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活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9:49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1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当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在此,笔者结合市场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就培育发展慈善事业公益大市场问题谈谈看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什么是慈善事业公益大市场

1.什么叫市场?

“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列宁全集》第一卷第3页)市场一般具有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买方与卖方之间的经济结合,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调节商品的生产以及综合反映国民经济信息等功能。慈善事业是公益事业,而任何事业都会有一个发展其事业的市场,慈善事业也不例外,只是它的市场叫公益市场,它面向全社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买方和卖方。所以慈善事业公益大市场同样需要研究市场学。

2.什么叫市场学?

市场学二十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它有四个基本方面:产品、地点、价格、推销,统称市场“4p”,它从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角度来研究产品、地点、价格和推销,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策略,以达到扩大产品销售、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与慈善公益大市场有何关系?是的,慈善事业确实不是商品,不存在营利的说法。但是公益市场就必需具备上述市场学的四个基本方面,当然,这里的“产品”应该是慈善项目,这里的“地点”应该是慈善项目的实施范围,这里的“价格”应该是事先确定慈善项目的投入及运作成本,这里的“推销”应该是执行慈善项目的组织机构网络。

明确了上述基本原理,我们对慈善公益大市场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

二、怎样培育慈善公益大市场?

1.确立慈善公益大市场的领军者至关重要。

毋庸置疑,慈善组织应该是培育并指挥慈善公益大市场的领军者。慈善组织的工作宗旨决定它能够全面地为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发挥重要补充作用。慈善组织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慈善公益大市场指挥长的重任。

当然,慈善组织要当好指挥长必须具备如下三个重要前提:

首先,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是决定其能否担当指挥长的首要条件。无法想象,一个在老百姓心里缺乏信任感的慈善组织能担任公益市场的指挥长?老百姓能相信你的话吗?慈善公益大市场的合作单位愿意和你合作吗?一个孤家寡人式的慈善组织能做好慈善工作吗?更不用说去担当公益大市场的指挥长!在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这里以温州市慈善总会为例来剖析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高低与能否担当公益市场指挥长重任的密切关系。

温州市慈善总会在工作中以发展为主题,探索并确立了以“爱心温州”为慈善品牌、以“善行天下”为工作特色的发展温州慈善事业新模式,把温州慈善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截至2010年4月30日,温州市慈善总会二届理事会和各县(市、区)慈善总会共募集善款达10.3亿元,向社会发放慈善救助金8.07亿元,有821459名贫困同胞获得救助,其中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就达2.42亿元,发放救助金1.8亿元,救助贫困同胞246661人。连续三年被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评为全国慈善先进单位,并在2009年12月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aaaaa级社会组织。

温州市慈善总会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和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温州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温州市慈善总会的社会公信度。社会各界在“5.12”汶川地震捐赠赈灾款选择捐款单位时首选温州市慈善总会就是一个验证,市慈善总会接受赈灾款达8039.58万元,居于各赈灾款接收单位之首。这确实是对温州市慈善总会社会公信度的一次测验。

又如:在2007年温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残联、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家单位启动的“爱心温州・慈善启明”这个大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长孙成堪被一致推举担任“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领导指挥了这个长达三年的爱心工程,取得了为5000位贫困白内障患者恢复光明的辉煌社会效益。要知道,这些合作单位都是有相当社会影响的,如果温州市慈善总会不值得他们信任的话,他们会来合作吗?在联合开展爱心活动的过程中会如此彼此尊敬、精诚团结、各司其职、尽心尽责地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社会各界的众赞吗?

由此可见,慈善总会的社会公信度是决定它能否领军慈善公益大市场的首要条件。

其次,慈善组织的社会活动能力不容忽视。

这个问题是与慈善总会的社会公信度紧密相关的。如果一个慈善组织没有工作能力,何来的社会公信度?工作能力是慈善组织得心应手驾驭慈善公益大市场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这儿就不展开论述。

再者,慈善组织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是驾驭慈善公益大市场的基础。

前面已经讲过,市场具有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买方与卖方之间的经济结合,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慈善公益市场是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经营的阵地,也是一个经济和利益的结合体,只是这个“经济”是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广大贫困同胞谋福祉的慈善经济;这个“利益”是为参与慈善爱心活动的授体和受体谋利益。开展慈善公益市场运作同样要有经济基础,慈善组织必须要在拥有相当善款数量的基础上,才能去考虑培育并领军慈善公益大市场。反之,你拿什么去驾驭这个需要大量善款才能运行的公益大市场呢?

还是以温州市慈善总会为例,如前面所述的“爱心温州・慈善启明”慈善项目,温州市慈善总会在项目运行的三年时间里共投入善款300万元,市红十字会也调动起来捐赠爱心款200万元,从而确保了这个爱心项目在公益市场上完美运行了三年,创造了三年计划治愈3000例而实际治愈了5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奇迹。如果慈善组织没有经济实力,这5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费用将从何而来呢?各合作单位能毫无顾虑地跟你运行这么大的慈善公益活动吗?也许有人会说,没有钱可向社会募捐呵。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不可取。因为即使在活动期间同时向社会开展募捐,在没有善款基础的情况下事先将如何制定活动中的市场运作计划?心中没底气必然缺乏成功的信心,何谈在公益市场上担当领军者?而且总不能一年中的每一个慈善项目都要临时向社会进行募捐,这样做,且不说能不能募到一个慈善项目的所需善款,而且会不会产生社会对慈善募捐的疲劳症?再说,面对这样一个捉襟见肘的慈善组织还有多少单位能与你合作呢?

总之,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社会活动能力和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是决定慈善组织能否担当慈善公益大市场指挥长的三大重要前提。

2.树立慈善公益大市场的品牌项目不可轻视。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广大民众对某一个产品或某些项目的过硬质量、优质服务等综合因素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可,更是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长期的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与市场里的受众之间的一种信任。品牌一旦拥有广大受众,其领导地位就可以经久不变,纵然使之成为品牌的产品或项目早已消失,但品牌却仍在受众心里。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品牌也不是自己能够做出来的,我说这是品牌它就成为品牌了?没有社会上受众认同的所谓品牌是经不起检验的。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品牌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价值,还有宣传营销、公关手段、受众心理情感的价值认同等等诸多因素。

现在,许多慈善组织都已经认识到创造慈善品牌的重要性,都在认真地进行着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创造慈善品牌,才能使广大民众对慈善公益大市场有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对慈善公益市场的参与率。那么,如何创造慈善公益市场上的品牌呢?

一是选准创造慈善品牌的项目。

慈善品牌项目的确定要和政府所关心的、社会最需要的、贫困同胞急需的民生问题密切结合,确定项目,设立载体,搭建平台,筑巢引凤。还是以温州市慈善总会为例来分析、引证选准符合社会需求的慈善品牌的重要性和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

这几年来,温州市慈善总会在大量社会调查后认为,当前社会上许多贫困家庭大多数因为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贫困导致许多家庭的孩子面临辍学的困境,导致许多家庭的孕产妇为了省钱到一些小诊所临盆而酿成大祸的悲剧时有发生,导致许多贫困家庭的精神疾病患者因无钱医治而被家人锁在铁笼子里备受煎熬,或者被放任自流遗祸一方,导致许多贫困白内障患者生活在黑暗之中,天天咀嚼着失去光明后的痛苦,贫困也导致许多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这些就是老百姓最需要帮助的民生问题。这些民生问题在许多方面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目前尚未覆盖到,这急需要慈善组织去作必要的补充。温州市慈善总会以此为运作慈善公益市场的切入点,建立了冠以“爱心温州”慈善品牌之名的“慈善助医”、“慈善助学“、“慈善助残”、“慈善助老”、“慈善助困”这五大慈善救助项目指南,并细分为20个小项目,其中“爱心温州・慈善助学”、“爱心温州・慈善助医”堪称慈善救助项目中的头牌、主角。

搭建了能与社会各界共同经营的慈善平台之后,我们凭借温州市慈善总会的社会公信度、社会影响力和慈善经济实力在许多项目上和有相当社会影响的不同单位牵手合作,联合开展并运作慈善项目。在共同的慈善工作中,各方都热情无私地投入了大量的慈善项目的运作成本和资源,注重慈善大市场的社会效益,努力树立慈善品牌项目在民间的美好口碑和项目号召力,使社会各界的爱心也源源不断地化作了慈善大市场的丰富资源。在温州正在逐渐形成由温州市慈善总会为领军者的大慈善公益市场的运作模式。

