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十篇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十篇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4:42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1

【关键词】消防意识;民生问题;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而安全是人类进步永恒主体。针对民生问题安全则是第一要素,只有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才能确保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经济效益也才能稳步提升。

众多安全控制之中,城市安全是与百姓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系统工程,而其中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引发火灾事故的成因多种多样,最显著的成因则在于城市规划、防火管理、建筑工程管控建设存在不完善之处。

一、消防安全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在探讨消防安全问题的同时,我们需要从根本上了解消防隐患存在的多方面因素。

(一)居民消防意识淡薄

目前,很多城市居民没有进行统一的安全消防培训,对基本的消防知识、消防法规、消防应急方案了解很少,他们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对火灾发生拨打“119”的表层认识,不能熟练操作灭火器或借助一般的灭火方法在火灾初期扑灭火源。由于居民对消防常识了解有限,他们在火灾中没有掌握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也不能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消防隐患现象。即使有的居民发现了隐患问题,但由于安全意识缺乏或者怕麻烦,放弃了公民有举报火灾隐患的基本义务,丢掉了有效消除消防隐患的最佳时机。

另外,受利益驱使,很多小饭店、小作坊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冒烟蛮干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重大消防事故。随着城镇车辆的增多,居民在家里常存放有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再加上很多居民缺少用电常识、不清楚安全用火技巧,给城镇建设造成很大的消防隐患,致使城镇火灾事件屡屡发生。

(二)现代化发展重经济轻消防

近年来,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使得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大大改变了城镇的面貌,却也给城镇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作为当事人,当经济发展与消防安全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消防安全。由于城镇政府部门对消防安全重视度不够,城镇建设中对经济发展的投入是消防安全建设设施投入所无法企及的。有些领导干部为了能够在政绩上添上一笔,就热衷于对工程建设,但这些新型城镇建设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工期较短、进度过快,存在一些供气、供电、供水等影响消防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消防监督机制不完善

消防工作一般由公安消防部门主管,但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过少,各项任务过于繁重,再加上各部门数量多并且较为分散,很难做到深入每个角落进行消防隐患排查。从而造成新城镇建设中的消防安全漏洞的出现,使消防部门的日常检查中不能提早发现并消除消防隐患,严重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因为城镇各地区的公安及派出所警力不足,他们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地方治安防控,顾及不上监督检查及消防指导,使各个派出所对消防工作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影响了派出所部门对新城镇消防安全的监督效果。

二、城市消防原则与居民科学防火实践策略

(一)城市消防原则

通过与火灾事故的长期抗争,我们总结了丰富的预防控制经验,为有效预防火灾蔓延、造成不良破坏,我们应树立以预防为主的科学原则,同时应做到防消、防救结合,制定有效的城市消防管控政策、方针,提升综合管控效能。城市消防控制实践中,应树立尽一切力量预防火灾的原则,引入现代化管控技术、制定有效预防策略。同时应借助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提升综合防火能力。另外应主力控制火灾造成的不良损失,令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应通过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提升城市防火综合水平能效。为优化控制效果,应从源头诱因入手,采用高技术水平材料,优化调节监督、控制消防技术整体水平。对于存在的不良火灾隐患问题,应做好技术环境优化,有效强化火灾防范意识。当火灾发生时,应制定良好全面的应急预案作出迅速反应,优化装备配设整体标准与综合救灾防控能力。

(二)城市防火科学实践策略

针对火灾对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造成的重大危害影响,我们应树立战略化管控目标,做好城市防火规划,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升城市综合防火能效,进而促进现代化社会的持续、安全、优质发展。为此,首先应强化防火安全培训教育,提升工作人员、城市民众整体减灾防火意识。纵观各类火灾事故,人们的主观预防意识以及面对火灾的谨慎从容态度是降低火灾事故影响、提升逃生机率的重要保证。为此,应强化防火全民安全教育,提升领导阶层防火管控重视力度,强化防火工程投入,进而优化更新当前重视救灾救火、工程防火,忽视预防控制、非工程防火的不良态势。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体现了重要的职能作用,即提升经济效益,同时降低灾害影响及不良损失,进而获取变相的经济增值。由此可见减灾的另一层面便是创设增产效益,提升经济水平。当前,我国各地发生的火灾事故引发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而建筑火灾引发的损失则最为显著。为此,我们只有强化减灾预防,提升全面安全防控意识,才能实现增值目标,创设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提升预防综合能效,应强化防火领域的深入开发研究,引入高新技术手段,提升城市防火预警监测综合能力。

三、结语

总之,针对火灾事故造成的重大灾害影响,我们不仅要做好城市防火综合规划、树立科学实践目标,明确消防原则,制定优质防火控制策略,才能全面提升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火能力水平,降低火灾事故不良影响,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安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论城市建设中的消防安全问题与对策[n].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02).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2

1.深化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加大消防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对于规范企业安全行为、营造安全生产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起到积极作用。

消防公益广告站在符合公众安全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敏锐地把握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的脉搏,结合时代变革引发的现实问题,以极具渗透力与影响力的时代语言、文化意境,传播它所倡导的理念,并它独特的视觉、巧妙的言辞告诉世人:热爱生活,重视安全,关爱生命,维护和谐。如许多夜总会、KtV点歌系统屏幕首页自动播放(开机即显)的《享受生活、安全第一》广告是:“为了您的安全,请跟我来熟悉一下本场所的各种安全标志和逃生通道以及消防设施”,“万一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请服从服务人员的引导和沿着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疏散逃生”,告诫您“享受生活,安全第一”。点睛之笔给予人的是一缕清新和悦、一片诚挚友善、一次警醒劝诫、一份责任使命。

2.宣传教育功能获得公众的价值认同

消防公益广告以广告的方式向公众传播消防安全知识和生命至上的理念,题材和内容一般都集中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注重人文性、思想性、趣味性表达,很能激起公众的认同感。如2002年在江苏电视台播放的消防公益广告《“安全门,防盗门”?》:烟雾弥漫的宾馆过道上急促的脚步,慌乱的人流,求生心切的旅客被“安全门”上一把大锁挡住了逃生之路,配以现场声和庄重的画外音“请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条广告从公众身边的现象入手,通过对具体行为的描述,使人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安全出口上锁、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疏散通道堵塞等。这条广告告诫人们:消防通道被堵,不仅直接影响到火灾发生后人员的疏散,还阻碍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扑救火灾,最后指向特定的安全逃生问题:必须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禁止在消防通道内堆积物品或封锁、占用消防通道。消防公益广告从公众情绪和情感出发,能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3.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消防宣传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消防宣传教育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如自上而下、语气说教、手段单调。消防公益广告代表着公众的心声和需求,以鲜明的主题贴近公众的生活,与公众平等地沟通交流。制作精良、富有创意的消防公益广告能愉悦公众,影响人们的行为。比如在加油站进口,一则“在这里,香火不再延续”的禁烟广告,就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目前,消防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不强,宣传幅度不广,宣传深度不足。

一是消防公益广告的播放时段、空间不均衡。受到商业广告的冲击,多数新闻媒体播放公益广告的时段、频道和版面保证不了;二是内容陈旧,题材单一,表现形式缺乏创意,制作水平不高;三是企业赞助公益广告的比例较低。

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传播面广、信息量大、速度快、影响深远,应当主动担负起传播消防公益广告的职责,达到提倡社会公德,关注公共安全,呼吁珍惜生命,保护财产安全的目的。为此建议:

1.配合国家《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各级宣传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联合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保护与促进消防公益广告的发展。

2.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消防公益广告的播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制作和播放消防公益广告的财政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积极投资制作播放消防公益广告;制定相关规定,从商业广告中抽取部分经费,用于播放公益广告。

3.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每年向财政提出用于消防公益广告制作的预算,由宣传部门牵头,统一制作,再交由各地电视台、电台免费播出。

4.各级保险公司应从每年的保费里按一定比例用于消防公益广告的宣传支出。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3

一、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阐释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外部性所揭示的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根深蒂固矛盾,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亨利西奇威克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到,个人对财富拥有的权利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他对社会贡献的等价物,叫间接地提出了外部性内容。而阿弗里德马歇尔则首创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这一对概念。叫对于外部性的界定,经济学通常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模式,并认为当一个个体的行为给其他不相关方当事人带来成本或者收益,但是该个体在作出决定时并没有将这些外部影响考虑进去时,外部性就产生了。换言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个体行为收益小于该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负外部性则是个体行为所引发的社会成本大于个体行为成本。

对于作为消防法制建设重中之重的消防执法,学界研究成果集中于消防立法或执法的不足、执法对象非适法行为等负外部性问题,却完全没有从正视消防执法的科学性、重要性的角度去合理理解消防执法自身所承载的正外部性价值及其对执法主体和执法对象正外部性行为的激励功能。这样的研究现状无疑一方面会影响理论和实践对消防执法的科学回应,另一方面也会因更多关注负外部性行为及其危害而忽视消防执法的法治化发展。

