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随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9:13

高一随笔篇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挫折与磨难,哪得宝剑的锋利、梅花的幽香?这是我此次远足的最大收获。

习惯了听过来人讲叙自己的经历,总觉得他们所说的仅只是故事,现实生活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挫折来折磨人?此次远足,我才明白,人生之旅确实没那么多的磨难,有的只是意志的磨炼,耐心的考验,恒心的锤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失去“苦”、“劳”、“饿”、“乏”这些苦难的磨炼,你连小任都担当不起,更何况还是“大任”呢?苦难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是我们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是我们向成功殿堂迈进的原动力。苦难生活,一生受益的财富。

当然,everycoinhastwosides(事情总有两面性)。有人说:“大热天的,那么远的路谁受得了啊!”的确,没有高温、长途等因素的干扰,那就组合不了人生。人生中没有些风风雨雨,那就不是真实的人生,那种人生只存在于想象当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翁保尔,一生坎坷无数。这本书与其说是写保尔的,倒不如说是写它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他也有着苦难的人生,但他还是伴随着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苦难完成了他的巨著。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随苦难前行的意义。“东方小个子”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但苦难的生活带给他的并不是痛苦与消沉,而是亿万人民的无限崇敬。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龙大哥的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苦难的生活不仅不能磨去勇士的志气,反而增强了他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勇气。尼采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岩石的阻拦,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也有首歌唱得不错: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珍珠与蚌的故事脍炙人口,有谁会想到美丽的珍珠是由一粒沙子演变而来?雄鹰也是经受过无尽疼痛地拔掉羽毛、爪子才会有后70年的新生。经历苦难过后,便会懂得浪花的美丽是由于岩石的阻挡,梅花的香气怡人缘于冬日寒雪中的傲立,珍珠的闪耀是由于浸透了蚌的泪珠,雄鹰的飞翔缘于无数次的身体的跌撞。

高一随笔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w;随文练笔;策略研究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写作训练,有效打通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壁垒。随文练笔具有篇幅短、写作快、效率高等优点,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将在密切联系日常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提出几点看法。

一、制订目标,提升随文练笔的目的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有诸多亮点,从课文的语言、题材到文体,文章的立意、章法以及创新都具有独特性。这些课文中独特的亮点常常成为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而在众多要点中,如何进行选择则成为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文不能随意,进行随文练笔应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因此,选择何处进行随文练笔,是否应进行随文练笔等,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要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熟悉教学内容,制订清晰的目标,以提升随文练笔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虎门销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林则徐的塑像”展开想象,说明自己对林则徐的感受,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虎门销烟的具体过程”进行描述,使其增强动作描写能力;或者让学生就“老百姓对虎门销烟的看法和反应”进行扩充,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合理补白,学会如何加强细节描写,完善叙事结构。

二、整理序列,增强随文练笔的整体性

随文练笔的主要内容是教材文章,面对众多的教材文章,教师需要保持清醒的思绪,整理随文练笔的序列,保持随文练笔训练点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教师在选择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时,要有开阔的视野,应遵循教学整体性与连贯性原则,促使学生的写作训练点丰富和有序,让随文练笔的各个要点形成巨大的合力。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篇文章的训练要点挑选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形成小节或单元训练序列,学期或学年训练序列。

总之,教师要有序列意识,制订并完善随文练笔的小结训练、单元训练、整本书训练以及整学年训练方案,让学生在各个写作要点、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写作时期都能通过随文练笔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在班级和写作水平的不同,确定学生的训练要求。让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仿写,以培养其词句写作能力;中年级学生则加强段落随文练笔,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段落描写、叙事方法;高年级要在具有针对性段落练笔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篇章的随文练笔,以便学生能够剖析经典课文的写作思路,增强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加强引导,注重随文练笔的综合性

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在于通过利用“随文”进行“练笔”,“随文”是基础,“练笔”是目的。因此,在进行随文练笔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章的选择,通过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实现随文练笔的“读”与“写”的结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随文练笔的读写结合性特点,文章的表达作用,将文章作为铺垫,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彰显随文练笔的写作本位的教学特点。其中,教师要注意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风格,注重强化表达,对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总之,在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训练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引导,注重教材文章的特性与写作要点的属性,将阅读学习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以《虎门销烟》一文为例,在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深入推敲文本中“倒下去”“抛入”“撒下”等动词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词语先后顺序和用词准确的重要性,当学生有了一定阅读基础后,就能够准确有效地做好动作描写训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小学生学会认字、词、句,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习惯、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学会写作。因此,教师要将随文练笔引入小学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情况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措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彩霞.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26):48.

