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家庭教育方法十篇小学家庭教育方法十篇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41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1

这里所说的家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观念的家庭,由于我国教育队伍相对于学生的比例,不可能做到一对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自律性自控性,是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所以不可完全自由,但力求做到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个性教育与规范教育并重,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的结果。那么一个孩子,他会很喜欢学校,很喜欢这门课。因为孩子对于喜欢的东西所表现出来的认真与热情,我想,连成人也比不上吧。所以,教师不是保姆,我所提倡的是一种学校式的家教,应该是一个引路人,一个畅谈的朋友,提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情感,但是并非母亲,就好象一个父亲,不能失了威严。

总之,少硬性管教多兴趣引导,很多学生在厌学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讨厌一个或几个教师,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大弊病就是“教师永远是对的”,学生学习不好或犯了错误,是因为家长没有管好,是因为学生天智,是因为社会负面影响,学校和教师没有责任。这种弊病不除,教师的责任感从何而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何而来?“家庭式教育”就是改变这种做法,勇于承认,学生没有教育好就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

二、开放的是“窗”而非“门”

开放式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问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至少会有90%的学生回答:“喜欢!”学生的这种回答不全是来自对课本身的感受,而是在社会、在家庭,从各方面、从各个领域接触计算机后,对计算机新奇而独特的优越性的喜爱。甚至可能就是觉得,那一个窗口,一个可以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的窗口,一个透明的黑板。

透过这扇窗,可以让他们望见世界,望见自己,望见将来。从小就该高瞻远瞩。但要强调的是不是门,他们还弱小,还稚嫩,还没有自控能力,太过的放松,只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只是一扇大大的落地玻璃窗,带进来新鲜的空气,自由的呼吸,去长大,去学习如何展开飞翔的翅膀。

三、具体实施的效果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所谓动机就是要“为了什么”,而目的就是要“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行为活动是不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冲动。作为上课演示用的课件,课前一定要做到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一定的视觉上的目的。当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时,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从而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烈。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这种视觉效果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行为冲动。3、给予学生成就感,树立进步信心。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会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星嵌入红旗上,如何填充里面的颜色;制作时因为图片插入顺序先后的关系而遮住了一部分图片等等,逼着学生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一节课下来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不管作品完成好坏,都应主动鼓励,树立进步信心。

4、拓展学生自主地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采的创造作品,这就引发出了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一个机会去想象去创造。在一堂课上,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样,掌握快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又琢磨能否将作品制作的更完善更美观。新的追求激励着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去创作更美妙的“精品”。

5、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个人以及先天学习条件的不平衡,也为以后踏上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6、提高相互学习能力。在教学制作powerpoint收集信息时,可分成4-5人一个小组制做,也可鼓励独立性强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单独做。将他们是如何利用网络(互联网)学习、收集信息,制作幻灯片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的经验介绍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共同探索的热情。对以前没学过或没认真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要多加鼓励,要有针对性的“培优补差”。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7、相互评价,互勉互进。相互评价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为他们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实现学生个体在班级群体交往中的价值。所以,适当的开展一对一,小组成员内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可以强化自我意识,培养人格品质,还能加强个人交流能力,增进同学友谊,为今后的人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力。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新时期;家庭教育;难点;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a-0014-05

(上接本刊1a期第17页)

二、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的几个难点

近三十年来,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家长学校和各类教育指导机构蓬勃兴起,家庭教育科学普及成绩显著,家庭教育的面貌和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适应社会济快速发展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难以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深化的趋势。由于发展起点、社会共识、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发展面临以下几大难点,亟待突破。

(一)落实家庭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民族素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和难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对此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并在国家法规和政府行为上加以落实。

1.社会共识尚未形成

无论政府、社会、家庭,对于教育的关注都集中在学校教育上,集中在升学率上,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上,学校教育的问题、学生成长的问题,大都是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家庭教育重在养成教育,学校教育重在认知教育,社会教育重在公民教育,养成教育在成人、成才、成功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2.国家法制建设滞后

与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比较,我国家庭教育立法滞后,至今没有一部家庭教育的专门法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法律地位与职责义务、儿童在家庭的权益等,均缺乏具体和可以操作的法律规定。国家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仅仅散见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条款中、党和政府的相关文件中。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侵犯儿童休息娱乐权、正当交往权、隐私权以及针对儿童的虐待、家暴、等行为的惩治,大都无法可依。国家意志缺乏法律载体,民事问题缺乏判断标准,事业发展就缺乏保障。

3.政府行为没有到位

家庭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领导。目前,家庭教育在多数地方处于“无政府‘注意’状态”,没有被列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没有被提上政府日常工作日程。妇联作为一个群众团体,其职能和拥有的资源显然难以全面担当领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教育部门没有家庭教育的内设机构,只在有关部门的职能中附带此项工作,实际工作处于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做可不做的状态。目前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基本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结构极不合理:一方面是家庭的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很高并不断攀升,但因缺乏正确引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专项的经费投入,学校举办家长学校等开支,基本上是自筹或从学校其他经费中挤出来的。教材的编写或购买、专家讲课等各项正常经费如果向家长收取或寻求赞助,又因受到许多政策限制而举步维艰。家庭教育本质上属于公益性事业,但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事实上已具有产业属性。如果不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家庭教育事业就难以健康发展。

(二)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社会民生需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重中之重。满足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现实需求、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1.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普遍性要求

广大家长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用于反思和改进家庭教育,提高教子育女的水平。对我国近4亿家庭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的浩大工程,单靠目前为数不多的家长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事关民生大计的社会事业,也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两条腿走路才能完成。

2.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个性化要求

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模式、家长文化背景、孩子实际和个性特点的差别而不同,因而必须分类指导、分层推进、逐步提高。例如,山东省泰安市温泉路小学研究认为,流动家庭家长具有文化低、工作忙的特点,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智轻德、重物轻人、重管轻教,应当给以针对性的指导。又如,上海有60万随迁子女在体制外的教育机构求学,对这些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一些教育基础较好的地方,家长已不满足于一般性的知识学习,就需要调整教育内容和要求。

