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集体经济总结报告十篇集体经济总结报告十篇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17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1

【关键词】广告产业;媒体集团化;报业集团;广电集团;传媒经济

【中图分类号】F13.8G206.3【文献标识码】a

背景与问题

二十多年来,中国广告产业经历了戏剧化高速发展。论者几无例外地相信,作为一类依附性产业,广告产业经营额增长与国内产品总值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长密不可分(黄升民、邵华东,2006:pp.423-435)。宋建武与其合作者在对“代表媒体产业发达程度的广告经营额,代表媒介成长经济环境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三个数据进行的分析中发现,从1981年到2003年,广告经营额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76和0.986,且统计意义十分显著(宋建武等,2005:pp.26-31)。对三个指标逐年增长率检验时宋等人还发现,在1982到2003年度区间里,广告经营额与两大宏观指标年均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3,0.599,有中等偏高的正相关性。当对年度区间做更细致地划分,将1982到1995年作为第一个观察区间,1996到2003年作为第二个观察区间后,宋等人发现,在第一个区间里,广告经营额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1,0.431;而在第二区间里,两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和0.811(宋建武等,2005:pp.39-40),正面相关性显著提高。“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一,在广告经济由空白点起步时,由于起点低,其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其发展更多来自于自身的刚性成长,在这个补足发展阶段,广告经营额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关程度不高(指1982到1995区间-笔者注);其二,在广告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常态之后,也就是在1995年之后,同时,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商业经济逐步活跃的大背景下,广告经营额的增长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与其增长的相关性更强(指1996到2003区间-笔者注)。”宋等人做如是说(宋建武等,2005:p.40)。

从利用宋建武等人提供的数据制作的曲线图中不难看到(宋建武等,2005:p.37),1982到1995年,广告经营额与其他两项指标增长率间时而紧密,时而大幅度偏离。在1996年前后,二者间距离趋于稳定,且比前一时期接近(图i)。宋建武等人依据广告经营额与两大宏观经济指标增长关系对产业发展所做的划分大体上符合该曲线图的变化。

上述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一个观察广告产业发展,提出问题的角度:当广告经营额与两大宏观经济指标变化幅度出现显著不同时,就有理由追问其中的原因。仍以上面的图示为例,从中不但可看到了三条曲线运动趋势大体相仿,还可以追问为什么,例如,1984年广告经营额增长率出现明显下跌而另外两项指标却位在上扬?从中不但可看到从1990年起三项指标一起上扬,还可以追问,为什么广告经营额增长在1993年抵达增长率尖峰而另外两大指标的登峰期却晚至广告曲线已垂直下跌1994年?这类追问,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或许能发现广告产业内部因素,广告产业与宏观环境之间更具体的互动关系在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加深对广告产业变迁动力的理解。遵循这样一种提问和思考的方式,本文尝试揭露和解释上图中显示的一个现象:从1998到2001年,广告经营额增长率与其他两条曲线做长达四年的逆向运动,且在2001年空前靠拢,几近重叠,[1]为所观察的1982至2003年区间中绝无仅有。这一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

思路与假说

范鲁斌把1992年到2002年看作广告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认为传媒集团化是这个阶段中的“十大变革”之一,表现为:(1)报业和电视业的集团化是1998到2001年间媒体市场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在2001年,报业和广电集团化均处于高潮期;(2)集团化导致了竞争加剧,令广告市场上“硝烟弥漫”,以致“推动了广告业加速发展”(范鲁斌,2004:pp.61-62)。其中“推动了广告业加速发展”的陈述让人难免生出疑问,因为2001年广告经营额增长率分明遭遇下滑,而且,是在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一起上扬的条件下下滑。

按照简单逆向思维的方法,我们建立起一个工作假说:从1998年到2001年,报业和广播电视业的集团化是广告经营额增长率滑落的主要原因。启示做如此假说的是产业经济学中对与市场结构的一般性分析:市场结构的变化会引起企业行为的变化,而后者又会引起市场绩效的变化(戴伯勋、沈宏达,2001:p.108)。具体到我国媒体集团化问题,集团化多利用行政手段整合分散的媒体,提高产业集中程度,从而改变了地方市场结构,减少竞争,结果是强化媒体在与广告主、广告公司交易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导致广告产业整体绩效降低。

所谓工作假说是指一种并不完全值得信赖的看法。但为了思考的方便,工作假说可当作探讨的起点,从可能想到的种种角度去检验它,修正它,以求获得一种更经得起追问,也更接近事实的观点。由于无法得到更具体数据,对上述工作假说的检验只能停留在行业和广告经营门类的宏观水平。即便如此,上述假说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检验:第一,在广告产业较长的发展过程中,如从1992到2003,媒体广告经营单位-主要是报纸、电视广告经营单位-与其他广告经营者的营业额增长率有较显著的正面相关性。这样,正面相关性可被视为基线(baseline)或常态(norm),偏离常态的变化才能构成问题,造成解释的必要。

第二,在所欲特别观察的年度区间,如报业集团化高潮期的1998到2003年,[2]电视集团化高潮期的2000到2003年,报纸、电视广告经营单位与其他广告经营者营业额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偏离基线。如果这种偏离表现为两者的负相关性,可能说明媒体广告经营与其他门类广告经营者的利益出现不一致。

第三,在所欲特别观察的年度区间,广告产业经营额平均增长率应该低于媒体广告经营单位。果如此,说明媒体市场格局的改变可能伤害到行业整体的利益。

第四,与长期的数据相比较,在所欲特别观察的年度区间,GDp等宏观经济指标增长率与广告经营额增长率相关性减弱,说明宏观指标不足以用来解释后者的变化,应该从其他更具体因素--如媒体集团化--中寻找解释。

第五,在所欲特别观察的年度区间,无法发现集团化之外的其他因素可用来全面有效地解释上述数据的变化。

我们从多种来源搜集了相关数据。其别要提到的是范鲁彬在《中国广告25年》搜集、

整理的不同门类广告经营单位的数据。没有这些数据,本文中工作假说的检验和修正会是不可能的。

发现

从第一个角度的检验中我们发现,自1992到2003年,不同门类营业额增长率之间,门类与和行业经营额增长率之间都存在正相关性。其中,专业公司与广告行业经营额增长率之间高度正相关,统计意义十分显著;专业公司与电视、报纸广告经营单位营业额增长高度正相关,统计意义也十分显著。而且,电视、报纸广告单位营业额与广告行业经营额增长率也高度正相关(表i)。换言之,在观察区间内,不同门类营业额增长之间没有冲突,一门类的增长不以他门类或行业总体的不增长,过低增长为代价是行业发展的“常态”。

此外,我们还对前集团化时期-1992到1997年-的营业额增长率做了相关性分析,专业公司与电视、报纸广告经营单位营业额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3和0.821。其中,专业公司与报纸广告经营单位营业额增长高度相关,且统计意义显著。换言之,前集团化时期,专业广告公司与报纸、电视广告经营单位营业额增长率有着和谐的正面相关性。

当从第二个角度即对集团化时期的数据进行检验时,分析结果偏离“基线”。1998到2003年六年间,专业公司与报纸广告经营单位营业额增长率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601,中等程度负相关,统计意义不甚显著。2000到2003年四年间,专业公司与电视广告经营单位营业额增长率间的相关性为-0.967,高度负相关,且统计意义十分显著(表ii,iii)。这似乎表明,媒体和专业公司处于你赢我输的关系之中,电视广告经营者和专业广告公司的关系几近零和游戏。第三个角度的检验发现,[3]1998到2003年间,广告经营总额,专业公司营业额和电视、报纸广告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15.21%,14.91%,14.54%和17.00%;2000到2003年,四项指标平均增长率为14.79%,12.55%,14.39%和21.65%。换言之,从1998到2003年报业集团化期间,报业广告营业额增长超出广告产业经营总额和专业公司营业额之增长。在2000到2003年广电集团化期间,电视广告营业额增长超过专业公司营业额增长,但低于广告产业经营总额(表iV)。这些数据表明,在媒体集团高潮期,报纸广告经营明显有出色表现。电视广告经营表现良好。广告经营总额增长差强人意,专业公司营业额增长疲软。

