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石油化工知识点十篇石油化工知识点十篇

石油化工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2:51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1

一、石油企业知识管理的含义

当前,针对知识管理的解释还没有完全统一。美国得而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曾经认为,知识管理其实就是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集团的智慧,使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石油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将知识作为重要资源,将知识充分地利用起来,而石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需要通过它来实现。因为知识载体中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石油企业知识管理中,人力资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石油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主要针对人而言,针对人的工作实践以及文化而开展,这之后才涉及到技术层面。石油企业知识管理大致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知识的,可以使一个组织内的任何成员都能够充分有效地应用知识;(2)保证在需要的时候知识可以发挥作用;(3)使新知识得到有效地开发;(4)在外部可以有效地获得知识;(5)在组织内新知识的扩散得到一定的保障;(6)组织内部的人都应该明确地知道所需要的知识在哪里。

站在石油企业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实施知识管理,是需要在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从而使石油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石油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通过石油企业知识管理得以实现的。显性知识比较容易整理,并且容易在计算机中存储,而隐性知识相对而言却比较难把握,它在员工的脑海中进行存储,这对于员工而言也是其经验的表现。石油企业知识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技术,但是公司若是与石油企业知识管理相分离的话,基本上就不存在任何竞争力。实施有效的石油企业知识管理的要求并不仅仅满足于合适的软件系统以及充分的培训。它要求公司领导层要将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作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若是公司员工为了保住工作而隐瞒信息,若是公司所采取的安全措施通常情况下都是保密状态而并没有将信息进行公开共享,那么公司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相比之下,石油企业知识管理要求员工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共享,并且要求管理层鼓励那些做到这一点的员工。

二、知识管理的原则和特点

1.石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石油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化、信息化市场上取得优势,就必须尝试新的企业机制,进行知识管理,必须形成知识共享价值体系。重塑石油企业的知识文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持续性原则;(2)实事求是原则;(3)和谐性原则;(4)实施阶段必须有特定的管理者。

2.知识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特点主要包括:(1)促使石油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2)使政府职能及政企关系发生了变异;(3)促使石油企业在思想、管理内容及管理规律上有新突破;(4)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企业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三、石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石油行业从开始发展直到现在,一个层次的竞争手段已经是过去时,石油企业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和组织创新等方面,知识管理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1.所处的高技术行业促使石油企业需要知识管理。石油行业属于资源性行业,但同时它也属于高技术行业。想要进入石油行业是需要很高的条件和标准的,并不仅仅是由于前期投资较大,而且也由于技术要求比较高。在不断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石油企业都因为其技术的成熟、标准化、租赁以及运输等的不断发展,使其得到了统一的发展,例如,在采油技术、运输方式上以及零售环节中都没有根本上的差别,不过在勘探、精炼等环节中却突显出较大的变化和差异。企业之间实现竞争取决于很好地掌握核心技术、运用核心技术和利用知识的程度,所以,石油企业只有较好地运用知识管理,不断加强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且结合其他领域的管理,才能够使企业发挥最大化的价值。

2.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石油企业选择知识管理。石油价格一直跌宕起伏,石油企业也深受其害,产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自身往往无法控制。市场环境变化莫测,石油企业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从精简、扁平化组织,到兼并联合,到专业化重组,层出不穷。所有这一切使得知识管理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成为了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因此,强化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开展全方位的企业知识管理,增强企业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已经成为石油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课题。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使石油企业重视知识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当今时代对于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本法则。一方面,作为资源型企业,石油企业必须要可持续发展,才不可能“自断经脉”;另一方面,如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等等,这些都是外部环境对于石油企业的要求,石油企业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和审查。面对这些问题,石油企业就必须要去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就需要企业的技术创新,知识管理就不得不成为企业倚重的利器。

四、结语

石油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时候,还依赖自身特有的机制、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其得以实现。虽然在中国石油企业中,知识管理并没有全面地发展起来,人们对它的基本概念和含义没有充分地认识,甚至还有些人直到现在还处于模糊状态,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很遥远,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和实施,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全新挑战,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也是比较重要的战略任务。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2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扩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石油工程课程是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内容。作为石油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了解石油开采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秉承“植根大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突出石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通过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课堂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验参观等结合,利用石油院校自身优势,以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等为平台,构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的联系,为学生在石油领域的工作衔接做好铺垫,提升知识储备。

1教学现状

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主要以概论的形式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等,旨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石油开采各工艺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整个油田的开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环节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枯燥,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多而散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缺乏联系实际、理解上有困难,不能将知识点做好衔接和归纳,学习效果不佳。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概念抽象与原理复杂的矛盾。

通过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完整而相适应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学校现有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参观和简易操作实验平台的三方面进行阐述,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水平,首先要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将成为构建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如何将零散、陌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讲授是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石油工程课程的关键,所以采用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利用该校现有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改变授课环境是一次探索研究。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完善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实体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课件多媒体内容的设计,加强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制定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石油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2)制定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等内容,落实不同环节教学重点和衔接点。(3)完善多媒体制作,进一步加强多媒体展示效果。(4)加强和实验中心合作,制定实验室参观安排、讲解内容设置和实验展示等。(5)制定校内实体模型讲解内容。

3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3.1根据授课学生特点,编制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学生前期课程内容,架构学生对石油工程相关知识的衔接,以保证学生了解石油开采中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学为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

3.2实验室调研,考察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考察实验室研究类别、实验室教学计划,通过和实验中心老师沟通,确立可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展示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计划。

3.3完善多媒体制作

在现有多媒体的基础上,细化教学内容,采取专人负责完善多媒体制作,增加多媒体动画展示。

3.4组织学生校内实体模型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特种实验室和石油工程馆钻井实验室现场,由专人教师进行讲解,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解决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教学脱节的问题。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骨干专业,他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技术人员;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已由资本权力时代进入知识权力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石油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管理、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石油企业专业人才资源在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消极人才资源管理的被动状态,进一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科学使用人才,已成为石油企业面对的挑战性课题。

一、技术人员的素质现状

石油企业技术人员不仅在职工队伍构成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企业生产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人员是石油生产的主体力量,是物质产品和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所以技术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能否保证石油生产的正常进行,也决定着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兴衰成败。

