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土地改良实施方案十篇土地改良实施方案十篇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5:18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膨胀土;改良路基;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松铺系数

abstract:basedontheimprovementofexpansivesoilsubgradespecialproblems,throughthewuXiangrailwaybuildingmoresecondlineprojectstage4mark,andputsforwardthespeed200km/h,therailwayroadbedbedroad,thefieldwithimprovedsoilmix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processandkeytechnologyparameterselection.testresultsshowedthatallthetechnologyindexescanmeetthedesignrequirementsandnorms,forlimeimprovedsoilconstructiontoprovideallthescientificandreliableconstructionprocessandtechnicalparametersandalsocanbeundersimilarconditionsimprovedsoilofrailwayroadbedconstructionreference.

Keywords:expansivesoil;improvedsubgrade;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technologyparameters;Loosespreadcoeffici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武襄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第4标K257+050~K278+300段沿线土质均为膨胀土,为了研究提出适合于本段土层条件的路基改良土施工方法,根据全线工程特征(地形宽阔便于施工、填料具有代表性等),本单位对选定的DK257+200~DK257+480区间进行了试验段施工研究。

施工中,设计基床以下路拌土采用5%石灰改良处理,基床部分场拌土采用6%石灰改良处理。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掌握了填料本身的力学特性、物理特性和压实性能,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和机械的组合方式,检验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适应性,全面掌握了填料的摊铺、整形、拌合、碾压等施工工艺流程,确定了填料的松铺系数、碾压方法和达到压实标准时的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从而总结出了时速200km/h的铁路路基基床以下路基路拌改良土填筑施工工艺,为全段路拌改良土全面施工提供了技术参数,用以指导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

2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武襄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第4标,施工里程为K257+050~K278+300,全长21.25km。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基土石方约60万立方米,其中填方路基约8km,路堑挖方约13km,部分挖方可利用,其余均由指定取土场取土。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本段局部低洼地段缓丘间谷地中局部低洼谷地,埋藏有冲积湖相或谷地相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有褐灰、深灰、灰黑色、灰黄色、软塑流塑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性。由于沿线土质均为膨胀土,只能选其作为本段所用填料。该膨胀土含水率高,易风化、液化,但在自然状态下呈硬塑极其坚硬,不易粉碎,自由膨胀40%~70%。施工设计时,拟采用5%~6%石灰改良处理。

本段所经地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初夏雨量集中,易发生雨洪,盛夏高温炎热,伏旱频繁,时有特大暴雨发生,季风气候秋高气爽,年均降雨量在900mm~1250mm。

3改良土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3.1试验指标和技术参数

a、取土场在DK257+800处,原土属粘性土,液塑限指标wL=45.6,wp=30.2,塑性指数ip=15.4,自由膨胀55%可以用作改良土,掺配钙质石灰5%、6%。

b、试验室所得拌合料掺配钙质石灰5%,最大干密度ρ=1.74g/cm3,最佳含水w=15.4%;掺配钙质石灰6%,最大干密度ρ=1.74g/cm3,最佳含水w=17.3%。

c、粘性土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1500kg/m3,石灰消解后自然堆积密度560kg/m3。

d、压实标准:基床以下路堤地基系数K30(mpa/m)≥90,压实系数≥0.9,基床部分路堤地基系数K30(mpa/m)≥110,压实系数≥0.95,无侧限抗压强度≥600Kpa。

3.2施工方案及工艺

由于本地区自进入7月以来,连续降雨,取土场和挖方地段土含水量大,最大可达35%,因此路基填土降低含水量是试验成功的关键。针对以上情况,针对路拌、场拌改良土分别提出不同的施工方案:

(一)路拌改良土施工方案

a、含水量较低的土,采用标准的路拌施工方法,在路基上摊铺素土,路拌机拌和。

b、含水量较高的土,采用两次拌和,第一次在取土场处次拌和(掺灰方法同路拌相同)后,经堆积达到一定方量后(循环作业,保持晾晒时间),再运至路基上二次拌和,达到降水目的。

(二)场拌改良土施工方案

由于本地区填料土本体自然含水量大,在工程开工时采用场拌机拌和,拌和过程中土块不易粉碎,拌和完成后改良土呈饼状,土、石灰拌和不均匀,土块多,不能达到设计及验收标准。经现场反复实验,确定采用和路拌改良土第二种施工方案相同的二次拌和施工方案。

3.2.1路拌改良土施工工艺

(一)第一种施工方案的施工工艺

本施工工艺分为施工放样、备料、整平、摊铺石灰、拌合、整型、碾压、确定松铺系数、养生等环节。其中,由于填土的天然含水量很高,施工时的气候条件不适宜自然风干,应采用加灰拌和后晾晒的方法,并增加拌和遍数,物理降水和化学降水双管齐下。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a、第一遍拌和:用wB230型灰土拌和机拌和。在拌和过程中应指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是否有素土夹层。对于拌和不彻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新拌和。

b、第二~四遍拌和:由于本段土的塑指较高,土块不易拌碎,应采用整平碾压一遍------拌和------整平碾压------拌和------整平碾压------拌和------整平碾压的方法。每次先压后拌,由于压实的密度愈大,对土块的破碎效果愈好,拌和越均匀,采用此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第四遍拌和完后(不得少于4遍),拌和的效果非常好,上下混合料色泽一致,而且基本无灰条、灰团(约有10%左右颗粒大一些)。

c、第四遍拌和完成后,应抽取灰剂量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拌和效果满足要求。

表1给出了不同层的粘土松铺厚度、松铺系数及铺灰厚度。图1给出了第一种施工方案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表1粘土松铺厚度及铺灰厚度取值表

压实厚度松铺系数松铺厚度5%铺灰厚度6%铺灰厚度备注

200mm1.2240mm32mm38mm松土容重按1500kg/m3,石灰粉按560kg/m3计算

250mm1.2300mm40mm48mm

300mm1.3360mm48mm58mm

图1路拌改良土工艺流程(一)

(二)第二种施工方案的施工工艺

本施工工艺分为施工放样、取土场整平、摊铺石灰、第一次拌合(在取土场内)、改良土堆积晾晒、摊铺、第二次拌和、整型、碾压、养生等环节。其中,和第一种施工方案不同的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拌合之间,需穿行改良土的堆积晾晒。将在取土场拌和后的改良土堆积在一起,达到一定方量后(降水后循环作业)再上路基摊铺碾压,可很快降低含水率,使改良土的含水率控制在18%以内,并且土体的粉碎效果很好。

表2给出了本方案中不同层的粘土松铺厚度、松铺系数及铺灰厚度。图2给出了第二种施工方案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表2改良土松铺厚度及铺灰厚度取值表

