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8:32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

关键词:乡镇企业集群;集群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前言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管理理念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的企业发展开始采用“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特别是乡镇企业集群发展的现象,更是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在我国各地区出现。例如,在我国的广东、浙江、福建、江苏、河北等省份,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乡镇企业集群。这些乡镇企业集群对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以及促进县域工业化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了解什么是乡镇企业集群,知道当下乡镇企业集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乡镇企业集群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二、乡镇企业集群发展的涵义

乡镇企业集群是一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乡镇企业及其支持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作的原则,在特定领域内建立起来的企业集群。

在乡镇企业集群的特定关系中隐含着相互合作、专业分工,同时又相互竞争的关系。其相互合作、专业分工是指――那些在地缘上靠近的相关企业和机构,由于共同性和互补性而关联在一起,进行企业间不同产品或服务的交换和适应行为,进而取得集群发展。专业分工的不同企业为了更加有效地获得企业外部的资源、销售、促进知识和技术等的尽快积累而进行相互交换。同时,为谋求集群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可以长期维持而相互适应。同时企业集群中也存在企业间竞争关系。随着企业集群规模的扩大,企业集群中的企业竞争关系也就更激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集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其中,最著名有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乡镇企业集群发展在推动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加速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乡镇企业集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形成规模经济。2.降低信息获取成本。3.转移吸纳农村劳动力。4.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5.易于形成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6.改善乡镇企业融资问题。7.提高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乡镇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例证明,乡镇企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各地乡镇企业集群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重重。

首先,乡镇企业集群的企业同质化比较严重

当下,我国有各类乡镇企业集群已然有数千个了。但是这些乡镇企业集群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那些门槛较低的行业。例如:制衣、制鞋、塑料、五金制品等。并且这些乡镇企业集群大多集中于各个产业链的中游。这就使得乡镇企业集群的产业链横向、纵向扩展不够,上游、下游的延伸深度不足。例如:浙江绍兴、长乐等乡镇企业集群打造的纺织产业集群的企业的主营业务都集中于印染、织造、化纤、服装等环节。这就使得相邻的乡镇之间存在这企业同质化。严重影响集群价值链的整合优化,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

其次,乡镇企业集群的技术问题

在乡镇企业集群发展的内部,大部分企业的主营业务集中在经济价值链分工的低端。这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品档次不高。而在乡镇企业集群中的大多数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实力研发新产品和核心技术,这也导致乡镇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举步维艰。乡镇企业集群的技术整体有待提高。再加上镇企业集群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低成本工业化等问题,使得乡镇企业集群的产能过剩问题很可能引发一系列恶性竞争、企业效益下降、地方财政收入降低,人员的失业等后续问题。

最后,乡镇企业集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乡镇企业集群的企业合作之间主要依靠企业间长期合作建立起的信任。再加上其中很多中小型企业发展缺乏底蕴,管理、人才、资金等问题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集群中的普遍存在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外部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企业的发展的问题。

四、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乡镇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企业同质化严重、技术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重视乡镇企业集群中企业的协调和互补。在发展乡镇企业集群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乡镇的政府部门要建立一种引导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机制,强调企业间的协调和互补,尽量避免引进同质化的企业加入到乡镇企业集群中。其次,要加强与邻近行政区域间乡镇企业集群的合作,以达到优势资源共享、企业间合理分工,进而使集群企业的共同成长和持续发展。

其次,鼓励乡镇企业集群的企业技术创新。集群企业间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利用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只有重视新产品、技术的开发,才能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生产出更加适合合作伙伴的产品。进而提高整个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热情。

最后,完善乡镇企业集群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促进乡镇企业集群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出针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出台一些高效的协调机制,处理、协调乡镇企业集群的内、外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相应的组织或部门对乡镇企业集群进行监督和管理。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集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并以其独具的优势在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优势。而在我国乡镇企业集群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企业同质化严重、技术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本文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重视集群企业的互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安存红,高祥晓.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2

1古城乡玉米生产现状

玉米是古城乡栽培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海拔900~1900m的地区均有分布,是该乡山区、半山区人民的主要食粮;是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养猪业中,除少数部分以小麦、豌豆、蚕豆作精料外,绝大部分是以玉米为精料来发展养殖业的;在加工业中,玉米是酿酒业的主要原料,通过产品的转化加工使玉米的产品产值产生了较大增值,为地方财政增加了税收,因此玉米生产在该乡农村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城乡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000hm2,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1.8%;产量占粮食全年总量的46.5%;以目前的实际生产水平来看,玉米平均产量仅2775kg/hm2(以村为单位,平均产量最低1207.5kg/hm2,最高3520.5kg/hm2),平均产量与土地实际生产能力相差甚远,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该乡粮食生产及养殖业的发展,从而减缓了农业内部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影响了全乡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2古城乡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劳动者素质差,新技术应用程度低

由于受自然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低,整个农业劳动力组织素质差。一是劳动者生产观念落后,无法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的束缚,导致生产方式落后;二是素质差导致科技意识不强,影响科技措施的推广。如玉米地膜栽培面积仅占27%,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占35.7%,不但面积所占比例小,而且推广应用的技术到位率很低。劳动者是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载体,劳动者的素质与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劳动者素质差,严重地制约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科技的增产潜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大部分农村尚未真正表现出来,导致生产水平仍然处在较低阶段。

2.2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古城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可以说绝大部分旱地是靠天产出,风调雨顺年份可收获较好的产量,异常气候年份则易造成大幅度减产。由于全乡大部分旱地分布海拔高,坡度陡,水浇地所占比例小,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层变浅,土壤墒情差,保肥、保水性差,土地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迂风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易造成玉米减产[1]。

2.3品种退化,抗逆性差

品种在粮食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古城乡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看,玉米品种存在着严重退化的现象,当地老品种退化现象尤为突出。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不注意选留种,导致玉米植株高度偏高(一般在3.5m左右),果穗变小,秃顶率增加;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严重,根据对当前推广面积较大的群改种墨白一号的调查表现,植株总体偏高,平均为3.2m,比杂交玉米会单4号平均高出1.3m。植株过高,抗倒伏能力弱,迂风造成大面积倒伏,导致减产,严重地制约全乡玉米生产的发展。

