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十篇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十篇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9:06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1

英文名称:JournalofChemicalindustry&engineering

主管单位:江苏省石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906

国内刊号:32-1445/t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2

关键词:化学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要点

0引言

近年,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地提升,国家也大力地倡导在社会中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友好型的工艺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的化工技术就被研发出来,其中绿色技术更多的是指在传统的化工产品生产期间,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降低资源的消耗,实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化工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化工企业在生产化工产品期间,应用绿色技术来避免生产过程给外界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污染。尽量地去降低能耗,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这样才能够使公司在激烈的化工市场中,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从原材料运输到工厂,然后再将原材料运输到生产线上,在各作业环节加强控制,使化工产品的生产走向环保化。利用零污染、低耗能的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而全面提高化工企业内部的制造技术水平。在印刷和药物的生产领域中,都会应用一些绿色化工技术,此时该技术就为国内的化工行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1合理地选择催化剂

在化工产品的生产领域中,使用大量的催化剂(如图1所示)会显著地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进而加快化工产品生产的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整个化工产品的经济效益。因而,化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化学反应状况,以及根据生产出来的化工产品特性,来选择催化剂。此外,还要避免化工产品所形成的副产物被随意地丢弃、排放,而造成化工产品的副产物危害到外界的环境。此时,要重点去管控好催化剂的使用,应用一些无毒无害催化剂。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加强对各废弃物排放管控,应该结合实际的要求,来选择催化剂材料,选择毒性不大,而且危害程度较低的材料,才能够保证化工产品的生产绿色化。

2.2应用没有污染的化工原材料

科学地选择化工材料是降低化工污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社会公众都会认为化学合成物大多都是化工原料,并且认为大多数的化合物都有毒性,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随着近年国内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化工原料被研制出来,有些化工原料是从农作物和植物中提取出来,它可以替代化学的合成物,来充当化学产品的制剂。因而,选择危害较小、绿色环保材料,从源头上去抑制化工的污染。在生产期间,确保化学制剂使用合规,避免使用那些毒害较大、污染较大的化学药品。

2.3科学选择化学反应

在化工产品生产期间,要求能够使用一些高效的化学反应,才能够提高化学反应效率。通常化学反应都会产生副产物,而对外界环境带来污染破坏。此时,公司要综合考量化学反应经济性和环保性,来实现降低污染的目的,这也是当前绿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和应用的目的。公司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经济效益和污染问题,应用合理的化学反应方法,来实现控制化工污染的目的。

3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3.1应用清洁的生产技术

化工企业应用比较清洁的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例如,通过一定的处理设备,来降低化工产品的粉尘、废气,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这样会实现资源的高效使用,也能够减少固体垃圾的产生。当这些化工的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和土壤中,会扩大污染的范围。有些工厂内部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物的粉尘,这些粉尘就会形成粉尘污染,空气中的固体离子增多,当吸入到人体内部会直接导致心肺病的产生。因而,要科学地处置生产现场的粉尘和废弃物,来实现环保生产的目的。

3.2应用生物技术

将新型生物技术运用到化学制品的制造中,例如可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生物体内部所产生的生物酶,来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将生物化工的合成技术作为当前化工产品的一个主流技术,可以实现绿色生产的目的。生物技术中的膜技术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技术组成,它也可以实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来形成化学品。绿色的生物技术需要从动植物内部提取相应的原料,例如,煤炭、石油等都是由生物经过数万年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能源原料。在当前的一些化学反应中,会使用生物酶作为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显著地要高于化学试剂的效率,这样生物酶作为催化剂,可以实现环保生产、无污染生产的目的。并且化学的反应比较温和,形成的副产物对外界环境危害较小。

3.3利用友好型的环保产品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而,在使用环保产品期间,要尽量地避免使用那些高污染的产品。汽车在行驶中可以燃烧生物柴油、生物汽油,这些生物材料的生产制造不会对外界产生较大的污染。同时,生物酒精汽油燃烧时对外界的环境破坏力度较小,有些化石燃料内部有大量的硫化物,在燃烧之后,会产生二氧化硫,会直接危害到大气的平衡,以及会给国内的大气带来破坏。社会公众平时会使用一些塑料的产品,塑料的包装袋,这些塑料袋的使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当人们使用完了之后,就会将这些塑料袋随意丢弃,塑料袋难以分解,分解时间会长达数百年,会给社会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也会形成大量的固体废弃垃圾。因而,需要对现有的化工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生产一些环保型的乙醇汽油,可降解分解的塑料,供为大众使用。例如,化工产品生产单位将其经营的重心转移到绿色产品生产上,大量的使用农作物植物,作为原料的提取材料。在生产期间,可以使用甘蔗来提取乙醇,作为稀有的原料物质。

3.4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当前国内的清洁生产技术已经被应用到金属冶炼,海水淡化等各个行业中,应用的清洁技术生产的有害物质不多,而且清洁技术会直接将废弃物排放控制在环保的要求标准内。在海水淡化工程中,应用环保清洁的方法,来在海水中去提纯淡水。淡水是人们基本的生活用品,社会对于淡水需求量较大,然而国内淡水资源却偏少,这是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在生产淡水期间,利用环保型的化学制剂,来提纯淡水、蒸馏淡水,这种化学试剂的危害都较小。

3.5优化改善现有的化工工艺流程

在化工产品生产期间,企业要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改变过去仅仅依靠一个装置给各个设备供热的模式,可以给厂房的顶层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利用太阳能为化工生产线提供电力来源。此时,化工产品的生产单位也可以购置余热的收集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将生产线上的各类热收集。然后,对这些能量进行转化,进一步地转化为电能,来为生产线进行循环的使用。

在生产化工产品期间,也可以利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来作为生产线的电力来源。应用变频的电动机,会降低电能消耗,有些电机在开机时浪费的能源较多,此时应用变频电机控制电机中的频率,来减少电力能源的浪费消耗,也能够使整个生产线变得更加稳定。在生产环节中,会产生许多化工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但是通过将这些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可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针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和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急需的信息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一种侧重于制造业信息化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将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建设的4个专业构建成一个信息化人才培养专业群,通过构建不同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专业群共性知识的联合教学和特色化专业知识的分布教学。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人才培养;层次化培养体系

0引言

在我国,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企业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制造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大国,但还远不是制造业强国,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中国的制造业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的结果,劳动密集型居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企业较少。另外,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许多企业仅仅实现了“甩图版”工程,无法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在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以及信息化网络环境支撑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适应国家“两化融合”的战略发展需求。究其原因,除了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设计能力较弱外,制造业信息化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事制造业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开发与服务的人才严重缺失。

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创新、制造模式创新和经营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打造优势产业链、提升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工具,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精神,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从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需求来看,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包括信息化支撑环境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等4个重要技术领域,其中数字化制造技术又分为制造装备数字化和生产流程数字化两个方面。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开发、设计与服务人才培养涉及众多的学科专业,但是其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学科中。2012年,教育部提出了新的学科专业设置目录,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学科中包含了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以及物联网工程等专业。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课程群建设为例,研究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问题。学院按照面向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各层次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所承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及软件工程专业,构建具有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特色的人才培养专业群。在打通大学科同类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学院确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面向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网络支撑环境技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培养面向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面向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生产管理自动化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软件工程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业控制应用软件方向,培养数字化设计技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该研究,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高级信息化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一种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法。

1培养目标定位

依托太原科技大学在我国重型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行业优势,面向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和山西省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适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战略发展,计算机学院努力寻找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和山西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信息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专业群建设目标定位。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专业群建设是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培养网络化支撑环境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数字化设计技术方面的高级信息化工程技术人才。整个专业群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本科专业构成,每个专业突出其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特色,以实现面向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所需的软硬件系统开发、设计与服务等不同层次人才的专业群培养目标。

2)专业群建设的服务面向对象定位。

根据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和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对制造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依托太原科技大学在重型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人才培养优势,紧密结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部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成果,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面向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和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急需的制造业信息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观念定位。

把握21世纪工程教育理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工程技术培养训练的同时,培养他们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弘扬理性的学术精神,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兼收并蓄的治学态度和诚信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突出“行业特色明显、专业基础厚重、实践技能突出、素质教育鲜明”的专业群人才培养特色。

