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一语文阅读笔记十篇高一语文阅读笔记十篇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4:50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1

关键词语文;表达能力;方法

语言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交流,表达能力是衡量交流质量好坏的标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总结出几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请大家多给予点评。

一、区分清口语和书面语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对口语和书面语分辨不清,因此在书面语言表达中出现了口语的影子,这些口语大都令人哭笑不得。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书面纠正,从而让学生认清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在这一点上,作为语文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好,或是在写作批改时也好,都要详细、耐心地给学生指出来。而且语文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到几十年如一日,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决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二、语言表达要正确

无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以及平时的写作训练,出现病句的现象都极其严重。针对病句,教师要指出并详细讲解,尤其是对学生常错的句型,教师要为他们分清病因,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纠正的方法,让学生今后要多注意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词语重复、语序紊乱、缺少主语、词语搭配不当等,让学生铭记于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正确率。

三、增加阅读量

阅读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见多识广,学生只有读得多了,视野才会拓宽,心中装的信息也就增多了,说起话来自然也就有东西可说。但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例如中学生必读名著、中学生必订报刊杂志、中学生作文……学生阅读的书籍一定要健康,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四、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精华的摘录。例如,文章中对环境描写生动的句子,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的语言,富含哲理的语句以及名言警句、俗语、成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这些语句先用笔做上标记,读后专门用一个本子抄下来。这项学习活动需要持久坚持,不能急于求成。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做笔记的习惯呢?

首先,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把阅读书籍当成每日必做之事,阅读量不要贪多,要适当,切记当天的阅读任务必须当天完成,不可推到次日。

其次,当天的读书笔记当日写毕。当天阅读的内容,要当天抄写阅读时画出的精华句子,抄写要认真,以备今后所需,要求学生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做笔记的习惯当成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不仅学生时代坚持阅读和做笔记,而且踏入社会后,也不要间断。

五、识记读书笔记中的精品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外阅读空间阅读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联动课内课外共同发力,教师应当强化课外阅读空间的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及提高阅读质量,为语文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一、让优秀读物进入学生的生活

开卷并非全部有益,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盗版书籍横行的背景下,一些不健康不主流的书籍在市面上流通,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控制,那么一旦进入学生的视野,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在要求学生课外多阅读优秀的书籍、自觉抵制不健康书籍时,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荐优秀作品。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的书籍,从孔孟之道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从冰心的作品到莫言的小说等,不论国度、时期、作者,只要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标准、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作品,就积极向学生推荐,并圈定280条中外优秀作品名录供学生参考,尽可能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是抵制低俗刊物。路边摊经常可见一些印制粗糙、内容不健康的书籍,笔者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任何学生都不得购买这样的低俗书籍,更不得在学生之中传阅。这作为一条纪律交代下去,共同抵制这些对学生成长不利也不利于文学素养提高的书籍。

三是实现资源共享。首先是动员学生购买优秀的文学作品,将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出来相互借阅,实现家庭藏书和个人购书资源共享。其次是鼓励学生向学校借阅书籍,办理大型图书馆的借书证,拓宽读书的渠道。

二、鼓励学生养成会读书的习惯

坚持读书还要学会高效地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读书收获,这是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强调和指导的。笔者重点从三个方面强化学生课外读书技巧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读书收获。

一是掌握不同读书方式。一部作品拿到手,首先要确定采取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是粗略浏览知道大意即可还是细细品味、逐字逐句揣摩,是要通篇阅读理解还是择其精华选择性地跨越阅读等。初中生自主支配阅读的时间有限,坚持科学阅读,既要达到良好的阅读的效果,又要节约阅读时间。

二是坚持勤动笔记笔记。读书活动一定要和动笔结合起来,一个人记忆力再好,阅读之后过一段时间都会忘记,阅读收获就会随风而去。坚持做读书笔记能够将阅读成果固定下来,内化为自己的收获。无论是阅读中遇到的好的词汇、语段,还是一些情感浓厚的描写,都可以积累下来,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底蕴,将读书的收获放大。

三是学会借鉴表现手法。多读书、会读书的一个重要益处,是可以从别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技巧,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写作技巧相对匮乏,更需要从别人的作品中提炼经验,例如对人物刻画的手法技巧、场景生动描写的方式方法及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等,都可以认真研究、消化借鉴,对提高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及作文创作水平都有较大的帮助。

