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十篇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十篇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4:42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1

【关键词】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大学生;高危行为;五位一体;动机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前所未有的疾病和诱惑不断产生和蔓延。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转型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浓烈,求知和探索欲望强烈;同时,心理承受力、判断力低下,抵御诱惑的能力也很薄弱。因此,在面对纷繁百态、变化万千的新事物新社会时,极易产生高危行为,损害自身和他人的健康。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和动机理论,针对大学生高危行为进行“五位一体”综合分析,试图建构符合我国大学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

一、健康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健康的界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完善。截至1990年wHo提出了现今的健康观念,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完善的四维健康观。同时,新的健康又有躯体、情绪、心灵、理智、职业、环境和社会七个维度层面,告知人们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看待健康。四维健康观既是整体的健康观,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后还要力求达到以上各个方面的静态平衡。

(二)健康教育的界定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健康教育通过向大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系列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工作对象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改变不健康行为和采纳健康行为,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三)“五位一体”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由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能力薄弱,如若再受到家庭中不和谐或不健全的状况、社会的不良风气、学校教育的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高危行为。所以基于动机理论,以个人为主体,建立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探索。

(四)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高危行为的影响

国外的健康教育模式一直推崇的是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全面的性教育(CSe)也被罗列其中,同时强调教育要包括禁欲,禁欲可作为很好的疾病预防策略。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医学上关于避孕药和的准确信息,推广禁欲与有保护的;综合项目包括禁欲的详细信息,并且致力于防治艾滋病、性病等,通过教育项目使大学生自我克制主动避免婚前以及婚外,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预防艾滋病,使学生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二、理论依据

现代病的根源往往是人们的无知且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贪欲却不自制、精神滑坡,导致道德上的缺陷,从而导致不健康的行为(即高危行为)的产生。建构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基于特定路径与理论依据,从全新的视角和源头出发,对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建构分析。

(一)引用建构主义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教师、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简单联系,现代的教育逐渐引入了媒体、非营利组织等多部门,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多方协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更好地完成教育。

(二)动机理论视野下的模式构想

动机是指“发起并保持目标指向的行为的过程”。认知动机理论认为动机的两个来源是对于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的考虑、预测和自我树立目标作为行为评价的标准;保护动机理论(pmt)认为健康相关行为来自于个体对结果的预期和感知价值,涉及个体所认知危险的严重性、对威胁的易感性、保护行为在抵御威胁方面的有效性和个体采取保护行为的能力四个因素;人本主义动机理论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自我约束、为个人成长而努力等因素,注重内部的动机;行为主义的强化动机理论为健康教育提供了抑制、引导的强化策略。从动机理论的发展来看,学界正在寻找将人是机器的比喻和人是神的比喻相结合的普通动机理论,即日益强调动机的多元性。因此,大学生健康教育既要注重身体健康,又要注重心理健康;既要注重普遍原则,又要关注个体性;既要注重外在诱因、环境的影响,又要注重内在原因;既要注重理性认知,又要注重情感诉求。

三、构成框架

(一)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指学习者可以通过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可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采用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模式,运用“讲授+活动+咨询”参与性互动模式,采用课堂讲授、阅读、讨论、案例教学、观摩、角色扮演、咨询服务等教学方式,以现代传媒技术为传播载体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水平。此外,学校教育要不光停留在知识层面,也要注重艾滋病反歧视教育,关爱艾滋病患教育。

(二)抛锚式教学设计

也称情境式教学设计,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求解。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综合多种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体验,移情作用、少年妈妈现身说法、男生体验孕妇装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健康教育,意识到高危行为的危害,懂得自身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继而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培育健康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远离高危行为以求健康。

(三)中西结合,五位一体,协同教育

借鉴国外健康教育中的成功案例,比如美国开展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CSHe)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密西根课程模式,英国中学的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pUSH)教育卓有成效,挪威建立全国目标,墨西哥教育部和卫生部密切配合,加拿大成立国家指导委员会,澳大利亚在全国开展新的健康教育计划,日本颁布学校保健法。加强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主体之间的多维互动,协同教育,由点到面创造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支持系统。其中,政府注重要大力支持,加大宣传,起好带头作用,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为学校和社区提供性教育资源,并且各个单位主体要试图建立相关机制,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开展综合性性教育。

四、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的特色

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在借鉴国外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同时,注重主体的能动性,客体的协同性,内容的多样性,及时更新并不断完善,关注危险的的共通性,关注高危行为的触发点,使当代大学生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有效干预降低高危行为的发生率,预防艾滋病,从而获得社会的、自身心理的、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多方收益。提倡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即强调实施主体的综合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阶段和方法的综合性。

