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6:32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1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抓好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是根本上解决不良卫生行为问题的战略举措。通过幼儿园健康保健卫生教育,是增强幼儿健康观念,培养健康习惯和建立健康行为的最有效手段。结合幼儿园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提高认识幼儿园健康教育

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为副组长,各班班长、医务人员为成员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使幼儿园对健康教育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切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幼儿园健康教育管理组织,即幼儿园领导、医务室与班主任、家长委员会的三级管理网络体系,组织学习教育部、市教育局下达的有关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等文件,进行动员宣传教育。

二、制订计划

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幼儿园健康教育要达到的要求,提高幼儿健康促进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改善幼儿的健康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改善体质和精神健康。

三、把健康教育融入到生活中

按照幼儿园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健康教育纳入幼儿园教学计划,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常规教育、讲解故事等形式,将有关知识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反复强调、不断渗透、贯穿整个学年,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贯彻、落实、有效。

四、把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活动

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针对孩子的年龄的特点,把健康教育以活动课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利用多媒体、电视、家长园地等广泛开展卫生知识,幼儿期生理卫生保健、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并根据季节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饮食卫生、营养卫生等宣传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和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和幼儿园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的。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师生对常见疾病预防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园的政策、制度及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也有了很大进步。幼儿的日常卫生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经常洗手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已幼显着成效。我们已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贯彻执行并落到实处。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必须从小做起,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其次: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最后: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本年度,在老师不断地提醒下,幼儿大致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身体发展方面: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属于中等水平的约有70%,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小肌肉动作方面,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

在自我保健方面,通过成人对幼儿的精心保育和向幼儿进行自我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但游戏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在生活能力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总结3卫生与健康教学工作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民族未来的振兴与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园十分重视卫生与健康的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监督、卫生清洁劳动、户外活动锻炼等,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增强卫生健康知识,培养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将本学年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对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加强领导干部健康意识,不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组织学习常见病、流行病的预防措施,指导防患。

二、将卫生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一是保证授课时间,将卫生健康教育安排进课程表,确保每周上课一次;二是保证有授课人员,幼儿园分三个班(大班、中班、小班)落实卫生健康教育,三是保证有内容,幼儿园班主任自编教案一份,全园共享资源;教师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在课堂中随时渗透。

三、创设浓郁的卫生健康教育环境,

利用家长会、家园交流材料、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专设“健康教育园地”,根据季节更换,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提醒师生注意身体变化,防患流行病的传播,介绍防疾病常识,及时控制流行病的传播,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幼儿的成长引起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及时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身体检查。

四、在常规工作中落实卫生健康教育

任科教师与卫生保健老师做到了密切配合,一方面能教育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每天坚持上好户外活动和八个一活动;另一方面加强保健指导,不断增加孩子的体制健康。要求班主任每周一坚持个人卫生检查,使大多数孩子做到头发指甲整洁,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干净整齐。幼儿园也能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每年的孩子体验工作。

其他任课教师在上课时也注意到了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写字姿势”、看书的正确姿势”及正常活动等。使我们的孩子真正了解了健康的含义,提早走进健康生活、学习的行列。

五、坚持搞好室内外卫生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2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促进

一.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

1.环境的影响: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成长每时每刻都在受着环境的影响,环境也就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好的环境会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好了将来生活的地方,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同样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也对自身的环境要求很高,无论是硬件环境还是师资配备都努力做到最好,可以说现在幼儿生活的环境是相当优越了。

2.家长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影响自不用说了,家长始终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全过程,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也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最为关心的,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幼儿园就成了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了。

