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1:19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1

[关键词]医疗设备;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77-02

一、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医疗设备是医科大学和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不但依赖医学科学工作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积累情况和技术先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医疗设备条件,如能运用以医疗设备为载体的高精尖技术手段,可使医学诊疗技术、医疗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医疗设备的高效、科学管理将成为医者的左右臂膀,提供医疗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二)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部分

医院运作有三重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医院设备是实现医院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同时一定程度上是医院实现技术效益的物质基础。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优化经费结构,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配置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能促进教学、科研、诊疗的顺利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从而对医院的综合效益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所以,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

二、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探析

(一)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1.采购。医疗设备采购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医疗设备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购置成本、使用年限和日用物品的消耗,还要兼顾医护人员配备、安置设备场所的空间、环境设施的要求、保修期限、故障发生后公司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维修备件的支持和价格、经销公司的诚信度、应有的计量检定证书是否具备、技术培训、设备资源的院内共享等。医疗设各科在这些方面要做好医院和临床的参谋,对采购设备的性价比进行认真的分析,确保所购设备能更好地为医院及病人服务。

2.验收。设备的验收分为三部分:①对设备资质的确认和配备清单的清点。②对设备的测试和质量检查。③为设备进行跟踪服务留下线索,也即是要求供货商或厂家工程师留下通讯方式便于沟通。一切检查妥当后方可填写验收报告,登记编号,资料入档,信息入库。

3.培训。仪器设备的不当使用是医疗设备的第一大敌。应通过与厂商联合的形式,举办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培训的理论内容应该包括医疗设备的原理、使用规程、管理办法等,此外,还应该在操作技能上逐一过关。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定期技术培训、对外技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技艺精湛的技术队伍。

4.维护。①掌握设备维护的第一手资料。负责设备维护的工程师要了解设备更新发展的现状及不同厂家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并在设备到位的第一时间参与验收、管理,熟悉设备性能情况,取得供货商或厂家的联系方式,为维护工作打下基础。②根据故障情况解决好一般性问题,必要情况下及时联系供货商或厂家进行维护。工程师要认真听取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如实地记录。对超出技术能力范围的问题要及时联系供货商予以支持。要做好设备维护记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依据。

(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

医疗设备从采购、验收到进入正常使用,需要很多细致周到的手续,之后还要进行定期检测、维修,直至报废,有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的跟踪服务有时候难免有管理人员的变更。所以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库,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医疗设备管理条目清晰备查,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能。信息化管理手段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一个必要而且有效的手段。

运用信息化管理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方便医疗设备的分类管理。使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够按照医疗设备的类型、批次、科室编号、物品名称、时间、单价范围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管理和查询。第二,节约管理成本。使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使管理的内容自行分库入档,避免了重复入库,对于大批且数量多的清单,可以自行分单打印,使材料和配件同时出库,减少了多库的出库程序,也可以同时打印出库单,并按批次、页码自动分页,并根据出库性质自行分类等。同时还可采用一系列的退货、退库、调拨、报废、计量等出库单,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井然有序。这就免除了一些繁琐的劳动,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三,数据准确,更新及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设备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和要求及时打印出零配件(在库)、材料月报表和二者入库凭证汇总表以及科室固定资产(设备)月报表,各科室本月领用、转入、转出、退库报表,各科室领用设备、报废、调拨、退库、维修等明细表,从而使各部门能更好地把握本部门的材料和设备情况,便于计划采购和安排使用;同时,信息系统记录对医疗设备实施管理的全过程,信息更新及时,为以后医疗设备论证提供了依据。

(三)建立和管理好医疗设备档案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并做好档案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档案的完备和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疗设备档案相当于设备管理的历史资料和参考书,一定时间的资料积累对于了解新时期医疗设备的技术状况,在医疗设备购置、使用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建档和保存有利于现使用医疗设备的审查、维护等工作,提高设备跟踪服务效率。

在具体实践中,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请示、论证报告、批文、招投标文书、合同、开箱、安装、调试、验收、维修记录及随机文件

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中要坚持“四同步”原则。即设备购置论证时提出归档要求,设备采购时检查文件形成情况,签订合同时验收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情况,设备开箱验收时档案室出具证明材料。

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医院方主管领导、综合档案室、科室三方共同努力。院方主管领导负责执行和指导建档、存档工作;专职档案员对设备科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建档、存档具体工作;设备科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全程跟进和提供基础材料。

总之,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不仅要有管理经验的积累,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管理技巧来促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医院的整体运作做好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唏,论医疗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科技传播,2010,8,52-53

[2]戴红军,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科学管理,2010,(25)4期,75-76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2

J2ee技术是一种基于mVC模式的系统体系结构,在传统的J2ee框架中,其业务处理层异常庞大、繁杂。对于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这种小型的信息系统而言,采用传统J2ee框架并不利于对系统的管理,为此,本文主要采用Struts+Hibernate的轻量级J2ee框架来进行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结构的建设。Struts技术可以实现系统控制层、表现层和业务处理层的分离,但是,在Struts中并没有实现对持久层的支持。在Struts技术中数据的管理是对通过数据库的直接访问来实现。而Hibernate虽然实现了对系统中持久层的支持,但是并没有实现对控制层、表现层和业务层进行有效分离的机制。由于Struts技术和Hibernate技术都对某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实现,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都会通过Struts技术与Hibernate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对系统各个层次的控制。从而通过Struts技术和Hibernate技术为用户创建一个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的web应用系统框架。通过将Struts技术和Hibernate技术整合在一起,从而将经典的四层J2ee框架扩展成为客户层、表现层、业务处理层、数据持久层和数据库层五个层次。与传统的J2ee框架相比,基于Struts和Hibernate的五层结构层次更加合理、清晰。

(1)客户层

系统中的客户层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与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界面。浏览器从系统的服务器端下载静态、动态的网页页面给用户,并且通过这些静态、动态的页面上实现用户请求的收集,以及请求处理结果的展示。

(2)表现层

表现层运行在系统的web服务层中,主要通过JSp页面来来生成与用户进行交互的HtmL页面;actionFrom对象实例主要负责进行用户输入数据,以及系统数据处理结果的缓存;actionServ-let实例主要负责对用户的请求以及跳转请求进行管理;action主要实现对业务层JavaBean所处理的用户请求进行调用。

(3)业务层

系统的业务层也运行在应用服务器上,主要通过系统中的JavaBean来实现对系统用户请求的各种业务逻辑进行处理。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中,不同的应用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业务逻辑,从而导致系统框架与具体业务处理之间具有较高的耦合度。

(4)持久层

持久层运行在系统的应用服务器中,主要对系统中的持久化实现进行管理。通过Hibernate持久层来建立系统持久化对象与数据库中数据表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通过Hibernate技术来实现业务数据的保存、查询、更新以及删除等操作。

(5)数据库层

数据库层主要是有系统中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主要实现数据的保存等操作。通过Struts与Hibernate框架爱的整合,从而解决了使用单一框架构建web应用系统时,所可能存在的实现复杂以及可扩展性差的问题,除此之外,也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在Struts和Hibernate的轻量级J2ee框架中,通过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器对系统进行分块,从而降低了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耦合度;并且通过Hibernate技术来弥补Struts在数据持久化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系统业务逻辑业务层实现的困难度。

2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分析

通过对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将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业务划分成库存管理子系统和维护管理子系统两大功能模块,每一个子系统中的具体业务功能的分析如下所示。

(1)库存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的入库、出库以及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①设备入库

设备入库的是指采购员购买了医疗设备之后,医院设备管理员按照采购合同对所购买的医疗设备进行查看和清点,如果所接收的医疗设备符合采购合同,则进行清点入库,否则要求后送或者退货,直到所有的医疗设备全部入库完毕。

