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4:02

建筑信息安全篇1

目前,北京有很多工地在监管上仍然仅依靠安全管理人员巡逻监管,缺乏科技智能化手段。为了在建筑工地推进智能化管理,配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已试运行了两三年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实践检验和不断改进调试,该系统日趋完善。奥体文化商务园项目在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项目数字信息化,建立数字化监管模式。数字信息化监管作为工地监控信息工作平台,综合处理所有安全相关信息,项目部将每个月的安全生产情况上传到集团的信息工作平台中,实现集团、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项目监管人员可远程控制安装在建筑工地的摄像机——“电子眼”,实时调阅工地现场图像场景。

二、“电子眼”编织安全网

为了对工地实施有效监管,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奥体文化园项目部建立了“平安工地”信息化建设方案。在数字信息化系统的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建设中,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投入资金8万余元,在奥体文化园区项目工地上试点安装了“电子眼”。目前这些“电子眼”已经在该项目“上岗”一年多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记者对奥体文化园项目部进行了采访。项目副书记魏立柱介绍说,该项目工地共安装有8个“电子眼”,负责对3万多平方米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保卫等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电子眼”分别安装在工地大门口、人员进出场刷卡门口、工地最高点、材料储备区、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作业面等关键位置。“电子眼”采集到的视频信号经过压缩编码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项目部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随时查看施工现场的情况:工地现场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履职在岗……这些信息均能通过“电子眼”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施工现场24h远程监管。项目管理部门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建筑工地的运行作业情况,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弥补人员不足带来的管理死角。这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可以加强现场工人的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到这个“电子眼”信息监控系统,魏立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工地面积大,涉及点广、周边的人员复杂。自从工地安上了‘电子眼’,工地的各个角落的情况就一目了然,起到了实时监控的作用。工地里发生安全隐患,以往只有安全管理员巡视到的时候才能发现,现在立刻就会被‘电子眼’捕捉到。”魏立柱举了个例子,按照有关规定,如果风力大于5级就要禁止塔吊作业,但有时候虽然项目部已经下达禁止塔吊作业的指令,但仍然会有工人为了赶进度,在大风天气继续作业。通过“电子眼”的监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施工现场有人违反规定作业,并立即予以制止,避免发生事故。此外,由于奥体文化园项目是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因此在动火作业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动火人员需持有动火证,现场还需要有项目部管理人员、监理方管理人员监护。而“电子眼”对动火作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有关人员是否到位,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等异常情况,监控系统还会自动报警,有效地消除了火灾隐患。“电子眼”的应用,使工地管理更加精细化,对事故隐患的预防更加切实有效。奥体文化园项目部技术主管肖鹏谈起项目数字信息化,深有感触地说:“施工高峰的时候,交叉作业特别多,施工面积大,技术部门即使每天不停地跑现场,也照顾不到全部。一年下来,我光鞋就坏了6双。自从采用了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化技术后,我们能够在监控中心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情况实现远程视频监控,配合着对重点部位进行现场监控,对搞好现场施工科学管理、降低各类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等,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提升集团管理水平,大幅节约管理成本,确保施工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三、安全培训显新意

建筑信息安全篇2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志码】B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但建成以“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上下信息畅通和有效数据共享是建筑企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安全管理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素。安全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重新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资源和环境等,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内部办公、项目管理、现场操作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和应用,以提高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公司内部管理网络进行改造,搭建公司的数据资源平台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框架,建立起符合公司总体规划的内部安全管理网络,完成信息化集成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完成部分安全硬件建设和安全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使安全信息系统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关键。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和掌控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实现及时发现消除违章、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高效办公和解决问题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中运用门禁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扬尘自动喷雾系统、施工升降机智能控制系统、网络办公系统、资料录入无纸化办公系统,不断提高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水平,将及时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利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全面协调,是企业施工安全生产的保障。下面列举几点信息化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实例,供大家探讨。