2.4土地经营不当,土壤肥力严重下降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土地生产经营形式实现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形式,由于农民意识差,只注重土地的自然肥力,而忽视了土地的培肥。用养分离,只用不养,土壤养分含量严重下降,且各种养分比例失调。在土地耕种过程中,因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旱地远离居住地,有机畜肥难以运送到旱地施用,形成了单一施用化肥的习惯。加之群众对作物秸秆还田的作用缺乏了解,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大部分是集中烧毁,造成有机养分丧失,使土壤养分含量比例失去平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易板结,宜耕性差,理化性状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由此可见,因土地经营不当,不注重土地的增肥,导致了土壤肥力较大幅度的变化,养分含量严重下降,给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5种植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出量低

农作物种植管理水平除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受劳动者素质直接影响,由于劳动者素质低,科学种田的意识差,形成了数年来大面积种植、低水平管理的种植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大,首先从种植方式开始,虽杜绝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种植方式[2-5],但仍然有较大部分面积还采用撒播和随犁沟种植,规格化种植所占比例小,单位面积内有效株数不足,一般在3.15万~3.75万株/hm2,老品种仅为2.25万株/hm2左右。尤其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地膜覆盖栽培等所占比例小,据2011年统计资料,全乡玉米育苗定向移栽面积40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3.6%,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为252.73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24.7%。其次是中耕及施肥管理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农户受经济条件影响,施肥水平低,平均施化学氮肥225kg/hm2,有的甚至是无肥料可施,仍种“卫生地”;除施肥水平低,还存在施肥方法不当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施肥方法是先中耕,后施肥,肥料在土表,经阳光照射和雨水冲淋,导致肥料挥发、流失、损失严重。此外,病虫害防治意识差,对目前玉米上出现的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危害未引起重视,绝大部分玉米种植面积基本不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给玉米的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3促进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3.1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施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实现科教兴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农民的科技意识才能加强,科技兴农战略才能在广大农村实施。在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形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一是结合“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乡(镇)村级成人技校,组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劳动者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初级教育,培训一批实用型的农科员和科技户,通过科技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的积极性。二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进行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可采用田间实地讲解培训,还可利用图片资料、宣传专栏和电影、录像等进行宣传,不论是采用任何形式的培训,其目的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增加科技推广技术的到位率,使其不但掌握全面的科技推广技能,还了解市场学和营销学,全面提高粮食产品的产量和产值。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是粮食作物获得高产的关键。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依托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草)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对25°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草),整治水土流失,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势头的同时;对25°以下的耕地实施坡改梯,把坡耕地变为水平台地,提高其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土、肥、水流失。在实施坡改梯的同时,加强沟渠配套建设,山区重点抓好“五小”水利设施建设,逐渐使梯地变为水浇地,提高水利化程度,把大部分旱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地,实现人均建设667m2以上高稳产农田地的目标。

3.3扩大新品种推广,基本实现良种化

扩大新品种推广,提高良种的覆盖率是提高玉米生产的重要措施[6]。从近几年所推广的杂交组合来看,思单3号、会单4号、雅玉889、正大615、迪卡2号、罗单5号等品种适应性好、产量高,群众反映较好。只有从当地气候条件出发,引入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杂交组合,大力宣传发动,并辅之以必要的推广措施(如采取责任状管理,加强行政参与及种价补贴等),使杂交玉米覆盖率从目前的48.9%逐步提高到80%以上,基本实现良种化,用良种替代种性退化的老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从而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

3.4合理施肥,用地与养地结合

针对古城乡旱地土壤所具有的酸、瘦、干、薄、速效养分低的特点,利用农业电脑专家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比例及作物生长发育需要进行合理的配方施肥,力求做到施肥数量、种类搭配和施肥方法趋于合理,减少养分损失,充分发挥养分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使土壤养分能协调平衡供给作物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植绿肥及提倡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

3.5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日益突出,要使单位面积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只有采取生物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配套措施,在力争实现良种化的同时,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育苗定向移栽、作物基因诱导剂的应用等措施;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80%以上甚至更多的面积实现格式化种植,海拔1500m以上的旱地玉米基本实现地膜栽培,保证有效植株达5.25万株/hm2以上,不断引进国内、国外的高产栽培技术,改变落后的栽培管理方式,提高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4结语

总之,随着全乡人口的增加,可耕种面积的不断减少,要保证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增加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单位产出量,使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才能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促进全乡粮食及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5参考文献

[1]王清礼.玉米灌浆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初步分析[J].华北农学报,1981(3):71-74.

[2]王宜伦,李祥剑,张许,等.豫东平原夏玉米平衡施钾效应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4):39-42.

[3]江东岭,杜雄,张宁,等.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3):201-207.

[4]刘京宝,唐保军,赵霞,等.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20-21,25.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3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48-01

在我国农业推广中,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乡镇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畜牧技术不仅是其重要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重要的组成内容。要想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就必须对动物防疫的管理与服务措施进行完善,并不断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本文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参考。

1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目前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发展过程中,设施建设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财政,而财政只能保证人员工资等最基础的资金。因此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相对不足,导致一些必要的化验设备及动物疾病诊断仪器缺乏,影响了乡镇畜牧业的发展。

1.2缺乏健全的保障制度

在乡镇畜牧F医技术推广过程中,还缺乏较为健全的保障制度,从而导致各项动物防疫工作不能获得有效的落实。对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养殖业生产的动物疾病,根据《动物防疫法》中的相关规定,必须执行计划免疫制度。而由于保障制度缺乏完善性,导致部分动物免疫工作不能获得有效地实施[1]。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农民缺乏较强的防疫意识;二是乡镇政府缺乏足够的重视;三是打击无证兽医的力度不够。

1.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由于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民间兽医,且从整体上来看,兽医队伍综合素质低下,同时其业务水平和技能等也相对较为低下。而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环境以及条件等都相对较差,吸引不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样就给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对策

2.1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完善的推广体系

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并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2]。首先在政策上要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且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领导要根据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这样才能促使畜牧兽医技术获得有效的推广。其次要在加大科技宣传的力度。即各地政府相关组织和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一些宣讲活动,组建相应的科技顾问团,用以解决农民养殖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深入调查和研究畜牧业发展、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进行解决。

2.2完善和健全动物防疫保障制度

在实施动物防疫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防疫普通的动物疾病,同时还要对一些比较重大的动物疾病加强防疫,如禽流感、口蹄疫等。根据相关的规定,对重大动物疫病需要采取强制性免疫措施。同时,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要对其管辖区域内的畜牧养殖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并按照相应的规定对其出具一定的免疫合格证明。

2.3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为了加强畜牧兽医技术的高效推广,当地政府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3,4],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兽医人才队伍,并不断引进高等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整体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的高效推广与发展。

3小结

综上所述,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推广体系,还要制定严格的免疫保障制度,并在资金上加大投入,贯彻落实各项动物防疫工作,同时要不断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这样才能确保畜牧业获得高效、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振江,张幸幸,王娇,等.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8):80-81.