三、课外活动课程之中统筹兼顾

在课外活动之中开展阅读,教师要善于将阅读活动融入渗透到各种课外活动中,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阅读品鉴活动。笔者专门申请开设课外阅读课,每周二、四活动课时间安排30分钟,作为指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品鉴的时间。品鉴课上,笔者精心选择一些优美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学生提高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借鉴能力。

二是开展技巧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会积累和总结一些经验体会,虽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但是对学生提高阅读成效相当有用,属于乡土型阅读技巧。笔者高度重视这样的内容,发掘并利用这些资源,定期在课外组织一些交流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交流阅读技巧,并相互借鉴吸收,提高阅读技巧与效率。

三是开展小报编辑活动。阅读之后的收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托课外读书活动编辑语文小报,将优美的语段、阅读的方法等内容作为编辑的重点,在班级形成热爱读书的氛围。

四、营造竞争氛围激发读书兴趣

初中生课后阅读的兴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针对初中生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营造竞争性的氛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一是组织读后感的征文活动。每个月都组织一次读后感征文活动,针对性地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书目,自主撰写读后感并在班级开展评比活动。读后感征文虽然是以写作比赛的形式出现,但是前提是建立在阅读感悟基础之上的,要写出好的读后感,必须深入阅读和理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是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活动。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坚持做读书笔记,从词汇语段到文章结构提炼,都是读书笔记记录的内容。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既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看一看哪位同学做得好,又可以相互学习,对提高读书笔记质量具有明显的帮助。

三是组织自主创作投稿活动。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将阅读收获运用到创作活动之中,积极投稿验证自己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积极性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开辟一条全新的通道,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邓春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

[2]王兴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学刊,2006(02).

[3]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4]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教育导刊,2010(09).

[5]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3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每年的暑假和寒假,市教科研中心推荐阅读书目,布置写阅读笔记和读后感。假期时间,语文老师都会布置一定量的阅读笔记,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让学生抄下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段落,写下自己的感悟。假期结束后学生上交,老师检查。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大部分学生草草应付,没有静下心来读,因此不管是否精彩,拽着一段就抄写,完成老师布置的数量就行。更有甚者数量不足,或者干脆不写,收效甚微。到了九年级快要中考了,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名著根本没读,只要是名著题必然会失分。这样阅读笔记本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成为了学生的负担。有的老师只是让学生写完一二十页后,这个笔记本就闲置起来了,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基于此,我创新了阅读笔记本的用法,增加了记录内容,变革了记录形式,使得它具有了多重的身份,成了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得力助手。

二、阅读笔记本的身份及详细做法

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年了,我在阅读笔记本上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使得阅读笔记本集聚了多种身份,实现了它的高效利用。

身份之一:点将台——毛遂自荐

运用时间:开学伊始,第一节语文课。

开学伊始,每个同学都想给其他同学和老师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抓住“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阅读笔记本上详细介绍自己,写出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以及读过的名著中印象最深的一部,并且,我会让每个同学到讲台上大声演讲,大肆宣扬自己,宣扬自己的有力措施。演讲完之后,我会要求他们把其中最能彰显自我的一两句话,制作成座右铭,写在阅读笔记的扉页上,让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和鼓励自己。

注意:

学生们的阅读笔记本要及时上交,老师认真批阅,并在上面写上“老师的话”,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评语,这样会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作为座右铭,语文老师要记得,不时提醒同学们高声背一下,以鼓足学生们的信心。

身份之二:擂台赛——文采展示

运用时间:暑假和寒假。

荀子在《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的学习更离不开积累。因此我充分利用暑假和寒假这两个读书的大好时机,根据阅读书目,让学生积累阅读笔记,内容有精彩段落的摘抄、点评赏析、读书心得。开学后进行展评,评出一二三等奖,发奖品,以资鼓励。并加入个人积分,一等奖加20分,二等奖15分,三等奖10分。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累阅读笔记的积极性。一个假期下来,学生收获颇丰,的确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文学修养。转贴于

注意:

开学后,及时上交阅读笔记,进行展评。展示结果及时在班内公布。

草草应付读书笔记的同学,让他到办公室,老师和他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证下不为例。