3.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的集中教育场所,幼儿园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由保育员来主要负责的,主要的内容是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讲课、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保育员们都是经过正规的业务培训的,会通过各种方式把健康教育的知识运用到每个教学活动中的,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这一点是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幼儿园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具体的卫生保健知识,让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幼儿身心健康观。幼儿园除了对专业的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外还会定期的组织家长对其进行幼儿健康的教育讲座,是他们对有幼儿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更加主动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实现家庭与幼儿园相结合,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1.幼儿园采取的一个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方式就是开设安全与礼仪品格的教育课,通过这种方式向幼儿传播健康知识。幼儿园还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分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来进行不同的安全和礼仪教育。例如:对学前班的大孩子来说,因为它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针对它们开展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解决一些突发状况的方法;对大班的小朋友进行爱惜粮食、勇敢的面对困难的教育;对于中班来说,开展不离开大人和集体,学会基本的礼仪等活动;而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呢就要着重培养并开展不随便跟陌生人走,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等活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才去的不同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生活的态度,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2.对儿童的健康教育不仅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开展专项的活动,而且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渗透健康知识,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要坐姿端正,在生活中与别的小朋友交流玩耍的时候要注意礼貌,多倾听,学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一是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比如在小朋友们入园的时候要有礼貌的向老师和同学们打招呼问好,离开放学的时候要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再见等。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便捡地上的东西吃等。进餐的时候也要注意礼貌:吃饭的时候要安静,细嚼慢咽;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姿势,不要趴着睡觉,最好是右侧卧等等。

二是从下就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自己的事自己做。小班和中班的同学比较小,许多事情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大班和学前班的同学就要学着自己穿衣服,系鞋带,还要自己学着铺床和叠被子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此外,还要培养他们一些对待生活的态度,如自信,坚强勇敢,学会自我保护等一些健康向上的行为。

三.幼儿园的健康促进研究

虽然现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要把幼儿园的健康工作做到更细致,更完美,就应该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保育员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下面是促进幼儿园健康教育建议:

(一)运用好幼儿园教学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幼儿园有许多供孩子们玩耍的教学设施,要运用好这些教育资源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学到健康知识,要开展表扬与公开的设施,如表扬与公开栏等,向家长和社会公开,宣传健康知识。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和自己生活的家园,热爱大自然,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等等。

(二)教师在教学上要制定一些可行性的计划,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教师必须首先充实自己从而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一些错误的生活习惯,是幼儿保持健康的生活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一些户外的体育活动以及其他的方式在各个方面渗透健康知识,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健康教育。

四.结语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3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现在幼儿多为独生子女,老师和家长的爱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但过分溺爱和袒护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健康行为,有的幼儿过分保护后形成脆弱、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等不良行为。那么如何真正发挥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我想只有我们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健康教育规律出发,把握好时代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增强现代健康教育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良好的教育观应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从幼儿健康发展状况和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确定明确的教育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时鼓励和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让幼儿初步明白健康对人的重要性。

二、向幼儿传授健康知识

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后,幼儿也对健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向幼儿传授健康知识非常必要。健康教育中健康知识的传输,健康态度的形成,健康行为的养成,需要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方能较和谐完满地达到。

1、重视感知与体验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育时通过幼儿的亲身感知和体验,则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喝豆奶,让他们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通过讨论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在帮助孩子们了解食物在各器官的变化时,又让他们嚼一嚼硬硬的饼干,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感知,使得他们知识与经验获得自然、生动。

2、重视动作与行为练习

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我们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如:在“预防龃齿”教学中,让小朋友手持小牙刷在录音的伴奏下,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在“东东的眼睛为什么会近视?”活动中,大家一同来练习握笔和书写的姿势,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在“我会叠衣服”教学中,小朋友们互相学习穿脱衣服,顺序叠放衣服的方法。通过群体的练习、参与,从改变群体行为习惯入手,加速了健康行为的形成。

3、重视趣味性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手段的运用。使知识的传输更贴近幼儿。如:在“人是怎样呼吸”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摸腔,在人呼吸时有什么变化,说出感觉,再通过电脑动画来模拟演示,使幼儿知道了肺部吸气,呼气产生了胸腔的运动。这一知识生动地教给了幼儿。在“爸爸妈妈不在家”活动中,我们用录象录下了小朋友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表现,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做法是危险的,借助形象的电教媒体,幼儿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

健康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我们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让幼儿能够接受,易于理解,便于掌握的健康知识,如:教会小班幼儿正确使用手帕,正确洗手,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内,学会走、跑的技能;引导中班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学习避开危险和不做危险的动作;引导大班幼儿注意个人卫生,知道食物的主要营养,能样样食物都爱吃,让他们认识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玩水、火、电,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投掷、跳远等技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