②设备出库

当医院某个科室需要某个医疗设备,或者需要进行医疗设备的更换时,就需要从设备库存中申请新的设备进行补充。出库的时候,库存管理员需要登记设备的编号、出库数量、出库原因以及申请科室等信息。

③设备报废

当设备不能够正常运作,到达使用期限或者不能够满足医疗活动的需求时,需要申请设备报废,设备报废需要选择报废的编号、选择设备所属科室、设备报废的原因等信息。

(2)维护管理子系统

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保障医疗设备能够在医疗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作用,需要定期对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需要保养、维护的医疗设备,或者设备使用科室提交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申请时,需要进行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维护管理子系统中主要实现的功能如下所示。

①设备巡查

一方面,医疗设备管理员定期对各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查;另一方面通过科室医疗设备使用者根据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提交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申请。

②设备保养与维护

当设备管理员对各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查之后,根据巡查的结果,或者各科室的申请,根据医疗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主要包括问题描述、维护方法选择、维护后结果录入、维修金额录入、维护人录入等内容。

3小结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3

本文针对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新颁布的《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设计和开发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各许可备案业务的在线申请、受理、审批、发证、统计查询等功能,提高了医疗器械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医疗器械信息系统

1引言

医疗器械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大型手术设备,还是一个小小的棉签,都属于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断、诊治的效果。不良的医疗器械可能导致误诊漏诊等医疗事故,甚至可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医疗器械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全国没有建立统一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导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法及时获得全国动态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许可、备案等监管信息。省局数据库也不能与国家总局数据库进行链接,一些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只能到企业所在地省级局网站查询,各地不能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部分省局内部各个数据库独立运行操作,数据分析、采集效率不高;部分省局与市级局数据库未能连接,有的监管数据库存在重复开发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随着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生产许可或备案将由省市两级监管部门负责,经营许可或备案也将全部下放到地市级。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亟待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平台,否则将严重制约监管效能,无法满足监管需求。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解决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缺乏功能较为完备并全面涵盖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的信息化平台、各省局的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以及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建设不能适应医疗器械监管需求的问题。

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经营是监管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系统就是为实现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相关业务的网上申报、受理、审核、发证、统计、公共查询等的信息化管理,并与省局、市局系统对接,实现全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监管数据统一。

2总体架构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总体架构包括如下层次:统一门户及统一身份认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业务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应用层、数据库、硬件及网络以及标准、安全体系建设等。

2.1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门户

用户分为内部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包括国家局、省局、市局人员,外部用户包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人员。内部用户经授权后登陆门户,使用本系统完成相关业务,外部用户注册授权后登陆门户网站进行网上填报申请、撤回、信息查询等操作。系统所有平台实现单一密码,单点登录,各平台间以Radius协议交换密码权限,系统角色由平台管理。

2.2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业务层

根据2014年新颁布的《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规划出生产许可备案平台和经营许可备案平台。

2.3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管理应用平台

应用平台是各类业务系统开发与集成的核心平台。通过该平台,搭建业务系统,对应用系统进行界面集成,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同时还能实现数据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和综合分析应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应用平台规划如下:医疗器械企业申请业务平台;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监管平台;医疗器械产品经营监管平台;医疗器械产品监管部门人员管理平台;医疗器械监管信息查询平台;医疗器械相关信息平台;医疗器械企业数据管理平台;医疗器械产品监督检查管理平台。

2.4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数据库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数据库是各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建设满足业务系统运行并统一管理的各类数据库,以及支撑这些数据库管理、动态更新和交换的共享数据库。完成全国范围的数据统一、数据共享,并向基层单位提供数据服务。

2.5硬件及网络

硬件及网络是支撑系统运行的基础,本系统采用虚拟服务器,Linux操作系统,12核CpU,32G内存,2t硬盘,根据存储需求可随时进行扩容。采用Vpn技术,即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进行加密通讯。Vpn网关通过对数据包的加密和数据包目标地址的转换实现远程访问,在指定的区域内建立起一条专用的安全的通讯网络的技术。

3业务流程

企业用户、受理部门、监管部门无需下载客户端,直接使用浏览器通过域名访问系统。系统分为三个登陆入口:企业申请、受理部门审核、监管部门审查。不同的角色通过不同的入口进入系统。

企业用户进入系统后简单输入企业信息进行注册登陆,部分信息直接带入申请的需要填报的表格中,避免企业重复填写。企业用户登录系统后选择要办理的业务大类――生产许可类业务、生产备案类业务、经营许可类业务、经营备案类业务。点击进而选择具体业务。

进入系统后,企业可进行:按照管理区域划分选择申请受理部门、填报申请表、提交申报材料、临时保存、提交申请、查看申请状态、撤销申请、打印申请表等操作。

申请提交后,企业带申请材料到受理部门进行后续的申请受理、审查流程。受理部门、监管部门可通过系统完成接收申请、查看申报信息、填写审核、审查意见、打印审批表、打印证书等操作。

针对目前各省局的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系统中预留接口,与已有的部分省局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对接,保证全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系统设有公共查询功能。此功能分为企业公共查询和监管部门公共查询。企业可通过公共查询功能查询到目前已发证的企业信息(仅包含许可证或备案凭证上的信息);监管部门可通过公共查询功能查询到企业申报、许可证、备案凭证全部信息。

4系统数据架构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数据库是各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建设满足业务系统运行并统一管理的各类数据库,以及支撑这些数据库管理、动态更新和交换的共享数据库。通过搭建统一的业务管理数据库,完成全国范围的数据统一、数据共享,并向基层单位提供数据服务。

4.1数据架构

根据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业务的实际情况及总体功能规划,结合医疗器械管理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数据库从逻辑上规划为6类,分为支撑类数据库、业务类数据库、共享类数据库、基础类数据库、交换类数据库、信息服务类数据库,如图2:

支撑类数据库用于应用平台数据支撑、数据交换支撑。业务类数据库包含生产监管数据库和经营监管数据库。基础类数据库包含各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各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库授权方式访问基础数据并进行数据更新维护。包含生产企业数据、经营企业数据、监管部门数据、医疗器械业务申请及业务审批数据等。共享类数据库与业务数据是一体的,用于信息共享,系统通过数据库授权方式访问其业务系统的共享数据。

4.2数据库间关联关系

图2中各箭头代表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中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流转。

各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库授权方式将需交换的业务数据导入交换库,或从交换库中取交换数据导入相应的业务库和基础数据库中。

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库授权方式直接操作基础数据库,维护本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

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库授权方式将已审批的可对外的信息写入外部信息服务库。

各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库授权方式将数据写入统计分析库中,供各级监管部门进行统计查询。统计查询库中可对外的信息写入外部信息服务库中。

参考文献

[1]陈海波.医疗器械监管将不再“一刀切”[R].光明日报,2014(006).

[2]王海萍,邓文雯..Vpn技术在电子政务异地协同办公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5-1(2).

