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光伏发展十篇农村光伏发展十篇

农村光伏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02

农村光伏发展篇1

【关键词】农村;光伏发电;评价模型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连年提高,农民家庭的用电设备出现了快速增加势头,相应的农村地区的用电量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夏季高负荷季节和节日时刻更是经常出现供电难以满足负荷的现象,这对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新能源发电相关补贴政策,而中国农村的建筑多以平房或低层小楼为主,有着发展光伏发电的先天性位置条件,这就给农村屋顶光伏发电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

二、农村发展光伏发电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从物理布局上看,光伏发电要占用较多的土地面积,城市人口密集,人均建筑接触日光面积较小,因此不利于发展光伏发电。而农村人口密度较低,居民建筑多是平房或低层楼房,人均建筑接触日光面积较大,而且闲置或废弃的场地较多,这都给光伏发电提供了很多的安装地理位置。相较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其他发电方式,光伏发电占地面积更小,甚至不用占地面积,据相关统计,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三者的占地面积比大概为1:10:100,农村光伏发电占地少的优越性非常明显。从光伏产业本身来看,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显现,其制造成本也在呈现下降趋势。从历史来看,光伏材料成本相较刚出现时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下降。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一个光伏组件制造大国,目前面临着外需不足和西方贸易制裁的不利,国内光伏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光伏价格处于一个下降的通道,这也为光伏组件在农村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尽管如此,光伏发电在农村发电也面临着一些劣势。光伏组件相对农村居民收入来讲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农村居民的素质相对来说较低,多数都不愿也无力进行中长期的投资投入产出核算。因此,化解农村居民的财务核算劣势也是构建农村光伏发电经济型评价模型的原因。

三、影响农村光伏发电的经济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单位装机年发电量Q:在光伏材料一定的条件下,该数值主要与当地的年平均日照时间有关,在进行投资经济性测算时,为简化起见,可以根据历史平均日照时间来测算该地农村的年发电量。光伏设备使用寿命L:该因素是决定净现值大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初始单位装机光伏设备投资i:光伏材料不同,初始投资也不同。政府对于光伏单位装机的一次性购买设备补贴a:政府的补贴方式可能会因为时间和其他因素而出现形式上的不同,在模型具体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折算成投资初期的现值。农村居民用电消费价格p: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用电,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模型中的p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售电平均价格。国家对光伏发电的电价补贴C: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这个数字可能会出现不同。折现率R:由于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较长,该因素必须要考虑在内,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数字根据不同的地区可以有机动的变化。光伏发电并网政策:不同的并网政策不仅会对农村光伏发电的经济型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对农村的电能使用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理出影响模型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后,我们可以根据技术经济学原理建立模型,这里利用静现金流量方法,即npV法。分两种情况考虑(这里不考虑设计光伏初次安装和后续维护的人工及相关成本),当农村光伏发电不能卖给电网时,也就不存在上网电价补贴了,因此这里的p指的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售电平均价格。npV=-i

根据模型,农户居民和政府可以判断自己的投资及补贴是否合理。对影响npV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进而制定自己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佳.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在农村的应用[J].农村网络信息.2012(3)

农村光伏发展篇2

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绩效整改分析调研报告

根据**省审计厅20**年对全省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的安排,黄陂区审计局扶贫资金审计组对黄陂区20**年度扶贫资金进行了全面审计,在此基础上审计组对扶贫项目中重要一环“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光伏发电的理论基础与政策背景

光伏扶贫是指在贫困地区统筹建设分布式光伏电源或规模化光伏电站,通过将光伏发电并网出售,为贫困人口带来经济收入,以达到精准扶贫目的扶贫开发手段。主要方式是在农民住房屋顶、荒山荒坡或者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并入电网,供给各家各户使用。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电力资源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大,火力发电的环境污染问题无法避免,兼具清洁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光伏能源也便成为国家能源开发规划的重要一环。同时,为了保证各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既能充分利用荒废土地和资源,亦能最大限度的维持生态平衡,避免环境破坏,进而贯彻落实“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经济发展理念,党中央、国务院自20**年以来,密集发文要求各地方政府将扶贫开发和能源开发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光伏扶贫建设,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等文件,为在全国具备光伏建设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提供了参考。

