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美术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7:24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1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发展方向;革新趋势

在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传统的手工艺包含历史、社会、民俗和艺术等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20世纪以后,高等教育体系中有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处于长期存在的状态,在上个世纪60到80年代的飞速发展之后,与工业化生产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逐渐的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但是在工艺美术这个学科沉寂了十几年滞后,国民对民间工艺美术的认知兴趣却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工艺美术教育的受众范围也不仅仅是高校的专业院系范围。传统的工艺美术所具备的人文价值和独特的形式,在当代的中国教育体系当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一、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

不管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不能磨灭手工业文明曾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高度,每一种类型的工艺品都有其专门的加工技艺,这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保护下长久的留存,但是具有非物质化的特性的技艺,要想把这种精湛的技艺不断地传承,就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由于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大工业生产为主流造物的方式已经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说明了只会有一小部分人会完全依靠手工艺来谋生。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民间工艺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独立的行当形式存在的,从业者不仅可以以此为生,而且还能够通过师徒相授的手段来达到传承的目的,例如制陶、漆艺、雕刻等等,另一种则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的特征,人们在获取日常的生产工具或者是生活用品方面,更倾向于自给自足的模式,只是在闲暇的时间制作和参与,并不以此为主要的谋生手段,这样也就不会有相对明确的师傅徒弟相授传承的体系,例如草编、织绣、剪纸等等。由于我国社会的形式在向现代化转变的同时,对上述两种传统的手工艺形式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经过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来进入工艺品的行业当中,更多的原本从事传统手工艺品的农村青年也由于其收益效率相当低下的原因,放弃了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不借助外力,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延续是很难保证的。

二、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1、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使之顺应时展的潮流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当中,工艺美术大致上可以分为普及型和专业型两种形式,前者包括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当中与工艺美术相关的课程,例如美术课、手工课等等,以及非设计类和美术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后者主要指以工艺美术作为重点攻克和学习内容的大中专类艺术教育。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型的教学一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造型门类的划分实际上是我国早期的工艺美术专业的区分标准,以培养工艺美术相关的专业从业人员为目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的深入,西方大量的现代设计学的内容被引入和吸纳,原有的传统的手工艺教育被边缘化,但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人们逐渐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教育是无法被取代的,同时这也是本土设计创新的根本。这种主流意识的变化,促进了广大工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使得艺术设计和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可以实现完美的融合,由此一些高等院校推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只有符合现代潮流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够使我国目前的传统工艺美术得到弘扬和发展。

2、专业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加强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况来讲,很少有高校可以把传统的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独立的专业的研究方向而进行课程设立,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繁多的工艺美术门类,一个专业的覆盖面是有限的,不能囊括所有的工艺美术门类,另一方面,如果将众多的工艺美术其中的一种技能单独作为专业和学习的方向,其知识技能相对单一,对日后的就业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有关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传授,而应该围绕专业化的实践化的工作室展开,不同地域的高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对工作室进行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专业的工艺美术工作室还可以与艺术设计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强化共性基础,打破专业限制,为长时间通过电脑进行模拟设计的同学提供可以动手操作,接触材料制作过程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对传统的工艺美术的操作方式进行百分百的还原,教师应该在示范和介绍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全方面的向学生展示工艺美术的资料,使之能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提高认知程度。

三、结语

在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工艺美术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向大众普及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从事工艺产品设计或者是工艺加工的专业人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保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只有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了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的时候,带有民族元素特色的设计产品才能够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立足传统工艺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和艺术设计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作者;刘先凤单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现实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王俊峰,宁国强.艺术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张建华.莆田工艺美术之古典家具和商业油画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与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12,5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2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学内容也从传统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职业发展教育、职业操作能力教育等。艺术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综合社会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艺术认识,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一、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的概念

艺术教育以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为最终目的,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的激发,是挖掘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从广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从狭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对培养艺术家或相关专业艺术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当前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对人类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具有教育、认知、审美三大社会教育功能,这三大功能与真、善、美的本性教育是契合一致的,即“真”作用于认知、“善”作用于教育、“美”作用于审美。当前,我国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与全面展开,是实现大学生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知识、思维、价值取向的重要时期,艺术教育能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和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文化、纪律、道德的全面提高。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校德育效果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艺术教育时,通过对学生讲解艺术作品,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树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使学生逐步建立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此外,艺术教育中会使用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而我国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中饱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多题材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学习对象,也让学生在艺术作品描绘的场景中及艺术作品的情感中得到情感升华,从而丰富学生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关脑科学研究指出,人体的左脑主要具有记忆、读写、计算、语言等相关机械功能,而右脑主要具备想象、情感、意志等相关非机械功能。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会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想象和创造,通过强烈的情感体验来促进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进而促进学生逐步培养审美思维,提高审美素养。艺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思维形式上:发散性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是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多角度思维、内涵理解、价值判断的基础,也是促进艺术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又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在艺术教育中充分体会到自然科学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学生艺术审美