在法学领域,外部性可阐释为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所引发的权利、义务的再分配。其中,正外部性是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所引发他人权利的增加;而负外部性则指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所引发他人义务的增加。同理,消防执法的正外部性是促进消防执法主体和适用主体积极履行职责或义务的有效手段,具体指特定的消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给他人的权利或义务带来的增加效果;消防执法的负外部性则是消防执法主体和适用主体因不为或不适度为特定行为所导致的他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失。消防执法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特征,外溢效应十分明显,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

二、消防执法正外部性之成因与功能

(一)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成因解析

1.有限理性:消防执法正外部性之哲学成因。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有限理性是交易成本经济学依赖的认知假设,一方面每个经纪人对他人的认识总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人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作为消防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对象的理性同样是有限的。即使是作为消防执法主导一方的执法机构亦因作为其具体权力行使人的工作人员属于自然人而无法摆脱有限理性的束缚。换言之,执法机构执法权的不为或不当为抑或执法对象消防义务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均可能引致消防事故的发生。有限理性的本质在于个体有限理性所欠缺的集体理性成分,亦即个体往往因欠缺集体理性而形成有限理性,继而导致了集体非理性(集体有限理性)的出现。消防执法中相关主体有限理性问题的解决自然脱离不了对集体理性(即消防执法正外部的实质)的倡导和重视。换言之,消防事故的成因主要在于经纪人有限理性,而经纪人有限理性则根源于个体所存在的集体理性欠缺问题。对此,消防执法正外部性所代表的集体理性自然赋予了消防执法的理论解释力。

2.公共物品属性:消防执法正外部性之经济成因。公共物品一词,始自于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私人物品的生产与消费提供了全面详细的理论解释,具体指在消费中不具有排他性(非排他性,即任何主体不付费也能享受它带来的福利)、不具有竞争性(非竞争性,即任何主体对它带来的福利享用后也不影响其他主体对该福利的享受)的产品,如法律、国防、灯塔等。消防执法是作为国家上层建筑之消防法制的重要组成,自然会因其切实实施而为效力所及范围内德未付费主体带来福利,且不会因为这些福利被部分主体享用而影响到其他主体的享受,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消防执法这一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是具有经济建设职能的执法机关。作为供给主体的执法机关以及执法对象义务的履行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消防执法的公共物品效用。换言之,消防执法主体职权职责以及执法对象消防义务的合理设定与履行状况都会影响消防执法的正外部性。殊不知,重权力授予、轻行使监管以及重义务规定、强权利保护已成为处于转型社会的我国消防法制的基本特点,严重欠缺了对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回应。在执法环节的消防执法权不当行使或不行使以及执法对象未依法履行消防义务等问题无不损害了消防执法的公共物品效应,阻碍了正外部性的生成与发挥。

3.政府俘获:消防执法正外部性之政治成因。企业通过向公职人员提供非法的个人所得来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国家法律、政策和规章的企图,是处于转型期国家普遍出现的现象。近几年来我国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政府俘获,即政府官员或某些部门与私营部门勾结,通过规避国家法律或制定有利于个别企业的法律、政策来共同获取私人利益,并使公共利益受损的现象。消防执法由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作为消防执法主导一方的执法机关应当依法行使执法权;另一方面作为执法机关向对方的执法对象同样应当依法履行相关消防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其中,执法对象法律义务的履行必然会增加生产经营成本,降低效益,与执法对象的经纪人理性相背离,这就可能驱使执法对象通过钱权交易等权力寻租行为寻求执法主体的保护,降低违法成本;而执法主体同样会存在执法成本以及执法人员理性有限性所带来的牟利行为,甚至为了小部分群体或个体利益而主动觅租制定有利于特定执法对象的规定或放任、包庇消防违法行为。这两类违法行为正是政治学上的政府俘获理论。政府俘获问题的解决不能采取问题导向的针对性解决方案,而应从消防执法的正外部性出发,一方面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另一方面正视消防执法制度正外部功能的生成需要,完善和科学型构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法律制度。

4.制度的非科学性与欠完善性:消防执法正外部性之制度成因。任何一项作为上层建筑的制度,其正外部性的生成和发挥自然离不开制度自身的科学性和完善性。我国现行消防法律制度建立了以《消防法》为主体,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主干,配套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法律体系,逐渐建立起了以相关市场准入的消防审查、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为重点的制度,总体而言仍存在立法欠科学性、制度欠完善行等问题。我国消防法律制度一方面存在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协调性差、具体化程度不高以及同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内容不一致等问题,另一方面重权力授予,轻权力监督的特点彰显了执法权监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此外,法律价值错位同样是我国现行消防法律制度的重要问题,我国相关立法更多地规定了执法对象的消防义务,而对执法对象的相关权利保护以及执法对象义务履行的激励机制等则几无论及。这不仅阻碍了消防执法正外部性功能的生成,更为执法主体的违法行使权力、执法对象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提供了生存土壤。

(二)消防执法正外部性之功能界定

辞海认为,功能一是指事功和能力,二是指功效、作用。而法社会学则从社会与法律的互动原理出发,深入探索了法律在当今社会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法律是否是不可或缺的等问题,并论证了法律究竟有什么功能,对于认识消防执法正外部性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消防执法对执法主体、执法对象的正外部性。(1)消防执法不仅讲究消防主管机关执法权的法定性,同时还注重依法规制消防主管机关行使执法权的行为及程序,确保消防执法权行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以维护执法对象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消防执法的举措不仅包括限制或禁比等强制性措施,同时也包含了制度激励等引导性手段。强制性措施同样也应当成为实现消防执法这一公共物品的主要措施,特别是对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而后者则是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即引导执法对象依法适用法律规定,从而获得相应收益,进而全部或部分抵消适法成本,促进执法对象自身消防效益的逐步提高。

2.消防执法对其他主体、社会、国家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的外溢效应是消防执法作为公共物品所具有的最主要功能。具体而言,消防执法通过强制性执法方式和激励等引导性方式,不仅减少执法对象发生消防事故的可能性,而且还能间接为其他主体、社会和国家带来增量利益。(1)消防执法有利于保护除执法对象外的其他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免受因消防事故所致损失的可能性。(2)消防执法促进了社会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消防执法不仅能较好地保护广大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更能维护和实现建立于广大社会主体合法权益基础上之社会公共利益。(3)在一定程度上讲,消防执法对国家的稳定、安全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消防事故特别是重大消防事故不仅涉及人数众多,而且涉及到广大主体的人身或财产安全,往往容易成为巨大的社会风险,形成影响社会稳定大多重要因素。此外,对于国防建设等重要行业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的消防安全而言,消防执法更直接或间接地与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息息相关。

3.消防执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外部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公共物品,消防执法自然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保障和促进。当下的消防执法则主要是从安全的视角来研究或实现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保障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消防执法这一强大的防火墙。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广大执法对象的经纪人理性同样对消防执法提出了效率的要求。目前,消防相关的立法以及执法实践主要从消防主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角度来讲求效率目标,对于依法约束消防主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未来消防执法立法、实践以及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命题,即执法对象守法的效益问题。

4.消防执法对消防立法与实践、消防法学研究的正外部性。(1)消防执法是消防立法及其实践的科学性发展的助推力。一方面消防执法不仅是推动消防立法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消防立法科学性与完备性的重要场所,只有在消防执法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消防立法所存在的不足,实现立法绩效;另一方面,为消防立法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是消防执法作为实践活动的又一功能。消防执法不仅实现了纸面上的法走向行动中的法、从死法走向活法,而且通过执法实践创新性地发展出一些制度和举措,自下而上地推进了消防法律制度的完善。(2)消防执法助推了消防法学研究的深化。消防执法为消防法学研究提供了发现问题的场域、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条件,同时也为消防法学研究成果的价值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所,助于实现从书本走向实践。

三、法制激励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制度实现

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实现可采用行政的、经济的、政策的、道德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殊不知,无论是行政的、经济的、政策的,还是道德的手段不可避免与市场经济、现代文明社会和现代法治的要求相背离,而法律的手段理应成为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主要实现路径。

(一)法制实现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价值定位

1.实质正义。正义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罗尔斯正义观的起点和重点在于平等自由的普遍性,强调机会公平,而差别原则不具有优位性。然则差别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正义的理解逐渐从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到关爱社会境况最差者。这就逐渐形成了反对形式正义,满足社会对法律提出的关涉个人道德和尊严、关涉公共利益和秩序、关涉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等各种新的要求,形成了实质正义价值。具体而言,法制实现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实质正义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安全,即实质公平首先内涵了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安全功能和要求,一方面保障所有执法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参与相关市场竞争的自由,如参与消防安全建设的权利,保障其市场行为所获利益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防治因自然风险或消防义务主体违法行为而引发的消防安全问题,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二是正视作为执法对象的广大主体自身力量的强弱以及消防安全风险的大小等实际,合理地制定差异性立法,采取差异性的执法措施,注重对弱者的倾斜性保护。