2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制定专业群相关专业培养方案时,学院通过走访实施信息化的装备制造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集成开发企业,确定从事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系统开发、设计与服务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工程技术和业务能力,并以此为指导,制定专业群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在保证通识课程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相应的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来培养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不同层面的信息技术人才。

1)专业群共有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平台构建。

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共有知识体系是制造业信息化领域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必须掌握和具备的基础课程。专业群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分为通识基础、公共基础和大类基础3个部分:通识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政治理论、思想修养、大学体育等课程;公共基础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方法等课程;大类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导论、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

2)专业群特色化专业课程平台构建。

根据专业群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学院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嵌入式系统方向与计算机控制方向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专业,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为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生产管理自动化软件设计方向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专业,将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为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网络集成与架构方向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专业,将软件工程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数字化设计方向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专业,并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其专业课程平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平台包括专业课程与特色课程两大类。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与系统、数字逻辑、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基于web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特色化课程主要包括工业控制网络、工业组态软件设计、pLC编程与控制、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web系统与技术等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信息管理学基础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具有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分析、设计、集成、管理与维护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专业课平台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课程和信息系统开发课程两类。信息管理课程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学、管理统计学、西方经济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信息系统开发课程主要包括软件分析与建模技术、电子商务战略结构与设计、企业资源计划eRp、物流与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产管理eam、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web系统与技术等。

网络工程专业主要面向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集成和运维管理,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组织、管理与维护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开发、集成与项目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专业课平台包括tCp/ip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布线、计算机网络的集成与管理、信息保障与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数据存储网络、web系统与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

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向主要培养数字化设计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分析、软件需求工程、人机交互技术、CaD软件开发与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数字化协同与网络交互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综合实验周、制造业信息化不同层次逆向工程案例分析、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

专业群中每个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环节包括3个课程设计和3个综合实验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包括高级语言程序开发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课程设计、数字系统综合实验周、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周、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包括高级语言开发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软件建模与架构综合实验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综合实验周、web系统与技术综合实验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高级语言程序开发课程设计、网络通信与协议分析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课程设计、数字系统综合实验周、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周、网络集成与配置综合实验周。软件工程专业由校外联合培养单位完成不同方向的专业综合设计。所有专业群实践教学环节的选题都紧密围绕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内容进行设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将学生4年中的一些课程设计、综合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放在企业完成或者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学校指导。

制造业信息化不同层次逆向工程案例分析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单独设置,由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或聘请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同时,按照专业群4个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需求,依托学校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的行业优势,充分借助学校产学研联盟企业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建设适合于专业特色方向的实习基地。学院通过与那些在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资产管理(eam)开发与应用等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联手,建立有利于学生在业务流程分析、系统规划设计与软件开发设计方面提升实践水平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实习基地。同时,我们还与那些在生产过程控制与企业基础自动化开发与应用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企业联合,建立数字化制造技术方向的实习基地。

4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院以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等不同方式,积极推进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教学科研背景的师资队伍。面向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特色人才培养,对师资水平的要求非常高,要想高水平地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所以,本专业积极鼓励教师攻读制造业信息化方向的博士学位,同时积极推进在职教师工程技术培训制度,并鼓励他们通过在制造业信息化开发与应用领域挂职锻炼、参加专业培训机构的技术培训以及在制造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进行项目合作等形式,来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技术水平。

5结语

学院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组合为一个专业群,面向制造业信息化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相应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教学实践,不同专业在实现共同知识课程平台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不同面向的特色化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特色人才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有效解决同一类专业的同质化教育问题,也可以很好地形成面向同一领域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1—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生物化学工程特色文献资源开放获取

一、生物化学工程及发展简述

1.生物化学工程及发展简述

生物化学工程简称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工程应用,是应用化学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过工艺及工程进行工业开发的学科。它既可视为化学工业的一个分支,又可认为是生物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生化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业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也是化学化工技术的主要前沿领域。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是最初的生物工程学概念,基因重组、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等在21世纪整合而形成了系统生物工程。发展生物经济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生物技术是我国需求最迫切、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我国将把生物技术作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重点,把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把生物经济作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重点。在我国的“十二五”科技战略规划研究中,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将是“十二五”布局的重点,突出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应用,努力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1]

2.食品生物技术及发展简述

食品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应用的一个学科。它包括食品发酵和酿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也包括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食品原料加工品质的基因、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制造食品添加剂、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食品加工和制造相关的其他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最新的研究状况表明,食品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展望21世纪基因食品的发展,未来生物技术不仅有助于实现食品的多样化,而且有助于生产特定需求的营养保健食品。[2]在与环境协调的粮食生产方式方面,生物技术将降低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并使农作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目前人们之所以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存在争议(如对人类健康、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等),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目前的基因食品管理体系不够信任,科学家与公众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随时公开基因食品的研究成果,以博取信任的方式与公众进行沟通。

3.生物制药技术及发展简述

生物制药技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药物制品的技术。生物制药现状: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3]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将从100多个新药中遴选出10多个,作为重大新药创制重点支持对象,这些原创新药可能成为打入欧美市场的先锋。在这些新药品种中,生物药和化学药居多,其中疫苗、单克隆抗体、蛋白质药物、抗癌药物等均有。

二、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4]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集应用文科、应用理科、工科及艺术学科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6500余人。学院设有管理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生化工程、机械工程、印刷工程、应用外语7个教学系部,开设有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低空无人机操控与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商务英语、涉外旅游;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包装技术与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30个专业。“食品生物技术”等3个专业被评为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等7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在我院的7个教学系部中,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占有重要比重,是我院的重点专业组群之一。其中开设的8个相关专业,占到全部专业的26.7%。因此,根据我院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需要,学院图书馆建设具有生物化学工程特色的开放存取文

[1] [2] [3] 

献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由于纸质文献购买成本较高,采购资金相对紧缺,难以保证年购进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新书数量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单凭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距离满足我院生物化学工程类教学和读者的需求差距较大。因此,图书馆应依据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文献建设和读者需求及时调整馆藏结构,加强开发利用互联网生物化学工程类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生物化学工程类纸质文献资源不足的缺陷,从而更好地为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类教学服务。

三、生物化学工程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

.开放获取运动与文献资源建设

开放获取是一项学术共产主义运动,目的是通过互联网使所有用户都可以自由免费地获取所需要的学术文献信息资源和科学技术成果。年月-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这也是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举办。它的召开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力争到年实现生物技术的跨越发展,使生物技术研发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生物新产业,形成~万亿元的产值,力争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及大量生物化工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力支持,因此,与生物化工类有关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我国开放获取大发展的这一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生物化工类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大力加强生物化工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强符合本院包括生物化学工程类在内的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逐步建设起各种类型的生物化学工程特色的文献资源及其数据库,逐步完善馆藏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生物化学工程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举要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5

化学工程技术支持着化工工业的前进与发展,化学工程技术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实践,最后投入生产成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特别是大规模的生产,需要解决装置的放大问题,其直接影响企业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经济利益的增加,装置放大可以节省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节省劳动力。但是要考虑到,装置放大过程中,物流的一系列物理过程的相关条件很可能改变,达到的某些指标通常低于实验室的小型技术设备产生的结果。这种起源于放大过程的效应被笼统称为“放大效应”,包含很多已知及未知物理因素的影响。现代化工对于一套装置一年的产量,一般情况下按照目前的工业生产规模可以达到大于或者等于数十万吨,大规模的生产使其面临工程方面的问题,且在指标方面也有所降低,这对于工业而言会造成较大的资金损失。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及工艺的不断创造,而这些都需要借助化工工业,除此之外,还需合理的经济和技术。就上述情况而言,凡是关于工业化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归属于化学工程的研究范畴。在日常生活中,化学工程无处不在。如[文秘站:]:烟筒排放物中的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需要经过严格的处理,才能对外排放,以防污染生态环境。在实验室达到要求后,要在工业规模中实现大量烟气的净化,就必须考虑大规模净化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要考虑的问题与实验室研究不同。又如,化工工业生产中,要求以十分纯净的产品为原料,对实验室操作来说,这比较容易达到。对大型生产装置的要求是,消耗低而且经济方面可行,这表明课题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