艺术审美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审美是学生理解艺术活动主题、艺术作品内涵、提升自身人格的基础。艺术是连接人类思想及现实审美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理解艺术的情感表达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以审美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此外,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艺术教育主要采取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获得更多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承载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高校教育必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方面。

(一)道德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利性,其具有的教育功能可使人们遵守道德底线,具备很强的道德修养辅佐性。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辅冀道德”,美术的最终目的虽然与道德不是完全符合,但美术可陶冶个体内心世界,使人崇尚美好,让人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生活。

(二)智能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科学与艺术分别作用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科学能够促进艺术的发展,而艺术包含着科学的普遍规律。科学难以到达的方面可通过艺术进行反映与掌握,从而把握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可以发现世界微妙的过程与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美。学生通过艺术可让感情更加丰富,内心更加纯真,艺术是个人心中折射世界万物文明的棱镜。艺术教育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然事物中隐性的特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可让学生受到自然美、人格美、现实美、文化美的陶冶,并从中受到艺术技能的训练。

(三)身心素质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作为美学的需要,不仅开发学生的个体智力,还会激发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人格教育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机水平,形成一个高效能、高层次的调节系统。艺术教育能在美学教育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前,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知美的现象,逐步养成鲜明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及表现,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得到丰富、学生集体更具凝聚力。学生通过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可表达个性的美学志向、意识及需要。此外,艺术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将审美运用到生活中,积极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可适当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和艺术比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艺术的意识,提高学生身心素养。

四、提高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一)结合课堂与课外艺术教育

艺术课程教学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绘画、书法、声乐等艺术门类。此外,还可开展辅助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艺术研讨、艺术观摩等方式,延伸与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结合艺术训练与知识传授

以往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技法训练也同等重要,如绘画表现、发声方式的训练等。在单纯的知识教授下,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且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课堂的教学知识,使得艺术教育的效果不佳。任何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与实践,才能深刻感受与理解艺术的隐性精神。

(三)结合显性、隐性的艺术教育

课堂、课外教育作为显性教育,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隐性教育的方式。校园内的环境同样可以传递艺术信息,可以对学生的素质的发展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艺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比赛、画展等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方法与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五、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以华侨大学为例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下笔者主要从教学模式突破出发,阐述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形式突破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采取多形式、多途径教学形式。传统艺术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华侨大学进行教学模式突破后,教学模式逐渐走出校园,转向社会。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时,会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及观摩实践。其中,教学实习主要是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堂上课实习、课外工作实习等,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华侨大学将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如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其实习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功、模拟教学、教育调研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校外相关教育实习单位,促进学生与中小学生直接接触。在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让学生在教授中小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第二,在校内加强对话剧社、交响乐团、礼仪团、合唱团、动漫社、摄影协会、文学社等多种社团建设。让学生自主选择社团,激发学生艺术追求兴趣,满足学生的艺术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学校在诸多社团成立后,各社团成员互帮互助、互相探讨,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比赛。如2014年,华侨大学音乐协会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项目出台后,积极组织协会内成员排练节目,并在学校相关部门及校团委、学工办等的支持下,在校内各院系中招募了近百名演员,并根据演员的实际状况分为多个小组,排练多个音乐节目,进行团体表演。各小组成员在排练过程中不辞辛苦,积极面对困难,使得学校在最后的全国性表演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了高度评价。同时,也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升了艺术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艺术教育的内涵中可发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是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挖掘个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三个方面。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需通过课堂艺术及课外艺术教育结合、知识传授与训练结合、显性艺术与隐性艺术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徐振祥.试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维度[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3]张锐瑞.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3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学发展;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在当今的院校管理制度方面有着具体的针对性的教育方针,艺术教育中存在一种非常突出的培养方向就是素质教育的培养,他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性的教育,在其中的教育管理方针中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逐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的艺术教育发展方向的进化与改革都面临着建国以来非常难得的一次发展和机遇的挑战。在整个的教育管理的事业中,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具有最直接的方面,不断可以从学习中得到知识还可以从社会的实践中得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正是因为艺术教育本身具有自身的特性,所以在培养人的优良传统的方面上也是具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的,它有着其它教育科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但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增加一些艺术方向的知识,还可以发展人的全面的思维方向,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在学校中可以提高和加强德育的工作,以美辅德,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的中国艺术教育管理中逐渐的在学校中已经开始重视着素质教育,针对这一种现象我们应当更加进一步的去明确艺术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作用,能够进入有质量的研究,形成艺术教育自身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的评估体系,更好的促进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出来真正的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分析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培养方向与目标,而且在当今社会中具有着怎么样的发展前途与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有史以来就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体现着人类的情感和知识文化,和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的方针来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本质和社会的价值。现阶段中国的艺术教育管理要非常强调构建和谐的艺术和良好的环境与教育,才能进一步的存在当代中国整个的艺术世界。高度的谋划艺术、艺术教育、艺术管理教育的科学发展。我们要构建科学、和谐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在改革中需要改革现有效的高校的艺术教育模式。全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上涉及了整个教学的范围,在每一种教学的课程的模式上都与教材的规划是既有效又互助的教学模式。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管理可以促进高校艺术文化的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和谐化为主要的前进方向。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任务,增加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与知识,改变攒同的艺术课程教育,这样可以有利于促进艺术教育的人性化、多样化、灵活化、建立起来一种艺术审美和艺术创造的文本创作学分的体制,在教学的体系中我们不但促进了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上中心教育的方向的转变,还在艺术教育管理的发展上有着不断的完善与更新。

