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十篇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十篇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59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1

从投入产出角度对我国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进行分析,投入选取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产出主要采取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指标进行分析。

(一)R&D投入分析

1.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9.18%。其次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29.69%,年均增长率最低的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只有10%左右。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两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为了保持有力的竞争地位,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投资力度。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属于国家垄断性的大型企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动力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投资,导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所出现的效率低下的局面。在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所有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64%,年均增长29.69%。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无论是现有研发经费发展规模还是增长潜力方面都占很大优势,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及发展空间的行业。同时也应注意到新产品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是否可持续的问题,要想提高R&D产出效率仅靠增加投入是不够的,还应该多考虑产出方面的问题。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虽然它所占比重还不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3,但是因为有着较高的年均增长率,所以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具有的规模与增长优势仍是不可忽视的。至于其他三个行业,所占有的比重几乎相差不大,只有医药制造业所占比重偏低,然而其年均增长率却胜于其他两个行业,总体来说这三个行业在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方面还存在不足。

2.R&D经费内部支出

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了64%,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17%,最低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仅占到2%,而且近年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R&D经费内部支出方面保持着迅猛的发展趋势。对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占全部R&D内部经费支出的比重很低,年均增长率只有17%左右,远远落后于其他几个行业。这可能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投入风险大,回报率低,对于大部分大型企业来说,远不如技术引进和研发外包来得迅速,所以才会出现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缓慢、占比低下的现状。

(二)R&D产出分析

1.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一个重要的R&D产出指标。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高的行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也比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R&D效率来说,投入高、产出大,也就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达到了高效。

2007年比重分析也可以看出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最大的也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低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最少的也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这说明,产出和投入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投入多的产出高;反之,则产出低。

2.专利申请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专利申请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达到50%左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仅次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但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基数大,虽然年均增长率低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可是在数量上仍远远高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这是由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起步早,发展速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快。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发展很快,可是起步较晚,较高的研发投入也产生了较高的研发产出,使近年来专利申请数迅速增加。增长率排在第3位的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利申请数也取得了迅猛增长。最低的是医药制造业,由于其基数较大,可能是由于医药制造业前期发展较为迅速,当发展达到一定速度,即使增加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也增长缓慢。再者,医药制造业近年来出现的无序的市场秩序,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大量模仿复制的出现,使大型企业没有动力从事研发活动,这可能是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增长率较为缓慢的原因。增长较为明显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余4个行业增长速度大致相同。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所有专利申请数中,占比最大的也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达到了80%以上;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但是远远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不到10%;其余3个行业的总和仅相当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2007年专利申请数的占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都占据着绝对优势,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行业。

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2

随着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加大,研发信息披露已经成为监管部门,企业以及投资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新会计准则实行后,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的研发信息披露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通讯设备行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报,总结我国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信息披露;对策建议

1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特点及研发的重要性

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伴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在“4G”时代,行业内的竞争已经日益加剧。如何在行业内脱颖而出,保持领先地位,显得就尤为重要。在这个以科技创新及新产品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里,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的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积极寻求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对手。行业中的佼佼者,如华为,中兴,每年都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积极进行新产品开发,从而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创新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研发能力是创新的保证,而研发能力强弱,研发投资效益等相关研发信息对会计的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需要高质量的研发信息披露机制来展现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

2国内外关于研发信息的相关披露的规定

国际会计组织和许多国家都对研发信息的披露做出了相关详细的规定,如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研发费用的披露内容不仅要全面充分披露本期确认为费用的研发费用数额,同时还要求披露其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使用的摊销方法等。

我国2006年公布新会计准则之前,并没有对相关的研发信息的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但是一些企业出于对竞争力的考虑,也为了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自愿披露研发信息。2007年实施新会计准则后,根据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该从表内和表外信息两种方式来反映企业的研发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了改善了企业研发信息披露的状况,但是对企业研发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并未作出相关的规定,这就导致了企业研发信息披露的主观性很大,不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研发活动信息。

3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研发披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研发披露现状

通讯设备制造行业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高风险,高收益,企业的研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以2010—2012年通讯设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通过分析整理发现企业研发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从整体上来说,研发信息披露企业的比例整体都在提高,在报表附注中对研发信息披露的企业也在逐渐增多,可见已经引起了一部分企业对研发信息的重视。部分企业更是把企业的研发提升到战略地位。所以从2006年财务部颁布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研发信息披露的状况从整体上有所改善。

3.2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研发披露存在问题

(1)研发信息披露不规范

新会计准则虽然对企业的研发信息披露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来披露相关的研发信息。有的企业只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研发信息做出简单的描述,不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相关的决策。很多企业也只是简单列示了新会计准则关于研发阶段划分和资本化支出的规定,但是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说明,如企业是如何划分这两个阶段的,研发项目在何种条件下资本化。

(2)研发信息披露形式多样,基本研发信息数据披露少

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信息披露的形式不同,有的企业在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的前期下还自愿披露了其它的研发信息,如中兴通讯,在近几年年报中,披露了企业每年研发投入的金额,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资本化的支出在开发支出项目反映,同时企业单列出了企业研发费用,反映出企业对研发信息披露的重视。

通过对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上市公司年报的研究还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报表中企业都陈述了研发对该企业的重要性,对企业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都做出了文字性的表述,但是企业每年研发投入了多少,相关财力,物力,人力投入了多少,并没有基本数据,对于研发投入占据重要地位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来说,这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的经营业绩。

4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研发信息披露对策建议

4.1完善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企业的研发信息相对较少,企业除了需要披露研发的一般信息外,还应该进行更全面的披露,如披露研发强度的指标,在管理费用应该单列出研究阶段的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在开发阶段列出符合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从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上市公司年报中还可以看出,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在年报中披露了企业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但是并未作出更详细全面的披露,使得投资者对企业的研发信息不了解。所以监管部门应该完善相关的研发信息披露政策,完善监督机制,规范研发信息披露。