高一随笔篇3

在中国古代,随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洪迈的《容斋随笔》中。宋淳熙十一年,洪迈在《容斋随笔》的自序中说:“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容斋随笔》之后,以随笔名其书者渐多。然而在中国古代,随笔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或目录学家的笔下并没有随笔的名目,《容斋随笔》之类皆被归为“史部杂说类”、“子部小说类”或者“子部杂家类”,并未以独立的文体目之。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自秦汉而下,文愈盛;文愈盛,故类愈增;类愈增,故体愈众;体愈众,故辨当愈严”,文体竟达127类,然而其中就是没有随笔的位置。

在国外,随笔滥觞于16世纪的法国,法国散文家蒙田创造了“essai”这一名称,成为近现代随笔的鼻祖。蒙田“杂谈”似的随笔文体,是“希腊议论文的一种复兴”。文章长短不一,长可十万言,短则千把字。内容包罗万象,大至社会人生,小至草木鱼虫,远则新大陆,近则小书房,上有怀疑等主义的思考,下有日常诸经历的描绘,但无处不有“我”在;写法上是随意挥洒,信马由缰,旁征博引,恣肆,但无时不流露出“我”的真性情,表现出一个隐逸之士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的忧虑和思考。蒙田是“随笔”这一文体的开创者,而最终确立其文体地位的却是培根。essay由法国流传到英国后,经由培根、兰姆、赫兹列特等人发展壮大。

“五四”前后,西方随笔始译介到我国。1921年,周作人将西方的“essay”译作“美文”。他率先指出:“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种美文似乎在英语国民里最为发达”,并倡仪“我们可以看了外国的模范做去”。周作人、胡梦华、梁遇春、林语堂、鲁迅等借助西方的“essay”理论,构建了中国现代随笔理论。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随笔作家在随笔的创作中,自觉承担起“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重任,进行社会思想启蒙,促进社会的进步改革,从而将中国现代随笔的创作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艺术的新高峰。

新中国成立后,在节日的欢庆氛围下,作家们以昂然的热情讴歌新人物、新气象和新生活,多疏远了尚知识理趣的随笔创作。建国后至“”前,坚持随笔写作并卓有成绩的只有秦牧一人,他的知识小品就是现代随笔的变种。秦牧提倡的散文领域“海阔天空”论以及谈天说地的文风,回应并且扩展了林语堂“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一不可入我范围矣”的随笔观。

高一随笔篇4

随文练笔的价值有着两个重要指向:其一,是对文本解读的外显。随文练笔是借助教学之“文”达成语言之“练”的,学生创造性语言的生发其实正是对文本解读的外显。其二,是对表达方法的践行。随文练笔致力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激发的运用,借助文本的语言倾吐正是践行这一价值的历练过程。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该练什么、怎么练,都要结合单元课程目标和文本特质具体恒定。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师依据希腊神话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被绑在高加索山上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增设了其他诸神前来劝慰的场景,让学生想象:面对诸神的恐吓、劝慰,普罗米修斯会以怎样的语言对待。这样的随文练笔将人物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有情感的倾吐,更有人物形象认知的总结,可谓一举两得。

2.扫描思维盲区,精心搭建练笔平台

写作的过程是一种错综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如果教师只顾向学生抛出练笔题目,而无视学生内心情感和潜在思维,就会使学生始终蜷缩在文本固有的世界中而无法自拔。学生的思维一旦受到文本的严重禁锢,其随文练笔的过程就会出现套公式的语言表达套路,从而使练笔陷入机械模式中,缺乏学生天真生命应有的灵性。例如,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学生被“缓缓摘下军帽”时所表达出的对大黑骡子的至深情感所感动。一位教师选择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可学生始终难以下笔;而另一位教师只在动笔之前先引导学生想象和大黑骡子在过去的岁月中不舍的镜头,学生则词如泉涌。与大黑骡子之间的情感成了学生思维的盲区。在这样的认知盲区中,学生语言堵塞,难以下笔也就顺理成章。而想象彼此相处的镜头,则有效填补了这样的盲区,教师的这一设计无疑为随文练笔巧妙地搭建了“支架”。

3.顺应信息图式,匠心遴选练笔时机

高一随笔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教学”一词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随笔教学既然也是“教学”,就应当以“育人”为终极目标。叶圣陶认为: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禁得起最广泛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我们在随笔教学过程中,应将应付考试的短期功利性目标改变为“育人”的长期战略目标,据此,笔者将随笔训练所遵循的目标进行了如下分解:

