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十篇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十篇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59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消防;宣传工作

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防宣传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到来为消防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使传统媒体宣传方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新媒体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新媒体运用于消防宣传工作,将稳步提高消防宣传工作的效果,使其宣传渠道更加多样化,宣传内容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全国消防宣传工作稳步开展,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一、新媒体的含义和特征

(一)新媒体的含义。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内容在内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是在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支撑下,为社会提供信息、娱乐等服务,呈现出新时代数字化的特点,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的概念比较宽泛,大致是指在信息传媒时代,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使信息传播更广、速度更快、方式更多,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新型媒体。(二)特点。1.多向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交互性。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能够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双方都有发言权。交流的方向从单向向多方向转变,由“一对一”模式转变为“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信息传播渠道较多,传播范围更广,信息资源更加丰富。2.数字技术。根据所依托技术的不同,可以明显区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传统媒体依靠传统技术,新媒体则是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数字技术,利用网络、卫星等手段将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服务。这种技术使媒体、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各种制约被打破,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数字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存储方便、兼容性强等优点,无疑为新媒体形式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2]。3.多元性。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传播方式也在逐步更新。传统的信息主体通常是电视台、报社、广播台等等,公众没有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力。如今信息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个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信息,并且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认知表达观点。新媒体的个性化定制,是超越传统媒体的重要因素。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受众更加细致,通过数字技术、云计算等方式,新媒体可以为每一个个体推荐感兴趣的信息。因此,人们收到的信息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定制个性化信息服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并且还可以这些信息来生成更多更新的信息资源。4.及时性。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可以做到即时,加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减少传播等待周期。同时,可以对信息动态进行及时跟踪报道,不断深化,进行背景资料的深挖和整合。此外,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平等传播,传统媒体由于版面有限,只能报道重大事件,而新媒体则能够对各种事件,无论大小,都能够进行报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计算机、手机等方便的智能终端接收和信息,有效地打破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提供更快、更多的信息,可以及时提供交互式信息和服务,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实时变化和更新。人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和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和具体情况,随时随地跟踪和关注事件的进展[3]。

二、新媒体与消防宣传工作的联系

在消防宣传工作中,运用新媒体将是未来宣传工作的主流趋势,新媒体能够被消防宣传所使用,成为消防宣传的工具。消防宣传利用新媒体的各种特征和优势,可以开展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消防宣传工作。消防宣传工作的核心是引导公众了解和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新媒体以其多方面的优势、速度快、受众多,作为宣传媒介,为消防知识和火灾事件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帮助让受众能够及时直观的、全面的了解消防知识,认识到火灾事故的危害性。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运来越强大,新媒体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传统媒体的宣传效果将越来越小。公众成为信息传播的者和传播者,而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因此,新媒体对于消防宣传工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新的发展机会。在消防宣传中,积极合理使用新媒体,不仅可以提高宣传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受众的参与兴趣。

三、消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形式单一。在传统的消防宣传形式中,多以说教式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不利于受众接受,而且可能会给受众带来一定厌恶情绪。传统的消防宣传方式主要以电视、报纸、宣传栏、讲座、广播、悬挂标语、横幅等为主,形式比较简单,缺乏创新性和生命力,对人民群众吸引力不大。公众参与消防教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长远来看,会降低观众的关注度,降低公众参与消防宣传的兴趣,影响消防宣传的效果。对于消防宣传工作者来说,宣传形式有待于更新和改进。(二)对消防宣传工作不够重视。当前,消防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好,各级各部门对利用新媒体开展消防宣传工作不够重视。在新媒体时代,大部分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消防宣传模式,没有将新媒体作为宣传载体。从宣传战略上看,消防宣传人员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和长远考虑,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新媒体利用率低,将新媒体资源闲置[4]。消防部门从事宣传教育培训的人员年龄较大,缺乏宣传教育培训。不能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他们的工作往往肤浅,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也有一些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或不专业。因此消防宣传教育工作需要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加强和做好新媒体消防宣传工作。(三)宣传内容保守。在火灾事故方面,传统的媒体报告模式是先简要描述火灾事故,然后主要报告灭火过程,最后提醒公众注意消防安全。这种报道既不能让观众学会自救逃生的手段,也不能让观众切身感受到火灾事故的危险性。如何评价消防宣传工作的成败,取决于受众对消防宣传内容的接受程度。消防宣传人员需要考虑不同的宣传内容和形式,否则很难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新媒体在消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一)丰富形式。新媒体时代,要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价值,兼顾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合理有序地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确保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协调发展。在新时期,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现有的工具,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实施消防知识宣传,推动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以新的宣传方式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新媒体,可以让日常的消防知识讲座中更加丰富,保证宣传效果更加显著。借助新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保证宣传工作的时效性。例如,设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并举办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了解公众的消防安全知识水平。也可以创建短视频账号,直播消防演习,或者一些消防知识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我们也可以通过微博举办劝诫、评奖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营造全民参与消防、学习消防的优质局面,达到消防安全宣传的目的[5]。(二)转变理念。在消防宣传的开展过程中,各部门要积极重视,认识到消防宣传的作用和意义,了解消防宣传的作用,明白消防宣传的内容,明确消防宣传的重要性,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使他们具有最基本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适当改变固有的观念,顺应时代潮流,了解新的发展和新的变化,我们应该优化宣传模式,保证新媒体在消防宣传工作中的占比和投入,在利用新媒体上投入资金,宣传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使用新媒体的能力,了解新媒体的应用优势,积极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优化消防宣传模式,以新带旧,大规模开展群众普及工作,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三)优化宣传内容。要转变消防宣传工作内容,突破原有模式,实现宣传内容和模式有效转型,展现消防宣传的吸引力。开展宣传工作,必须明确消防宣传工作的重点和宣传意义,了解新时代消防宣传工作的宣传内容,转变宣传角度,把握宣传重点。宣传工作者要积极学习,从众多的信息资源中找到宣传灵感,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了解重点,让报道更具活力,同时突出特色,吸引受众眼球,为宣传实效积累力量。此外,要密切关注身边的日常生活和消防宣传工作的落实。要把日常生活实践与现实生活案例相结合,让群众更加直观地认识火灾危险,教育群众掌握自助预防能力,缩小消防宣传与群众的距离,在帮助下实施宣传和舆论引导新媒体平台更多的人可以参与消防知识的普及,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五、结语

借助多种渠道,普及消防知识,增强群众防火意识,让群众领悟消防宣传工作的价值。宣传人员要加强学习,善于应用新媒体,明确理解和掌握新媒体宣传模式,推动其更好地为消防宣传工作服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将会动摇传统的消防安全教育模式,作为消防宣传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不畏难、不畏新,广泛涉足新媒体领域,并以其为载体,构建消防宣传新模式,着力提高宣传效果,敢于开拓进取,才能真正开展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最终实现全民消防安全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添.新媒体在消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今日消防,2020,005(001):78,80.

[2]管丹.新媒体技术在消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策略[J].今日消防,2020,005(005):4-5.

[3]王璐晨.浅析新媒体在消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J].消防界,2019,005(008):22-23.

[4]刘文锦.新媒体传播在油田宣传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索[J].卷宗,2019,009(008):266.