4.2鼓励企业对研发信息自愿披露

企业自愿披露的研发信息会发会发挥信号传递的正能量,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分析决策。监管者应该通过宣传等手段鼓励企业自愿进行研发信息的披露,是企业管理者认识到研发信息的披露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在财务指标中应该明确披露研发费用金额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本化金额,在非财务指标中除了披露企业研究开发的项目,项目特点,技术优势等还应该披露该项目的前景及预测的未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及项目存在风险等,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结合企业研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新红,杨慧瑛.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状况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7:94-96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3

KmmeS基于iSa-95的标准,秉承“信息服务生产、制造透明无间”的理念。通过分析离散制造多品种小批量、研制批产并行、自主工艺设计制造、半自动或手工设备多样等特点,对企业生产计划、制造执行、质量管理、物料管控和分析决策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建立面向离散制造企业的专业数字化制造专业解决方案,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执行-反馈优化的企业闭环管理。

一、KmmeS主要功能

KmmeS对企业的制造过程进行抽象,封装解决方案对应的软件功能模块。主要由车间资源建模、人员管理、工装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计划管理与排产、任务调度管理、作业执行管理、质量过程管理、物料跟踪管理、车间事件管理、看板监控和统计分析模块组成,涵盖了制造过程管理的多个方面。上层接口实现和技术、管理系统集成,下层采集制造过程的各种异构数据,将制造结果信息反馈到上游应用系统,实现制造过程的闭环控制(图2)。

(1)车间资源建模。

“人、机、料、法、环”是车间制造生产的基础,也是meS系统运行的基础信息。KmmeS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数字化车间资源模型,实现所见即所得,为规范管理奠定基础。包括人员建模、设备建模、物料建模、生产日历建模以及工时建模等基础数据建模能力。

(2)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是生产制造部最重要的资源,也是约束生产能力的最主要元素。因此建立设备信息模型,并结合DnC数据采集、数字化制造终端数据采集,实现设备监控,是提高瓶颈设备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3)高级计划排产。

为了按期交货,企业需要加强对车间生产资源的合理调配与控制,得到一份可以指导生产的精确生产计划,并且需要应对紧急插单、计划更改等情况,保证生产计划的高效性。在小批量、多品种、多工序的生产环境中,利用高速运行排产工具来缩短制造提前期、提高工厂对于交货期变化的响应能力,是迅速应对紧急插单的捷径(图3)。

(4)作业执行管理。

计划的制定要依赖于市场和实际的作业执行状态,而mRpⅡ/eRp往往不能始终实时、连续、自动和完整地反应生产过程信息。另外,交期的达成也需要不断优化生产过程,防止制造过程中的差错以减少返工并缩短制造周期,这些都需要及时透明的生产过程信息以及有效的生产过程控制。KmmeS实现生产过程的闭环可视化控制,以减少“精益生产”理念核心中的等待时间、库存和过量生产等浪费。

(5)生产现场质量跟踪管理。

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内,通过质量信息实时、准确、全面的传递,帮助企业实时跟踪生产现场质量,便于企业高效、快捷地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和不断优化完善质量管理。

(6)物料跟踪管理。

管理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品、产成品和工装等物料,结合计划排产形成线性库存管理。利用触摸屏、条码等手段实时对物料数据进行采集,完成跟踪企业的物料状态。建立及时有效的物料齐套配送机制,减少制造中停机待料时间。

(7)看板监控。

将meS系统中企业资源的状态及加工任务等信息,经meS系统处理后,按虚拟车间、设备监控和工况监控等类别,以图形化界面、统计列表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时再现车间现场生产过程,同时对现场生产进行统计分析后产生的各类报表,也可以有选择地在电子看板进行展现。

(8)统计分析。通过获取并管理与制造相关的所有信息,形成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库。KmmeS基于Jit制造理论,提供了结合内置的面向离散型企业的机加、装配行业专用车间资源模型、流程、数据集以及40多种行业统计图表。另外,基于weB浏览器,提供包含20多种开盒即用的图形化报表,并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快速定制其他报表。

(9)系统集成应用及功能扩展。

系统提供多种功能强大的标准接口,通过这些接口灵活且强有力的支撑,使meS系统很容易与eRp、pDm和Capp等企业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共享;通过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用户可以基于企业自身个性化需求进行快速的功能开发和部署;提供windows标准的开放系统接口(api函数集和功能组件),可以使用VC、VB等通用开发工具进行系统扩展开发,最终保证功能需求得到快速和准确的响应。

二、KmmeS应用目标

(1)生产计划合理优化。

根据企业资源状态和现有任务进度,将插入订单快速纳入滚动排产。采用高级离散企业的调度算法,进行资源负荷均衡,形成优化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

(2)生产进度实时可控。

采用条码、刷卡器、触摸屏终端和DnC等多种方式实时采集现场生产数据,提供多种图表形式的监控看板,确保重要的生产数据随时可视易用。

(3)质量过程完备追溯。根据质量过程控制特点,定义质量管理要素,实现生产过程关键要素的全面记录以及完备的质量追溯,自动形成产品电子质量数据包。

(4)技术文件可视下厂。

与技术、工艺信息实现一体集成,使得技术文件可以在第一时间到制造现场。制造人员能够依据权限查阅全三维模型、仿真,获得更逼真更全面的技术指导信息。

(5)领导决策有理有据。

月报、日报和周报等40多种生产报表点击即成,为领导的量化管理提供最大的决策支持,有理有据地分析历史、改进未来。

三、KmmeS商业价值

借助KmmeS,将制造过程整体优化,企业可以获得以下商业价值。

(1)提高订单准时交付率。

通过高级计划排产,使得插单轻而易举,作业计划合理优化,基于企业看板的动态调度提高现场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缩短产品交付期,提高订单准时交付率。