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中要非常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施教育的均衡的发展。我们在实施教育方针的时候要遵循教育均衡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科的状态。我们在实施艺术教育管理中的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非常注意的重视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重视一些教育资源的均衡的配置,重视一些政策和舆论的导向,重视教师资源的均衡组合。能够在政策与措施上从宏观到微观上实现一些真正的教育意义的均衡分配,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一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分配。艺术教育是教育均衡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教育是均衡教育的重要的指标,有了这种指标的出现均衡,可以在素质教育中更加直接的去推进一些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积极意义。所以我们说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构建一系列的综合性质的人才。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在教育均衡的背景下才会有着非常确切的实施的目标。

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具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功能具有着其他教育实现不了的。我们要从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人的全面的发展高度,充分的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教育均衡中的积极作用。首先,艺术教育非常有利于人的健康的成长,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的途径。艺术教育在众多的行为中是非常具有独特的重要的途径,艺术教育在诸多行为中以其独特的作用,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修养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艺术的教育,开展那些非常丰富的课外活动与音乐和美术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形成人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人的生活品味和行为。艺术教育也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的资历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感知觉和观察力的发展。在艺术的教育中,通过一些外界的文化的传播可以让艺术教育更加的普及了艺术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可以充分有利于人健康的发展功能。其次、艺术教育可以有利于人的情感的培养。艺术本身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具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的表现,而且情感教育也正是艺术教育的主要的功能之一。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具有独特的作用。无论是音乐的作品还是美术的作用都蕴含了非常多的情感的意义所在。艺术教育运用了自身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能够是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中自然的感受到了美的形象与内容的统一,成为情感表现的重要的途径。最后、艺术教育管理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轰动,他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结合成的。在教育中我们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将人类的情绪慢慢的发泄出来,还会形成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所以艺术不断可以增进人的情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提高艺术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前途。

首先、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改革,艺术教育也逐渐的在教育均衡中突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接受艺术的教育,让艺术教育逐渐的走进院校的教育中去,让其中的认识功能和教育的功能都能够充分的得到实现,这就是均衡发展的重要的标志。在教育的均衡发展中,要充分的去发挥艺术的认识的功能。而且他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全面能动的反应,通过艺术教育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感性或者是理性的认识,非常有助于人的智力的形成和性感的发展。所以在学习或者是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加的掌握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艺术教育的发展中,艺术的教育不是单纯的讲说模式的教学,而是大多数都是通过一些形象的动作和肢体上的教育的模式。艺术教育在本身的特性上就具备着形象性、直观性和情感性的相关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了一种美的形象与内容上的统一,也成为了一种德育渗透和一种重要的载体。逐渐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能力提高的重要的途径,艺术教育有助于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和构建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

最后,在艺术教育管理的发展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含量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欣赏艺术能力的水平。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当中或者是生活中可以更加清楚的进行决定事物的真实与虚假。艺术教学当中的艺术教育管理方向是通过审美艺术教育来强化学生的观念的。审美艺术它是一种最本质最普遍性的功能,让学生能够欣赏每一部审美的感受和审美的观念。艺术教育在继承传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中,拓展学生审美的事业,丰富审美经验。能够在艺术的实践中突出审美艺术的重要性和能力,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这一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增添学生知识文化的增长还可以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方面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是学生丰富的学习实践的体验基地,可以参与一些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一些重要的审美方向的教育。艺术教育可以重视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逐渐的陶冶情操和提高生活的品味。科学的运用艺术教育的贯彻方针,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来进行有关的艺术教育管理。不但艺术教育中具有非常针对的教育意义,而且还有提高综合能力水平的潜质所在。艺术教育是教育均衡的重要的标志,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教育均衡的推进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艺术教育的地位与功能,让艺术教育成为均衡教育的支撑点,来提高和加强中国的艺术教育管理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普及中提高实践中创新――努力开创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新局面[J].艺术教育,2006,(04)

