镇、示范园区、优秀示范项目。目前,送庄镇、会盟镇、白鹤镇、平乐镇正积极争取创建示范乡镇;平乐农民牡丹园区、孟扣路送庄镇种植业园区、送庄村特色种植园区、孟津十里香草莓园、孟津洋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丰博草莓园、鑫沃牧业等正积极为争夺示范园区和优秀示范项目作准备;评选“返乡创业之星”,进行巡回演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孟津县在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上的一个特色举措,接下来仍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介,广泛宣传创业典型人物,宣传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积极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环境。

一个个成效显著的举措,让孟津县在外农民工“大雁争相归”。

一个目标,四大亮点

确保2017年成功创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是孟津县确立的一个宏大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孟津县正坚定信念,砥砺奋进。

到2017年,孟津县力争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7万人,带动就业3万人,创建1个示范镇、2个示范园区、5个优秀示范项目;到2020年,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10万人,创建2个示范镇、5个示范园区、20个优秀示范项目。

不仅如此,孟津县还提出了打造四个亮点的计划,即打造好指导师志愿团、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技能培训和综合服务中心。

精心挑选创业指导师志愿团成员,确保志愿团成员不低于80人,每年开展帮扶不低于400次,为有意愿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做好政策咨询、创业项目评估、创业指导等咨询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做好图文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完善好服务台账。

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和反担保程序,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工作,设立返乡农民工贷款办理窗口,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每年为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不低于2亿元,总额度不低于3亿元。

聘请高水平专家教授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特征,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每年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技能培训不低于1万人,保证每名返乡创业农民工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创业技能培训。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2

《意见》指出,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新局面。要加强统筹谋划,健全体制机制,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热情,全面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催生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新动能。

《意见》提出,要坚持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坚持盘活存量与创造增量并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坚持输入地与输出地发展联动,通过促进产业转移、推动输出地产业升级、鼓励输出地资源嫁接输入地市场、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渠道带动返乡创业。

《意见》强调,要健全基础设施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创业线上线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存量资源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强化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工作,完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公共服务,改善返乡创业市场中介服务,引导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对接。

《意见》提出了支持返乡创业的5方面政策措施:一是降低返乡创业门槛。二是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减免政策。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具备享受支农惠农、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纳入扶持范围;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可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四是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运用创业投资类基金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五是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

为了保障返乡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组织实施办法。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细化配套措施,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关键在地方。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结合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际需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办法,加大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抓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5―2017年)》(见附件)的落实,明确时间进度,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工作实效。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创业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35-02

当前,支持中西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对于“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增长速度骤降,就业压力增大,尤其是中西部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在外出务工的14041万农民工中,中、西部占70.3%。截至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为7000万人左右,约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0%。春节后,在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大约80%以上已经进城务工,其中,有4500万已经找到工作,1100万人仍处于寻找工作状态;近20%就地就业或创业或寻找工作。

破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重在“开源”,利用危机倒逼机制主动引导新一轮的创业浪潮,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创业者。返乡农民工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且能够带动其他农村劳动力就业,开辟了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新空间。据统计,一名返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平均可带动7~8个人就业,初步估计全国近500万返乡创业人员,能够安排约3000多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增收5000元左右。

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农民工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从主观愿望上来说,大多数农民工也想留在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生活,然而东部城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和教育费用是一般农民工无法支付的。因此,绝大多数农民工就只有选择返乡生活,但返乡农民工尤其是新一代的农民工根本不愿意居住在乡村,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在家乡附近的城镇居住。进入城镇的农民要想真正融入城镇过上城市生活就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经济地位,就有必要在打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创立自己的产业,筑就牢固的经济基础。返乡农民工创业是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返乡创业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农业中的规模化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业。他们不仅将农业技术带回了家乡,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残缺不全的缺陷。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欠发达地区低成本的小城镇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返乡农民工为家乡带来了新的产业和服务,对完善城镇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返乡创业一般都在集镇和县城,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产业支撑和服务设施严重不足。返乡创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家乡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够极大地增强当地经济活力,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地方税源,提升了当地城镇的发展能力。

