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图书管理方案十篇图书管理方案十篇

图书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4:54

图书管理方案篇1

(一)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高校图书馆未设专人负责图书档案工作,而是将此工作交由各办公室,对此项工作的专业化和制度化要求的程度不够。一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少、工作繁杂,往往意识不到图书档案的重要性,因此对日常统计以及文书处理等没有形成保管意识;业务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档案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因此会疏忽对图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图书馆领导一般将档案管理视为业务工作的附属品,也很少去研究,因此这项工作大都遭遇了边缘化,往往给图书馆档案存档造成缺失和混乱。

(二)缺乏业务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档案管理人员。

众所周知,在目前知识经济和日益信息化的高校教育环境中,作为知识导航员的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知识水平、吸收、整合、传达信息的能力等,已经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构件[1]。然而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现状,却不容乐观,比如沿海发达的浙江省,其全省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群体中,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2.49%,本科学历占35.90%,本科以下者为61.61%,其中高级职称者只占10.78%,中级职称占41.86%,中级职称以下则占47.36%。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目前伴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普及程度的升高,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有2.77亿,网络在网民中的普及率达到了98.1%,其他如QQ、mSn等手机通讯工具使用率达到了61.5%。而高校的师生几乎个个是网民。如今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仍旧以纸型文献为图书馆档案材料,尚未使用电子文献的模式,电子文献的引进速度非常缓慢,因此在信息化程度如此发达的今天,已经无法满足师生及社会的需求了。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尽管是将馆藏的文献资源实现了自动化服务,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但是档案文献的管理以及利用手段尚未同步于高科技化的图书文献所进行的信息资源开发,使得图书馆内的业务发展非常的不平衡。

(四)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不足。

1.图书馆的馆藏档案的结构不合理。从档案的种类结构看,很多高校图书馆中馆藏文书的档案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特色档案是相对较少的,比如说业务档案。从档案的载体看,纸质的档案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其他载体的数量和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的。而且从档案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看,现在高校图书馆中档案收藏的结构以及内容已无法适应图书馆业务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2.图书馆的档案留档的随意性较大,还没有具体的存档要求和管理制度。归档不够合理,分类不够科学,各个科室分类归档时大多根据自己本科室的习惯和特点进行,有的档案资料甚至是没有编号和目录并被随意存放。档案外在形式不规范,不利于装订,不利于查阅。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方法,也缺乏档案集中存放的意识,更没有委派专人进行管理,导致档案丢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3.档案价值尚未进行科学的鉴定。高校图书馆的档案一般都存在一定的价值,因此在进行管理时,需要进行科学的鉴定,以便区别对待。尽管这点是比较重要的,但是现在还是有一部分高校并没有重视。对档案资源的准确性、价值大小等鉴定工作也没有进行,对不同档案的不同保管期限没有规定,导致高校馆藏的档案文献杂乱堆积。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优化途径

(一)优化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基础条件。

1.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能否“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和学术研究工作,不断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极大发展,其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支能适应当前文献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需要的整体素质高、人员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笔者认为,如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必须展开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应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吸纳并接收具有学历高和专业素质强的图书馆档案管理人才,且尽量避免人员随意调动。同时,地方高校的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本校人员的专业培养和专业教育,最好能在一定时期内,能使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得到相应的专业培训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方能保持一支相对稳定,专业能力较强的图书馆档案管理群体。其二,应当更新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面临着日益信息化的高校校园和社会发展环境,我们的管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握更多的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技巧。其三,高校图书馆所收藏的档案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档案管理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因此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利用先进设备,发挥数字储备功能。目前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场全方位的技术革新———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档案管理理应适应数字化的大潮,进入数字化管理的新时代。尽管地方高校由于多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的建设。但为了日后的图书馆发展能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地方高校在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我们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地方高校全体师生和外界社会的访问需求。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硬件建设上,虽主要集中在多媒体信息阅览室、电子书刊和电子文本信息的整理与收集,以及高性能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和应用系统等三个方面,但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如此,地方高校才可能在档案管理方面避免出现力不从心的尴尬困境。

(二)强化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制度和科学管控。

1.优化馆藏档案结构。高校图书馆应该对馆藏的一些历史性的档案资料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以及收集。这是由于这些历史性的档案资料记录了高校图书馆从一开始建馆到现在的所有的重要活动以及重大事件,是非常重要的文字材料,对于后人研究图书馆和本校的发展历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些历史档案资料都比较分散及零碎,在日常工作中,很难被人们重视起来。再加上整理这些材料的难度非常大,很容易被故意忽略。图书馆领导一定要重视起来,投入更多的人力以及时间对这部分资料进行整理。除此之外,非文字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像一些音像制品、电子档案以及实物等有认知价值和佐证的意义。因此负责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现代媒介多样化的特点,将音像制品、重要照片、奖状、奖杯以及刻录光盘等资料归档进图书馆的档案管理系统。这是因为这些档案均为高校图书馆档案完整性以及系统性的重要凭据。

2.制定严密的档案保管制度,并委派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建立馆藏档案严格的保密制度,各方人员均不可擅自提高档案的利用范围,管理人员不可以擅自把档案中所记录的保密内容泄露出去;建立馆藏档案鉴定制度,确立馆藏档案的鉴定规范,成立由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鉴定档案的等级,判定保管的年限,并整理好档案,并将其中的经过鉴定可以销毁的档案挑出来,然后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汇报,获准即可销毁;设立馆藏档案严密的立卷归档制度,避免保存价值比较高的文件毁坏或者是遗失。其中立卷需要做到案卷的装订整齐美观、保管的期限划分准确、标量确切简明、目录页码清晰、排列顺序正确、书面材料规范。

