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十篇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十篇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4:07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1

【关键词】社区教学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

随着当前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的医学院校为医学生开设了社区实践活动,以使学生较早地接触临床服务环境。为了解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的教师的培训需求和探讨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建设策略,我们对正在建设的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10名医生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了专题小组访谈、知情人物访谈等定性研究技术进行调查。访谈对象为正在建设的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10名医生,这些医生在接受本访谈之前经过了广东省卫生厅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考试。知情人物访谈对象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访谈提纲的主要内容包括:目前医生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对诊疗知识有何培训需求、与个人发展相关的培训需求有哪些、对培训形式时间的建议、带教意愿以及对工作待遇的满意程度等。

2结果

以访谈提纲的主要内容为线索,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2.1服务内容存在局限经过访谈,90%的医生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医生对患者服务有一定的连续性,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慢性病长期管理、计划生育指导、心理咨询、常见病诊治、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等方面。由于他们缺乏救治危重患者的临床经验和设备,所以比较担心心脑血管病等危重症的救治,在遇到该情况时,被访谈医生一般都采取呼叫救护车转诊的方式,转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此外,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进一步的规范培训,所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不是特别高。

2.2专业技能培训需求较强

参与访谈的医生100%的认为每月安排3d左右的专业技能培训十分有必要,并且他们普遍认为对内科的鉴别诊断、常见慢性病和老年病管理规范、急诊急救技术、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和包扎缝合技术、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脑卒中的康复技能、心理学知识等专业技能培训有着强烈的需求;70%左右的访谈对象认为应给予健康教育知识和技术、社区常见病并发症的筛检和转诊标准、社区诊断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儿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40%左右的访谈对象认为应加强预防医学、妇幼保健、老年保健、传染病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2.3医生个人发展培训需求强烈参与调查的医生都希望在工作中探寻个人发展机会,认为应给予更多的科研设计、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尤其希望通过适当的培训教会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选择科研课题,在日常诊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他们普遍认为缺乏统计学的方法和技能,但75%的人认为学会统计分析方法对他们来说很困难,希望结合具体的课题资料分析给予讲解。

2.4培训途径比较有限各机构人员的工作负荷大、经费、家庭负担等因素制约他们外出进修学习。在既往的培训中,他们认为大多数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他们改进服务的培训需求,或者认为对工作没有帮助;杂志中的部分内容如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案例分析等对他们较有帮助,但具体的临床操作技术需求仍不能满足。

2.5带教意愿经统计,75%的被访谈医生认为可以从教学的压力中成长和学习,愿意接受医学院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但同时认为应该加强教学方法的培训。对于不愿意带教的医生,我们了解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自身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日常工作负荷较大、自身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工作存在的诸多困惑等。

2.6工作满意度参与访谈的医生认为他们的收入较工作负荷和因工作内容不断扩展所带来的压力来说,是非常不满意的。他们均比较喜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为政府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建设和投入,对未来个人的待遇的改善抱有希望,认为将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跟学生抱怨这些问题。

3讨论

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不仅承担着医学生的教学,还主要承担着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这一更高层次学员的培训,对教学基地的基本条件要求较高,必须有一定的患者群体和疾病种类,对教师的条件要求也较高,不仅临床知识和技能要宽广扎实,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法律道德的知识也要全面,而且因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内涵要求,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也要足够。此外,我们还要重视教学基地师资的选拔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掌握一定教学技巧的医生才能把自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升华并讲给学生,使学生在社区实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2

【第一作者简介】晏家胜(1949-),男,副主任医师,贵州省性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妇女保健及农村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基金】本课题由2005年全球基金第四轮中国艾滋病项目非政府参与支持。

【摘要】目的:了解用参与性方法对农村村民和青少年进行性健康、防艾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恳谈会”等参与性方法在学校、社区开展“青少年性健康、防艾”教育活动;在“性健康、防艾知识进校园”活动中,用“恳谈会”形式开展性健康和防艾教育;建立以农村健康促进“示范户”为中心,用“恳谈会”形式开展的村民同伴教育。结果:学生性健康知识显著提高;性健康态度明显改善;社区调动农村村民参与,村民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程度大幅度提高。结论:在农村学校、社区采用参与性方法开展“青少年性健康、防艾教育”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参与性方法;恳谈会;性健康;艾滋病

为探索适宜于在贵州农村进行性健康、防艾教育的方法,我们在贵州省清镇市百花湖乡用参与性方法对农村社区村民、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效果研究项目。经过半年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青少年、社区村民性健康和防艾知识,初步摸索出利用参与性方法的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组织保障

在百花湖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部门合作,结合当地实际,对青少年性健康、防艾教育方面,社区、学校怎么发挥作用、适宜采用的方法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开展用参与式方法在社区建立健康促进“示范户”,学校各班主要以“恳谈会”方式进行性健康、防艾教育活动。

1.2培训

培训项目骨干,提高对参与式方法了解。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发展动态和人际交流、咨询方法了解,能积极配合用参与性方法在社区和学校开展性健康和防艾教育。

在学校主要采用“恳谈会”的形式,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参与。在教师适时、适度的从脱敏、知识、态度、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启发下,同学们打破了过去对性的神秘感,直言不讳“恳谈”在性生理迅速发育所出现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并结合大家周围发生的维护健康和危害健康的真实事例,面对面、平等地进行互动交流、恳谈。参与者能更理智、更负责任地看待,认识到婚前等不良健康行为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不良后果。促进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性健康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提高了防艾知识;对同学们认为敏感的、隐私的身体、心理变化中的困惑,采用不记名写纸条方式告诉教师,教师通过下一次“恳谈会”给同学解惑和在编辑赠送《青少年性健康知识手册》时重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以性健康、防艾知识为主题的墙报和作文竞赛活动。

在农村培训“示范户”代表,重点使他们了解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流行趋势、防治知识,性健康知识等内容后,能在社区、家庭、个人中采用“恳谈会”方式传播。

培训社区乡、村领导和卫生技术人员了解青少年性健康、防艾知识,熟悉用参与性“恳谈会”方法支持和指导“示范户”开展活动。

1.3资料准备

组织贵州省性学会长期从事性科学的专家编写《青少年性健康知识手册》,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预防性罪错、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等多方面介绍一些基本的性健康知识,尤其是结合在“恳谈会”中青少年学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中产生的困惑,编写在《青少年性健康知识手册》中,赠送给学生和社区村民。

编写社区健康家庭“示范户”培训讲义,重点介绍青少年性健康和预防艾滋病关联的核心信息,介绍应用“恳谈会”的方法在社区传播性健康知识。

1.4帮助和指导

为使“示范户”能有效地采用“恳谈会”方式传播性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的核心信息,在“示范户”组织村民“恳谈会”时,我们配合参与,给“示范户”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为他们在社区开展活动树立信心和提高传播核心信息的能力。