作者简介

王晨萌(1988-),女,北京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北京工商大学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工程。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4

关键词:精准耗材管理系统;mVC设计;SQLServer2012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82-02

传统医疗耗材管理系统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3]:1)信息公共性差;2)耗材供应商管理存在隐患;3)耗材质量控制存在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传统耗材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医院运行需求。为此文本进行了精准医疗耗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用于解决耗材监管问题。

1精准医疗耗材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在医院中耗材品种一般多达上千种,且每年入库的耗材金额也高达几千万,每天在设备库房中都有很多耗材在办理出入库,工作流程非常琐碎,因此建立库房耗材管理信息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立可耗材管理信息系统后,通过对软件的管理,可以将出入库的单据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这为以后出入库的查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且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分类查询,对某种耗材进行汇总等,这些工作如果单靠手工将是很难完成的。在医院中,承担医院医疗耗材供应任务的部门主要是设备库房。采购部将临床科室所需的耗材采购进来以后,就要在设备库房办理入库手续,临床科室对所需要的耗材在设备库房处进行领用,各临床科室将耗材领回后要制作出耗材在用帐目,这样可以使每年的资产清查得以方便进行。医院的耗材仓库是本系统的最终用户,我们在了解分析这一用户的需求时的主要途径是从医院获取的资料、仓库管理人员积累的经验、对医院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咨询等,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就得出医院耗材仓库的需求如下:采购部、耗材仓库和财务部等三个部门组成了医院库房的物流。采购部主要对临床科室所需的像办公用品、耗材等进行采购,耗材到货后耗材仓库的管理员会对耗材办理入库,办理入库需要填写的信息主要有物品的名称、价格、数量、入库日期和有效期、供应商等。临床科室要想使用耗材就要提交使用申请,耗材仓库的管理员会根据申请办理耗材的出库。且库房管理员还应将本月出入库的耗材进行汇总,并将汇总表提交到财务部。医院中需要的耗材也是由耗材仓库来进行储存和发放的,耗材仓库对库存量的多少要时刻的进行关注,将库房储量适时的进行调整,以防医院对某些耗材有不时之需。

1.2系统用例分析

精准医院耗材管理系统中主要有6大模块组成,本文重点分析耗材预测模块功能。该功能用于对医院耗材预测,由耗材使用模块和耗材预算模块组成。如图2为耗材预测用例图。

2精准医疗耗材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精准医院耗材管理系统功能是建立在满足多级用户在网络上对相关医疗耗材的信息进行访问和管理,为医院耗材信息管理提供了高效安全的管理软件,从而为医院耗材管理提高了效率及节约了成本等。精准医院耗材管理系统功能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在该系统中包含了:耗材入库、耗材出库、耗材预测、库存盘点、系统查询及会计审核。本系统支持多种大型数据库能够实现跨平台运行。系统采用mVC结构,使用技术、XmL等先进技术这样保障了软件的技术性及可扩展性。

2.2系统网络拓扑架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拓扑多层架构设计模式,本系统使用一台服务器作为系统的终端服务器,为了安全起见,还要准备一接其他数据库的数据库访问服务器,还有一台用作网络联接的web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最通行的操作系统。系统的架构图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体系的收集拓扑架构计划,首要含有一台web服务器和一台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首要用来装配web应用程序,数据库服务器首要用来配置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办理与保护。

2.3系统模块设计

本文重点分析精准耗材管理系统的耗材预测模块。预测模块由耗材录入和耗材预算组成。耗材录入模块本系统使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g[4],该技术降低了用户耗材录入难度,提高了用户工作效率。如图5为耗材预测模块流程图。

2.4系统数据库设计

在精准医院耗材管理系统中需要存储大量数据本文,本文仅列举部分重要数据表。如表1所示为耗材信息表。该表主要用于这个表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耗材序号、名称、规格、单位、作废判别等。

如表2所示为入库信息表。包括的内容有入库方式、入库单号、日期、操作工号和入库判别等。

3精准医疗耗材系统实现

3.1系统运行平台

在精准医疗耗材管理系统中,系统架构采用B/S、C/S混合模式,B/S主要用于用户没有在医院使用系统,其目的是解决系统兼容性问题;C/S模式主要用于用户在工作时使用方便。系统开发平台为VisualStudio2015,开发语言为C#,系统数据库本文选择SQLServer2012、系统报表使用Grid++Report报表设计器。系统运行环境为windowsXp及以上系统。

3.2系统实现

由于精准耗材管理系统功能多,本文仅列举耗材使用记录入库实现。护士等耗材使用者在使用耗材时只需要通过扫描耗材上面的标签,便可将使用耗材信息发送到医院耗材管理系统服务器上。在耗材使用记录中包含了,用户使用时间、耗材名、使用病人、用途等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对耗材使用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如图6为耗材录入界面图。

参考文献:

[1]范美玉,陈敏.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

[2]文志林,徐丽军,蔡梅华等.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耗材管控智能化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4).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5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电子编码

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随着RFiD技术的出现并成功应用于物流、仓库管理等领域,其信息读取方便、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等诸多优势在这些场合的应用中显露无疑。将这种技术引入到医院的资产管理中,能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为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运作提供有利保障。

1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医疗设备管理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使用年限长、分散存放在多个科室而难以管理等特点[1]。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医疗设备分散在不同科室清查困难

医院每年都要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其做法大都是:管理部门从数据库中打印出资产账本,然后调动各部门较多的人员组成多个清查小组,在全院开展账—物、物—账核查工作,然后将账物核对情况进行汇总。资产清查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核对设备的资产编号、设备型号规格等。

1.2移动性设备的管理难度大

随着医疗设备的小型化和便捷化,一些小型移动设备较难管理。由于其移动的方便性,随着时间、人员、科室的变化,某设备在哪里以及是否在用很难查清,形成长期账实不符。虽然每年都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但无法通过盘点查清盘盈盘亏的原因,也无法明确相应的责任人。设备的保养、维修、增贬值缺乏信息支撑。

1.3医疗设备信息无法实时获取

医院科室较多,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往往需要进行科室的重组和整合,但在科室调整时没有及时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一旦资产使用单位变更,必然导致固定资产账与实物不符的现象[2]。如果发生机构调整、管理人员岗位调整、实验室整合或拆分并随之出现实验设备调整和流动的情况,而没有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和有关账务处理,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账-物管理的混乱,甚至造成医疗设备闲置或丢失,难以做到账-物、账-账相符的管理目标。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医疗设备管理效果,也制约着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进程[3],迫切需要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变革对医疗设备的管理。

2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由标签产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标签读取以及报表系统4部分组成。RFiD系统框架图,见图1。

2.1标签产生

利用标签打印机,可以产生RFiD标签,产生的标签首先被扫描登记,然后发放给具体的设备,对设备进行跟踪管理。标签的登记与关联分2步:(1)基本信息录入。录入的基本信息包含:①医疗设备的原始信息:名称、规格、类型、生产商、供应商、批号、失效期、商品条码(ReF码)、注册证号等;②库房必须保留的信息:包装单位、采购价格、零售价格、发放科室、采购人、录入人、使用申请人等。信息录入保存后,系统同时将以上信息写入RFiD标签中。(2)建立医疗物资与RFiD标签的对应关系,每个RFiD标签都有一个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本系统采用该电子编码作为医疗物资的唯一标识,建立与医疗物资基本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4]。

2.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负责RFiD标签的登记、发放以及设备状态跟踪。系统中配置了一套数据中心,其主要负责标签的动态信息记录,已经发放的标签贴入到设备后,其相关的信息就进入数据中心。设备的入库、出库、折旧、报废以及日常使用情况都记录在数据中心,并能形成一系列的历史记录,同时能扩展到设备的采购流程中,记录设备采购周期、采购价格等信息。

2.3标签读取

RFiD标签需要配合RFiD读卡器工作,考虑到RFiD的非接触性读取,读卡器可以直接放置在使用设备的各个科室的门口。读卡器读取的数据,直接通过网络连接到标签管理系统。标签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标签的发放记录及系统的相关设置自动进行设备的状态跟踪记录。设备的位置移动、借入借出等过程都能够被自动记录。通过医院无线网络能够满足系统多方面的需求[5]。