3.科学地鉴定整理馆藏档案。对需要归档的档案进行逐一的鉴定,将性质以及价值不同的档案分别区别开来,然后通过档案的重要程度以及价值大小来进行档案的归档存放。这样不但有利于档案存放的科学合理,能够节省存放的空间,还能够节约管理的费用,而且利于档案的使用及开发。

图书管理方案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每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已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即便不能书读万卷,也需要用知识的力量来提高自己的内涵,让人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对于知识的获取,图书馆无异于是最好的选择。也正是因为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便不可以再循规蹈矩的只在偌大的空间里仅仅包含着有限的书籍来供人们阅览,这就需要图书馆的全面改革,也就是实行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和对人才的高效管理。该文就是对图书馆的信息化与人才管理方面进行了论述,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1图书馆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提供了非常大的技术支持。图书馆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就是对一些资料的搜集、阅读、整理的小仓库,其实这只是图书馆的一些基本职能。所谓的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将大量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审核、压缩等步骤,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形式为人们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当人们想了解一些知识时,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图书馆网页进行阅读和浏览,不但方便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减少了因外界因素带来的一些不便,增加了图书馆的时效性,更促进了人们运用现代化知识的技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说,图书馆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加强图书馆信息化的措施

第一,加强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图书馆的信息化有助于人们更方便,更快速的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对于人们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图书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势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积极配合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加快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做贡献。

第二,最大化的将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随着网络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已经越来越大,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小的认知空间,比如学生们不能只了解课本上所讲到的知识、老师也不能仅靠书本上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上班族也不能对出工作内容以外的知识一无所知。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及时的将信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数字化转换,并且将信息最大量的想读者展现出来,以此供读者学习和积累,从而提高人们的素养,并了解图书馆信息化的现代式技术,使其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第三,加大对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中必不可少的当是信息管理设备,即硬件设施。图书馆应积极的引进各种先进硬件设备,并及时确认其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等诸多性能,确保设备能够加快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不会出现不必要的延误。硬件设备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基础,除了积极引进之外,平时也要多加进行检测,保障其不会出现故障。另外,也要确保图书馆资料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证读者接收到的是正确的信息。

第四,加快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应该结合所在地域的特点,并且依据科学的理论指导,有目的性的开展图书馆资料的网络化建设,并加快网络化建设进程,提高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完善图书馆资料系统。要想加快图书馆信息的网络化,就要提高自动化管理技术,更加快捷的完成对图书馆图书的检索和整理等工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与一体化相结合,这样,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3图书馆的人才管理方案

为了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良好的人才管理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第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必不可少的当然是面对读者要热情大方,遇到有问题的读者应该细心讲解。另外,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应该苛刻一点,应要求其掌握一定的图书管理学与信息管理的有关知识,也要熟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等。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图书馆应合理的分配人员,让他们各司其职,根据每个人的工作优势确定各自固定的职位,充分掌握自己的工作内容,熟记工作方法,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能够让使得图书馆在良好的秩序下运行。人员的合理分配,还能够增强各个职位员工的交流,使得员工们能够更好的团结一致,更加轻松的去进行各自的工作。

图书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

1.引言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状,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和创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教学活动和在校师生的水平。

2.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2.1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绝大多数高校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研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培养和建设了各自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队伍,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作出了一定有意义的思考和探索。这都为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2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但是,由于办学方向和管理理念的偏差,仍有部分高校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其工作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相比,图书馆档案管理是可有可无的;另一方面,认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只需要做好基本的档案整理就可以了,缺少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3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许多图书馆管理工作不发达的高等院校由于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不足、意识薄弱,而没有能够研究和制定出一套完整和规范的工作制度。一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的材料搜集以及档案的归类、维护、借阅等工作缺乏规范的工作制度,造成了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影响了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缺乏规范的工作制度,在人员的进入、奖惩、教育、培训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影响了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2.4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良莠不齐,其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个别高校因为对图书馆档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而没有安排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事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影响了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图书馆档案管理从业人员考核、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2.5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有待进一步发展

众所周知,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当前高等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信息化水平低,极有可能导致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能力有效,不但不利于读者的借阅,更严重阻碍了档案文献的维护和管理。

3.创新和发展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3.1创新和发展档案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对图书馆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的各项事务有着全面而规范的记载。因此,加快创新和发展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将有助于总结图书馆日常工作中的得与失,重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从而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的建设。

3.2创新和发展档案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服务读者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影响和制约着图书馆服务广大读者的水平。这是因为,图书馆档案记录和整理了图书馆在服务校园师生工作的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因此,加强创新和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和创新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新做法和新思路,不断提升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3.3创新和发展档案管理有利于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高等院校中的重要文化符号,是高等院校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图书馆档案管理则是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图书馆档案对于记载和传承高校校园文化,推广高效文化建设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意义。由此可见,创新和发展档案管理有利于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4.如何创新和发展高校档案管理

4.1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开展好任何一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就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而已,要想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校方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图书馆档案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和投入,逐步强化管理人员建设、管理设备配置、办公条件改善、管理技术引进等方面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

4.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工作制度

通过工作实践可以知道,如果缺少规范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将会使档案管理工作陷入混乱。因此,为了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的人员、设备、工作方法和流程的管理制度,这是图书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和条件。

4.3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引进一批具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丰富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确保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加强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管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采用丰富多样的训练、评估和考核形式,不断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4大力提升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大力提升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是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可行途径之一。在研究和探索图书馆档案工作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大量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逐步将传统的工作模式转变为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的工作模式,最终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只有加强思想认识、完善工作制度、建设专业管理队伍和推动信息化建设才能逐步现象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敏,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01):73-74

图书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高职学院图书馆;档案;管理

高职学院图书馆档案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着高职学院图书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有较大的参考和利用价值。本人现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图书馆?档案管理为例,浅谈高职学院图书馆档案的管理。

