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十篇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十篇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9:19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以案例为基础,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选编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总结反思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素养。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高专院校中,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的幼儿园教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但是,传统的学科化课程内容、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问题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

(二)讲授法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内容欠缺,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做”的机会。在真正的实践中,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缺乏融合,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得到较好的提高。

(三)讲授法弱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多是本门课程所应具备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能力,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难以培养。

基于以上问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则可弥补讲授法的不足,其特点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教师负责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呈现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总结反思案例;学生负责阅读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寻找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有了沟通和协调,使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有力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实施案例教学法一般会经过案例的选编、呈现、分析、讨论、总结五个阶段。以下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的一章即“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来说明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的选编。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在选编案例时,主要选编幼儿园语言领域典型的并包含有问题发生的实践。本门课程所选编的案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幼儿园名师设计并实施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其来源途径包括上海学前教育网、浙江学前教育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等学前教育类网站、幼儿园教材、幼教类期刊、幼教类书籍、幼儿园公开课现场录像等)。二是学生设计并实施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来源于学生参加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作品、学生见实习或课内外实践所设计的案例)。

就具体的案例选择而言,应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技能(具体包括:幼儿园文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教学内容中应综合考虑幼儿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实践的融合。基于以上要素,在具体的案例选择上,选取了小班同课异构活动“拔萝卜”,活动设计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出各有特色的教案。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表演经验,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三大教学环节:讲故事、理解故事、表演故事。另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已经学习过歌曲“拔萝卜”,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讲故事、理解故事、音乐游戏。

(二)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纸质材料的呈现、录音或录像的呈现、口头描述呈现、情景表演呈现、多媒体呈现等。在教学中,采用何种呈现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考虑案例本身的特点。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不仅掌握了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且基本了解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基本步骤、原则等。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并不提前讲授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案例。另外,就其案例“拔萝卜”而言,包括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两部分。所以,在呈现方式上选择以纸质材料的方式呈现教案,以录像的方式呈现活动实施。

(三)案例的分析、讨论。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个人或小组可以在课内或课外分析案例,讨论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分组上,学生人数以6人左右为一组,每组自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用小黑板记录关键性发言。为避免讨论过于封闭,教师可预设开放式问题:你怎么看这两份案例的设计?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不断的提出问题及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在讨论结束,由各组派出代表轮流发表该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议。

该环节在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监督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困惑通过插话、提问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四)案例的总结。案例的总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肯定合理的讨论结果,同时,对学生分析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指正。对于讨论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另一方面,总结环节也要总结出案例所体现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通过案例小班同课异构活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活动)“拔萝卜”,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总结出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文学作品的选择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作品;活动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经验又要考虑文学作品的特点及价值;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根据活动目标出发,活动环节中主要环节的架构应逻辑清晰、层层深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整个活动设计既要体现出整合的语言观、活动的语言观,又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等等。

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幼儿,他们是千变万化的,活动设计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在充分考虑幼儿经验的前提下,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设计。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学前儿童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技能及理论,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其他综合职业素养。此外,为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在仿真教室或幼儿园的幼儿园文学活动试教。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而言,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通过案例自己建构知识、锻炼技能。并且,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案例库建设。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案例的选编是基础,只有当教师选编出有价值的案例才能保证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工作非一个教师能完成,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需要本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形成一个课程小组,大家共同讨论,再选编案例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要选择有价值的案例。另外,案例库应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价值的案例库。

(二)实现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融合。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主要采用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除了案例教学法还采用了“尝试实践法”、“观察分析法”、“说课、评课法”等。从效果来看,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尝试实践法,说课、评课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课外的实践进一步巩固、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技能。

(三)认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问题。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清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在案例的选编、呈现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为主体地位。在分析、讨论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讨论,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总结环节应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灵活的把握好自己的地位,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总的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实践中,它更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学生思维力、判断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提升理论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20)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案例型课型;《会计岗位实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35-01

所谓的案例,其实就是一份详细的档案文字,数据材料。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之传家宝,也是闻名于世的哈佛模式,哈佛把它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的各门课程。

案例教学正在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新宠”,它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案例教学是实践反思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产生,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开辟出的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它涉及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观的转变和学习共同体的创立于案例教学这一西方的“舶来品”,从理论来源、具体操作和实施、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教学案例的编制以及其评价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深化人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

在开展教师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思考,为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一种极具价值、值得借鉴的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一、案例教学的理论溯源

案例教学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被作为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职业培训的基础。是广泛地被运用于mBa的教学之中。有人作过统计,美国500家最大的财团的决策经理中,三分之二的哈佛商学院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独具特色的“案例教学”。后来,案例教学逐渐地被运用到教育中来,包括学科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能力的学习方式总和。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雷曾指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案例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促进了学生实际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案例教学的新近升温

由于20世纪60、7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教育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案例教学在美国教师教育中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作者们开始探究案例教学在教师准备中的价值。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这,案例教学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模式新的视野教育中,许多大学建立起了案例教学的网站,举办过案例教学的比赛,还开始于教师教育的在线教学案例。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现任院长对案例教学也推崇备至。对案例教学的不断增长的兴趣更是来自于人们对作为与抽象和概括相对立的模式及其价值日益欣赏。美国学者西奥多·可瓦尔斯基在谈到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上的运用时指出,如果教育作为一种真正的专业,其从业者必须具备:(1)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2)履行管理职责所要求的专门技能;(3)能力——教育从业者整合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应该在理论反思、哲学探究等方面得到彻底的实践,并且在管理和技能实践领域作好充分准备。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想从这方面据以研究,案例型课型在高职《会计岗位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一)《会计岗位实务》案例设计与加工整理:案例设计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案例

在设计《会计岗位实务》案例教学内容时,要紧紧围绕《会计岗位实务》课程的教学重点:如出纳岗位、结算业务岗位、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税务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总账与报表等几个岗位进行设计,以不脱离教学内容,为专业教学内容服务为原则。

2、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案例

相对来说,高职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比较薄弱。在设计设计案例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可以接受的层面,案例不要太大和过于繁琐。一般情况下,在各章理论教学中应尽量多引入例证,在各章之后设计相对小型的单元案例,在整个教学内容完毕后设计个综合性的案例。

3、案例设计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一般情况下,要紧紧围绕企业、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来设计案例。

4、教师要对所采集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符合高职特色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在对所采集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时要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各种题型。加工与整理案例的水平与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会计岗位实务》案例分析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预习

为了搞好案例分析,使学生准备的更加充分,通常提前一周或两周教师要把案例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与分析材料准备工作。

2、选择案例课组织方法

为了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必须认真考虑案例课的组织方法问题,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案例课程组织方法有:个人发言,教师总结;小组讨论,重点发言,教师总结;正反两方面辩论,教师总结;学生以作业形式完成案例分析,教师评阅与总结。案例上网,学生回交;教师点评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大家讨论,教师点评。

3、指明案例分析重点:

为了一个综合性的《会计岗位实务》案例,通常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案例分析的重点,便于节约时间,解决重点问题。

4、有效激发学生案例分析的兴趣: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强化记忆的目的。教师可将其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前提。

5、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化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也应对案例报告进行评价,并据以报告对学生案例分析成绩进行评定。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1)准备工作

在已建立的会计案例库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而定)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并且简明的向学生介绍所选择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会计案例和一些参考文献,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并写出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报告。

(2)案例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根据学生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报告,各树己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把会计案例用于具体的实验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导学网络互动

一、开放教育环境下,导学式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的。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

开放教育环境下导学式案例教学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是以素质教育理论为基本依据,以信息理论与案例教学理论为基础,将建构主义理论定为网络案例教学的核心依据,并以系统理论的方法论依据,加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同心理学、认知学习、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管理等诸多补充性理论依据,为网络案例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理论前提。