第四个角度的检验显示,1998到2003年,广告产业经营总额与两大宏观指标增长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其中,与GDp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526,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相关系数仅为0.188,唯两系数的统计意义均不显著,仅有参考价值(表V)。然而,同期报纸广告营业额与两大宏观经济指标增长率的相关性提高,相关系数达0.799,统计意义水平0.056,接近显著意义标准(0.05)。但报纸广告较高增长幅度(17%)未能在其与广告产业经营额的相关性中获得体现,二者的相关系数仅为0.389(表Vi)。换言之,报纸广告增长对于行业经营额增长未有显著贡献。分析也显示,从2000到2003年,电视广告经营额与GDp和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的相关系数为-0.373和-0.546,与广告产业经营总额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71,但统计意义均不显著(表Vii)。

第四角度的检验表明,媒体集团化时期,报业和电视广告对行业经营增长贡献甚小,或许有负面贡献。报业广告增长与两大宏观指标有较显著的正面相关,而电视广告与两大宏观指标增长呈负相关。

四个角度检验勾勒出的这样一幅图景:广告产业增长与两大宏观指标增长之间稳定的正面相关关系被打破(第一角度检验),媒体广告增长超出产业与专业广告公司(第三角度检验),但前者并不总是对产业增长做出明显贡献(第四角度检验),甚至,和产业与专业广告公司增长有负相关关系(第二角度检验)。媒体广告的出色表现无法直接用宏观经济指标或产业增长来加以解释(第四角度检验)。概括言之,由于宏观指标不能解释的因素,媒体广告经营表现出色,但这并未给产业整体发展带来明显益处,甚至伤害了专业广告公司的利益。这些发现支持我们的工作假说。

尚有一些现象未能由工作假说解释。例如,报业广告与电视广告的表现有相当明显的差别。就平均增长率来说,前者的表现超过后者;就对于行业的贡献来说,前者是正面的,后者是负面的;就和宏观指标的关系来说,两者也有正面和负面之别。因此,需要寻找其他可能的解释因素。第五个角度的检验设想了一组或许拥有解释力的因素:第一,由于2000年国家税务局颁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家药监局颁布有关不得刊播处方药品广告的规定,导致广告主投入的减少,致使行业经营额增长率降低。该因素具有相当的解释力,特别是对2001年广告经营额增长出现的低谷而言(见图i)。然而,它难以解释整个考察区间的数据变化的因素。例如,它可以解释广告行业经营总额增长在2001年的跌落,但无法解释媒体广告营业额在本区间平均增长率不降反升的现象。

第二,由于营销战略的转变,广告投入的份额减少,导致广告经营额增长疲软。该因素的解释力十分有限。假定整合营销中促销、公关等支出中降低了媒体广告部分的投入,本因素的确可解释广告经营总额增长幅度降低,但无法解释门类营业额的变化。在该因素产生影响下,专业广告公司营业额或许降低(减少媒体广告策划,制作和业务),报纸、电视广告营业额降低的可能性会更大(减少了投放业务)。如此,本因素难以解释媒体广告营业额增长率上扬的现象。第三,由于户外、因特网等广告渠道的成长,广告支出分流到新兴领域,导致传统广告部门营业额降低。如这一假定成立,传统媒体广告将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该因素的解释与观察到的数据不符。

第四,由于广告制度的动摇,广告投放者直接与媒体广告经营单位交易,导致专业广告公司业务范围缩小,增长变缓,而媒体广告经营者营业额增幅加大。这一因素有一定解释力。然而,执行伊始,广告制就遭遇到此类问题。如果以往这一问题没有导致广告经营额与专业公司营业额增长率跌落,在媒体集团化时期却带来了如此结果,可能说明集团化导致的市场结构变化使广告问题凸现出来。这种理解倘若能够成立,它与工作假说并不矛盾。

第五个角度的检验说明,2000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不得在媒体刊播处方药品广告的规定可能是有解释力的因素,应加以考虑。

讨论

根据上述发现和分析,可以观察一下1998到2001年的中国广告业究竟发生什么。

从图ii去观察,报业集团化伊始,报纸广告几乎没有出现增长。这可能和机构变化后的适应期有关。只有当集团覆盖了足够的市场后,报业广告增长才成为可能。同时期,专业公司营业额增长稳健,行业经营额稳中略降。接着在2000年,报业广告营业额增长一举上扬,幅度约20%。

但由于报业广告的发展并未能给行业整体带来利益,专业公司营业额增长率的明显滑落,乃至行业经营额亦现下滑。此时尚未经历集团化的电视广告领域增长下跌到谷底。也在此时,第一个广电集团的出现。2001年,一组广电集团的出现并没有为电视广告带来福音。相反,该门类增长率滑落到历史最低水平。对此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广电集团化类似于报业集团化,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显示其竞争能力,但这一解释没有考虑其他共生现象:报业广告、行业经营额增长一起下跌,其中,报业广告增长下跌几乎将2000年所获全数失去。共生现象迫使寻找能够对产业整体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2000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不得刊播放处方药品广告的规定责在难逃。令人诧异,是年专业广告公司营业额增长呈上升状态。为什么来自管理部门的打击没有造成该门类营业额增长率下落?我们尚没有可信赖的解释方法。

至此,本文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有了一个答案:1998到2001年,由于媒体集团化对于广告产业结构的改变,在整个产业收入中占有“半壁江山”的专业公司营业额增长受阻,产业经营总额增长率因此逆两大宏观指标增长而滑落;其间,政府税收与广告管理政策的变化减少了广告投入量,使广告产业面临的困难加剧,以致在2001年出现广告经营额增长十分接近两大宏观经济指标增长的罕见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i和图ii去看,从2002到2003年,虽两大宏观经济指标增长乏力,广告经营额开始回扬并稳定拉开和宏观指标的距离。报业广告继2002后在2003年持续增长。专业公司营业额则在2002年探落谷底后于2003年回扬。而电视广告增长率在2002年戏剧化地登峰后,次年又以同样戏剧化的方式下跌。虽然这组现象已经不包含在本文讨论的中心问题-广告经营额增长与两大宏观指标增长靠拢之内,对广告产业经营额增长的逆势回扬和电视广告增长率下跌似有必要做一分析。

先看电视广告增长幅度的下跌。虽然报业与电视业都迅速地走向集团化,以改变产业结构来强化市场势力对于两大媒体的意义或许不同。报纸依政府行政体系板块来划分市场。跨地区经营会遭遇强大的行政壁垒。在如此的市场格局中,以地方党报为首的报业集团可能迅速提高地方报业市场集中度,获得市场势力。另一方面,依行政管理体系划分市场也是电视业的现实,但卫星传输技术推动着跨地区乃至全国市场的形成。对于电视产业来说,利用集团化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效果相对有限。2002到2003年间,地方的,区域的,全国的市场都面临广电集团之间的竞争,为广告主和专业公司提供更多的选择。

再看广告产业经营额在2003年的上扬。显然,在行业经营额中份额巨大的专业公司和报纸广告营业额的增长对带动行业经营额增长起到重要作用。还须提到的是户外广告营业额的大幅度增长。据范鲁彬记载:“至2002年底,户外广告载体总数已1756,026块,经营单位62,257户,实现广告额998,664万元,较1999年增长72.93%,户外广告已与报业、电广形成三架马车的格局,成为传媒广告市场三大主要竞争对手”(范鲁斌,2004:p.63)。从本研究的角度去看,由于户外广告的无须经过具有“喉舌”性质的媒体机构,户外广告经营者面对的是不具备集团化势力的交易伙伴,行为更具市场化性质,容易取得较好的市场绩效,虽然,营销策略的变化可能也在户外广告的崛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我们使用的数据中,户外广告、新媒体广告和有线电视广告经营者被划分在一个门类,统称“其他广告经营单位”,因此无法对户外广告、新媒体广告乃至直邮广告的表现做具体分析。但下面的图示似可说明,这些门类的营业额在2002到2003年间开始令人瞩目的增长(图iii)。随其对行业整体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加,媒体集团的市场势力可能遭遇进一步的消解。