一、高职学院图书馆档案的管理

高职学院图书馆档案管理可分为文件、文书、资产档案三个部分。

其一,文件档案的管理,是指由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图书馆日常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性文件,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文件、关单位的上级文件。它有相对单一性、重要性、保密性、存期长等特点。

其二,文书档案的管理,是指图书馆开展的日常工作、学习、活动中生成,并保存下来的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料。包括图书馆的人事、财务、规章制度等日常工作事记、文献采购、文献典藏、读者信息等业务工作档案。各项业务档案都属于长期性保存档案。另外,如图书馆向上级单位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上报的资料。文书档案的管理具有,内容丰富、保存期长、时间性强特点。

其三,资产档案的管理,资产档案是指各类设备、仪器等图书馆固定资产在购买、安装、使用、管理、维护和报废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属于归档的技术资料等。资产档案专业性较强,它可以提供所购各项设备的详细资料,为后期设备购置,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固定资产购买的针对性。设备档案管理具有如下特点:1.设备种类多。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打印设备、扫描识别设备及装订设备等。多种类的设备,其档案形成也必然具有复杂性。2.科技含量高,管理难度大。对于非专业人士的档案管理员来说,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二、高职学院图书馆档案的作用

1.图书馆档案是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依据。图书馆的档案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等各项工作。其中各种数据,如读者、馆藏、管理等数据能多方位向读者展示图书馆发展概况,使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人员、各部门的简介、各项规章制度等等都起着引导读者科学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化的服务方式、管理方法,丰富的馆藏资料、电子书以及常规阅览和外借等,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积极性。

2.图书馆档案是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历任的学校、图书馆领导都可通过查阅图书馆档案资料较快熟悉图书馆的基本情况,而顺利地开展工作。图书馆档案在日常工作中应认真管理,保存了图书馆的重要文件,记录了图书馆重大发展事件,这为学校和图书馆领导进行相关决策、制订计划和总结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图书馆档案是做好图书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的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工作内容也发生着变化,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发展方向。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对做好服务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高职学院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探索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完整地收集并记录服务工作发展过程的重要文件资料,如工作思路、组织情况、经验和教训等。这些资料可以为图书馆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价值。

三、高职学院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因此缺乏搜集整理档案的主动性,不注重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日常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珍贵信息资料,也是图书馆工作成果的综合反映,应该完整收集和科学管理。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高职图书馆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给读者的查找和利用带来的一定的困难,降低了档案利用率。

3.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有一定技术水平要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则不能适应,因此,当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4.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观念薄弱。重管理、轻开发的问题制约着档案为图书馆发展和建设服务的各项功能的发挥,造成图书馆档案资源的闲置。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新措施

针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图书馆档案对图书馆工作起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因此,从各级领导,到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都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图书馆档案管理业务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等环节。如不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给予规范,将会使档案管理工作陷入混乱。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这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选择并固定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这有利于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次,进行档案管理专业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再次,档案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4.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档案人员应做到:积极配合领导决策,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料,为图书馆发展做好服务,实现档案价值;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使读者们正确认识到图书馆档案的价值,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另外,加强对数字化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在图书馆主页设置图书馆档案专栏,使读者能通过图书馆的网页利用图书馆档案。总之,档案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的许多工作都需要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利用率,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春勤.做好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

兰台世界,2006,(7).

[2]方敏.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

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图书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99-03

图书档案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一项专门档案,对于保护图书、合理开发利用及有效配置图书档案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和作用。既是图书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档案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同时也是学校数字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科学合理、实用方便的图书档案数字化系统,加强对图书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高校图书档案适应数字信息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现状

1.图书档案涉及的范围、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目前,高校图书档案是以文本档案为主,并有部分电子数据档案,随着图书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图书档案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大量的图书资源均需要归档,且档案形式繁多,有纸质图书、数字图书、课件、音像、影像等,每年归档数量达数十万卷,日趋增长的图书档案数量与存放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方式与图书管理工作对相关信息需求的矛盾逐渐显现。

2.图书档案的利用频率和数量日趋增长。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与图书有关的业务,特别是数字化图书资源,其利用率日趋增长,据高校各年度图书档案利用情况统计数据表明,前来咨询、查询、调阅、下载数字图书档案的人次、卷次逐年增加,复制图书、期刊等数字化档案资料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3.图书档案应用的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长期以来,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服务于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以及为高校相关部门的科研服务等,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图书管理工作的范围也不断延伸,图书档案的利用范围和覆盖面也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图书档案资源不仅为本校学生和教职工服务,也逐渐向其他高校学生提供服务,甚至延伸到相邻社区,更多的为社会以及家庭个人服务,如我校的“学习在线”,主要面向社区的广大人群提供必要的学习等信息档案资源。

二、当前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图书档案管理的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图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图书档案信息的需求,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理念,难以满足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传统的“重存档、轻利用”图书档案管理理念依然根深蒂固,部分领导的图书档案管理意识薄弱,认为图书档案管理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占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往往忽视图书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尤其是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不但需要硬件、软件的投入,还需要专业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因此,摈弃“重存档、轻利用”的档案管理理念,重视图书档案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才能转变观念,推动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建设管理资金不足,导致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等基础设施欠缺。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管理资金,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符合要求的建筑设施、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配套的软件资源等。目前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设施因经费问题差距较大,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相对滞后,尤其是图书档案管理软件不能满足数字化管理的需要,目前的一些管理软件仅仅是对纸质图书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忽略了图书档案归档过程的自动化以及系统管理数据的共享等功能,这些因素都给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以及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部门应改变观念,加大对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相应的高性能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设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充分利用图书档案资源信息为高校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3.图书档案开发利用率不高。多年来,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建立了大量的图书档案资料,除了本校师生的需求外,社会人群对图书档案信息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但高校图书管理部门普遍存在“重藏轻用”的现象,很重视图书档案归档立卷工作,造成图书档案长期存放不动,变成了“死档案”,实际工作中也不注重图书档案的开发利用,缺乏“死档案”变“活档案”的主动服务意识。档案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利用,我们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也在于利用,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图书档案的信息资源,为社会大众服务、经济发展服务,那么图书档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4.图书档案的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图书档案的管理面广、量大,涉及到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图书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图书管理知识还应具备档案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能力,掌握数字化信息的存储、检索技术,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但是,高校现有的图书档案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与师生对图书档案资源信息化的需求不相适应,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干部和一专多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这些因素制约了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和发展。