在此背景下,黄陂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于20**年5月出台了《黄陂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充分利用国家发改委关于光伏产业的并网电价补贴政策,保障扶贫资金投入,在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空闲、未利用土地、农业大棚等具备条件的地方,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扶持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或者小型光伏电站,20年至25年内,持续为贫困户和贫困村提供现金收入。

二、光伏工程的发展优势和投资收益分析

光伏扶贫是一项针对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发展基础十分薄弱,难以通过特色产业或其他集体项目突破年集体经济收入XXX万元/年以上的瓶颈条件而实施的,带有一定保障性色彩。

(一)光伏工程的发展优势

作为精准扶贫的骨干项目之一,光伏扶贫工程将光伏发电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短期内的确不失为一条致富新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收益的稳定性、产业的环保性和投资的可行性等方面。

1.稳定性。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无法规避的自然灾害和难以抵御的市场风险让多数地区的扶贫工作人员在贫困村产业规划上畏首畏尾。相比而言,光伏发电的优势十分明显,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有效保障了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转。安装即可并网,并网即能发电,发电便有收入,如此稳定的产销链条使光伏发电成了农村不可多得的增收路径。

2.环保性。火力发电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较大,目前,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的排放已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自然环境不堪重负。光伏发电不产生任何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没有任何转动部件,不会产生噪声污染。

3.可行性。农村自然禀赋的丰裕程度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人力资本更显捉襟见肘,在资源禀赋不足和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双重约束下,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往往止步不前,光伏电站将农民闲置的自家屋顶、院内外空闲地和可以利用的荒山荒坡采取不同的形式加以充分利用,既能满足用电需求,亦能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生活条件。

(二)光伏工程的实施成效

黄陂区是我省首个开展光伏扶贫计划的县区,20**年,除王家河街之外的7个街道乡镇累计为XXX个贫困村建成小型光伏电站,长岭街和木兰乡为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全区全年累计完成村级光伏发电2531千瓦,户用光伏发电39千瓦,发电收入XXX万余元。

黄陂区开展光伏扶贫工程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用于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在不包括各帮扶单位帮扶资金的情况下,直接用于贫困村精准扶贫事业的财政资金平均在XXX万元左右,基本可以保证各村在完成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同时,维持村委组织的正常运转。截止目前,全区直接用于光伏发电站建设的财政资金累计高达2600余万,未来还将持续投入5000余万,除王家河街外,各乡镇均已完成200千瓦以上的光伏电站建设任务。

(三)光伏电站的收益预测

经济收益的短期性和经营风险的可控性使诸多贫困地区对光伏工程趋之若鹜,“光伏热潮”由此形成,但是,评估一项产业的发展情景和盈利空间不仅要考虑短期收益,更要考虑长期回报和机会成本。以木兰乡富家寨村为例,全村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光伏工程占地约1.7亩,总装机容量40千瓦,总投资成本约XXX万元,按照1.XX元/度的预期电价计算,可在未来25年间完成集体收入XXX万元以上,投资回报可达60余万元。全周期收益预算并未包括光伏发电组件建成之后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费用。调研发现,多数贫困村选择任用本村的贫困人员负责光伏电站的维护和管理,为扶贫对象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此外,光伏扶贫工程维持现有利润的前提是国家对新能源发电的补贴力度和政策保障,在没有各类财政补贴政策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投资收益将无法保障,收回建设资本的周期将大幅延长,预期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会低于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收益。同时,调研组发现个别贫困村的光伏组件仅仅建成半年便已出现破损情况,能否维持25年的使用寿命还是个未知数,使用周期一旦缩短,光伏电站的收益还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光伏电站发展中的潜在问题