3.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互动性要求

家庭教育指导不能停留在知识传授上,必须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实际问题,根据家长需求,听取家长意见,倡导指导者与家长互动。通过经验交流开展自我教育,也是亲职教育的基本方法,需要倡导。这就要求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吉林油田实验小学通过建立教师家长联系卡、设立家长意见信箱、运用电信交流手段、建立家长定期来访接待日的制度化等渠道,沟通家校联系,效果很好。

4.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要求

家庭教育及指导,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把握教育时机。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程、编写教材、实施教育,做到系统性与阶段性结合、指导性与应用性结合、针对性与实效性结合。而目前各地的家长学校,在教育目的计划、课程教材内容、教育手段方法上,大多比较粗放、不够规范,制约了亲职教育的实效。

(三)突破我国教育发展中家庭教育这个瓶颈

整体观之,我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在发展理念、规模、速度、水平上都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教育发展和改革上出现的许多问题,诸如教育结构不够合理,素质教育难以推进,德育实效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等等,都与家庭教育薄弱相关。突破家庭教育这一瓶颈,已经势在必行。

1.提升家庭教育的战略地位

必须明确,家庭教育不只是家庭和家长的私事,首先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业;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简单补充和延伸,而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社会、家庭,都应当从人才强国、民族复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形成高度共识,重视家庭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要像重视学校教育那样重视家庭教育,从国家立法、政府职能、教育投入、部门责任、社会分工、宣传舆论等方面,切实保证这一战略地位落到实处。

2.统筹规划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家庭教育事i发展必须列入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使之与其他教育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协调各方关系,整合社会资源,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事业快速发展。

3.解决好当前制约发展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根据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当前家庭教育的发展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一是党政领导的认识问题。要把家庭教育列为科学发展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理顺领导管理体系,强化政府行为,落实部门责任。三是加快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建设。四是建立办学资质认证、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五是制订经费筹措和投入政策,激发事业发展活力。

4.完善“三教结合”的育人体系

家校合作、家校协同教育,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这是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必然选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辽宁省锦州市国和小学着力创新家校互动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学校教育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必须让家长在了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推进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

(四)坚持家庭教育发展的科学方向

家庭教育必须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持素质教育的科学育人理念。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不容低估。

1.家庭教育的应试化倾向

多数地方学生学业负担居高不下、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突出,众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许多孩子不堪精神压力导致厌学、出走以致违法犯罪,其根源多为家庭教育的失误。应试教育的形成自有多种因素,但主要推手不在学校和教师,而是家庭教育在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2.家庭教育的市场化倾向

包括家庭教师在内的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在政府对这一市场缺乏关注、培育和规范的情况下,许多商家便乘虚而入。以利润追求为目的的市场无序介入,在部分满足家庭需求的同时,必然导致商业炒作、假冒伪劣、误人子弟等种种乱象。家长受其苦其害,已经到了空前程度。

3.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功利化是非规范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当前我国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盲目追求高学历、不惜代价的择校热、重金聘家教做培优、不顾一切地争取名次、压抑孩子的兴趣爱好、剥夺孩子的基本权益等,不一而足。教育功利化倾向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付出牺牲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沉重代价。

4.家庭教育的反科学倾向

一个时期以来,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许多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口号、观点、经验、典型、品牌等广为流行,正在造成不容低估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诸如“赢在起跑线上”、状元家教、家教秘诀、名人成才秘笈、虎爸狼妈教育法等,充斥社会、课堂、媒体,甚至一些专家学者也见利忘义,丧失学术良知。在家庭教育思想学术领域正本清源,规范家庭教育市场行为,需要强化专业引领,开展社会教育文化治理。

三、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路径

家庭教育是我国现代公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政府的统筹规划和领导下,建立由职能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同、社会各方支持配合的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明确、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一)进一步发挥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

教育部门是统管我国各类教育事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家庭教育事业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践证明,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具有责任意识,发挥主导作用,是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在国家现行家庭教育领导体制和格局之下,教育部门应当在政府的统筹领导与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进一步发挥在方向引领、组织指导、办学示范、资源配置、市场规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1.方向引领作用

确定家长学校和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办学宗旨和教育方向。通过政策规范、资质认证、考核评估等手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宗旨,以普及家庭教育科学、指导家庭教育实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扭转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以赢利为目的等不良倾向。

2.组织指导作用

办好家长学校和其他指导机构,组织全体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家长参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家庭教育实践经验的交流,组织开展各种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活动。对家庭教育参与者及其指导者开展指导培训,不断提高指导服务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采取的具体办法是:中小学、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校全面负责对家长的教育工作,以教育部关工委审查推荐的《家庭教育》教材为主,结合本校家长实际,有针对性地给家长讲解,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子观念、家教知识和方法,积累教子经验。

3.办学示范作用

着力办好中小学、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校,为其他部门和组织主办的家长学校提供办学示范和经验借鉴。通过建设实验学校、实验区、示范学校等方式,创新办学思路,提供榜样示范。如北京市昌平区教委把家庭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计划,实现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探索创造了四种课程(基础课、专题课、亲子课、活动课)体系,抓住了三支队伍(设计队伍、辅导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就很有示范作用。

4.资源配置作用

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并积极拓展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为家庭教育提供和优化人才、课程、教材、制度、设备、物资、条件等保障。积极创造、引进、整合和优化家庭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

5.市场规范作用

对各种家庭教育的读物、音像制品和社会举办的各类市场化的家庭教育机构、活动及其产品,进行专业评估、鉴定和检查监督,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标准化管理,引导家庭教育的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二)加快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尽快改变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滞后和学科建设薄弱的状况,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开展部级的家庭教育系列重点课题研究,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学术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实践指导理论体系。在学术理论方面,应立足于我国家庭教育优良文化传统,借鉴当代各国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构建我国的家庭教育原理、中国家庭教育史、家庭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经济学、家庭教育管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比较家庭教育学等。在实践理论方面,应从总结我国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入手,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从宏观层面的事业发展、中观层面的领导管理、微观层面的指导实践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建议筹建中国家长教育学院,培养家庭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应该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地每年为各地培养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管理骨干。高等师范院校应普遍开设家庭教育专业,加快培养培训师资力量。目前各地急需的家庭教育师资,可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聘用:专任教师可以从当地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员、医护人员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当中选聘;兼职教师可以聘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领导干部、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和研究人员、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机构人员、法律医务人员、街道和居委会干部等。此外,还可以挑选热心家庭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有一定家庭教育经验和研究水平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军人、老社会科学工作者等,担任家长学校的志愿者。要制定家庭教育师资的资格准入与管理使用制度,保证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三)强化家庭教育的政策扶持和条件保障