三、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原则

高校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对学校的资源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快捷、方便、高效地利用图书档案为师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尤为紧迫,新形势下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社会条件下图书档案的管理要求,图书档案的快速更新、资源共享、快捷检索等管理方式,都要求我们改变图书档案管理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

高校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应根据各地区高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图书管理的实际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标准规范原则。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这是实现图书档案服务自动化和信息共享网络化的前提。图书档案数量、种类繁多,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数字化资源的数据存储标准和规范问题,《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以及《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为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如:它规定纸质档案采用黑白模式扫描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tiFF(G4)格式存储、采用彩色模式扫描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JpeG格式存储提供网络查询的扫描图像,也可存储为CeB、pDF或其他格式等。除图像存储格式外,扫描的色彩模式、分辨率以及数据库模式等,图书档案的数字化标准和规范应贯穿于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如案卷目录的标引格式标准、著录项目标准、目录与图像的链接技术以及网络传输、共享模式标准等,从而规范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确保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2.开放共享原则。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的目标之一是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给需要的师生,使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实现共享,以满足师生和社会对图书档案利用的需求。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图书档案的完整性、长效性,为师生服务、为高校的科研服务;在图书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做好图书档案的梳理、鉴别工作,除需要保密的档案外,能够对师生和社会开放的档案做好解密、降密工作,对形成的图书档案数字化资源及时上传到相关网站并适时更新,真正做到向师生和社会开放,通过局域网,实现省校和市校、县校甚至是乡镇成教中心的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门户网站建立方便快捷的查询、下载系统,方便师生和社会公众足不出户查询、复制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等。

3.安全可靠原则。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基础工作,大量的数字图书信息资料如果泄密或灭失、毁损,则可能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档案资料的保密要求,而且要考虑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一是硬件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如建设符合标准的、规范的图书档案存储建筑和设施、购置高性能且能满足需要的服务器以及网络终端设备、数据信息传输、存储设备等;二是相关软件的安全可靠,根据高校图书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购置或者开发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三是数字化信息管理的安全可靠,如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备份管理、网络安全环境、操作人员权限授予和远程访问、图书档案信息保密级别、数据库之间的链接和数据交换等安全防范体系,从而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可靠性控制机制,保证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安全可靠运行,满足师生和社会的各种需要。

4.成本效益原则。数字化建设使得图书档案信息的收集、归档、存储和查询变得更加高效、方便和快捷,这是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和建设的趋势,而且需要投入相应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既要保证数字化建设成功运行,该投入的资金要有保障,也要考虑到建设成本,统筹规划,避免浪费,做到经济适用、满足需要;在兼顾成本的同时,坚持效益优先,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师生学习、研究的需要,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服务,体现图书档案的存在价值,在保障图书档案满足管理、需要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兼顾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5.协调统一原则。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图书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数量巨大的图书档案,涉及到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化建设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调配、硬件设备的采购、软件系统的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等;省校图书管理部门与市、县校图书管理部门相关资源的整合,如图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的相互链接、转换,实现图书信息共享使用。因此,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应统一领导,建立相应的宏观调控机制和管理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做到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积极参与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

四、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探索

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已难以适应图书管理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和应用,彻底改变了图书档案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因此,必须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制定相应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如图书档案的立卷管理、归档管理、安全保密管理、查询调阅、存储备份、鉴定销毁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及图书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如图书档案人员岗位职责、考核监督管理办法、档案管理量化考核指标等;规范图书档案流程管理,从图书初始信息获取、上报、审批、纸质档案的归档;与此同时,档案的数字化信息的导入、网上审批流转、归档同步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档案管理。

2.明确数字化建设目标,统筹安排数字化档案进程。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数字化图书档案信息为师生和社会实践服务,长期以来形成的图书档案如何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需要从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需要的角度对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首先,对经过甄别、鉴定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濒危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二是对需要永久保存的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三是对利用、咨询频率较高的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四是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珍贵的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加快实现数字化建设目标。

3.树立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发挥图书档案的使用价值。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是“重保管、轻利用”,图书档案信息处于被动利用状态,咨询、利用率不高,实现图书档案数字化信息管理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社会公众利用图书档案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图书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改变服务意识和观念,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开发用户需求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图书档案资源信息以及网络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筛选、整合在线推送到用户终端;对图书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整合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数字化资源,为实现图书的优化配置提供信息依据,提高图书档案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4.建立风险安全控制机制。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相关人员的调配以及网络数字化资源的保障,在此过程中,因政策、人员变动、资金安排等因素,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如:组织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的变动导致软件系统开发的中断;资金预算不足或超支导致相关硬件购置不能如期举行;的图书档案资源在数字化信息转换过程中的泄密风险;图书档案数字化资源在查询下载、网络共享和在线传播等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等。因此,必须分别建立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如协调财务、政府采购、技术保障等部门共同论证项目资金预算,保障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性运行;通过确定相关协议、合同、购买版权资源等,控制知识产权风险。为了保障图书档案资源网络信息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如权限管理,对管理人员和访问用户,根据不同级别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和访问权限,从而在后台和前端降低图书档案资源信息安全风险,此外,结合身份证识别技术和信息加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实现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控制。

五、结语

在信息社会条件下,图书档案已经步入信息网络化、存储数字化和服务自动化时代。但是,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在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从局部管理需求出发进行数字化建设,忽略了图书档案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以及数字化的网络共享、开放便捷等特征以及网络风险、安全因素等,因此,各地图书管理部门应根据图书的总体规划以及各地图书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统筹兼顾,快捷高效地实现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的10个热门话题[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1.