(一)思想状态和职业道德方面

从总体上看,在企业深化改革、生产建设中,技术人员继续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工作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技术上肯于钻研,不计报酬搞技术攻关;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助人为乐,表现出较好的精神风貌。

不可否认,在一部分技术工人特别是青年技术工人中,存在“四重四轻”的倾向。

一是重实惠轻进取,缺乏进取精神;二是重享乐轻技术,有些甚至贪图享乐,不愿钻研技术,不愿接受培训;三是重索取轻贡献,上班出工不出力,但是工资奖金不能少拿;四是重关系轻工作,认为工作好坏无所谓,把“关系”搞明白比啥都强,甚至认为竞争上岗也要靠关系。存在上述倾向的技术职工普遍缺乏工作责任心。

(二)文化知识方面

企业和国外同行业大公司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需要。我国石油企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和问题,主要存在着“四个不一致”的脱节现象。

一是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不一致,文化程度高、理论能力强的,动手能力差、实际操作水平低;而一些工龄长的技术员工操作技术过硬,可这些人文化水平又偏低。二是所用所学不一致,许多青年技术工人一旦取得大学文凭,就试图转干聘干、进机关当干部,有的操作工学中文、会计、经济管理等专业,这与他们从事的专业工种根本不相关。三是文化程度与技术等级不一致,呈技术等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四是存在学历层次与个人实际能力和水平不一致。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

专业知识、专业生产技能是技术员工素质的关键要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要求,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技术工人技术素质上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1、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我国石油公司员工技术等级结构则是“两头小、中间大”,并且高级工比例尤其偏低。

2、原有专业知识陈旧,专业技能不适应,好多技术工人对智能型仪表、新型电器设备往往所知甚少,束手无策。

3、相关知识缺乏。技术员工缺少对相关专业的了解。操作工只懂工艺而不懂仪表方面的知识,仪表工又不具备与仪表相关的工艺技术,工作陷于被动。

4、青黄不接,断层现象严重。老技术工年龄大,年轻工人多,独立顶岗的少,技术尖子更少。

5、新工人技术素质较低。近年来,石油企业的接班子女普遍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独立胜任所在岗位的生产技术工作。

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培训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一)认识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人才资源再造是一种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有些企业尽管知道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在惧怕因人才流动使企业培训变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思想指导下而不愿给予足够重视。

(二)缺乏系统的规划

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内容,随意性大,故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因此或即使开展了培训开发工作,也往往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形式单一陈旧,难以使员工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三)缺乏充足的培训经费

有的企业认为对员工培训和开发是一种成本支出,没有意识到人才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会激活其他资本,为企业创造效益。甚至有的企业还认为获得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是员工个人的事情,不仅不愿意投资员工的培训,甚至在员工自己出资进行培训时,也不愿意在时间上给予方便和支持。

(四)动态管理工作没有跟上

设定好培养目标以后,应当始终如一地给予关心和帮助,要对每一阶段所产生的得与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找出差距和不足,并指出努力的方向。然而,事实上往往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三、石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途径

(一)注重思想、职业道德培训

各级技术员工要积极学习“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指引发展,对员工进行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培养。

(二)制定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

从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油田企业,是资金人才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要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破除“一日成才,终身受用”的观念,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中确立持续培训、终身培训的观念。

企业人才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分析预测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趋向的基础上,预测人才队伍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等方面的需求走向,依据各类人才在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规划,并采取单位与个人相结合的方法形成终身培训计划企业要大力宣传持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利用继续教育培训的高回报性和“双赢”的特点,逐步营造学习型企业的良好氛围。

(三)实行分层次人才培训

石油企业技术人才是在生产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其成才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要在分析研究人才队伍现状、弄清各层次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次培训。

对第一层次的技术工人来说,他们是引进设备的直接使用者,他们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引进设备的使用及引进的技术消化和吸收。对员工众多的第一层次,培养目标是学用一致,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可由企业内部的继续教育机构承担,教师可以在内部找,也可以从外面请,还可以和高校联合办班。

对第二层次的技术干部来说,他们在企业中起的作用主要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对引进的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总结,为企业的技术自主开发打下基础。对他们的培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参加行业学会举办的一些短训班、研究班,加强与同行业的技术交流。

第二,由于生产和跨学科发展的需要,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增补跨学科的知识,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安排。如果是对某一专业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而组织的培训,可以在企业内部安排一周或数周的短训班。如果企业要进行从一个技术领域转到另一个技术领域,可以安排长期进修,时间三个月至一年、两年,在选定的大学和较大的培训中心进行。如果技术干部因需担任更高一级职务而需要补充知识,可以参加普及培训,时间为一、两年,主要是按企业需要委托大学代培。

对第三层次研究开发人员来说,他们在企业中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和开发,工作目标就是尽快将进口的外国石油石化产品国有化,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他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进口石油石化产品国有化进程。对他们的创新培训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和国内一流高校及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将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派到高校及科研机构集中学习工作一段时间。

第二,将国内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请到企业研究机构来,和企业的研究开发人员一起工作。这样有助于企业获得技术创新的有关信息,有助于整体提高研究开发人员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对第四层次前瞻性人才来说,他们在企业的主要作用是跟踪本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研制出世界一流的技术,使我国的石油行业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能够真正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同行竞争,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最终占领行业未来技术的制高点。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在国外设立研究机构的方法,聘请世界一流的研究专家,让前瞻性人才与他们一起工作;还可以送他们去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去学习工作。

(四)以满足生产需要开展人员培训

石油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在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时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适时安排人员培训相关知识,确保按需培训以提高针对性。

在油田勘探开发程度提高且寻找新石油储量难度加大的时期,要选派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进行复合专业知识培训,选送他们到石油院校或地质矿产院校进行地质复合物探、采油复合地质、钻井复合地质和测井复合物探等知识培训以拓宽其专业知识覆盖面、促进思维创新和技术进步。还要组织他们学习国际商务和国际石油市场惯例方面的知识,组织强化外语培训,为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外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人才保证。

(五)教育培训多样性

石油企业是集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的企业,具有勘探地域广、投资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生产任务重等特点。只有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实现继续教育目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才能实现生产经营与继续教育兼顾,石油开发与人才开发并举。

在组织继续教育的方式上以“五个结合”为主,即脱产与半脱产结合,函授学习与自学结合,专业课程进修与提高学历学位结合,考察培训与学术交流结合,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锻炼结合。

实现教育培训目标的主要途径有外送培养、送教上门、委托办班、联合办学、网上培训等形式。

参考文献:

1、孙光喜.入世初期石油企业人才培训途径初探[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6).