[5]王培元.运用短视频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探讨[J].传媒论坛,2019,002(010):69.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2

一、新媒体在党建宣传工作中的优势

报道及时,传播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和手机用户的数量正逐年递增。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我们党在党建宣传报道内容和形式上也在不断地创新。例如,在各种时事报道中,利用手机平台、手机报、互联网形式宣传报道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正是因为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报道及时,传播广泛,可以最快速最广泛地将信息传播开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个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文字、图片之外,还可以以视频、动画、超链接等形式进行传播,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宣传报道方式。例如,在《北京党建》数字电视多媒体平台中,它不仅有图文互动的形式,还有多个视频的表现形式,在节目上更是可以实时点播,这种多样化的表现方式满足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需求,更生动化、立体化和形象化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因而是非常具有优势的。

反馈及时,平等交流。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一个不同是,新媒体具有着反馈及时的特点,它使得传者与受者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甚至可以进行转换,任何人都可以是党建工作的宣传者,因而大大提高了党建工作实效。例如,以手机信息系统为例,基层干部不仅可以接收到党中央宣传的方针政策,也可以将基层的情况进行上报,各个干部之间还可以进行互动,实现了信息的及时沟通,是一种有效的党建宣传工作平台。

二、新媒体给党建宣传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给党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新媒体的不断普及,新媒体传播的各种多元化的信息给党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也给党的意识形态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正是因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自主性和无限性,一些多元化的信息在新媒体中流传开来,与主流思想发生了碰撞,对党的主流意识造成了冲击。此外,因为人人都可以在新媒体中发表看法和信息,而且造成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更需要提高党的舆论引导能力,做好党建新闻宣传工作。

给党的舆情疏导带来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党面临着严峻的执政环境和媒体环境的考验。网络信息及时,传播速度快,在社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针对一些突发事件来说,本来不是因为新媒体而发生的,却被新媒体扩大了影响力,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在整个事件中党和政府的处理不恰当,很容易使得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害,影响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新媒体环境给党的舆情疏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做好党建宣传工作

保持高度责任感,坚定政治立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建宣传工作,从事党建宣传工作的人员必须坚定政治立场,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在各种挑战中战胜诱惑,把握要害,提高工作效率。在新媒体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冲击着人们头脑,这给党的宣传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党建宣传工作人员要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保持高度责任感,认识党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指导工作,促进工作实效的提高。

积极转变观念,实现工作主动性。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到来,党建宣传工作只有更新工作观念,将被动宣传变为主动宣传,创新宣传工作的形式和模式,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党建宣传工作首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思想,树立起科学执政的观念,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其次,党建宣传工作要树立起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群众为本的党建宣传工作思想,在宣传的过程中关心和依靠群众,体现人文关怀。最后,党建宣传工作要更新工作模式和形式,提高党的宣传工作的先进性,不断地开拓创新。

积极创新方法,有效运用新媒体。新媒体具有着传播迅速、传播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重要优势,在党建宣传工作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党建宣传工作的水平。首先,要坚持发展的宣传工作思想,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党建宣传方法,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将群众的主动参与纳入到党建工作中来,促进工作在思想交流与沟通中进行提高。其次,要利用新媒体的有效作用,提高党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运用网络平台收集有针对性的党建信息,通过上党课、建网站、领导信箱、政务公开等形式来提高党建宣传工作的力度。最后,要运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传播的广泛性,让信息与群众生活相互渗透,以实现党建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积极创新内容,丰富宣传途径。传统的党建宣传途径仅仅只有党报、党刊,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BBS、QQ、微博、论坛、mSn等都可以被利用到党建宣传工作中来,共同促进党建宣传工作时效性的提高。当然,这就需要党建宣传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要创新工作内容,宣传有时代性、号召性的思想内容;第二,要宣传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体现群众困难,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弘扬社会风气。

注重实践总结,改善宣传工作。在新媒体下的党建宣传工作中,传统宣传工作方法不能全盘舍弃,新媒体的工作方法也不能全部吸收,这就需要积极从实践中总结,善于分析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深入开展党建宣传工作,探讨新媒体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促进网络时代下的宣传工作取得新成绩。例如,建立起党建宣传的反馈机制,定期进行宣传工作的归纳总结,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工作计划等等,都是有效的党建宣传工作方法。

总之,新媒体环境给党建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时期的党建宣传工作要成分发挥新媒体环境的优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方法、丰富内容、注重总结,不断提高党建宣传的工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院)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宣传思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3-0055-02 

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 

挑战 

1.1 传统宣传思想工作的权威性有所减弱 

在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掌握着教育的主动权,学生作为客体,被动地接受着“灌输”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播音员,人人都是通讯社,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新媒体随时随地吸收接纳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讯,渠道更为广阔、灵活和便捷。大学生从被教育者,客观上转换为了平等接受信息的主体,并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信息,并积极要求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 

1.2 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创新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高校的领导认识不到位,还是习惯于用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理念,指导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多强调的是领导意志,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侧重于“高大上”,而对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日常活动等涉猎不多,挖掘不够,没有形成上下良性互动。而新媒体时代,对这种传统理念提出了挑战,甚至新媒体在学生中已经普及了,宣传思想部门还停留在传统宣传思想工作的思维惯式中,没有及时跟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导致工作陷入被动。 

1.3 新媒体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受众获取资讯的渠道更加丰富和多元,传统的长篇大论式的文字已经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了,而更加个性化、动态化和吸引注意力的报道形式才会吸引人。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中的管理者、从业人员,大多不是宣传思想专业科班出身,在专业素养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加上新媒体传播规律和传统媒体传播规律有很大不同,对这支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 

机遇 

2.1 拓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平台 

当前,各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借助其平台,实现宣传思想工作阵地的数字化、多元化。新媒体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媒体终端,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更加具有渗透性的信息和服务。尤其是大学生,由于年轻而且熟悉互联网,对社交和获取资讯有着强烈的需求,新媒体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社交的重要平台。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通过建立微博、微信、QQ群等载体,把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融入到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 

2.2 创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段 

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手段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影响力范围不广。比如,高校常用的传播手段,校报、电视、广播等,不同程度的存在成本较高、实效性差的问题。而新媒体时代,手机微信、微博、QQ群、贴吧等,以其更加灵活便捷、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日益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崭新载体和手段。虽然,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诸如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等问题,但是,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积极顺应新媒体发展大势,深入研究新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手段,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2.3 提高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效率 

新媒体相关信息的与传统媒体不同,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迅速快捷的把信息传播到任何一个地方。这样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大多数高校中,都非常重视新媒体建设,在原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推出了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把学校的各类信息,借助新媒体及时进行,畅通了学校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渠道,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氛围。 

3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策略与路径 

3.1 创新工作理念,树立大宣传格局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是就宣传论宣传,而是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有针对性,追求实效的宣传。首先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形成以党政为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各单位(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格局。其次,各高校的管理者要加强对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工作举措,认真加以研究,不能用老思路、老办法做新媒体工作,要着力建设一批“新媒体”意识形态阵地。最后,要积极学习,借鉴社会上新媒体建设管理运营的先进经验,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校园正能量,实现新媒体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 

3.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增强其政治理论素养,更要提高其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要积极挖掘学校的师生资源,建立一支兼职的宣传思想队伍。高校宣传工作中,既要有文笔好的编辑人员,也要有善于策划创作的策划人员,同时也要有熟悉新媒体技术的人员,各类人员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方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3.3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是谁要消灭谁,而是两者如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一是传统媒体要向新媒体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自身的改造升级,提高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比如建立报纸网络版、手机版。二是新媒体也要借鉴传统媒体的有益经验,比如在处理危机事件消息、传播敏感信息等方面。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核心是理念创新,关键是技术支撑,目标是形成更强大的舆论覆盖面和更强的宣传影响力。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新媒体;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

随着高科技与新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迅速兴起并快速发展。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特点受到受众的青睐,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不断改变。这也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新媒体的“崛起”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压力”