一、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

1.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实行劳务人员实名制,大力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在施工现场配备专职或兼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负责登记劳务人员的基本身份信息、技能状况、从业经历、考勤记录、诚信信息、工资结算与支付以及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等情况。施工劳务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劳务人员实名制资料,并委派专人或独立部门实施管理,在承包工程项目时应将劳务人员的相关实名制资料报施工总承包企业核实、查验。施工总承包企业也应配备现场专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监督施工劳务企业实名制管理情况,对劳务实名登记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业绩档案等信息进行核实,并留存相关资料。进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在项目劳资管理员处进行实名制登记,递交相关实名登记资料,办理门禁进出登记卡,刷卡进出施工现场,无门禁卡严禁进出施工现场。通过刷卡进出和实名制登记制度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管理,建立务工人员的安全业绩档案,有效地对务工人员进行动态监控,了解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业绩、工资支付等情况。施工总承包单位、工程承包单位应当投入必要的费用,建立门禁打卡系统,并与企业进行联网,纳入企业管理考核内容。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应实行监管,并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劳务用工管理,落实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各项要求。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实名制管理的宣贯、推广及施工现场的检查、督导工作。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将劳务人员的实名登记信息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逐步实现不同项目、企业、地域劳务人员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建立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建筑务工人员的用工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推进劳务人员的诚信信息和安全业绩管理,对发生违法、违规、违章记录行为以及引发的责任人,记录其不良行为并予以通报,或采取其他方式对务工人员进行限制等措施,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施工作业用工环境。2.施工企业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1)施工企业关键岗位实名制人员:1)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2)各类注册执业人员: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3)现场专业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资料员、见证员、取样员、标准员、机械员、劳资管理员。4)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人员。5)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岗位人员。6)不在上述范围内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从业人员。(2)结合业务登记实名制信息。a.单位办理资质等业务时登记。办理资质新设立、升级、增项、延续、变更及施工图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备案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b.个人办理资格业务时登记。注册人员在办理初始注册、延续注册、增项注册、变更注册、继续教育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现场专业人员在办理岗位证书、继续教育、延期登记、变更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安全管理三类人员在办理a、B、C证首次申请、延期、变更、继续教育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岗位人员在办理岗位证书、继续教育、延期登记、变更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在办理首次申请、延期、变更、遗失补办时要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3)实名制登记信息内容。基本信息:身份证、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工作经历和业绩、个人证件照(近照)、个人签名等信息。(4)iFa广域网考勤系统。iFa广域网考勤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项目部下列人员: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质量总监、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监理总监(注册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及项目部施工特殊工种作业操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登记,实行广域网络考勤(iFa),由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监督机构或建筑施工企业监督实施考核。

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为及时、准确了解施工现场操作过程,实时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的缺陷和施工环境影响情况,以及施工项目中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时刻掌握施工场地治安状况等。施工企业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根据需要在各个角度设置远程监控系统,并成立信息化办公室,配备专职信息管理员,实时监控现场违章作业行为、防护措施、作业人员情况、项目工地人员进出,以及对重大事故隐患、治安状况实现网络远程跟踪、监测和控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实行企业安全管理,将企业监控日常在线情况作为企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司随时通过抽查视频在线率,不定期抽查项目监控,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相关问题及时通知到项目负责人或安全负责人进行整改,同时可以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对讲功能网络,通过电子地图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快速导航,采用手机3G或wiFi上网实现移动执法。

三、远程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现有的各种电信通讯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分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因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分散,通过建立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将多方音视频交互、电子白板、文件共享、动态ppt、协同浏览、媒体播放、桌面共享、文件传输、文字交流、远程控制、会议录制与控制等方式实现远程视频会议,实现办公不限地域区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在短时间内召集相关人员或全体员工,进行会议、培训、安全学习,既节约会议经费、时间,同时管理层还可及时与员工面对面地信息交流和沟通,使处于不同地方的人就像在同一房间内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四、动态管理系统

针对安全执法中存在的时效性不足、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动态化管理系统予以改进:(1)建立各方参与、交互式的工程信息系统。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式的数字化工程信息平台,可与企业互动,并充分调动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为实施施工安全动态执法提供基本保障。系统的搭建以“项目”为管理单元,分为项目信息、施工过程信息、监管信息三部分,他们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协同工作。一方面企业根据系统设置的界面主动录入关键工序信息,另一方面监督机构执法建立在企业填报施工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执法内容更具针对性。施工过程信息记录、强制性条文审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诚信系统等有关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可供追溯的数据库,不仅节约行政资源,提高执法效率,还起到固定证据的作业。(2)实施“节点式”抽查执法。实施“节点式”执法的目的是要转变以往对项目无目的、随机检查的模式。执法人员首先根据交互式的信息系统初步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特点,对建筑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的关键工序设置安全节点。其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填报内容自动记录施工过程信息,当施工进度到达安全节点时,监管信息系统可自动提醒结合视频监控对工程节点的设置主要参考超过一定的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3)实施现场移动执法。施工现场移动执法是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3G、GpS、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集成执法文书管理系统、实时联机操作,以实现执法人员在现场实时上传执法信息,打印执法文书的一种执法手段。实现执法人员在现场实时上传执法信息,提高现场执法的时效性和威慑力。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深深地扎根于建筑业这块沃土之中。它的理念、理论和实践都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安全和生命更以时刻鸣响的警钟不断敲击着人们的心灵深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成为新时期建筑业永恒的课题。安全管理成为建筑业发展升级,成就辉煌,结出硕果的一门必修课。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正在逐步由局部的技术辅工作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特别是对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信息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我们在搞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现“中国梦”建设的强有力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周尚永,张健,朱艳.科技兴安-实现本质安全的必然之路[J].建筑安全,2013,(12):59-60.