(一)综合性的实施主体

健康教育需要建构实施主体和受众的畅通桥梁,多渠道、广范围、有深度的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模式在发挥自身动机的基础上,可以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协同教育。其中,大学生是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因作用,一切的健康行为活动都应以其为根本导向。健康教育要注意调动其内在动机,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KaBp),充分发挥知、信、行的基础、动力、目标作用。就实施主体来说,首先,学校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健康教育需要提升大学高层教育主管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度和重视度,提升师资水平以整合教师队伍,完善教材,创新教育方法,健全教育设施。其次,政府是健康教育的主导,政府健康教育立足于宏观调控,调动教育部、卫生部、学界、新闻媒介等多方力量,树立全国目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引导教育新方向。再次,家庭是健康教育的港湾,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向孩子及时灌输相关教育知识,尤其是离异或者单亲家庭更要积极引导孩子。最后,社会是健康教育的保障,发挥非政府组织的非凡作用,开展社区教育、社会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以上四方要多多配合,可以建立联动模式,统筹协调,分期监控教育成果。

(二)综合性的教育内容

当前我国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明显提高,未婚同居及未婚妊娠现象较普遍。大多数学生缺乏避孕意识、避孕措施使用率低,或对避孕知识一知半解、避孕方法不当。健康教育需要按需而教,寓教于乐。教育内容要涉及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避免部分内容的缺失,改变当今教育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对于大学生,尤其需要注意性健康教育,综合性的性教育应该囊括性心理、性生理和性道德多方面,培养其自律和理性选择的能力,为其成为独立文明的公众打好基础。基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向大学生灌输科学的性知识、青春期知识、安全知识、艾滋病知识、伦理知识等。

(三)综合性的阶段和方法

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科学性、阶段性和系统性,青少年是幼稚和成熟的矛盾体,因而大学阶段的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运用随机通达教学、抛锚教学、中西结合的方法,做到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

五、结语

“五位一体”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以大学生个人为主体,以学校、政府、家庭、社会健康教育为核心,将大学生自预和多元主体综合干预相结合,从灌输知识、形成态度到促进健康行为,三程序贯,贯穿大学生成长过程,整体预防大学生高危行为的发生,这种方法积极、科学、有效,且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假以四方主体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可望极大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高危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2]刘桂珍.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742).

[4]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

[6]杨铁凡,金友等.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医,2013(10).

[7]JinGSHUGLinG.Surveyonsexconceptandbehaviorofcityunmarriedyouthsin1990s.ChinpopSci,1997(2):50.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发展措施

一、前言

健康主要是包括人的精神、身体以及社会现实生命的一个系统,从理论上来看,其主要包括心理学、生命科学、人际关系以及行为科学、智能学等方面的学科科学认识。而从实践来讲,其是极为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主要包括保健、医药、娱乐以及休闲、环境生态、旅游等方面。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健康教育发展模式是体育卫生模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比较缺乏,导致健康教育的发展有较大的局限性,开设的课程也仅是局限在将讲座或选修课,多数高校未能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学科列入相关的教育计划以及评价体系中。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定义

学校的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有组织地、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以促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采取益于自身将抗发展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达到减轻或者消除影响身体、心理等健康的不安全因素的目的,有效地预防疾病。很好的促进身心的健康常发育。

三、高校体育健康发展过程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健康教育的观念不强,健康意识不高,缺乏岁健康教育的认识

据相关的研究报道表明,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中,有58%的大学生对一般的健康常识有所了解掌握,有39%的大学生觉得有无健康教育课程都不重要,有35%的大学生表示是被迫接受大学的健康康教育的。由上述可知,当前,我国的教育领域仍未对现代的健康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对其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也对高校健康教育综合性以及整体性的认识不足,未能够全面认识健康教育涉及到得关于卫生、心理健康、体力、人格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基本内涵,在理解上比较滞后,健康教育观念仍未统一。而在构建高校的健康教育模式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健康教育主要以体育卫生模式为主,未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给予它地位上的保证,导致高校的健康教育发展缺乏统综合的、系统的规划以及设计,健康教育没有能未形成科学、独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及完善教学模式。

2 高校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完善,阻碍其的发展

据了解发现,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首先是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方面,部分高校的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有的高校在编写教材时,出现一味地借鉴收录其它学校的教材内容,未能和自身实际发展相结合。缺乏创新,而且内容编排缺乏有效地衔接性。有多数学生学生仅是参加健康教育课程,未得参加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健康来说,部分高校是纳入行政部门中,部分高校则是纳入思想教育部门中。可见,高校未能明确定位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健康的具体行业角色,高校的健康教育尽管已实施多年,但是在管理方面,缺乏系列化和多元化、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相关规划制定以及检查考核等方面,未能向着法制化方向建设发展。

3 高校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人才,师资队伍仍有待完善

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到体育学、社会学、生物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观阶段,在我国的多数院校中,健康教育的课程通常是体育老师担任,有的高校出现由部分校医或是别的科任教师担任,导致由于受到授课者的知识限制,或者是由于教学经验不多,健康教育教学的广度以及深度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并且现有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及技能不强,无法有效进行健康教育。