2、化学工程的研究对象及复杂性

化学工程是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为基础,并结合工业经济基本法则,研究化学工业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及其有关机理和设备的共性规律,并将之应用于化工装置的开发、设计、操作、控制、管理、强化以及自动化等过程中,在化工工艺与化工设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一般情况下,化学工程的对象的情况较为复杂,具体如下:首先,该过程自身具有一定的复杂特点,包括化学与物理,而且两者经常发生,彼此影响。其次,物系方面较为复杂,流体与固体,或者兼而有之。流体特质变化较大,如有低粘度和高粘度、牛顿型和非牛顿型等。最后,物系流动时边界复杂,由于设备的形状较为多样,而且其在填充物方面的形状也不正常,如催化剂、填料等,使得设备在流动边界方面的设置较为复杂而且在确定方面不准确。

3、化工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目前从形式上看,现代的化学工业经历了单元操作和传递原理与化学反应这两个发展阶段,正准备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但种类多样、制造过程复杂以及生产产品款式较多,造成排放物复杂、量多及危害大,因此,目前化工工业应重点关注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在加工、贮存、运用或者处理化工产品时应防止操作对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在化工生产中应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正确的方案。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进行生产都要接触化学工艺,涉及制药、石油、材料、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和污染问题,这都是现代化学工业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化学工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的化学工业体系。2001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石油加工工业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10990.6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8%,实现利税747.8亿元,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13765个,资产总额13344.2亿元。我国化学工业获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化学工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严重制约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

4、机遇与挑战中的未来

首先,在耗能上要不断的提高能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降低能源损耗,最大化的开发能源的利用价值,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注重能源供应区和消耗区的联系,结合能源产品的消费市场,规划最佳的化工工业园区的建设基地,其次,化工工业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增强化工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化工工业产品层次,促进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更可靠、更有利的支持,再次,大力培养化工工业方面的高层人才,提高化学工程技术的科技成果,使我国的化工工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确保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5、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

5.1化学合成等技术的发展

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有利的促进了化工工业的发展,首先,新的合成方法和催化方法加强了物质改变的的速度和效果,使通过化学方式转变的物质更符合人们的要求,同时,利用太阳能等合成手段,节约了能源,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一锅合成法简化了原有有机合成的复杂程序,使物质的合成更加高效,同时又避免了许多中间物质的产生,减少了化工生产中的污物排放,促进了合成技术的清洁、环保、再次,生物化工合成法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化工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为我国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鉴定了基础。此外,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引领了绿色合成技术的发展,这种合成法极大的降低了化工合成过程的污染,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化学分离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化工产品的纯度,增加了产品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这些化工工艺的发展,我国的化工工业的强大指日可待。

5.2环保

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化工工业环保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追求产品利润的同时,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变废为宝的实施。首先,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为环保化工拓宽了道路,如燃料电池的使用提高了能源使用的洁净、方便、高效,又如废物回收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废弃的、有污染的物质变为有利用价值的商品,比如垃圾油的深加工技术,可以使废弃的油脂变为燃料、洗涤用品等,其次,本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化学工程的技术进入了绿色时代,在化工行业不断的完善技术、创新开发的过程中,坚持了以人类的健康为基础的开发、发展理念,实现了化学污染的源头堵截,确保了化工生产过程的清洁、环保。

5.3化学工程技术设备方面的发展

曾经,技术、化工设备的相对落后,不但阻碍了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还使我国的化工行业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因此,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高端技术和先进的化工设备是化工工业发展和强大的保证,在化工设备的发展中,其技术发展方向以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开发率为目标,目前我国新型的化工设备已经可以实现一台设备的不同功能使用,而且使用可选率高,产品质量有保障,且达到了节能、环保的要求。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6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关于2016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统考卷)有关工作的通知》(建注函〔2015〕186号)安排,经吉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研究决定,我省二级建造师考试实行考生网上报名、考生所在单位统一现场确认、考生网上交费、考生网上打印准考证、考后网上对合格考生报考资格复检方式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分工

(一)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组织实施,具体考务工作由省人事考试中心承担。

(二)考前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实行双审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管理处参与省直考区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各市(州)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商定。对提供虚假信息及假证件骗取考试资格,在报名资格审查或准考证打印环节核实的,取消报考资格,不得参加考试。在考后网上资格复检或证书发放环节核实的,不予核发证书。考试费一律不退。

(三)考后复检实行联审制,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为减少工作程序,减轻考生负担,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部考试科目成绩合格考生报考资格和注册资格联审,并将联审合格人员名单面向社会公示。考生经联审取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后,申请注册时不再审查学历、专业、施工管理年限等内容。

(四)考生所在单位对考生资格审查不严,弄虚作假骗取考试资格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单位相关责任。

二、报名时间、地点及办法

(一)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3月5日—18日

考生须使用标准的ie6或ie8浏览器,登陆吉林省人事考试网(jlzkb.com)便捷通道“网上报名”栏目,点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进行报名。报名时须注意下列事项:

1、选择考区。考生按属地原则报名。省、中直驻长春市单位的考生选择“省(中)直考区”,各市(州)考生按所在市(州)选择相应考区,长白山管委会及省(中)直驻其他市(州)单位的考生就近选择考区。省直管县(市)仍按原渠道报名。外省单位考生来我省报名的,一律不予受理。

2、选择考试。考生应对照考试报名文件,按要求选择考试类别、级别、专业、科目。

3、填报信息。一是准确填写考生姓名、身份证号、学历、学历证书编号、毕业时间、毕业学校、专业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二是准确填写单位名称、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营业执照注册号)、单位联系电话等单位信息,三是准确填写考试类别、级别、专业、科目等考试相关信息。

4、上传照片。考生须上传近期6个月内正面免冠证件数码彩色照片。上传前,必须使用网上报名流程中提供的“照片处理工具”将照片处理成宽120×高160像素,以保证格式的正确。

5、打印报名表。考生确认报考信息准确无误后,可在网上自行打印《2016年05月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报名表》(简称报名表),打印报名表前考生可以更改本人报考信息,打印后不得更改报考信息。

6、手工填写联系电话。考生须在报名表上手工填写真实有效的联系电话。

(二)现场确认时间:2016年3月7日—18日(省、中直报名点周六、周日休息)。

现场确认应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统一完成,网上报名完成后,考生单位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考生所选择的考区,到省或各市(州)人事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现场进行报考资格审核确认。

选择省(中)直考区报名的单位,统一到吉林省人事考试中心3楼报名大厅进行资格审核确认。地点:长春市南关区南环城路1958号。选择各市(州)考区报名的单位,请留意当地政府、人事考试机构网站或其他媒体通知。

现场确认时需采集单位名称、地址、法人、联系人、联系人电话、联系人手机号码、联系人邮箱和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营业执照注册号)等信息,相关信息用于建立报考单位档案,建档成功的单位,再办理相同业务时只需核对单位相关信息即可。

现场确认时考生所在单位须提交下列材料:

1、经本人所在单位审核合格,由考生本人和单位法人分别在“考生承诺”、“单位审核意见”栏签名,并加盖单位法人章和单位公章的报名表。

2、事业单位需出具带有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企业需出具带有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15位注册号的《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有关材料复印件需经单位法人亲笔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法人章。审核结束后所有原件退回,复印件留存。有关材料复印件全部用a4纸复印,材料不全及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对于同一单位多人报考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只需一份即可。对于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单位公章、单位法人章和单位法人亲笔签名,可由法人授权的人事部门负责人代章、代签,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报名人数在50人以上的单位可以预约办理现场资格审核事宜,预约电话请在吉林省人事考试网温馨提示栏目“市州人事考试机构及联系电话”查询。

单位法人或授权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要严格审查本单位报考人员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专业资格等有关报考信息,确认考生符合报考条件后,再在报名表上签名、加盖法人章和公章,单位法人或授权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在报名表上签名或加盖法人章和公章,即视为其同意报考并证明该考生报名表上所填写的相关信息真实准确,承担相应的责任。

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构成伪造单位印章罪的,将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三)网上缴费时间:2016年3月7日—20日