[2]黄爱莲.依托信息化管理构筑建机安全生产屏障[J].建筑安全,2013,(12):61-62.

[3]连保廉,朱奋发.建筑施工安全动态执法分析.建筑安全[J].2013,(10):18-20.

[4]合建市[2014]112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设劳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建筑信息安全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志码】B

引言

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正处在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实现建筑业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业积极开展了信息化方面的诸多探索与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思考与探讨。

1.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处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高,对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上的应用水平较低,很多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很难得到合理有效的贯彻执行。存在企业内部上下级、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业务管理流程混乱,安全资料生搬硬套,人员机械调配效率低下等问题,直接导致施工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利润被压缩,企业核心竞争力减弱,质量、安全事故频出的局面。安全生产传统管理模式具有人力物力消耗大、工作强度大、管理效率低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以信息化模式服务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2.威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的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也不平衡,相对落后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导致了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近年来,威海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迅速,2013年市建委出台了《威海市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组织研发了威海市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包括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平台、管理人员考核平台、监督管理办公平台三部分内容),在全市新开工工程项目全面推行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该系统直接并入互联网络,主管部门和企业可利用监控平台对施工全过程进行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在安全生产和扬尘治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全市的建筑施工监管水平。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威海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资金、人员、经验、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等各方面的差异很大,存在人员培训、资金筹措等一系列的问题,全面实施信息化还有不少的实际困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威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发展。威海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强大的功能被企业完全消化和采用尚需时日。

3.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意义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个动态管理过程,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状态时时变化,靠传统的检查方式和反馈式事后控制已经无法适应。利用能够实时监控、全面监控、重点监控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实施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培训、事故预防、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化,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达到事前规范、事中监督、事后取证的目的,有效控制施工伤亡事故发生。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可有效改变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管水平。将改变安全监管部门过去那种看报告、听汇报、下基层视察等传统工作方法,从对具体项目安全生产状态的具体管理转变为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管理,从一种无序的、救火式的工作状况向有序的、预警型的工作状况转变,使整体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进一步使安全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粗放变为精细,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全面提升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水平。在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人员、设备、经验相对薄弱,发展不平衡,信息化为安全管理标准化和高效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施工企业可以将目前施工现场很难全面推行(即使推行效果也不见得好)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以及以前难以有效展开的安全管理事务变得简单、有条理,减少工作量,以此提高施工安全等级。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网上安全报监,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档案,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了解安全生产的先进技术、经验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信息,规范施工现场业务流程,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加之起初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政策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政府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极为重视和支持,近年来也陆续出台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但很多地方并没有认真的贯彻执行,而是将信息化建设停留在了口号和标语上。另外,由于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本身的特点,进行安全检查、隐患督促整改等活动主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容易造成没有必要进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错觉,致使很多地方进行信息化建设缺乏主动性和深入性,极大地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二是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存在不少偏见。目前,多数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比较薄弱,许多企业“一把手”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存在偏见,对信息化所具有的优点不够了解,认为信息化就是只要购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装视频监控就可以了,而在信息化应用、培训等方面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费用。另外,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被动的,是为了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任务或仅仅做一些形象工程。在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上层管理者)缺乏足够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情况下,其自然就不会重视管理信息化,也不会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改造。三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上比较薄弱。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年信息化投入占收入的0.3%~0.5%,而我国投入比重最高的企业也只有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四是建筑业与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五是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差。目前多数应用软件都是由软件公司承担开发,而大部分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均没有强大的安全管理背景,开发出的系统虽功能强大,但可操作性、实用性不强,企业付出了资金和人力,却达不到安全管理的预期效果。威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也面临上述问题。因威海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普遍偏低,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上比较落后,在当前房地产业发展背景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下,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寻求突破创新,仅仅停留在配置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网络阶段,无专业的技术人员,办公自动化程度较低,与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还存在较大差距。

5.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建筑信息安全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施工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U2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施工现场本身具有不安全性,尤其是潜在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更加要求施工者要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随时监控到现场的安全情况,安全技术工作者也要在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的同时,还要掌握建筑业发展前沿的技术知识,这样,才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有所创新。

二、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发展前景

随着建筑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时机已逐渐成熟。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相对建筑设计领域而言起步较晚,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相差较大。在施工领域中,施工项目管理及施工技术的计算机应用又落后于工程造价分析的应用。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施工企业已成为必然。我国目前有十几万施工单位,施工软件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深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除了施工工艺以外,还有装备的研究开发、对周围环境变形控制,要有一个自适应的控制系统来掌握;盾构方面,未来对长度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对我们的施工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技术;建筑的改造与修缮技术,在不改变既有的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内部的使用功能,这也是我们发展的需求,不能使我们感到跑到城市当中来,看不到以前的东西。还有就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这些发展方向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目前,一些先进企业在建筑施工中,已开始探索应用计算机控制和辅助管理等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材料和人工管理软件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施工中应用了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工作强度,而且克服了传统施工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使一些高难度的施工项目得以完成。