比方说,在“爱心温州・慈善助学”和“爱心温州・慈善助医”这两个头牌品牌慈善项目中,我们分别和市教育局、共青团温州市委、市希望工程实施办公室、市人民教育基金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广播电视总台以及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市二医、市三医、温州市民康医院、温州康宁医院等各大单位联合组织助学、助医慈善活动,社会影响很大,社会效益很好。从2006年7月至2009年间,“爱心温州・慈善助学”活动共投入善款2132.91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投入1485.41万元,各县(市、区)慈善组织配套投入助学款647.5万元,共有27182名大、中、小贫困学生得到帮助。从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爱心温州・慈善助医”项目共投入资金2384.16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投入1641.16万元,各县(市、区)慈善总会和有关单位配套投入743万元,受到慈善助医的贫困同胞达38940人。目前,这两个头牌品牌慈善项目已帮助了近四万个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帮助了三万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在学校安心上学。

不能不承认,这两个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慈善项目不仅是选准了,而且在社会各界民众心里产生了品牌效应,从而使这两个慈善项目能从宏观上形成了慈善公益大市场的浓厚氛围,进而促进了慈善公益大市场的发展,造福了众多社会上的贫困群体,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更加和谐温暖。

二是做好慈善品牌项目运行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任何一个产品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慈善品牌项目同样有一个全面质量管理问题需要重视,我们需要去研究并建立慈善品牌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提法最早是由美国的费根堡在1961年提出的,先后为美国、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所采用,并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有所发展和补充。我国在1980年3月国家经委颁发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其基本精神也适用于商业企业的商品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1)既管产品质量,又管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2)防检结合,以事先预防为主;(3)重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4)从系统理论出发,全面运用各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明确了全面质量管理形成的渊源和内涵,我们要对照上述“四个特点”对慈善公益大市场中运行的慈善品牌项目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在保证慈善项目质量的情况下,要以高标准严格管理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做到周密决策,谨慎把关,选准对象,周到服务,塑造形象。事先有预测,过程中有检查、有回访,结束时有总结。慈善项目是直接与人发生关系的,换言之,慈善项目是与人的生存、发展乃至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必将影响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甚至生命,所以,参与慈善项目运作的所有单位的领导和员工都要把项目在运行中的工作质量摆在首位,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地去保证项目的质量。本文继续以温州市慈善总会开展的“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工程为例来分析、引证保证慈善品牌项目的质量与品牌项目持续发展的关系。

2007年以温州市慈善总会为龙头,联合市残联、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家单位启动的“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工程经过六家单位三年时间的悉心运作,为5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恢复了光明,社会有口皆碑。如在黑暗中生活了46年的文成县十源乡胜利村村民刘日钊,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视力只有0.06,每天只能痛苦地呆在家中,一家三口生活非常艰难。2007年6月,“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工程免费为他做了白内障手术,视力已经达到0.6,重新可以下田劳动养家糊口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恢复了劳动能力后的兴奋和幸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全村人都为之高兴。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个慈善项目也就自然在人们的口碑声中成了品牌。

这个品牌的形成应该说是一次充分发挥慈善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典范。温州市慈善总会率领五家合作单位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各司其职,保证了三年内从计划、资金、宣传、组织、筛查到手术和术后回访这七个环节环环相扣,创造了“数量多、质量高、价格低、联动好”的防盲、治盲的温州模式,而始终贯穿其中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则是这个品牌项目获得圆满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3.做好宣传是培育慈善公益大市场的助推器。

发展慈善事业不能没有慈善公益大市场这个重要载体,所以在对慈善公益大市场的宣传上同样需要社会氛围,需要宣传慈善价值观和提高公民的慈善意识,形成浓厚的慈善文化的环境来促进慈善公益大市场的繁荣发展。

为了发挥慈善宣传工作是培育慈善公益大市场的助推器的作用,我们要做好三方面的宣传工作:一是做好慈善总会阵地宣传:编辑出版投入慈善公益大市场的慈善项目库和项目量化宣传;在慈善杂志、报纸、网站上大力宣传在慈善公益市场中涌现出来的慈善人物的慈善行为和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宣传贫困群体在这个爱心市场中得到慈善援助之后改善了生活状况、甚至改变了家庭命运的受惠成果;及时公布投入慈善大市场的运作成本,公布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款物。二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不间断地宣传慈善公益大市场运行中的慈善项目和慈善故事,使电视里有形象,广播中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使慈善项目在慈善市场上的运行状况在第一时间能进入千家万户;三是组织慈善项目公示会,举办慈善项目运行论坛,开展慈善公益市场进社区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织文艺演出和慈善项目知识竞赛等活动。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2

关键词:慈善基金会;财务状况评价;财务指标

一、慈善基金会研究现状

当前对于慈善基金会有关财务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而且多是从历史和社会科学角度对慈善基金会产权问题、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描述太过宏观,只是简单地类比套用国外的概念,不够深入且缺乏综合性,有关财务评价指标的更寥寥无几,将慈善基金会放在中国这一特殊的文史背景中来加以分辨和理解的工作迄今尚有所突破,慈善基金会的认识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以华民慈善基金会为例,运用上面构建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财务评价体系进行案例分析。

二、华民慈善基金会基本情况

华民慈善基金会是经国务院同意,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注册,由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慈善机构。其宗旨是以创始人卢德之博士所提出的“资本精神”为基本理念进行制度设计,致力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秉承诚信、专业、规范、透明和高效的原则,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建立一个体现企业及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平台,以慈善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和进步。

华民慈善基金会公益项目的业务范围为:(一)资助老年机构建设及老年福利服务项目;(二)支持教育事业;(三)支持残疾人事业;(四)资助公益慈善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五)理事会批准通过的或其他捐赠人特别指定并符合本慈善基金会宗旨的项目。

三、华民慈善基金会财务状况评价

(一)总体规模能力评价

本年度总收入呈波动上升趋势,反映出基金会获得资源的总体实力水平不断增加,说明慈善基金会未来可供使用的资金增多,将更有助于华民慈善的日常运营及开展公益活动。

年公益事业支出额均在2000万以上,反映出基金会公益活动的总体规模水平较大,说明基金会用于公益活动的支出较多,对社会的贡献较大。

净资产合计呈不断下降趋势,体现出慈善基金会去除负债后的资产规模水平下降,真实反映出组织的基金总额减小。

总的来看,华民慈善拥有的财务资源比较丰富,社会影响力较大,随着不断发展,抗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公益能力评价

公益事业支出是基金会为实现其公益事业目标,开展公益活动或提供志愿服务时所发生的费用。2009至2013年间,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公益事业支出几乎都在当年总支出的90%以上。多年平均值在90%左右,此指标反映了资金支出的公益意图,可见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公益意图十分明确。

依据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指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以下,符合国家法定标准,且有缓慢下降趋势,说明我国慈善基金会尚有通过调整费用支出结构提升其公益性的空间。

(三)i资能力评价

捐款收入比例接近于1,可以发现华民慈善基金会基本没有接受过政府提供的补助,这说明华民慈善是真正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未受政府干预,也不依赖政府。

从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可见,捐赠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最高,收入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这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捐赠收入容易受捐赠人意愿的影响,极其不稳定,收入的不可控性使得基金会很容易面临资金不足的风险

五年中仅有一年存在投资收益且在总收入中投资获利比重较低,说明该基金会对投资持谨慎态度,不存在挪用善款投资盈利的情况。

筹资费用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华民慈善基金会2009-2013年间该基金会筹资费用率呈下降趋势,筹资效率不断提高。

(四)发展能力评价

在2009至2013年间华民慈善基金会的总资产增长率起伏波动幅度较大,同时与总资产相关的非限定性资产增长率也有较大程度的波动。总资产增长率在2010年达到峰值,在2012年达到低谷。说明该基金会的发展能力不稳定,资产管理能力存在问题。

总收入增长率呈上升势头,非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货币资金储备率趋势不明显,成长性不突出。

总收入增长率基本为正,但波动较大,2011年出现明显尖角,2009年、2012年出现负值。这一方面反映出近几年该基金会总收入不断增加,但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反映出自然灾害对收入的影响较大。

(五)偿债能力评价

从2010至2012年,流动比率迅速上升,净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且二者四年内同时呈相反方向变化,这说明慈善基金会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均不断增强,债权人的权益有利于得到保障。

四、结论与建议

(一)非营利性始终应是慈善基金会长期追求的目标,研究显示,慈善基金会非营利性指标并不稳定,还有通过改善费用支出结构上升的空间,慈善基金会应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谋求公益性的长期发展。

