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教育的机遇十篇小学教育的机遇十篇

小学教育的机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1:48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1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教育部1999年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02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到党中央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把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的表述,再到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12日的春节团拜会上,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讲话和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具体要求,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的需求和尊严、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关注人的幸福感纳入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它顺应了统筹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现实需要。在思考如何顺应新形势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时,笔者认为,应在观念上更加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行动上更加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上更加科学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制度上更加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快速发展。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我国当前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在新时期、新情况下,从中央领导到教育部门,到专家学者,到家长,到社会的各方面都已经高度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了重大突破,在观念上全国大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大多已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方法上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探索,基层学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得到快速发展。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表明:第一,在组织机构保障方面,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所发展:55.6%的区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81.4%的区县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区县教育工作规划;83.1%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75.5%的学校校长(副校长)分管该机构,95.4%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规划,84.3%的学校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出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重视,心理教师数量有所增加,开始重视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第三,在教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以科研带工作的氛围。第四,在家庭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从学校走进了家庭和社区,中小学校能够自觉地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在组织保障机制方面,上级部门对建立区县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形同虚设,区县教研员专人、专职、专业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及结构方面,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系统性尚未形成,培训的专业化、规范化亟待加强,由于保障机制还不到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心理教师存在“工作量大、评职称困难、不被重视、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等诸多困难,心理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方面,近一半的专职教师和大部分兼职教师的课时得不到完全保证;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存在随意性,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不够规范,使用比较随意,管理不够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还不够深入,不成系统。 

陈小娅副部长在谈到新形势、新情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时指出:第一,我国当前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给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冲击。第二,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是什么,不同的专家看法不同,需要深入研究,达成共识。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适应性,客观上说缺乏科学指导。这是由我们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缺乏科学性的原因是缺乏合格的教师,缺乏合格的教师是因为我们规范的培训机制还未建立。因此,现阶段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统一标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工作重心必须向下,放在基层,增加案例指导,增加针对性,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教育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国际人才竞争的加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已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世纪之交的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无意识到逐渐重视,从个别学者呼吁到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系统介入,等等,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也有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央、政府、社会、教育系统、有权之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比以往更加清晰,已不需要在改变观念上做文章,而是要在如何做好做实这项工作上下功夫,可以说整个社会大背景都是关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这样的大环境非常有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深入、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抓住这些机遇稳步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今年二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研究在目前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社会节奏快、学生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做实的问题。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方向时,陈小娅副部长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加强工作,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泛化,避免用行政化、群众化的方式指导工作。 

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策略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2010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之一是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广大教师聚精会神教书育人上下功夫;要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下功夫;在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上下功夫。“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自身规律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必须体现在育人上,即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完善人格,它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本体价值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2008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指导纲要》的目标建设要求,2009~201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进入逐步普及阶段。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5个方面出高招、见实效: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二是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机制,加强政策指导研究及宏观管理;三是加大学术研究的政府投入,鼓励各种学术研讨和成果不断涌现;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规划,逐渐规范培训课程;五是鼓励基层以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第一,深入研究,把握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规律。 

首先,要深入研究当代中小学学生的成长环境。这些学生生活在对外环境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快速普及,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生活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思潮,不同的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是这些孩子不好,而是社会环境太复杂。当然,社会环境复杂不完全是坏事,这些新型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总体来讲是好的,但有副作用。那么,这样的环境到底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其次,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小学生成长规律。当代中小学学生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学生承受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们心理发展特点已经成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教育工作中,要更加关注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要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缓解他们的压力,解除他们的焦虑,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品质。 

最后,要着重分析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突出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有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等群体,要加强针对性的研究,对青少年自杀问题、网瘾问题、违反犯罪问题、校园暴力问题、性健康问题等也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第二,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各地各校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第一个方面是规章制度是如何保障和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如何培养和建设的,第三个方面是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四个方面是科学研究是如何深化和取得实效的。 

第三,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专家引领,加强舆论宣传。坚持调查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发挥专家及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中青年学者的作用,探索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发挥传媒的积极功能,逐步建立起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第四,开拓视野,立足本土,把国际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请进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心理学‘使得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发掘人的潜能”的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因此,关注人的积极情感的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2009年6月,首届积极心理学大会在美国费城召开,积极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51年,人类有51%的人将达到“健康地成长(flourishing)” 

(简称5l,51),也就是说,那时有51%的人口能经常感受积极情绪,感觉到人生有意义,能够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中国建成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与积极心理学的“51%”目标相互促进的。中国是飞速发展的国家,我们相信,2051年中国“健康成长”的人口能够赶上甚至超过“51/51”的目标。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人格和谐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而且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2