压实厚度松铺系数松铺厚度备注

200mm1.23246mm松土容重按1480kg/m3

计算

250mm1.29323mm

300mm1.35405mm

图2路拌改良土工艺流程(二)

3.2.2场拌改良土施工工艺

根据场地土特征,本段场拌改良土的施工工艺采用路拌改良土的第二种施工工艺。

当采用含水量高的土做改良土施工时,二次路拌比场拌机拌和效果好,既保证了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还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施工效果表明,场拌改良土采用路拌改良土第二种施工工艺获得了成功。

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施工工艺下,均达到了设计与验标要求,K30指标均达300~600mpa,无侧限抗压强度都超出设计要求指标600Kpa,证明了本文所提工艺方法的合理性。

4结束语

本文针对膨胀良路基的特殊问题进行了试验段研究,提出了时速200km/h的铁路路基基床以下路拌、场拌改良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参数取值。现场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本文所提出的路拌、场拌改良土施工工艺成熟可靠,通过试验段的施工为全线石灰改良土施工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施工工艺和工艺参数,可供类似条件下的铁路路基改良土施工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202―200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03-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414―200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12-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03-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2004]8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01-30

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2004]8号.《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01-30

6.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函[2005]285号(代替).《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04-25

7.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JC/t478.2―1992.《建筑石灰试验方法(化学试验方法)》.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2-04-30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2

一、意义和目标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以土地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在一定区域内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建成较大面积的连片高标准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向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农业,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总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每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增加耕地面积3000亩。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出发点,与土地整理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结合,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结合,与农村住宅置换安置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合,通过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建设,着力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三集中”,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全力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实现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资源集聚。

三、基本原则

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应在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不损害的前提下进行。

(一)科学规划,城乡统筹。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方案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等相衔接,实现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用地布局优化。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县)、区政府统一组织,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探索企业化运作和市场化经营路子,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三)规范操作,稳步推进。坚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加强对农村住宅置换安置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就业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等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试点先行,逐步推开。

(四)突出重点,连片整理。以建成大面积连片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确保建设工程实施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行规模化生产,发展现代化农业。

(五)依法维权,农民自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依法组织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切实维护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办事,阳光操作。

四、申报条件

(一)工程项目区总面积1000公顷以上、分片面积300公顷以上。工程项目区总面积达不到1000公顷的,可适当缩小,但不得少于500公顷,分片面积不得小于200公顷;

(二)镇、村积极支持,具有与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或社会化资源配套能力;

(三)征得工程项目区内集体经济组织70%以上成员同意;

(四)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

(五)工程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

五、方案编制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方案编制可参照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工程项目区规模与范围;

(二)土地利用现状(以最新地籍资料为准)与权属及人口等基本情况;

(三)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四)拆迁补偿和迁建方案;

(五)农业人口安置方案;

(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方案;

(七)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

(十)工程实施时序安排;

(十一)综合效益评价;

(十二)工程项目区现状图与规划图。

六、操作程序

(一)编制方案。市(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专项方案。工程项目区建设最长不得超过3年,方案应明确分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工程建设具体实施时序安排。方案在工程项目区内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二)项目审批。项目区总面积1000公顷以上、分片面积300公顷以上的,市政府组织专家论证后出具初审意见,报省国土资源厅立项。项目区总面积1000公顷以下、分片面积200公顷以上的,由市级立项,市国土资源、财政局组织专家论证后报市政府审批。

(三)项目实施。市(县)、区政府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市政府批准的建设工程方案、年度实施计划以及下达的资金安排,进行工程项目设计预算,具体实施工程项目区土地整理、城镇集中安置区建设等工作。

(四)检查验收。市国土资源、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适时组织督查并通报。工程全部完工后,由项目所在地政府编制项目竣工图,并申请验收。市国土资源、财政局组织对照工程方案和设计预算进行初验,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

七、相关政策

(一)建设工程项目区内的土地整理,符合省级立项要求的,申报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项目区土地整理资金由省全额拨付;达不到省级立项要求的由市级立项,参照市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有关政策管理,资金由市和各市(县)、区两级共同投资。

(二)建设工程项目区内的建设用地整理,享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申请省优先安排挂钩周转指标。对工程中建设用地整理增加的耕地和农用地指标,可等面积置换优先用于农民安置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剩余指标可用于城镇建设。

(三)建设工程项目区内经合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因城乡规划调整或其他客观原因造成“批而未用”的,可参照《关于调整盘活批而未用土地的意见》(省国土资发〔*〕242号)的规定进行调整盘活。

(四)建设工程项目区内被搬迁农户,依照当地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其安置、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及社保待遇按市农村住宅置换安置房政策规定执行。

(五)建设工程项目区内农民宅基地等建设用地整理建成耕地或其它农用地的,在项目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市政府每年按实际通过验收面积落实相关奖励政策,以奖代补。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审核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年度实施方案,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订相关政策,跟踪工作情况,评估工作成效,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具体工作。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3

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做到提前防范、及时发现、制止有效、查处到位,有力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总体要求,围绕保增长和保红线。

二、工作目标

(一)土地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有效运转。对所有违法占地案件的立案率、处罚率、结案率达到100%,移送公安、检察和纪检监察机关及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到位率达到100%做到处理人和处理事全部到位,努力推动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纪检监察、法院、检察、发改、公安、国土、规划、建设、房管、城管、工商、法制、电力、金融、供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承担责任的土地联合执法长效机制良性运行。

(二)违法建筑拆除到位。各县(市)区政府对年月至年月底的违法占地案件逐宗梳理登记,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确保拆除到位,确保本地违法占地比例降到15%以下,确保顺利通过第十次卫片检查验收。

三、整治内容

一工作安排部署情况。各县(市)区政府要履行职责,对土地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将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及时对整改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对应拆除的要按违法占地明细制定详细拆除方案。

二依法使用土地和监管土地情况。各县(市)区政府对土地监管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并实施土地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严格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依法使用土地。严禁违规违法、擅自越权批准使用、占用土地及压案不查、隐瞒不报等行为。

三土地违法案件处理到位情况。国土资源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全部履行法定程序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该移送公安、检察和纪检监察机关及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全部移送移交到位。

四、实施步骤

本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各县(市)区政府要摸清底数,拉出明细,针对每一宗地、每一地块责任到人,并制定具体的整改实施方案和拆除方案、拆除明细表。同时召开大会对本辖区年月至年月底的土地违法案件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集中整治阶段,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主体的职责,对发现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要全部立案查处,做到七个到位,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到位、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到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到位、依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到位、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到位、对人对事处理落实到位、违法建筑拆除到位。此基础上,对本辖区专项整改行动进行认真总结,找出问题,查漏补缺,巩固成果。