经现场资格审核确认合格的考生,即可自行在网上缴费,收费标准见下表。为确保银行卡及个人信息安全,尽量不要到网吧等公共场所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缴费成功后,请查看缴费状态是否成功。网上缴费后概不退费。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报名手续。

考试收费标准

考试项目

收费标准

收费依据

备注

报名费

考务费

二级建造师

13元/人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每人每科18元,其他每人每科36元。

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收费标准的复函》(吉省价收函字〔2001〕52号)

各市(州)人事考试机构留用报名费13元/人,承担考试任务的留用考务费20元/科。

(四)准考证打印:考前一周内,考生登陆吉林省人事考试网便捷通道“打印准考证”栏目;用a4纸自行打印。考生须持本人准考证、正式有效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参加考试。

(五)报考资格复检:考试成绩公布后,省人事考试网将报考资格复检公告,对全部考试科目成绩合格考生进行报考资格复检,请全部考试科目成绩合格考生密切关注省人事考试网相关消息,也可关注吉林省人事考试中心官方微信,微信公众号为jlsrskszx。

三、考试时间及科目

考试类别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及内容

备注

5月28日

上午09:00—12:00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下午14:00—16:00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前2科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为主客观混合题,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主观题在答题纸上(专用答题卡)作答。考生务必注意:

1、答题前仔细阅读应试人员注意事项;

2、使用规定的作答工具作答;

3、主观题在答题纸划定的区域内作答。

考生应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程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客观题试卷卷本可作草稿纸使用,不再另发草稿纸;主观题草稿纸统一配发,考后收回。

5月29日

上午09:00—12:00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6个专业: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矿业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

四、考试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凡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施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报考条件且身体健康能够适应考试者均可报考,具体报考条件见下表。凡不符合报考条件,以及在人事考试中替考、通讯工具作弊等严重违纪违规在停考期内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否则后果自负。

实行违纪通报制度,凡违纪违规考生一律通报到本人所在单位并给予严肃处理;凡严重违纪违规考生,2年内不得再次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2号)和《关于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雷同试卷认定和处理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2〕25号),阅卷时将对所有考生试卷进行雷同试卷检测鉴定,无论抄袭、被抄袭、通讯工具作弊等产生的雷同试卷或试卷代码异常,一律取消考试成绩。考生在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的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被他人抄袭。严禁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及违禁物品资料带入考场座位,一经发现,不论使用与否,一律按违纪处理。

报考条件

考试

类别

所学专业或职称

学位或学历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年限

工程或工程经济类

(专业要求见附件)

中专以上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

已取得某个专业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其他科目的考试。报名时须提供已取得的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按“新考生”报名参加考试(级别为考增项)。考试成绩实行非滚动管理。考生须在当年通过应试科目,方可取得相应专业合格证明,作为注册时增加执业专业类别的依据。

五、合格标准与证书领取

二级建造师考试合格标准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研究确定,考生成绩达到省内合格标准的,取得省内合格证书。当年未取得合格证书的,达到试卷满分60%以上的科目成绩,保留到下一年度,报名时按老考生用原档案号报名。成绩查询和证书领取办法请关注吉林省人事考试网相关消息。

六、工作要求及相关事项

(一)认真做好各环节的考试服务工作。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领导,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事考试工作人员纪律规定》,提高考试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各环节责任人,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责任事故绝不姑息。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考试工作人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应严格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12号)进行处理。

(二)二级建造师考试由省人事考试中心统筹安排全省考场,承担考试任务的市(州)人事考试机构要按照《全国人事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规范》(人考中心函〔2014〕34号)落实考点。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深入人事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人社厅函〔2014〕216号)的要求,加强与公安、工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优势,明确责任,统一部署,对大规模、有组织、高科技作弊予以严厉打击。

此通知如有未尽事宜,请关注补充通知。

附件:建造师注册专业对照表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3月1日

抄送:吉林省军区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16年3月1日印发

建造师注册专业对照表(本科)

分类

98年-现在专业名称

93-98年专业名称

93年前专业名称

本 专 业 (工程、工程经济)

土木工程

矿井建设

矿井建设

建筑工程

土建结构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

交通土建工程

铁道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桥梁工程

工业设备安装工程

工业设备安装工程

饭店工程

 

涉外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学,风景园林,室内设计

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术

无线电物理学

无线电物理学,物理电子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与信息系统

信息与电子科学

 

电子科学

与技术

电子材料与无器件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磁性物理与器件

微电子技术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物理电子技术

物理电子技术,电光源

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成像技术

物理电子和光电子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科学教育

计算机科学教育

软件工程

 

计算机器件及设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露天开采,矿山工程物理

矿物加工工程

选矿工程

选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勘察技术与工程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应用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与勘察

应用地球物理

勘查地球物理,矿场地球物理

勘察工程

探矿工程

本 专 业 (工程、工程经济)

测绘工程

大地测量

大地测量

测量工程

测量学,工程测量,矿山测量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学

地图制图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公路、道路及机场工程

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

总图设计与运输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

港口及航道工程,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港口水工建筑工程,水道及港口工程,航道(或整治)工程

海岸与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港口、海岸及近岸工程,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

船舶与

海洋工程

船舶工程

船舶工程,造船工艺及设备

海岸与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

水利水电

工程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水利水电工程

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物,水工结构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利用

陆地水文,海洋工程水文,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热能与

动力工程

 

热力发动机

热能动力机械与装置,内燃机,热力涡轮机,军用车辆发动机,水下动力机械工程

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

流体机械,压缩机,水力机械

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

 

热能工程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工程,锅炉

制冷与低温技术

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

能源工程

 

工程热物理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冷冻冷藏工程

制冷与冷藏技术

冶金工程

钢铁冶金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农业环境保护

农业环境保护

安全工程

矿山通风与安全

矿山通风与安全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

本 专 业 (工程、工程经济)

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压力加工

金属压力加工

粉末冶金

粉末冶金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腐蚀与防护

腐蚀与防护

铸造

铸造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

锻压工艺及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与制品

硅酸盐工程

硅酸盐工程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热加工工艺及设备

热加工工艺及设备

铸造

铸造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

锻压工艺及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石油工程

石油工程

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石油天然气储运工程

石油储运

化学工程

与工艺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石油加工,工业化学,核化工

化工工艺

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煤化工

高分子化工

高分子化工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感光材料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

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

电化学工程

电化学生产工艺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

 

高分子材料及化工

 

生物化学工程

 

生物工程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制药

生物化学工程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

本 专 业 (工程、工程经济)

制药工程

化学制药

化学制药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

中药制药

中药制药

制药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城市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工程

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通信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工程

无线电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子视监,电子工程,水声电子工程,船舶通信导航,大气探测技术,微电子电路与系统,水下引导电子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

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图象传输与处理,信息处理显示与识别,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

 

电子与信息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公共安全图像技术

刑事照相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制造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制造,精密机械与仪器制造,精密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制造

机械设计及制造,矿业机械,冶金机械,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纺织机械,仪器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

机车车辆工程

铁道车辆

汽车与拖拉机

汽车与拖拉机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流体传动及控制,流体控制与操纵系统

真空技术及设备

真空技术及设备

机械电子工程

电子精密机械,电子设备结构,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机械制造电子控制与检测,机械电子工程

设备工程与管理

设备工程与管理

林业与木工机械

林业机械

测控技术

与仪器

精密仪器

精密仪器,时间计控技术及仪器,分析仪器,科学仪器工程

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

应用光学,光学材料,光学工艺与测试,光学仪器

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检测技术及仪器,电磁测量及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仪表及测试系统,无损检测

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几何量计量测试

几何量计量测试

热工计量测试

热工计量测试

力学计量测试

力学计量测试

无线电计量测试

无线电计量测试

检测技术与精密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化工设备与机械

化工设备与机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高电压技术及设备,电气绝缘与电缆,电气绝缘材料

电气技术

电气技术,船舶电气管理,铁道电气化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电机,电器,微特电机及控制电器

光源与照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程管理

管理工程

工业管理工程,建筑管理工程,邮电管理工程,物资管理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工程

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

 

国际工程管理

 

房地产经营管理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

 

相近专业

航海技术

海洋船舶驾驶

海洋船舶驾驶

轮机工程

轮机管理

轮机管理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铁道运输,交通运输管理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汽车运用工程