(二)过于依赖捐赠的情况,慈善基金会应转变收入增长理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寻求收入增长渠道多样化,成立专门的委员会,采用现代化的投资获利方式,形成品牌效应,取得政府补贴,以期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和固定收入增长模式。

(三)我国慈善基金会应招聘和培养专业素养更强的人来改善基金会内部管理工作,降低管理费用,建立更加稳定的长效机制,使筹资方式多样化,平衡筹资费用与管理费用的比例,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四)我国没有像西方一样成熟的社会环境,政府管得过宽、管得过严依然存在,慈善基金会的成长过于保守,成长速度较慢。因此,我国应向西方学习,加强立法工作,努力营造创新的环境。

(五)慈善基金会应当在制定公益事业支出预算的基础上实时动态调整预算。对于慈善基金会,各年收支比的平稳性是有效运营的关键,因此慈善基金会一定要重视组织的预算。

参考文献: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3

当前对于慈善基金会有关财务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而且多是从历史和社会科学角度对慈善基金会产权问题、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描述太过宏观,只是简单地类比套用国外的概念,不够深入且缺乏综合性,有关财务评价指标的更寥寥无几,将慈善基金会放在中国这一特殊的文史背景中来加以分辨和理解的工作迄今尚有所突破,慈善基金会的认识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以华民慈善基金会为例,运用上面构建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财务评价体系进行案例分析。

二、华民慈善基金会基本情况

华民慈善基金会是经国务院同意,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注册,由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慈善机构。其宗旨是以创始人卢德之博士所提出的“资本精神”为基本理念进行制度设计,致力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秉承诚信、专业、规范、透明和高效的原则,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建立一个体现企业及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平台,以慈善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和进步。

华民慈善基金会公益项目的业务范围为:(一)资助老年机构建设及老年福利服务项目;(二)支持教育事业;(三)支持残疾人事业;(四)资助公益慈善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五)理事会批准通过的或其他捐赠人特别指定并符合本慈善基金会宗旨的项目。

三、华民慈善基金会财务状况评价

(一)总体规模能力评价

本年度总收入呈波动上升趋势,反映出基金会获得资源的总体实力水平不断增加,说明慈善基金会未来可供使用的资金增多,将更有助于华民慈善的日常运营及开展公益活动。

年公益事业支出额均在2000万以上,反映出基金会公益活动的总体规模水平较大,说明基金会用于公益活动的支出较多,对社会的贡献较大。

净资产合计呈不断下降趋势,体现出慈善基金会去除负债后的资产规模水平下降,真实反映出组织的基金总额减小。

总的来看,华民慈善拥有的财务资源比较丰富,社会影响力较大,随着不断发展,抗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公益能力评价

公益事业支出是基金会为实现其公益事业目标,开展公益活动或提供志愿服务时所发生的费用。2009至2013年间,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公益事业支出几乎都在当年总支出的90%以上。多年平均值在90%左右,此指标反映了资金支出的公益意图,可见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公益意图十分明确。

依据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指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以下,符合国家法定标准,且有缓慢下降趋势,说明我国慈善基金会尚有通过调整费用支出结构提升其公益性的空间。

(三)?i资能力评价

捐款收入比例接近于1,可以发现华民慈善基金会基本没有接受过政府提供的补助,这说明华民慈善是真正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未受政府干预,也不依赖政府。

从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可见,捐赠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最高,收入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这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捐赠收入容易受捐赠人意愿的影响,极其不稳定,收入的不可控性使得基金会很容易面临资金不足的风险

五年中仅有一年存在投资收益且在总收入中投资获利比重较低,说明该基金会对投资持谨慎态度,不存在挪用善款投资盈利的情况。

筹资费用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华民慈善基金会2009-2013年间该基金会筹资费用率呈下降趋势,筹资效率不断提高。

(四)发展能力评价

在2009至2013年间华民慈善基金会的总资产增长率起伏波动幅度较大,同时与总资产相关的非限定性资产增长率也有较大程度的波动。总资产增长率在2010年达到峰值,在2012年达到低谷。说明该基金会的发展能力不稳定,资产管理能力存在问题。

总收入增长率呈上升势头,非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货币资金储备率趋势不明显,成长性不突出。

总收入增长率基本为正,但波动较大,2011年出现明显尖角,2009年、2012年出现负值。这一方面反映出近几年该基金会总收入不断增加,但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反映出自然灾害对收入的影响较大。

(五)偿债能力评价

从2010至2012年,流动比率迅速上升,净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且二者四年内同时呈相反方向变化,这说明慈善基金会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均不断增强,债权人的权益有利于得到保障。

四、结论与建议

(一)非营利性始终应是慈善基金会长期追求的目标,研究显示,慈善基金会非营利性指标并不稳定,还有通过改善费用支出结构上升的空间,慈善基金会应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谋求公益性的长期发展。

(二)过于依赖捐赠的情况,慈善基金会应转变收入增长理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寻求收入增长渠道多样化,成立专门的委员会,采用现代化的投资获利方式,形成品牌效应,取得政府补贴,以期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和固定收入增长模式。

(三)我国慈善基金会应招聘和培养专业素养更强的人来改善基金会内部管理工作,降低管理费用,建立更加稳定的长效机制,使筹资方式多样化,平衡筹资费用与管理费用的比例,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4

1、要积极推进“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设。我们要树立“依法行善”的观念,积极向政府建议献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业的法制环境,研究解决捐赠、救助、投资、监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要统一捐赠优惠政策和解决发展成本。要通过建立法制环境,使慈善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更趋规范,使“玻璃瓶”事业真正成为大众的事业,社会的事业。

2、要主动与企业建立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我们要倡导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宣传慈善意识,提升企业品牌的“公益价值”,在开发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塑造企业的公益形象,引导和协助企业成为慈善事业的生力军。要贯彻《基金会管理条例》,推动非公募基金的发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长。

3、要运用“营销文化”推动准市场化筹款。我们要推广服务就要学会“公益营销”,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的有机结合。当然“公益营销”有别于企业的“产品营销”,我们销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机构的服务态度。如果我们的营销成功了,社会主体接受了我们的理念,慈善机构与企业才能达成一种“默契”和“双赢”的局面。

4、要培育“人脉”构建慈善工作的公共关系网。我们要积极拓展慈善工作的社会网络,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赠人队伍。要强化慈善事业的社会化观念,建立广泛的社会协作关系,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和义工队伍,开发和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慈善机构的社会活动领域,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5

一、深化慈善宣传,增强慈善意识

在“5·15台州慈善公益日”活动到来之际,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爱心宣传栏等载体宣传慈善文化,增强全民慈善意识,广泛宣传慈善事业的性质,宗旨和意义,积极引导更多的群众,更多的有识之士,将慈善之心变为慈行善举。大力宣传街道群众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和助难解困的感人事例,宣传

国家对慈善事业的优惠政策,普及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提高慈善意识,让社会充满人文关怀,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广泛参与慈善活动中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自开展“5·15台州慈善公益日”活动以来,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主动捐款。

二、拓宽募资渠道,做强慈善资金

只有充足的慈善资金才能救助更多的弱势群众。因此,募集善款是我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为了寻求更多的支持,我会向全街道发出书面倡议一万余份,会班子亲自登门拜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慈善公益日”活动,日益深入人心,凝聚了各界爱心人士对社会贫困群体扶弱济困的爱心奉献,也使慈善公益日这个品牌项目在街道变得家喻户晓,人们的慈善意识明显增强。在今年5月3日街道“5·15台州慈善公益日”活动领导小组向全街道发出活动倡议书后,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大力支持,纷纷踊跃参加“5·15台州慈善公益日”爱心活动中来。宗教财务中心、九鼎集团、台州市凯通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双菱集团、太平洋王子国际饭店、玉壶春鱼刺海鲜酒家、浙江嘉爵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中盛时代广场有限公司、恒勃滤清器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单位解囊相助捐赠了爱心款864000元;河西、良一、新路等14个村捐款500000元;爱心人士郏夏正、葛学选、刘建德、尚才初、任金森、张天林等捐款422000元;小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7家中小学师生捐款370110.57元;中心幼儿园和海鹰幼儿园开展了爱心义卖活动将所得款项全部作为捐款,街道二十五家幼儿园老师、小朋友们共捐款138078.37元,各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干部、企业支部党员、共青团员等共捐款504795.40元。这次活动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人和所在单位捐款超百万,今年“5·15台州慈善公益日”活动共募集爱心款2798984.34元。