光伏扶贫实现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统一。黄陂区诸多贫困村得以脱贫出列,贫困人口得以脱贫销号,光伏项目的实施功不可没,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实质性转变,依赖性、功利性、短期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潜在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一)依赖性。光伏电站的稳定收益一方面源自气象条件的稳定和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国家财政持续性的高额补贴和高标准的上网电价,但这种脱离市场的盈利手段并不具有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和市场上的强竞争性。

(二)功利性。根据调研资料整理的全区20**年的建成光伏发电站贫困村的基本情况,不难发现,XXX个建成光伏发电项目的贫困村中,半数以上肩负着当年度脱贫出列的任务,出列村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远远高于非出列村,数据的背后隐藏的是驻村扶贫工作人员在光伏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性色彩,“谁要出列,谁建光伏”的现象十分突出。

(三)短期性。相比种养殖产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业,光伏电站在享受国家政策补贴情况下的年收益率一般只有XX%左右,若失去政策依赖则会更低,经济利润相比服务性行业和规模化种植业明显偏低,短期性的微薄收益对贫困村的长远发展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四)安全性。绝大多数贫困村民不具备足够的文化背景和科学常识,不了解光伏发电的技术原理,更不具备对光伏灾害的危险防范意识,甚至有个别村民将稻谷铺在光伏电池板上,这极有可能引发热斑效应,发生危险。

(五)可持续性。调研发现,一般小型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在每千瓦1万元以上,多晶硅光伏组件一旦出现问题,每千瓦的更换和维修成本在2-3万元之间。如此高额的投资无疑会大规模占用扶贫开发资金,数以百万的投资规模和单一化的投资方向也有可能成为未来利用扶贫资金的潜在隐患,光伏利润的可持续性问题令人担忧。

四、产业扶贫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路径

(一)因地制宜,在资金使用上下功夫。选择好一个能结合本地特色、适合本地发展、能够为贫困村贫困群众提供稳定收入来源的产业,是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的前提。如果发展基础实在薄弱,各地不妨先将光伏扶贫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突破口,通过光伏盈利先为村民树立起发展村办产业的信心。

(二)狠抓关键,在项目落实上见行动。龙头企业在黄陂区旅游扶贫开发、农业资源开发和光伏能源开发等三大发展战略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特别注意招商引资工作,使龙头企业成为带动项目落实和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农村光伏发展篇3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通过产业化扶贫,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的产业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的素质,扩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从多方面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河北省产业扶贫模式

河北省精准扶贫要以特色产业扶贫为核心,本文以河北省馆陶县闫沿村“光伏发电”和特色小镇为例分析河北省的扶贫模式。

闫沿村“光伏发电”产业扶贫。2016年以来,馆陶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承担闫沿村贫困户精准扶贫任务,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团结和带领困难群众真抓实干,采用“光伏发电”的扶贫模式,建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认真调查困难群众的致贫原因,针对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以产业帮扶为主:闫沿村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贫困户入股企业分红;发展部分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和手工业,还有政策帮扶,思想帮扶,爱心帮扶共计四种帮扶措施实现精准扶贫。在当地电力公司的支持下,闫沿村收入水平改善,贫困户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帮助贫困户脱贫。从2014年136户贫困户降至2016年的53户。

馆陶县特色小镇产业扶贫。馆陶县发展产业文化生态特色小镇,采用“产业+文化+生态”的扶贫模式,发展旅游业来帮助贫困户脱贫。

以粮画小镇――寿东村为例,以前寿东村农业资源薄弱,没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但现在是有名旅游景点,小镇采用“产业+文化+生态”的模式:在文化建设方面,村里墙壁上有着造型独特的粮食画作,还拥有着特色咖啡馆,微电影拍摄基地,建设休闲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还注重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在生态系统方面,建立起水资源循环系统,街道两旁有废水利用特色沟渠,保护水资源还为小镇增添了一抹美丽的风景;在产业方面,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粮艺公司带动人民进行粮画创作。粮画小镇的建设,发展了当地的特色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工作岗位,提高了生活水平。

河北省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

“光伏发电”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闫沿村依靠光伏发电,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依靠入股光伏公司的分红,收入获取渠道狭窄,产业扶贫效果稍弱。贫困地区电网结构落后,资金投入大,占地面积广,光伏发电模式,会增加当地的负担。