道路交通管理工程

 

自动化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流体机械,压缩机,水力机械

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

自动化

 

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交通信号与控制,水下自航器自动控制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

飞行器自动控制,导弹制导,惯性导航与仪表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

核工程与

核技术

核技术

同位素分离,核材料,核电子学与核技术应用

核工程

核反应堆工程,核动力装置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园林

观赏园艺

观赏园艺

园林

园林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

工商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

房地产经营管理

 

工商管理

 

投资经济

投资经济管理

技术经济

技术经济

邮电通信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其他

专业

 

除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外的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

注:本表按教育部现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编制,共涉及“土建类、测绘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地矿类、材料类、电气信息类、机械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工程力学类”等18类45个专业,其中本专业36个,相近专业9个。

建造师注册专业对照表(高职高专)

序号

2004~现在专业名称

1

建筑工程技术

2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

3

基础工程技术

4

建筑设计技术

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6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

7

室内设计技术

8

环境艺术设计

9

园林工程技术

10

城镇规划

11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12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13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14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15

建筑工程管理

16

工程造价

17

建筑经济管理

18

工程监理

19

市政工程技术

20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

21

给排水工程技术

22

水工业技术

23

消防工程技术

24

物业管理

25

物业设施管理

26

水利工程

27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28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29

灌溉与排水技术

30

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

31

河务工程与管理

32

城市水利

33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34

水利工程监理

35

公路运输与管理

36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

37

公路监理

38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39

高速铁道技术

40

电气化铁道技术

41

铁路工程技术

42

港口工程技术

43

管道工程技术

44

管道工程施工

45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46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47

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

48

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

49

信息安全技术

50

图文信息技术

51

微电子技术

52

无线电技术

53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

54

有线电视工程技术

55

通信技术

56

移动通信技术

57

计算机通信

58

程控交换技术

59

通信网络与设备

60

通信系统运行与管理

6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62

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

63

水环境监测与保护

64

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

65

机械设计与制造

66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67

数控技术

68

电机与电气

69

工业设计

7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71

机电一体化技术

72

电气自动化技术

73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74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75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76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

77

林业技术

78

园林技术

79

林产化工技术

80

木材加工技术

81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

82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8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84

轮机工程技术

85

船舶工程技术

86

航道工程技术

87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88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

89

航空通信技术

90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91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

92

油气地质与勘查技术

93

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

94

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

95

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

96

工程地质勘查

97

煤矿开采技术

98

金属矿开采技术

99

非金属矿开采技术

100

矿井建设

101

矿山机电

102

矿物加工技术

103

选矿机电技术

104

工程测量技术

105

工程测量与监理

106

矿山测量

107

材料工程技术

108

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

109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

110

城市热能应用技术

111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112

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

113

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

114

供用电技术

115

电网监控技术

116

农村电气化技术

117

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

118

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119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120

精密机械技术

121

计算机控制技术

122

液压与气动技术

123

计算机应用技术

124

计算机网络技术

125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126

计算机系统维护

127

环境监测与评价

128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129

城市水净化技术

130

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

131

安全技术管理

132

广播电视技术

133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7

【关键词】双元主体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

所谓“双元主体一体化”是指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构建由学校相关专业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相应生产经营资源整合组成的若干紧密型实体。江苏省煤炭地质局和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以共生发展为基础,签订“双元主体一体化”校企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大地工程勘察院”,江苏省煤炭地质局安排长江集团工程勘察院部分生产经营资源、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安排地质工程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作为合作投入,校企双元主体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实体。

一、“双元主体一体化”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分析

(一)共同组织管理,责任共担

学校和企业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是有很大差别的,主要是因为各自运行的目的和目标不同,所以简单松散式的校企合作,往往不能实现双方尽心尽责合作的真正深度融合。“大地工程勘察院”实行股份制,独立运行,独立核算,江苏省煤炭地质局占股49%,学校占股51%,职工的工资、奖金与办学效益、生产经营效益挂钩。院长即企业法人代表,由企业的负责人担任,学校地质工程系支部书记担任书记,副院长由企业的副职和学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共同担任,负责人才培养和生产经营及教科研等。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工作,又承担生产经营工作,双岗双责。校企双方共同组织管理,共同承担责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校企合作。

(二)单个专业合作,快捷有效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以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单个专业的人、财、物参与大地工程勘察院合作,学生少,组织结构简单,能保证有足够的师资、实训设施、实习岗位进行人才培养;在顶岗实习阶段,方便安排学生到长江集团参加生产实习,增加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的机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提高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技术的革新。

(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鲜明

“大地工程勘察院”人员组成包括工程地质勘察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调研制定是专业工程技术员的职责,因而能够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校企共同对工程勘察项目所有岗位群和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工程项目育人”特色,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基于工程勘察施工整个工作过程模块化和行动领域编写教材,实现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横向上包括国民素质教育、专业本领教育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纵向上强化技术教育与技能培养,具有“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交替式、素质教育与职业培养互融式、技术教育与技能教育并进式;教学组织项目化、学习形式多样化、成绩考核和能力评价动态化;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培养目标(三式三化一目标)”特色,能有效地把企业集团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内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培养出的毕业生符合江苏省煤炭地质局所属地质单位或其他地质勘察单位的需要。

(四)共同实施教学,提高质量

“大地工程勘察院”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都是双岗双责,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统一安排在教学一线,能够让学生掌握工程勘察项目生产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一些实用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既有具有理论经验和技术技能的教师授课,又有工程勘察项目生产施工实践经验丰富的师傅授课,在这种交替式授课中,学生明确了工程勘察施工生产岗位和将来工作岗位的方向、内涵、要素及要求,熟练掌握生产施工技术要领和工艺流程方法。教师、师傅和学生三方互动,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

(五)共同建设“双师型”队伍

目前职业学校中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专业实践经历很少甚至没有,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教学质量上不去。“大地工程勘察院”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通过完成工程勘察项目施工,熟悉工程勘察项目生产施工工序、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掌握各种钻机等设备的操作技术技能,积累工程勘察施工经验,在勘察技术研发和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中提高教师的新技术开发能力。工作中,还可构建“大地工程勘察院”教学和施工科研团队、技术创新团队,深入钻研技术,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勘察项目施工效率。

(六)共建实训基地,促进就业

校企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实训基地,完成了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土工试验室、泥浆试验室、工程勘察训练场、岩心钻探实训场、地热钻井训练场、基础施工实训场等6个实训室及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具有教学研究、地质文化、地质精神、安全生产教育功能。形成了“课堂与项目生产施工现场统一、教师和师傅统一、学生与学徒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作品与产品统一”,“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生产教学科研共享的实训基地,促进了学生“零距离”就业。

二、“双元主体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为100%,学生技能大赛获奖率高,用人单位评价高,毕业生供不应求。

(二)教师团队全面成长。有1名教师成为注册岩土工程师,6名教师成长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1名教师成为江苏省联合职业学院工程勘察技术专业带头人。完成科研项目10多项,在《地质与勘探》等核心期刊发表教科研论文60多篇。

(三)构建了基于学生能力的课程结构体系。共同制定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人才方案优化了课程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通过专家验收。该课程结构体系对接了工程勘察项目施工生产要素,课程内容对接了工程勘察项目施工中项目负责人岗、施工员岗、预算员岗、安全员岗、监理员岗和机长岗、班长岗、操作员岗、土工试验员岗等,提高了学生培养的专业针对性。

(四)开展真实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大地工程勘察院”结合了教学和生产经营,承接工程勘察项目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培训能力增强,2012年成功承担并完成江苏省人力资源与保障厅和江苏省煤炭地质局举办的江苏省钻探工技能大赛。学校该专业已经在省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

[2]康树元.对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共赢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1)

[3]王玉栋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8)

[4]肖称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分析与激励机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2(12)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8

