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物藏品库房管理十篇文物藏品库房管理十篇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8:54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1

一、现代化藏品库房建设与库房监测管理

藏品库房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保护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关系到藏品的安全,关系到藏品社会效益的发挥,现代化的库房建设与设备是科学管理藏品的必要条件。藏品进入库房后,加强对它的保护管理,防止有害物质对它的侵蚀,防止不良环境的影响,使藏品有一个良好的存储条件。《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规定:“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和保管设备要求健全、坚固、适用、经济”。“库房应有防水、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光、防震、防空气污染等设备或措施,库房及其附近应保持整洁,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文物安全的物品,并禁止烟火”。藏品库房建筑必须为藏品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保证藏品的安全、有利藏品的保护、便于藏品的日常管理和利用,以免人为或自然对藏品的危害,保证藏品不受损害。

由于文物藏品种类繁多,结构成分各异,所需要的保存环境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因物而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了保证文物能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下得到安全保存,防止人为或自然环境对藏品的破坏。在对文物进行分类管理的同时,对文物结构形成,包括其材质成分、制作工艺等有关专业知识,要全面了解掌握。对文物所需保存环境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气候环境对文物藏品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撑握不同质地结构的文物藏品所需要的气候环境基础上,还要加强做好库房环境的临测。控制环境,加强对文物库房环境的监测管理工作,了解和掌握温、湿度、光线、有害气体的监测。藏品库房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5―25℃之间,库房内一天的温度变化不超过2―5℃,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导致藏品内部结构不稳定,引起物质膨胀或收缩。同温度相比,湿度(相对湿度)对藏品的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有机质藏品,对湿度比较敏感。经常性或定期对库房气候环境进行监测管理,运用有关气候环境调解方法可以做到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对气候较敏感的文物藏品,因气候的波动变化受到损坏,使文物藏品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应安全稳定的标准环境中得以保存。自然环境对藏品的侵蚀是非常大的。库房的温度、湿度、紫外线辐射、化学、生物学和电的活性同污物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一起形成了一个彼此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生活体系。温度过高,会使丝、麻、棉、毛织物和竹、木器等纤维质地的藏品中原有的水分蒸发,造成皮革制品变硬,编织品和纸张变脆,木制品干裂。湿度过大,会使部分文物发霉、生锈、腐烂;真菌和虫害就会繁殖,使金属器皿出现绣斑,漆变形、脱漆,书画生霉点,木质物品腐烂。湿度过低,则某些文物,如纸制品会变得干脆易折断,木制家具会爆裂、翘曲。文物库房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65%之间。光线中的紫外线对于博物馆藏品中一切有机物,如棉、毛、丝、染料等都有很大的损害,它能使物体内纤维老化,改变物体的坚固程度。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也能使文物的色素减退并腐蚀金属和石料。灰尘中的化学微粒能与有机质文物发生化学反应,对其造成损害。灰尘落在文物表面上,不但会改变文物外观色彩,形成污垢层,还会对文物造成机械性损害,同时灰尘中的微生物孢子在温、湿度适宜时亦会繁殖。气候的变化,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虫蛀鼠咬、霉菌繁殖,都会减少文物寿命。因此控制库房温、湿度,消除霉虫能够生存的环境,将库房全部实行密闭,隔绝日光对藏品的直接照射。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库房条件,使文物库房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光、防震、防虫、防鼠。并设有通讯、防火、报警、闭路电视监视等现代设备,使文物库房收藏环境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使文物处于适宜的环境中,阻止或延缓其自然损坏过程。

二、建立藏品规章制度与藏品的科学化管理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2

【关键词】文物;库房保管;重要性

一、文物库房保管工作的重要性

对库藏文物的保管,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多年来,曾多次颁布有关库藏文物保管的法规,这些法规涉及保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博物馆和文物部门保管库藏文物和标本必须遵守的原则。

文物库房保管工作的对象是文物,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将文物保管好,以便更好的教育人们,尤其是针对新一代青少年的教育,可见文物保管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文物是历史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更是浓缩集结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智慧,同时也反应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程,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其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可见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博物馆为我国文物的科研、宣教及收藏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新时期博物馆的发展进步关乎历史文物的前程命运,关乎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更是关乎人类智慧结晶的存亡。所以做好新时期博物馆文物库房保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库藏文物的保管工作绝不仅是保证文物标本的安全和提借方便等。文物从出土之时起,就面临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种损害。确保文物安全,做到不被盗、不丢失、不遭受水、火的破坏和不发生移动中摔伤、摔碎的损坏,只是避免了文物标本入库后的人为损害,然而,文物的自然损坏,如铜器的有害锈、墓葬壁画的褪色剥落、铁器的锈蚀酥化、纺织品的脆化、彩绘陶器色彩图案剥落、木器变形、错位和开裂等,在文物入库后仍在继续,要想延长文物标本的寿命,把自然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就必须加强库藏文物标本的保护,特别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科学保护。

二、提高文物库房保管工作的措施

(一)做好库房的建设

目前,大家深深感到足够的库房和保存设施的至关重要。各个馆都绞尽脑汁尽可能地在馆内外寻找可利用的地带建造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库房。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地下文物库房;北京自然博物馆引进外资筹建的文物标本库房,等等,都是博物馆为改善库房条件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在文物库房建设上,笔者始终主张库房应建在馆内,向馆外拓张的做法实不可取,即便现有文物库房不足,要在它处增建,也应在其周围找地方。对于新馆库房来说,有三点应值得注意。(1)要充分考虑今后藏品的极限(最高额),存放文物的库房应力求大一些,留下收藏的储备余地。(2)安全设备和保管设施要配套和坚固,以杜绝日后任意地改造,破坏原来的整体格局。比如:消防器材的安置和通道、门窗的防盗报警性能、光控监视仪、库内温度测试仪、特殊柜架的制作,等等。(3)文物库房力争与陈列室的邻近。最好设置几条线路通达展厅(电梯)。之所以强调文物库房如此地接近展室,主要出于文物使用的便利和安全运输这一因素彼此之间的距离越近越有利于文物的安全,越有助于陈列展览的提取,布展工作的进行。以往一些建造较早的博物馆,纪念馆对此显然注意不够,致使文物在搬运过程中造成人为的损坏(断、裂、丢失)。大家应引以为诫。

(二)提高库房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库管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严格遵守文物库房基本管理制度,对馆藏的各个时期各个类型文物,具备最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建立健全馆藏文物基本档案及文物数据库档案。(2)能熟悉库藏文物特别是上级文物的基本数据、基本特征和具体存放位置,上级部门检查时能准确及时提取各类上等级文物。(3)具备对文物进行拓片和文物修复的基本能力。(4)建立各类图书借阅登记簿,做好每年度各类文件的登记收集和管理,及时完成每年度文件档案的装订归档入柜工作。(5)除完成本岗位工作职责外,须完成办公室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和其它工作。每个职工将视其工作态度及平时所安排工作的完成情况,通过平时周报和月报计入年终绩效考核。

(三)做好藏品的排列工作,方便查检

查检方便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便于检查藏品的安全,二是便于藏品的提取、使用。从博物馆藏品的场地来看,主要是库房和陈列室。在库房中的藏品关键是“排架”,使藏品都能既合理又整齐地存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也就是对藏品的“定位”。一般的馆在“排架”的顺序上是采用流水号,为了考虑到藏品的安全,可以把小件放在上面,大件放在下面。如果条件好的话,可单设大件室,以便单摆独放,至于藏品之间的距离,要松紧适宜,以免取用时相互碰撞,造成损失。

藏品在库房“排架”定位之后,要把它所在的库别、柜架层的编号用笔标在总账和卡片上,只有标记了准确存放位置才能便于查检、提取,外用退还时才能准确归放原位置。此外,保管员为了掌握库房全面情况,还可绘制库房内部柜架平、立面图,并注明每层柜架存放藏品的编号,这样保管人员不进库就可以对库内藏品的位置了如指掌,同时也能尽快地掌握藏品存放位的置情况。这也是藏品保管员必须具备业务条件之一,熟悉馆藏文物。