二、开放教育环境下,《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引入导学式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要求管理学科的教学必须应用案例教学法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目的是“旨在通过课题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探索并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开放教育条件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电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培养规格上,应更为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开放教育的特点及教学模式改革目标的角度来看,要求《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教学要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

开放教育冲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教学打开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室、黑板之间的不可分割性,教学以实时和非实时的不同方式同步进行。这使以集中面授辅导和个人自学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要逐渐转化为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体、自主的个别化学习与交互式的协同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交互式的讨论的案例教学法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三)从课程内容角度看,《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内容需要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

在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结合企业具体的实际案例,采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客观、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案例的阅读、理解、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领会,不断提高学生掌握并利用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从学习资源与汲取途径的角度看,《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具备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的条件

《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使用的教材非常适用于成人自主学习,配备了比较合理形成性作业。其中,网上导学资源丰富,有网络课程,与主教材紧密衔接,相互呼应,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库。

(五)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开放教育的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是必要的

各专业层次的学员之间,由于工作环境及内容存在相近之处,或者学员年龄及特点接近为协作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如工商专业专科学员大都来自几大商场,彼此间的工作环境及内容有相近之处,互相比较熟悉,有利于开展小组协作学习;专科学员的年龄大多偏小,便于沟通,组织学习小组开展互助学习比较容易、方便。

从上述几方面可以充分说明,《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三、开放教育环境下,《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导学式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

(一)《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教学设计是增强导学效果的关键

课程教学设计是在遵循系统性、学生主体性、媒体优化性、教师主导性及科学性等原则基础上,要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四大基本要素出发,从学生特征分析做起,充分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情况,认真分析成人的学习特点,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1.课前的准备

由于开放教育“准永久性的分离状态”的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和控制者。教师首先要摆好自己的导学位置,做好开课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备人、备课、备方法。

2.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导学质量为目的

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层次、综合质素、接受程度、学习习惯及进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及特点,要提高导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热情、有积极性,最好的方法是使学生积极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对此,教师必须动脑筋,想方设法对学生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精心设计。

(二)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导―学―评”的互动教学效果

“导―学―评”的教学互动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第一次面授课是否讲清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是否全方位地介绍课程的教学设计一体化方案、主要章节内容及案例素材、形成性考核形式及分值、考核类型、三级平台使用方法及资源情况、课程讨论和答疑解惑的互动方式及途径,使学习者清楚地了解所学课程的概况,掌握索取资源的渠道和途径,这样才能在课程的全程学习中起到最基本、最关键的导学作用,才能为以后的“学-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的监控

在进行导学式案例教学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监控:

(一)建立长效机制,激励学员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将学员的参与度与应答率,比如发帖质量、数量、讨论稿的撰写内容定标准,与形成性考核成绩挂钩。

(二)引导学生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进行讨论,不要偏题、走题。

(三)事后的整理总结

将每个案例的评议标准挂网,并做出一定的评议。如是否扣题、是否有独到见解、是否有实践意义都是评判准确度的标准;发帖量的统计。

总之,开展导学式案例教学,通过面授辅导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交流,真正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锻炼与提高能力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导―学―评”的教学互动,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上述做法的效果还需要探讨,而且也必须在不偏离考试方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继续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宇飞.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1).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案例;计量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75

0引言

课程思政是推进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改革需要针对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它的课程思政就需要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来进行。由于在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方法时,必须结合特定的题目或者案例,所以,有目的地选择既能讲清楚课程的知识点,又能履行思政教育使命的案例就成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进行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案例选择,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1案例由谁选择

1.1教师选择为主

任课教師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不但承担着课程理论的讲授任务,更肩负着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进行思政教育的使命,而计量经济学课程几乎全部的内容都是基于案例来讲解的,思政要素的提炼也主要来源于这些案例,所以,教师理应对课程思政的案例负责,不但需要恰当地选择能够讲解课程理论和方法的案例,更要在理论和方法的讲解中融入一定思政教育目标。

1.2学生选择为辅

教师为主的案例选择并不是说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没有主动性的学习不能够实现预想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也参与其中,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被动的教育才会变成主动地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划定某些特定的范围,让学生参与一部分案例的选择。这个特定的范围,可以结合案例的组织设计来考虑。只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是可以找到合适的案例的,而在寻找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的目标就会逐步实现。但由学生进行案例选择的前提一定是教师有预先设定的思政教育框架,学生的工作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完成的,学生不能不受约束地任意发挥。

2案例如何组织

2.1总体组织原则

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案例是为课程特定的内容服务的,相对来说,各个案例之间缺少特定的联系,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以能够解释概念和学习方法为前提,这就使得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相对完整,而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缺乏重视。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会思考案例内容本身的意义,只会关注依托于案例之上的课程知识点或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方法是否得到了清晰的呈现。课程思政改革,就需要若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不影响课程既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的前提下,让学生重视课程案例内容本身带来的思考。课程思政不需要也不应该改变课程既定的理论体系和教学重点,只是希望学生在完成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在案例分析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政案例的总体组织原则是不偏离课程原有的理论讲解体系,但在课程知识体系下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组织和设计。

2.2具体组织方式

在能够讲解清楚课程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方法理论的前提下,对思政案例的组织和选择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思政教育的目标设定主题,然后寻找相关案例;另一种是在根据不同章节内容讲解需要而选择案例时,有目的地选择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案例,然后将所有的案例的思政教育价值重新进行梳理,获得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思政案例教育体系。尽管两种方式最后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但显然后一种方式更容易实施,案例组织工作能够比较容易完成。

3案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基于课程知识的思政元素的提炼,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案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要素,将它们系统性的提炼和总结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以案例来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就能够得以实现。结合以往的案例教学经验,总结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可以考虑分层次、分目标地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使命,具体地讲,可以从案例中提炼如下一些方面的思政要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1)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比如通过研究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关系这样的案例,提醒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鼓励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身边事的关注与思考。比如通过研究学校食堂饭菜销售数量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案例,通过研究大学生消费支出与生源地、家庭收入、是否得奖学金等因素关系的案例,学会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得到有信服力的结论。

(3)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认识。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比如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研究,地方教育支出与地区经济发展、地区人口数量、人均教育消费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与国内旅游人数、各类型人口人均消费、铁路里程数的关系研究,我国各行业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等。这些案例用真实的数据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既能看到成绩,也能显示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和启示更有说服力。

(4)对我国经济政策效果的科学评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不断地有具体的政策被推出,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测量,政策作用是否明显等,都可以借助计量经济学中具体案例来分析。比如关注中国储蓄和收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关系,就可以了解相关政策的效果。

(5)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本门课程选修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其中大量的案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相关联,比如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题、股票市场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等,都分别能与各自专业的学习相呼应,案例所揭示的变量间的关系能让学生对具体的专业知识有更切实的体会。而且,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将案例搜集的工作安排给学生,这也能培养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敏感性。

(6)对国外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国外版本的居多,教材中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国外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使用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自然就能够对国外的经济发展概况获得一部分数据上的认知,也能够将这些结论与我国类似问题的研究结论相对比,清楚认识两者的差异。

(7)对科研精神的追寻。思政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考虑课程的知识点讲授所需之外,还可以考虑搜集一些故事类的案例进行讲解,以此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激励性,让学生对课程所属学科的发展多一些了解。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多次奖励成果都与计量经济学相关,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指出这些成果的意义,同时教导学生要对未知问题具有严谨的探索精神,要对科学问题保持热情,要甘于寂寞,不怕困难和失败,要具有努力拼搏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也应该成为学生以后做任何事情的一种行为准则。同时,结合课程的学科特征,鼓励学生求真务实,要以事实和数据说话,遇到问题不要想当然。

4案例思政的方案如何实践

好的方案还需要好的实践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完成,思政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方案明确后,接下来就必须寻找到有效的实践方式和实践途径。课堂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主要的实践方式,这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同时也需要学生层面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的讲解只有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才能体现为设定的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4.1上机操作的实践