[2]韩梅.论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模式[J].美与时代,2004,(12)

[3]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扬起风帆[J].中国音乐教育,2004,(01)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人文素养;价值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94-2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为了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把长期积累起来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使其适应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它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的反映。教育的另一职责就是应该努力培养能够弘扬优秀文化的接班人。托马斯・门罗在《走向科学的美学》认为艺术教育:“可以用来培育一种平衡的、有广泛教养的和协调的个性,用来向子孙万代传授文化遗产中经过选择的部分,用来增进不同种族、民族和宗教团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了解”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艺术教育不在是智育的附属,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专长性的技能性教化,而是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要义的综合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艺术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2002年7月教育部第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向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国外的优秀的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自身思想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奠定文化与审美基础。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对人的情感是有激励作用的,生动形象的文艺活动,给学生以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了对国家的责任感,坚定了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

大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能够加强观念的深化,通过整合艺术作品的认知,以感觉、知觉、表现的逻辑方式促进自身思想道德行为的发展,在实践中加速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二、艺术教育能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文化品格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应一个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和民族历史精神的积淀,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发展动力。大学生通过接受艺术教育,可以传承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信仰中国文化。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高校艺术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自觉抵制非主流文化的影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实现文化强国战略。

从一定角度来说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艺术和文化的连接,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各国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在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浪潮中,通过学习艺术发展的历史,鉴赏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利于促进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艺术的特点,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养对不同艺术文化的鉴别力,提高对本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感。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手段。通过艺术教育,特别是民族艺术教育,能够激发起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三、艺术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随着艺术领域中多元文化的激荡、网络文化的冲击、通俗文化的流传和西方文化的渗透等各种文化碰撞,面对多元的文化价值观背景下价值冲突的现实,高校艺术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显得十分必要。高校是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和聚集地,艺术教育所承载的任务就是使大学生在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坚定立场政治,形成价值共识,能够给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高校艺术教育实践中,必须深刻领会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把握其思想内涵,提高育人水平。在学校层面的艺术教育实践中,必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艺术教育,挖掘高校文化的社会价值,增强政治意识。在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认知中,必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升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水平和层次,以各种艺术形式推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艺术产品,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

四、艺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青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已经成为衡量其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不但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更是将来投身社会事业的需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因此,艺术审美素养是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前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是不得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名单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中不可分割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非主流艺术作品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意识和艺术审美视觉,外来艺术文化正在影响大学生的审美结构,改变大学生的审美逻辑。让大学生接触大量优秀的主流艺术作品,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到艺术所营造的审美境界之中,用心灵去感受那些鲜活的艺术形象,并对作品的主旨有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体味其中价值意境,领悟艺术形式、艺术符号所特有的审美意味,接受着美的感染和陶冶。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他们理解艺术所传达出的人文内涵,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促使他们完善文化心理结构。“审美教育的目的主要不在于传授关于美的知识,更不是把‘美’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之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活动,获得更丰富的审美经验,实现审美方面的发展”。艺术教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五、艺术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健全的人格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艺术审美恰恰能够提供和实现自律的尺度的楷模”。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乐记》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唯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单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以怒心感者,其声粗心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劲。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革社会和塑造个性,他认为: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的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这既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的基础。

人格的提升来自于艺术教育中的艺术净化的作用,通过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人的思绪、情感便会随着欣赏过程起伏跌宕,从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索。大学的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的文化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训练,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柏拉图在谈到美育教育时认为“节奏和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法合适,他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就因此而美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和自然界事物中的丑陋,很准确地加以批评,但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欣赏他们,很快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大学艺术教育是大学贯彻文化强国战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m],石天曙、腾守尧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85-19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a],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

[3]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00

[5]张新词,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0,(06)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5