(四)制定明确的提取、交接制度

陈列中文物的提取,应严格按文物库房的规章制度执行。应按要求设计正规的文物出库提借单据,单据栏目包括文物名称、编号、时代、完整程度、提借和归还日期、备注等,还要有馆领导、部门领导、提借人的签名。文物提借单必须一式两份,由借入部门和借出部门各持一份单据逐件、逐项,经清点、检验后再提取。

陈列部门提取文物布展结束后,对陈列中文物的交接必须规范化,可借鉴文物出库交接制度和提借单据,设计文物交接单,逐件、逐项编写。文物交接单应根据展厅文物管理部门来填写份数,交接双方或几方现场逐件、逐项检查文物状况,清点文物数目后再交接。

(五)实施库管文物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知识时代。新的时代对博物馆事业,也对文物库房保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在文物库房保管工作中,要对文物信息进行科学化管理,就必须克服以往在藏品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充分利用信息时代计算机管理技术所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大学生信奉心理原因及矫正策略浅谈药品检验实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办法钦佩与信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家居配色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化教学方法国内外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差异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历史预习型作业形式的设计及实施策略品味教学札记做“事后诸葛亮”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旅游英语机器翻译中年代信息的分类基于形态学的邮编手写数字单个字符提取方法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与对策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吹挠攀疲共仄沸畔⒌墓芾硎视κ贝⒄沟某绷鳌G刭覆┪锕荨⑸虾2┪锕莸瓤梢运凳钦庖怀绷髦械呐倍墙岷媳竟莸氖导使ぷ鳎ü惴荷钊氲男畔⑼诰颍群罂⒊鍪屎媳竟莸募扑慊奈锊仄沸畔⒐芾硐低常诓┪锕葜薪形奈锊仄沸畔⒌目蒲Ч芾泶吵鲆惶跣碌穆纷印6杂谖奈锊仄沸畔⒌目蒲Ч芾恚刭腹莸目蒲腥嗽痹谡夥矫嬉沧隽舜罅抗ぷ鳌t谙低车目⒐讨校浞挚悸堑郊扑慊嗝教寮际鹾褪菘饧际踉谛畔⒋矸矫嫠赜械挠攀疲捎眉扑慊J绞侗鸺际踅奈锊仄氛掌刖咛逦奈锒杂ζ鹄矗沟每梢酝ü奈锏恼掌焖偌焖鞒鑫奈锏牟仄沸畔煌ü扑慊乩硇畔⒌赝枷低常慊魑奈镄畔⒌赝忌系奈奈锞涂杉焖鞒龈梦奈锏牟仄沸畔徊捎贸9娴募焖靼旆ǎü奈锏淖艿羌呛拧⒚啤⑹贝⒓侗稹⒅实氐燃焖魑奈锏牟仄沸畔谛畔⒓焖髦锌梢圆捎米既凡檠湍:檠际醵晕奈锊仄方卸嘟嵌取⑷轿坏牟檠月阊芯抗ぷ鞯男枰mü晕奈锊仄沸畔⒔懈畈愦蔚耐诰颍奈锊仄沸畔⒌目蒲Щ芾泶丛炝擞欣跫

参考文献: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3

【关健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动态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4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库房;温湿度控制

博物馆文物库房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馆藏文物保存和管理的两项重要因素。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发展,很多博物馆已经成功对传统文物库房进行了新建和改建,主要采用现代恒温恒湿设备调节和控制文物库房温湿度,对藏品保护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受地区差异影响,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符合各个区域应用的控制措施。为了提高文物管理质量,必须及时对文物库房温湿度进行分析和控制,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1温湿度对博物馆文物保存所产生的影响

(一)温度对文物的影响

自然界中,随着温度变化,所发生的热胀冷缩是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对文物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温度升高导致文物物理变化速度不断升高。随着温度升高,纸质、丝绸文物、近现代文物等都会受温度影响出现裂痕,进而开裂,破坏文物的质量。如:书法、绘画、古书籍等。

第二,温度升高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一些纸质文物就会产生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变化。如果发生物理变化,可借助人工方式工期恢复到正常状态中。但一旦发生化学变化,就会产生褪色或金属锈蚀等反应,直接影响了文物的保存期限。如果空气中的虫、霉、氧等工作作用时,温度就会催化这些过程的进展,尤其对纸张纤维的损害较大,提高了破坏作用强度。

第三,库房温度过高,给库房有害物质提供了生存环境。相关数据显示,微生物生长最佳温度在25到37摄氏度;害虫生长温度在22到32摄氏度,在此范围内,每升高10摄氏度,就会提高害虫生长繁衍速度,促进了害虫的发育,加快了微生物与害虫代谢。微生物对文物具有较强的损害作用,直接破坏了纸张结构,降低了纸张强度;霉斑附着在文物上,会遮盖文字,影响了人们的正常阅读,而且霉板会分泌出较多的色素,这些色素较稳定,如果强制性去除,还会给文物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害。微生物的正常和繁衍,增加了文物的酸度与湿度,容易破坏质量。

第四,库房温度升高后,还会导致很多藏品产生热胀冷缩反应,对藏品造成的较大的损害,尤其是年代久的藏品。对于材质不同的藏品,如元时期或宋时期的船模具,在其身上主要使用金属铆钉加固船身。经过日常巡查和检验发现,目前很多铆钉都已经出现了松动问题,此种现象与温度具有很大联系,而且不同材质的物体,所产生的膨胀系数也不尽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已经可以利用仪器进行检测,经过检测发现,木质文物存放柜中的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外部的1到2℃。

第五,库房温度较低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温度降低,会减慢化学反应速度,进而减少虫霉等影响,而且温度较低,还可以延长文物保护时间。但是并不是温度越低就越好。如果库房温度较低,纸质文物就会因纸张水分而产生冰洁,进而损坏了纸张结构,降低了纸张轻度,直接影响了纸张质量。因此,并不是库房温度越低就越好,只有保持合理的温度与水分,才能得到较理想的效果。

(二)湿度对文物的影响

第一,S着湿度的不断增加,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尤其是金属材质的文物,如青铜器等。如果湿度较大,就会增加空气中无机盐含量,导致空气逐渗透到存放柜中,导致一些金属文物出现锈蚀。例如,常见的青铜病就是因为存在湿度较大造成的。

第二,库房湿度较大,加快了纸质文物中的纸张纤维素水解。从纸张组成来看,纸张主要由无数纤维素组成,一般纤维素较稳定,而且也不会发生损坏,但是在水与酸作用下,就会发生水解,如果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就会降低纤维素轻度,进而影响了纸张耐久性。

第三,库房湿度较大,加剧了有害气体与灰尘等的损坏前度。库房湿度较大,纸张纤维就会迅速吸收水分,导致纸张纤维潮湿,进而让其出现溶胀问题,加剧了化学破坏强度。很多灰尘也是中性的,一旦遇到水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影响了纸张耐久性,缩短了文物保存年限。

第四,库房湿度较大,促进了有害生物的繁衍。环境中的水分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衍速度具有很大影响。通常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微生物生长加快,因此,在潮湿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以霉菌孢子为例,虽然其在一定温度中的可萌发生长,但是必须提供一定的水分,才能促进其长期生长。环境湿度与其生存要求愈接近,就会刺激其繁衍速度,进而让其迅速成长。

第五,库房湿度较大,容易导致字迹不稳定的纸张字迹褪色。如蓝墨水与红墨水,这些墨水的主要成分就是水溶性燃料,如果库房较潮湿,就会让纸张吸收大量水分,产生字迹模糊问题,严重时将影响人们的正常阅读,导致文物丧失原有的使用价值。

第六,库房湿度较低或较高,均会导致木质、纸质以及丝绸品等藏品发生变形或开裂。一般,木质文物经常在环境与室温相对55%的条件下生长。但是一年中符合此种生存条件的季节较少。目前很多博物馆都已经将中央空调和除湿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但是控制效果不理想。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木质、纸质藏品均出现了开裂与变形。