1.将家庭教育工作列为督导评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幼儿园设置管理家长工作、指导家庭教育、协调家校合作的常设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以联系家长委员会,优化家校关系,提高家庭教育与家校协同教育水平。

2.把家长学校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保障办学条件,落实教师待遇,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组织作用,组织和指导其开展各种亲职教育活动。

3.多渠道筹措家庭教育经费。首先,政府财政从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家庭教育经费切块下达,专款专用,目前广东省已经这样做了。教育行政部门也可将其列为成人教育、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经费开支项目,以保障家教工作的基本需求。此外,对于教育部门认定的家庭教育优质资源,应鼓励与倡导政府买单方式,以惠及更多家庭。其次,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力量的赞助和支持。第三,在现有政策允许、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大胆探索与企业联合办学。家长学校属于成人教育范畴,收费对象是家长而不是学生,用于家长自身学习提高的教育消费是民生所必需的、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的,也是家长愿意与能够承受的。家长学校的收费坚持“自愿受益”的原则,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不应视为乱收费,所收经费可以向家长公布并接受审计。第四,为广开家教经费筹措渠道,政府对家教机构举办活动、创办和发行报刊、编写出版教材等应予政策倾斜。依据有关法规,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建议政府制定家庭教育产业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家庭教育这一社会事业领域,积极扶持家庭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强化对家庭教育的市场管理

家庭教育产品事关青少年身心发展,同食品卫生同等重要。鉴于一个时期来家庭教育市场的混乱状况,建议:

1.由政府责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它作为当前教育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并致力于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和长效监督机制。

2.召开中国家庭教育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探讨我国家庭教育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方针政策,为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团体的社会服务、社会监督功能,设置家庭教育机构、团体与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建立依法经营、照章办事的工作、评价和奖惩制度,定期进行市场检查与监督。

4.设立“基于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研究”部级课题组,研究国内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并授权相关社会评估机构,对当前家庭教育市场与产品加以政策规范和科学引导。

5.组织评选和推荐家庭教育优质产品,引导家庭教育的社会消费,扩大家庭教育消费公益性比重,倡导政府买单。

(五)加快推m家庭教育的法制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家庭教育多已立法推行。家庭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同属于教育权。鉴于当代我国家庭教育已从私有空间走向公共领域,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紧密相连,鉴于家庭教育已成为构成现代公民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鉴于家庭教育由于缺乏法规和制度保证难免导致的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如教育高消费、择校等),已对社会现代化进程产生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尽快以法律手段确保家庭教育的地位,明确家庭教育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把家庭教育纳入政府的职能范围和社会管理系统。

(续完)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和方法研究”(Dea100355)总报告(有删节和修改),全文由谭虎执笔。课题研究成果详见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的《新时期家庭教育研究》一书。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问题,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029-01

家庭教育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接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从不亚于学校教育,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

目前,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还有一定的缺陷,家长的学历不同、阅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对于知识的讲解能力有差异,对于学生的生活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家长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孩子的性情秉性都会因家庭教育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具体,笔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述:

(1)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首先,家长的文化水平是不同的,不同的教育水平会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育体验,有的学生的家长是本科,有的是硕士,有的是博士,而有的是高职、中专甚至更低,有的学生家长的工作是国家公职人员、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大学老师,而有的学生家长可能是从事商业,有的家长可能仍然是农民,学生家长学历水平参差不齐,这不能一定决定孩子的学习能力,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不同的文化、不一样的知识储备会形成不一样的价值观,这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

(2)家长教育方法有待提升

“教无定法”,和教师教学一样,家长的教育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一样的,有的家长是严格的家长,会为孩子制定好学习计划。生活规划,每一步都依据家长的想法来,有的家长是“散养式”,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不会进行太多的舒束缚,给学生的自由度非常高,当然,也有一部分会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对学生的爱更没有原则,这样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多的,所以,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他们有不同发价值观,一些教育方法是需要不断改进的。

2.提升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

基于目前学生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不断优化学生的家庭教育,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1)注重亲情教育,要有感恩之心

亲情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内容,教师一定要将家长与学校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学生懂得感恩有利于他们提高品德修养,我国古代讲究“忠孝仁义”,讲求礼义廉耻,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弟子规》就是讲解德育最好的著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德育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班会的形式向学生传播感恩教育,父母首先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德育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渗透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身边人的感恩教育,感恩思想将为他们提供新的价值目标,从满足自己的追求向回报他人与社会的价值转换,从而提升他们的价值和品味,开拓他们的人生境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2)注重挫折教育,要有坚强性格

挫折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培养起远大的理想,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都是正常的,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抗挫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在平时为学生渗透挫折教育。社会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父母坚持“成绩高于一切。”家长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有时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而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树立正确的理想,以理想来指引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将生活很好的融入进理想,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拥有良好的应对方法,拥有自信的心态,而不是一味的退缩和惧怕,德育主任可以为学生进行榜样性的示范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名人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在班级树立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优秀榜样,以激励全班的学生。

(3)注重自我提升,要有榜样意识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4

《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家庭教育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家庭教育的实施、指导和服务,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第四条家庭教育遵循家庭尽责、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政府推进的原则。

第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主体,依法承担家庭教育义务。

第六条推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是政府、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第七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本行政区域家庭教育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负责家庭教育议事协调机构的日常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民政、卫生和计生、公安等部门,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家庭教育相关工作。

第九条每年5月第三周的星期一为本市家庭教育日。

第二章家庭实施

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生活技能、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言传身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成员应当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十三条父母应当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父母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或者机构教育未成年子女;