(2)提升产品制造质量。

质量检验计划与制造计划同时下达到工位,实现生产过程关键要素的全面记录、完备追溯质量过程,加强工人作业过程的质量意识,提升产品制造质量。

(3)降低制造成本。

利用三维模型、工艺指导文件和仿真过程进行现场作业指导,提高工人技能掌握速度,降低高级技工的依赖程度、减少返工返修,降低制造成本。

(4)提高关重设备利用率。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4

关键词: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创新管理

电子通信产业是集高科技、密集劳动、高资金投入等特点于一体的产业,目前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无论在人才、资金还是管理方面都不占据优势。目前我国除了华为、中兴等企业脱颖而出以外,许多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人力、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方面遇到重重困难。国内工业制造技术是当前移动通信设备制造的瓶颈。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把自主研发与先进技术的引进相结合,加强企业的创新管理,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逐渐走向成熟,在国内占据了主要市场,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伴随着主流通信系统的升级,我国电子通信企业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华为、中兴等十几家企业已经成功地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我国在电子通信设备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突出,但是随着欧洲经济危机的爆发,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呈下滑趋势,研发资金紧缺。与此同时,我国通信系统受到供应链上游的限制,只能依赖进口芯片的内部协议,阻碍了我国对内部基础协议的理解与研发。我国电子通信制造业的全面改革是非常艰难的系统工程,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2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出口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出口产品的种类与金额,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弱势,由于技术因素,我国的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较少,利润率高、技术含量高的中高级产品出口更少,我国通信电子设备的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缺乏竞争力。对外出口市场较窄,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制约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2高端产品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尽管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借鉴国外的力量取得了较大的飞跃,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高端产品,其核心技术与设备方面仍然处于劣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等已经成为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与创新的首要任务。

2.3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当前电子通信制造业的管理模式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成本的计算不准确,大多采用人工核算,其管理模式依旧采用分散管理,不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的市场瞬息万变,其需求也呈现多样化。所涉及的品种比较多,采购非常复杂。面对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以及客户的要求。

3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模式创新

3.1优化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定要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发挥其行业监控及引导作用,科学地进行资源调控、政策管理和推进扶持职能,致力于政企研学互动合作,才能够创造出适宜的民族制造业转型升级外部条件,实现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高级演化以及持续升级。

3.2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

我国的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边缘企业依赖专业化的市场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集群,建立起具有较强全球竞争力及广泛知名度的生产网络化组织,吸引了大量处于价值链上游以及国内外高端研发企业进行合作。为了支持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核心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据地位,发展自己的制造价值链,政府要重点发展边缘企业,建立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集群中介组织体系与软件平台,促进核心企业与边缘企业创新合作。协调好分工与收益。

3.3提高国际竞争力

对于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品牌创造、销售及服务方面,要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致力于发展自主性技术与营销体系,为了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更好地发展,要充分借助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价值的国际性品牌。只有从品牌与技术方面入手,才能切实地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技术方面,要整合各自优质资源组成高水平的研发联盟,瞄准产业的前沿方向,积极地投入研发工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现代的管理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三者有效结合,实现物流、价值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化运行。品牌方面,我国通信与电子制造核心企业的管理要高度重视品牌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获取长期效益。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品牌管理方式,确立竞争优势。对自主品牌进行大力地宣传与推广,传递企业最新的正面资讯,发展忠诚客户,提高企业品牌的世界知名度,借助新媒体媒介,挖掘国际合作的潜能。

3.4抓住合作发展机会

由于通信设备市场较早实行开放,许多跨国公司蜂拥进入中国,合资设备与进口设备迅速地占据了中国市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国内企业要奋发图强,以国际化竞争为标准。对于国外的跨国公司来讲,既是竞争者又是示范者。国外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与发展理念,使得原始封闭的国内企业,真正接触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企业管理中,要与外来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3.5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人才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兴衰,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管理首先要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组织培训,鼓励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认真落实各个工作岗位职责,通过人才的优势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6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主要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下流、控制流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高效的集成信息与数据共享系统。所以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建立起集成信息共享系统,使企业的管理达到合理化、信息化。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5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的开放承诺中国加入wto后,必须接受wto基础电信协议,承诺电信业对外资开放。当然具体的开

   放的程度是一个多方讨价还价的过程。从与美国和欧盟谈判的情况看,中国在以下方面可能需作出承诺:--同意实行鼓励竞争的调控原则(包括根据成本定价,互联互通权利及调控当局的独立性)。

   从中国通信业的现状分析,加入wto对于通信运营业来说,挑战大于机遇。这体现在:

   --外国电信企业无论从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经验方面,实力都大大强于中国的电信企业;

   --我国在基础电信领域迟至1994年才引入了第一家竞争企业,且实力相差悬殊,我国最大的电信企业尚不习惯于竞争,也没有在真正的竞争环境下磨炼过内功;

   --我国的电信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与充分的市场经济下的体制和机制还有距离;

   --我国至今没有一部规范行业行为的法律文件,有的是名目繁多的部门法规和地方法规。

   而对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则机遇大于冲击。

   --通信设备制造业在我国是开放竞争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习惯了市场竞争的态势;

   --我国通信设备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本来就相当高,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强度不会有太大的增加;

   --我国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实现群体突破(巨龙、大唐、中兴、华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开始步入国际市场),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6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无线网络;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8-0073-02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当前信息集成及信息传输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其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当前信息领域对通信协议研究的深入,价值元器件的设计与制造水平持续提升,智能电网中的无线传感器应用及网络构建开始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智能电网中构成了最主要的构建者之一。由于智能电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电力控制机传输系统,其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要求控制信息安全、输电安群以及发电安全。

1无线传感网络在智能电网设备检修中的应用

当前,电力行业中广泛使用了预防性维修策略作为电力设备的维修方式,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从具体的应用情况来看,其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维护缺乏、修理盈余缺失等。这些不足敬爱那个导致电力企业的资产维护能力下降,电网运行可靠性受损。

在智能电网的构建过程中,通过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现电网设备的检修。在该网络当中,系统根据分布在网络各处所设置的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电力设备状态信息及相关数据对设备的在线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之后敬爱那个数据传输至状态检测中心,并对该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根据其运行状态确定其是否需要进行检修,或者是直接进行修理、替换。当设备将出现故障时,设备的状态检测中心将提示维修人员具体的故障类型和位置,为维修人员节约维修及维护时间,缩短停电时间,保证电网的运行稳定性。通常,设备检修网络设置过程中会在诸多的设备当中安装状态传感器,这时会使得传感器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复杂。这时,传统的传感设备安装不方便,这时就需要使用更加灵活、自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其不需布线的优势在设备状态检修中充分发挥出来。图1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结构。