2.4报表系统

报表系统提供设备各种状态的跟踪报表、维护表、库存等相关信息,并能完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所有报表功能的处理,提供指定时间段和任意单位部门的资产明细汇总表、资产转移统计报表、资产借用统计报表、历史资产统计报表、资产维修报表、资产折旧报表、资产盘点汇总报表等各种固定资产明细表及固定资产汇总表等各种事务报表的处理和汇总,从多角度动态实时反映了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以将这些报表动态查询结果导出成文档并付诸打印。

3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1)医疗设备日常管理模块。该模块用于对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分类、编号、生产厂家和使用的情况等;提供了医疗设备管理中必要的流程控制,包括资产申报、资产维护、资产分配、资产盘点以及资产跟踪[6]。同时这些信息能与财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交叉校验,避免出现实物与财务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2)医疗设备库存管理模块。该模块用于完成整套库存管理流程,包括出库、入库、移库以及盘点,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处理,比如医疗设备有效期和使用周期的提醒功能等[7]。利用RFiD读写器实时扫描和记录的功能,同时根据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设置医疗设备的提醒。(3)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模块。该模块用于实现医疗设备维修过程的动态管理,能够记录发生在维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信息,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帮助用户找到问题,整个维修过程的管理还包括维护历史记录的查看、相关维修的申请及处理等信息。(4)医疗设备综合查询统计。该模块针对数据库中固定资产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对单条或一批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查询条件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有效字段进行任意组合,对不确定的数据信息还同时提供了模糊查询的功能。利用这些统计信息,能对医疗设备的单位或部门、名称规格、保管情况、起始及结束日期、退出资产、转移资产、历史资产、各部门的资产、有效资产信息等进行有效的管理。(5)系统数据维护模块。该模块完成atS系统中各种数据的增加、查询、打印、修改和删除等维护操作。可以在此模块中进行各种基础数据的维护,包括供应商、部门信息、资产分类、资产状态、资产位置以及资产级别等基本信息。操作人员能够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自动或人工备份,配置读卡器,划分医院区域,设定维护标签的类型及认证规则,这些基础配置信息可被其他系统模块使用。

4系统应用

在实现医疗设备全生命基本信息管理基础上,通过和电子标签系统的结合运用,实现资产快速定位、资产自动盘查、资产快速盘点、资产维修提醒、资产报废等全资产寿命周期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及时维修申请增加了50%;设备使用率提高了20%以上;设备停机率减少了30%以上。应用系统后,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现出固定资产的高投入,给医院带来了高利润的回报[8]。

作者:温剑韩媛张晨星李伟任国宏单位: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兰明.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法规要求[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1):46-50.

[2]许伟.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9):5-9.

[3]王博冉,晁勇,帅万鈞,等.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盘点统计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4):90-91,154.

[4]刘同波,薛万国.基于web的HiS故障报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0,(2):56-57,60.

[5]金辉,王梓名,欧兵,等.无线移动技术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8):36-38.

[6]保鹏飞,汤明新,欧阳亚迪.RFiD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08,(4):351-352.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6

*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特别是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部门联合开展了以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的规范化药库药房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医疗机构药房的软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从*年开展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情况来看,部分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的购进、贮存、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基础设施设备配备不全,药械购进、使用行为不规范,药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为认真贯彻酒泉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酒政办发〔*〕215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以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促进各医疗机构药库药房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目的,通过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医疗机构创建规范化药库药房工作,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意识,促使医疗机构逐步改善和提高药房软硬件设施和条件,逐步形成规范、完善、有序的药品使用管理体系,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推动我市医药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医疗机构规范化药库药房建设工作,进一步创新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管方式,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基本实现购进渠道规范、硬件设施合理、制度记录健全、监督管理到位、药品使用安全有效。具体目标为:

(一)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和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药库药房规范化覆盖率达100%;

(二)城镇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包括计生、妇幼、疾控、厂矿卫生所(室)、个体诊所、各类门诊(除一点两证)药库药房规范化覆盖率达90%以上;

(三)对已建成的规范化药库药房跟踪检查率100%;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计生所药库药房规范化覆盖率达80%以上。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规范化药库药房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经研究,成立酒泉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库药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规科副科长李琳娜担任,具体负责创建规范化药库药房的各项日常工作。

(二)工作职责和分工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负责市直及肃州区城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并对各县(市、区)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负责对本辖区医疗机构已建成的规范化药库药房的跟踪检查;对未创建的进行考核验收。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行动,按照《酒泉市医疗机构药库药房规范化管理指导标准》(见附件)和具体的验收细则,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提高人员素质,严把进货关,做好药品分类摆放和贮存管理,切实抓好规范化药库药房的创建工作。

四、主要任务

1、全面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药品采购渠道,从合法的药品经营企业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各县(市、区)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全面落实药品购进验收、索证索票及药品质量承诺书等规范化管理措施,努力实现从配送源头到零售终端的药品安全一体化管理。医疗机构应设置与诊疗规模相适应并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药品调剂、储存、养护等设施;储存、陈列药品应按要求分类摆放;药品调剂、储存场所应与诊疗、注射等区域分隔。建立健全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及药品效期、不合格药品处理等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真实、完整的药械购进、验收等各种记录台帐,并按规定保管。

2、规范药品调配行为,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各县(市、区)卫生局要督促和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处方调配、临床用药等管理制度,规范处方行为,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加强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纠正药物滥用、特别是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特殊药品、中药饮片、含兴奋剂药品的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确保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监测,有效预警。

3、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要继续加强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针对性抽验,要认真贯彻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中药饮片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甘食药监安[*]92号)精神,加大对基层中药材(含中药饮片)、急救药品等品种的抽验比例,对抽验不合格的药品要依法严厉查处;开展联合执法,通过部门联合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假劣药品进入医疗机构,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4、开展规范化药库药房创建活动。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要参照《酒泉市医疗机构药库药房规范化管理指导标准》,在巩固农村医疗机构规范化药库药房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机构确定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等,联系本地实际,修订和完善具体的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对已建成规范化药库药房的医疗机构,要进行全面的跟踪检查;对尚未建成的,要按照新修订的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组织检查验收。

五、工作步骤

(一)学习动员阶段(*年4月20日至*年5月1日)。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组织药品从业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酒泉市医疗机构药库药房规范化管理指导标准》,成立药械管理组织,认真开展规范化药库药房建设工作。

(二)自查自纠阶段(*年5月1日至*年6月30日)

已建成规范化药库药房的医疗机构,要对照指导标准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对尚未通过规范化药库药房验收的,要按照新修订的建设标准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和自查自评,自评符合标准的,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上报自查报告并提出验收申请。

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局要认真做好规范化药库药房的验收和跟踪检查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于*年5月10日前将检查范围涉及的医疗机构名单和实施方案以书面和电子文件形式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法规科和市卫生局医政科。

(三)考核验收阶段(*年7月1日至*年9月20日)

由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提出申请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对已建成规范化药库药房的医疗机构进行跟踪检查。

(四)评价汇总阶段(*年9月20日至*年10月20日)

各县(市、区)上报检查结果,并书面上报工作总结。

六、奖惩措施

(一)医疗机构创建规范化药库药房工作考核验收结束后,由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局联合授牌,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示。对考核验收未通过的医疗机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二)对取得规范化药库药房的单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减少检查频次及抽检品种数。对未达到规范化药库药房标准的,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及抽检品种数。

(三)各县(市、区)应将医疗机构规范化药库药房创建工作与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对在创建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将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四)对建成规范化药库药房的医疗机构,在确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机构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是建立健全药品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核心内容。医疗机构作为药品流通环节的终端,药品质量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局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库药房规范化建设的领导,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药库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库药房规范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2、从严要求,扎实推进。

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库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督导检查,对管理不到位,规范化建设滞后的医疗机构,要进行重点监管。对已取得规范化药库药房的医疗机构要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开展跟踪检查,发现问题依法查处。