[2]彭绍德.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J].当代畜牧,2016(8):40-41.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4

众所周知,乡镇是最为基层的政权组织,在其发展中乡镇财政发展成为了物质基础以及体制保障,且成为了推进乡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象征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与坏从根本上决定了当地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需要积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乡镇;财务财政;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毋庸置疑,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管理中的主要财政机构,其作用十分明显,对推动乡镇各项工作的发展具有推动性。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乡镇财政预算工作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并且构建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然而却因为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在资产管理、资金核算、白条抵库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如此一来则严重制约了发展,笔者于下文中探究xx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现阶段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白条抵库与大额付现现象

虽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大多数乡镇现金管理工作比较规范,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仍旧有诸多乡镇在现金管理上存在问题,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现象。其中在诸多乡镇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政府日常工作中使用白条抵库或者大额付现现象,这样一来则会导致在短时期内未取得正式票据入账,从而形成大额付现现象,甚至在超过一年之后未取得的正式票据要与白条直接挂账。

(二)未按照相关规定接收原始凭证

当前大多数乡镇还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接收原始凭证,其中主要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大多数工程支出收款人与出票人等不相符合,甚至还会缺少诸多审核与验收的环节;第二是在填制支款单的时候并不完整,经常会出现无人签字的现象;第三是在进行对外借款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合同或者协议。第四是诸多企事业单位在补贴方面缺乏依据;第五是发票问题,假发票列支现象严重;第六是原始单据不清晰,不准确,无法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其中占据比例最多的便是办公费用的支出,其中据标着调查与分析,这部分费用主要来自墨盒、打印纸、档案盒等。

(三)缺乏专项资金账户设置

乡镇财政财务专项资金违规使用主要表现在四点:其一是没有按时将专项资金拨付给相关部门;其二是将专项资金的使用用途改变;其三是没有相关的依据列支;其四是没有将其资金积极纳入到其它核算体系之中,甚至还会导致资金出现混合使用,这四种情况下会导致资金发生影响与制约。

(四)缺乏规范的账套设置与账户开户管理

因为每一个地区乡镇情况不同,所以银行开户情况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都是开设预算外专户一个,零余额账户一个、国库集中支付账户一个,过渡户一个、历史遗留基金会账户、农业税账户。然而从当前笔者的调查分析中可以了解到,专项资金并没有单独开户,并且各项资金混合使用。除此之外,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有非常多的乡镇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不同,甚至还会出现多个软件共同使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资金账套出现问题,甚至还会导致货币资金在账套中会出现负数现象。

二、乡镇资金财政财务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第一,专项资金需要得到协调配合,要保证形成完整的资金规范体系。大多数专项资金都来自县级以上的部门,并且这部分部门还是主管部门,会出现独立核算的局面。另外,不管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部门下达还是由相关主管部门调拨,均需要伴随着相应的文件,实现对专项资金的集中管理以及集中支付。第二,在清理往来资产的时候需要按照挂账资金的性质,我国财政部门现已经下发了相关的资金清理文件,且在经过当地政府的批准后下发到各个乡镇地区。其中对于白条支现挂暂付款的现象,则需要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查找,保证手续列支的准确性。对于支出资金挂账的,同样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按照资金的属性进行列支;还需要针对用于专门用途的款项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同一笔资金存在两种情况,分别是挂暂存或者挂暂付的,则需要对冲调平。第三,在新时期乡镇政府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表明资金管理问题,乡镇政府需要将其作为发展契机,并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内控体系育制度,这样能够为资金提供依据,并且还可以避免犯罪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流程梳理将各个业务部门的经济业务事项以及相关的财政部门资金进行关联,从多个方面出发与分析,包括法律制度,以此用来牵制降低风险,保证资金管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保证资金具备安全性,长此久往可以杜绝贪污犯罪现象的发生。第四,需要做好财产物资验收以及各项监督、稽查工作,保证实现对货币资金以及实物资产流入的管理。一般情况下,货币资金的流出往往会伴随着实物资产的流入,要想进一步解决这种情况,则需要做好稽核以及验收工作,各个乡镇需要按照工程验收、设备验收等内容成立专门的验收小组,并且还要选择责任心比较好的人员作为组长,或者选择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比较高的专家进行验收,这样便可以实现对资金流出的有效追踪。第五,需要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积极制定项目资金台账,从根本上杜绝隐形债务或者冒领资金现象的发生。众所周知,在乡镇中隐形债务所涉及的金额比较大,且年度比较久,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制定台账,这样一来则无法将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反映。而在此发展趋势下积极构建台账,不仅可以将项目内容加以反映,并且还可以对审批的时间、筹资的渠道等加以分析,不仅可以避免隐形资产的出现,并且还会从根本上避免各类突发现象所引发的资金纠纷以及冒领资金的现象。

作者:赵静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财政所

参考文献:

[1]马超.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n].安徽农学通报,2013,12:11+35

[2]李崇峰.浅析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庆阳市为例[J].财会研究,2011,04:47-48+56

[3]龚瑞祥.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当代经济,2011,04:22-23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5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同时也给乡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融资机制以及经营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弊端纷纷暴露出来。面对这样的环境,现代融资以及财务管理策略越来越受到乡镇企业的重视。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分析乡镇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代乡镇企业融资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使得乡镇企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乡镇企业除了作为地方财政来源以外,还是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最为重要的纽带。我国乡镇企业不仅在吸收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使其能够脱贫致富。但我国乡镇企业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市场经济冲击大、资金融通困难等,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现代乡镇企业融资策略已迫在眉睫。

一、乡镇企业融资概况分析

乡镇企业的融资也称资金融通,主要是指资金持有者利用资金的流通调节余缺的经济行为。其中广义上的融资主要是指资金在需求者以及供给者之间双向流动的整个过程,该过程包括了资金融入与融出。狭义上的融资仅指资金融入,是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投资以及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需求,而通过金融市场或是融资渠道,采用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措和集中等活动[1]。

目前,造成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乡镇企业自身的因素。当今三大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农村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发展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产业经营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使得企业规模以及业务范围小,且经济效益不高,企业在向金融部门借贷申请较为困难,即使申请成功,还会受其额度的限制,满足不了乡镇的发展。其二,乡镇企业融资困难还受其外部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认识偏差较大且受存款的准备金限制较大,政府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信贷对乡镇企业的投放较少[2]。