2.社会本位。消防执法作为具有强烈外溢效应的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公共物品,离不开对社会本位价值的依赖。法制实现消防执法正外部性所要坚持的社会本位价值是实质正义价值和整体效益价值的统一体和集中展现,强调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合理处理和协调主体微观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3.整体效益。作为法制实现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整体效益原则,是指建立于执法主体、执法对象等主体微观效益基础上的社会整体效益,包含了微观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两个部分。其中,主体微观效益是基础或前提,社会整体效益是归属。该原则旨在通过克服主体的有限理性实现集体理,增进整体效益。具体而言,其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处理消防执法机构的执法权与作为被执法主体的市场主体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2)实现主体微观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关键是要建立适度的强制措施或引导机制;(3)为执法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提供基本环境,破除障碍;(4)要把执法主体、执法对象等主体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限定于正当手段之上,强调不得滥用权力(权利)。

法制实现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实质正义、整体效益、社会本位等价值之间并非是毫无顺序、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层次、有主次之分的价值体系,即实质正义是最高层次的价值,内涵了安全、倾斜性保护等理念;社会本位属于第二层次的价值,是对实质正义价值的贯彻和体现;第三层次的主要价值则是整体效益,已是社会本位价值的客观体现和有效回应。上述价值体系的层次性不仅彰显了法制实现消防执法正外部性的相关价值的主观客观化进程,而且为解决消防执法实践中可能引发的价值冲突提供了一个价值取舍的顺位选择规则。

(二)消防执法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1.规范执法主体及其权力行使的法律制度。消防执法主体及其权力行使的规范化是解决当前消防执法所存在负外部性问题的重要。(1)完善消防执法体制。我国对消防这一类公共物品的供给采用了纯粹的政府供给模式,其中工作人员主要由武警消防官兵构成。与此同时,消防供给主体也是消防执法主体。殊不知,同一主体身兼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双重角色,显然违背了监管有效性的基本要求,存在自我监管的逻辑悖论。为此,实现消防执法主体身份的适度分离,保证被监管者依法执行消防职责,监管者依法有效监管,自然成为我国消防执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2)完善执法程序。目前,我国现行消防法律制度以《消防法》为主干,辅之以特定领域的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其规范大多属实体性规范,程序性规定较为缺乏,足见现性消防法制并不重视消防执法程序。殊不知消防实体法与消防程序法均是消防法律制度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两者间的偏颇势必造成制度绩效的降低或消解,足见消防执法程序对消防执法等法制建设所产生的制约作用。(3)违法行为责任的合理承担。我国现行消防法律制度并未专门规定消防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而大多援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行政法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等现行法律责任形式。单就民事责任而言,执法对象往往因消防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所致损害而只能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赔偿部分则适用《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这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困境,而且也会因为申请国家赔偿的法定期限长且数额往往大大低于实际损失而使受害者承受不当损失。如何实现违法行为责任在违法主体之间的合理分担,抑或引入通过保险等市场化救济渠道,自然成为规范消防执法主体及其权力行使法律制度的重要研究命题。

2.完善市场准入环节的消防执法监管制度。消防执法所涉及的市场准入包括三方面:(1)相关市场主体或从业人员依法从事应承担消防义务的特定行为。市场准入环节的消防执法监管制度主要涉及从事特定行为的主体或从业人员依法应履行哪些义务、如何履行义务等问题,如房地产竣工验收前,开发商应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必要的消防设施(措施),履行消防义务。(2)消防产品市场的主体准入。市场准入环节的消防执法监管制度不仅是保证消防产品市场竞争的力度和广度,实现保证竞争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同时也是基于消防产品质量技术的特殊要求确保进入相关消防产品市场的主体自身条件及其生产、供应的消防产品符合消防安全需要的基本保障。(3)消防机构和消防人员的市场准入,即消防队伍的多样化的进一步加强,我国《消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等相关领域消防力量空白问题。事实上,如何扶持民间消防力量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对消防执法的促进作用,是引入执法机构竞争性监管,实现消防执法的有效性以及弥补消防执法主体单一性等弊端的需要,也促进了消防公共物品及其供给的制度优化。

3.健全持续性消防执法监督管理制度。持续性消防执法监督管理制度是介于市场准入环节与市场退出环节之间的相关主体在市场上持续性存在过程中的消防执法监管制度。其主要包括了经常性监管措施和临时性监管措施等两种方式。其中,经常性监管又包括了现场监管、约谈、报告等多项制度;临时性监管则主要包括了临检等非经常性监管措施。上述措施现已被我国消防法律制度所规定,而尚待健全的则是如何从规范层面重视上述执法措施的程序合法性,以加强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

4.加强市场退出环节的消防执法监管。合理的市场退出机制同样是市场体系发展和法律监管的重要组成。市场退出环节的监管具有与市场准入环节监管相类似的重要地位。我国消防产品以及消防执法客体的平均寿命短以及其势必面临市场推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消防执法工作以及消防事故救助的难度。然而,我国现行消防法律制度并不太关注市场退出的执法客体,这就为消防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制度隐患,这也就彰显出构建合理的市场退出环节的消防执法监管制度的必要性。

5.消防执法外部监管制度的建设。就消防执

法的法律监督体系而言,我国现行法律侧重于消防执法的内部监督体制,辅之以检举、控告等监督措施。换言之,我国在外部监管方面仅有社会公众的监督规定,但尚未建立起消防执法外部性监管制度。具体而言,消防执法外部监督制度的建设可包括以下几方面:(1)外部监督主体。消防执法外部监督主体至少应当包括被吸纳进内部监督机制中的社会公众、广大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组织等;(2)监督方式。消防执法外部监督的方式理应多种多样,如检举、控告、起诉等,核心在于是否赋予外部监督主体诉权;(3)外部监督的程序。毫无疑问,外部监督的程序应当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对特定的外部监督主体以及监督方式应当做出较为全面、合理的规范;(4)对外部监督主体不法行为的责任追究问题。外部监督主体不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应当是消防执法外部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加外部监督主体恶意行使监督权的成本,以降低不法监督行为产生的可能。

6.消防执法的配套法律制度。(1)消防科普教育。截至目前,我国在消防科普教育方面仍存在制度短板,大多属于民间性、临时性措施,虽已建立了消防博物馆、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专业性场所,但消防科普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却尚未建立起来。相反,日本则建立了学校、幼儿园消防科普教育、社区消防科普教育、灾害高危人群消防科普教育、防灾教育馆及消防博物馆等有重点、有层次的科普教育机制,有力整合了公权力和社会力量的比较优势,值得我国借鉴。(2)国内消防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即消防执法所涉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主管部门之间以及与消防执法机关之间就消防相关的预防、治理、救助等活动所作的信息共享、互助配合的一种法律机制,是降低消防执法成本增加消防违法成本的有效措施,利于及时查处消防违法行为,消防救助、责任追究。(3)国际消防执法合作机制。目前,我国在减灾领域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事务协调办公室、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外空委等机构建立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了联合国框架下的减灾合作,我国还积极推动了亚洲国家间减灾对话与交流平台的建设。显而易见,我国现有相关国际合作机制主要集中于灾害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消防执法,而消防产品以及其他市场上主体准入的消防审查、我国多山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决定了上述机制仅仅属于一种初步性或框架性的协作,尚未能有效应用于消防及其执法工作,这也就催生了深入具体的、专项性的国际消防执法合作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4

关键词:消防中介社会化作用

消防中介机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在维护社会消防安全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消防中介服务不仅可以提升消防工作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也有利于提高广大社会单位的消防工作水平,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大力培育、发展、规范消防中介组织,发挥其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解决公安消防机构警力不足、提升消防监督工作效率、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1.消防中介机构的定义

笔者认为消防中介组织可定义为位于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公安消防机构)与被管理对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完全市场调节的方式进行运作,工作行为遵循国家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特定消防服务内容,以及在本行业内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督促成员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社会组织。

2.消防中介机构存在及发展的社会背景

2.1消防工作模式的转变需要中介机构的及时介入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职能转变的情况下,各类消防中介机构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是消防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政府的职能由以往的监管型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按照《消防法》“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以及公安机关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消防监督工作必须从承担无限职责的“点对点式”管理向“在社会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共同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落实各自的主体消防安全职责的前提下,消防机构以抽查、指导为主的服务型管理”转变,将社会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履行的自主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依法返还社会。而由于当前社会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单位实现提升消防工作水平,实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消防工作目标,消防中介服务的参与至关重要。

2.2消防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要求消防中介机构的充分参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单位、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为例,辖区现有经工商注册的社会单位12632家,遍布在全县8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消防大队现有消防监督员4人,文员6人,加上8个公安派出所的8名专职消防民警,人均管理单位(场所)1052家,管理难度较大。结合现阶段群众普遍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的实际状况,如果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不落实自身消防工作职责,必然导致社会单位火灾隐患大量新增,以往的隐患存量难以减少,甚至出现区域性火灾隐患的局面,火灾四项指标可能出现大幅度增加的不利态势。为此,早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就明确提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鼓励发展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若消防中介服务项目、内容、标准能及时得到规范,适应社会需求,中介机构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3.消防中介机构组成类别及中介服务工作开展现状