身份之三:加油站——再接再励

运用时间:新鲜感过后,任何一节语文课。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新鲜感已经过去,拿捏不敢伸招的顾虑已然没有了,因而对自己的要求就开始放松。我让每个学生在一张我事先裁切好的小纸条上,写出他所结交最好的同学身上存在的优点,并让每个学生亲自将写好的纸条交到好朋友的手中,让这些发自肺腑的认可和肯定成为学生们再接再励的加油站。

注意:

提醒学生们要把纸条贴在阅读笔记本上自己认为最显眼的地方。

一个学年中,这样的活动可以不定期举行多次。

身份之四:反光镜——三省吾身

运用时间:期中和期末检测后的语文课。

《论语》中曾说“吾日三省乎吾身”,让学生们及时的反思,警醒自己,对于那些思想搁浅的学生们来说尤为最好,因为他们内心有一股改变自己、完善自我的冲动,并且他们也有能力不断地警醒自己,只要给他们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在自我反省中不断进步,这比老师单纯的劝诫要有实效性。下一次考试,他的成绩一定有大的飞跃。

三、取得的效果

1、彰显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自我完善,求得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2、和谐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现了智商和情商双丰收。

3、腹有诗书气自华。由于读书多,我班学生的作文功底深厚,今年在省作文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张树海获得了省二等奖,四人获得了三等奖。是我校获奖人次最多的一个班级,受到了领导的肯定。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4

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那么四年级的孩子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高效学习方法,同学们预习好咯。

四年级下册语文高效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的步骤/方法

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华固的基础。

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说时特别注意。

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须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慢需要在听课财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小学语文预习要求

一、低段

1、能按老师要求查字典预习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试着在书上给生字组词。

2、朗读课文3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能用文中的话回答课后的问题。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中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试着在书上解释有关词语。

4、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5、根据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试给课文分段。

6、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旁边做上记号。

三、高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比较流利。

2、养成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掌握音、形、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分段,并试着写出每段的大意。

5、思考课后问题,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6、默读课文,把难以理解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做上记号。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留着上课解决。

7、试着写出自己读书的初步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方法

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语文学习的两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5

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

高中语文教本《说明》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千真万确的。从课本中要得什么法?就是得分析要点之法,得统摄全篇之法,得咬文嚼字之法,得写作技巧之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把语文学好吗?不可能。要学好语文,还得利用这些方法去广泛地阅读,使之内化为自己能表现的能力,方可以说好了。所以,有人说语文在于积累,在于长久地感悟。

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书本上的内容记得很熟,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思路总打不开,例子少得可怜,每次作文只能将老掉牙的材料捡出来重新装潢一番,没有一点新鲜生动的例子作为支撑。遇到像辩论,演讲这样的活动,而这样的学生大多犯愁,难以开口,而爱读“闲书”的学生却有较好的表现,这其中有学生课外阅读量多少不同的原因。

知识是广博的、联系的,尤其是语文。课本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每个学生都要牢记一个不等式――语文≠《语文》,即语文这门功课不等于《语文》这本教材,语文的天地要广阔得多。所以,要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课内,一只眼睛看课外。例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我们就可以课外阅读《洋脂球》等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如学习曹禺的《雷雨》节选,我们就可以课外阅读《雷雨》原著。比如结合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可以阅读《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的有关内容、果戈里的《死魂灵》中写泼留金的有关情节等,以加深对“吝啬鬼”这类艺术形象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可以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习“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训练和培养语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说它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不过分。语感是讲不出来、教不出来的,只有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如何训练和培养语感呢?最主要的一条是读书,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语感。在语言的海洋里学会游泳是培养语感的根本途径,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靠学生去读书而非在课堂里听阅读分析,更不是做阅读练习题:正如游泳要下水,打网球要挥拍子,教练的分析指导决不可代替运动员的实践。

可以说,任何人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靠自己的大量实践,而主要依赖课堂上教师的教是做不到的。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包含着一个量的问题。吕叔湘先生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可培养起阅读能力。学生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的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等,学生喜爱看的一些杂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所散布的语言。

语言本身的许多特点也决定了语文学习要靠实践,重视感悟。我们平时追求的“悟”,正是大量语言实践和积累基础上的一种悟,它是靠智与心的结合。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必须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的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课外阅读在促进智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用于阅读教科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而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的学生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思考被激发了,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这也表现在课外阅读与记忆力的保持与提高上。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课内的有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增强了,智力也就发展了。