馆陶“特色小镇”产业模式存在的问题。馆陶小镇与成熟的浙江小镇比较:馆陶特色小镇缺乏产业基础,主要靠政府引导;小镇的产业化水平不够完善,浙江小镇是集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于一体的全方位模式,而馆陶小镇相比来说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馆陶位于两省交汇处,距城市较远,对游客吸引力较弱,资源缺乏。

河北省产业扶贫模式的改进措施

河北省农村在光伏扶贫的同时,应注重发展特色产业,运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引进外部企业,培养和提升当地人民的劳动技能,使农民增收;河北省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光伏扶贫,建设光伏农业大棚,增加种植收入,多方筹集资金,寻求企业,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减少农民的负担;馆陶特色小镇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产业循环和生态循环,多方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光伏发展篇4

2013年,合肥市在五县市(县级市)试点建设100个光伏下乡扶贫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其中长丰县50个。长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制定了《长丰县光伏下乡扶贫工程试点方案》,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县相关单位参加的长丰县光伏下乡扶贫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落实项目县级配套资金,严格按照要求选定了镇村干部领导力量强、群众积极性高的县美好乡村建设县域规划布点保留村――庄杨庙镇十井社居委试点,经过反复宣传政策、对照条件、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严格受益贫困户的筛选、审核、勘察、公示,确定50户农村贫困家庭,由政府出资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着力开拓农村贫困户增收渠道,探索出一条光伏下乡扶贫的新路子,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目前,杨庙镇十井社区光伏扶贫试点工程总装机容量150Kw(3Kw/户),总建筑面积1500(30/户),项目于2013年10月16日开工,12月12日建成并网运行。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约12-13万度,25年节约标准煤1170吨,减排二氧化碳(Co2)3240.25吨,减排二氧化硫(So2)97.5吨,为贫困农户年均增收2500元左右。

光伏下乡扶贫项目的建成,能重点解决农村贫困户无劳动力、缺乏劳动资源、缺乏收入来源等问题,开拓农户的增收渠道,给他们带来可持续的收益,形成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分级负责。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长丰县委、县政府把光伏下乡扶贫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扶贫、民政、残联、财政、统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试点乡镇也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组。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县发改委负责光伏下乡扶贫项目的立项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拨付工作;县科技局负责技术创新等相关工作;县住建局负责在项目建设中落实光伏工程技术标准;县供电公司负责并网方式选择、接入系统方案的制定、并网验收和调试、供电公司所属资产的日常维护、发电度数确认和电费结算工作;县扶贫办、县财政局、杨庙镇人民政府和试点村负责项目实施的贫困户选址、公示,调度推进,检查验收,补贴资金审核上报、拨付工作。

三是实行责任捆绑。实行“县指导到乡镇、镇联系村干部包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组、组干部包户”的责任制,任务分解到人,逐级签订责任状,把光伏下乡扶贫试点工作成效纳入年度扶贫工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2、宣传发动、统一认识。一是试点乡镇、村的选定。县委主要领导对光伏扶贫试点乡镇、村的选择高度重视,提出了长丰县的光伏下乡扶贫试点要出经验、有特色,要全市领先的工作要求。杨庙镇十井社居委既是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也是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现有自然村庄16个,村民组26个,农户889户,人口3446人,全村党员63人,村两委班子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7人,五保人数26人,低保人口173人,残疾人50人。

二是会议宣传动员。主要是开好五个层次的会:首先是县政府召开了政府常务会,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农委合肥市光伏下乡扶贫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及时研究制定了《长丰县光伏下乡扶贫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然后分不同阶段分别召开试点工作阶段总结会和专项工作总结座谈会;其次是杨庙镇人民政府根据《县政府办转发县扶贫办长丰县光伏下乡扶贫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及时召开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再次是开好试点镇上的包联村干部和试点村、组干部会,搞好培训,部署安排工作;再次次是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最后是开好组内农户户主大会。