计量经济学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课程所有的理论知识都依赖与上机实践来完成,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途径。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努力进行多种思考,这本身就是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了课程的理论方法的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只要案例选择恰当,问题设计合理,学生的每一步工作除了包含对计量方法的实践之外,同时必然包含着对案例问题的理解、分析和思考。每一个案例的上机实践的完成都标志着学生对案例问题所蕴含的思政教育的接受,这种影响伴随着整个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

4.2学生案例搜集和分析的实践

上机实践操作多数情况下是学生对教学选定案例的上机和分析实践,虽然也是以亲身的操作来领会教学内容和体会案例的思政教育含义,但还是缺少了自己对问题的独特寻找和发现的体验,而在教师的要求下自行搜集案例,设定研究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思考,这种案例思政的方式将更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方法的同时增强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案例搜集和案例实践的方式相互配合,学生对案例的政教育意义体验将更为深刻。教师可以围绕前文设定的几种思政教育目标来布置任务,明确学生工作的方向,做好引导者的工作。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5

(河南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开封475004)

[摘要]开展“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是当前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从信息技术应用时长、信息技术覆盖率、媒体元素、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等维度对《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中的“五大领域活动案例”进行视频分析,结果发现当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完美。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应遵循简单、游戏化、适切的原则,熟练掌握设计和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幼儿园与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媒介

一、问题提出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抓手、国家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信息化日渐兴起,受到了学前教育领域和教育技术领域学者们的共同关注。学前教育信息化亦吻合国际上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英国、印度、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开始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探索。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较强计划性、目的性的活动,也是短时间内教师对幼儿评价次数最多、最集中的活动。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拟对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二、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分析的视频数据来自《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这是由中央电教馆、陕西省教育厅联合编制,电子教育音像出版社于2012年正式出版发行的一套DVD资源,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具有系统性、权威性、针对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整套资源包括“学前教育发展最新趋势(2碟)”“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2碟)”“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碟)”“解读学前儿童发展(2碟)”“学前儿童营养与健康(2碟)”“教育活动设计流程及教案编写(7碟)”“教育活动设计主要策略(8碟)”“教具、玩学具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5碟)”“区角环境设置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5碟)”“健康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语言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社会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科学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艺术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综合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5碟)”“探究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5碟)”。在整套研修资源中,最能直接反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是与幼儿五大活动领域相对应的“健康类、语言类、社会类、科学类、艺术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以下简称“五大领域活动案例”)。在这50张光碟中,每张光碟含有1个教学活动视频,每个教学视频20-45分钟不等。这些教学视频即是本研究分析的主要对象。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情况

本研究从信息技术应用总时长、信息技术覆盖率、信息技术应用单次时长、媒体元素类别、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信息技术应用次数等维度,对上述“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开展视频分析,获得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具体分析

1.信息技术使用率。

信息技术使用率指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数量占全部教学活动数量的比例,它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由表2可知,在50个教学活动中,有56010的教学活动使用了信息技术,也有接近一半的教学活动没有使用信息技术。在五大领域中,不同领域使用信息技术的状况亦有所不同,其中语言类教学活动运用最多,比例达到90%,而健康类教学活动运用最低,仅为20%。

2.信息技术教学覆盖率。

信息技术教学覆盖率指在单位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时长占该教学活动总时长的比例,它可从时间维度上反映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程度。由表1可知,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覆盖率最高的达83.53%,即整个教学活动时长的83.53%都在运用信息技术,最低的为1.33%,即仅在1.33%的教学活动时长里运用信息技术。对其做单样本t检验,Sig.值为0.000<0.05,可知不同教学活动之间的信息技术覆盖率差异明显,如表3所示。

3.信息技术使用频次。

信息技术使用频次指在单位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次数。而对于“信息技术使用次数”的核算,本研究将“无明显间断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视为1次”。如表4所示,在本研究中,有12个教学活动应用了1次,有10个教学活动用了2次,各有1个教学活动应用次数达到“5次”或“6次”。总的来说,使用1-2次的占78.57%,使用“3次以上”的占21.43%。结合表1中的“单次应用时长”,不难发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粗犷式”应用占主流,将教学内容拆开、揉碎后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的仅占极少数。

4.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它具有目标指向性、问题情境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方式与适切情况,亦可为其他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和启示。在本研究中,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策略”“直观演示策略”“自主探究策略”等三种,其中“创设情境策略”应用最多,比例达54.55%,“直观演示策略”也是主要策略,使用比例达43.64%,“自主探究策略”仅用1次,占1.81%。

5.媒体元素应用情况。

常见的媒体元素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不同的媒体元素具有不同的信息传播特征。“媒体元素应用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媒体使用偏好,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媒体元素与教学活动的适切性。在本研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图形图像,达20次,占总使用次数的36.36%;视频媒体和声音媒体紧随其后,使用次数分别为18次、12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2.73%、21.82%;动画媒体应用次数不多,仅6次,占10.91%;文本使用次数为0。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则与条件

“五大领域活动案例”汇集了北京、陕西、杭州等地区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一批优秀活动案例,凝聚了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是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集体呈现。在这50个教学活动案例中,无论是教学素养、教学活动设计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有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不过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视角来看,还非尽善尽美,一些教学活动在媒体选择、应用时长、应用策略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须遵循简单、游戏化、适切的原则

1.简单原则。

所谓简单原则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媒体素材的选择、应用策略的设计还是信息技术使用的时间长度,均应以“简单”为基本准则。“五大领域活动案例”充分遵循了“简单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从信息技术使用时长来看,在本套活动案例中,很多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应用时间不长,使用次数不多,但课堂教学效果却非常好。如在“孤独的萤火虫”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为学习者提供了2张萤火虫发光的照片,结合教师有节奏的提问和鼓掌,很快就把幼儿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单次使用时长如此,信息技术使用总时长亦能反映出同样的特征。由表1可知,在28个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使用时长小于10分钟”的就有20个,占71.43%,而“使用时长小于5分钟”的有14个,占50%。其次,从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来看,虽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的策略有十几种,但在本套活动案例中,运用最多的只有“创设情境策略”和“直观演示策略”,两者合计占总使用次数的98.19%。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策略体系中,“创设情境策略”和“直观演示策略”无疑是最为简单的,而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来说,简单的策略却是相当凑效的。再次,从媒体元素的使用来看,纵观全部活动案例,只有1次同时用到了“声音、图片”,其余均为素材的单一运用。较之多数信息化教学存在的“媒体堆砌、媒体过剩”等现象,本研究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媒体应用可谓十分简单、纯粹。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之所以需要坚持“简单原则”,是与幼儿的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的思维直观性很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掌握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并常常因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大班幼儿尽管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面对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幼儿,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就应采取直观展示的策略,在时间上尽可能简短,媒体元素尽可能简洁,不能增加幼儿的认知负荷,更不能剥夺对幼儿感觉器官的综合训练。总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应尽可能让信息技术的应用简明、直观、高效。

2.游戏化原则。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鉴于此,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整合的过程中,亦须贯彻游戏化的原则,即应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愉快、有趣、轻松,充满游戏色彩,进而调动幼儿的自愿心理,增加幼儿的自学性、主动性和投入感。在“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信息技术的游戏化运用随处可见。如在“小猪睡觉”教学活动中,老师边放音乐边带着学生进农场,而在进入农场后,又利用声音,引出一个一个小动物,并设计了和小动物做游戏的环节。整个教学过程中,声音、图片运用得恰到好处,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游戏环境中发展了自己。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其一,演示游戏过程。对于较复杂的游戏,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十老师辅以说明”的方法,让游戏规则形象明了、浅显易懂,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要求,促进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二,为游戏烘托气氛。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可发挥声音、视频等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为游戏的开展烘托气氛、营造氛围,提升游戏活动的效果。其三,充当游戏载体。当前很多游戏是数字形态的,可以在计算机、手机上执行,经过教师的设计与选择,幼儿是可以基于此类游戏软件开展学习的。其四,充当评价共建。经过教师的设计,信息技术可以充当评价工具,为传统游戏做出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首儿歌、一段音乐,也可以是一幅漫画、一个宠物、一串符号,还可以是一段动画、一节舞蹈、一簇礼花等。总之,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游戏化角色,让信息技术应用更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更吻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3.适切性原则。