【关键词】“班班通”工程农村教师机遇挑战

“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对广大农村教育意义重大。该工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学,为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学手段改革和教育创新的步伐,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动力。“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及普及,对农村学校的广大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当前的农村教师带来挑战。

1“班班通”工程给农村教师带来的机遇

“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及普及为加快广大农村学校普及信息化教育,使农村中小学师生也能充分共享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1.1使用“班班通”资源,方便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教学。

在课前,教师可以查找更多的教学资源,无论是相关视频还是相关资料,都方便快捷,这样教师就可以多样选择,灵活组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多的学习资源,由于教学资源多由大屏幕或者是43英的液晶电视呈现,这样动态的教学设计代替了教师僵化的语言描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都有很大的冲击力,改变了过去“粉笔+黑板”上课模式,提高上课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1.2使用“班班通”教学,化静为动,使抽象变为直观,使复杂变得简单,使困难变得容易,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枯燥的数学问题,或者是寓意深刻的古诗词或者是意境深远的优美散文,都可以利用“班班通”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图文声形并茂、生动活泼,通过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让学生置身其中,引发他们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地感知、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相遇的行程应用题”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动静结合,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及相遇和相距的情形,这样,学生对相遇的行程应用题的各种情况都能很快掌握。

2“班班通”工程给农村教师带来的挑战

“班班通”工程在给农村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1农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对“班班通”工程认识不够,多数仍沿用老方法教学。

农村学校的教师多数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年龄普遍偏大,不少学校的中老年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我校为例,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占了80%以上。他们没有接受多少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因此思想相对落后,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对“班班通”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少使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仍然使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教学。

2.2农村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对“班班通”的运用不熟悉,不能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作用。

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有相当部分是代转公教师,没有接受现代教育设备专业学习或培训,对“班班通”设备不能灵活使用,更不用说运用电脑软件制课件。以我校为例,去年学校安装了“班班通”教学设备,刚开始,不少教师觉得新奇,都尝试着去使用,然而,在使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个别教师甚至机都不会开;有的教师在连接线出现松动,显示器无电都不知怎么办;还有的由于学生调皮,把展台的模式转换了,找不到原因,无法使用等等,这些小问题都要计算机管理员亲自到场解决。更大的问题是很多教师以前没有使用过计算机,对键盘的分布情况一无所知,更不用谈什么指法了,有时上网查找资料,用了很长时间连查找的题目都输不全,更不用说使用计算机软件编制教学课件了。还有的教师在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时,由于对设备不熟悉,操作了上一步忘了下一步,搞得手忙脚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使用过几次后,不少教师干脆不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了,仍然用老办法。

2.3教学资源不完备,制度不完善,缺乏使用“班班通”动力。

目前城市学校教师严重超编,有的甚至超过一倍,而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却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了农村学校的教师教学任务普遍较重,无闲暇时间进行“班班通”教学的资源准备。使用“班班通”教学,由于教学手段改进,教学环节更加紧凑,课堂容量加大,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大量的准备,而农村教师编制不足,教师工作量普遍较大,有的甚至包班或是上两个班的语文或数学,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加上“班班通”工程处于建设初期,配套工程还没有跟上,特别是教学资源不够系统完善,大多需要教师自己去查找、整理、编排,这样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即使部分有能力而且也想使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的教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班班通”工程才建成,处于使用摸索阶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班班通”缺乏系统的认识,对其实质未能完全理解,没有从“硬件、资源、方法等方面来做区域性的“班班通”管理、应用、培训、以及提高整体系统的长远规划,部分学校虽然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运用,但没有相应的培训计划及激励机制,更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因此,不少农村学校的“班班通”教学设备,除了上公开课、教研课偶尔用用,平时几乎没有使用过,有的甚至上了厚厚的灰尘,完全成了摆设。

“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及普及,给农村学校的教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作为农村学校教师的我们,要学会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平时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主动参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从而充分利用“班班通”工程给我们带来的机遇,让其充分发挥作用,为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班班通”工程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3

非常高兴来到素有“天府之国”盛誉的四川成都,参加今天的幼儿园园长大会,与大家一起围绕“聚焦质量,创新管理”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我首先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向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敬意,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以及各位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学前教育管理干部和教科研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非常感谢大家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伟大事业中的执着追求、默默耕耘、奋力开拓和无私奉献,谢谢大家!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紧紧抓住大好机遇,把学前教育作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全面加大推进力度

近两年来,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学前教育单列一章进行重点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宏伟目标。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全国31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年多来,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入园难”问题在全国范围开始逐步缓解。中央国务院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使学前教育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亮点,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会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带来的实惠。