[2]钟伯英.论图书档案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重要性[J].南方论刊,2013,(3).

[3]丁恩多.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

[4]陈瑞萍.土地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传播,2012,(3).

图书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许多传统的工作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冲击。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信息时代给我们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同样也是机遇和新生。对于如今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时代的媒介优势来整合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准确化的进行管理是目前我们在信息时代下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落后。在管理观念方面,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都在追求“大而全”,对于部门内部人员,则根据相关的身份证明进行开放,这也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的管理观念。首先“大而全”的模式实际上并不利于图书档案资料的学习与查找,同时也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而只对其内部人员开放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最大化利用图书档案资料,使很多优秀的档案资料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阻碍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在管理模式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应用了计算机的管理,但管理对象都是针对近期文献、图书的资料,而且部分图书不能下载。

2.信息资源网站的建设不够完善。对图书档案进行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方便用户使用。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我们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源网站,以集中图书档案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在国外,如美国总统图书馆系统及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其信息资源网站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网站上几乎涵盖了图书、档案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使用户查找利用非常方便。由于对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认识不足,以及建设图书档案网络联合平台本身所存在的巨大困难,我国目前的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在实践中仍然达不到国外信息网站的管理程度,信息检索和查询不够方便快捷。

3.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成员,除了某些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外,大部分图书管理员都是些中专学历,素质不高且没有专业的管理技能并且对图书管理工作不能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严重阻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而且,很多比较老的管理人员对电脑技术不懂,很难运用网络技术和资源,使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降低,很难实现管理创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相关的资源。

二、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途径

1.转变现有的管理观念和模式。在信息时代,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同时也是时展的潮流。因此,我们在信息时代下,对于图书档案管理的观念也应该转变。改变以往的封闭式的内部人员借阅标准,而能够进行开放式的管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图书档案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在管理模式上,应该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档案建设工作。尽量及时更新信息资源,对于一些过期的资源和文献要进行归类、整合并且加强对图书档案系统的联系和协调。尽量使其形成网络状联系模式。

2.建立专门的资料库。图书馆中拥有大量的书籍刊物,读者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档案管理时,可以对资料进行分类处理,读者在对资料进行查找r。也能有明确的方向。节能时间的同时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图书馆建立信息资料库后,如果在该管内没有读者需要的资料,通过联网搜索也能够明确该图书所在的书店,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建立专门的史料汇编、专题文件汇编资料库。该资料库可以通过不断地积累与添加以及应用网络编辑系统,进行异地联合编译,使同一汇编材料不断被充实,能够更加的齐全,从而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检索时间。

3.建立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搜索后所显示的内容也需要分析设计,如果显示的是全部图书内容,会浪费大量的内存时间。如果初步显示目录,根据使用需求来点击内容,这样能够减少办公系统运行期间对内存的需求。在系统中还要设定登陆验证环节,工作人员自定义密码,避免系统内部的重要数据被恶意篡改。建立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进行的基础,是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提。该数据库的主要任务是对经过确认不合机密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汇编,在校园网或其他经授权的信息网络上供人免费查询使用。

4.建立原文影响资料库。该资料库的主要功能是将档案中比较珍贵的,有珍藏价值的手稿、照片、图画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方式转换为图片、声音、影响文件等,并且按照一定的存储方式存储在磁盘阵列、光盘库等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从而实现源文件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使读者在网上便可以看到这些有价值的资料,也使这些珍贵的资料得到更多一层的保护。它与开放档案目录数据库结合起来,也能满足读者在网上任意查询所需信息的要求。

图书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机制的改革与深化,医院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于医院图书与档案的改革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首先对于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做出归纳与表述,其次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做出相应探讨,希望经过摸索与实践,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可行性

1.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以前图书、档案管理是两个单独的体系,各立门户,无往来以及通信,因此浪费掉不少资源与信息,且在提供的信息中存在重复与交叉现象。对于医院信息资料,要求医院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医疗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但是图书和档案的各自独立性使得实际工作难以满足以上要求。但是,如果对医院图书、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便实现了两者的融合与交流,有效转变信息管理的单一模式,更使得工作人员对于全局观念的统一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医疗科研项目,从课题的申请、立项、开发到结尾的鉴定,都能够有图书和档案的信息提供利用。此外,在课题研究结束,科研材料归档之后,能够方便再次立项课题重新利用,有利于形成信息保管、开发的良性循环。

2.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基于社会广泛、迫切的需求,对于图书、档案的利用日益要求公开化。另外,由于图书馆学、档案学是知识信息管理的两大学科,两者之间在认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上几乎相同;甚有某些区域已将两者实现统一。由此可见,图书、档案事业的发展必然走向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的管理,能够使得其形成综合信息网络。

二、进一步做好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

1.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确保信息的充分利用。不管是图书还是档案,因为被利用,所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应当在信息的优化上下一番功夫。首先,经过网络以及计算机的技术,将馆藏结构的单一性、信息不全、提供速度缓慢等问题进行解决。其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使得图书、档案信息在其有效期内能够更大化地发挥出利用价值,及时为医院各项目提供服务,确保信息能够被充分地利用。