返乡创业是外出劳动力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投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后的一种理性选择。创业的动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外出的农民工中,不少人认识到,外出打工只能解决温饱,只有实现创业才能实现致富。农民工在外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创业资本,学到了从商和经营的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是比较熟悉的,认为返乡创业的成功机会已经到来。其次,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是造成劳动力外出的社会成本、心理成本增加的制度因素。输入地收入下降和失业风险增加,而输出地投资环境的改善、夫妻分离、子女教育、照料老人等也形成了外出劳动力返乡的拉力。输出地投资环境的变化,从而加大了劳动力外出的机会成本,其具体表现形式是输出地市场规模的扩大,交通、通讯等创业条件的改善,输出地政府对返乡创业的重视和为其提供的优惠条件。再次,成功的返乡创业者的示范效应。返乡创业者在行业选择上与其外出就业的行业有着很高的相关性。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适宜于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的商品零售业、服务业或小规模加工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1.自有资金普遍缺乏,阻碍了创业的进程。据有关部门测算,在农民工总量中,只有7%~10%的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具备了创办工商企业、农业企业的能力,而大多数农民工则心有余却力不足,特别是创办生产性经营企业。如果资金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多数返乡农民工就只能空有一腔创业的热情而很难实现创业梦想。在现有的不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虽然产品销售旺和经济效益较好,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资金缺乏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严重阻碍了进一步创业的步伐。

2.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创业能力有待提高。返乡的农民工大部分人只有初中甚至是小学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小,“先天”不足导致农民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民工创业者普遍存在着经营理念、企业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应对创业的考验。一些业已存在的企业,往往经营管理水平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3.社会环境的制约。有些地方返乡农民工创业已经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但舆论导向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广播或报刊等媒体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报道仍比较少,并未营造出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力支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回报家乡有功的社会舆论氛围。在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有些相关单位不仅不提供应该的服务和优质服务,甚至还故意设障碍。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目前,中西部地区在大力招商引资和“招大商”的形势下,返乡农民工创业似乎无足轻重,再加上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从人数和比例上与东部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并未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尽管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十分困难。企业从开户申请到正式投产运转,中间“审批部门多、办证时间长、收费项目多”,导致返乡农民工创业初期成本过高。不少农民工创业者的感受是“业未创、身先疲、心已死”。

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战略高度对待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行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

第一,建立一套有利于中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有效机制。根据各地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优势,统筹规划创业园区的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且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和创业园。产业规划要考虑到农民工的具体情况,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返乡农民工创业。要把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纳入县、乡镇领导的考核体系。调动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财政支农资金要有一定的比例支持中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

第二,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的力度,设立农民工创业培训的专项基金。要以县和乡镇为主,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筹集专项基金和财政专项拨款,加大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能力和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培训的力度。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能够接受法律法规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尽快具备办企业的个人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使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组织交流活动和科技讲座,使创业者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金融,让返乡创业人员能够及时筹集到发展企业的资金。政府应积极协调银行与返乡创业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创新农村金融新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要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促使农村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要充分运用财政、扶贫、支农等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财政用于扶持开发区、创业基地建设、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和扶持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和农民工创业担保专项资金,结合返乡创业者在科技研发、产品开发、小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对农民工创业的项目给予支持。支持和引导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互助合作,寻找民间融资新途径。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4

一、活动主题

以农村劳动者和农村“零转移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搭建平台,促进就业”为主题的“2015年春风行动”专项活动,促进我县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二、组织领导

此项活动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领导。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园区社会事务局要按照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特色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三、活动时间

2014年2月初至3月底。

四、活动安排

(一)营造活动氛围。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的氛围,主要包括:一是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之际,通过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园区社会事务局)和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发放“春风卡”;二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典型;三是设立免费服务窗口。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农民工就业服务专门窗口,提供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和劳动维权等服务,并公布放心职业介绍机构的名单、求职方式等内容;四是开展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专项活动,结合农民工返乡时间,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放《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同时,组织农民工问卷调查。

(二)开展就业帮扶。做好返乡农民工、外出农民工就业情况统计,完善各类台账;继续对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就业援助措施,并通过乡镇(园区)、村(社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进行“一助一”的对口帮扶,使农村“零转移农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接受至少一次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一次职业指导,两次就业岗位援助。