首先,通过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实施。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效应,不是以呆板、机械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放幼儿的双手和大脑,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效应。如开展“长大了想干什么”主题讨论,在讨论中让幼儿知道,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强健的身体,良好心理素质等。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增强了幼儿的健康意识,使幼儿变“客”为主,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吸取健康的知识和能力。

其次,游戏是健康教育的好手段。能过开设角色游戏“海带真好吃”、“他为什么看不清”、“我会用筷子”获取生活卫生习惯的知识;通过“红灯和绿灯”的游戏,懂得安全保护;通过“揪尾巴”、“老鹰捉小鸡”“学做”等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基本动作,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第三、健康教育还要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晨检、午餐、午睡、散步等非正式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指导幼儿按规则进行,并注重随机教育。

四、形成有益的健康行为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4

【关键词】幼儿;生命安全;生命安全保护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21-04

【作者简介】陈学群(1968-),女,四川合江人,南京市第二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

一、课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3岁至6岁的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较弱,缺乏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方法。这就更显现出“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一直难以有较大的进展,其原因在于:

(一)幼儿方面:此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行为;(二)教师方面:从理论与观念层面上来看,教师已经关注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行为尚处于萌芽状态,教育目标缺乏系统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上还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内容和方法;(三)家长方面:这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对“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一旦发现幼儿被伤害,家长习惯性地归因为幼儿园的看护不当或教育失职,却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四)幼儿园方面:更多地出于生命安全考虑,往往不得不放弃回归自然的“开放式”环境创设。

鉴于此,本课题试图揭示幼儿生命认知与行为的相关因素,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保护教育落在实践中;通过提高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最终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课题概念界定

(一)生命:生命原本就是一个矛盾体,一个有生就有死、有健康就有疾病的矛盾体。生命具有时间性等特点。健康是生命的理想状态。

(二)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有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身心残疾人士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三)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生命保护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引导幼儿热爱生命,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外界环境的挑战;以生活化、游戏化为主要教育途径,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开拓和改善幼儿生存空间和环境,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

三、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的认知结构。

(三)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课程必须能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来促进各种智能的发展,帮助教师认识到:让幼儿在自己认为可以胜任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2009年出版的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研究》一书指出:健康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幼儿提高生活乃至生命质量;幼儿年龄增长是健康认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健康教育应致力于健康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应重视不同年龄段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安全教育的严谨周密以及家长对幼儿健康指导的科学性。

四、研究目标

(一)初步探寻幼儿生命安全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分析小、中、大班幼儿生命安全意识和行为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形成我园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践框架。

(二)探讨幼儿安全保护教育内容、途径、形式和生活化、游戏化的组织策略,包括对集体教学、小组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指导的研究,促进幼儿逐步形成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

(三)科学引导家长对幼儿生命安全保护的认识,加强家长对幼儿安全的意识。

五、研究内容

从幼儿园管理、日常教育教学以及家园共育三个角度进行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

六、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教育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法、调查法。

(一)教育观察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教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的行为状态,发现幼儿安全保护教育的需要,不断调整安全保护教育内容、形式、策略,积累研究素材,获取研究信息。

(二)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坚持“在行动中研究与积累,在总结中归纳和提升”的原则,不断把研究成果有机地融于课程。

(三)案例法

立足于个体幼儿教育和行为案例,从点滴入手汇集有关案例资料,探寻规律、教育策略等。

(四)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生命保护方面的现状,同时收集相关的研究信息、资料、活动设计、经验总结等,为课题开展提供可能。

七、研究实践与探索

(一)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施框架

1.幼儿园管理

(1)环境管理:维护幼儿园安全舒适的环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不断调整、创设有利于幼儿安全的生活与学习空间。

(2)制度管理:制定出教师安全知识学习制度、教师安全行为制度、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安全考核制度、幼儿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幼儿食谱制定的相关规定、食品采购招标等相关制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幼儿生命安全。