面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局面,我们深切体会到,有三个重大机遇摆在我们面前:一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机遇。任何一类教育的普及进程,都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都必将伴随着体制机制的改革和事业的全面发展,必将带动国家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这是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新的历史性任务,是一个面向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构筑国家财富、奠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重大机遇,坚定信心,不辱使命,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全面地规划好,重点落实好。二是教育投入落实4%的机遇。今年我们将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是一个学前教育获得更大财政支持的重大机遇。“国十条”明确了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政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明确了确保2012年落实4%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两个文件当中提出的“两个提高”和“两个倾斜”是把握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关键点。两个提高是:在财政的“大盘子”里面,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要明显提高;在教育经费的“盘子”里面,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要明显提高。两个倾斜是:新增财力要向教育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两个提高”和“两个倾斜”的基本政策框架,为增强学前教育的财政保障程度创造了重大机遇。我们要紧紧把握好这个机遇,用好增量补短板,集中财力支持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机遇。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各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明确了未来三年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的目标,重点围绕扩大资源、加大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普遍安排了一批项目,并纳入当地政府组织实施的民生工程加以保障,构建了发展学前教育的新机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成就斐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不断加大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一年一个新台阶,促进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机遇需要有准备,因为机遇从来都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只有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抓住机遇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机遇的效益;机遇需要把握,因为机遇从来都不是恒久和一成不变的,只有及时抓住机遇才能将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需要创造,因为机遇是可以创造新机遇的,只有在抓住机遇创造新机遇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才能不断推进事业的新发展。由此产生三个问题: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抓住机遇了吗?我们去努力创造新机遇了吗?与大家共勉。

二、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4

一、新港园区教育概况

1、基本情况:

(1)我们新港园区共有初中2所,学生1247人,教师102人。

(2)小学13所,有学生5468人,教师287人

(3)整个新港园区共有适龄义教学生6714人,学龄前儿童2439人,

(4)共有教师395人其中公办教师286人,县聘代课教师63人区聘6人,校聘71人,.

(5)幼儿园9所,占用公办教师2人,县聘代课教师4人。

2、年龄结构:

(1)新港园区现有在编公办教师286人(含2019年阳新县代课教师定向招考转正12人),

(2)其中30岁以下教师10人,30岁至45岁教师124人,45岁以上(含45岁)152人,

(3)经数据统计,新港园区2021-2025年五年时间将退休56名教师。

3、现实情况:

(1)在编公办教师286人。实际一线任教教师247人。

(2)新港园区需要任教教师数430人,而各学校一线教师任教合计247人,下差教师数183人

二、园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结构老龄化严重影响学校发展。从园区教师年龄结构看出,我区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将带来了诸多弊病:我区45岁以上(含45岁)达152人。

2、师资不足导致质量严重下滑。我园区教师按师生比和班级比需要任教教师430人,而实际在一线任教教师只有247人,下差教师数183人,实名制县聘教师69人(公办园占用6人),目前实际差教师数121人。编制不足严重影响教师成长。

3、编制不足致使“区管校聘”“教研教改”等工作难以推进。特别是规模小的学校,一有教研活动,就有班级缺教师,一人照看两三个班,校长叫苦不迭。

4、学校领导管理水平不高,我们实际上还是农村中小学,领导和老师只是身份发生了改变,实际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相比其他城区兄弟学校,几乎是云泥之别。由此导致我区整体教学成绩较差,我区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学生家庭环境普遍差于城区。留守儿童多,基本上由爷爷奶奶监护,难以严格管教孩子,造成学生的学习、管教难,家庭教育缺失。

三、机遇与挑战

1、在座的是园区教育的优秀老师。在园区教师人数不够,编制奇缺,教师的教学素养急需提升的情况下,这对你们来说既是机遇(缺人才,名师主要在你们中产生;小班教学的优势)又是挑战(竞争需要实力,耐得住寂寞,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就园区教育来讲现在也是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刻。面对机遇与新挑战,首先要积极争取政策解决遗留的问题,其次加强与城区学校的结对帮扶,特别是对领导的传帮带,尽一切可能提高我区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理顺我们的从属关系。对初中而言,机遇期仅有三年时间,错过了将来本区教育更加困难。

3.四大挑战:

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形式的改变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信息技术;网络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92-02

目前,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普遍应用,使得传统教学发生巨大的变革。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合剑,在带来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教学产生消极影响。笔者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见解。

1网络环境下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对教育教学领域所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它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手段更为灵活,优化了体育教学结构,更能激起学生参与训练的激情,让学生掌握技能,形成自觉锻炼意识。这是重要的机遇,但同时也是挑战。要勇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这样才能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打造网络背景下的体育有效教学。