图1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中的结构

该网络中,包括热敏电阻pt100所构成的温度传感器、a/D芯片、mCU芯片和通信芯片。在对断路器的温度进行监控时,通过上述芯片进行电压的检测、温度的计算、数据的处理等工作,将温度数据传送至网络的汇聚节点。而汇聚节点则将其所控制的区域中收集得到的温度数据进行信息收集,最后将数据包通过以太网络传送至远程设备监视及控制系统,由该系统进行信息的分包处理、分析,一旦发现温度数据异常则派出现场维修人员利用随身的作业设备及工具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故障响应速度得到明显提高。

2无线传感网络在智能电网分布式母线保护中的应用

当前,应用最为普遍的通信网络方式是有限网络传输方式,因为布线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组网灵活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分布式母线保护作业的基础上,合理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引入到分布式母线的布设中成为了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当母线的连接方式多变、间隔距离较短、出现数量多时,通过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布设能够很好的实现对母线的布设和控制。分布式母线保护是通过信号网络对各个线路的保护动作数据进行交换,之后在对数据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对故障的判断。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并不需要电力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保护装置。这种分布式的母线保护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方式的缺点,而且在资金成本等方面与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方式差别不大。为了克服母线出现数量较多,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大多采用了多跳路由的方式,导致整个信息的传输时间较长的问题,不能满足当前智能电网对保护速动的要求。所以,为了提高网络响应的效率,通常采用了两层通信的网络结构。

3无线传感网络在智能电网灾变中的应用

电网灾变就是指由于破坏性极大的因素给智能电网造成的大规模破坏和影响。例如,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对各地的电力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形成了大面积的停电区域,导致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新时期构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自然灾害导致电网出现大面积停电的因素包括:电力基础设施被毁坏、纵联保护通道受损而造成主保护失效以及网架结构改变而导致的保护误动作等问题。当前,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有限通信造成的网络信号控制受限、物理网络结构受损概率较大的问题你,需要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设施,从而达到增强自然灾害抵抗能力,保证网络运行可靠性的目的。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自主组织、自主适应的能力,其在应对电网灾变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在电网的防灾变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范围较广,这里以冰灾的预警系统为例予以解释。按照智能电网的防灾变目的,考虑到电网覆盖区域的具体地理环境以及杆塔型式,在保证覆盖范围功能条件的基础上,需要在最为合适的节点处设置传感器,并将架设成本作为第一条件,对传感器进行合理布置。

4无线传感网络在智能计量与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计量概念中,电能的计量就是通过电表直接统计得到,之后计算电费。但是,在智能电网时代,由于这种传统的计量方式所收集得到的数据精度明显不足,而且其中的信息量也远远不够,大量的用户数据被忽略,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智能电网的运行需要。因此,在智能电网中,计量管理系统的发展将发生颠覆性的改革。在给用户设置智能电表之后,电网企业能够对窃电行为进行定位和控制,而且能够收集得到与传统计量方式更加全面、详细的用电数据信息,能够更加及时的掌握电网的实际负载情况,同时配合对应的电价措施来指导电力企业的电网建设工作。从而达到抑制峰值负载,降低用电高峰负载的目的,实现对电网建设成本的控制。

另外,智能计量设备的应用将刺激更多的设备制造商开发和制造更加智能化的家电设备。例如,通过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多种家电设备进行控制,能够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对家电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在下班之前将热水器打开,回家就能够用热水。也可以通过特殊的设定,将电冰箱与热水器设置成不能同时启动,从而降低了家庭最高的用电峰值,实现了家居环境用电的节能。

参考文献

[1]杨义先,李洋.智能电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Z1).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7

传统模式下的设备管理造成的管理弊端显而易见: 

第一,由于底层人员推诿敷衍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导致上层决策者无法实时准确地了解和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 

第二,设备的日常运行、故障、保养等重要数据保存不力,或者因为保存方式不妥当造成可追溯性差,很难对数据进行有效地共享和实质性地分析乃至做出相应的计划。缺少大数据的支撑和整合,设备预先维护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大都是事后维护,造成严重的时间损失。 

第三,传统的设备管理很难与其他部门形成一个信息互通的系统,而设备的状况又与备件、产品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缺少有效的交互容易导致配合上的“断层”,一方面造成设备维护周期长。另一方面对设备的改进来说,缺少一个数据分析的导向[1]。 

2新模式(工业4.0)下的工厂设备管理 

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控制单元、数据存储单元等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成本的大幅降低给工业4.0奠定了先決的物质基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现实与虚拟的互联结合,给各行各业发掘潜在价值带来了新的可能。 

2.1基本特性 

准确性:数据的准确性是设备管理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管理系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实时性:数据的实时性对管理者对设备的突发状况作出及时反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实时跟踪设备的状态和做出相应指示,包括运行状态、停机时间、故障处理信息推送、故障处理现状、故障处理记录、故障负责人员等。 

灵活性:系统的灵活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指的是系统内部信息、功能的可配置性;第二个指的是可多渠道访问和展示系统信息,如现场看板、操作面板、局域网、网页、移动终端(app)等[2]。 

2.2设备自诊断与大数据分析 

2.2.1预防性维护 

系统根据用户定义的点检、保养、设备寿命等计划,自动对指定人员以消息推送的形式发出任务提醒,并可对人员反馈的数据(如:任务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现场图片、任务备注等)进行接收和归档。 

2.2.2自诊断性 

可以通过各种功能的传感器来获取设备的健康问题,并把采集到的数据集成到系统中,系统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预先诊断设备的潜在故障,管理者通过故障预警提前做出反应,而不至于等到设备出现破坏性现象后再去处理,造成设备效率的损失。 