2.根据图书、档案各自特点促进一体化管理的健康发展。在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建设初期,势必无法得到多数人的接受。因此,若想要突出两者一体化的优势,就需要针对两者各自的特点整合资源,互帮互助,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由于馆藏档案所记录的大多是历史,越久越珍贵,而图书以及文献资料所提供的大部分是较新的信息资料,两者从时间上可以反映出其价值与取向。医院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后勤基建部门的维修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是档案管理所服务的对象;医疗、医护、研究、技术人员则是图书管理所服务的对象。因此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其自身特点,但对于一体化的管理来说并没有冲突,反而是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图书、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在管理上需要整合与配置,进行信息深层次的加工,方能突出其共享优势。

3.图书档案馆成立之后,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无论是图书还是档案,在通过利用之后产生的新信息更加具备价值,同样这也是现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管理本质。对于此方面,图书档案的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地做好其工作。例如:院内自办《医学快讯》,对于网上的新知识进行介绍,召开学科领域带头人、科主任进行座谈会等,对于图书馆档案与临床科室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主动地探讨与沟通,了解院内对于图书馆档案的利用需求,对学术论文进行讲评,使得实习医师撰写论文时能够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文献进行创作。

综上所述,图书与档案虽然属于不同的文献资源,但是都有自身的特点以及各自的理论体系,同样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形象,但是作为客观的存在,两者之间不但有着相同、相似的载体,且管理手法以及服务方法也高度吻合。所以,图书与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信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但是一体化建设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以及政府、医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需要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罗莹.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分析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

图书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率新思路

高校图书馆档案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存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和活动原始记录的载体,它从高校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就开始积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客观真实地记录着高校图书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有较大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高校图书馆档案的特点

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档案可分为文件、文书、设备等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档案分别各有其特点。

文件档案的特点。文件档案是指由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图书馆日常工作以及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法规性文件,包括中央、省级、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文件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上级文件。这些文件具有相对单一性、重要性、保密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一些文件,如中央下发的文件的重要性,决定了文件档案应该永久保存,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文书档案的特点。文书档案来源于高校图书馆本身,是人们在图书馆开展的日常工作和举办的各种日常活动中形成,并为一定目的保存下来的各种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如会议记录、会议决定、人事材料、财产登记本、重要电话记录、收发电文、珍贵照片、录音带以及具有保留价值的各种文稿等。高校图书馆文书档案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内容丰富。文书档案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图书馆的人事、财务以及文件等日常工作档案,还包括图书馆的文献采购、文献典藏、情报交流、课题跟踪、读者信息以及借阅登记内容等业务工作档案。2、保存时间长。如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档案就属于永久性保存档案。3、时间性强。一些文书档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高校图书馆向上级单位报送的请示、汇报以及报告等文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或者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报批,须以不耽误工作为原则。

设备档案的特点。所谓设备档案,是指各类设备、仪器等图书馆固定资产在购买、安装、使用、管理、维护和保养、修理和淘汰、报废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应该归档的技术资料、记录材料以及相关文件等。设备档案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档案,完善的设备档案可以提供所购各项设备的详细资料,能为高校图书馆每年的设备购置各项活动,如咨询、计划、论证、决策、使用、维修和统计以及效益分析、成本核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固定资产购买的针对性,节约资金。设备档案管理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设备种类多。既有计算机、通信设备,又有缩微设备、视听设备;既有打印复印设备,又有扫描识别设备及装订设备;既有监测设备,又有控制设备等。这么多种类的设备,其档案形成也必然带来复杂性。二是科技含量高,管理难度大。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各类设备较多,有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也有机电结合设备、光、磁、机、电结合设备等。这些设备涉及电子、计算机、机械、通信、光学、控制等多个学科的技术,因此,其档案的形成过程科技含量较高,对于非专业人士的档案管理员来说,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的作用

对读者开展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教材。高校图书馆的档案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等各项工作,广大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档案信息了解整个图书馆的情况,是全面向读者推荐图书馆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向读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教材。首先,图书馆的各种读者数据、馆藏数据、管理数据能多方位向读者展示图书馆的具体馆情和发展概况,使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人员、部门简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则引导读者科学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效率;最后,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和各项管理目标、方法、效果,以及丰富的馆藏资料、多种利用手段如音像、3D技术、电子书以及常规阅览和外借等,都能有效地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欲望和热情。

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很多信息。首先,高校图书馆领导在工作中需要了解馆内的工作情况和一些有关图书馆发展的数据时,可参考馆内保存的档案材料;其次,学校领导想要了解学生的读书喜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通过参考图书馆保存的学生借阅方面的档案来获取一定的信息;再次,每一届新上任的图书馆领导都可通过查阅档案资料而较快熟悉本馆的基本情况,从而顺利地开展工作。同时,针对旧有管理制度的问题提出建议,不断完善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总之,由于高校图书馆档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保存了图书馆的重要文件,记录了图书馆重大发展事件,这为学校和图书馆领导进行相关决策、制定计划和总结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做好图书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的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也发生着变化,其中,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对做好服务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图书馆的每一份重要文件、每一项重要工作和活动真实、完整地记录在案并妥善管理。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探索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完整地收集并记录服务工作发展过程的重要文件资料,如服务工作思路、组织情况、经验和教训等。这些资料可以为图书馆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价值。