1.5分析方法

采用社会学评估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5.1定量分析问卷调查使用匿名填写方式,并强调调查的保密性。对项目实施前后性健康知识、防艾知识、态度等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实施学校(贵阳市百花湖乡中学)初中部全体同学共703人进行问卷调查;项目实施后的采用分层随机抽取的方法,抽取初中部一、二、三年级部分班级共273人进行问卷调查。项目实施后,随机抽取百花湖乡所辖3个试点村,每村随机抽取20名村民进行《社区预防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统计学方法:对资料收集后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率之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1.5.2定性分析分别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在用参与性方法开展“性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对性、防艾知识、态度的改善情况和方法的适宜性。在所抽取的3个试点村,分别进行3个男性村民和3个女性村民的小组访谈,了解村民对防艾知识、态度的改善情况和方法的适宜性。将定性调查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后进行分析。

2结果

2.1定量分析

2.1.1学生问卷一般情况项目实施前后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结果表明,两组对象的性别、民族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1.2项目实施前后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的比较项目实施前后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项目实施后学生对问卷调查的性健康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均好于课题实施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

2.1.3项目实施前后学生性观念的比较项目实施前后学生性观念的比较情况见表3。结果显示,学生对“恋爱期间发生的态度”不赞成从61.2%上升到70.0%,赞成从4.3%下降为2.9%,前后态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

2.1.4实施对象对参与性教学方式的评价项目实施后的调查对象中267人(97.8%)认为自己在“恳谈会”中获得性健康的相关知识。168人(61.5%)认为“恳谈会”对提高相关知识非常有用,99人(36.3%)认为有用,6人(2.2%)认为没有用。207人(75.8%)希望继续应用“恳谈会”这种学习方法。

2.1.5项目对青少年行为影响通过“恳谈会”这种学习方法后,接受调查的273位同学中,74.0%的表示能在家乡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98.90%愿意写信给亲朋好友,告诉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100.0%的认为预防艾滋病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2.1.6项目实施结果项目实施后在村民问卷调查中,除9例年龄较大(年龄在55岁以上)和不识字的由调查人员代填写,其它由被调查人员独自填写。其结果如下:男性17例占28.3%,女性43例占71.6%;年龄大于50岁19例占31.6%,50岁以下的41例占68.3%。项目实施后村民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4。项目实施后,社区接受调查的81.6%村民认为预防艾滋病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社区接受调查的93.3%村民认为学习预防艾滋病传播知识时参与性恳谈会的方法比较好。

2.2定性分析

2.2.1教师对性教育和参与性方法的态度有所转变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不少教师过去认为在青少年学生中讲性知识,有会把学生的思想“搞乱”影响学习,会被学生家长“责怪”等顾虑。项目实施后,通过参与用“恳谈会”的方式在教师适时、适度地从脱敏、知识、态度、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启发下,同学们打破了过去对性的神秘感,并结合大家周围发生的维护健康和危害健康的真实事例,面对面地、平等地、互动式地交流、恳谈,使参与者能更理智、更负责任地看待性,并认识到婚前等不良健康行为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不良后果。认为“恳谈会”这种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效果确实很好。通过同学们一起参与非常使人震撼的“艾滋病离我们多远”的“红色警报”游戏,更清楚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和防艾的紧迫感,增强了防艾是每个学生的社会责任的认识,表示今后在一些活动中可以继续采用。但也有少数教师认为,用“恳谈会”这种参与性方法进行性健康教育虽然很好,但由他们直接与非常熟悉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恳谈”时,对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学生仍有顾虑,效果较差,最好是聘请外面的、有经验的老师来主持。

2.2.2学生性健康、防艾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提高在对部份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在用“恳谈会”方式进行性健康教育活动以后,觉得谈论性健康知识坦然多了。过去老师不讲,给“性”增加了神秘感。其实我们也似是而非知道一些,“恳谈会”是进行性健康、防艾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很多同学对用“恳谈会”的方式讨论一些他们似是而非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认为对于增加性健康、防艾知识,改善和强化性健康意识和行为,担负起防艾的社会责任等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2.3社区、家庭参与发挥显著作用在社区访谈中了解到,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孩子会主动在家里和他们一起交谈性健康的问题,过去认为很“神秘”、“难以启齿”的问题逐渐在家庭中得到沟通,性健康得到了重视。在“示范户”组织的村民“恳谈会”中,更多的村民谈到发生在周围的鲜活事例,带来极大的震撼。如参与者结合发生在贵州的一个艾滋病的实际案例(某县农村一对有婚约的青年男女,男性应征入伍后,女性到沿海城市打工。男性服役期满退役回乡后,女性也从沿海返乡与男性结婚,婚后女性怀孕并生下一男婴。可出生后婴儿因发热,在乡卫生院、县医院诊治无效转州人民医院诊治,州医院医生曾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疑为艾滋病,经省疾控确诊,几天后婴儿死亡。后检查发现该婴儿父母均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恳谈”,总结出外出“农民工”知识匮乏,缺乏防艾的知识,婚前不洁、未使用等都可能会导致传染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极大的危害。使参与者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得到显著的提高,在社区传播防艾知识起到很好们效果。在访谈中,村民通过参与“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的“红色警报”游戏后反应强烈,认为“这种方法太好了,让我们明白了预防艾滋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等。在小组访谈中,我们意外发现二位刚到家就接受访谈的村民――西南交大建筑系二年级和清镇一中暑假回家的高中生,他们应答一些关于防艾的知识还不及参加过“恳谈会”的普通村民。但他们说,学校也曾宣传和散发预防艾滋病的资料,自己没注意。当了解村民“恳谈会”后,他们也认为参与性恳谈会的方法很适合在农村传播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有部分年龄较大的、文化水平很低的村民认为,这种方法让他们知道了如果不注意预防的话,艾滋病会传得很快、很严重,预防的最好方法就是坚决不能、不能吸毒,其它的道理他们也讲不清楚。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加及社会的网络化,青少年性观念发生了转变,未婚增多,导致非意愿妊娠、人流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成为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1],而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的普及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一种有效的性健康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知识,而且可以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并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本次采用参与性“恳谈会”的性健康教育方式,无论在学校对青少年还是在社区,对村民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3.1促进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的提高

我国青少年性健康知识十分缺乏[3],本次研究表明,在实施项目之前,学生对性健康的相关知识正确的回答率很低,尤其是艾滋病/性病的预防知识,低于侯宾宾在广州的报道[4],说明农村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的匮乏。实施项目后,问卷调查显示青少年的性知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提示采用参与性“恳谈会”的性健康教育方式是可行的。

3.2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对比项目前后学生对不良的态度,学生对“谈恋爱时,情投意合就发生”、“结婚登记前发生性关系”的态度,不赞成率均上升,前后态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

3.3参与性“恳谈会”的性健康教育方式获得较好的认可

调查结果表明,97.8%的同学认为自己从“恳谈会”的方式中获得性健康的相关知识。75.8%希望继续采用“恳谈会”的教育方式进行性健康教育;提示“恳谈会”的性健康、防艾教育方式获得了学生的认可。93.3%的村民认为学习预防艾滋病传播知识时,“恳谈会”的方法比较好,不识文化也大致能明白。提示这种方法也获得了社区村民的认可,对文化知识缺乏的农村社区更为适宜。

3.4参与性恳谈会的方法增强了参与者的责任感

调查结果表明,74%的同学表示能在家乡开展防艾宣传活动;100.0%的同学、81.6%村民认为防艾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提示应用参与性恳谈会的方法进行的性健康教育不仅让学生和村民获得相应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有较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3