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难点是认知学习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正是在不断克服学习难点的过程中,知识获得长进,能力得到提高。而广泛阅读有关知识有利于解决学习难点。通过广泛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不断被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所顺应或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原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况,这样就会缩小学生原有智力水平与解决问题客观需要智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四、课外阅读能促进写作能力发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教学课堂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的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这是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在其《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收获,有提高。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摘抄,不记笔记,不写心得评论,终归不会有太大的用处。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一是心得式。作摘录式的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以及优美词句等,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是把阅读的要点及心得体会用笔记下来,进而通过仿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6

【关键词】英文报刊阅读,高中英语教学,教学活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8)指出,高中毕业生英语达到七级目标之一是“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而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达到九级阅读目标要求,即“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或杂志,从中获取主要信息。”目前将英语报刊阅读纳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并不多见,大部分教师仅停留在课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鼓励学生阅读英语报刊阅读并将其纳入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将对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英文报刊阅读的原因

(一)英语报刊阅读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话题。在长期阅读英文报刊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生动,鲜活的语言,提高英语阅读水平,还能了解当今国内外时事热点,掌握最新资讯。此外,英文报刊为英语词汇,句法提供了丰富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词汇,句法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必须了解这门语言的文化。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学习期间并没有亲自去英语国家的机会,他们只能通过看英文电影,听英语广播,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等间接途径,而阅读英文报刊也是了解英美社会文化的一个窗口。

二、英文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文报刊的选择原则应该是语言材料原汁原味,作品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品的长度和难道适中。基于以上原则,笔者选择了《21世纪英文报高中版》来辅助高中英语教学。

《21世纪英文报高中版》每周一期,通常有一些固定栏目:时事之窗(第二版),校园热点(第三版),文化休闲和新知探索(第四五版),学习工具箱(第六版),开心驿站(第八版)等。由于受课时限制,不可能精读所有文章,因此,笔者把文章分为核心文章,重要文章及一般文章。处理核心文章,就好像上精读课文一样,帮助分析文章语篇特征,核心词汇,修辞,长难句。对于主要文章要求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要事实和观点即可。对于一般文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阅读,主要目的就是休闲放松,同时注意做好阅读笔记。以下主要谈谈笔者如何处理核心文章。

笔者把学生报刊阅读教学活动分为课前活动,课上活动和课后活动三个环节。

(一)课前活动

课前活动是让学生先浏览《21世纪英文报高中版》。浏览文章的标题插图,预测文章内容,选中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先睹为快。同时让学生就本期报纸出现的球星,明星,国内外时事,最新科技成果等相关话题,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推荐一名学生在课上发言,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也为课上的口语训练做好准备。每期的报纸都会有两三篇文章配有音频,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进行听力训练,抓住文章主要大意即可。然后看着原文跟读朗诵。教师可利用课后抽查朗诵情况。

(二)课上活动

听说的训练穿插在课堂上,而重点在于读的训练。第一,深入阅读前引导学生利用标题导语快速获取文章大意。导语就是指新闻报道的第一或第一二段,它是新闻报道最基本内容的概括和浓缩。第二,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解读文章文体。如,阅读记叙文时,要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阅读议论文时则应注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三段论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归纳论点,把握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阅读应用文,说明文及科普短文时,应注意找到文章段落的主题句,文章的层次,逻辑关系等。第三,阅读中要培养学生使用略读法(skimming),查读法(scanning)和细读法。略读时每次以一个完整句子为单位,逐步训练,一目两行三行,甚至一小段,不出声,不复视,集中注意力,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而查读法也是快速阅读,找出时间,地点,数字,人名等具体信息。阅读时还要细读文章,引导学生欣赏英语语言之美,体会文章中用词之精准,句式之多变,句意内涵之深刻,修辞手法之灵秀,文本意境之深邃,写作技巧之巧妙。(戴军熔,2012)第四,阅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教师应鼓励学生先忽略,或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但不要花大量时间去查字典,会影响整体阅读。完成阅读后再次浏览全文,选择5到10个自己认为比较感兴趣的生词记录下来,并利用课后时间用词典查明。第五,利用报刊阅读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三)课后活动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单靠课堂上的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的自主阅读。英文报刊剩余的文章要求学生课后自由阅读。学生可以选择两个自己喜欢的固定栏目的文章,坚持不懈地认真阅读,重点学习和记忆常见的高频词汇。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固定栏目中反复出现的核心词汇,这样就可以快速地扩充学生的词汇量。除了记录核心词汇,还有阅读中出现的好词佳句和优秀的语篇段落等。并利用早读晚读的时间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英语语言能力。教师有必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记录本,给予鼓励和支持。有时还可让学生们把自己收集起来的好词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又扮演了老师的角色,有效的促进了自主学习。