(三)组织送岗慰问。一是春节前后,各乡镇(园区)要及时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往返路线、方向、时间等情况,协助交通运输部门对返乡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派专车接送。二是开展“送岗到乡、迎人来城”的送岗慰问活动。组织用工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送岗下乡,让农村劳动者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也可把乡镇(园区)、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请到城里来,让他们与用工单位面对面进行对接,掌握了解用工信息,组织引导当地农民工转移就业。

(四)举办专场招聘会。一是各乡镇(园区)应结合农民工返乡,加强用工市场考察开拓,广泛收集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岗位信息,通过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和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公共信息栏,免费发放用工信息。二是县人社局适时举办“新春专场招聘会”、“开发区专场招聘会”、“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专场招聘活动。各乡镇(园区)根据本辖区特点,举办各类招聘会;同时组织人员参加县人社局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三是根据市局统一安排强化“两皖”对接,在3月份组织企业赴皖北开展招聘活动。

(五)继续打造“半小时就业服务圈”。一是春节期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入村入户,宣传返乡就业创业政策,并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有针对性的推荐就业,鼓励返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农村劳务经纪人与缺工企业开展对接,带动本地农民到缺工企业务工,帮助其稳定就业。三是促进用工量大的企业与乡镇(村)建立劳务对接关系,实现企业用工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双赢。

(六)提供技能培训。各乡镇(园区)要抓住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转移就业政策、法规,对于农村劳动者有培训要求的,各级培训机构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创业培训,并帮助其按规定享受相应补贴政策。积极与各类职业院校联系,广泛收集有利于农民工就业的各类培训项目,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截止3月底,县人社局应至少组织200人次的技能培训和30人次的农民工创业培训。

(七)整顿市场秩序。2015年3月,县人社部门会同县公安、工商、总工会等部门,对全县的营利性职业介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清理整顿。通过新闻媒体公布监督电话,根据举报查处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打击假借职业介绍进行诈骗的各类犯罪行为。

五、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园区)要高度重视“2015春风行动”活动的开展,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此项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民工就业和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各乡镇(园区)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方案,结合本乡镇(园区)实际,围绕“组织网络化、服务全程化、输出基地化、培训层次化、劳务品牌化”组织实施农民工进城就业服务工作。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5

一、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越来越多,呈现出以下特点:

1、企业数量较多。截止5月底,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达407家。

2、投资规模较大。全部407家企业注册资金总计42956.5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有9家,占总数的2.21%,如浩诚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36万元、怡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58家,占总数的14.3%。50-100万元的66家,占总数的16.2%。这样的投资规模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当然不算什么,但对于农民工来说确属不易。

3、地域分布较广。407家农民工创立的企业分布在全市31个乡镇(街道)。创办企业1—10家的乡镇(街道)18个,它们分别是:剑光、剑南、河洲、孙渡、梅林、隍城、湖塘、白土、筱塘、段潭、拖船、丽村、桥东、淘沙、张巷、洛市、蕉坑、石江。创办企业11-20家的乡镇(街道)7个,它们分别是:曲江、同田、泉港、小港、秀市、杜市、石滩。创办企业21家以上的乡镇(街道)6个,它们分别是:尚庄、董家、袁渡、荣塘、铁路、荷湖。

4、带动就业较多。达到10537人,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将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5、产业特色较明。从产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企业148家,占总数的36.4%;从事第二产业的企业197家,占总数的48.4%;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62家,占总数的15.2%。第一、第二产业企业总占84.8%,为大多数农民工创业者的产业选择,充分体现了农民工创业者的职业经历和自身素质特点。同时,在一些农民工返乡创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也呈现出了自己的地方产业特色。如:董家镇养殖业“一枝独秀”,农民工返乡开发了29个养殖业项目,打造了“养殖之乡”;荣塘镇养殖业、服务业“双轮驱动”;袁渡镇养殖业、加工业、建筑建材业“三产齐飞”;铁路镇养殖业、加工业、建筑建材、服务业“四管齐下”;尚庄街道种植养殖、矿山采掘、建筑建材、加工业、家居业“五路出击”。

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所以能形成目前这样的良好局面,有着深层原因:

从外部因素看,主要得益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部地区实行的产业梯度转移战略和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从内部因素看,主要得益于我市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为不断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可谓不遗余力,产生了令人瞩目的良好效果,使得已成为一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部实行产业转移的热地和创业者投资的热土。特别是在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推出了4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二、我市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存在一些问题:

1、经济实力有限,创业受到资金制约。要创业,就必须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一是依靠自己在外打工时的一些积蓄,数额往往不大;二是向亲朋举债,往往要支付数额不菲的利息甚至高利贷,融资成本较高。如果向银行贷款,一则程序复杂,门槛较高;二则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往往难以如愿。因此,融资难是影响和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大难题。

2、土地政策不利,创业受到用地制约。随着对工业用地政策的调整,许多地方设置了对工业企业用地的限制,通常都是优先安排大型企业投资或属招商引资项目的生产用地,而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大多是小型或微型企业,往往得不到土地政策的照顾和合理安置。此外,农村的承包责任土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工业用地设卡,导致一些农民工只能用一些旧厂房或乡镇的民房用于企业生产,难以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物流运输、行政服务等优惠政策。

3、熟练工人短缺,创业受到人才制约。许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问题,特别是技术工、熟练工十分紧缺,经常出现“订单等人”的现象。熟练工人的短缺,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4、业主素质不高,创业受到文化制约。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程度不高,几乎清一色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极其有限,难以接受新的东西;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思维方式传统,经营观念落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创业目标不高,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他们中不少人“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比较严重,满足于现有规模,满足于小有成就,没有远大抱负,不愿进行二次创业,不愿追求更大发展,使得他们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

另外,目前政府没有出台专门、系统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少数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者的积极性。

三、促进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几点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推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建议因势利导,出台一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1、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特殊财税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财政金融支持。资金,有如企业身体内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企业融资的渠道有多种,但成本最低的是银行贷款。对于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来说,难度最大的也是银行贷款,难就难在程序复杂、门槛较高,难就难在信用担保和财产抵押。政府如何为企业排优解难?建议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财政金融支持。第一,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门扶持基金,为其向银行贷款提供贴息补偿;第二,用活小额贷款政策,采取各种方式,千方百计让创业者享受小额贷款政策;第三,取消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第四,用财政奖励或税收返还收的方式,在3-5年内实际免除其上缴税收,进而支持其发展壮大。当然,农民工创业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必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政府的有限资源应该倾斜于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被扶持企业的筛选应由专家委员会通过科学评估作出。

2、合理调整土地政策和规划企业布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适当的企业用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规模不大,用地不多,绝大多数建在自家的庭院、废弃的村部和学校、旧厂房、老宅基地和自己的承包地上,有的与其他农民串换土地或是农用地流转。建议对农村土地政策实行“微调”,对已经形成的建设用地、旧厂房、乡镇、村庄、学校合并后形成的闲置土地、农民的旧宅基地等予以登记,允许它们转为工业用地或建设用地,并可进入市场,使“死”地变成“活”地,“废”地变成“活”地,“闲”地就“热”地。这样既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也可解决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业用地,并解决他们资金问题上的燃眉之急。总之,在土地政策方面,一是通过土地整理,腾出土地用于创业投资;二是鼓励建起标准厂房,租给创业者使用;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创业者众多的乡镇(如农民工企业30家以上的袁渡、荣塘、尚庄、董家、铁路)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通过集中布局以节约用地,建议大规模企业进工业园区,中等规模企业进乡镇(街道)农民工创业园,小企业自选厂址,以减少用地成本。

3、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教育,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人才兴则企业兴。针对目前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矛盾状态,政府应大力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重点办好市公共实训中心,使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办好职业培训学校.为企业培养大批有用人才。劳动部门要进一步打造好劳动服务平台,定期用工信息,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和劳工提供便捷沟通的桥梁。针对创业者素质不高的现状,劳动部门要继续加大力度,搞好创业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努力,走出一条“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有效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6

据统计,截至2009年2月20日,全区又有4.11万返乡农民工重新找到了就业岗位,就业尚有难度而暂时滞留在家的返乡农民工只有0.66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3.5%。

“五抓”思路、“六个一”活动

2008年9月份,平桥区就组织人员深入到平桥籍农民工务工集中地、辖区内企业和乡镇、村组,对农民工回流的人数、层次、行业、工种、技能等分类统计,全面摸清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返乡情况和返乡后的需求。