(三)检查验收阶段,市政府组织纪检监察、法院、检察、公安、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联合对各县(市)区专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评比,并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对整改不到位的县(市)区政府进行问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市政府成立市土地违法专项整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大虎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主持全面工作)任副组长,纪检监察、法院、检察、公安、规划、建设、国土等土地执法长效机制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由市国土资源局调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

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月日前将整改方案、拆除方案和拆除明细表报送市专项整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专项整改期间,实行周报告制度,各县(市)区每周五上午10∶00前上报移交移送、处理落实情况和拆除违法占地上建筑情况。由市专项整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计汇总工作。专项整改行动结束后,各县(市)区政府要写出专题报告,于月日前上报市专项整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统筹协调,依法查处。各县(市)区政府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组织监察、公安、国土等相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全力整改。要按照“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要求,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涉及党政纪处分的要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对涉及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公安、检察机关;对应拆除的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拆除,通过综合执法、部门联动等措施,确保整改任务落实到位。特别是春节期间要合理调配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占地行为,确保不发生新的违法占地问题。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关键技术;借鉴启示

园林绿化施工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环节,既能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又能美化市容市貌,对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园林绿化还比较落后,绿化施工的质量不高,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有效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基本内容。施工组织机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工程质量的技术及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安全防护、施工材料准备预案、施工机械及劳动力配置等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时必须认真贯彻相关原则。常用的方法有网络计划技术和流水施工方法,这两种方法可有效组织连续均衡的施工,且会带来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场地处理技术

2.1场地规划场地规划要注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有机结合的区域设计,建设特色鲜明和有文化底蕴的文化设计,达到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科学艺术设计以及垂直绿化、生物墙、绿色建筑等立体设计。

2.2场地整理施工前应将现场内的生活垃圾、杂草、砖瓦石块、违章建筑、建筑废墟等妨碍施工的东西清理干净,原有树木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要尽量保留。根据施工图纸划定用地界限,合理规划地形,同时结合周边水系在必要的地方布置排水系统。场地粗整平时坡度要满足灌溉和排水的基本要求。对植穴、草坪地等土方的开挖、倒运和置换等做到先挖后垫与土壤改良相结合。

2.3土壤改良为创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对土质不好的绿地要进行深度达到80至100厘米(含表层土)的改良。改良前以抽样试验统计土壤的pH值,其值在7至8.5之间为种植土理想值。土壤改良主要采用平整地面、客土抬高地面、深耕晒垡、微区改土、有机施肥、土壤拌后重填、灌水洗盐、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等方法,以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同时注重暗渠排水以保证土壤透气。

3.植物栽植技术

3.1栽植时间植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苗木的栽植必须符合其自然规律。一般落叶树的移栽选择落叶后到翌年春天发芽之间为宜;常青树选择2至5月或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宜;落叶树反季节植物需带土坨并注重枝叶修剪和浇水次数。花草的种植或移栽要结合植物自身情况,尽量保证恢复生长时间短和成活率高。

3.2植物配置植物配置要考虑种类组合、园林意境、色彩搭配和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主要有考虑轻微重叠的单体植物布置、保持比例平衡的多品种搭配、注重视觉衔接的群体布置、改植物适地或改地适植物的适地处理、考虑夏季和冬季色彩的色调搭配等关键技术。

3.3植物造景现代造景技术主要有对植、林植、群植、列植、孤植、花坛、花群、花丛和植物专类园等。乔木、草本、藤本等植物本身的线条、色彩、美感、形体是植物造景的基础,植物群独有的时空表现、空间分割、地形改造、景物衬托等功能为景观艺术表现创造了条件。通过树丛、树群、花坛、花群、孤植树等组合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是构建园林绿地的基本方法。植物造景以适地适植物为前提,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做到观赏性和生态性相结合。

4.后期养护

后期养护是园林绿化质量的保障,是改善环境、减少病害、实现绿化目标的重要环节,养护是绿化景观能够长时间保持最佳美观状态的关键,除了防缺补露、松土施肥、浇水保湿、冬季防寒等措施外还有以下几点。

4.1名木古树的养护对生态价值和历史遗留较好的名木古树,建议设置栅栏,并进行树干固定、顶枝吊枝、排水浇水、松土换土、病虫防治等养护技术。在早晨向新栽的常青树浇水可提高树木成活率。对较高大的落叶乔木和较大的常青树在种植时应埋入粗5至6厘米、长1.7至2米的支柱,以防浇水后被风吹倒。建议在名贵古树上建立若干观察点,并备案。发现问题时及时组织植物专家会诊。

4.2多年种植物养护经常观察植物的根、叶、枝,每年综合混合配杀药物2至3次进行预防。每杀一次都要要综合配合药杀透,不能用单一杀病虫济。选择在阳光好的天气喷药,且保证连续几天无雨水冲淋。对大的乔木其根部要进行重点防治。

4.3修剪为保持植物油充足的水分和完成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并保持苗木造型,需要把乔灌木中的老枝、枯枝修剪掉,对造型或绿篱,必须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修剪,以达到美观效果。控制植物生长主要在于春季的修剪,要特别注意。

5.工程实例

该园林绿化工程为某镇重点建设项目的园林景观施工,绿化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由于工期紧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采用多工种穿插作业的方法安排施工工序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体损失;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考虑的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问题呢?由于人们对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治土体损失的机械固定,仅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没有意识到防治水体损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不考虑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要讨论这些内容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根据一些学术专著,它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因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问题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经说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现结合前面给出的概念来解析这些问题。

2.1仅把“保持”理解为“保护”

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甚至与土壤侵蚀控制等同起来,没有意识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农、林业生产,即没有考虑到对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没有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有人认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间范围,这样处理后基本不会发生土壤侵蚀的现象。有的就是忽视植物措施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对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编制中忽视植物措施,至少不对石料场、石渣场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该区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进程。也有人在方案编制中不是先考虑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随意采用复垦措施,使土地越垦越穷。相对次要一点的是,在方案中没有提及风力的扬尘等对土地的沙化。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产力呢?因为他们只知道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国仅有10.20%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0%适于畜牧,且风与水冲刷严重。因此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把弃渣场设置在农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弃渣在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能够使土地生产力提高到以前农田状况下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弃渣场本身占压了肥沃的土壤,让其退化,变得难以利用。据科学测算,自然风化1cm表土层需要400年时间,而风化成30cm耕作层,则至少需要1.20万年。但破坏这1.2万年才风化成的耕作层,却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这是一种资源在时间上的巨大浪费。因此,强烈反对占用农田不经处理就用作弃渣处理场地处理弃渣的方案。