2、郝宪秀.完善石油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对策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7).

3、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企业与教育[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4

关键词:双语教学采油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井筒多相管流,人工举升,注水、压裂、酸化措施,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完井方案设计,和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等内容。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难点多,课程体系复杂,且相关知识技术发展迅速,更新很快。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石油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油公司积极发展海外业务,国际市场得到极大拓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趋向于复合型。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派遣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相关的石油专业知识,以培养自己的石油技术人员。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各大石油高校纷纷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学习,以期培养出适应油田实际,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采油工程双语教学的目的

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是双语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指采取两种语言的教学,具体是在教材使用、课程讲授、考试等教学环节中同时使用外语(主要为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部分或全部的教学活动。英语作为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通用语言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愈来愈显示其重要作用。我国传统的外语教育偏重于语法,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能适应时展的新要求。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正是冲破了原有的外语教育模式和专业课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学科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特点,了解世界科技的前沿、最新的成果、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培养英语思维能力,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资料,并在学科专业英语中运用自如。

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关注的主题。特别是我国,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拉动能源特别是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然而国内的石油供给已不能满足消耗的需求,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因此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国内石油单位均已在广泛开展国外油气资源的业务拓展,比如协同开发油田区块甚至直接购买油藏的开采权等等,建立国内外两种资源同时开发的发展战略。在国际交流合作越加重要的大趋势下,使得石油高校必须培养出面向世界,了解国际形势,专业知识基础扎实且能够进行对外交流的复合型石油工程人才。

采油是石油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它所研究的是可以经济有效地作用于油藏,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所以无论是对于现场生产,还是对其相关开发技术的学习,这门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油工程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专业上使学生有效掌握采油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理解采油工程各个工艺技术的原理与定律,并且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以双语教学为途径帮助学生掌握采油技术、增产措施等多方面的专业外语词汇、概念以及专业原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外语阅读学科专业文献,形成学科的外语思维,尽可能达到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水平,方便日后工作或者研究学习时参与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互动。同时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使其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激烈竞争的需要,在中国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日趋频繁的环境下,争取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日后工作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采油工程双语教材的选用

选取合适的教材是保证采油工程双语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国内没有采油工程课程统一的“双语教学”教材,因此需要从相关的英文教材当中进行选择,针对教育对象主要面对石油院校本科学生的状况,教材主要应该考虑理论体系分布、内容深度、专业覆盖范围、应用实例等几个方面。选用的教材还需要适宜的英语难度和专业难度,不易过难。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反复对比选择,由michaelJ.economides主编的petroleumproductionSystems及BoyunGuo主编的petroleumproductionengineering,aComputer-assistedapproach在各方面均比较适合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书中覆盖了采油工程的基本内容,英文语句自然、易懂,知识点分布合理,同时原理及相关现场应用均有涉及,适合系统学习采油工程相关知识及理论。

除此以外,鉴于国内外石油背景及开发技术有较大的不同,如人工举升方式、稠油的开发开采措施等,所以需要综合考虑本国特色,教师也可以补充适当的学习辅导资料,将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相结合用于学生教学,使学生在与国际采油行业接轨的同时,能够了解中国油田实际开发的特点,为以后尽快适应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采油工程实验的双语教学

采油工程实验采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垂直管流实验、有杆泵泵效实验及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三项内容。在采油工程的教学工程中加入实验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特别是通过对各种实验设备近距离的接触以及使用,掌握实验的原理和结果,例如在垂直管流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并用英语描述井筒多相流动的现象,以增加学生对井筒多相流动型态的感性认识,因为这些现象在实际的生产井中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且课堂教学时也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将其描述清楚。另外,增强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根据英文指导书,将实验流体的流量由计算机采集和保存,从而可以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学生通过做实验,既增加了对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又能提高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在实验环节的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其相结合,并且建立直观印象,通过读、说、听、用、写等,能真正做到专业外语从“学”到“用”的转变。

四、采油工程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是个非常复杂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现象,所以双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和英语教学。属于双语教育的现象有很多种,而且每种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涉及学习者类型(语言多数群体还是语言少数群体)、教学使用的目标语(多数群体语言还是少数群体语言)、教育目标(种族同化还是语言丰富)以及不同的语言目标(单语还是双语、双文化)等。笔者认为对于采油工程课程而言,其双语教育是应该学会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概括一个复杂的现象。因此,应该根据采油工程的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及双语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外语水平提高和学习能力发展。

首先,需要建立专业意识,教师应全面解释国际和国内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采油工艺发展现状,使学生了解采油工程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及重要地位,懂得如何应用现有的知识熟悉和掌握该课程,并且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

此外,要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以教学大纲为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程内容和阶段性目标,并做出课程教学各环节和内容的合理安排,细化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并针对相关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规划,以上环节均需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另外,还要灵活采用多种考核、考试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双语教学实效。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外语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如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远远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无疑是拔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

再次,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还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讲述有杆抽油泵、电潜泵以及螺杆泵等各种举升方式的原理时,可采用Flash或者录像进行演示,这样直观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理解相关理论,同时还避免了理论学习的枯燥,这是仅采用板书和文字解释所难以达到的。

最后,建立合理的考核模式。为保证教学质量,应建立与采油工程双语教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比如可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采用课上提问、实验环节、实际生产案例分析以及期末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课上提问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回答,增强英文交流能力,实验环节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生产案例分析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期末考试的试卷课选择全英文题目,在考核专业知识掌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英文能力。

五、结论

世界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使得石油高校面临国际化合作交流的挑战,石油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和国际接轨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作为其中的主干专业课程,采油工程的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逐步的完善的系统工程,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目标和手段,考核的方式都需要规范化、科学化,从根本上保证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

只有坚持才实际出发,采用适度原则,专业知识与外语合理结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技术知识,建立前瞻性思维,并由此启迪巩固已知、探索未知和不断求新的精神,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厚顺.浅谈《采油工程》教学质量的提高[J].科技信息,2010,(7):534.