四、加强高校健康教育发展的措施分析

1 更新观念,树立信念

我国各大高校必须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及学习,应对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高度的认识,坚持树立健康教育的信念。要明白,在高校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是历史使命,还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体现。除此之外,还应能够正确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定义和内涵,及时更新教育的观念。高校的健康教育必须要转变单一的理论知识教育,从提高学生的保健意识入手,把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健康行为习惯作为着眼点,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教学。要促使大学生始终坚定健康的信念,不断增强自我的保健能力以及提高保健知识,为我国培养健康型人才。

2 不断健全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要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信念以及形成健康行为,需要节能管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单靠院校以及教师是难以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监督管理的。因此,目前,必须要将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大学生形成自我约束以及自我管理的意识,吸收健康协会以及卫生保健协会等社团人员,一同参与到健康教育的管理监督工作中,形成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3 加强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

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到体育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生物医学、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因此,对授课者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必需具备一定的生物医学学科知识,还需有效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以及其它学科知识。所以,我国各大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在医学院校或者是体育院校设立专门的健康教育专业,培养具有专业卫生健康知识和保健技能的专业健康教育人才,有助于本院校健康教育的开展。

4 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高校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是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而且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例如,通过开班会以及征文、文艺表演、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可有效吸引学生对健康教育的关注,可以让学生实时地接受各种健康知识。除此之外,健康教育课程的进行应和当地的卫生防疫相关工作有机结合,跟进形式发展,通过开展讲座,为广大学生提供健康咨询以及健康帮助等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转变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给学生传授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3

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原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培养师生健康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9号)、《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教体卫艺函〔2021〕181号)要求,结合我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构建新时代、现代化、高质量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知识、行为和能力成为师生普遍具备的素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师生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时间安排

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贯穿2021全年。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常态防控。慎终如始扣牢责任链,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三版),教育引导师生落实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动员,配合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有序开展师生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综合防控近视。全面落实《河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济源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春季学期、秋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提高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宣传眼健康的重要性和近视的危害性。组织专家进校园宣讲等活动,加强近视防控试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学校照明环境达标建设,推进学校并引导家庭积极改善视觉环境,学校要加强手机管理使用,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三)普及健康知识。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切实将日常锻炼、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合理用药、预防毒品、身体检查、心理健康、生长发育、生殖健康、校园应急救护等相关知识技能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落实健康教育课程。

(四)增加体育锻炼。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强化体育教学训练。以“每天两个大课间”为抓手,落实好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运动氛围。做好最美“阳光大课间”评比活动。

(五)合理营养膳食。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按照《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部署,积极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建设。加强营养与膳食指导,推进饮食教育,引领“光盘”行动,制止餐饮浪费。

(六)促进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而健康的理念,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掌握正确应对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相关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融入日常生活。

(七)开展防病教育。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学校、学生和家长防控能力。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按照《河南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20-2022年)》《济源示范区艾滋病防控》等要求,继续开展新生报到防艾知识教育和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持续开展艾防专家进校园等活动。按照《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河南省遏制结核病行动方案(2019-2022年)》加强学校预防结核病教育。落实《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切实预防和控制学生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

(八)营造健康环境。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按照《关于扎实开展2021年学校夏秋季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的通知》 规范开展校园夏秋季病媒生物消杀工作好整治校园环境卫生,推进厕所革命的工作。请按照《济源示范区教体系统2021年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推进无烟学校建设,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控烟活动,加快培育青少年无烟文化。教育引导师生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疫”时好观念、好习惯固化住、推广开,营造干净、整洁、卫生、健康的校园整体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对实施健康济源行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深入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和督促推动,在配备校医、健康教育教师、保健教师、“健康副校长”等人员方面落实政策要求,着力补齐短板和弱项。

(二)动员各方力量。各学校要凝聚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组织动员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积极参与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大力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和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完善健康教育制度,丰富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生和家庭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多地多校联动形式,及时启动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积极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学校要通过新媒体传播、文艺作品创作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广大师生以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方式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第33个爱国卫生月”(4月)、“近视防控宣传月”(3月、9月)、“全国爱眼日”(6月6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有效方式引导师生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四)及时报送总结。请中心校在年底前将本辖区学校“师生健康中国健康”进行全面总结,以“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成果经验、存在不足和加强举措并形成报告,12月10日前报教体局体卫艺。

联系人及电话:张小妍  0391-6616977;