三、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应用分析

1、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事故管理中的应用

远程数据通讯以其准确、快捷、高效的特点在事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自1997年就己开发出事故报告软件,它以远程数据通讯方式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通。发生伤亡事故的地区只需利用计算机、电话就可以把事故报送出去,实现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通过网络实现施工企业安全监督部门与所属子公司及项目部的及时对话。2002年建设部科技成果又推出了深基坑维护结构的动态施工监控与环境保护技术,它是以任意施工阶段间的结构变形和内力的现场测值为依据,采用施工Fem优化反演分析法,确定各地层的弹性参数,进而反推墙体两侧的土压力,并预报各相继施工阶段的墙体和土体变形、内力及内支撑轴力,以指导现场施工设计。对防止深基坑施工坍塌事故有重要作用。

2、远程安全监控系统对建筑工地实施管理的应用

远程安全监控系统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等现代高技术融为一体,对加强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系统通过远程监控获取的各种数据信息经处理和分析,使安全监督部门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方式由过去传统的现场监督转变为远程视频监督;通过远程视频自动识别和监控报警系统,可以进一步转换为移动监督。真正实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进行监督管理。实现了建设工程监督方式的革命性跨跃。从而极大的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水平和工作效率。过去,对于建设工程的安全施工情况,只能靠职能部门亲临现场,对各工地安全的安全状况的掌控具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施工单位经常为了赶工期或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实现远程视频自动识别和监控报警后,相当于有了安全生产的“电子警察”,安全监督人员长了一双“千里眼”,安全监督部门可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事故苗头,监督施工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其次,系统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共享磁盘技术、关键部件冗余技术和其它相关认证技术,其安全、可靠性得到充分的保障。第三,系统可根据建筑工地的实际,充分考虑各部门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在保证实现系统各种功能的同时,努力提高系统在实施远程监控的实用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安全监督工作的不同需求。综上所述,在建筑工地应用远程安全监控系统,具有功能多、效率高、安全可靠性好,又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灵活性等诸多优点,促进了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信息技术在脚手架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同步控制能够提升脚手架技术,通过测力传感器及位移监测器将信号输人CpU,激活程序将应变参数换算成力值显示于屏幕,同时显示最大允许力值及最小值。当最大值超过设定界值范围时,系统发出警报自动停止升降,并显示负荷变动最大的测点位置及原因。排除障碍后,返回正常工作状态,可防止人为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损失。

利用DmCL(可分段式的监视和控制荷载准体电动升降脚手架技术,能够解决整爬架在升降过程中的同步控制、防坠落和防倾覆这三大问题。该脚手架的荷载增量控制系统抓住群吊吊点荷载变化这一关键因素来实现对架体升降时的同步控制。荷载增量监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每一吊点安装一只传感器和控制模块。传感器安装在吊点的电动葫芦下吊钩上,用于检测荷载引起的电压信号大小的变化;控制模块则将传感器测到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由二总线制向控制器传选控制器用7伍115的时间对一个吊点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将采集的数据与预先设定的上、下限‘,报警”荷载值和上、下限”断电’,荷载值进行比较,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控制器的显示器上能显示各吊点的实际荷载值和每一吊点当前的状态,状态分为”报警”和”断电”两种。”报警”仅仅是吊点的实际荷载接近”断电”状态前的警告,仅发出报警声,而电动葫芦继续运转。

“断电”状态说明当前吊点荷载达到上、下限的设定荷载值,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自动切断电动葫芦总电源并报警,同时向防坠安全制动器的电磁铁发出吸合的指令,使防坠安全制动器动作,锁住架体。防倾覆装置设计采用了刚度良好的10#工字钢作导轨,导轨固定在脚手架上,滑轮则固定在土建结构的预埋管上,防倾覆装置可确保脚手架在升降时的平稳安全。DmcL整体电动升降脚手架由于有计算机技术的参与,有效地将各个吊点的荷载严格地控制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因此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填补了国内在整体电动升降脚手架上采用计算机控制、工作参数自动监控和故障自动诊断的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本人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及理论知识,对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的简要分析。意在找到实际施工过程中我国在安全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我国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领域中能有重大创新突破。

参考文献

建筑信息安全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计算机应用 分析

计算机作为一种不断更新的现代管理工具,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提供先进的处理手段。

1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按照建筑工程建设实践的规律,综合协调各有关方面的需求,将不同种类型的项目资金配置到适当的环境和时段,并进行动态调整,以经济有效的手段达到预设的目标。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首先体现在实现数据共享,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优点是实现建筑工程公司范围的数据共享。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有效的查找算法,具有快捷的统计查询功能。其次是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项目数据可以动态地以指定的精确度直接提供给项目管理人员,杜绝了人工层层汇总带来的种种弊端,避免了对情况的错误判断和时间延误。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可以使模拟技术在几分钟内将同一项目实施数千次,取得的统计数据可以辅助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第三是实现数据通信。借助计算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和网络技术,可以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利用通讯传输手段实现远程数据操纵。