[2]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91-94.

[3]曾金胜.中国石油安全形势解析[n].人民日报,2004-9-16(16).

[4]张凯,张黎明,王建生.渗流力学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12-13.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5

0引言

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其目的是从适应石油工业长远发展的角度,面向飞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出一批石油工程高级技术人才。面对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国内外对于石油资源的高度竞争,我国目前对于石油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极其强烈,这就促使各石油院校要加强对于石油工程领域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学生的软件使用技能,满足国家对于石油类人才的需求。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素质教育,改变过往以老师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校应专门成立“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组”,深入研究石油工程专业应开设的软件教学课程,并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加强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1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

经过对国内石油领域对于人才需求的调查与研究,目前国内石油领域需要的是软件操作基础扎实、全面的能够独立设计软件程序的软件编写人员;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石油领域专业软件分析并解决现场问题的现场工程师;懂石油工程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并能有效处理综合事务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对于石油类院校提出了这样高标准的人才需求,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各石油高校还不能制定有效的软件教学培养体系。国外已经有很多高校提出了结合时代背景的新人才培养体系,国内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加入符合我国石油工业现状的创新,不断深化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的教学体系改革,为国家培养出符合时展,社会现状的高素质人才。

1.2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老师课堂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手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效果是否理想。传统的教育注重听,但是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应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能力,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现在也在尝试着将理论教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增加学生的动手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也在面临着这样的转型。为石油工程专业开设软件教学课程,是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这种教学手段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软件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同时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方式中的老师课堂传授的误区。学生对于软件的学习以实验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为主,课堂下对于软件的研究学习还不够,这主要是学校和老师向学生灌输的软件学习重要性还不够,学生还不能完全意识到石油工程专业软件学习的重要性,仅仅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将老师所传授的部分知识接受后,没有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使用相关软件。

1.3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课程相对滞后,层次混乱不清

当今国际石油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国际石油形式日新月异。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石油领域新的开采、挖掘、使用等技术,以期石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基于这种现状,新的技术,新的概念,新的知识也不断涌现,原有的一些概念、知识、技术也在不断翻新,许多之前制定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但是我国石油高校存在的问题是,还不能敏锐地捕捉到国际石油行业的变化,教学体系的改革还不能及时跟上行业变化的脚步,特别是软件教学领域。众所周知,计算机软件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符合信息化时代快速变化的特点,软件的使用周期明显缩短,更加便于使用、功能强大的新软件层出不穷,但是我国石油工程学生使用的软件大多是问世时间很长的、落后的软件,同时我国高校缺乏对于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用不到最先进的软件,同时还不具备开发新软件的能力,导致我国石油专业领域学生的软件应用水平,创新能力不足。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教学体系

经过对于目前石油行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的调研,我国高校应明确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软件操作基础、全面的独立设计软件程序的软件编写人员;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石油领域专业软件分析并解决现场问题的现场工程师;懂石油工程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并能有效处理综合事务的复合型人才。在新的培养目标中,一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创新意识,二是强调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根据对于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分析,我国石油类高校应加强石油工程类学生的软件学习和编写能力,完善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的课程设计,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建立软件教学模式,将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的培养方向定位在:软件开发方向,软件熟练使用方向和软件测试方向。当然这三个方向是不同层面上人才的培养。石油类软件开发方向的人才,既要能熟练使用既有的石油类相关软件,同时要能够评估软件的各项性能指标,指出软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能够改进的地方。石油类软件测试方向的人才,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类石油类相关软件,在熟练使用石油类软件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评估软件的各项性能指标,以期对软件进行改进。石油类软件使用方向的人才,要能够将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问题中去,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对于三类人才的培养,都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了石油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各种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明确了这三种培养方向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层次清晰。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1构建实践环节多层次体系

在对相关知识点学习和剖析的过程中,我国石油类高校还要加强构建实践的教学体系。将学生对于石油类软件的学习分为对于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应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学习。

3.1.1对于基础技能的学习

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要覆盖本专业软件工程体系与核心内容,在不断加强石油类科目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于软件工程体系的学习,对于软件多使用的编写语言,如C语言等要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编写要求,具有程序化的思维,熟悉相关软件的开发环境,能够验证相关的实践技术知识点。

3.1.2对于综合技能的学习

以学生所学习的石油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当前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为工具,结合软件工程,质量工程,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使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具备独立开发石油类应用软件的能力。

3.1.3对于应用技能的学习

要求学生以开发团队的形式,独立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建立支持小组开发的软件开发支撑环境,让学生从“实践可视化”软件工程的角度学习和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现代技术解决软件开发问题。

3.1.4对于职业技能的学习

要求学生深入企业或单位,运用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运用当前较为先进的软件开发支撑环境,运用软件开发先进技术,能够以团队方式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测试合格的应用软件系统。

3.2构建实训环节多层次体系

本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让学生能够“早知道,早认识,早上手,早熟悉,早应用”,我国石油类高校应该将教学计划与实训环节紧密结合,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3.2.1基础技能实训阶段

将一些石油专业的入门软件作为实习内容,让学生早早地意识到软件应用之于石油行业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具备一些初级的软件操作技能,能够简单地应用软件完成一些基础的应用实例。

3.2.2认识实训阶段

让学生了解到有关于软件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了解软件的开发环境,软件中数据库的建立等。

3.2.3课程实训阶段

具体开设软件学习、使用、开发的相关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熟练地将理论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构建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应该将工程应用中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案例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去,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同时可以将软件开发中的失败案例向学生讲述,以起到警示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会犯类似的错误,避免重复性犯错造成的损失。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动向,掌握前沿信息,了解最新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6