(二)通过各种方式与未成年子女及其他监护人和学校联系交流,了解掌握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定期与未成年子女团聚;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第十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接受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参加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组织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主动与学校沟通未成年子女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父母离异的,双方应当继续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一方履行家庭教育义务时,另一方应当予以配合。

养父母、与继子女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应当履行对未成年养子女、继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

第十七条未成年子女应当接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参加学校和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

第十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成年人可以向学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妇联、民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反映、投诉、求助,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相关单位和组织应当及时处理:

(一)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使未成年子女置于无人照看或者危险状态的;

(二)采用暴力、侮辱等方式实施家庭教育的;

(三)因父母死亡、失踪、重病、重度残疾,或者父母双方服刑、强制戒毒及其他情形不能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

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前款所列情形,或者未成年子女认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教育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可以向相关单位和组织反映。

第三章学校指导

第十九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第二十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职工业务培训内容,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第二十一条教师进修培训机构应当将家庭教育课程纳入师资培训计划。

鼓励师范院校和其他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设置家庭教育专业或者课程,开展家庭教育研究。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交流活动。

中小学、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辅导。

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两次以上家庭教育活动。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三次以上家庭教育活动。

第二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照要求参加学校家庭教育活动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联系和沟通。

未成年人在学校有违纪、违法或者其他不良、不当行为的,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无法告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告知后仍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学校应当向其所在的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通报情况。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有困难的,学校应当及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

第二十四条中小学、幼儿园及师范院校应当协助当地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第四章社会参与

第二十五条办理结婚、离婚登记时,婚姻登记机构应当对申请人进行家庭教育宣传指导。

第二十六条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

鼓励医疗服务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孕妇学校、新生儿父母学校,开展公益性早期家庭教育指导。

第二十七条履行监护责任的寄养、助养机构或者家庭,应当履行家庭教育义务。

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对寄养孤儿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临时照料,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服务。其户籍所在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对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并将其履行家庭教育义务的情况纳入监护评估内容。

第二十八条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将家庭教育纳入单位文化建设,把家庭教育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和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为职工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父母、其他监护人参加学校家庭教育活动,其所在单位应当支持。

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第二十九条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和组织,应当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

第三十条设立经营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或者提供经营性家庭教育服务的,应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登记。

第三十一条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

第三十二条鼓励依法设立家庭教育基金会或者家庭教育基金,支持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鼓励单位、个人向家庭教育基金会、家庭教育基金和家庭教育社会组织捐赠。捐赠人的捐赠支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税前扣除。

第五章保障激励

第三十三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建立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第三十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并优先向孤残、留守、流动、遗弃、流浪、单亲或者父母服刑、强制戒毒等未成年人家庭和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救助和指导服务。

第三十五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家庭教育人才培训计划,组织编制家庭教育培训教材,培养家庭教育专门人才。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大纲,根据未成年子女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等情况,分别确定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指导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第三十六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作为承接主体。

第三十七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运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营造家庭教育文化氛围。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以专题节目、专题报道、专栏、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展经常性、公益性宣传。

第三十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入学、招生、住房等政策措施,保障未成年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就近入(托)学、参加考试、居住。

第三十九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事项,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督查评估制度,对家庭教育工作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家庭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工作体系,每年开展四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处理家庭教育求助申请。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或者不当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单位和组织依法予以劝诫、批评教育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处理,并根据情节依法予以训诫、告诫或者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第四十二条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未依法登记,或者在教育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三条负有家庭教育指导、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和组织有以下情形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家庭教育工作职责,不落实家庭教育政策和措施的;

(二)截留、挤占、挪用或者虚报、冒领家庭教育经费的;

(三)因工作失职致使家庭教育经费被骗取的;

(四)未成年人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向有关单位或者组织求助,有关单位或者组织怠于行使职权或者互相推诿,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行为。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5

(1)家庭教育观念。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应当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但也有6%的家长说不清楚,5%的家长认为是社会责任,10%的家长认为是学校责任,35%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不太重要,但同时也有78%的家长认为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问题,79%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为了国家。(2)家庭教育行为。首先,我们从教育投入上分析。调查发现,家长在时间投入上并不多,有12%的家长因为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有意识地与孩子在一起,有10%的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分别有56%、34%的家长一天中与孩子有意识在一起的时间在1~2个小时和2~4个小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在教育费用的投入上要比时间多一些,有8%的家长认为,为了教育孩子花多少钱都值得,有12%的家长认为不是这样,有80%的家长认为要看具体情况而定。36%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学期的学杂费是家庭生活的负担。62%的家长认为还可以,不至于成为家庭生活负担,但绝大多数家庭没有额外的教育费用支出,如购买课外书、参加各种兴趣班、为增长知识而进行的娱乐活动等。其次,我们从教育的方法上来考察。有82%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但同时也有18%的家长认为,不一定或根本不用讲究科学方法。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取得一定成绩时,42%的家长表示主要给予精神奖励,20%的家长主要给予物质奖励,38%的家长表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当孩子犯了错误,28%的家长会帮助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59%的家长会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打骂、不给买东西等,也有3%的家长认为随他去,孩子大了就自然懂事了。再次,从教育信息来源看。流动家庭的家长中有26%的家长能够主动去学习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但是也有32%的家长表示不会去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依次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家长学校、看电视书报、上网、上辈家庭教育经验、向亲朋好友请教等。可见,他们的教育知识的来源渠道还是比较宽的,关键还是家长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措施

1.大力改善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1)作为家长,要做到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2)父母与邻里之间和平共处,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引导和鼓励子女加强与同龄群体的交往,不要限制孩子外出,不要限制孩子接触社区生活。(3)父母对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一份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淡;多一份理解,少一些专横。既不能动辄严厉惩罚,也不能过分溺爱和保护。(4)在流动人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要帮助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甚至生产劳动,如帮父母做饭、守摊点、值班等。针对此特点,家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动员子女做好自己的事,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对父母的职业持正确的看法,明白父母就业过程中的艰辛。

2.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以及家长会、巡回报告团演讲等形式,深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家教,重视家教,支持家教的良好氛围。建立以家长学校为平台的培训机构,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活动,家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家教水平。因此,加强对家庭学校的管理,使家长能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对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3.推行协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机制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6