3.1消防中介机构组成类别

具有管理职能的消防中介组织,消防协会,云南省消防协会驻大理分支机构,其主要职责为制定从业准则、规范行业行为、开展中介服务、保障公平竞争,指导性市场信息,对会员单位进行信用评价。

具有公证、监督性质的相关检测、认证机构,包括国家消防技术检测中心,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消防司法鉴定中心,以及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等。

以经营为目的提供消防技术服务的消防中介组织。包括城市火灾远程监控中心、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图纸咨询公司、消防设施检测公司、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公司、消防施工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机构、保安服务公司等。

3.2大理市消防中介服务工作开展现状

3.2.1行业协会消防工作开展现状。大理州旅游业协会、大理市网吧协会、大理州燃气协会、天城商会等行业协会在创建之初的目的主要是协调行业内部关系,以群体的形式帮助会员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然而,随着会员单位消防安全意识的逐步提升,在消防部门的支持、培育和引导下,行业协会已将消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来抓,主动协助消防部门开展行业消防管理,制定行业消防安全公约,定期对会员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考评指导,有效提升了行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行业协会作为社会单位自发创建形成的非赢利性组织,其公益性质特征显著,本身具备了发展壮大的广泛群众基础,加之消防部门适当的政策支持与业务指导,协会在消防机构与监管对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近年来,通过行业协会管安全,大理市培养出了一批获得省、州、市各级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认可的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和消防安全“明白人”,为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工作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起到了示范作用。

3.2.2经营性消防技术服务的消防中介组织运营情况。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公司、城市火灾远程监控中心在自动消防设施维护和重点单位远程火灾监控领域均运行平稳,但发展较为缓慢。而建筑工程设计院、建筑工程消防图纸咨询公司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公司已经在消防设计备案抽查和消防验收备案抽查过程中已经发挥了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缓解部门与单位之间矛盾、提出可行性意见指导整改具体问题的作用。现阶段盈利性中介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业务范围较窄,获取信息渠道较少,主要依靠消防部门支持开展工作。二是技术力量还有待提高;三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中介机构常常不能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作出公正的结论,出具的报告质量不高,甚至有弄虚作假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情况存在,降低了社会单位和消防机构对技术评判的信任度。

4.现阶段消防中介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消防中介组织存在法律层面空缺

目前我国并未立法对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组织形式、运行方式、法律责任进行明确,《消防法》针对消防中介机构的行政责任进行了明确,而中介组织在消防安全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消防中介组织、工作程序、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形成了消防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不明确;消防中介行业管理制度不明晰;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和执业标准参差不齐;中介机构信用评级体系不客观、不全面;中介机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明晰,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的混乱局面。

4.2服务意识淡薄,行政手段过度干预中介服务

消防中介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消防和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但绝大多数的营利性质的消防中介机构过分依赖政府的支持,不注重市场开发和培育,没有从满足现实消防工作需求和服务社会单位实现双赢的角度出发,不能以贴近社会单位的实际需求的姿态推行服务项目、制定自身发展规划,不依靠市场规律而一味依赖行政部门的强制命令开展工作,导致社会认同度不高,一旦离开政策的支持和行政干预,各项业务就难以为继。

4.3从业人员数量缺乏、专业素质不高

消防是一门边缘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建筑学、法学、给排水、化学、材料学、物理、电子信息、自动化工程、公共管理、刑侦等学科。从事消防技术中介业务需要大量经验丰富、技术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消防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在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服务行为上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缺少国家认可的从业资格考试和人员从业工作记录等原因,导致高素质专业人才稀缺,连甚至熟练技术人员也十分匮乏,普遍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加之部分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操守不严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难以满足中介业务的实际需要,十分不利于消防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

5.培育消防中介机构与规范中介服务展望

5.1健全中介法律法规,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中介服务行为

消防技术服务中介活动作为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特定活动,消防机构必须严格按照《云南省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对辖区内消防中介机构的组织、工作程序、权利义务、法律责任进行规范。同时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针对消防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个人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单位公布中介机构信用评级情况,加强行业自律,保证中介服务质量。

5.2充分培育公益型消防中介机构

各类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开展行业消防管理,可视为公益性消防中介组织在运作。此类管理活动具有以服务成员单位为出发点、工作措施紧密贴合实际需要、有效承接管理部门与监管对象、社会认同度较高的特点。消防机构必须推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协会在消防管理环节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协会消防管理工作监管和制约机制,指导行业协会顺利向的公益性消防中介组织转型职责,促使相关行业的消防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5.3建立完善培训考核机制,扩充专业技术人才库

在消防中介服务行业,为了有效扩充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数,应当全面推行注册消防工程师国家认证考试制度。实行消防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对象,包括技术员和注册消防工程师两类。在消防设计、施工图审查、消防产品质量评定、火灾风险评估等消防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必须由通过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登记的注册消防工程师负责。而消防设施检测维修员、自动消防设施操作员、城市远程报警监控系统操作员则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员担任。

5.4大力培育消防中介服务市场,合理运用中介评价成果

消防部门的工作职责在由全面监管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大力培育、开发消防中介服务市场,将中介评价成果合理运用于提升社会单位本身的消防安全状况和消防工作水平。同时,要使中介评价成果用于消防行政许可、消防安全评价等领域,进一步简化程序,提升消防工作效率,同时,可以跟据消防中介的安全状况评估报告和设施检测评价结论确定监督重点范围和重点对象,为制定区域性宏观消防工作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5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消防监督管理;创新;法律制度

1引言

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居住环境趋于复杂、多样,频发的消防安全事故使得消防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消防安全管理方法在应对新社会、新生活产生的问题上存在诸多不足,必须不断创新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及方法,创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杜绝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2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近些年我国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消防安全管理存在如下问题。(1)我国消防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时捉襟见肘。学校、居民住宅以及公司企业等虽配备了消防设备和器材,但不会及时更新和维护,当面对消防安全事故时,很可能延误救灾的最佳时间,造成损失。(2)社会整体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安全重在防范,消防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整体的消防意识薄弱。①政府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识不足。政府处于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及监督的领导位置,需要加强公共消防安全的意识,以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为工作的出发点,不能单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走形式主义和投机主义,而弃公共消防安全于不顾。②公司企业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公司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意识薄弱,态度轻浮。a.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企业为缩减成本未配备具有消防安全资质的安全负责人,消防安全部门多为其他部门人员兼管,缺乏专业素养,管理水平低下,消防安全部门如同虚设。b.部分企业缺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没有应急方案或措施,监督也不到位。对于安全检查,企业领导敷衍了事,没有榜样观念,同时对消防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也疏忽大意。c.部分企业无视消防安全法规,生产中占用安全通道、破坏消防设备的现象屡禁不止。③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我国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对于火灾的引发原因、火灾的扑救以及自保方法知之甚少。公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源于公众的侥幸心理及对消防安全事关人人的认知不足。另外,消防安全知识及消防安全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公众未意识到维护公共消防安全设施的责任义务。为杜绝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务必加强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知识素养。(3)我国消防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上,我国仍有许多不足,在涵盖范围及标准方面需要逐步完善,并法德兼下以解决我国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3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对区域进行分类监督管理

利用大数据将各区域按照居民居住环境复杂程度、企业生产规模及特点、火灾发生频率等进行分类,赋以不同影响因素不同的权重绘制热力图,通过热力图直观反映出各区域火灾发生的概率。并根据不同区域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安全警备人员,建立“重点突出、监管有序”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针对区域的不同分类,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等级划分,书面化、标准化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可行的高效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大数据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得对不同区域的消防安全综合评价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和合理性,公安消防机构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形成消防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做出科学预判,防范于未然。

3.2公众化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消防安全事关人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人人有责。消防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我国消防力量薄弱,如果仅仅依靠消防机构必然监管不足。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社会的支持,要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公众化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公众化消防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公众的安全隐患意识,提高公众的消防知识水平。消防机构、公安部门、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居委会及消防志愿者要相互配合,将消防知识的传播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消防机构作为消防监管工作的主导者,对日常检查到的及其他部门或组织反馈的火灾隐患,应该及时以法律文书或以函的方式告知相关单位并要求其整改。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在消防监管工作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检测机构定期对区域消防设施进行效能检测并及时将检测报告反馈给消防部门,同时告知相关单位存在的消防隐患,协助社会单位进行设施整改以清除安全隐患。居委会要充分利用职务之便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社会个体要配合各部门工作,加入消防监管的大军中,及时举报、反馈身边存在的消防隐患。

3.3网络化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消防监管工作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建立消防监管平台,共享消防监管信息。消防监管的网络化告别了奔走相告的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消防监管的反馈信息会更具时效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会更顺利、更高效,同时,消防监管网络化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3.4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与消防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将消防法或其他相应法律法规纳入企业单位平日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责任中,与其他部门协同监督企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状况。比如某娱乐场所长期缺失消防安全管理,员工缺乏消防安全培训,防火巡查不到位,且消防设施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消防部门可联合工商部门、文化部门等视娱乐场所管理者整改态度对其给予年度检查不合格,到期不予办理执照,甚至是停业取缔的处罚。

4结语

城镇人口日益密集,消防安全越来越来重要,一旦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加强消防管理工作,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政府机构需要完善与消防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社会团体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监管消防工作;个体要加强消防知识的学习,加入消防监管的队伍中。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消防监管模式,提高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消除消防安全隐患,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晓峰.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96.