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档案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记忆,是传承学校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作为高校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作为学校的文化发展和展示窗口,是信息和知识的集散地。因此,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高校文化建设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依据。人才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和建设的第一要素,提高人才素质是推进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料包含馆内详细的人事档案,能全面反映图书馆的人才构成状况、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图书馆的人事管理状况等,是图书馆开展人力资源建设,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职称考评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此外,对新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阅读馆内档案信息是其尽快熟悉本馆工作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了解馆内人员构成情况,及早进入较好的工作状态。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许多高校领导对高校图书馆的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部分馆领导在内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档案的重要性,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因而缺乏搜集整理档案的主动性,不注重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当然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档案是一个部门完整地存在的重要依据,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日常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珍贵信息资料,也是图书馆工作成果的综合反映,应该完整收集和科学管理。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很多图书馆还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没有制定完整的收集和管理制度,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出现了档案残缺不全,管理混乱的局面,如一些重要档案存在断档或者缺档的现象,档案的存放混乱不堪,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管理人员对所收集到的档案没有及时进行分类、编目等整理,更没有进行二、三次档案文献的加工,使档案资源不成体系,给读者的查找和利用带来的一定的困难,降低了档案利用率;对档案的借出和还回没有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造成档案的流失。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档案人员大多是兼职,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也缺乏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做好登记、整理、保管等一般性的管理工作,而对有一定技术水平要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则不能适应,因此,当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馆藏档案结构不合理。从档案种类结构来看,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较大,而以业务档案为主的特色档案相对较少,亟待丰富;从档案载体来看,纸质档案所占比重较大,其他载体如电子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从目前的档案管理发展趋势来看,这样的馆藏档案内容和结构完全无法适应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缺乏对档案价值的科学鉴定。图书馆档案的价值有大小之分,在管理过程中应该给予科学鉴定,区分对待。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做到这一点。无论档案的真伪、重要性程度和价值大小,均长期存放在一起,而没有通过必要的鉴定程序来确定图书馆现有各类档案资源的准确性、价值大小和保管期限,最终导致图书馆档案文献的不断膨胀且日益混乱,给管理和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观念薄弱。只有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体现出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只重管理而轻利用的现象,使图书馆档案资源的存在失去价值。重管理、轻开发的问题制约着档案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和建设服务的各项功能的发挥,造成图书馆档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也浪费了档案管理经费。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步伐缓慢。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档案资源还是以单一的纸型文献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电子文献发展缓慢,在信息化时代,已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多渠道获得档案文献资源的需求。而在一些已实现馆藏文献资源服务自动化的图书馆,其档案文献管理和利用手段却没有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同步,导致馆内业务发展不平衡,给读者带来不便,也不利于提高图书馆形象。

优化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针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一定程度上说,图书馆档案同馆藏文献资源一样也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因此,上至高校领导、图书馆领导,下至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应该重新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获得领导认同的基础上,逐步将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笔者认为,确定固定的档案管理员负责全馆档案管理十分重要,这是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业务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编研、档案统计、档案利用等八个具体环节。如此众多的环节,如不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给予规范,将会使档案管理工作陷入混乱。因此,为了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图书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也是前提条件。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选择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最好选用事业心强、并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人才更好。档案人员一经落实,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变动,有利于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次,为使管理水平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应该不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档案管理专业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第三,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积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以适应档案电子化和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第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一些档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不可忽视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高其政治觉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优化档案结构。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当重视历史性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档案是以文字形式直接记录高校图书馆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的文字材料,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纪念意义。这部分材料由于较为分散、零碎,较难收集和整理,容易被忽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图书馆档案工作还应重视非文字资料,如实物、音像、电子档案的收集与整理。这类档案资料较之文字资料更生动、更具体、更真实,是比较有价值的佐证资料。根据当前媒介多样化的特点,应该将电子文字、音像、照片、光盘、奖杯、奖状等形式的归档作为档案工作的重点。这部分档案是高校图书馆档案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要保证。

科学鉴定档案。对需要归档的档案进行逐一鉴定,区别不同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然后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大小进行档案归档,这样才能使档案存放科学合理,节省存放空间,节约管理费用,同时也便于档案的查找、开发和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归属,只有让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档案才有存在的价值,档案管理工作才有意义。在开发利用方面,档案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配合高校及馆内领导决策,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准确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料,为图书馆发展做好服务,实现档案价值;二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传统的重藏轻用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图书馆档案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应该更新管理观念,加强对图书馆档案作用的宣传,使读者们正确认识到图书馆档案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档案的利用机会。

图书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档案

0引言

图书档案是包含了大量数据信息的一种资源,在信息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复杂工程。图书馆是拥有大量图书资料的一种公共场所,其中的图书资料需要规范化管理,只有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图书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针对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高效性进行了探索。

1非信息化下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有待优化的陈旧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随着图书馆藏书的种类和内容不断增加,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意识的传统图书资料归档方式,已经不适应时展的潮流。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只对其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和部门开放。这种以“自己”为主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信息在更多领域的使用。纸张是承载这些档案资料的主要载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就会出现破损。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纸质文件必须以堆放的形式存放,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还需要有效控制存放空间的湿度、温度。这“成功”地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本,也“成功”地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

1.2图书管理员思想落后

图书档案是重要的档案资料,是人文工作成果的综合表现之一。然而总是存在部分图书管理人员,甚至是个别领导干部,单纯地认为图书档案管理的对与错、成与败,对其个人工作环境的发展或在单位的发展前途,都没有什么联系。那些与大众有不同思维模式的管理人员认为,图书档案管理仅仅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并且该工作的模式就是简单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完成这项流程并不需要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术,只要是能读书识字的普通人,都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实践取决于实践者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这种思想导致很多图书管理者在工作时不假思索,从上至下对图书档案疏于管理。

1.3管理部门对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和事项众多,其工作过程复杂、烦琐,并不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不能引起单位管理者的重视。在这样的条件下,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导致相关工作难以正常进行。

2信息化条件下图书档案的管理方法

2.1增强图书档案管理规范化意识,学习先进管理方法

当今是信息化社会,高校要增强图书档案管理规范化意识,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图书资源建设。同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管理者有必要有方向、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并根据我国国情,对图书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然后建立符合自己思维模式的图书档案管理方式。