目前,关于基于社交媒体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中知识共享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社交媒体的知识共享研究。吴强(2012)认为社交媒体正逐步成为成员间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营造知识共享氛围是关键并提出了提升的策略[7]。Vuoriandokkonen(2012)研究了员工使用组织内社交媒体平台的知识共享动机的影响因素,认为动机主要是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和帮助他人[8]。Yuan和Zhao(2013)比较了社交媒体与现存的信息通信技术在服务员工知识共享方面的差别,实证分析了从e-mail到微博不同信息通信技术对知识共享的影响[9]。pap-adopoulos,Stamati和nopparuch(2013)探索了基于员工博客(employeeweblogs)的知识共享行为,认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感知的愉(perceivedenjoyment)、期望结果(outcomeexpectations)、个人态度(individualatti-tudes)等对利用员工博客进行知识共享有积极的作用[10]。Yates和paquette(2011)认为社交媒体的价值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知识块获取、共享和应用的经常性贡献的频率进行预测[11]。Chen和Chung(2010)深入研究了人们利用维基百科(wikipedia)参与知识架构实践的原因和方式[12]。panahi,watson和partridge(2013)认为社交网络(Socialweb)能为人们自由表达创意、观点、经验和技巧等隐性知识提供“在线场所”,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是对面对面(FacetoFace)隐性知识共享的有效补充[13]。Raun-iar和Rawski(2014)利用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实证分析了人们对Facebook使用行为除受到感知的有用性和感知的易用性影响外,也受到用户的临界质量、社交网站功能等因素的影响[14]。上述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成果主要针对国外的社交媒体平台和一般知识共享行为进行的研究,针对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和国内社交媒体平台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在以下问题上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1)针对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资源分散的特点,构建分布式协作的知识共享平台。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资源分散,导致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时知识共享与利用的效率低,因此应借助于国内流行的社交媒体工具建立分布式协作的知识共享平台,将分散的知识有效整合起来。(2)基于国内社交媒体平台,提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员工知识共享的方式和途径。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都是针对国外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的社交媒体平台,缺乏对国内社交媒体平台下的知识共享方式和途径的研究。因此,应分析和构建基于国内社交媒体平台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分布式协作的知识共享的方式和途径。

2基于社交媒体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分布式协作知识共享平台

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资源分散,如大庆油田既有装备制造集团专门从事石油装备的研发与生产,产品主要包括抽油机、潜油电泵、螺杆泵、射孔器材、压力容器、油套管加工、抽油杆制造等。同时大庆油田还辖有52个下属单位,下属单位中也有部分与石油装备研发与生产相关的科研人员,如何将分散的知识资源集结起来进行自主创新是大庆油田乃至全国石油装备生产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分散的创新员工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渠道由原来的面对面交流,逐步过渡到利用现代化信息通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实时沟通,因此应构建如图1所示的基于社交媒体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分布式协作的知识共享平台。该平台以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中心为核心将分散的科研人员通过个体———团队———组织的层级“跨地域”虚拟集聚起来,以社交媒体为主要沟通和交流工具构建问题、实时知识研讨、e-learning、用户知识反馈和知识存储五个模块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分别完成研发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拟研发团队实时讨论研发工作进度和研发内容、创新员工相互学习新知识、不断积累用户反馈的产品信息和利用各种媒介存储知识和查询知识的功能。上述五个模块能完成既定的功能还需要inter-net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web2.0技术、即时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等的技术支撑。

3基于社交媒体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员工知识共享的方式和途径

图1所示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分布式协作的知识共享平台中不同模块完成的功能和作用不同,涉及的社交媒体就有所差别;知识的内容不同导致知识共享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因此应针对每个模块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并详细说明每种媒体知识共享的方式和途径。

3.1问题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分布式协作知识共享平台要为创新员工提供问题的途径和渠道,使创新员工能将自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进行,让能解决问题的其他人员看到并能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或知识来源,帮助问题者快速解决问题并顺利开展创新工作。该知识共享平台中创新员工利用社交媒体问题的途径较多,如微博、博客、论坛、QQ群、微信、企业维基等。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团队或创新员工个体都可建立不同层次的博客、微博,并将不同创新主体的博客、微博等彼此建立链接,供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研发中心或研发团队也可创建自己的论坛、QQ群等实时聊天场所,通过互联网利用群消息共享的方式遇到的问题和现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也成为创新员工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不再需要在电脑上问题转而依靠人人皆有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瞬时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辅以相应的文档、图像和视频等材料。同时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也可以利用web2.0技术创建企业维基,将研发之外的人员纳入到知识网络中,使的问题更好地向外部传播从而加快解决问题的知识回传。

3.2实时知识研讨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分布式协作知识共享平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分散的创新员工虚拟汇聚起来共同完成创新工作,因此需要创建一个虚拟的工作空间让分散的创新员工实时研讨创新工作,即虚拟实时研讨厅。在虚拟实时研讨厅中,创新员工个体、团队或企业研发中心等不同知识主体根据创新的需要、地域分布和彼此间的空间距离采用面对面、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实时研讨。有条件的员工可以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有助于难于编码的隐性知识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无法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创新员工则可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QQ群和微信群作为我国最为流行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实时聊天工具,不仅能提供文字、文档、图像等材料,还能提供视频和文件传输功能,当创新员工在群内研讨时,在文字交流的同时辅以实时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材料有助于彼此间对各种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共同协作完成创新任务。