[2]杨边江.浅议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山东省消防维保监督系统的信息化监管[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9):24~25.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6

关键词:消防;灾隐患;防控;创新

abstract:howtopreventionandcontrolsocialfirehazard,theauthor,basedontheworkingexperienceinrecentyearsandinwenshanteam,forexampleexpoundsonhowtoinnovateinthesocialmanagement,innovationworkmethodsandpromotesocialperformanceoffirecontrolworkresponsibilities,soastoachievecommoncontrolandpreventionawarenessandsupervisionofsocialfirehazardandworkingtogethertosafeguardsocialfiresafetypurpose.practiceisaserviceinnovationmeasures,goodsourceclose,effectivecontrolandpreventionofcongenitalhiddenfiredanger;thesecondisinnovationspecialtreatmentmethod,the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dynamicfirehazard,thethirdisthestandardsocialunitselfmanagementmeasures,improvethesocialunitselfmanagementskill.thefourthisvigorouslypromoteandregulatethedevelopmentoffireintermediaryorganizations,establishthefiresafetymanagementofteneffectmechanism.

Keywords:fire;Disasterrisks;preventionandcontrol;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防控社会火灾隐患是打牢“防火墙”工程的基础,近年来消防安全“五大”活动、“大排查、大整治”、“清剿火患”、“十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在全国拉开,如何卓有成效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并规范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以文山消防支队为例,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认为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创新社会管理,促单位责任落实”。对于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如何防控社会火灾隐患,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和调研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推动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确保火灾隐患自查自改自除,从而达到自觉与监管共同维护社会消防安全的目的。

一、创新服务举措,把好源头关,有力防控先天性火灾隐患

为深入推进构筑“防火墙”工程和“大排查、大整治”、“清剿火患”、“十消防安全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切实把好火灾隐患防控源头关,文山支队在深化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阳光作业、透明执法”的服务理念,制定了“一次告知、疑难论证、跟踪回访、按时办结、公信回告、舆论监督”的二十四字便民利民方针,着力推行:

服务举措一:出台“首违不罚制、首问跟进制、效率承诺制、两次办结制、一站办结制、超时默许制、短信预约制、限时办结制、延时服务制、网络实名制、跟踪服务制、评议回执制”等12项措施。对于大型建设项目,实施提前介入,指导建筑消防设计。对于行政审批等有争议的问题,采取召开疑难论证会的做法,邀请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和新闻媒体共同研究解决措施,从源头上防止了火灾隐患的产生。仅2010至2012年,支队就举行建筑工程疑难论证会50余次,走访企事业单位600余家,派出技术服务队上门服务300余次。

服务举措二:全面实施“两整顿两通道”工程:整顿消防执法外部环境和整顿个人主义、特权主义思想,开辟建设工程“绿色审批通道”,建立中小学校舍“绿色服务通道”,多渠道方便了人民群众办理消防行政审批手续。倡行“五办作风”(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和“五零要求”(“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零差错”办理、“零距离”指导、“零停留”办公),消除个人主义和特权思想。

服务举措三:实施“消防行政审批告知会议制度”和“解决问题领导约谈集体讨论制度”。多年来,文山支队一直坚持消防行政审批告知会议制度,在建筑工程的审核和验收审批时,召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召开告知会,将建筑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相关程序、要求、注意事项、法律规定等事项一次性告知并进行疑难解答,确保各单位都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促使建筑工程合格顺利得到验收。当建筑工程建设中出现相关违法事实和疑难问题时,支队实施领导约谈集体讨论制,在相关媒体的关注下,双方领导面对面约谈,促使领导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通过商议、集体讨论最后得出大家公认的解决方案,从而使老大难问题得到化解,而不是采取拖延、遇事就罚的被动深硬工作方式,近年来,许多建设单位真正感觉到了消防部门工作态度和方法的转变,他们理解消防、支持消防的意识得到极大的提升。

服务举措四:着力强化服务评议,推行消防监督服务评价制度,向服务对象及人民群众发放阳光警务回执卡,了解消防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征求好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力争建立人民满意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近两年来支队纪委共收回回执卡1200余份,满意率98%,消防工作大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配合和支持,消防工作逐渐深入民心,自觉建立消防责任意识。

通过一系列服务举措,进一步拓展了执法服务效能,提高了执法服务水平,全州消防监督执法行为初步实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新《消防法》颁布实施以来,通过支队全方位的宣贯、培训及服务指导工作,建筑各行业、部门、单位均能较好履行各自职责,有力地把好了火灾隐患源头关。

二、创新专项整治工作方法,全面防控动态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是现阶段消防部门集中监督管理,净化消防安全环境的重要手段,但多年来此项工作已形成了死板教条的形式主义,工作任务落实不下去,工作成效显现不出来,在这样推而不动的工作局面下,文山支队痛定思痛,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十个一”工程。

“十个一”工程的指导思想就是专项整治工作采取社会单位自检自查自改与消防部门抽查检查督改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模式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确保每个工作环节的实施。“十个一”工程即:一个动员培训会、一份网格责任书、一份火灾隐患自查报告、一份整改承诺书、一份火灾隐患整改报告、一份调查问卷、一次分析会、一堂业务培训课、一套网上执法系统、一套完整工作档案,每一个环节都设有相关的工作表格和标准,既方便基层落实,也方便机关督导。“十个一”工程就是一个清淅的工作思路、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它是工作方法创新的一个具体体现。2011年“五大”活动工作中,文山支队先后发文《文山州公安消防支队关于印发“五大”活动奖惩措施规定及考核标准的通知》《文山州公安消防支队关于实施“十个一”工程进一步深化“五大”活动的通知》以此全面深化“五大”活动,并建立了工作督导机制、实施网格责任机制、联合排查机制、“1对1”督导机制、定期工作通报制度(总体工作每个月通报一次,执法情况每半月通报一次,专项行动每3天通报一次),并适时组派工作组进行明察暗访,对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实施问责,并下发督办通知书进行督办跟踪落实。近年多项专项整治活动有力整治了一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消除动态火灾隐患方面,除“十个一”工程外,文山支队制定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接待制度,在互联网消防网站上公布举报电话,在消防部门设立举报信箱,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收集群众身边火灾隐患,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发放家庭火灾隐患自查自改调查报告表,对于一些重大火灾隐患通过政府挂牌督办和媒体舆论宣传的方法进行监督整改,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火灾隐患消除活动中来,提高了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净化了社会消防安全环境。

三、规范社会单位自我管理办法,提高社会单位自我管理能力

火灾隐患的自查自改能力取决于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方法,自2010年“防火墙”工程实施以来,文山支队抓住机遇,大力推行单位、行业消防管理标准化,有效提高单位、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先后发文《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标准》《文山州公安消防支队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达标创建工作的通知》,并对重点单位、100平方娱乐场所进行了网格责任分解。文山支队为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想办法出主意,主要从四个方面出台新举措,帮助指导社会单位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一)加强对社会单位人员素质的培训

培训一批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以此带动本单位的培训及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培训主要是以“四懂四会”为主要内容,即懂单位的火灾危险性、懂火灾预防措施、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逃生自救方法;会报火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处理险情事故、会疏散逃生。通过培训,提高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研究制定管理方法和标准,统一全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秩序

支队研究制定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631)台帐本,这善台帐包括6本管理台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记录本、防火巡查记录本、防火检查记录本、消防设施检查保养维修记录本、灭火预案演练记录本、消防工作会议记录本),3本管理文书(火灾隐患当场整改通知书、火灾隐患整改督办通知书、动火许可证)和1本指导手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导手册),简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631”工程。其中《指导手册》的编写本着简单、科学、有效的原则,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消防安全管理内容、消防安全检查内容、消防管理注意事项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知识,适用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行业部门、个体工商户等消防安全管理,其内容精练、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文山州大力实施“631”工程,对于督促指导社会各级各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防火措施,杜绝各种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制度上严密有效、技术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切实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四个能力”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大力推行消防安全标识化管理工作

指导社会单位要在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的基础上,做好消防安全标识化工作,标识的内容有消防设施的名称、使用方法、操作程序、放置位置,安全疏散的路线、方向,消防安全的承诺等,通过标识化进一步使消防管理工作向人性化、规范化发展。

(四)规范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检查步骤

指导规范社会单位自检自查行为,把握重点,有效查处火灾隐患。即“131”工程(第一步:检点要突出;第二步:三安检查要到位,三安分别指安全通道、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第三步:安全素质要点验。)

通过一系列举措,社会单位消防意识提高,对本单位消防安全知道怎么管,怎么做,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州重点单位达标360家,一定规模的娱乐场达标59家,完成率达90%。