结语

至此可以将本研究的工作假说做如是修正: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集团化是造成1998到2001年前后广告经营额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逆向运动的主要成因。集团化改变了广告产业的市场结构,使媒体得以利用行政权力带来的市场势力在广告交易中获利,造成其他广告经营者的损失,并减慢了广告行业的增长,而2000年政府颁布的涉及广告管理的法规加剧了广告行业的困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认识是对数据曲线呈现的一种罕见现象的分析结果。它不是,也无意成为对我国媒体集团化的最终评价。媒体集团化倡导者的主要论据之一是中国需要拥有与“国际传媒大鳄”对抗的“航空母舰”,集团化因此常被理解为我国全球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卢嘉杰,2005:pp.23,30-31)。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来评判集团化是否逐步接近实现其宏伟目标。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促进社区创新经济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发展经济能力。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正确评价和选用社区干部,完善社区基层干部选用考核机制;增强社区干部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的能力,规范社区干部的经济管理行为,提高社区集体经济营运和管理水平,完善居务公开民主管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区第三届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审计办,办公室主任由何树坚同志兼任,由审计办负责*区第三届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安排。

三、工作重点

(一)确定审计对象。根据《东莞市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试行)》规定,结合*区股份制实际情况,确定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兼任股份经济联合社理事长)、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为*区第三届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象。

(二)界定审计范围。这次审计的范围是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任期开始以来股份经济联合社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为了统一财务数据口径,使财务数据具有可对比性,统一确定起始时间为*年1月至*年6月底,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和延伸。

(三)明确审计内容。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审计对象经手的经济业务和审批的经济收支。三是审计对象任职期间执行民主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规定情况。四是审计对象任期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五是审计对象遵守财经法纪及廉洁自律情况。

(四)界定任期经济责任。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社区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主管责任,是指被审计者对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事项由于管理、领导不当造成不良的经济后果或因监督不力致使所在单位出现违法违纪问题应负的经济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被审计者因其对分工主管的经济事项管理不当,或由于决策失误而事后又处理不力以及违规操作造成所在单位经济损失或经济效益差应负的经济责任。

(五)审计人员实行回避制度。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遇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审计单位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第一是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主管人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第二是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第三是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六)用好审计结果。审计报告是*区第三届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审计报告要在社区政务财务公布栏上墙公布,让群众对审计结果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利用审计评价,作为下届社区干部选配的参考依据。正确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对存在的管理漏洞,要完善制度予以堵塞。对严重违纪的案件,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审计流程

(一)准备阶段(8月10日——8月15日)

一是成立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审计业务操作。二是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划分审计步骤,明确审计重点,明晰审计报告,保证审计工作有效地进行。三是安排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抽调我区42名社区委派会计,让其担任兼职社区审计员,组成9个审计小组,由审计小组实施具体审计业务。四是培训审计人员,主要围绕审计辅助表式填写、审计流程与具体操作、审计定性政策依据、审计文书撰写等四个方面开展学习培训,使审计人员全面系统掌握审计内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五是收集审计资料,审计小组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资料,包括基本情况、财务数据、内部控制情况等。

(二)实施阶段(8月16日——9月15日)

一是召开*区第三届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动员大会,参加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审计人员、审计对象、社区监事会主任,传达贯彻市的经济责任审计精神,全面部署我区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二是实施就地审计五天前,审计小组向被审计单位下发审计通知书。三是审计小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召开审计进点座谈会,审计人员通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工作程序,提出需要被审计单位配合的有关要求,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汇报以及主要经济负责人的述职报告。四是实施就地审计,审计人员通过收集的审计资料,运用审核、观察、查询、监盘、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通过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审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等方式,对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审查,进而获以审计证明材料。五是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的项目内容和分工,逐事逐项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应记载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明材料的名称、来源、内容和时间等,以及对已查明的审计结果,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意见并附有审计证明材料。

(三)终结阶段(9月16日——9月30日)

一是草拟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小组就地审计完毕后,汇总整理审计资料,评价审计事项,讨论形成书面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二是审计报告征求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在收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审计小组应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不同意见,重新核定事实并依据核定的结果修改审计报告。三是审定审计报告,审计小组应将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和有关证明材料,以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一并送审计办审定,涉及重要事项的审计报告,报区办事处审定。

(四)整改阶段(10月1日——10月15日)

各被审计单位要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存在问题,按照审计报告提出的处理意见或建议,提出改进管理方法和堵塞财务漏洞的措施,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整改情况报告,报送审计办备案。

五、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小组实施审计后,根据审计工作底稿、有关资料、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审计结果向区办事处提交的书面文件,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总结。

审计报告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为对象,分别出具社区书记审计报告和居委会主任审计报告,如遇书记兼主任的只出具一份审计报告。在第三届社区干部任期内,如遇审计对象岗位人员变动的,主要是在*年1月至*年6月期间,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岗位人员变动,审计报告将分时期表述各人任期内的责任评价,区分清楚各时期段的主管责任。

(一)审计报告内容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执行审计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延伸、追溯审要事项的情况、被审计单位配合与协助情况、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审计期间前后时点的资产、负债、权益、收支、分配等各方面的重要信息。

2.存在问题。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审计报告具体揭示,包括发现问题的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所违反有关法规的具体内容、问题造成的影响或后果。

3.审计评价。审计评价是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内容的一种总体意见表述。

4.处理意见及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依据财务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的处理意见或建议。

(二)报告编写要求

1.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原则。审计报告是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审计文书,要体现依法审计,独立审计,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是核实的经济发展成绩和经济管理经验,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被审计单位在集体资产管理保值增值、经营管理、遵守财经法纪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二是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揭露。对于侵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在核实证据无误的情况下,如实地给予揭露。三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审计报告要充分体现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出发点,在肯定成绩和揭露错弊的基础上,立足于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做到证据充分,确保定性准确。审计报告是要用事实和证据陈述,以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应该做到证据充分,定性准确。所运用的证据材料必须确凿充分,足以支持审计定性。定性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恰当、准确,引文时应写明文件名称和文号以及具体引用的有关条文。

3.事实要清楚,数据要真实。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必须清楚,数据准确可靠;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交代清楚。

4.保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一是审计报告要求应齐全,内容结构要符合规范。二是审计报告的内容要完整,要如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三是编写审计报告要抓住主要问题,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3

根据《文山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验收工作方案》要求,我村对全村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地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清查核实资产

1、清查对象完整,本辖区范围内集体经济组织,未建立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将代行其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其他单位,以及撤村建居后代行职能的社区居委会作为清查对象。此项工作自评分5分。

2、清查范围全面,对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全面进行清查核实。此项工作自评分5分。  

3、报表填报规范、内容完整、审核到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层级填报28张报表,做到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此项工作自评分20分。

4、账务处理规范,对盘盈、盘亏、报废或损毁的资产按程序申报处置;对清查出的账外资产按程序纳入账内核算;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或无法支付的债务按程序核销。此项工作自评分7分。

5、做好资产和资源数据衔接,资产负债汇总表账面数与2017年全国农经统计年报数相衔接,差异较大的有合理解释;资产负债汇总表核实数与2018年全国农经统计年报数相衔接,差异较大的有合理解释;资源性资产清查数据与土地、林地、草原等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数据相衔接,差异较大的有合理解释。此项工作自评分8分。

二、明确产权归属

1、各类资产及时确权,将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相应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此项工作自评分5分。

2、中央有关政策落实到位,将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确权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此项工作自评分0分。

三、纳入平台管理

1、清查数据录入及时,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数据全部在2019年6月底前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此项工作自评分5分。

2、清查数据录入准确,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数据准确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此项工作自评分5分。

3、数据审核规范严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数据审核、校验、上报工作。此项工作自评分10分。

四、操作程序规范

1、清查核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专门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全面清查核实集体资产。此项工作自评分3分。清查结果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公示。此项工作自评分3分。

2、公示确认,清产核资结果召开成员(代表)大会确认;清查结果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公示。此项工作自评分4分。

3、建立台账,集体资产按照资产类别登记入账,实行台账管理。此项工作自评分3分。

4、汇总上报,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成果验收,编写清产核资工作总结报告,形成资产负债汇总表和资源性清查登记汇总表,报送上级农业农村部门。此项工作自评分3分。

5、立卷归档,按照相关档案管理办法,将清产核资资料整理归档。此项工作自评分2分。

五、组织领导及制度建设

1、组织领导,建立清产核资工作机构;安排清产核资专职人员;开展清产核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实现宣传到村组、培训全覆盖。此项工作自评分4分。