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网络是一种重要、便捷而又高效的生产生活与教学工具。在体育教学中,网络强大优势的发挥建立在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之上。体育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才能驾驭网络。否则纵使网络有再多的优势、再大的作用,也无法发挥出来。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网络背景下广大体育教师同样要加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更好地驾驭计算机,发挥网络的优势。

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成功的教学建立在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础之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体育信息,并不是要全部拿来,也不是随意提取,而是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体育内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性以及体育学科特色,来选择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材料。并对这些素材进行重新整理与加工,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使网络下的体育教学更富有成效。

2网络时代带给体育教学的机遇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生硬地执行教材,照本宣科,教学资源单一,信息闭塞,学生只是简单而机械地进行体育教材上的运动项目。网络环境下的体育教学,可以将教学的视野由教材投入宽广的生活空间,可以为学生展现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信息。这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体育知识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一方面多方位展现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就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心理的目的。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将高难度动作直观、形象而动态地展现出来,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更利于学生对复杂动作的全面掌握。

另一方面补充更为丰富的体育信息。将教学与社会结合起来,体现教学强烈的时代气息,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接轨,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与改革目标。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其实现有了可能性。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体育赛事,适时播放给学生,结合这些具体的赛事来进行体育教学与活动训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跳出教材的狭小限制,不再是封闭地学与练,而是将学与练的视野引向宽广的体育世界,真正体现出教学的时代化,更加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文化,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至关重要。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机械灌输理论,然后加上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大量练习。教学完全以自己为中心,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讲解、看示范、做练习。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所带来的身心的愉悦。在学生眼中,体育课无非就是蹦蹦跳跳,除了苦就是累,可以说是身心俱疲。

网络时代的体育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直观性,更加富于变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性动作要领,可以向学生展现标准而优美的动作,让学生对这个动作有一个全面而直观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动作的优美,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然后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功能,如定格、重复、回放、慢放等,将这一个结构复杂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每一个小动作,从而将高难度的动作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在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小动作的基础上,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一个动作完整地展现出来。这样所展现给学生的不再只是一个动作的完成,而是完成的全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技术要领,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直观而动态的展现,完成这个动作由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的转变。

这样的教学手段更加富于变化,具有多样性,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能够带给学生美感,让学生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更加利于学生思维的激活、智力的开发,更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活动的丰富化体育课主要分为室内的理论课与室外的活动课。网络背景下的体育活动更为丰富。

一是观赏体育赛事。可以为学生播放奥运会、世锦赛等一些重大赛事中与教学相关的比赛场面,以此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情感,从而让学生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体育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浓厚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是讲评体育赛事。电视上有许多的体育讲评类节目,而且在各大赛事中也会有一些解说员进行讲评。鉴于此,也可以让学生来当一回解说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播放体育项目的直播。让学生当讲解,这样学生不仅是欣赏者,还是讲评者,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调用体育知识来进行讲评,从而将学与用结合,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于体育运动项目之中。可以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体育,不仅可以达到体育愉悦身心的功效,而且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心理的健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总之,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带来重要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不能只看到其机遇而全盘采用,也不能只看到其挑战而盲目排斥。要科学而理性地看待,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开创网络时代体育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朱敬.网络时代下建立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1(3).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6

建立政策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某市委、市政府从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首先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这一大局出发,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为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保证教师工资待遇逐年提高。从1993年起,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公办教师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工作满8年后转为固定工资,并再向上浮动一级;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见习期内享受定级工资待遇,并向上浮动一级工资;民办教师年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生产性纯收入的1.8倍,并与公办教师一样享受退休金、医疗保健费、独生子女费、幼儿入园费、洗理费等各项补贴待遇,不承包责任田、经济田,不负担义务工。多年来,教师的工资都是按月足额发放,从无拖欠。同时,市政府每年都从市财政拿出人均600元的资金用于对中小学教师的奖励。1995年已有804名民办教师转为地方公办教师,工资待遇同时兑现。市委、市政府还作出决定,1996年将全市合格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

二、利用多种渠道,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为使广大教师安居乐业,我市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镇两级政府统筹解决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教师)住房。市政府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在分配住房时,教师都要优先,只要职工的配偶是教师,就与分房范围内的职工享受同等待遇。199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又将教师住房建设工程列入全市城镇建设“五大工程”之首。市政府按年度下达教师住房建设指标,对建房指标未完成的在评先进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对如期完成建房指标的镇,经验收质量合格,每户拨给3500元建房补贴。全市已投入2600多万元,新建改建教师住房5万多平方米,3年建房规划提前在1996年底完成。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7