二是阵地宣传。县光伏下乡试点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印发了宣传标语到村、组,试点乡镇利用有线广播电视台、村务公开栏、入户走访、在交通要道和人口集中地等重点地段悬挂横幅和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积极宣传光伏下乡扶贫试点工程,并对建设模式、实施原理、项目的安全性、农户受益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在扩大扶贫政策知晓面的同时,让这一新生事物为广大农村群众所接受。光伏下乡扶贫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印发《扶贫开发》简报3期,悬挂宣传横幅2条,培训乡镇、村业务人员25人次。

三是信函告知。试点乡镇以《致村民的一封公开信》的形式,把光伏下乡扶贫试点工作的政策精神直接送进家家户户,对一些外出的家庭,通过电话联系或亲友转告。

3、规范运行、精准扶贫。光伏下乡扶贫试点工作是新一轮合肥市扶贫工作机制的创新,好事要办好,很不容易。受益户的确定是整个工作环节的关键,一是在实际操作中,试点乡镇利用村内、组内农户邻里相互熟知这一特点,深入摸排、征求意见,推荐、评议、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精准确定光伏扶贫受益贫困人口。

二是规范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在程序上,严格按照“三榜公示、四关审核、五级建档”的要求,不走过场,确保实效。“三榜公示”即第一榜公示村民小组评议推荐名单,第二榜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票决名单,第三榜公示乡镇审查上报名单。公示期间,各级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安排专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收集群众意见,对村民举报进行调查处理,群众无异议后,再确定名单。“四关审核”即受益贫困户认定要经过村民小组民主评议推荐关、村民代表大会复议票决关、乡镇党委政府审查关和县主管部门复审关。县扶贫、财政、供电等主要领导组成员单位在试点乡镇上报基础上逐户审查核实、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市扶贫办。“五级建档”即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市和县有电子档案,确定到户工作做到评议到位、核查到位、公示到位和市县乡村户五级分别建档立卡到位。所确定的50户受益贫困家庭均为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产生的贫困户,全是该镇2013年度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监测的重点监测户。

问题和建议

第一,认识上再提高,措施上再强化。光伏下乡扶贫是当前合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在广大农村推广新能源应用的具体实践。是当前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保障,是新时期扶贫政策调整、工作重心转移有效形式的积极探索。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我们将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注重实效的原则,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加大后期管护,落实安全责任。光伏下乡扶贫试点工作,技术含量高、群众认知程度不足,后期设备管护和安全教育宣传责任重大,应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保证安全发电、文明发电。市县供电公司要及时兑现按结算周期向贫困农户全额支付上网电费,电站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部分优先享受到国家、省、市度电补贴全部归贫困农户所有政策。运营服务由建设企业提供基本培训以及使用手册,日常维护由村电工负责,设施故障由系统供应商提供,实现方式是对当地电工进行培训,建立售后服务网点,探索建立光伏企业扶贫工程财产保险制度。

农村光伏发展篇5

关键词光伏农业;光伏发电;现代农业;应用;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S2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9-0222-02

在国家加速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建设宝鸡关天副中心特大城市的新形势下,随着市区东扩南移北上,川道土地逐年减少,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果菜上塬、粮食入山”已成为宝鸡粮食安全的不二选择。设施蔬菜、农业大棚以及粮食生产向农村、郊区和山区转移后,面临能源、传统电网难以到达这些地区的尴尬局面。因此,在一定的土地空间、农业设施上发展光伏农业、光伏大棚,实现农业作物和能源发电效益的“双赢”就成为现代农业的又一亮点。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丰富、农村、农业设施可利用充裕的优势,带动陕西省光伏发电应用加快发展,陕西省人民政府在2014年下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支持光伏产业、光伏农业的发展。光伏农业是指在现代农业中,把农业中应用传统能源的替代为新型能源,也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当中,包括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1]。光伏农业符合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产原料能量系统要求、遵循农产品生产规律并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以达到智能补光、补水及调温的目的,而其产出的农产品将比现有方式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高产。

