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十篇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十篇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19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1

为切实做好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2007〕146号)和《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2008〕3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把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明晰林权归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现林业科学发展、增加林农收入,维护林区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创新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促进森林资源向森林资产转变为重点,积极推进这项改革,对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营体制,进一步确立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创新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确保林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二)总体目标。在完成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符合实际。

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林权管理服务机构

1、建立“*市林权管理中心”。在市林业局设立“*市林权管理中心”,人员先由市林业局内部调剂安排,下步按上级文件要求逐步落实人员编制、经费。“*市林权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林权确认、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备案;办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审查及合同备案,林权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收集和林权流转供求信息、林权抵押、市场参考价格、市场交易行情等相关信息,组织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拍卖、挂牌等交易,做好信息系统维护等工作。

2、建立森林资产评估机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一般为社会中介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所需流转和抵押的森林资源进行评估并出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或咨询报告,为金融机构确立贷款额度提供价值依据。

3、随着深化林改工作的推进,条件成熟时组建“*市森林资源收储中心”,负责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和反担保,在林农和金融机构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对森林资源进行收购及对已收储的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组建要素服务市场

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组建流转服务平台,开展林权登记管理、信息、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保险、林业法律咨询和林业科技服务等工作,为林农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出台《*市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管理办法》、《*市国有和集体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办法》、《*市森林资源收储管理办法》、《*市林权登记管理办法》、《林木保险条款》等规章制度,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四)明晰产权,抓好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

通过20*年山林延包和换发证工作,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即明晰产权)已基本完成。对已经划定的自留山,要保持林权长期不变;对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要稳定承包关系;对集体统管山,要采取均股均利等方式,进一步做好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的产权明晰工作。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操作规程》,逐步将主体改革成果资料录入电脑,建立一套全市范围的以林地所有权为基础的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合的林权地籍电子管理档案,并按林业信息化管理要求对林权实行即时管理的系统,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上半年完成一个镇乡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试点任务。2010年底,完成全市的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五)积极推进集体林权依法规范流转

在产权明晰、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流转,发展规模林业。对依法取得的集体林权,可以依法继承、转让、转包、出租、抵押,也可依法作价入股或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或合作条件。对已经发生流转的林权,要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合规”的原则,对程序合法、合同规范、手续完备的予以维护,对暗箱操作、、损害集体或林农利益的,应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六)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加快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步伐,拓展信贷渠道,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增强森林资源转化为资产的能力。人民银行要加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业务指导,尽快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农村信用联社,要尽快出台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创新贷款模式,为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业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多元化信贷服务。对林权抵押贷款专门用于营林生产、森林资源保护、木竹经营加工、森林休闲等林业产业贷款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并尽量根据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林业发展。林业部门要做好林权证合法性和真实性的确认以及林权抵押登记,在抵押贷款期间,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权变更手续。

(七)努力降低贷款风险

市发改、财政、林业、金融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出台与林权抵押贷款相配套的林业保险、贷款贴息、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等扶持政策,降低金融风险和融资成本。要积极探索创新,研究制订政策性林业保险政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森林林木保险服务。稳妥发展林业担保机构,鼓励林业担保机构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抵押权人通过司法程序取得的抵押林权,林业部门应优先安排采伐指标。

(八)创新林业管理服务体系

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林(竹)区作业道路建设、林木采伐、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竹木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引导农民自愿成立护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防治有害生物等联防民间组织,建立健全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火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指导、村民自治基础上的乡村联合、村组互动、群防群治的工作新机制。

(九)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管理

严格控制公益林采伐,依法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合理控制采伐方式和强度。积极探索和建立商品林采伐管理新办法,简化采伐手续,落实林木所有者对林木的处置权。指导林业经营者特别是国有林场和森林经营大户自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经营者自主确定采伐方式、时间和数量。逐步放开毛竹经营采伐计划管理,实现林农自主采伐。工业原料林和非林地上营造的人工商品林,其主伐年龄由林木所有者自主确定;速生丰产林的主伐年龄、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对成熟的人工用材林,在采伐限额内优先审批;对定向培育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工业原料林和其它人工商品林实行采伐限额单列,采伐指标优先安排。对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等非规划林地种植的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十)积极调处山林纠纷

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山林纠纷调处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对于林改中发生的纠纷,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妥善处理”的原则,予以调处解决。要充分发挥乡村调解机构和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调处机制,促进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对山林纠纷调处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一)积极推进林业综合执法

林业主管部门要整合现有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理顺执法体系,落实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行为。

(十二)加快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

要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必要的林业建设资金。林业绿化造林、生态公益林管护、森林资源保护、林木良种培养推广、山林纠纷调处、生物多样性、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要列入财政预算。要加大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鼓励林地流转奖励、小额贷款贴息、山林纠纷调处以及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乡、街道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复杂性,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抽调专门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镇乡、街道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确保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

中宁县国有林场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苗木培育、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维护中宁县生态安全,培育森林资源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逐渐暴露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体制不活,基础设施落后,投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造成国有林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公益职能不断弱化,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宁县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中宁县共有轿子山、清水河、县林场3个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28322亩,林地面积26825亩,现有职工494人。

二、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主要做法

明确国有林场功能定位。制定印发了《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并上报自治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审定批复,明确将中宁县的轿子山林场、清水河林场由不定级别事业单位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县林场确定为不定级别的事业单位,将三个国有林场均定性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

切实解决好人的问题。一是科学核编。核定林业三场事业编制由258名减少到120名。二是引入竞聘机制。竞聘上岗人员达104人,待2017年通过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补齐。同时对竞聘上岗的事业编制人员,所需工资、津贴等经费60%列入县财政预算,管理、技术人员实行全额工资和福利制度,骨干技能人员实行按岗取酬,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对未竞聘上的138名富余职工,切实解决好生活问题。首先,在政策落实上平等待遇,即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享受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险和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保障性住房、国家低保政策。其次,增加富余职工承包苗圃、果园面积,作为基本生活田(园),实现自主创业,县人民政府将林业三场水利配套设施、交通道路、人畜饮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宁县农业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同等享受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第三,安排部分人员进入公益林管护岗位,鼓励职工兴办农家乐、发展林下经济等增加收入;对临近退休人员(男职工55岁以上,女职工45岁以上)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费,直到退休为止。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基本完成富余人员消化吸收工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一是增加国有林场森林资源面积。通过对国有林场改革,实现了在土地属性不变的情况下,将黄河护岸林7186亩明确县林场管理,将市民休闲森林公园5000亩国有林地明确清水河林场管理,新增森林资源12186亩。二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首先,摸清家底。对场内森林资源按林班、小班逐一进行清查,因地制宜,制定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严格按照森林资源经营方案进行经营活动。建立了森林资源监测点,严格监测林业三场森林资源动态发展情况。其次,创新管护机制。对于林场国有公益林日常管护和抚育,引入市场机制,由林场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购买管护服务;县林业局负责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总体管理,实现了层级和精准抚育管护。三是,引入离任审计制度。对国有林场场长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地保护,实行森林资源增长考核和离任审计制度,确保中宁县森林资源逐年增长。