(3)应急管理:制订出幼儿园各种应急方案,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2.日常教育教学

(1)围绕饮食营养安全、身体保护、防止意外伤害、运动安全、健康心理保护五个方面构建我园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课程框架,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环境创设的保护性、教师行为的支持性。

(2)探索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多种途径,包括对集体教学、小组活动、支持性游戏、日常生活指导的研究,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来源于幼儿需要,又融于幼儿日常教学和生活。

(3)尝试通过“健康为核心,整合其他各领域”的儿童舞台剧,宣传和演绎生命安全保护等健康行为,从形式和内容上丰富、拓展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特色。

(4)引领教师反思和建构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得我们的行动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明晰把握上,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保护教育落实在实践中。

3.家园共育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网站宣传、咨询指导,引领家长关注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

(2)通过亲子活动、班级宣传,形成家园共育,关注幼儿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养成,为提高幼儿的生存能力、保障幼儿安全、降低意外伤害奠定基础。

(二)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具体实践与行动

1.梳理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长安全。

以小班目标为例:(1)能辨识常见食物、主动饮水、按时进餐、保持清洁、情绪愉快,养成良好进餐和作息习惯。(2)初步认识五官等身体器官,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能在成人帮助下穿脱整理衣服,使用纸巾擦鼻、嘴;能配合成人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3)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安全常识与规则,如活动室中搬椅子、上厕所,户外活动中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等。(4)初步形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提高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的能力,锻炼平衡、协调等身体机能。(5)能适应集体生活,愉快参与游戏等各种活动;喜欢教师,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无心理健康问题。

2.确立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施要点

在教育内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围绕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内容,采用了主题活动和健康领域教学相结合、集体活动和小组或区域活动相结合、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保护教育在认知、意识和行为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

(1)来源于幼儿需要,回归日常生活

我园在《生命教育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调查项目,“你认为哪些方面对生命会产生影响?”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和家长对意外伤害的关注度最高,疾病的认识与预防位居第二。说明防止意外伤害应是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小班课程设有“药片娃娃的话”“安全玩滑梯”“不跟陌生人走”等安全教育内容;中班课程设置了“伤疤的故事”“逛商场”“小鬼当家”等;大班的课程专门设有“上学路上”“文具的悄悄话”“火灾来了怎么办”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安全认知,更重要的是在幼儿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保护生命靠自己”的种子。让幼儿学会关爱生命的同时,主动寻求适宜、有效的自救方法。

(2)注重身心并重,锻炼生命能力

将“动”引入主题教学中。身心健康的基础是身体的健康。“生命在于运动”,我园除了原有的户外运动时间以外,上下午各增加20分钟~30分钟的户外自由活动时间,并在主题中预设了以运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安排相应的侧重点。

将“保”蕴藏在日常运动中。为增强幼儿保护意识和提高保护能力,我们在传授幼儿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强调运动中的保护,并把集体活动的内容延伸到日常运动中。“规则用处大”“小小裁判员”,让幼儿明白规则能保护自身不受伤害,尝试自己制定日常运动中的保护规则。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选取幼儿情绪情感的维护和监控为切入点,创立了面向家长的“心理预警牌”活动和面向幼儿的“你的心情好吗”情绪记录活动。比如:“心理预警牌”,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将每月中幼儿情绪情感的特征倾向以及指导建议用公告的形式公布给家长,指导和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并有针对性地疏导。“你的心情好吗”,幼儿每天的心情变化可以用冷暖色和温度高低在温度计中体现,为什么开心或为什么不开心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中,教师与幼儿交谈后加上注释。

(3)开展特色活动,锻炼安全能力

除了主题教学活动以外,我们开发了许多配合安全保护教育的各种活动,如“安全健康棋”和“班级健康小书”、年级“安全健康大活动”、安全演习体验活动、幼儿舞台剧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安全健康棋”和“班级健康小书”活动。

(4)挖掘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首先,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到“消防中队”等地参观;其次,组织各种家园活动时,均需做好外出活动紧急预案;再次,幼儿园根据需要开展专题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讲座、论坛、咨询等。