(1)随笔训练总目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作文的总体目标为随笔训练目标,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随笔训练阶段性目标:学生在各个年级阶段,知识的掌握和写作的基础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随笔训练实行具体而系统的实践规划。将七年级至九年级分别定为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因材施教地组织和开展随笔训练实践活动。

二、有序性原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一直表现出一定盲目性、随意性。不少学校学期伊始,研宄语文教学计划的时候,作文教学通常是“靠后站”、“见机行事”。所谓的“写作教学计划”只不过是阅读教学计划的“附属”罢了。所谓“灵活安排”、“见机行事”,实际上就是心中无数,脚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而随笔的教学同样如此,今天出个记叙文,明天出个议论文,今天来个自由写作,明天来个命题作文,东一榔头西一棒,这样的随笔教学无计划、无目标,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不经过有系统、有计划的训练,不尊重循序渐进的规律,只是盲目地凑篇数,那是不行的,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要扭转随笔教学的无序状态,就一定要认真制定一个合乎科学性的作文教学计划。在制定随笔训练计划时,应当注意几点:

1.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是写作的主人,随笔训练的计划应当有针对性,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想象,应当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习、家庭、思想、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等等,特别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情况。在初一新生入学之后,便可以做一些比较全面的调查摸底和质量分析,发现学生的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从而在制定计划时做到心中有数。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制定随笔教学计划要体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使随笔训练有一定的科学序列。例如同样是写记叙文,可能初一写记述性的记叙文,初二就着重写描写性的记叙文等,这样制定出来的随笔训练计划,序列清晰,安排科学,使得多数学生通过训练,都能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

3.适当的训练频率。

笔者认为随笔训练的频率定为每周2到3次是比较适宜的,既可以达到适当训练效果,同时也照顾到学生的学业压力和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多样性原则

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因而,在我们随笔训练的过程中,也应当体现出对听、说、读、写、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多样性是写作的重要特点,写作的多样性源于人的多样性,源于每一个个体不同的个性。日常生活,千变万化,即使是同样平淡无奇的人物事件,也会因为不同作者的个性、角度、心情等不同,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到了我们很多初中生的笔下,他们的随笔、作文却往往是需要冥思苦想、抓耳晓腮的,甚至有时干脆敷衍了事,写出来的东西也往往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其实,很多时候,正是由于陈旧、单调的训练方式,枯燥乏味的训练内容,扼杀了学生蓬勃的写作欲望,最终使得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改变原有的单一、枯燥的训练方式,用多样化的的训练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写作环境,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反应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随笔训练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训练素材的多样化、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命题方式的多样化、训练评改的多样化、训练指导的多样化。也就是说,用多变的、灵活的、创新的训练方式,提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四、开放性原则

1.训练内容的开放性。

科学而有效的作文不应当仅仅是写作这一过程本身,写作本身是综合性的,是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它还可以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它还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又与做事、做人相结合......作文教学应当向阅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开放,作文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包含了阅读、生活和写作实践三大要素的,阅读提供了语言的积累,生活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写作实践决定着提高,因而,我们的随笔训练也应当是阅读、生活和写作的有机结

2.训练过程的开放性。

传统的封闭式随笔训练通常是命题――写作一一批改一一讲评,过程中,学生

都是被动参与,被动写作。而开放的随笔训练更注重写作氛围的创设,给学生更多

的自。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日常的随笔训练应当适时创设情境,给学生

提供可以进行自由探索学习和合作交往的环境。德国教育家普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学生的随笔,应当鼓励他们

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允许他们写他们自己的文章,鼓励他们“说真话,述真情”,不说空话套话,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写作。

五、结束语

随笔训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随笔训练的研宄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而作者仅仅通过一年的研究,这还需要笔者继续去探索。

参考文献

高一随笔篇6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随写”习惯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写作也是如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中,获得愉悦体验,达到事倍功倍的学习效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从随写方面,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开始留意生活中的一切,对于人生有自己的思考,虽然内心比较茫然,但对未来充满憧憬,渴望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乐于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随写”习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洞察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情,写下自己想说的话,通过随笔表达情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作文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生活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明确写作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随笔训练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写作教学目标,让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随笔训练对于初中作文写作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写、认真去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随笔训练的随意性较大,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缺乏系统的训练,即使已经确立了大致的教学目标,但由于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不够清晰,导致随笔训练目标不够明确。随笔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应具有系统性,明确教学目标和训练目的,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构建随笔训练系统,例如,初一的作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而初二作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说明文和散文写作能力,初三的作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专题和议论文写作能力,明确初中各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后,制定随笔训练短期目标,让学生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进行随笔训练;其次,通过对生活的观察,领悟情感,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最后,通过系统的随笔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写作思路