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平桥区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达1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4%;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区返乡农民工达11.29万人,其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返乡农民工4.77万人,占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的25.4%。如何尽快实现返乡后农民工的转移就业?平桥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和调查结果,科学把脉,确定了“创新抓维权,重点抓培训、关键抓就业、核心抓创业、突出抓典型”的“五抓”思路。

平桥区委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服务农民工、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农民工情况调查、一次新农村建设和项目推介会、一系列农民工维权活动、一次农民工技术培训活动、外建一批组织、宣传一批农民工典型活动,为应对危机争取了主动。

多策并举

孔祥地,一位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从“返乡农民工”跻身到“创业企业家”行列的平桥人。

他从2008年9月回到家乡,参加政府举办的养猪技术培训,随后在村代办员的帮助下,一次性购买6头母猪,现已存栏45头,当年实现利润3万多元。还加入了当地的生猪养殖协会。像孔祥地这样经培训后就业、创业的返乡农民工还大有人在。

平桥区提出把农民工工作当成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确保农民工返乡后不返贫、不失业。

实施四类培训,促进技能提高。抓住大批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再提升工程,对返乡农民工每人免费进行为期一周的技能培训。区重点对市六职高、信阳电子学校、CCC信阳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各乡镇、办事处充分利用农广校、成人学校等培训机构,多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

从2008年下半年至当年底,平桥区共培训返乡农民工4561人。一是开展转岗转业培训。二是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结合农民工的就业意愿,开展了专业对口的技能提升培训,增强了金融危机形势下农民工就业竞争力。CCC信阳培训中心以开展订单涉外劳务为方向,学员培训合格后全部到国外务工。2009年2月2日,该培训中心正式开班,目前已招收学员近百人。三是开展专场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返乡农民工,积极组织和聘请专业干部、高校讲师教授对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重点宣讲中央惠农政策和国家中长期产业方向,宣讲回乡创业的优惠措施和创业项目发展走势,为农民工创业提供智力支持。近几个月来,通过积极培训、引导,全区返乡农民工已创办企业和有创办意向的农民工达100多人。四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无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重点开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机修理等实用技术培训。甘岸办事处依托蔬菜生产协会,对返乡的600多名农民工分批进行了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农民工刘建平接受培训后,建起了3个水泥骨架蔬菜大棚,每亩收入8000多元。

积极引导就业,力促有序转移。“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是民生之基”。平桥区切实把农民工就业问题作为所有农民工工作的关键点,不断创新方式,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力促农民工就业。

一是开展“能人帮带”,拉动就业。洋河镇农民工彭必国针对金融危机影响和水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下降之机,及时把自己的建筑业务转移到内蒙古、青岛等地,得到了有效发展,2009年初从家乡带领近2000名农民工赴省外就业;该镇吕顺良、陈德全利用自己的京豫公司,在稳定山东建筑市场的同时,把队伍带到了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等地,走出了国门;查山乡农民工王东升回乡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飞亚达电子有限公司,实现200多名农民工当地就业。二是紧抓新农村建设,带动就业。平桥区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参与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农民工就业;鼓励、支持农民工围绕本地产业和土地做文章,化就业压力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2009年2月14日,中国绿化基金会在全国倡导的“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活动首先在平桥区拉开帷幕,活动重点鼓励和扶持大户承包荒山造林。三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就业。平桥区充分发挥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优势和驻外劳务工作站作用,广泛收集务工信息,为农民工就业搭建信息平台。平桥亚兴商场在农民工招聘会上,一次性签订就业意向60份,25名农民工已正式上岗。四是实施“共同约定行动”,驱动就业。区总工会加强与区内企业的协商沟通力度,达成共同约定,力促企业不减员、不减薪或尽量少裁员,稳定当前农民工的就业形势;豫龙同力水泥公司抓住国家扶持政策,扩大生产线,新增农民工就业近200人。同时,进一步创新农民工维权方式,重点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追讨、医疗救助和子女就学工作,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五是开拓就业市场,推动就业。新建的平桥工业园聚集了电子科技、轻工、机械制造三大产业,入园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项目吸纳了大批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找到了就业岗位。