三、创新救助形式,加大救助力度

一年来,我们本着“慈善为人,善誉济世”的理念,以开展慈善救助,尽力为特困群众排忧解难作为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扶贫、救灾、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慈善救助工程,共发放救助款项948172元(其中定向救助96600元),救助人员738人,分别是:低保户105人次52500元,低保边缘户60人次30000元,困难户179人次90500元,走访困难党员53人次26500元,离退休老干部7人3500元,企业职工困难救助12人11000元,困难病残儿童10人20000元,助残、临时救助、大病救助93人次296400元(其中新人6人次13500元),尽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另外区救助91人次,救助资金219000元)

(一)开展“爱心助学”工程。为了进一步发挥慈善助学作用,激励一批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珍惜学习良机,勤奋读书,感受社会关爱,慈善分会在对各所学校开展细致的调查摸底,认真分析每个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个人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扶助对象,为115名贫困大中小学生助资115500元,使他们原本举步维难求学路上布满了温暖,洒满了阳光。这些受到大家帮助的学生深怀感激表示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我们相信,在他们中间必定会有很多人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二)开展“助孤助老”工程。为了让那些孤独、病残儿童走出寂寞的阴影,感受人间的亲情和温暖。在“六一节”前夕慈善分会联合街道工会、团委、妇联、民政等有关部门去社会福利中心看望福利中心十四位孤残儿童,送给孤残儿童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计人民币7262元,并与他们共进午餐,让他们残缺的花季沐浴到爱的温暖。开展助老活动,救助慰问困难老人64人次30760元(其中九九重阳节27人次15800元)。

(三)开展“真情送温暖”活动。一是关爱新人特困学子。为了让新人特困学生安心学习,慰问新人特困学子5人,发放救助金11500元。并赠送给外来民工子弟学校——阳光小学电脑一台计人民币5685.35多元。二是关爱老党员老干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干部、老党员的方针政策,关爱老党员老干部、以满腔热情、深厚感情为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春节期间、“七一”前夕,慈善分会专门慰问特困老党员、老干部76人次,发放救助金39800元。(去年发放救济金30000元,60人次)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6

 

 

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的概况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东慈善文化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汉书·地理志》中有关周礼的规定:“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亲亲’”①。“亲亲”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悌之类的伦理道德。及至春秋时期儒家“仁爱”、“民本”思想,山东公益慈善的理论及实践发展历经几千年的风雨历程而曲折向前,从政府广设粮仓平粜赈灾、设置养济院对鳏寡孤独残疾贫民进行慈善救济,到民间的州县卫所广设普济堂进行社会救济、基督教会创设私人盲哑学校对残障人员开展教育自助,再到“丁戊奇荒”长达四年的灾像年间李金镛等人发起设立江广助赈局②开展义赈抗灾的慈善活动,源远流长的山东慈善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十二五时期,山东省慈善组织接受捐款近80亿元,占GDp的比重0.01%,人均捐赠81.24元,资助善款70多亿元③。根据所能查到的最新统计数据(山东民政2015统计公报),截至2014年底,山东省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2149个,占全国社会救助站、点和慈善超市总量(3.2万个,其中慈善超市10174个)的6.72%。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和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于2016年3月29日联合的“中国慈善进步指数2015”显示,在慈善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等综合指标的评测下,山东省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十,在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组织发展、贡献影响和社会参与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山东省慈善组织基本情况。2013年,山东省政府取消了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机关的双重管理制度,允许其直接登记,极大地促进了慈善组织的发展。

 

首先,慈善组织的网络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15年底,除数量庞大的草根组织外,山东省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社会组织达到4.56万个,占全国总量(60.6万个)的7.52%,其中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1.17万个,占全国总数的26%。其中,省级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99个,市级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3525个,县级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8079个,涵盖了灾害救助、教育救助、贫困救济、扶老助困等各个领域。总体来看,山东慈善组织网络体系覆盖省、市、县、乡(街道),部分地区覆盖到了村。

 

其次,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通过对慈善组织走访调研发现,部分慈善组织在市场化运作以及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相比较广州、深圳等慈善事业发展较快的地区较为缓慢。但在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与监管机构权责不明等问题逐步改善。

 

最后,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等配套机构逐步完善。作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全省性社会组织,山东省社会组织总会于2015年11月28日成立。该机构设置的目的在于统筹全省社会组织资源、探索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新路径以及研究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除此之外,在山东省内泰安、青岛等地都有政府资助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统筹社会力量培养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平台。

 

慈善事业从业人员的情况。根据课题组的调研数据分析,山东省内当前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比重较少,有专业社会工作或公益慈善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更是少数。通过对慈善组织从业人员的年龄进行分析,45~60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慈善组织从业人员的绝大多数,占到57%,且相当多的从业人员是兼职工作。慈善组织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收入水平较低、慈善事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的流动性不强,职业高层管理人员欠缺。在当前的制度以及执业背景下,慈善事业尚未以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行业存在,不能很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在当前阶段,山东公益慈善人才的培养机制尚未稳健运行,这些都不利于慈善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山东省公益慈善事业参与的状况。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自然人、企业和慈善组织等主体的有效参与。截至2015年末,山东常住人口达到9847.16万人,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超过400万人,全年共有63.2万人次在民政事业领域提供了154.5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其中人均志愿服务小时数0.0157,志愿服务比例0.64%。根据《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全省居民年度人均消费水平19184元,而全省人均年度捐赠善款和实物的数额低于100元。

 

山东省内各地市慈善事业参与现状的调研问卷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从个人捐赠额度、人均志愿服务小时还是内外资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比重逐年增大,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对山东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省慈善事业保障与配套措施情况。为促进山东省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除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外,山东省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此外,山东省政府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专门针对社会组织、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要求。2015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4]61号文件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市随后出台的执行意见中,对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目标、资源供给、政策支持、慈善行业自律以及慈善事业监管体系等方面明确了目标要求,指明了具体的思路和方向,为山东省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根据《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要“建立社会保障领域诚信制度。在救灾、救助、养老、社会保险、慈善、等方面,建立全面的诚信制度,为社会保障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建立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对社会组织的信用监管,强化社会组织诚信自律”。由此,以法律的手段,将慈善和慈善相关主体的行为与诚信体系挂钩,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及制裁机制,督促慈善事业在诚实信用原则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201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的通知》,对于政府购买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就涉及到政府向公益慈善组织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原则和具体制度。

 

2015年8月,山东省民政厅机关试点以省级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和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慈善服务项目成交,这意味着山东省省级财政购买社会服务工作的成功尝试。

 

2016年1月,山东省财政厅印发《山东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实施办法》,就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的条件、内容、方式、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作出评价。这些通知、办法的出台,为慈善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活动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为推动慈善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

 

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民众现代公益慈善理念的欠缺导致公益慈善尚未以一种文化的形态,内化于民众的生活中。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它不再立足于个案救助,而是举社会之力致力于社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之上,而且更关注对社会问题根源的化解。它既可以采取捐款捐物的形式,又可以采取为社会组织、特定的社会群体和领域捐献时间、精力和智慧等非货币的方式。现代慈善事业根据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过半数的被调查人群选择从自身能力出发做慈善,超过36%的被调查人群选择在自己经济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去做慈善,而超过83%的被调查者具有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但尚未常态化。根据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④,大多数的诸如助学、济困等传统的公益慈善活动是由群众(家庭成员或者邻里)自愿、自发的在小范围的熟人社会中进行,是由父母、宗族内的亲人向外扩展,及至“众人”,慈善事业的开展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互帮互助。而对于那些没有私人联系的受助群体,更多是由国家或者政府推动,公益慈善的理念尚未在普遍意义上内化为民众认可和接受的公益慈善文化。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间慈善事业发展总体水平差距较大。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整体上不均衡,省会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西部而言速度更快、社会效果更佳。但另一方面,慈善事业的发展又并未完全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山东省慈善事业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亦较为明显。在广大基层农村地区,慈善事业发展的速度及形态相比城市更为缓慢,慈善事业还不能作为社会保障的一种有效手段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公益慈善人才的制约。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公益行业的最大短板,是制约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根据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山东省内超过40%的慈善组织负责人是兼职或者业余时间做慈善,其公益慈善理念相对陈旧。公益慈善领域欠缺专门的规范公益慈善领域人员准入与考核评估的具体制度,无法有效地调动慈善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别是公益慈善领域低薪、不受尊重、非良性流动的就业环境导致慈善领域很难吸引有才能的人才,由此导致慈善事业很难创新发展。

 