【关键词】科技人才;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

引言

云南省是我国磷资源大省,磷肥、磷化工强省,已形成磷矿采选、磷复肥和磷化工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磷矿年产量1700万吨,占全国近30%,高浓度磷肥产能650万吨/年,占全国总量的45%,黄磷产能86万吨/年,占全国的43%。全国磷矿保有资源储量167.86亿吨,云南拥有39.59亿吨,占全国的23.59%。贵州的磷矿属于易采易选矿种,湖北的磷矿种类不齐全,而云南是我国胶磷矿的主要产地,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磷矿主要类型为硅钙质混合型、硅酸盐型、碳酸盐型,矿物粒度细小、嵌镶关系复杂、单体解离困难,是公认的难选矿种。解决好了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选矿、湿法磷酸净化、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技术问题,并推广应用,就基本解决了我国磷资源开发利用行业的发展难题。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和核心,其转变之一是从主要依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驱动促进发展;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1-2]。

本文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近5年来的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为题材,详细探讨当前阶段我国矿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相关结论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矿山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1、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基础

20世纪90年代,云南磷化集团就建立了自己的专门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1998年被云南省经贸委批准为省内唯一从事磷矿采选技术研发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专职研发人员达到46人。目前云南磷化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的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已聚集了包括地质、采矿、选矿、化工、环境、安全和管理专业的各类人员121人。其中工程化研发水平较高的教授及高工3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10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专家津贴或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实验技术工人主要来自原企业技术中心的熟练技工,完全能承担各项工程试验任务。

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专职人才队伍及客座教授主要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以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相关专业的人才。近几年来,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每年选拔1-2名青年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3-4名国内访问学者进入科研院所工作;通过项目和经费开放的方式,吸纳国内外高技术人才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对于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拨付专项资金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研发人员。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全员聘任制,吸引和聚集一批高层次的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和产业化意识强的管理人员,组成了一支高效精干的专职队伍。

2、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平台建设

云南磷化集团是云天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1965年始建矿山。经过45年的努力,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磷矿采选、磷化工、多经商贸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国家重点化学矿山,部级磷复肥采选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磷矿采选和矿化结合企业。

云南磷化集团是国家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是首批《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企业》,国家《绿色矿山公约》成员单位,首批部级“绿色矿山”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并进入公示程序。现有资产总计190亿元,在籍职工5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占30%,下设4个直属矿山、16个子公司。年开采原矿1200万吨,选矿能力1670万吨,80万吨/年硫酸、30万吨/年磷酸和50万吨/年饲料磷酸钙盐。

云南磷化集团采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综合能耗一直保持行业先进水平:磷矿回采率达到97.3%,而国内矿石回采率平均在70-78%;磷矿浮选产率66.6%、回收率86.32%,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小于0.42tce/万元,尾矿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0%,采空区复垦植被率达到93%,综合效绩在全国大型化工企业中处于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工程试验和分析检测条件,拥有选矿小试、扩大连续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室;承担或完成了国家和云南省支持的科技项目36项;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与各级政府、同行单位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

近5年来,已建省部级工程中心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和项目上的大力支持,共获得各级政府下达的磷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科技项目36项,研发经费6850万元。建立了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中蓝连海设计院,长沙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等技术来源单位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咨询及技术转让方式,建立了与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安徽磷化工企业,以及沙特、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磷化工技术辐射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磷化工行业协会、磷化工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促进工程技术成果的转移与扩散。

云南磷化集团是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磷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具有协调行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作的引领作用。此外,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工程中心)与兴发集团、宜化集团、宜昌仁和矿业公司、富邦化工科技公司等成立了一系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平台。近3年更是建设有“国家磷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磷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高层次行业平台,这些条件为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保证公司大量优秀的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良性循环发展与更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培养情况

所在单位的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云磷集团创新团队,紧密依托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化工矿山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武汉工程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创新团队由选矿、地质和采矿专业的18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44岁;其中享受省级突出贡献政府津贴3人,省创新人才3人,二级教授2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人;教授级高工4人,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3人;博士学历6人,研究生3人。团队主要研发方向为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技术与选矿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承担部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项,企业委托重大工程项目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申请并获得受理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团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为推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与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7年来为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0亿元以上,潜在经济效益到达100亿元以上。以项目与平台带动高水平团队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团队建设,锻炼、培养、发展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论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雄厚的资金、人才、设备、平台基础,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基于单位现有建成与在建的高水平工程研究与产业化研发平台,以项目带动、锻炼、培养团队建设,建立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成的工程教育部,为本领域培养30名研究生和青年技术人员。在国内外引进15-20名相关领域方向的工程化研发人才。

为社会和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提供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试验验证、分析检测、开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咨询服务。

【摘要】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近5年来的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为题材,详细探讨当前阶段我国矿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相关结论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矿山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科技人才;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

引言

云南省是我国磷资源大省,磷肥、磷化工强省,已形成磷矿采选、磷复肥和磷化工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磷矿年产量1700万吨,占全国近30%,高浓度磷肥产能650万吨/年,占全国总量的45%,黄磷产能86万吨/年,占全国的43%。全国磷矿保有资源储量167.86亿吨,云南拥有39.59亿吨,占全国的23.59%。贵州的磷矿属于易采易选矿种,湖北的磷矿种类不齐全,而云南是我国胶磷矿的主要产地,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磷矿主要类型为硅钙质混合型、硅酸盐型、碳酸盐型,矿物粒度细小、嵌镶关系复杂、单体解离困难,是公认的难选矿种。解决好了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选矿、湿法磷酸净化、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技术问题,并推广应用,就基本解决了我国磷资源开发利用行业的发展难题。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和核心,其转变之一是从主要依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驱动促进发展;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1-2]。

本文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近5年来的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为题材,详细探讨当前阶段我国矿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相关结论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矿山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1、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基础

20世纪90年代,云南磷化集团就建立了自己的专门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1998年被云南省经贸委批准为省内唯一从事磷矿采选技术研发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专职研发人员达到46人。目前云南磷化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的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已聚集了包括地质、采矿、选矿、化工、环境、安全和管理专业的各类人员121人。其中工程化研发水平较高的教授及高工3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10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专家津贴或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实验技术工人主要来自原企业技术中心的熟练技工,完全能承担各项工程试验任务。

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专职人才队伍及客座教授主要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以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相关专业的人才。近几年来,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每年选拔1-2名青年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3-4名国内访问学者进入科研院所工作;通过项目和经费开放的方式,吸纳国内外高技术人才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对于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拨付专项资金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研发人员。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全员聘任制,吸引和聚集一批高层次的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和产业化意识强的管理人员,组成了一支高效精干的专职队伍。

2、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平台建设

云南磷化集团是云天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1965年始建矿山。经过45年的努力,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磷矿采选、磷化工、多经商贸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国家重点化学矿山,部级磷复肥采选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磷矿采选和矿化结合企业。

云南磷化集团是国家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是首批《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企业》,国家《绿色矿山公约》成员单位,首批部级“绿色矿山”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并进入公示程序。现有资产总计190亿元,在籍职工5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占30%,下设4个直属矿山、16个子公司。年开采原矿1200万吨,选矿能力1670万吨,80万吨/年硫酸、30万吨/年磷酸和50万吨/年饲料磷酸钙盐。

云南磷化集团采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综合能耗一直保持行业先进水平:磷矿回采率达到97.3%,而国内矿石回采率平均在70-78%;磷矿浮选产率66.6%、回收率86.32%,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小于0.42tce/万元,尾矿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0%,采空区复垦植被率达到93%,综合效绩在全国大型化工企业中处于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工程试验和分析检测条件,拥有选矿小试、扩大连续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室;承担或完成了国家和云南省支持的科技项目36项;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与各级政府、同行单位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

近5年来,已建省部级工程中心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和项目上的大力支持,共获得各级政府下达的磷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科技项目36项,研发经费6850万元。建立了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中蓝连海设计院,长沙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等技术来源单位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咨询及技术转让方式,建立了与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安徽磷化工企业,以及沙特、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磷化工技术辐射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磷化工行业协会、磷化工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促进工程技术成果的转移与扩散。

云南磷化集团是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磷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具有协调行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作的引领作用。此外,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工程中心)与兴发集团、宜化集团、宜昌仁和矿业公司、富邦化工科技公司等成立了一系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平台。近3年更是建设有“国家磷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磷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高层次行业平台,这些条件为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保证公司大量优秀的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良性循环发展与更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培养情况

所在单位的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云磷集团创新团队,紧密依托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化工矿山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武汉工程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创新团队由选矿、地质和采矿专业的18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44岁;其中享受省级突出贡献政府津贴3人,省创新人才3人,二级教授2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人;教授级高工4人,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3人;博士学历6人,研究生3人。团队主要研发方向为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技术与选矿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承担部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项,企业委托重大工程项目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申请并获得受理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团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为推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与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7年来为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0亿元以上,潜在经济效益到达100亿元以上。以项目与平台带动高水平团队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团队建设,锻炼、培养、发展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论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雄厚的资金、人才、设备、平台基础,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基于单位现有建成与在建的高水平工程研究与产业化研发平台,以项目带动、锻炼、培养团队建设,建立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成的工程教育部,为本领域培养30名研究生和青年技术人员。在国内外引进15-20名相关领域方向的工程化研发人才。

为社会和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提供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试验验证、分析检测、开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论证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2010.