三、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是林业三场富余人员安置困难较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发〔2015〕6号)和《宁夏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宁政发[2015]9号)文件精神,在安置职工方面,《方案》明确,在改革期间,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可按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根据自治区人社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退休待遇计发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宁人社发[2015]164号)文件精神,符合男职工年龄55周岁以上、女职工年龄45周岁以上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一线职工,经本人自愿,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但林业三场职工是否属于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没有文件明确,99名提前退休人员无法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人员进入了富余人员行列,富余人员增多、安置成本和难度增大,如何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和维稳工作任务艰巨。二是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用途问题。根据国家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缴国有林场拖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国有林场分离办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职能费用,中宁县林业三场不存在分离办企业的情况,林场职工“五险一金”已通^天保等渠道资金解决,也不存在补助的问题。这块资金已到位,如何使用还有待商榷。

四、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一是富余人员的妥善安置和维稳工作,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出台文件明确将林业三场职工纳入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一线职工,可提前3-5年退休,以便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拓宽补助资金用途,建议根据林业三场实际情况,将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用于管护费用的补贴、富余人员的安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同时做好改革后期收尾工作,进行费用测算及列支,将增加林场各项费用正式列入县财政预算;完成林场森林资源小班图表卡建档工作,根据《国有林场改革试点验收办法》做好自治区验收准备工作;制定好林业三场基础设施规划,并纳入政府相关部门规划。

林业改革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国有林场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特点,不能操之过急,应在林场现有条件下,合理的调配自身的管理,实现自身的创新灵活式发展,既要保持科学的发展观,也要坚持自身发展的特色,激发林场建设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芳丽;覃焕金;;高擎国有林场改革的旗帜――广西林朵林场场长李新田带领职工以改革促发展纪实[J];广西林业;2012年03期

[2]魏晓宁;;当前我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对策[a];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林业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宋跃伟;;松阳县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浅析[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3

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林改工作高度重视。4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讨论、研究、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6月8日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0号)。这是继20*年中央下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中发[20*]9号)之后的又一个关于林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林业工作的总动员。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示范区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中央10号文件精神,通过交流各地林改工作经验,进一步探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加快推进林改示范区工作。刚才*、*、*、诸暨、*等市县介绍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情况,蓝晓光同志对他们的发言,作了非常好的小结,他们的改革措施比较有力,工作比较扎实,成效也比较明显,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全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

今年年初,我们在*召开了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专题交流安排深化林改有关工作。会后,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步伐,林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林农期盼的焦点,也是林业发展新的切入点。各级政府已把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普遍加强了领导,全省各市、县都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机构。一些地方还采取有力措施贯彻*会议精神,如*市召开了由各县(市、区)分管副书记、分管副县长和林业局局长及市级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市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工作会议,认真部署配套改革任务。目前,*市各县(市)行动迅速,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市市委、市政府专门听取了林业局的深化林改工作汇报,分管副市长带领林业、人行、银监、保险、信用联社等部门领导到*、*等地专题调研金融部门如何支持林改工作,破解农村融资担保难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市森林资源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绍兴市政府也组织了有关部门专门到*、*考察林改工作。

二是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森林资源流转、盘活森林资产、转变经营机制。继*市后,*市也出台了《*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市与有关金融机构联合下发《关于扎实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宁波、金华等市起草了有关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办法等政策文件。还有不少的县(市)也相应出台了配套改革的有关政策文件。*市六个县(市、区)政府都已出台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诸暨等地出台了《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嵊州市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出台了《林木保险条款》,*等一批县(市、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配套改革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为推进我省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三是各项改革举措扎实推进。随着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省配套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全面推进的良好势头。最近,省林改办对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进行了一次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加强了林权登记管理工作,实现资源和林权证管理动态化、日常化、规范化。*市各县及*、*、*、*、诸暨等22个县(市)建立了林权管理机构,完善林业要素市场,规范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程序。森林资源资产化程度不断提高、林农信贷已接近2亿,林木、林地流转面积已达305万亩。社会化服务体、林业专业合作社也正在迅速发展,到目前,全省已建立了83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从事山林托管经营的专业户达3.58万家。最近,我厅确定了*市和*、*、*、*、*、*等6个县(市)为我省省级林改示范区,正式启动林改示范区工作。

四是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既是林改的基础工作,也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对提高林权管理质量,规范山林地籍档案资料,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等都有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委托浙江林学院开发了软件,6月初,林改示范区的市县率先行动,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云和、*、*、*等县迅速组织力量,安排经费,制定操作规程,确定重点乡(镇)、已初见成效。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10号文件的主要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0号),对加快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0号文件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中央文件深刻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确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制订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学习领会中央10号文件精神,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中央文件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它有利于促进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破解“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明确了林改的总体目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尤其是深化改革的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中央提出全国用5年时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在完成主体改革的地区要集中时间进行配套改革。

三是规定了林地承包经营期限。中央文件规定林地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统一规定林地承包期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政策,充分表明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动摇,给予农民承包经营林地林木的“定心丸”。

四是提出了实行商品林和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公益林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支持。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给予所有者或经营者合理补偿。公益林建设投资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按照事权划分,分别由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中央文件规定“对商品林,农民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这里体现了三项政策的放开,一是只要不违背法律禁止性的规定,对其林地要种什么、什么时间种、培育目标是什么等经营方向可以自主决定;二是只要不违背法律禁止性的规定,可以选择单独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模式,享有生产经营自;三是木材作为商品,可以自主决定要不要卖、怎么卖、卖给谁。从政策赋予承包人的生产经营自,发包人和其他任何第三人都无权进行干涉。中央文件还提出公益林可以合理利用,可以开发林下种养业,开展景观旅游等。

五是强调要规范森林资源流转。针对中央文件前的承包和流转行为提出:合同规范的要维护、不规范的要完善、违法的要纠正。承包经营人可依法对山林流转,一是允许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了林权流转市场,有力推进森林资源经营向资产、资本经营转变,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减轻森林资源限额采伐的压力;二是设定“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林地用途”作为必要的前提,有利于农民利益维护和林业发展,为依法公平交易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放开林权流转方式,只要法律没有禁止,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选择流转方式。

六是突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中央十分重视对林农利益的保护,要求保障其收益权。提出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可实行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实产权。对未承包到农户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要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要保障公平交易,防止农民失山失地。