二、乡镇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融资困难极易容易制约其发展。就目前临沂市乡镇企业融资的渠道、成本、期限结构以及抵押担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乡镇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制度还不够完善,且投资者风险意识以及信用观念还比较薄弱。乡镇企业参与到市场中直接融资的概率较低,使得临沂市部分乡镇企业直接融资较为困难,且如银行贷款等间接的融资相对较低。上市的条件中对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无法满足上市的条件。

2.少部分乡镇企业的信用不佳

信用主要包括意愿以及能力等两方面的内容,缺少其中一个都会导致企业出现信用不良现象。而乡镇企业常因经营不善出现无法还贷,或是由于信用意识淡薄出现故意拖欠等情况。据调查显示,临沂市出现不良贷款率的乡镇企业占18.7%,超过全省不良贷款率的7.2%。其中,临沂市乡镇企业信用等级的降级率大于35%,因其信用等级不足被拒贷的乡镇企业占28.4%[3]。

3.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较为薄弱

临沂市当前拥有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数量过少,无法充分发挥其信息以及成本优势,满足不了临沂市乡镇企业融资的需求。乡镇企业是非国有经济,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是支撑其发展最为重要的主体,但就目前,临沂市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政策的制定和鼓励不到位,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4.政府支持工作不到位

临沂市受宏观与客观经济因素及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使得其政府支持工作不能够完全发挥出来。在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时,由于政府出台的政策实践尚短,因此只能减少,而不能避免危机对乡镇企业的影响。政府推行的政策范围较小,乡镇企业受益的数量较少,乡镇企业融资仍比较困难。

三、提升现代乡镇企业融资的策略分析

1.拓宽乡镇企业的融资渠道

乡镇企业应根据自身素质以及发展需求,改善并提升融资的条件,以便更好的解决融资难问题。乡镇企业应加快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现代乡镇企业应建立监督、执行以及决策相结合的结构,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推行股份责任制,鼓励员工入股,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

乡镇企业还可以利用委托加工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乡镇企业财力、人力等方面的成本,还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与企业之间组团联合进行融资,共担风险,提升融资的概率。但此种融资方法,需处理好还款责任、资金分配以及整合财务信息等问题,且联盟之间的企业应将诚信放在首要位置,才能促进企业之间共同、持续发展[4]。

2.金融机构应建立与乡镇企业相适应的信用等级

临沂市金融机构应根据其乡镇企业自身特点,转变以往传统参照所有制以及规模指标进行评分的模式,重新建立一个与该市乡镇企业相适应的信用等级评分模式。金融机构应充分了解和掌握乡镇企业财务、经营计划以及投资、融资等信用情况,并将其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通过软信息综合评价该市乡镇企业信用情况。金融机构之间还应共享信息,将对乡镇企业贷款的成本降低。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应与乡镇企业密切沟通,确保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顺利。

3.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临沂市还应在现有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增加现代乡镇企业融资的渠道,使其能够积极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具备的优势,能够为乡镇企业提供关系性方面的贷款项目,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转变城市商业以及股份制银行对市场的定位,提升其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乡镇企业服务,其具体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1)政府部门应引导并促进民营金融组织重组和兼并,扩大民营金融组织的规模,使其向中小金融机构转变。通过建立完善的业务以及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运营的机制,推动民营金融组织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及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中小金融机构,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临沂市乡镇企业服务[5]。

(2)政府还加大担保机构支持乡镇企业力度,完善本次乡镇企业信用担保补偿制度,提高风险补偿率,进一步促进临沂市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担保机构。

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法律监管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提升政府支持的力度。临沂市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完善乡镇企业的融资政策以及担保政策,全方位构建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确保乡镇企业融资能够有法可依。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大执法的力度,严惩、故意拖欠的企业。根据国家产业调整相关的政策,引导乡镇企业进行产业调整,并将能耗及其排放标准纳入支持融资的范畴内,促进乡镇企业朝特色以及深加工等方向发展,提升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止有机遇,同样还面着挑战,只有完善其经营管理体制,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融资中出现的弊端,并不仅仅是因为某种因素,而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寻找制约其发展的融资问题,转变经营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权责、产权分明以及科学管理,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资金积累,才能促进乡镇企业健康的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卉.浅析破解乡镇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吉林农业.2011.12(10):9.

[2]林雪.浅析乡镇企业在金融市场中融资的问题.现代经济信息.2012.9(1):32-33.

[3]赵任鹏.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3.11(8):228.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6

一、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乡镇党委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以创建“五好”乡镇党委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党委管党职能,使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但是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

1、乡镇财政压力大,村集体经济薄弱,极大影响了乡镇党委的号召力和调控力。当前,山区县乡镇财政压力大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源不足问题更是越发凸显,收支难以平衡,农民赤字形势严竣,造成乡镇党委政府没有能力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而村集体经济又非常薄弱,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很难有能力筹措资金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建设。就珊溪镇而言,据2004年度经济报表,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0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76元。全镇3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村只有2个;1万元至5万元的村3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34个。有的村甚至连正常的村干部年终误工补贴都没法落实,以致乡镇党委、政府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号召力、调控力受到极大影响。

2、乡镇日常工作任务责任重,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部门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上级部门条条线线的工作任务都非常重要,但其最终的落实者都在于乡镇,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如计生、征兵、禁毒、森防、安全生产等工作都是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性中心工作,也是硬任务,常年跟踪检查,乡镇疲于应付,且多数实行“一票否决”,责任重大,致使乡镇党委、政府不得不腾出更多时间、人力、精力抓好落实,从而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

3、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直接限制了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发挥。村级党组织及村两委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及乡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完成。造成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干部能力水平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方面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是优秀青年发展党员难问题。个别村干部怕丢位置,故意发展家族党员、派别党员,甚至发展低素质的党员或干脆长期不发展党员,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另一方面是优秀党员干部外出问题。一些村虽然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党员,但“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仍大范围存在,难以根本改变党员队伍老化以及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创新力不强等状况。

4、乡镇干部的“机关化”问题仍然存在,逐步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乡镇干部是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也是党委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旗帜”。一直以来,省市县委就高度重视加强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相继开展了“两个年”、干部下基层、“效能革命”等系列活动,出台了“两镇三村”、民情日记、民情服务等制度,有效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乡镇干部的“机关化”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仍有少数干部不能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老百姓称他们为“三走”、“三线”干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5、乡镇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维系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维系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乡镇干部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在乡镇干部中表现明显,而往往乡镇干部的激励机制又很不健全。在物质激励方面,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干部福利低,难以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干部积极性受挫;在精神激励方面,乡镇一般干部普遍认为,在乡镇工作,政治前途眇茫,干部政治上进心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发挥。