一、我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区妇联紧紧围绕《新浦区儿童发展规划》和《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家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形成条块结合的家教组织网络。我区妇联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先后牵头成立了新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新浦区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活动领导小组等家教领导和研究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家教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有的学校、社区还建立了家教领导小组、社区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形成的三级组织网络,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家庭教育领导机构113个,其覆盖率为100%。全区有51所学校、幼儿园建起了家长学校,办学率为100%,家长参学率为98%,各个社区都建立了“母亲课堂”。

二是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育儿、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为全面推进我区家教工作,我区各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特别是海宁中学、建宁小学家长学校通过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设立心理教育咨询台、家庭教育咨询台、学习方法咨询台,宁中家长报专门解决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变家长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成效显著。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了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育儿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2005年海宁中学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与此同时,我区抓好示范家长学校,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了全区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了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全区有4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省优秀家长学校,2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有7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市优秀家长学校,有20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市合格家长学校。

三是积极探索社区家教工作。社区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家教工作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做好社区家教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4年5月26日区妇联、区关工委、区教育局联合在海宁社区举行全市首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母亲课堂”揭牌仪式以及首期母亲课堂开学典礼活动。通过创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母亲课堂”,不断拓展家庭教育阵地,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的教育网格。2005年为了进一步深化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制定下发了“家庭教育进社区工作意见”。2005年“母亲课堂”开课48场,听课家长2043人次,组织家教咨询活动19场次。形成家教调研论文8篇。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市妇联、市文明委的高度重视,2005年10月份,市妇联、市文明委在我区召开了社区家庭教育现场会。我区海宁等四个社区被评为“家教示范社区”。

(二)存在问题。

我区家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05年6月,我区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通过这次调研,我区家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长)来看,尽管目前大多数家长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造成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使众多的家庭更多地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二是方法不当。部分家庭教育的方法失当,弱化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有的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有的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有的父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上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家长过分溺爱,纵容子女,更有甚者在充当“反面教员”。

三是管教不当。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由于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或忙于生意场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特别是部分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相对突出。

第二、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我区家庭教育工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我区现有各类家长学校51所,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二是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我区现有家庭教育研究会等领导和研究机构,没于没有专项经费,无法经常地、有效地开展活动,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趋势、新规律,使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是目前我区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四是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

全国妇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中明确了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家庭道德教育,主要对象是家长,特别是母亲;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主要领域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近新委办(2006)25号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区直各部门,其中由区妇联牵头落实的目标任务重点就是发展家庭教育。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任,改进家庭教育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家长教育理念和技巧的稳步提升,进而推动我区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一,加强领导,健全家教组织网络。我区要强化家庭教育的组织机构、骨干队伍。近期将根据区和有关部门领导分工的变动,尽快调整新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新浦区小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家教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检查落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此外,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双休日家长学校、暑期学校、亲子学苑、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形成以各类家庭教育协调机构为主干,各类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站和服务中心为触角,各类家长学校为阵地的条块结合的家庭教育组织网络。要积极培训和培养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

其二,依托阵地,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的素质关系并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水平。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亲子学苑、家教指导站是广大家长获取家教知识的重要渠道。当前要花工夫加强对现有各类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家长学校的教学水平。要继续开展示范家长学校挂牌活动,积极探索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和亲子学苑。要依托各类家教阵地,组建家教讲师团进行巡回报告,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其三,加大投入,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尤其要根据《新浦区儿童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等。要从提高儿童思想道德水准入手,以儿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导,按照"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精心设计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发挥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实现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其四,突出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理论研究。加强家庭教育研究是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前要重点围绕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原则,家庭法制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以及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理论成果推广应用到实践中,推进家庭教育社会化、科学化、法制化。此外,还要针对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这一长期任务,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建设,组织和依靠专家学者开展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资源保障、督促检查、信息反馈和激励等工作机制。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7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国和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及**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要求,**市妇联、**市教育局共同制定《**市“十五”期间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求实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的题词精神,全面实施全国和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不断加大理论研究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水平;不断加强家庭教育管理工作,构建家庭教育科学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社会化、制度化;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普及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满足社会和广大家长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有效提高家长素质,增强科学教子的能力,为培养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1、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家庭教育工作要立足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立足于培养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引导广大家长学习掌握并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子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2、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坚持走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道路,注重发挥家长、教师、专家学者及社会热心人士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和市场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工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帮助家长增强科学家庭教育意识。“十五”期间,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宣传成功的教子方法和经验,帮助家长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树立起科学的、理性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不断增强家长为国教子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2、推进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十五”期间,要更广泛而有效地运用大众传媒,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大众传媒开设家庭教育论坛、讲座、专栏等,进一步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水平和能力,广泛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知识和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有条件的地方可开设家庭教育咨询热线,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相关的服务工作。要经常组织各类家庭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扩大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面和普及面。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重点是农村,巩固提高的重点是城市。

“十五”期间,要把社区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工作中,探索在社区背景下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特别要开发社区离退休人员人力资源,发挥其人才优势,开展讲座、咨询等工作,使家庭教育知识成为社区居民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城市及农村社区的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是0-6岁儿童家长。

3、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模式和方法创新。“十五”期间,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家庭教育工作模式和方法。要积极拓宽办学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家庭教育培训指导机构,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家庭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要在继续巩固现有家长学校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标准化家长学校”创建活动,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要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先进组织评选表彰活动、“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等,激励并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

4、推进家庭教育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十五”期间,要着力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依靠大专院校,以专家学者为主体,以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工作者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功能互补、分布合理、素质较高的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十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指导水平。特别要注意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的调研工作,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同时,要依托各级教育科研单位和群众性科研团体,组织力量开展家庭教育应用理论的研究工作,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

四、发展目标

依据《**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十五”期间,要在“九五”家庭教育普及率的基础上,重点通过“五个”方面推进工作,努力实现全市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和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家长自觉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教育子女的能力有较大的增强。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8