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其中,20至29岁的网民占比较高。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V大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与新媒体环境密不可分。在新媒体发展特别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的深刻变化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挑战。

1、给高校宣传的定位带来考验

新媒体的发展利弊同在,在带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社会思潮的多元多变态势,各种其他形式的道德价值观、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等逐渐渗透进校园,形成多种文化的强烈碰撞,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长久以来,很多高校的宣传还停留在灌输、机械重复、单向输出的层面。部分高校的新闻宣传较侧重于学校领导活动的报道,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一线教师的动态、学生热议的话题等缺少挖掘,某种程度上成了传话筒、大喇叭。而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相较于其他群体来说,更易于接受并使用新媒体。而且在校期间,同学们之间也更倾向于使用手机、网络接收和转发、传播各种信息,这就对高校宣传部门的定位提出了挑战。一味地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再符合当前的形势,这也迫使高校宣传工作要接受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是否能到老师和同学们工作和学习之中,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声音,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成才,这是高校宣传部门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2、舆情环境发生变化,高校舆情易发高发

新媒体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信息舆论的藩篱也日渐被削弱,高校舆情与社会舆情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学校师生关注的热点,如学术道德问题、师德问题等问题,会因某个偶然事件触发而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社会上的某些问题,如、国际局势、社会民生等,看似与高校师生无直接利益关系,都可能成为变成校园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很容易引发校园舆情。校园舆情加之社会舆情,使得事件更加不可控制。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

3、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模式被打破

在传统传播环境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属于单向度传播关系。但在新媒体环境中,这种关系演变为交互性的网状传播。师生依赖学校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行为发生改变,他们通过新媒体自主获取信息并对学校宣传构成一定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如果高校宣传仍采用“一言堂”“满堂灌”单纯外部灌输的形式,则会使政策理论与师生的生活实际相分离,使政治学习沦为形式,实效性变差。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高校里的宣传栏、横幅、手册难以发挥较大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怎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宣传方式,谈师生真正关心的话题,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这是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模式提出的挑战。

4、对高校宣传队伍提出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如果仅仅凭借思政课或者是宣传工作人员发挥作用,收效甚微。相反还有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如何加强阵地管理,怎样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是新媒体时代给宣传队伍提出的全新挑战。如何吸纳新媒体专业人士、优化宣传队伍结构、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模式、重塑宣传队伍形象,成为高校宣传队伍建设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探究

1、创新高校宣传工作的理念

在新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高校宣传工作要做精做实,首先树立“大宣传”的理念。要改变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宣传部们、宣传干部才能做的观念,克服宣传的本位主义思想。要强化“全员宣传”的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宣传氛围,树立“大宣传”的观念。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宣传思想工作要摒弃过去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变“小宣传”为“大宣传”,将“平面宣传”变“立体宣传”,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同时,要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将宣传思想工作向社会化、全员化推进,在全校形成以党委、行政为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和各司其职的大宣传格局。

山东女子学院宣传部门,及时与学校各部门、单位沟通,挖掘亮点,一方面鼓励各部门、单位,特别是二级学院、团委、学生处通讯员主动报送新闻;另一方面,及时关注学校智能办公网、每周工作安排等,及时提醒、催促有关部门报送当天的新闻。对于一些有特色亮点的新闻,除在学校主页外,报送教育厅网站、中国妇女网等主流媒体网站。另外,经常与各部门、各院部就新闻宣传进行沟通,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新闻座谈会,以便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2、充分利用网络特点,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式

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及时性以及大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必须体现以上几个特点。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建有新媒体平台,好多高校开通了微信、微博、官方QQ等平台,但对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利用还仅限于表面还,缺乏互动性、信息更新不及时,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真正走进大学生当中,就要用大学生听得懂、喜爱的语言,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巧妙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女子学院团委设计开展了网上团校包括“十报告名词解释”、“四个全面”“北大讲话”“给北大学生回信”等专题,并转发了部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通过微博、微信加强对学生的舆论引导,开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板块中包含了“引经据典”、“当代青年立德树人”、“高校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白话十三五”等体现青春正能量的微博微信线上活动,其中“引经据典”更是将”北大五四讲话”中用到的成语典故、名句民谚等纷纷摘出,进行注释、剖析。团委坚持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网络环境和浓厚舆论氛围。

3、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完美结合,形成宣传工作合力

继续发挥传统校园媒体的作用,如校报、广播、宣传栏等,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新媒体作为宣传的重要抓手,如学校网站、微博、微信等,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加强传统媒与体新媒体的整合运用,形成合力发挥宣传作用。注重挖掘校内外师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互动。对于负面新闻或不良信息,要及时做好师生思想的疏导工作。在学校校庆、运动会、大型学术会议等重大社会活动节点,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直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网络宣传影响力,掌握新媒体的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权,引导新媒体迅速成为校园主流媒体。

山东女子学院官方微信2016年12月,粉丝增至17000余人,最美连队投票微信单篇阅读量达90000余次,在山东省本科高校微信综合影响力排行中位列第五。改版后的微信平台增加了学校简介、教务查询、微信点歌台等多种功能,并开展了“最美情话送给最美的她”晒照片活动,军训最美连队评选活动,文明离校留言签名活动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宣传的实效性。

学校校报与微信平台共有一只专业素质较好的大学生记者队伍,记者团内设有采编部、摄影部、新媒体部、外联部、秘书处等部门,在学校大型活动、热点互动等环节各部门间分工合作,从策划、采访、信息整理、汇总等方面各有侧重,两类媒体间在新闻蟮馈⒆刊专栏、重点事件等方面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逐步建立健全互通式、全方位、广覆盖、功能互补的校园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网络格局。

4、构建宣传培训机制,建设专业宣传队伍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抓出实效的关键所在是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水平高、肯干事”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首先要注重专职宣传部干部的业务提升,新媒体很大程度上要求传者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因此,专职宣传干部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对舆情事件的研判分析处理能力。其次要利用好兼职宣传队伍。要建立“大宣传”格局,就要利用好兼职宣传队伍,包括辅导员、思政教师、二级学院的通讯员、学生骨干等,只有建立起一支健全的宣传队伍,才能真正将思想传达到每个人,才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颜士轩.新媒体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4(5).

[2]吴思佳.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不足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李永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4]陈恕平,关天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提升实效性[J].社科纵横,2010(8).

[5]吕剑红.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宣传格局构建探讨[J].学理论,2013(18).

[6]张岳君,陈锦,刘志伟.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3(7).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5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主旋律的把握,是新闻传媒与社会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的必经之路。[1]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要素,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发展国家经济效益的保障性因素。市场经济的活跃度是社会发展情况的主要衡量指标。市场经济的分配不均是公民之间利益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与人有关的因素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从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来看,全面协调可持续成为了我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建设和完善,是促进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措施。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和协调性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行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性的主要表现。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国家未来的发展需求。[2]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对现代社会的真实情况进行反映。信息宣传和传播任务是新闻传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对和谐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新闻传媒的发展情况来看,维护公平正义、坚守社会道德,是新闻宣传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二、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与新闻宣传的共生关系

(一)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撑作用

新闻传媒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新闻传媒的宣传导向作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新闻传媒需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性的、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播报。[3]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下,新闻媒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可以为新闻传媒的资金因素和资源要素提供一定的保障。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为新闻传播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信息发展渠道。因而,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大环境方面。