适切性原则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适当、贴切。在上述大部分“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比较适切的,但部分活动仍有改进的空间。如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时长达23分25秒,信息技术课堂覆盖率高达83.53%,虽然其绝对时长尚未突破幼儿园一次教学活动不超过30分钟的基本要求,但长时间无间隔地应用信息技术,显然有悖于幼儿的认知特点,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又如,在“宝贝爱宝贝”这一教学活动中,播放了成龙关爱老虎的公益广告,由于该广告中有很多成人的语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要让2010年成为最后一个虎年”等,这对幼儿来说就是很难理解的“反话或暗示语”,也就说明该活动中媒体的选择不具备适切性。再如“我们的心脏”这一教学活动本可以借助视频、动画,让孩子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心脏的位置与作用,但是老师却未用任何信息技术,不能不算一种遗憾。而在“守规则真好”的教学活动中,其实完全可不用播放视频,只要设置几个实践活动,就能够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但该活动不但用了,而且还用了3次。这也就是说,幼儿“能够通过与环境直接互动的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经验就不要牵强使用信息技术。”同时,由于“计算机对早期儿童发展到底利弊如何,目前仍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争议仍在持续”,因此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教学相比,人们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是提醒成人应尽量规避信息技术可能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教师应熟练掌握设计与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指由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预设和安排。呦儿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是指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对信息化环境中的幼儿教学活动所进行的预设和安排,包括对幼儿认知特征和学习经验的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信息技术选择与应用策略的设计、评价设计等具体内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成功与否,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直接相关。“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的教师都是省级示范园里的优秀教师,其教学基本素养都非常高,但教学效果却有差别,其中教学效果突出的往往信息技术利用合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贴切、巧妙,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则往往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该用不用、不该用的用了或者不合理的运用等)。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升需要行之有效的系统培训,然而目前多种培训中,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后续的“国培计划”以及马上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都应将“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此外,还应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课程的扎实推行,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6

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当前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进行案例教学的设计及其实施策略,以期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效性

教育学是高校师范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师范院校开设公共课教育学是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然而长期以来教育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教学目标上只注重理论传授而缺乏实践操作性,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脱节,教学内容多是基本原理和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单一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少积极参与性、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学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学生也普遍反映对现有的公共教育学课程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法落后,学科本位思想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内容乏味,不能激发学习动机,忽视对学生教育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枯燥的理论又导致学生认为学习教育学无用。

因而要注重将教育理论、操作技能、人际交往融为一体,实现在其教学的重要突破,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案例教学能够用教育实践中的案例来分析说明教育理论,强化教学互动性,增强吸引力,突破了教育学理论脱离实际的困境,建构了与实践问题相连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教育学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效果良好。

一、案例与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案例就是完整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其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隐含着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冲突的多元化方法。

案例教学法(caseteaching)源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开创性使用。案例教学即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运用典型的教育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采取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描述,使学习者进入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独立研究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平等对话、积极研讨等形式,对这些特殊教育实践情境进行讨论探究,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其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是指在教育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指导学习者的独立研究以及人际互动,提高学习者面临复杂教育情境,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行动能力的教学。

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分析,构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链接,实现由原理到操作的转移,加深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其职业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学生观、师生观、教学观。

二、当前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1)教师难以适应教学方法的转变。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一些教师组织引导不利,师生配合讨论缺乏默契,时常出现“冷场”。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教学成为讲授法的“翻版”,并未展开实质性的讨论,无益于学生有效知识的建构。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具有制度所赋予的形式权威,尚未完全形成知识上的实质权威。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普遍适应性不强。

(2)教师缺乏对案例的选择能力。表现在:一是许多案例牵强附会,与课堂内容不对接。二是案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许多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已是耳熟能详,时代性不强,没有及时更新案例。三是不能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选用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

(3)缺乏对案例的全程引领的能力。一些教师把案例教学理解为仅仅是在教学中举几个实例而已,不注重对学生思考、争辩、决策和判断选择以及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的引导,忽视学生的问题情境及兴趣,也不重视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品质成长的深层策动以及学生的独特经验及个性特殊性,学生难以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致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2、学生缺乏参与案例教学的能力和氛围

(1)学生缺乏知识、经验的准备。很多学生对公共教育学了解甚少,因而在参与案例讨论时,很难用科学的教育术语表达,更难以根据已有的教育经验和知识对案例中的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预想、预设或假说;或提出某种行动计划和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界定。只能是一些对教育现象经验化的描述,这将严重影响案例分析讨论的实质性展开。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学生在“应试教学”的驱使下,课前没有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查阅资料,熟悉、阅读、分析案例等学习准备活动,难以做出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课堂上,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薄弱,缺乏认真分析、探究研讨问题的主动性,课后未能及时归纳总结。这将严重制约着案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3、案例教学缺乏必要的保障

(1)教学案例匮乏。审视目前的公共教育学教材和相配套的案例教材较少,其开发与研究的相关成果也极为鲜见,以案例为本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教师仅凭知识储备和对各种信息的主观判断与整合来选择教学案例,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实施案例教学的质量及其特色。

(2)教学内容较多,但课时偏少。公共教育学的总学时一般为48或54学时,每周大约3学时。当前公共教育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既不能只讲授理论,也不能只讨论案例,特别是组织案例教学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教学的进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处理好理论讲授和分析讨论案例的时间分配,统筹兼顾。

(3)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多。高校扩招后,班级人数剧增,班级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院校公共教育学均采用合堂大班化教学,严重束缚了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和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一般以15―40人左右为宜,保证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讨论。

(4)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目前教育学的各类考试仅仅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不利于案例教学的实施。

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案例教学的设计

在运用中可依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等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灵活调整和选择。以全国十二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教材为个案,公共课教育学教学一学期54课时为基准来对公共课教育学的案例教学设计做出相应的应用尝试。

从基本内容可以看出,《教育学基础》分别是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一学期的总学时为54学时(每次课3学时)。总学时有限,考虑到学时和教学内容等因素,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时间以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为宜。

在教学中应偏重理论教学,侧重系统讲授,使学生对教育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由于刚开始进行教育学教学时师生双方不了解、不熟悉,此阶段就不适宜用案例教学。第5―12章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主要探讨师生、教学、教管等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中应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每章选择一个主题设计案例教学。考虑到课时和教学内容等因素,教育学案例教学的时间以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为宜,即18课时,而高师教育学教学每次课3课时,案例教学的次数大约为6次,教师应准备7―9个案例。与实践关系特别密切的第7章当代教学理论和第8章当代教学策略,可适当增加1―2次案例教学。以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等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实施章节,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主题设计进行适当的整合,确定突出的教学主题,当然,教师也可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实际需要自行设计调整案例在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

此外,作为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编写和选用一些真实的、有启发性、系统性和本土化的教学案例,重视案例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注意避免案例选择的随意性。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丰富案例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学生对案例内容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选择最佳案例呈现与分析方式,增强案例教学直观性和实效性。要注意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的组织者,讨论的引导者,学生发言的倾听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研讨,对学生的讨论适当分析总结,提升案例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围绕教学的效率、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度、学生的参与度及其学习效果、教师问题处理,矛盾化解的能力与水平等方面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由学生、教师、学校领导等多元主体完成进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3.18―19.