四、大力推行并规范消防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常效机制

推行发展消防中介机构从一定程度上将解决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无人管不会管的矛盾,是探索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一个认识和逐渐推广的过程。文山支队近年来,积极研究探索,在图审咨询,建筑工程检测、社会单位年检、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文山支队在这块上有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推广社会消防中介管理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消防中介公司,它是泛指从事消防工程中间业务的技术性信息机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它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成立并运行,以公平、公正为宗旨,并确保其服务的优质与高效,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发挥传递作用,在市场主体之间发挥服务纽带作用,是专门对社会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服务的具有营利性质的公司。消防中介公司可以提供图审咨询,建筑工程检测、社会单位年检、日常维护管理、火灾财产损失核定与技术鉴定等服务。可以看出,消防中介组织机构的建立,弥补了消防部门因人力不足等问题造成的对社会单位监督指导力量不足的缺陷。

(二)消防中介机构是需要规范和管理的

由于消防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门的学习与实践才能胜任。目前各地的消防中介发展参差不齐,水平也差异很大,许多中介公司的技术水平还很低,还不能全面解决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的市场需求,社会单位的整个消防业务工作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整个业务外包,相关行业和政府部门,要严控中介组织的“门槛关”,对不能胜任消防安全服务工作的中介公司坚决取缔。这样,通过各单位邀请消防中介公司的参与或承担消防服务,社会单位才能对消防工作实现全面负责。

(三)社会单位应积极建立消防中介机构参与服务的常效管理机制

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一定程度上,消防安全工作也要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当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指导思想,争取社会消防中介的介入,实现社会效益与安全效益双赢的目的。各单位与中介组织机构的关系,可以比喻为车主与修理厂的关系。就像汽车坏了不安全,需要到汽车修理厂,请求修车师傅为我们提供服务一样,是需要付出金钱的。单位的消防安全出了问题,由于自身不懂消防的相关技术与管理,难于实现消防安全,就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在市场上聘请相关专业公司或人员来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服务。但由于目前受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单位对消防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普遍认为,消防安全工作是消防部门要他们搞好消防安全,而不是自身要求消防安全,从而导致了社会单位被动应付消防安全工作,整个管理水平不高。当前全国各地的消防中介服务机构正逐步成立,由于受到一些规章条款的制约和消防部门的指导不力,从而导致消防中介组织的发展比较缓慢,运行也不规范。“有付出才有收获”,社会单位只有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才会得到更优质的安全服务,仅靠行政审批部门提供无偿服务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另外,消防部门人员流动快,岗位交换频繁,提供的服务往往会存在脱节、重复,导致服务质量的不完善。如果成立一定数量的消防中介服务公司,按照市场竞争的运行方式,加强对其监管,中介服务公司的服务水平必会越来越高,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也将会有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7

关键词:和谐社会;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消防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作为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006年9月11日至12日,公安部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全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现场会,会议明确强调,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消防警力的增长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防控能力与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不相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火灾多发的因素迅速增加;农村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火灾形势日趋严重,损失加大。因此,大力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是解决目前消防力量不足、改善城乡消防站布局、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存在的主要形式有: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群众义务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保安消防队等。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有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4538个、消防员50054人,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2899个、消防员59939万余人,配备消防车6275余辆。地方专职消防队伍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消防力量,在消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支主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队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队伍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受到冲击和挑战。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地认识地方专职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采取何种对策,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地方专职消防队伍发展模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现行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致使队伍发展举步维艰,生存困难

在市场经济时代,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建立和发展地方专职消防队伍已越来越困难,完善的法律、法规才是建立和发展地方专职消防队伍的根本保障。尽管《消防法》对建立专职消防队有明确规定,但由于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关保障性政策规定。比如,用工制度、工资福利、医疗保险、着装管理以及油料、器材、灭火剂补偿等事项都没有明确规定,现行法律、法规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缺乏正常的经费保障渠道,队伍稳定和生存难度加大

从企业专职消防队的情况看,其经费来源直接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比较好,专职消防队一般都比较兴旺,一旦企业经济效益发生“逆转”,专职消防队就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乡镇专职消防队等正常经费来源大多数是采取自筹或集资的办法来解决,缺乏稳定性。由于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致使一些乡镇和企业对负担的消防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直接影响到队伍的生存。据统计,1998年湖南全省共有140支企业专职消防队,到2006年,不到8年的时间就有45支专职队因企业效益不好或企业转型等原因无法生存而相继被撤消或失去执勤能力,现在仍有31支因队员工资、装备更新等经费无法保障而濒临绝境。江苏省自1996年以来,新建专职消防队仅有95个,而自行撤销或已“名存实亡”的近300个。

3.当前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企事业专职消防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依靠行政手段创建起来的。过去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对创建消防队没有异议,花的钱都是国家的钱,领导和员工都很少甚至不必去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驱动下,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规律。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近年来,部分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决策人物,为了减员增效,提高资金利用率,扩大再生产,大大压缩消防经费开支,甚至还有个别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同意,擅自撤销专职消防队,2004年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另一方面,企业专职消防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无法得到很好的补偿,企业不堪重负,从而大大影响企业参与社会抢险救援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全省企事业单位每年用于消防运转业务经费多达1149万元。因此,那种以企业养队的机制受到挑战。综上原因,多数企业专职消防队由于人员少且年龄偏大、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差、装备落后,根本无法完成高温、浓烟、长时间、高强度条件下的灭火救援任务。

4.缺乏正规统一的管理,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一是专职消防队地方性强,管理部门不统一。有的专职消防队属企业保卫部门领导,有的属企业安技部门领导,有的属公安派出所领导。由于其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不是抓消防安全,一些主管部门和单位对消防工作不重视、不熟悉,对专职消防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因而造成专职消防队自身建设中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二是专职消防队管理不善,队伍松散,功能单一,业务不精,以致地位和作用不突出。三是“条块不统一”,多数专职消防队还没有与公安消防队形成有线、无线通信调度指挥网络,很难形成整体合力,产生整体效益。

二、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对策及建议

1.制定、修改、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政策保障

我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为此,我们建议应尽快修订完善《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制定《专职、志愿、义务消防队伍建设规定》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标准》,这些具体政策规定的出台,应明确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队条件、装备配置、经费保障以及队员的选拔、培训、晋升、福利待遇等,从而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政策保障。

2.多渠道、多途径筹措消防经费

消防经费是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消防经费的来源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只能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归结起来,消防经费的来源建议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一是政府组建的专职消防队的经费由各级政府承担,政府独立承担有困难时,可以采取政府投入一部分,企事业单位资助一部分的方法来解决;二

是大中型企业专职消防队的经费由企业自行解决,自行解决困难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可以采取对企业减少税收的方法解决,减少的税金应全部进行消防投入;三是部分消防经费可以来源于保险业,由政府出面,从保险公司每年的保险费中收取一部分作为消防专项经费;四是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实行消防税收制度。例如英国和德国的消防经费主要来源于消防税收。

3.科学整合企事业专职消防队,重点发展以承担区域性灭火任务的政府消防队

按照“政府牵头、整合队伍、重组资源、改革职能、强化管理”的模式,对全国各地企事业专职消防队进行撤并整合。一是对城区发展空间不大、难以维持现状的、相对集中的企业专职消防队,进行整合(2-3个队整合为一个队),对其分散的消防车辆、技术装备、设施器材等资源进行有效重组,选择其中条件较好、位置适宜的队址组建新的专职消防队。建站资金由企业按原来三年投入的平均值一次性支出,之后不再承担任何费用,由政府出台政策规定,三年后由受益的市(区)政府出资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二是对相对分散、难以维持现状的企业专职消防队,采取“企业自给、政府补贴扶持、职能扩大,政企合办”的办法。专职消防队的职能除担负本单位防火灭火任务外,还必须承担本辖区范围之内的灭火救援任务。这样既改善了企业专职消防队的生存环境,又提高了企业在驻地的形象,是兴企利民的大好事。三是对生产效益好,经费有保障,车辆装备较齐全,战斗力相对较强的企事业专职消防队进行优化、规范,进一步巩固加强,理顺管理机制,发挥其资源优势,以现有队为基础,划分责任区域,扩大其执勤范围。由公安消防部门对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训练、统一指挥,在保卫本辖区消防安全同时,参加社会灭火救援,实行有偿服务。四是发展以承担区域性灭火任务的政府专职消防队。这种类型的专职消防队特别适合城市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及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乡镇,按照质量建队的要求,建立承担区域性火灾扑救任务的市办、县办专职消防队。建立这种类型的专职消防队,是发展地方专职消防队的根本出路,既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地方专职消防队伍自身“发育”不全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对专职消防队的统一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布点,集中物力、财力统一建队,使消防力量适当集中,扩大规模,增强装备,便于统一调度指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突出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富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

关注消防珍爱生命共享平安

三、活动内容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开展"119"消防日宣传活动,并将"119"消防日活动扩展为"消防宣传周"、"消防宣传月"活动,不断增强"消防日"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要结合"防灾减灾应急避险走进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系列活动、消防志愿者行动、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活动,深入扎实的推进我县消防宣传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消防安全,参与消防工作,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一)认真谋划,切实做好《消防法》宣传普及的准备工作。新修订的《消防法》即将颁布,这是我国消防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做好《消防法》宣贯工作的重大意义,提前谋划宣贯活动实施方案;要将《消防法》的宣贯作为今年"消防日"宣传活动的重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文艺等传播资源,发挥消防志愿者的作用,广泛宣讲新的《消防法》,并结合消防宣传"六进"工作,加大消防法律的普及力度,确保《消防法》颁布后能迅速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宣传《消防法》的热潮。