阅读为大量的语言输出做好了准备。说和写是输出的主要形式。在说方面,笔者认为可以进行辩论,表演,口头复述新闻,模拟记者采访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把语言运用于实践中。在写方面,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仿写优秀的语段,续写故事等。

三、结语

报刊阅读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英语文化和地道的语言,教师要用好英文报刊,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展开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咏梅・文报刊阅读的技巧和策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7

关键词:语言积累阅读语文实践活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便是语言这“米”。看来,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应先帮学生积累“米”,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文章等,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语言积累就是储存语言信息,说和写需要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素养,则是一句空话。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点功课:

一、“观千剑而后识器”,应在朗读和背诵中积累语言

“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

1.淡化内容分析,加强读、背训练。

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渠道,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分析只会令学生对语言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读出感受。要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进入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感知和感悟课文的情感,使其心灵受到震撼。这样,许多优美词句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来评价教学的成败。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所以笔者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外,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

二、“书到用时方恨少”,应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得少,二是记得少。于是说话写作时便很拮据。如果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写文章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精选读物。

语文各年级段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尚在起步阶段。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补充读本》与教材配套,有利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图书馆的现有藏书,列出推荐目录,鼓励学生踊跃到图书室借阅。

2.勤做笔记。

俗话说:“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等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提高语文素养并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与社会、家庭、学校,与自然、文化等紧密联系的广阔的语文实践园地。在研究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各语文资源的联系,启迪学生认识它们并主动利用它们进行语言文字积累。

1.灵活摘抄。

笔者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一方面摘抄课堂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它可以是课文中的经典字句,也可以是课堂上同学老师的精彩发言。另一方面摘抄课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它可以是课外书上的经典句子,也可以是街头俚语,也可以从电视、广告、广播上获取。每周交一次由老师根据数量和质量给出等级。

2.读书交流。

可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在读书活动中,不限制交流的形式,可以复述、细品,也可以谈体会、介绍,或者是表演,由学生自主选择形式。复述不能变成对原文的背诵,可以添枝加叶,语言力求丰富,有新意,可加以自己的评论;介绍可以是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学生将看过的名著从作者到内容概括地向同学介绍。

3.评选笔记。

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也是促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首先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班内每周要检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情况,既要检查数量又要检查质量。评选时候,学生互看互评,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表扬或批评,然后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

4.自办报刊。

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自办手抄报。如期中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接近期末,结合学校的活动安排,举办喜迎奥运班级小报评比。学生为了办报需要阅读各类读物和搜集有关知识,然后对其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这样才能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对学生的报纸无论怎样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的观摩、互相的比较学习中又会悟到很多的东西。

5.整合资源。

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报刊书籍上了,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在实验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学生单一的积累途径:一是老师和学生轮流当故事员给同学们推荐并讲故事;二是利用电视机、电脑等视听媒体以听、看的形式诱导学生多读书,拓宽视野;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和校园网络,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

6.展示才华。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8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特点及教科书编排的说明文式的结构,使得学生普遍缺少阅读的兴趣,而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能够自发地阅读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运用阅读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更不能自觉地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规律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及时的、经常地指导。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指导方法的运用和体会。

一、探究有效阅读方式,激发学生主动阅读

在指导阅读方法初,可以采用教师示范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学生独立读三个步骤进行,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数学教科书的要求和方法,能独立地阅读课本。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选择一、二节课作为试验课十分必要,利用这一两节课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使阅读教学的教学程序具体化,提高学生阅读效果。

1.问题式阅读法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编写阅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编写提纲常可以以问题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阅读,从书中直接找出答案。例如教学聋校数学第十二册中的“约数和倍数”一节,教学中可编写以下阅读提纲。①整除的含义是什么?②如果a除以b,什么情况下,我们说a能被b整除?什么情况下是a能整除b呢?③倍数和约数的定义是怎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问题意识。