七是强调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要求各地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完善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对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的意义重大,是实现金融机构、农民、政府多赢的工作。金融机构主要研究解决林业信贷产品开发、林业信贷投放数量、林业信贷担保方式、信贷风险防范以及处分抵押物的法律问题等,进一步完善林业信贷办法;林业主管部门履行林权抵押登记职能,在抵押期间不得批准采伐、不得办理林权变更登记,帮助金融机构化解风险,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

八是提出扶持发展林业合作组织。要求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专业协会,充分发挥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行业自律等作用。一是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公司+农户等组织。国家重点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对外为社员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林产品,对内为社员采购林业生产资料和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功能。所以,发展专业合作社非常重要。前阶段,我到*了解了杨梅专业合作社。大家知道,杨梅的时间很短,保鲜困难。而专业合作社有保存的技术,他们把杨梅收储起来。这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千家万户,使农民的杨梅收益提高。二是林业专业协会,包括“防火、防盗、防病虫害”联防协会、科技协会、法律协会、信息协会、产业协会、花卉协会、种苗协会、造林协会等群众性联合组织,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事。同时,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

九是强化林业基础建设和建立林业公共财政制度。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造林、管护等补贴制度。对防火、森防、种苗给予补贴。对森林抚育、珍贵树木等给予扶持,林改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适当补助。

十是强调加强林改工作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对领导干部、林改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建设,明确专门的林权管理机构。

三、明确任务,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中央10号文件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加快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我们要抓住当前大好的发展机遇,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符合我省林业实际的各项改革措施,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林业要素市场,调整规范林业经营方式,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步伐。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变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又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广大林农的长远利益、涉及林区的长治久安。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还没有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机构的,要积极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健全调整领导机构,负责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在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工作中做到队伍不散、责任不变,经费不少。各级林业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同时,要争取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履行职责、协作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当前各级林业部门要抓紧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中央10号文件精神,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文件精神和我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典型经验,抓紧编印中央10号文件宣讲材料,分期分批对林改骨干进行培训。

二是要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我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已经出台,各地要加快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步伐,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我们要求在9月底之前,除舟山、嘉兴两市以外,其余9个市必须至少选择1个县(市、区)作为市级林权抵押贷款工作试点县(市、区),并在年底前明确试点任务,开展实质性的贷款工作;已开展试点工作的市县,争取当年贷款规模有较大增长。

三是要及早谋划落实政策性林业保险工作。为解决林农“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政策性森林综合险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毛竹纳入保险对象,台风、雪灾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火灾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今后林农只要参加了政策性森林综合险,如果遭受了森林火灾、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林木损失,就可以获得保险赔偿,而且经济林、竹林的保费较低,林农自身只需交纳每亩1元钱左右,最高赔付额可以达到每亩500——800元。在这项工作上,省里下了很大的决心,也做了很多工作,一旦启动,各地要迅速行动,全力抓好落实。

四是要抓紧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服务对象是林业生产经营者,评估内容是森林资产,直接与林权抵押、林业保险相关联,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任务十分紧迫。各地要对照《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产权变动管理暂行规定》,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评估专家和评估咨询人员这一人才资源,通过充实评估咨询人员来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机构,使我们现有具备丙级以上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具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资质的专业机构,为林权抵押贷款额在100万元以下项目提供合法的评估咨询报告,解决当前量小、面广,直接面向中小农户的林权抵押业务评估需求。要通过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评估专家的组合、挂靠等形式来组建具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质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解决开展规模较大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的需求。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4

一、认真做好全省行业决算报表工作

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计财司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全省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数据质量明显提高。总体来看,我省的行业决算报表工作主要是分四步走:

(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报表工作

林业厅高度重视林业行业会计决算编报工作,每年国家林业局计财司会计决算工作布置会结束后,厅计财处即形成会议的贯彻意见,并分别向厅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厅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对报表布置工作作出明确指示,提出具体的要求,计财处立即落实,组织召开全省决算报表编报培训会,厅分管领导亲自到会指导,传达林业会计决算工作的新要求和报表系统的新内容。及时加强培训工作,并明确各市县由专人负责,确保报表编审工作有序推进,及时完成。

(二)确定口径,创新报表填报方式

林业行业决算报表工作涉及的项目和资金数据较多,为确保稳步做好决算工作,全省已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1.细化资金,制作对账单。全省每年从资金下拨时就开始制作对账单,根据资金来源分为中央财政专项表、省财政专项表、基建资金表和政府性基金表,将资金分解细化到县一级,年底根据国家局下发的资金对账单和报表格式,将每个项目资金定位到报表具体的行列,确定口径,减少填表时的不统一问题。

2.创新报表填报方式。省厅在前两年的报表审核中发现,因单机版报表表格无固定功能,在填制报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行的现象。在全省财会人员集思广益下发现可以利用excel表格功能来避免错行现象,将报表格式导出到excel,通过excel表格的公式功能,制作一个模板,使报表和对账单联系起来,报表数据直接从对账单提取,完成报表的excel模式后,再将数据直接复制到报表系统中,这样可以减少人为的差错。

(三)加强审核,提高报表数据质量

为了提高决算报表的数据质量,省林业厅着重加强了审核环节。

1.市县自审。由各市林业局按照省厅下发的对账单,对所辖县市区进行指标审核,同时与造林、林场、苗圃等主管部门核对面积、个数等相关指标,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再上报省厅。

2.互审。省厅选取业务娴熟的财务人员成立互审组,将全省报表任务分解到互审组成员,每个成员将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相关市县,督促改正。通过互审,既加强了各市之间的交流联系,又使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召开汇总会。全省每年召开决算报表汇总会,因近年财务人员变动较大,在汇总会上特意安排“老带新”环节,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带新人对报表进行审核,以此提高新财务人员的水平,使他们能尽快上手。同时对之前审核发现的错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决算工作水平提供依据。

(四)做好分析,加强报表数据运用

省厅每年都对汇总的报表数据进行仔细研究和深入分析,形成详尽的分析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帮助领导了解全省林业当年的资金投入、使用以及产业发展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如通过决算报表,能够看出各地为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投入资金已超过100亿元,在核对国有林场改革基础数据时,也优先同报表数据进行比对,从而最大限度利用报表数据。省林业厅也参照国家林业局计财司的表彰方式,在决算报表布置会上对报表填报优异单位发放表扬信,促使各市奋勇争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计财处领导在与市县林业局单位负责人工作交流中也会对工作表现较好的单位提出表扬。通过这些方式,不断促进市县林业局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