美术教育一门重要的学科,美术学科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美术领域内的发展,所以,像新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势必会影响到美术教育的问题。新艺术的现实存在和壮大,也逐渐得到了美术教育界的重视。从主动的接受这个方面来说,新艺术就如同是素质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思维和启迪来将主动权交与学生自己,让其感悟和感觉艺术的美和艺术选择的自由,同时真正的通过艺术理解来触动学生对艺术的融合,更能够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实现真正地爱艺术,新艺术的种种离经叛道可能会遭遇到更多的保守主义阻碍,会在美术教育中产生遮遮掩掩,产生神秘性和不可知性等错觉,阻碍学生的艺术自由,同时阻碍美术教育发展。艺术的开放性始终是不以社会意识为转移的,这就造成了美术教学内容一直走在艺术思想之前。从利弊分析来看,美术教育需要进行充分变革,首先是认清形式,认可新艺术带来的变化;其次是认清本质,艺术的本质不容思想束缚;最后是认清美术教育的本职,教育学生是己任,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感悟才是美术教育真正需要做到的,凡是挡在三者之前的障碍都需要完全扫除,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真正的变革。

2美术教育的取向与审思

美术教育学包括校外美术教育、公共美术教育、美术馆美术教育等等;而狭义的美术教育学则特指“学校美术教育”,并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研究核心。我们关注的是后者。它是建立在科学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之上的,有着严谨而系统的“理论”与“范式”,是其他类型的美术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学校美术教育学也是美术教师的一门专业学科。它涉及美术教育心理学、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美术课程与教学论、学校美术教育史等等众多分支学科。上述理论知识本身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在更新,为此需要我们长期跟踪与关注。总之,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一个美术教师想要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得从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专业书籍开始,而不是找捷径、追求“短、频、快”。我想,当我们饱读专业知识之后,肯定能夯实课堂教学的专业素养,并能明晰自己在整个专业发展行程中的坐标位置与未来的探索方向,同时具备一定的批判视野。就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来说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初高中的美术课通常都被忽略,不是高考科目的统统都给文化学科让了路,美术课本里的内容也不足以让学生体味到世界艺术的精妙,认识艺术的存在,也无法欣赏和理解当代艺术的价值。所以在美术教育变革的机遇下,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哲学层面的审思就成为了我们认真对待形式,与时俱进的关键。首先就是要形成灵活、流动与开放的基本认识观点,美术教育不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启迪艺术情操,一个具有灵活的教育方法、流动的实践机制以及开放的学习路径是带动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层次和新的手段。其次,就是要对艺术本质的回归。走偏的路需要及时得到纠正,在美术教育的大道上,其最为坚强和最为明确的指引就是在美术发展上,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艺术,懂得美术学习的方法和原理,懂得美术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最后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具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培育行为,应对此始终保持积极的审视,而不能对其不加选择地全盘“拿来”,学校教育应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3结论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6

一、明确思路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2.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艺术教育的育人功效日益凸显,学生艺术素质普遍得到提升,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但是,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艺术活动参与面小、艺术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

3.明确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特点与规律,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探索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合理配置艺术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多元评价制度,强化和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努力破解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科学发展。

二、抓住重点环节,统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

4.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艺术课程,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要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建立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5.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开展学生艺术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坚持勤俭节约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反对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要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的建设工作。鼓励学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并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要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组织学生赴外地参加艺术活动应当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并由学校统一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加强区域内艺术教育统筹力度,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要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艺术教师,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艺术教师。实行县(区)域内艺术教师交流制度,鼓励艺术教师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等形式到农村学校任教。要依托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艺术教师,在农村学校设立教育实习基地,积极开展顶岗实习。鼓励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担任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践。专职艺术教师不足的地区和学校,可由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必要专业培训后担任兼职艺术教师,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组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师资格认定。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要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艺术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要计入工作量。

7.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合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并尽可能向当地群众开放,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鼓励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开放灵活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辅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努力提升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将优质艺术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的学校和课堂。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7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美术资源;课程开发;校馆结合

1甘肃省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特色

甘肃省博物馆建于1956年,是国家一级综合博物馆,汇集了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文化遗存约35万余件,[1]构成了一套集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多民族文化于一体的陇右文化展示体系,集中展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珍贵文物,其中东汉铜奔马、魏晋墓“驿使图”画像砖已被确定为国家旅游和邮电事业的标志;黄河古剑齿象、三趾马化石群、巨齿兰州龙、甘肃鸟等在世界古生物化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都[2]反映了甘肃博物馆厚重的地理历史文化根基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美术教育价值。

1.1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冠—甘肃彩陶文化资源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彩陶的地区。彩陶制作经历了仰韶、马家窑、齐家、辛店、沙井等文化时期,构成了长达5000年的完整发展史。因彩陶起源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分布面积广、出土数量多以及造型独特、色彩艳丽、发展脉络清晰,达到了世界“彩陶艺术的巅峰”。[3]“甘肃彩陶”馆陈列分为大地湾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和远古雕塑艺术五个单元,展出近400件彩陶精品,为我们重现了人类早期的智慧之光,也为在美术教育中了解古人文化脉络及艺术成就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1.2丝路明珠—甘肃丝路文化资源