政策环境方面,慈善事业发展所需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特别是创新性的地方慈善政策的出台较为缓慢,力度较小。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慈善事业发展的市场化改革探索较为保守。如慈善组织可否将捐赠款项市场化运营、慈善信托、税收抵免等制度的探索较为滞后,包括慈善组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各类主体缺乏创造性的执行与落实相关制度的热情。在目前部分法律规范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引导、鼓励作用很难发挥。

 

山东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政策建议

 

《慈善法》构建了慈善行业整体制度框架,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各地区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落实相关配套制度、法规建设的协调方可更加有序推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山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既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又要解放思想、开创性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制度。从法律的角度来考察山东省慈善事业的发展,更要严格界定、准确区分法律在慈善事业发展不同方面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及角色定位,促进和保障山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法律的手段促进慈善理念的宣传与践行。现代公益慈善并非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却是公民践行社会责任、致力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渠道。如何以法律的形式,结合山东省慈善事业开展的多种形式,鼓励培育和扶持慈善文化,引导公众更加高效的参与慈善事业,是公众慈善意识和创新慈善理念培养的重要方面。特别是要在准确界定慈善事业发展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为现代慈善事业的“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其对于慈善文化和理念的传播至关重要。“社区公益强调社区的自组织、有效参与及志愿行动。发展社区公益正是将公益慈善做实的重要手段和方向。”⑤

 

建立并完善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内部治理以及信息公开等制度。《慈善法》没有明确规定慈善组织申请登记、变更的具体程序。由此,山东省应该针对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在民办非企业单位向社会服务机构转化方面,细化具体程序和条件,为山东省社会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在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方面,要强调以法律的手段鼓励有条件的慈善组织建立并完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等内部治理结构,保障慈善组织的规范化运营。此外,以法定义务的方式要求慈善组织建立规范的年度报告与信息公开、财务会计制度,明确慈善组织未履行义务以及提供虚假信息的责任追究制度。

 

促进和保障慈善人才队伍建设。慈善事业的发展亟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公益慈善领域需要区别高端管理人才与普通公益从业者,建立公益慈善领域畅通的人才流入和流出机制是促进公益慈善有序发展的最低要求。创新慈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特别是对于慈善事业从业人员要开展培训,加大投入力度,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

 

加强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的建设和完善。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国家行政机关等的支持和保障。由此,明确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保障各职能部门协调落实法律、法规对于各基金会、企业、个人慈善活动的鼓励、引导作用提升慈善税收减免政策的可操作性,保障捐款人向慈善组织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的政策,加强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的视角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研究,针对慈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法律应对策略,是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如何在法律的保障下,更好地实践“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公益慈善新格局,有序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是一项复杂的课题。课题组成员将密切关注山东慈善事业发展的状况,以期对山东省慈善事业更好的发展作出贡献。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公益;慈善;捐赠;财税激励

一、我国慈善事业的地位及其发展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定位慈善事业是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民政部专门成立了慈善事业协调领导小组和慈善事业协调处;民间组织管理局也开始对主要慈善组织――全国性基金会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企业的公益捐赠免税额提高至企业年利润总额的1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年初联合下文,把地方性慈善捐赠税前扣除的审查资格下放到省一级。这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实施,对提高慈善捐赠热情,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7年我国慈善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慈善大环境、公众与企业界的捐赠热情、慈善组织的发展,都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局面。这一切,导致2007年度我国慈善捐赠市场善款资金总量的大幅增长。根据民政部慈善事业协调办公室、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共同的《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2007年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超过223亿元,此外,与慈善事业有关的公益金总额356亿元,光彩系统的带捐赠性的社会责任投资约200多亿元,来自境外的捐赠(款物)总额达到86亿元,四项相加,2007年度我国慈善市场资金总额达到约865亿元,约占2007年全国GDp总量的0.35%。

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捐赠规模还有很大差距,美国的慈善捐赠每年都在2000亿至3000亿美元之间,个别年份高达6000亿美元,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慈善意识存在较大差距外,我国政府的税收政策始终强调公益救济性捐赠应“通过我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接受捐赠对象只能是政府民政部门或由其指定的有限机构,及民间慈善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不清晰,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慈善公益性捐赠活动的效果。

二、我国公益慈善捐赠财税激励政策的局限性

(一)对民间慈善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模糊

虽然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针对慈善事业陆续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但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仍有较多争议,原因是关于民间慈善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一直以来不甚明确。

1、慈善机构的筹资及运作费用上限标准是否可以参照《基金会管理条例》中规定的10%的问题。虽然《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中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但该规定仅针对基金会,对于其他民间非营利组织能否参照该规定执行政府部门一直都没有明确的表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民间慈善组织都是事实上参照该规定执行,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心里都没底”。

2、费用的列支来源能否包括所募集的善款本金。在《基金会管理条例》中,第29条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再加上“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规定,可知对依法成立的基金会来说其运作成本是可以从其募集的收入或本金中列支的,而对其他民间非营利组织,员工工资及办公经费等在既没有政府财政经费拨款又无投资收入的情况下,只能从募集收入中筹集,实际操作中有些是从所募集的资金产生的利息中列支的,或者直接从募集资金中列支,因没有统一规定而做法各异,由此引起争议也就在所难免,尤其是善款募集过程中发生的筹资费用能否直接在所筹善款中列支问题,如南方某省慈善总会2004年底实施对社会募集者支付善款“提成”业务费的做法就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质疑。

3、对所募集的资金收入进行性质划分的问题。《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第60条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收入,应当视相关资产提供者对资产的使用是否设置了限制,分别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进行核算”,第64条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将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结转至净资产项下的非限定性净资产,作为非限定性净资产的减项”,根据这两项规定,民间慈善组织包括基金会只能将其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在捐赠收入中的非限定性收入(捐赠人对所捐赠的资产不设置时间限制和用途限制的情况)列支,因此在捐赠总额既定时,捐赠人的捐赠资产用途限制与慈善组织的费用列支限额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冲突:捐赠收入中的限定性资产越多,慈善组织的费用列支限额就越小,反之亦然。

在慈善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当捐赠人潜意识中忽略慈善组织的运作成本,认为所有捐赠都应用于社会公益,从而没有意识到需指定用途时,慈善组织就会面临对捐赠收入进行性质划分的道德风险诱惑,如2005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工作报告仅反映8208元社会公益捐赠却有62万多元的管理费收入而形成了巨大反差,该种利用捐款人未指定用途而损公肥私的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公众的捐赠热情;而在几乎所有捐赠人都意识到需指定用途而有意无意地忽略慈善组织的运作成本,限定捐赠收入为特定的公益事业时,慈善组织同样会面临“无米之炊”的成本困境,如网络助学组织“格桑花”曾经历过的所有助学对象的核实费用及活动经费完全由成员自掏腰包的状况。

(二)对企业捐赠的税收激励不足

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公益慈善捐赠的财税政策无法全面发挥激励作用,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捐赠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捐赠途径有限。国家制定的选择性捐赠免税制度及缺乏对实物捐赠的优惠政策和对捐赠渠道的严格管制降低了企业的捐赠收益,加大了捐赠成本,打压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目前虽然能出具税收减免资格凭证的公益机构在逐渐增加,但大批量的社区经常性捐赠难以获得减免税凭证,而且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实物捐赠也不在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之内。

2、退税程序复杂。一个完整规范的退税相关程序尚未形成,获取税收减免的程序繁琐,耗时长,举证困难,增加了捐赠者的交易成本。

3、公益救济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有关政策不尽合理。虽然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已将公益捐赠税前扣除比例提高到1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但2008年前采纳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在企业公益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方面存在的问题仍对该期间企业的捐赠意愿有负面的影响:

(1)公益救济性捐赠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顺序靠后,仅列在“三新”费用加计扣除额前,不利于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准予扣除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限额的计算是在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基础上进行的,在除公益救济性捐赠外所有项目都调整完毕后才得出,其扣除顺序也靠后。如果主表第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弥补完以前年度亏损后为负数,则不能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当年税前扣除的额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2)当年没有扣除完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限额和超额部分不能往以后年度结转扣除。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对规定有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的扣除项目,其中符合税法扣除条件的广告费支出,其扣除限额当年未扣完的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但对于法定公益救济性捐赠,如果计算出的扣除限额为30万元,而当年只能扣除20万元,则意味着有10万元的捐赠额度将作废,不能顺延到以后年度继续扣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企业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规模。