[2]马治国,孔彦.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6.02.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网络式案例教学(wCBL);预防医学;临床医学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等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培养具有基层医生岗位职业素质,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融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基层卫生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农村、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实用性高素质医学人才[1]。因此,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也要掌握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如此才能具备为社区服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于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大力推行,使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更易共享,因此我们将经典的案例式教学与网络结合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本文就如何进行预防医学网络式案例教学的设计及应用体会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医学专科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质量。

1“预防医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现状和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最早起源于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20世纪70年代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界[2]。CBL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手段,通过对案例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一种启发性教学模式[3]。“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和社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由于医学专科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多,“预防医学”开设的课时一般较少,加上学生“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一些学者已将案例教学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把预防医学的知识与临床和社区实践紧密地结合到一起,调动了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医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4-5]。但同时有学者提出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如学生人数多,使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机会不均,且一些学生倾向于传统教学不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影响学生对知识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掌握[5]。而且,“预防医学”课程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案例教学,因此把案例教学结合传统教学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6],使教学效果更优化。网络式案例教学法(wCBL)是近年来兴起的将经典的案例式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利用已经构建好的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活动中各要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评估,既弥补教学时间、空间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又方便学生讨论时查找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适应现代化学习需要[7]。我们应考虑当今学生网络化和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在“预防医学”中选取部分适合设计案例的章节进行网络式案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预防医学”网络式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2.1教材

选用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预防医学》(刘明清、王万荣主编,第5版),这本教材从基层卫生服务应用的角度考虑,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预防服务分成了“临床预防服务”和“人群健康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两章,重点讲述临床场所个体化健康咨询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增加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将合理营养与健康改成合理营养指导,增加了营养调查与评价;并增加了医疗场所健康安全管理,将部分医源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融入其中。从内容上看,这本教材比较接近基层服务的需要,更适合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

2.2案例教学内容的选取

临床预防服务(案例:结合健康人群或“无症状”患者的体检情况分析并制订健康维护计划)、合理营养指导(开展大学生膳食营养调查实践、健康人或糖尿病病人食谱的编制)、食品安全(收集食品不安全事件进行案例讨论)、环境与健康(如雾霾、水体污染、家庭装修导致中毒事件的案例讨论)、职业中毒(如铅中毒、苯中毒案例分析)、统计图表的运用(如临床医生常用的统计图的选择)、统计设计(如常见慢性病的专题调查设计)等。

2.3精心选择案例及设置问题

根据各章节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结合实际生活中与健康相关的真实事件或病例精心设计案例,每个案例后面设置1~3个问题,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问题的难易要适中,多数问题是学生自己查资料即能回答的,有些无固定答案问题的须经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2.4网络平台的选用

世界大学城,网址:,是目前职业院校推广使用的空间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资源共建共享型网络服务平台[8]。在空间里,教师可在课前在个人空间里上传相关教学课件、视频及在课堂作业子模块中,把案例及问题分发给相应的用户分组(学生),并在空间讨论区查看学生的讨论及查阅学生提交的作业等。

2.5网络式案例教学流程

现以“临床预防”这章为例阐述应用网络式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流程:第一步,在授课前,教师根据这章的学习重点选取案例并设计了3个问题,在世界大学城空间里上传课件及相关视频,并在空间课堂作业模块中上传案例及问题:王某,男,40岁,公务员,在一次常规体检时发现身体多处淋巴结肿大、无痛感。其父亲曾于48岁诊断患有乙状结肠癌,并于50岁时因该病去世。王某否认其他系统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吸烟17年,每天约15支;饮酒史20年,每天2两白酒或1瓶啤酒;喜欢吃肥肉;体重超标,不爱运动。根据以上案例思考:(1)如何分析王某的健康信息?(2)应建议王某选择哪些疾病筛查项目?(3)为王某制订健康维护计划的近期目标。教师在空间里给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收集资料,利用即时交流工具如空间留言、QQ等讨论问题,并在个人空间作业版块中教师指定的时间前回答问题。教师在空间上应随时查看及了解学生讨论的内容及进展,并对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导。第二步,课堂案例讨论时,首先教师由案例导入,引入情境并提出即将讨论的问题,全班按6~8人分成小组,每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并鼓励各组积极发言(注意控制时间和纪律),最后由教师对案例问题及相关知识进行深层次阐述,总结并归纳重点,解析难点。第三步,案例讨论课的后一周,在课堂上未发言的同学可在世界大学城空间里讨论区发言及QQ交流,教师统计课堂发言及在网上发言的学生姓名,根据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3网络式案例教学的几点体会

3.1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7%的学生认为网络式案例教学法形式新颖,案例贴近生活及临床,学习兴趣提高;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有利于自学,案例能启发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增强了师生的沟通,对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满意度提高。

3.2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由于学校网络及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的问题,一部分学生不能坚持在网上发言或查询资料,另外也有部分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了做个“安静的”倾听者,在案例讨论中习惯等待别人的答案,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查找资料花费时间过多加重了学习负担等。

(2)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需要花费比传统教学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典型案例和设置问题,并设计课堂讨论如何开展。在案例讨论课前一周还要把资料上传到个人空间,并在讨论区观察学生的发言和引导讨论。在课堂案例讨论时,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否则学生讨论容易失控或冷场,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节奏,在保证课堂秩序的同时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无论是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还是课堂控制以及课后的讨论人数统计,都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3.3正确处理网络式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的关系

网络式案例教学具有新颖性、实践性、应用性等优点,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取代讲授传统教学。如“预防医学”中医学统计学知识的原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讲授仍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4考核方式的转变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强调参与讨论积极发言完成作业,因此必须采用配套的考核方式,如增加平时成绩(计平时作业、讨论发言的表现)的比重,由原来的平时成绩占10%增加到30%~40%,才能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期末考试也要注重应用知识的考核,增加一些案例分析与应用题,分值大约占总试卷的30%。

4结论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法在高专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可行的大专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在现阶段教师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友谊,黄振元,杨敬博,等.面向基层的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36):130-135.

[2]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6):1-5.

[3]邓月仙,张宝,刘文宝,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62-764.

[4]尹秀玲.案例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1(6):97-99.

[5]邓树嵩.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右江医学,2015,43(4):523-524.

[6]步怀恩,王泓午,赵铁牛,等.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0(2):22-23.

[7]韩嘉宁,徐米清,叶子冠.网络式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44-45.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8

[关键词]教育研究设计;教育研究工程;教育研究原理:信息视野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1-0043-06

当前的教育研究正以科学研究为实证基础,以学科综合。为背景,并立足自身的特点,与脑科学、生态学、信息系统理论、情意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统计测量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又逐渐以信息为主线而贯穿起来,为更好地揭示人类教育规律、促进人类教育而发展着。

教育研究设计则是教育研究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理论基础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有计划策略说,定性定量说,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等基本特征说,过程环节说,等等。本文则将透视这些理论基础,紧扣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从信息视野视角,即基于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对教育研究设计进行系统地思考,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研究探讨。

一、信息视野中的教育研究本质、教育研究原理

若从信息的视角,教育研究的本质乃是一个信息系统,即“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者与教育系统之间,教育研究内容以教育研究方法通过教育研究媒体进行交互的系统。可称之为信息视野中的教育研究本质。其中教育研究者、教育系统、教育研究内容、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媒体、(教育研究)交互六要素可不断迭代深入而扩展出教育研究原理,可称之为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是人们从信息视野探究具体教育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石,是一个可伸缩的理论系统,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从中可发现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与信息视野教育原理。是紧密联系的。