应用场景:轴承在传动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安装位置隐蔽和故障征兆性弱,所以当发现有故障趋势时,轴承的性能往往已经处于急速衰退期,又因更换过程繁琐,故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较大。工业4.0下的解决方案是在轴承的油脂和材料中加装特殊功能传感器,用以检测油脂金属碎片浓度和轴承材料应力的变化来判断轴承的状态和故障趋势,经由系统发出相应警报,使应急反应时间大大提前。 

2.2.3大数据下的设备维护管理 

系统通过对设备运行过程中性能参数、停机、故障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最终确定设备运行状态模型,为设备维修、采购、使用、轮换做定量分析,通过连续性数据分析,合理确定设备的使用寿命。管理者可据此提前做出措施,让停机时间降到最少。系统建立自身维护的知识库,根据经验或者资料对突发事件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3]。

      应用场景:维修人员处理完故障a之后,将维修的方法上传,服务器自动将此故障和方法关联并保存。当故障a再次发生时,系统会自动推送排除此故障的参考。当同个故障有多种方法记录时,系统可对这些方法与其他数据参数(如排障时间等)关联起来,择优排列。也可以手动录入对某故障的排障方法,方便人员的查阅和参考。 

2.3跨系统、可互联性 

一个好的设备管理体系要与能源管理、产品质量管控、采购、仓库管理、设备厂商管理等管理机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设备管理来说,要将设备的效率发挥到极致,设备管理也应该与其他职能部门融合互联,甚至是与其他公司、设备生产商、供应商形成互联。 

应用场景:当系统检测到某个元器件有发生故障的趋势或者已经发生故障时,系统除了提醒管理者之外,还可与工厂的备件库互联,搜索出该元器件当前的库存、库位信息,自动生成领料申请单。当检测到库存不足时,可发出采购提醒甚至是与其他公司、设备生产商、供应商建立起备件共享机制,从而大幅缩短设备维修的流程周期。 

3新模式给设备管理者带来了新的课题 

3.1对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工业4.0、智能工厂的深入推进,在工厂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越来越多的普通操作人员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 

由于设备的高自动化使得企业不再需要过多的员工参与生产;由于一些员工的水平有限,无法运用相关知识对现场智能化设备进行关联,无法切实理解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改善方向,进而导致无法根据生产状况做出改善或提出实际的改善方案。 

智能工厂不可能独立于人类之外进行工作,智能工厂再智能也只能是人类的生产工具,想要保证智能工厂的正常运行,企业需要能驾驭得了智能工厂设备的人才,特别是设备管理人员。对此,企业应提前做好人员储备和进行系统培训。 

3.2对设备和网络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第一,智能工厂内部的设备、元器件之间形成一个环环紧扣的设备物联网,某个结点的小问题可能在整个网络中被无限放大,对整个工厂生产和决策造成影响。 

第二,工厂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开放性可能导致工厂的资料被外界窃取,管理和控制系统受到外界的恶意攻击,造成企业运营系统的瘫痪。 

第三,國外的公司在许多关键元器件和软件技术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技术上的受制于人为今后的设备管理带来了潜在风险。 

4总结与展望 

逐步完成对工业4.0的过渡,在笔者看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企业发展理念,使员工认可和支持工业4.0的转换思路。 

第二,培养符合智能工厂生产管理需求的人才。 

第三,对某些设备进行低成本改造,使其符合工业4.0的发展要求。 

第四,工厂内部进行设备互联,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设备管理系统。 

第五,与外部系统数据如采购、仓管、产品反馈等系统形成互联和数据共享,使得工厂的各个模块运作有条不紊,实现无缝对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对整个生产和营销过程做出动态调整。 

在进行工业4.0改造的进程中,一定要对自身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效研究和均衡,结合自身的管理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造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梁乃明.工业4.0实战:装备制造业数字化之道[J].工业控制与智能制造,2015(1):1-10.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8

一、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的内涵

所谓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简言之就是对机电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其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设备的维修与维护,旨在保证机电设备的稳定、可靠、持续运行。所谓“协同”,其最重要的就是实现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工作;协同管理理论认为,任意一个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都是通过物质、能量或者信息的交换完成相互作用的,健康的系统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应该是以很有组织性的方式协同进行工作的,形成系统的某个整体效应,使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所谓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就是将“协同管理”理论作为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维护工作指导思想,将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维护、保养等统一起来,旨在消除传统模式下设备使用与维修之间界限;即通过实时的设备运行情况信息获取、分析、共享等,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在故障发生之前给予及时维护,避免发生故障导致生产中断。煤矿机电设备操作运行与维修维护保养是煤矿企业生产内部的两个重要子系统,二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煤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将二者之间传统的“对立”变成一种“合作”关系,对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率具有要意义。协同健康管理模式下,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重在预测、发现、预防,而不是在出现故障后才进行维修、维护,大大降低因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导致的企业生产中断概率,近而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的主要特点、优势

(一)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生产和设备维修时间

进一步统筹与优化了设备的生产作业时间、维修作业时间,即在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行时做好相关的日常保养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品种更换之间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等,及时发现、排除故障,大大提高机电设备运行有效时间和可靠性,有效减少平均故障时间,降低意外恶性事故的发生概率。

(二)有效优化企业生产和机电设备维修计划

通过设备实时运行状况数据的获取、分析,特别是结合对设备历史运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预测故障发生概率;这样为了保证生产产品可以如期交货,就可以及时的确定、调整生产作业计划,进一步优化生产过程,在不影响正常生产情况下,定向、定点、定时、定量的对机电设备开展维修作业。

(三)为原材料和备件库存等提供有价值参考

机电设备协同管理模式下,可以通过对相关“协同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这样就可以准确预测机电设备维修检查作业可能需要的原材料、备件需求。煤矿企业可以及时的与设备供应商建立联系,对设备备件供应渠道、库存等进行及时优化、补充,有效降低无用设备备件库存比例,减少资金占用,降低企业成本。

(四)实现设备维修维护作业的内外协作优化

协同管理模式下,可以充分利用其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的将设备使用过程与操作者、维护者等联接起来,同时借助于互联网还可以将设备运行状况与生产制造厂家联接起来,这样由于设备运行数据的共享,就可以高效的完成机电设备使用部门、生产部门等与机电设备维修、维护有关工作的协作、合作。