甘肃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丝路古道不仅是物质文化交流的窗口,还为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先秦至近代先后有西戎、匈奴、鲜卑、吐蕃、党项及蒙古族、回族、藏族等民族长时间生活于陇原大地,[4]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丝路文化的发展。“甘肃丝绸之路文明”陈列分为四个单元,展示了丝绸之路从前奏、开拓、繁荣到绵延发展的历程,展出珍贵文物420余件(组),主要有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车马阵、魏晋墓“驿使图”画像砖、旱滩坡出土的医药简等汉代简牍等,重现了古丝路的历史渊源及文化脉络,有助于从美术教育视角解析多民族美术文化特点。

1.3佛教艺术粹宝—佛造像、壁画文化资源

甘肃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原的重要窗口。两千多年前,佛教僧侣修筑的宏伟塔寺、雕琢的庄严石窟佛像、绘制的绚丽多彩壁画,成了人类不朽的艺术经典。《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通过对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大佛等代表性石窟进行再造,展示了洞窟、佛造像、壁画等美轮美奂的佛国世界,不仅有助于学生从美术角度直观了解佛造像、壁画的视觉造型艺术特色,还使美术教育比传统使用课本的教育方式更加丰富和直观。1.4传递远古文化信息—古生物化石文化资源甘肃有近20亿年的古生物发展史,古生物化石埋藏资源丰富。《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览采用主题单元陈列的方式,通过序厅(地球厅)、远古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单元,促使我们系统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从美术角度出发,结合地理、生物、历史等相关知识,以动漫艺术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将支离破碎的化石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动漫形象,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5甘肃红色文化资源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汇集了陕甘边区红色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一批纪念性红色文化资源。《红色甘肃—走向1949》展览由火种篇、抗争篇、铁流篇、激荡篇和曙光篇五个单元组成,系统展示了甘肃不同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对于培养学生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的审美,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2甘肃省博物馆资源融入现代艺术教育的探究

2.1挖掘甘肃博物馆美术文化资源的潜力

博物馆美术教育中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梳理、筛选与整合博物馆美术文化资源,[5]挖掘其潜力。由于甘肃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多样性,挖掘美术教育资源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1)按美术视觉教育特征及学生接受特点,探究文化元素和教育特征。通过对甘肃博物馆资源进行梳理、筛选与整合,按照彩陶艺术、青铜艺术、画像砖艺术、汉简牍艺术、丝绸技艺、佛造像与壁画艺术、化石文化艺术、红色文化艺术等八大美术主题元素系列开发相应的本土美术教育课程,挖掘博物馆文化的艺术潜力。(2)探究博物馆美术教育以欣赏为导向和以体验为导向的利用方式。根据博物馆美术资源主要有以欣赏为导向和以体验为导向的两种利用方式[6]的特点,将彩陶艺术、画像砖艺术、青铜艺术、化石文化艺术列入以体验为导向的博物馆资源利用,将其他列入以欣赏为导向的博物馆美术资源利用,探究运用相关技法表达博物馆艺术中的美术元素和教育特征,实现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2探索构建甘肃博物馆校本美术课程资源

(1)探究以体验为导向的甘肃博物馆美术资源课程的开发。运用展馆陈列的彩陶、魏晋画像砖、青铜器、远古化石等艺术精品,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一是现场体验彩陶精品,体味彩陶艺术中的造型艺术、装饰艺术,探究古人制陶在器物造型、色彩表现、纹饰图案的工艺技法,结合绘制典型器物纹饰图案、制陶工坊现场制作彩陶工艺品的体验式活动,体验造型美术的乐趣;二是现场体验魏晋画像砖精品,解析“驿使图”“农耕图”等画像砖文化的内涵,探究画像砖艺术在形象刻画、线条运用及构图上的造型风格和美术表现技法,可就地取材利用砖块、黄河石等材料,完成画像砖艺术的再创作;三是现场体验青铜器精品,解析铜奔马、铜车马阵等青铜文化的艺术内涵,探究青铜器艺术在制作工艺、装饰纹样、造型风格等方面的美学特点,以青铜纹饰常用的“饕餮纹”“蟠螭纹”与“云龙纹”等艺术形象,完成典型装饰纹样的艺术创作;四是现场体验化石文化精品,结合相关知识,了解在地球各个历史时期古生物的发展脉络,探究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动漫化,以黄河象等化石资源为原型,创作精美的动漫艺术形象,深化学生对化石艺术的理解。(2)探究以欣赏为导向的博物馆美术资源课程的开发。运用展馆陈列的汉简牍、丝绸技艺、佛造像壁画、红色文化等艺术精品,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一是通过汉简牍欣赏教学活动,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特点,体味古人融诗、书、画于一体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通过临摹等方式,完成一幅融诗、书、画于一体的国画创作;二是通过丝绸技艺的欣赏学习,解析丝路文化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探究丝绸艺术在图案、题材、色彩等方面的艺术审美表现,通过绘制典型丝绸纹样图案,提升学生对丝绸文化的鉴赏能力;三是通过佛造像壁画艺术的欣赏学习,解析石窟艺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特点,探究佛造像艺术的造型风格、塑形技法,以传统泥塑彩绘工艺和以藻井、飞天等经典壁画的局部为基础,完成艺术创作,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欣赏和认知能力;四是通过红色艺术作品的欣赏学习,了解甘肃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探究红色文化所呈现的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应用海报、动漫设计、剪纸、皮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完成红色主题文化作品的创作,弘扬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8