3.3e-learning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分布式协作知识共享平台除提供问题和实时研讨的作用外,还应给创新员工、创新团队或企业研发部门提供平时知识学习的空间场所,即e-learning区。各创新主体在工作之中或工作之余通过虚拟知识社区、论坛、QQ群、博客、微信等工具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促进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有利于自主创新中各种知识的整合与创造来加速自主创新的进度。企业可利用web2.0技术创建虚拟知识社区或企业论坛,根据创新员工所掌握知识的类别构建不同的学习模块供感兴趣的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和学习。社区或论坛的各级版主应注重统计创新员工知识的数量,并通过点击率和回复率给知识共享效果较好的员工设立知识贡献奖,鼓励和激发创新员工在社区和论坛积极主动地共享知识。石油装备制造企业鼓励创新员工建立自己的博客,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教训等完整地记录下来,供其他创新员工借鉴。创新员工、创新团队或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的各层级的QQ群也是各种知识的重要渠道,更现代的做法是创建各层级的微信群,让各级创新主体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交流和共享各种知识,构建实时无线的社交网络平台,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实时拍照和录像功能丰富知识的表示方式提高隐性知识的共享效率。虚拟知识社区、论坛、博客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分布式协作知识共享平台提供了较好的支持。在这些社交媒体中,创新员工、创新团队和企业研发中心都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者,使得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知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开放,为各种新知识的快速传播和共享提供了最有效的载体,是创新员工进行e-learning的有力工具。

3.4用户知识反馈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应十分重视以往用户对现有产品的信息反馈,并将反馈意见在整个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中,实现用户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以提高创新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企业微博、用户技术服务QQ群、企业微信等渠道反馈信息。企业在出售产品和技术时,提供企业微博、QQ群和微信的地址或号码,让用户加入到上述社交网络中及时反馈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提出对产品功能的新需求。企业研发中心设有专门人员负责汇总和整理用户提出的问题或新功能需求并将信息共享给所有的创新人员,实现用户知识与创新员工知识的共享与整合,才能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开发出更好的新产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中心还应注重从用户的日常行为和工作状态数据中通过相关分析或因果分析提炼出用户的潜在需求信息并将其贯穿于后续的创新工作中,才能保证企业生产出的石油装备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知识存储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过程应注重各种创新知识的积累和存储,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的创新知识库。根据知识存储的特点构建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中的文档、图片知识库,音频、视频知识库分类存储各种知识。知识库将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内的创新知识资源结构化,将针对当前创新任务涉及的知识认知维度来采用某种(或多种)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15]。在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上创建知识地图,将各知识库中的知识连接起来并将Baidu,Google等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融入知识地图中,方便创新员工从知识共享平台中搜索所需知识的来源和最佳的获取方式。借助于国内流行的社交媒体工具,上述5个模块的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从而实现了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中创新员工个体、团队、用户等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共享与整合,也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与传播,有效创造出新的创意知识并转化为现实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有利于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

4结论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7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石油工程专业是为石油产业提供高层次人才的专业,主要包括采油、钻井、勘探等学科,其主要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石油工程的专业人才。当前石油工作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级人才有较大的需要,推进石油工程专业建设,提高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水平,就必须从市场和就业实际出发,将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操作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以此来为石油产业提供更多实践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在提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达到对石油工程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支撑。在具体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和市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要优化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条件,更新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列为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的重点,以此来加速石油工程专业的变革和重建,探寻石油工程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实践能力对石油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一)提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操作水平

实践能力是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素质,有了实践能力作为基础,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就有了基础,学生的自身专业成长中能真正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加速石油工程专业建设

实践能力是石油工程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重新定义石油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使院校石油工程专业更具发展空间,塑造石油工程专业良好的专业品牌,为石油工程专业生源的扩大奠定良机。

三、新时期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改善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应该以市场需求调查和专业发展分析为前提,创新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使实践能力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中心,以此来培养学生实践与操作的能力。要以石油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为基础,重新构建采油、钻井等专业课程,网络、计算机等公用课程的关系,以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基础,构筑石油工程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新教学模式中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技能的掌握,使学生的学习在新教学模式下变得更为实用,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环节设计等方法为学生建立练习的环境,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的认知。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通过野外学习和生产实践来拉近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距离,在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障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设立学生主动思考和认知的空间,使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加深对石油工程专业的研究,进而做到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深层次认知,为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实施石油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

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要明确培养学生“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例如:将某中小规模油田作为案例,让学生从地质特征、钻井设计一直到油藏方案的调整等一系列环节,进而有效利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较为系统的生产设计方案,这样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做好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积极推行石油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科学实施实践教学。需要充分注意的是,综合课程设计的内容不可和已经进行的课程设计重叠,也不可代替之后的毕业实习。对于综合课程设计,主要使用的是专题训练与综合分析两者相互融合的方法,同时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充分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在综合课程设计完成过程当中起到辅助作用。另外,以石油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为途径,让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为完成石油工程专业的实习和实践奠定良机。

(三)完善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条件完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石油工程专业来讲,应该建立起石油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采用规范的方式重新定义石油工程专业的学习方式,要完善实践基地的设施和设备,配置先进的石油工程专业仪器和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专业软件模拟出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水平,在良好教学条件的保障之下,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应该强化现场实习内容,使学生得到新知识和实践工作的主观体验,改变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错误,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为石油工程专业培养出合格的实践型人才。

四、结束语

石油工程专业是高校体系中重要的专业,社会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水平有着具体而广泛地要求,只有加速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才能够是实践能力成为人才的稳定素质,在更好地发展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同时,满足社会、生产的具体需要。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要重视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改变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条件,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创建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新手段,在提升实践能力和实操水平的前提下,为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和石油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景春,范森.准确定位两专业结合点提高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近几年在创办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分类培养现代特色型人才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将对该校在电气专业上的特色教学实践进行介绍。

石油特色鲜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和教育部共建的唯一一所重点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具有较强的行业优势,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59年的炼厂仪表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企业电气化方向,起初招生规模仅为1个班,至今已扩至每年招收6个班,可想而知我们的教学培养和学生就业两方面压力都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讨论,决定创办具有石油特色的教学模式,既兼顾自身专业的特点,又融合石油、石化行业的特色,在专业教学方面强调与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走特色教学、分类培养的道路。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实施措施。

专业特色教学与分类培养的具体实施措施

具有石油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

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时,我们提出,本专业培养从事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方向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培养面向石油、石化,具有鲜明的石油特色,适应石油石化和能源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创新意识,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工程方面的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能在石油石化、地方及其他领域从事电气工程相关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因此,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特色突出。