从图1中的“教育研究内容”要素可看出,教育研究的本质乃是教育创新(图1中教育创新又迭代深入为教育哲学创新、教育情意创新、教育科学创新、教育技术创新、教育实践创新五层次,并可不断迭代深入,将在后续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果人类只教育,而不做教育研究,人类教育至多只能保持不会退步的延续,但不会有创新,不会有进步发展。如果人类既教育又做教育研究,那么人类教育将不断延续,创新,再延续,再创新……从而不断进步发展。所以教育研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

二、信息视野中的教育研究设计观

辩证论告诉我们,图1所示的教育研究系统,就如任何其他系统那样,是随时间流逝、变化、发展的,是绝对运动变化过程与相对静止稳定状态的统一,可如图2所示。教育研究系统的绝对运动变化过程,要求我们认识和改造教育研究系统时,必须将教育研究系统的整个动态过程考虑其中,而不能静态地看待它;而教育研究系统的相对静止稳定状态又要求我们要从其绝对运动变化过程中寻找出各个关键的理想状态点(就如图2中所示的各个时间点)去认识和改造,以免陷入无从下手的泥沼。

认识论告诉我们。图1所示的教育研究系统以及图2所示的教育研究系统过程与状态,就如同任何其他系统那样,是自身的客观物质性与人们对其的主观意识性的统一。教育研究系统客观物质决定人们的教育研究主观意识,人们的教育研究主观意识反过来又能动地认识、改造教育研究客观物质。人们在教育研究主观意识中,以教育研究原理为基础指导,最优化地认识和改造具体的教育研究系统、实现具体需求的完整活动过程又称为教育研究系统工程(也常简称为教育研究工程)。教育研究系统工程一般又分为五个环节:教育研究系统设计或简称为教育研究设计(例如,设计教育研究方案,等等)、教育研究系统开发或简称为教育研究开发(例如,依据教育研究设计环节的方案开发研究模型,等等)、教育研究系统实施或简称为教育研究实施(例如,依据教育研究设计环节的研究方案、利用教育研究开发环节开发的研究模型,实施教育研究,等等)、教育研究系统管理或简称为教育研究管理(例如,对教育研究方案、教育研究模型、教育研究实施等进行管理,等等)、教育研究系统评价或简称为教育研究评价(例如,对教育研究效果进行评判,等等)。并以教育研究系统分析或简称为教育研究分析,作为教育研究客观系统与教育研究系统工程之间接口。以上总共六个环节可如图3所示。必须强调的是,教育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施、系统管理、系统评价六个环节,每一环节都必须将图2所示的教育研究系统完整过程考虑一遍。

根据图3中所示,教育研究系统工程以教育研究系统分析为接口,而教育研究系统工程五环节中,教育研究系统设计是首要环节,必须综合考虑图1所示教育研究系统的六个要素(教育研究者、教育系统、教育研究内容、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媒体、教育研究交互)和后续的开发、实施、管理、评价四环节,为整个教育研究系统绘制蓝图,而不是简单预测,这正是当前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Research)逐渐替代预测性研究(predictiveResearch)的缘由,体现了教育研究设计在整个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这与aeCt94“教学技术”定义:“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m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即:教学技术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中所隐含的工程观也是吻合的,也就是说aeCt94"教学技术”也是从工程的角度进行定义的,体现了教育研究工程与教育技术工程、教育工程,乃至其他任何领域工程的互相联系)。

三、信息视野中的教育研究设计案例――“信息视野中的教育研究原理探新”研究设计

上面概述了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基本框架,并推导出教育研究设计的缘由。但理论辨析并非最终目的,而应该将其应用于实践并检验其发展。下面以本文所涉及的“信息视野中的教育研究原理探新”这一教育研究设计作为案例,进行教育研究分析,然后推导出设计结果概要如表2所示。

(一)本案例的教育研究系统分析

1.“教育研究内容”、“教育研究方法”二要素分析

(1)图1所示的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中的“教育研究内容”、“教育研究方法”要素认为:教育研究内容是教育研究系统中教育研究信息的意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系统中教育研究信息处理的手段。教育研究内容与教育研究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定的教育研究内容具有相应的教育研究方法。

对于教育研究内容,如图1中所示,整个教育研究内容体系是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技术创新、教育科学刨新、教育情意创新、教育哲学创新五个层次的统一,各层次又可不断迭代深入直到满足教育研究实践需求为止。例如,教育实践创新迭代深人为生物实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数学计算、计算机实验的教育创新,等等;教育技术创新迭代深人为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数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学创新迭代深人为生物、物理、化学、数学、信息系统理论等的教育创新,等等;教育情意创新迭代深人为情感、态度、兴趣、审美、价值观、品德的教育创新,等等;教育哲学创新迭代深入为唯物论、辨证论,认识论的教育创新,等等。

对于教育研究内容五层次,教育实践创新一教育技术创新一教育科学创新一教育情意创新一教育哲学创新,自下向上不断抽象、升华,思辨性、价值判断性、定性、宏观规律性、人性、社会性、人文艺术性、主观建构性逐渐增强;反之,自上向下不断具体、指导,实证性、事实判断性、定量性、微观技巧性、物性、自然性、科学技术性、客观反映性逐渐增强。这与当前教育研究的内容领域越来越体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是一致的,和当前教育研究强调学科交融的思潮也是吻合的。

上述五个教育研究内容层次若与习俗上的教育基础研究、教育应用研究、教育开发研究相比较,可发现教育哲学创新、教育情意创新、教育科学创新与教育基础研究比较匹配;教育技术创新与教育应用研究比较匹配;教育实践创新与教育开发研究比较匹配。

对于教育研究方法,则是与教育研究内容紧密联系的,如图1中所示,整个教育研究方法体系是教育研究实践方法、教育研究技术方法、教育研究科学方法、教育研究情意方法、教育研究哲学方法五个层次的统一,各层次又可不断迭代深人直到满足教育研究实践需求为止。例如,教育研究实践方法以教育研究者对所研究的教育系统,进行教育研究实验、测量、调查、内容分析等为主导方法;教育研究技术方法以教育研究者基于所研究的教育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开发研究模型等为主导方法;教育研究科学方法以教育研究者对所研究的教育系统,运用逻辑推导定性方法、数理统计等定量方法为主导方法;教育研究情意方法以教育研究者与所研究的教育系统中的教育者、学习者之间,进行情意交流等为主导方法:教育研究哲学方法以教育研究者对所研究的教育系统,进行主体思辨等为主导方法。

对于教育研究方法五层次,教育研究实践方法一教育研究技术方法一教育研究科学方法一教育研究情意方法一教育研究哲学方法,自下向上不断抽象、升华,思辨性、价值判断性、定性性、宏观规律性、人性、社会性、人文艺术性、主观建构性逐渐增强;反之,自上向下不断具体、指导,实证性、事实判断性、定量性、微观技巧性、物性、自然性、科学技术性、客观反映性逐渐增强。这与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2009年会主题“完整知识体系与学科联合的教育研究(DisciplinedinquiryeducationResearchintheCircleofKnowledge)”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2009年会主题“以整合方法迎接挑战(integrativeapproaches:meetingChanenges)”是相吻合的。

(2)本案例的“教育研究内容”、“教育研究方法”二要素分析:本案例“信息视野中的教育研究原理探新”研究内容属于教育科学创新层次的教育原理基本理论创新的内容(对应于习俗上的教育基础研究),但又必须坚持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技术创新、教育科学创新、教育情意创新、教育哲学创新的统一。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内容紧密联系,所以本案例的教育研究方法应该以教育研究科学方法为主导(即教育研究者运用逻辑推导定性方法、数理统计等定量方法探究所研究的教育系统),并坚持教育研究实践方法、教育研究技术方法、教育研究科学方法、教育研究情意方法、教育研究哲学方法的统一。