2.1.2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浅薄。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乱用植物措施,或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间的互生与对土壤肥力的竞争,只知道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为作用下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蚀)。要么是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对各树种不进行优化配置;要么乱用植物种造林,使得外来物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

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的人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他们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立地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混交造林;在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他们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其实,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早期,人们只提出了土壤保持这一概念。而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这一概念上,认为只是对于水力、风力等各类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治理。于是,他们没有注重水体的保护和利用,没有意识到化学侵蚀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说,没有水忧患与水战略的意识。当然,这些还与水体保护的具体定义有关,因为在这一方面大家还持不同的意见:如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没有了“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水泥改良土;铁路施工;探究;

新建宿州至淮安铁路SHZH-2标位于江苏省北部,沿线地层主要以第四系全新统、上中更新统的黏性土和砂类土为主,不良地质主要为软土及液化粉土,且沿线优质填料十分匮乏。本标段区间及站场改良计2376400立方米,由于工程量浩大,工期紧张,为满足业主要求保质保量按工期完成路基施工任务,水泥改良土施工显得尤为关键。下面,笔者就以本标段水泥改良土试验段为依托,探究如何更好组织水泥改良土施工。

一、水泥改良土原理

少量水泥掺入素土中就能改变土的性质,其原因为水泥分布在土中构成坚固的核心,在所有的空隙中形成水化水泥的骨架,借以约束土粒的结果。水泥与土拌和后,水泥矿物与土中的水分发生强烈的水解和水化反应,同时从溶液中分解出氢氧化钙并形成其它水化物。当水泥的各种水化物生成后,有的自行继续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有的则与土相互作用。水泥改良土是在水泥石的骨架作用下Ca(oH)2的物理、化学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使黏土微粒和微团粒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而水泥石则把这些团粒包覆和连接成坚强的整体。

二、水泥改良土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主要对沿线取土场进行取样,并完成填料击实试验、水泥计量试验、含水量试验、压实系数试验、K30试验等)。

2、现场准备:

(1)试验段相应施工、管理人员组织安排已均全部到位到位;

(2)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全部就绪;

(3)已打通通往试验段的施工便道。

(二)施工流程

1、第一层的压实

改良土施工前应将第一层土方压实,检测压实度达到90%以上。经报检压实度仍不合要求的,再重新进行碾压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以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的试验检测报告为准)。

2、路基填筑

(1)填前碾压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开始改良土方填筑。首先由测量队用全站仪重新进行放样,确定每20m中桩、边桩。用水准仪测出该层填铺厚度控制桩的标高(松铺系数初步定为1.16)。

(2)自卸汽车每车装土12m3,按松铺厚度30计算,则每车卸料面积为40m2。在填土范围内按5m×8m方格洒灰线,施工现场由专人指挥车辆按网格卸土。

(3)填筑采用纵向全断面水平填筑。

3、标高、松铺系数及平整度

(1)首先测出填料前各横断面左中桩、边桩标高,并标记出下一层松铺厚度的位置、每一层填料完成后,必须重新对填料松铺厚度顶标高进行复核。

(2)根据填筑前后高程差计算压实厚度,推算松铺系数。松铺系数=(松铺高程-原地面或下承层高程)/(压实后高程-原地面或下承层高程)。

(3)摊铺填料时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和人工修补相集合的施工工艺。

(4)试验检测人员在指定的里程位置取土样检测含水率并作详细记录。

4、水泥摊铺及拌合

(1)摊铺填土松铺平整后,用白灰在顶面洒出5m*5m的方格,根据不同的水泥掺量计算出每个方格内所需的水泥量,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的方式将水泥运至方格内,并均匀的摆放,经专业工程师确认后拆封,用铁锨摊铺均匀。

(2)拌合摊铺完成后,首先用旋耕机进行初步拌合,然后用骅犁深翻,再用旋耕机拌1遍;现场施工时,经过4次拌、犁后,土和水泥拌合均匀,混合料颜色基本一致,厚度大致在35cm左右。

(3)试验室在指定位置取土样检测含水率,并计算拌合前后的含水率差值。

5、碾压及压实度

辗压时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由两侧至中间、轮迹重叠1/3、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辗压时应确保均匀,无漏压、无死角、无明显轮迹。

(1)改良土拌合均匀后,当土层在最佳含水量左右时(由试验人员抽检),先用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然后用平地机精平,再用压路机弱振2遍,再强振碾压1遍后,试验人员开始用灌沙法跟踪检测压实度,直到达到标准,最后再用压路机静压一遍收光;

(2)辗压时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由两侧至中间、轮迹重叠1/3、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辗压时应确保均匀,无漏压、无死角、无明显轮迹。

(3)压实度

土方填筑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根据《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表5.3.6-3规定,基床以下路堤改良土填筑压实系数K≥0.90,地基系数K30≥80.0。每次检测压实度时每100m等间距检测2个断面6个点,每个断面左、中、右各1个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1m处,不足100m按100m检测;检测地基系数时纵向每100m检查2个断面4个点,距路基边缘2m处2点、中间2点,不足100m按100m检查。

做压实度实验检测时,确保灌砂粒径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打洞深度和规格(h=150cm的圆柱体)。

每层辗压开始后,试验工程师在振动辗压第1遍过后,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压实度和含水率,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知路基负责人并做好记录。

(三)试验段总结

1、通过试验段土方填筑的施工,依据现场检验结果,总结得出:

(1)最合适松铺厚度为30cm,松铺系数为1.16;

(2)最佳机械组合为:2台骅犁、1台路拌机、2台压路机、2台挖掘机、10台14m3运输车、1台推土机、1台平地机、1台装载机;

(3)最佳掺灰量

翻晒7天、含水率为23%左右的土方,最佳掺灰量为7%;

翻晒3天、含水率为26%左右的土方,最佳掺灰量为10%。

(4)最适宜的碾压遍数

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一遍收光,压实度≥90%,作为路基本体改良土施工方案;

(5)最合适的碾压速度:2.3Km/h+0.3时碾压效果最佳;

(6)含水率: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时开始碾压效果最好。

2、注意事项

(1)务必确保机械设备完好,明确人员分工,施工安排合理有序,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

(2)水泥改良土施工过程中,素土含水量、掺灰量直接影响改良土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务必配备专人监测填料含水量、摊铺厚度、掺灰量及碾压质量。

(3)当下层水泥改良土检测合格后,上层不能连续施工时需要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7d,且注意控制改良土表面湿度。

(4)由于改良土施工过程中工序连续性强、机械与人工穿插作业,务必作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施工现场必须穿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听从安全人员管理。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015-02