作文写作需要想象力,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应通过随笔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让学生续写故事、续写课文、续写小说。在七年级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写出游行之后的故事;在进行八年级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续写主人公小弗朗士放学后发生的事情。通过随笔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八年级七单元《背影》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涵义,模仿《背影》描写自己的爸爸;学习了《故乡》后,可以让学生描写自己的故乡;让学生阅读《美丽的西双版纳》,并以游记的写作形式,写下自己参观游览的经历。另外,在学生阅读小说、童话寓言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写下读后感,随看随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

四、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

高一随笔篇7

【关键词】小学中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对策

一、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的写作要求为:“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小学3~4年级的写作要求相对于低段来说,是一个由句到段的大跨越,它不仅要继续巩固学生的词句知识和连贯语言的能力,还要为高段写作的成篇布局打下基础。如果掌握好这个关键性的阶段,驾驭好中段由此及彼的作文训练,对于形成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于是,“写要挤进课堂”成为了近一段时间阅读教学中的流行语。

二、目前中段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现状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中段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效性并不强,原因有两方面:

1.就学生而言,他们刚从低段转到中段,积累的词汇并不丰富,想表达却无法写出来。观察能力也有待提高,生活体验少,觉得无内容可写。

2.就一些教师而言,教学时也出现了很多的误区:(1)设计时只重形式,练笔华而不实。(2)指导方法不到位,练笔收效不高。(3)练笔时铺垫不够,学生无病。(4)重视语文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5)评价反馈不及时,学生没有动力。

三、提高中段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实效的策略

1.积累词句,奠定基础。(1)通过课内课外积累好词佳句。新课程的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好词:如描写优美景物、具体动作、人物品质等方面的词语。如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先进行示范引导,指导他们摘抄课本中的好词佳句到“积累本”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每周抽20分钟朗读记忆,以此作为“奠基材料”,然后渐渐放手让他们自己摘抄,教师适时检查,及时鼓励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点带面。(2)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2.学会观察,感爱生活。学生生活体验少,那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观察和记忆的习惯,最好的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的方法就是写生活随笔。在要求内容真实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这样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3.“文”“笔”融合,相互促进。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换言之,课文的理解是随文练笔的基础,同时随文练笔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找准切口,扎实练笔。(1)抓住动情处,有感而发。所谓“情动方能辞发”。表达是一种需要,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体验与感悟之后,练笔也就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了。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满了浓浓感情的文章,此时设计课堂练笔,情感就会流淌笔尖。(2)抓住空白处,想象写话。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3)抓住语言精彩处,仿写练笔。对于中段学生来说,进行有目的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以后的写作学习十分重要,而仿写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平。

5.及时反馈,提高兴趣。(1)课堂中及时进行反馈。随文练笔可以在课堂中马上进行反馈,可以通过指名堂读、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并对写的好的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2)课后上交的练笔,要及时用心地给予批示,有可能的话,最好进行讲评。实践证明,让学生乐于表达,是写好课堂小练笔的前提。而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更是促成学生乐于表达的平台。

高一随笔篇8

[关键词]随笔 创新 激励 期待

一个学生在随笔中写道:“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了,看到摆在讲台上的一大摞笔记本,同学们会心一笑,又到欣赏随笔的时间了!大家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接受文学的洗礼……”这是学生真实的心声,从字里行间,我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让学生把随笔欣赏课当做一周一次让人期待的语文盛会,可真不容易!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写作中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要实现这些语文目标是艰难的,而实现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自主参与到美的作品的创作中是关键的途径。作为欣赏课,除了让学生欣赏文学大家的作品外,欣赏自己和周围同学的习作,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在这方面我经过多方尝试有所收获。

一、课外练笔名称的改革

要激发创作热情,提高语文能力,必须让学生乐写,这需要在课外进行,以前常称这种练笔为“日记”,写“日记”有两个约束:一是日记给人感觉是天天记,繁重的学科学习任务不允许。把这当作任务,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有量无质。二是作为日记,应该是学生倾吐心绪的场所,有私人秘密之意,不利于公之于众的欣赏。初中生有一定的秘密保护意识,如果大家同享,这种习作一定是与真实写作分离,加了一层保护膜的“虚假写作”,欣赏不到“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佳作,因此从七年级新生入学开始,为了引导七年级新生走上课外练笔之路,我首先给课外练笔正名为“随笔”,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意为随感而发,随意而作,不拘一格,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它成为一个用文字再现生活的主阵地。