2.“教育研究媒体”要素分析

(1)图1所示的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的“教育研究媒体”要素认为:教育研究媒体是教育研究系统中教育研究信息的载体。’,习俗上可根据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划分,如图l中“教育研究媒体”要素所示,可划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触觉媒体、味觉媒体、嗅觉媒体。其中,视觉媒体根据计算机处理特点可分为文本、图像、视频、二维图形动画、三维图形动画等,可通过煤体1二具系统掌握这些媒体,如通过word、photoshop、premiere、expressionweb、maya、audition、Cakewalk分别掌握文本、图像、视频、二维图形动画、三维图形动画、波形音频、midi器乐媒体技术,将非常有助于教育研究者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各媒体各有其适用场台和优缺点(例如文本语义精确但抽象,图像形象但可想性大,三维动画最能表达真实世界但制作成本高,等等)。某一具体的教育研究交互时刻,应该具有一个理想的教育研究媒体。例如,通过内容分析法获取所研究的教育系统的信息时,将以文本媒体为主导;运用教育人类学方法进行教育研究时,将以视频、音频媒体记录所研究的教育系统的发展过程为主导,生物、化学学科教育研究时可能使用到嗅觉、触觉、味觉媒体,等等。

(2)本案例的“教育研究媒体”要素分析:本案例主要运用到视觉媒体(对所研究的教育系统进行内容分析时运用到文本媒体、以图1等所示的框架图描述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时使用到图像、图形媒体),同时需要将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触觉媒体、嗅觉媒体、味觉媒体结合到各学科教育研究中进行全面思考。

3.“教育研究交互”要素分析

(1)图1所示的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的“教育研究交互”要素认为:教育研究交互指教育研究系统中教育研究者与教育系统之间教育研究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是包含一个或多个瞬间操作的过程。如图1中“(教育研究)交互”要素所示,教育研究信息交互方式可分为:①适应互。适应互是指教育系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响应教育研究者的信息(例如,在对学习效果的研究中,如果研究者期望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被研究的教育系统中的学习者就增加学习时间,并继续研究进程,期待最后研究结果)。②非适应互。非适应互是指教育系统在研究过程中不响应教育研究者的信息(例如,在对学习效果的研究中,如果研究者期望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但被研究的教育系统中的学习者并没有增加学习时间,并继续研究进程,期待最后研究结果)。

(2)本案例的“教育研究交互”要素分析:综合运用适应互与非适应互。

4.“教育研究者”、“教育系统”二要素分析

(1)图1所示的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的“教育研究者”、“教育系统”二要素认为:如图1中“教育研究者”、“教育系统”要素所示,教育研究者是从事教育研究的主体人,教育

系统是教育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教育系统含有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媒体、教育交互六个要素。六要素一般转化为图1中所示的教育研究内容要素的五层次被教育研究者探讨。

教育研究者与教育系统是教育研究系统中信息交互的双方。教育研究者是信息交互的主导、教育系统是信息交互的主体,教育研究者以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所以教育研究必须以人为本,以教育系统为中心)。同时,教育研究者、教育系统各自与环境交互信息。

(2)本案例的“教育研究者”、“教育系统”要素分析:本案例中的教育研究者能全面把握自己、教育系统、教育研究内容、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媒体、教育研究交互六要素实施教育研究,具备较全面的、信息化的教育研究能力,适合开展该研究项目。

本案例中所研究的教育系统是最宏观层次的教育系统,并体现为“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这一研究内容,还可从如下几方面进一步深人分析:①研究目的、价值:该研究项目响应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期望构建“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以促进教育信息化时代人们认识和改造教育研究的发展,是传统教育研究原理创新与互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②研究假设、研究变量及其值:本研究的研究假设、研究变量及其值归纳如表1所示。设置研究假设、研究变量及其值便于实现定性与定量统一的教育研究。

(二)本教育研究案例的设计结果概要(研案)

上述对“信息视野中的教育研究原理探新”教育研究进行客观分析之后,即可根据客观分析进行教育研究设计,本案例的研究设计结果(研案)概要如表2所示。

前面已述及,教育研究设计需要将图2所示的整个教育研究系统过程考虑其中,所以表2中以教育研究进程为主线,显然进程度划分得越细,该教育研究设计就越精确,但同时也越复杂,开销越大,本案例根据具体需求寻找合适的理想状态点划分进程度。沿着该教育研究进程,然后将教育研究系统的教育研究者、(被研究的)教育系统、教育研究内容、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媒体、教育研究交互六要素体现其中。基于该教育研究设计,然后可进入后续的开发(如开发研究模型、框架图等)、实施(如实施教育研究等)、管理(如教育研究设计方案:教育研究模型、教育研究实施的管理等)、评价(如教育研究效果评价反思等)四个环节,完成一次迭代,并不断向

四、结语

教育研究设计是教育研究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当前教育研究设计理论呈现多元化发展,本文紧扣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从信息视野,即基于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对教育研究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了信息视野的教育研究设计观。信息视野的教育研究设计以人为本,以教育系统为中心,以教育研究者、教育系统、教育研究内容、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媒体、教育研究交互六要素不断迭代深入为主线地探究教育研究,是各种教育研究设计理论的互补与重构,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认识和改造教育研究设计的优化,也是教育研究设计规律美、思辨美的体现。期望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研究设计及其相关理论提供一些借鉴。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9

关键词: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引言

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模式中,工科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在本科阶段,一般认为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已经能够支撑其专业学习与应用的需要[1-2]。但从研究生教学实践看,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储备是参差不齐的。在郑州大学工科研究生教育环节当中,“C++、Java程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研究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可以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实现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在传统程序设计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讲为主线的教学冲淡了以学生学为主体的目标实现[3]。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辛勤的灌溉者,优秀的教学方法则是科学的培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案例教学法便是这个科学的“培育方式”,它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4]。通过让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5]。所以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培养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在一些西方国家中案例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高等教育中,很多学校通过举办案例教学知识讲座、优秀案例推选、新媒体互动版式设计案例以及案例教学成果展示等来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6]。根据近年针对工科研究生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一种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在每一个教学模块都运用一个实用系统的开发案例作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技术的实战项目。案例选择不片面追求大规模和高复杂性,而是力求典型,使案例和知识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形成整体,使知识讲解更直接具体,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

2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是国内外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被普遍应用于医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教学。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围绕案例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掌握其原理和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和评判,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推导出结论。通过案例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内容建设

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还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更新。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3.1课程特点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郑州大学工科研究生必修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课程教学呈现出如下特点:

3.1.1知识点繁多

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也通过使用各种例题来讲解和说明语法和知识点,但教学方法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老师讲、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模式,重语法、轻思维能力培养,或者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教学案例,没有掌握案例教学的本质,学生学完该课程以后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研究面向研讨型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

3.1.2实践性强

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水准以及学习新知识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能力,学生要达到“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设计实现一定功能的程序及计算机设备(软硬件)操作能力”的能力要求,课程教学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性。

3.1.3较高地位

学生计算机知识储备量的大小、程序设计经验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程序设计课程的质量和收效。作为工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后期要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协助导师完成纵向和横向课题,教学内容的定位与实施十分重要。

3.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的结构与实施目的,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以及对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来实现程序设计课程的改进。体现在如下方面:

3.2.1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要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编写的,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有的案例着眼于算法设计,有的案例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界面设计,有的案例着眼于系统测试,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编写者不同的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项目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学生进入程序设计体系的切入点。问题使学生产生疑惑、对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优质地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2.2多样性为条件

多样性为条件是指教学目标为根本目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为最终目的,内容和方式视情况被赋予多样性。结合案例教学思想的程序设计课程不像传统教学对案例分析的片面教条,避免对程序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单一,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力和创新力。

3.2.3以思考和讨论为手段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常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决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讨论来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思考和讨论将贯穿于计算机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基于案例教学的程序设计课程对思考和讨论的要求更高,只有勤思考,多讨论,实现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单线联系转变为双向和多向联系才能取得优质的教学成果,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结合案例教学思想的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多次互动的过程,每次互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不断扩大信息面,并调节自我认识,发现错误,逐步深入思考。