[关键词]非连续性教育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教育

一、非连续性教育

(一)非连续性教育的提出

“非连续性教育”是由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在反思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文化教育学派、存在主义哲学研究成果而提出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以往的教育学派都以教育的连续性为前提,此观点虽正确但不全面,因为它忽视了偶然的、来自外部事件对教育的干扰,然而,这些“干扰”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他认为“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与此相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

(二)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范畴

1 危机。“人们通常把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又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称为危机。”“只要是无法摆脱的困难而中断了正常生活进程的都属于危机。”博尔诺夫认为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人生的新起点,对人的心灵产生新的震撼,人会在危机的处理中成熟起来。但是博尔诺夫认为,不能因为危机对人生有积极意义而人为地去触发危机,因为危机总有可能造成不幸或危害。教育应当是“使人不是逃避危机,而是面对危机,使人了解危机的意义,对危机有所准备,并有能力克服危机”。

2 遭遇。“遭遇”这一概念通常用于表达陌生的东西以极大的强度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人们又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生活经验或生存经验。“遭遇”不同于“危机”,危机更指向对人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容易导致灾难的事件。遭遇既包括阻碍人发展的事件,也包括有益于人发展的事件。

3 告诫和号召。博尔诺夫指出,人不可能一直保持在一个发展高度或者持续地向前发展。人的生活常常由于习性的“损耗”而陷入一种非其存在本意的退化状态。如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也会表现出这种退化状态,甚至由于这种身心疲乏和退化状态而造成学习的障碍和偏离,有的人还会误入歧途。面对这种人生的低迷状态,教育者应当及时地给以告诫和号召,唤起他们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4 唤醒。博尔诺夫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存在着一种所谓“本源性”的道德意识,这种道德意识通常处于沉睡状态,需要外界的唤醒。教育的责任之一就是唤醒受教育者处在沉睡状态的道德意识,使一个人能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同时也理解自己当前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及未来的使命,使一个人对生命充满渴望。

(三)非连续性教育的特点

1 突发性。“突发性”是非连续性教育最基本的特性,受教育者原本处于一种连续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过程中,进而形成稳定的思维和待人处事的方法。然而,由于“危机”、“遭遇”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突然产生中断了原本连续的生活进程,令受教育者来不及准备,而在思想、情感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2 难控制性。“遭遇”、“危机”的“突发性”使教育者难以进行教育控制。教育者根本不知道何时会出现非连续性教育的契机,无法提前作过多的准备。非连续性事件是否发生,往往不是由学生所决定的,即使学生在某些情况下知道会遭遇非连续性事件,但却很难阻止非连续性事件的发生。同时,由于学生心智往往未成熟,在非连续性事件发生之后,对事件的把握能力也就有限,因此对非连续性事件往往只有较弱的控制性。

3 强影响性。在学校教育阶段无论学生遭遇到什么样的非连续性事件,都意味着原先为学生熟悉的、习以为常的直接影响作用的间断或停止,将接受的是新的直接影响作用,这将使学生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对学生必将产生较强的影响。而影响的性质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既取决于此“情境”的性质,也决定于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素质。

4 较长的适应性。学生在遭遇非连续性事件之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这与非连续性事件具有较强的影响直接相关。非连续性事件发生之前,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如学校环境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习以为常的,而非连续性事件一旦发生,原先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环境等的直接影响将被新的直接影响所取代,学生需要逐步熟悉新的影响因素的直接影响,从而逐渐适应它。

二、非连续性教育视角下的汶川地震及对灾后教育重建的启示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多少人的一生,给他们留下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从非连续性教育的角度来看,汶川地震由于发生的突然性,中断了中小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不仅使他们的生命面临到威胁,而且给他们造成巨大的身体、心理伤害,地震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是他们成长中重大的遭遇。灾后重建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到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应当注意到中小学生灾后思想、心理方面的教育。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早就用一系列事例说明,成人世界的许多精神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甚至更远。因此,任何的“危机”或“遭遇”处理不当,都可能给孩子“精神胚胎”的形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1 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非连续性教育认为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教育或智力训练,而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全人的教育,是知、情、意等整体的人的唤醒。教育者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并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更是处理“非连续性事件”的主角。汶川地震一方面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另一方面大难之时,方显大爱,也让人感受到了人性中可贵的东西,如:生命的脆弱、亲情的可贵、母爱的伟大、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民族凝聚力等。教育者要抓住这些“闪光点”,让它们产生一种“非连续性”的飞跃,让这些危机成为中小学生发展的新起点。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8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国有企业举办职教幼教机构实际,切实维护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任务目标。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总体水平偏低问题,纳入范围的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基本养老金加企业统筹外项目补助低于当地政府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的,差额部分以加发生活补贴的名义予以补齐,并于年12月31日前落实到位。