2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互联网速度不断攀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发展势头逐渐显现,加速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进程。

2.1 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要通过开发各类建筑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培育信息需求市场,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库,提高信息质量得以体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分析、、获取,使得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处理、建筑市场交易、资源有效利用的网络化。以计算机的高效、精确与智能运算为出发点,以服务器、电子大屏幕、终端设备等硬件为依托,以网络传输为载体,以计算机软件智能管理为途径,实现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

2.2 要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效益和竞争力为目

标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必须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避免了手工计算带来的错误,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二是方便数据的修改和调整。三是较快的编制速度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适应快节奏的市场需求。四是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准确的比较不同省市间、邻近地区间材料价格,有效避免施工单位进行报价时报高不报低的情况,使工程造价得到直接控制。五是能够排除外界行为干扰,为建筑工程造价更加真实、更加直观注入生机和活力。

2.3 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培育人力资源 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需要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筑工程造价业务的人才。要利用多种形式,建立相应机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培养各类层次适应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人才,满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将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必将渗透到施工管理的各方面。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各个项目管理,通过对各个项目以及项目中各环节的现代化管理,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更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利润。全面、高效的管理贯穿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实现真正的动态管理,形成计算机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使工地与项目之间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成本分析、控制的各种动态数据信息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搞好施工管理,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一大批既懂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管理人才,要重视并注重培养,特别是项目管理人才。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整个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提高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信息共享和电子化办公。一是通过建立施工企业数据库,对企业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合,随时查询、统计企业各种信息,全面掌握施工企业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最大限度地为施工企业服务。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三是在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系统,对施工安全和质量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一时间落实安全要求。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使安全监管工作更加严密、规范,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建筑工程领域的各个环节,为使建筑工程全面地达到优质、快捷、节省的目标,应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综述[J].价值工程,2010(06).

建筑信息安全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47文献标识码:a

Butatthesametime,thesituationofsafetyproductioninChinatheconstructionfieldisveryserious,allkindsofconstructionaccidentsoccurfrequently,causingseriouslossestothecountryandpeople'slifeandproperty.thispaperexpoundsthepresentsituationandmeasuresof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Keywords:Housingconstruction;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

一.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意义重大,不仅仅关系到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关系到施工企业形象与效益,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总体来讲,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人员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由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责任意识差,导致实际安全管理问题出现。②施工企业管理观念落后。目前,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很多企业早已经认识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很多施工企业仍然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注重短期效益的现象,安全管理观念以及行为较为落后,安全管理实践不足。③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方式落后。我国早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建筑行业应该积极汲取信息化的优势,加强对于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安全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缺乏,加上施工企业重视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影响国内建筑行业整体管理能力的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1、管理机构设置不全在国内施工单位现阶段的管理机构设置中,技术、造价等管理机构的组织较为完善,而且基本上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而施工中对于质量及安全的管控则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管理机构设置中普遍缺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而且施工单位的质量与安全管控则多是依赖于监理单位、政府及各级建筑主管部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开支,而大量缩减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内部质检、安全监督等工作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

2、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操作不规范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施工人员的数量要求不断加大,导致大量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由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操作不过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而导致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频繁出现各类问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承担了大量的作业量,如果他们不具备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必然会导致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与国内房屋建筑工程中安全事故频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3.1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管理层,他们管理素质的高低与水平深刻影响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建筑施工企业:①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人才选拔机制,对于那些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三高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保证他们岗位与水平能力相匹配,充分发挥他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于那些水平低、素质低的人员,企业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包括基本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技术能力的培训,甚至包括对建筑工程基本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素质与水平。

3.2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观人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财富,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做好对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以及信誉的最为关键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价值观,促进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施工企业的安施工管理,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施工安全是可以控制的,施工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防范的,把所有施工人员纳入到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当中,确保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确立以及实现。从一定程度上讲,安全管理的宗旨是充分的尊重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实现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的共同进步。

3.3加强施工工序控制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流程也是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加强施工工序管理与控制。也是施工企业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步骤。为此,施工企业应该严格规范工程施工工序,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坚决按照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工序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以及施工步骤和施工工艺等,为此,施工企业以及相关人员应该严格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将对于因素的影响控制到最低。

3.4加强安全监理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深受其影响,信息技术作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于施工安全监理信息化建设工作。①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建设工程施工监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同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强化建设工程施工监理信息化水平。②加强施工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成立情报监督管理、多方合作的信息系统平台,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的水平与能力。③对于已经建立的施工监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定期检查工作,同时对于检查结果进行考核。