培养方案突出了石油石化特色

我们根据石油石化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探索和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三大原则为基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本专业设有“电气传动及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在培养方案及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面,既要面向社会工矿企业,又要突出石油石化领域电气自动化的行业特色,其石油石化行业特色从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指导思想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实施中可以明确反映出来。其一,从本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专业课的设置而言,所面向的电网电压等级,既不像国内一些专门研究电力系统大电网的高校那样面向500kV及其以上的高电压等级,也不像另外一些高校电气自动化类专业那样仅限于35kV以下的电压等级,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定位在220kV以下的电压等级,这一定位兼顾了石油石化领域和面向社会电网两个方面的需求;其二,本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都尽可能多地结合石油石化应用的实际需要,还先后安排有关石油钻采概论、油田自动化、电驱动石油钻机及自动控制系统等行业性较强的特色课程。

本专业在培养方案方面的上述种种探索,体现了该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既考虑面向社会工矿企业,又要面向石油石化行业的“双重面向”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多元化目标分类培养的同时,加强油气井工程专业与各个油田单位和研发中心的合作,根据现场技术的新需要,制定一套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分类培养,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科研与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在毕业时达到理论知识与相应生产实际间良好的结合,能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技术发明与创新上。

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石油石化为背景的实践与创新平台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重点强化建设以石油石化为背景的实习和实践基地。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先后建立了胜利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石大科技集团炼油厂、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齐鲁石化公司、胜利发电厂、黄岛发电厂、辛店华能发电厂及日照华能电厂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基地,并在实习过程中聘请石油石化行业专家作专题讲座,其中胜利油田配电网设计、采油和输油过程电气控制构成了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生产实习是本专业重要的实践性课程,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带领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特别是油田配电网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使他们对油田电网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炼油厂的实践中,学生对于石油的提取、炼制、加工及注水站等部门的功能,尤其是本专业知识在石油从加工到成品过程中的应用,都有所了解,这样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教学内容涵盖了石油石化专业的背景

不论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教学内容涵盖了石油勘探过程、石油开发过程和石油加工过程等背景知识和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同时,教师及时地将科研项目中的成功案例编写进教材或讲义中、将科研成果带进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

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除了基础的专业课程外,还主要加入了石油钻采概论、油田自动化、电驱动钻机等与石油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基本的实验是在油田中应用广泛的电机及拖动实验,主要是油田抽油机电动机的启动、带负载运行和节能控制等;此外是电力电子实验,最主要的是油田采油、注水、集输等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变频装置的实验及系统调速系统参数的调整等;可编程逻辑控制(pLC)等实验环节我们结合油田电动钻机的控制而展开。对于毕业设计,所选的课题也与石油、石化行业有很大的相关性,比如油田配电网的线损分析、油田电网无功补偿的研究、小电流接地故障的研究、抽油机电能质量检测计量、节能控制及串行通信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对本专业在油田系统中的应用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以后的就业和实际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专业特色教学与分类培养的良好效果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9

摘要:在全球经济的严峻竞争形势下,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生存能力,保持竞争力,必须增强学习能力。文章以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就如何建设具有石油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现状。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立足于当代企业文化理论和市场竞争机制,在继承和利用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深厚资源基础上,石油企业文化得以不断创新与发展。

(1)拥有了企业发展的业绩形象和实力形象。中石油集团公司第一个重组改制在境外上市成功。2007年度,营业收入1105.20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公司中名列第24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7年度营业收入1316.36亿美元,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名列第17位。

(2)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中石油集团公司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经营理念,“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使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继承中创新企业文化中,形成了“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诚信规范,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竞争、开放、规范、诚信”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大力倡导变革和创新观念,坚持“双赢、责任、诚信、创新、关爱”的企业理念,形成了自己的“容文化”,即以广阔的胸襟容人、容智、容天下。

2.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当前,尽管很多石油企业建设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系统,但是还存在众多需要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概念模糊不清。例如对企业愿景、企业宗旨、企业使命的定位和功能相互混淆,使得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宗旨、愿景和使命无法真正发挥各自的功效。

(2)企业文化建设缺少战略意识。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应当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而不少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处于无序化、盲目发展的局面,没有相应的组织和必要的制度,没有与石油企业战略相匹配。

(3)企业文化建设欠缺整体性。企业文化建设是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系统工程。我国一些石油企业没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要求,如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不统一,价值标准与职业道德标准不统一等,处于无序、凌乱的状态。

(4)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的方法、措施和策略不得当。目前,大多数石油企业还是以标语、口号、文体活动、拓展训练为主要的宣传载体,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二、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彼得・圣吉的解释,学习型组织理论五项核心及其意义如下:

(1)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工作是创造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工作。

(2)自我超越:学习如何扩展自己的能力,创造出想要的成果,并且塑造出一种组织环境,鼓励所有成员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

(3)心智模式:它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成员的心中、影响成员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思维模式、假设、成见甚至印象等。

(4)共同愿景:“愿景”是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或目标。

(5)团队学习:是发展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内容与要求,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石油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要求。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石油企业的品质。根据市场环境不断变革、善于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因此,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要继承丰富的历史积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和创新,突出石油特色,致力于跨国公司的建设。

2.石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21世纪的石油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提高石油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本质的外在表现,它蕴含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理念可以激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要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油企业,富于创新、超越精神的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3.石油企业对人才需求和员工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受教育的程度不断地提高,人的智慧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石油企业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围绕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尊重职工的个人理想,使个人的奋斗目标符合岗位的技能要求,提高员工的技能,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创建学习型的领导团队体制。创建学习型的企业家集团领导体制,就是要在企业进行集团领导的前提下,整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共同学习,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更加适应市场和新技术的变化,使决策更加合理和优化。建立共同愿景,在决策层中的个人愿景升华为整个集团的共同愿景。此外,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中每个成员的个人愿景应该是自己下级部门的共同愿景的反应,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共同愿景是每个员工个人愿景的集合和升华,才能真正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2.树立学习型价值观。石油企业要树立学习型价值观,必须把学习看成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和员工职业发展的基点和杠杆,倡导员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引导员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学习能力,善于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取向。

3.创建有利于学习的人文环境。石油企业将集体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创新视为竞争优势,形成一种高度信任、有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的人文环境,使每个员工的知识都能够为整个企业的其他员工所共享,在企业内部传播和扩散,形成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网络,以促进企业员工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学习以及团队和组织的持续学习,提高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4.塑造企业英雄。企业英雄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20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企业英雄人物,带领大庆石油工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甩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让世界震惊。石油企业造就英雄,要善于发掘、积极培育企业英雄的成长;创造适合成长的学习氛围,开拓视野。

参考文献:

[1]孟丁.如何建立学习型织织[J].经济师,2004,(3).