邮        箱:twy6977@163.com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4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区指导思想“以教学为本”“三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走访了海南多家中小学,就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既让我们看到了工作实绩,又发现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如何构建有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启动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完善。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医学化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把大多数学生成长发展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称为心理疾病,并采用心理治疗的方式予以转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诊治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偏重问题取向,过于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却忽视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问题,舍本逐末。许多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配有专门的教师如心理咨询师负责管理,而对心理教育其他方面的工作敷衍了事。以为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抓起来了,其实,简单的心理咨询加治疗并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科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向学生传授关于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及开发心理潜能等专业知识。视心理健康教育为课程学习,让学生背概念、记原理、考教材或讲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纯学科化教育的轨道或者误解为心理学的科普教育,这种做法背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向。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一味地追求学科化,只能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落实到实处。

(三)德育化模式。

就我们调研的结果看,目前不少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心理咨询模式也采用德育的模式,授课和心理咨询工作大都由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承担。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法有明显的区别,在教育实施策略上应有本质区别。

(四)形式化倾向。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些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对路子,再加上宣传不力,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心理健康课只是拘于表面,没有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落到实处。甚至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检查,才象征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倾向普遍存在,只是或多或少、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围绕教育目标,模式构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展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2.预防性

主要针对的是部分在学习、心理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问题或问题刚出现苗头的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减少或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

3.针对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焦虑、情绪不稳、社交障碍等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发展异常的学生开展专门的心理咨询,对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是十分必要的。

(二)界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选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围绕教育目标,以发展、适应和预防为主线进行综合安排,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1.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以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特点及规律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和成长中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各有侧重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好各年级的教育内容,设计好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二是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三是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开发。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

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广泛,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通常以适应学校生活与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初中阶段则以青春期教育、情绪调控、自我意识培养、人际关系调适和耐挫力的提高等为主要内容;高中阶段以学习能力提高、考试焦虑调试、升学就业辅导、人格培养和意志品质塑造等为主要内容。同时,要做好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形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使学生的心态逐步平稳地向健康的方面发展。另外,教育方式的选择也要与年龄相符。

三、构建“以教学为本、三结合”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的构建要以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为主阵地,强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利用社会、家庭、校园丰富的人文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广泛、生动、切实有效地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教学为本,形式灵活多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依靠全体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课堂外,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学会学习、做人和做事。

1.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为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频繁的心理互动,对学生心理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准确把握切入点、结合点,围绕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和安排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整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心理的成长。

2.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因此,各科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如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只要广大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就会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把心理教育活动课延伸到课堂之外

学校应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发挥学校各部门如学生会、家长学校的优势,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如利用班会、墙报、校内广播、心理讲座等,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二)三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拓展多种渠道,加强多方配合,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1.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我们课题组成员对5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5.2%的学生有心理问题,22.91%的学生有明显问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不过,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速度较快,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与可塑性,只要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这些心理问题都是能够得以矫正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人物,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十分必要和重要。

这要求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担负起学生的心理辅导。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产生重大影响。定期对班主任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逐渐把班主任训练成为“心理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可以弥补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师严重不足的状况,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2.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心理咨询相结合

专业心理咨询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补充。心理咨询的实质是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身的力量,弄清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帮助来访者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作出决定,从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和环境调节的能力。[1]专业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解决诸如学生行为问题、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这项任务往往是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完成的。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此,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派出教师参观、学习心理咨询模式的具体实施。而后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其形式有个别咨询和集体咨询两种,也可以应用心理测量技术对学生进行学绩测验和人格测验,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提供服务。因而,专业心理咨询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中小学调研时,各校一致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特别强调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树立“大教育”观念,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彼此之间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教育网络,以建立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它影响着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家长不健康的心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延伸到家庭中去,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和品格影响孩子,自觉维护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另外,家庭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成立家长学校,学校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在这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向家长及时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动态及所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氛围。逐渐形成家校共育、内外结合的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同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和制约作用。改变学校封闭的教育模式,将学校置于社会系统中,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整合社区资源,联合开展多元化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中小学生心理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但社会中的消极因素却会削弱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正面力量,如黄色文化等不良现象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侵蚀他们的灵魂。所以,要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密切配合,社会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绿色的宏观环境,而家庭和学校要培养学生必要的辨别是非和鉴赏美丑的能力,以免孩子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所迷惑而失足跌入心理误区和文化糟粕的泥潭。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视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1-0040-02

一、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要求

(一)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和提倡一种建构式的知识理念,认为知识是人类主动建构而形成的,不是客观产生的。

二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和提倡一种重视建构的学习理念,重视学习者本身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知识,也重视学习者现有的知识体系,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话语权,力主开展对话式的学习模式与方式,重视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

三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和提倡一种建构式的教学理念,注重学习对于知识与意义的积极主动建构,主张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各种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主张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与方式。

(二)建构主义教育的思想对当下教育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具备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思想能力。这对于当下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们具有很大指导意义,那就是不断用新的哲学理论来发展建构自己的心理教育理论体系。

二是要求创设师生互动的环境与氛围。这对于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那就是要要创设学生喜欢的环境和场域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要求教学务必要以学生为心,关注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与手段。这对于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那就是要求整个教育工作务必要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理念,让之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久信念。

