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十篇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十篇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3:28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1

(一)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对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258名毕业学生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情况调查,分别从见习单位是否与专业对口,对见习岗位的了解程度,对自我专业能力满意度分析,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该岗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同学见习单位的与专业对口的所占比率为75.68%,对见习单位的了解程度为64.68%,有83.21%的同学认为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有78.17%的同学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该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以上数据说明,通过财务管理专业的岗位见习,学生对自我专业能力的认知有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充分明确下一步即将如何提升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自身认知程度较高,很愿意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说明总体教学效果较为明显。83.21%的学生认为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是从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财务管理岗位胜任能力分析

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学生,需要具备不同的岗位素质,从而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胜任能力分为职业价值观、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控制能力。其中职业价值观包括客观、诚信、具备职业能力和尽职、保密、职业行为符合规范等;分析能力包括财务分析、投资决策、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管理专业能力分析等;协作能力包括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控制能力包括财务控制能力、执行能力等。总体来说,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具备客观、诚信等职业价值观和财务分析能力,同时要求具备协作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能够胜任该类岗位的工作。

(三)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见习教学模式分析

由于财务相关岗位要求实践能力较强,为了更好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胜任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见习主要有为下模式:

1.“准职业人”见习。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以“职业人”、“准职业人”标准要求学生,在见习单位遵循企业规章制度和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岗位职责,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对该岗位的工作经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见习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参考),以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2.“分阶段式”见习。“分阶段式”见习是在整体优化的原则下,按照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不同模块的见习形式。一般使学生通过认知性见习到顶岗式见习的过渡,每个见习步骤均有不同的针对性,在每个不同阶段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见习模式能够帮助同学顺利进入见习角色的转换,同时也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发展模式。

3.“订单式”见习。“订单式”见习主要是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企业学院的建立是为“订单式”见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为学生进一步走进见习单位提供了便利。

二、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存在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校外见习具有特殊的局限性

企业学院作为校外见习实习基地,虽然为学生见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见习单位不愿意让学生过多接触实际财务资料,往往只安排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不能涉及财务管理本质内涵的工作,不能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实际操作水平。

(二)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虽然在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对具体的财务管理的投资、筹资、资金运营、利润分配等活动没有深入了解。同时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部分内容和会计专业见习内容同质化较严重,没有达到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良好效果。

(三)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过程控制不够全面

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实践教学要树立“培养以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掌握金融和管理学,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高级应用人才”的理念,坚持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规范、完善、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但现实中的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过程中,仅是教师单一的讲解后,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和校外见习指导教师结合不够紧密,教学过程控制不够全面。

三、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设计

针对上述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进行设计,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旨在使学生到企业实地进行见习,提高学生利用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培养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到企业实地进行财务管理岗位见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认识能力,熟悉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提升财务管理岗位技能。

(二)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围绕强化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强化财务管理岗位实习与见习环节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大学生见习过程考核。下面对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介绍。

1.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技能解析。

(1)筹资管理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结合见习企业对企业资本结构分析;结合见习企业与行业现状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决策;结合见习企业现状合理选择筹资方式;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充分考虑见习企业现状,如现有资本结构,目前经济状况等,结合实际进行筹资管理分析。

(2)投资管理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回顾项目评价的原理与方法;结合见习企业投资项目实际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结合实际对项目风险进行衡量与处置。

②实习实训要求:引导学生与现实案例结合,并思考项目投资管理知识的运用。

(3)营运资金管理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见习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回顾;见习企业的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的管理;见习企业的短期投资情况分析。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对见习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全方位分析。

(4)利润分配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见习企业利润分配的流程;见习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

②实习实训要求:对见习企业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全面了解。

2.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体验见习。

(1)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分析。①教学内容:各企业学院的财务总监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的岗位进行分析,如一般企业、金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学生选择相关行业、企业和财务管理岗位;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每一个岗位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解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自己即将进行的财务管理相关岗位见习应该如何准备。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查缺补漏积极做好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前准备;提前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采取恰当的见习和调查方法;需要对财务管理专业从事的岗位分类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

(2)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业务流程分析。①教学内容:财务管理专业个人岗位见习过程实录,见习岗位情况,财务管理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些岗位之间在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见习的工作岗位,见习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见习岗位职责;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对该岗位的工作经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见习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参考);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具体深入到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进行见习与实习,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的业务流程,体验专业人才的工作内容与氛围。

(3)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①教学内容:见习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见习岗位所需要的主要能力、重要程度及自我判断),如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掌握度,沟通能力,协调与处理事务的能力。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在校外见习的过程中,认真操作财务管理相关岗位,对自身的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

(4)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见习总结。①教学内容: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对实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采取ppt和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内容真实,分析合理。

通过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以及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从事财务管理岗位需要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需要运用哪些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即将见习的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进一步地了解与分析。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已学习过的《财务管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具有财务管理素质和技能。指导学生到企业见习,深刻认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掌握财务管理相关技术分析的方法;运用循序渐进的见习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财务管理理念,并深化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理解,将见习指导与学生实际结合,提升对财务管理岗位的适应性。改变财务管理作业布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带着问题到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岗位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来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交见习报告与ppt。对学生提交的见习报告进行评分,并对见习过程中得与失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和任务,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进入职场从事财务管理岗位实际工作做准备。

(三)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相关要求

1.见习单位的选择。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企业除了与学院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外,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见习单位,见习单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如财务咨询公司、银行、证券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在选择见习单位的情况之前,需要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查询见习单位相关资料对公司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见习。

2.对实践指导教师的要求。

(1)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专业水平,见习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内容进行指导,而且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关注,要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2)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正确组织见习活动,为学生指导见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3)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较强的责任感,综合素质全面,专业素养较高。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理财学专业,它是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并加以发展形成的一门年轻学科。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许多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然存在争议,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目标差异小,缺乏特色。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均过于概念化和抽象化,目标不明确,脱离高校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现状。