文/张光亮

去年初冬,我突然想和一位大学同学联系。我们俩上大学时非常谈得来,后来因双方工作多次变动而失去20多年的联系,我一直想找他。

正好,有人告诉我,这位同学在南方某市。我查到这个城市的区号,再通过查号台,以及一群热心人的帮助,竟然找到了他,我们重新恢复了联系,我激动万分。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我们俩每天通电话,谈天说地,谈人生经历,评世态炎凉,谈妻室儿女,更多的则是怀旧。

我们俩常常打到手机断电为止,每天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我与这位大学同学,除了电话交流外,为表达怀旧的心情,双方还有不少所谓诗词赠答。一个多月里,我写了30多首诗。大多都是我夜不成寐,连夜写成的。比如纪念友谊的:“遥望南国寻故友,谁知几多愁?思绪遨游,寝食难收,强忍涕泪流。”

没想到,一个多月后,生活似乎一下子乱套了。我出现了明显的不适:胸闷、心悸、失眠、多梦、乏力、吃不下饭、食之无味。我有高血压,本来控制得很好,现在却忽高忽低。

我退休后开始自学中医,根据两年来积累的中医知识,我意识到:身体出现上述不适,可能是“七情”太过而伤身。中医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之为“七情”。中医认为,正常的七情活动对人的健康无碍,过之则伤身。一般认为,喜则伤心,怒则伤肝,思则伤脾,悲则伤肺,恐则伤肾。

我将自己的不适症状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讲给一位主任中医师。他说,我正是“喜伤心,思伤脾”。我已经60多岁了,一定要学会控制感情。当下要马上分散注意力,注意自我调适。

每天可用桂圆、百合、大枣、小米熬粥喝。或服用汤剂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服冠心苏合丸半丸,每天1次。冠心苏合丸易伤气,不宜久服,见效即止。我一点不敢大意,照他说的,和同学不再频繁通电话,改成写信。而且,坚持服了半个月的中药,各种不适症状才得以消失。

老人交流要选好话题

文/秦春芳

老年人常常相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闲聊,但交流的内容应有所选择,要多谈有益于延年益寿的话题,如:

1.国内外大事城市日新月异的新风貌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你我共畅谈,从中大受鼓舞。

2.名人轶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名人轶事甚多,谈来既学史又学做人,激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3.童年趣事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增添童心活力。

4.老伴之爱老年伴侣,互敬互爱。相依为命,越谈越恩爱。

5.儿女之孝多谈儿女的孝敬,心头顿觉温暖,其乐融融。

6.邻居之和多谈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邻里团结和睦。

7.所为所乐老有所为所乐,交流沟通信息,充实丰富晚年生活。

8.养生之道你有秘诀,他有奥妙,心得体会大家谈,倍增长寿信心。

但有些话题有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应尽量不谈或少谈;如:

1.社会逆流社会在前进和发展过程中,总会有曲折,或出现不良社会风气,或沉渣泛起。谈逆流易灰心丧气,情绪不安。

2.噩耗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多谈论会给心理留下阴影,增加思想负担。

3.个人得失名利乃身外之物,不要看得过重,发泄过多会使心理失去平衡,产生疾病。

4.怨恨之事人生路坎坷,被误解、受委屈之事难免,莫耿耿于怀,否则怀恨断肠。

5.忧愁之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念来念去也无用,不如信那“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4

1.1文献研究法。以“临床医学生素质”“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素质教育”等关键词在万方、CnKi、维普、Springer等电子期刊搜索,对基本理论、基本内涵进行界定,构建职业素养特征池,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1.2访谈法。本研究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遴选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0名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根据事先制订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一部分是由被访导师描述近一年接触研究生过程中,认为研究生表现最好和表现最不好的事件各一件;请被访研究生描述近一年自己经历的,处理最好和处理最不好的事件各一件。整理访谈录音,建立职业素养特征池。1.3专家咨询法。根据素养特征池,进一步归类后进行专家咨询。为保证咨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遴选15名长期从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临床专家对指标进行筛选并给定权重,建立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2研究结果

本研究基于“素质洋葱模型”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素质洋葱模型是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3]。“素质洋葱模型”中的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等。动机是推动个体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个性是个体对外部环境及各种信息等的反应方式、倾向与特性;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其自身的看法与评价;社会角色是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接受并认为是恰当的一套行为准则的认识;态度是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知识是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技能是个体结构化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其中,知识和技能等外层要素易于培养和评价,而个性和动机等内层要素则难以评价与后天习得。“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2.1建立职业素养特征池。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与内科、外科、妇科等几个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以及不同年级临床硕士研究生访谈,梳理绩效优秀医生的特质,建立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特征池,具体见表1。2.2职业素养核心要素。筛选根据建立的职业素养特征池,经过专家讨论和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删减和归类,最后形成三级指标体系框架。2.2.1专家基本信息。咨询专家共15人,其中性别、年龄及职称构成见表2,以高级职称为主。2.2.2职业素养评价指标及权重确定。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结构、指标内涵、指标权重做出判断,最终确定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外显因素、内生因素、核心因素3个一级指标,下设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工作作风、成就导向等12个二级指标以及临床专业知识、体格检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55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3。

3讨论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5

营销管理在中医院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浅谈

现代营销观念认为,医院营销的出发点是病人,不是医院自身,目的是通过病人的满意获得利润,而不是通过病人数量来获得利润,采用的方法是整合营销,而不是营销部门及其人员进行的营销活动[3]。

1营销管理的概念。

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对设计方案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本质是需求管理。

2营销管理的应用。

2.1中医服务是中医护理营销的根本。

2.1.1护理人员培训。

2.1.1.1每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操作的培训:包括营销管理学、中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制等各方面的学习和特色中医技术操作培训,从而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及中医专业技术水品。

2.1.1.2必要的礼仪训练:请礼仪专家讲课,从外表到语言谈吐、到行为规范、待人接物等多方面训练,树立大方得体的外在形象、优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习惯、良好的气质。

2.1.2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高病人对中医的认识2.1.2.1科室开展了如耳穴埋豆、拔火罐、艾条灸、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处方、中医食膳指导,使病人体会到了中医整体护理的内涵及精髓。

2.1.2.2每月第二周、第四周周五下午召开工休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全体护士、值班医生、所有在床的病人。进行疾病的中医治疗及护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患者交流、医(护)患交流、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的意见、建议,对临床中医护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2.2.2形成成本意识,减轻患者负担:提倡节约,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每张纸、每度电做起,降低医疗成本。使用经济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解决护理问题等,减轻了患者负担。

2.2.3提倡以人为本: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问题,关心体谅病人,言语和蔼、态度亲切。从每件小事做起,如免费为病人提供微波炉加热饭菜、提供便民箱一次性纸杯,夏天蚊虫多的时候提供蚊香、冬天提供热水袋、免费送餐等。

2.3做好售后服务:于病人出院后一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及定期上门服务,进行必要的中医健康指导、康复锻炼。

2.4扩大对外影响:医护人员每季度下社区为群众进行义诊、体检及中医相关知识的宣传,免费发放中药饮片等。

3体会。

3.1护理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中医理论操作、人文知识、营销理念的学习,使我科护理人员中医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年终理论和操作的考试合格率分别是96%和98%。

过硬的中医操作技巧、热情的态度、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不仅赢得了病人的认可,也体现了中医护理服务的价值。

3.2病人的认可:由于转变了观念,中医护理服务从病人,即顾客需要出发,提供了最好的中医服务和最优惠的价格,不仅可以满足病人需要,同时赢得了病人认可。制定的营销策略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医疗护理工作创造了温馨和谐的平台。2009~2010年病人满意度为94.3%,2010~2011年病人满意度提高至99.5%。科室的病床使用率从56%提高到现在的90~95%。

3.3结论:通过营销管理理论的学习转变了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寻找新市场,并扩大市场占有率,运用营销策略及手段,树立中医护理品牌,提高了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樊。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214-275.