3.形成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教学流程

通过实践,我们归纳出进行安全教育的教学流程:

4.梳理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策略方法

教师在组织安全保护教育活动时,通常在活动前、中、后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观察和发现:活动前,教师了解和发现幼儿在生命安全保护方面的需要、存在的问题。

(2)讨论和体验:活动中,在集体或小组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安全知识,以幼儿身边发生的实例给予幼儿正面示范,树立幼儿安全意识,带领幼儿体验安全行为。

(3)实践和运用:活动后,鼓励幼儿运用和体验,并及时提供个别帮助,不断巩固幼儿安全意识和逐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组织策略:

(1)小班

①游戏情境化策略:比如活动《春游装备大集结》,教师创设了一个春游的情境,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春游装备。

②多感官调动策略:比如正确洗手,我们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强化了幼儿的印象。

③家园合作策略:把幼儿园一些做法介绍给家长,并告诉家长这样做的益处。

(2)中班

①环境渗透策略: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自然感受健康安全生活。首先,应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如鲜艳色彩的运用、生动形象的造型等都会引起幼儿愉悦的感受;其次,要为幼儿的生活创设一定的便利条件,如幼儿使用自己的小床和床上用品,衣服最好单独放置在低矮、便于拿取的衣柜里,餐具、洗手盆等要专用,玩具有固定的存放之处等。

②感知体验策略:幼儿安全保护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让幼儿自身去体验、感知危险及其处理方法,这样通过学习、探索、实践进而逐步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

③行为巩固策略:通过多种形式来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尤为重要,家园的配合在行为巩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多种形式的强化也会对行为的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④同伴合作学习策略:中班幼儿可以尝试简单的同伴合作,如模仿、互相检查等。

(3)大班

①生活随机教育策略:如针对中、大班幼儿出现的换牙现象,开展以“换牙期的牙齿保护”为内容的健康教育,让已经换牙的幼儿“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换牙的经历和感受,对消除其他幼儿的恐惧感具有特殊作用。

②教师身体力行策略:安全保护教育中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非常重要,教师的身体力行不仅仅是示范,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健康行为,如进餐时和幼儿共同进行,鼓励幼儿和自己一样,幼儿喝水时,教师也喝点水,带动幼儿的情绪和行动。

③小组合作策略:大班幼儿可以开始小组合作,有分工共同地完成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不再仅仅限于模仿和纠错,还包括了很多相互之间的实际学习行为。这是在小、中班都无法实现的,是大班特有的策略。

④多样化奖励策略:多样化的奖励可以是贴花、盖印章,也可以是教师的一个拥抱、小朋友之间的一次掌声、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等。

八、研究反思

本课题虽然进入结题阶段,但我们还将继续以科学求真、严谨务实的态度,完善、创新研究手段,丰富拓展研究目标和内容,进一步编辑整理学术资料,争取推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生命安全保护教育教材,以科研精神开拓进取。本课题立足于“保护”,就幼儿生命成长话题来说还处于被动状态,如何促进幼儿生命安全健康地成长,激发幼儿自护安全积极的内动力,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我们在“十二五”中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寄石,唐淑.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顾荣芳.学前教育健康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顾荣芳.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5

响。

一、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清楚

目前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2.心理健康教育未引起重视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问题、教育缺陷或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

二、明确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其次是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使他们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最后是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活卫生教育

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逐步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及预防保健的教育等。

2.安全教育

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3.身体锻炼

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

即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

四、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1.适宜的教育方法

(1)让幼儿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2)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等。这能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3)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他们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

(4)运用教育实例开展共同讨论和自我学习。这种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尤为有效,例如:在情绪情感的教育《我们多能干》中通过启发幼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有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应急能力训练《我该怎么办》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好办法,提高应急方面的心理能力;在意志品质培养活动《为什么不一样》中让幼儿体会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

2.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1)有机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陈鹤琴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让幼儿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2)有机融合在各领域教育中。例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涂色、画画等;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了解科学小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五、将健康教育结合在环境教育中

幼儿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小环境

(1)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2)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3)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环境美”、“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6