2、制度健全,制定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制定农村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或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要求;制定农村集体资产年度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报告制度,或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要求;出台清产核资财务处理有关规定,明确不良资产及债务核销处置办法;出台农村集体资产权属界定、价值评估或估值的规范性文件或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要求;制定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资产的移交办法或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要求。此项工作自评分6分。

六、奖励加分项

1、经费保障,安排清产核资工作经费,保障清产核资工作顺利推进。此项工作自评分2分。

2、总结经验,形成典型经验,对清产核资工作有借鉴推广价值的。此项工作自评分0分。

3、问题处置,对清产核资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违纪,权属不清、合同不规范等相关问题进行妥善处置。此项工作自评分0分。

4、群众满意,农民群众对清产核资工作满意,群众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合理解决。此项工作自评分2分。

5、成效明显,清产核资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省部级以上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此项工作自评分0分。

本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自查分数99分,有提高的空间,不足之处希望领导批评指正,以便我村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4

国内首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

“金蜜蜂2009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于《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在国内首创的‘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简称GB-CRaS2009)评出。该体系从报告名称、所在行业等19个指标对报告的参数进行了统计,从结构完整性、报告可信度、报告可读性、绩效可比性、报告创新性和内容实质性等六个维度对报告进行研究和评估,并将报告的评估归结为基础信息、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报告原则(可信性、可读性、可比性,创新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评分。

32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获奖

“金蜜蜂2009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根据报告的企业类型以及报告的议题设为:“领袖型企业奖”、“成长型企业奖”、“专项奖(员工、客户、环境、社会、供应商)”和“在华跨国公司优秀社会责任报告(中文)”等奖项,此外还根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历程,专门设立了“中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特别贡献奖”。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中国华能集团、中钢集团等32家获奖企业和单位代表及近100家媒体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远集团、中石油、国家电网、中煤集团等公司的报告获得“金蜜蜂2009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领袖型企业”奖;红豆股份、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山西安泰集团的报告等6家企业的报告获得“成长型企业”奖。

在专项奖中,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的报告获得“员工”专项奖;中移动、华夏银行、中化集团等的报告获得“客户”专项奖;中国华电集团、神华股份等的报告获得“环境”专项奖;南方电网、大连万达集团等的报告获得“社会”专项奖,青岛啤酒、广西玉柴等的报告获得“供应商”专项奖。

东芝、帝斯曼、巴斯夫的报告获得“在华跨国公司优秀社会责任报告(中文)”奖。

国家电网公司、中钢集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投资性公司工作委员会等五家单位因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历程中的特殊贡献获得“中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特别贡献奖”奖。其中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了中央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中钢集团2008年了中国公司第一份海外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了首份行业责任报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率先搭建我国工业企业和协会社会责任报告的集中平台(组织会员单位集体社会责任报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投资性公司工作委员会连续三年会员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总结报告。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5

针对投资类集团企业,由于涉及的行业尤为复杂,如何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交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对集团经营者利用该财务分析报告做出有效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讲起,围绕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编制准备工作、报告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旨在为集团经营者提供高效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和内部管理竞争力。

【关键词】

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准备工作;报告要点

集团公司,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现在的集团公司,特别是投资类集团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庞大,通常跨地区、跨行业,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子、孙公司众多,管理链条较长。如何才能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做出有效的决策和战略选择,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将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过去、现在的经营成果有充足的认知和反思,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一、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将公司的经营情况、资本运作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而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与一般企业的差别较大,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投资类集团公司由集团总部、产业子集团和成员单位组成。集团总部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本投资,产业子集团是二级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产配置,成员单位是经济实体,核心职能是业务运营。投资类集团公司核心在于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针对这一的特征,财务分析报告应更加关注集团的战略目标达成、企业价值创造、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情况。二是由于投资类集团公司下面的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管理链条较长,以至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需要由下而上的进行报送,各企业报告侧重点不同,且上报的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三是投资类集团公司重点关注股东财务是否保值增值,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中应避免陷入经营管理细节的分析中去。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准备工作

(一)注重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一是需要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进行普及,让每一个所属单位都能够重视,注意财务分析和实际业务进行紧密联系;二是需要设计分析的格式,分析格式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统一,方便归纳汇总,各公司也可根据自身行业和业务的特点在分析报告中进行一些变动;三是明确各级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及分析报告的时间节点,以便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集团本部规定股权二级企业的报送时间,股权二级企业可以自行安排下属企业报送时间;四是各单位需要有侧重点的进行分析,因为所属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业务重点也不同;五是需要有后台保障,创建稳定的信息支持系统,加强财务信息的互通;六是建立财务分析报告的评价体系,集团本部应该对各公司分析报告报送时间、质量等情况进行评分,有奖有罚。

(二)财务分析岗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前建立行业对标企业库,在信息支持系统的基础上编制财务分析所需的表格,例如:公司结构明细表、收入利润趋势分析表、三率一值测算表、投资收益分红明细表、股权及固定资产投资明细表、分板块统计表等,以便在获取合并数据及所属公司报告以后能够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三、财务分析报告要点

鉴于投资类集团层面的经营者大部分都是财务外的背景,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草拟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有必要使用在日常交流中能够通用的可理解的语言来陈述事实,表达观点。在分析报告的格式方面建议选取总—分—提示的大框架进行阐述,有利于集团的经营者们能够看头看尾及能基本掌握公司经营的主要情况,具体要点说明如下:

(一)总括部分财务分析报告的第一个部分应简明扼要的对集团整体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描述,主要应包括收入利润指标、资产规模指标、利税经济增加值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融资投资情况、经营净现金流量,可以对相应指标的同比环比情况进行分析,这些指标能够在开篇就给决策者们一个公司经营的直观印象。其次可以对公司的合并范围情况以及报告期间新增减少的公司进行描述说明,年度或者季度末还应将纳入合并报表的单位名称、集团持股比例、注册资金、股权级次及主营业务内容编制成表,让经营层们了解整个集团控股公司组织构架的概况。

(二)分项部分1.主要财务指标的行业对标分析。指标可选取国资委上年出具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指标,其中就设有投资类企业的指标。投资类公司主要从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对比,可以从各个指标处于行业的优、良、平均、较低、较差的情况看出集团公司四个层面的情况,同比指标也应同样测算出来以便进行对比。以上可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同时需要用文字描述来表达。文字描述应分别对集团的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描述,处于行业某种水平主要原因是什么,表明公司承担着某种风险或不确定性,应该加强那些方面才能解决或者保持某项操作。2.同行业企业对比分析。选取同行业上市的公司,在其季度报表披露的下月财务分析报告中可增加同行业对比分析。主要是对资产、利润、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净现金流进行对比分析,让经营者们了解本集团在业绩所处的地位。同时应该关注国内外经济大势、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利率、汇率和税率,判断这些因素对集团整体或局部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3.投融资情况分析。融资情况主要从当年完成融资金额、归还金额、新增融资年化利率,存量融资金额、结构、年化利率,以及环比同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还需要将权益类融资还原为债务对资产负债率进行测算,并提示风险。担保情况主要从新增担保金额,担保余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以及担保的结构,即集团内部和外部分部进行分析。投资情况主要从四方面进行描述,一是股权投资,即对参控股公司的注资情况;二是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对外发放委托贷款情况;四是内部借款情况,即内部单位发放的统借统贷和调剂资金情况。4.集团控股公司分板块进行分析。投资类集团内部由于行业涉及面广,首先需要跟战略部门或是经营部门把集团的各所属控股公司分为几大类,该板块的划分主要以战略部门的意见为主。其次应该分别对每类板块进行资产总额、净资产、总收入、利润总额的绝对数和相对数进行提取整理。在板块划分时,可能会出现股权二级企业所属的子公司不在其同一个板块内的情况,这时应该采用以末级企业的报表数为基数,上级企业的数据以合并数减去单户数填列出资产和收入利润指标。再次,对整理好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制作图表,例如饼图,让经营者能够直观的看出每一个板块占用资源以及利润贡献产出的情况,同时再对每个板块内标杆企业、亏损企业、重要亏损原因进行逐一分析。5.集团参股企业情况分析。参股企业作为投资类集团公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单独划定一个部分来描述。主要从其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及分红方面来描述,结合各行业的情况、宏观形势,对效益主要贡献单位进行描述,同时对亏损企业也进行问题查找,并重点描述相关原因。