1宝鸡市光伏产业发展条件

1.1自然条件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西部,辖3个区9个县,总面积1.82万km2,人均耕地面积0.095hm2,地处东经106°18′~108°3′,北纬33°35′~35°6′,日照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h之间,太阳总辐射量438.68~480.12kJ/cm2。从太阳能可利用开发的地域来看,宝鸡地区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1.2可利用资源条件

1.2.1集雨窖。宝鸡市耕地面积42.67万hm2,其中旱耕地29.01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8.0%,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国家对宝鸡市旱作农业区投资不断增加,为解决山区旱地农业用水特别是灌溉而修建的集雨窖,初步统计全市有2000余个,而这些集雨窖因没有供电配套设施或集雨面小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长久不使用很容易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

1.2.2太白县无公害蔬菜。太白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国家农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基地”“全国第五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等荣誉,该县农民收入的60%~70%来自蔬菜产业,绿色无公害蔬菜年种植面积9000hm2左右,因此绿色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太阳能杀虫灯等新型绿色植保产品在绿色无公害蔬菜上应用前景广阔。

1.2.3设施蔬菜。随着宝鸡市建设特大城市步伐的加快,人口数量将很快增加,宝鸡市紧紧抓住陕西省扶持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机遇,近几年设施蔬菜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势头强劲,面积达到2.08万hm2,数以万计的各种蔬菜大棚,光伏产业可利用空间巨大。

1.2.4畜牧大市建设。宝鸡市是陕西省的畜牧大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扶持奶牛、生猪和肉羊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把肉牛、奶牛、肉羊作为推动畜牧业突破性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对奶牛小区、大的养殖场等给予财政补贴,并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发展方向,加快肉牛、肉羊养殖由传统的粗放饲养向现代化的规模饲养转变,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发展迅速,牛舍羊圈数量猛增[2-3]。

2光伏农业对现有资源的改造利用

2.1改建集雨窖

根据集雨窖容积的大小,加造不同大小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增加集雨面积,增加蓄水量,满足灌溉用水量;利用太阳能发电解决灌溉用电,多余的电量按照国家补贴政策可以并入当地电网,增加收益。

2.2安装太阳能杀虫灯

对无公害蔬菜和田间没有电源的地块,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设备,取代农药或少用农药,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中因大量使用农药而带来的(蔬果)、粮食农药残留严重、农业废弃物大量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减少食品安全事故,保证粮食、蔬菜安全的目的。

2.3应用新型薄膜光伏太阳能电池逐步替换传统大棚棚面材料

新型薄膜光伏太阳能电池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透光,而且温度系数低,在阴天、雨天和雾天也能发电,常年累计发电量比晶硅电池发电效率提高20%左右。据调查,这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吸收波峰为400~600nm,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光谱为440nm的蓝光和660nm的红光区,在理论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吸收波峰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波峰并不冲突,可以通过薄膜分光技术将植物吸收的光透过太阳能电池板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他的光用来发电。这种新型农业大棚能完全实现能源自给,既节能环保,又极易维护,相对于传统大棚,其成本低廉、农产品质量高。

2.4改造现有养殖场,建设太阳能光伏养殖场

建设太阳能光伏养殖场是将现代清洁能源工程与传统养殖事业相结合,在养殖场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用以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养殖业并提供绿色能源的一种全新尝试。它可为养殖基地提供能源供给,还可以给牲畜、养殖场所提供热量和电力,以确保其顺利过冬。

3光伏农业发展建议

3.1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宝鸡市政府应制定出光伏农业资金扶持政策,以鼓励相关企业投入到光伏农业领域。国家、省级已分别出台了光伏产业的资金补贴政策,但市县级并没有相关补贴政策,这对发展和普及光伏产业不利,建议宝鸡市农业局或市科技局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推广光伏农业技术或产品,加快光伏农业的发展步伐。中央、省级相关部门应和陕西省农业厅牵头,打造光伏农业样板和示范工程,专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为其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和培育初级市场,带动有条件的涉农单位、企业发展光伏农业。此外,还应在农业部现有的每年农机补贴经费中增加光伏农业产品补贴的份额和范围,扶持光伏农业的快速发展。

3.2加强宣传

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传播途径,宣传光伏农业及光伏发电的重要意义。我国电力约90%的燃料来自煤炭,煤炭的大量开采和发电已经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以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宣传光伏农业和光伏发电的优点,让光伏农业、光伏产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4]。

4参考文献

[1]房玉双,铁生年.光伏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5(5):61-63.