二、切实加强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一)增强预算意识,争取财政政策

省林业厅党组着眼全省林业建设大局,超前研究策划部门预算工作。每年就部门预算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进行全面谋划,深入分析下一年度全省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厅主要负责人以“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的原则,加强对部门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次做出批示、提出要求,并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全厅干部职工大会等会议上强调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带头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新常态。在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前,分管负责人召集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会议,具体布置落实部门预算编制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保证预算不留硬缺口,要求把项目支出预算初步方案编制作为单位的中心工作、项目申报的源头工作,按照越来越早、越来越细、越来越科学的要求抓紧、抓实、抓出成效。2012年以前安徽省各类营造林资金只有3000多万元,经过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12年起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省财政专门拿出5个亿用于支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并且连续扶持5年。2016年在对人工造林进行全面补贴后,将结余资金1.2亿元专项用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中幼林抚育。截至目前,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已累计投入16.61亿元。2016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即将到期,省厅又积极谋划启动实施林业“双增”行动,从而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资金盘子继续用于林业“双增”行动。

(二)强化预算管理,深化资金改革

省林业厅在实施财政预算改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刀刃向内,改革创新,牢牢把控“三个确保到位”。

1.专项资金整合工作确保到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预算改革要求,逐年加大力度,对林业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归并。2015年预算编制中林业厅严格按照“两个1/3”的要求,压减了专项资金个数,压减后专项资金为18个。在编制2016年预算时,我厅经协商省财政厅,又进一步加大了整合力度,将省级林业专项整合为5个,较2015年减少13个,压减率达72.2%。

2.资金提前下达工作确保到位。根据《预算法》的要求,省厅在编制2016年部门预算时就将林业专项资金全部细化到具体单位和科目,并提前下达到市县,2016年专项资金提前下达率为100%。

3.落实绩效奖罚措施确保到位。在保障各二级预算单位中心工作的同时,进行奖优罚劣,对预算管理较好,支出进度快的单位进行奖励,优先安排增加项目资金额度;对年度支出进度较慢,年底结转结余资金较多的单位,压缩其项目资金额度。

(三)规范预算行为,创新管理观念林业部门预算收入来源渠道较多,涉及面广,有中央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拨款、一般预算拨款、一般转移支付、政府管理非税收入等,资金总额达数十亿元;预算支出涵盖了种苗、造林、抚育、湿地、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管好、用好预算资金是保障事业发展和稳定的关键。

1.健全管理制度。省厅对经常性的专项资金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安徽省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中央专项资金,《安徽省省级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省级专项资金,在制度上保证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2.明确支出责任。预算一经下达,省厅即将每个项目明确到处室、单位,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和经办人员,并要求各单位列出时间表,限期支出,对中央转移支付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下达。

3.规范资金分配。对造林、抚育等专项资金,按照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任务、省林业规划及扶持重点、林业财政资金政策、年度林业任务等要求,选择客观因素,全面采取因素法进行分配。对确需采用竞争立项的,采取下发立项指南、组织专家评审、在网站公示、厅办公会议研究等程序,保障了项目“公平、公开、公正”。

4.改革下达方式。由过去的一个文件下达一个专项,改变为项目打包、统一下达的方式,既加快了支出进度,也减少了文件办理数量,方便了市县查询。5.加强信息公开。将所有专项资金的分配结果均在林业网站上进行公开,便于监督。

6.定期通报进度。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预算执行。一方面将预算执行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另一方面与各单位年度考核挂钩,有效保证了预算执行的科学、高效与安全。

7.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每年开展林业财政资金专项检查,全省林业系统通过自查、抽查、重点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全面查找和整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研究创新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促进建立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总结推广各地和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提高林业财政资金监管水平。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5

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一)主体改革情况

我市林业用地面积40.1万亩,其中国有林地2.9万亩,占7%;集体林地37.2万亩,占93%。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于年11月正式拉开序幕,经过4年多的努力,全市的林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体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截止目前,全市涉及林改的131个村,完成勘界确权37.2万亩,确权到户16122户,林地确权率100%。在已确权林地中,集体统一经营面积2.4万亩,占6.5%;农户个人租赁承包面积34.8万亩,家庭承包率达93.5%。全市登记填写《非国有林林权登记申请审批表》23339份,市林改办受理22647份,登记发放林权证22647宗,16352本,15816户,发证到户率98.1%。林改期间,全市共受理林权纠纷178起,其中,村与村之间33起,户与户之间145起。现已调处178起,调处林地面积965亩,纠纷调处率达100%。

(二)配套改革情况

我市在努力推进明晰产权、确权到户这一主体改革任务的同时,积极探索、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

1、减征林业“两金”。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发〔〕23号文件)规定,我市从年1月起对林业“两金”减半按10%的标准征收。4年来,共减征林业“两金”200多万元。

2、规范林地流转。按照中央〔〕10号文件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林权交易大厅(挂靠在市综合招投标中心),出台了《市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枝府办发[]88号文件),对集体林地流转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全市集体林流转统一按照8个步骤实施:即村级提出乡镇审批林业备案资产评估公开招标公开交易签订合同变更林权证。同时市林业局确定了市林调队等有资质的评估中介机构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林改以来,全市共备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申请159宗,共评估森林资源资产价值6574.5万元。

3、开展林权抵押。年4月,市林业局与市信用联社联合出台了《市林权抵押贷款意见》,提出了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支持林业发展的意见,搭建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林业投融资平台。截止目前,全市共办理抵押登记43起,抵押面积8125亩,发放贷款2157万元。

4、完善社会化服务。年7月,国家正式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引导和服务职能,不断创新服务体制,加大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力度,强势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已注册林业专业合作社43家,注册资金6400万元,2010年林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总产值2.8亿元。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合作社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二、主要成效

林改的对象是林权,造福的是林农,影响的是全局,推动的是林业的发展。主要成效表现在:

1、增强了全民的法制意识。在开展林改工作中,由于广泛深入宣传《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使这些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使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一次深刻的普法教育,增强了法制意识。

2、林改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目前全市98%以上林农已拿到林权证,林农真正成了林地的主人。调查表明,群众对林改工作的满意率达95%以上。

3、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由于明晰了林地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林农投入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市涌现出一批造林大户和林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发展林下种养业的先进典型,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市众和园林苗木专业合作社是三峡地区成立最早的一家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来的运行,该社现有社员l55人,服务范围涉及我市及周边5个县(市)。年以来,该社户平每年获得盈余分配1.16万元,股金分红3870元。

4、增强了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主动性。林改前,森林资源属集体所有,多数群众对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及举报制止乱砍盗伐等关心不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成为森林的主人,经营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利益更加直接,责任更加落实,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许多林农在自己承包的山林设立护林告示牌、开设防火带、加强巡山护林,盗砍滥伐林木现象明显减少。

5、加快了林下经济等相关林业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遵循“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示范推动,大户带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林下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以钱少华为代表的林下养殖大户,打造出了“安福桃缘”绿色生态旅游景区,林下经济正逐步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载体、创业增收的平台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全市现有从事林下种植、养殖农户200多户,林下种植、养殖面积10000余亩;森林生态旅游景区2个。2010年全市实现林下经济产值0.8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4.8%。