与家庭教育的高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虽然2010年全国妇联颁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但对现实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都不是很强,所以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总体上是很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体系。在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上,也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这使得很多家长的家庭教育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尝试、修正和总结自己以为然的经验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因此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伪科学性。家庭教育价值的日益凸显、家庭教育的快速发展都呼唤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评价体系,但现实中我国家庭教育的有效评价体系目前还远没有建立,相关研究也非常少,国内只有吴奇程、骆风、陈建强等学者对家庭教育的评价有所涉及,但都比较零碎,只简略谈到家庭教育评价的意义与价值、方法方式等内容。

国外相关的研究在能查阅到的文献中也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评价的横向比较和方法、价值上,远达不到科学体系的构建。应该说这些年来经过学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评价的体系是比较完善了,家庭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教育评价体系中也应有家庭教育评价之属,但很遗憾的是,即使是对我国教育评价最权威、阐述最全面的由陶西平主编的《教育评价辞典》,囊括了高等教育评价、中小学教育评价、职业教育评价、成人教育评价、师范和学校幼儿教育评价等所有的教育评价,唯独没有涉及到家庭教育评价。其他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反映出了目前我国教育评价的研究体系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的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的体系和系统性、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学校的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家庭的教育评价,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评价体系。

二、建构我国家庭教育评价体系的紧迫性

(一)家庭教育逐渐由私人领域转向公共领域

影响家庭教育评价体系建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人们一直认为家庭教育属于私人领域,家庭是家长精心经营的“一亩三分地”,每个家长都用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和理念耕耘着这片土地,其他人是没有资格对此指点和评论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维系家庭教育发展的,除了经验,唯一成体系便是“家学渊源”和“家规”、“宗法”,所以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用古代社会的“家法”、“家规”去指导和规范,对子女也只能用是否听话、孝顺、本分或学业好坏等简单指标去估量,不适合用外在的教育评价体系去衡量和指导,因此也没必要建立家庭教育的评价体系。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社会“家国”高度“同构”关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时候诸如家庭教育这类的“家”事,早已超出了“私事”的边界,而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有机部分。“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学校教育使人拥有的是成就,而家庭教育使人拥有的则是完整的幸福。因此,家庭、家庭教育才是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家庭、家庭教育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家事’、‘私事’,而是关乎社会整体发展命运的“官事”、“公事”,是一种具有重要公共利益性的公共性社会事务。”在此条件下,当前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就具备了充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出台了对家庭等代表性私人领域进行干预的法律法规,确保科学地指导家庭教育发展,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评估。

早在2003年,我国台湾就颁布了《家庭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原则等;日本2006年修订的《教育基本法》就将家庭教育问题纳入其中,从法律上规定国家对家庭的责任,从程序上明确家庭教育的准则;美国2002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也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美国教育部还开发了一个父母用的家庭教育工具包(“赋权与父母的学校盒子”),对父母免费提供实施家庭教育的指导性建议,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此外,美国还成立了教育部父母援助和地方家庭信息中心,通过这些部门去援助家庭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评估家庭教育效率,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法国也在1998年建立了“倾听、援助、陪伴父母网络”,随后便有很多部门介入家庭教育工作中,帮助父母完成家庭教育任务。在我国,2010年7月,经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依法治教,制定家庭教育法律。强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可见,建立家庭教育评价体系是社会发展所需,是形势所迫。

(二)我国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功能正在得到强化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作为大教育系统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尽管家庭教育某些内容、任务正在逐渐被社会教育所取代,如各类托幼教育机构大量增加,大大减轻了家庭管理学前儿童的责任,各种独立于学校正规教育与家庭教育之外的业余辅导班、特长训练班,不仅弥补了家长自身在教育孩子上知识的局限性,同时也使得家庭教育的部分内容被社会教育所取代。不过,从转型期家庭教育发展总体情况看,当代家庭教育功能日益表现出明显强化趋势:

1.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自觉加大了对家庭成员的智力投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许多家庭己不再仅仅满足于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丰富精神生活也成为当代不少家庭更高层次的需求。对家庭成员智力投入,尤其表现在对教育子女的投资不断增多。如不少家庭为子女购买书籍、玩具、学习用具等方面投入不断增加,这为改善和加强家庭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转型期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使父母对子女教育问题更加重视。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家庭结构在社会转型时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主导的家庭形式。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使得广大家长自觉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他们乐于接受优生优育的新观念,很多人有知识、有精力,舍得在孩子身上花功夫,对家庭教育十分重视。

3.我国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备一定文化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家庭教育因其潜移默化、终身性特点更容易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全民重教,社会各方面重视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以各种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这种情况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

4.终身教育理念的逐步确立,进一步促进了家庭教育地位的提升。在制度化学校教育形成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扮演着附庸的角色。在很多时候,家长对学校教育是怀着一种“顶礼膜拜的态度”,并有意或无意地强化着学校的“教育权威”,要求小孩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等等。但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国民的受教育比例与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大大提高,一些素质较高的家长对学校教育开始扮演起评价者、参与者,甚至替代者的角色。如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就出现过类似于古代私塾的“国学堂”、“孟学堂”。这些家长不仅以其自身的受教育经历来审察与评价其子女正在接受的学校教育,而且以其自身的文化积累和学习体验来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知识、技能乃至观念方面的传递,使其能积极多元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许多父母的这种能力甚至强于学校的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父母文化素质的提高,家庭将更多地参与到子女的文化传递过程之中。同时,随着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学校教育权威已日渐“非中心化”,加之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难以承担起传授个人一生受用的知识的重任,客观上也需要家庭教育参与其中。因此,在学校教育文化传递地位的变迁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社会对学校的职能抱有过多不恰当的期望和要求。学校被要求对大量广泛的社会问题负责,而这些问题原本应该由家庭或整个公众负责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家庭教育功能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家庭教育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但现阶段家庭教育又存在很多问题:言教多,身教少;偏颇分散多,合力教育少;强调他律多,自律培养少;过度教育多,因材施教少;知识教育多,品德引导少;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从众现象多,科学规划少;功利取向多,人文素养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急需教育理论去指导和规约,尤其是对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科学的评价。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评价,以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科学发展,并在有效评价的基础上对我国家庭教育质量进行鉴定,对我国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从而真正改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三)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已沦为经验式活动