此外,在工作方法方面,一些乡镇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方法,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不够,过多地依靠行政手段开展工作;在工作机制方面,跟踪检查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在工作决策方面,采取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够,各项决策机制还有待健全和完善,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也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建设。

二、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党执政基础的乡镇党委要立足实际,从增强发展力、服务力、决策力、执行力和创新力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1、全面增强发展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发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发展不动摇。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中来。要切合当前组织实施的“先锋工程”建设,通过“三级联创”这一基本途径,努力在“强核心、强素质、强服务、强管理、强实力”等方面有所突破,全面提升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进者和实践者。认真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通过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帮助理顺村级组织关系,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帮助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员、为农民群众解疑难、办实事的服务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

2、全面增强服务力。为民服务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也是基层党组织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乡镇党委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觉地把自己认定为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工具,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同时,要切合全省上下深入开展的“效能革命”活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要重视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在发展致富中的缺信息、缺技术、缺市场的问题,帮助他们增产、增收,加快脱贫致富,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

3、全面增强决策力。决策力是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它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基层组织作为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涉及的工作千头万绪,决策的正确与否,决策是否正确实施,直接关系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因此,乡镇党委要积极健全和完善充分反映民智、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大力增强乡镇党委的决策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做到凡属于乡镇党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力求组织广大党员讨论,充分听取各种意见;凡涉及群众利益问题,在全社会和党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激发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2)严格实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通过严格执行平等讨论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现民主程序决策重大事项,保证决策的每一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同时,要特别注意倾听少数人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3)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积极建立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和决策后的责任制,坚持改变由一把手凭经验拍脑袋决策的方法,做到决策和其他系统权利与责任相统一,防止决策的随意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全面增强执行力。基层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落实者和执行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到位,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度,取决于狠抓落实的程度。因此,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采取各项措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做到对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举措,都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对己经明确的工作任务和战略目标,通过分解细化,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对招商引资项目,要坚定决心,排除万难,提高项目落实率;对己经出台的各项制度,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不流于形式,真正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树立起党和政府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7

[关键词]乡镇基层;经济管理;风险途径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日益迅猛,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地区的乡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中问题较为突出,其中管理方式的传统性,管理思想的落后等严重地影响了基层经济管理的效果,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现象。因此,在乡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认清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准确地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降低风险的危害性,保证乡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乡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1风险防范意识较低

乡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受地域、文化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居民的综合素质较为欠缺,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很多乡镇的经济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很不到位,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更低。同时,基层地区固有的人情社会等,导致他们存在着认人不认事的现象,很多工作人员为了人情世故,亲人朋友会不顾法律和规矩故意犯错,与乡镇基层经济管理的要求极为不符。同时,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具有内生性、潜伏性和传递性等特点,而基层市场环境及内部环境的多变性,会导致一旦出现经济风险就会快速地传递到整个乡镇甚至影响到上层。而乡镇基层经济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导致他们没有及时对经济风险进行预警和防治,给乡镇基层经济建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1.2风险防范方法陈旧

由于乡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不重视,导致基层的风险防范也存在着非常落后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乡镇基层经济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目前很多乡镇基层地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经济管理人员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对经济风险进行预测,致使即使出现了经济风险也无法快速地采取规避的措施,从而给乡镇经济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另外,在部分乡镇地区经济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素养较低,不会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经济资本的计算,仍然采取传统的人工统计方式,不仅降低了经济管理的效率,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导致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

2乡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风险的防控方法分析

2.1强化乡镇基层经济风险的防范意识

首先,乡镇基层单位要定期性地开展风险防范工作会议,并组织风险防范的相关培训活动,使风险管理人员能够意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能够掌握风险防范相关的知识及技能,提高他们的风险发现及防范水平,明确风险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利害关系。其次,基层经济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加强风险防范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保证在发现风险之后有能力对风险进行分析,并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将风险带来的隐患控制到最低。最后,加强对基层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各个乡镇基层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经济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的方式,淘汰与岗位要求不符合的、能力不过关的人员。同时,还要建立起基层经济管理人员的招聘与选拔制度,聘用高质量人才开展经济风险管理工作。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乡镇基层要争取应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基层经济活动的动态化管理。

2.2提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

提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有利于准确地规避经济风险,确保基层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乡镇基层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台账登记和会计制度的方式进行,但是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对其中的规章制度进行落实,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与风险抵御能力。由于目前很多乡镇基层地区缺乏专业性质的人才,所以可以应用人才选聘机制,挖掘与应用高素质人才。同时,必须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强化,要保证基层各类固定资产原始单据的规范性,并要结合计算机技术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固定资产的转让、出售等工作,尽最大努力地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维护人民利益,坚持民主决策

乡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能将决定权全部交给领导者,而是要坚持民主决策,要秉承着民主协商和决策的原则开展工作,这将对规避基层经济管理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基层经济工作进行决策时,由多方共同发表意见,最后决策,能够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体现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在决策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坚决抵制个人主义、经验主义,只有坚持民主决策,才能够避免其中的风险,才能够提高决策的精准性,才能够使决策真正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2.4推进产权改革制度的顺利进行

产权改革制度的推进也是规避基层经济管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因为乡镇基层只有建立起明确的产权改革制度,使产权明确清晰,使政企分开管理,使权责明确,坚持民主管理,才能够建立起新型的经济组织,才能够保证基层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推进乡镇基层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能够利用产权制度对基层经济管理中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股东大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提升乡镇基层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实现集体资产利益的最大化。

2.5深化基层经济审计监督工作的落实

此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利用乡镇基层的基本经济单位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审计、监管和管理。主要的监督内容是保证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不能有违规行为,对损害集体利益的个人或者集体行为要严格地惩处。同时,要将审计与监督工作落实到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中去,此时基层经济单位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对各级经济管理人员及下级组织进行严格地审计,对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进行排查,从而有效地控制乡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风险问题。试想,如果乡镇基层经济审计与监督工作缺失,必然会导致出现延续权利监督的现象,而在权利体系下层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最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现象的。而当前很多乡镇基层审计监督工作的缺失及力度不够,是制约经济管理风险存在的重要问题,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8

关键词:贵州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在“三农”工作中的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存在一些的突出问题,给我国的“三农”工作带来了严重制约。