6、推动了林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林地流转日趋活跃,这对盘活森林资产,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产业流动有着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流转林地9860宗,面积6.7万余亩,金额达3990万元。

7、增加了林农的收入。我市从年1月起对林业“两金”减半按10%的标准征收,把经营利润让给林权所有者和木材生产经营者。年以来,共减征林业“两金”200余万元,极大地减轻了林农负担。同时,由于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推动了林地、林木资源升值,给农民带来了更大实惠。

8、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始终贯彻执行《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林改期间,全市调处林权纠纷178起,调处林地面积965亩,纠纷调处率达100%,既稳妥地处理了许多历史遗留的林地纠纷问题,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一)林权纠纷随着林地效益的增长而不断涌现,调处的任务大。主要是因林地界限不清和历史预留问题引发林权纠纷。

(二)林业融资渠道窄,森林保险举步维艰。全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仅信用社一家,且贷款周期短,额度小,利率高,不适应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森林保险业务品种少,投保费率高,承保责任小,很难推进。

(三)林改档案有待规范完善。目前,全市林改主体改革虽已基本完成,但由于林改工作面宽量大,任务繁重,人员及经费不足,制证、颁证进度缓慢。调查发现,因举家外出打工农户较多,使部分林改档案不同程度存在漏签、代签及林地四至界限表述不清等问题,亟待规范完善。

(四)公益林补助标准过低,商品林经营放而不活。目前的公益林补偿标准虽有所提高,但对于靠山吃山的林农来说,实为杯水车薪。商品林分给农户后,林农获得了林业资源的经营权。但国家出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需要,始终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制约了商品林的经营与流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五)资源管护难度加大。林权到户后,由于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化,举家外出现象突出,面对千家万户,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又面临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和经费筹措等新的问题和困难,加之林区基础设施薄弱,林业“三防”(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手段落后,增大了资源保护管理难度。

四、对策及建议

(一)切实抓好各项后续工作,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林权证的制证、颁(换)证工作,力争尽快全部发放到户;二是认真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规范完善林改档案;三是要妥善处理林权纠纷,实施林权纠纷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制,在仲裁委员会设立林业仲裁厅,对涉林纠纷调解不成的通过仲裁解决,仲裁不成的再走司法程序。

(二)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进配套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必将对经营主体、资源管理、林权流转及生产经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行《森林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配套改革的进行。建议国家和省级立法机关会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立法调研,尽快修订《森林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三)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创新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生态公益林是国家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对于调动林农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提高生态公益林管护成效,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省级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力争在3-5年内亩平达到50元以上,最终实现国有化,以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四)放活商品林经营,建立木材交易市场。

一是全面实行木材自主经营。即在森林采伐限额范围内,林农依据林权证提出采伐申请,办理采伐证后实施采伐,不受采伐期限限制,实现木材产品直接与市场需求对接。二是在森林资源相对集中区域建立木材交易市场,把原来分散的木材加工厂统一集中到交易市场生产经营。从而进一步规范全市的木材经营秩序,促进木材的合法交易和严格管理。

(五)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平台,稳步推进林权规范流转。

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建立县级林权管理中心,搭建交易平台,逐步建立统一、公平、高效的林木、林权流转市场,为林权流转提供信息、市场交易、法律服务、政策咨询等综合服务,推进林权有序流转。

(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一是继续清理整顿小而散的木材粗加工企业,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二是提高准入门槛,引进、扶持精深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功能;三是引进业主、培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加快发展以花卉苗木、林产品加工、森林观光旅游为特色的林业产业。建议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项目资金,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及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等多元化投入渠道,管好用好林业项目资金,有效解决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和困难,推进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七)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推行林地经营权向林业承包大户、林业联合体和跨区域的经济实体等经营方式发展,改变承包主体单一化,向多元经济主体和市场化发展,促进林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实现无能力经营的使用权向乐于营造林并有能力营造林的人转移,吸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资开发林业,实现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二是鼓励和扶持一批“产供销一条龙”和“公司+基地+农户”的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林地、购买林木和参股联营,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三是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森林资源经评估机构评估后,可按评估价值的50%在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信用抵押贷款。

(八)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提高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全市应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各级推广机构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促进林业的发展。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实施林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村林业技术员队伍培训,大力培育林业科技示范户。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6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有关林改工作的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这一核心,全力抓好主体改革完善提高和配套改革探索推进两大环节,突出做好八项重点工作,加快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落实、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集体林业产权制度,为实现全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二、目标任务

2、巩固完善主体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明晰产权,加快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林权登记发证率达到98%以上。加快推进配套改革,重点抓好林木采伐制度改革试点和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及相关制度建设,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重点工作

3、继续做好明晰产权工作。主体改革中以“村内均股”形式明晰产权的,应依法采取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户。确实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要将产权落实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或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依法落实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认。

4、加快登记发证进度。已经完成明晰产权的林地、林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进行林权登记,核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让农民群众早日吃上“定心丸”。

5、规范林改档案管理。加强改革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图表、声像、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做好林改档案的完善、提高、升级工作,逐步推进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建”工作。

6、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全力做好我市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起以森林分类经营为主线,县级森林经营规划为指导,森林经营方案为载体,小班经营为单元,多种经营模式为支撑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系。

7、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加快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设。森林资源丰富、流转需求较大的县(市、区)要建立森林资源流转服务中心。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研究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管理办法,确保森林资源流转规范、有序地开展。

8、完善林业投融资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加大对林权所有者发展林地经营等林业生产的金融扶持力度。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发展林业保险业务,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9、引导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政策,引导农民依法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解决林改后农民单家独户发展林业在规模、技术资金和市场信息方面的难题。

10、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对林改的服务。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建设,深化乡镇林业站改革,充分发挥乡镇林业站在林业发展改革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围绕科技服务林改的工作需要,实施林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大对农民的林业科技培训力度,让农民能够掌握一种或几种林业实用技术。

四、主要措施

1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切实把林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既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又要总结和指导好基层的改革实践,认真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12、加强协调联动。各级林业、发展改革、财政、国土、交通、水利、农业、新闻宣传、司法、民政、金融、档案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参与改革,主动支持改革,认真研究建立支持集体林业的公共财政制度,支持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小额抵押贷款制度,研究制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办法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制度,为集体林权制度的深入开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7

一、认真学习贯彻《农业法》,提高依法管理林业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把《农业法》的学习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中央和省委农村农业工作会议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紧密结合起来,迅速组织全系统各单位的干部职工开展广泛宣传,进行认真学习。首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简报、小册子等形式现代媒体,做好宣传普及工作。组织开展专家座谈会、送法下乡、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宣传效果。通过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这三部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维权能力。其次,做好普法培训工作,要把三法培训纳入到“四五”普法的全过程。配合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突出抓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三部法律的基本精神,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农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林业投入,搞好林业产业建设,推动农业发展