(二)社会经济对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制约作用和引导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传媒业的整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与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性的关系。[4]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是新闻传媒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可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本条件。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分工的细化和生产部门之间联系的强化,让人们开始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关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让信息加工条件和信息采集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了使产品的生产成本、交换成本和流通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工厂开始向道路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集中,这就为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受众市场、资本市场、广告市场和新闻来源市场在相关报纸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从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市民阶层是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可以为报纸媒体提供一个广阔的读者市场;市场经济繁荣,可以为新闻媒体提广告市场;城市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和多元化特点,为社会新闻、文体娱乐新闻提供了来源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则为新闻传媒提供了投资市场。于是,新闻来源、读者群体和投资市场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素。这样,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成为了新闻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来,我国专业财经媒体的纷纷创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创刊的《市场报》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当代财经类传媒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末创刊的《中华工商时报》等刊物则是国家出于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而创建的财经传媒,其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国际商报》等报纸和广播电视财经频道的出现,让财经媒体在专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进入新世纪后,《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和在互联网兴起以后所出现的一些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中的财经证券频道,成为了宣传财经新闻的重要载体。传媒的产生与发展,是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产物,也是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新闻传媒及宣传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影响

新闻传媒自身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功能与社会经济现象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导向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对新闻宣传工作经济价值的量化分析工作并不是对其最终价值进行衡量的有效方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社会大众的需求声音是新闻媒体关注的三大重要内容。新闻媒体对一些热点事件的持续关注,可以让这一事件得到有关部门的妥善处理。新闻宣传工作是对居民生活需求进行转播的重要方式,可以让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有效提升和拓展,从而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新闻传媒的广告传播行为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让新闻宣传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新闻传媒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行业。社会民众对传媒产品的消费情况和企业广告的支出情况也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传媒产业经济的繁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传媒产业经济的繁荣也会让新闻宣传工作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现代经济领域,广告可以被看作是传媒产业发展状况的反映。因此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体的广告总额也表现出了高速增长的特点。信息沟通在社会经济系统的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经新闻宣传对经济信息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在经济领域对市场经济所涉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要素产生积极影响。新闻宣传机制对社会经济的热点和焦点的传播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些与社会热点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报道是促进传媒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只要新闻媒体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新闻宣传工作往往可以达到相对较好的传播效果。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工作可以发挥出信息预警的功能。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对经济活动的未来进行了解和预判,进而在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传媒产业与地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融合,可以为某一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与新闻宣传有关的传媒组织和一些与新闻媒体相关联的创意组织已经在一些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表现出了集群现象。从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这种集群趋势在我国也已经有所体现。对于与新闻宣传有关的传媒业和文化产业而言,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和物资流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是这些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基于地缘因素的信息体系与知识因素和资源要素之间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区域内各个产业相关要素之间的不断作用与融合的过程,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传媒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融合,既可以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对区域空间的契合度进行提升的基础上,推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

三、新闻宣传推动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对新闻传媒发展模式进行创新

新闻传媒发展模式的创新主要设计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闻宣传硬件设备的更新;二是新闻宣传内容的创新;三是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新闻宣传工作中,媒体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可以让新闻信息的宣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和谐社会的经济传播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让新闻宣传在时展要求下进行内容和形式的不断转变。值得重视的是,新闻传播形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是新时期新闻传媒的重要传播媒介,应加以有效利用和善于利用。

(二)对新闻宣传的自身价值进行重视

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和谐的社会声音可以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舆论保障。新闻宣传就是发挥这一保障作用的重要方式。从新闻传媒的宣传价值来看,它可以在借助新闻宣传向人们传递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发挥出对普通百姓的思想进行引导和保障的作用。在对我国媒体行业的现状进行探究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对新闻传媒自身价值的重视,可以让新闻宣传成为对各种价值进行协调的工具,这就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遵循国家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成为了新时期新闻宣传中所要遵循的原则。[7]

(三)对平民情怀进行展示

在新闻媒体领域,平民情怀主要指的是新闻媒体在对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关注的基础上,对广大普通民众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平民情怀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必须秉持的工作态度。在自身利益的影响下,不同阶层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会表现出差异性的特点。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不同阶层人民的声音的倾听,可以让国家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新闻传媒是对平民阶层的信息进行传递的重要机构,新闻宣传工作也是对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进行展示的主要方式。平民情怀的展示,对新闻传媒的长远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出发点。新闻宣传在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充分了解新闻传媒及宣传工作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对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谢国勇单位:万州区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许琳.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J].新闻传播,2016(01):110-111.

[2]孙见泰.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共生关系探讨[J].中国报业,2016(14):22-23.

[3]潘骏晖.新闻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资讯,2014(32):210.

[4]孙超.基于和谐社会视阈的新闻宣传创新路径探究[J].理论月刊,2007(09):85-87.

[5]姚江龙.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51-53.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6

一、阐述新媒体与新媒体时代到来主要特征

1.1针对于新媒体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新媒体是新时展的产物,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首先,新媒体可以使每个人实现大众传播。其次,新媒体信息和利益不发生关系。再次,新媒体的传播针对性较强。最后,新媒体受众的主动性较强。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传统技术,多元化的增值服务,细分化的受众结构,除此之外新型的媒体几乎无使用成本。

1.2阐述新媒体时代到来的主要特征

第一,新媒体已经具备成熟的市场,而且在不断的发展中。基于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而产生的数字杂志,智能手机以及触摸媒体等,这些媒体形态不断的更新进步。不但大部分人拥有智能通信设备,而且每年新媒体市场的规模效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第二,新媒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设备在家进行资料的查询,逐渐的脱离对于纸质媒体的依赖,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利用网上聊天工具替代通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商业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经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二、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策略

2.1组织师生积极进行高校的宣传工作

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人际传播,若高校内的全部师生是10000名,以每个人社会传播一次信息为例,该校信息传播量可达一万次,若对10000名师生做好引导性教育,再组织其进行信息的传播,会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由此可见,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积极的宣传工作本身有着较大的宣传价值。各高校若想提高自身的宣传工作效率,可以积极调动全校师生利用多样化的渠道做好宣传工作。还可以对师生做好宣传的相关技巧培训,激发师生对于宣传工作本身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最大发挥出每个个体的宣传作用。

2.2打开高校宣传工作的渠道

高校可以向企业营销宣传方式学习,打开非媒体的宣传渠道。在实际的宣传工作中可以积极组织义务服务的活动做好社区与基层的宣传活动,或是进行校企的联谊活动,提升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帮助学校做宣传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方面的新闻报道,以活动为主要宣传载体,以上渠道均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可供选择与利用的重要宣传方法。

2.3利用新媒体进行高校的宣传工作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形式较多,每种形式的特征与宣传价值各不相同。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高校的宣传工作,因为他们是应用互联网的主体,也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点对象,所以在高校的宣传工作中应用互联网能够有效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其次利用基于互联网发展形成的新媒体形式微博,微信以及各种论坛等。现代社会中大部分的大学生群体每天都需要刷微薄,刷朋友圈,访问论坛等,这些已经成为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而且在这新新媒体形态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可供宣传,大学生可以在接受宣传后继续进行宣传,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新的媒体形式作为高校宣传渠道,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4合理规划宣传内容

对于高校宣传的内容而言,不等同于高校自身的新闻网,不仅仅是把宣传内容生搬硬套在新媒体形式上进行高校的宣传工作,而是在新媒体形式上更注重与宣传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时事,以校园活动为主,对于校园舆情进行监督。对于受众群体的切实需要予以满足,及时性的做好宣传报道。利用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工作时,需要寻找贴合师生生活的真实新闻,把新媒体向满足师生喜闻乐见需求的平台转变,可以使高校的宣传工作受到师生的喜爱。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7