(2)课程体系不科学。按照高等院校教育规律,有了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才有可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由于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过于概念化、抽象化和无差异化,使得课程体系设置大同小异。由于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是从原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中分离出来的,在课程的设置上始终摆脱不了原专业的模板,体现不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被动而机械地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各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压缩基础课程,增加专业课程,从而对基础理论的学习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普遍存在专业课程繁多、基础课程太少的情况,致使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工作适应性较差。

(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缺乏,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新的财务管理环节尚待开发,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

可见,我国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2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思路

2.1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整个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部分主要是归纳总结已有的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观点,指出各种观点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并重新定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各高等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应具有3个层次:第一层是总体目标。它统领各类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一个高级目标和终级目标。它的实现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周期。第二层是类别目标。它体现了各类高等院校的特点,如财经类、理工类、综合类、农业类等院校的目标有所不同。第三层次是校级目标。这一层结合了各类高等院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而确立。作为统领类别目标和校级目标的总体目标应是最高层次的、适应面最广的、最能体现学科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应确立为“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相关各方的需求,具有以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为主体,同时具备经济、法律、金融等知识和能力,能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该目标反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适应发展需要,满足相关需求,体现财务管理学科特色。复合型专门人才包含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与务实兼备”要求,并同时也包含了“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要求。结合各类高等院校的特点,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各类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类别目标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基础扎实,而且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等。另外,还要注重数学、英语、计算机、法律、写作能力、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学习,如参加各种社团、知识竞赛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因各类高等院校在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学科优势等方面各有不同,各高等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校级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校级目标既强调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一般性,又突出了结合自身优势的特点。上述目标体系既有高层次的、广泛性的总体目标,又有特色化的、针对性的类别目标和校级目标。

2.2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应提倡以能力为基础而不是以知识为基础,强调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对财务管理人才能力的培养,要符合高等院校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

课程体系应包括4个层次:

(1)公共基础课。使学生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方面获得相应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公共基础课应该包括财经应用文写作,英语,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学,体育等课程。

(2)学科基础课。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学科领域(主要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打造宽厚的学科基础平台。在掌握相关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科基础课应该包括管理学、运筹学、现代经济学、运筹学、应用统计、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税法与纳税筹划等课程。

(3)专业课。任何一个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内容设计,本质上取决于该专业学科内容及其构成的特征。现代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及其构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以公司财务为基本研究对象。虽然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但其中以企业财务活动最为典型。在各种形式的企业组织中,又以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最为丰富多彩。所以,尽管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覆盖各类组织的财务活动,但公司财务是其重点。②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及营运资金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学通常将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及利润分配决策列为三大财务决策,而营运资金管理亦称日常财务管理,则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的一项经常性的财务管理活动。③日益增多的派生内容,比较典型的有:企业购并财务、破产与重整财务、通货膨胀财务、跨国公司财务、中小企业财务及集团企业财务等。根据上述特征,目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大致有4种方式:①按照财务管理主体的不同,设置财务管理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宏观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优点是主体鲜明,缺点是课程之间的教学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差别大,不利于教学组织。②按照资金运动的不同环节,设置财务管理学基础、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企业利润管理和财务管理专题(特殊业务的财务问题)等课程,其优点是内容集中,便于教学,缺点是系统性不强,且不能体现不同类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③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设置财务管理学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优点是层次感强,缺点是可能形成“大杂烩”。④按多元标准设置。各种设置方式各有利弊,不能要求以一种方式适应所有的需求,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原则应该是多层次立体模式,应强调用发展的眼光,注重该专业的前瞻性和国际性。

(4)实践环节。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

2.3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体系的完善

要适应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培养能力以为主。

(1)在教学中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小组协作、专题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从目前的情况看,案例研究法应用比较少。各高等院校在采用案例研究法时应注意:第一,选取高质量案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本中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第二,设计高效的实施过程。首先,教师要组织好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思考,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其次,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总结不是给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不一定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的成功与不足。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永远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特点,采用实验、实训、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促进教学相长。学校应该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如在银行、管理咨询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erp实验室;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学校邀请企业家、财务总监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同时,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总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包括总体目标、类别目标和校级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对财务管理人才能力的培养,要符合高等院校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能力为主。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1999(3).

[2]符刚,蒋远胜,钟秀玲.浅析农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农业科学,2008(3).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3

【关键词】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在我国按照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能级结构,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教学与科研的侧重点不同,人才培养定位也不同。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2012年9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买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阐述,教学型高校应参考教育部相关文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立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据新浪财经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在2012年东兴证券第一届中小市值企业投资论坛上表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占据新产品的75%,发明专利的65%,GDp的60%,税收的50%,为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管理型、技术型的应用型人才,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根据笔者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了解以及其他数据资料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均从事会计相关工作。江西财经大学也曾披露,在对连续3年共500名财务管理毕业生就业岗位跟踪调查中,有407人在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占总样本的81.4%;有62人在企业或金融机构从事资金筹集、金融保险等岗位,占总样本的12.4%;有19人担任财务经理,占总样本的3.8%;其他岗位的12人,占总样本的2.4%。数据显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流向中小企业且多从事会计工作。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型大学财务管理本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为中小企业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适当强化会计类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1、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适度拓宽

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缺一不可,但三者不是并列的、平行的,应有所侧重。所谓的“厚基础”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宽度和厚度,这可能更符合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但对教学型大学的毕业生来讲,很多理论知识在实务中用不上。因此,笔者认为理论知识应以“够用”为原则,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适度拓宽。

2、注重实践,强化优势、特色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最大优势在于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岗位。因此,教学型大学必须突出优势,真正的把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教学型大学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型大学都各有特色,各有优势,有的高校可能是地方院校,但社会认可度高;有的高校可能具备地理优势,方便学生实习、就业;有的高校某些专业可能更成熟……教学型大学应结合自身优势,强化办学特色。