[2]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卢泰宏|译者:卢泰宏高辉。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9.4.

[3]梅清豪(译)。营销计划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6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后,我把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贯通学习,在进一步深学细悟、领会实质上下功夫,全面准确把握精神要义。

在学习跟进中提升学习效率。紧密结合最新学习内容,深刻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不移沿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在认识跟进中提升思想认知水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常学常新的学习态度,不断深入挖掘其中的现实意义,把思想认识成果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水平,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行动跟进中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升。深刻领会《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神实质的最终目的是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出实效。《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提供的方法论的指导是解决现实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面对复杂的各种工作局面,只有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只有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才能更精准地进行工作前置安排,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成本。

《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学习重要论述,我深刻认识到教书育人的根本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确立和维持强国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平时的岗位中,也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主题教育,以“九个坚持”为指引,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建设高水平医院的强大动力。

通过对《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我体会到要在进一步落地见效上下功夫,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注重把理论与深化全员廉洁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做到全覆盖、多形式、宽领域,使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同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结合起来,履职尽责,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7

关键词新医疗环境男护生职业价值观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5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及护理专业的发展,男性从事护理专业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始培养、接受并使用男护士。因此,应该鼓励和培养更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来。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工作态度。对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目标、努力程度、自我实现等有重大影响。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

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式,对某医学院校2005―2009级护理学10名本科男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访谈本着自愿原则,访谈前让男生充分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访谈时间每人半小时,访谈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男护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通过访谈,对男护生择业动机、职业价值观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逐步分析、整理和归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男护生在择业时的盲目性、随机性、从众性倾向明显。参加访谈的10名男护生入学时均非第一志愿,其中1名为第二志愿,其余均为服从分配或调剂,学生不清楚或不了解护理专业的性质。其中8名学生选择专业时参考家长或亲属朋友的意见,认为护理工作稳定,以后可以保障基本的经济来源,从而接受护理专业。由此可见,男护生的择业动机非个人理想和个人兴趣的选择,而是迫于其他压力,对护理工作缺乏激情和投身护理事业的信念。

(2)男护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多样性。护理专业学生处于发展的不稳定状态,他们正处在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期,其职业价值观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生涯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受访的男护生表示在学习护理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虽然他们大多肯定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但是他们表示护理职业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职业目标,仅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跳板,即使将来干得不错也不会长期从事。

(3)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众所周知,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要承担事业、家庭的重任。婚姻、养家、购房等问题就成为许多男生择业时必须面对的难题。访谈显示,男护生大多缺乏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和就业缺乏一致性,大多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这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兼顾经济收入为标志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男护生的职业价值观取向消极,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

2培养男护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对策

针对男护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医院都要共同努力,帮助男护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和加强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认同。

(1)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培养男护生正确、积极的专业价值观。学校教师要加强学生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要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的学科水平和社会地位,应充分认识男护生在专业思想问题上的特殊性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理解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表达专业态度的权力。通过人生观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专业感情和共鸣,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专业价值观,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2)学校还要加强对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有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就业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3)医院要重视男护生的临床实习,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强化他们对护士职业的角色认同。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重要社会化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有利于男生成长的工作环境,对稳定男生专业思想,吸引大部分学生安于所学的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具有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医院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及国内外男护士的执业情况、工作心态及各种成就,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热情,提高从事护理职业的稳定性。

总之,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合理,并且必将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男护士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的建立过程,既需要男生自身能够勇敢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又需要学校、医院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参考文献

[l]孙静,张新宇.护理本科男生职业价值观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2).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8

关键词:学习动机医学生辅导员

当今社会强调终身学习,而医学专业尤甚。随着对疾病认知的不断深入,医学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充沛的学习能力和活力,以掌握医学前沿,在相关领域取得成就。因此,注重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广大医学院校从教者的重要任务。人的活动受动机调节和支配,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活动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1]。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动机指引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学习是由动机引起的有目的活动,动机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因。因此,本研究的研究主旨为学习动机。

笔者作为医学院校辅导员,接触到为数不少的非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例如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等,这些学生多为专业调剂,且未来不能从事医生职业,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本研究以这类学生为研究主体,对学生、导师、家长和辅导员等相关人群进行焦点访谈。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动机可分为不同类别,本研究采取来源分类法,从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进行研究。其中内在动机的访谈关键词为求知进取、专业兴趣、挑战性和学习动力;外在动机的访谈关键词为他人评价、同伴压力、追求回报、社会导向。通过访谈,本研究归纳如下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一、医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1.归因与自我效能感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原意指分析人的社会行为的原因,在动机理论中指人们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理解和所作的因果判断。这种理解和判断反过来会影响人的行为选择,成为人的行为动机,所以归因论是从研究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的认知(理解、判断)探究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论[2],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完善。影响学生是否愿意学习的冲动和激情中归因和自我效能感成为重要因素,它们决定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自我能力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完善了归因理论,从认知(特别是从思维和情感两方面)阐述。归因意味着寻求原因,对自身所做活动的预知性及对自身或者他人所做事或产生的结果被察觉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论的过程,分为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学生经常会因为不同的归因产生对学习不同的态度,在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别人的反应这六个因素上,每三个因素构成不同的维度,产生不同效果的学习动机。如当学生把失败归结于自身方面的能力时,由于能力是不易改变的,容易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低的成功期望,导致产生失败综合征,韦纳的归因模型见下表[3]。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由班杜拉提出,定义为“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效能感对形成习惯性低成就感的人来说影响颇深,甚至形成或者感觉到习得性无助,或者通过自身努力而由于受运气和任务难度的影响造成的失败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评定成为影响因素之一,效能感对已经习惯失败的低成就者有不可磨灭的影响,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帮助学生设定切实的目标,正确认识到自己如果适当努力就有能力(效能)去实现这些目标[7]。

医学专业学习学制长、课业负担重,以某校2015级基础医学专业为例,学制五年,总学分223分,其中专业必修课36门143学分,而同为理科专业的2015级物理学专业,学制四年,总学分140分,其中专业必修课13门43学分。并且医学学习以陈述性知识的记忆居多,加之医学学习对严谨的要求很高,各门课程给分极其严格。对于医学专业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学业的不理想,正确认识自己,寻找稳定的归因和树立自我意识自我效能感,是提升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在与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谈心中,经常能听到诸如“我没有学医的天赋”、“这次题目出的太偏了,完全不是我的复习范围”等抱怨。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客观地认识和利用自我效能,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