三、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实施条件与实践

(一)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实施条件

1.硬件方面的要求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事先完善好pCS(基础自动化与过程控制系统),meS(建立制造执行系统)和eRp(制造管理系统)。pCS需要按照meS指令生产,同时对生产过程、机电设备运行过程进行监测,实时收集机电设备运行状况信息,并反馈给meS系统;然后meS从eRp中接收生产任务,根据pCS反馈的机电设备运行状况信息和资材供应状况等安排生产;另外,三者之间及三者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应该互联互通。2.软件方面的要求要实现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的真正协同,软件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一方面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相关人员要有充分的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认识和健全的机电设备协调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完整的机电设备健康管理记录、备品备件信息等,以及建立与设备供应商、制造商、专业维修机构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再一方面要对传统机电设备管理流程、机构等进行优化、重组,按照机电设备协调健康管理要求,重新划分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旨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支持。

(二)煤矿机电设备协同健康管理应用实践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9

[关键词]信息化;meS;生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12.030

[中图分类号]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12-0047-03

信息化浪潮改变着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世界贸易的各个方面,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参加国际经贸活动的国家和地区间流动,导致了国际贸易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给国际贸易的发展与新格局构形成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国际航空巨头也开始在中国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波音、空客等国际航空制造企业开始将飞机的重要部件转包给中国航空制造企业。

宏远公司作为一家资深的航空锻造企业,被波音、空客等国际航空制造企业选择作为其合作伙伴之一,来加工航空锻件。在与国际航空制造企业商谈转包合作的过程中,国际航空制造企业对宏远公司航空锻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非常满意,唯独对目前的车间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在车间管理方面必须应用面向车间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进行全程管理,以解决大批量锻件生产、质量和交货周期的跟踪与控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宏远公司针对外贸转包特点实施了meS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1宏远公司外贸转包产品生产特点

宏远公司作为典型的航空锻件产品定制生产企业,在生产组织、质量控制、物料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多独特性,例如:研制、单件、小批量等多种生产模式并存,生产周期长且任务计划多变,技术状态多样,物料配套复杂,专用工装工具多,关键物资的供应与保障难度大,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生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另外,作为航空科研生产体系的一环,设计更改频繁和上游输入条件不及时等因素也增加了生产运作的难度。宏远公司外贸转包产品生产特点具体如下。

1.1产业及产品特点

航空产业是典型的大型离散性制造业,例如每架飞机有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个零件,而每一型号飞机的销售量不大,即使是最畅销的波音737新一代飞机,年产量也仅有400架左右。同时,飞机产品典型地按订单生产,从接到订单到交付飞机一般都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因此飞机产品的需求计划比较刚性,不会轻易变动。从而导致锻造企业的外贸转包生产也具有这些特点,现在宏远的生产布局就是一种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布局,不像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可以进行大批量的流水线作业,所以一旦使用meS系统后,将会大大提高这种生产布局的生产效率。

1.2生产特点

在离散型生产模式下,航空锻造企业的产品航空制造企业内的零件种类多、数量少、加工周期长,所以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客户的交付周期进行生产,特别是宏远公司的转包产品,波音和空客等知名航空企业要求供应商进行即时生产管理(JUStintime),交付到波音和空客总装厂的时间与要求时间的公差为+7/0。

1.3工艺特点

宏远公司的外贸转包锻件产品,必须按照客户的标准要求对锻件产品进行首件或首批试制,一旦首件或首批产品的所有性能要求符合客户的图纸和标准要求后,客户将所有的工艺包括锻造、热处理以及无损检测等工艺进行固化,锻件的批产必须严格按照固化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不得随意变更。如果要求进行变更,必须向国际客户提交变更申请,经客户批准后才能进行变更。由于锻造产品的规格形状各异,锻件材料的品种也很多,包括低合金钢、不锈钢、钛合金、高温合金、铜合金等,还有不同客户也有不同的技术和质量要求,所以导致不同的转包产品必须有一套不同的工艺来保证产品的生产。

1.4质量特点

对于航空产品包括航空锻件产品,质量上的要求是各类大型制造业中最严格的,对于航空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对产品的可追溯性、唯一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求体现在产品设计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中,并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民用飞机产品还特别要求满足政府或协会对飞机的适航要求,确保飞机设计制造符合政府规定。例如中国商飞生产的aRJ21正在进行美国的Faa的适航认证。

2宏远公司生产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宏远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公司外部环境的快速发展,目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手工数据录入和半手工的操作已经无法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企业管理层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和困惑:生产计划下达后,无法在线跟踪实际生产情况;无法及时、直观地了解生产现场的运行情况;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抄来的报表数据是否准确,以及依据这样的数据,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由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数据量非常大,涉及的部门多,沟通协调困难;同时信息来源复杂、收集繁琐、查询费时、数据也不够准确,也使生产中存在大量推诿、扯皮、拖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生产的进度和质量,而生产过程的相关信息仅靠传统手工报表和定期统计,已经很难追溯产品零部件配套的历史情况,很难动态了解人员的工作量和设备的工作状态,乃至更深层次的产品成本核算、生产能力平衡和产品质量控制等等方面更是无法及时掌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2.1生产过程中全面的质量监控与跟踪的问题

航空产品包括航空转包产品,对于质量管理方面要求非常高,制造执行系统需要做到在线检测、实时参数分析,跟踪生产产品的主要参数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造成质量波动的原因,有效提高产品品质。能否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数据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精确区分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2.2生产过程管理监控的问题

宏远公司的生产过程基本是连续进行,因此准确掌握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实际生产情况非常重要。只有对生产过程状况进行准确跟踪,才能保证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

2.3能否废除人工报表

自动统计每个过程的生产数量、合格率和缺陷代码。每月实际入库完成后,终检人员专门用3~5天的时间录入终检台账,造成产品质量指标统计滞后,手工录入,错误较多;目前质量工时,几乎全部通过手工台账的方式进行录入,出现错误的几率比较高,每月为此各分厂需要专门有人编制、检验校对、质量保证部审核、经营发展部批准,总耗时10天左右;在这项工作中,分厂核对大量的产品工时,耗时较长,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月末大量工作积压的情况下,更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2.4各类质量问题较多,同一问题反复出现

质量数据难以共享,产品质量数据管理差强人意。出现用户产品投诉的时候,能否根据产品号码追溯这批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信息,能否立即查明它的原料供应商、操作机台、操作人员、经过的工序、生产时间日期和关键的工艺参数。

2.5库存管理及在制品数量的问题

目前仓库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后工序线上的每种产品数量各是多少?要分别供应给哪些供应商?何时能够及时交货?