二、适用范围及补贴原则

(一)适用范围。包括中央在新企业、省属在新国有企业和市、县(市、区)属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院)、成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校(含高职学院、电大、夜大、函大、党校等)、技工学(院)校、幼儿园等职教幼教机构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原从事教学工作,后经组织安排在原学校从事管理工作,下同)岗位退休教师;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及关闭破产前,职教幼教机构停办撤销前,职教幼教机构内退但未转岗、现已办理退休手续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岗位退休教师。

企业所在地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之后的退休教师,原则上应当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具体认定工作由市、县(市、区)政府负责。

(二)补贴原则。对纳入范围的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其基本养老金加企业统筹外项目补助低于当地政府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的,差额部分以加发退休教师生活补贴的名义予以补齐,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养老金调整时,增加的养老金相应冲减加发的生活补贴;实际发放额高于当地政府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的予以保留,仍按照现有渠道发放;目前在岗的国有企业职教幼教机构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岗位的教师,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其基本养老金加企业统筹外项目补助低于当地政府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的,自批准退休下月起计算生活补贴并予以补齐。

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与地方同类人员的“待遇差”(即生活补贴),不包括医疗保险待遇及其他非货币补贴、隐利等。已经实行“暗补变明补”或者相应货币化改革的,要合理审核确定相关待遇及标准。

市、县(市、区)政府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的参照对象及相应待遇标准,由市、县(市、区)政府依据当地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的实际合理界定。

三、资金渠道及补贴发放

(一)资金渠道。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由市、县(市、区)政府负责解决,所需资金由市、县(市、区)财政承担。

(二)补贴发放。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已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由市、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由市、县(市、区)政府另行确定发放方式,但不得由企业发放。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生活补贴发放自年1月1日起计算。

参加市直养老保险统筹的中央在新企业、省属在新国有企业的职教幼教退休教师身份资格,由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学校人员由省教育厅负责)认定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认,其生活补贴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算并负责发放。

四、方法步骤

(一)调查摸底。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企业按照本实施方案明确的范围及要求,对所属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院)、成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校、技工学(院)校和幼儿园等职教幼教机构的退休教师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退休教师资格、退休岗位等进行审核登记,参照地方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进行差额测算,将符合条件的职教幼教退休教师人数、补贴金额等情况按照中央在新企业、省属在新国有企业及市属、政府部门所属、县(市、区)属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统计、汇总,于年10月26日前将有关情况报送市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国资委)。

(二)制定方案。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方案要明确工作机构人员组成、职责分工、工作权限、方法步骤及牵头部门,对工作进度、目标责任、监督检查等提出具体要求。

(三)组织实施。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补贴原则及市、县(市、区)政府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根据认定的职教幼教退休教师数量测算并筹集生活补贴资金,严格按照相关工作程序组织实施,确保生活补贴全面落实到位。

(四)总结检查。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本地、本部门落实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市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确保解决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政策全面落实。

五、工作要求

妥善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教幼教事业的重视及对退休教师的关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务院决定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各县(市)、区政府要对妥善解决本行政区域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负总责。市政府建立由市国资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组成的市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成立以县(市、区)领导、部门领导负责的工作机构,明确牵头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明确工作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国资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指导国有企业开展人员档案清理、人员资格初审、待遇申报等,未设国资部门的县(市)、区要明确牵头部门;教育部门负责职教幼教机构、退休教师资格证书审核认定等;财政部门负责经费测算、筹集、补贴资金的确认、拨付及补贴资金的监管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国有企业举办的技工学(院)校退休教师资格审核认定、生活补贴标准的确定及发放等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9

一、回顾过去,骄人成绩令人瞩目

这段时间,我的主要精力用在调查研究和抢险救灾上,对教育方面情况了解不多,还没有多少发言权,今天主要是来看望同志们。前两天看了一些文件资料,听了有关同志的简要汇报,对教育工作有两点初步印象:其次是在改革中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地在教育资源、教育人才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入校学生不断增加,全县出现了100多个8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用房、活动场所等教育资源事实上严重不足;全县学校直接负债高达1.29亿元,尚有D级危房25000多平方米,沉重负债危及正常运转,安全隐患令人担忧;优质生源和骨干教师外流严重,教育发展已滞后于教育需求,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但是县委、政府抓教育的决心没有变,对教育的投入不会减,也希望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精诚团结,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二、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刻不容缓