四是要求教学坚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要求的相关原则。对于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那就是要求当下高校教师在开张心理健康教育时务必要遵循心理教育的建构主义原则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不高的成因

一是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落后陈旧。这种主要体现在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坚持不够,导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教育模式与平台等的科学化设计与建设不够;协调整合的理念坚持不够,这就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整;国际化与信息化教育理念不强,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对外开放不够,吸收发达国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不够。

二是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上滞后落伍。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变化和诉求来调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话语表达方式、课程构建;同时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学科的专业教育的内容体系衔接不够,显得很封闭单一,这就导致了当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是教育模式和方式上创新整合不够。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选择的教育模式很多不符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比如互动性教育模式没有真正广泛开展起来、学校与家庭协作教育模式没有形成、网络心理教育模式开展乏力等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四是教育的师资建设上质量不优良、数量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教师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够,尤其那些非心理专业的教师们;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精力投入不够;另外真正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非常稀少。据笔者调研,一些二本院校几万学生,就那么十来位心理专职教师。

五是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与面上重视的不对称对等。这主要体现在学校重视的落实不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从学校领导层、学工系统与一般教师,虽然口头上重视,其实在行动上没有真正得到重视。这些都彰显了高校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认识和认同不够,导致没有形成一种真正齐心协力的共识和行动。

六是学生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问题也是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难以提高的一些原因。任何一种教育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一样受到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心态、就业心理与网络心理问题异常严重,加之社会转型下的一些负面影响造成高校学生的不平衡心态复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升。

三、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角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路径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视角和思路。

一是重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坚持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成长情况去构建更新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与方式、教育评价体系等各个层面;坚持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务必要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成长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力求科学化运行。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去处理,力求其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行;坚持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始终放眼全球,努力吸收世界各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同时,要求高校将信息化理念贯窜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信息化运行。

二是注重教育内容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生活性和吸引力。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注重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新特点、新要求,不断调整和重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同时,注重这些内容的话语系统要切合当代青年学生的用语习惯。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努力构建师生对话互动的教育模式与方式,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富有朝气。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采用现代网络系统,开展网络教育,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式发展;将大学生心理教育纳入到整个学校专业教育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视域中,推行一种宏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模式与方式、教育评价体系、教师队伍等进行科学整合创新;多方设计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形式,推动体验式教育模式不断行进;注重校园环境、网络环境和课堂环境、家庭环境等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充分构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的互动平台。通过这些不同的模式和形式,以此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不断增强其实效性。

四是抓好高校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与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性。这就要求高校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同时,高校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养成一种自我调适、自我排解心理问题的良好习惯。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为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供诸多的思路和框架,从理论上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实践上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运行具有诸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是我们将用建构主义教育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还要注意克服建构主义思想的一些负面东西,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付先全.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102-103.

[2]郑太年.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层面[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5期,32-36.

[3]张宏远.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5期,100-101.

[4]郭玉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症结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年20期,88-89.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6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1-0228-01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人群健康行为、增进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是为患者解决问题的手段[1],是预防和控制社区常见病的有效措施,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可靠保障。我认为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方法得当,在具体实施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现就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做如下探讨:

1对社区慢性病病人健康教育的方法

1.1组织老年慢性病病人到各社区居委会会议室或村委会,由健康教育讲师团派专人定期进行慢性病讲座,有条件的社区可以用多媒体,主要内容是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和冠心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

1.2住平房的在各村委会定期出黑板报、墙壁上张贴宣传画报,住楼房的以小区公示牌为载体,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健康教育资料,主要内容慢性病的预防和注意事项等。

1.3由各联村医生利用慢性病随访的机会上门服务,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2对非慢性病老人健康教育的方法

2.1组织老年慢性病病人到各社区居委会会议室或村委会,由健康教育讲师团派专人讲座,有条件的社区可以用多媒体,主要内容是不同季节老年常见病的预防、养生保健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等。

2.2住平房的在各村委会定期出黑板报、墙壁上张贴宣传画报,住楼房的居委会以小区公示牌为载体,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健康教育资料,主要内容是老年病的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3社区老年人可以随时到我院便民服务中心咨询。

3对青壮年健康教育的方法

3.1组织社区青壮年到我院的大会议室,由健康教育讲师团派专人讲座,利用多媒体,主要内容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社区常见病的预防以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并分发宣传资料。

3.2社区居民可以随时到我院便民门诊咨询有关健康问题。

4对学校包括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方法

4.1利用广播媒体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主要内容是儿童保健、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以及有关青少年传染病知识。

4.2以黑板报和宣传画的形式宣传健康知识,生动形象的彩色宣传画尤其适用于幼儿园,主要内容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等。

4.3由健康教育讲师团派专人到学校讲座,利用多媒体,讲解有关健康知识。

5对企业员工健康教育的方法

5.1由健康教育讲师团派专人到企业讲座,利用多媒体,主要内容是卫生保健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