(3)以年度为限不能跨年向后顺延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会导致经营有周期性的企业或效益波动较大的企业在进行公益捐赠时采取谨慎原则,人为压低了可能的公益捐赠总额。对某企业来讲,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如果经济效益不均衡,上半年利润可观,企业乐观估计,进行了慷慨的捐赠,但到了下半年,如果经营形势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全年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则上半年发生的捐赠支出将无法全额扣除,而且也不能递延到以后年度扣除,产生公司的捐赠“内伤”。因此,为避免该类情况,在会计年度前期,企业总是本能地倾向于少捐或不捐,而到接近终了时,往往不一定能及时将扣除限额用足。这也导致了企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规模偏低。

三、进一步完善财税激励机制,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更好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财税激励机制,推进慈善机构的健康发展,适当调整针对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收减免政策,提高企业和个人捐赠的积极性。

1、明确慈善机构的筹资及运作费用上限标准,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可参照《基金会管理条例》中的10%执行,为民间慈善组织的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2、慈善机构的各项运作费用包括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等,根据《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可以列支于由非限定性收入结转而来的非限定性净资产项下作为减项,因此所有可以划分为非限定性收入的收入都可能成为费用的来源,包括慈善机构筹集到的未限定时间和用途的捐赠收入本金及其利息收入等等。现实中的争议来自于对费用合理性的认定,如在这次四川“5・12地震”捐赠中,中国红十字会关于扣除工作成本提成的事件,被社会广泛诟病,闹得满城风雨。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一费用是否公开、透明,能否以“居间费”的方式得到捐赠人的认可。因此,政府制定促进慈善机构运作公开化、透明化的机制是保障。

3、关于慈善机构募集资金的性质划分问题,实际上还是慈善机构就其运作费用与捐赠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问题。慈善机构的运作需要消耗成本,这一点相信所有的捐赠人都可以理解,慈善机构需要做的,就是面对公众清晰地对自己的费用预算作出详细说明,证明其合理性与科学性,获得捐赠人的认可,以保证自己可从捐赠人处得到足够的费用来源,并且高效率地完成慈善机构的使命。要监督慈善机构做到这一点,政府应该构建外部审计体制,确保10%的成本总支出标准。

4、进一步扩大公益捐赠的税前扣除范围。2008年以前,我国慈善机构中有资格接受税收减免捐赠的,只有中华慈善总会、中华健康基金会等几十个团体,并且可以扣除的比例从3%、10%到100%不等,其中可全额扣除的仅有22家。这一数字相对于全国几十万家公益性社会机构而言相去甚远。日常发生的频繁、小额、社区性的企业和个人捐赠难以从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处获得有效的减免税凭证,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捐赠者的捐赠意愿,直接制约了民间慈善机构募捐行为的效果。

这一点正在逐步改进,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的《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号)表示,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凡符合有关规定条件,并经财政税务部门确认后,纳税人通过其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可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时在税前扣除,这就增加了接受税前扣除捐赠资格的公益组织数量,拓宽了捐赠渠道,有助于提高企业和个人进行慈善捐赠的热情。

以浙江省为例,据2008年3月14日公布的浙财税政字(2008)1号文件,浙江省第一批具有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共有114家,相对于以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几十家的情形,纳税人可以选择的范围扩展了很多。

5、改进捐赠免税制度,提高免税退税的工作效率。建议税务机关将免税申请程序简化合并,使企业绝大部分慈善捐赠都能享受到免税优惠,降低企业捐赠成本;税务部门授权可以接受税前扣除捐赠的公益组织,直接开具可以冲抵应纳税额的票据,以简化税收减免程序,发挥免税促进企业捐赠的作用。

6、继续加大公益捐赠的扣除支持力度。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已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从“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到“利润总额”,公益捐赠扣除的基数扩大了;从3%到12%,公益捐赠扣除的比例也提高了,与美国针对公益捐赠税前扣除比例基本持平。基数的扩大与比例的提高,无疑将激发企业投身慈善事业的热情。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8

在此,我们将2016年的公益新闻大事、2016年贡献突出的公益人物事迹进行汇总呈现给大家。

2016年度公益新闻盘点

全国救助寻亲网正式上线

2016年1月1日,由民政部开发的全国救助寻亲网正式上线,面向社会公开运行。该网站是为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寻亲信息的网络平台,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均可通过该网站寻亲公告,便于寻亲家庭查找走失的家人,帮助滞留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寻亲终于有了官方网络平台。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由申请改为确认

2016年1月下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联合《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审批有关调整事项的通知》,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改由财政、税务、民政等部门结合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公益活动情况联合确认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并以公告形式名单。

902万留守儿童保护工作被纳入国家战略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p爱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民政部等27个部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共排查出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留守儿童保护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社会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

公益性社会组织申领捐赠票据有明确规定

2016年2月,财政部、民政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并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可以到同级财政部门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难以申领捐赠票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慈善法》及配套法规政策出台

2016年3月16日,慈善事业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被表决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主席令,正式将《慈善法》予以公布,并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为配合《慈善法》的实施,社会组织三大条例相继修订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民政部制定了《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体实施细则。《慈善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出台塑造了慈善领域的基本运行规则,对于推进中国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政部公布多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

从2016年3月开始,民政部设立了曝光台,陆续公布“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截至目前共公布了13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被曝光的机构已经1000多家。民政等相关部门对“山寨社团”“离岸社团”的严管严罚,将提高违规违法成本,压缩其生存空间,避免社会公众上当受骗的同时,社会组织生存空间也得到了净化。

马化腾等企业家实施多笔大额捐赠

2016年4月,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宣布,将捐出1亿股腾讯股票注入正在筹建中的公益慈善基金;9月,重庆博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新翔捐资10.3亿元设立“博恩教育发展基金”;10月,传化集团股东徐传化、徐冠巨、徐观宝一致同意,捐出总价值30亿的现金和有价证券,注入正在筹建中的传化公益慈善基金会;12月,陈天桥、雒芊芊夫妇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15亿美元。大额捐赠在一年内如此密集出现,显示出中国的富人群体经过多年摸索,其财富观已经发生转型。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出台

201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11月,公安部《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登记和临时活动备案办事指南》;12月,《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活动领域和项目目录、业务主管单位名录》,为2017年1月1日该法的正式实施奠定了基础。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由民政部门改为公安部门,其代表处设立、临时活动备案等都有了相关规范,尤其是与境内社会组织的合作方式也得到了明确肯定。

第十三届(2016)中国慈善榜在京

2016年4月28日,第十三届(2016)中国慈善榜在京。本届上榜慈善家共147位,合计捐赠52.63亿元;上榜慈善企业349家,合计捐赠48.67亿元。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武汉学院创办人陈一丹以2.92亿元的捐赠列慈善家榜单首位,成为新一届中国首善。

链家“守护失联儿童”引发社会争议

2016年5月,链家地产守护失联儿童信息,宣布将与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共同建立“失联儿童守护站”。此事件引起众多类似而不实的消息,舆论也从支持转为质疑,并有多名警方官微对此表示反对。寻找失踪儿童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的参与,但如何参与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

公安部联手互联网平台共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平台

2016年5月,公安部推出儿童失踪紧急平台,平台可协助各地公安机关打拐民警即时各地儿童失踪信息,并自动推送到相关新媒体和失踪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相关人群,以尽快找回失踪儿童。平台上线6个月共失踪儿童信息286条,找回儿童260名,找回儿童比例达到90.91%。11月,平台二期上线,接入多家新媒体和移动应用平台,进一步扩大了平台信息渠道和范围。平台用技术链接政府、互联网平台、公众,既整合了资源,又保证了安全性,寻找失踪儿童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民政部推动社会组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2016年6月13日,民政部《民政部关于推动在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中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通知》。《通知》提出,“提倡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和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于2016年底前普遍建立社会组织新闻发言人制度;提倡在民政部登记的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省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各类社会组织在2017年底前建立这一制度;提倡市、县民政部门登记的各类社会组织有条件的也应建这一度度。”从此,社会组织的信息透明与公众应对有了制度性安排。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在青岛举行

2016年7月5日至6日,2016年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向会议发来贺信。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个民间组织的210多名中外代表与会。会议讨论通过了《2016年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公报》。民间组织的国际合作交流与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步伐相呼应。

Xin公益大会、9・9公益日相继举办

2016年7月9日至10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举办了首届全球Xin公益大会,鼓励草根公益组织,支持全球环保行动,关心乡村儿童和教师,并推动建立人人参与的Xin公益文化。9月9日,腾讯9・9公益日再次举办,累计677万人次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款3.05亿元,加上腾讯基金会和企业的配捐,筹集善款金额超过6亿元。