(三)提示与建议该部分是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结论部分,对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来讲更是整个思想的精华的部分。该部分可将以上分项中五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从详细的分析中拔高,结合集团战略、企业价值、资本流动等重要问题和风险进行提示。不只停留于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逐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必要时提出综合治理建议。在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最后进行提示与建议,有利于经营者们能够一目了然的关注到企业重要的信息。

四、注意事项

一份高质量的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除了编制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编制时要点突出,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紧密结合公司战略,重点突出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对宏观经济环境有所了解,对集团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的信息和相关企业情况保持高度敏感。应该抓住集团在可预见时间内的大致方针政策,领悟集团发展战略,熟悉集团业务,以便财务分析报告能够更贴近公司发展要求,同时能够更准确的贴合经营者最想了解的信息,做到重点突出。因此做财务分析不能仅仅只是财务分析岗位人员自己的事情,还是应该在一定范围内集思广益,获得部门其他人员以及部门外人员的帮助。

(二)简明扼要进行论述在分析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感觉用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但是使用冗余的语言来解释的后果可能适得其反,会让经营者们不知所云。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要理清脉络、抓大放小、摒除无关信息、简单描述、对事不对人、不妄下结论。

(三)突出问题及矛盾可持续反映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重大风险和突出问题,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篇幅可以长一点,语言可以用重一些,必要时可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经营层。针对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还未得到改善,可以持续进行反映,以便经营层下决心去解决它。虽然同属于投资类集团,但每一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的要点和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只是从一个视角对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要点进行了探究,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苏爱莉.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D].中国钢研科技集团,2015.

[2]余珊琪.如何编制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D].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2015.

[3]檀国民.企业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框架探讨[D].北部湾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13.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6

关键词:平面媒体区域经济相关度

媒介经济是整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切经济的共性;媒介经济又是影响力经济,它的双重性使其显示出相对复杂的经济形态。第一是它的接触性,媒介经济的形成首先是凝聚受众注意力的规模;第二是它的消费性,媒介消费者实际拥有的社会消费能力。

媒介经济存在两个依赖:一是对媒介影响力的依赖,二是对广告的依赖。表面上看,媒介影响力与纸媒的议程设置关联度非常强,如果缺少发行经营手段,媒介影响力同样抵达不到峰值。平面媒体影响力与平面媒体的产品销售,即与发行量的关联度密不可分,与实际阅读流量也呈正相关关系。

媒介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广告,广告必然与经济发展紧密关联。首先是消费者对媒介产品的消费程度,媒介产品的消费依据消费者的文化素养,也受到经济能力的制约,而广告商对广告的投入依据消费者的社会购买力。广告拟态出个体消费者的经济环境,对社会产品的销售及消费进行了另一角度的测评。

媒介经济存在于社会整体经济中的发展趋势,由多种因素制衡,其中非经济因素,如政治因素,可能会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经济因素的依赖度是最基础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媒体管理模式、区域群体综合需求、区域经济环境。新疆媒介经济在新疆区域经济环境中受到正负两方面的关联作用。

新疆平面媒体市场化走向受到新疆区域经济负面因素影响的相关度

新疆经济的区域性与平面媒体经济的区域性。新疆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决定了新疆经济的区域性特点,新疆经济的区域性特点延伸到了新疆媒体经济。与内地报业市场的远距离相隔,新疆平面媒体市场局限在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从区域之外进入新疆平面媒体市场的产品数量十分有限,进入者对市场目标的争夺定位在媒介产品销售上,无力于争夺新疆广告市场份额,新疆广告资源被新疆媒体如数囊括。外界难于进入新疆媒介市场,新疆媒介也难于进入区域之外的市场,新疆平面媒体媒介产品完全封闭在本地区域内。

对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地区新型媒体发展势头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媒体在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快于相对滞后的地区,对平面媒体市场走势的影响也强于后者,处在相对置后的新疆平面媒体获得了一个缓冲时间,中国发达地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缓冲时间为10至15年,新疆平面媒体市场打开缺口的时间表将推后很长一段时间。从一种观点上看,它给新疆平面媒体减弱了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留有一个缓冲的空间,但这样的空间,是一个弱势的空间,并不一定完全有利于新疆平面媒体的充分发展。

区域性特点导致新疆平面媒体在区域内竞争,给区域外竞争增加了难度。新疆经济报与南方航空公司联办的《旅游报》在北京市场竞争了三年,这是新疆少有的能在疆外竞争的报纸,一直苦苦坚守到2007年,最终撤出了北京市场。新疆平面媒体试图以成立集团、加快市场化、解决体制不顺等问题的方式改变现状,但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平面媒体市场态势,与市场化激活的竞争力形成了对冲。

新疆平面媒体的二元经济结构强度高于发达地区。中国媒介经济始端于改革开放,在二元经济结构框架的土壤上萌生。媒介经济与社会经济存在“种群关系”,一个区域的经济总量和经济水平决定一个区域媒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对媒介经济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中国媒介经济的活跃因素首先聚合于都市类媒体。以都市类报纸为例,因为寻求最大限度的广告资源是报纸从一开始到现在的唯一经营模式,而二元经济结构造就的商家追求的高附加消费群体聚集在城市,因此,都市类报纸在面世之初就以这一消费群体为经营目标群体,由此打造的巨大广告资源与低价报纸售卖的联盟首先在大中城市生根开花。

固然,“报纸是城市化的产物”,但报纸在经营过程中,一旦以将报纸的影响力向广告主寻租作为核心竞争力时,报纸发行目标选择的参考价值将以广告主的潜在利益为主导,目前报纸流行的销售理论中的“无效发行”,就指的是不能带来广告量的边际发行量,从而以读者为首先选择的报纸发行导向,退到了被次要选择的价值取向。都市类报纸拥有的读者群体的分布,基本吻合二元经济结构造就的消费能力等级分布,也源于纸媒为追求广告资源而在自己认定和人为规划的区域中低价销售报纸的培植,逐渐形成了平面媒体的二元经济结构。

新疆地广人稀,农牧区的人口多而分散,平面媒体的受众需要一定的文化层次,其媒介产品销售的特性又带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新疆平面媒体产品抵达农牧区的难度强于内地其他省份,进入新疆农牧区的平面媒体媒介产品的数量不足以形成影响力经济,新疆平面媒体基本上放弃了对农牧区的利益诉求。新疆党报在农牧区的发行量完全指向宣传的需要。新疆涉农广告本身就少,有限的涉农广告选择了其他媒介,新疆平面媒体上的涉农广告少之又少。

媒介二元结构呈现的结构性矛盾激化了区域性市场进入的泛滥,固定在广告资源争夺上的经营模式限制了媒介经济从内涵向从外延上的拓展,过度依赖追逐具有较强消费潜力的受众导致媒介同质化竞争。《都市消费晨报》、《乌鲁木齐晚报》、《新疆都市报》的同城竞争态势加剧了新疆平面媒体经济的二元结构强度。

由调查得出,新疆各地区主要报纸发行量低,发行量低所带来的问题是平均成本增大,吸引广告的能力低,而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恰恰是新闻媒介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新疆的多数报纸,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报纸运行十分困难。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首先会影响到新闻媒介的传播质量,使新闻媒介的发展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况。

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对广告的影响。据2009年9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200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4203亿元人民币。2008年新疆地方财政收入达361.06亿元人民币。

新疆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群体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变化,消费能力得到了增强。但横向比较的结果表明,新疆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序仍排在靠后的位置,新疆媒介经济不可能超越社会整体经济。

新疆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其主要表现为农业的单一生产结构,第二产业与服务业的严重滞后。广告以推动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为第一大类,新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状况决定了新疆本地广告资源的不足。

新疆平面媒体市场化走向受到新疆区域经济正面因素影响的相关度

新疆经济发展对媒介的传播要求。随着对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优势资源的开发,新疆正在成为国家能源资源接替区,基础建设、设施农业、边境贸易等给新疆经济注入了活力。今年,中央提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疆经济大发展,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新疆经济发展向新疆媒介提出了适合新疆经济发展的传播要求,意味着向新疆媒介的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极大地影响到新疆媒介经济的走向,影响新疆平面媒体的市场化走向。