1工程概况

G1501上海绕城高速(同三段)大修工程4标段,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G1501(同三段)曹家谭大桥-安亭立交北段,工程起点桩号K158+745.78,终点桩号K168+216.25,全长9.47km。G320-G60段保持现状双向4车道的规模进行大修整治;G60-G2段向中央分隔带处拓宽,由原来的双向4车道改建为双向6车道。内容包括道路路基、路面大修,路面结构拓宽,立交匝道的路基、路面维修,主线桥梁维修,匝道桥梁维修,排水设施、路缘石、边坡、边沟、安全设施、绿化等附属设施整修复原,服务区及收费广场等附属设施的大修和完善。

2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应检测环境温度,并合理调整施工方案

在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冬季施工由于温度较低,并且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混凝土的粘度以及混凝土的摊铺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低温对路面的摊铺以及路面的成型效果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保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施工能够达到相应的质量指标,大家应当对冬季施工方法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根据冬季施工以及环境温度的实际要求,对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整。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维修工程中,应当根据环境温度和冬季施工的实际要求,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使施工方案能够突出质量目标,做到根据实际的质量要求进行有效的质量管控。

按照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施工的现实要求,在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对环境温度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分析,考虑到环境温度处在不断变化过程,在具体的变化中,每一个阶段的温度都会对沥青混凝土材料以及施工质量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及时地对施工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并且制定多套施工方案,使施工方案能够根据每一种温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根据环境温度匹配对应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方案能够满足施工实际。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调整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方的针对性,做到根据环境温度选择相对应的施工方案。

3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应做好路面的压实

在高速公路冬季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在路面的摊铺和压实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导致摊铺和压实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结合当前高速公路冬季沥青混凝土施工实际,以及在摊铺和压实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当重点做好混凝土道路的压实。其中应当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采取相对应的压实工艺。除此之外,还要对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使沥青混凝土在冬季施工条件下,在混凝土的成分以及混凝土的配比上,都能够做出必要的调整。以此来适应混凝土冬季施工要求。

按照混凝土冬季施工要求,在高速公路维修工程中,应当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路面压实处理,其中不但有根据路面的摊铺情况和混凝土的实际表现进行压实,同时还应当调整混凝土的配比,根据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配比方式进行压实,提高压实的整体效果。其中在压实过程中,应当随时搜集环境温度信息,并根据环境温度调整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使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能够满足冬季施工要求,同时在压实过程中能够达到压实条件,提高混凝土的压实质量。所以,在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做好菏倒ぷ鞑⑶姨岣哐故抵柿浚对于提高高速公路冬季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4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应向沥青混凝土材料中加入降粘剂

从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过程来看,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沥青混凝土在配比过程中,应当保持较好的凝结能力,同时也应当提高路面的摊铺和压实质量,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应当向沥青混凝土材料中加入降粘剂,有效地降低沥青混凝土的粘度。通过降粘剂的加入,能够降低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粘性,使沥青混凝土材料在摊铺过程中能够不受温度的影响,而形成良好的摊铺效果,并保证压实效果达到指标要求。考虑到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的特点,向沥青混凝土材料中加入降粘剂,是改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解决沥青混凝土冬季施工问题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和降低混凝土的摊铺难度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的实际特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应当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特点有全面的掌握,做到根据低温施工的现实要求和低温施工的实际特点,向混凝土材料中加入必要的改善性能的材料。例如降粘剂的加入,就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低温能力,做到在低温环境下,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进而降低摊铺难度,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和压实效果,使沥青混凝土能够在摊铺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达到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和压实效果。

5结语

通过该文的分析可知,在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过程中,要想提高冬季低温施工的整体质量,就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有效地检测环境温度,合理调整施工方案;同时还要做好路面的压实,保证沥青混凝土在冬季低温施工能够达到质量目标;最后还应当向沥青混凝土材料中加入降粘剂,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凝土材料,使沥青混凝土材料能够在整体性能上达到施工标准,以提高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为沥青混凝土低温施工奠定良好的材料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晓.浅谈沥青路面质量管理的优化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9):172.

[2]陈明宇.导热沥青混凝土路面太阳能集热及融雪化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秦雯.基于颗粒物质特性的路面材料离析过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1.

[4]朱兴一.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0.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8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咸阳712000)

摘要:随着盾构技术的日益成熟,盾构区间施工时,遇到地层也越来越多样。本文重点探讨了在盾构区间施工中,为了穿越全断面砂层及钙质结核区,制定一整套客观科学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法;砂层;钙质结核;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122-05

作者简介:张剑(1976-),男,湖南桃江人,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地铁。

0引言

本文针对郑州地铁盾构施工区间,重点研究全断面砂层及钙质结核区地层中盾构的推力、扭矩、沉降等相关参数,通过研究膨润土与聚合物在全断面砂层中作用,并在施工前开展详细的试验,总结出相对科学的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经验指导。

1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1.1工程概况

郑州地铁一号线碧沙岗站~郑州大学站盾构区间左线长度为1198.039m,右线长度1199.468m,线间距为13m,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320m,纵断面设0.5%~2.75%的“V”字型纵坡,隧道顶埋深9.6m~16.3m,中间设1处联络通道。

区间由郑州大学站西端头以330m小半径始发向西北方向延伸,下穿机械研究所家属院8号楼与青少年宫后,进入碧沙岗公园继续向北延伸,下穿花园酒店后,以320m半径穿过嵩山北路与泰隆大厦停车场后向西延伸拐入建设西路,进入碧沙岗车站。该区间主要位于郑州主干道中原东路与建设西路上及碧沙岗公园,属城市繁华区域,地面建筑物及地下构筑物复杂。(图1)

1.2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1.2.1工程地质条件

本区间盾构施工范围土层主要为粉土层、粉质粘土,局部为粉砂,各别粉土钙核含量高,局部富集胶结,在该土层掘进过程中刀盘扭矩及推力会受到影响。

具体见下面土层描述:

第(20)层(Q3al)粉土,浅黄色~褐黄色,稍湿,中密~密实,含锈黄斑、少量浅灰斑、白色钙丝条纹,局部砂感较强,含有少量小钙核和蜗牛碎片。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层底标高93.82-96.59m,层底深度8.9-12.83m,层厚0.9-6.2m,平均层厚3.84m。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11.74mpa,标贯击数n经杆长修正后的值为16.8。

第(22)层(Q3al+pl):粉土,黄褐色~褐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局部稍粘,含铁锈斑、少量浅灰斑,含少量钙质结核。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层底标高88.57-93.79m,层底深度12.0-17.7m,层厚0.5-6.8m,平均层厚3.40m。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3.05mpa,标贯击数n经杆长修正后的值为18.2。

第(29)层(Q3al+pl)粉土,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含有铁锈斑,少量浅灰斑,大量钙质结核,粒径1~3cm。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层底标高86.16-91.15m,层底深度15.5-21.7m,层厚0.40-5.6m,平均层厚2.82m。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8.96mpa,标贯击数n经杆长修正后的值为19.4。