互联网巨头在公益领域大动作不断,技术的力量使企业、公益机构、明星名人、公众得以联接在一起,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元化渠道,“互联网+公益”的大生态爆发出了空前的力量。

全国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

2016年7月,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华环保联合会与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大气环境污染责任纠纷公益诉讼一案依法公开作出一审宣判,判决被告振华公司赔偿因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损失2198.36万元,用于德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修复,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该案件是新《环保法》面世后全国首起针对大气污染行为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经过两年的发展,环境公益诉讼的领域从水污染逐渐扩展到土地、空气、文物等多个领域,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组织也在不断增加。环境公益诉讼不再是零星的个案,走向常态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了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规政策更加完善,综合监管更加有效,党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基本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此次社会组织领域的国家战略,鼓励、扶持与监督并举,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发展重点。

首批13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公布

《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募捐信息。民政部经过遴选,最终确定了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按照《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这些平台将通过查验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和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等措施保证募捐的真实性。网络募捐有了门槛,净化了公开募捐环境,公众参与募捐得到了机制的保证,将提供公益慈善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可信度,最终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民政部颁发首批16家慈善组织证书

2016年9月2日,民政部为16家慈善组织颁发基金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这也是自9月1日《慈善法》实施以来,根据《慈善组织认定办法》认定的中国首批慈善组织。《慈善组织认定办法》规定,《慈善法》公布前已经设立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此后,北京、上海、海南等省份也陆续颁发了各地慈善组织和公开募捐证书。中国的慈善进入慈善组织时代。

12部门联合出台意见,社会工作高起点再出发

2016年11月,民政部在广州召开全国社会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10年来社会工作发展成绩与经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规模总量达到76万人,其中持证社工近30万人。随后,民政部网站公布了中央12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意见》对社工的职业任务、岗位设置、薪酬保障、激励措施都进行了明确规定。社工的发展成长途径被明确,社会工作快速发展十年后,将迎来高起点上的再次快速发展。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9

一、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社会慈善意识普遍提高,组织网络逐步建立,慈善活动日趋活跃,慈善捐赠不断增加,资金筹募渠道逐步拓宽,慈善救助水平日益提升,受益人群范围不断扩大。自2003年至2009年,全省慈善组织募集善款达50多亿元,救助困难群众500多万人次,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慈善组织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参与主体多元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慈善组织不断增加壮大,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目前,全省各级各类慈善组织、站点等已达7万多个。全省17个市、99.3%的县(市、区)成立了慈善总会,97.65%的乡镇(街道)成立了分会,67.97%的行政村成立了慈善工作站。省慈善总会在省直机关、省国资委、胜利油田成立了慈善分会,在部分企业、高校成立了慈善工作站,扩大了慈善工作领域。以慈善总会为主体、覆盖城乡居民的组织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全省慈善总会系统义工组织5715个,注册义工17.7万人。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善款筹集能力增强,经常性捐赠有序开展

各慈善组织通过打造“慈心一日捐”活动品牌、设立企业慈善专项基金、开创慈善超市、捐赠中心等捐赠模式筹集善款善物,善款筹集能力大大提高。省慈善总会发起的“慈心一日捐”集中性捐赠活动,募集善款由2004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8亿元,年均增长41%,成为山东省人民履行社会责任、奉献爱心的重要平台。各级慈善组织创新募捐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把慈善工作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共同设立慈善专项基金,实现了企业与慈善的双赢。五年来全省慈善系统共设立慈善专项基金45亿多元。同时,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组织在全省县(市、区)、街道和社区,建立了经常性捐赠站点,接受群众的日常捐赠,并积极探索通过慈善晚会、慈善义演、慈善义卖、慈善义诊、慈善义拍等多种形式开展募捐活动,经常性捐赠有序开展。全省已建立慈善超市1200多个,接收捐赠物品300多万件,接受捐赠书画作品6000多幅。2009年,黄如论先生向山东慈善事业捐赠6000万元,这是山东省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接受的数额最大的单笔捐款。

(三)慈善救助能力提升,慈善救助效果明显

山东各慈善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开展了卓有成效、形式多样的慈善救助活动,在助困、助学、助医、助残、助孤等方面设立救助项目,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慈善总会实施的“朝阳助学”、“夕阳扶老”、“爱心助残”、“康复助医”、“情暖万家”等五大品牌救助工程,六年来使用善款23.4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400余万人次。慈善医院、学校等机构日益增多。省青少年基金会援建希望小学103所、图书馆23个。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山东省慈善总会系统分别捐款22.51亿元和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重建工作。

(四)慈善宣传初见成效,慈善氛围初步形成

各慈善组织与新闻媒体配合,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倡导慈善理念,弘扬慈善精神,全民慈善意识日益提高,涌现出一批慈善家、慈善爱心企业、慈善品牌项目和慈善工作者。2003年以来,全省共有29个单位和个人荣获“中华慈善奖”,226个单位和个人荣获“山东慈善奖”,并涌现出青岛“微尘”、淄博“顺义”等全国知名的爱心品牌。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

二、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

保证

山东慈善事业发展实践表明,在慈善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级领导的支持,不断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一些大型的慈善活动一直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并亲临现场指导。山东省每年五六月份开展的“慈心一日捐”活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直五大机关都率先垂范、带头捐款,各地市委、市政府专门向市直各部门、单位、有关企业和高等院校下发《“慈心一日捐”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成为慈善募捐工作的纲领和指导。2009年山东省召开首届山东慈善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并向全社会发出了发展慈善事业的号召和倡议,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各市相继召开慈善大会,党委、政府领导出席讲话,扩大了慈善事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二)建立完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是慈善事业发展的

重要条件

近几年,山东省把加强慈善组织网络建设作为重点,通过推广平阴县慈善组织建设的经验,逐步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慈善组织网络,使慈善工作级级有组织,事事有人管,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特别是乡村、社区慈善工作联络站的建立,使慈善工作延伸到基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增强了慈善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山东省慈善组织建设的创新成果,国家民政部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中华慈善总会以《山东慈善――中国慈善的一个奇迹》为题,宣传推广了山东模式。

(三)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坚实

基础

慈善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参与人数越多,慈善事业越是兴旺发达。各慈善组织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宗旨,举办的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吸引了数百万的群众和数万家企业单位的参与。在日常工作中,各慈善组织的活动项目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助学项目得到了教委、团委及学校的支持;医疗救助及慈善医院的成立得到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各级医院的支持;慈善宣传工作,得到了宣传部门、各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山东省慈善组织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四)保证慈善组织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存之本

近年来,山东省各慈善组织在实践中重视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步形成了一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公信力的好做法。首先重视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严格、公开、透明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如济宁市推行的社会慈善监督员制度、举办“慈善公开周”、“慈善开放日”的活动,向社会公开包括资金账目和原始凭证在内的六大类、13项内容,每年公开一周的时间,并将每周五定为开放日,使济宁慈善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其次是加强慈善队伍建设,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大力推动慈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慈善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再次是不断创新慈善组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丰富慈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慈善机构运作效率,促进慈善资源使用最大化。

三、山东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山东省慈善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相比还不够适应,与慈善事业发展较快的兄弟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慈善宣传和文化建设薄弱,慈善文化氛围淡薄

慈善文化建设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山东省慈善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慈善宣传不够深入广泛,媒体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仅依靠慈善组织宣传推动,主体单一,经费有限,力度偏小,效果不理想,大的社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除发生较大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经常性、主动性捐赠较少,企业和公民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参与度不高,社会慈善意识淡薄,慈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慈善组织社会动员能力不足,市场化程度较低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省银行业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5万亿元,人均存款3万多元。但据省慈善总会统计,自2003年以来,全省每年人均捐至慈善总会的善款仅为7元。山东省“慈心一日捐”每年募集善款占年度募捐总额6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占了其中的7成。慈善组织募捐手段单一,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培育不够,社会动员能力亟待提高。主要原因是部分慈善组织对政府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存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开展工作主要靠行政命令,下文件、定指标。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年收几次善款、搞几项救助活动,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自身活力不足。

(三)管理体制不顺,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

目前,山东省分别有隶属卫生、计生、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的众多慈善机构,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分别募捐,经常出现几家慈善机构连续向某地、某组织、某企业募捐的情形。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募捐市场准入机制,“谁可以募捐、在什么地方募捐、怎样募捐”均无明确规定。导致各慈善组织、甚至媒体、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公开募捐,慈善募捐市场混乱。二是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慈善组织各自为战,无序竞争。一方面竞相争夺有限的慈善资源,形成多头募捐、重复募捐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彼此独立,信息不通,重复救助时有发生,慈善资源既不能整合,也得不到有效利用。主要原因还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以致形成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机构重叠,无序竞争等现象。