3.5做好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工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拥有很多内容,而进度管理就是其主要安全管理的内容,要保障工程的进度就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配合而不是单方面的保证,只有设计方与施工方以及投资方相互配合与合作才可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进度是指从工程开始立项到设计与运算以及施工和验收等工作步骤需要的时间总和,在进行进度管理时应该重视很多方面。

建筑信息安全篇7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日常居住及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在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需要面临更大的技术和管理调整。为了提升建筑质量,实现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业开始广泛使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有效应用,促使建筑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安全。本文从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特点入手,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一、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特点

1.系统性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难度越来越高、耗时越来越长,给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尽管我国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定并颁发了相关监督管理条例,然而不同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不同的实际和客观环境[1]。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能够包含多种相关内容,如国家、行业领域内部等的安全标准,同时还包含了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及解决措施,该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拥有多个层次,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2.复杂性

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耗时越来越长,建筑建成后的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进行更加积极的合作[2]。在实施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其必须融入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对每一项施工进行具体的规定,从建筑材料的运输,到起重机等设备的具体应用及维护等都应当包含于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当中,因此该模式在构建过程中,拥有较高的复杂性。

二、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1.管理组织方面

首先,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责任人为项目经理,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负责整体工程的安全管理。同时,该模式当中,还需要对安全监督机构进行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其成员需要在项目经理的指派下,对不同建筑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加强安全意识整体教育。在建筑项目施工以前,项目经理应当领导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安全监督工作人员等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促使其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性。

2.标准化现场管理

首先,标准化的标识管理。为了提升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针对工程施工具体环境,积极布置相关标识。如将建筑现场的整体平面图设置于入口位置,促使原材料运输人员、施工人员等一切与工程有关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工程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性。同时还应当积极构建制度板,其中包含文明施工、消防知识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明确划分建筑工人的施工区域及生活区域,对不同工作项目的责任人进行确立;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牌应当包含多种类型,有警告牌和禁止牌等构成。其次,标准化的临时设施管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包含多种临时设施,针对这些设施的管理,必须实施标准化。例如,在对建筑工人的临时宿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消防和环保意识,对相关人员的保暖和防暑等促使进行明确的规定和检查,防止失火等现象的产生;针对食堂等临时设施而言,应当在保持高度卫生整洁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电路线路的检查,保证环境的安全等。

3.标准化安全信息管理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二者进行了充分的结合。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在日常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运行方式就是信息的有效交流,因此其标准化的实施重点是标准安全信息管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进行充分的安全信息记录,并将国家及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内容进行有效储存,同时还应当及时搜集国内外有关安全施工设备及技术的相关信息,供企业领导者进行使用和参考[3]。该信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拥有较高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从而有效实施以下工作:首先,构建建筑设计的鉴定与验证标准;其次,有效记录施工进度及相关设备状况;再次,对特殊作业及相关建筑工序进行充分的记录等。标准化安全信息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促使工程建设各个部门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对于提升整个工程安全性及管理标准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难度及规模越来越大,积极加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该模式的过程中,管理组织、现场管理及安全信息管理是重中之重,建筑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及建筑工程的客观环境,有针对性的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作者:张倩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苏亚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及评审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建筑信息安全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应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的创新。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建筑施工企业制度创新为前提,以建筑施工组织结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创新为运行载体,促使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获得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创新问题分析

1、行业监管。建筑行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安全生产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建筑安全的立法工作,完善监管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资质年审,安全不合格的队伍坚决予以清出;对业主、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安全工作给予强有力指导和监督管理。

2、企业主导。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于施工企业。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施工单位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现场安全检查和安全防护等措施。

3、业主预控。业主应对工程的安全生产负一定的监督责任。业主有责任和义务选择有能力做好安全生产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若发生了事故,业主的有关负责人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4、社会监理。监理公司应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当前,监理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质量、成本、工期三大控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应当而且必须纳入监理工作的范围,使安全与质量、成本、工期具有同等地位。

5、保险公司检查。施工企业根据《建筑法》的要求为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向保险公司投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来转移风险,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对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检查,查看企业是否依照有关规定尽到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同时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评价,实行浮动的投保费率,激励施工企业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制度创断问题分析

1、建立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活动中对环境与健康的重视已经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话题,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成本-质量-工期体系,转向成本-质量-工期-环境与健康体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按照国际规范迅速建立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2、劳动安全预评价。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必经程序,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项目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从源头治理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之一。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前期必须进行劳动安全预评价工作。

三、建筑施工安全组织结构创新问题分析

1、调整项目安全管理组织。一是安全管理组织的要求。在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各专业施工员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安全管理体系,监理单位(业主)介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安全组织架构:安全管理监督层,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监理工程师。安全管理实施层,包括专业施工员、班组长和操作工人。