(三)温湿度变化对文物藏品所产生的影响

目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文物库房温湿度依然不能实现恒温恒湿,对博物馆藏品造成了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只要将博物馆文物库房温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一旦温湿度发生较大波动,就会影响文物质量。温湿度的剧烈变化,不仅会影响文物的内外部平衡,还会改变文物藏品色彩,而且此种损坏较严重,速度非常快。例如,石器、玻璃与琥珀变形,陶器色彩剥落、皮制品开裂等。

2博物馆文物库房温湿度控制标准

由于博物馆藏品较多,而且性能各有差异,因此所需的温湿度也有所不同。从湿度分析,金属类文物一般控制在45%到50%时间,纸质与纺织类控制在50%到55%之间,木漆器类库房控制在60%到65%之间。但是由于考虑到不同藏品的特点,因此博物馆相对温度一般控制在15℃到25℃之间,湿度控制在45%到65%之间,在此数值内发生轻微变动,不会对文物造成影响,一旦发生较大波动,就会影响博物馆藏品保存期限,导致其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3控制和调节文物库房温湿度的措施

(一)实施人工调节

目前库房温湿度调节可采用多种方法。首先,深入研究并掌握库房温湿度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一般可在库房中安装温湿度测量仪表,专业人员应每天观察测量仪表数值的变化,并积极做好相关记录。如果库房温湿度较大,就会产生大量细菌,此时可设置密闭门窗,并在缝隙处用海绵胶条贴紧,避免潮湿空气进入库房,维持库房内环境稳定。还可以将除湿仪器或设备应用到库房中,提高除湿效果。一般可在夏季多雨季节使用除湿防潮设备,提高库房除湿效果。如果库房湿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可适当增加库房湿度,如利用空气加湿其将空气蒸发到空气中。也可以采用库房放置水盆等人工方法调节。除此之外,为了维持温湿度均衡,还可以借助封闭式架柜,避免外界因素影响。以上各种做法均属于人工操作,可以将库房温湿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但是为了让库房文物处于最佳温湿度状况内,人工操作很难达到精确标准,如果监管不得当,就会导致文物出现膨胀和收缩变化,进而对博物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实行自动调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出现了以信息管理与实时监控现结合的智能建筑系统,能有效的对博物馆的设备、环境进行全面的自动化管理。特别是文物库房采用恒温恒湿的智能化设备,可以将库房内的相对温湿度变化控制在2%之内,极大的延长了文物的存放期限。恒温恒湿系统就是把调节了具体数值相对温度和湿度的空气输送到库房中,以确保库房内温湿度处于最稳定的状态,同时,还可以监测出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含量,对存放不同材质文物的库房温湿度实施自动控制和调节,以确保文物保存处于最佳环境。

(三)密封

此种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外部环境对库房文物造成的影响,也是库房温湿度调节的基本措施。为了实现库房密封,必须重点做好门窗避风,可采用悬挂窗帘或门帘的方式操作,还要用胶粘剂或纱布镶嵌起来,铁门与铁窗户可嵌入橡皮条,还可以在玻璃四周嵌油灰。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已经出现在市场上,门窗密封效果也会增强。此外,还可以结合文物库房门窗特点针对性选择合理的产品密封。

综上所诉,文物管理和保护是博物馆的一项核心工作,是博物馆其他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而文物库房温湿度控制和调节,是对文物保护的关键,所以应将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使文物的存放周围环境处于一个最佳状态,文物藏品的寿命得以延长。

参考文献

[1]孙丽美.中小博物馆文物库房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J].科技传播,2016,(02)

[2]刘畅.浅谈博物馆文物库房厥度环境控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03).

[3]杜树志.中国航海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的研究[J].国家航海,2015,(12).

[4]奚三彩,张永庆.博物馆库房温湿度的控制与文物保存的关系[J].文物保护技术,2014,(03).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5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文化;藏品;管理

目前从文物部门统计的数据来看,在全国2200多家博物馆中,共有馆藏文物1236万余件套。在这2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小博物馆,有公立博物馆也有私立博物馆。那么,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的关键依托是藏品,它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也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加强中小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作为一个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少者几千件,多者几万件、几十万件。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就不能便捷地提供研究、利用,也无法保证藏品的安全。博物馆保管藏品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再者是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另外,也能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知名度。然而在实际藏品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科学的进行藏品管理是我们各方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从藏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管理。特别指出了很多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而又常被忽视的一些问题,以供各位借鉴。

一、中小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因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中小博物馆馆藏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管理,许多情况令人深思和担忧。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藏品保护基础设施差。文物的保护受环境影响很大,而大部分中小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管理条件较差。很多中小博物馆没有像样的库房,仓库潮湿漏雨,面积缺少,藏品拥挤等,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藏品保护的的环境要求。另外,保护藏品的设备设施老化。库房建设或改造未考虑文物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和防尘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文物自然损坏严重,在藏品的保护设施方面也缺乏条件,有些藏品简单的用包装纸包裹;库藏品或陈列品仅有几个框子,几个柜子,再加点防虫、防潮剂等。此外,在防火、防盗方面也欠缺必要的考虑。问题二:目前自然环境的劣化对藏品造成严重的损坏。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增加,藏品的光照等。问题三:藏品保护投入资金严重缺少。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导致馆藏文物的保护保管问题无法解决,更谈不上花更多的资金来投入文物的征集。问题四:藏品保护技术手段落后。由诸多因素导致的馆藏文物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严重,加之博物馆的现代化保护技术水平差,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仅停留在查查数量、看看温度等肤浅层面,对馆藏文物中遇到的特殊问题没有设备和技术来解决。问题五:藏品保护意识淡薄。有些部门、单位,领导分工不明确,缺乏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意识,过分的关注其经济价值,而忽略文物本身的价值,导致人为损坏现象严重,也有一些职工,对藏品的保护更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只要“守好房子、收好票子、管好章子”,就可以了,不能正确认识藏品的存在价值及意义。问题六:藏品保护缺乏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的藏品保护管理制度是博物馆藏品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二、面对中小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如前所述,藏品是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的关键依托,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加强中小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深远。面对中小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应对措施。措施一:加强库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保护水平。博物馆最首要和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对文物的保护与保管,《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要有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因此博物馆藏品库房是关系到藏品是否安全和有效保护的重要条件。其选址、结构、布局、设施等是否考虑了地方的一些不可抗拒因素,是否合理妥当等,将直接影响到藏品的寿命和安全。同时,要严格按照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一些新的文物库房的建设要特别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严格按照“十防(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防尘、防火、防盗和防污染)”的要求进行设计。此外,在设备方面,要加快对文物保护设备设施的更新或添置,有条件的博物馆,要在现代化保护设备,例如恒温恒湿机等加大投入。措施二:对抗自然环境的劣化。在空气质量的控制方面也要有所考虑,对藏品的保护和管理要对库房的空气进行粗过滤。同时,对藏品照明设施的使用和控制方面也不可忽视,特别是陈列室内的藏品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潜在的危害。其次,要提供文物修复的基本设备和物资,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经批准自行进行一般文物的简单修复。措施三:各方争取,缓解资金压力。怎样解决资金缺少的重大压力?博物馆事业作为公益事业,目前实现“以文养文”的博物馆并不多。首先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文物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另外,要保证专款专用。目前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未专款专用的现象很多,资金都用于提高职工待遇等方面。此外要借各方力量,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国家要制定优惠的政策予以支持社会各界对文物事业的扶持,可以收取资源税,适当减免相关税种。要广泛争取国际组织、友好国家政府及团体,特别是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对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设立“保护基金”。同时,中小博物馆也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把博物馆推向市场,吸引观众,或多方面的加大产业的开发,获取经济收入,缓解资金压力。措施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藏品保护科学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的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展开技术性保护,以不断的实践促进技术的提高。但如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首先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提高保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树立热爱博物馆的职业道德情感,对现有岗位人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其次,要留住现有的人才。博物馆的成长离不开专业人才,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留住一些热爱博物馆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从业人员。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教育、工资福利等方面要创造便利,改革其工资制度,可以建立博物馆专项津贴。再次是,要吸引外来的技术和人才。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技术是一个区域化、国际化的技术,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内、国外的许多同行的技术。可以考虑从外单位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借他人之学,为我所用。措施五:明确责任,提高保护意识。首先,保护第一,领导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法定代表人要对馆藏文物的安全负责,建立文物保护情况报告制度,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藏品的保护保管情况,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到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文物保护工作。其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身积极参与到文物的保护队伍中来,要积极宣传藏品保护的意义,鼓励和培养一批热爱文博事业的从业人员。其三,转变传统观念,提升思路,要利用文物的本身价值,提高博物馆门票的附加价值,发挥藏品的社会功能,让博物馆走向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其四,要积极检查督促藏品保护保管工作,赏罚分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措施六: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就必须要加强藏品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藏品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接收、鉴定、登帐、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每一个藏品管理工作者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藏品的科学管理。那么,藏品的科学管理其实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科学管理的步骤和方法,主要是:编目(鉴定、定级、分类)、登记、入库、排架、建档统计、检查和清点,以保护藏品安全,防止丢失损坏。第二个层次是健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藏品的研究利用。藏品管理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二是要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有可能有条不紊的开展藏品保护工作。这些制度应包括基本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和每项具体保护保管的操作规程,例如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同时保管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责任,责任落实,分工明确,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保管制度的建设,不断整改提高。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例如《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例如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藏品保护管理作为一种“产品”进行严格的监控,逐渐形成文件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其五,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电脑科学的管理藏品,通过普查来摸清自己“家底”,利用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来建立健全馆藏文物台帐。