3生产管理系统(meS)的主要功能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宏远公司是一个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企业,然而宏远公司现有的还是小批量管理模式,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管理,不但投入的人力多、成本高,并且效率低、准确性不高,因而在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数据和质量数据记录方面都很难达到国际航空制造企业提出的要求。实施meS不仅是国际航空制造企业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宏远公司meS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3.1基础数据管理

在meS系统中维护的生产基础数据主要包括车间人员组成、工厂日历、班次设定、设备数据、数据采集终端管理、工种定义等;物料基础数据(包括自制件、采购件相关数据)、Bom数据(产品结构数据)、工艺数据等其他基础数据由pDm、Capp等系统维护,meS系统通过与生产管理系统的紧密集成实现与这些数据保持一致;对于已完成生产的数据应可形成历史记录,供再次生产时借鉴。

3.2任务管理

生产计划与生产准备计划同步生成,促进生产准备全面及时执行。生产准备情况关系到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停顿、等待的问题,对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有重要影响。在实施系统前,生产准备情况通常只能靠人员电话或跑各部门进行了解,费时费力,很难全面及时。

meS系统以生产计划为驱动模型,全面推进工厂生产准备工作。当公司生产计划人员编制的月生产计划经领导审批后,meS系统自动根据月生产计划生成生产准备信息内容,月生产计划的同时生产准备计划给相关部门。在计划执行前可以随时检查生产资源准备情况,以保证生产开始时及时可用。

3.3生产准备管理

根据工序和设备周生产计划及角色分工,提前做好生产准备工作,实现工装配送,减少设备非正常停工时间,提高设备运转效率。能够生成生产准备清单,对角色分工、生产准备完成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根据设备周生产计划,把任务提前分解到每个角色,督促做好生产准备工作。计划采用对工序任务进行wBS再分解的形式,对包括工位、工装、夹具(专用、通用)、量具(或专用检验设备)、刀具、nC程序等产生准备计划,并根据相应的反馈信息以表明是否准备就绪,还需能够处理工艺、设计等的更改情况。

3.4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数据及时采集和统计报表自动生成,便于精确掌控生产过程。在系统实施前,生产过程的管理存在“黑箱”问题,如公司到底生产了什么、生产了多少、如何生产的、生产品质怎么样等。这些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人员填写的报表反馈,或是电话汇报,信息获取非常不及时,导致分厂的管理层不能及时有效地下达管理指令,制约了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公司meS系统通过工人生产现场扫描数据,收集工厂生产实时数据,以过程数据为驱动,实现各类过程统计报表、情况分析报表的自动生成,为公司领导精确掌握公司的生产进度、任务达成度、产品品质等生产过程状况并为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5车间生产信息的综合展示与查询

基于产品结构树将分散在车间内的数据有效组织起来,实现对产品生产相关设计变更情况、质量控制策划、生产工艺规划、生产原材料准备、生产计划情况、批次投产情况、现场生产进展情况、现场质量状况、相关资源使用情况等进行及时跟踪和呈现,实现对产品研制全过程的全面掌握,及对产品的动态调度和精细管理的决策支持。例如根据权限设定,形成设计看板、工艺看板、计划看板、进度看板、物料看板、质量看板等,并向公司级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系统反馈相应的信息。

4企业meS系统实施效果

宏远公司meS系统为企业建立起了规范的生产过程信息管理平台,使生产现场控制层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促进了精益生产管理的推行。通过meS系统的成功实施应用,给企业内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使车间变得“透明”,便于实时了解生产现场在干什么

以前要了解车间的实时生产状态需要下到车间,并只能看到你能看到的信息。通过制造执行系统的使用,工人和检验员完成工作的时间自动记录在服务器中,因而免去了过去人工收集这些信息所造成的问题。现在这些信息完全是实时的,同时在信息设置中,这些信息是公开的,也就是说,企业所有人员打开计算机登陆该系统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信息,消除了信息壁垒。有了这些生产现场完成工序的第一时间信息,生产现场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及在某个时间段的状态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信息系统自动获得,不需要人工收集信息及听取汇报,因此可以说车间变成了“透明”的实体。

4.2便于实时了解在制品情况,为压缩在制品库存提供基础数据

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人们非常关注原材料库存及成品库存。一方面这些库存是能直接看到的,另一方面这些库存容易统计。经过压缩库存的精益制造活动,这两方面的库存有效地在工厂实现了减少和控制。此时人们发现,在制品库存相对于原材料库存和成品库存是更大的库存,这些库存更应在精益制造中压缩。但以前通过人工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准确地了解在制品库存需要花相当大的代价,而通过该信息系统,在制品信息及库存将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统计出来。实现在制品的台账汇总、进度跟踪、状态反馈、盘点等的有效管理;这些信息正是在精益制造中能够促使生产现场实现均衡生产和配套生产、缩短生产周期的基础数据。

4.3实时掌握质量信息和质量损失

在实施meS前,每月实际入库完成后,终检人员专门用3~5天的时间录入终检台账,造成产品质量指标统计滞后,手工录入,错误较多;目前质量工时,几乎全部通过手工台账的方式进行录入,出现错误的几率比较高,每月为此各分厂需要专门有人编制、检验校对,质量保证部审核,经营发展部批准,总耗时10天左右;制造执行系统实施后,质量信息及质量损失等数据都可以实时获得,这为质量改进、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

4.4提高生产计划管理的科学性

利用meS中的先进计划排程功能和车间作业排程算法(JSSp),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方式应用到具体的计划制订中,将大大提高生产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优化生产资源的利用,为具体的生产管理提供准确、细致的指导,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4.5防错功能