3、加强协作,齐抓共管。

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局要进一步加强协作,相互沟通,齐抓共管,狠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共同促进医疗机构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水平。要主动与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密切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共同做好辖区内药品使用环节的药品质量监管工作。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局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要把宣传工作落实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药械管理的关键岗位和人员,重点加强对医疗机构药事部门有关人员的培训,使其正确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社会宣传的力度,使广大群众了解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和基本用药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用药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管理职责

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应保证本机构执行国家有关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及本标准,对本机构使用药品的质量负领导责任。

2、医疗机构应设置药品质量管理机构或专职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乡镇以上(含乡镇)医疗机构应设立药品质量管理机构。

3、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各项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定期检查和考核,并如实全面记录。制定的有关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

药品质量管理、购进、验收、养护、保管等工作岗位的质量责任制度;药品购进验收的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的管理制度;药品陈列养护的管理制度;药品调配及处方管理的制度;药品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的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制度;卫生管理制度;人员培训体检的管理制度;服务质量的管理制度;有使用中药饮片的医疗机构,制定符合中药饮片购销存管理的制度;使用特殊药品的,制定特殊管理药品的购进、储存、保管和使用管理的制度;

二、人员与培训

1、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2、负责药品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

3、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经资格认定的人员,方可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相应的药学专业技术活动,从事药品采购、验收、养护、保管人员应具有初中(含)以上文化程度。医疗机构从事药品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当接受药监部门组织的培训并取得上岗证。

4、医疗机构每年应组织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发现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应调离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

5、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本单位药械从业人员进行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并建立档案。

三、设施和设备

1、医疗机构应有与其开展的诊疗业务相适应的药房和药库,并且环境整洁、无污染物。药房、药库应与诊疗、办公生活等区域分开。

2、医疗机构药房和药库应配置以下设施设备:

(1)便于药械陈列摆放的设施设备,药械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2)药库应配备符合药品标准要求的常温、阴凉和冷藏保管的设备,按照药品储存要求设置常温,阴凉,冷藏库(区);各药房、药库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3)调节和检测温、湿度的设施设备;

(4)防尘、防潮、防污染和防虫、防鼠、防霉变及防盗、防火、安全用电等设施设备;

(5)中药饮片所需的调配处方和临方炮制的设施设备。

3、设置药库的应划分合格、发货、不合格、待验、退货等库(区),中药饮片仓库零货称取应设专区。以上各库(区)均应设有明显标志,实行色标管理,其中待验、退货为黄色;合格、发货为绿色;不合格为红色。

四、过程管理

(一)购进与验收

1、医疗机构必须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本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工作;使用药品的相关科室或人员不得私自购进药品。

2、村卫生站(室)、计生所可以委托本乡镇卫生院代为采购药品、医疗器械。乡镇卫生院不得将药品代购资格转包给个人或者其他单位,销售药品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3、购进药品、医疗器械应以质量安全为前提,从合法的企业进货;首次从供货企业购进药品应索取供货企业合法证明文件,确认其合法资格,建立档案并做好记录。

4、购进药械时应向供货单位索取并审核以下资料:

(1)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药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向生产企业直接购进的,还应当索取相关品种的生产批文和首次购进药品报告书。

(2)有保证质量条款的书面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书;

(3)企业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的销售人员“授权委托书”原件。并附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购进进口药品时,除应向供货单位索取上述资料外,还应索取以下资料,加盖公章:

(1)《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

(2)《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同时还需索取法定药品检验所核发的批签发证明文件。

上述资料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整理,归档备查。

5、购进药械,必须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收人员应根据原始凭证逐批验收并记录,验明药品、医疗器械合格证明和其他包装标识,必要时送检验机构检验。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医疗器械购进记录。

6、从药品库房分发至各药房以及乡(镇)卫生院代为辖区卫生所采购的药品,应有内容齐全的药品调拨单,调拨单应有双方签字。

7、购用植入介入器械,还应建立使用记录,医疗设备档案。

(二)储存与养护

1、药品、医疗器械应按规定的储存要求分类存放,并做到:

(1)药械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库(区)中;

(2)在库合格药品、不合格药品、待验药品及退货药品放置相应库(区),实行色标管理;

(3)药品与仓库地面、墙、顶之间应有相应的间距或隔离措施;

(4)药品应按批号集中码放;近效期的药品按月催销并有明显标志。

(5)药品与非药品、内用药与外用药之间应分开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6)特殊药品应当专库或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专帐登记,帐物相符,其使用应符合特殊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

2、药品养护工作必须做到:

(1)做好药房、药库温、湿度的监测,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其温、湿度进行监测。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的,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2)对库存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质量不稳定的药品、近效期药品、长时间储存的药品应重点养护;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按其特性进行养护。

(3)对药房、药品仓库进行清洁卫生,保持药房、药库干净整洁、药品陈列摆放整齐,药柜、货架无积尘。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复查处理。

3、医疗机构应对质量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其管理重点为:

(1)发现不合格药品应按规定的要求和程序上报;查明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分清质量责任;

(2)不合格药品要有明确标识、放入不合格库区,并按照规定报废、销毁并记录。

(三)调配和使用

1、医疗机构必须在依法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凭执业医师或符合条件的医生处方调配药品。

2、持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单位,必须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组织配制。配制的制剂应严格在本院使用。

3、调配拆零药品时,人员、工作环境、工具、包装袋应当符合要求,应注明规定的内容。批量拆零应建立记录。

4、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按要求审核处方合理性,促进合理用药。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经处方审核发现有用药安全问题时,应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发现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应拒绝调剂,并及时告知处方医师,但不得擅自更改或者配发代用药品。

6、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发出药品时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相应的用药交待与指导。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7

关键词:oRaCLe;医疗保险数据库;自动定时;自动备份

中图分类号:tJ2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10-0000-02

automaticallyScheduled&BackupsResearchandDesignBasedonoRaCLeHealthinsuranceDatabase

HuHengjin

(JiangsuSuiningHealthinsuranceadministration,Xuzhou221200,China)

abstract:Healthinsuranceisoneimportantinsuranceofoursocietyinsurance,alsoimportanttoChina'ssocialsecuritysystem.therefore,howtousecomputertechnologytomanagemassinformationisparticularlyimportant.inthispaper,thisstudydesignbyusingtheoRaCLehealthinsurancedatabase.

Keywords:oRaCLe;Healthinsurancedatabase;automatictiming;automaticbackup

现如今随着医疗保险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涉及的领域亦随之扩大,同时处理的信息量也得到飞跃性的提升。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医疗保险数据进行有效、快速的统计与处理,本文在此利用oRaCLe进行医疗保险数据库的研究与设计,通过对oRaCLe医疗保险数据库的体系结构的设计,对自动定时备份功能结构进行了研究。

一、oRaCLe医疗保险数据库的基本体系结构

(一)oRaCLe数据库系统

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与政府、商业等重要机构的大型数据库系统,oRaCLe数据库比普通的SQL数据库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和更杰出的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具有庞大计算机网络覆盖以及巨大数据运行量的相关部门对于数据大批量处理的高要求。

oRaCLe数据库具有良好的数据安全性,该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密文存储和传输用户的加密信息,确保了自身的安全可靠性;采用整体传输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数据破损。

(二)医疗保险数据库体系结构

1.医疗保险数据库特点。

数据方面:医疗保险数据库具有数据来源广泛、数量庞大、延续时间长等特点。医保数据要涵盖各种政府部门的要求和参加保险的单位、个人的信息,以及及时性强的医疗器械和医药信息等内容,具有多样化的数据类型,来源极为广泛。由于医疗保险数据类型多样,内容繁杂,所以其具有海量的数据内容,造成了数据库的快速扩容,每天都有新的信息记录进来。如门诊信息、疾病信息、药品信息等。另外,因为医疗保险的时效性较长,导致了医保数据库记载周期不断增加的特点。