在未来的几年里,新疆平面媒体获得的行政广告资源、商业广告资源将呈上升趋势。

生活水平的变化对媒介的传播要求。新疆经济发展,不能单靠一座接一座的高楼拔地而起、一个接一个的大项目落地而成,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当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时,才能把现代化的气息延伸到城乡统筹的各个角落。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带动服务业的扩大,社会群体对各类生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它将导致平面媒体广告类别结构的变化。

分类广告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向读者提供大量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实用信息,读者能够通过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小分类广告满足了受众所需要的“售屋租房”、“求学辅导”、“出让转卖”、“家政保育”等信息。小分类信息范围的扩大、量的增加,其基础由民生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作支撑。

新疆平面媒体小分类广告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类别的广告。《都市消费晨报》、《新疆都市报》分类广告占版面积每天保持在4至6个版。两家都市类报纸小分类广告的年收入分别达到4000万元和1000万元,从过去广告经营中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大亮点。

传统报业发展到今天,如何对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和再度利用已经成了关乎今后报业进一步发展的紧迫课题。报纸广告将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信息源。新疆平面媒体目前小分类广告同时采用两个通道,即在纸介上后,又借助于网络。网络利用纸媒信息建立起了面向公众的信息资料库。

区域经济环境改变促使新疆平面媒体调整盈利模式。平面媒体遵循的一般经营模式是,增强媒介的影响力、吸引力,促进发行的市场占有率,带动广告的吸附力。从广告的服务对象来说,广告主选择投放对象,首先关注媒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读者的阅读率、媒体的品牌效应和美誉度,看重的是广告投放的效果。从产业构成上说,广告、印刷、发行是传统报业的三大产业支撑,尤其是报业的广告经营。这种传统的报业经营模式从现代报纸诞生以来一直在延续,在广播、电视的挑战下,其运行轨迹依然如故,未做大的调整。

近20年,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向纵深蔓延,传播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世界报业的经营模式多元化。日本《读卖新闻》把保险业作为报业集团经营的主营业务,默多克新闻集团在多元产业优势互补的推动下涉猎全球传媒资源,包括中国的新媒介资源。报网融合的经营模式在全国平面媒体中遍地开花。

随着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的改变,新疆平面媒体经济的环境也将改变。《新疆经济报》报业集团以亚心网为依托探索报网融合的经营模式,目前形成的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新疆平面媒体一致有着清醒的意识,增加非广告经营收入,调整广告在媒介经济中占比居高不下的经营模式将是未来平面媒体转变盈利模式的关键。虽然不是直接的影响因素,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对新疆平面媒体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

区域经济发展对平面媒体广告的拉动。新疆的经济状况在西北各省区中并不是最落后的,而且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但是,新疆在全国仍然是属于后列的。媒介经济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影响着平面媒体广告的拉动,新疆GDp在逐年增加,新疆主要平面媒体广告额及新疆各主要地区平面媒体广告额也趋于上升趋势。(本文为“平面媒体市场化走向与其分析”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晓枫:《中国传媒资源整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2007年至2008年。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7

关键词 报业集团 多元化经营 广告 发行 印刷

多元化经营于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的“产品―市场”战略大师安索夫提出,指企业的经营超过本行业的范围,向多个行业的多种产品方向发展的一种经营战略。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报业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报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当经济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主业经营难以不断攀高,同时担心收入总额过度依赖于主业,造成抗风险能力不强。为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散经营风险,报业集团的决策者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多元化经营,这是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趋势。

多元化经营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不外乎四种模式:其一,同心多元化经营,也称集中化多元化经营。指企业利用原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制造与原产品用途不同的新产品。其二,水平多元化经营,也称横向多元化经营。指企业生产新产品销售给原市场的顾客,以满足他们新的需求。其三,垂直多元化经营,也称纵向多元化经营。指企业向目前产品的上、下游产品延伸经营。其四,整体多元化经营,也称混合式多元化经营。指企业向与原产品、技术、市场无关的经营范围扩展。报业集团进行多元化经营,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不同的产品类型应选择合适的多元化模式,而不必迷信或局限于某一种模式。下面试针对报业集团的主营业务可采取的多元化模式具体阐述。

一、关于广告业务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在报业集团的总收入中历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比例长期居高不下,曾经高达70%以上。现在虽然由于各报业集团的其他收入有所增长,但仍然占了半壁江山,在50%以上。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告经营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则对整体盈利状况影响很大,不夸张地说报业集团的利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广告收入的多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多元化经营拉升收入总量,提高报业的经济效益。

1、广告客户应该多元化

如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房地产和汽车两个行业受到了较大影响,使得以此为主要客户的报纸广告收入陷入低迷,也造成了报业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又如近两年国家加大对医疗行业的广告整顿,该行业的广告投放锐减,一些对之依赖度较高的报纸收入大幅下滑。这说明报业集团必须改变一两个行业作为其主要广告客户的做法,应该积极寻求客户群体的多元化,争取培植五到六个占其广告收入额在10%以上的客户,如it、通讯、家电、房地产、汽车、商业、分类等。如此才能避免因一两个行业的波动而影响整体利润,起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效果。

2、广告服务形式应该多元化

改变过去仅仅视客户为简单的买卖关系的纯业务型经营模式,应该视客户为战略伙伴,在广告经营中围绕提高其品牌影响力做文章,构建起以品牌推广、客户服务、公关策划三位一体的整合经营模式,通过媒体推广会、广告策划和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既提升了企业和媒体双方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也赢得了企业的长久合作。比如,《湖北日报》主动深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当中,帮助企业制订营销方案,为企业提供包括市场布局、渠道建设、营销活动、价格调整等在内的各种专业服务。《青岛日报》不仅与国信、华通等大集团合作,盘活报社资源,还积极与青岛以外全国的品牌企业结成联盟。《武汉晚报》针对一些产品质量有保证、合法经营的客户,深入到产品生产基地充分了解其产品特性,从新闻报道、广告内容、版面设计、活动策划和实施等方面人手,帮助客户提升广告效果。也可以采取金融业、通讯业惯用的手法,成立专业客户工作室,对大行业、大客户实行一对一的“贵宾服务”。有利于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了解,再结合报业集团的媒体优势,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达成战略联盟,在市场上共同进退。

3、广告的媒介形式应该多元化

报业集团的广告业务可资选择的媒介多为其自身的平面媒体:报纸和刊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告客户的受众覆盖要求,但距离增值甚或超值的要求显然不够。报业集团可以考虑在自己拥有的网站上也进行播发,有能力进入分众市场则更佳,比如楼宇电视和户外电子屏等。

二、关于发行业务

对于全国绝大多数报业而言,发行业务都是处于亏损状态,靠广告等其他经营利润进行弥补。这既有体制上的原因,如报纸的纸张和印刷成本高于其售价,发行队伍庞大等;也有自身未能拓宽收入来源的因素。报业集团可根据情况,进行一些多元化经营,以增强发行网络的自我造血功能,拓展新的经营领域。

1、成立物流配送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物流业更加通畅、便捷。而报业集团的发行部门,因拥有充足的人力(发行员队伍庞大,动辄数千),较多的车辆,客观上具备了进军物流业的必要条件。由于现在的报纸基本上都是凌晨完成印刷,早上八点之前运送到位,剩余的时间段皆可用来做物流业务。可以开展牛奶配送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也可以与各大卖场如苏宁、国美,大型连锁超市等进行合作,接收其为顾客提供的送货服务,达到双赢的目标。在此领域获得较大成功的已不乏先例,如华商报的“黄马甲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北青报的“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等。

2、利用纸媒销售积累的资料,进行数据库营销

报业集团可以借助天生具备的“入户配送、服务时效、信息采集”优势,一方面开展与电子商务推广、产品销售企业等合作,达到精确营销、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进行Dm杂志的投递,多层次配合广告业务,深度开发服务于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

三、关于印刷业务

纸张、印刷成本在报业的营业成本中占了70%左右,而报业集团所属的印务公司,基本上都是以确保本集团报刊的印刷为己任。随着各个报业集团为提高平面媒体的印刷质量而购置了高档印刷设备,其产能过剩问题,由于纸厂联盟对纸张价格的调控所带来的成本波动幅度较大的问题,都成为报业集团开展印刷业务多元化经营的客观推手。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印刷业务多元化