5.2编写有关宣传内容的传单或小册子分发给员工,内容包括一些卫生健康知识、劳动卫生、职业病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以及性病、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

6对全社区人群健康教育的方法

采用广播、电视媒体传播健康教育知识。讲师团成员与当地广播电视台领导联系并安排健康教育节目内容,每天定时播放健康教育节目,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为社区居民都有收看电视的习惯,所以,利用电视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能广泛传播卫生健康知识,群众能普遍接受到健康教育。其内容广泛,包括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等多方面的健康知识。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单纯的门诊医疗工作转变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2]。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包括个人、社区、社会三个方面。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疾病、不同时期、不同季节进行具体分析和分类,只有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才能使居民配合我们社区医院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从而体现出健康教育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7

性。

【关键词】医院;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体会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促进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丰富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的爆发和流行,维护患者的健康,保障医疗诊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1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健康教育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实施

2.1组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2.2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2.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

2.3.1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3.2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2.3.3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体会

3.1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自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3.2注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综合性:在传染病防控中,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要根据接受教育群体特点的不同、传染病发病特点不同、和同一疾病不同时期防控重点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案和宣传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健康传播方式,且形式宜多样化,比如以健康宣教为主,结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折页等有效传播方式,综合实行健康教育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3.3健康教育应注重传播技巧: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巧妙的应用一些传播学的技巧,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传播的内容宜简单扼要,中心突出;形式宜简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信息应不停重复;核心信息采取数字化、押韵的口诀、缩略语等形式使之容易记忆等。可以适时采用新的传播策略,如“明星效应策略”、“娱乐-教育策略”和“群众参与策略”等,使之生动、鲜活易于接受[2]。

医院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爆发和流行。所以,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有着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须引起全体医患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8

一、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形势喜人。从2005年起,高职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数、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急剧上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然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也日益增多。这表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如下不利因素的影响:

1、学科因素。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其大多数理论主要借鉴的是从美国高校引进的心理辅导初期的矫正模式,多停留在行为研究与心理分析的表面。至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工作更显不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简单地看做是“后进学生”和“问题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政治理论教育的现象。

2、协调因素。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做好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良性的社会竞争与投入,良好的家庭引导与配合,正确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三者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前进的砝码。遗憾的是,目前学校、社会、家庭缺乏统一行动,没有很好地协调,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单打一的状况,很难顺利地开展下去。

3、师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学资源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师资来源于普通教师队伍,以普通教师兼职为主,由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等方面的力量构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上明显好于经济落后地区,区域间差异较大。就上海和广州而言,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站。而江西省和湖南省的大多数高职院校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开课率较低,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较差,投入较少,形式单一,方法传统。在同一区域里也存在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有的院校重视,有的院校忽视;公办高职院校较民办院校要好,示范性高职院校较其他院校要好。

4、教学因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高职生能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但这种纯理论的讲授往往是枯燥的、单调的、乏味的,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纯理论教授根本不感兴趣,很难说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作为高职心理教育的研究应该探寻更多灵活的、生动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过于单一。不少高职院校都将心理健康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心理问题教育,这是不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与方法,还应该涉及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相关内容。

5、经费因素。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国家要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不能低于人均10元,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达不到平均水平。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上来说,心理咨询需要相应的时间、空间、材料和人员,即必要的软件和硬件措施,都依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

二、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1、要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国家要成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宏观指导各高职院校的工作,并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心理健康理论。要组织和鼓励开展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要克服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体分散、教材编写各自为政的局面,全面规划和领导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院校评估体系,并不定时地抽查执行情况,以保证国家的政策能落到实处。各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要由院长牵头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建立心理咨询室。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要在财务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要在院校内部形成多级预防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普查、抽查、排查;要多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辅导员或班主任主导、教师辅助、教辅干预、班团干部协调的严密的学校危机管理机制。

2、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首先要改变一个观念: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的单方面行为,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这一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其次,要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克服脑海中存在着的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第三,要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第四,学生家长与学校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形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3、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首先,高职院校要强化硬件建设,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要建立符合国家标准、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其次,要重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按在校学生的3000-5000:1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教师。

4、要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目前,课堂教学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多数是以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为主,在形式与内容上比较单一。我们要探寻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在形式上,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座谈会、“心灵鸡汤”校园栏目、社团活动、班级户外活动、校园竞技活动、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知识抢答赛、心理电影赏析、相关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等,来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强化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心理压力;在内容上,我们要尽力选择那些与学生实际紧密相关、喜闻乐见的事例或者案件、影片等,要将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5、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9