问题一、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丰富健康知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为目标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对幼儿的身心保健起到规范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不经常害病,不经常感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又包括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团结友爱,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自理(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3、自我保护(要教育幼儿了解、掌握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4、体育锻炼(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掌握户外活动与游戏的玩法和注意事项,经常锻炼大小肌肉,促进动作协调、灵活)。目前,一些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实践中存在“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教师保护轻学生自我保护、重身体健康轻生活自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只有进一步知晓和明确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才能在日常活动中指导幼儿健康教育的行为,不会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问题二、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在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水平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健康教育的技巧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健康教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或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健医生或专职心理教育者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保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纸上谈兵。2、一些教师在幼儿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还欠缺,因而难以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要帮助幼儿增加对人的身体的认识,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知识,充分了解人体各器官、各部位的名称、构造、功能及如何保护,并且能深入浅出地表达,教师还必须能够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模棱两可的回答。3、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目前,幼儿园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心理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由于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竞争、应试教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竞争,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4、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一些教师的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教师头脑中对“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重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等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并预先设计好教学语言。教师的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成败。为此,加强教师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健康教育水平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oK

问题三、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园没有很好地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一些幼儿园和教师都很少关注“班级氛围是否和谐、师幼关系是否平等、互帮互助的家园关系是否创设”,使得幼儿难以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的学习和生活。2、健康教育方法单调。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调,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理想。3、电教媒体很少运用到健康教育活动中。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生活中掌握的健康知识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错误的,由于一些教师在具体教学健康知识的教育中,只是用空乏的语言教学教育,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教育效果不高。如果教师能够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并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投影、电脑、动画等电教手段,就会使健康知识浅显易懂。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7

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关注;关爱;幼儿;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70-02

在当今的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如果任其发展,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如何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他身心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必须从小做起,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的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原则,如此,则有利于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行为方式。结合我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觉得,自始至终的关注关爱幼儿的心理健康,必将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摸索出一点心得体会,试就此提出来求得大家的指教。

1.制定周详的计划,作为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条件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2.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1身体发展方面:小班幼儿大多数小肌肉群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不会系纽扣,有的串珠、撕纸等动作不够灵活自如等。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我为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小肌肉群的训练,如:美工活动、胶粒游戏、桌面操作和体育游戏等活动。不但促进了幼儿小肌肉群的发育而且发展了幼儿的神经系统和智力。其次,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这就使幼儿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2.2心理健康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通过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还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2.3生活能力方面:小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天气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物。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不喜欢喝水,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健康教育渗透进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作为了实施健康教育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如:随时提醒幼儿及时主动地喝水,督促形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餐后组织幼儿进行漱口、擦嘴、散步等活动,从而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的健康自主意识,增加他们对自我健康的认识。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3.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应急反应慢、因此常在游戏中产生散队,走失、碰撞的现象。为此在开学初期,我们就开展了"跟着××走"等游戏,让幼儿明白小动物都跟着爸爸妈妈,从不掉队,走路时不推挤。从而要求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时刻跟随着父母,以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交通隐患也给予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和启示。于是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例如游戏《红绿灯》:首先将场地布置成街道的样子分配好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白到,扮演司机的应该注意车子和车子不能碰撞,扮演行人过马路的时候走斑马线,认清行、停指示灯,过马路时要看清是红灯还是绿灯,红灯行,绿灯停。

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后,对幼儿健康、顺利的成长,避免外界的伤害,及时有效的保护自己和他人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因此,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还需要幼儿园、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这项任务得到更好的提高!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还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来培养其心理素质。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也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儿童入幼儿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等得以纠正。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愿每位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都来关心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

[2]《幼儿教育学》

[3]《幼教博览》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8

2016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一

7月26日,省卫计委在西安市妇幼院召开媒体通气会,宣布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陕西活动举行。省卫计委健康处副处长温春梅说: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陕西由省卫计委主办,西安市卫计委承办,活动期间将举行系列惠及我省妇女儿童的活动。