三、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设置在传统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重新对相关课程进行系统性整合,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专业“教育理念,结合财务管理知识结构和职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准则,满足专业知识结构需求(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和职业需求(扎实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践环节)。文章主要从专业课设置及实践环节两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1、专业课

专业课分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课的设置首先应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基本的知识结构需求,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和手段,基本知识结构必须健全。在此基础上,适当强化会计学相关课程。学科基础课应包括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经济法、基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税法、统计学等经济管理类的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应包括金融学、公司理财、投资学、财务分析、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收筹划等课程。

2、实验、实践课程的设置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实践环节必不可少,是重中之重。教学型大学应设立多层次的实验、实践方案,通过实验、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践课程应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实验室模拟、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各个环节。

(1)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内模拟实训室是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各种原因,企业对接受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持谨慎态度,造成目前该专业实习难且实习效果不佳的现状,因此校内模拟实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尤为重要,实训效果也好,尤其是会计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实训平台、财务会计综合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eRp沙盘模拟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或半仿真环境,实习效果良好。

(2)加强校外实践。模拟实训室实习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模拟的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仍有差距,因此,尽管深入企业实习存在困难,但校外实习仍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走出去。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以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以确保学生完成实习内容。二是请进来。考虑到企业接纳实习生数量的有限性,且有些业务并非都是日常业务,例如企业一些重大的筹资项目、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等,学生很难以接触到这类业务。针对类似情况,学校可以聘请企业财务人员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是实际案例讲解,可以是操作演示,可以是专题报告等。

3、大胆尝试,“教学――经营”相结合

财务管理专业校外实习难的情况客观存在,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考虑注册财务公司,采取“教学――经营”相结合的形式。让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到我们注册的财务公司从事相关工作,这样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专业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锻炼和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目前有不少教学型大学通过注册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形式开展对外记账、财务咨询、报税等业务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思路。

总之,教学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要突出优势,办出特色,紧跟经济形势,适时调整课程体系设置。

【参考文献】

[1]刘淑华,王景涛.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5).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社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实用化”,希望企业成为人才的“用武”之地而非“练武”之地。作为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完全可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保证“产品”供不应求,又可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实现校企双赢。

一、“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前3个学年接受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最后1个学年到相关单位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大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使高校与相关企业单位实现较为紧密型的合作,携手培养更加优秀的财会人才。同时,这一模式可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以一个准财会工作者的身份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实践,大大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从而在毕业时真正做到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寻求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作出决策的复杂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和实践性。只有把学生放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提炼,才能让他们真正体验企业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符合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文件精神

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2007年1月22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精神,即“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

二、“3+1”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3+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生“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和“学院化培养与社会化选择的矛盾”下的必然产物。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定位

我国目前的教育层次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层次。截至2006年底,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在校学生人数为780万左右,研究生已达115万人左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本科大学生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因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与各地高级技工型人才还没毕业就被大企业“预订”的现象形成较大反差的是,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据2006年的有关资料,截至9月1日,我国高校2006年本科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全员初次就业率为71.69%。这种现象固然是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技工人才的大量需求所致,但大学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应用性”不够,求职时屡屡因“经验缺乏”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也是不争的事实。产生这一结果与许多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案欠妥、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等不无关系。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要以未来的职业岗位来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出口”畅通。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定位

目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定位是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和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如此定位,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因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迁,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极少有人直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型、技术型的应用人才去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从学生的就业范围、就业目标看,必须与研究型(重点)高校有较大区别,主要应定位在各类中小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非盈利机构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实际工作。因此,为中小企业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是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合适定位。

三、“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需要转变两个观念

1.树立专业教育新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工商企业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既应通晓财务核算的技术、方法和财务管理程序,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更应从战略上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因此,要树立专业教育新理念,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职业岗位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对相关课程进行系统性整合。具体课程的设置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准则,体现专业知识结构需求,即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要由一味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转变为注重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的紧密性。

2.学科定位应偏向会计

在学科定位上,众多国内学者从西方资本市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金融学出发,阐述了金融经济学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和财务管理学三部分组成,从学术渊源上认定了财务管理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加之很多国内综合性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内,正因如此,他们在学科定位上偏重微观金融课程。但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应偏向会计。主要理由:

(1)财务管理是以企业为主体而进行的微观金融活动,而且这种活动始终是站在企业角度进行的,并服务于企业整体资金运作和管理活动,理财人员首先要对企业这个微观理财主体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然后才是运用理财技术和手段,借助金融工具为企业整体财务服务,其始终立足于企业财务而不是资本市场。

(2)我国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也将财务管理专业视为“会计类”专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人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3)从历史的角度看,应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延伸和拓展,财务管理学是会计学的分支之一。但从企业等单位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服务于财务管理。

(4)根据笔者对本校近3年500名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的跟踪调查,有407人在中小企业从事出纳、成本核算、往来、总账等会计岗位,占81.4%;在企业或金融机构从事资金筹集、金融保险等岗位的62人,占12.4%;从事财务经理岗位的19人,占3.8%;其他岗位的12人,占2.4%。从学生就业岗位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应偏向会计,即在课程设计时注重会计类课程的设置,惟有如此,才能保证绝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会计岗位工作需要。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可以在确保培养计划学分总数及基础课程学分与其他班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先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推广。“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

1.理论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层次学生应具备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和理财学四方面的知识,因此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包括:一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经济理念和管理素质的课程、基本理财理念和基本理财技能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包括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哲学、伦理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培养对象参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素质和促进其个性的完善。

(2)学科基础课的设置。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经济法、税法、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培养对象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3)专业主干课的设置。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包括财务管理、金融学、企业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企业战略管理学等;专业核心课,包括成本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案例等;专业选修课,包括专业英语、财务管理专题、证券投资、计算机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培养对象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

2.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模拟实习

校内模拟实习主要包括几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模拟实习一般在该相关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部分单项实习项目可穿插在课程中),在大四上学期校外“顶岗实习”前完成。