摘要宣传报道是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工会展示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的使用者实现了从信息接收者到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转变,具有年轻化和互动性的特点,但新媒体时代的工会宣传仍存在传播方式和渠道落后,受众面小的缺陷。本文将从资源整合、正能量传递、网络构建、受众群体细分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工会提高宣传能力的方法,探讨创新工会文化宣传的形式。

关键词工会宣传新媒体创新正能量受众细分

所谓新媒体,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新媒体的使用者不再仅仅接收信息,而有可能成为传播的主体,比如在青年教职工中间流行的微博、微信,他们可以随时和传播信息。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是工会宣传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性新课题。

一、新媒体给高校工会文化宣传工作带来的的冲击

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话语方式和新的思维方式,给工会的传统宣传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环境复杂多变,舆论途径百花齐放,舆论内容爆炸式增长,从形式到内容都超出了我们的掌控,使得工会文化建设的更新与升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手段及思维相对传统

虽然各高校的工会组织都十分重视新闻宣传,都在努力通过宣传工作提升工会工作的影响力,但是工会的宣传语言、手段和思维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却仍然是传统的、滞后的。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工会宣传仍然采用并满足于如下一些传统手段,如橱窗、报刊、组织文体活动、召开新闻会、文艺展演等等。“我说你听”的单向的传播模式和缺乏时效性的宣传内容,致使很多年轻教职工已成为传统媒体的流失受众。

(二)宣传模式创新重‘形’不重‘质’

在互联网时代,几乎各高校工会都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主页,用于新闻、活动举办通知、工会会员服务及链接其他网站等简单功能,但是由于网站的维护以及内容的更新都还是走老路,信息不及时、教职工参与度不高,最终使工会的主页变成没有生气的网页。虽然也有一些高校建立官方微博、QQ交流群等尝鲜新媒体的新举措,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是抱有以前宣传工作中的旧思路,仅限于新闻,宣传力度有限。

(三)宣传内容正能量不足

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小型化,教职工个人在面对社会大环境时的无力感日益加剧。由于校区分散,居住分散,上课时间不同等原因,教职工的集体依托感比较薄弱,找领导谈心又受到时间或空间的制约,使得教职工在精神方面的压力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排解,偶有发生高校教师抑郁、自杀等行为。传统的工会宣传工作因受宣传手段和形式的制约,对教职工身心健康方面不能及时、准确的预警和干预,很难及时对教职工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激励。

(四)宣传影响力日趋下降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群体还有分散化、小众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大大淡化了工会文化的传播效果。高校工会的组织成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教师,这一部分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新技术十分敏感且参与度高,所以在高校工会成员中,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和使用比例是比较高的。但是目前来看,由于很难适应年轻教师的媒体接触和使用习惯,工会既有的传播体系对这一群体的影响力却是在不断下降的。

二、新媒体给高校工会文化宣传工作带来的机遇

1.受众年轻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广播等曾经垄断话语权的传统媒体,收视群体已逐渐萎缩为中老年教师群体,不可避免地失去原有的受众和收视优势。而作为学校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却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社交网络、手机等在教师中应用很普遍,这种态势要求工会宣传必须占领新媒体阵地以抢占话语权。

2.实时互动性:新媒体的本质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由于新媒体讲究互动,者更普遍,其内容很多来自草根,基本与读者平视,更容易让那些希望表现自己的年轻教职工和希望被别人关心的年轻教职工喜爱。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性,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便于他们相对自由的发言或交流思想、表达观点、在讨论中加深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3.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两头都是个性化的独立个体,当很多教职工关注到同一个事件时,这些独立的传播原点,将自主地汇集成一个巨大的信息面,传播影响面非常大,传播速度也很迅速。

4.信息来源多样化:新媒体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能成为信息的受众亦可成为信息的来源,从而使得信息的来源广泛而且多样化。这样的优势可以使参与者在虚拟的网络上更加容易找到感兴趣的资讯和资料。

5.新媒体的可选择性和便捷性:新媒体之所以受到青睐并迅速普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使用的可选择性与便利性。可选择性意味着教职工处于传播过程的中心位置,教职工主导着媒介的使用权,教职工成为传播渠道的主人,便利性意味着教职工使用成本的降低与心理情感的接近,这种从开始就对受众群体采用尊重姿态的媒体时所当然地受到社会的欢迎。

三、利用新媒体提升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设想

在个人需求的差异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新媒体时代,校工会就是要随时关注教职工的个性化需求,让居住在不同校区、不同空间的教职工找到归属感。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满足教职工希望充分表达自我,并得到高度个性化信息满足的要求,通过新媒体多样化的沟通互动方式拉近教职工之间的距离,利用网络文化圈回归校园,让教职工们共享专业知识,分享生活经验,获得集体依托感。

(一)整合社会资源,输送及时信息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影响,各高校网民和手机网络覆盖均快速增长,官方博客、自主网络电视的发展更如雨后春笋,速度惊人。高校工会宣传工作者可以利用现有手机、博客、网络电视等,全面迅速的扫描信息,整合资源,把工会的文字信息、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第一时间及时地分发至教职工终端,向不同地域、不同终端上的教职工提供双向的、交互的内容服务和体验。利用新媒体可以丰富信息沟通渠道的选择,增强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促进工会的宣传工作。具体做法比如以教育工会网站为依托,把各高校工会组织起来,构建一个资源讯息共享的大网络,还可以将北京各高校工会新闻上传给北京市教育工会,由北京市教育工会后台把关发至网页,利用QQ视频群聊,召开联谊会,工作交流会,微信群,随时沟通。这样我们的工会宣传工作就可以实现校际之间,教师职工之间,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开创工会网络宣传的新局面。利用微博,把国家大事,学校新闻、新近通知等短时间内传播到每个教师那里,而普通教师也乐于及时方便地关注到学校的每一个方面的动态。

(二)利用新媒体有效互动,激发教职工的参与热情

这些新媒体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老师们由于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地理上的远近而无法经常交流沟通的问题,增强了老师们的集体感,也是年轻的教职工喜爱接受的好方法。

利用新媒体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交流互动,无论是交流、反馈、讨论都具有双向互动的优点。QQ、mSn、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已成为教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新媒体还具有私聊的优越性,教职工可以积极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工会工作者根据老师所显示出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保证教职工思想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利用新媒体还可以点对面的交流互动,比如微博、BBS、博客。教职工经常利用微博发表观点、展示自我、时时的记录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他的粉丝和受众可以根据微博的内容发表言论。也可以建立工会的官方微博,微博的内容坚持主题健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原则,做到让教职工喜闻乐见;还可以成立一个QQ群,在群里实时发表工会的最新动态,分享老师们的话语以及生活趣事,不仅让老师们互相更加了解,体会到了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快乐;也可以建立几个分类微信群,让众多老师们加入群聊之中,时而语音,时而图片,偶尔开开玩笑,拉拉家常,方便而又受欢迎。

(三)细分受众群体,虚拟交流免尴尬

在工会文化宣传的传播效果方面,需要对受众群体的媒体使用进行细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聚众传播,这样才能提升与改善传播效果,提高宣传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比如,对于体育社团群体,体育比赛的信息;对于文艺爱好者,文艺表演的信息和新闻;对于相同专业的学术团体,学术沙龙探讨结果等等,这种互动和有选择的信息传递,更容易激起相关人员的关注和讨论。新媒体的出现,使文化传播形式更多样、渠道更畅通。当然,新媒体的虚拟信息传播不仅指信息本身的虚拟性,同时也反映出新媒体时代人际传播的虚拟性。传播者与受众者的年龄、性别、相貌、身份等重要的特征都被掩盖,避免了由于地位、年龄、相貌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尴尬,让工会文化的信息只作为纯粹的信息进行传播。