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都是以封闭的方式承载教育的任务,家庭教育是不需要任何习得和技巧,是在为人父母历程中的自然成熟的产物,是父母天性和社会大家庭共同催生的融合品,因此家庭教育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经验活动。通过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家庭教育史的观照可以发现,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颜之推抑或曾国藩,他们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在自然习得基础上,有效利用各自家庭的家学渊源,综合时代要求,在多次教子实践中不断修正经验并构筑各具特色的经验体系。他们的经验体系又被世人以及后人加以固化而成为成功家庭教育的典范被膜拜被神化,被众多家庭不加选择地作为家庭教育宝典而引入各自的家庭教育中。这往往还只是家境殷实有教育能力和教育经验的书香之家能做到这一点,而当时更大多数的贫寒之家,家庭教育则更是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式进行。这种家庭教育是一种简单经验重复,是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实现量的累积,是家长自己儿时受教育经历的一种反刍。每个家庭都憧憬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但教育的方式却又是过去经验的一种复验,家庭教育一直受到中国家庭的重视,但却又一直是一种简单经验式的重复。

家庭教育为何沦落为一种个体经验性的活动,其中原由第一是几千年来我国大社会一直是以封闭的方式发展,经验一直被固化被推崇,社会整体在因循守旧中慢慢演绎。第二则是与家庭这个小社会有关,中国一直是特别重视家庭伦理的国家,在家庭伦理体系下,很多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东西不管合理不合理都被恪守坚持,在因循守旧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第三是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种教育理论现在风生水起,蓬勃发展,但其重点是关注各级学校教育工作,而对家庭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在现阶段来说,我国家庭教育之所以成为一种经验性的活动,根本原因在于对家庭教育理论缺乏科学、深入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停留于现象的描述和总结,家庭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体系庞杂,内容混乱,专业术语贫乏,理论解释乏力,对未来的预测、对现实的批判比较薄弱,学科结构缺乏应有的理想范型。”家庭教育的评价是基于现实家庭教育实际状况做出的针对性的过程与结果上的指导与反馈,正因为如此,建构家庭教育的评价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家庭教育实践的联系,有效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发展。

(四)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体系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对教育的研究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其重点都在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而对家庭教育研究相当缺乏,使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体系比较初级和混乱。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具有公共性,各教育研究机构作为社会服务体系研究其科学合理发展成为其义不容辞的义务和使命;二是家庭教育在传统意义上具有不容干涉的绝对私人性,使很多教育研究者对家庭教育望而却步,要研究也只是研究“过去时”而不是“进行时”,更不是“未来时”;三是教育研究者将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视同为经验与随意性,认为家庭教育缺乏理论的支撑与发展的张力,更多的是经验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术的偏见,不屑为之。杨宝忠教授在总结家庭教育研究在科学性、学术性上存在的问题时,概括出“五多五少”:侧重于借鉴其他学科知识多,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少;居高临下的说教多,设身处地的操作指导少;激烈批评的多,致力于建设的少;根植本土研究多,而比较分析和中外融合贯通的少;经验介绍的多,而史论结合的少。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家庭教育远没有建立自己的研究的理论体系,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家庭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实践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也还没有厘清,而建构家庭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结合家庭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地总结当代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进行理性的反思,消解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误解与困惑。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9

一、当前我国家庭教育观念误区

1、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种观念,如果是对儿童开展适当的早期教育,应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把人生竞争的起跑线定位于儿童阶段,甚至贸然地推出“输”和“赢”的概念,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初始阶段,早期教育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以儿童生活距离为半径,不能脱离实际,不顾儿童心理、兴趣爱好,小小年纪就让他们承担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的“输”和“赢”。

2、不要让孩子“荒废”了。任何一位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荒废”了,但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仍然有家长因社会竞争的压力,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于一切。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想尽各种办法,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竞自觉不自觉地在家中加重学业负担,还在采用早已被淘汰了的“题海战术”,孩子小小年龄就背负沉重负担,既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又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可成天才。教育是否得法,对于孩子能否成才确实有极为重要和深远影响的作用。但一个人成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不受遗传、环境和多种教育的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教育是否“得法”这个因素。家长不能因自己的孩子一时或一段时期成绩不尽人意,而一味指责学校教育,一心认为学校教育应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自己的孩子就能成龙成凤。家长们必须明白,人的智力、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适合升学深造;有的适合钻研技术;有的适合文科;有的偏好理科。总之,各有所长,各有所成,未必一定要求他们个个出类拔萃,出人头地。培养目标定位脱离实际,只会徒增烦恼。

4、千万别管孩子。这个观点似乎是针对传统教育观念中家长对孩子管束过多而发,也似乎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但它与“孩子不能不管”的观点一样,都具有片面性,走极端。家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孩子思想、健康、心理、生活、学习等各种行为的家庭管理。这也是家长的职责。教育孩子不应该去讨论“管”还是“不管”,应该去研究、去总结、去明确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怎么样去管。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不等于放弃原则;承认孩子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不要去引导,而放任自由。上述种种,不管观念怎样,家长都心怀良好的愿望,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他们违背了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或过早寄予重托,拔苗助长;或缺乏责任意识,贻误时机。对儿童的健康发展都不利。

二、家庭教育的任务

当今社会,人们愈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强调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然而,究竟应怎样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并不清楚,由此影响了家庭教育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家庭教育的任务。家庭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关心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在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还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今,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已为多数家长所认可,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及其它某些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为家庭所忽视。儿童如果在启蒙阶段得不到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引导,长大后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家长从小开始就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家庭教育的任务之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思维或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贻害终身。所以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好习惯能使儿童健康成长,对日后成就事业有非常大的帮助。家庭教育的任务之三是配合学校教育,搞好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所重,互为补充。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学校能及时有效地将学生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真实地反馈给家长。另一方面,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愿望和建议也能反映给学校或老师。双方都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各方面的信息,以采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共同引导和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的环境

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明确了家庭教育任务,还要有家庭教育的基础。只有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保证家庭教育任务的完成。