关键词:工艺美术健康教育应用

在医疗卫生领域,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艺美术,是一种很重要的宣传手段。在健康教育中,工艺美术更多的应用到健康教育的场馆建设中。在特定的健康教育中,如何恰当的展现出工艺美术技艺和思维方式,是当前健康教育美术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工艺美术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近几年来,许多的城市都在建设健康教育园,园内展览的内容深入浅出,有效的达到了宣传的效果,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健康教育园中,无论是图案设计,还是展板、灯光、动画、模型等,都很好地运用了工艺美术,使得健康教育内容变得更加的吸引人。工艺美术的应用使得平面的健康教育内容变得立体化,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效的引起人们观看的兴趣,在展览内容中,利用工艺美术制作而成的生活用品、人体器官等都非常的逼真,让人们观看之后拥有更强的视觉感触。

实际上,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可应用到工艺美术的地方非常多,比如展览馆布展、设计健康宣传册内页等。另外,工艺美术还可以运用色彩、图案等工艺使装饰、陈设、健康产品的包装设计等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会涉及到宣传板报、宣传画册等宣传手段,利用工艺美术中剪纸、装饰等艺术手法,使传统文化融合到宣传工作中,让健康教育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

二、工艺美术与卫生美术在健康教育中的表现异同点

卫生美术主要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医疗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枯燥深奥的,卫生美术通过艺术语言将卫生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表现形式,使卫生知识变得有趣活泼而且有寓意。卫生美术的特点是构思独特、色彩鲜明、艺术感染力强,通过卫生美术鲜明的艺术特点,使观看者主动接受医疗卫生知识,从而使观看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均得到增强,最终达到帮助人们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目的,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卫生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卫生画刊,卫生画刊中的主要宣传是卫生宣传画和卫生科普画,这是将美术应用到健康教育中的基本形式。

在工艺美术中,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对物体的本质进行加工和制作,从而使物体带有一定的特殊效果,更为符合人们的视觉美感,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和技术。工艺美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工艺与美术设计结合起来,并促使二者相互融合、渗透。在现代,工艺美术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比如大型展览、广告设计等,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美术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当中。

将工艺美术应用到健康教育中,除了要将特定的内容表现出来以外,还要采用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的形体语言,将健康教育抽象的内容以生动优美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让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在对照自身的过程中,改正不良的卫生习惯,逐渐的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工艺美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要求

1.工艺美术作品要与健康主题一致

在制作健康教育宣传品时,工艺美术会应用到五颜六色的材料和美术技巧,从而使宣传品具有观赏价值,让观赏者在观看时能够一目了然的知道宣传的目的。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可变性,在工艺美术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不断地出现,所以,健康教育在应用工艺美术时要注意要与时俱进。首先,对于健康教育的科普材料,要审定其是否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代表性;其次,在保证健康教育可行的前提下,将自己放在观赏者的角度来审视科普材料,从而使设计出来的工艺美术作品符合观赏者的思维方式;最后,在设计工艺美术作品时,要与健康主题一致,在确定健康主题的前提下,根据科普材料确定具体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等。这样一来,设计出来的美术作品就会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健康教育的科普知识。

2.对健康教育美术者的要求

首先,作为一名健康教育美术者,要具备基本的健康教育知识,主要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只有对这些健康教育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在工作时全面的理解某一专题的科学道理,从而设计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准确、科学的工艺美术作品。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除了基本的素描、速写等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健康教育美术者还要具备操作电脑、使用图像软件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计算机辅助工作,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所以要具备一定的电脑技术。

最后,还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健康教育中的工艺美术同样也是创作,所以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设计工艺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健康教育美术者的想象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工艺美术为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在现代,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这也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工艺美术被应用到健康教育工作中,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宣传预防各种疾病的工作中,可以利用工艺美术制作各种宣传画册,也可以将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运用到宣传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宣传的效果,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疾病的危害,并懂得预防的知识。工艺美术在为健康教育工作服务时,除了运用工艺美术特有的设计理念来宣传健康教育内容之外,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更好的宣传健康教育。

结论:

工艺美术拥有着特殊的技艺和思维方式,将其应用到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够促进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帮助人们改正自身不良的卫生习惯,养成正确的、健康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吴占友.工艺美术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首都公共卫生,2011,5(01):35-36.

[2]杨晶霞.工艺美术在健康教育中的表现形式[J].江苏卫生保健,2009,(03):54.

[3]许爱民.浅谈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158.