我县农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支持农业,保护农业,是我们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一方面逐步提高林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二是鼓励林农增加林业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林业。三是鼓励和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林业社会化服务。四是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五是搞好产业开发建设,典型示范推动林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林业体制改革以后,林业系统的主要职能转为林政管理和发展林业产业,加强造林绿化和林木管护,让**的山既出生态效益,亦出经济效益。一是发展竹业产业。根据规划,到2006年全县竹业产值翻一番,平均每亩产值500元,全县竹业总产值达2亿元。二是发展杨梅产业。在三洲、河田水土流失区进行开发性综合治理,已种植优质杨梅**亩,合计定植**万株杨梅、**万株银杏。计划至2005年建成连片万亩杨梅基地,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2万余亩,逐步把水土流失区的马尾松老头林疏林地更换成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杨梅基地。通过种植杨梅等经济林果,使水土流失区的土壤水肥条件改善,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不仅根治了水土流失,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山地的经济效益,走出一条水土流失区既添绿又添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发展花卉产业。以黄馆国债苗圃为依托,重点抓好桂花项目的开发,已培育6万多株,力争2~3年内形成规模,把国债苗圃建成花卉及优良种苗的繁殖基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县花卉产业的发展。四是发展速丰林产业。

三、认真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加快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在保持林地所有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集体统管山林和失管山林(不含生态公益林)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以招标或协议等形式转让给个人或联合体承包经营,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目标,建立“产权明晰、职责明确、依法经营、科学管理”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截止*月30日,全县**个乡(镇)应开展**个村,已开展**个村,现已完成**个村,占任务的**%;应列入改革的面积***亩,已完成改革的面积***亩,占任务的**%;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亩,已经登记面积**4亩占任务的**%;已发(换)林权证**宗,面积***亩。

林改落实了林地承包责任制,明晰了产权关系,使林农享有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吃下“定心丸”的林农上山造林、种果、开发山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同镇林农种植酸枣、香樟、桉树等树苗达**万株。个私造林就达六七千亩,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来自建阳的老板***与朋友合资,共投资了**多万元承包了该镇光明村黄坑、雷婆障**余亩山场,种植毛竹或速生林等。

依靠群众,突出主体。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实施“阳光作业”,该由群众表决的交由群众表决,该公开的事项及时公开。对改革后林地使用费和林木转让费等改革收益资金分配问题加强审批管理,规定除主要用于兑现管护合同的收益分成、清偿债务、村民分红、扩大再生产和部分用于公益事业建设外,不得用于发放村干部工资福利等,各村收益资金使用办法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将收支情况列入村务公开内容张榜公布。这些措施,使得群众从“担心”到“放心”,实现从“要我改革”到“我要改革”转变。在林改中依法办事,于法周全。严格遵循《森林法》、《福建省森林条例》等法律法规,并注意与新颁布的《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衔接,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具体问题。特别强调集体林是全体村民共有财产,对于集体财产处置必须严格依法并充分尊重大多数村民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包办代替,不得以行政手段强行干预。

林改工作取得六大成效。一是明晰集体林产权关系,激活了林农管理积极性。通过落实林权、颁发林权证,以法律形式确保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赋予林农长期而有保障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解决了当前林业改革和再发展中核心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维护和发展了农民利益。明晰林地林木产权后,经营林业的权责利统一落实到林农身上,使林农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三是吸引社会投资,提高了林业综合效益。林地使用权市场化为能人大户提供了兴林致富的契机,促进林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林农上山造林种果、开发山地高潮迭起。如三州乡群众种植了近万亩的杨梅。**镇引进外地业主种植了8000亩的杭梅,四是盘活林业资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集体不仅有了稳定的林地使用费收入,而且通过变现林木资产,获得一定林木转让费。五是促进林业行业管理方式转变,推动了林业管理体制改革。林业部门传统的“赶着农民种树、管着农民砍树”工作办法发生根本性转变,“管理者”功能逐渐弱化,“裁判员”、“服务员”角色逐步显现。六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承包经营的林农加强巡山护林,其他村民也因山有其主不敢盗伐林木,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些承包经营户自发上山清理防火路用红漆标明四至界址,有效减少林事纠纷。改革还使农民“务林有其山”,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调整木材税费计征价减轻林农负担的通知》(龙政综[2002]97号)精神,实施木材税费改革,已全面下调了木材、竹材税费计征价,全县木材税费计征价平均下调30%,竹材税费平均下调50%,提高了林农造林护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四、实施竹业产业化建设,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依靠贯彻落实“科技兴农、兴林”方针,依靠提高农民的素质,支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和其他职业培训。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多次聘请在永安培育竹林的一淅江农民土专家卢林富来汀授课。

五、加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美化我们的家园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改革。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为了保护和发展我县森林资源,1998年就做出了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的决定;2000年县委、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封山育林的通告》,禁止烧柴片;2001年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禁止采伐天然林的通告》,提出了实现“生态环境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再造山川秀美新长汀”的宏伟目标,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封山育林护林和造林活动。县委、县府还制定了《关于护林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的决定》,使我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全县森林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管严管死,商品林放开搞活。在2001年完成116万亩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基础上,2002年以来开展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重抓封山育林,打造生态经济强县。主要做法:一是制定封山育林实施方案,建立权责分明的管护体制,确保全县390万亩山林都能得到管护。二是全面实行禁伐天然林,停止天然林采伐许可证的办理。三是全面启动封山育林工作,完成了管护责任区的划分、439名护林员的选聘,护林员从2002年6月开始巡山护林。

健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监测、预警、防治、建立植物病虫害的快速补灭机制,实施植物保护工程。版权所有

六、正确引导竹产品加工与流通,促进竹业产业化建设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产业化经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

我们进行了木竹经营体制改革,加强源头管理,建立源头征收税金费,木材经营放开,产销直接见面的经营新体制。新组建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和木材检验中心两个中介服务机构,保证公平交易和国家税费不流失。

为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从事竹产品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我们实施了竹政管理体制改革,2003年元月1日起,实施毛竹采伐流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做法为:1、毛竹采伐实行报告制,采伐证允许一村一证;2、以毛竹标号建档代替伐区设计;3、实行源头征收税费,发给“竹票”,竹材凭“竹票”在县内流通;4、减少环节,降低规费征收标准,取消第一道检尺手续。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减轻了农民和企业负担,增加了竹农收入,按标准竹计算,每根原竹税费下降了36.1%;二是减少了办证中间环节,方便了企业经营流通,提高了竹农育竹积极性;三是提高了毛竹采伐许可证办证率。