2.专业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方式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的内在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而需要的满足又会引起更浓厚的兴趣。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理[9]。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动因。对学习活动来说,兴趣是引起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对于感兴趣的知识、课题,学生总是主动愉快地探究它,无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与兴趣有关。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拉扎勒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使学生努力学习[5]。

非临床专业的学生多为调剂来到此专业,数据表明,某校2012级35名学生100%非第一专业志愿,部分学生是填报临床医学八年制未被录取的,此类学生家中多有医务工作者亲戚,对医学学习有一定兴趣,只是苦恼于此专业不能考取执业医师执照,不能从事临床医生工作。而大多数同学则是完全没有考虑过医学专业,而医学专业学习与大学之前专业知识相关度低,学习方法特殊――经常接触尸体、动物实验、大量陈述性知识需要记忆等都使这部分学生丧失对医学专业学习的兴趣,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电脑游戏等娱乐活动中,成绩进一步下降,更丧失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3.家庭和社会背景

学生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具有独特性,不同的家庭与社会背景则有可能造就不同学生对待成功的期望,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往往处于自身熟悉的价值观、语言、行为等环境,并具有较高父母关注度的学生表现出对成功或完成任务的学习动机较大,而处于与生活环境迥然不同的文化领域的学生,比较难以适应环境,父母由于离得太远,对面临暂时困难的学生缺乏家庭支持和鼓舞,因此在学校的舒适程度不够,或完成挑战的准备不够,或对获得成功的能力自信不够等而造成此类学生在当下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8]。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中,医患关系紧张、住院医师基地培训及青年科研工作者工作压力大物质生活水平偏低等现实因素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进而对医学丧失学习兴趣。

针对此三类影响因素,本研究从辅导员工作角度,进行如下思考。

二、激发与改善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内源性动机

内源性动机是源于兴趣、好奇心、求成的需要或自信心等个人特征的动机,所以激活与维持学生动机的根本策略是教师长期坚持培养学生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3]。

(1)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实现自我价值和力求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高级需要,必须以爱和自尊等较低级需要满足为前提。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无论是选择将大量的时间投入网络游戏中还是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对于成绩差造成的压力都是很在意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关注。辅导员要多和这些学生交流沟通,多鼓励,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回忆高中时的优异成绩等重新激发其学习成就感。此外,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量表辅助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2)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

要增强学生对能力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必须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研究表明,通过归因训练,学生的不正确归因是可以改变的。心理学家已在归因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专门程序,对成绩不良且自甘失败的儿童进行了训练。基本做法是:教师进行内部归因示范,对学生在内部归因方面的认识予以系统强化,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成绩不良是由于自己缺乏努力的结果,进而增强学习信心。一个训练程序一般持续约一个月,先在某一学科上取得进步,然后促进训练效果迁移到其他学科。F・福斯特林于1985年回顾了15个有关研究,他的结论是:“只要给普通教师提供一些训练或自学的机会,他们便能改变自己学生的归因模式和成就动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归因模式的发展和变化[4]。

(3)探讨设立阶段目标,监督施行。

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之后,针对于专业学习,可以协助学生量身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这些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多薄弱,对学习没有信心,可以将目标定的低些并拆分成阶段。比如开始时每周晚上出去自习三天、玩三天电脑,几周后过渡到自习五天等。学习成绩可以从不挂科,到达到C(Gpa2.0),循序渐进,逐渐进步。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经常关心和督促,施以一定的外界压力协助学生逐步实现目标。

(4)利用学习动机迁移,挖掘间接兴趣。

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3]。本研究中的学习动机迁移,是将一门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其他学科,以及根据医学学科的特点,从现象中发掘知识点。考入复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良好的知识基础,而医学学习不同科目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定会有其擅长的科目,可以与他交流成功学科的学习方法,从中发现其思维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将这种思维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医学是研究人体本身的一门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打篮球受外伤了,可以在处理好伤口后与他聊一聊受伤后凝血的机制、免疫系统的防御和打破伤风针的目的等;女生热衷于减肥,可以鼓励她们研究左旋肉碱的分子结构和生物作用,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渐渐感到医学知识并非纸上谈兵,从而渐渐培养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认可所学的专业,更有利于寻找学习的动力。可以通过搜集公布专业相关的正面信息,与学长学姐座谈,以及组织学生共同关注医学领域中的优秀人物的事迹来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

2.外源性学习动机

(1)与任课教师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况。

了解自己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的进度,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完成学业任务[3]。

辅导员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定期进行小测验并及时反馈,一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二是调整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策略,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本学期《生物化学》课程实施每两周一次的网上小测验以来,期末考试中本届学生的不及格率明显低于之前几届学生。

(2)适当利用表扬和奖励,与家长联动。

根据赫洛克(e.B.Hunlock)的研究,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表扬和鼓励的作用大于批评和惩戒[6]。但Deci研究发现,金钱奖励可以削弱学生解题的内在动机,因为获奖的体验使人把活动的控制源从内部(因为问题有趣而解题)转向外部(因为可得奖而解题),所以学生认为是为获奖而从事活动,自决感降低,学习动机减弱。研究发现,奖励具有传递两种信息的功能,当奖励传递控制行为的信息时,人就感到为奖而工作,自决感降低。当奖励表达能力信息时,人就产生能力感,动机水平提高[5]。

在运用奖励和表扬时,应该注重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奖励是对其学习能力和学业进步的认可和促进,而并非学习的目的所在。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行发掘,有利于促进形成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学生在入大学前,深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而大二大三的学生刚刚满20周岁,某种程度上尚未完全独立。因此学校可以与家长联动,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到学生的在校学业状况,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知晓学生的成长环境,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谈心和指导,从而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

(3)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社会文化对于学习动机也有深厚的影响,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奖学金的颁发,经常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和创造学习型宿舍等活动都可能在营造班级学习氛围中起到作用。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决定新的学习速度快慢。通过同化过程,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本研究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困难学生学习动机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希望在理论成熟后运用于辅导员工作实践,有效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渝川,王卫红,张庆林.中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2-72.

[2]张爱卿.动机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郭德俊,马庆霞.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任务中心教学模式[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63-67.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第3版).2004.

[5]薛贵,董奇,周龙飞,等.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6-11.

[6]刘瑞光.论动机与学习[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1-63.