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水平

1 引言

目前国内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多,如开设以讲授为主的心理学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咨询,小组辅导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都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也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20世纪末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和Cmkszentmi。halyt为首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它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高质量的个人生活。受积极心理学思想的启示,我们认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积极心理学的主张,合理运用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

本研究将着重探讨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揭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及其机制。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本实验在湖南理工学院进行。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院大二年级学生开设。在报名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学生,其中一半(男生30人。女生30人)构成实验组,另一半(男生30人,女生30人)构成控制组。

2.2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调查问卷。作为评价大学生的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研究工具。它包括3个部分:①被试基本情况,包括系别、性别、年龄、班级、干部、三好生等等;②关于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开放式问题(健康信念是指个人在关于什么是健康、什么因素决定个人健康、什么方法能增进健康等问题上所坚信的认识。健康行为是指个人为了自己的健康所做的一切,如身体锻炼、生活有规律、认知调节、参加业余活动等。个人的健康信念制约着自己的健康行为,而健康行为又与个人的健康水平直接相关,健康水平的变化会通过反馈作用影响个人的健康信念,并进一步强化或削弱健康行为,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循环。健康水平与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不仅与个人素质和环境卫生条件有关,而且与个人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有密切的关系),③一般健康问卷。采用李虹和梅锦荣修订的GHQ-20来评估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问卷包括GHQ-自我肯定、GHQ-忧郁和GHQ-焦虑3个分量表,采用的记分方法为“是”“否”。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要求被试用“是”或“否”指出近几周的感觉。一般认为GHQ-20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测量工具。

2.3 研究步骤“心理健康与辅导”选修课程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课前,运用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问卷及GHQ一20对实验组、控制组进行前测。

“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时间为15周,每周3节。共45个课时。以湖南师大心理系教育心理教研室所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而是根据教材选择一系列主题作为教学的内容。一共有6个教学主题: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困扰。教学主题的教学均采用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暗示等多种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自助式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有。角色扮演训练法、集体演讲训练法、游戏训练法、心理拓展训练法等。自助式心理辅导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寻求辅导的同时充当辅导者。心理辅导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一个学期开展两次。自助式心理暗示,主要是指学生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含蓄、间接地对自己或其他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积极的影响。个体可以通过自我安慰、自我对话、更换服装、改变发型、变换环境、写日记等方式,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达到改变心境、树立自信心、战胜挫折的目的。开展自助式心理暗示的关键在于,多给予积极的暗示,同时克服消极的暗示。

控制组,除教学方法以外,教学时间、教材、教学内容等均与实验组相同。讲课时控制组的教师不仅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教学方法根据主题需要而灵活变化,有讲座、讨论、座谈、观看录相及学生心理咨询课堂模拟训练等。

在课程结束后,采用健康问卷同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最后对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前后两次调查测试结果,以及实验组调查测试结果的后测与控制组的后测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健康概念的结果及其比较我们就健康概念,分别在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前测结果之间、控制组的前后测结果之间,实验组的前后测之间,以及实验组后测与控制组后测结果之间进行了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1)。我们发现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前测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X=0.153。p>0.05),控制组的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X=6.226。p<0.05),实验组的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9.671。p<0.01),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之间也没有发现显著差异(X=0.366,p>0.05)。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尽管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但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两组被试对健康概念的理解都发生了同样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单纯从生物学意义上去理解健康的学生人数减少,更多学生能全面、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即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3.2 健康方法信念的结果及其比较我们就健康方法的信念,对控制组被试、实验组被试的前测和后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2)。

从表2可看出,控制组被试的健康方法信念前测与后测的调查结果有一些变化,即健康教育实验以后控制组被试在“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这两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组被试的健康方法信念前测与后测的调查结果有较多的变化,即健康教育实验以后控制组被试在“充足睡眠和休息”、“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交友”、“认知提高”等6个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健

康信念的后测结果之间在某些项目上有显著的变化。即实验组认为“丰富业余生活”、“交友”、“认知提高”是健康方法的学生较控制组显著增多。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组运用自助式健康教育方法较控制组运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更有效地改进了学生的健康信念,特别对有关心理调节方法的认识有了提高。

3.3 健康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我们将控制组与实验组被试健康行为(%)的前测和后测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表3)。

从表3的结果可看出,在健康行为上,控制组调查结果的前后测之间,除“乐观人生态度”有显著差异外。其它项目均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实验组调查结果的前后测之间,发现了较多的显著差异,即后测的“充足睡眠和休息”、“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交友”、“认知提高”显著多于前测;实验组被试的后测与控制组被试的后测结果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交友”、“认知提高”等项目上,实验组较控制组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说明,一般健康教育方法明显对学生的健康行为有所改进,但实验组的自助式健康教育方法改进学生健康行为的效果更加明显,特别是有关心理调节的行为明显增多。

3.4 健康水平的结果及其比较我们将控制组与实验组健康状况的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平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4)。

从表4可看出,控制组的前后测之间,在GHQ一忧郁量表分和总分上呈现显著差异,被试的忧郁水平明显降低、一般健康状况明显提高。实验组的前后测之间,在GHQ一20的3个量表分和总分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被试的自我肯定水平明显提高、忧郁焦虑水平明显降低、一般健康状况明显提高。控制组、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具体说来就是在GHQ-自我肯定量表得分上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在GHQ-焦虑量表得分和总分上,实验组显著低于控制组。这些结果表明,一般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学生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更好、更明显。

4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