2.2高等院校要合理利用校园网

新时期高等院校都普及了校园网,由于校园网安全系数比较高,给予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渠道,因此高等院校要合理利用校园网。高等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建设网络平台来管理图书档案,并利用高科技优化图书档案管理服务。同时,先进管理平台对于大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远高于人工。例如,图书所包含的主题、目录、分类等信息,是查找书籍时必需的信息,为了方便图书信息管理者检索,高校就需要利用校园网建立有针对性的检索入口。

2.3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由于图书档案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众多,所以其管理工作所涉及的管理部门也非常多,只强化图书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是不够的。在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才能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对工作的责任感,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新时期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在当前的数字化、信息化社会,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传递速度的要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对图书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必须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在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和移动网络app普及的今天,图书档案管理数字化、平台化、信息化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图书资料档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3.1优化保存方式

相对于较为传统的图书资料档案管理方式,新型的信息化图书资料档案保存方法更加有利于保存书籍。在新时期,相关管理人员是根据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要求,对各种书籍(不分新旧)及时进行记录分类,由于是人工操作,其中的摩擦以及化学反应一定会对纸质原件造成损伤。然而,图书资料档案管理采用信息化,将原有的纸质图书资料转化为电子数据,就可以避免因为各种形式的直接触碰而所造成的损伤。在新时期档案资料管理领域里,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资料档案保存方式进行优化,就是有效降低图书资料档案原件损坏。

3.2优化整合共享途径

新时期的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图书资源档案的合并,以供分享。图书管理员通过使用不同设计者提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成功地赋予绝大部分图书资料前所未有的属性,也就是让它们具备了内容上的有效性以及传输途径上的可共享性,直观地扩大适用范围。同时,相对于原件,这些信息化的图书资源,更容易的被使用者使用,可以提高被使用的概率,从而可以大批量的使用于其所适合的范围。

3.3优化检索功能

当图书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后,资料的检索和使用,将会更加便捷。相对于传统的人力记忆,计算机能够快速反应,显示档案所在地,让使用者可以用电子目录和电子文档归档功能。也就是说,使用者像使用搜索引擎一样,通过输入关键词,经过快捷的检索系统,把相关信息迅速地呈现在使用者面前。

3.4优化人力资源

新时期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之下,曾经被人们认为是重复、繁杂的劳动工作,在经过信息化的管理之后,档案管理人员通过简单的指令就可以找到目标档案,成功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3.5优化相关服务质量

新时期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之下,如果内部相关的管理人员自行查询所需要的信息,那么就需要一个以局域网为基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此同时,该系统还能保证相关管理人员能及时和读者进行沟通和联系,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3.6优化相关工作的社会效益

在网络中的各大平台上,图文档案资料大多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在。然而,针对图文资料所涉及的不同领域,也只有以信息通道为基础,才能让其所涉及的各种部门之间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样的信息化管理才是成功的信息化管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才是图书资料集成管理的基础,可以为社会带来所谓的社会效益。做到了这些,信息化管理就会提高图书资料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4结语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图文资料档案管理者,应当增强自己的管理意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以社会公众的要求为标准,在新时期,对图书档案信息化快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采用什么管理模式、什么管理方法,最终的意义都是服务于大众,这也是其终极目的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盛年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机电兵船档案,2007(5).

[2]胡艳华.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7).

[3]刘若凌,邹冰.新时期血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6(9).

图书管理方案篇10

当前,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信息化的重点,这为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但是必须看到,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单纯是工程项目,它是图书档案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的电子图书档案技术以及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均不够成熟,而电子政务急需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支撑,这对于图书档案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理论上,图书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领域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还跟不上我国电子政务迅速发展的实际,差距还很大;在实践上,制定的标准还很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如2002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还只是一个电子文件后端控制管理模式的标准,不能适应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电子图书档案前端控制管理模式的需要。怎样才能使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展跟上电子政务发展的步伐?这既是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难题又是推动其发展的机遇。因为图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政府必将在此投入不小的人力财力,尽可能使图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电子图书档案建设在理论和技术上有长足的进步来满足电子政务的需要。所以图书档案管理完全可以借助电子政务的潮流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长足的进步。

当电子政务和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协调发展时,这必将推动双方的发展与进步。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必须考虑它是电子政府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电子政府的全局出发,构建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与我们过去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相比,今后系统建设至少需要考虑增加以下任务并及时部署。一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立可信任和可授权的应用系统。在互联网条件下,电子图书档案的应用和管理需要相应的网络安全措施进行保护,确保电子图书档案的完整性、不可替代性和安全、保密要求。二是政府电子图书档案的应急措施体系应当完善。比如数据备份、事故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系统的建立。我们应该跳出管理传统图书档案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审慎严密的措施、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从而使图书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达到双赢。

二、政府信息公开与图书档案管理利用的关系。

2007年4月5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环节之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关系最为密切之处,在于把国家档案馆开展的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纳入了行政法规调整和保障的范畴。这使得人民大众对图书档案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图书档案在我国自古以来都是重藏轻用的,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和图书电子阅览室可以适当解决此问题。图书馆、档案馆把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地予以公布,可以方便群众知晓政府信息,迎合群众进行“文化休闲”活动的趋势。目前,许多图书馆、档案馆在节假日推出开馆服务,正逐渐成为公众一种新兴的时尚休闲场所,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发班车,往返接送利用者,充分发扬了图书馆、档案馆作为文化部门的“人文关怀”精神。图书馆、档案馆已不再是让人敬而远之的圣地,取而代之的必将是亲民、开放的公共服务机构的形象。

因此,政府信息公开与图书档案的管理利用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只有双方都发展的到位,政府信息公开和图书档案的管理利用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