(四)关怀教职工内心,传递正能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如今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是传统媒体流失的受众群。要更好地开展工会宣传工作,就要赢得青年教师受众,让他们感兴趣,而要赢得青年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构建他们喜欢的网络平台,特别是手机网络平台。通过新媒体的互动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高效沟通,使广大群众、尤其是当代青年教职工,充分了解工会,提高工会宣传工作在教职工之间的影响,把正确积极的心态传递给教职工;也可以请心理专家在线,匿名进行咨询,给予心理支持,有针对性的对教职工进行引导、干预和治疗,疏导教职工在面对困境时不安情绪,提前预警,早期干预。时时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介质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将学校教职工团结凝聚在一起,建立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校园大家庭,通过互帮互助,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让青年人看到希望。

四、结束语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外宣媒体twitter国家形象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编号14457669D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若干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长进,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中国崛起引起世界的瞩目。但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并没有获得与其自身的进取努力和已获得的成就相对应的国家形象,特别是在西方世界”。

继在外宣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后,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也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6年新闻出版的工作重点更是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国内重点新闻外宣媒体自2012年起,纷纷开通twitter、Facebook账号,定位国外受众,对中国的大政方针、发展变化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和宣传,发挥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就中国外宣媒体2016年twitter“两会”报道为例,分析中国外宣媒体“两会”传播特点,并探讨外宣媒体在中国国家形象树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国外宣媒体twitter“两会”期间传播特点

中国的“两会”在英文中可以翻译为“twoSessions”和“Lianghui”,登陆twitter账户,分别以此为关键词,搜索时间为2016年3月1日至3月20日(为twitter网页显示时间)。检索出相关网页,经统计,针对“两会”的有效推文共646条。其中,以“twoSessions”为关键词的推文共552条,来自于34家国内外不同外宣媒体;以“Lianghui”为关键词推文共94条。来自于15家国内外不同外宣媒体。从推文数量可以看出,中国的“两会”翻译为“twoSessions”的用户接受度要高于“Lianghui”的翻译。

在统计出的数十家国内外外宣媒体twitter中,研究根据中国外宣媒体的知名度、受众的认可度、发送推文数、推文内容、转推数、点赞、评论等相关因素,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几家外宣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总结“两会”报道期间的传播特点。这些外宣媒体是由新华网开通的ChinaXinhuanews,中国网开通的.cn,央视网开通的CCtV,中国日报网开通的ChinaDaily,环球时报开通的Globaltimes和北京周报开通的BeijingReview。经过对“两会”期间这些主流外宣媒体所发推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外宣媒体twitter“两会”期间传播具有如下特点:

1.议题式推文的设置受到海外受众关注,转推量大幅提升。

在对“两会”的报道中,国内主流外宣媒体注重和强化了针对“两会”的议题推文设置。面对国外受众可能对中国政治制度方面情况的不了解,在“两会”前夕,外宣媒体策划了相关内容的介绍。包括“whatarenpCandCppCC?(什么是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whydoestheworldattachgreatsignificancetotwoSessions?(为什么世界如此关注“两会”?)”,“whattoexpectfromChina’stwoSessions?(从中国“两会”我们期待什么?)”等,从不同层面对海外受众进行答疑解惑,这些稿件在twitter平台都收到了较高的关注度,转推量也大幅增长。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海外受众对中国的重要时事,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有更强的兴趣和了解的欲望,关注中国的发展。并且,推文的话题性越强,能推动国外受众表达的欲望,推文越容易收到国外受众的关注和二次转推。

“两会”召开期间,上述外宣媒体继续进行相关议题的策划和设置,紧跟“两会”议程设置步伐,了解受众需要,体现时效性。例如,新华社twitter策划的议题是“China’scabinetministerstomeetthepressduringtwoSessions.whodoyouwanttohear?(中国各部长在“两会”期间会见新闻界,你想听谁发言?)”海外受众反应热烈,评论、点赞、转推数大。议题式推文的设置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国外受众进行了2404次投票,此推文被转推103次。从投票的结果看,国外受众对中国南海争端、朝鲜核试验、叙利亚和平谈判等内容获得了最多的投票数。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中国日渐崛起的世界大国地位,中国对世界局势的态度和行动,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说明,中国在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同时,更应积极树立我们健康、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

2.报道内容全面丰富,重视时效性、全面性和趣味性。

从报道的内容来看,上述主要外宣媒体,在“两会”期间,共发263条推文,包括会议日程介绍、重点内容聚焦、专题话题讨论以及其他相关推文。在全面报道的同时,把新闻的时效性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两会”召开在即之时,外宣媒体在twitter上开始倒计时,“twoSessionsinfourminute(两会倒计时四分钟)”,此推文收到919次点赞,并被转推293次(图一)。之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各部长的答记者问,推文与两会现场基本同步,很好地保持了新闻的时效性,外宣媒体还注意到了新闻的及时性和分享性,保持和用户的良性互动,让消息迅速遍布对新闻有兴趣、爱好和评论欲望的受众群体,并从中得到反馈,以便对报道内容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外宣媒体twitter除了对“两会”讨论的热点问题,如反腐倡廉、金融改革等有相当篇幅的报道外,还对国际外交发展、南海问题、国内教育改革、就业问题等进行了内容推送,使推文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其中,总理提出“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三万公里”的推文更是获得了109的转推(图二)。

曾有专家评论,中国的网络传播主体往往传承传统媒体的报道模式和语言风格,总是充满着浓浓的“官方色彩”和“正襟危坐”,“不接地气”,不容易得到国外受众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的两会报道中,中国外宣媒体更加注意了国外受众的接受风格,开始从“高高在上”走向“娓娓道来”,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其中,有两则针对的卡通漫画推文,把参加两会讨论的新闻,用生动、形象和可爱的漫画形象进行了推送和说明,获得了很高的收藏和转推,说明中国主流外宣媒体,在注重新闻时效性、全面性的同时,也关注了新闻的趣味性和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以更加新奇有趣的方式鼓励受众阅读推文。外宣媒体在宣传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同时,不忘增加亲和力,塑造了国际大国传媒的良好形象。

3.推文更加重视多模态的形式,迎合现代受众阅读习惯。

多模态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方式。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具有获得交际信息的多种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因此在现代媒介和技术的支持下,人类的交流可以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多模态的形式整合了图像学、符号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外宣媒体的推文中,仅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推文只有18条,占总数的6.8%。外宣媒体更加重视多模态的形式,推文多以文字+图片、文字+图片+链接、文字+视频等形式出现。且上述外宣媒体推文中的图片,与文字内容高度匹配,相得益彰,并以多种方式呈现。在信息化、图片化的时代,外宣媒体所采用的多模态的推文形式,符合现代受众阅读习惯的需要,扩大了受众范围,逐步推进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

中国主流外宣媒体在中国国家形象树立中的路径思考

在国内外新媒体发展的时代,国家形象的树立包括众多方面的内容,除了自身综合国力提高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外,通过媒体扩大国家形象的传播和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使国际形象传播、树立、接受的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受到了受众广泛的认可。国家主流外宣媒体,更是新媒体传播时代国家形象树立的主要宣传渠道。外宣媒体twitter的建立,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twitter传播中国主流的价值观、政治观、文化观,并和国外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受众的接受扩大中国在国家的影响和范围,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主流外宣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克服了建立之初话语权和影响力弱、语言表达不够先进、互动性较差等缺点之后,外宣媒体树立了全新的形象,在报道内容、议题设置、多渠道表达、增加互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随之关注度、转推数、评论数等有大幅度上升,且中国影响度逐步增加,中国以更加正面、积极、和平的方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但在肯定中国主流外宣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同时,也应意识到,目前的外宣媒体在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仍有提升和进步的空间。