关键词:中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中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对比

1.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特点

早期中国由于受到战争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比较迟滞,对公共艺术教育不够重视。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大规模的发展进步。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并没有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所以中国很积极地参照苏联、日本等国家的教育方式来对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改革。由于苏联、日本等国家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教育体制,所以短时间内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仍然落后于一些国家。

经过一次次的变革,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中国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及中央美术学院代表了如今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水平。以这两所高校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充分学习了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2.以几个典型国家为例探析外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

(1)美国。美国一直重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而且美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多种多样,非常适应美国高校教育的发展。美国设置了不同种类的艺术院校,每一所艺术院校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与教育方式。美国擅长运用强大的师资来带动高校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以后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美国的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其优秀的培养能力与教育模式为美国的百老汇以及好莱坞提供了许多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2)英国。英国是一个以严谨著称的国家,英国的严谨不仅体现在其待人接物的态度上,也体现在教学上。作为一个十分看重教育的国家,英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有严谨的教学制度与管理体制,但是英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非常轻松,教学质量很高,轻松不拘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并且为英国的公共艺术教育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以温彻斯特艺术学院为例。英国的温彻斯特艺术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性与典范性使其在英国高校的教育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温彻斯特艺术学院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模式几乎代表了整个英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与英国的严谨作风一样,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在管理制度上非常严格、严谨,要求学生仔细记录其学习过程与学习经验。而在教育模式方面,采用了非常轻松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开拓进取,拓展思维,带动了学生们学习公共艺术的积极性。

(3)德国。德国优秀的教育模式与教学体制对西方国家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其他国家不同,德国不仅重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付诸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德国高校,这所仅仅维持了14年教学的设计学院却对德国,甚至是整个西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教育模式充分展现了德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势,其创设性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更是为后期德国高校的公共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比对中国的启示

想要有所发展就必须有所学习。任何国家都要积极进行学习、改革。中国的公共艺术教育想要取得进步,就必须跟上世界以及时代的步伐,向国外高校学习,借鉴其优良的教育模式,改善我国并不完善的教育体系,以此来促进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

1.提高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认知水平

对比中国,许多较为先进的西方国家都把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中国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影响,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度并不高。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艺术人才的重要性以及艺术对中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性都要求中国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程度,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与艺术修养,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认知,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观念层次,使其更加顺应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

2.构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完整体系

想要促进我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将教育目标、教育形式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完整体系。中国高校应向德国与英国学习,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在轻松的教学模式中运用较为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与发展。

首先,要确立教育目标。目标是旗帜,教育目标的确立可以使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有一个稳定的并且确定的发展方向,这是构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完整体系的前提,它指导并且指引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次,要确定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形式,制定较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使其可以适应不同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最后,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保留优良的教育传统,与此同时向国外借鉴新型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在保留原有的基础上向国外学习,逐步探索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代表现代意识的教学方法,不落后于世界,并且将其运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

3.加大投入,改善管理状况

要促进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就必须加大投入,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可以满足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支持。

在管理方面,要着重改善管理状况,加强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的管理,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在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师资源的同时,改善管理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中国与外国不同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造成了现如今中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不同,通过中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不能囿于传统,要突破观念,学习国外先进的公共艺术教学观念,同时保留我国固有的教育精华,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阿楠.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4.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9

1.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现状

不少职业院校重视职业素养和技能教学,认为胜任岗位要求是第一要务,对艺术教育缺乏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忽视艺术教育公共性的要求,认为艺术教育只适用于艺术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有限的艺术师资和教学资源均投入到艺术专业,非艺术专业仅将相关课程作为课时不够的补充。除此之外,还存在艺术教育缺少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不规范,科目不完整,对教材的选用不够慎重等问题。