据了解,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是国家卫计委和全国妇联联合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活动,自2014年以来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举行,旨在普及妇幼健康知识、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陕西内容为:举办长安讲坛、主题征文摄影、微视频、专题讲座、制作专题宣传片及免费赠送健康检查和义诊活动。

2016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二

自2016年1月,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云南活动开展以来,东川区妇幼保健中心精心组织,分别在东川辖区各乡镇(街道)陆续开展。此次活动以妇幼健康宣传、专家义诊、健康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截至目前,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云南活动已在6个乡镇和2个社区开展,共发放健康宣传品、画、处方35000余份,抽调了12名专家对辖区内1060名孕产妇进行了义诊,为400余名群众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8场,共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此项活动为妇女儿童保健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妇幼健康中国行是为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关注妇女儿童健康,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全国妇联共同组织开展了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两年来陆续在全国近20个省份开展,云南省作为其中一站,于2016年1月以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云南为主题进行宣传,已在省内普遍开展实施。

2016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三

2016年5月20日上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全国妇联联合指导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共同主办的2016年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启动仪式在天津市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为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关注妇女儿童健康,让妇幼健康知识、理念、技能更广泛地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维护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2014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全国妇联共同组织开展以系列妇幼健康专题讲座、科普知识宣传和专家义诊、健康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两年来,活动已走进19个省份,开展活动数千场次,直接服务妇女儿童近百万人,受到了各地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6年活动将继续在全国12个省(区、市)陆续开展,天津市以爱在津沽情暖妇儿为主题,开展了妇幼健康大讲堂、专家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

王国强充分肯定了妇幼健康中国行自2014年启动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天津市政府通过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为妇女儿童提供20项免费惠民项目,有力促进了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表示赞赏。他强调,各地要顺应新时期人们对妇幼健康科普知识和优质服务的新期待,科学研判新形势下妇幼健康管理和服务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普及妇幼健康知识,宣讲妇幼健康政策,开展基层人员培训,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卫生计生部门要树立大妇幼、大健康的理念,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加强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群众团体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把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做大、做广、做强、做实。他希望天津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动新引擎、取得新成效、打造新品牌。

天津市曹小红副市长表示要以妇幼健康中国行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妇幼健康服务和宣传工作,进一步落实党的政策并惠及全市妇女儿童,让母亲更安全、儿童更健康。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9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家校联合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步接触集体生活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需要慢慢的学会与他人交流。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对于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可爱,还不懂得如何去识别好与坏,也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从孩子们的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

一、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无法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以适合孩子们理解的方式进行。根据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认知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需要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们,这相当考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上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融洽氛围中明白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

第一,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游戏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刚离开家庭生活不久,在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同伴时,常常会有一些抵触的心理,幼儿园教师想要更好地贯彻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先抚慰孩子们的紧张心理,利用孩子们活泼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比较高效率地让孩子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并且让孩子们在非常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例如在平时,许多孩子对于糖果等甜食是非常热爱的,长时间的吃这类食物会让孩子们的牙齿出现虫洞,也就是所谓的“龋齿”。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而通过牙齿咀嚼食物来获取营养是最重要的进食方式,如果孩子们的牙齿出现了问题,毫无疑问孩子们的营养摄入就会变得不均衡,这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这一健康问题,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自己保护牙齿。幼儿园教师想要给孩子们传递大量吃甜食有害的观念,如果采取单纯说教的方式,那么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理解能力是比较差的,对着他们讲解大段牙齿健康的道理,孩子们实际上是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的。