[7]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9

关键词护生;老年护理;就业意愿;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6)02-0063-0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老年慢性病患者突破1亿大关[1]。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和慢性病化相伴随,老年人的健康照护需求将急剧增加[2]。高职护生的培养是老年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本次质性研究之前,通过问卷调查732名五年制高职护生,323(44.1%)人不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原因依次为老人难沟通(54.8%)、工作辛苦(38.7%)、老人不卫生(18.9%)、工资待遇低(18.6%)、工作不稳定没保障(18.6%)、工作无挑战性(15.2%)、不受人尊重(9.3%)、老人无趣(9.0%)、不准备从事护理工作(8.7%)、与老人相处不愉快的经历(7.1%)、其他(3.4%)。本研究旨在通过目的性抽样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式的质性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老年护理教育提供依据,为改善目前老年护理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高校高职护生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护理专业五年制高职护生,能充分表达自身感受并同意受访。访谈16名护生,其中,男生4名,女生12名。本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保密原则,在受访者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研究参与同意书》,访谈内容在受访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同步录音,并注意保护受访者的隐私[3]。以每例受访者为个案进行个人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为30min~50min。中心问题是“谈谈你对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认识;谈谈你对老人的印象;你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吗?为什么愿意或者不愿意?你认为老年护理人才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非诱导性提问的基础上,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访谈时研究者认真倾听,注意观察受访者的非语言沟通行为,并及时记录。研究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4]。在每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化为文字,并进行整理、分析,最后提炼出主题。

2.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5]的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包括: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记录;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进行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返回受访者处求证。

3.研究的严谨性

为避免样本的同质性,选择不同性别、年级、常住地、学习成绩、照顾老人意愿、实习见习与否的护生为访谈对象。为减少霍桑效应,访谈前笔者已受过质性研究访谈技巧培训,已通过预实验,对访谈时如何把握访谈内容及访谈节奏有较好的认识。在研究过程中多次采用合众法,结合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连续、反复地分析资料,并将整理后的资料返回受访者处,核对资料的真实性,从而提高资料的可信度。

二、调查结果

(一)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原因

1.对老人有深厚的感情

对老人的同情和对自己(外)祖父母的深厚感情。H2:“如果我们都不愿意照顾老人,等我们父母或者我们自己老了,谁来照顾!”H10:“主要觉得老人挺可怜的,在养老院得不到家人的关爱,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我希望能对他们有帮助。”H8:“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看到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觉得很亲切,愿意照顾他们。”H12:“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会很有智慧,我喜欢与老人交谈、相处。”

2.职业的责任感

老人是护理服务对象的一个特殊群体,照顾老人是护理人员的职责。H2:“看到老人生病了,很可怜,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我们是护士,这是职责所在。”H4:“我开始做一些诸如清理老人大小便、会阴擦洗等操作时,是很不情愿的,但做多了也就习惯了,不会想那么多,这是我的职责,总不能让老人躺在大小便里吧。”H10:“我觉得老人没有什么不同,照顾老人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3.职业的价值感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护理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H9:“让老人在我们的精心呵护和关爱下安度晚年,这是护理职业价值的体现。”H16:“我认为照顾老人挺好的,我喜欢做这样既能够帮助别人,又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H5:“特别是一些失能的老人,更需要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社会特别关注‘优生’,但是同样应该关注‘优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照顾,能让老人有质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我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4.看好老年护理事业前景

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给老年护理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H9:“从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护理行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是个男生,想有更多的发展空间。”H8:“既然国家现在缺老年护理人才,应该会有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愿意从事的人少,如果我去从事的话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H5:“我认为老年护理事业应该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我自己还想毕业后回去办个老年护理院。”

5.就业压力因素

五年制高职护生从学历层次来说,相对本科、三年制高职护生就业处于弱势。H2:“我们现在就业压力大,有的医院明确说不要五年制高职护生,老年护理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就业途径。”H4:“我们医院安排实习时,就没有排我们急诊室和手术室,说我们心理素质不好、怕出事。我们毕竟学了五年护理专业,无论从动手能力还是知识基础不比三年制的差。我会因为就业的压力去到养老机构工作,总不能让父母供我读了五年书,最后失业吧。”H8:“现在的工作不好找,如果有机会,我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6.个人意愿

与其他护理相比,部分护生更愿意选择老年护理。H8:“如果有关于隐私方面的操作,我宁愿选择给老人做,给年轻人做,更尴尬呀。”H10:“老人的生活护理多一些,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相对容易护理。”H16:“我觉得比起照顾小孩,我更愿意照顾老人,小孩子更难沟通。”

(二)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原因

1.对老人的偏见

一是护生对老人的偏见。多数护生表示不愿意照顾老人的原因主要是:老人难沟通、爱唠叨、老人脏,样子很难看。H1:“老人很固执的,难以沟通,观点也比较陈旧,难以改变。”H7:“老人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无法沟通。”H13:“老人爱唠叨,总是喜欢反复地说很久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H3:“如果老人(个人卫生状况)干净清爽的还好,有的老人邋里邋遢的,不想去照顾他们。”H11:“我最受不了老人身上有一股气味。”H3:“实习时,我看到一个很老的老人,身体都缩在一起了,觉得很恐怖。”

二是社会对老人的偏见:护生对老人负面的看法多是来自于自己的(外)祖父母和社会媒体的报道。H6:“我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相处还挺好的,但是经常看新闻上说:老人素质比较低,比如公交车上有的老人会倚老卖老的要求年轻人让座。”H14:“现在都说老人跌倒了不能扶,否则就会被讹上,觉得老人很难缠。”H15:“我自己的奶奶现在老年痴呆几年了,性情变得很古怪,生活也不能自理,我妈妈照顾起来很吃力、很累,所以我不愿意照顾老人。”

2.对老年护理工作及养老机构的偏见

一是对老年护理工作的偏见。老人因疾病的影响,会存在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生活护理会比较多。H15:“医院的病人生活上还有家人照顾,而养老机构就全靠护士了,那样会很辛苦。”H3:“有很多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要做很多的生活护理,如大小便的处理、洗头、洗澡、口腔护理、会阴擦洗,整天做这个,想想都难以接受。”H11:“现在上基础护理课,清洁护理这章节我都很排斥,如果每天都做这些,我肯定不愿意,也会被人看不起。”H13:“我最受不了的是护理老年男性病人,进行一些隐私部位的操作,会觉得心理有障碍。”

二是对养老机构的不了解、不认可。H13:“我不知道有养老机构,应该和我们身边的福利院差不多吧?”H14:“俗话说养儿防老,养老机构应该是无儿无女的人才会去的地方。”H15:“我奶奶生病就是家人照顾的,如果家人比较忙,也应该请人在家里照顾,我们不会送她到养老院的,她也不会愿意去养老院。”H1:“我不会送家里老人到养老机构,但是自己老了还是愿意到养老机构去。”

3.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因素

护生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工资待遇方面问题。H1:“如果养老机构的待遇和一般的综合性医院差不多,我不愿意去,付出的更多,待遇更好才对。”H7:“老年护理的工作本身确实比一般护理更辛苦,所以如果付出和回报能够成正比,我愿意付出的,不能让我拿着比一般医院低的工资,却做着更辛苦的事情。”H14:“我不是不愿意奉献的,但是我也要生活、也要发展,如果医院能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较好的发展空间,我还是愿意选择老年护理工作的。”H3:“如果我做了护工或家属做的事情,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待遇,现在好多护工的工资比护士都高,如果把请护工的钱给我们作奖金,我还是愿意做的。”H6:“如果能有合适的工资待遇,多一些假期,多一份保障,良好的人际环境,我还是愿意从事老年护理的。不仅仅是为了钱,因为这是生活必须的成本,而且工资也是对我工作价值的肯定。”