三、结语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的工作,其水映出对藏品认知层次的深浅,是博物馆发展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博物馆藏品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一切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博物馆的地位,如果不加强对中小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我想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文物,更多的是缺失了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1993-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6

关键词:博物馆;人性;管理工作;态度

众所周知,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于文化享受有着迫切的需要。所以当代博物馆不应当只是一个单纯的国民文化补习、怀古思今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重要文化场所之一,获得知识、接受熏陶、收获启迪当然不可或缺的,享受幽雅、体验静谧的文化氛围也是必不可少。如何高度重视和全力搞好博物馆管理,就成为博物馆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其作用之关键,更是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业务效益是否明显,也作用于是否能为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提供利用方面。

一、对于藏品科研保管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对于保管人员要求

1.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端正的工作态度、高尚的职业操守。

2.明确执行保管法规,履行保管手续,坚持保管原则。

3.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可适应推进博物馆数据化建设。

文物藏品都是经由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通过征集、发掘、采集等途径获得的珍贵文化遗产。以资源而论,藏品是不可再生资源,藏品保管员首当其冲要担负起保护此“资源”不被灭绝的责任。国家和地方为发挥文物藏品潜在价值出台了系列文物政策、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对藏品管理作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藏品管理人员应遵纪守法,模范执行有关政策和制度,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热爱本职工作,不利用业务之便谋求私利,不参与文物营利活动,不收藏文物。这不仅有利于藏品保管员集中精力工作,也利于提高自己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自身也应当具备识辨真伪的技能,明确职能。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藏品科学规范管理的依据和准则,也是藏品有秩序地得到完善保护和使用的保证。当然这种规章制度产生于实践基础之上,并不断地被完善、被修改、被补充。目前,博物馆藏品管理与整个社会其他产业相比规范化程度并不高,原因之一是有法不依。因此迫在眉睫、函待解决的问题是掌握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鉴定明确,账目清楚,编目详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二十四字方针,遵从《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处理日常工作,以达到“妥善保管、提用方便”的要求。

为进一步强化文物保护,保管员要加强保护技术的学习。保管员应明确藏品的损坏不仅受制作材料的影响,还跟不适宜的温湿度、光辐射、虫霉等客观环境因素有关,要相应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藏品的科学保护。

藏品保管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大量的各类账册、卡片、档案、表格都需要人工填写,数据量大且处理时间长,甚至凭个人有限的知识、资料不能解决问题。利用电脑处理藏品保管中的许多工作,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保管人员繁杂的事务,而且也能准确快捷地收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多种途径。要运用电脑管理藏品,逐步实现博物馆业务活动自动化。首先,保管员要规范地做好人力保管藏品的工作。藏品的定名、分类、计量计件、登记账册、填表制卡都要求规范化。运用国家文物局从全国各博物馆、纪念馆筛选出来的科学而适用的方法进行藏品管理,实现数据规范化,这是藏品数据库管理的前提准备工作。其次,保管员要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对藏品进行检索、统计、出人库调控、藏品存量、藏品档案贮存的有效管理。这避免了直接核对藏品,动手翻找浩如烟海的资料,可以随机查询有关信息。运用微机进行保管环境的自动调控,使库房成为适于藏品存放的环境。利用电脑报警系统做好库房、陈列室的安全防治工作。藏品管理电脑化对于惯用笔墨工作的保管员是不小的困难。形势的发展,要求藏品保管员要活到老学到老,把握时代脉搏,迈出时代步伐。

三、对于管理工作

1.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

2.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7

事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很多媒体近日传出国家博物馆有大批文献流失,并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销售。掀起这场“国博文物流失”波澜的是一个叫秦杰的人。十年前,秦杰以40本红色珍品藏书摘得北京市首届“藏书状元”的桂冠,十年后,他声称自己在潘家园收藏到了3000多件国家博物馆的“流失文献”。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是真是假?孰是孰非?

闺中文物惊现世间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由“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而成。今年1月30日,国博正式闭馆,开始为期三年的改扩建工程。62万件馆藏文物被送往周转库房,整个文物搬迁过程高度保密。“文献流失”之说是否“空穴来风”?

当事人秦杰称“国博流失文献”的发现纯属偶然。秦杰一向喜爱收藏红色时期文献及老照片。2月3日,秦杰在逛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时,遇到了第一批57张古代文物黑白照片,他觉得照片质量颇高,就用120元买下来。当时,他并没有去想这些照片的出处。但随后他从潘家园商贩介绍的另一位收藏者手里买到另一批437张彩色、黑白文物照片后,装照片的小口袋上印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鬃部”,引起了他的注意。秦杰意识到,他买下的这些老照片可能出自文博系统。于是他开始有意到潘家园寻找类似的东西,悄悄开始了追踪和收集。通过向潘家园旧货市场商贩多方打听,又了解到至少有10几个卖家手里有这样的文物照片。经过和文物商贩讨价还价,秦杰倾尽财力,收集到3000多件文献,涉及文物23个门类。

据秦杰说,这些资料有些是从潘家园、报国寺等旧货收藏品市场上淘来的,也有一些是从海外藏家手里买回来的。他向记者透露说,内地的一个大卖家将部分资料卖给了一个香港人,他又加了3倍的钱给买回来了。而这位大卖家也同意和媒体合作,公布这些资料的原始来源,秦杰还展示了他与几位卖家交易的邮政和银行汇款凭证。记者看到有名为“王瑞”、“王思伟”等多个收款人,而地址也涉及武汉、福建、香港等地。

面对“文献流失”的传言,国家博物馆于4月5日在其网站郑重声明:“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讲,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所有文物、文献、档案在此次搬迁过程中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无一流失。”

面对外界的质疑,国家博物馆作出的答复是:没有证据表明这批文件来自国博,正值国博扩建、文物转移之机,因此,怀疑秦杰有自我炒作之嫌。国博方面质疑说,秦杰以“护宝人”形象出现在媒体面前,却始终不与他自认的“宝物”的所有者――国家博物馆进行正面接触,也始终不愿意向外界透露这批收藏品的真正来源渠道。国博的搬迁工作是从2006年12月初开始的,然而到了2007年春节后就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发现了大量国博的“流失文献”,这不能不让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巧合性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此,潘家园旧货市场的管理人员又是怎么说的呢?有办公室的王女士称,目前并没有在市场内发现有国博文献资料出现。“虽然秦杰先生经常来这里,但是这件事情与潘家园市场没有任何关系”。王女士解释,虽然秦杰作为业界的一位专家,曾多次应潘家园市场邀请举办讲座或出席展览,但是秦杰本人与潘家园市场并无任何工作上的隶属关系,也没有担任潘家园市场的任何职务。

4月6日,秦杰专门为此开了会,展出部分“国博流失文献”,披露收购过程,并坚称收购的资料为“国博文献”。并给中国商报记者打来电话,申明“流失的文物图片和资料”究竟是不是“国博流失文献”,还要由社会上同国博没有利害关系的专家来定。

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媒体报道已经铺天盖地,而且国博也专门为此发了声明,但是这起“国博流失文献”事件的两个主角,秦杰和国家博物馆至今也没有见过面,这些资料也没有让国博的专家鉴定过,国博的人也没有找过秦杰。有收藏者感慨,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要搞成一个“新闻事件”才肯罢休,究竟是秦先生要炒作,还是国博有些做法欠妥呢?