性能方面:医疗保险数据库对于记录数据的可靠性和变更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是其在性能方面的主要特点。基于我国目前社会福利正处于不断发展上升阶段的基本情况,为了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利益,加强对医保基金的控制和管理,医保数据库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2.医疗保险数据库结构。

医保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各类政府指标,人员信息以及行业信息和业务操作信息等。为了便于结合oRaCLe数据库系统,医疗保险数据采用了较为成熟的星型关系表储存方式。并设置了时间机制和汇总机制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对参保单位、个人信息以及药品信息、医院信息、社会查询、资金额度等实施管理。

根据医疗保险数据的周期性,在时间机制里安排门诊和住院信息的数据,每天整理当前信息,储存历史数据。而综合机制的内容更加宽泛,主要是进行业务数据的转换和相关汇总。

二、自动定时备份的功能结构研究

(一)oRaCLe备份方式简述

oRaCLe数据库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其中物理备份又分为脱机备份和联机备份。

脱机备份又称冷备份,是使用操作系统的拷贝命令备份与数据库相关的物理文件。冷备份的不足之处是在实施备份的全过程中,数据库必须是处于关闭状态。

联机备份又称热备份,适用于数据库运行的状态,保证连续操作。它是在数据库运行的状态下进行的物理备份,热备份的不足在于不易操作,维护成本高。

逻辑备份不对数据库位置的备份过程做记录,仅拷贝数据库的数据。使用export工具备份数据库的时候,数据库必须打开。

(二)自动定时备份的意义和优势

数据库备份是进行数据库修复的基础,而自动定时备份与原有人工手动备份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避免了人工录入资料的手误,增加了数据的可信性和准确性;节省了原来备份数据的时间,给数据库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管理。

三、oRaCLe医疗保险数据库与自动定时备份的设计与实现

在使用CRon定时备份oRaCLe数据库的时候,用户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CRontaB文件的脚本。下面以备份oRaCLe数据库中的teSt用户为例说明如何制定脚本。

步骤1:确定要定时自动执行作业的用户,以oRaCLe用户登录服务器。

步骤2:编辑备份oRaCLe数据库的脚本。

(一)使用vi编辑器创建文件backup_oRaCLe.sh

(二)编辑文件backup_oRaCLe.sh的内容如下

#Start

#part1

oRaCLe_BaSe=/export/home1/oRaCLe

exportoRaCLe_BaSe

oRaCLe_Home=/export/home1/oRaCLe/product/9.2.0

exportoRaCLe_Home

oRaCLe_SiD=orcl

exportoRaCLe_SiD

oRa_nLS33=$oRaCLe_Home/ocommon/nls/admin/data

exportoRa_nLS33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lib:usr/lib:$LD_LiBRaRY_patH

exportLD_LiBRaRY_patH

nLS_LanG=american_america.ZHS16GBK

exportnLS_LanG

patH=$oRCLe_Home/bin:/usr/bin:/usr/ucb:/etc:/usr/

#part2

RQ=`date+”%y%m%d%H%m%S”`

#part3

/export/home1/oRaCLe/product/9.2.0/bin/expsystem/pw_system

owner=test

file=/export/home0/oRaCLe/backup/test$RQ.dmp

log=/export/home0/oRaCLe/backup/test$RQ.log

#end

文件内容说明:

文件的内容包括两部分:

part1:oRaCLe用户的环境变量设置。

part2:RQ是一个变量,其值表示当时系统的时间。

part3:/export/home1/oRaCLe/product/9.2.0/bin/expsystem/pw_systemowner=test

file=/export/home0/oRaCLe/backup/test$RQ.dmp

log=/export/home0/oRaCLe/backup/test$RQ.log

该语句使用oRaCLe的exp命令对数据库进行逻辑备份,备份产生的文件名字为所导出的用户名与RQ变量的组合。

步骤3:创建crontab文件

(一)使用vi编辑器创建名字为cron的文件,其中为用户的

名字,在本脚本中应该是:vioRaCLecron。

(二)文件的oRaCLecron的内容如下:

3020***sh/global/oRaCLe/oradata/backup_oRaCLe.sh

该文件的格式说明如下:

该文件的每一个条目必须含有6列、5个时间域,每个域之间要用空格分隔,其中:

第一列表示分钟:1-59,第二列表示小时:0-23,,第三列表示日:1-31,第四列表示月:1-12,第五列表示星期:0-6(0表示周日),第六列表示要运行的命令。

在前5个时间区域中可以用星号“*”来表示连续的时间段。如果对某个时间域没有特别的限定,应该在该区域内填入“*”。

步骤4:提交任务

使用如下命令提交该任务给系统进程cron:crontaboRaCLecron,同时创建文件的一个副本放在/var/spool/cron/crontabs目录中,文件名就是用户名oRaCLe。

通过上面的设置,在每天20:30分将自动执行oRaCLe数据库的备份,文件名字test,如:test100901203000.dmp,orcl_user100901203000.dmp,由于每次脚本启动的时间不同,所以可以在服务器上保留近期多个数据库备份,一旦数据库出现问题,可以利用最近一次的备份进行数据库恢复,保证医保数据库长期不间断运行,使得前台各医保网点能时时交换和处理数据。

参考文献:

[1]周文杰,周宝林,宋传军.从oRaCLe体系结构方面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优化[J].医疗设备信息,2006,5

[2]张涛.关于oRaCLe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5

[3]王无江.基于oRaCLe触发器的数据实时同步的实现――在员工医疗保险系统中[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8

关键词:计量管理;智能系统;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近年来,医患纠纷越来越多,医院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就诊安全,而这不仅仅取决于医生的基本业务水平或药品质量安全,医疗设备的质量与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现在医院中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配备越来越齐全,医疗设备的质量及安全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医院质控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医疗设备计量检测可以科学地评估医疗设备的性能和质量,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例如,如果放射影像设备没有定期进行计量检测,就会出现性能指标降低或是分辨率下降的情况,造成影像模糊,易发生漏诊、误诊等。为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患者使用时的安全,医疗设备计量检测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现在医院中医疗设备的计量检测一般于每年固定时间由省级或市级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合格则发放合格证书。但是由于医院内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使用科室分散,每种医疗设备的检测周期不同,虽然一般都由专人负责计量管理工作,仍然经常会出现漏检、重复检测等管理混乱的情况。

另外,现在部分医疗设备在日常维护中没有贯彻医疗设备计量检测的要求,故障维修后没有进行相应的计量检测,即使由厂家或维修人员进行了计量检测也没有记录,出现问题无法查证。这些都造成了目前医院计量管理工作的混乱现状。加强医院计量管理对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计量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影响医院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为解决目前医院计量管理工作混乱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套智能的计量管理系统软件,将医院的设备在用情况、维修记录以及计量检测结合在一起,对医疗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设置计量到期提醒,维修情况提醒,解决了计量管理混乱的情况。

2系统简介

本计量管理系统基于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采用VisualBasic6.0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写设计,系统主要分为医疗设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和医疗设备年检计量管理模块三部分。

整个计量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医疗设备计量情况进行综合性管理:对设备的计量自检及年检进行记录,对设备的计量年检时间进行提醒。