1)财会基本技能实习。主要包括珠算、财经书法、出纳业务等财会岗位的基本技能。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掌握珠算、财经书法等基本技能,并对企业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业务如原始凭证(支票、收据、银行进账单、汇票等)填写应注意的事项,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出纳到银行办理业务时有关凭证的传递等知识有较好的认识。

2)财务会计实习。将学生安排在会计、财务主管岗位,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一定期间工商企业从凭证的填制、审核、账簿的登记直到报表的报送全过程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

3)财务分析实习。本项实习主要包括报表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杜邦财务分析、财务比率综合评分表等。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费用的控制、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的调整、全面预算等相关活动。

4)审计与纳税申报业务实习。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对一个企业的报表进行全面审计并完成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等工作。熟悉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使学生了解纳税申报业务的整个流程,具备一个企业的纳税申报与纳税处理能力。

5)财务信息化与财务软件实习。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网络工具,熟悉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下载网上信息和软件、在网上进行信息和数据上报等。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单位财务日常业务工作,熟练进行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财务软件等操作,并能针对本企业单位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财务数据录用、信息存储、财务数据分析和编制报表。

6)eRp沙盘模拟与财务管理案例实习。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各个职能的工作流程都要熟悉。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企业实战,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从而提高学生对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7)资金运作实习。本项实习是综合性较强的实习,主要包括资本市场投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扩张(资本输出以及兼并、重组、联合、破产等)几方面的内容。通过本项实习,学生要学会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来确定资金运作目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准确地选择投资项目。

(2)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顶岗实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向学生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从联系实习单位开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参与,尽量不要包办代替。在确定实习单位后,要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根据实纲要求,结合专业特点与实习单位的条件,和学生一起共同制订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习目标,用以指导实习过程。在学生实习前,要指导学生根据实习目标、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实习方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习起到把关和定向作用,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

2)选好相关合作单位。“3+1”人才培养模式,不只是简单地选派学生到相关的企业或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而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因此,合作企业单位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企业组织运行良好,内部制度规范、齐全,有充足的业务,员工有饱满的工作量;有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企业有一支较高专业水平的财会队伍。

3)选好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要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理论和实践)的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保证每位实习学生都有1名以上固定的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不得超过3名。合作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该培养计划的落实,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具体工作。同时,合作单位有义务安排每位实习学生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岗位轮岗实习,以切实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4)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在“3+1”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协议中,应该明确合作单位如有用人需要,优先录用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实现学生实习和就业的紧密衔接。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应用型的学生培养需要“双师型”的师资作保证

可以安排专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鼓励业务课教师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包括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经济师等资格证书,并在相关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兼职;鼓励、帮助或扶持专业教师合伙开办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实习基地,学生可作为准工作人员在此实习。通过多种形式,打造一支能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注意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

学生实习期间,应要求合作单位参照本单位员工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实习管理,双方共同负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要定期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参考文献】

[1]嘉兴学院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构想[J].嘉兴学院报,2005(10).

[2]王志亮.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亟待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2006(9).

[3]黄维干.财务管理人才面临的环境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J].集团经济研究,2007(7).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2008年,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那么如何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中国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绝大部分财务与会计没有实现分离,财务管理人员更多从事的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基础工作;其次,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对企业资金需求的预测、筹措、投资、企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根据财务管理本科学生的生源基础、知识水平和在校的受教育时间,这实现起来相当困难。最后,不同地域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也有所不同,为使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不同地方的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一、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学生生源、毕业生就业渠道以及周围经济环境都有明显不同于内地高校的特点,作为一个新设专业,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务必要考虑其地域特色,从而建立起符合学校特点、适应学生水平、满足社会需要的特色财务管理专业。

1.适应生源特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www.133229.Com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其生源结构与疆外一些高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若盲目照搬内地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必然出现排异效应。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因材施教,本着“大众教育”方针,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般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从而使目标定位与其生源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此方能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2.适应就业趋势培养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塔里木大学的生源以新疆考生为主,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在新疆就业。据塔里木大学学生工作处统计,自2003年以来,毕业生留疆趋势日益明显,2003年有大约4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南疆,2008年以后,这一比例则扩大到8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基层的各个团场,为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将其定位于主要从事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能够下得去、干得好,社会评价高、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3.2010年中央决定实施新一轮的对口援疆工作,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为新疆和兵团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岗位划分不明确、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必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期,在未来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实现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严格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适度,拓展投资领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预算管理等。此外,这一战略机遇必将加速推进新疆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财务管理人员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将日趋提高。对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适应时代要求,使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具有前瞻性,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基础,熟悉财经法规,能够熟练应用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和技能,将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工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具有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地方特色、本位特色。从中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各高校都差不多,部分院校甚至照搬一些重点院校的课程体系,这是不尽合理的。须知不同的院校其生源特点有所不同,具体培养目标可能也有所区别。各高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务必要考虑本校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去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那么作为边远地区的高校,塔里木大学的生源质量、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等明显区别于疆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

2.各高校课程设置大都过分关注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的重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它不仅仅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他们的文学修养、品德素质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对基础课给予适当的关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学生非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塔里木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新疆地方和兵团输送人才,结合新疆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企事业单位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宽泛的知识面等,而这就需要通过相关的基础课程来培养。

三、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充分地发挥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充分考虑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上述问题,制定出适应自己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公共基础课程。如前所述,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方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汉语写作、数学逻辑思维、计算机操作及外语写作表达能力,从而为其后续学习以及将来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公共基础课主要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大学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基础、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

2.学科基础课程。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财政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学等,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对培养学生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分析判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的设置旨在通过系统的教授与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财务管理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专业方向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包括: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学、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税法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选修课包括:高级财务会计、电子商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保险学、预算会计、资产评估、经济应用文写作、会计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4.专业实践环节。相较于以上的文化理论课,专业实践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同时实践过程中企业现状一定程度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一些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促使学生在下一步更加努力的学习。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和周边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种实习方式。校内实习主要以实验的方式体现,包括会计学原理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即用友u8的系列操作应用)、审计软件的应用、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即手工和电子erp沙盘模拟)实验、以及校内毕业实习等。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性质的特殊性,校外实习则主要由学生自主联系进行。通过校外实习,使学习亲身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认识书本知识与现实的一定差异,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样一个完整体系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素质好、知识面广,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阴丽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会计之友,2010,(3).