2、调整安全管理职责。一是安全管理监督层的职责: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必须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对安全管理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项目总工是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应该包括工程技术和安全技术。项目总工必须承担起项目安全技术的管理工作,包括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审批以及落实。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者,也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安全主管应主持编制安全管理方案,负责监督安全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落实工作,对安全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监理工程师对项目安全管理负有监督责任,对项目的安全管理方案、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现场监管,有权对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隐患进行制止并要求进行整改,有权暂时停工令。二是安全管理实施层的职责:施工员是工程施工的中坚力量,具有数量多、素质好的优势,施工员应负责具体落实安全管理方案规定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及时消除安全管理隐患,确保生产安全。班组长是操作工人的直接负责人,必须熟悉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知识,坚持每天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塑造遵章守纪的风气。操作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章守纪的程度是安全管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除了参加岗前安全专项培训以外,还应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明确本工种危险源所在,做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所伤害。

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手段的创新问题分析

目前,不少企业尚未将建立安全施工的信息保证体系视为一个重要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手段。因而造成了信息闭塞,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和重复发生别人已经出现的事故。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是当前安全管理科学中最显著的特点,安全生产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和控制系统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建设。信息系统是以加工处理信息为主的系统,它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贮、管理、检索和传输,需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它是硬件和软件、方法、过程以及人员等组成的联合体。将这种系统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上,就构成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构成较复杂的系统,它具有以下功能:能及时提供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支持决策;能用数学模型和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能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给出不同要求的报告,达到控制企业行为活动的目的;能辅助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便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五、建设现代化建筑施工安全文化体系分析与研究

1、以人为本,将安全文化渗透于企业和员工的意识形态领域。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同时,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

2、加强安全文化制度建设。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适合本企业的文件化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形象策划系统,规范企业安全文化。进行企业策划,引进企业识别系统(CiS),建立有显著个性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支持系统。

3、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使企业职工建立起安全自护、互爱、互救、应急的安全文化体系,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不断有意识、有目标地灌输、培养、塑造和实践。

六、结语

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有效、高效地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安全水平,大量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郑辉松.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8

建筑信息安全篇9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76.1;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25-01

1.引言

建筑安装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增加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要真正的做好安装工程的造价管理,保证安装工程的造价科学合理,除了要在设计方案的选取上,进行严格的把握,慎选慎用;在预算上注重整体预算和细化预算紧密结合,同时以市场为导向,随时考虑到市场的变动外,还必须从各方面进行考虑,综合各种数据进行评定。

2.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两个基本前提

2.1将建筑安装工程分解为分项工程

建筑安装产品是结构复杂、体型庞大的工程。因此,要对一个个完整的建筑安装产品进行统一定价是不可能办到的。这就需要借助某种方法对完整的建筑安装产品进行合理的分解,一直分解到构成完整建筑安装产品的共同要素为止。分项工程是经过逐步分解,最后得到一种能够用较为简单的的施工过程生产出来的,可以用适当计量单位计算的工程基本构造要素。虽然建筑安装产品千变万化,但分项工程项目是建筑安装产品的基本构造要素。不管何种建筑安装产品,它们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工程项目构成,不同产品在于其构成的内容不同,构成的数量不同。

2.2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有了假定的建筑安装产品,即分项工程,就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制定生产这些假定建筑安装产品的劳动消耗定额,用以确定一个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不同建筑安装产品具有不同的分项工程项目和不同的工程量构成。预算定额可以统一分项工程的劳动消耗量,从而根据每个工程不同的工程数量,计算出整个建筑安装产品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数量。因此,利用预算定额就统一了建筑安装产品的劳动消耗量标准。如果在预算定额消耗量的基础上,再考虑价格因素,用货币指标计算工程直接费、计算间接费、计算利润和税金,就可以最终计算出整个建筑安装产品的工程造价。

将建筑安装工程划分分解出基本构造要素(分项工程),再制定出单位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标准(预算定额),是建筑安装工程得以通过综合的计算方法,确定工程造价的两个基本前提。

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安装工程设计不规范

忽视设计方案对经常性费用的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成本不仅包括一次性投资的建安费用,还包括项目使用期内暖通、电气专业的能耗以及清洁、保养、维修等经常性费用。目前相当一部分设计人员所考虑的投资控制,只是简单的节省一次性发生的建安费用,很少人能够运用全寿命成本的概念进行多方案分析,选择最优方案。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导致施工招标包而不死,施工阶段产生大量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工程结算数额增加。

3.2安装工程的造价信息化管理落后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不断更新,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近年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件日趋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旧存在由于经营观念落后、组织体制的僵化,使得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采集技术落后,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很难提高信息资源的内在质量和信息维护的更新速度,不能满足信息市场的需要,落后于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等问题。

3.3施工管理不严,造价控制不合理

施工单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制定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在施工组织方面,现有的人、财、物没能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造成大量浪费,从而导致工程造价提高。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设法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有意扭曲合同的界限含义,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高估冒算,施工方重复计量,多次向建设单位报量,通过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或追求较高利润。