在精益制造中,防错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优点是其规范性及计算机的“不讲情面”,因此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不符合标准要求,计算机将拒绝执行,这正体现了计算机系统在防错方面的优势。在该系统的实际应用中,防错方面的典型应用有:

・非授权人员不能进行特定的操作;

・没有合格证的人员不能进行合格证操作盖章;

・防止生产现场不按生产计划提前开工。

4.6提高车间生产管理水平

制造执行系统将信息实时公开后,为各级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的进度、质量、人员的操作等提供了实时监督的基础,通过meS中的生产过程数据收集功能,车间管理人员可以全面了解车间的生产过程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统计分析功能还将帮助车间管理人员统计车间产值,分析车间生产资源利用率、质量问题分布焦点等等情况,全面提高车间生产过程管理水平。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篇10

【关键词】电气设备;状态维修;定期维修

一直以来,我国电气设备维修的主要方式是以故障维修和定期维修为主。故障维修是由于各种外在因素对绝缘有一定破坏后耐电压试验引起的。出现故障后对其设备进行维修的方法叫故障维修,也叫做被动维修。其缺点:不能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问题,有时会因发现故障为期比较晚,已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受损。定期维修是根据电气设备本身状况给制定一个合适的时间去定期检查维护。定期维修的缺点:缺乏经济性和针对性,往往会造成企业的物力、人力、财力等浪费,加大了电气设备的维护成本。因此,这种过度维修还会出现新的绝缘隐患问题出现,或机电维修技术人员因进行维修时的操作不当造成,或因过度频繁拆装造成的,但是更多的问题是由于各种绝缘受破坏后的耐电压试验所造成的。以上两种方式都很好的反映了我国机电维修行业的维修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及不合理性。但随着我国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号采集、传感器、光纤传输等新的测量技术的大量运用。使设备状态监控装置与专家故障诊断系统的不断使用在机电设备检修中,电气设备从基于时间和故障的维修过渡发展到合理的状态维修也是可能。

1.机电设备定期维修存在的优缺点

我国机电设备一直以来使用的都是以定期维修的制度为主的,其有自身的优缺点。

1)机电设备定期维修制度的优势:一般,周期性的定点维修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去解决其问题,有效减少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保证了单位的生产安全性;因此,定期维修能减少电气设备运行中出现的突发故障问题,避免了单位由于电气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的停工问题,能有效保证生产单位的生产效率,也很好的解决了机电技术人员对电气设备的深入学习,能更好的为以后工作中出现设备故障问题进行解决。

2)机电设备定期维修制度的劣势:因为目前电气设备状况存在着各不一样,有些设备是刚采购回来投入生产不久,比较新,而有些设备投入生产时间比较长,导致设备比较陈旧,所出现故障的问题因此也各不一致,所需要检测维修的程度也不一样。而目前企业定期维修制度,实际上就是统一规定一个时间来让机电设备技术人员上门检测维修,导致产生的结果实际上有些设备因频繁维修过度,使设备维修力度不够,这种检测维修方式对电气设备的维护是非常不好的。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定期维修制度的劣势如下几点:定期维修过度降低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由于过度的进行检测维修拆卸,人为情况增加了设备的潜在故障发生率,甚至会因技术人员由于工作中检测维修不到位,导致设备故障无法及时的得到检测排除及解决,导致设备检修后投入生产,产生更大程度的损耗,这些都会缩短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减少电气设备的发生故障率,不停的加强电气设备定期检测的频繁率,过多的检修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的降低,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电气设备的检测维修费用是企业管理中的主要支出费用,该费用的增加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机电设备维修中状态维修技术的发展

企业的宗旨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电气设备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点。企业对供电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机电设备维修中定期检测和维修的缺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此状态维修制度产生了。机电状态维修是通过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监视,预测设备出现的问题可靠性强,能有效排除造成电气设备故障的一些问题,提高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抬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该工作方式以设备当前投产工作时状况为主,技术人员通过状态检测手段,诊断设备健康的情况,确定设备是否需要维修或已经达到最佳维修的状态维修的目标为:减少因设备原因造成的停运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及可用系数,延长设备的寿命,降低设备运行的费用支出,改善设备运行的性能,提高其经济效益。

状态维修是以一定技术为基础的方式。能保证设备状态维修的目的性是电气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能很好避免设备运行中的损坏。还能在设备运行状态关键时全面、及时、真实的掌握和了解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对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可以的对设备的状态维修进行判断,比如设备维修的合适时间,及设备什么状态下可以进行修理,或不可以进行修理的都能给予正确的决策。

状态维修包括在线监测、带电测试,预防性试验、故障记录,设备管理、设备维修、维修后的验收、设备运行维护等。在线监测是设备进行运行电压下对设备状态的监测,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设备的客观状态,在线监测技术是目前状态维修有效的重要手段。

状态维修的技术包括状态监测技术、状态评估技术、状态预测技术等。根据设备诊断为目的叫设备状态检测技术,采用适当的装置和技术手段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过滤,能反映设备状态特征的一项信息处理技术。电气设备状态检测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电气设备在运行工作时,去识别出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或预测检修的时间,减少设备损坏。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目前我国机电设备检测有很多不同的监测方法,如油中气体分析法、振动分析法、局部放电检测法、油,纸的酸性,湿度分析法、绝缘恢复电压法、低压脉冲法等。每个办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进行检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来完成工作。状态预测就是从已知的设备运行状况出发,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对设备的未来运行状况作出预测。通过设备运行预测的参数值,能在预防性试验之前预测设备运行的状态,很好的预防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预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模糊预测法、灰色预测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

状态评估是设备状态维修的基础。设备状态维修是建立在对设备的现行状态了解的基础上的。而设备的现行状态必须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估以后才能知道。以设备状态评估的结果来确定状态维修的方式。当监测预测设备继续运行下去将发生故障,影响安全的情况下才需要安排维修,同时根据状态评估的结果,对维修的内容、程度的评估预测,来确定维修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