当前**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这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解决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唯一出路。教育战线的同志要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加快发展这个大局,清醒认识到事关发展的逼人形势、难逢机遇和紧迫任务。(二)面临机遇激人。作为“两德”的故乡,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部级贫困县,我们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今年1月,针对**缺水现状,总书记作出了“要切实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的重要指示;8月14日,总书记亲临**视察,留下了“一定要把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故里建设好”的殷切嘱托;8月22日,总书记又在国务院两部一办《关于**的调研报告》上批示道:“两部一办的同志雷厉风行,提出的安排学生无忧网意见很好。关键是抓落实,讲实效,真正为老区人民排忧解难。”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人民的极大关怀,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强大政治优势。为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指示,国家有关部委就**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可预期支持金额将超过6亿元;省市两级分别成立了支持**发展领导小组,加大了支持力度;8月31日,省委、省政府召集南充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政府以及省级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加快**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各大媒体聚焦**,进一步提高了**的影响力,为我们争取支持、获得帮助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同志120周年诞辰的日益临近,**将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历史机遇期,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把这次机遇当作一笔重要的战略资源,创造性地运用好这个机遇,就一定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同志们,应对挑战,我们责无旁贷;加快发展,我们使命如山。已经铺开的五大重点工程,每一件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难事,每一件都是事关发展的大事。但这些难事、大事又必须在短短两年内圆满完成,任务十分艰巨。这需要我们万众一心,迅速行动,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机遇面前人人平等,**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同样是加快发展教育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深刻领会总书记指示精神,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认真组织研究,找准切入点,找到突破口;要围绕教育负债沉重、学生失辍学严重和教育系统的迁建等问题,加强内引外联,广泛争取各级各界的倾斜扶持;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充分发挥教育战线的智力优势,积极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三、艰苦奋斗,促进教育再铸辉煌

小学教育的机遇篇10

一、幼儿教师的流动及其影响

1.幼儿教师流动

所谓幼儿教师流动是指幼儿园教师资源在幼儿教育界之间,或是在教育系统内其他学校之间,以及其他行业之间进行的一种重新配置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流失,即幼儿教师改行而去;二是行内流动,即在幼儿园教育结构之间更换单位。”[1]幼儿教师流失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因各种原因改行了,不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师行内流动主要是指幼儿教师从条件较差的幼儿教育机构流向条件较好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流动不仅仅表现在行业流动,还表现在地域之间的流动,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向城市流动,还有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2]。现在,幼儿教师流动特别频繁,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幼儿教育方面的投入,以及社会生活步伐的加快,导致社会竞争压力增加,幼儿教师流动现象变得更加普遍。

幼儿教师流动的年龄比较集中,年轻的幼儿教师更可能会流动。工作时间较短的幼儿教师比那些工作时间较长的幼儿教师更可能会流动。有调查显示,教龄在2年至5年的教师流动率最高,这部分教师既有教学经验,又年轻、充满活力,容易调换工作[3]。在幼儿教师队伍中,教龄15年以上的幼儿教师基本已经处于平静期,他们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愿意继续留在幼儿园中工作。

从学历来看,幼儿教师的学历越高,其发生流动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流向更高的教育机构的可能性更大。有研究者对湖北省汪集镇的幼儿教师流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流动教师中,流入中小学的15人中,有8人具有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53.33%;有4人具有专科学历,占总人数的26.67%;有3人是高中或中专学历,占总人数的20%[4]。

2.幼儿教师流动产生的影响

幼儿教师的流动可以为幼儿教师个人赢得发展的机会,提升其发展空间。但是,幼儿教师流动会对条件较差的幼儿园造成负面影响。出现流动的幼儿教师大多是骨干教师,他们是幼儿园长期培养出来的。如果他们的工作发生调动,幼儿园只能招聘新的幼儿教师,而培养新的教师需要时间和资金。虽说幼儿园里依然会有新的教育力量,但这仍会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除此之外,幼儿教师流失也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幼儿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期间幼儿教师经常调动,幼儿就需要不断适应新教师的教学及管理。这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二、导致幼儿教师流动的社会性因素

幼儿园教师流动频繁加剧的原因,除了幼儿园、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外,还存在着许多社会方面的原因。

1.法律制度的缺失及落实困难导致幼儿教师的流动

(1)法律制度未得到完善。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细化到幼儿教育领域内,幼儿教师的一些基本权利却未得到保障。即使制订了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也很少提及如何保护幼儿教师的权益不受侵害。在教师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方面、培训进修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的法律制度[5]。在以上几方面的待遇问题上,幼儿教师的待遇要远远低于与其他教师的待遇。如,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幼儿园教师没有单独的教师职称,幼儿教师的职称主要附属在小学教师职称之下,即幼儿教师的职称是按照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方式进行的。