4.社会认同感低

对老年护理价值的不认可,认为老年护理技术含量低、是照顾人的工作。H7:“从事老年护理有点像保姆的感觉,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没有成就感。”H11:“护士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不高,老年护理的护士地位就更低了。”H6:“我觉得老年护理工作脏点、累点,我都不怕,但是就因为做了是脏活、累活还让人看不起,觉得难以忍受。”H1:“我是个男生,社会上会有一些偏见我受不了,说照顾老人是伺候人的行业。”H3:“养老机构一般影响力比较小,我觉得在大一点的医院上班比较有面子,哪怕辛苦一点也愿意。”

5.个人心理、家庭方面的因素

一是情绪压抑。H6:“老人多是慢性病,已无恢复的可能,容易情绪不好,所以每天面对这样的病人会觉得很压抑。”H13:“护理老人时间长了会对老人产生感情,老人去世了会很伤心。”H3:“之前在老年护理院工作过一段时间,那里窗帘都是关上的,里面的感觉是没有白天和黑夜,每天面对着身上插满管子,没有多少生命气息的老人,觉得很压抑。”H1:“老年病复杂,很难康复,没有护理一般病人康复后的成就感。”二是自信心不足。H6:“老人的血管难打(针),怕自己技术不行,打不进去。”H11:“我觉得照顾老人需要那种有耐心、脾气温和的,我的性格不适合。”H7:“老年病复杂多变,症状又不典型,病情观察比较难。”三是害怕医疗纠纷。H1:“怕自己做不好,老人的子女会怪罪,经常有媒体报道说有的子女平时不管老人,但老人一旦在医院里出了点问题,就会敲医院一笔钱。”H3:“老人比较怕死,身体也很脆弱,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怕自己陷入纠纷。”四是家庭方面的因素。H3:“我想选择大的综合性医院上班,这样会对自己的家人有所照顾,这也是我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H15:“是父母帮我选择护理专业,我不喜欢做护士,以后想改行。”H14:“我是不排斥到养老机构工作,但是家人肯定会反对的,我还是要尊重家人意见的。”H1:“我是个男生,本来社会对男护就有歧视,如果我再从事老年护理,可能对我以后建立家庭都有影响。”

三、讨论

五年制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高于尹乔莉[6]报道的本科护生,五年制高职护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就业要求相对较低,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和培养,将会成为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后备军。

(一)加强学校和实习医院老年护理专业教育

加快老年护理教学改革。首先,《老年护理学》多为考查课,学时少、要求低,教学方式单一,社会实践活动少。应增加学时,丰富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与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医院老年科的校企合作,建设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其次,仅一门《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应根据老人的护理需求,结合老年护理的岗位需求,对老年护理的知识、技能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构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模块,开设老年护理特色专业[7]。除了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外,还应包括护士人文素质修养、老年心理护理学、与老人沟通技巧和老人基本生活护理的实训等方面的内容。再次,临床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生职业社会化的开始,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护生[8]。所以实习、见习医院的带教老师应加强对护生的引导和专业思想教育。

调查显示,护生不愿意照顾老人的主要原因是老人难沟通,护生与老人有“代沟”,再加上老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觉的功能减弱,造成沟通出现障碍。国外的医学院校将《人际沟通》课程作为必修科目[9],邱大石等[10]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最有必要设置的人文基础课程是《人际沟通》,以注重护生与老人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访谈中,护生多是考虑薪资待遇、个人发展,但是奉献、服务社会意识不强。老年护理教育要培养正确护理专业核心价值理念和奉献精神,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护生对老人及老年护理工作的偏见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媒体的影响,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消除偏见,让护生正确认识、对待和评价老人及老年护理工作。护生担心照顾老人会面临生死离别和受负面情绪的影响等,所以要注重生死观教育和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培养,提高护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

(二)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社会认同感低是影响护生选择老年护理职业的重要因素,护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应加强舆论媒体的宣传,呼吁全社会重视、尊重老年护理工作,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护生与老人接触不多,对老人的认识多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媒体,但是现在媒体对于老人的负向宣传比较多,比如,老人跌倒不能扶、碰瓷等,让很多护生对老人产生偏见,不敢去尝试老年护理。应加强媒体的正面宣传,提高老人的社会形象。同时,老人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现在的老人多数在小的时候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建议设立各类学习及培训项目,如老年大学,增强老人的社会参与性,倡导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提高了老人的综合素质,还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养老机构还不能被认可和接纳,传统的观念把养老机构等同于福利院,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会背负“不孝”的恶名,而老人也会觉得被送到养老院就是被子女抛弃。对老年护理也存在偏见,认为照顾老人的工作就像保姆,所以应加强宣传,让社会了解、认可、接纳养老机构和老年护理工作。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不仅仅是子女的事,更应是政府和社会的事。政府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出资,提高养老机构的配套设施和老年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会吸引更多优秀的护生到养老机构工作[11]。所有参与访谈的护生都表示,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不是绝对的,如果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还是愿意照顾老人的。所以,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提高工资待遇,加强社会保障,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在职称评审和聘用方面有优先的条件。这样就会把很多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老年护理队伍中来,不仅能够解决老年护理人才短缺问题,还能提高老年护理质量,让我们的社会老有所养、少有所为。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3.

[2]李春玉,刘姝,陈宏吉.讨论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和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2014(3):1-3.

[3][4]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7-224.

[5]Colaizzip.psychologicalresearchasthephenomenologistsviewit[m]//VaileR,Kingm.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alternativesforpsychology.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48-71.

[6]尹乔莉,张先庚,林琳.在校护生从事老年照护意愿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7):1-3.

[7]陈四清.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护理特色专业的探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7):1998-2000.

[8]齐艳.临床护理教师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149-151.

[9]makoulG,Schofieldt.Communicationteachingandassessmentinmedicaleducation:aninternationalconsensusstatement[J].patienteducCouns,1999(2):191-195.

[10]邱大石,龙纳,杨志丽.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6):115-117.

[11]杨莘.老年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4(1):6-9.

abstractthroughinvestigationofthefive-yearhighervocationalnursingstudents’employmentintentionofengaginginelderlycare,itisfoundthatthereasonsfornursingstudents’unwillingnesstoengageinelderlycareincludetheirbiasagainsttheelderly,elderlycareworkandpensioninstitutions,aswellasthefactorsofpoorwages,lowsenseofsocialidentity,individualpsychologyandfamily,etc;thereasonsforthenursingstudents’willingnesstoengageintheelderlycareincludetheiremotionstowardstheelderly,theirsensesofresponsibilityandvaluetowardtheelderlycareprofession,thepromisingcareerdevelopmentandtheeaseoftheemploymentpressure,etc.therefore,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ndhospitalsofferinginternshipshouldstrengthengerontologicalnursingeducation;Socialmediashouldenhancethepositivebroadcasttheelderlyandgerontologicalcarework;thegovernmentshouldprovidetherelevantpolicysupportandincreasecapitalspending.