(二)各有关单位要紧紧围绕"关注消防,珍爱生命,共享平安"这一宣传主题,立足实际,努力在宣传形式和内容上取得突破,积极营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富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氛围。

1、打造"消防志愿者"公益行动平台。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公安部等13部门、团体联合印发的《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x通字〔2008〕x号)为切入点,根据《浙江省消防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的要求,吸纳所有热爱消防公益事业的社会成员加入消防志愿者队伍,形成各行各业、广大群众以"消防志愿服务,建设美好家园"为己任,自愿加入消防志愿者组织、参与消防宣传服务活动高潮。积极组织广大消防志愿者深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区、街道、农村,开展以消防宣传教育为主,预防和整改火灾隐患、消防安全救助为辅的系列公益行动。

2、打造"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一条街".有条件的乡(镇)要结合本地文化特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漫画、墙绘、灯箱公益广告、户外视频等为宣传载体,设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一条街",形成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3、打造"社区(农村)主题消防宣传角".各乡(镇)要借助本地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农村)现有固定设施,将消防设施、消防知识融入其中,设立"社区(农村)主题消防宣传角".要充分发挥基层协管员和驻村大学生的基层优势,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使消防宣传主题角切实成为村(居)民学习消防知识的好去处。

4、举办一场"消防趣味运动会".有条件的乡(镇)可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和重点行业的有关人员,以知识竞赛和传统体育竞技运动会相结合的方式,将消防知识、消防业务技能融入其中,让参与人员在运动中掌握消防知识和消防业务技能,提高消防宣传效果。

5、举行一次"疏散逃生自救演练".县房管、消防等部门要结合我县当前正在开展的高层建筑专项整治活动,组织高层建筑或设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内的居民或从业人员,举行一次火灾疏散逃生演练,传授各种消防逃生要领,让参与人员得到充分体验感受,进一步掌握疏散逃生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6、制作一批"消防公益宣传广告".各乡(镇)要积极制作一批"消防知识挂图"、"消防知识环保袋"、"消防知识年历(挂历、台历)"等,并发放给群众。要根据本地实际,在社区、村(居)及人流量大、受众面广的场所,开展发送消防宣传品、张贴消防安全宣传画或警示标语、播放消防宣传片或宣传字幕等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消防知识宣传普及面,切实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

7、开辟消防宣传"固定课堂".县消防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站的消防科普教育培训功能,加大开放力度,完善活动内容,改进宣传手段,增强针对性、知识性,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切实让各界群众"来有所学,学有所获".

8、进行一次"火灾隐患自查、互查"活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发动基层站所、办事处、村(居)委会等社会基层组织,开展火灾隐患自查、互查活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让群众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火灾隐患的成因、危害等,促进火灾隐患的整改。

四、活动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县府办分管副主任为组长,县公安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安监局、教育局、消防大队等单位相关人员为成员的xx县开展"119"消防日宣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消防大队。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经费,发动群众参与,全面开展宣传。

二要加强宣传报道。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信息中心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辐射面广的优势,大力宣传报道改革开放30年来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取得的成就,及时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消防安全、支持消防工作,各有关单位大力整治火灾隐患的举措和成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不断扩大"119"消防日和"消防宣传月"活动的社会影响,确保今年"119"消防日和"消防宣传月"活动取得实效。

三要加强信息报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本地、本单位开展的有特色的宣传活动,要及时编制成信息报送给xx县开展"119"消防日宣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宣传成效明显、社会影响良好的宣传活动,县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将及时进行总结并在全县推广。同时,各乡(镇)要认真制定"119"消防日和"消防宣传月"宣传活动实施计划表,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各乡(镇)的宣传活动实施计划表要求于11月11日前上报县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郑xx,联系电话及传真:xxxxx),"消防宣传月"活动总结要求于12月2日前上报县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9

一、**市社会单位现状。

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进,**市的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在安全治理上一时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制度的要求,其消防安全治理工作也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题目。假如公安消防部分不及时有效地加大对社会单位消防监视治理的力度,多发的火灾事故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本人通过对辖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治理情况的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题目:

(一)消防安全设施少而旧,有的存在“先天不足”。

很多社会单位在建造厂房、库房和办公房时,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施审核和验收,出现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缺少等“先天性”火灾隐患。很多社会单位目前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资金少、规模小,机器设备多陈旧落后,机械性能差,运行故障多。同时,其消防器材和设施也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火灾预防、扑救的需要。

(二)经营业主消防法制意识淡薄。很多经营业主缺乏对消防安全的熟悉,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从企业开办初期,就置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于不顾,在消防设施上舍不得花钱,消防安全治理上舍不得出人,员工安全教育上舍不得腾出时间,生产工艺不成熟,机器设备简陋,消防安全治理不正规,甚至失控,火灾隐患不同程度存在。

(三)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

一些社会单位没有按照消防安全治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度、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赏罚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有的固然明确了但过于笼统空洞,可操纵性不强。部分单位没有建立消防安全培训教育、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治理、消防值班、消防器材设施建设和维护、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治理是等基本制度。有的固然建立了,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监视执行机制,制度多半落空。

(四)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缺乏。

社会单位用工多,职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不高。社会单位在招收员工时,没有进行必须的上岗前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特别对电焊工、电工等特殊工种职员和易燃易爆设备操纵职员,没有按照公安消防部分要求,实行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五)消防监视治理职员少,难以监视到位。

当前除少数社会单位挂靠在某个行业系统之外,大多数是无主管单位。某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对社会单位的申办、开业等一味降低门槛,单方面承诺为投资方代办各种手续,很多单位厂房建造后连规划许可证都办不到,更谈不上消防,客观上造成了一定范围的漏管失控。

二、当前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题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与公安部61号令的颁布实施,为单位规范和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的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从实践情况看,社会化单位尤其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当地消防部分的督促下,总体上能够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消防安全治理工作,但由于单位职员长时期的惯性思维熟悉及消防工作与单位经济效益在表层上的冲突,使得单位消防安全治理工作仍存在着严重的题目,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熟悉不清,主体意识不强。

在公安部61号令实施以前,消防部分几乎成为辖区单位的专职治理机构,对各单位自身应该抓的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检查等消防工作大包大揽,长时期在社会上普遍形成了消防安全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61号令颁布以后,消防部分对单位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进行了以强输硬灌方式为主的宣传与教育,几年下来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并未真正形成,一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与消防安全治理人只挂名不问事,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治理工作不闻不问,有的甚至只是为应付消防部分抽查而搞形式主义,并未形成真正的消防工作主体意识。

(二)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

一些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生产或经营中根本未顾及消防安全,总以为平时只要多留意一点就会没题目,但在实际中临时防范措施大多为纸上空文。对公安消防部分指出的消防违法行为、火灾隐患和整改措施、建议,以为是故意刁难,宁愿花钱找关系进行“摆平”也不愿花钱进行隐患整改。这类单

位由于只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不注重长远的安全打算,单位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器材的配备维护、消防安全检查和违章行为查处等经常性内部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几乎无从落实,即使在消防部分的监视下消除了火灾隐患,很快又会出现新的火灾隐患,甚至出现隐患“回潮”。

(三)消防治理组织机构逐渐弱化。

一些单位包括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特别是由国有企业改制后,单位职工随着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工程的实施,以及单位经营机制上的变化,人为地将消防工作挤出圈外,尤其在精简职员过程中,为了减少劳动付出,原来一些上规模的企业把专职消防治理职员变成了兼职职员,有的甚至改变消防组织的回属,使得其原有的利益减少,轻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导致一些单位的消防治理组织机构明显弱化,造成了这些单位消防安全治理效率大不如前。如**长广团体公司由国仍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后,将企业原有的专职消防队从企业中剥离出来,回由长广公循分局治理,造成了长广团体公司厂房等实际履行消防治理职责的企业专职消防队员积极性大大下降。

(四)内部治理混乱,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单位负责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脑子里根本没有消防安全工作这根弦。主要体现在消防组织机构不健全,造成单位内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器材的配备维护、消防安全检查和违章行为查处等经常性工作无从落实,单位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消防业务素质低下、消防自我约束治理意识淡薄。一些公众聚集场所受职员活动频繁、对消防安全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放松了对新员工的消防培训、教育或安全教育走过场,因而一些单位员工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消防安全教育,违章作业、不会使用移动灭火器、不熟悉场所基本情况、不知如何报警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改进和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治理的几点意见。

做好单位的消防安全治理工作,不但关系到消防部分日常监视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关系到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从落实61号令的要求上看,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治理,需要各单位从自身上不断进步治理消防安全工作的能力,消防部分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精益求精工作方式,切实依法督促各单位履行自身的消防安全治理职责。