2.分层阅读法

分层阅读就是要求学生能在全面把握文字的同时,把整体分成部分,然后逐一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有些题目中往往含有好几层意思或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如不能分层阅读出其全部意思,就会发生“断章取义”,不能完整地解答提出的所有问题。有些题目的表述很多,这就更加要求学生运用分层理解阅读的方法,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如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五册p9页习题:“先说出右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并计算出实际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聋生往往笼统地阅读了题目中的文字,只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读题后,说说题目共有几个要求,一个要求完成后再完成第二个和第三个要求。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分层阅读理解的习惯,提高题意理解水平和解题能力。

3.咬文嚼字法

学生平时做题时,常常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注意不到,理解错误,解答错误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要针对语言文字的特征,借助语文知识中句子的结构加以分析。如上例中要追问孩子:“题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并做什么?”将句子的主要成分抓住,缩短句式,学生就更清楚地了解题目的要求了。还要注意从多角度来加以分析。如九年级讲相反数时。a.从定义角度:分别求1、0、-3的相反数;b.从数轴角度:什么样的两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c.从绝对值角度:符号、绝对值怎样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d.从运算角度:相加得零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吗?这般“咬文嚼字”,才能理解透彻,提高阅读的深度。

4.读写结合法

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写结合、读练结合。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此外,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例子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二、传授阅读技能,使学生形成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阅读能力

阅读技能,大体可分为“读”的技能和“写”的技能。“读”可分为“粗读、精读、复读”三步进行,“粗读”要全面阅读,初步认识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特别留心阅读材料中的事件情景、具体数据、关键语句等细节,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精读”阶段,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的本质和规律,特别要注意读懂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以及例题,如果遇到以前学过而又记不清的内容,则需要及时对其复习,务求使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相互作用、实现同化,以得到其实的理解;“复读”阶段,就是领会阅读材料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掌握重点和关键,进而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宏观把握。这样才能象数学家华罗庚说的那样把书“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9

笔者就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神话主题单元为例,对“e”环境下提高小学语文拓展多元阅读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依托教材掌握阅读方法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开天辟地》为中国创世神话,《普罗米修斯盗火》为古希腊神话,《一路花香》为印度禅理改编。这三篇课文让学生走进神话寓言的宝库,基于本单元的文本特点,专题性较强,因此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了整体教学。

通过第一课时的单元导读,学生在整体检测预习情况、整体感知单元课文的基础上,感受三篇故事的异同。此单元导学的作用为:一知学什么;二知怎么学;三即喜欢学;四即拓展学。第二课时进行单元首推教学,以《开天辟地》为例,抓住结构,了解神话故事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的伟大献身精神,并为下一课学习《普罗米修斯》作好语言文字以及文本内涵奠定基础。第三课时进行单元次推教学,尝试运用,巩固方法,学会复述。

二、依托网络开展主题泛读

整体教学之后,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中国古代神话的广泛阅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神话的阅读素材进行简单的梳理。

首先指导学生进行神话板块的构建,分为《中国古代神话》以及《古希腊神话》两个板块。并对学生阅读储备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读了什么,爱读什么,想读的又是什么。然后,通过筛选,整合,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段阅读水平,从众多的版本中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十则中国古代神话,推送到学校“e学习”项目平台的“课堂导学”模块中。中午的阅读时间,回家后的休闲时间,学生都可以登录平台进行阅读。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泛阅读的宽度,又能避免网络资源的纷杂给学生的阅读带来的盲目性。

三、立体交互分享品质阅读

在泛读的基础上,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领略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笔者进行了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

1.摘录、批注式笔记

运用平台“课堂导学”中的笔记功能,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由于学生的平板操作水平有限,因此,指导学生采用进行摘录和关键词批注这两种方式进行阅读笔记。这样,学生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多时间段阅读,随时摘录,随时批注,随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2.测试反馈分享认知

学校“e学习”项目平台上有学生作业以及在线测试的功能。在充分感知神话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平台的学生作业板块,针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基本特点,进行在线测试,再通过反馈测试结果的统计,学生交流三组题目给予的启示这几个环节,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基本特点,即“多为单神”“读题能知内容”“结局多为圆满”,能再一次得到认知巩固。