大力扶持创业,构建互动机制。平桥区为返乡农民工搭建创业平台,营造创业氛围,提供创业服务,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从发达地区带回的理念、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回乡创业。

平桥区从四点入手:首先是抓源头,推动优惠政策普惠。平桥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施办法、融资贴息实施办法和电费补贴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农民工享受到了与下岗职工和大学生同等的创业优惠政策。

二是抓服务,全力推动返乡创业。积极帮助农民工协调办理创业项目报批、建设用地手续、银行融资、税金减免等事项,让返乡农民工创业无后顾之忧。甘岸办事处党委、政府通过积极引导,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水产养殖协会和蔬菜种植协会,降低农民工创业风险。2009年2月4日,由团省委、中共信阳市委主办的河南省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集中服务行动――信阳“九送下乡集中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在平桥区洋河镇举行,极大地激发了全区

返乡青年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三是抓联络,大力促进返乡创业。以亲情、友情、乡情联络为纽带,大力宣传家乡创业优势,力促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董运玖在西安从事粮食生意,通过乡情联络,了解到家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后,返乡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中信精米厂,日产精米120吨,带动30多人就业。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7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六盘水辖内7个有代表性的行政村的80位返乡农民工开展的。

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证分析

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性普遍较高,但真正具备创业能力的较少。在被调查的80位返乡农民工中,认为“只要政策优惠、资金到位、创业环境良好,就打算2009年留在家乡自主创业”的有58位,占比72.5%。但是在回答“您有何技术?有什么较好的创业项目?项目的创建和发展需要投入的资金大概多少?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如何?创业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大概有哪些?”等问题时,只有6位返乡农民工能完整地回答出上述问题,占比7.5%,有18位返乡农民工能回答出部分问题,占比22.5%,其余34位返乡农民工虽然有创业想法,但几乎不能回答出上述问题。调查显示,虽然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拥有创业技术、具备创业头脑、创业思路清晰的返乡农民工很少,需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有创业积极性的返乡农民工给予技术培训和创业项目的引导。

创业项目的选择多样化,但仍以种养业为主。调查显示,在58位有创业积极性的返乡农民工中,选择种养业(种树、种蔬菜、养鸡、养猪、养牛等)的有40位,占比68.97%;选择服务业(在农村开超市、买车跑运输等)的有7位,占比12.07%;选择加工业(办修理厂、组装农用机具等)的有6位,占比10.34%;选择其他行业的5位,占比8.62%。

创业环境有待完善,增加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难度。被调查的80位返乡农民工在回答“您认为创业受到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时,有75%的人都回答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一是融资难,二是办理有关手续审批难,三是交通不方便,四是对生产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不是很了解。

返乡农民工创业对金融需求的实证分析

创业资金缺口大,资金来源渠道较窄。在58位有创业积极性的返乡农民工中,认为除自有资金外,资金缺口在50%以下的占21%,资金缺口在50%~70%之间的占43%,资金缺口在70%以上的占36%。在回答“您通过哪些渠道来填补创业的资金缺口?”时,有80%的返乡农民工把通过农村信用社贷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其中,只选择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占51%,只选择靠亲朋借款的占8%,同时选择农村信用社贷款、民间借贷、亲朋借款的占41%。

返乡农民工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矛盾突出。调查显示,85%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难。贷款难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二是银行贷款利率偏高,三是对银行的信贷政策和条件不清楚,四是所在乡镇没有金融机构。我们通过调查当地农村信用社得出的结论是,农信社很想贷款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但能达到信贷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很少,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农民住房无产权证,土地不能作为抵押,而农民除了土地、住宅外,基本没有其他财产可以作为抵押。二是农民工流动频繁,银行担心万一农民工创业失败后再长期外出务工,给收贷收息增加难度。三是对农民工创业风险把握不准,对发放信用贷款态度审慎。

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及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切实解决创业资金难的问题。

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贷款抵押担保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及返乡农民工贷款难的问题。一是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抵押担保方式,扩大抵押担保的设定范围。二是创新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如由政府牵头,组建农户联保贷款协会;以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出资为主,创业农民工出资为辅,组成返乡农民工创业信用贷款担保基金等。三是探索林权抵押、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耕地抵押等农业经营权抵押的新模式。四是已经建立了信用村镇的地区,农村信用社应对返乡农民工信用状况进行及时深入的调查了解,并给予授信评级后发放贷款证,以方便其贷款创业。