七、强化执法监督保护森林资源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8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通过实施财政补贴,切实减轻油价改革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普惠制与差异性相结合。既要确保补贴对象普遍受益,做到基本满意,也要照顾到地区间、行业间的差异。

2、公开透明、简便易行。补贴数额核定到个体,补贴资金发放到个人(企业);补贴办法简便易行,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便于社会监督。

3、权责统一、分级负责。县政府负责制定补贴政策的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并组织补贴资金的发放,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二、主要内容

从2012年起,为保证国家对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因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而增加的支出给予财政补贴。

三、实施办法

(一)补贴范围

对渔业生产、林业生产、农村客运、出租车等四个行业因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而增加的支出给予财政补贴。

(二)补贴对象

补贴对象为从事捕捞、养殖的渔民和渔业企业,国有林业企业和林场苗圃,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农村客运是指始发地或终到地至少一端在县以下(不含县)的客运},出租车司机(含县交管部门登记的三轮摩托出租车司机)。

(三)补贴资金的核定

省对各地市县2012年的财政补贴资金依据省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补贴用油量和国家核定的补贴标准确定。即:渔业生产按渔政部门核发许可证的船只(功率)和养殖设备用油量核定;林业、森工生产按木材采伐量、营林和森林管护面积核定;农村客运按单车客运周转量(人/公里)核定;城市出租车按单车日均行驶里程以及百公里耗油量核定。

2012年省对各地市县分类补贴资金的负担原则为:对从事捕捞、养殖的渔民和渔业企业,国有林业企业和林场苗圃的补贴对象,由财政给予补贴;对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因油价上涨增加的支出,财政给予50%的补贴,不足部分通过调整运价、减免收费等措施消化;对城市出租车司机因油价上涨增加的支出,财政给予25%的补贴,不足部分通过调整运价、收取燃油附加费、减免收费等措施消化。

我县2012年对各行业的补贴额度依据县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补贴用油量和国家核定的补贴标准确定。即:渔业生产按渔政部门核发许可证的船只(功率)和养殖设备用油量和座机功率核定;林业、森工生产按木材采伐量、营林和森林管护面积核定;农村客运按单车客运线路行驶里程核定;城市出租车按单车日均行驶里程以及百公里耗油量核定。

2012年我县对各类补贴的负担原则为:对从事捕捞、养殖的渔民和渔业企业,国有林业企业和林场苗圃的补贴对象按省定原则给予补贴;对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因油价上涨增加支出,财政给予50%的补贴,不足部分通过调整运价、减免收费等措施消化;对城市出租车司机因油价上涨增加的支出,财政给予25%的补贴,不足部分通过调整运价、收取燃油附加费、减免收费等措施消化。

(四)补贴资金兑付方式

对从事捕涝、养殖的渔民和渔业企业的补贴资金兑付工作由县水产局负责;对国有林业企业、林场苗圃的补贴资金兑付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对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和城市出租车司机的补贴资金兑付工作由县交通局运管站负责。以上各部门在收到县财政拨付的补贴资金3日内向补贴对象发放补贴通知书,各领取单位或个人凭有效证件到各发放单位设立的发放点领取补贴资金。补贴资金原则上在省规定的期限内兑付完毕。由于领取者自身原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兑付的,可延长兑付时间。补贴资金规定由个人领取的不允许集体统一代领。

(五)补贴资金管理

1、补贴资金由县财政局在收到省拨付的资金后按规定期限拨付到各发放单位,各发放单位在收到财政拨入的资金后应按规定时限发放补贴资金,不得挤占、挪用、滞留此项资金。

2、对油价补贴资金设立专人专户进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制定的相关财务制度。

四、实施步骤

全县石油价格补贴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人员培训和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4月20日前)

按照本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对县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对石油价格补贴方案施行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的认识,充分了解和掌握补贴方式的内容、方法及各项政策。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我县将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因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增加支出实施财政补贴的重大意义、目的、内容及相关政策,使广大燃油消费者充分了解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二)制定实施方案阶段(2012年4月21日至4月24日)

按照本方案要求,抓紧组织力量,针对补贴政策落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考虑补贴行业的实际耗油量及耗油差异因素,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认真调查摸底、测算核实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我县实施方案在4月22日前报省财政厅审批。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25日至4月30日)

按照省财政厅批复的实施方案,要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办法,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及时将补贴按省、市要求落实到位,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原则上在4月30日前将补贴兑付完毕。

(四)组织验收阶段(2012年5月8日至5月31日)

石油价格补贴兑付工作结束后,由县石油价格补贴领导小组组织对各相关行业部门补贴方式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向上级部门报送落实情况及工作总结,同时将各行业部门补贴发放情况行公示,8月初在县内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补贴落实情况。

六、保证措施

(一)加大指导督查力度

在实施过程中,由县相关部门组成指导督查组,深入各发放点指导督查石油补贴的落实情况。对在石油价格补贴工作中不按要求办事出现挤占、截留、挪用和违反石油价格补贴方式虚报、冒领、套取补贴资金的,将对主要责任人及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当地司法机关依法办理。

(二)建立监督网络

在石油价格补贴方式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政策咨询及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林权集体制度改革;配套改革;对策;墨江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为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主体改革指对集体林权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改革,配套改革指集体林权家庭承包经营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改革。配套制度主要包括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森林资产评估等方面。

1、墨江县基本情况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地处普洱市北大门,是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一个集“老、山、少、低、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793万亩,其中,山区面积占99.8%。辖15个乡(镇),164个村委会,347万亩集体林、237503宗地。确权勘查面积329.7万亩(经济林面积2.3万亩),占14个乡(镇)集体林总面积的95%;完成宗地数237503宗。

2、配套改革存在的问题

2.1对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有一定难度

由于林业“三定”、“两山一地”时工作粗放,证件不全,导致林权界线不清或土地使用证上所填的面积与实际面积相差过大,图、证、实地不符,四至界限不清,导致有的山林权属存有争议。勘界发证、明晰所有权是本次林改的首要任务。而实地勘界中发现,存在“插花山”等历史遗留问题。加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矛盾和纠纷又出现,加大调处的难度。

2.2林农采伐处置权难以落实

采伐权农民对山林的经营权乃至处置权和收益权的重要体现。对采伐权限定条件,增加农民行使经营权的交易成本,这种鼓励投入而限制收入的做法实质上已形成产权残缺。林农虽有所有权,但无处置权(申请采伐指标困难)。

2.3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前的林权抵押贷款期限短,资金规模小,贷款手续繁琐、门槛过高,贷款利息、担保费、评估费较高,林农贷款、融资较难;森林保险业务还不普及,林业收储中心也尚未成立,金融机构仍然存在一定思想顾虑,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林业的发展。

2.4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

近年来各地涌现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样,但覆盖农户数不多,组织结构也相Ρ冉纤缮,自身经济、人才、技术条件有限,经营粗放;工商、税务部门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到位,登记注册难度大,许多合作组织只能维持现有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水平,难以发展壮大。