(四)政策落实不够,法规建设滞后

国家《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在缴纳所得税时扣除。这项政策在许多地方没有落实,一些企业甚至不知道有这项政策。国家《慈善法》尚未颁行,《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基金会管理条例》、《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规涉及慈善,但不够系统,且滞后于慈善事业发展需要。由于缺乏规范的法律制度,慈善公益组织的程序不透明、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慈善机构管理相对混乱,还使社会上一些组织和不法分子打着“慈善”的招牌,招摇撞骗,谋取非法利益。国家立法未竟,山东省也未就鼓励和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制定规范性法规文件,法律、法规缺位是影响山东省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政府推动有待加强,扶持慈善发展的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政府对发展慈善事业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推动力度不大。一是各级政府大都未将发展慈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没有摆上议事日程,未列入工作考核内容。二是对民间慈善组织缺乏培育扶持措施。目前,山东省经民政部门登记的各类慈善组织共1936家,其中,慈善基金会仅有53家,远远落后于江苏(194家)等省,而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官方性质慈善组织占多数,民间慈善组织数量少、发展慢。三是尚未形成慈善事业发展协调机制,未形成由民政、教育、宣传、文化、财政、税务等各部门协同发展的局面。四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尚未推开。现有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由于办理环节多,手续繁琐,落实困难。对于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广东、江苏等省实行全额抵扣政策,而山东省则缺乏有效政策措施予以扶持。

四、加快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

为促进山东省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推动慈善事业有序发展

一是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合力推动、社会广泛参与、慈善组织实施的原则,将慈善事业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考核的内容。二是建议省政府制定推动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提出主导性意见,针对慈善事业现状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明确思路、措施和办法,确保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财政、税务、审计、教育、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共同参与的慈善事业协调机制,理顺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监督,保障协调发展。

(二)加强省级立法,保证慈善事业依法发展

在国家《慈善法》颁布之前,建议省政府考虑制定相关政府规章,先行规范,待条件成熟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建议,由人大制定《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条例》,尽快填补山东省慈善法制规范的空白,引导、规范山东省慈善事业。省级立法要明确慈善组织的性质、慈善活动的程序、慈善活动的监督制度、慈善事业的主管部门,建立一套透明、规范、细化的慈善事业工作程序,规范劝募、受赠、转赠、捐赠、受益等行为的权利和义务,并建立相应的审计监督制度,规范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退出等行为,对善款的来源和使用,对慈善机构运作经费进行有效的监管。要明确政府监督部门与社会协调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运作程序,既给慈善机构有序运作提供法制规范,也给行政机关依法管理提供法制依据,依法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制定扶持政策,促进慈善事业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鼓励、社会参与、民间自愿的方针,从优化慈善事业发展政策环境入手,积极扶持、培育各级各类慈善组织发展,形成多行业、多层次、覆盖城乡居民的慈善组织体系。一是要适度发展劝募类的慈善组织,鼓励发展社区服务类的慈善组织,加大对非公募基金培育发展的力度。降低慈善组织的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支持慈善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慈善组织加强能力建设。二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将鼓励慈善事业发展、支持义工活动经费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政府购买慈善组织服务的方式,建立政府扶持慈善发展的平台,为慈善组织提供获取资源、发展壮大的机会。三是要落实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依法扩大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对于公益信誉好、服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慈善公益组织和个人,财税部门可提高其捐赠税前扣除比例或准予其捐赠税前全额扣除资格。建立和完善捐款退税机制,制定方便企业和公民慈善捐赠税前扣除的简易操作办法,落实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无偿为公益事业捐赠财产按规定享受的税前优惠政策。

(四)加强行政监管,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要完善对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一是调整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改变目前慈善组织过分依赖政府的倾向。各级政府要从行政直接干预转变为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间接干预监控慈善组织活动,建立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形成政府、慈善组织、企业和公民四位一体的良好互动和协同机制。二是建立慈善募捐准入制度。通过制度约束,严格慈善机构设置和准入的资质条件,规范慈善组织募捐活动,制止查处违法募捐行为,规范慈善募捐市场秩序。三是建立对慈善组织评估制度。对慈善组织内部管理、财务制度、资金使用、救助项目、救助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四是完善慈善组织资金审计制度。要依法对慈善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五是建立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透明,提高社会公信力。六是建立慈善组织行业自律机制。建立慈善组织行业协会,制定慈善组织行业标准,加强对慈善组织的规范和管理。

(五)加强慈善组织建设,为发展慈善事业奠定组织基

一是要加强慈善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相关制度,健全并规范慈善组织机构,做到慈善募捐依法规范办事,对运作不规范、业务能力低的慈善组织,要加强整顿乃至清理出慈善队伍。二是要加强慈善组织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从体制机制入手,抓好业务培训,建设一支勤奋务实、廉洁奉公的高素质慈善从业队伍;加强慈善义工队伍建设,弘扬义工服务精神,完善义工服务网络,促进慈善义工服务有序发展。三是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强行政指导,引导慈善组织树立“经营慈善”的现念,把慈善当成品牌去经营,提高社会募捐能力和慈善救助水平。要加强慈善救助项目调研,建立慈善救助项目库,将慈善募捐与慈善救助相结合,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慈善品牌项目,把有限的善款用到社会困难群体最需要的善事上,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和社会影响力。

(六)加强慈善文化建设,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浓厚的

公益慈善活动总结篇10

市长在首届慈善大会开幕会上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首届慈善大会,这是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慈善大会精神,总结成绩,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努力推动全市慈善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获奖代表同志宣读了《倡议书》,希望获奖单位和代表再接再厉,继

续为慈善事业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慈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切实增强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慈善事业是人类爱心的生动展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推进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央、省委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发展慈善事业列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发展慈善事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12月,总书记总书记亲自接见中华慈善大会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做好慈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5月,我省召开首届慈善工作大会,书记就全面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快全省慈善事业发展讲了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市委书记同志也多次就全市慈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这充分说明了中央和各级党委对慈善工作的重视。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慈善事业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维护稳定,发展经济,建设美丽城市”的总体思路,把慈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慈善事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慈善事业的扶持、领导和指导,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省会慈善事业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不断加强各项慈善工作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动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壮大社会慈善力量。要鼓励建立健全各级民间慈善组织,积极扶持慈善公益类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对慈善类民间组织开展各类慈善活动给予必要的帮助,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要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和鼓励国家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大中专学校学生等各阶层社会成员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

来,壮大慈善工作队伍,提升队伍素质。要积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延伸和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同时要着力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内部各项管理操作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升慈善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是多形式开展慈善募捐活动。要开发形式多样的慈善救助项目和慈善捐赠活动,积极争取境外慈善组织和慈善机构捐赠项目,募集更多的慈善资金,增强救助能力,扩大慈善事业覆盖面。重点支持各类扶贫济困、安老抚孤、助学助医等项目,打造有知名度的慈善品牌,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慈善事业。建立健全公益金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组织实施公益金救助项目,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三是不断扩大慈善救助范围。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在不断积累善款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项目,提高救助水平,使善款在解决困难群体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上发挥作用。要不断完善救助方式,坚持救急与救穷并重,物资救助和无偿服务并重的原则,建立完善资助反馈、绩效评价等制度,不断创新救助模式,推动救助工作规范化。要把慈善救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探索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提高慈善救助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

四是严格加强慈善资金管理。要建立和规范各级慈善总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户专账管理捐款,全过程监控慈善资金运作和去向,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及捐赠方要求,做到专款专用。对慈善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和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确保慈善资金投放利用实现最大化社会效益。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信息,严格保证广大群众特别是捐款者的知情权。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慈善资金的监管,保障运作安全。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慈善事业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资源,促进我市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加大慈善事业的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慈善事业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要将慈善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合理配备人员及经费,保证各级慈善机构正常运转。

二是加大慈善事业的协调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

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不断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教育、文化、财政、新闻、税务、海关、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残联等其他部门和组织共同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协调机制。同时要建立慈善组织协作机制,形成政府协调机制与行业协作机制互补、政府行政功能与行业自治功能互动、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慈善组织管理格局。

三是加大慈善捐赠的激励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表彰制度,研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除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措施外,还要完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为慈善捐赠者提供更多优惠举措。