1、家长的示范效应。孩子自出世以来,最先接触、交往的是父母。接触、交往时间最长的也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子女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家长们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做孩子的表率。

2、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安心地、专心地学习的良好家庭环境。如家庭条件许可,可给孩子安排一个单独学习的房间,即使无此条件,也应注意留给孩子一些学习、休息的时间和空间。有些家长交友广,兴趣爱好多,时常会有朋友在家中小聚,我们不反对家长的社会交往,但为了孩子,应把握一定的尺度和分寸,时间不宜过久,气氛不宜过分热烈。家庭气氛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完美的家庭,一种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的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父母是孩子最为依赖、最为信任的人,父母之间的纠纷与不和,会给孩子造成困惑和迷惘。社会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子女往往性格孤僻,精神压抑。和协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3、善于运用鼓励和表扬。虽不能完全杜绝,但也尽量避免打骂孩子,要善于从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么一点点优点,给予他信心,也给他一点成就感,。让孩子愿意学习、想学习,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例:一次在辅导自己的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完成语文生字练习时,发现他不是很专心,动作慢,且字写得不工整。先根据字的结构教写一遍,当他再写完一个字时,及时给予充分肯定:有进步,写得好,再激励能够写得更快、更好。果然小家伙认认真真地把练习写完了。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篇10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缺失与落后

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家长而言,家庭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并未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认为自己只要花钱把孩子送到学校,由学校和老师去教育就行了;还有不少家长虽然也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并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情况严重。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数代表一切”思想仍然十分严重。这与当前课程改革要求是非常不相称的,也为学校新课改继续深入推进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真正了解孩子的家长为数不多,错误地将对孩子的态度理解为“上对下”的权威与服从关系,不断把家长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塞给孩子,其实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真正喜欢什么,“加强沟通,求同存异”观念淡薄,只有孩子按照自己头脑中预先设想框框去做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

当前仍有少部分农村家长信奉“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以伤其自尊作为惩诫手段,教育方法极其简单和粗暴,缺乏正面教育。多数农村家庭缺少真正的平等和民主,家长很少给孩子诉说的机会,很少把自己作为孩子的诉说对象,只是把孩子作为聆听的对象和训斥的对象。结果不少的农村孩子在成长过程缺少个性,相反却多了许多的“特性”。

家长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够,只有少数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会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降低自己的高度,能与孩子平等交流,结果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相互信赖,而是代沟愈来愈深。此外,当前农村仍有不少家长身上存在着“封建家长作风”,要求孩子无条件顺从家长,哪怕家是错的,也不容许孩子反抗,否则会视为“大逆不道”。

奖励与惩罚是农村父母常用的教育手段,但不少家长在孩子成功时却不兑现自己的奖励诺言,此举令父母信誉降低,在以后的教育中变得苍白无力。在家庭教育中,当家长做错时也少有几个家长会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家长总是对的,孩子总是错的。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缺少一致性

随着社会经济地迅猛发展,相当多的农村家长进城务工、经商。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带,爷爷辈对孙子辈只重视“养”,却不懂得“育”,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有不少家长为了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的爱,误以为金钱能代替必要的家庭教育,放弃了家长教育的责任。但身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未掌握多少知识,不能正确地判断是与非,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当无家长看管,缺乏正确诱导的人,有些孩子难免走向犯罪的道路。

农村家庭中三世同堂现象屡见不鲜,父辈与祖父辈经历不同,心态各异,他们的想法、做法也缺乏一致性,造成了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其结果令孩子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孩子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农村父母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出面袒护现象比比皆是。此外,父母双方文化差异,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使得家庭教育良好的教育效果也难以实现。

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家庭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致使家庭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在农村孩子具有辩别是非能力时与家长顶撞,判逆现象严重,越是如此,越造成了家长认为是“大逆不道”、没大没小;这也使得了农村的家庭教育出现恶性循环。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家庭物质条件优劣与家庭教育水平关系不大,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却与家庭教育水平关系较大,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家庭教育水平亦高。另外,多数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都是重体力劳动,没有规律性,工作不够稳定,工作时间没有规律,生活压力大,缺少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一生的学校,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为了帮助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创建良好的家教环境,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帮助农村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一个孩子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会有良好的学校教育。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教育首先是家长的事,然后才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明确“养”与“育”的关系,如果孩子“养”不好则是废品,但如果孩子“育”不好则可能是危险品。金钱能养活孩子,却不能教育孩子。明确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教育孩子先成人,后成才;先做人,后做事。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重视非智力因素地开发。转变“封建家长作风”观念,能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注重培养孩子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二)、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学习并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学会尊重、理解孩子,并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使得自己的孩子能够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高尔基也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邓小平说过,“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家长学校要教会孩子的家长学会做优秀的家长,通过听家庭教育讲座,看家庭教育有关报刊,自学和掌握

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教育孩子的知识、技能,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民主、和谐、平等是家庭教育常用的方法,家庭暴力不是教育。指责与训斥也不是好的教育,教育要耐心、细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庭教育中的物质奖励法也不完全等同于经济社会中的物质奖励法。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还需不断总结教养子女的经验,改进家庭教育。(三)、提升家长个人修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优良的举止言行是对孩子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提升家长的个人修养显得尤为重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生活在说脏话的环境中,孩子会学会说脏话,生活在指责的环境中,则这个孩子也学会了指责,上行下效极为明显。所以说家长应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道德行为、锻炼身体等方面,给孩子作出良好的榜样,言教身教一致,才可能教育好孩子。农村家长的素质越来越高,进而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农村社会教育氛围越来越好,学校教育越来越来好,整体农村也随之越来越好。

(四)、加强学生教育,反作用于家庭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会学生学会与家长沟通,善于给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通过学生反作用于家长,使家长对家庭教育常抓不懈,形成习惯。开展系列利于家庭教育的活动。如亲子活动,增进父辈与子辈的交流与合作,双向理解与沟通;父与子信函往来活动,增时父辈与子辈心理沟通与自省;父与子合作考试、父与子换位辩论等等。

综上,造成农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与教育方法不科学,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必须提高农村家长的文化素养。提高农村家长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办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