[2]李天天,赵宪军,马烈.河北省光伏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12):13-14.

农村光伏发展篇6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_地方农电事业始于1957年。__自筹资金2.5万元在新发建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机组一套,容量48千瓦,同时安装1台90马力65千瓦柴油发电机一组(保证冬季供电),通过同期建设的3.5千米3.3千伏线路分别向新发屯、那吉屯镇供电。

1962年__建设一条__省甘南县至__那吉镇6.6千伏25千米高压配电线路,向那吉镇、新发屯和三道沟供电。同年,成立那吉镇电业管理所。1965年内蒙政府投资建设一条甘南至那吉镇25千米的35千伏输变电线路,__供电范围扩展到那吉屯农场、向阳峪、复兴、霍尔奇、红花梁子、旗良种场。

1974年__省政府投资建设那吉镇至图布新35千伏输变电工程,供电区域扩展到孤山、自来井、六合、兴安、长安、太平川、太平、亚东、格尼河农场。

1985年由内蒙政府和呼盟公署筹资和__自筹资金,建设甘—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1986年投运,供电区域扩展到那克塔、查巴奇、得力其尔、三岔河等地。1989年__当时的19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电。

1998--20__年__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经内蒙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内蒙古电力公司批复,__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总投资额为7244万元(分五批),其中20%为资本金,80%为银行贷款。这从根本上缓解了农村用电难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用电质量,__的农村电力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99年__实现了村村通电。

20__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__成立60周年,__供电区内仍有506户、8个村民小组因无电还在使用油灯蜡烛,这受到旗委旗政府和电力部门的关注。4月底__被内蒙古电力公司列为20__年实现户户通电工程的试点旗县。工程建设资金240万元,由地方补贴、银行贷款、电力企业自筹等渠道解决。通电工程农民自备金(个人承担部分),按照农网工程确定的每户200元标准执行。工程建设采用网电电源和风能互补供电方案。户户通电工程计划建设10千伏电力线路26.156千米,0.4千伏电力线路12.912千米,0.2千伏电力线路19.5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54台(250千伏安)。经过电力部门和工程建设者的共同努力,20__年7月7日,__户户通电工程竣工送电,至此__实现户户通电。

农村光伏发展篇7

2月27日山西省农村工作会议在省会太原召开。在部署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的“三农”问题时,“脱贫摘帽”成为其中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国扶贫开发的重点省份,山西119个县中有58个县是贫困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36个,全省仍有232万贫困人口。2015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中国平均水平的83%,位居全国第23位,中部六省末位。

一方面是扶贫工作数量多、任务重,一方面是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为了确保“十三五”期间山西全省农民同步达小康,官方采取多种措施,涉及转型升级、生态建设、改革开放等6个方面和3组量化指标。

“从山西农业农村现阶段情况看,尤其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尽快摆脱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透支资源环境的发展方式。”楼阳生说。他表示,要着力推进经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

山西拥有保存完整的古村落500多个,却多数处于自然发展、无序开发的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对此,山西提出把发展文化旅游业列为非煤产业之首,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农耕体验等新业态,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同时,山西省认识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未来,官方将努力形成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融合合作的新格局。山西省提出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发展出口农业,加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扶持新型农业主体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参加国际农产品展销会,并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晋投资。

如今,光伏扶贫模式已在山西“落地开花”。2月16日,山西省吕梁市政府与晋能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光伏扶贫合作协议。吕梁市长王立伟表示,通过光伏扶贫,争取2~3年时间,吕梁市1346个贫困村、48万贫困人口全面实现光伏扶贫资产性收益全覆盖。

此外,山西还确定多项措施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式,加快“四化”同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机制创新等。