因此,在这一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具体、直观地教学方式来为孩子们讲明牙齿出现虫洞的危害,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地选择。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龋齿的成因,使孩子们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又具体直接,孩子们能够很快的理解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鸡蛋壳、饼干、醋和一面镜子,然后让孩子们提前两天将鸡蛋壳浸入到醋里面。到了上课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与牙齿有关的图片来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与龋齿有关的知识。在牙齿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各自去敲敲鸡蛋壳,然后询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会回答鸡蛋壳变得软软的,而且颜色也变黑了,接下来幼儿园教师可以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鸡蛋壳会变软。在得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之后,幼儿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龋齿的图片,告诉孩子们吃了许多饼干之后,牙齿里面会产生一些食物的残渣,如果不及时刷牙,那么这些残渣就会产生酸,酸就是像醋一样的东西,鸡蛋壳在这个游戏中就如同人们的牙齿,酸会让牙齿变得像鸡蛋壳一样黑黑的软软的,随后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镜子来照照自己的牙齿,看里面有没有虫洞。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吃了食物不刷牙会让牙齿出现虫洞了,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虫洞会让牙齿变得特别疼,这样就无法好好吃饭了,即使是非常喜欢的食物也吃不下了。如此一来,孩子们就会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明白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了。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情境教学就是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种有利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的学习。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而情境教学这种方式直观、简单,能够让孩子们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授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用音乐、故事、视频等方式来加强孩子们的健康教学,让孩子们明白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二、注重家校联合

幼儿健康保健小知识篇10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小班健康教育

一、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健康教育的概述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音乐游戏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下或歌曲伴奏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能给幼儿以快乐,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音乐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方法

幼儿健康的标准包括两部分:身体标准和心理标准。生长发育是衡量幼儿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是看体格发育是否良好,运动能力是否正常;二是看抗病能力的强弱程度。心理标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智能发育是否正常;二是情绪是否健康、活泼。那么,如何利用音乐游戏与小班健康教育开展整合教育呢?

(一)从游戏选材入手,结合教育内容选择音乐游戏

1.身体锻炼。小班幼儿天性好动、好模仿,但身体的活动能力和运动的能力都较弱,因此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材。如《蚂蚁搬豆》《小兔跳》等,让幼儿模仿蚂蚁爬、小兔跳的动作,这些内容简单、有趣、身体动作技能要求低的游戏,可以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

2.生活卫生教育。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爱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如《洗脸刷牙歌》《洗澡歌》等富有童趣的儿歌和表演等游戏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从而从内心发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要求。

3.安全教育。对小班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以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小兔子乖乖》使幼儿知道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的重要性;《红绿灯》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懂得过马路时如何保护自己。

4.心理健康教育。小班幼儿刚入园,情绪不稳定,也不善于与同伴交流。如《郊游》《拉拉手》《猜拳》,教师先做示范,然后邀请一些能力较强、较善于交往的幼儿,并请他们学教师一起去找好朋友,慢慢地在榜样示范的作用下,幼儿都开始加入到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先走步拍手去找好朋友拉手转圆圈游戏,再过渡找好朋友并用亲热动作来完成游戏。

(二)从游戏设计入手,让幼儿有自主创新的机会

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活动中变成了游戏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时要打破传统的模式,肯定幼儿的与众不同,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并保护每一个幼儿的创造欲望。

如小班体育活动《小猪玩球》中,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地、愉快地进行运“水果”的游戏,同时体验扮演角色的情感;在自由交往中丰富了动作、语言,能想出了多种运“水果”的方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我意识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三)从游戏规则入手,让幼儿在享受游戏乐趣中健康发展

1.师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小班游戏规则是在师生讨论和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是大家共同讨论、协商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能自觉执行规则,同时也要注意考虑该规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娱乐需求。

2.游戏前明确规则要求。年龄越小的孩子,其遵守规则的意识越差,越需要成人的不断督促和强化,因此,在每一次游戏之前,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

3.活动中强化规则要求。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洞察幼儿的异常行为,通过有效策略进行指导,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每一个孩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四)从游戏评价入手,让幼儿在自省中健康发展

游戏评价环节是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内在发展的过程,在反馈评价中,通过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规则的情况,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规则意识。

如在音乐游戏《小鸡敲门》中,由于在活动前,我将故事情节告诉了幼儿,当我刚一敲门,“家”中的“小鸡们”就“叽叽”地乱窜起来,于是我便忙叫道:“孩子们,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快开门呀!”“小鸡们”开了门,我便问道,“你们刚才为什么那么吵呀?”“如果有人来敲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孩子们一番讨论,得出了游戏规则:当有人来敲门时,我们应该侧耳仔细听,还要问一下是谁,这样就知道是谁了。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小鸡们”再也没有乱窜的了。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