[2]邱婷.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2008年,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那么如何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中国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绝大部分财务与会计没有实现分离,财务管理人员更多从事的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基础工作;其次,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对企业资金需求的预测、筹措、投资、企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根据财务管理本科学生的生源基础、知识水平和在校的受教育时间,这实现起来相当困难。最后,不同地域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也有所不同,为使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不同地方的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一、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学生生源、毕业生就业渠道以及周围经济环境都有明显不同于内地高校的特点,作为一个新设专业,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务必要考虑其地域特色,从而建立起符合学校特点、适应学生水平、满足社会需要的特色财务管理专业。

1.适应生源特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其生源结构与疆外一些高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若盲目照搬内地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必然出现排异效应。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因材施教,本着“大众教育”方针,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般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从而使目标定位与其生源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此方能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2.适应就业趋势培养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塔里木大学的生源以新疆考生为主,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在新疆就业。据塔里木大学学生工作处统计,自2003年以来,毕业生留疆趋势日益明显,2003年有大约4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南疆,2008年以后,这一比例则扩大到8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基层的各个团场,为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将其定位于主要从事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能够下得去、干得好,社会评价高、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3.2010年中央决定实施新一轮的对口援疆工作,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为新疆和兵团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岗位划分不明确、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必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期,在未来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实现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严格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适度,拓展投资领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预算管理等。此外,这一战略机遇必将加速推进新疆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财务管理人员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将日趋提高。对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适应时代要求,使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具有前瞻性,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基础,熟悉财经法规,能够熟练应用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和技能,将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工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具有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地方特色、本位特色。从中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各高校都差不多,部分院校甚至照搬一些重点院校的课程体系,这是不尽合理的。须知不同的院校其生源特点有所不同,具体培养目标可能也有所区别。各高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务必要考虑本校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去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那么作为边远地区的高校,塔里木大学的生源质量、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等明显区别于疆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

2.各高校课程设置大都过分关注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的重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它不仅仅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他们的文学修养、品德素质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对基础课给予适当的关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学生非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塔里木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新疆地方和兵团输送人才,结合新疆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企事业单位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宽泛的知识面等,而这就需要通过相关的基础课程来培养。

三、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充分地发挥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充分考虑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上述问题,制定出适应自己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公共基础课程。如前所述,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方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汉语写作、数学逻辑思维、计算机操作及外语写作表达能力,从而为其后续学习以及将来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公共基础课主要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大学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基础、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

2.学科基础课程。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财政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学等,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对培养学生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分析判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的设置旨在通过系统的教授与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财务管理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专业方向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包括: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学、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税法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选修课包括:高级财务会计、电子商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保险学、预算会计、资产评估、经济应用文写作、会计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4.专业实践环节。相较于以上的文化理论课,专业实践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同时实践过程中企业现状一定程度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一些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促使学生在下一步更加努力的学习。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和周边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种实习方式。校内实习主要以实验的方式体现,包括会计学原理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即用友u8的系列操作应用)、审计软件的应用、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即手工和电子erp沙盘模拟)实验、以及校内毕业实习等。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性质的特殊性,校外实习则主要由学生自主联系进行。通过校外实习,使学习亲身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认识书本知识与现实的一定差异,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样一个完整体系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素质好、知识面广,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阴丽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会计之友,2010,(3).

[2]邱婷.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培养方案;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会管理;点对点会计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42-02

1中小企业财会管理现状调研

5006亿元总收入,高达31.39%的同比增幅,约50家的新增企业,2012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累累硕果位居全国第四大高新区。其间中小企业更是其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据统计,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了99%,对总收入、税收的贡献超过80%,创造了该区域近90%的就业岗位。但是,随着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小企业在财会管理方面的缺陷也进一步放大。

笔者对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里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了访谈,共获得44家企业的有效信息。这些企业通常只在写字楼中占有一个楼层,员工数量不超过30人。

1.1财会岗位设置不合理

在调查中,项目组发现82.3%的分公司并没有专职会计人员,大部分账务由业务人员兼职处理,定期上交给上级公司进行汇总处理,无正规体系。而其他企业虽有财务部门,但设置不齐,最多仅有会计和出纳两名财会人员,有近30%的企业仅设置出纳岗位。虽然中小企业的业务不太复杂,但会计与出纳两个基本职位仍然是必要的。

1.2财会人员技能不达标

至于人员的专业技能,从学历上看,本科以上学历的财会人员在这些企业中占比很小,本科生尤其是专科生占绝大部分;从资格证书上考核,80%以上人员只具备会计初级从业资格证,仅少数人员具备中级职称;而且他们的年龄两级化现象非常严重,集中在20-28岁和48-55岁两个年龄段。前者经验不足;后者知识结构老化,其会计处理与最新准则严重脱节。在专业培训方面,93.2%的企业没有为财会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仅有工商局和税务局统一安排的培训,但超过半数的财务人员认为该类培训流于形式。同时,大部分财会人员的自我学习意识不强,对频繁变动的会计准则适应性弱,操作滞后,缺乏准确性。在电算化方面,大多数企业都配备了金蝶、用友等专业财务软件,仅有2家还在使用原始的手工记账。

上述数据反映随着园区里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逐步推进,对财会处理要求的提高,这些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可能难以满足需求。