3.散点聚焦掌握方法

学生边读边做了一定量的笔记,对各则神话或人物,或情节,或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的感悟,但,这些笔记是散点的,是个体的。因此,在课内指导的核心推进过程中,我用导学单的方式:读一读:课堂导学中自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毕业论文和教育教育职称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己最感兴趣的那则神话。写一写:将人物关键词写在组长平板的Supernote软件中。理一理:自己课前围绕着神话故事所做的笔记。聊一聊:组内成员交流这则神话“神奇”在哪里?指导孩子对自己的笔记进行一定的回顾,整理。并在交流中,把类似的笔记进行聚焦,从而总结出神话的基本阅读方法。即:一看奇特的人物形象,二读神奇夸张的故事情节,三悟独特的人物品质。

四、多元延伸形成主动阅读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引导学生把目光由中国古代神话转向古希腊神话以及印度禅理。而这一板块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自主性更强,阅读方式将更加丰富。班级交流互动平台,QQ空间,群共享,校园网络平台,都可成为学生泛阅读的支撑。而从《走进中国古代神话》中所收获的阅读方法,也能指导孩子们更为有效地领略异国神话或禅理。

“e”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能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而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必将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一语文阅读笔记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40-02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客观上说,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需要语文教师传授阅读方法,需要家长密切配合、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应明确两点

1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简单来说,课内阅读就是上语文阅读课;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现行的语文课本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阅读量有限,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阅读习惯养成越早越好。叶老曾指出:“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2培养阅读习惯所要达成的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对课标的解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还包括有目的、有质量、有计划、有方法地阅读。

二、教师推荐阅读材料的依据

1所选材料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小学生天真、质朴、活泼、好动、富有幻想,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其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都在形成之初。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发展还不成熟,依赖性较强,不善于自己提出活动的要求,习惯于在教师或家长的要求、监督和帮助下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性来选择阅读材料。

2材料的选择要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一种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阅读,甚至会渴望阅读。所以,教师应该选择小学生关注和喜欢的读物,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阅读的书目。“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材料,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孩子的优秀图书。优秀的图书,应该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内容上具有人类美好情感共性的著名作品。每学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参考书目,使孩子的课外阅读更有目的性和操作意义。对此,我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制订了一个课外阅读书目表。(见下表)

三、在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习”与“惯”的有机融合。习者,实际操作之义,惯者,一如既往之义也。所以,我们应该从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1班级读书会――激励孩子持续阅读。持续阅读才能形成习惯,因此,成立班级读书会,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固定的班级活动尤为重要。学生每天的阅读在时间要求上应保证有10至20分钟。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记录表,请家长负责督促孩子阅读并签字,并在班级内张榜公布每月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名单。完成了阶段目标的学生还可以领取一定的奖励,比如一颗星星、一朵小花等。通过这样的“比一比”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还在班级内举办各种有趣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摘抄比赛、剪报展览、读书交流会等,既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又促使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写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探索欲望。但是,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还仅限于“摘抄好词佳句”上,局限性比较大,缺乏阅读思维上的指导。也有的教师提出写读书笔记的更高要求,可苦于大部分学生懒于准备要求较高的读书笔记摘抄本,所以实施起来也比较费劲。对此,笔者建议学校统一印制《读书笔记摘抄本》,让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去填写读书笔记,这样就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勤写读书笔记,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读书笔记摘抄本》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篇目、主要内容、好词摘抄、精彩句段、感想收获等。

3学校读书活动――营造开放、和谐的读书氛围。营建浓郁的书香校园,是很多学校的愿望。有的学校还通过引导广大师生“读好书,促成长”,来逐步推进本校学习型校园的建设进程。例如,我校就开展了各种校级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读书氛围。在课程规划方面,学校增设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班级内课外诗文的集体诵读。在语文学科范畴内,举办读书日活动、读书征文比赛、诵读比赛等。在少先队活动方面,开展故事大王演讲活动和读书作品展,还在学校广播站开设“好书共读”“好书推荐”等栏目,进行读书活动的宣传。在阅览室,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轮流组织各班的读书小组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在此氛围中慢慢养成了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4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又一途径。《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很多父母舍得给孩子买课外书,却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为了让学生回家后仍然保持读书的好习惯,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促使亲子阅读活动能在家庭中推广,让亲子阅读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件事情。比如,可以在家长会上大力宣传亲子阅读的好处,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逛逛,还可以在班里举办各种亲子读书活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分别谈读书感受,或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有了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