[2]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2011.

[3]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2009.

[4]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2009.

[5]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2011.

[6]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2012.

[7]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2012.

[8]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培养模式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2012.

[9]北京中经企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调研组.中国磷矿及磷化工行业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中经企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0.

[10]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深部矿体开采项目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深部矿体开采初步研究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2010.

[11]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土地调研组.我国重要化工矿产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需求分析研究[R].北京:中国化学矿业协会,2010.

基金项目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B08B01)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9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10101 哲学

010102 逻辑学

010103 宗教学

010104 伦理学

050101 汉语言文学

050102 汉语言

050103 对外汉语

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5 古典文献

050106 中国语言文化

050107 应用语言学

050201 英语

050202 俄语

050203 德语

050204 法语

050205 西班牙语

050206 阿拉伯语

050207 日语

050208 波斯语

050209 朝鲜语

050210 菲律宾语

050211 梵语巴利语

050212 印度尼西亚语

050213 印地语

050214 柬埔寨语

050215 老挝语

050216 缅甸语

050217 马来语

050218 蒙古语

050219 僧加罗语

050220 泰语

050221 乌尔都语

050222 希伯莱语

050223 越南语

050224 豪萨语

050225 斯瓦希里语

050226 阿尔巴尼亚语

050227 保加利亚语

050228 波兰语

050229 捷克语

050230 罗马尼亚语

050231 葡萄牙语

050232 瑞典语

050233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050234 土耳其语

050235 希腊语

050236 匈牙利语

050237 意大利语

050238 捷克语—斯洛伐克语

050239 泰米尔语

050240 普什图语

050241 世界语

050242 孟加拉语

050243 尼泊尔语

050244 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

050245 荷兰语

050246 芬兰语

050247 乌克兰语

050248 韩国语

050250 塞尔维亚语

050251 克罗地亚语

050252 挪威语

050253 丹麦语

050254 冰岛语

050255 翻译

050301 新闻学

050302 广播电视新闻学

050304 编辑出版学

050305 传播学

060101 历史学

060102 世界历史

060103 考古学

060104 博物馆学

060105 民族学

060106 文物保护技术

100501 中医学

100502 针灸推拿学

100503 蒙医学

100504 藏医学

100506 维医学

100802 中药学

100804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100811 蒙药学

政治

外语

大学语文

二、艺术类(一级学科)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50303 广告学

050306 媒体创意

050401 音乐学

05040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050403 音乐表演

050404 绘画

050405 雕塑

050406 美术学

050407 艺术设计学

050408 艺术设计

050409 舞蹈学

050410 舞蹈编导

050411 戏剧学

050412 表演

050413 导演

050414 戏剧影视文学

050415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050416 摄影

050417 录音艺术

050418 动画

050419 播音与主持艺术

050420 广播电视编导

050422 艺术学

050423 影视学

050424 广播影视编导

050425 书法学

050426 照明艺术

050427 会展艺术与技术

050428 音乐科技与艺术

政治

外语

艺术概论

三、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103 数理基础科学

070201 物理学

070202 应用物理学

070203 声学

070301 化学

070302 应用化学

070303 化学生物学

070304 分子科学与工程

070501 天文学

070601 地质学

070602 地球化学

070801 地球物理学

070802 地球与空间科学

070803 空间科学与技术

070901 大气科学

070902 应用气象学

071001 海洋科学

071002 海洋技术

071003 海洋管理

071004 军事海洋学

071005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071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

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71202 微电子学

07120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071204 科技防卫

071205 信息安全

071206 信息科学技术

071207 光电子技术科学

071301 材料物理

071302 材料化学

071601 统计学

071701 系统理论

071702 系统科学与工程

080101 采矿工程

080102石油工程

政治

外语

高数(一)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80103 矿物加工工程

080104 勘查技术与工程

080105 资源勘查工程

080106 地质工程

080107 矿物资源工程

080108 煤及煤层气工程

080109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080201 冶金工程

080202 金属材料工程

08020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08020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802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206 复合材料与工程

080207 焊接技术与工程

080208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080209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210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080211 稀土工程

080212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

080213 生物功能材料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80303 工业设计

08030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080305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080306 车辆工程

080307 机械电子工程

080308 汽车服务工程

080309 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

080310 微机电系统工程

080311 制造工程

080312 体育装备工程

0804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080402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

080502 核工程与核技术

080503 工程物理

080504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080505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080506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080507 风能与动力工程

080508 核技术

080509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2 自动化

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080604 通信工程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606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607 生物医学工程

080608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080609 信息工程

080611 软件工程

080612 影视艺术技术

080613 网络工程

080614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080615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080616 光电信息工程

080617 广播电视工程

080618 电气信息工程

080619 计算机软件

080620 电力工程与管理

080621 微电子制造工程

080622 假肢矫形工程

080623 数字媒体艺术

080624 医学信息工程

080625 信息物理工程

080626 医疗器械工程

080627 智能科学与技术

080628 数字媒体技术

080629 医学影像工程

080630 真空电子技术

080631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080632 电信工程及管理

080634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0701 建筑学

080702 城市规划

080703 土木工程

08070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080705 给水排水工程

080706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080707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080708 景观建筑设计

080709 水务工程

政治

外语

高数(一)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80710 建筑设施智能技术

08071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08071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080713 景观学

080714 风景园林

080724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080801 水利水电工程

0808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080803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080804 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

080805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

080901 测绘工程

0809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080903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081001 环境工程

081002 安全工程

081003 水质科学与技术

081004 灾害防治工程

081005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1006 环境监察

081007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0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102 制药工程

081103 化工与制药

081104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081105 资源科学与工程

081201 交通运输

081202 交通工程

081203 油气储运工程

081204 飞行技术

081205 航海技术

081206 轮机工程

081207 物流工程

081208 海事管理

081209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081210 交通建设与装备

081301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14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1402 轻化工程

081403 包装工程

081404 印刷工程

081405 纺织工程

081406 服装设计与工程

081407 食品质量与安全

081408 酿酒工程

081409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081410 轻工生物技术

081411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081412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081413 数字印刷

081414 植物资源工程

081415 粮食工程

081501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081502 飞行器动力工程

081503 飞行器制造工程

081504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081505 航空航天工程

081506 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

081507 航天运输与控制

081508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081601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081602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081603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081604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

081605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081606 信息对抗技术

081701 工程力学

081702 工程结构分析

081801 生物工程

08190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081902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081903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081904 农业水利工程

081905 农业工程

081906 生物系统工程

082001 森林工程

082002 木材科学与工程

082003 林产化工

082101 刑事科学技术

082102 消防工程

082103 安全防范工程

082104 交通管理工程

082105 核生化消防

082106 公安视听技术

政治

外语

高数(一)

四、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20101 经济学

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3 财政学

020104 金融学

020105 国民经济管理

020106 贸易经济

020107 保险

020108 环境经济

020109 金融工程

020110 税务

020111 信用管理

020112 网络经济学

020113 体育经济

020114 投资学

020115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020116 海洋经济学

020117 国际文化贸易

040301 农艺教育

040302 园艺教育

040303 特用作物教育

040304 林木生产教育

040305 特用动物教育

040306 畜禽生产教育

040307 水产养殖教育

040308 应用生物教育

040310 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040312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040313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040314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040315 机电技术教育