3软件流程

本计量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对各部分的功能及流程进行介绍。

3.1医疗设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医院内医疗设备种类及数量较多,使用科室较为分散,经常出现设备转借其他科室的情况,这就使医疗设备的在用管理极为不便,常出现无法确定某件医疗设备处于何处的情况,到年检的时候经常出现漏检的情况。该模块主要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医院中,每一件医疗设备都有固定的编号,系统数据库中存有该医疗设备的设备名称、使用科室、在用情况、年检周期、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生产厂家、使用人、维护人、检测单位等信息。对于新进设备,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编号,该编号为固定唯一的,这就保证了管理的单一性。

同时,新进设备的基本信息需要录入系统,将其名称、使用科室、在用情况、年检周期、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生产厂家、使用人、维护人、检测单位等信息存入数据库,保证在医疗设备年检计量管理模块及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中可以查询到该设备的信息。当科室中有设备需要报废停用时,科室填写报废申请,在管理系统中将在用情况改为报废或停用,并将该设备移出日常管理状态,这样在计量管理模块及维护计量管理模块中就无法查询到该设备的信息,避免了废弃设备在下次计量年检时依旧被记录为需检,造成浪费。设备存在转移到其他科室使用的情况时,需将使用科室修改,保证了对每台设备使用地点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

3.2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

在医院日常运营中,每天都会有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过去医院内对医疗设备的日常计量重视不够,设备维修后不进行计量检测,只要设备能够工作就认为已维修完成,但经常会出现维修后的设备检查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而现在医疗设备的日常计量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维修后的医疗设备需要工程师对其进行计量检测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维修后设备的运行情况能够得到追踪记录,本计量管理系统别设计开发了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该系统可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及维修计量检测后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

当科室有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通过电话将设备的编号、使用科室、设备故障等情况上报给设备维修工程师,工程师根据编号、使用科室查找到设备后,将设备故障情况记录到系统,维修状态设置为待修,并分派维修人员。维修系统连接到墙上大屏幕,所有维修工程师都可以看到各自需要维修的设备名单,这样可保证故障设备得到及时维修。当维修完成后,相应维修工程师将维修结果添加到系统中,维修状态设置为已完成,并对是否进行日常计量进行选择,以便后期追踪检查。

3.3医疗设备年检计量管理模块

医院内所有的医疗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计量检测,需要计量部门出具检测合格证。而每类设备检测周期均不同,有半年期、一年期。每类设备检测部门也不同,分为省级计量院和市级计量所。同时,医疗设备的使用科室较多,经常会出现漏检的情况。计量管理系统结合设备在用情况系统,将每台设备的计量情况,特别是上次年检日期及年检周期记录在数据库中。通过查询系统可以查询到到期应检设备的名单,这样就避免了仪器漏检的情况。并且每年计量检测后各设备的检测证书号也存于数据库中,当其他部门进行检查时可以快速查询到证书号及检测情况。

4结论及展望

通过日常使用,该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医院计量管理工作中管理混乱的问题。该系统将设备管理、维修管理及计量管理结合到一起,为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带来便利。但该系统仍存在部分问题:现阶段只能单机运行,无法与医院信息化管理内网连接,计量管理信息只能由计量管理人员获得,而医疗设备使用科室无法看到设备的管理运行情况,只能通过电话进行沟通;维修状态、计量到期提醒也无法及时到达各科室。后期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优化设计,使该系统更加完善,为临床工作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杨鸣,尹君伊,刘剑.浅谈医疗设备与计量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2,20(01):60-61.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9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各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实现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从分析医院成本管理现状入手,阐述作业成本法引入到医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并对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期望对弥补医院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的成本核算不足有所帮助。

【关键词】

医院;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

一、医院成本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以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为基础,参照依据为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医院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四个层次,其核算依据为医院成本会计制度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虽然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核算过程较为简单、易于理解,但是却难以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暴露出以下弊端:

(一)成本管理意识单薄

大部分医院将成本核算只归于财会部负责,没有调动起各科室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在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下,各科室及职工没有明确划分自身应承担的成本管理责任。同时,部分医院普遍存在着重成本核算、轻成本管理的思想,没有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经济责任制度联系起来,使得成本管理效果欠佳。

(二)成本信息真实性不足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以业务量、职工人数作为分摊间接成本的标准,没有根据资源的实际消耗情况追溯成本核算对象,使得成本分摊过于粗放,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与真实成本存在着一定偏差,增加了成本决策的不确定性。

(三)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

部分医院过于重视成本控制,不惜采取降低服务质量的手段达到成本控制目标,对医院日常经营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医院将收入和支出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没有关注资本运行质量和资本负债结构等问题,使得医院出现了增收不增效的现象,没有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二、医院成本管理中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又被称为aBC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引入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消除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有助于提高医院成本管理效率,其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全院职工成本意识的客观需要

医院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能够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科室,改善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的成本管理现状,调动起全院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作业成本法将医疗服务流程细化到每个作业,通过考核每个作业的完成情况,从而评价作业负责人的工作绩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质量。

(二)是提高成本信息质量的客观需要

医院在成本核算中运用作业成本法,可将医疗资源与医疗服务项目紧密联系起来,在充分考虑医疗服务流程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的具体耗用情况将成本分配到服务项目中,使得分摊依据更加合理,有助于提高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是强化成本事前事中控制的客观需要

医院在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促使预算管理结合医院各项服务流程进行管理,实现对成本的事前控制;另一方面,可将医疗服务划分为多个作业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增值作业的发生,强化成本事中控制。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

购置医疗设备是改善医院医疗条件,增强医院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医院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合理计算设备所提供的医疗项目成本,将其作为决定是否购置医疗设备的重要依据。

三、医院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一)确定作业成本库及其动因

1.作业成本库的建立。医院要根据医疗服务消耗资源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作业成本库,用于归集相同成本动因引起的不同成本。作业成本库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因素:一是考虑资源昂贵、金额重大、对整个作业链影响较大的作业;二是考虑各个作业之间的相关性和连贯性,通过对前后小作业进行吸收将其确认为主要作业;三是考虑影响每项作业的资源动因,判断其是否为同质的成本形态,若同质则归集为同一作业成本库。如,a、B两种医疗服务所消耗的消毒成本虽不同,但是却都是由消毒作业这一成本动因引起的,所以应将其均归集到消毒作业成本库中。医院应根据医疗服务过程的复杂程度确定作业成本库的数量。

2.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作业成本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医疗服务项目的分配标准,直接关系到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在确定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保实际作业消耗量与成本动因消耗量有较高的关联度;二是充分考虑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可能出现的行为后果;三是选择信息成本相对较小的成本动因。在实际操作中,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一般采取经验判断法,先由多位实施者分别进行判断,而后再整理确定为作业成本动因。

(二)确定资源成本库及其动因

1.资源成本库的建立。资源成本库用以反映医疗服务所产生的原始消耗,主要包括直接计入的成本和间接分摊计入的成本。其中,直接计入资源成本库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员工资、材料费、业务费、公务费、药品费;间接分摊计入资源成本库的成本,主要包括房屋设备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这些费用的分摊计入要根据资源使用方式进行确定。

2.资源成本动因的确定。资源成本动因用以反映作业对资源的耗用情况,可采用经验法、测量法以及回归法对资源动因进行确定。经验法是通过访谈的方式确定资源动因和资源消耗;测量法是利用仪器仪表来计量资源消耗,仅限于对水、电、气资源消耗的确定;回归法利用统计数据建立公式对资源动因进行确定,确定结果较为准确。