4案例教学运用到程序设计课程的预期

通过案例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历史长河的漫游中体会和感受计算机技术的意义与伟大,了解程序设计能力的重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Java语言概述、Java数据类型与运算符、Java流程控制语句、Java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通过具体需求案例介绍程序设计的系统结构,使学生理解程序设计是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程序设计是目标明确的智力活动。程序是软件的本体,在软件研究中,程序设计的工作非常重要。通过我要去买饭,买到饭是我想要的结果,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几个步骤。就简单的步骤来说:第一步找到想要的饭馆,第二步挑选自己想要的饭菜,第三步付费结账。简单来说,如果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还要多一些。刚才那三个步骤是用文字表述的程序,也就是自然语言,这也是程序。程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解决买饭问题的步骤就是买饭的程序。如果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那个程序变身为计算机语言程序。程序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或者既定方式。编程就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写出来。而计算机编程便是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将其方法步骤写出来。通过编程实例学习编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编程语言并运用该技术设计和开发一个具备一定功能的程序来实现特定的需求,在教学实践环节选择开发环境,实现该程序功能。例如:C、C++、Java,这三种编程语言因为不同的需求而研发。通过编程实例让学生讨论和思考三种语言的不同,运用不同语言解决相同的问题所需要的开销,从而发现Java与前两者相比的优势在于可移植性强,对于系统和硬件要求不高。只要有Java虚拟机,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机器上运行,而C和C++是没有这种特性的。

5总结

案例教学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训练大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案例设计时需要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案例设计要指向高阶学习环节(综合、应用、评估、创造),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思维,如何通过教师自己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认知模型;案例教学改革是范式变革,是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为主,与之相应的学校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制度也应改革,以支持案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案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以所教课程为对象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即用学术的方式做教学研究,使研究成果达到必要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卫东,虞勇勇.非计算机专业工科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2(23):29-34.

[2]李波,冯博琴,韩丽娜.研究生计算机教学问题探讨———面向研究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J].计算机教育,2011(1):41-46.

[3]汤丽萍.应用型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州大学学报,2015(4):114-117.

[4]杨雪青,海燕.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3):72-73.

[5]王华荣.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1(4):61-63.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篇10

关键词: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结合应用;VisualFoxpro

1引言

当前高校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学质量地提高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在医学高校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程序设计基础普遍比较薄弱,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教为主导,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案例,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非常迫切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2pBL教学法应用研究

2.1概念、发展与应用现状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pBL在实施过程中所包含的基本环节有: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的问题、后续行动、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等。问题、问题表征、问题解决,这些都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或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问题的学习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1]

pBL诞生后,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此外,pBL也从当初的医学教育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从培养研究生的领域走向中小学及大学教育领域。

目前,一份调查表明,北美130所(全美125所大学中的118所、加拿大16所大学中的12所)医学院校引入了或准备引入pBL教学法的占所调查院校的86.2%,占北美所有院校的79.4%,pBL教学法在北美开展已经很普遍。

港台地区和大陆内地的pBL教学法也逐渐开始发展应用。香港大学开展的pBL教学原则上都是在临床阶段进行。大陆内地很多学校也不同程度的开展了pBL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2]

2.2pBL教学法特点

pBL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同时学生必须要有对他们自己学习任务的责任性,学习者要全身心投入于问题中。

2.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真实性任务和问题,pBL中的问题情景必须是结构不良的、能够自由探索的,是现实世界中有一定价值的。

3.鼓励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必须能够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鼓励争论以及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等。与“做中学”及发现学习相比,pBL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认为学习应该是广泛学科或主题的整合,强调社会流合作的作用,强调支持与引导等。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基于真实情景问题的,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教学方式。[3][4]

3案例式教学法应用研究

3.1概念、发展与应用现状

案例式教学法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与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完善与丰富,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社会发展加速,市场竞争激烈,知识、人才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现,特别是对人才所掌握的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务实的且有明确目的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案例式教学在我国推广较晚,当前在国内案例式教学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并且一些相关的案例教材也开始出现并在实际教学中使用。[5]

3.2案例式教学法特点

案例式教学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启发式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它试图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通过教师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实现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2.情景化

案例式教学法倡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学习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参与性

在案例式教学中,学生有许多参与课堂的机会。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甚至辩论,他们不但可以愉快地理解案例本身反映出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案例式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和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式教学法的魅力所在。[6][7]

4两者结合应用研究

4.1两者结合应用理论研究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医学教育,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经验,因此用于医学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pBL也从当初的医学教育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从培养研究生的领域走向中小学及大学教育领域,在医学高校的教学中完全可以采用。[3]

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它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的形成和运用,最早出现在1910年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中,也与医学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方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被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5]

这两种教学方法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种教学方法的成功在于其各自的优点,pBL教学法注重从具体问题细节着手,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要求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式教学法则从整体综合应用,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够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应用到《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必定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4.2课堂教结合应用学研究

《VisualFoxpro程序设计》可分为基础知识、数据库管理及数据表操作、SQL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视图与查询、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应用程序开发等章节。项目组成员在课程整体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采用学案例系统,在具体章节授课的环节结合采用pBL教学法。[8]

教学用案例系统统一采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该案例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组成如图1。

基本信息管理包括数据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

在课堂的组织中,每讲解一个新的章节,首先演示教学案例中该章节知识点的实现部分,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先建立“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处”的感性认识,之后再引入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并逐步演示案例相关部分的制作过程。如此以来,学生不仅可以牢牢的掌握知识点的特点与用途,还可以灵活运用该知识点完成软件系统的开发。

以视图和查询章节为例,首先提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1.值是动态的字段(如:年龄)如何处理?使用实际表来处理存在什么不足?

2.如何能够方便地为不同身份的用户设置相应的系统操作权限?

3.通过哪些途径能够提高数据维护的安全性?有没有更便捷的实现途径?

4.如何方便地建立SQL查询语句并能够重复使用?

5.如何灵活控制查询结果的输出目标?

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使用视图和查询来实现,引出本章节要讲的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逐一解决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能够顺畅地实现跟教师的课堂互动配合,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4.3实验教学结合应用研究

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课教学,其实验环节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实验环节,学生才能将在课堂中吸收到的知识转换为实际应用技能。因此,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来组织引导好案例式实验教学,对课堂教学将是有力的补充。在设计实验案例教学时,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的原则,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

一个完善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包括很多功能模块,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不可能逐一将编写方法演示给学生。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课堂中,只将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成绩管理模块作为课堂精细讲解的案例,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将成绩管理模块作为验证性实验完成。而其他的功能模块,则按照班级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功能模块,作为设计性实验来完成。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将课堂案例作为模板,在验证其编写过程的同时积累程序开发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设计性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9]

总之,以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任务相互融合的实验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外延和拓展。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向自我主动学习的转弯。

5结论

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其各自的优势。pBL教学法注重从具体问题细节着手,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要求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式教学法则注重整体综合应用,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应用于高校的教学中,能够较好地实现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的转变、从重媒体应用的教学模式向重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三大转变。

当然,一个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的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地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纳入学校的长期建设规划,从师资、资金、场地、时间、制度等多方面支持,学校在教学质量测评方面也不能搞一刀切,评测指标体系要全面系统,着重评测教学的实际效果。总之,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都积极参与进来,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楠楠,朱昌蕙,王国庆.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

[2]刘越,陈跃新,薛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pBL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a1)

[3]唐洪.论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09)

[4]侯一峰,周艳春.pBL与能力培养.医学教育探索[J].2007.6(02)

[5]岳云涛,李英姿.一种新型案例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装备.2008.7(65)

[6]毛俊婵.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教师.2010.20(71)

[7]魏芳.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