二、尝试随笔欣赏形式的创新

学生写出了随笔,紧接而来的是欣赏。在随笔欣赏课上,最初我喜欢按传统的讲评形式――典型讲评法讲评。即选出当次作文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朗读,让学生说说习作的优缺点,经常如此操作,发现积极参与评价的同学并不多,经常只有几位鉴赏水平高的同学发表见解,其他同学呆若木鸡地旁听,颇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味道,那种表情仿佛在说“美文是别人的,我什么都没有”,收获甚微。怎么操作才能让学生的欣赏热情和写作激情热起来呢?随着不断改革,发现一种欣赏随笔的形式挺管用,我把它命名为“赏识激励法”。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夸夸自己的随笔。在欣赏课上,首先让大家把读书笔记本准备好,做好记录别人习作的闪光点的准备,然后轻声读自己的随笔。在读中检查错漏,画出自己引以为豪的好词、好句,梳理自己的习作中构思、结构、立意、主题等方面的内容,选出自己最得意的几点,再轮流发言,把自认为成功之处推荐给同学们。这一招能让每个同学都关注起自己的习作,都在寻找自己的长处,不再有旁观者。同时,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他们尽量给自己的文章润色。一节课时间,自夸的同学既紧张又兴奋,记录的同学边赞叹边撷取,这种自赏自醉的自我反馈形式,使课堂始终处于激活状态。有学生写道:“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同学们的好词好句真丰富啊!我也要加油!”那种不示弱的劲头可真浓。课堂上每个人都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每个人仿佛都成了写作的明星。

第二步:评评他人的美文。同学们带着紧张和兴奋自赏习作后,在兴奋刺激下,我水到渠成的推荐几篇整体水平较高的文章,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声情并茂地再现习作表现的情感和意境,这时候,那优美的文笔撞击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感。那种灵气感染着大家,让大家如痴如醉。还有不少诗歌创作,文笔虽然稚嫩,但却形象鲜明,意境独特,深受学生的喜爱。文学大家的距离太遥远,同龄同学的水平是相近的,每一次欣赏都是一次升华,在浓浓的文学情境中,同学们口说、耳听、心想,那种功效是难以形容的。由此可知,新颖的东西总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一旦尝到学习的乐趣,既能使学习动机获得强化,又有助于产生自信心,增强学习的效能。

三、及时利用家长的激励资源

学生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更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支持。这般地训练了1个学期,学生的收获不少,这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美文分类加工整理,进行工整的抄写,自配插图,最后编订成册,再附上老师写的《给家长的一封信》,感谢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条件,从而让老师有机会欣赏到这么多丰富多彩的美文。这样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也能看到他们的孩子在写作之路上的成长,从而为孩子的成功自豪,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学生也能从家长的赏识中受到激励,好学的情感得以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情感体验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就越强烈。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也是如此,家长在情感上的激励是学生下次练笔欲望的起点,是心理动因和力量源泉,那种收获的喜悦和期待,同时浸润着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灵。

高一随笔篇9

注册个人图书馆账号

首先到http:///注册一个个人图书馆账号(图1),以后要用此账号来摘录互联网上看到的好文章、好句子、好图片,并将这些好文章、好图片保存到自己的个人图书馆中。

(图1)

网文摘手摘录网上好文章

定位到http:///4dj0Yc页面,下载并安装网文摘手工具后,就可以用它来将互联网上看到的好文章、好图片保存到自己的个人图书馆中。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按图2所示,点击“去安装网文摘手”按钮进入安装页面,安装页面中提供了7种常见的浏览器供我们选择(图3)。

假设我们使用的是360安全浏览器,点击360安全浏览器按钮后,右键点击页面左侧出现的橙色按钮,在列表里选择“添加到收藏夹”,然后点击“添加”,之后浏览器收藏栏即出现“360doc网文摘手”图标,代表安装成功。

安装成功之后,我们就可以用网文摘手收藏网络上发现的好文章了。上网浏览时,如果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好文章,点击浏览器收藏栏中的360doc网文摘手工具按钮(图4),这时就会弹出360doc网文摘手的页面,点击“保存”按钮(图5),即可将文章保存到自己的网络图书馆中。