扩大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同时鼓励在农村地区创建微型农村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地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六盘水辖内截至目前还有40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网点,占全辖乡镇总数的40.82%。地方政府应对在边远乡镇设立网点的农村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以鼓励其在边远乡镇设立网点。同时鼓励在农村引入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自立服务组织等微型金融机构,以加强对农户和返乡农民工的金融服务。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8

一是开展外出务工人员人力资源普查。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做好春节前后的农村劳动力返乡情况摸底及人力数据库信息更新工作。根据邵武市人力资源数据为信息显示,目前我市劳动力总数为17.63万人,在邵武市外务工、经商劳动力约3万人。

二是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工程”的宣传力度。以在外务工人员春节回家团聚的传统习俗为契机,在各乡的镇集镇、公路沿线悬挂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布幅和宣传标语;发送宣传回归工程的系列短信12万条;同时通过《邵武报》、邵武市电视台、邵武市政府门户网、邵武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三是根据企业缺工情况及返乡外出务工人员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提升创业就业人员素质。1月份,在沿山镇、拿口镇、洪墩镇、和平镇、大埠岗镇等乡镇举办12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民工630人。

四是结合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开展劳动用工专项监察行动,拉网排查全市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工企业、住宿和餐饮等企业,掌握并跟踪欠薪隐患,主动提前介入,按规定及时妥善处理欠薪案件和源头性欠薪等案件,确保返乡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仅两节期间,共为93名农民工追讨回185.6万元工资。

五是2015年2月25日举办邵武市2015年“春风行动”暨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工程”招聘会。在招聘会现场设置“返乡务工人员就业专区”,以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推荐介绍邵武市的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参加此次招聘会的单位有93家,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个,涉及木竹加工、机械制造、食品、纺织、化工、酒店等行业,7000余人进场应聘,1034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意向性用工协议,其中有441人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占达成意向人员的42.6%。招聘活动期间市人社局的志愿者还开展了农民工维权法律咨询活动,现场发放《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5500余份,接待农民工法律咨询300余人。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9

工商局返乡农民工就业洽谈会的讲话

为畅通创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经市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均允许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可以创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也可以申办个体工商户;投资方式可以资金、技术、设备出资入股,也可以采取提供原材料委托加工、代销产品、提供信息等方式与他人合作创业。在符合城乡规划、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或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单位要积极给予支持。

(二)落实创业用地。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允许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等方式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将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按照有关规定对收取集体非农用地规费予以优惠。

(三)建立返乡创业基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在工业园内区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小区,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对各地规划建立的符合条件的重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给予一次性开办经费补助,补助经费从县(市、区)人民政府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各地要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园、小企业基地、商业街建设,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建立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返乡创业小企业基地或返乡创业一条街。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优惠政策。

(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返乡创业农民工证照齐全的,房屋产权、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均可作为抵(质)押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积极探索用土地流转经营权、商品林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

(五)逐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

1.鼓励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按照量力而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将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农村建卡贫困户、农村低保人员、农村残疾人、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按税收政策规定,纳入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范围。

2.对返乡农民工进城从事个体经营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比照城镇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其流动资金不足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地方财政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贴息一年。对返乡农民工合作经营和组织起来创办的小企业,可按其吸纳符合贷款条件返乡农民工和其他失业人员的数量,按每人5万元之内,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申报程序和办法可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资府办函〔20xx〕146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4.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

二、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简化审批程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返乡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程序。大力推行并联式审批、一站式服务,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二)强化信息服务。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创业的相关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要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要通过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接受和处理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三)强化创业指导。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等服务,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提供公共服务。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服务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三、健全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乡镇返乡创业工作总结篇10

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进行创业就业。结合对江苏省4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创业就业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设与对策,以期为江苏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调查分析

该研究试图通过调查,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现状,并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归纳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的方向选择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建议。

1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江苏省4个城市(包括苏州、常州、南通、连云港)的返乡农民工。