谈谈社会医学的认识篇10

关键词: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全科医学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97-04

abstract:tocarryouttheexperimentalteachingincurriculumof“communityrehabilit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pecialtygeneralmedicinedirection.methods:adoptingthegroupcooperationlearningteachingmodeintwoexperimentalteachingprograms,wecollectstudents’feedbackthroughthequestionnairesurveyandforums.Results:experimentalteachingincurriculumof“communityrehabilitation”canimprovetheteachingeffectandwelcomedbythestudents.Butitneedfurtherperfectinthequantityofexperimentalteachingprogram,credithours,experimentalteachingconditions,etc.Conclusion:thecommunityrehabilitationexperimentteachingconformstothenatureofthecourse,anditcanimprovethestudents'practicalandprofessionalabilities.itneedtocarryouttheexperimentalteachingincurriculumof“communityrehabilit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pecialtygeneralmedicinedirection.

Keywords:Communityrehabilitation;experimentalteaching;Generalmedicine;Groupcooperationlearning

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全球慢性疾病增多,全球残疾人比例不断增高[1]。据推算至2010年,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2万人[2]。2004年,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3]。社区康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近年来,已把康复列为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六大任务之一,使社区康复融入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中[2]。

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部分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5],需要大量的具备基本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层医疗技术人员[6]。虽然目前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社区康复专业进行专门人才培养,但是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7]。

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医疗的重要成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康复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工作,服务于残疾人[8]。因此,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中开设《社区康复》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基于社区康复知识在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自2008年始,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开设了《社区康复》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为第四学年第一学期。通过几年的《社区康复》课程教学实践,发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1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全部为理论学时,无实验学时。这种学时分配与《社区康复》的课程性质不符。《社区康复》课程作为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唯一接触的一门与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9]。比如:在《社区康复》课程中的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等内容均涉及到实验内容。

1.2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可以分为态度、知识2个主要目标,这种教学目标与《社区康复》课程性质、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及社区康复服务实践是不相符的。《社区康复》是一门临床课程,开设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今后的社区服务中能够给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基本的康复理论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康复治疗技术。因此该课程应当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支撑[5]。

过去《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0]。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经不适合目前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高年级学生教育教学的要求。

综上所述,急需对《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3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对《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势在必行。该实验教学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康复技能操作为主,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应当分为态度、知识、技能3个主要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10]。

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2015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本科生中首次开展了《社区康复》实验教学。

2.1《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内容

在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开设《社区康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社区层面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社区康复服务的需要。社区康复的对象是残疾人,所以社区康复服务需要与残疾人的需求相匹配。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残疾人对社区康复服务的需求更多的集中在医学康复方面[4]。因此在实施社区医学康复服务时,首先要确定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障碍[3],然后再提供相应的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成为学生在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中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急需掌握的技术。再结合《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接受能力、教学条件以及学时等情况,最终在本课程的康复评定部分和康复治疗技术――运动疗法部分中,各选取了一个实验教学项目。它们分别是实验一、人体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实验二、人体主要关节被动关节活动的训练。每个实验项目的学时为2学时,合计4学时。这两个实验在开设的顺序上有先后,充分体现了康复医学以评定指导治疗的原则;在内容上有交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

2.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模式

该次《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环节包括: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提前两周确定小组数量、人数问题是及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课堂演示小组学习成果;师生总结并给予小组等级评价;全体学生操作5个环节。

此实验教学根据实验内容,共分为12个学习小组。其中11个小组每组5人,1个小组4人,每组推选1名组长。等级评价以现场实验展示效果和现场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4个等级。实行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的评价,现场评价、统计、公布。

2.3《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反馈

(1)制定《实验(训)课程问卷调查表》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在课程授课结束之后、考试之前,进行问卷调查工作。该调查问卷共有6个问题,其中5个问题是“是与否”的单向选择题,1个问题是征求学生建议的开放式问题。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共有59位学生,发放问卷59份,收回59份,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100%。具体结果见表1。

(2)开展课程座谈会,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在《社区康复》课程全部结束后的一周内,开展由全体学生和任课教师参加的课程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充分收集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学评价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

3讨论

3.1《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设的成效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98.3%的学生认为在该课程中需要开设实验课,这与对该课程的课程性质的分析是一致的。同时,96.6%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开设对课程学习有所帮助,达到了开设此实验教学的目的。

通过课程座谈会,同学们认为在《社区康复》课程中设置实验课是非常有必要。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康复医学的内容,对于一些康复医学的概念、原则和名词术语感到非常陌生。通过实验课,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课程学有裨益。

3.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由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师布置任务―小组查阅相资料―小组演示―教师点评―组间评价―学生操作―讨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74.6%的学生能够适应此种教学模式,25.4%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他们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更有帮助。再结合课程座谈会上学生的反馈,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未尝试过此种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的《社区康复》课程座谈会,了解到他们在中小学的教育和之前的中医学教育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这种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方式,从未尝试该实验课的主动学习的授课模式。另外,该课程理论课的授课模式也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可能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授课模式的原因。

通过课程座谈会,学生反映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体会。该教学模式应用于《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其与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教学模式更能增加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加小组成员间交流和合作能力;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11]。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时期,而且经过3年的医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同时《社区康复》课程和中医专业都是具有临床性质和实践性质的课程和专业,因此此时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能动性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以往被动性的教学模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12]。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13]获取解决问题的线索。然后通过小组集体交流、辩论、归纳等过程,最后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现和提高学生个体的综合学习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情,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

该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某些小组仅仅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对于整个实验的掌握略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因为每一小组有各自的任务,而对于其他小组的问题不能深入理解,整体把握有欠缺[14]。通过课程座谈会了解到,虽然在小组演示后有全体学生操作的环节,但是每个小组在课程结束后还是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印象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还需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改进。

3.3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课时

此次实验教学选择了2个实验教学项目。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61.0%的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合理,39.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实验项目偏少,仅有2个实验项目是不够的。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项目。对于实验教学的课时数来说,81.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量。

3.4其他

在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除了上述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外,11位(18.6%)学生建议将实验课开设在学校的康复实验室或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笔者学校的康复实验室设在新校区,学生在老校区,老校区距离新校区约40km,需要联系专车进行学生的接送。康复治疗学专业在市区内的实习点有4个,每个实习点都不可能一次性增加59个学生进行见习。分次见习在时间和学时方面条件不足。因此下一步组织学生前往新校区康复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是比较可行的。

综上所述,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开设《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是符合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需要的。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的能力。目前在《社区康复》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实验项目偏少、实验学时不足、实验教学场地不合理等问题。今后,将在遴选和增加实验项目、增加实验学时和总学时、改善实验教学场地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使《社区康复》课程能够适应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不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世界残疾报告[m].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1.

[2]卓大宏,贝维斯,李建军,等.中国社区康复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635-640.

[3]南登.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

[4]邱卓英,韩纪斌,李沁D,等.学习应用iCF和《社区康复指南》促进中国社区康复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9):802.

[5]郭英杰,程杨.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社区康复学》课程内容构建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5,2(9):43.

[6]胡精超,赵斌.我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51-854.

[7]梁子浪.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5(4):13.

[8]励建安.社区康复[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

[9]孙小斐,沈维青,陈世龙,等.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社区康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5,14(11):71.

[10]王黎芳.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生课堂上的应用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3):132-133.

[11]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8-59.

[12]林梅.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5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