如果要选择收藏文中的部分内容,则可先点击选取框左上角的叉号按钮,然后用拖动选择的办法选择要收藏的正文内容,接着点击旁边出现的小剪刀图标即可。如果出现的内容是多页的文章,则可点击摘手页面右上角的方块形图标按钮,切换到新窗口编辑模式后,将多页内容粘贴到编辑器内即可。如果网文摘手遮挡了要选择的内容,点击摘手右上角的最小化按钮图标将窗口最小化,然后再选取内容。

随笔摘手摘精华发表随笔

按如图6所示安装随笔发表工具随笔摘手。下载并安装后,就可以摘录互联网上看到的好句子、好图片,并可发表随笔。

定位到360doc个人图书馆帮助页面的随笔摘手一节,在如图6所示的安装页面中,提供了主流的网络浏览器的10种版本供安装选择,我们可根据自己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种类来选择安装的目标和方法。以正在使用搜狗高速浏览器为例,点击“搜狗高速浏览器用户请看这里”文字链接,在安装提示页面中,右键点击旁边的按钮360doc随笔摘手,选择菜单中的“添加到收藏夹...”(图7),点击“确定”代表安装成功。

随笔摘手成功安装之后,就可以使用它来摘录好句子、好图片了。

首先选中要收藏的网页内容,再点击鼠标右键菜单中的“360doc随笔摘手”。在弹出的随笔摘录框可对随笔内容进行编辑,选择阅读权限,最后点击“发表”按钮即可生成随笔(图8)。

高一随笔篇10

最近看了不少打上深刻网络元素烙印的影视《美味关系Julie&Julia》里,处于1948年的茱莉亚用打字机记下自己的菜谱历经十年出了本书,处于2002年的茱莉参照茱莉亚的菜谱书做菜用博客记下心得很快引来粉丝簇拥。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里,跟别人分享心得只能通过纸张作为媒介。记者在一家新开的生活超市里看见玻璃柜里郑重其事地展览着数本笔记本,凑近看都是普通人做菜的笔记,觉得很好玩又觉得心里很温暖,再仔细看笔记本的介绍,原来这个笔记本已经有两百多岁了,大名叫做传奇手工笔记本moleskine,最早是许多名人艺术家旅行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比如说海明威梵高毕加索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灵感,梵高曾用过的moleskine笔记本正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里,宫崎俊也留下了不少molesklne手绘稿。正因为笔记本是为旅行笔记而诞生,本子的细节设计也考虑到旅行的需求,精致的防水油布封面就像一件冲锋衣包裹着整个笔记本每本都配有硬纸板笔记支架和油性布收纳袋方便旅行者收集路上的卡片如机票,门票名片有弹性橡皮筋保障夹在本子里的东西不会掉落。

时至今日,先是有了不少旅游论坛,大家尽情地在虚拟世界里发表旅行图文,跟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给予后来者指导和帮助,随着围脖这样更个性化更快捷的平台出现,在外旅行刚只要有手机信号,随时都可以发表自己即时的旅行感受,哪怕只有寥寥数字,也让人体验到那一份走在路上的触动。

有意思的是即使网络发展如斯,moleskine的传奇还在继续下去moleskine曾于1986年停产,在很多粉丝的帮助下从1998年开始,moleskjne由意大利modo&modo继续生产,著名的流浪moleskine计划(wandenngmoleskineproject)引起巨大反响,只要在主页上提出申请并承诺将把笔记本传递下去,就能收到一本来自异国他乡,陌生人的旅行笔记本简直就是现代的’瓶中信传奇。

在拇指动动就能记录自己动态或是宣扬无纸化的当下,为什么人们还钟爱用纸和笔来做记录?因为笔记本有着电脑没有的人情味,正如《犯罪心理》里评论那些博客或微博的警句,我们记录下所有细节,不过是因为我们假装有人在关注我们这些无聊的细节。而拥有一个笔记本会让人有安全感,将自己的一念一想,用最有感觉的手写方式,记录在moleskine特别酸无酸纸上,手指和纸笔摩擦的过程会带来种实在的充实感完全迥异于敲打键盘时,留在虚拟空间里的那些虚无感。笔记本仿佛是自己忠实的旅伴,默默地守在身边那么,即使是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寂寞了。

有人恶搞地把苹果最新的ipaD也绑上了和molesklne一样的皮筋那么,你会带上谁一起去旅行呢?户外犀牛曰:有了英特网,觉得世界就在我们手中。但我们如果想留下现在,并让它真实一些,就随身带个笔记本,哪怕不是无酸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