掀开庐山真面目

掀起这场风波的是什么样的文物图片和资料呢?

4月6日,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举行的通报会上,秦杰向媒体展示了自己收购的3000余件“国博文献”,包括黑白及彩色照片共1800张,涉及23个门类。其中,以文物保管袋作为包装的照片有643件,提借凭证有600件,中国革命博物馆国博由历博和革博合并组成提借复制品凭证6本和账本1册。内容涉及国家博物馆散落的文书、人事卷宗、文物领取借出凭证、文博专家们的老照片、文物账目、文物记录、文物图片及底片、专用文物资料袋等。秦杰表示,除了这些以外,他还有超过两倍的资料尚未整理公布。

现在秦杰的家里已经摆满了一摞摞牛皮纸小口袋装的文物照片和底片,口袋上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保管部”、“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中国革命博物馆保管部”等字样。有的口袋上还有钢笔或铅笔手书的“馆”字编号,寄件人的地址分别来自深圳、福建、辽宁和北京。

秦杰称他购得了1963年《中国革命博物馆提借文物凭证》单据四五百张,提借文物凭证表格上的藏品号、名称、提取日期、库房点交人、文物提借人、保管部主任签字等内容,大部分填写完整。

在所购得的数百张黑白、彩色照片中,有拍摄实物的,也有翻拍出版物的。内容包括敦煌经卷和古代瓷器、青铜器、陶器、漆器、玉器、兵器、金银器、珠宝首饰、人物画像、石刻、古印、家具等13个艺术门类。这些照片和底片都保存非常完好,拍摄的日期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秦杰承认自己购得第一批老照片时,并没有将其与国家博物馆扯上关系。但三次交易之后,他发现这些老照片中有非常精美的文物图片,他想,这些文物照片不是外人能轻易拍到的,只可能出于文博最高系统。

而且,秦杰在这些照片中发现了一张《陀罗尼经咒》。《陀罗尼经咒》其实是一张印有经文的纸,出土时纸被卷成捻,放在铜器之中。经研究,这件《经咒》被确定为唐朝初年的,从而把中国雕版印刷起源提前到公元7世纪。而在那之前,中国最早雕版印刷实物是公元9世纪的《金刚经》,现在英国。秦杰说,古籍爱好者都迫切希望得到一张清晰的《陀罗尼经咒》照片。他已经找了10多年。而这张照片中所显示的《陀罗尼经咒》正是被卷成捻,放在了铜管半圆形铜器内。1973年,带有年款的汉字《陀罗尼经咒》就藏在国家博物馆。《陀罗尼经咒》直径只有33公分,必须是最高文博系统的人才有机会接触到。更令他惊奇的是,这张照片的背后还附有非常专业的附件,是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发现《经咒》后呈报国家博物馆的文件。

期间,他在潘家园又有了更大的发现,革命博物馆《外复文物账册》(三库存);1959年前后,中国革命博物馆提取文物复制品的凭证;中国革命博物馆提借文物凭证,以及国家博物馆的相关文书和人事卷宗等,一件接一件地浮出水面。

然而,这些“国博文献”并没有得到国博方面的认同。国博宣教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至今也还不能确认秦杰手里的东西是不是国家博物馆的。对于它们是否属于重要文献资料,更无从定论。另外,从国博知道该消息以后,便对馆藏文物、文献和账目都进行了清点,无一流失。包括革命博物馆《外复文物账册》(三库存)的原件就完好地保存在国博。此外,这位负责人表示,秦杰所提供的照片大部分是翻拍出版物上公开发表的文物图片,不是对文物直接拍摄的,这种翻拍的文物照片没有文献和档案价值。至于装文物的保管袋并不是国博自己生产的,很难说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到市场上去的。最后他向记者抱怨,国家博物馆在这起事件中完全是被动的,他们不情愿地卷入了一场炒作。

另据一位从国博退休的老专家介绍,国家博物馆列入永久保存的资料,是严格封存并妥善保管的。属于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的文件,在逾期后会通过滴酸等办法销毁。潘家园出现的这些资料绝对不是从文献库流出的,有可能是相关行政部门的废弃资料或者工作人员办公室里的东西。

秦杰发现的这批文物图片和资料究竟有文献价值,还只是一般的收藏价值,或者根本没有价值。国博已经退休的研究员孔祥星(1965年至2000年在国家博物馆及其前身历史博物馆工作,其间两次担任副馆长)曾表示,在他看到的“国博文献”中,“没有够得上‘档案’或‘文献’的东西”。但是秦杰认为,国博应将文物、文献与重要的研究资料等同对待。

也许旁观者清,记者就这些文物图片和资料的价值采访了一些收藏业内人士。北京老照片收藏家刘鹏告诉记者,从照片收藏的角度看,文物照片的艺术观赏性不强,但是如果所拍文物是特别珍贵的,照片还是有一定的资料价值的。另外,一些专门收藏历史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对这些文物账目、复制品的凭证好像并不太感兴趣。文献史料收藏者汪先生认为,文献史料看重的是能够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题材的系列藏品,如果这些文物资料能够记录国博前身的某个历史过程,那就有一定的价值,如果只是博物馆日常工作中的简单记录,就谈不上什么收藏价值。

一位曾与国家博物馆有着密切关系的收藏家认为,从各种报道判断,这些东西曾经属于国家博物馆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但它们很可能只是以前历史博物馆日常工作的程序和记录。在信息化、数字化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资料对于博物馆而言大概没有永久保存价值。他猜测,这些东西很可能是在国博搬迁过程中被扔掉的。

不过也有藏友认为,如果这些东西对国博而言真的没有价值,那么国博对废弃资料的处理也显得不够严谨――有没有经过严格筛选,有没有完整的处理程序?既然民间收藏者对这些东西可能有兴趣,为什么不让收藏者遴选一番呢?

至此对于这些文物照片和资料的出处,秦杰由一开始的联想、猜测,到后来他的态度已经很坚决,“铁证在此,不容抵赖。最多就是管理疏忽,有什么不能承认的?”秦杰认为,有可能潘家园的商贩在国博搬运文物时,昼夜蹲守,夜间搬运人员不免会有所疏忽,使文献外泄。面对国家博物馆关于他一直没有与国博进行过正面接触的质疑,秦杰也以一个“我不回答,没兴趣”答复了记者。但秦杰说的一句话足以表达他的心情:“这充其量就是个工作失误,不要躲躲藏藏!”