(三)资源成本分配

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每类作业成本库中,并确定资源耗用量。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在人员工资分配中,将基本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等工资构成,按照职工在各个作业中心所花费的时间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而后计算各个作业中心的工资总和,得到各个作业中心的人工成本;二是在水电费分配中,按照水电表测算各个作业中心消耗的水电费。对于未安装水电表的作业中心,按照作业中心的设备功率及工作时间对水电费进行分摊;三是在材料耗用分配中,根据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材料的实际耗用量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或按照直接耗材的比例将材料耗用量分摊到作业中心;四是在药品费分配中,将药品耗费直接计入各作业中心的成本中;五是在业务费分配中,根据医疗项目的例数分摊到各个作业中心;六是在设备折旧费和房屋修缮费分配中,按照设备价值、使用时间分配设备折旧费,按照占用房屋面积分配房屋修缮费;七是在其他费用和管理费用分配中,按照医疗项目例数进行分配。

(四)确定医疗服务项目成本

根据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和作业动因总数计算各作业中心单位作业动因的成本分配率。由于医院都按照医疗项目进行收费,所以可将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为医疗服务项目。根据医疗服务项目消耗的作业量和已经确定的成本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中,并求出被分配的各作业成本之和,即为医疗服务项目总成本。单例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医疗服务项目总成本除以医疗服务项目的发生例数。

四、应用案例

下面以某医院a科室为例,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确定作业中心

a科室分为人力管理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病房中心、诊疗费用中心,根据成本发生类型的不同,确定作业中心和作业动因,具体为:

1.与人力成本相关。第一,根据每天工作人数确定技师成本;第二,根据接诊量确定管理人员成本;第三,根据每天工作人数确定医护人员成本。

2.与行政管理成本相关。根据接诊量确定行政管理费。

3.与病房成本相关。第一,根据消毒面积确定日常消毒费;第二,根据病房面积确定病房折旧费;第三,根据病房设备维修面积确定病房维修费;

4.与诊疗费用相关。第一,根据接诊费确定设备维修费;第二,根据耗水量确定水费;第三,根据耗电量确定电费;第四,根据取暖面积确定取暖费。

(二)确定资源动因

a科室耗用的资源包括:第一,人力资源,具体为技师、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成本。第二,管理费用,具体为办公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车辆维修费、科研培训费。第三,固定资产,具体为病房折旧费、病房修缮费。第四,保障服务,具体为水费、电费、取暖费以及设备维修费。

(三)诊疗项目单位成本计算

将2014年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归集到上述4个作业中心中。a科室的诊疗服务项目包括X线摄影作业、螺旋Ct作业、放射治疗作业3项作业,将作业成本分摊到这3项诊疗服务项目中。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作业成本动因率=作业中心成本总额/作业中心成本动因总数诊疗服务项目作业成本=诊疗项目耗用的成本动因数×作业成本动因率诊疗服务项目间接成本为各项诊疗服务项目作业成本之和诊疗服务项目总成本=诊疗项目直接成本+诊疗服务项目间接成本诊疗服务项目单位成本=诊疗项目总成本/接诊量

总而言之,作业成本法能够准确计算出各类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消耗,为医院实施成本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作业成本法以资源消耗作为核算基础,从成本产生的各个细节入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核算作业成本,能够客观反映出医院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避免发生资源浪费情况,从而有利于强化医院经济管理,保障医院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作者:杨昌真单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参考文献

[1]陈利娜.基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112-114.

[2]刘智升.医院成本核算中的作业成本法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56-57.

[3]何应平.企业财务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32):41-43.

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篇10

关键词:医用耗材;管理现状;规范化管理

1.医用耗材管理现状

医用耗材是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使用的,按国家相关法规纳入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或取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许可并具有医疗特征的消耗性材料,包括一次性及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等。医用耗材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诊疗人数的迅猛增加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着新的改革和挑战。据《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增长1.3%)。2015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6次。面临如此庞大的就诊人群,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用耗材需求随之增大,品种和规格增多,然而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耗材种类繁多,名称混乱;产品更新换代快;支出比重过大,不合理增长过快;供应商构成复杂;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监管困难等问题[1~2]。随着新医改的提出,国家及各地区卫计委出台了各种药械政策,由此给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医用耗材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规范化管理,不仅能节约医院成本,而且能够降低病患的就医成本。针对目前医院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医疗机构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临床服务效率,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医用耗材管理流程。

2.医用耗材的管理规范

2.1准入与采购

严格准入,精细管理。医院应当建立严格的新增医用耗材准入审核制度。临床科室提交医用耗材新申请,医院耗材管理部门需严格审核产品及厂商资质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资质审核包括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销售授权等。同时,医院物价与医保部门对产品的收费和医保信息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由医院采购专业委员会进行讨论与论证是否予以准入[3]。对于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严格执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2012年12月,原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医疗机构和高值医用耗材供应商必须通过各省(区、市)建立的集中采购平台开展采供[4]。对于集中采购目录外医院确实需要使用的高值耗材,需由医院采购专业委员会准入,并到省市集中采购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时应当同时考虑配套使用的医用耗材在设备全生命周期内可能发生的成本等因素。加强专机专用医用耗材的管理,在设备立项前必须结合医用耗材进行综合论证。

2.2验收与存储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用耗材验收、入库及出库制度。设专人验收,验收人员须熟练掌握医用耗材验收标准,在规定的验收区内按验收程序进行操作。高风险耗材应借助条码或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验收,确保产品可追溯。验收时,实行三查九对:查验包装是否破损,查验标识是否清晰,查验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核对供货单位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生产企业、灭菌(生产)批号、有效期、数量价格以及特殊储运要求。进货查验记录应妥善保存,一般医用耗材记录应保存至医用耗材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2年或者使用终止后2年。植入性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应当永久保存。冷链管理产品应当严格按冷链要求验收并加强储运过程的监管,储运方式及储运温度应符合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5]。设置符合医用耗材储存要求的场所作为库房。相对独立,库房面积与库存量相适宜,按类别分库管理、分区存放,高风险及穿刺器械特殊管理。库房质量管理包括安全管理(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污染)、库房温湿度管理、效期管理(先进先出、按批次发放、出库复核),对在库物品定期养护,避免过期、失效、损坏,对库房的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建立定期检查记录制度。

2.3使用与评价

医疗机构使用医用耗材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采用与患者疾病相适应的医用耗材进行诊疗活动;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疾病诊疗常规,严格掌握应用适应证,患者在使用前应当知情同意。作为管理部门,切实开展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定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监督与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落到实处,成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到临床科室对高值耗材(包括植入类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进行不定期抽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与分析,并告知临床科室加以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统一的医用耗材申领管理平台和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医用耗材的申购、领用和管理,科学计划领用。对医用耗材临床使用人员和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组织开展新产品前培训及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医用耗材评价是医疗机构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医用耗材供应和使用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促进医用耗材合理使用的过程。包括采购前评价、验收评价、供应商诚信评价、使用评价等。根据已建立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医用耗材管理工作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等综合评价分析。

2.4安全性监测

安全性监测的内容包括由于产品可靠性、可用性、产品内在风险、人为风险等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等。医院耗材管理部门应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管。各临床使用科室设专人作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员,专责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和上报。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医疗机构应当逐步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医用耗材安全性监测,构建安全性监测网络系统。

3.医用耗材管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医用耗材管理正经历物流模式、采购模式、风险评价办法、经济管控措施等各项变革与创新。集中采购、第三方物流、SpD一体化供应模式、医院耗材资源管理HRp新模式、实现物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将成为今后医用耗材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抓好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医院耗材管理人员应高瞻远瞩,勇于创新,探索更科学、合理、有效的医用耗材管理模式。

作者:邓宝芸景明张阳付延安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供应处

参考文献

[1]李涵,钱明理.医用耗材成本控制方法及效益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3):244-246.

[2]黄昕,吴云涛.改进医疗耗材管理,加强医院成本控制[J].卫生政策与管理,2012,50(26):117-118.

[3]郑敏.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2,35(14):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