2.学生艺术学习现状

随着社会竞争、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很多学生存在着不健康人格心理,对生活感到焦虑和困惑,所以,加强塑造学生和谐人格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职业院校学生受社会偏见影响,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多数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或者想表现又不知如何表现。即便自身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但苦于不知如何学习而无法实施。缺乏必要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淡薄,也导致学生对艺术教育报无所谓的态度。

二、加强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作为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加强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对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艺术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传承。

艺术教育的作用是通过审美教育实现的,是确定一种审美的态度和人生观。“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精神为灵魂”的文艺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体现。而艺术教育能够结合核心价值观建设,转化为艺术理论实践的重要课程,传递中国精神的内核,将中华文明价值体系根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

2.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

学生都有喜爱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艺术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理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性精神和健康的人格。让他们自觉地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树立自信心积极向上塑造阳光心态,摒弃社会不良风气,传递正能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健康的思维方式。

3.艺术教育可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艺术教育中,随着审美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想得到激发,在体验中不断升华和完善自己的情感走向,包括自我生命意识的表现、心理愉悦的感受、欲求的满足等审美需要。如今信息快速更新,竞争激烈,社会人需要更合理的渠道进行压力的释放和宣泄。艺术教育的其中一项功能便是正确而合理宣泄,以促进健康和谐的人格形成。

三、改进职业院校艺术教育措施分析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立艺术育人的新理念。

学校需要规范艺术课程设置,扩展师资力量,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从教学计划、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评价、管理组织系统与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制定规范。在课程内容上,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艺术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设文史哲、自然科学、反映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课程,并在选修学分上有一定的要求,确保艺术教育不流于形式;开好文学、音乐、书法、美术、摄影等系列选修课程和系列讲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为客座教师、专业教师进修培训等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2.职业院校艺术教师应革新观念,积极投入教学改革。

积极编写适应学校及学生现状的艺术教育校本教材,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使艺术教学由教师单向灌输向师生互动、师生共同成长转化。积极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净化学生心灵。通过体系化的建设,将校园文化打造成学生主动参与、凸显人文关怀、彰显学校特色的系统工程。集成多种社会资源,把艺术教育延伸到校外,例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及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将学生的审美教育社会化、实践化。

3.调动学生的艺术学习积极性,锻炼和展示艺术素养。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篇10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加强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精神和审美意识,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要想搞好这个工作,首先突出德育的“主旋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教育观念的极大转变,培养艺术人才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而,积极探索和加强高校的艺术教育,有的放矢地搞好德育工作,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必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各高校已经认识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必须把全面提高年轻一代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不断加强对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习惯的培养。高等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应把传扬人文精神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最基本的职能之一。然而,多年来,高等院校侧重于实施专业科学技术教育,形成了以智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而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由于学生对艺术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更缺少艺术实践这不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此,实施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艺术教育能刺激人的的鉴别能力和思辩能力,提高人适应不同形势的能力。第一,在美育过程中通过情感的陶冶,使思想、道德潜移默化地得到净化,从而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契入点。第二、在德育中导入艺术教育,使道德说教转化为道德情感的陶冶。艺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和美的熏陶,是单一的思想教育和道德说教无法取代的,由于艺术教育能激发对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深层的能动的感受,使人产生激情,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升华。第三、德育所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美与道德的高度统一。当道德情感再进一步转化为道德行为时,这种行为就不但是善的,而且是美的,甚至是崇高的。

二、德育与艺术教育并抓

21世纪的高校德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人类文明进步,铸造新的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工作。因此,克服目前学校教育的某些片面性,通过引进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使学校的教育实现平衡发展,是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李岚清同志曾强调指出:“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高等学校的任务,是要加强科学技术教育,使学生拓宽知识,发展智慧,发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同时,要重视加强人文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把“美育”作为重要手段,使学生深刻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思想境界、道德精神、审美意识得到提高,全面培养、提高整体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此,应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深刻理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科学内涵,科学处理德、智、体、美的辩证关系,扭转片面地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忽视美育的倾向。

三、在德育工作中开展艺术教育的构想

高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应引进艺术教育,使学校的教育实现平衡发展。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强艺术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议如下:

1、加强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去,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把艺术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把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来抓,人员配备到位,严格要求,重视培养;要提高艺术教育教师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3、建立艺术教研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艺术教师。

4、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总之,高校德育与艺术教育要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一定将当前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和道德理念,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水平再上新的台阶,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做出更大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艺术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仇春霖.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刘慧.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2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