1.3财务管理效果不显著

在项目组调研的企业中,没有高层人员曾从事过财务类工作,管理层对财务部门也不太重视,大部分认为可以盈利的业务比账务处理更为重要。

由于财会管理上缺乏系统性知识支撑和专业化人才支持,44家被调研的中小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着严重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财务现象,具体有四方面表现:(1)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2)资金收支失调,产购销不均衡;(3)缺乏成本效益分析,风险收益不均衡;(4)与银行的利益关系协调不当。放眼于整个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产业园、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佛祖岭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等园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分类聚集。这些中小企业的财会管理问题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一经放大,对整个开发区乃至武汉的经济力量的损失不容小觑。

2中小企业财会管理问题已有解决对策及新思路

2.1已有解决对策及评价

针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等问题,专家学者已总结出大量对策及建议。其中较为主流的便是从内外两方面着手整治:(1)强化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财会人员进行核查。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会计外包的形式处理业务。

结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随着中国光谷自主创新会计服务基地的全面建设,会计外包将成为园区中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选择。但是,外包存在服务配合不融洽,缺乏灵活性等缺陷以及关于公司信息保密等方面的限制,而且会使企业丧失财务控制能力,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2.2基于调研结果的新解决思路

2.2.1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对中小企业财务处理水平弱势现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79.5%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人才的因素中有着主导影响。尽管自2009年2月东湖高新区实施“3551人才计划”起,3年来,该区共引进海内外1000多个团队、3500多名高层次人才。但是,这些人才集中于高科技研发方面,鲜有在金融、经营管理上的高端人才。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充裕,一方面,高端财务人才因其职业发展的考虑及其他因素,极有可能拒绝就职于中小企业,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极难吸引到高水平财会人员;另一方面,即使有人才愿意屈尊,企业也会因为成本效益不匹配而放弃保留高端人才。

而关于企业目前需要引进的财会人才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约11.4%企业表示满意现状,不需要加入财务人员;而68.2%左右表示需要加入1-2名财务人员以完善其财务处理系统;近20%的企业需要人员数量在2名以上。扩大到整个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目前所需财会人才数量在3000名以上。随着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的需求更是不在少数。

考虑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具体情况,开发区内高等院校林立,25万名在校大学生,是中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其中,财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至少以万计。他们所掌握的正规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可以为中小企业会计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而且,财会大学生现有的培养方案缺乏实践性,导致其综合素质不高,操作能力和利用已生成的会计信息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能力,都未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他们急需在企业大环境中实践的机会。同时大学实习生的成本较低,企业可以提高其效益。

因此,将中小企业与财会大学生进行专业化地匹配已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为此,项目组就中小企业对财会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意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快速学习能力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财会人员认为大学生在操作方面可以胜任财会工作,可能在社会交往和适应企业方面需要一段时间。而企业能够提供的财务实习内容包括:日常记账、编制报表、资金收支等。

2.2.2财会大学生对会计人才的供给分析

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财务人才供给情况的调查中,项目组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的本科学生发放了360份问卷,有效回收340份。

首先根据大学生对自身各项专业相关能力的测评,结合企业建议的权重对财会大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总分为5分)。结果如下:0—2分为23.4%,2—4分的比例为67.5%,落在4—5分区域的有9.1%。根据企业意见,得分在2—5范围,即76.6%的学生群体比较适合企业对财会人才能力的需求。

关于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参与实践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84.34%的本科生表示愿意,这一高比例表明财会大学生的人才供给量是较为充足的。大学生偏好的实习内容的调研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为:财务会计报表编制,工资、成本费用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资本、资金核算,稽核。这与样本企业所能提供的实习岗位有较大的吻合度。

至此,两方面的数据表明以财会大学生进中小企业实习的方式来提高中小企业财会质量的方案具有理论与实际的可行性,且意义重大。

3实现新思路的新途径

3.1新途径的探索

反观现实情况,当问及是否已在中小企业实习过,超过90%的学生没有过类似经历。企业方面反馈的信息也显示,仅有8%的企业招收过财会实习生。中小企业与财会大学生供求存在,两者相互匹配本应不难。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存在,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并不了解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如此高的需求。且目前招聘网站为全职工作人员服务,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实习岗位提供往往淹没在大量信息之中。而同时,中小企业也并不清楚大学生对实习有如此强的意愿。这也反映了已有网络平台很大程度上是为大型企业服务的局限。85%以上的学生反映在招聘网站上很少看到中小企业的招聘信息。

因此,要解决财会大学生与中小企业在人才供求方面的不对称问题,关键在于信息的及时、透明的交流。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智联招聘等传统招聘网站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尤其独到优势,可以低耗费、高效率、方便快捷地实现双方匹配。考虑到信息搜寻成本,秉承为中小企业服务,响应国务院的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我们认为需要建立一个有别于已有招聘网站的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和财会大学生的会计服务平台。而在建设的操作可行性上,一方面,已有的平台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但我们所需的平台又有一个显著的差别:传统的平台以企业招聘信息,求职者根据需求进行选择的流程。在平台的呈现上,以员工寻求合适的企业为主要方式;而我们设想的平台,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实现双向选择,重点是中小企业可以主动与有意向的大学生联系。为此,平台分为招聘专区和求职专区,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简历上显示的部分关键信息来选择学生,与其进行联系、沟通。当然,学生还是可以行使传统网站上的求职功能。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自主选择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

3.2新途径的实现

对大学生愿意参加中小企业实践的调查可以为平台的细节实施提供线索。42%的学生认为在中小企业实践时间较为自由,有较大的自主性。为契合大学生的在时间安排上的需求,平台预计安排组团形式和时间跨度不同的实习岗位。另有31%的学生认为其能在中小企业扮演重要角色,这需要平台在技术设计上要求中小企业在招聘时能详细地描述提供的实习岗位涉及的具体操作。同时平台上应增加一个名师指导专区和会计实务咨询网站,为同学答疑解惑。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设想中小企业与财会大学生“点对点会计服务”平台可分为三个版块:公共主页、企业专区、学生专区。公共主页将列示平台的功能简介(平台服务的对象和内容)、使用方法(注册方式、登录方式等)、安全保障。同时还有企业专区和学生专区两个入口(保证企业和学生信息的分类和安全)。在学生专区中,共有7个版块:企业信息版、学生交流区、职前培训版、名师导航区、休闲版、会计实务咨询区、时间区(按各个企业需要实习生上岗的时间的先后排列招聘信息,方便学生检索)。在企业专区中,应有3个版块:学生简历版、企业交流区、休闲版。

4结语

(合理的财务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良好的财务环境更是促进企业有序发展的温床。建立“点对点会计服务平台”,响应国务院的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让具备正规财会知识的大学生来帮助改善中小企业财会现状,可以引导中小企业会计走向正规化,将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艳琼.论中小企业会计现状与规范化[J].财经界,2011,(2).