农村光伏发展篇8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黑渔汀村的村民领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该村“三变”的改革成果——股权证书。“真没想到,从农民变成了“股东”,不用种地也能参与分红。”该村村民拿到股权证后开心地说。

近年来,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撬动扶持资金链、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辐射带动等途径,对内深挖潜力、对外拓宽路径,因村制宜探索,循序渐进发展,全面持续推动,黑渔汀村有耕地2476亩,人口784人,户数232户。

村党支部充分了解组织基础、区位优势、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黑渔汀村将各类资源优化作为集体经济增收的突破口,借助项目盘活集体资源。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工作中,2018年11月份村党支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大家商讨村集体发展什么项目好,会上村民一致同意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在2019年的上半年开始,黑渔汀村积极筹备这一项目,通过代表会议决定光伏发电安装在天华公司的房子的前面,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利用上级财政拨款启动资金,农户入股等形式,在2019年11月27日正式完工。

黑鱼汀村村益民光伏从2019年10月份开始正常运行发电,截止到2020年2月份盈利7500元。村党支部利用村上的土地资源,号召农户扣种大棚,发展培育蒜苗,同时号召村民大力度的搞养殖业,养牛、养殖蓝狐等,鼓励他们成立农村合作社,大力发展村的集体经济。

农村光伏发展篇9

兴盛垴村位于武乡县丰州镇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下辖兴盛垴、郑家垴、高庆垴3个自然村,总面积4550亩,其中耕地面积1270亩。全村共171户45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57人,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其中联村光伏电站收益分配25万元,占村集体收入86%,光伏产业已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用于公益岗位工资和小型公益事业建设。

一是基础先行见成效。该村充分利用光伏收益资金,全面改善水电路网基础设施,修建村柏油路、铺设户巷道总计7公里;逐步修建完善村综合文化娱乐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铺设更换自来水管,建设扶贫超市等。

二是因地制宜兴产业。村集体利用光伏产业收益资金种植各类水果经济林210亩,共10700余株,建设了500头生态土猪养殖项目,优化了产业结构,营造了优良招商引资环境,随后引进了太行沃土有限公司建设“晋皇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并且依托小米加工,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800亩轮茬种植羊肥小米,受益农户67户204人,为带动群众增收奠定了基础。

三是“六乱”整治换新颜。在全省改善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中,该村高效使用光伏收益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用人用工300人次,动用机械100余台次,清理柴堆、料堆、煤堆23处,清运垃圾30余车,拆除乱搭乱建15处,美化墙面5600平米,安装版面40余块,用片石新铺设路肩1300余米,铺设路沿石150米,铺设草坪砖400平米,修建花墙1800米,种植景观树云杉、金叶榆等200余株,并建立了“六乱”整治长效机制,全方位、无死角全面开展整治和长效管理,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农村光伏发展篇10

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我区以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切入点,财政资金主导的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思路是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基层基础、构建为农服务体系、密切与农民、贫困户利益联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体工作在资金匹配项目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现将2020年1-6月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调度、协调全区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确保工作开展按时间节点快速推进。

二是制定方案。先后印发了《区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区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实施细则》,为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加强项目调度。立足各贫困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情况,紧贴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选取光伏项目,构建科学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促进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农户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加强的共赢局面。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通过扶贫动态监控系统对项目进行实时监管,系统要求每季度填写资产收益扶贫的报表;根据《区财政局区扶贫开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通知》,区供销社每月报送《光伏资产收益项目绩效运行监控表》。

二、资金投入与投资完成情况

(一)资产收益扶贫资金计划投入情况

1-6月,区计划投资5400万元用于资产收益扶贫,其中:财政资金5400万元。

(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2020年,区计划建设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个。1-6月已签订分红协议的项目1个,签约率100%。项目投资完成金额54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400万元,完成率100%。

三、取得成效

1-6月,区已实施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的项目1个,为光伏资产收益项目,涉及216村,其中贫困村74个。贫困村平均投入资产收益项目资金25万元,项目带动贫困村集体增收53.92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60人,累计增收197万元,人均增收451.8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