一、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是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众所周知,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中,存在着进程缓慢,区域之间、专业站所之间差异比较大,而且大部分地区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隶属的上级直管机关也不尽相同,甚至有极少数直接隶属当地乡镇政府管理。此外,有的农业推广机构所为几个乡镇共同设置一个中心站所,而有的专业站所则依然为一个乡镇设置一个;有的则为3、4个站所合并而成等等。由此可见,农业推广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模式,就其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所导致的。

2.推广手段单一推广手段不够多样,是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现在,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是比较被动地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令,然后再写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操作规章以及流程,再借助乡镇的行政力量,由农业技术干部遵照执行,并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严格程序和要求农民照章行事。这样,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很少进行现场的具体指导。这样,必然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比较单一,推广体系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

3.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是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根本问题。通常情况下,县、乡两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来源不足,并且比较复杂,其来源有自收自支、上级财政拨款和同级财政拨款等。县、区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则主要为职工工资,很大部分乡镇的农业技术经费缺乏,人员工资收入不够稳定,他们的工资则主要为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获得盈利来保证。可见,不少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一般都只能通过经营来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一现象,对于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极为不利,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此外,政府部门下拔的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自我创收能力比较弱。

二、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1.明确职责,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强化管理,是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措施。对此,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划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职能,严格实行分类管理、科学指导。一般而言,其职能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重大动物植物疫病预防、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服务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对于承担公众性职能的,需要切实增强其服务功能,并对技术人员实行竞聘上岗,由财政保障其工作经费。而对于那些开展营利活动的,则需要进一步强化自我发展能力,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其逐步融入市场。

2.加强建设,提升素质加强建设,提升素质,是做好乡镇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措施。要认真对乡镇从事农技推广与服务的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并进行分类与登记,对严重缺岗的适当给予补充。而对不在岗的技术人员,限期到岗,超期不到岗的及时进行转岗处理。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实行竞聘上岗,确保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80%。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部门工作,不断充实和加强乡镇农业技术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解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后继乏人的问题。

3.改进方式,提高效能改进方式,提高效能,是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部门要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的动态,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着力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改进工作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尽量做到让农民群众满意。转变服务理念,要从过去那种依靠行政干预逐步向依靠科技示范和营利方式转变;明确服务目标,要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逐步向提高其质量、效益转变;改进服务形式,要敢于和善于从单一服务型逐步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扩展服务内容,要从以产前服务逐步向产中、产后服务转变,从传统种植逐步向农、林、牧、渔、加工等全方位服务转变。

4.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加大投入,强化服务,是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措施。各级财政部门要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人头经费、福利待遇不低于当地同级公务员水平的要求,保证按时足额到位。此外,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以内,安排和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达到逐年上升的目标。要通过财政拨款、支农资金等形式和渠道,并保证一定的比例,全面筹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三、结论

总之,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而且也有利于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须针对当前广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宝玲,金忠梅,翟玉柱,等.浅论农业技术推广[J].河北农业科学,2008(10):38-39.

[2]张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4(05):124-125.

[3]罗斯.浅谈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J].四川农业科技,2008(01):91-92.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9

一、乡镇政府在实施其经济职能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我国农村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乡镇政府基本沿袭了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能使国家计划有效地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基层组织,同时也为了能更有效地动员农村政治、经济资源支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际上是工业化建设),政府行政体系改革中赋予催耕、催种、催交和面对面管理的经济职能。改革开放之初,为动员社会力量发展经济,同时也为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村地方经济资源的发掘、转化,在我国广大农村催生出了大量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产生又大大加强了乡镇政府参与具体经济活动的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财政体制的改革、干部选拔标准的变化以及乡镇政府集团利益的形成,进一步刺激了乡镇政府干预地方经济的内在冲动,从而使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大。然而,在乡镇政府实施其经济职能的过程中,却暴露出许多问题,存在着诸多弊端。

1、乡镇政府不具备参与具体经济活动的能力

(1)乡镇政府缺乏驾驭经济的能力。不容否认,我国大多数乡镇政府官员的经济管理素质不高,把握宏观经济走向的能力偏低,加之信息不充分,经营决策水平有限,很容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而这种决策失误辅之以乡镇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所赋予的行政权力将会对当地经济产生更广泛而严重的负面影响。乡镇政府可凭借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赋予它的权力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不切实际的行政干预,从而使这种在失误基础上做出的决策在偏离正确道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目前,频频见诸媒体的发生在我国农村的许多“长官农业”、“官逼民富”等现象就是典型的例证。

(2)乡镇政府缺乏参与具体经济活动的经济资源。目前,我国乡镇政府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一方面,乡镇财政收入普遍较低,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扩张,乡镇政府机构人员普遍超编,财政负担严重,从而致使乡镇财政赤字严重、债台高筑。据保守估计,我国各乡镇债务负担高达2000多亿元。如此糟糕的财政状况注定了大多数乡镇只能停留在“吃饭财政”的水平,有的甚至难以支持一级政府的运转,更谈不上调动经济资源参与具体的经济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政府只有通过巧立名目,乱收费、滥摊派、侵占农民利益以获得经济资源,这已经成为当前引起农民对乡镇政府的不满、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2、乡镇政府参与具体经济活动还会产生诸多弊端

乡镇政府参与具体经济活动的效用偏好往往与农民的利益偏好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乡镇政府往往倾向于能在短期内为其带来较大政绩的工程(哪怕是表面上的)、能为乡镇利益集团甚至是乡镇领导个人带来丰厚利益的项目等。在这种自利动机的支配下,乡镇政府在实施经济职能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违背广大农民的意愿,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1)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发挥对微观主体(这里主要指乡镇企业、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产等)产生“挤出效应”。市场经济要求微观经济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而乡镇政府在实施其经济职能的过程巾,往往会利用其行政权威对微观主体的经营行为横加干涉,甚至直接代民决策。有的地方的乡镇政府借农业结构调整之名,大搞万亩某某工程,万头某某项目。有的地方借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乡镇经济开发区遍地开花,各开发区为争取招商引资项目互相低水平恶性竞争,竞相压低用地价格,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导致各地圈地盛行,大量土地抛荒,严重侵犯农民利益,同时也使国家整体利益受损。一些地方凭借政府的行政权力,强行调整农民的承包土地,造成土地承包权不稳定,使农户丧失对土地投资收益的信心,投资热情锐减。乡镇企业也因其产权边界不清,政企不分,自主经营权受限,剩余索取权不明等原因而难以得到发展。