文博管理之失

秦杰手中的文献是否真正来自国博?秦杰手中的文献资料价值几何?是秦杰在自我炒作还是国博在推诿责任?虽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我们可以从这一事件中,引发出对博物馆管理的若干思考。

2001年,新疆博物馆27件馆藏文物失踪一案告破,竟然是由该馆原考古部副主任、副研究员黄小江做内应,以“借”为名,倒卖给文物贩子。

2002年,甘肃古浪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临时文物库房房顶瓦片被犯罪分子揭开,存放文物的6只大木箱锁被撬,其中的79件文物和资料品全部被盗。有3件是国家二级文物,50件是国家三级文物,4件是一般文物,除此之外,还有22件珍贵资料品,馆藏精华被洗劫一空。据了解,当时,古浪县博物馆共有文物藏品1279件。为妥善保存这些文物,甘肃省计委和甘肃省文物局斥资为古浪县博物馆修建了一座80平方米的标准化文物库房,文物随即搬入标准化文物库房。后因古浪县因要重建博物馆,将原标准化库房拆除,文物全部装箱搬迁至古浪县武装部弹药库房暂存。但该弹药库房因进行标准化达标活动,不允许继续存放文物,古浪县委作出决定,将所有文物搬至古浪县文化局保管。因此,古浪县文化局腾出相邻的两间办公用房,但既没有进行标准化达标,也没有安装报警设施,只对门窗进行了简单加固,就把一间作为库房,另一间作为值班室投入了使用。由于新博物馆大楼迟迟未能竣工,文物在文化局一直存放至案发。

2004年,山西省第二大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的文物仓库4次被盗,丢失钱币6500枚,法帖、经书、料珠、骨饰等其他文物96件。此案于告破后。令人痛心的是,作案者竟是华严中学7名初一学生,均不满14岁。他们在文物库附近房顶玩耍时意外发现文物库天窗,随之跳入玩耍。第二天,小光伙同其他6名同学再次进入文物库,并拿走部分文物和古钱币到附近古玩市场卖掉。随后3个月内,这7个作案人就不定期地交叉进入文物库“拿”走文物,以极低的价格卖出。比如古钱只卖20元钱1斤,其他文物也大都是几十元钱一件。他们把这些钱都用于上游戏厅,买雪糕,吃羊肉串等。及至博物馆报案当天警车赶来时,文物库房顶上还放着8件未及卖出的文物。

另外还有,承德外八庙管理处文物保管部主任李海涛监守自盗长达10年才得以败露;湖北荆门博物馆原党总支书记、副馆长与文物贩子勾结,炸墓掘宝,倒卖馆藏文物;湖北省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九鼎八簋”被资质不合格的装修公司承揽的工程砸损;部级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福建省福州市的侯县祥谦陵园108件珍贵名人字画发生霉变……

当前,一些博物馆在藏品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某些博物馆,特别是一些老馆、大馆,由于筹建历史长,藏品来源渠道庞杂,人员变化频繁等客观原因,造成“家底不清”,大量文物进入博物馆以后就束之高阁,忽略鉴定、登记、存档工作;比如某个国内公认的,无论软件硬件在全国都算出类拔萃的博物馆,仍有几万件藏品没有鉴定,也没有展示。

二是长期以来,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为人治管理,主管领导一言堂,账目、文物、钥匙“一把抓”,同时上级领导部门对博物馆领导的监督与考核也不够专业;有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太差,以至失职渎职。工作人员各管一摊,每人只清楚自己的情况,当事人在时,能说清楚,人员发生变动时,其他人员就不清楚该库情况,缺乏必要的、细致的交接手续。

三是一些博物馆的账目混乱,将藏品分为“账内”与“账外”,所谓“账外”即当时认为文物价值不大的藏品,没有考虑到这些也是国家财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提高,这些藏品也有固有的文物价值,也能产生社会效益,但却对其疏于保护和管理。

四是很多博物馆对藏品的保管措施不科学,没有根据藏品的种类、级别、质地等,采取不同的保护和管理措施,而是对所有的藏品都使用一种方式,不利于藏品的保护和管理。藏品管理不善给博物馆建设造成了严重后果。

目前,因博物馆管理不规范而发生的文物犯罪主要途径大致有两条:一个是用仿制赝品换出真品;另一个是把没有登记入账的文物私自带出。

那么,应该如何杜绝因博物馆的管理漏洞而造成的文物犯罪呢?首先要制度化、规范化。一个规范的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一般要有六、七个人管理,一人负责记账,二人以上并有保卫人员陪同方可进入库房;管理人员对库房实施24小时监控,库房的钥匙要分开保管。但任何好的制度都不能杜绝个人行为,个别人不会以某些案件为戒,相反他会觉得社会上怎么样我就可以怎么样。入得宝山,岂能空手而归。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8

【关键词】古籍馆;收藏;库房建设;古籍保护

国家图书馆前身是建于清代的京师图书馆。1909年9月9日宣统皇帝御批兴建京师图书馆,馆舍设在北京广化寺,1912年8月开始接待读者,1916年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即国立北平图书馆,1951年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10月6日,北京图书馆新馆在紫竹院北侧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文津街馆舍成为国家图书馆分馆,2006年1月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古籍馆收藏有明代中后期至1911年以前书写、刊印的古籍文献,同时也收藏了1911年以后出版的具有古典装帧形式,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内容的线装书及少量的平装书。就古籍馆的藏书版本而言,有稿本、抄本、活字本、石印本、影印本,其中有不少是著名藏书家和知名学者的藏书和用书。就古籍馆的藏书内容而言,包含有经、史、子、集、诗赋、铭、箴、天文、医术、释道、经济、技术等;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个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其中所藏大批清中后期及民国时期的档案资料、人物传记、墓志铭、文集、戏曲唱本、契约文书等,都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珍贵资料。另外普通古籍藏书除日本、朝鲜以外,还有纽约、新加坡、巴黎、越南和意大利纳玻里等地印制的中文古籍,古籍馆经长年积累现藏书总量达150万余册,其藏量宏富,成为海内外汉语普通古籍最大的收藏地。

这些珍贵古籍记载着中华文明,凝聚着民族智慧,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更有着异常丰富的历史文献价值,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些古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然而,这些文献资料的载体都是纸质的,纸张的老化等自然性损坏和霉蚀、鼠啮、烬毁、水浸、丢失等非自然性损坏都与保护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库房建设是影响古籍文献保存寿命的重要因素。库房建设包括:书库建筑的质量、书库环境的温湿度条件、空气质量、光照条件、古籍书库的消防、安防设施等。古籍库房既要符合古籍保护的环境条件,又要有保障古籍安全的技术措施。建立和完善符合古籍保护要求的古籍书库,是防止古籍损坏的有效措施,是古籍保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从古籍馆建馆以来书库建设的历史发展入手,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古籍保护工作进行多方位的介绍。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舍建成于1931年6月,馆舍占地面积76亩,共耗资240万银元,耗费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馆舍主楼由丹麦人莫律兰设计,建筑外观仿华丽的中国古典宫殿式风格(仿故宫太和殿),建筑气势宏伟,典雅庄重,充满了皇家气概,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院内存有一些清代

园林旧物:一对华表、一对石狮、乾隆御笔石碑及文源阁四库全书石碑等,与馆舍主楼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氛围相得益彰,是当时我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

藏书的最大厄运是火灾,俗话说:“水火无情”。书库一旦着火,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中国古代皇家藏书楼有不少就毁于大火,比如明代皇宫内有文渊阁藏书楼,曾分别于正统、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四次遇火被毁。因此,书库建设必须把预防火灾的工作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当时古籍馆建馆时,建筑者以史为鉴,从图书馆的选址、设计布局、设施配套方面都能从防火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主楼采取钢混结构建筑,整个建筑貌似中国古代传统的木质建筑,实际建筑主体没有一根木质材料;书库内书架、楼梯、窗户全部采用铁质材料,有利于防火;馆舍临近北海,配置了水源,一旦发生火灾,便可就近取水,以水克火,使书籍免受损失。这些防火理念和防火措施,都体现了当时设计者强烈的图书馆防范意识,这对于促进古籍库房的建设和古籍保护设施的到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1955年古籍馆主楼经扩建,由原始建筑工字形平面建筑,扩建为现今的王字形平面建筑,书库比原有书库面积曾近两倍,主要作为中外书刊及贵重善本书、手稿的书库。1987年紫竹院新馆建成,古籍馆原书库的全部图书迁往新馆存放,普通古籍图书从柏林寺转到古籍馆,从此,古籍馆大书库便成为专门存放普通古籍图书的库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古籍保护意识的加强,为了适应古籍图书收藏环境的需要,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库房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维修改造。