4.完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4.1加强建筑安装工程设计管理

众所周知,建筑安装工程设计决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其设计的越详细、越规范,就越能够较好的控制造价。为此,在安装工程设计施工时,首先主管部门要对从事建筑安装设计的单位严格审查,评定出相应的级别,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等级方可设计;其次设计人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所设计的方案必须进行经济分析,优化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产品。同时也要反对一味追求“高、新”的攀比倾向;最后要强调凡是有较高安装要求的建筑工程,没有经过相应程序审定的建筑安装施工图,一律不许进行施工。

4.2有效地加强安装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侧重于营造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这一本目的,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首先,通过建立各地建筑企业信用数据库,然后上传至全国建筑企业信用网络监控系统,以此查询、记录和评价各企业的信息和形象;其次,以统一标准和格式为基础,开发各类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培育信息需求市场,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最后,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培养大量的各类层次的适应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业务的人才,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专业队伍。

4.3加强对建筑安装施工队伍及施工合同的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开始前,要严把建筑安装施工队伍资质审查管,这是提高建筑安装工程控制施工造价的前提。还要对哄抬标价、压低标价的要取消其在一定时期内的投标资格。另外,施工合同将工程招投标、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验的法律依据。因此,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的利润,首先要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加强合同管理应树立合同意识,不管是单位的决策者、执行层,还是合同管理人员都应重视合同管理,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业务知识,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应认真把关。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同的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权、利,制定出既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又满足业主要求和投标承诺的施工合同条款。合同签订后,认真进行交底,施工人员特别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合同,明确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及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

5.结束语

安装工程是复杂的,影响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工程造价人员要认真负责,设计单位要全方面细致考虑,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控制造价。

参考文献

建筑信息安全篇10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

1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现状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强,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规划要考虑综合开发与建设的可能性,从应对灾害、突发事故、人文、环境、海绵效应等多个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提出建议,才能更好地提高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

2大型公共建筑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损失大、风险大

大型公共建筑在安全运营与操作中,伴随的损失往往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建造耗时、成本高、建设技术要求高,发生事故或破损后的修复难度很大、修复时间久。因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隐患,带来的严重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发展受阻、人文景观的破坏以及生态系统的紊乱。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较为集中,一般会建设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集中的地区,一旦发生意外或安全事故就会引起巨大损失。

2.2运行风险的多元化

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种类多样,原因复杂,包括建筑自身因素、外界环境干扰、人为因素等等。其中,由于城市灾害的多样性,使得城市大型建筑所受灾害复杂,包括受地震、风灾、海啸、洪灾、地质灾害的威胁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运营风险往往难以控制。

2.3风险连带特性

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还包括对经营风险的连锁反应引发的问题。城市功能的整体性增强,让很多居民参与到了大型建筑的使用和享受之中。因此,大型公共建筑安全中,大型建筑的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引起众多复杂的连锁反应,对周围一系列的人群和环境产生影响,导致巨大的灾害发生。

2.险防范的难度大

大型建筑风险防范难度大。由于城市大型建筑不仅基础设施等物理功能网复杂,而且组织结构也复杂,在防灾减灾措施或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很难保证达到统一标准,其中有些灾害是由于操作不当、人为造成的,无法实现风险的前期预测和主动控制。

3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行创新策略

3.1强化风险评估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

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化和系统化的工程,在步骤上需要在前期判断大型公共建筑的整体风险定位和标准,认真分析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指标和数据,在建筑物运营中,要根据建筑物运营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物进行动态监测,在风险因素的判断中,认真评价具体的风险级别,从优化和完善风险防范的具体基础做法入手进行改善;其次,在建筑物安全运营过程中,根据建筑物的特性与功能进行规划,对外界的环境与突发事件进行动态调控、预警、应急救援等一系列措施。

3.2完善城市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灾害或突发事件,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具体体现如下:(1)对灾害或突发事件、事故的辨识与评价,确定响应的应急启动机制及应急管理等级;(2)对人力、物质和工具等资源的管理、确认和准备;(3)指导建立现场内外合理、科学、高效的应急组织实施体系;(4)设计应急行动开展的程序及战术;(5)制定训练及演习计划。

3.3构建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

当前,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稳定的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对未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与控制具有非常好的帮助,有效的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建设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1)公共安全信息平台需要集中处理各类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与数据,并将事件严重性进行分级,并与历史上的事件或案例进行对比,查询具体处置方法与方案,预先设计一种事件的机动窗口与应急方案,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按照紧急方案进行管理和控制。(2)公共安全信息平台的发展与信息整合实现要进行联合处理,用户可以根据警报处理对事件级别进行控制,对警报流程和信息警示,对民众的安全疏通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引导。(3)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规则,进行联动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需要适当创新,采取人性化思路改进各项措施,这样才能保障公共建筑安全的稳定运行。

作者:乔五洲单位:大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