第(32)层(Q3al+pl):粉土,棕黄色~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铁锈斑、少量浅灰斑,含少量钙质结核。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层底标高82.26-90.02m,层底深度17.0-23.7m,层厚0.6-4.0m,平均层厚1.75m。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3.61mpa,标贯击数n经杆长修正后的值为16.9。

第(34)层(Q3al+pl):粉土,棕黄色~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局部粘粒含量稍高,含大量钙质结核,局部富集胶结。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层底标高81.72-87.66m,层底深度18.9-24.0m,层厚0.7-5.3m,平均层厚2.31m。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7.92mpa,标贯击数n经杆长修正后的值为20.7。

1.2.2区间水文条件

区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属弱透水、弱富水层。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粉土,有少量粉砂,厚约30m,稳定地下水位16m。场地内地下水位年变幅2.5~3m,多年变幅4~5m,因此确定本场地最高水位埋深为10.0m,水位基本在隧道中部及顶部。由于水位位置基本在粉土层面,粉土层渗透系数较小,粉砂层渗透系数较大,所以隧道内所受到的水压力较小。

2工程特点、重点、难点

2.1开挖面失稳

如果盾构开挖面水、土压力无法与盾构机密封舱内压力持平,开挖面就会失稳。在流动性较低的砂性土层中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作业时,切削下来的土体无法充满密封舱,大粒径砂性土沉积于舱底,小粒径的浮于上层,造成分层离析、表层失水,舱内压力无法平衡开挖面上部的土压力,致使土地失稳。

受高水压力的影响,刀盘切削振动可能造成作业面周围的砂土液化,孔隙水压力升高,有效应力降低,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液化造成管涌流砂导致作业面失稳,继而造成地层大幅度位移,使得相邻的建、构筑物产生差异沉降,管线破损,地表出现严重的沉陷,使建设方蒙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2.2盾构推进时周围土体发生液化导致土体沉降

由于粉细砂层颗粒之间几乎没有吸引力,无法紧密粘连在一起,加之含水量大,使得在循环荷载作用初期就瞬间变形。这是因为当外力挤压颗粒时,颗粒之间的孔隙体积被压缩,孔隙比降低,此时部分有效应力瞬间转移,由超孔隙水压力来承担,土骨架强度损失,土体发生残余变形。当施加的动应力比临界动应力低时,土体颗粒会随着振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调整,逐渐适应了压力环境的变化节奏,变形渐渐变得缓和,逐渐形成新的土体结构。最终,在长时间持续振动的作用下,土体结构参数的变化趋势近似平缓,差异性调整基本停止,逐渐形成了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土体结构受外部压力的影响,又继续调整结构参数,以获得比较稳定的平衡结构。此时的永久变形值已基本稳定。但是,一旦外部动应力超过临界动应力,土体结构在频繁振动的作用下继续调整内部参数,但是仍无法与新的压力环境相适应。在此阶段,孔隙水压力持续增加,有效应力持续降低,最终造成土体强度大幅度损失,此时粉细砂层就形成了液化状态。

盾构机在砂性土层中向前推进时,设备周围的砂土在频繁的振动作用下极易液化。设备向前推进的速度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土体液化程度越严重,并且可能引起地表发生大幅度沉降。

2.3密封舱内砂土积聚,切削推进困难

盾构机在砂性土层中向前推进时,如果土体含少量粘粒,往往在盾构密封舱内的压力较高时,无法将渣土顺利排出,如果不及时处理还强行推进,舱内的砂粒失水固结后粘连的更加紧密,会引起千斤顶的顶推力不断增大,并且刀盘的扭矩会加大,对盾构产生更大的阻力,这样有可能损伤刀具,造成主轴承开裂,最终不得不停机整修。

密封舱闭塞的成因:在砂性土体中的盾构作业,密封舱压力往往比在粘性土中盾构时的压力大。砂性土本身存在内摩擦力,含少量粘粒的砂性土经刀盘切削进入密封舱后,少量粘粒所提供的粘结力,会使渣土受密封舱的高压作用发生应力重分布,极易在螺旋出土器的进出口部位形成拱作用,阻断拱外渣土进入出土器的路径,最终导致密封舱闭塞。

2.4舱内泥砂“结饼”

有的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较大,盾构机在这样的土层中作业时,密封舱主轴承周围的土体易排水固结形成饼状,若任其发展,整个密封舱最终会被饼状的土充满,造成刀盘扭矩加大,难以切削土体,甚至无法继续盾构。砾质粘性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较大是导致密封舱内结饼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适当降低土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以确保盾构机正常推进。

3实际施工参数及方法

3.1前期施工准备

考虑到全断面砂层的土体特性,为降低刀盘扭矩及推力,减少螺旋机及刀盘的磨损,采用泡沫+膨润土(或高分子聚合物)对渣土进行改良。

通过对盾构前方土体注入浆液使盾构前方土体均匀;加大土的坍落度;降低土的透水性,起到隔水的作用;降低了刀盘扭矩,减少了地基的内摩擦角.提高了挖掘渣土的流动性,改善了盾构机作业参数;减少渣土的渗透性,使整个开挖土传力均匀,工作面压力变动小,有利于调整土仓压力,保证盾构机掘进姿态,控制地表沉降。

3.1.1地面试验准备

现场取原样砂土100kg,钠基膨润土(300元/t),高分子聚合物,钠基膨润土(680元/t)、取正在掘进区间的已出渣土30kg。

采取高分子聚合物按照1.5:1000、2:1000、3:1000的质量比进行配置,膨润土按照1:6和1:8质量比进行配置。

3.1.2地面试验阶段

①原状土与盾构渣土试验阶段。

根据塌落度桶100mm×200mm×300mm(体积0.00589立方米)需要称10kg的原样渣土,实测原状土的塌落度为10mm。为比较盾构机能够出渣土的塌落度,取正在掘进出渣区间的渣土实测塌落度,实测塌落度为73mm,表明塌落度必须在70mm以上的渣土能够满足盾构出渣的需求。

②采取高分子聚合物改良渣土试验阶段。

结论: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按照1:2000的配比进行渣土改良,改良塌落度控制在82mm。

③采取膨润土改良渣土试验阶段。

采用(680元/t)膨润土进行渣土改良,采用1:8的配比进行改良,改良后渣土塌落度控制在100mm。

结论:根据地面试验结果可得:

方案1:膨润土泥浆:膨润土:水=1:8(质量比)粘度为9.3s,理论渣土的方量为44.6m3,注入量为9方膨润土泥浆,成本为681元/环。

方案2:膨润土泥浆:膨润土:水=1:6(质量比)粘度为10.2s,理论渣土的方量为44.6m3,注入量为9方的膨润土泥浆,成本875元/环。

方案3:高分子聚合物:聚合物:水=2:1000(质量比)粘度为11.7s,理论渣土的方量为44.6m3,注入量为12.1m3,成本为842元/环。

根据比选结果显示:由于方案2和方案3的成本情况接近,方案1的成本情况为最低,在实际掘进过程地层为全断面粉砂层情况下优先采取改良方案1。

3.2设备保障

3.2.1停机检修

在盾构机进入砂层前,选择一个地层条件较好,隧道线型平缓、地面建筑物少,管线少的位置进行停机检修。设备检修内容包括:①驱动动力系统,如电机、液压马达、高压油管等;②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磁阀、接触器以及传感器;③注浆系统,检修注浆泵、清通注浆管路,使之保持畅通;④渣土改良装置,检修泡沫泵、水泵,及时清理,确保管路通畅;⑤运输系统,含皮带机及电瓶车。设置挡泥板板,根据作业要求适当调整皮带运输机参数,减少设备落泥量;对电瓶车刹车系统进行整修,确保刹车灵敏;⑥检查铰接密封、盾尾密封的密封性能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3.2.2掘进跟踪维保

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重点保养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①每环掘进结束后及时清洗注浆管,保证注浆管路的畅通。②加泥泵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开启加泥,防止加泥泵及管道堵塞。③加强设备的电路检修,要定期对重要设备的电路进行跟踪检查与维修。

3.2.3改善砂层的塑流性、止水性的结构及措施

为了进一步调整砂层掘进中碴土的塑流性、止水性差,采用以下结构及措施:①装配自动泡沫和添加剂注入装置,盾构时,可适当向开挖面注入泡沫和膨润土及其他聚合物,以调整碴土的流动性。②在刀盘盘面和土仓壁处设置了共计8个注入口,其中刀盘4个、土仓壁4个添加剂注入孔,可充分全面地向开挖面和土仓注入泡沫及其他添加剂。③为了防止砂层流塑性、止水性差的现象发生,刀盘开口的设计使碴土进入土仓的通道流畅;土仓空间较大,中心障碍物少,表面平滑,可有效增加添加剂与碴土的混合效率。④刀盘上设有外周5个、内周2个,可以随着刀盘一起转动,辅以仓壁上2个的固定搅拌棒可起到搅拌碴土的功能,对土仓中的废弃土体进行强制搅拌,使注入在开挖面上或土仓中的添加材料(加泥、水、气泡)与切削下来的土体在土仓中进行充分的搅拌,提高土体的塑性流动性,使在园滑土仓中的废弃土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止水性。

3.3施工参数控制

为盾构机安全通过砂层地段,我们本着保压、快速通过砂层断面。盾构进入砂层前10环作为试验段,根据试验段的掘进来确定后面盾构掘进的施工参数。

根据过砂层前10环试验段的试掘进,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确定盾构掘进参数如下:①全断面砂层盾构推力与扭矩明显增大,掘进推力:28000kn~34500kn,刀盘扭矩:2000kn·m~3200kn·m,刀盘转速:0.8rpm/min。推进速度在25~30mm/min左右。本区间盾构推力按照每50环进行统计,编制折线图显示每一环推力的变化过程,对于推力进行分析(图6、图7)。②土仓压力:推进过程中上部土仓压力建立在0.16mpa~0.18mpa,停机前土压建立到0.20mpa。当盾构机模式为拼装模式时,应控制好土压,下降值不得超过0.06mpa。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适当调整土仓压力,确保掌子面的稳定,保证盾构机前方地面隆起1~3mm(图8)。③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每掘进一环的注浆量为5.5m3~6.05m3。充盈系数约1.55。④掘进速度:盾构机过砂层段时,掘进速度保持在25~30mm/min。⑤出土量:要严格控制出土量,保证进、出土平衡,实际施工中的出土量控制在50m3~55m3。

3.4施工监测控制

盾构过砂层前,加密监测点的布置,盾构过砂层时,增加地面沉降的监测频率到2次/天,提高地面沉降控制标准(按规范报警值的70%设定砂层掘进报警值),一旦沉降量超限,立即采取措施,并进行二次补充注浆,控制地面和房屋的继续沉降。

4施工效果

4.1地面沉降情况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在过砂层地段掘进过程中,地面最大沉降累计量为28.1mm,保证了路面和房屋的沉降量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对路面环境的影响很小。

4.2土体改良情况

通过室内试验和实际应用及监测结果表明:泡沫和膨润土同时使用不仅可以改良全断面粉细砂层的流动性,而且降低了渗透性,既有利于防止喷涌、防止闭塞,通过大量膨润土的注入又降低了地层的空隙,减少了泡沫的消散和损失,保证了仓压的稳定很好的控制了地面沉降。聚合物的使用对喷涌、结泥饼、土塞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由于聚合物较为昂贵,因此正常掘进情况下不使用。可备一部分作为应急物资在喷涌、结泥饼和土塞的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用。

5结语

本文结合上述各工程,对盾构穿越全断面砂层及钙质结核区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的一些简单的介绍。由于我国的地下工程正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技术还不够成熟,许多经验还不够完善,而且我国各地地质条件相差较大。所以不同工程在借鉴以前工程的基础上,同时要结合自身的一些特点,选择合理、合适的施工方法。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陈希哲编著.土力学地基基础[m].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日本盾构隧道新技术.伊旅超[m].朱振宏,等,译.广州: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建斌,陈馈.先进机械施工新技术及案例[Z].洛阳: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2003.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9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降阻;改造

220kV贡模变电站站址位于合山市河里乡共莫村附近,红水河的南岸,土层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变电站面积21672m2。场地平均土壤电阻率5m层759Ω.m,10m层503Ω.m,20m层442Ω.m,30m层551Ω.m。接地网初步施工方案为:1、在站址范围内按照10m间距均匀敷设地网,并灌注水平降阻剂。2、在地网边缘均匀布置10口深度为25m的接地深井作为进一步降阻措施。施工完后经测试地网接地电阻值为在1.56至1.84之间,未达到0.92的设计要求值,因此需对接地网做进一步的降阻改造。

1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我国的许多地区土壤电阻率很高,在广西许多地区土壤电阻率可能达到1000Ωm甚至更高,一些沿海地区地址为花岗岩结构,土壤电阻率也达到300Ωm左右,在这些地区建设变电站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才能达到电力系统规程要求的跨步电势及接触电势标准,保证变电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及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工程上一般常用的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七种:

1.1采取深井接地

有条件时可以采用深井接地,用钻机钻孔,把钢管接地极打入井孔内,并向钢管和井内灌注降阻剂。采用深井式接地极时要求对接地装置及其四周测出垂直方向上的土壤电阻率分布。单个深井式接地极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ρ―平均视在土壤电阻率,Ω.m;

l―垂直接地极的长度,m;

a―垂直接地极的半径,m;

R―接地电阻,Ω。

该方法优点:可减少占地,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受气候影响较小;减少施工时与周围农民发生关系,避免麻烦,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不足之处是由于深井式接地极之间有屏蔽现象,相互间的间距应达到接地极长度的2―3倍,才能取得较好的降阻效果。

1.2外延水平接地体

如果接地体附近有导电良好土壤、河流、湖泊等可采用此法。但在设计、施工时,必须考虑到连接地极干线的自身电阻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外引长度不宜超过100m。

1.3使用降阻剂

一般在接地要求较高的地方进行接地设计时采用这种方法。在接地体周围敷设降阻剂后,可增大接地体外形尺寸,降低接地体与周围大地介质之间的接触电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地体的接地电阻。降阻剂用于小面积的集中接地小型接地网时,降阻效果较为显著。降阻剂是由几种物质配制而成,具有导电性能良好的强电解质和水分。这些强电解质和水分被网状胶体包围,网状胶体和空格又被水解和胶体填充,使它不至于随地下水和雨水流失,因而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导电作用。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1.4使用离子接地棒

通过打井将离子接地棒深埋图中,通过离子接地棒的潮解作用,将活性电解离子有效释放到周围的土壤中,使接地极成为一个离子发生装置,从而改善周边土质使之达到接地要求。同时缓释在接地极与大地土壤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带,增大了接地极的等效截面积和土壤的接触面积,改善了土壤中的电场分布。

该方法施工简单,效果较为明显。但对地网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跟铜导体地网配合施工效果较好。

1.5接地极地下深埋处理

接地极深埋可以降低接地电阻值,尤其是当地下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或有水时。此方法适用砂壤土地址,可以不考虑土壤冻结和干枯所增加的电阻系数。缺点是施工困难,土方量大,造价高,在岩石地困难更大。

1.6更换土壤

这种方法是用电阻率较低的土壤替换原有电阻率较高的土壤,置换范围在接地体周围0.5m以内和接地体的1/3处。但这种置换方法对人力和工时耗费都很大。

1.7污水引入

为降低接地体周围土壤的电阻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无腐蚀的污水引到埋设接地体处。接地体采用钢管,在钢管上每隔20cm钻一个5mm的小孔,使水渗入士壤中增加接地体周围含水量,以增强导电性及降低接地电阻。

2220kV贡模变电站接地网降阻改造方法

对220kV贡模变电站接地网进行分析,变电站接地网如图1所示。

接地网的长度约为160m,宽度为130m,埋深0.8m,采用钢结构的导体铺设。在变电站地网边缘均匀布置了10口25m接地深井。

结合原有接地网进行分析,在上面介绍的七种措施中,措施5、6由于原有地网已完工,且施工难度大,因此本工程不考虑采用;措施4、7由于会对接地网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而本工程原有地网为钢结构导体地网,因此不适宜使用。

最后考虑采用的措施为另外三种方案的综合措施,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2.1外引水平接地网

铺设外引地网在变电站附近存在河流湖泊等电阻率低的区域常采用的方式,或者在空旷的郊外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的原理与增大变电站的接地网面积类似。

结合当地土壤电阻率及地形对图1的接地网进行分析,在围墙外约50m处有一低洼平地,土壤电阻率如下:

5m层10m层20m层30m层

300Ω.m220Ω.m180Ω.m313Ω.m

在此情况下,经估算,外引接地网面积必须达到4000m2,才能保证接地电阻符合要求。而根据本站的情况,该处可外引地网面积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本站考虑在围墙外50m处增加一40m×40m范围大小的接地网,地网敷设降阻剂,同时需考虑进一步的降阻方案。

2.2增加深井接地极

本站原地网已在地网边缘布置了10口接地深井,考虑到深井之间的屏蔽作用,再在原地网上增加深井效果已不明显,本工程考虑采用进一步降阻措施在外引地网四角处布置深井。由土壤电阻率可见,随着深度的增加,电阻率值逐渐下降,当达到下层基岩深度时,电阻率增大,因此深井深度取15m。最终方案如图2、图3所示。

最终方案完成后复测地网接地电阻值降到了0.912Ω,满足设计要求的9.2Ω接地电阻值。

3结束语

外引接地网并辅已接地深井的综合措施在该变电站接地网改造的应用总体比较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采用外引地网及接地深井极等措施可取得良好的降阻效果,尤其适合在对已建成接地网的降阻改造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曾永林.接地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2]鲁志伟,常树生,东方,等.外引接地对降低接地网接地阻抗的作用分析.高电压技术,2006,32(6):119-121

土地改良实施方案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节约资源,保障支持发展为目标,以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绳,以强化基层执法监管为基础,以预防和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以依法严肃公开查处重点典型案件为手段,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构建预防、查处、监管、部门联动的国土资源执法长效机制,推动我县国土资源的依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加强整改,巩固成果。各乡(镇)和国土局要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对去年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情况及“六打六治专项行动”认真进行一次“回头看”,对遗留案件查处纠正和整改方案落实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对符合条件尚未立案的,要抓紧立案查处;对已立案尚未处罚到位的,要抓紧处罚;对处理偏轻偏宽的,要及时纠正;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要积极跟踪检查,确保案件查处执行到位,对整改方案确定的各项整改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坚持预防在先,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实施的要求,由国土局牵头负责建立完善预防、查处、监管和部门联动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三)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一是搞好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查限期整改,改变事后监督的被动局面。二是加强执法巡查,采取动态巡查和重点检查两种方式,对交通沿线、城乡结合部和重点乡(镇),进行全面的拉网式的动态巡查。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通过执法动态巡查,设立群众举报电话,畅通渠道等方式,及时梳理和掌握一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依法立案查处。并进行公开曝光。四是加大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水平。

(四)完善体制,提升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基层土地监察网络,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各乡(镇)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乡(镇)、村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全面配合和支持县国土资源所工作,发挥基层在动态巡查中的作用,健全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坚持动态巡查,预防并举,力争把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要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建设用地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从快办理项目建设用地报批手续,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全力支持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要严格执行项目用地“三到现场”监察制度,防止新增建设项目出现未批先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等违法违规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国土资源管理执法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长效机制有关文件精神,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执法理念,促进执法水平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专栏等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大力宣传建立国土资源执法长效机制的意义和要求,为建立国土资源执法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对举报的案件,要认真核实。确认一起,查处一起,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土地保护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公开曝光一些重大土地违法违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