1997年至2000年,国家拨巨款对古籍馆的主楼进行维修改造,这是建馆6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当时主要是对楼体进行防震加固,杜绝了漏雨现象,库房藏书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各层库房安装了中央空调,古籍书库上下层楼梯和上下层书架做了防火隔断,库房窗户安装了窗帘,避免阳光的直射,安装了烟感火灾探测器,从外管线引进一条专用的消防水管直入书库,以解决原水管压力不足问题,这也符合图书馆消防双水道供水的原则。尽管当时古籍馆库房的收藏环境有了一定的改进,但今天看来,与古籍对环境的现实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

2009年至2010年,古籍馆库房经历了第二次维修改造,这次维修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这样几个古籍库房建设问题:

1.增加了电力配置。为了改变古籍库房的存放条件,为古籍存放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古籍库房需安装大量的古籍保护设备。这些设备往往耗电量大,线路设计也比较复杂,而且这些设备中有的需要常年24小时运行,不能停止(中央空调,监控设备)。因此,在古籍库房维修改造中增加了电力配置,以满足古籍书库空调、排烟机和送风机等空气调节装置和安防、消防系统以及照明设备等库房古籍保护设施用电的需求。

2.根据图书馆古籍书库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的规定,古籍书库划分为多个防火分区。前库划分为8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245㎡,中库划分为3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355㎡,后库划分为4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245㎡,一旦有险情发生个个区域能自动隔离,阻止火灾蔓延,减少损失。

3.库房的342个铸铁窗户从里面用塑钢窗进行密封,减少了灰尘的污染。每个窗户更换为防紫外线窗帘,避免了紫外线对古籍文献纸张的破坏。库房照明全部采取防紫外线灯管,控制光照强度,减少光照时间,消除或减少了照明光线中的紫外线对古籍的影响。

4.完善了库房空气调节装置。古籍保存需要一个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流动速度较稳定的环境,否则,会对古籍保存寿命造成很大危害。为了使库房环境符合存放古籍的要求,库房除中央空调外,还安装了送风机和加湿机,在库房温湿度异常时,由库房管理人员利用送风机和加湿机进行调节,起到调节温湿度、过滤空气、交换通风、空气流动等作用,保证库房温度达到16℃—22℃,相对湿度达到45%—60%,为库房创造一个适宜古籍保存的理想环境。

5.配备了低温杀虫库房。利用低温冷冻技术,在古籍入库前进行冷冻杀虫处理。藏品入库前先进行清洁处理,防止新入藏的古籍文献带进尘土,再将藏品放入低温杀虫库房,在零下20℃左右温度下,将图书冷冻5天时间,各种古籍图书害虫均可被杀灭。冷冻后入库的古籍没有出现生虫现象,防止了虫尘等有害物质影响库房内藏品的安全。此项技术具有杀虫效果好,对古籍图书纸张和字迹无不良影响,对人体无毒无害等优点。

6.安装了漏水监视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现场信号探测单元,用于探测书库现场漏水或浸水情况并发出漏水或浸水信号;信号接收与输出电路,与现场信号探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现场信号探测单元发出的漏水或浸水信号,并输出报警触发信号;报警装置,与信号接收与输出电路相连接,用于在报警触发信号的触发下报警。采用漏水监视报警系统,有助于避免漏水或浸水对古籍书库造成的损失。

7.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有先进的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备。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即烟感火灾探测器,古籍书库共安装了220个烟感火灾探测器和136个手动火警报警按钮。自动灭火设备采用的是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采用全淹没灭火设计,以物理和化学方式灭火。七氟丙烷气体灭火剂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具有清洁、低毒、电绝缘性好,灭火效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它对臭氧层无破坏,在大气中的残留时间比较短,适用于有人工作的场所,对人体和古籍基本无害,是目前为止研究开发比较成功的一种洁净气体灭火剂。除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古籍书库内还安有6只消火栓,配备有水带、水枪和58个轻便灭火器,旨在遇有初起火灾时,能及时将火扑灭,而不致酿成大灾。

8.设置了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为了防止书库有非法人员闯入、盗窃等情况的发生,库房安装了具有多种探测方式的安防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是应用光纤、同轴电缆或微波在其闭合的环路内传输视频信号,并从摄像到图像显示和记录构成独立完整的系统。其防范原理是:利用主动红外移动探测器将古籍库房门窗、通道等需防范的场所控制起来,并连接到管理中心的报警中心,将库房构成一个看不见的警戒线,当有人员非法进入警戒区时,探测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向控制中心传输报警地址、时间、图像等技术数据,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报警区域的情况,快速的作出处理。为古籍馆库房藏品提供可靠的保证。

9.完善了应急灯、疏散指示灯、火灾应急广播扩音机、消防电话插孔等设施。其中,古籍馆库房火灾应急广播扩音机,是火灾逃生疏散和灭火指挥的重要设备,在整个消防控制管理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它与公共广播合用,由消防控制室操作,在火灾发生时,书库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被强迫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通过火灾事故广播及时通报灾情,可使人员迅速撤离险地,确保安全。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9

作者:陈文兴彭泽胜叶少玲

【摘要】目的加强中药房中转库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方法设立专人保管,加快药品流通,减少库存,改善贮藏条件;实施中药饮片“身份证”环节跟踪管理,结果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减少药品储存空间,提高了效益。

【关键词】中转库中药饮片贮藏保管

自从我院中药房与西药房整合,中药库取消之后。为了保证药材质量,不造成或减少经济损失,中转库的药材保管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加强中药房中转库的饮片贮藏保管工作迫在眉睫。

1、树立法制观念

为了加强对中药房中转库中药饮片的监督管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熟悉和掌握国家制定的药学领域各项法规,条例,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在具体工作中“依法办事”,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得以保障。

2、设专人保管

中转库要安排责任心强,工作谨慎、细心并受过专业培训的药剂人员保管。制定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非库房管理人员禁止出入。为了避免虫源污染,要经常保持好中转库内的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还要经常进行空仓消毒,完善空气净化设施、灭虫设施。

3、控制库内温度

气温一般在20℃~35℃左右,是发生虫蛀、霉变的适宜温度,因此温度应控制在摄氏0℃~20℃,库内药材不要堆放过挤,并且要经常摊开翻晾,同时采用合理的降温设施,并保持通风,以使室温低于发生虫情、霉菌繁殖的适宜温度,而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

4、控制库内相对湿度

药材入中转库之前,一般都已经过于燥处理,往往相对湿度在75%以上,极易使药材含水量超过自身的安全水分而滋生霉菌。针对此种情况,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75%之间,可以采用空气去湿机,降低库内的相对湿度,或采用空调调节,或者针对不同药材用晒干或阴干的方法,在不破坏药材有效成份的前提下,更迅速地完成药材的干燥。

5、包装处理

对于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油类的饮片,将其含水量控制在安全水分范围内,生产中药饮片应当选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如用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包装并印有或贴有标签,此种处理,可以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既可以防止潮湿空气的渗入,又可以避免仓外虫源的侵害,从而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如黄芪、酸枣仁、枸杞子、瓜蒌、火麻仁、薏苡仁、土茯苓、杏仁、天门冬、姜活等适用子此法。

6、中药饮片配上“身份证”

为了加强饮片追踪管理,保证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1]:中药饮片的标签必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而且要求要具有Gmp资格中药饮厂生产的厂家生产的饮片,如同中成药样管理[2],俗称“身份证”式管理。为了方便管理,我院中药饮片实行全程中药饮片“身份证”管理模式。

7、低温冷藏

对于一些贵重药材,如红参、西洋参、三七、冬虫夏草等,在分别控制好其特有的低温含水量后,可以采用“在o℃以下低温长期冷藏”的办法来防止霉变和虫蛀。此法可以参看《现代中药养护学》1998年10月第一版第七章第二节在o℃以下低温长期冷藏名贵中药材的养护法一书。[3]

8、以药护药

根据以往人们积累的经验以及实验表明,含脂肪油、淀粉以及蛋白质的药材较易虫蛀,在而含辛辣成份的药材与易虫蛀的药材放在一起,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而达到灭虫或无虫的目的。如花椒或细辛与有腥气的动物药一起存放,可以防止动物药虫蛀,丹皮与泽泻放在一起,泽泻不易虫蛀。