(2)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扩张必然引起乡镇机构臃肿,机关工作人员膨胀,从而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计划经济时期,大量的农业生产剩余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转移到工业部门,支援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而现在,农民们又遭遇乡镇政府转嫁财政入不敷出的巨大缺口而强加给自己的乱收费负担,农民收入在较低水平徘徊,农业部门积累与投资严重萎缩,农村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有4.5万个乡镇政府,需农民出钱养活的乡镇干部(含教师)达1316万人之多,平均每68个农民就得养活一个乡镇干部。1980年至1998年,我国农村农民人均负担性支出由0.24元增加到98元,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1元增加到2162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负担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增长速度25个百分点。

(3)乡镇政府涉足经济领域,为政府官员提供腐败的温床。一方面,乡镇政府官员为迎合上级的要求大搞形式主义,各地形形的长官农业、口号农业、形象农业、政绩农业、官赏农业等遍地开花,这些虚幻的成果成为一些官员们向上升的砝码,而其产生的恶果最终还得由农民承担。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参与具体的经济活动,为一些官员提供了大量的“寻租”机会,为其实施权钱交易创造了条件。更严重的是,乡镇政府在参与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已异化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这一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在上级政府赋予的行政权力的辅佐下,经常会针对农民采取一些超经济强制措施以保护并扩大其既得经济利益,使得干群关系紧张,政府形象受损。

总之,由于乡镇政府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其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决定了它不适宜参与具体的经济活动,剥离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符合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般原则,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二、剥离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原先在计划经济下赋予乡镇政府的催耕、催种、催交等落实中央经济计划的经济职能已失去其存在的基础。而且,我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化,农业部门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继续为工业部门发展提供积累,原先乡镇政府动员农业资源支援工业化建设的职能也随之消失。市场经济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淡化经济职能,从具体的经济事务中退出,充分发挥微观经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要逐步向中央政府集中,作为最基层的乡镇一级政府更没有必要保留其经济职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知识的广泛传播,市场经济意识已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扎根,造就了一批初具市场经济意识的、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微观主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农业中介组织等。乡镇企业也逐步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摆脱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实现政企分开,走上市场化之路。农户的市场经济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另外,自1987年我国开始试行农村基层民主化建设、村民自治工作以来,村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大大加强,同时也诞生了更能体现农村集体经济利益的代表——村民委员会。所有这些微观经济主体都有能力根据自己的利益偏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自主决策,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退出只会有利于这些微观主体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许多领域的改革已进一步展开。随着农业特产税的废除,农业税的削减(有的“三农”问题专家甚至呼吁彻底取消农业税),乡镇政府的征税职能逐渐消失,随着乡村教育经费上交县级财政统筹,乡镇财政为本乡镇筹集教育经费的职能也随之消失,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调控方式由微观直接调控向宏观间接调控转变,调控经济的职能向更高层次的政府集中,乡镇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已名存实亡。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的职能不是自己拥有财产,而是保护公民的财产;不是拥有自己的利益,而是保障公民的利益;不是自己拥有企业、管理企业,而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发展。乡镇政府退出经济职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乡村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及公共管理等工作上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剥离乡镇政府经济职能需进行的相关配套改革

乡镇政府介入地方经济活动由来已久,已成为地方政府官员乃至普通百姓的一种根深蒂固、顺理成章的习惯思维,并在乡镇政府组织内部形成了相应的臃肿机构,我们只有进行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改革,才能平稳地剥离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

首先,必须合理界定乡镇政府职能,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乡镇政府机构。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仍应保留乡镇政府的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能和提供公共品的职能,将乡镇政府管理具体经济活动的职能剥离出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引导、社会管理、法规监督、环境保护等工作上来。在剥离的经济职能中,宏观经济调控、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等职能由上级政府机构实施,微观生产经营活动放手让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在此基础上,按照“结构合理,职责清晰,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取舍相应的职能部门。

为彻底剥离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是撤消乡镇一级财政,改由县财政统筹。由于乡镇一级财政的存在,乡镇政府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参与经济活动的冲动,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上级下达的财政收入指标的沉重压力下,哪怕是在中央明令禁止乱收费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也会虚拟出更多的税源来完成计划征收任务,变相地向农民乱收费。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乡镇政府会容忍、掩护、鼓励甚至参与本地企业从事制假贩假、垄断市场等行为,大摘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可以说,只要存在乡镇一级财政,就不可能真正剥离乡镇一级政府的经济职能。同时,改革对乡镇干部的考核、选拔机制,调整考核指标体系,特别不能以一些经济指标作为考核乡镇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和提拔依据。坚决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活动,为基层减压、松绑。

其次,要通过立法保护和政策扶持等途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服务中介组织;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对乡镇企业进行改制,明晰产权关系,使其与乡镇政府的关系由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转为产权关系。要让农村的各类微观经济主体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按市场规则的要求独立行使经济职能,以有效地填补因乡镇政府退出具体经济活动而留出的空白。同时,还应加快农村民主化建设进程,强化村民自治,允许农民、农业企业成立农民协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社会组织,使他们发展成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载体,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对话能力。

第三,剥离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必然带来乡镇政府机构的调整和人员的分流问题,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分流人员的安置问题上,可与乡镇企业改制相结合,愿意到乡镇企业就业的分流人员,可优先购买乡镇企业中的乡镇政府产权,并以部分产权作为安置补偿;不愿意到乡镇企业就业的,可用出让乡镇企业中的乡镇政府产权所得(不足部分以财政转移支付等形式),为分流人员提供经济补偿,并出台优惠政策(如提供贴息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减免税等),为分流人员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勇主编.中国农村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迟福林.走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周绍金.乡镇政府存在质疑及国家基层政权构建设想.中国农村研究网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0

在我国各个阶层里面,都在开始进行财政制度的管理与完善,并且最受人们关注的就要数乡镇财政管理,由于现在对乡镇财政管理制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了乡镇财政管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将结合乡镇财政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浅谈论述。

关键词:

乡镇财政;管理问题;内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4702

我国有很多级别的财政管理部门,其中最基层的以及财政管理就是乡镇财政管理。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乡镇财政管理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乡镇财政管理要合理运用所得资金,还要促进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事业,为我国实行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铺好道路。在乡镇财政的大力扶持下,许多的民营经济得到翻倍的增加,从而使我国的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这样,乡镇的行政人员就有了依靠,并且为新农村开展文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提供了保障。虽然财政快速的增长,但还是在财政大增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乡镇财政管理上没有与收入相持平的可用资金,并且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建设,乡镇财政的行政管理支出却在逐年减少当中,因而导致乡镇财政倍感压力不断的增加,那些浮出水面的财政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乡镇财政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从事乡镇财政管理的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是最贴近群众的财政管理,因此在我国许多乡镇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财政管理模式,并且在众多的财政管理模式中,更是五花八门,各个乡镇财政管理都有自己的招数,而且在部门的设置上也是大相径庭。参与财政管理的人员普遍存在素质比较低下的问题,而乡镇财政管理团队在配备上没有充足的专业人才,就算是配备上了也是不科学的配备方式。其中都会出现一种相同的情况,那就是一个行政人员可以同时兼职财务会计,还可以任其他的职位,这就直接导致乡镇财政队伍没有一个稳定人员配备方案,将来适应新格局下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将非常的困难。还有一些地方的情况更恶劣,从事财政工作的人员,办事拖拖拉拉,不讲究效率,有时触及到金钱交易时更不去记账,甚至有时候一个财政位置不到几天就更换了人,再加上与上一位财务人员工作交接不清晰,最终导致整个乡镇财政管理混乱的局面。

1.2管理资金的能力不够

对于农村的扶持,我国的政府部门都会对农村进行支农政策,但是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在管理上体现价值,所以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畅,相互的职能交叉,拨给乡镇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管理比较分散,甚至有时候用途都不明确。特别是在一些大的乡镇里面,对于那些从当地政府接受过来的支农项目,由于支农项目比较多、支农的资金也比较庞大,导致从事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就并没有对项目资金进行一个系统的核算与计划。在项目比较多的情况,各个项目之间相互挤兑,相互挪用资金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因此这就给乡镇财政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的难度大大增加,并且有些乡镇财政部门的监督也只是走的流程,没有对那些有问题存在的人进行处罚。

1.3管理财务的制度不健全

我国乡镇财政部门里,会出现花样百出的财务做账方式,比如在有些乡镇财政部门里面做账的是财政所,有的是经管站,甚至有些直接就是某个部门进行做账,并且没有统一把做账这一项目事情放在财政所上头。去到过乡镇财政部门的人都会发现里面的人员配备与人员分工很不明确,一点都不像什么国有部门,人员自身的素质也是各种各样,也有一些站所里面,财务人员一年到头来只做一次帐,有时候人手不够,出纳都可以沦为兼职会计。总而言之都是乡镇财政部门内部的管理不利,并且在内部没有一个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1.4乡镇财政领导的不作为

我国在乡镇地区所实行的预算乡镇资金管理政策,对于乡镇财政部门某些局部利益的渴望是越来越大,再加上乡镇财政领导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导致乡镇财政部门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屡屡发生。乡镇财政部门为了从中获取更多利益,甚至不使用省财政厅下发的专业财政收费票据,而是使用白纸或者是乡镇财政部门内部自制的票据,情况之恶劣。虽然有一些乡镇财政部门使用省财政厅所要求的收费票据,但是他们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根本就不会去财政所去核销。总而言之乡镇财政部门从上到下,从领导班子到基层的普通财务人员素质都不高,使的新型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在乡镇得不到开展。

2乡镇财政问题的优化措施

(1)针对乡镇财政部门所出现的问题,我国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制度,并且为乡镇财政转换另外一种管理方式。把乡镇财政的财政大权交给更高一级别的县财政部门管理,这样的情况下乡镇财政部门只具有交易、发放功能,与资金的接触就没有了,但是这种改革不是为让支农的资金直接转到县财政部门受理,而县财政部门只是帮助管理罢了,那些支农所要花费的财务,还是属于乡、镇一级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更加的规范,避免了之前的违法乱纪事情的出现,对乡镇财政部门进行实质性的监督,在同等比例上增加乡镇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是光走形式,而是去做实事。进一步的提高对乡镇财政部门的风险意识与培养乡镇财政部门化解债务危机的能力,最终使得我们的乡镇财政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2)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为乡镇财政部门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学习教育,让工作人员把我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日后工作的重要指导,在实践中履行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为财政管理人员树立起新的风气,始终在心中,铭记人民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并且为人民利益的发展所作出贡献。同时在领导这一方面,要积极配合整改,然后坚决落实新的财政管理制度,并时常对从事财政事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立即予以开除。增强财政部门领导的财经意识与管理能力,并在乡镇财政中树立一种财经法纪的观念。只有领导的人做好,下面的财务人员才回不自觉的去改正。对从事财务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办事效率。

(3)从乡镇财政的内部出发,从内向外按秩序的健全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并建立起有效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建立起监督财务人员操作过程的制度,建立起对财务和行政人员的奖惩制度,已到达我国下发的乡镇建设资金保值增值。对于那些已被纳入实践中的制度,领导人员要坚决予以实行,不能只是做给上次看,而上级部门检查完一走,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对乡镇财政的收入进行明确的监督管理,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对乡镇财政的资金预算做出一个有效的管理,无论是支出还是缴入,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还要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检查他们的票据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对于在从事乡镇财政管理表现优秀的人员,有关领导要予以重任,并进行长期的培养。还要达到乡镇财政情况的公开透明化,让本地人大代表做监督人员,保证当地人民的切实利益不受到乡镇财政部门的损害。在对进行缴纳国库的资金,财务人员不能私自设立自己的小金库,窝藏税款。

在完善收入这一项后就要对支出这一大项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适当的对乡镇财政内部支出做出一定的削减,并在此的同时建立起新型的资金使用费用的报销制度,从乡镇财政内部开始控制一切的相关费用,例如乡镇财政内部所需要的购置费、招待上级领导的费用等等开支,并在内部杜绝铺张浪费的出现。然后就是对那些来历不明、票据不清晰、存在造假性等的票据,统统不予以报销。

每年,我国都会想乡镇地区拨款来进行专项的建设,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建立起专款专用的制度,不能使乡镇财政部门内的财务人员对专款进行额外的使用,在使用专款的时候要说明资金使用的目的及动向,并在使用的过程中实行监督反馈的政策,对于那些私自滥用专款的工作人员应该追究其的责任,如果事态比较严重,更要追究其的法律责任。

3结语

随我国全部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财政管理到目前为止还是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紧抓乡镇财政的管理,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乡镇财政管理一定是受人民爱戴的。

参考文献

[1]王杰.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才智,2011,(17):259.

[2]李飞.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2009,(3):12.

[3]王利.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经界,2011,(18):1313.

[4]张燕.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