1.2调查程序

调查时间为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第1步:根据研究目的制定调查问卷;第2步:与乡镇村民委员会或者街道居民委员会联系,确定返乡农民工人数及家庭住址;第3步:发放问卷;第4步:回收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2调查结果

2.1基本调查状况

从农民工群体的性别组成来看,男性占60%,女性占40%。其中,18~25周岁的占20.3%,26~30周岁的占28.5%,31~35周岁的占22.5%;36~40周岁的占18.3%,40周岁及以上的仅占10.4%。农民工群体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8.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6.0%,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7.8%。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有70.30%的农民工已婚,55.30%的农民工已生育1个子女,26.0%的农民工生育2个及2个以上子女;43.50%的农民工家中需赡养2位老人,26.5%的农民工家中需赡养3位或3位以上老人。

2.2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就业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48.8%,从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占40.2%,从事脑力劳动的仅占11%。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他们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h,农民工群体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9.4h。农民工就业工资主要集中在600~1000元/月之间。每月无收入的占7.80%,600元以下的占20.00%,600~1000元的占40.6%,1000~1500元的占21.3%,1500~2000元的占7.5%,2000元以上的仅占2.80%。其中有50%左右的农民工是家庭主要经济支柱。

2.3返乡农民工创业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有26%的返乡农民工正在创业,表示有意愿但是有困难的占26%,有8.8%的返乡农民工曾经创业,但是现在已停止,60.7%的返乡农民工有或者曾有创业意向,有27%的返乡农民工没有创业打算,而仅有11.8%的农民工对是否创业表示无所谓。农民工返乡后创业地点有66.8%的选择在城镇,在农村自主创业的占29.30%。对于创业方向,13.5%的返乡农民工选择批发零售,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并居第2位,分别占10.75%和10.00%;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并居第3位,分别占8.75%和9.00%;以下依次为电子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中介服务、房地产业等。调查数据显示,23.80%的返乡农民工选择种养大户,其次分别为商业流通业(9%)、农产品经纪人(8.50%)、农资经销商(8.30%)、农村服务业(6.8%)、农村娱乐业(6.8%)。返乡农民工强烈的创业意愿中,选择独资的占41%,与家人合伙的占36%,与村里人合伙的占8.5%,与村外朋友合伙的占11.7%,以地产为股招商的仅占2.8%。调查数据反映出返乡农民工有强烈愿望,但他们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不易。 

3讨论与建议

3.1分析讨论

从返乡农民工整体状况来看,40周岁以下的占民工总体样本的89.6%,农民工群体处于青年化,其群体年龄构成处于最佳劳动年龄段。与其他职工群体相比,农民工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而限制了农民工的就业创业领域和工资水平。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企业,大多从事苦、脏、累、险、重且技术含量较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或工种。从行业分布看,农民工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纺织业、服务行业等,所在企业的性质大多是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1]。

调查数据显示,有28%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筹集困难。由此可以看出,资金问题已成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瓶颈,政府扶持、激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着力点应放在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优惠的资金政策支持、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难度上。

返乡农民工多数为家庭主要经济依靠支柱,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很重。一方面,由于农民工资金积累少、文化程度低,在返乡后选择创业容易导致家庭经济来源不稳定,致使很多农民工不敢轻易创业[2]。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担忧创业后会出现经营不善,不善于管理,这一担忧可能来源于以下原因:一是农民工教育程度和知识文化水平低,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二是家族式管理,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3.2对策建议

(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便利。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保护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对农民创业工的限制,实施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的乡(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拓宽返乡农民工融资渠道。政府在制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必须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发展乡村和城镇社区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要大力积极稳妥放宽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的限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题[3]。

(3)减免农民工返乡创业税费。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支持扶持农民工创业。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相关收费项目,直至实行“零收费”政策。

(4)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部分省市已经实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由政府出资,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培训对象的覆盖面[4-5]。对有创业意愿的人群,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参考文献

[1]李敏骞.创业农民培训的几种模式[j].农民科技培训,2009(1):6-7.

[2]戚迪明,侯立白,景再方.国外创业政策对我国农民创业问题的借鉴[j].农业经济,2009(3):42-43.

[3]张晓东,郭成芳.开展农民创业教育,促进农民创业活动[j].中国农村教育,2009(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