9、建立饮片质量检验室

我院中药房要逐步建立饮片质量检验室,配备相应的仪器与设备,收集各种饮片标本,对中药饮斤的质量进行初步的检验,同时把经验鉴别与仪器检验有效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饮片验收人员的技术水平,这对于加强饮片的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0、讨论

综上所述,中药房中转库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药材的霉变和虫蛀问题,以及各种环节的跟踪管理。根据临床用药各个品种不同的情况,采取“少量多次”入药,“先入先出”为原则,缩短贮存期,从而维护好药材的原有质量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

文物藏品库房管理篇10

关键词:中药饮片;库房保管;质量

中药饮片是指经过炮制的中药材,能够直接按照临床配方制成汤剂使用。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不仅与药材的采收和后期加工有关,还与药材的保管储藏的方法密切相关[1]。医院中中药饮片的库房保管是中药材临床使用前最后的保管,对对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药饮片中一般都含有糖类、淀粉、脂肪油以及蛋白质等生物成分,如果库房保管措施不当,容易引起中药饮片腐烂、变色、出油、虫蛀等现象,给医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中药材在临床的正常使用。同时,虽然医院建立有相关的奖惩制度,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落实。对于一些报废和不合格的药品,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记录。不能够定期地对药品进行检查,一些近效期的药品并没有完全做到先进先出,而一些特殊的药品,例如麻药等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存放和保管,药品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研究重要饮片合理科学的保管方法,对保证中药材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中药饮片进行科学的库房保管能够有效保证药品质量,为中药饮片的临床使用提供保障,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中药饮片的库房保管简谈几点体会。

1严格控制购入药材的质量

做好中药饮片的库房保管工作要从购药的质量抓起,严格控制所购入药品质量,防止假药劣药流入医院中药库房。为控制好所购药材的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中药材,购买药材时要注意考察供货商的相关资质,保存业务人员的身份证明材料和法人委托书。②进货验收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仔细核对所购药材的品名、产地、规格、批号以及包装,注意检查药品的外观,检验药材质量,所有购入的药材都要经过检查确保质量以后才能入库保管,不和标准的中药饮片,严禁入库保存[2]。

药品在采购时应该进行公开招标,招标的重点应该包括以下五点:①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②确保《基本药品目录》中的主要品种和常用品种做到不断货;③要加强对药品有效期的管理,一些过期的药品应该及时地清理;④在平时要做好统计盘点工作,做到账目和物品相符合,所有的原始单据都应该进行妥善保存;⑤在采购时应该选择质优价廉的药品,注意药品的社会效益。

2完善库房保存设施和相关制度

2.1完善库房的保存设施依据高效安全的原则,科学的选择库房的位置。库房内的相关设备的建设要符合相关规定,配备相应的除湿机、空调和货架。库房的建设要注意相关性能的要求,保证库房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通风性,配置相关通风和隔热设施,为中药饮片的保存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2.2完善库房的管理制度中药饮片保存库房要保持清洁干燥,有专人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同时做好防潮、防火、防腐、防虫以及防污染工作,注意检测库房的温度和湿度,使温度和湿度保持在规定水平内。根据中药饮片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在库房保管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库房应保持干燥和一定温度,防止药材霉变,库房内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以下,室内温度要保持在5至25度的范围内。②库房要保持清洁,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预防药品变质,做到库房内的药品先进先出。③在保管时要注意含油脂多的中药材,可以将该类中药材进行密闭保管,防止药物挥发、走油,对于容易挥发和分解的药物,尽量做到随购随用和用陈存新[3]。在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药房的管理上要严格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职责。按照科室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量化考评指标,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让药房的工作和职责能够落实到人。

2.3加强药房工作人员管理加强药师的管理是药房工作的基础,仅仅依靠人对人的管理,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利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可以避免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一些非理性的感情因素而造成管理上的不公平,所以医院药房应该建立和完善一套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确保严肃、公正,又要具有人性化的关怀。中药饮片药房保管工作人员应该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该热情地对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咨询,做到挂牌上岗,勇于接受社会监督,重新树立救死扶伤的光辉形象。

3将中药饮片进行分类储存

中药饮片的分类保管就是将库房内的中药饮片按照各自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保存,依照不同药材的不同特性合理的选择保存条件,从而保证药材保存治疗,这也是中药饮片库存保管的一项有效措施。

3.1植物类药材的保存植物类中药饮片按照不同的用药部位可以分为种子、果实、根茎叶花等,每类药材饮片都具有各自特点,在保存时也要注意分类存放,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存和管理措施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同时也方便库房管理。全草和地上部分中药材一般比较容易保存,也不易发生变质,通常直接在一般性仓库中保存,但要主要防潮、放风吹,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隔潮防风。花类重要通常各自具有一定香味和色泽,在保存时容易散失气味和褪色,如果保存不当还会生虫发霉,在进行花类药材保管时,要十分注意防潮,对于该类药材要采取一定措施对保存室的湿度进行严格控制。盐腌制类中药饮片的由于含盐类成分通常具有一定的潮解性,这类药材一般保存在阴凉的库房内,同时注意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控制空气湿度。

3.2动物类药材的保存动物类中药饮片主要有动物躯体、骨肉皮等,该类药材饮片具有特殊的腥臭味,在保存时很容易出现泛油和生虫的现象。因此,该类药材可以采用专门的小仓库进行保管,仓库要配有相应的通风设施,同时还要注意防虫,要注意及时进行熏蒸驱虫。

3.3矿物类药材的保存矿物类中药饮片重量大、体积小,不易霉变生虫,比较容易保存,通常对存放环境要求不高。

3.4特殊类药材的保存要注意一些特殊类药材的库房储存:①珍贵稀有品种如牛黄、冬虫夏草、沉香、人参等,由于该类药材贵重,在保存时一定注意安全保护措施,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②毒性药材,严格按照国家对毒性药材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保存,毒性药材的保管要有专业人士进行专门保存,同时建立严格的保管和发放制度,毒性药品包装上要有明显的标志;③易燃类中药材如火硝、硫磺等应该依据相关消防管理的规定进行储存,保证该类药材的储存安全。

4加强药材入库后的保管

中药饮片进入库房以后要注意保管工作以保证药材质量。可以根据医院自身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库房良好的通风性以及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药材在库房内要摆放整齐、离墙、离地,药材的标签要清晰。对于剧毒类和麻醉类药品要有专业人士进行专门保管,本着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册专用的原则进行保管。贵重药材应该有专门的仓库进行保管,注意安全措施,安排专人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在库房的日常保管工作中,还要注意防虫、防水、通风防潮、防火,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库房各项设施正常运行[4,5]。

在中药饮片的库房保管时期还要注意定期检查库房内药材的质量,通过对药材质量的检查及时了解库房内保存的药材的质量,方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有效保证库房内药品的质量。药材入库后要有专人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库房保管人员对库房内的药材也要心中有数,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进行保存。

5小结

总之,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不仅与药材的采收和后期加工有关,还与药材的保管储藏的方法密切相关。中药饮片如果库房保管措施不当,容易引起中药饮片腐烂、变色、出油、虫蛀等现象,给医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中药材在临床的正常使用。因此,研究重要饮片合理科学的保管方法,对保证中药材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对药品的管理是药房工作的重心,同时也是药房工作的中心内容。中药饮片的库房保存要按照中药材的品种和存量、医院的库房条件、设备条件以及实际用药情况进行因地制宜,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现代科学养护技术与传统经验的结合,根据要保管中药饮片的性质,采用分类储藏和完善的保存设施进行保管,争取达到中药饮片的科学合理贮藏,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库房保管中中药饮片的质量,为中药饮片的临床使用提供保障,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胡新颖.我院中药饮片的贮存和保管[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13),15-16.

[2]martinChristopher.LogisticsandSupplyChainmanagement:StrategiesforReducingCoastandimprovingService(2e).UK:FinancialtimesprenticeHall,2003:25-30.

[3]徐德生,王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