可以承接全国性报刊的印刷,成为其代印点,还可以承接那些无力自建印刷厂、或者自有印刷厂质量难以达到要求媒体的业务,将剩余印刷产能尽量利用起来,扩大营业收入,这一点大多数报业集团已经做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印刷市场需求量日渐扩大,报业集团应抓住机遇,采取独资或者合资方式加快对这一市场开发,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印刷经营收入。

2、报业集团可以向印刷业务上游产业链延伸

2008年纸张价格的迅猛上涨,给报业成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理,2009年报业经济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纸张价格的走低。如何降低由于纸价的大幅波动而造成的印刷成本畸高畸低?山东大众报业集团与上市公司华泰股份合资成立大众华泰印务公司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报业集团参股造纸厂,或者与其合资成立印刷企业,可以以较稳定的价格获得主要原材料――纸张,有助于降低成本的升降幅度,有利于报业集团经济平稳运行。欧美发达国家的平面媒体集团,甚至将经营触角伸向了更上游的行业,比如森林业,其用意即在此。

以上所分析的是报业集团三大主要经营业务的多元化问题,侧重于业务层面,事实上,2008年114号文的下发,表明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心,基于此背景,报业集团战略层面的多元化经营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我国非常重视对舆论的引导、掌控,外部资本很难进入这一行业,报业集团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形成了独特的、较为优厚的资源,其一,报社的公众信誉度较高;其二,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公共关系;其三,信息来源渠道广阔、灵敏;其四,采编人员见多识广,可组成实力雄厚的智囊团。但如何化这种优势为胜势,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战略层面的多元化经营,各报业集团多有所探索,目前开展较多的是成立房地产公司,整合集团的资源,利用自身优势,以较低的价格拿地,进行住宅或商务楼盘开发,适逢这些年我国适龄购房人群较大,经济增长较快,带动房地产业整体繁荣,报业集团获利颇丰。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成立的楚天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的楚天都市花园,盈利近亿元;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旗下的房地产公司也多有斩获。有的报业集团眼光则放的更远,不仅仅局限于当地的发展,而是通过与知名品牌的房地产公司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房地产经营。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浙江绿城房地产股份公司合资成立浙江报业绿城投资公司。2007年浙报集团将福建宁德的地块进行了转让,转让价2个亿,而当时拿地的成本仅1000多万。

有些报业集团则涉足酒店业,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继大河锦江饭店成功后,依托管理、服务、人才优势,又先后组建大河国际酒店、大河公馆酒店、大河商务酒店,据了解,大河酒店经营网络每年可为该集团贡献四、五千万元的收入。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8

综合分析报告结构格式

综合分析报告的格式通常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较完整的标题应写明被分析单位名称、分析时期、分析内容和文种,如《华林食品有限公司20xx年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有的标题只具备其中的一两项要素,如《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2)正文

1)导言。导言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开头部分。它的写法主要是简明扼要地陈述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存在问题、指出分析的必要性和目的。也有的前言从介绍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出发,以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2)分析。这是综合分析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对有关数据进行运算推导,对各项经济指标做逐项的分析,对影响经济指标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既分析经济活动的成效和经验,又找出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然后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得出结论。

以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写作为例,应首先分别列出总产值、产品质量、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利润、资金、成本等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数据),通过同计划指标的对比百分数、同上期指标相比的百分数,来表明各项指标完成的好坏。然后分别分析生产、成本、销售、资金运用等重点指标对总产值、总利润的影响程度,再分析各指标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出问题原因。

主体部分运用数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数据表格相对集中,先列出表格和主要数据,然后分析评价,得出结论;另一种是边列举数据边分析评价,最后再附列完整表格给予总的评价,得出总的结论。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一定要充分运用准确的数据,结合文字加以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可信,更能说服人。

3)建议。结尾部分主要是在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即针对主体部分分析的种种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措施或建议。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9

关键词:财务报告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77-02

现在的财务报告(最初只是财务报表)原是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才在传统的会计与报表的基础上形成的,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还主要是现在的三表体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随着时代步伐迈人21世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高科技和知识化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中国经济将会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行业的竞争、风险的加剧、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不断演变,会计信息用户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时会计职业界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是企业财务报告没能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没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

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现行的报告体系都是一个以过去的交易事项为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强调谨慎性原则运用、难于用它恰当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告体系,尤其是随着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这个报告体系日益显露出了它的滞后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报告信息含量不够完备、信息不完整

首先在计量方面,财务报告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影响作用的,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告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报告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创造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算)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在财务报告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应用的不同前景。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强调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总结,这种总结是决策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决策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或规划,是一种包含有预期的经济行为。这就是说,如果会计数据仅仅局限于对以往经营过程的简单描述,便会形成会计数据信息的历史性与决策活动的未来性之间的不对称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投资形式的不断多样化(如证券投资、期货交易等形式),这种不完备的会计信息就会成为培育市场主体、支撑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可忽视的障碍,因而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终端产品的财务报告的“增容”,是我国经济对外开放逐步提高的客观要求。

其次,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把重点放在硬性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软性资产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现。据统计,1995年美国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高达50%~60%,而根据1997年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高达479.78亿美元,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其品牌价值也已达353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在一些高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然而传统的财务报告对此却无法充分反映,以至于导致当今类似英特尔、微软之类的股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通常比账面价值要高出3~8倍,从而不能有效满足信息使用者基于无形资产的决策需求。

二、报告的编制不够及时

何时披露财务报告方为恰当的问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要计算会计主体的利润实现情况,从理论上说,只有等到会计主体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结束时,才能通过收入和费用的归集与比较得以准确的计算。但此举实际上根本行不通,因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这样一来,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问题就是要确定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截止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按传统做法,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一般需按年度基础编制,一年才公布一次。但时至今日,随着竞争加剧、科技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动,尤其资本市场业已进入迅猛发展的时代,年报的时效性能否继续满足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令人颇堪疑虑。由于用户对于企业的投资及信贷决策往往需要经过连续地分析与评估程序方能定夺,因此,为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外提供较之一年一度更短期间的财务报告理应及早列入议事日程。

三、报表合并上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分散风险、抢占市场,在跨行业、跨地区乃至跨国经营方面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另一方面,在全球性的企业兼并浪潮之下,许多企业从物质资源的控制、技术力量的吸收以及竞争力的增强着眼,合并的对象往往跨行业、跨地区或者跨国界。因此,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未来必将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在控股经营的情况下,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各为独立的会计主体;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则可将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些独立的法律主体所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将其各自的财务报表予以合并,以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往往相差悬殊,反映总括性信息的合并财务报表就显得过于笼统模糊,无法揭示母公司及其联属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地理区域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而一旦如数提供母公司及其所有联属公司的财务报告,则可能因信息量过于繁杂,反而使投资者、债权人在决策的过程中不知从何下手为好。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直接关系到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

四、报告手段的落后、形式的单一

历来借助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是企业把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报告模式至今依然广为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二:对外提供标准格式的财务报告对企业而言比较经济;通用报告模式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不同类型信息使用者的共同或类似的信息需求。然而,这种通用式的报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上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因为就使用者而言,有的习惯于利用综合信息,有的则习惯于利用明细信息;有的倾向于使用定性信息,有的则倾向于定量信息;不同信息使用者对这四种信息类型的重新组合(如定量的综合信息、定性的明细信息等)又可能产生不同的偏好。此外,有的使用者喜用文字及数字式描述的信息;有的则喜用诸如图表、图像等直观的信息。因此,如何妥善解决这些信息使用上的差异问题,便给未来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改进策略

综上一些不足在基本肯定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改进,以求适应时展的需要。下面谈几点建议。

1.拓展信息披露内容,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揭示非财务信息。鉴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财务报告在考虑有形资产的同时,应该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此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机会与风险对企业的价值影响很大,所以,也需要对其加以充分揭示。这些信息的提供,将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并能使报告使用者洞察企业的整体价值。

信息是财务报告中有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但又不能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表外信息的形式有财务报表附注和专门报告两种。财务报表附注在实务中运用比较广泛,按照财务报告的充分揭示原则,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亦即财务报告应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因而应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首先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与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其次,增加财务报表附注。在会计发达国家,会计报表附注长度几乎是报表本身的5倍,从中可以看到附注的地位。相比之下,我国现行财务报表仍停留在以报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因而适当增加报表附注,增加对表外项目如长期购买协议以及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与确认标准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的披露也是“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更是“着眼于用户”的具体表现之一。在表外项目这方面还应增加有关表外信息的专门报告。