首先,外宣媒体在重视“自我”的同时,也应注意根据受众需求及国外媒体针对中国问题的相关推文,进行有关政策、理念的介绍、解释和推广。在对“两会”相关推文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西方媒体或个人,对中国的“两会”以及中国的相关改革措施,是持有否定的态度和观点的,而这些观点和表达在一定范围内有拥有它们的受众群体。但外宣媒体对此表现仍显被动。因此,外宣媒体应该继续转变思维,准确定位,考虑国际传播特点,在宣传的同时不忘维护国家形象。揣度目标用户心理的同时,适当选取一些理念层面冲突点进行信息,推动本国价值观的对外输出,多层面、多角度树立国家形象。

其次,不同于中国以“集体主义”叙事的宏大视角,在比较强调“individualism”的西方社会,受众更倾向接受从寻常百姓的故事来看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因此,外宣媒体在保持“专业媒体”客观、权威、准确信息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交媒体传播平台个性化、情感化、碎片化的特点,通过叙事视角的转变、语言表达的亲民来实现更大的突破。

结语

目前,国内外宣媒体在twitter的海外,为中国树立国家形象进行了有利的宣传,它们在建设和运营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不足,为其他媒体进驻国际传播平台,宣传树立中国大国形象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中国国家形象的树立,需要外宣媒体抓住国际传播中的主动权,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步引导国际舆论走到有利于中国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王预震:《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74-77页

[2]相德宝、张人文:《借助社交媒体提升中国媒体的影响力》,《对外传播》2014年第6期,第13-15页

[3]刘晓琳:《多模态叙事语篇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第1-5页

[5]刘滢:《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社交媒体策略-以新华社在海外社交网站的传播为例》,《对外传播》2016年第1期,第60-62页

[6]田智辉:《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宣传工作;创新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互联网使用者与日俱增。因此,新媒体以崭新的传播方式逐步成为一种代替传统媒体进行传播的重要主体格局。它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所不在,已经浸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各个领域。同样,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各大专院校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当不例外。不可否认,新媒体的影响对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或者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更是一个好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增强高校宣传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这是我们每位宣传岗位上的管理者值得思考和探索新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宣传工作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例如网络上的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广播电台、短信信息推送、移动电视客户端、数字电视等等。新媒体成为了书刊杂志、报纸传单之外的新时代传播主体。新媒体的形式丰富多彩,它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并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新颖性、精准性、兴趣性、方便性等巨大优势而博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丰富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段成为很多高校的选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它必然会对高校传统媒体产生很大冲击,必然会给高校宣传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前的宣传模式在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宣传工作中显现出了极为严重的不适应性,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高校的宣传方式需要改进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二者相比较虽然各具特色,但传统媒体的单向性传播与传播滞后性使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传统媒体传播信息成本、信息量以及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互动性等方面都远不及新媒体。与时俱进地适应新媒体时代,是高校的宣传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的努力方向,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方面的建设有待加强。众所周知,高校是人才荟萃之地,同时也是思想文化会集之地,但由于高校学生的多元化以及思维的不成熟,其价值观念以及文化思维方式容易受到新媒体传播的不同文化的影响,如果高校没有自己的新传媒宣传平台,就只以传统的思想宣传方式进行文化传播,是很难做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的。

因此,在当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们应当吸引新媒体方向的专业人才、优化思想宣传工作者的队伍结构,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来升华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宣传工作进行及时调整,使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更贴近学生、更展现事实、更走近时代,重新塑造思想宣传工作队伍新形象,充分认识并认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新课题。

(二)增加了意识形态领域下的工作压力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所有人都可以轻易接触并了解使用新媒体,但是,这同时也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样的信息大爆炸让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高校大学生暴露在了复杂的信息交汇中。美国等西方国家便利用了这一特点,认为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高,并且愿意主动去接触和了解新事物,这些国家的某些便借助新媒体向大学生群体灌输西方的文化理念、思维模式以及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妄图达到其“和平演变”的政治目的。如“美国之音”等网络电台已入驻中国新媒体,这些都给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高校的思想宣传队伍必须面对这些挑战,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加快自身的发展,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被削弱,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权威性受到挑战

大学生从小接触的就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使用的是单方面传播,学生们接受相对被动。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上的信息复杂多样,良莠不齐,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一方面这些真假难辨,良莠难分的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尚不成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极大冲击,对其道德认知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在现阶段对新媒体的控制性还比较薄弱,难以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过滤。因此,在新媒体传播中夹杂的大量不同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的信息迅速散发,这使得仍旧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者的思想教育难度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同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能够更快地接收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具有着多样性的特点,而不是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者发出的单一的信息观念,这就使得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二、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宣传工作

(一)有全员宣传的理念

要使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者有全员宣传的意识。当下社会,新媒体已经深入到高校的各个角落,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要克服传统的宣传思想,不能一味地强调宣传的主导地位,要在各大高校形成以上级单位为领导,带动下属单位以及所有师生进行全面宣传,提高全员的宣传工作的自主能动性,使大家都是宣传者,让大学生有参与性,更有归属感。

(二)提高宣传载体及方法的创新能力

要让宣传载体具有创新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增加各种方面的投入,要对新媒体进行智力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新媒体宣传教育机制;第二,要密切关注网络发展的最新趋势,建设高校自己的有完全的控制权,能够删选其中信息的网络机制。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来引领在校大学生增强对政治话题的敏感度,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方面的鉴别能力。

(三)发挥新媒体在教育以及管理方面的功能

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使接受者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认识,但思维模式及思想体系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在某些时候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主流的引领和权威的解读与启发。因此,必须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功能。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真伪的辨识能力,面对不良信息时能够具有较强的自我分辨及剔除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正能量,加强对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引领,增强他们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信心,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的国家荣誉感。

(四)建立并完善新媒体应有的机制

第一,构建全新的思想宣传工作者组成机制,要求其对新媒体有一定了解并能合理运用。第二,建造科学的新媒体管理以及运行机制,使新媒体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第三,创建网上对某些信息的拦截、过滤机制,确保能够有效控制和缩小负面传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让高校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的权益及信息安全有保障。

(五)提高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时效性

大学生之所以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并开始使用新媒体的一大原因就是新媒体所具有的时效性。新媒体的信息者是使用新媒体的所有人,因此新媒体上面的消息更新速度极快,几乎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便得到消息。因此,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必须具有时效性,一旦大学生在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者这里得到了需要的消息,那么他就不需要再去繁杂的新媒体消息中查找检索,从而可以避免一部分的假消息或者不法消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

三、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宣传工作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在有选择、有效率地使用新媒体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必要的思想宣传工作。

(一)高校官方微博

当代的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及关注日益增长。微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消息、传播消息、宣泄个人情绪、发表个人^点、评论社会事件的主要平台。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开通官方微博,面对莘莘学子,既是对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者的一个挑战,同时也能在大学生面前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使高校同大学生的接触性变强,能对大学生做出具有引导性的思想宣传,也使大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无障碍接受高校的思想宣传。

(二)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日益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快速传递校园信息的又一方便快捷的新方式。高校应该积极利用这一载体,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实时传播校园信息,推送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最新消息,进一步增加高校在校学生及校友甚至是社会中的关注度,并且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及融入感,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提高思想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

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高校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25-03