[2]杨松令.中小企业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3]赵晓林.浅析中小企业会计现状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5).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9

关键词: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范畴授课方式案例教学

《高级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级财务管理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由于学术界对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界定不同,众多高级财务管理教材在内容上、理论基础上相距甚远,各高校在该课程内容选择上随意性较大;由于该课程大多在大四年级开设,学生面临各种压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给教师授课带来困扰;在案例教学中往往存在案例难度大、学生难以把握、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问题

与中级财务管理不同,学术界对高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范畴看法差异很大,由此引起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在内容选择上随意性强,差异较大。目前,学术界对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高级财务管理应涉及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设立财务管理、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分立财务管理、企业破产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垄断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以及物价变动财务管理等内容,如王化成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学》。第二种观点是高级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理财理念、理财理论和理财方法,其内容应该包括企业价值管理与评估、财务战略管理与规划、公司治理及财务治理、财务预算管理、风险管理、财务预警管理、业绩评价、税务筹划等,如汤谷良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杨雄胜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等。第三种观点是以上两种观点的结合。从最近几年出版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看,以上三类内容的教材都有,但以第三种为多。但由于一本教材不可能将以上所有内容都囊括进来,因此,即使同属第三种观点,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差异也很大。第四种是以某一内容为主线的较专一化教材,如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为主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也有以并购财务管理为主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如陆正飞的《高级财务管理》等。

由于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界定和教材内容差异较大,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上也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基本上是根据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其它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解来设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专门开设风险与财务战略管理等课程的财务管理专业,其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偏重第一种观点;而对于专门开设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企业并购重组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专业,其课程内容设置偏重第二种观点。总之,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不同观点与教材内容的巨大差异的确造成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混乱和选择上的随意,学术界应尽快界定高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范畴。笔者认为特殊业务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补充或外延的扩大,其原理和方法主要应用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不称其为高级财务管理,而将其界定为特殊业务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中的高级管理者的理财理念、理财理论和理财方法,由于主要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企业的理财问题,体现财务管理的社会过程,立足于组织结构和治理环境,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来诠释财务管理功能,可以将其定义为高级财务管理。

二、授课方式问题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一般在大四年级开设,这一年级的学生往往面临着考研、考注册会计师、毕业实习、找工作等众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勤率较差或人在心不在、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缺乏学习主动性。较之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等课程,高级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不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不投入到案例分析中,根本达不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就尤为重要。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它相关理论,在教学中应从授课、案例分析及讨论、小论文、小组作业几个方面齐头并进。

随着我国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容和完善,各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进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也越来越趋向国际化,财务管理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也越来越多,老师即使整个学期在课堂灌输知识和概念,时间也是不够用的。由于高级财务管理及相关知识繁多,如果仍然采用“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老师的授课任务会很繁重,学生学了会忘记而且不会运用,并且缺乏自学和运用的能力的锻炼,即使走向工作岗位,也很难适合单位的需要。因此,授课应以引导为主,尽量减少授课内容,对课程的每部分内容可以专门进行设计。以公司治理为例,老师在课堂上仅仅讲授公司治理的整体框架以及重点、难点,提供公司治理相关最新并最具代表性的参考文献,提出目前各类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余时间指导学生重点掌握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获取公司治理相关资料,并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篇10

关键词:独立院校校企合作财务管理专业认同问题提出

专业认同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专业内在价值的一种肯定,进而在认识和立场上接受本专业。研究财务管理专业认同的情况,可以针对专业教育提出有战略性的意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培养效果。因此,本论文以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认同的研究为论题,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总体专业认同水平;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专业发展认同这三个维度的满意程度;学生的家庭来源、录取志愿的方式、年级、性别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及原因分析;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选取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共300名。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6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回收率90.2%,有效率100%。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根据相关文献的查找和相关量表的参照,编制的问卷有33个单选题。问卷共设专业身份认同(1-12)、专业培养认同(13-23)及专业发展认同(24-33)三个维度。本问卷选用Likerts五点量表法,除了l项(18题)为反向记分,其余问题全部为正向记分。正向记分方法为:选a记5分,选B记4分,选C记3分,选D记2分,选e记1分。(问卷见附录一)。经检测,其Cronbachalpha系数为0.888,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实施程序和数据统计

小组成员到浙江某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四的男女生宿舍以及大二、大三课堂教室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对调查问卷的总质量审核后,去掉无效问卷。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从频次、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可程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总均分和各维度的均分都较高,可见专业认同水平普遍较高;从年级这块来看,唯有专业发展认同具有明显差别;且大四学生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就性别而言,总体及各个维度上的专业认可程度无明显差异,但女生的专业认可程度要高于男生;在学生家庭来源方面,城市学生专业认可水平最高;在录取志愿方面,选择第一志愿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可水平最高,选择调配的学生则是最低的。

三、讨论

(一)财务管理专业认同情况分析

在专业身份认同方面,多数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了解,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较感兴趣。但是对于本专业其他同学的看法,学生多数都认为他人专业认同程度并不高。