040316 电气技术教育

040317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040318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040319 制浆造纸工艺教育

040320 印刷工艺教育

040321 橡塑制品成型工艺教育

040322 食品工艺教育

040323 纺织工艺教育

040324 染整工艺教育

040325 化工工艺教育

040326 化工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

040327 建筑材料工程教育

040328 建筑工程教育

040329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040330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040331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040332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040333 烹饪与营养教育

040334 财务会计教育

040335 文秘教育

040336 市场营销教育

040337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070401 生物科学

070402 生物技术

070403 生物信息学

070404 生物信息技术

政治

外语

高数(二)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70405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070406 动植物检疫

07040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0408 医学信息学

070409 植物生物技术

070410 动物生物技术

070411 生物资源科学

070412 生物安全

070701 地理科学

0707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070703 地理信息系统

070704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071401 环境科学

071402 生态学

071403 资源环境科学

071501 心理学

071502 应用心理学

100801 药学

100803 药物制剂

100806 中药资源与开发

100807 应用药学

100809 海洋药学

100810 药事管理

110101 管理科学

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0103 工业工程

110104 工程管理

110105 工程造价

110106 房地产经营管理

110107 产品质量工程

110108 项目管理

110109 管理科学与工程

110201 工商管理

110202 市场营销

110203 会计学

110204 财务管理

110205 人力资源管理

110206 旅游管理

110207 商品学

110208 审计学

110209 电子商务

110210 物流管理

110211 国际商务

110212 物业管理

110213 特许经营管理

110214 连锁经营管理

110215 资产评估

110216 电子商务及法律

110217 商务策划管理

110301 行政管理

110302 公共事业管理

1103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10304 土地资源管理

110305 公共关系学

110306 高等教育管理

110307 公共政策学

110308 城市管理

110309 公共管理

110310 文化产业管理

110311 会展经济与管理

110312 国防教育与管理

110313 航运管理

110314 劳动关系

110315 公共安全管理

110316 体育产业管理

110401 农林经济管理

110402 农村区域发展

110501 图书馆学

110502 档案学

110503 信息资源管理

政治

外语

高数(二)

五、法学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30101 法学

030102 知识产权法

030103 知识产权

030120 监狱学

030201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2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社会工作

030303 家政学

030304 人类学

030305 女性学

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030402 国际政治

030403 外交学

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

030405 国际文化交流

030406 国际政治经济学

030407 国际事务

030408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030409 欧洲事务与欧洲关系

030501 治安学

030502 侦查学

030503 边防管理

030504 火灾勘查

030505 禁毒学

030506 警犬技术

030507 经济犯罪侦查

030508 边防指挥

030509 消防指挥

030510 警卫学

030511 公安情报学

030512 犯罪学

030513 公安管理学

政治

外语

民法

六、教育学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40101 教育学

040102 学前教育

040103 特殊教育

040104 教育技术学

040105 小学教育

040106 艺术教育

040107 人文教育

040108科学教育

040109 言语听觉科学

040110 华文教育

040201 体育教育

040202 运动训练

040203 社会体育

040204 运动人体科学

040205 民族传统体育

040206 运动康复与健康

政治

外语

教育理论

七、农学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090101 农学

090102 园艺

090103 植物保护

090104 茶学

090105 烟草

090106 植物科学与技术

090107 种子科学与工程

090108应用生物科学

090109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090201草业科学

090301 林学

090302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090303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090401 园林

090402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4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501动物科学

090502 蚕学

090503蜂学

090601 动物医学

090602动物药学

090701 水产养殖学

090702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090703 水族科学与技术

政治

外语

生态学基础

八、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

招生专业

统考科目

100101 基础医学

100201 预防医学

100202 卫生检验

100203 妇幼保健医学

100204 营养学

100301 临床医学

100302 麻醉学

100303 医学影像学

100304 医学检验

100305 放射医学

100306 眼视光学

100307 康复治疗学

100308 精神医学

100309 医学技术

100310 听力学

100311 医学实验学

100312 医学美容技术

100401 口腔医学

100402 口腔修复工艺学

100505 中西医临床医学

100601 法医学

100701 护理学

政治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篇10

关键词: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普遍采用设置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三大模块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实践教学模式陈旧、实施过程形式化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例如,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组织及基础工程等多个课程设计,虽涵盖了主要核心课程,但设计题目与实施模式多年不变,学生很容易找到现成的范例照搬下来即可,可供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有限,因此,学生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在实习方面虽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但实施过程流于形式。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十分有限。而在毕业设计环节,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不但过于陈旧,而且与目前工程中涌现出的建筑信息化管理、多专业协同设计等新技术、新理念脱节比较严重,学生用一学期时间去完成一个套路式的计算和设计过程,对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效果并不大。

二、Bim技术简介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多维建筑信息模型集成技术[2],作为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载体,可将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从而模拟建筑物建设及运维全过程所具有的真实信息[3]。它具有信息的完备性、关联性、一致性及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便于实现协同管理和成本、进度控制等诸多优势。可应用于工程项目决策、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运维管理,甚至改建拆除等各个阶段,其建筑数字化、信息化的思想正在对土木行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Bim技术的兴起,土木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建筑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行业发展需要大批Bim技术人才,而在高校土木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并未设置系统的Bim技术教学与实践体系,这显然已经滞后于当前土木工程界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借助Bim技术可实现可视化表达和模拟建造的特点,研究基于Bim技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一)将Bim技术融入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

Bim技术知识较为复杂,且相关软件较多,学习量较大,在基于Bim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将Bim技术软件的建模操作与建筑设计类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其次,将模型的深化设计及族功能的运用与结构设计类课程设计结合起来。最后,将Bim技术的模拟建造和优化管理技术与施工组织类课程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实践训练。例如,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改变传统的平面图纸二维表达方式不够精确直观的弊端,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让学生结合三维模型来掌握房屋的空间组成、功能实现和构造知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优势。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等课程设计中,逐渐提高学生利用Bim技术族库功能深化建模的能力。在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中,可借助Bim施工模拟技术,进行项目场地布置和施工进度、项目成本管理的优化。通过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逐步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技能。到了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设计,将建筑信息化贯彻完整的项目中,特别是可组建多专业学生构成的设计小组,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

(二)结合Bim技术改革实习实践环节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往往以参观和参与一些辅助性工作为主,学生实习收获十分有限。因此,必须结合Bim技术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践环节进行升级改革,首先,以Bim虚拟仿真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认知性的实习实践。其次,以Bim技术为工具,引导学生主动结合最新的Bim信息化理念亲身参与工程项目的实践过程。例如,在进行认识实习时,指导教师应对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建立起3D模型库,在实习前引导学生结合建筑的3D模型进行初步分析,较好地了解建筑细节,然后再去实际建筑参观。而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Bim技能,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发挥出其技能优势,充分运用Bim技术工具,真正参与项目的建模、管理与方案优化等工作中,并在实习结束后依托校企共建的Bim实训实践基地持续跟进项目。

(三)建立Bim实训实践基地

在实际工程中,一个项目的建造少则半年,多则数年,而目前学生的实习环节大多为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实习往往只能参与工程的一个很短阶段。因此,传统实习效果非常有限,如能以Bim技术人才培养为契机,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Bim实训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Bim技术能力培养,使学生面向实际项目,长期关注一个项目的完整建造过程,并利用校企共建的实训实践基地真正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在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送给Bim实训实践基地,在校企双方导师联合指导下,发动以学生为主体的Bim实训实践基地的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将解决方案及时反馈给工程建设单位,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战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为项目提供有价值的Bim技术咨询服务。

(四)构建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依托Bim实训实践基地,建立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双重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学校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对合作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参与率,从中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合作单位则向学校推荐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兼职实践指导教师。让行业专家参与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充分调用校内外师资力量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Bim技能大赛

目前,在国家大力提倡Bim技术应用的大背景下,国内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名目繁多规模各异的Bim技能大赛,特别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图学学会等行业协会、学会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举办的高质量的全国性Bim大赛,对Bim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学生参与比赛所进行的集训与操练,大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参加省级和全国大赛之前,可以以组织校内选拔赛的方式,动员学生全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