[2]皮利.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石油化工知识点篇10

关键词:管柱力学;油气井工程;研讨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26-02

石油管柱作为石油钻采的重要工具,在钻井、完井、采油以及增产的各个阶段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地面信息向井下传递的渠道,也是井下物质传输到地面的通道,石油管柱之于油气井工程,犹如脊柱之于人体。石油管柱力学课程本科教学按排在钻进工程、采油工程专业课之后,是为了作为各个专业课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但从长期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文针对石油管柱力学在教材内容、课堂现状、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估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为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石油管柱力学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江大学石油管柱力学本科教学计划设置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课程计划为5周,共30个学时,长期以来,由教授、副教授、讲师教研团队担任主讲。总结任课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教学情况,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参考教材各个章节侧重点、难点不同,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石油管柱总体分为钻柱、套管柱、油管柱、抽油杆柱四大部分,部分教材和专著主要介绍钻柱的运动与受力分析,另外一部分教材和专著则主要介绍套管和油管的服役条件和失效模式,由于教材的侧重侧重点不同,没有跟其他学科关联,失去了辅教材的实际意义。石油管柱力学是一门数学和力学的交叉学科,相关教材部分章节公式复杂,在进行理论讲解和习题分析过程中需要用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高等数学知识,这些内容有些学生当初就没有学好,有的学生即使当时学好了,在用时也已经遗忘或者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时就会感到困难,不愿听下去,失去学习的兴趣。

石油管柱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中,尤其是非常规页岩气连续油管压裂技术、稠油热采井的注采一体化管柱技术等都遇到常规管柱力学没有遇到的问题,使得常规管柱力学在解决这些特殊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因此需要在管柱力学教学中引入新技术介绍章节,开拓学生视野。

2.w生学习动机不同,课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方面的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面临大四毕业学分不足,需要选修课增加学分;一类是求知,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前者抱着“混学分”的态度,对课堂理论教学不重视,特别是教师在讲解复杂公式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听讲,后者主要是对新知识的探求,注重课堂知识的汲取,但对公式不感兴趣,更侧重于知识面的拓展。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知识面的拓展,对知识的求知欲。

3.考核难以收到教评效果。作为一门选修课,管柱力学如何考核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如果最终考核成绩根据平时成绩来定,那么这门课的学习因为失去了考核的约束力,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教学意义;如果按照必修课考核方法进行试卷考试,又容易让这门课的学习陷入上纲上线的老套,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考核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收到教学与考核互相促进,相互评价的效果,是我们要面对的难题。

二、管柱力学本科教学改革措施

课程内容既要考虑到石油管柱力学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相关性,又要考虑该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在此指导思想上,从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授课教材做到重点突出,关联其他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在授课中对现有教材进行了遴选,在重点讲述原有教材共同包含的部分,如钻柱屈曲载荷分析、井底钻具动力学等的同时,增加了稠油热采管柱受力及失效预防措施、海上喷射导管钻井技术、非常规连续油管压裂技术章节。同时对每一部分做适当的修改,力争做到增加广度,减少深度,增加趣味性,减少理论性,结合工程实际,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对含有大量复杂公式的章节,适当采用简化计算,淡化公式的复杂性。

2.引入实验教学,尝试研讨式教学,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不能只限于ppt授课,也可加入其他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实验室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笔者在讲述套管失效机理时,就结合室内数显式液压材料试验机(wZS-100D),进行管材试样应力应变实验。事实证明,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亲自上机进行实验测试,对不同载荷作用下管材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性能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讨式教学起源于德国,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设定讨论主题,通过交流、研讨形式来研究某一课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研讨式教学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曾在课堂中布置了“非常规压裂中管柱受力模型及失效原因”的论题,大部分学生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发言,陈述己见。有的学生指出滑套压裂技术存在的弊端,这与涪陵页岩气部分气井增产改造措施由滑套压裂改为射孔联作压裂的现场情况吻合。充分说明研讨式教学可以开启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3.注重反刍教学,在课堂中进行考核评估。石油管柱力学公式多,须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考核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因此课堂教学以“温故、启示、巩固”为准则,注重学习过程的积累消化,反刍教学正是针对这一点而设计的,在教学引入反刍教学,对前面的知识点,在后面应用时重新回顾,并注重对前面知识点与现在知识点的结合应用。对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中进行随堂考核,可以给学生一定学习压力,又利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还能起到考核的目的。

三、实践效果

笔者在2014至2015年两年期间对石油管柱力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改革,其中引入科技前沿技术,与非常规开发接轨的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喜爱,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所学学科与工程应用的关系。研讨式教学因为学生基础和重视程度的不同,部分学生表现良好,也有部分学生参与热情不高,从文献资料上生搬硬套观点,并未完全达到开启思路的教学目的,因此该教学方式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反刍教学能够强化知识点吸收,加强了所学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四、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石油管柱力学本科教学存在的教材适用性不强、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和考核难以起到评教效果的问题,从注重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加强反刍教学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注重教材适用性,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才能使选修课起到教学辅助的教学目的。教材研讨式教学和强化反哺教学,能够促进知识点的吸收,加深知识的理解,并能扩宽学生的视野,虽然有一些的地方还需完善,但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从实际生产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帮助,有利于培养石油类工程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子丰.油气井杆管柱力学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熊友明,杨志,朱红钧,等.海洋油气工程学科及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5,(6):28-31.

[3]高德利.油气井管柱力学与工程[m].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4]吕苗荣.石油工程管柱力学[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

[5]宋治,冯荣耀.油井管与管柱技术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6]毕智高,梁颖,何平.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探讨[J].石油教育.2015,(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