在专业培养认同方面,学生重视本专业的学习,但是对于所开设的课程,有相当多的同学表示并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对于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并不是特别了解。这说明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课程并没有形成科学体系,不了解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在专业发展认同方面,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未来的前景比较满意。而且浙江某学院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定点实习等大量机会。大多数同学都愿意在财务管理有关的领域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而关于继续在财务管理领域深造方面,过半数学生愿意继续再教育。学生普遍认为社会对会计的认同程度较高,公司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但多数学生认为会计或出纳的工资待遇比较低。这三个因素中,首先公司的管理理念对自己是否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影响最大;其次是工资待遇;最后是社会认同。从这可以看出,学生普遍比较注重公司的管理理念是否科学,比较重视工作环境和氛围。

认可水平在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以及专业发展认同三个维度上略有差别:第一,专业身份认同的均值高于专业培养认同;第二,为专业发展认同。总体来说,浙江某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平均数看,每个维度上均>3,表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较为认可,但认可程度不是非常高,仅维持在一个中等水平。

(二)不同年级、性别、家庭来源的学生的差异分析

(1)财务管理专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原因分析。一般来说,大四学生通过三年的通识课、专业课的学习和一年的实习,比大二大三的学生更加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对专业身份及发展也更加认可。通过调查研究结果符合这一现象,结合实际采访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学校专业思想教育的原因。学校对于专业思想教育比较重视,大四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教育已经把专业思想深深印在脑海里,而大二大三对这些接触的较少,专业思想还比较淡薄。

二是遇到的现实问题。大四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对专业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有自己的看法,也有更多地参加实践和实习的机会,面对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也越多。毕业班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发展比大二大三的学生有更明确地定位,所以大四学生对专业认同水平更高。

(2)财务管理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原因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性别方面的总体及各个维度上的情况虽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女生的专业认可程度的均值普遍比男生的高。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有如下原因:首先,我国传统观念中“男外女内”的思想影响男女对于职业的要求。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会计或出纳比较安稳,往往能满足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其次,在男女性格方面,女性做事比较细腻和细心,男性的性格特点则倾向于独立、粗心等。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都认为女性具有做会计或出纳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生俱来的细心,让女性在会计等财务工作中占据了多半天地。由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中男女比例较不平均,样本量差异较大对于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女生在选择专业时,比男生更倾向于就读财务管理专业。

(3)财务管理专业认同在家庭来源上的差异原因分析。学习动机是激勉、维护和调节每个人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城市的学生一般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而且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有一定的信心,所以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和专业发展认同都会较高。而对于专业发展来说,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很好,所以对于能够上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有较高的认同。对于毕业后的去向,他们渴望寻找条件好、收入高、发展前途远大的工作,但是会计或出纳的工资待遇可能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工作的期待。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认同度较高,大部分学生都有树立专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四、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不仅是明确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更是要提出独立院校校企合作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本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议,增强本专业学生对该专业的喜爱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其的认可程度,也让院校与企业资源互补达到共赢。

(一)调整培养目标,促进专业热爱

根据我国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现状及世界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也就说学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重。从数据的分析来看,在专业认同中录取志愿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财务管理专业招生的第一志愿率在进一步提高,但是生源质量仍然不容轻视。某学院实行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大二进行分流对于学生的二次选择具有良好效应。经过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熏陶,学生对于自己人生发展和学习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有效提升专业认同度。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思想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热爱财务管理事业、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升自身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在新生入学时集中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应该注重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首先,让学生养成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习惯,提升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其次,激发学生热爱财务管理职业的情感;最后,把专业思想教育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科目,以掌握学生现有思想作为前提,将专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二)提升培养认同,完善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能够将学校的网络资源及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两大优势与自身的办学特色相结合,深入到企业中去,对行业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就业前景做出详细分析,制定出适合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教学体系。首先,应重视会计基础课的教学。这为学生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进行认知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技能课程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最后,应加强对实践课程学习的培养。一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综合实践课程;二是要拓宽实践视野,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三是要勇于探索,使实践课程更具创新特色。

学校应拿出强有力的政策来保障专业的师资团队。鼓励教师踊跃参与各种学术会议,加强交流及相关研究,并大力提高教师的发展水平;踊跃进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与企业的合作配合,参与实际调研活动,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为教师的进修、深造提供大量的机会,意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独立学院可以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从企业聘用高级财务管理技术人员或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对师生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通过各种方式来开展专业宣传的活动。以“招生宣传”作为校企互动的契机,校企多赢的硕果则体现在“学生就业”这方面上。在招生时,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对专业培养目标、特点、就业选择方向的宣传工作,让大家对财务管理专业更加了解;第二,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考生也能根据个人自身情况和对未来的期望报考;第三,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实践基地开展宣传,从与实践基地相关人员的沟通着手,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一定程度上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接纳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基地来增大学校及其专业的影响,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及认可程度。

(三)激励发展认同,加速职业发展

一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教育这一主战场。在已有的课程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加实践的内容;二是通过假期的实践机会增强自身能力。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到小型企业进行见习增加实践机会,初步了解到岗位性质,工作范围;三是培养实践能力。这其中的课外实践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该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提高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增加筹码;四是注重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意识的增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指引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定位和打算应从就业指导培训入手。第一,就业指导的过程要有长期性,开展培训教育要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让大学生在刚开始就意识到未来就业形势的严峻。在学习上不仅要注重扎实的基础、专业以及社会常识,还要注重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大二及大三的学生主要针对专业特性,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即将毕业的学生应针对确定就业的方向和技巧等,注重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第二,就业指导的过程要有针对性。因为就业指导的教育是未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就业,并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得到良好发展。学生能够拿到就业协议并不足够,应帮助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特殊性来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把专业和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其专业认同;②第三,就业指导的过程要体现预测性。对有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考研继续强化自己。

注释:

①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Z].2007-07-10.

②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Z].2007-07-10.

[2]卢家仪.财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RummensJ.Canadianidentity:aninterdisciplinaryoverviewofCanadianresearchonidentity.200l.

[4]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5]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5(4):201-203.

[6]王成兵.对当代认同概念的一种理解[J].学习与探索,2006(4):18-19.

[7]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7-80

[8]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