(1)概括性报告和差别报告。由于现代财务报告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理解,信息过量反而使重要的信息变得模糊。为此,企业可提供一种概括报告,仅反映必须予以揭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需要详尽信息的使用者可通过传统的完整的财务报告和差别报告来满足需要。差别报告是指为不同使用者提供的有差别的报告,包括:在内容上有差别。主要是考虑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手段、方式不同。在时间上有差别。当特定使用者提出需求时,可按任何时间和期间提供即时报表,或认为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直接与特定使用者的需求相关时,主动在业务的实际发生和终止时提供报表。

(2)过去经营情况的总结和盈利预测报告。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经营情况的总结报告,有助于使用者关注企业发展趋势,并据此预测未来年度的结果。在分析此报告时,使用者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报告期内,企业会计政策是否有变更;二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的汇总资料是否已进行了调整。盈利预测报告是指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预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利用盈利预测报告,还可评价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经营目标所作的努力,从而将报告使用者的注意力从短期的利润引向其他的长期目标。

(3)分部财务报告。集团企业提供的合并报表是高度综合的信息,它可能掩盖了处于不同行业、地区的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和差异。分部财务报告则是将集团企业所有分支机构的主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行业、地区分解,归类编制,它提高了财务报表对特定使用者的决策效用。

分部报告通过将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以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地了解各行业、各地区分部的具体情况。其主要作用有:一个企业集团经营的范围可能涉及十多个或上百个行业,生产的产品可能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每个行业的利润率、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通过编制分部报告,企业集团的管理当局可以及时地了解各行业、各地区分部的具体情况,以制定整个集团的全面发展规划,如是否扩大生产能力、是否开发新产品、是否开辟新的销售渠道等。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他们在决策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的大小问题,而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集团,其风险和报酬率的高低又往往取决于企业经营行业的性质和现状、经营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政策。对此,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披露分部报告信息的企业未来经营报酬和经营风险的分析比不披露分部报告信息的企业准确得多。

而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披露分部财务信息的企业的未来经营报酬和经营风险的分析,比不披露分部报告信息的企业准确得多。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披露分布信息也作出了有关规定,要求上市公司按行业、地域分类,提供前后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利润和净资产的信息。财政部在其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也要求将“分部营业利润和资产表”作为公司对外提供的四个附表之一。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分部信息的披露仍然较少,分部划分也不够明确,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2.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般包括: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一般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3.编制实时报告,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提高财务报告及时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因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就大大缩短。可以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由于internet和internet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循环以实时方式完成,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的动态信息。

4.编制预测财务报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因此要求编制预测报告(报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并加强规范和监督,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预测信息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损益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

5.编制全面收益报告。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的据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

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以下处理方法: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月;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以上是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当然,改进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但在改进和完善财务报告时,不仅要考虑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要充分兼顾“效益>成本”的原则,所提供的信息要充分准确,易于用户理解和接受,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前景作出恰当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纵论财务报表模式的改进.

2.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中国商业出版社

3.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

4.朱元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会计研究

5.熊焰韧.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报告[J].财务会计

6.阎达五,耿建新,戴德明.高级会议学[m].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篇10

报业发展环境

绍兴市紧邻杭州湾,处在杭州与宁波之间,地理位置优越。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782.74亿元,经济总量居长江三角洲地区第9位,浙江省第4位。单从经济总量角度看,绍兴市的报业运行有良好基础,但当地报纸广告收入却并没有与经济总量的高位相对应。据当地报人介绍,绍兴的经济结构为外向型,占经济总量的65%,而纺织业又占到经济比重的60%以上,市场大都在外地,在绍兴几乎无广告投放,因此经济总量与办报关联不大,通常的广告占GDp的比例在绍兴不适用。

报业发展繁荣依托城市人口和商业经济,绍兴市2010年末常住人口576万,但市区人口仅80万,城市人口密度不大,城区人口及面积位列浙江省备地市第10位和11位。主城区的人口规模制约了都市类报纸的发行,《绍兴晚报》和《天天商报》两张报纸的发行量20万份出头。而且绍兴市区商业不发达,缺少大商场,再加上靠近上海和杭州,本地消费被分流,这一特点制约了本地商业广告在报纸的投放,市区的商业广告投放甚至不如下面的县市诸暨、上虞。

杭州的《钱江晚报》和《都市快报》在市场扩张期曾经在绍兴竞争很激烈,当地报人回忆,当时这两张报纸订报折扣很多,让地市级报纸难以企及,但在绍兴铺了几年后,发行量稳固住了,而在广告方面吸纳又没什么进展,所以就没再深度进入。

绍兴市下辖的5个县市1个区,每个县市都有自办媒体,其中3家县级报归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这几家县报每年广告收入2000万~3000万元,也分割了市场。在省级报纸和县市报上压下挤的环境下,绍兴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赵解刚认为,绍兴日报社发展的压力和难度非常大,做得很辛苦,但这几年来也很有成效,在只有一个区的情况下做成报业年销售1.7亿元,所以想在文化产业方面破局,从2008年开始就提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本刊记者来到绍兴的时候,绍兴日报社刚搬进新盖好的大楼,新大楼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投资3.2亿元,在规模上仅次于浙报集团的大楼。绍兴日报社这几年在浙江发展很快,2005年末报社国有净资产1.2亿,2011年发展到347亿,这还不包括新大楼增值,员工收入每年8%递增,建大楼没有贷款,全部是自有资金。赵解刚认为,报社建这两栋大楼几亿元投下去不吃力,主要得益于改革带来的发展。绍兴日报社从2006年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广告、发行、财务部分的改革获得了一些优惠政策,同时进行预算决算成本管理,以报为单位进行成本控制,几年来经营收入大幅提高,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服务地方中心工作

《绍兴日报》1984年创刊,赵解刚提出,报社这几年重点抓了新闻舆论导向,三报一网贴近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加大分量做正面报道,侧重于2500年文化和绍兴风尚塑造,弘扬新时代绍兴精神,在全省新闻创新中走在前列。

绍兴日报社总编辑鲁兰洲说,主题宣传是报社的重头戏,不仅是时政宣传,结合重大会议报道,《绍兴日报》从小切口深挖找亮点,采编人员从会议中找出好新闻素材,从党和政府文件中找好新闻,发现规律;另外还围绕地方中心工作进行主题宣传:1.最近绍兴开展大城市建设,以保护2500年建城史的绍兴古城为中心,老城不动,开发新城;2城市转型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添加新兴产业;3缩小城乡差别,共同富裕。

《绍兴日报》2005年起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编委会每年设立10个品牌培训栏目,培育出浙江省名专栏“乡村穿行”。2007年报社开始建立首席记者制,培养优秀记者从业务通道获得待遇,推6个首席做标杆,带动年轻记者提升业务水平。总编辑鲁兰洲也尽可能参加报道实践,组织参加大型活动采访报道,率队采访写作,在地市报中组织大活动搞宣传,把新闻宣传与活动结合起来,2007年建军80周年,鲁兰洲带领三报一网小分队到建军主要纪念地采访,边采访边发稿,采写了“中国红色之旅”系列报道。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绍兴日报社提前策划,2007年10月三报一网推出征集有奖线索,大型系列报道“创业创新30年”做了一年,日报做百件风光盛事,晚报做百位风流人物,商报做百名风云越商,使绍兴453万人民共同关心,读者提供线索,被评为浙江新闻奖社会活动奖,2009年建国60周年,《绍兴日报》推出“见证共和国的辉煌”,上部写绍兴人在全国参与的重大建设项目,下部是绍兴人在绍兴重大历史事件、工程中,见证国家、绍兴重大变化。《绍兴日报》一系列主题报道产生了广泛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2010年《绍兴日报》编辑部设立了14个“新闻创新基地”,推动业务练兵,提升办报水平。

两张市民报定位分工

《绍兴晚报》1994年创刊,2000年,绍兴日报社兼并《轻纺城报》,改名《天天商报》于2001年推出,但报社内部也争议不断,该不该办,怎么办,有说合并到日报,有说办到下面县里,而且当时商报与晚报两张报纸定位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