全媒体时代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平台的兴起,我国高校舆论宣传工作,党的建设工作,统战工作等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替与融合的趋势下,我国高校舆论宣传以往的工作模式逐渐与新的媒介环境不相适应,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舆论宣传工作未覆盖到所有媒体领域,未能及时监控与处理大量信息并消除其给高校舆论宣传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高校舆论宣传工作而言亦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全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舆论宣传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拓展了舆论宣传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同时也提供了新的舆论信息载体和舆情观测场域。而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的诸多手段中,尤其以新媒体表现最为突出,以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突出表现了当下高校舆论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舆论宣传工作

(一)全媒体及全媒体时代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增多,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形态,即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是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各种新旧媒介形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1]。

全媒体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包容的时代。各种形态的传播媒介互相融合,互补发展。在全媒体时代下各类传播媒体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最终融汇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包容性的传播形态。

2.全媒体时代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全媒体时代是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传播形态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的特点愈发明显。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在网络平台上言论,并且得以较为迅速和广泛的传播。

(二)全媒体时代为我国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是为我国建设输送人才的摇篮,注重高校的党建工作,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党员,培养我国党和国家事业的新生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媒体时代下,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全媒体时代下新旧传播媒介互相交融,传播形式和传播方法日趋多元,为高校的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提供了机遇。

1.全媒体时代为党建引导和宣传工作的方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全媒体时代,可借助多种传播媒介,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传播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影像等丰富的信息。全媒体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传播形式,搭建更加广阔的信息传递平台。

2.全媒体的开放性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更加活跃。在高度开放的媒介形态下,尤其是新媒体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的状态下,高校的党建工作更加容易渗透进党组织和学生党员个体的日常交流互动中去。利用各种媒体的不同传播方式,尤其是网络的便捷和快速,将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到每一个细节中去。

在全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的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手段难以适应于大学生日常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能够较快和良好的适应当下多种传播媒介的融合趋势,并能够选择较快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而目前高校的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难以为大学生提供较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在对各高校的网络党建建设的调查中发现,高校利用新媒体对党建舆论的引导和宣传的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大多数学校的党建工作仍重点通过校园报纸、广播、电视等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

其次,大学生仍处于建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面对复杂的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社会,各种信息错综复杂的充斥着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怎样提升自己选择接受信息的能力,如何避免垃圾信息的侵蚀尤为重要。高校党建工作在这样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开展,有着巨大的挑战性。

二、新媒体在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中的特殊地位

在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网民个人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终端集中,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例最高。

党的十以来,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工作。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4G网络的发展和成熟,校园wi-Fi的大面积覆盖使得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新媒体环境。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运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已经成为了当下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新媒体平台。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各大高校建立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笔者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根据新榜、清博指数等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提供的高校新媒体排行榜,选择新媒体平台影响力较大的十所高校,综合地域、高校类型等因素,以陕西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山东大学十所高校为例,分析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情况。

在对各大高校的新媒体党建平台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各大高校的党建新媒体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在舆论宣传和引导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高校新媒体党建平台多以弘扬正能量,传递新资讯为自己的内容核心,长期在新媒体平台上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信息,提供及时的信息资讯并且承担一定的服务功能。从而在校园内部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围。在新媒体运营的过程中,组织成立了专门运营新媒体平台的学生组织,培养了一批掌握新媒体运营技巧的优秀学生干部。

各大高校建立党建新媒体平台的情况各不相同。从表1中看到,大多数高校在建立官方微信、微博的同时建立了党委、团委官方微信微博。并且成立了隶属于党委、团委的学生组织运营新媒体平台。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在校党委宣传部建立了新闻中心,下设微尚工作室运营陕西师范大学官方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团委建立青年传媒中心,设微扬工作室运营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武汉大学团委成立隶属于武大团委的学生组织青年传媒中心运营“武大小青媒”和“武汉大学青年传媒”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新浪微博账号。同时,各大高校各学院也以学院党委、党总支部、团委为中心设立院部官方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

笔者以2016年全国两会为时间契机,调查了以上十所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2月29日至3月27日的推送内容及阅读量等数据。调查中发现有些高校虽未建立党、团委官方微博微信,但在校园官方微信微博上党建内容。如: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在两会召开期间推送的《两会开幕,这“十大热点”值得关注》、四川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分享乐|川大人热议新闻舆论观》等。但根据笔者调查数据显示,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党建内容阅读量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在两会召开期间推送的《两会开幕,这“十大热点”值得关注》(头条)的阅读量为5676,选低于上海交大2月29日至3月27日头条平均阅读量27355.6。而建立了党委、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较少,主要集中在党委、团委建立的官方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党建工作。

同时,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使用已经渗透进高校党建的日常工作中。使用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党支部QQ群、微信群等,加强党组织对学生个体日常生活学习的了解,在网络中搭建正面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平台,为青年学生营造正面的舆论氛围。

但是,在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对新媒体建设的不够重视,新媒体建设队伍不够强大等。

(二)高校新媒体党建的重要意义

1.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有其内容的针对性。新媒体平台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内容的定制化。高校在党建工作中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针对不同受众制定和不同的内容,实现点对点的传播。利用新媒体的这项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对于高校党建工作中不同受众群体不同消息的传达。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对不同人群实现定制化信息的传递,从而将信息更加直接准确地送达至受众。

2.新媒体平台信息更加及时。相对于传统媒介,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微博可以及时短消息,微信、网站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手机终端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载体也是信息载体。高校党建工作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可以使得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及时将信息传递出来,的及时化可以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

3.新媒体可以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元素为一体,将信息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的展示出来。高校的党建工作往往只重视到了内容的政治性,忽略了形式的丰富性,将新媒体的多种形式运用到党建工作中,通过网页、微博微信等平台制作相对具有趣味的内容,提升党建宣传的吸引力。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发展方向探索

新媒体的特点迎合了大学生的日常需求,碎片化的信息也符合大学生的日常阅读状态。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短信和电话的功能,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询资料,上知乎贴吧等论坛交流问题也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新媒体所带给大学生的大量信息与其便于携带的特点使其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建舆论的引导和宣传值得探讨。

(一)坚持传播内容的党性原则

高校建设党建舆论平台是为了提升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坚持党性原则,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坚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党的理论路线,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及时传播党的思想路线。

(二)提高对新媒体党建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视

新媒体党建平台承担着校园舆论引导和宣传的重要责任,同时也肩负着搭建校园文化的义务。新媒体平台的搭建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支持,同时需要一批具有新闻敏感、政治觉悟的党建工作者。所以,要建设新媒体党建平台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视,为新媒体的建设提供资金、智力等方面的支持。

(三)培养高素质的新媒体党建工作者队伍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培养一批优秀的党建工作者是关键的环节。党建工作者的素质决定了新媒体运营的质量。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新媒体运营团队提供学习实践的平台。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青年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在学生党员中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党建工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帮手作用。培养有质量、有数量、有责任感的新媒体党建工作者团队。

(四)注重媒介形式的运用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高校在传播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内容的政治性,同时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传统的媒体中进行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中只能运用问题和图片等单调的形式进行,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格局,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越性,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等多种元素,使得内容在政治性的基础上富有趣味性,能让青年学生深入理解传播的内容而非走马观花地阅读。

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建舆论引导与宣传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着全媒体传播形态的形成,新媒体对于高校党建舆论引导与宣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如何运用新媒体丰富党建形式仍需要在进一步实践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庚年.关于全媒体的认识与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1).

[2]张雪,静丽贤,王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J].科技风,2015(24).

[3]闻竹,刘炜炜.浅谈新媒体形势下高校党建舆论引导的研究[J].职业与技术教育,2016(16).

[4]白强.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探索[J].品牌,2015(6).

[5]韩亚超.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