(2)相关法律法规未得到落实。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人们的社会法律意识强弱不同,这就使得一些关于保障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未得到落实。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碍。由于农村地区多数人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同时幼儿教师的维权意识不强,所以导致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农村地区得不到落实。其实,不仅农村会出现这种问题,在一些经济相对于落后的西部地区,也存在这种现象。

2.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许多人认为教师是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社会也给予了教师很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幼儿教师却被排除在教师行列之外。在政治生活中,许多幼儿园附属于小学或大学等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独立的机构体系,使得幼儿教师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中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就使他们失去了相应的权利,使他们在学校中处于被动地位[6]。另外,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还体现在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地位上。非在编幼儿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专业培训,因此他们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就会少之又少。更为重要的是,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也比较低。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力军,但幼儿教师的待遇却远远低于其他教师。随着幼儿园的不断扩展,合同制幼儿教师在不断增加,他们所做的贡献一点都不比在编幼儿教师少,但是他们的工资却很低,有的都不及在编教师的三分之一。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很容易引起幼儿教师的流动。

3.社会对幼儿教师要求过高,但社会认同度却较低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既是教师,同时也是保育员,这不仅要求幼儿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懂得保育知识,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有非常高的期望,这就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一旦这种压力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幼儿教师消极地应对压力,从而使教师出现流动失衡的现象。

虽然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与期望很高,但却未给幼儿教师以同等的社会认同。国外不少研究发现,公众对于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家长、管理者和社会都没有把教师当作专业人员来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7],特别是对幼儿教师。一些旧的思想观念一直束缚着人们,所以人们认为“幼儿教师谁都可以当”,“幼儿教师只要管好孩子就可以”。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是所有教师群体中最大的,他们既担任着教师的职责又担任着家长的职责,但他们得到的社会认同却很低。有时,一些幼儿家长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对幼儿教师一点都不尊重,特别是当幼儿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时。幼儿教师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工作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就会出现职业倦怠,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的失衡流动。

三、改善幼儿教师失衡流动现象的对策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分析,本文针对改善幼儿教师失衡流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关注并监督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的实施

政府在完善已有的有关教师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在相关的法律中要明确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幼儿教师的社会权益、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一些民办幼儿园里的幼儿教师和其他非在编幼儿教师的权利,保障他们能得到与在编幼儿教师同等的待遇,做到同工同酬。同时,各个政府部门要做到职责明确,监督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实施,落实法律法规。

2.加强对学前教育知识的宣传

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让社会成员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更深刻地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对幼儿家长,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日常工作中来,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让他们体验幼儿教师每日的工作经历,以改变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传统的偏见,以形成新的看法。

3.建立幼儿教师合理的流动机制

由于目前教师流动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也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幼儿教师的聘任与辞职程序大多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果要改善这一现象,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8]。首先,幼儿园要有合理的聘任制度,应切实落实聘任制度,严格实施聘任程序。其次,幼儿园要适度运用合同来限制幼儿教师的随意流动,特别是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再次,让不同地区或地域幼儿园的教师实行轮岗制度。让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交换上岗,或者让农村幼儿教师与城镇幼儿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还可以让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到贫困地区的幼儿园进行一定时间的支教。最后,政府要为相对弱势的幼儿园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为幼儿园引进人才,加大对弱势幼儿园的资金投入。

4.改善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改善幼儿教师现在的社会地位,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入手。在政治生活方面,要为幼儿教育建立独立的教育体系,保障幼儿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同等的社会权利。社会要为幼儿教师提供专门的专业发展途径,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完善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度,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9]。特别是要为非在编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加他们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让非在编幼儿教师与在编幼儿教师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经济待遇方面,社会要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生活品质。除了改善工资待遇,还要改善幼儿教师的社会福利问题,为幼儿教师提供医疗保险等。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及公办幼儿园的非在编幼儿教师,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做到同工同酬。

参考文献:

[1]岳亚平,刘静静.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学研究,2013(2).

[2]徐燕.幼儿教师“恶性流动”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学期教育研究,2007(4).

[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中部地区幼儿教师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成果公报[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4]汪少英.农村乡镇幼儿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以湖北省汪集镇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5.

[5]左瑞勇.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J].研究与探索,2007(11).

[6]姚艳.幼儿教师流动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7]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调查研究,2004(5).

[8]张娜,薛文娟,蔡迎旗.幼儿园教师流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