2.5集体林权流转机制不完善

林改后,虽建立了林权管理服务机构,但林权流转还没有固定的信息渠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尚未成立。目前所办理的流转林地大部分都是在未进行森林资产评估的情况下,林农和老板私下进行流转并完成合同的签订,同一片林地在没有任何竞争的基础上就被买走,山林被贱卖,群众利益受损失。因此,州、县级需要专门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林权流转法规,逐步完善林权流转细节方面的问题。

2.6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资质低,资产评估人员缺乏

基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难以满足较大抵押范围、较高要求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要求。目前,全县林业部门参加过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举办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人员培训班并取得评估资格的人员只有4人。

2.7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和林业发展建设促增收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墨江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是近年来新成立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还不能满足需要。其次,机构经费不足,林权交易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成高,后续维护费用大。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及其日常工作经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景投入明显不足。

3对策和建议

3.1妥善处理非规范流转遗留问题

历史上存在的森林资源流转遗留下来的隐患与问题,必须严谨对待,并积极寻求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全部查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的林木林地流转情况,并对接当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认真分类与排查,凡是合法规范,群众满意的,应予以确认,切实维护资源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凡群众意见较大的非规范流转,要认真分析原因,依法依规进行妥善处理。

3.2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流转市场

一是在流转的建设上,应建立起集信息平台、林权登记、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二是坚决遏制个别投机商倒手买卖、低价套购群众山林的活动,维护林区正常的产权流转和林农的合法权益。

3.3依法规范林地承包流转制度

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保证林权流转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在各大法律法规中尚未有明确规定与解释的情况下,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促进集体林权流转市场的良性发展。办事人员要严格依据法律规章办事,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林权中每户中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确保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具体的法律依据,避免日后法律责任的追究中相互推卸责任。

3.4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要认真组织、引导农民学习,鼓励农民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不断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大农民扶持力度,增强发展活力,扩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由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承担的规模,对依法设立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登记注册费、增值税和印花税等方面争取优惠条件。

3.5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长效机制

林业部门和林业调查单位、评估机构要对出具的《评估报告》负责,林权管理部门要保证林权抵押贷款期间被抵押林地不得流转、林木不能批准采伐等规定,切实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放贷银行要公平受理林权抵押贷款申请,合理确定林权抵押期限、抵押率、贷款率等,简化放贷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

3.6强化林业部门自身建设

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为配套改革提高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议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相应的资金,用于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完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林权信息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林农专业合作社业务指导手册……2014年12月

[2]墨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2007年1月

林业改革资金管理办法篇10

建国以来,我国的林业一直套用工业企业的经营模式来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林业企业从追求产值指标到后来的追求利润指标,都是以大量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国有林业企业(林场)一直沿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或农业会计制度。总的说来。林业经济管理始终落后于林姻齐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林业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订能反映林业经济活动的林业会计制度迫在眉睫。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个别省份开始进行国有林场、苗圃会计制度的制订及试点,重点是在营林成本的核算办法上,而森工企业仍沿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二、林业会计理论问题探讨

目前,我国林业会计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从我国的会计改革形势来看,会计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国际化进程加快,会计准则和会计具体准则的制订和,特别是2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会计标准的确立,会计改革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政府在会计管理和会计改革中从所有者身份向管理者身份的转变,使会计改革及其发展依赖广大企业会计来实行。这种变化的标志性成果是从行业会计制度转变到《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准则。我国林业会计的改革和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我国的会计改革和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至少有:(1)林业会计制度还不能算是行业封十制度。在林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仅对国有林场与苗圃制订会计制度,《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中没有充分考虑集体和私有林场,对集体和私有林场没有适用性。(2)林业会计标准是按制订统一会计制度思路还是按会计准则的思路进行改革需要进一步论证。这里既有林业企业(林场)性质(商品林和公益林生产)的确定问题,也有财政专项资金造林产权设定问题,还要考虑林业行业会计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具体实际情况。(3)林业会计目标的设定上除经济效益外,是否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林业的重大转折和变革,必将带来财政、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对林业经济组织的业绩评价越来越多地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支持需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信息。(4)会计假设在林业会计中是否进行修改或增加。如对货币计量假设的修改,为了反映林业经济活动的成果,林业会计核算需要对其他会计核算更多地运用实物计量和劳动量计量,以反映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信息。(5)林木资产核算理论问题。我国的营林会计核算体系是以育林基金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仅限于当年营林生产作业成本和营林费用支出核算,当年支出当年核销。(6)林业生态效益核算理论问题。林业生产的外部性问题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营林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森工业的外部经济,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障碍。分类经营条件下林业经营单位的核算小,对林业生态效益的核算是国家和政府宏观管理的依据,林业生态效益核算理论是当务之急。(7)林业基金理论问题。财务会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资金问题,对林业基金管理和核算理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8)林业成本核算理论问题。林业成本核算包括营林生产成本、木材采运生产成本、木材加工生产成本和林业多种经营生产成本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现有的成本核算办法是行业会计制度和行业财务制度两者的结合,财务问题和会计问题交叉重叠,会计的职业判断不能很好地发挥,也影响财务成果的正确反映。按照会计标准进行林业成本理论的探索,制定林业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也是面临的新课题。

林业会计面临的问题是我国林业会计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有赖于广大财会工作者的实践和研究。加强林业会计理论研究,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创新,形成比较完整的林业会计理论体系,是林业会计更好地为我国林业事业发展服务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加快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林业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会计体系,制订能为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林业会计制度或林业会计准则,是当前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构建新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1.以森林资源资产核算为基础。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建立现代林业,深化分类经营改革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森林资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建立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和价值核算体系,其中价值核算是基础和龙头。首先应建立起一套具有指导性、实践性和规范化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科学核算森林资源资产的投入和产出,从而为确定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权益,建立价值补偿机制等提供基础性依据,使所有者、经营者得以体现完整的资产拥有量。

森林资源资产的入账价格我们认为应采用成本法,而不采用价值法。因为森林资源资产属于林业企业的劳动对象,还要管护经营,不断追加劳动,采用成本法,便于核算。到森林资源销售或转让时再按价值计算销售收入,同时结转经营成本,计算盈亏,形成有机的森林资源资产的会计核序。倘若森林资源资产按评估价值人账,逐年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按自然生长规律计算増值额,虽然有利于考核森林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但增值额的计算比较复杂,手续较多,而且要有经过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告书,并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入账。

2.按商品林和公益林分别构建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根据以“分类经营和分区突破”为核心内容的新世纪林业发展思路,我们必须努力深化以分类经营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促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事业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行林业会计制度改革。根据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构建林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也就是按商品林和公益林的经营原则分别设置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林业会计核算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