(一)单位自身加强和改进消防治理的几点意见。

1、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是基础。

在开展消防治理事务的过程中,首先要有具体的组织机构以及附设在机构内的人,才能使单位自身火灾隐患自查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等职责的落实成为可能。在对**几家大型单位如:**市浙北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市星火服装有限公司、**市第一人民医院、**师范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的调研过程中,都能成立比较规范的组织机构,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治理人下还普遍设有保卫处(科)等消防治理回口职能部分,并设有专职治理职员,其内部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要比那些组织机构不完善的单位要好得多。在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方面,对于一些规模大、职员多、岗位复杂的单位,应当考虑设立消防回口治理职能部分,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配设相应人数的专职治理职员;对于一些中等规模的单位,在职员、物资不是很分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立专职治理职员专门从事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治理;对于一些面积不大,职员、物资未几但又属于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单位,可以考虑设立兼职消防治理职员。与此同时,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都应当成立具有一定职员数目的义务消防队组织,隶属消防回口治理职能部分或专(兼)职消防员的治理,确保单位在应急状态下的同一指挥、协调。

2、明确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是条件。

一个单位要形成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主体意识,首先要形成单位各级职员对消防工作的自我治理意识。因此在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明确单位内部的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是规范开展消防治理的重要条件。建立层层负责的消防安全治理机制,是增强单位各级职员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的有效办法。如长兴华能电厂等一些自身消防治理工作较好的单位,普遍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人、治理人、专职消防队等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机制。明确各层级的消防安全责任,并规定消防治理回口部分就消防安全题目直接向消防安全治理人、责任人负责,分厂(部)安全员向其经理或厂长负责,基本形成了树形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因此,单位明确自身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应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度、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构造消防工作责任“链”等三方面进手,彻底明确法定代表人为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根据单位各阶层、部分的治理职能和工作范围,从空间上划分出消防安全责任区,并确定各阶层、部分的负责人为该责任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形成一个至上而下的消防安全“责任链”,使消防安全责任得以在各个阶层、部分以及各级责任人中进行传递,让单位员工明确自己在消防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消除单位消防治理盲区和消防安全责任空缺点。

3、制定消防安全考评细则是保障。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治理考评细则是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的重要环节,是各岗位遵守消防治理规则的重要依据之一。制定消防安全考评细则无论是对员工遵章遵法还是专(兼)职部分进行消防治理绩效考评都提供了一个可操纵性强的平台,为单位自身规范开展消防治理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长兴华能电厂在消防安全考评细则方面将治理和维护消防设施器材、防火检查、保持通道畅通等消防安全治理内容纳进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百分制标准),并明确了消防回口治理职能部分即厂保卫处每检查发现一次分歧格分别视情节扣1.5分、2分、4分,发生火灾事故每起扣20分等实施细则,实行每季度一次的考核,日常抽查情况计进季度考核范畴,并形成了制度。该厂对于季度考核不足60分的车间、部分,其专职安全员、分管安全领导及正职领导分别予以扣除一定数额的奖金,这一措施使华能电厂全体员工都增强了安全防范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也为各岗位职员履行职责提供了参照标准。因此,制定消防安全考评细则是加强单位治理的重要保障。各单位在制定消防安全治理考评细则时,首先应当认清本单位、本部分的火灾危险性,然后逐一分解、细化,直至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的人;其次要区分岗位和工种,确定一定数目的基金为赏罚标准,使得所有员工都留意消防安全治理的平时养成,促成单位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机制的不断完善。

4、落实消防治理赏罚规定是关键。

制度的成效体现在落实,明确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并制定了消防安全考评细则后,落实消防治理规定就成为关键,否则制度就将成为空文。只有单位自身通过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并严格落实已定的赏罚规定,才能有效地督促各岗位人尽其责,形成单位人人遵守消防治理的大好局面。奖优罚劣是千古不变的硬道理,在单位自身消防安全治理方面同样如此。同时,落实消防安全治理赏罚规定也是考评细则的生命力所在,是消防安全工作好坏体现的关键环节。单位在落实消防治理赏罚方面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实施月检查、季度检查、年度检查时一并予以严格实施,兑现奖优罚劣措施,切实有效地激发员工主动参与消防治理、维护单位消防安全的积极性。

(二)消防部分改进和加强社会单位治理的几点要求。一是要切实进步工作效率。可以通过与被检查单位约定检查的内容、时间、检查的方法、参加检查职员等,确保被检查单位的职员、时间、措施落实;同时又可以达到被检查单位未检先改、不检自纠的效果,缩短监视职员在联络、沟通、寻访有关职员及设施测试中的时间,进步了工作效率。但这种做法也存在事先通知单位后,单位内部已做好应对检查的措施,伪装隐瞒存在火灾隐患,一些日常治理资料失真等,使监视职员发现题目的真实性受到一定限制,这就要求监视检查职员在工作中具体把握提前通知的时间,通过适当控制时间差来防范题目失真现象。二是要加强检查的针对性。监视检查职员在开展防火监视检查前,熟悉被检查单位的有关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储存物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及火灾危险性,相关场所的防火、灭火的基本要求,确保检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检查工作开展前要在头脑中有初步、大约的轮廓;开展检查时,要能捉住重点,切中要点,有效防止外行检查内行的现象;开展检查后要善于及时总结回纳经验。防火监视职员开展针对性检查要留意克服临时抱佛脚的实用主义思想,对业务的学习要有系统性和全面性,消除以偏概全,防止断章取义。

消防安全的社会效益篇10

【关键词】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能力提升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火灾依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城市的现代规划与建设更是给公安消防部队带来了很多的难题,同时给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担着日常防火工作的消防官兵还担负着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的责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严峻考验。[1]为了确保灭火救援的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就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工作现状和消防官兵的灭火救援能力现状分析,对消防官兵的能力提升展开讨论。

1公安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面临的挑战

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工业化、市场化的日益明显伴随着的是高温、浓烟甚至是爆炸;另外,现代化发展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大型工企业存在着严峻的安全隐患;加上化学危险品泄露或者爆炸、自然灾害等,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和参战官兵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面临新形势发展,公安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2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

2.1公安消防部队的警力与实战需求存在着日益突出的矛盾

日益繁重的火灾救援工作导致消防部队存在警力不足的现象,工作任务的繁重与严重不足的警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加上当前消防部队开展的专业训练缺饭相关的模拟训练设施,不适应实战需求。[3]导致大多数消防官兵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上火场救援,严重影响了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水平。

2.2公安消防部队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灭火救援能力较差

在灭火救援行动中部队战斗力是关键的因素,对消防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要求他们在部队的指挥下不仅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面对突况还要会随机应变。另外,消防部队的指挥员的指挥决策水平更是决定着整个救援工作,因此对指挥员队伍的要求更加高。[4]然而,我国大部分公安消防人员日趋年轻化、素质偏低,心理素质低还缺乏专业的灭火救援知识,在紧张的火灾现场无法保持冷静,没能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思想准备;缺乏一定的灭火救援工作的经验也没得到相应的有效培训和实战演练,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灭火救援工作。

2.3公安消防部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灭火救援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对于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力量投入不足,不够完善的消防基础设施特别是灭火救援设备,影响着消防安全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备有效的消防设备不仅能确保消防人员的安全,还能降低救援难度保证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当前公安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设施还存在消防车辆严重紧缺、灭火器以及消防管道等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无法保证足够的消防能力和灭火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5]。

3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几点思考

3.1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灭火救援设备的应用

首先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应加大资金力度,大力支持公安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设备的建设,保证消防车辆和灭火救援设备的充足,最大限度发挥装备器材的效能。另外,公安消防部队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管工作,定期检查和更换灭火救援设备,保证在突发火场中发挥灭火救援设备的工作性能,保障消防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2提高消防官兵的综合素质

邀请有关专家以授课等方式更基层消防官兵集中培训,重点对现有的消防工作人员进行能力培训和实战训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冷静思考的习惯和临危不惧的素质。利用实战演练培养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使他们在不同的火灾现场在各种情况下确保自身人身安全的同事有效地进行灭火救援工作。

3.3加强消防部队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训练

有针对性地围绕所承担的任务对消防部队工作人员系统地进行专业化训练,特别是加强训练技术含量较高的各种装备,抓好新装备器材的研究和技术的应用,使他们在日后的救援工作中能快速操作和熟练使用。[6]另外加强实战救援模拟训练,真正落实“练为站”,使消防官兵适应实战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支专业的队公安消防部队与火灾作斗争,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时面临着严峻考验,这是新世纪赋予的社会责任,也是消防队伍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但公安消防部队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建设,不断地探索、总结以及吸取以往的宝贵经验,分析和研究消防部队参与社会抢险救援的战例,有效地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实战能力,顺利开展消防工作进而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7]

参考文献:

[1]张昱婕.对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12,17:26+25.

[2]赵辉,马亚宾.浅谈提升基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280.

[3]建乐乐.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4,15:120+109.

[4]余晓雷.关于提高消防攻坚组实战能力的几点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04:72-74.

[5]包捷喜.对强化灭火救援突破攻坚能力的几点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1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